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产线平衡翻译初稿

生产线平衡翻译初稿

生产线平衡翻译初稿
生产线平衡翻译初稿

本科毕业论文外文翻译外文译文题目:对于E类型的简单生产线平衡问题的解决过程

学院: 机械自动化

专业: 工业工程

学号: 20108

学生: 谭

指导教师:

日期: 二○一四年五月

A solution procedure for type E simple assembly line

balancing problem

Nai-Chieh Wei , I-Ming Chao

Industrial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I-Shou University, No. 1, Section 1, Syuecheng Rd. Dashu District, Kaohsiung

City 84001, Taiwan, ROC.

对于E类型的简单生产线平衡问题的解决过程

Nai-Chieh Wei , I-Ming Chao

工业工程与管理,中华人民国,省,高雄市,Syuecheng Rd.

Dashu街一号,义守大学,第一章第一节

摘要

本文提出了结合SALBP-1和SALBP-2的E型简单装配线平衡问题(SALBP-E),更多的,本研究为提出的模型提供了解决方法。提出的模型在最小化空闲时间的同时优化装配线平衡率,为管理实践提供了更好的理解,计算结果表明:给出周期的ct以后,提出的模型可以最优的解决问题,因为它含有最少的变量,约束

上限

max

和计算时间。

1前言

从研究者第一次讨论装配线平衡问题以来,大约有50年了,在众多有关生产线平衡问题中,最基本的是简单装配线平衡问题,早在1954年,Bryton就定义并且研究了生产线平衡问题。后一年,Salverson建立了第一个生产线平衡的数学模型并提出了定性的解决步骤,这引来了很大的兴趣,在Gutjahr 和Nemhauser 说明生产线平衡是一种NP组合优化难题,大多数研究者希望开发一种能高效解决多种装配线问题的方法。在随后的几年,生产线平衡成为了一个流行的主题,Kim, Kim, and Kim (1996) 把生产线平衡分为五类问题,其中的问题1(SALBP-1)和问题Ⅱ(SALBP-Ⅱ)是两种基本的优化问题。

研究者发表了许多有关解决SALBP-1问题的研究结果,Salverson(1995)用整数规划解决工作站分配问题,Jackson用动态规划解决SALBP-1,Bowman提出了两种数学模型并引入了0-1变量保证没有不同任务占用同一时间且同一任务不被分配到不同的工作站。Talbot 和Patterson (1984)提出了一个数学模型,它还有一个单一变量,专门用来计量分配到工作站的任务数量,Essa?, Delorme, Dolgui, 和Guschins-kaya (2010) 提出了一个解决由相同的数控机床构成的线平衡问题的混合整数规划模型,Hack-man, Magazine, and Wee (1989)使用分支定界法解

决了SALBP-1,为了减小分支的数量,他们提出了启发式深度测量技术,提供了一个高效率的方法,Betts and Mahmoud (1989), Scholl and Klein(1997, 1999), Ege, Azizoglu, and Ozdemirel (2009)建议实施分支定界法,其他的启发式方法已经被用来解决多种问题,这些包括模拟退火算法(Cakir, Altiparmak, & Dengiz, 2011; Saeid & Anwar,1997; Suresh & Sahu, 1994),遗传算法(McGovern & Gupta,2007; Sabuncuoglu, Erel, & Tayner, 2000)、蚁群优化算法(Sabuncuoglu, Erel, & Alp, 2009; Simaria & Vilarinho,2009),现今,随着顾客多样化需求的出现,多目标问题产生了。例如,Rahimi-Vahed和Mirzaei (2007)提出了一种混合多目标算法,包括总效用工作最小化,总生产速率变化最小化、总过程成本最小化。Chica, Cordon, and Damas (2011)提出了一种模型,包含一系列具有冲突目标的联合优化,这些冲突目标包括周期、工作站数目、工作站数目的面积等。另一个有趣的延伸是混合模型问题,这是装配线平衡的一个特殊的例子,它允许不同型号的产品在同一生产线上流动。为了解决混合模型装配线平衡问题,Erel 和G?k?en (1999)对混合模型装配线进行了研究并且建立了0-1整数规划模型和结合顺序图以减少决策变化和解决侠侣增长的约束条件。Kim 和Jeong (2007)使用包含依赖于序列的准备时间的运输系统解决了混合模型装配线平衡中工作

输入队列的优化问题。?zcan and Toklu (2009) 提出了一个数学模型,用来解决混合模型的双边装配线平衡问题,目标是解决成对工作站和已知周期的工作站数目的优化问题。

不同于SALBP-1,SALBP-2的目标是给定若干工作站,最小化它们的周期时间。大多数研究都只关注SALBP-1的解,而不是关注SALBP-2的解,这是因为SALBP-2

可以通过逐渐增加SALBP-1的周期直到装配线平衡的方法来解决。早在1961年,Helgeson 和Bimie就已经提出了一种解决SALBP-2的启发式算法。Scholl (1999)提出了几个关于装配线系统安装和利用的决策问题,表明在有节奏的装配线中,平衡问题是非常重要的。Scholl运用面向任务的分支定界法来解决SALBP-2,然后将结果与已存在的解决方案进行比较。Klein和Scholl (1996)采用新的统计方法作为解决方案,并且为直接解决SALBP-2开发了一个广义的分支定界法。此外,

