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黄土高坡游记

黄土高坡游记

黄土高坡游记
黄土高坡游记

黄土高坡游记

闻名天下的黄土高坡甘肃,是我外婆的故乡,那

里也住着外婆的很多亲人,今年的暑假我们全家

都来到了这里,看望了久违的亲戚,亲身体验了

黄土高原的不俗魅力。

黄土高原因它的悠久历史而闻名天下;甘肃是中

华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甘肃大地上散布着上千处

人文景观,其中有堪称世界石窟壁画艺术宝库的

敦煌莫高窟、万里长城的最西端嘉峪关、以泥塑

著称于世的天水麦积山石窟、甘青川地区最大的

藏族宗教和文化中心拉卜楞寺等。甘肃地域辽阔,自然风光优美,茫茫的戈壁、淳朴的黄土高原、

广袤无垠的草原、洁白莹润的冰川共同构成了一

幅雄浑壮丽的画卷。

黄土高原的闻名还在于这里自古名流辈出:历史

记载中的伏羲.女娲;千古一帝之称的秦始皇、唐

朝两代皇帝,李渊、李世民,都是中国历史上辉煌、强大繁荣盛唐的缔造者,统一了中国,结束

了割据战乱的局面,其史迹足以彪炳史册;西汉

飞将军李广、著名浪漫诗人李白、李益(唐代著

名诗人)、李翱(唐代散文家、哲学家)、四大美女之一的貂蝉等等为五千年华夏文明史上留下了灿烂一笔。

黄土高原的闻名还在于它干燥的气候。刚出火车站,我就已经感受到了,那里的天气温度跟美国加州的一样,太阳下非常热,阴凉处非常凉快,温差大。走在大街小巷上,风轻轻地卷起一些黄土,眼睛里时不时进一些灰尘,让人有些不适。但慢慢的就习惯啦。

上山啦!大家都高兴的说,一路的颠簸把我的力气都消耗光了,但眼前的美丽景象还是让我大饱眼福。一幅幅连绵不断的山脉、一层层的梯田,黄的、绿的、白的,远远望去,就像一个堆满水果和巧克力的千层蛋糕。最为奇怪的现象是每座这里的山峰上都有个像城堡一样的建筑,外公告诉我那是烽火台,古时候很多诸侯用来防范敌人入侵用的,遇有敌情发生,则白天施烟,夜间点火,台台相连,传递讯息。这里的山上几乎没有树,有的也就是一些野草,枸杞子、甘草是野生的,也是这里的特产之一。

外婆家有三头驴,每天我们都要负责饮驴。(当地口语,即给驴喝水)渐渐的,我和三头驴都熟悉了,便给它们取了个名字,有一头母的被我称为驴打鸣,两头小驴都是公的,一头叫驴大粪,还有一

头叫驴打滚。只要集合时喊几声他们的名字,便

会跑回家去。

在黄土高坡上,我最喜欢的就是捏泥巴,外公一

大清早就从沟里找了一些好的红泥巴。用水把泥

涂湿,再取一脸盆水备用。将自己喜欢的造型捏

出来以后,再用水涂一遍,这样就会牢固一些。

我用了好多泥捏了一套家具出来,然后做了两个

人上去。哈哈,立一块牌子,上面刻上女生寝室。耶,完成了!把这些作品摆在一个纸盒子里,不

就可以玩过家家了吗?看样子,在这片神秘的黄

土地上,还能自寻其乐。

我爱美丽的黄土高坡。我爱这块朴实而充满神奇

色彩的大地!

作文素材:描写黄土高坡的句子【DOC范文整理】

作文素材:描写黄土高坡的句子 描写黄土高坡的句子1、我的家乡,最多的是白杨树,随时都可以见到成排的高大的白杨树,我也爱白杨树,因为他们无私地守护着这片黄土高坡,努力抵抗沙尘暴的侵袭。这就是伟大的白杨精神,指导这里的人们长期与艰苦环境做不懈斗争。向往春天,向往绿色。人们脱掉了冬日的暖装,劳作在田间,多么的精神,多么的攒劲。时而吼几段秦腔,展现着西北人的豪爽情怀! 独立黄土山巅,任凭狂风漫天。苍黄原野嚣张,山脚壑旁村庄。祖辈父辈垦荒,粮食饮水向苍。面朝黄土情伤,仰天长啸故乡。 你如果在空中鸟瞰着黄土高坡,那沟沟峁峁多么像黄土高坡瘦骨嶙嶙的肋骨;那曲曲折折的山路多么像大山放出来的闪电。“人家半凿山腰住,车马都从屋上过”,窑洞是在崖壁上挖进去的,从远处看就像楼房摞在了一起。滕王阁塌了、黄鹤楼塌了、岳阳楼没有了踪影、圆明园烧了……,长城蜿蜒地卧在大地上,妄想阻拦住时间的脚步,只有窑洞用它那深邃的眼睛,洞察见证着中华的沧桑变迁,慈祥坦然地观望着黄土高坡深沉浑厚的生生息息。 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窑洞上刮过,吃着莜面拿糕山药蛋,有一张古铜色的脸,肩膀上隆起一块块肌肉,在年轮似

的梯田里劳作,元宵节在黄土高坡上敲着腰鼓或者踢鼓拉花,这就是黄土地上生生息息的主人。 我家住在黄土高坡,那里有数不清的墚塬沟壑。从哪里刮来的尘土啊,累积成这干涸贫瘠的山河?父辈黝黑的脸庞,也把这地貌深深印刻!在我能勉强手提肩扛的年龄,就跟随着沉默的父母,重复走向那大山的深处。在那墚塬夹缝,在那沟壑之间,我跟随着沉默的父母,顶着风雨,劳作……沉默,是命运的本色,无处宣泄;劳作,是生存的法则,不可停歇。6、“对面面的疙梁梁上桃花花开,哦要把哦的二妹妹迎回来。”顺着飘来的信天游,看到一位黄土汉子赶着牛在耕地,他一手拿着鞭子,一手拿握着犁把,大黄牛拉着犁慢腾腾地走着,犁尖翻起来的黄土像小溪流动的浪花。汉子洒脱地在空中甩了一个响鞭,让打盹的春天吃了一惊,远处的疙梁梁上蹲着几只羽毛油亮的山鸡,暖洋洋地晒着阳坡。 我家住在黄土高坡,汉唐雄风依然存着,坡上,一座座汉墓古冢和遍坡的秦砖汉瓦,坡下,古老的丝绸之路与千年流淌的渭河,会给你诉说,我家住在黄土高坡,生活像蜜儿一样甜着,村里,平平整整的水泥街道,一排排新建的楼房,村外,宽阔的通村公路,绿色的田野,显示着美好与和谐,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层层梯田唱着美好的歌,春有,桃李爭艳,百草斗芳。入夏,石榴火红,翻滚麦浪,秋来,果满枝

