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_人居二_与人居环境科学

_人居二_与人居环境科学

_人居二_与人居环境科学
_人居二_与人居环境科学

人居环境科学概论期末论文

从人居环境科学的角度分析现在城市规划 存在的问题 贾跃华 土木21班2120702010 摘要本文针对当前我国城市规划工作中存在的过度解析、过度细化等问题,从人居环境科学的角度给予解决的方法和策略,充分突出人居环境科学的思想对我国未来城市规划体系形成所起到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人居环镜科学整体观城市规划人类聚居 引言“人居环境科学”(The Sciences of Human Settlements )是一门以人类聚居(包括乡村、集镇、城市、区域及国家等)为研究对象,着重探讨人与环境、人与社会、人与科技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人居环境的研究核心是人,倡导“以人为本,和谐人居”建设为目标。 1 人居环境科学的“整体观”思想内 涵 人居环境科学是一门“关于整体与整体性的科学”,强调从整体出发思考人居环境,追求人居环境建设的整体利益,其思想内涵可以概括为“整体观”。 1.1从概念解释看 道萨迪亚斯(C.A.Doxiadis ,以下简称道氏) 认为人类聚居是“人类生活其间的聚居”。根据这种宽泛甚至有些模糊的解释,只要是人类生活的地方,就是人类聚居,而不论其位于何处、结构和形态如何,不论其尺度、层次如何,不论其设施标准、所包含的物质内容如何。简而言之,人居环境就是人类居住的地方,这是一个整体概念。 1.2从内容构成看 “居住”是个广泛的概念,它不仅意味着住房本身,而是几乎包含着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人类生存所必须的自然基础、人类生活其间的实体空间等物质层面内容,也包括人和社会因子活动产生的精神和社会层面内容,同时还牵涉到人与环境关系的价值取向。正如道2氏所指出的,人类聚居就是“我们的生活系统”。为了研究的方便,人们往往会对人居环境构成内容进行划分,如吴良镛先生将其分解为自然、人类、社会、居住和支撑五大系统,但这只是一种研究的手段,人居环境是一个有机整体,其构成内容是相辅相成、相互联系的。 1.3从层次构成看 层次观念是人居环境的一个重要内容,不同层次人居环境单元居民量和具体内容不同,更重要的是在复杂程度和发展变化方面存在着巨大差异。造成人居环境出现种种问题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人们对聚居的类型和规模缺乏统一的认识,常常出现概念上的混乱”。同时,现代人居环境是一个完整的体系,特别是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入,不同层次人居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越来越紧密、相互影响越来越广泛,甚至可以说,在现代社会中独立的人居环境单元已不复存在,人类生活在一个完整的世界人居环境体系中。 1.4从学科构成看 人居环境科学是以“建筑———地景———城市规划”为核心的多学科群组,其外围学科涉及地理、环境、生态、哲学、艺术、民俗、历史、土木、心理、社会、经济、交通等领域,内容包含人类社会各个方面。 1.5从方法论思维看 人居环境科学不同于传统的多学科协作,也并非一般意义上的跨学科或交叉学科、边缘学科,更不

我所认识的人居环境科学

我所认识的人居环境科学 ——从规划与建筑设计的角度 孙芳芳 摘要本文概述了人居环境科学发展的历程及其主要内容,指出规划与建筑设计 应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思想,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以之促进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 关键词人居环境科学发展历程设计原则和谐社会 1人居环境环境科学发展简述 人居环境科学是吴良镛先生受道氏人类聚居学的启示,经过几十年的探索与实践,在全球城市化时代背景下提出的系统理论。“人居环境…是人类的聚居生活的地方,是与人类生存活动密切相关的地表空间,…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主要场所”①而广义的人居环境则是指“围绕人这个主体而存在的一定空间内的构成主体生存和发展条件的各种物质性和非物质性的总和”。②现在提到人居环境这个词,一般都是指广义的概念,它包含了人口、资源、环境、社会政策和经济发展等各个方面。国外比较系统地研究人居环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霍华德、盖迪斯、芒福德等人都曾从城市规划及区域角度出发,提出要创造性地利用景观,使城市环境变得自然而适于居住。佩里提出“邻里单位”,勒·柯布西耶的现代城市人居环境模式,伯吉斯的同心环模式,霍伊特的扇形模式及哈里斯和乌尔曼的多核心模式。20世纪50年代,道萨迪亚斯提出“需要创造一门以完整的人类聚居为对象进行系统综合研究的科学,真正理解城市聚居和乡村聚居的客观规律,这门学科就是人类聚居学”,③随着人们对环境要求的提高,后来又引入了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把人居环境与生态可持续有机联系起来。 人居环境科学是“以人类聚居(包括乡村、集镇、城市等)为研究对象,着重研究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④它强调把人类聚居作为一个整体,从政治、社会、文化、技术等方面,全面、系统、综合地加以研究。 2人居环境环境科学内容概要 19 世纪末到20 世纪初,霍华德提出“田园城市”理论。他是从观察19 世纪后半期, 当时英国在工业化初期形成的所谓工业城市中所存在的城市问题, 而产生的一种先进理念。同时,他还是个“务实的理想主义者”(芒福德语)。他通过自己的试验和实践,使田园理论成为体现当时城市规划思想的重要理论。 20 世纪50 年代, 希腊学者道萨迪亚斯创立人类聚居学。该学说显然是道 ①吴良镛.人居环境科学导论.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p38 ②张文新,王蓉.我国城市人居环境建设水平现状分析. 82-92(cnki) ③吴良镛.人居环境科学导论.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④吴良镛.人居环境科学导论.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人居环境科学概论作业