G?k?en 和Agpak (2006)运用目标规划求解简单U形装配线平衡问题,在这个问题中,决策者必须同时考虑几个冲突的目标。Nearchou (2007)基于微分进化提出了一个启发式算法来解决SALBP-2。紧接着,Nearchou (2008)基于多目标微分进化法又提出了一个新的启发式算法来解决SALBP-2。Gao, Sun, Wang, and Gen (2009)提出了一个机器人装配线平衡问题,在该问题中,装配线任务必须要分配给工作站,并且每一个工作站都需要选择一个可用的机器人以最小化周期为目的来处理分配到的任务。在文献中还表述了其他的方法。例如,Bock (2000)提出了用禁忌搜索解决SALBB2,他还利用并行宽度拓展了禁忌搜索,并行宽度可以用来提升现存的禁忌搜索程序以解决装配线问题,Levitin, Rubinovitz, 和Shnits(2006)开发了遗传算法,通过应用一个简单的进化规则和分支定界法解决大型、复杂的机器装配线平衡问题。Asan 和Tunali (2008)给出了遗传算法解决装配线问题的完整观点。

大多数研究都集中在SALBP-1和SALBP-2,很少有关于优化装配线平衡率的研究。这种类型的问题被称作SALBP-E,本文构建了SALBP-E和解决SALBP-E问题的模型,SALBP-E被定义为,是处理装配线平衡率等问题的。所有工作的总时间是工作站的数目与周期的乘积。

SALBP-E 试图让装配线平衡率最大而使空闲时间最小。换句话说,SALBP-E 就是为了减少工作站的数目和周期。文章接下来的类容是这样组织的,章节2介绍SALBP-E 的公式和解决过程。章节3说明利用小到中型数学计算解决一个笔记本装配线模型和一些测试问题。文章最后做了一个总结。

2 SALBP-E 的公式和解决过程

SALBP-E 集成了SALBP1和SALBP2模型,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定义以下符号和变量:

n 任务数量(i=1,2,3,..........n )

m 站的数目(j=1,2,3,.........m )

max m 工作站最大值(j=1,2,3,.......max m )

min m 工作站最小值(j=1,2,3,......min m )

i t 任务i 的运行时间

ct 周期

P 任务(i ,k )的子集,直接给出优先级关系

决策变量:

ij x ∈(0,1) 如果任务i 分配到任务j 为1,否则为0, (min.....max i j=m m ?;) i y ∈(0,1) 如果任何一个任务i 分配到j 为1,否则为0,(j=1.....max m )

ct 0≥ 周期大于等于0

*m 工作站最小数

SALBP-1的原始模型如下:

(1)

(2)

(3)

(4)

(5)对于SALBP1的原始模型,目标函数(1)保证了工作站数目m最小,工作站的周期已知,约束(2)用来约束第i个工作只能被分配到一个工作站。约束(3)约束分配到工作站j的任务的总时间不超过周期。约束4定义了优先关系,约束(5)确定了如果某个工作i被分配到了工作站j,则它的值为1,否则为0,在目标函数(1)中,是未知的且不能解出来,变量y用来促进解决方案,修正后的模型SALBP-1-i是如下定义的,目标函数(6)决定了在周期CT已知情况下工作站最小数mmin,约束(7)-(10)与上面SALBP1的约束(2)-(5)定义类似。约束(11)的意思是如果任何一个工作分配到工作站j,则它的值为1,否则设置为0.

SALBP-1-i:

(6)

(7)

(8)

生产线平衡方法的研究与应用-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 题目:生产线平衡方法的研究与应用 英文并列题目Practice and Research on Line B alanci ng 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专业:工业工程

摘要 生产线平衡是企业实现“一个流”的生产前提,实现生产线平衡不仅有效地减少在制品数,降低企业成本还能提高企业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与稳定性。 首先,对前人所研究的生产线平衡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归纳分类;接着在了解某鞋业厂所面临的困境后,选择其中两条生产线(一条针车线、一条成型线)进行线平衡研究。在启发式思想的指导下,应用工业工程管理方法中的工艺流程分析和作业测定技术获取现时平衡情况及瓶颈工位,并对瓶颈工位进行“ECRS”分析,对工位进行分解重组,从而减少生产线节拍时间、提高生产线平衡率。 最后,为了保证线平衡改善效果、实现持续改善活动,还从品质、物料搬运、干部职责等角度出发,在“6S”管理、相似原理、精益生产的思想指导下对鞋业的生产车间进行了重新布置。 关键词:生产线平衡鞋业生产线工业工程“ECRS”