《黄土高原》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唱《黄土高坡》,由黄土、窑洞等引入。 板书:黄土高原 [讲授新课] 一.教师出示挂图——黄土高原的位置。首先让学生在图上找出太行山、乌鞘岭、秦岭、长城以及黄河、汾河、渭河、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并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做出简要评价。再让学生在图上填出上述地理事物。然后教师可根据有关资料把黄土高原给学生简单介绍。 二.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 1.看图D把握黄土高原的地形特点 承转过渡:同学们,我们从课本插图D“黄土高原景观与地形图”中可知黄土塬、黄土峁、黄土梁是黄土高原地区典型的地貌,三种不同的类型同时也显示了黄土地区被流水侵蚀的不同程度。并把景观图与地形图连起来。 黄土高原总的地形特点是什么?——沟壑纵横。 2.黄土高原的来历 黄土高原的黄土的厚度一般超过100米。这么厚的黄土到底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别的地方没有?请同学看课本第85页阅读,分组讨论,寻找答案。 关于黄土高原上那么多的黄土是从哪里来的呢?科学家曾经提出过很多假说:有“风成说”“水成说”“风水雨相说”。其中,“风成说”得到广泛的支持,即认为黄土物质是从中亚、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过来的。 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情况与原因 首先让学生读图85页活动,讨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1.自然因素主要有地形、降雨、土壤(地面物质组成)、植被等。 ①地形。地面坡度越陡,地表径流流速越快,对地面物质的冲刷侵蚀力就越强。坡面越长,汇集地表径流量越多,冲刷力也越强。 ②降雨。产生水土流失的降雨,一般是强度较大的暴雨,降雨强度超过土壤入渗强度才会产生地表径流,造成对地表的冲刷侵蚀。黄土高原地区降水集中在7、8月份,多暴雨,因此加剧了水土流失。

黄土地情歌

黄土地情歌 ——吉县三中张建清“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坡上刮过……不管过去了多少岁月,祖祖辈辈留下我,还有身边这条黄河;不管是八百年还是一万年,都是我的歌我的歌…… 据说,这是世界上最广阔最深厚的黄土区,它从蒙古高原的大荒漠中,被强劲的烈风所携,在这片辽远浩渺的地带积淀下来,便成为炎黄子孙生存繁衍的息壤。 以博大与深沉,显示你性格的粗犷与豪情;以千峰峻岭万重沟壑,展现你命运的曲折与艰辛。啊,黄土地,你这风霜雨雪浓缩的自然结晶,你这野性与文明揉合的历史见证,五千年的滚滚狼烟,五千年的严霜劲风,铸就了你铁的身躯钢的意志;五千年的兴衰枯荣,五千年的泪血酸辛,抒写着你如火如荼可歌可泣的苦难历程。留不断的黄河水,,垦不完的黄土地,诉不尽的生生死死恩恩怨怨,在龙的图腾上,竖成一面悲壮的旗帜。 只为你有宽厚广褒的心胸,只为你有坦荡仁慧的情怀,只为你世世代代都无私奉献的博爱,于是一群黄皮肤黑眼睛的人,便在你莽莽苍苍的胴体上,建立了粗陋的家园。吃着轩辕氏种的米,穿着嫘祖织的布,从亘古中走来;循着大禹踩下的足迹,擎着夸父逐日的信念,从洪荒中走来。啊!踏着泥泞的山地,迎着烈风的撕扯,走过来了,一群山一般的雕像,一群黄土地的子民——创造了华夏灿烂辉煌的文明。

太阳以他特殊的方式抒情,使人们都能感受它热烈的抚爱,而太阳对这块黄土地格外钟情,毫无顾忌地将满腔热忱播撒进黄土地深层,我的乡人啊,便虔诚的背负这硕大无比的火球,行走着三百六十五里路程。年年岁岁,播种的辛勤,收获着希冀;岁岁年年,告别以垦殖的过去,走向未知的明天。每一行脚印,都是一首任劳任怨的诗;每一滴汗珠,都是一曲辛劳淳朴的歌。咽得下窝头、土豆、野菜汤;挑的起荒山、野岭、深涧谷。一杆旱烟,抽出千载不绝的祖先神话;一张耕犁,撑起山峰一般沉重的生活。“面朝黄土背朝天”,便是你绝妙的写真。 黄土地养育了黄皮肤的人,黄皮肤的人便在黄土地上延续着龙的传人,朝暮相随,生死相依,世世代代,绵绵不绝。哦,擎起龙的图腾,展现龙的风采,黄土地上的黄皮肤人,又在世纪的劲风中,负起龙的使命。 要问黄土地的情有多浓,要问黄土地的爱有多深,黄土地的赤子心中,自有一座永不退色的碑文。 “亲不够的黄土地,恋不够的家乡水,我要用真情和汗水,把你变成地也肥水也美”。

小学道德与法治_黄土高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 2、学科:品德与社会 3、学生课前准备: A.预习教材64—68页的内容 B.收集关于黄土高原民俗风情及现状的资料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和地理环境。 2、了解黄土高原地区自然环境特点,知道这里的人们的生活状况特点和生产状况。 3、了解黄土高原上特色鲜明的文化。 能力目标: 能够在分析问题、收集处理信息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综合思维水平和信息处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知道黄土高原地区对我国文明做出的巨大贡献,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分布区。了解黄土高原上独特的民风民俗和文化。 教学难点:高原上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播放视频《黄土高坡》,同学们知道这段视频的背景音乐歌曲名字叫什么吗?知道歌曲歌唱的是中国的哪片区域吗?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黄土高坡。 二、认识黄土高原 1、通过地图以及引导学生找到标志物使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位置及范围,东南西北的界限。 2、出示图片师生共同欣赏黄土高原的风貌和环境特征。 (设计意图:通过一组图片,给学生以直观感受,引发学生对黄土高坡的形成,黄土的来