更多论文https://www.doczj.com/doc/817021950.html,/fanteral Abstract Production line balancing is the premise of enterprise realizing “One Piece Flow”. Production line balancing not only can reduce the number of “work in process”, reduce the private costs , but also raise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 assure the the quality and reliability of production. Firstly, summarize and classify the research and solution on production line balance questions. Secondly, after understanding the diffcult position which x shoe industry factory faces, choice two production line(one is needle line,the other is moulding line) to research the balance. With the help of heuristec method, the process analysis and the work study are used to determine the balance situation of production line and the bottleneck location. Analysing the bottleneck location with the “ECRS” theory, analyzing and combining it in order to reduce the production cycle time and raise the production balance ratios. Finally, to assure the improvement effect, and unfold going on improvement activities, arranged the production workshop with the help of “6S” management, principal of similitude, lean production and so on at the angle of production quality, material transporting, cadre responsibility. Keywords: Production Line Balancing Shoe Industry Production Line Industrial Engineering “ECRS”

生产线平衡研究分析与改善

生产线平衡分析与改善

————————————————————————————————作者:————————————————————————————————日期:

生产线平衡分析与改善 作者:汽运0903班罗武林 410100 【摘要】:自1994 年《汽车工业产业政策》发布并执行以来,中国汽车工业有了长足发展,企业生产规模、汽车产销量、产品品种、技术水平、市场集中度均有显著进步。进入21世纪,国内外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中国汽车工业既有良好的发展机遇,又面临着严峻挑战,同时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在产品对象专业化的布置下,生产线设备或工位之间的相对位置几乎没有其他选择,均按产品的加工顺序或装配顺序排列,产品顺次从一个工位流向另一个,直至生产线的最后一个,即被完成。通常在每个工位至少有一个工人,重复地完成若干种作业,不同的工位之间很少有库存.产品一件件地流向下一个工位。在这种布置之下生产线的产出速度等于作业速度最慢的工作地的产出速度。因此,每个制造工厂都希望生产线的每个工位的工作任务都大致相等,减少或消除忙闲不均的现象,达到以低成本、高节拍生产出优良品质产品的目的。但对于生产线而言要想达到以上目标,就必须优先解决生产线不平衡问题。 【关键词】:生产线、平衡、瓶颈、分析、改善 绪论: 生产线平衡是实现精益生产的一个重要方面。生产平衡注重系统的整体效率而非系统个别环节的效率。生产的不平衡只能造成浪费。对于制造企业而言,生产线平衡是高效生产的核心。制造工厂想要解决生产线不平衡问题,首先,需要对生产线生产工时进行测定,计算出生产节拍,最少工位数,根据可靠数据绘制出作业顺序图,找出瓶颈工序位置,得出平衡率来判断生产线的平衡程度。然后,在生产线平衡排程规则中,从5M入手对制造过程的作业工序进行调整,作业方法进行改善,以达到分到各工位的作业时间大致相等,使得生产线上的闲置时间最少,提高工人和设备的利用率,生产线上各活动同步进行从而实现工人和设备的最大利用,工作流十分流畅的目标。

外文翻译(生产线分析和改善)

毕业设计(论文)外文资料翻 译 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专业:工业工程 姓名:赵翀翀 学号: 080203215 外文出处: (用外文写) 附件: 1.外文资料翻译译文;2.外文原文。 指导教师评语: 所选文献与论文关系密切,译文用词较准确,语句通顺,反映出原文的基本内容。 所选文献也符合要求 签名:李学亮 2012年 4 月 15 日

生产线平衡 这项研究的范围是探讨生产线的制造和平衡,生产线平衡的类型,设备平衡和故障分析的理解。当每个工人的任务需要相同的时间来完成的时候,就是一个平衡的流水线。线平衡,是一个制造工程的功能,即在整个生产线的任务都能够得到等分。良好的平衡线,能避免无意义的劳动和提高生产效率。 生产线平衡 线平衡的策略是,使生产线足够灵活,以避免外部和内部的违规行为。有两种类型的生产线平衡,即: 静态平衡:指的是几个小时或更长的时间内能力的长期分歧。静态失衡是工作站,机器和人未能得到充分利用的结果。 动态平衡:指短期能力的差异,最多不超过几分钟或几个小时的时间。动态不平衡源于产品结构的变化和产品结构无关的工作时间的变化。 劳资平衡和分配 生产线的稳定策略的倾向是固定的劳动的平衡分配。劳资的可行性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战略的灵活性即生产线的个人技能和能力: 当一名工人在执行分配给他的任务是有问题,遇到的延迟,由于技术问题(S),其他工人(S)应转移到帮助。 当一个工序运行出现问题时,熟练的技工应尽快接管其工序。 生产线的所有工人应交互在各个工序熟悉工序操作。 全技能即在一个单一的工作中心一个工人可以处理各种任务(自动化)。 设备平衡 设备平衡应确保每一台设备在工作单元中有相同的工作量。现在每个制造商都试图最大限度地利用所有可用的设备。如此高的利用率往往适得其反,这可能是一个错误的目标,因为利用率高,通常伴随着高库存。 设备故障 设备故障是一项重大而严肃的问题,有可能关闭一条生产线。为了避免这种故障,应确保每个设备不会超载,并且应培训工人进行日常机器检查(预防性维护)和标准作业程序的训练。维护部和工程部的优势不在于在运行后期的变化,因此应计算预防性维修时间,并安排活动。 分析 线平衡的分析一般由主管技术人员进行。分析之前应把流水线分成各个小任务,确定标准的任务时间,任务的排序的规范和约束的分析与生产线的工作分工。如果瓶颈环节的任务是在于寻找良好的平衡的方式,技术过硬的员工应分析的任务,以减少所花费的时间来执行。 生产线平衡领导 生产线工人应致力于生产线平衡而努力,这样他们才能够快速应对当产品和生产率变换导致失衡(静态和动态)时迅速作出反应。

企业生产线的平衡及优化改善方法研究

《文献检索》检索报告 课题名称:企业生产线的平衡及优化改善方 法研究 专业:工业工程 班级:B工业工程 学号: 姓名: 得分:100 完成时间:2011年 12 月 25 日

评分体系及项目得分 评分项目及其要求项目得分 1.课题难度值(10分)得分: 2.选择和使用工具书(检索系统)的情况(70分): (1)选择检索工具、系统(数据库)的种类[至少5种,其中必有一种外文数据库] (15分)得分:(2)查的文献条目的数量(至少10条,多查适当加分) (15分) 得分:(3)所查文献的出版类型(图书、期刊论文、会议论文、专利、标准等5 种以上,每种出版类型1分)(15分)得分:(4)所查的原始文献的文种(限中英文两种)(05分)得分: (5)综合运用所选检索系统(数据库)的各种检索途径或制订检索策略的能力(05分)得分:(6)所查检索条目查准率情况(检索条目与选择课题的针对性评价,每查准一条1分)(15分)得分:3.原始文献的获取情况(请您至少提供2篇原文的第一页复印件或打印件)(10分)得分: 4.按照“步骤要求”和“格式要求”完成检索报告(10分)得分: 总得分: 课题名称:企业生产线的平衡及优化改善方法的

研究 一、分析研究课题 1.背景分析: (Line Balancing)如何指派工作予工作站的决策过程,及使各个工作站负荷 以使各作业时间尽可能相近的技术手段与方法。目的是消除作业间不平衡的效率损失以及生产过剩。生产线平衡是一门很大的学问,生产线平衡直接关系到生产线的正常使用。生产线平衡指南主要包括生产线平衡的相关定义、生产线平衡的意义、工艺平衡率的计算、生产线平衡的改善原则和方法。 2.需要解决的问题: (1)首先应考虑对瓶颈工序进行作业改善,作业改善的方法,可参照程序分析的改善方法及动作分析、工装自动化等IE方法与手段;(2)将瓶颈工序的作业内容分担给其它工序;(3)在必要时,增加全能工来平衡流水,只要平衡率提高了,人均产量就等于提高了,单位产品成本也随之下降;(4)合并相关工序,重新编排生产工序,相对来讲在作业内容较多的情况下容易拉平衡;(5)分解作业时间较短的工序,把该工序安排到其它工序当中去。 3.检索文献的要求 (1)所需的文献内容、水平。紧贴本课题的要求的文献,文献能够代表当今该技术领域的研究水平。 (2)所需文献的时间、地域、类型、文种: 原文发表时间(年代):为近十年发表的文献; 原文发表地域:不限国别; 原文文献语种:中英文; 原文出版类型:不限文献类型,重点检索“期刊论文、学位论文、会议文献、专利(科技成果)、标准”等文献。 (3)课题研究所涉及的主题概念与学科范围(研究范畴): 主题概念:生产线、节拍、产品生产过程、精益生产、周期时间、瓶颈、

毕业论文外文文献翻译Line-Balancing-in-the-Real-World生产线平衡在现实世界

毕业设计(论文)外文文献翻译 文献、资料中文题目:生产线平衡在现实世界 文献、资料英文题目:Line Balancing in the Real World 文献、资料来源: 文献、资料发表(出版)日期: 院(部):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翻译日期: 2017.02.14

附录 附录1:英文文献 Line Balancing in the Real World Abstract:Line Balancing (LB) is a classic, well-researched Operations Research (OR) optimization problem of significant industrial importance. It is one of those problems where domain expertise does not help very much: whatever the number of years spent solving it, one is each time facing an intractable problem with an astronomic number of possible solutions and no real guidance on how to solve it in the best way, unless one postulates that the old way is the best way .Here we explain an apparent paradox: although many algorithms have been proposed in the past, and despite the problem‘s practical importance, just one commercially available LB software currently appears to be available for application in industries such as automotive. We speculate that this may be due to a misalignment between the academic LB problem addressed by OR, and the actual problem faced by the industry. Keyword:Line Balancing, Assembly lines, Optimization