源,黄土地上的沟壑纵横的思考、讨论和探究。) 3、观看黄土高原形成视频,引导学生说说对黄土高原的感受,认识到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分布区以及黄土高原的成因。 三、认识窑洞 1、出示一组窑洞的图片,介绍有关窑洞的资料。 2、小组活动一:思考并讨论:为什么当地人大都居住在窑洞中?而不和我们一样盖房子? 3、探究、分析窑洞的建造材料和特点,明确窑洞是黄土高原上的人们为了适应当地特殊的环境而修建的一种独特的民居。 (设计意图:出示一组风格各异的窑洞图片,让学生在初步了解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把本地区人们的居住环境和黄土高坡进行对比,探究当地环境与人民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了解窑洞走进窑洞进而培养他们热爱黄土地,热爱祖国的情感。) 四、黄土高原民风民俗展示 1、分小组交流课前同学们收集到的黄土高原风俗人情的资料。(交流提示: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进行汇报,如采访,表演等。用最简短的时间汇报最精彩的内容。) 2、班内进行汇报:衣食组的图文资料展、住行组的采访表演、陕西十大怪的PPT、剪纸文物组的剪纸展示、民歌组学生的民歌演唱,形式丰富多彩。 3、学生汇报资料分类情况。大体分为:衣、食、住、行、民俗等几类。 4、老师带来的安塞腰鼓视频,引领学生感受当地人的热情、好爽、粗犷、豪放的性情,并带来安塞腰鼓邀请学生上台表演 (设计意图:各小组以不同形式汇报展示黄土高坡上人们的衣、食、住、行、风俗习惯,引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关爱自然,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逐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五、课后继续探究黄土高坡的风土人情,做一期手抄报向同学们介绍黄土高坡。 五、板书设计 黄土高坡 窑洞衣食住行民俗 效果分析

黄土高坡1985

黄土高坡1985 在新加坡收到“85届戈戈同学群”群主,老同学倪英戈发来的“致校友的征文信”,顿时思绪万千。这封信像一把金钥匙,一下子打开了时空隧道,让我从2013年东南亚的狮城穿越回到1985年青春飞扬的金华二中。 1982年金秋季节,15岁的我背着铺盖卷,搭乘公交车,只身一人来到了二中。 二中简洁大方的校门就在大马路边,架在一条笔直的水泥路上。左边门柱上挂着一块白底黑字的木制校牌,上书:浙江省金华市第二中学。另外还有一个后门,后门进去就是一个射击场,据说是金华市少体校射击队训练的场所——我很好奇,但始终没有机会进去一试身手。进了校门,水泥马路的左边是几排令城里人都羡慕的教工宿舍,右边有一处方形的大平房,平房后面是一个小湖。这个大平房就是我们的男生宿舍了!里面没有隔间,全是上下两层的双人床,大概住了六、七十人。十五岁的我第一次住校,就和这么多人住一起,觉得很兴奋。不过也有烦恼,人太多,晚上总有人打呼噜,平时总有人放屁,大家只能互相谅解。就这样,我和同学们在这里住了一年,后来条件改善,搬去了教学楼后面8个人一间的宿舍。 从宿舍沿着水泥马路再往里400米左右,有一栋两层楼的老房子,是苏联东欧式的建筑,看上去很结实,墙体很厚,地板、门框、窗框、黑板等也都是用很厚的实木建造,连油漆都很厚,很大气——

给人感觉厚墩墩的,再大的地震也不会倒的那种(后来我在英国伦敦,也经常见到类似的房子)。这座房子就是我们的教学楼,据说建校的时候,这栋房子是前苏联援建的项目——不知这栋房子现在还是否安在?如果没有了,我会感到很惋惜!因为这里面凝聚了我和老师、同学们3年的高中学习生活。移居海外,有时候会觉得中国虽然有上下5000年的历史,但是大家对于有历史价值的古建筑的保留意识还是比较薄弱,使到现在的孩子满眼只能看到钢铁水泥的丛林,却看不到凝固了历史的古建筑。 教学楼前面,水泥马路边,是一个大操场,在一片黄土高坡上,没有塑胶跑道,中间散乱着一些杂草。中间的椭圆形是用砖块嵌成的,里面是一个有两个球门的足球场。就在这个操场上,我们的班主任林文才老师在开学的第一个月,每天清晨6点带领全体新生组成方队跑步晨运,口中高喊“一、二、三、四”以协调步伐。这样的训练使我们强化了班集体的概念——当一个班集体同声高喊:“一、二、三、四”时,其中每个成员的心灵会产生一种共振感。这一个月的晨运使我养成了早起晨运的习惯——我深信这是一个好习惯,并一直坚持至今,这是母校给我的一份礼物,我深怀感激。 事实上,除了水泥马路,宿舍楼、教学楼、图书馆、食堂周围是水泥地,其他全部是黄土地。所以整体给人的印象是二中和浙江师范大学是建在一片黄土高坡上。因为二中是师大附中,所以,其间没有围墙间隔,我们晚上也可以跑去师大图书馆看书——这一点令其他高中学校的同龄人好不羡慕。

独特的西北民歌__赵伟

【教学背景】: 本单元内容旨在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民歌的不同地域风格及不同的民族风格,认识民歌中常见的一些体裁形式,进而认识我国民歌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世界优秀音乐文化中的绚丽瑰宝。 【教学课题】:独特的西北民歌 【课程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鉴赏》模块中的第三单元音乐与民族中的内容,并结合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中音乐必修模块《音乐鉴赏》中第二单元内容所设计符合本校学生的课程。 本课将主要欣赏学习西北民歌最具代表性的“花儿”和“信天游”。《脚夫调》《赶牲灵》《上去高山望平川》、《刨洋芋》,均具有浓郁的西北音乐风格特点:纯朴、热情,对生活充满希望;体现出西北人民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及人的性格。但不同的地理位置、风土人情及文化背景,又使它们呈现出风格迥异的音乐特点。教师诱导学生探究西北民歌的音乐风格及形成这种风格的内在原因,最后,总结出西北民歌特点。 【学情分析】 同学们对西北民歌虽有接触,但对于西北民歌的“土”唱法缺少足够的认识,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应在西北民歌形成的背景及审美的标准上多做引导。 【课时】:1课时 【教学年级】:高中一年级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内容】:《脚夫调》《赶牲灵》(陕西民歌) 《上去高山望平川》 《刨洋芋》(山西民歌)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欣赏西北民歌《脚夫调》《赶牲灵》《上去高山望平川》《刨洋芋》。感受、体验音乐情绪;激发学生进一步了解西北民歌的愿望。 2 .探究西北民歌音乐风格特点及形成这种风格的内在原因。 3.认识“花儿”、“信天游”等民歌体裁。对三首歌曲的结构有初步的探究和认识。【教学重点】 1.认真细致地聆听三首民歌,感受、体验、理解三首民歌的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做适当的审美评价。 2.了解民歌体裁“花儿”与“信天游”。 【教学难点】: 1.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风格特征。 2.探究西北民歌的音乐风格及形成这种风格的内在原因。 3.能按歌曲的旋律、节奏等特点分辨西北的民歌 【教材分析】: 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说过:“民歌是中国音乐的中心部分,要了解中国音乐,必须研究民歌。”民歌是人民表达自己感情的口头创作。民歌反映的是最底层、最普通的人民的心声,因此在内容上有鲜明的人民性。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歌,并以多样化的体裁、歌唱形式和内容,反映本民族特有的历史、民俗、性格、情趣和文化传统。