装配生产线平衡问题的研究

目录 摘要 (1) ABSTRACT (2) 1 绪论 (3) 1.1论文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3)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3) 1.3研究思路及主要内容 (4) 2 生产线平衡的基本原理 (5) 2.1生产线平衡的目的和原则 (5) 2.2生产线平衡要满足的约束条件 (5) 2.3影响生产线平衡的主要因素 (5) 2.3.1标准作业指导书的制定对生产线平衡的影响 (5) 2.3.2 排线对生产线平衡的影响 (6) 2.3.3员工责任心对生产线平衡的影响 (6) 2.4生产线平衡问题的方法研究 (6) 2.4.1程序分析 (6) 2.4.2 操作分析 (7) 2.4.3动作分析 (9) 3 F公司整车流水线的情况概述 (10) 3.1F公司概况 (10) 3.2F公司装配生产线平衡的情况概述 (10) 3.2.1F公司电动车生产流程现状 (10) 3.2.2F公司电动车生产中存在的关键问题 (11) 4 F公司整车流水线平衡的解决方案 (12) 4.1F公司整车流水线平衡整改方案 (12)

4.2整车线与吊挂方案对比 (14) 5 结论 (16) 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 (17)

摘要 在流水线生产模式下,如何提高生产线的整体效率,减少工序间的在制品,决定着企业设备、人员的利用率,并限制着生产线生产能力的提高。目前,生产线平衡问题已被认为是生产流程设计及作业标准化过程中关键的一环。制造业的生产多半是在进行细分化之后的多工序流水化连续作业生产线,此时由于分工作业,简化了作业难度,使作业熟练度提高了,从而提高了作业效率。然而,经过了这样的作业细分化之后,各工序的作业时间在理论上、实践上都不能完全相同,这就势必存在工序间作业负荷不均衡的现象。 F公司在装配生产线中就经常遇到这种问题,作业负荷不平衡给F公司造成无谓的工时损失,还造成大量的工序堆积,严重时会造成生产线的中止。在市场需求越来越大的今天,F公司研究改善生产线就迫在眉睫。实现均衡生产不仅有利于保证设备、人力的负荷平衡,从而提高设备和工时的利用率,同时还有利于建立正常的生产秩序和管理秩序,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生产;均衡生产还有利于节约物资消耗,减少在制品数量,加速流动资金周转,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在均衡生产的基础上实现“单元生产(cell production)”,也提高了企业生产应变能力,对应市场变化实现柔性生产系统;通过平衡生产线,可以综合运用程序分析、操作分析、动作分析、Lay out 分析、时间分析等传统工业工程手法,能提高全员的综合素质。总之,现代生产企业在大力提倡现代工业工程应用时,不要忽视基础工业工程方法在企业中所起的事半功倍的作用。 关键词:生产线平衡作业效率现代工业工程作业细分

生产线平衡论文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毕业论文(设计) 2013 届工业工程专业0905072 班 题目关于绿镁科技的生产线平衡应用研究姓名姚小龙学号090507235 指导教师王佳佳职称助教 二О一三年五月十七日

内容提要 生产线平衡即是对生产的全部工序进行平均化,调整作业负荷,以使各作业时间尽可能相近的技术手段与方法。目的是消除作业间不平衡的效率损失以及生产过剩。生产线平衡是一门很大的学问,生产线平衡直接关系到生产线的正常使用。生产线平衡率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企业设备和人员的利用率,并限制着生产线生产能力的提高。基于电子生产企业生产线的工艺平衡问题是一般劳动密集型生产企业的普遍存在问题,分析工艺平衡是提高生产率的关键问题,有助于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利于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 本研究首先针对G07装配线车间布局,依据加工工艺进行程序分析,发现瓶颈工序,参照程序分析的改善方法及动作分析、工装自动化等IE方法与手段;将瓶颈工序的作业内容分担给其它工序;分解作业时间较短的工序,把该工序安排到其它工序当中去;在必要时,增加全能工来平衡流水线。最后再对细节问题予以深入研究,全面提高劳动生产率及平衡率,产量随之提高,单位产品成本也随之下降,企业盈利就能显著提高。 关键词 生产线平衡;平衡率;流程程序图;瓶颈

Study On The Production Line Balance Application Of The Green Magnesium Technology Author: Yao Xiaolong Tutor: Wang Jiajia Abstract The balance of production line is the average of all the processes of production, adjust the work load, so that the operation time of technical means as similar as possible and method. Aim is to eliminate the unbalanced operation efficiency loss and the production of excess. Production line balancing is a lot of knowledge, production line balance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normal use of the production line. Production line balancing rate in some extent decides the enterprise equipment and personnel utilization rate, and restricts the production line production capacity increase. Process line balancing problem of electronic production enterprises based on the common problems are generally labor-intensive production enterprise, process analysis of balance is the key problem to improve the productivity, help to tak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in order to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enterprises. This study first research for G07 assembly line workshop layout, program analysis based on the processing technology, discover the