人教版音乐八年级上册《黄土高坡》word教案

第课时 学科组音乐组主备 人 刘刚执教人 课题唱歌《黄土高坡》课 型 唱歌 课 时 间 课时教学目标 1、了解《黄土高坡》得民歌风格。 2、通过比较不同地方得民歌《黄土高坡》了解各民族得地方音乐特色。 3、了解音乐得不同表现形式。 4、通过学习《黄土高坡》使学生了解和喜爱我国得民族音乐文化。 5、能用纯真甜美得声音有表情演唱《黄土高坡》。 6、能自主创造,用演奏、演唱、朗诵等形式表现《黄土高坡》。 教学设想 重点:能用纯真甜美得声音有表情演唱《黄土高坡》。 难点:能自主创造,用演奏、演唱、朗诵等形式表现《黄土高坡》。 教法学法指导: 教学程序与策略个性化修 改

一、情景导入: 师:八十年代陕北有一首民歌,唱响了中国大江南北,你们想听吗? 1、学生欣赏(播放黄土高坡) 师:你们听出来是什么歌吗? 生:《黄土高坡》 2、谈谈感想 师:为什么这首歌很受欢迎。 (生畅谈) 师:是啊,这首歌曲在音调上继承了陕北民歌高亢,粗犷得音乐特点 二、学唱歌曲《黄土高坡》 1、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到过陕北吗?看过黄土高坡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惊喜,你们看:(展示陕北风景及黄土高坡图片,背景音乐为民乐合奏得《黄土高坡》)师:同学们,此时此刻你想到了什么?(生畅谈看到黄土高坡得感受) 2、演唱歌曲及歌曲处理 ①指导学生用粗犷得声音演唱歌词 师:你们刚才得声音就像是天籁之音,相信加入歌词,你们也一定唱得更美。 ②解决歌唱难点

③表现相同得第一乐句和第二乐句,引导学生用赞美得情绪唱。第一乐句、第二乐句得力度加强,更加深情得赞美。 ④有感情地渲唱歌曲。 三、音乐欣赏 1、欣赏不同风格得《黄土高坡》。 引导学生从速度、歌词、情绪、语言、演唱方法等艺术要素出发,挖掘《黄土高坡》得音乐特征。 师:一直以来,人们都非常喜欢《黄土高坡》,(出示这首黄土高坡得歌谱及音乐) 师生总结:《黄土高坡》高亢、粗犷。 师:是啊!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人孕育了不同得音乐文化。我们伟大得祖国民族众多,各民族得音乐都有着自己独特得魅力,我们以后要多学习,把我们民族音乐继续发扬下去。 2、欣赏不同表现形式得黄土高坡,开阔学生得音乐视野。 师:《黄土高坡》是一首誉满中外得歌曲,有很多歌唱家和演奏家都曾演唱和演奏过,歌唱家崔健在个人演唱会得开场曲就是《黄土高坡》。让我们来欣赏这种精彩得一幕吧! ①学生欣赏崔健演唱得《黄土高坡》; ②说说自己得感受(骄傲、自豪); ③说说崔健得演唱和自己演唱在情绪、节奏上有什么不同; ④说说歌曲还有哪些演唱形式,并听一听用英文演唱得黄

【播放一段电视片断】黄土高原地貌黄土塬、黄土峁、黄土梁

第八章认识跨省区域学案设计初稿 骏景中学杨远珍 第一节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 一、课标要求 1、运用地图说出区域的位置、范围。 2、在地形图上识别区域主要的地形类型,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区域的地形特 征。 3、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4、根据资料分析区域主要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所造成的后果,了解区域环境保 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 二、本课目标 1、知道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所跨的省级行政区。了解其地形地貌特征; 2、理解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成因、后果,认识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 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 3、知道黄土高原脆弱的主要自然灾害,了解该区域生态环境脆弱的原因及进行 生态建设的成功经验,明确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三、课前准备 阅读散文《黄土高原》、诗歌《黄河颂》;了解影片《秋菊打官司》、歌曲《信天游》和《黄土高坡》 四、知识建构 知识点1、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探究一:典型的黄土地形景观 上网搜集黄土高原的景观图片,阅读课本P66“图8.2 黄土高原景观”,说说:黄土高原的地貌有什么特殊性?典型的黄土地形景观有哪些? 【答】黄土高原的地貌表现为沟壑纵横,有很多黄土堆积,黄土高原景观主要有黄土塬、黄土峁、黄土梁三种类型。 探究二: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 你知道黄土高原在我国的什么地方吗?阅读课本P66 “图8.1 黄土高原的位置”,或《地理图册》P32——P33黄土高原位置图,在图上找出黄土高原区域界线,填绘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并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做出简要评价。

【答】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至秦岭、北抵长城。属于我国四大区域中的北方地区,跨越了山西省、陕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等。在这片广阔的区域内黄土的厚度一般超过100米,这就是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探究三:黄土高原黄土物质的来源—“风成说” 分组讨论:这么厚的黄土到底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别的地方没有? 完成课本P67的活动2题,重点讨论“风成说”的每一条证据都说明什么问题。 【答】关于黄土高原上那么多的黄土是从哪里来,科学家曾经提出过很多假说:有“风成说”、“水成说”和“风水雨相说”(详见老师介绍)。其中,“风成说”得到广泛的支持,即认为黄土物质是从中亚、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过来的。其证据是: 1.“黄土的厚度均匀”说明黄土(是,不是)从上空吹来的,(是,不是)流水冲来的。 2.“从西北向东南颗粒越来越细”说明带来黄土的方向是自西北向东南。 3.“黄土高原黄土的矿物质成分与堆积地方的基岩的矿物种类极不相同,却与中亚、蒙古等地戈壁、沙荒的矿物成分相同。”说明黄土不是本地产生,有可能是从中亚、蒙古一带而来。 4.“黄土中有随地形起伏的多层古土壤”说明黄土(是,不是)当地岩石风化逐渐形成的,(是,不是)外来的。 知识点2、严重的水土流失 现象了解:黄土高原地区有许多特殊现象——千沟万壑的塬、梁、峁景观;梯田的农作物,产量很低;黄河,一碗水半碗沙;聚落和村庄分布在高原面上和缓坡上……上述现象的共同成因是什么? 【答】上述现象的共同成因是被流水侵蚀,水土流失严重。 探究一: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为什么会如此严重呢?可以说是“天灾+人祸”的结果,为什么这样说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吧。 1、资料分析 阅读一段背景资料和下列图片: 黄土高原年降水量图(P72图8.11,8.12) 黄土高原地形图(P68图8.4) 黄土高原植被图(P68图8.2,第72页8.4,8.5) 黄土高原的黄土特性(P68图第一段文字) 黄土高原人类活动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天灾(自然因素)地表植被状况黄土高原地表(光秃裸露,缺少植被的保护)降雨特点黄土高原降水(集中在7、8月份,多暴雨)

经典老歌与民族歌曲歌词大全(近200首)

流金岁月经典老歌系列歌词大全 1.痴心绝对第5页 2.缠绵第5页 3.忘情水第5页 4.天意第5页 5.水手第5页 6.星星点灯第6页 7.同一首歌第6页 8.甘心情愿第6页 9.有没有人告诉你第6页 10.中国大舞台第7页 11.天路第7页 12.神奇的九寨第7页 13.东南西北风第7页 14.九九艳阳天第7页 15.今天第8页 16.水中月亮第8页 17.再回到从前第8页 18.冰糖葫芦第8页 19.上海滩第8页 20.冰雨第8页 21.刘德华第9页 22.北国之春第9页 23.明天会更好第9页 24.潇洒走一回第9页 25.大中国第9页 26.梅花三弄第10页 27.爱第10页 28.祝你一路顺风第10页 29.父亲第10页 30.康定情歌第10页 31.过火第10页 32.吻别第11页 33.当兵的人第11页 34.我的中国心第11页 35.朋友别哭第11页 36.花好月圆夜第11页 37.透过开满鲜花的月亮第11页 38.步步高第12页 39.童年第12页 40.祈祷第12页 41.心雨第12页 42.爱一回,伤一回第12页 43.真心英雄第13页 44.突然的自我第13页 45.花心第13页

46.爱我的人和我爱的人第13页 47.中国娃第13页 48.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第14页 49.迟来的爱第14页 50.避风港第14页 51.风雨无阻第14页 52.小薇第14页 53.新鸳鸯蝴蝶梦第14页 54.九妹第15页 55.大约在冬季第15页 56.大海第15页 57.故乡的云第15页 58.流浪兄弟第15页 59.望乡第15页 60.渴望第16页 61.篱笆墙的影子第16页 62.一剪梅第16页 63.缘第16页 64.蓝色的故乡第16页 65.为了谁第16页 66.好大一棵树第16页 67.雨巷第17页 68.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第17页 69.涛声依旧第17页 70.梦里水乡第17页 71.山不转水转第17页 72.黄土高坡第18页 73.永远是朋友第18页 74.缘分第18页 75.新打工谣第18页 76.爱的奉献第18页 77.踏浪第18页 78.相思第19页 79.隐形的翅膀第19页 80.无尽的爱第19页 81.信天游第19页 82.少年壮志不言愁第19页 83.天堂第19页 84.风中有朵雨做的云第19页 85.军中绿花第20页 86.爱江山更爱美人第20页 87.朋友第20页 88.你家在哪里第20页 89.难忘今宵第20页 90.青藏高原第20页 91.轻轻地告诉你第21页

八年级地理下册6.3《黄土高原》获奖教案

黄土高原教案 【课题】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三节黄土高原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 ·运用地图简要评价某区域的地理位置。 ·在地形图上识别某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某区域的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特点。 ·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根据资料,分析某区域内存在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了解区域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说出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找出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域。 2、利用图文资料,了解黄土高原地表景观的特征,知道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 3、利用水土流失小实验,说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及其危害。(难点) 4、在地图上找出黄土高原的主要煤矿,并了解黄土高原能源基地的开发和建设。 【教学模式】五环节教学模式、问题导学、讲练结合 【教学方法】多媒体导入法、自主探究法、点拨法、实验法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课件、地理助学、水土流失模拟实验用具。 【教学过程】 教 学 环 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感 悟 导 入 播放歌曲《黄土高坡》MV,请同学边听,边看,边记录下再歌词及图画中 出现的和黄土高原有关的事物。并进行 展示。 学生展示在歌曲中捕捉到 的与黄土高原有关的词语: 背景中的:安塞腰鼓、窑洞、 黄河、黄土高原的地貌景观 歌词中的:大风从坡上刮 过,东南风还是西北风,照着我 的窑洞,身边这条黄河 通过播 视频,学生能 够从中获取 有关黄土高 原的信息,对 黄土高原有 一个总体的 认识,激发学 习兴趣。 衔 接过渡 通过歌曲及视频,我们可以感受到黄土高原的壮美以及作者对黄土高原的热爱,那么黄土高原在哪里?它是怎么形成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开始今天的学习。 预习说出你知道的本区域的地理事物 学生结合地图册中气候图、 降水图等进行预习展示,完成问

所谓黄土高原的原生态民歌

所谓黄土高原的原生态民歌,它的根基是黄土高原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农牧文化。地理环境让黄土高原满目苍凉,千沟万壑,土地贫瘠让这片土地上的人们过着农耕和放牧交杂的生活,然而祖祖辈辈在这片土地上依然只能过着贫困的生活。人们在劳作的时候为了发泄内心的悲苦就会经常对着大山放声喉几嗓子,当然有时候也会表达内心对幸福生活和爱情的渴望而对着沟壑对面的哥哥妹妹放声大唱,悲凉,缠绵,粗狂,这才是黄土高原的原生态民歌。 这种文化的现状未能改变,所以几百年来这样的歌曲就一直传唱下来,在这几百年间,这些民歌只属于个人的情感抒发,唱法上讲究个性的突出,是唱给自己的。直到上个世纪的时候才大面积的走上舞台,一些民歌高手开始把这些乡亲们熟悉的民歌唱给乡亲们。因为台下听歌的乡亲们每个人都可以很熟练的唱这些歌曲,所以台上的歌者就必须具有很高的水平,从这个时候开始所谓的原生态已经遭到破坏,民歌走上舞台直接的后果就是加入了更多艺术的成分,无可避免的受到艺术的改造。 黄土高原的每一个人都熟悉着这种艺术形式,对于这种艺术形式,乡亲们并不热爱,也不讨厌,他们只是熟悉着,因为这原本就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我很小的时候跟着爷爷去山上看果园,经常跟大黄狗蹲在爷爷身边听他唱。到我长大一点的时候我赶着羊跟小村里的小伙伴上山放羊,我们也会对着沟对面的山坡喉上几嗓子。由于年纪小,平时听的也少,所以大家一般都哼唱,有调无词,偶而有极会唱的就来个哥哥想妹妹,大家都崇拜的不得了。但不管唱什么内容,唱完了都酣畅淋漓,高原的大风从这个沟吹到那个沟,歌声就从这个山坡飘到那个山坡。不需要教,也不用学,放羊的都会唱,而且放羊的时间越长唱的越好。村里有两个半傻子,一辈子放羊,所以歌就数他们唱的最好,他们比阿宝唱的好多了。