外文翻译--装配线平衡问题的求解方法浅析

附录 The Methods for Solving the Problem of Balancing an Assembly Line[10] Currently, along with the market changing, some forerunners production mode got an extensive application in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How raise a whole efficiency of assembling the production line, reduce a work preface in the ware, and pursue to synchronize production is valued by more and more people. The production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s most likely after carrying on subdividing to turn of have another a work preface flowing water to turn a continuous homework production line, at this time because of division of homework, the time of each work preface operates can't completely the same in theoretically and physically, this phenomenon that certainly will lead to a work preface homework burden unbalance. In addition to losing, result in the meaningless man-hour also result in a great deal of work preface pile up, sometimes will result in the abeyance of production line. Assembly line balance is a kind of means and method for resolving an above-mentioned problem, it is to make all work carry on equally, carrying on a research to the homework, carrying on a measurement to time, making the Assembly line moving smoothly. The assemble is the last link of production, assembling process mainly with the gearing of parts, tightly solid in lord; secondly allied connect, press to pack and add to note various work to lie quality and quality examination of work preface, sometimes still want to choose to pack according to the customer intention. The whole assemble homework is complicated, belonging to a labor an intensive type engineering. Therefore, the balance of exaltation assembly line has important realistic meaning to exaltation's production efficiency of the car assembly line. The assembly line equilibrium problem is the long-lost type of a type of typical model the combination is excellent to turn a problem, particularly is for random, many the assembly line equilibrium problem of target, solve to

制造企业生产线平衡的方法研究解析

制造企业生产线平衡的方法研究 专业:工业工程 班级:11级 姓名:宋俊达

目录 引言3 1 某生产线平衡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5 1.1 缺乏对作业进行方法研究 5 1.2 忽视了人的因素 5 1.3 时间研究方法应用存在的问题 6 1.4 模特法应用存在的问题 6 1.5 宽放种类及宽放率确定有误 7 1.6 企业领导使用标准时间数据态度不坚决 8 2.生产线平衡的基本原理9 2.1 生产线平衡的定义 9 2.2 生产线平衡要满足的约束 9 2.3 生产线平衡的目的 9 2.4 提高生产线平衡率的原则及效果 10 2.5 影响生产线平衡的主要因素 11 3. 生产线平衡的手段与基本方法14 3.1 基础工业工程的方法研究和作业测定 14 3.2 “5S”管理活动 19 3.3 目视管理手段 21 3.4 生产线平衡的FOG方法 23 3.5 生产线平衡的最大候选原则 25 3.6 生产线平衡的分级位置权法 30

4.某生产线平衡的改善32 4.1 作业测定方法的改善 32 4.2 改善标准作业指导书 37 4.3 现场生产线平衡的改善实例 37 结论43 致谢44 参考文献45

摘要 随着全球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市场由卖方市场转入买方市场,如何提高生产线的产量和整体效率,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实现均衡生产,有利于保证设备、人力的负荷平衡,从而能提高设备和工时的利用率,节约资源,同时还有利于保证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本文首先阐述了生产线平衡的重要性,然后交代国内外研究现状,再介绍生产线平衡的三大内方法:最优化方法、启发式方法和工业工程方法。明确了工业工程便于实施、价格低、实用性强、尤其适合小型生产线的特点,以某公司为例,用工业工程方法对生产线平衡予以改进,工业工程方法包括方法研究与作业测定两大块,本文没有过多考虑作业测定,而是直接使用标准时间,重点在于方法研究中的作业分析,采用了“5W1H”技术,并使用鱼骨图分析问题的所在,利用ECRS原则处理问题,改善生产线现状,在此基础上,结合PDCA循环帮助实现精益生产。最后比较三个参数:时间损失率、生产线平衡率、平滑系数来说明改进的效果。在文章最后提出了后期的改善建议。 关键字: 工业工程方法;生产线平衡;ECRS;5W1H;PDCA

机械方面外文翻译

Xxxxx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外文资料翻译 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姓名: xxx 学号: xxxxxxxxx 外文出处:Manufacturing Engineering and (用外文写) Technology—Machining 附件: 1.外文资料翻译译文;2.外文原文。 指导教师评语: 签名: 年月日

附件1:外文资料翻译译文 工业机械手 摘要:机械手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一种高科技自动化生产设备。工业机械手是工业机器人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的特点是可通过编程来完成各种预期的作业任务,在构造和性能上兼有人和机器各自的优点,尤其体现了人的智能和适应性。 机械手作业的准确性和各种环境中完成作业的能力,在国民经济各领域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工业自动化的发展, 出现了数控加工中心,它在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的同时, 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但数控加工中常见的上下料工序, 通常仍采用人工操作或传统继电器控制的半自动化装置。前者费时费工、效率低; 后者因设计复杂, 需较多继电器,接线繁杂, 易受车体振动干扰,而存在可靠性差、故障多、维修困难等问题。可编程序控制器 PLC 控制的上下料机械手控制系统动作简便、线路设计合理、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 保证了系统运行的可靠性,降低了维修率, 提高了工作效率。机械手技术涉及到力学、机械学、电气液压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传感器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科学领域,是一门跨学科综合技术。 关键词:机械手、数控加工、PLC 控制 一、工业机械手的概述 机械手是一种能自动化定位控制并可重新编程序以变动的多功能机器,它有多个自由度,可用来搬运物体以完成在各个不同环境中工作。在工资水平较低的中国,塑料制品行业尽管仍属于劳动力密集型,机械手的使用已经越来越普及。那些电子和汽车业的欧美跨国公司很早就在它们设在中国的工厂中引进了自动化生产。但现在的变化是那些分布在工业密集的华南、华东沿海地区的中国本土塑料加工厂也开始对机械手表现出越来越浓厚的兴趣,因为他们要面对工人流失率高,以及为工人交工伤费带来的挑战。随着我国工业生产的飞跃发展,特别是改革开发以后,自动化程度的迅速提高,实现工件的装卸、转向、输送或操作钎焊、喷枪、扳手等工具进行加工、装配等作业自化,已愈来愈引起我们重视。机械手是模仿着人手的部分动作,按给定的程序、轨迹和要求实现自动抓取、搬运或操作的自动机械装置。 在现实生活中,你是否会发现这样一个问题。在机械工厂里,加工零件装料的时候是不是很烦的,劳动生产率不高,生产成本大,有时候还会发生一些人为事故,导致加工者受伤。想想看用什么可以来代替呢,加工的时候只要有几个人巡视一下,且可以二十四个小时饱和运作,人行吗?回答是肯定的,但是机械手可以来

生产线平衡外文翻译

Production Line Balancing The scop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understanding of Production-line Manufacturing and Balancing,Types of Line Balancing, Equipment Balancing and its Failure and Analysis.A production line is said to be in balance when every worker’s task takes the same amount of time.Line balancing is a manufacturing-engineering function in which whole collection of production-line tasks are divided into equal portions. Well-balanced lines avoid labour idealness and improve productivity. Production Line Balancing Line-balancing strategy is to make production lines flexible enough to absorb external and internal irregularities.There are two types of line balancing,which we have explained as: ?Static Balance–Refers to long-term differences in capacity over a period of several hours or longer.Static imbalance results in underutilization of workstations,machines and people. ?Dynamic Balance–Refers to short-term differences in capacity,like, over a period of minutes,hours at most.Dynamic imbalance arises from product mix changes and variations in work time unrelated to product mix. Labour Balancing and Assignments Strategy of production line stability is the tendency for labour assignments to be https://www.doczj.com/doc/817021950.html,bour feasibility is an important feature in the strategy of production line flexibility linked to individual skills and capabilities– ?When one worker is having problem in performing his assigned task and experiencing delay due to technical problem(s),other worker(s)should move into help. ?The management practice of deliberately pulling worker’s of the line when the line is running smoothly. ?The movement of whole crews from one dedicated line to another as the model mix changes.

本科毕业设计外文翻译

本科毕业设计外文翻译外文译文题目(中文):低碳中厚板以及热轧带钢生产过程概述 学院: 专业: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日期:

Processing of low carbon steel plate and hot strip—an overview B K PANIGRAHI R&D Centre for Iron and Steel, Steel Authority of India Ltd., Ranchi 834 002, India 低碳中厚板以及热轧带钢生产过程概述 B K PANIGRAHI R&D Centre for Iron and Steel, Steel Authority of India Ltd., Ranchi 834 002, India

摘要:均热温度、压下规程、终轧温度以及卷取温度在低碳中厚板和热轧带钢的生产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些因素控制了各种物理和冶金的过程的动力学,即奥氏体化、再结晶以及沉淀的过程。最终转变后的微观组织取决于这几个过程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考虑到原料成本的增加,人们开发了新的生产技术如再结晶控轧、温轧可用来生产中厚板以及较薄的热轧带钢,它们都有很好的延伸性。除此之外,混合电脑建模技术可以用来生产具有特定性能的带钢产品。虽然以前就有人对低碳微合金钢进行过探讨,但本文所讨论的是新的技术。 关键词:微合金钢;热力学过程;温轧;工艺参数建模 1.引言 中厚板和热轧带钢在国家钢铁产品中占很大比例。其屈服应力在250到300 Mpa间可以满足不同的需求。这些产品在生产时适量地加入了多种微合金元素以获得需要的屈服强度和韧性。热轧中厚板和带钢过程就是重新加热半成品,也就是厚板坯,通过轧机连续减小材料的厚度,将终轧温度控制在一定值再加上在运出棍道上急速水冷。通过这些步骤,使单一的合金钢可以具有良好的化学组成以及优秀的屈服应力和抗冲击能力。因为加入合金成分的成本的增加这种轧制方式现在比以前任何时候都适合。这种控制可以运用到多种现代中厚板和带钢轧机上使其获得更高的机械和微结构强度。受到后续工序成本的增加,温轧和铁素体轧制工艺的发展有了重大的突破,直接的影响是在对高可纺性和表面平整度要求较低的市场领域取代了冷轧和退火产品。计算机模拟和过程模型使钢铁在没有真实生产具有的性能完全可见。本文旨在列出各种处理的顺序,就是均热终轧温度,卷曲温度,压下规程和他们带来的影响相较于包括微合金刚在内的低碳钢的机械性能以及自动控制热轧生产线的发展。微合金刚是高力学结构钢,它拥有的屈服应力最低为350 Mpa,加入了很少量的铌、钒或者钛。它们是可焊的,在总量比、韧性、柔软性以及焊接能力上都具有很好的强化。它们的强化受不同的机制影响,就是固溶强化、细化晶粒、沉淀强化、位错强化以及基粒强化。 2.均热温度的作用 均热温度十分重要是由于它会影响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液态钢背浇注成钢锭或者厚板。如果钢锭的均热温度和在均热炉中持续的时间使铸锭中心处在熔化状态就会影响半成品的产量和质量。当均热温度低于(~ 1280°C)并且在均热炉中长期放置将会促进铸锭的完全凝固为接下来的轧制做准备以提高产品的产量与质量。均热温度的另外一个重要作用在于均一半成品中的化学成分。这个是通过重新加热到预先设定的温度来完成