山西歌曲《三十里名山二十里水》,歌曲《绣荷包》新民歌新创作歌曲《黄土高坡》

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翰林学校第4周 八年级山西歌曲《三十里名山二十里水》,歌曲《绣荷包》新民歌新创作歌曲《黄土高坡》教案 课型:欣赏课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的: 一、通过聆听西北民歌能在音乐的探索、联想等过程中,感悟到西部民族音乐与 民歌所表达的情感。 二、能用不同情感和自然优美的歌声演唱本课歌曲。 三、能赏析民歌节奏组合、旋律走向、调式特色,并能结合青海的风土人情,探索 西北民歌形成的风格特色。 四、能根据西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特点,创编自己的“西北风”并能逐渐会正确评价作品。 教学重点: 感悟西部民歌所表达的情感,用不同情感唱本课歌曲。 教学难点: 探索西北民歌形成的风格特色。 课前准备: 钢琴、多媒体平台、教学光盘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导语,我们已经领略了我国西北一些地区民歌的风格、特色,这些有着悠久的历史的民歌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当地人民生活的侧面,也把我们带入他们的生活中。 今天我们进一步通过民歌作品来了解一下西部音乐艺术。 、三、学习山西山曲《三十里名山二十里水》,歌曲《绣荷包》

新民歌新创作歌曲《黄土高坡》 1、欣赏山西山曲《三十里名山二十里水》 (师):我们来听这首民歌作品是如何将“三十里名山二十里水”展现出 来的。 聆听:山曲《三十里名山二十里水》播放录音 议论:对《三十里名山二十里水》这首歌的感受是怎样的? 音乐主要用了什么乐器?音乐的结构是怎样的? 复听:山曲《三十里名山二十里水》播放录音 议论:节奏规律、速度、力度、采用何种演唱形式?2、欣赏山西民歌《绣荷包》 (师):注意这首民歌是属于哪一类? 聆听:山西民歌《绣荷包》播放录音 议论:对民歌《绣荷包》体裁上进行分析,歌曲表达了怎样的一种感情 聆听:用山西民歌《绣荷包》改编的管弦乐《绣荷包》的录音 议论:对改编的管弦乐《绣荷包》分析,采用了民歌《绣荷包》中的哪些音 乐素材进行发展,从中感悟到哪些音乐情绪的变化? 跟音乐伴奏录音唱一遍 3、欣赏新民歌新创作的歌曲《黄土高坡》 (师)通过学习欣赏西北各地的民歌,我们对西北民歌风格特点应该有了一定 的认识和了解:感情真挚、朴实、高亢、豪放、短小、多为5调式。聆听:新民歌新创作的歌曲《黄土高坡》在播放录音中感受上述特点 学生议论西北各地的民歌的共同特点 欣赏:新民歌新创作的歌曲《黄土高坡》MTV录象,随着唱 讨论:西北民歌为什么高亢、自由的风格? 四、评价、反思:对歌曲演唱的评价,谈对本节课的收获,对今后学习上的建议。

黄土高坡游记

黄土高坡游记 闻名天下的黄土高坡甘肃,是我外婆的故乡,那 里也住着外婆的很多亲人,今年的暑假我们全家 都来到了这里,看望了久违的亲戚,亲身体验了 黄土高原的不俗魅力。 黄土高原因它的悠久历史而闻名天下;甘肃是中 华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甘肃大地上散布着上千处 人文景观,其中有堪称世界石窟壁画艺术宝库的 敦煌莫高窟、万里长城的最西端嘉峪关、以泥塑 著称于世的天水麦积山石窟、甘青川地区最大的 藏族宗教和文化中心拉卜楞寺等。甘肃地域辽阔,自然风光优美,茫茫的戈壁、淳朴的黄土高原、 广袤无垠的草原、洁白莹润的冰川共同构成了一 幅雄浑壮丽的画卷。 黄土高原的闻名还在于这里自古名流辈出:历史 记载中的伏羲.女娲;千古一帝之称的秦始皇、唐 朝两代皇帝,李渊、李世民,都是中国历史上辉煌、强大繁荣盛唐的缔造者,统一了中国,结束 了割据战乱的局面,其史迹足以彪炳史册;西汉 飞将军李广、著名浪漫诗人李白、李益(唐代著

名诗人)、李翱(唐代散文家、哲学家)、四大美女之一的貂蝉等等为五千年华夏文明史上留下了灿烂一笔。 黄土高原的闻名还在于它干燥的气候。刚出火车站,我就已经感受到了,那里的天气温度跟美国加州的一样,太阳下非常热,阴凉处非常凉快,温差大。走在大街小巷上,风轻轻地卷起一些黄土,眼睛里时不时进一些灰尘,让人有些不适。但慢慢的就习惯啦。 上山啦!大家都高兴的说,一路的颠簸把我的力气都消耗光了,但眼前的美丽景象还是让我大饱眼福。一幅幅连绵不断的山脉、一层层的梯田,黄的、绿的、白的,远远望去,就像一个堆满水果和巧克力的千层蛋糕。最为奇怪的现象是每座这里的山峰上都有个像城堡一样的建筑,外公告诉我那是烽火台,古时候很多诸侯用来防范敌人入侵用的,遇有敌情发生,则白天施烟,夜间点火,台台相连,传递讯息。这里的山上几乎没有树,有的也就是一些野草,枸杞子、甘草是野生的,也是这里的特产之一。