制造企业生产线平衡的方法研究论文

制造企业生产线平衡的方法研究 0引言 制造企业在采纳细分化之后的多工序连续作业生产线时,由于分工作业,简化了作业难度,使作业熟练度容易提高,从而提高了作业效率。然而,通过了如此的作业的细分化之后,各工序的作业时刻在理论上、现实上都不能完全相同,如此势必存在工序间作业负荷不均衡的现象。除了造成无谓的工时损失之外,还造成大量的工序堆积,严峻时会造成生产线的中止。 生产线平衡确实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它是现场IE的一种治理手法,也是解决生产线负荷平均化这一阻碍生产线效率关键问题的重要方法。它对各工序的作业时刻进行平均化,同时对作业进行研究、对时刻进行测定,使各作业时刻具有尽可能相近的技术手段与方法。 工业生产线上的不平衡程度不仅直接反应了生产线的生产效率,而且阻碍到产品的质量。这是由于生产线的不平衡

所造成的装配工人的劳动强度不一,使得劳动强度大的装配工人为了赶上装配线运行节拍,而常常不得不忽视装配质量。 生产线的平衡问题一直是生产组织中长期关注的问题,并对企业生产秩序的正常运作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生产线的平衡问题是一个发觉问题、分析问题、改善问题的过程。通过改善,从而使生产线在更高的水平上达到新的平衡,并在新的环境条件下发觉新的瓶颈、不断改进、不断完善,如此才能提高企业生产效率。这是企业真正追求的目标,也是工业工程的真谛所在。因此,要保证生产线的平衡,就必须对生产线进行不断地分析、研究和改善。1.泰科公司生产线平衡中存在的问题及缘故分析 1.1 缺乏对作业进行方法研究 作业测定方法强调操作者按规定的作业标准操作,规定的作业标准是指通过方法研究之后制定的标准的工作方法,及有关设备、材料、负荷等一切规定的标准的情况。而有的IE人员忽视了这一差不多问题,在对操作方法、作业环境、

生产线平衡翻译初稿

本科毕业论文外文翻译外文译文题目:对于E类型的简单生产线平衡问题的解决过程 学院: 机械自动化 专业: 工业工程 学号: 20108 学生: 谭 指导教师: 日期: 二○一四年五月

A solution procedure for type E simple assembly line balancing problem Nai-Chieh Wei , I-Ming Chao Industrial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I-Shou University, No. 1, Section 1, Syuecheng Rd. Dashu District, Kaohsiung City 84001, Taiwan, ROC. 对于E类型的简单生产线平衡问题的解决过程 Nai-Chieh Wei , I-Ming Chao 工业工程与管理,中华人民国,省,高雄市,Syuecheng Rd. Dashu街一号,义守大学,第一章第一节

摘要 本文提出了结合SALBP-1和SALBP-2的E型简单装配线平衡问题(SALBP-E),更多的,本研究为提出的模型提供了解决方法。提出的模型在最小化空闲时间的同时优化装配线平衡率,为管理实践提供了更好的理解,计算结果表明:给出周期的ct以后,提出的模型可以最优的解决问题,因为它含有最少的变量,约束 上限 max 和计算时间。 1前言 从研究者第一次讨论装配线平衡问题以来,大约有50年了,在众多有关生产线平衡问题中,最基本的是简单装配线平衡问题,早在1954年,Bryton就定义并且研究了生产线平衡问题。后一年,Salverson建立了第一个生产线平衡的数学模型并提出了定性的解决步骤,这引来了很大的兴趣,在Gutjahr 和Nemhauser 说明生产线平衡是一种NP组合优化难题,大多数研究者希望开发一种能高效解决多种装配线问题的方法。在随后的几年,生产线平衡成为了一个流行的主题,Kim, Kim, and Kim (1996) 把生产线平衡分为五类问题,其中的问题1(SALBP-1)和问题Ⅱ(SALBP-Ⅱ)是两种基本的优化问题。 研究者发表了许多有关解决SALBP-1问题的研究结果,Salverson(1995)用整数规划解决工作站分配问题,Jackson用动态规划解决SALBP-1,Bowman提出了两种数学模型并引入了0-1变量保证没有不同任务占用同一时间且同一任务不被分配到不同的工作站。Talbot 和Patterson (1984)提出了一个数学模型,它还有一个单一变量,专门用来计量分配到工作站的任务数量,Essa?, Delorme, Dolgui, 和Guschins-kaya (2010) 提出了一个解决由相同的数控机床构成的线平衡问题的混合整数规划模型,Hack-man, Magazine, and Wee (1989)使用分支定界法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