浅谈陕北民歌-------黄土高原上激情的呐喊

浅谈陕北民歌 -----黄土高原上的激情呐喊 (作者:高春风) 摘要:提起陕北民歌可以说是人尽皆知、家喻户晓,我们最熟悉的《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走西口》等脍炙人口的陕北民歌代代相传,至今却毫不逊色,这不禁给人们以深思:陕北民歌代代相传越唱越火其魅力何在? 陕北民歌是生长在陕北黄土高原上的一朵艺术奇葩,他是陕北黄土高原上世世代代生活着的一群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动人民所创造出来的精神财富,是陕北劳动人民精神、思想、感情的结晶。一声声发自肺腑的呐喊,一曲曲粗狂洒脱的歌声,表达了陕北人的直率、坦荡,唱出了陕北人的喜怒哀乐、苦乐爱憎,在他们的歌声中我们听到了忧愁、痛苦、哀伤,更听到了幸福、喜悦和期盼。这大概就是陕北民歌就唱不衰的艺术魅力所在吧。 陕北,这片古老的黄土地地处中国北部,是https://www.doczj.com/doc/8115062261.html,/view/6776.htm黄土高原的中心部分,其地貌沟壑纵横,梁峁交错,自然环境及其特殊、极其恶劣,陕北民歌就是在这极其复杂、恶劣的自然环境下应允而生的,他的歌声也正如陕北那一座座连绵起伏的大山,一曲高歌则回肠荡气,梦幻萦绕。 陕北民歌的历史渊源: 陕北民歌的流传范围:大概流传于榆林境内及“三边”(陕北定边、靖边、南边)的山梁、沟洼、田野、村落及“商路”(过去陕北人为生活所迫而出口打工或经商,其交通工具就是骡子、驴等牲畜,商人们赶着牲畜驮着商品在路上行走时的吟唱),是世世代代的陕北人“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他们用拦羊嗓子放牛声吟哼吼喊出的山野之声、里巷之曲、商路之歌。 陕北民歌的历史可追源到古代巫歌、祭祀秧歌调和婚丧喜事及酒曲(酒曲是陕北喜事喝酒时唱的,分为请客曲、起酒曲、劝酒曲、辞酒曲、散酒曲和对酒曲)、陕北说书(陕北说书是几个民间艺人组合成一个简单的乐队对古代流传故事的叙说,一般为4-6人,其中有1人弹三弦,1-2人拉二胡,一人打竹板及铜锣,一人吹竹笛,其中有一人则为主唱,主要唱段是对故事人物形象的描述和对现实生活的讲述)并与古来有之的春节“闹红火”的习俗紧密关联,如绥德出土的汉代画像石中有乐舞百戏和秧歌的内容,可见当时陕北歌舞已经盛行,民歌必然随之滥觞。 约20世纪30年代以前,陕北民歌是陕北人民依照自己的生活与习俗,在耕地、赶脚、放牧、喝酒、过节、盖房、祝寿、婚丧嫁娶、庙会等生活场景里,触物生情,即兴编唱出来的,逐步形成了高亢、豪放、粗犷、悠扬的风格,寄口头传唱而流行,靠集体编创而繁盛,从不同侧面反映了陕北人民的生活、历史沿革和社会变迁。1935年毛主席率领的中央红军到达陕北以后,陕北成了中国革命的圣地。出现了以信天游为主的“红色陕北民歌”此时陕北民歌主要反映的是对共产党的歌颂,对红军的情深意长、土地革命、抗日战争等内容,形成革命历史民歌。1942年兴起的大生产运动和新秧歌运动,对陕北民歌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在大生产运动中,佳县、绥德、米脂、清涧等革命老区人民,积极响应边区政府的号召,大规模、有组织的移民到人烟稀少、土地较多的延安地区,开梢林、垦荒地,其中许多人以后就定居延安各地。移民们将许多民歌和民间艺术带到延安。如《东方红》原名《移民歌》,歌中唱到“佳县移民走延安,一定要开老南山,不过几年再来看,尽是一片米粮川”。再如横山说书艺人韩起祥到延安后,说新书、唱工农,受到毛主席赞扬。陕北民歌经革命文艺工作者的采集和改编,出现了《东方红》、《翻身道情》、《绣金匾》、《拥军秧歌》等一批响誉全国的陕北民歌。有人说陕北民歌“唱红了天”,这是指《东方红》唱出了时代的心声,表达了亿万中国人民敬爱毛主席,跟着共产党闹革命求解放,建设新中国的决心。有人说陕北民歌“唱出了一个新天地”,这是指《翻身道情》以鲜明的特色,将陕北民歌的影响力、感染力演绎到了极致,“大家团结闹翻身”成了引领当时时代的共识,陕北人民唱着《东方红》和《翻身道情》迎接了新中国的诞生。

中外声乐名曲赏析——《黄土高坡》赏析

中外声乐名曲赏析——《黄土高坡》赏析

《黄土高坡》赏析 在“中外声乐名曲赏析”的课上,老师播放过很多歌曲。在中外的众多民歌和艺术歌曲中,我对那首具有浓厚的黄土风情的“西北风”歌曲《黄土高坡》情有独钟。当老师播放《黄土高坡》的时候,那充满激情,豪迈而又奔放的励志曲调深深地吸引了我。虽然从小就听这首歌,但依旧百听不厌,如今再次听到这音调,无不豪情满怀,脑海中想象着大西北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 《黄土高坡》堪称中国流行歌曲的经典之作。这首歌是由陈哲作词,苏越作曲。它以具有鲜明的陕北民族的民歌风格以及慷慨激昂的曲调,唱出了生活在黄土高坡人民的质朴和勤劳,以及他们对家乡的热爱。这首歌的歌词苍凉感伤,但是又不乏激情与豪迈,它的词风和中国本色的民歌非常接近。《黄土高坡》具有的浓厚的黄土风情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在音乐风格上,苏越运用中国大西北地区,特别是陕北地区的民族歌曲为主的北方民间音乐音调,并结合流行音乐的节奏、配器,使歌曲充满了浓郁的现代生活气息。这首歌也鲜明地反映了当时流行的“西北风”歌曲的特色,以陕西、甘肃等地的民歌素材为基本音乐语素,旋律昂扬,演唱风格刚劲豪迈。不管是八百年还是一万年,都是我的歌我的歌,高亢豪放的歌声,昂扬的生命激情,促使人们改造自己人生的命运,激发自己昂扬向上的生活热情。 《黄土高坡》诞生于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这和当时的一股“文化寻根”的热潮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当时一批寻根作家鲜明地打出了推崇民族文化的旗号,他们主张立足于民族土壤中,挖掘分析国民的劣质,发扬文化传统中的优秀成分,从文化背景来把握我们民族的思想方式和理想、价值标准,努力创造出具有真正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的文学。文学寻根热对音乐界的影响便是1987、1988年歌坛“西北风”的盛行。“西北风” 多以西北地区传统文化为根基,歌唱黄土情结,歌唱西北地区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歌曲粗犷豪放,质朴舒展,具有浓郁的西北地域风格。而《黄土高坡》便是“西北风”中著名的一首。《黄土高坡》作词者陈哲当年去了山陕交界的地方,被那块土地孕育的深厚文化所震撼,回来后就写出了这首歌词,结果在社会上也引发了追捧。苏越为《黄土高坡》谱完曲之后,是他的前妻张静林首唱于CCTV《同一祖先》大型晚会。1988年,由著名歌手范琳琳研发的西北风声腔使这首歌曲风靡一时,街知巷闻,其后,众多女歌手纷纷效仿,于是《黄土高坡》唱红大江南北。 我喜欢《黄土高坡》不仅仅因为它是红遍大江南北的流行歌曲,更是因为那让人陶醉的西北风声腔,以及歌曲中反映出的大西北质朴醇厚的生活风貌。不知道为什么,提起中国的大西北,我总有一种特殊的情节,听到歌曲中的那句:“日头从坡上走过,照着我的窑洞,晒着我的胳膊,还有我的牛跟着我。”我脑海中就会浮现出西北农民朴实的生活。这句歌词是西北生活的真实写照。相对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西北是贫穷落后的,但是那里的人们没有甘于贫穷和落后,没有自甘堕落。相反,他们勤劳勇敢,积极向上,为了过上更好的生活而努力奋斗。“不管过去了多少岁月,祖祖辈辈留下我,留下我一往无际唱着歌,还有身边这条黄河。”他们是懂得感恩的,不管生活条件的恶劣,他们依旧感恩辛勤的祖辈,感谢养育他们的母亲河。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孕育一方灿烂文化。“不管是东

中外声乐名曲赏析——《黄土高坡》赏析

《黄土高坡》赏析 在“中外声乐名曲赏析”的课上,老师播放过很多歌曲。在中外的众多民歌和艺术歌曲中,我对那首具有浓厚的黄土风情的“西北风”歌曲《黄土高坡》情有独钟。当老师播放《黄土高坡》的时候,那充满激情,豪迈而又奔放的励志曲调深深地吸引了我。虽然从小就听这首歌,但依旧百听不厌,如今再次听到这音调,无不豪情满怀,脑海中想象着大西北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 《黄土高坡》堪称中国流行歌曲的经典之作。这首歌是由陈哲作词,苏越作曲。它以具有鲜明的陕北民族的民歌风格以及慷慨激昂的曲调,唱出了生活在黄土高坡人民的质朴和勤劳,以及他们对家乡的热爱。这首歌的歌词苍凉感伤,但是又不乏激情与豪迈,它的词风和中国本色的民歌非常接近。《黄土高坡》具有的浓厚的黄土风情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在音乐风格上,苏越运用中国大西北地区,特别是陕北地区的民族歌曲为主的北方民间音乐音调,并结合流行音乐的节奏、配器,使歌曲充满了浓郁的现代生活气息。这首歌也鲜明地反映了当时流行的“西北风”歌曲的特色,以陕西、甘肃等地的民歌素材为基本音乐语素,旋律昂扬,演唱风格刚劲豪迈。不管是八百年还是一万年,都是我的歌我的歌,高亢豪放的歌声,昂扬的生命激情,促使人们改造自己人生的命运,激发自己昂扬向上的生活热情。 《黄土高坡》诞生于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这和当时的一股“文化寻根”的热潮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当时一批寻根作家鲜明地打出了推崇民族文化的旗号,他们主张立足于民族土壤中,挖掘分析国民的劣质,发扬文化传统中的优秀成分,从文化背景来把握我们民族的思想方式和理想、价值标准,努力创造出具有真正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的文学。文学寻根热对音乐界的影响便是1987、1988年歌坛“西北风”的盛行。“西北风” 多以西北地区传统文化为根基,歌唱黄土情结,歌唱西北地区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歌曲粗犷豪放,质朴舒展,具有浓郁的西北地域风格。而《黄土高坡》便是“西北风”中著名的一首。《黄土高坡》作词者陈哲当年去了山陕交界的地方,被那块土地孕育的深厚文化所震撼,回来后就写出了这首歌词,结果在社会上也引发了追捧。苏越为《黄土高坡》谱完曲之后,是他的前妻张静林首唱于CCTV《同一祖先》大型晚会。1988年,由著名歌手范琳琳研发的西北风声腔使这首歌曲风靡一时,街知巷闻,其后,众多女歌手纷纷效仿,于是《黄土高坡》唱红大江南北。 我喜欢《黄土高坡》不仅仅因为它是红遍大江南北的流行歌曲,更是因为那让人陶醉的西北风声腔,以及歌曲中反映出的大西北质朴醇厚的生活风貌。不知道为什么,提起中国的大西北,我总有一种特殊的情节,听到歌曲中的那句:“日头从坡上走过,照着我的窑洞,晒着我的胳膊,还有我的牛跟着我。”我脑海中就会浮现出西北农民朴实的生活。这句歌词是西北生活的真实写照。相对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西北是贫穷落后的,但是那里的人们没有甘于贫穷和落后,没有自甘堕落。相反,他们勤劳勇敢,积极向上,为了过上更好的生活而努力奋斗。“不管过去了多少岁月,祖祖辈辈留下我,留下我一往无际唱着歌,还有身边这条黄河。”他们是懂得感恩的,不管生活条件的恶劣,他们依旧感恩辛勤的祖辈,感谢养育他们的母亲河。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孕育一方灿烂文化。“不管是东南风还是西北风,都是我的歌”,这一优美独特的风格性旋律,不仅唱出了创作者的心声,也道出了西北人们的乐观情怀。

八年级地理下册 6.3 黄土高原导学案(新版)商务星球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 6.3 黄土高原导学案(新版) 商务星球版 6、3 黄土高原学习目标 1、知道黄土高原的位置,所跨省级行政区域。 2、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后果。学习重点: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2、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及成因学习难点:黄土高原的形成。预习自测 1、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是 2、我国北方地区冬季主要的盛行风向是 3、黄土高原跨越了我国的__ _、____ _等省级行政区。 4、从我国东部季风区的雨带移动规律看,黄土高原地区的降水主要集中在________月份,而且多______雨。 5、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主要表现为 _____ _、。 6、黄土高原严重的水土流失,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因素,而后者更为突出。自然原因是_ ___、_____________。人为原因、 7、水土流失带走了,耕地,导致农作物;大量泥沙,在下游淤积,,形成。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依据学习目标,结合导学案的引导,认真阅读教材并用红色笔进行勾画(包括文字与任何图片),完成课本相关活动,并独立完成导学案。 2、将预习时有疑问的或不能解决的用红色笔标记并随时记录在导学案 【我的疑问】 区,准备课上讨论质疑;在课堂上认真学习并按要求积极互动,积极思考,展示规范,点评到位,大胆质疑。我的疑问课内探究 1、黄土到底是从哪里来的?请同学看课本第19页阅读,分组讨论,寻找答案。风成说”证据是: 2、活动“水土流失小实验”,分组实验,得出结论。你能说出在同等降水量的条件下,地面植被的多少与水土流失的关系吗? 3、与同学交换关于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原因。水土流失与地表植被的关系:植被覆盖率越高,涵养水源的能力就越强,水土流失状况相对就不会特别严重 4、黄土土质疏松,夏季多暴雨,极易受流水侵蚀;人为原因是历史上长期不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使得高原表面的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地面缺少植被保护,水土流失日益加剧。为了治理水土流失,为农牧业生产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当地人们正在大力开展水土保持工作,以工程措施治标,以生物措施治本。工程措施主要是在河流干支流修建水库蓄水,在沟道上筑坝淤地,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