人居环境科学概论结课论文刍议郑州市发展规划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院系: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2015年1月

刍议郑州市发展规划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摘要:本文针对河南省省会郑州市的发展与划中所存在的问题,违背可持续发展观的规划与过度理想化规划的从本学科所学内容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思路和策略,从而为更加合理,高效,节能地对交通以及居住区进行良性循环的规划提供可能。 关键词:发展历程,郑州市,科学规划,改造建设,人居环境科学 为了更好地建设符合科学、人文、合理的现代化的聚居环境,城市规划应着重探讨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笔者在河南省郑州市生活了近二十年,能够体会到居住环境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其构成内容相辅相成、相互联系,而在对这座城市看似繁纵错杂实则井然有序的各要素关系的梳理和科学规划中,不免存在一些不尽人意或有悖规划初衷的问题。 1.从不同维度审视郑州市发展规划与变迁 河南省省会郑州市市区属平原地貌,北临黄河,西高东低,南部则是丘陵地区,沟壑重叠。郑州还是京广和陇海铁路的交汇处,有铁路运输枢纽之称。作为省会城市,东部地区以省政府和省直单位为主,西部则是郑州市政府和市直单位。南部由于铁路枢纽的因故,坐落着数量众多的国家仓库。 多年来,随着政府和国家对城市化进程要求的提高,使得这个城市也在发生着巨大的改变。 1.1从时间角度看郑州市的发展规划 如果看把城市发展的起点移到改革开放,不难发现的是,这座城市所接收到的优惠政策和投资项目越来越多,经济要素的偏移,政策要素的倾斜都使它在整体布局规划上一直高速运作着。1988年,河南省政府批准在郑州市设立高新技术开发区;1993年,创办经济开发区;2001年启动开发郑东新区;2005年中原城市发展群的提出,省委省政府又提出了以郑州为核心的中原城市群经济隆起带的发展战略;2010年,在卢展工书记的带领下,我省所提出的中原经济区战略发展计划有幸被写入“两会”的“十二五”计划。 无论是微观上城区内部区域的开发规划,还是宏观上城市带动卫星城联动所形成的大范围区域整合升级,这座城市的发展都是一个不断成长的生命的再现。可以的是在我出生以前的他带着开发区实践发展的诚惶诚恐亦步亦趋;到当我逐渐对城市居住环境的概念有所认知时我们的城市又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地在郑东新区的规划设计上跨出一步;再到今天,当我离开他的时候,郑州已经

人居环境科学导论读书有感

《人居环境科学导论》读书有感 仔细阅读了吴先生写的《人居环境科学导论》一书,受益匪浅,书中阐述的人与自然的哲学观对我启发很多,一种理念要高于一种制度和一项伟大的工程,未来改变人居环境的将是人们的观念而并非一种城市布局和建筑形式。吴良镛先生在书中极力倡导建筑师、规划师要用系统论方法来看待人居环境问题,书中理念和知识的扩展太过宏大,我的浅读只能得到一些启发。我认为水利是人居环境的重要一个环节,下面我根据所接触水利专业粗浅的谈一些读后的启发:人居环境日益成为一个综合的系统的问题。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科技全球化表现的越来越明显,许多不同的地区与地区之间,行业与行业之间,不同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联系也越来越紧密。各类居住环境的影响条件也随之增多,像多年前一个小山村可能自己自足不与外界来往,可现在的交通和网络把所有关联起来,当地的地理,资源,人文也都变成了一个与外界关联的综合的部分。城市与乡村的关联也日益密切,从城市影响乡村,到现在的相互作用,毫无疑问,人居环境成为了一个综合的整体的问题,人居环境不仅狭义于城市,是一个包含所有人周围环境的综合整体,如果我们要全面剖析人居环境,我们也必须抓住与之有关的其它所有因素,而不仅仅是只是居住主体本身,因为主体只是千丝万缕关系网中的一部分,我们常常称这个网的有机总和为系统。为了认清事物的本质,我们应该培养系统的认识观和方法论。 吴良镛先生在是书中提到人居环境的目的是创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宜人的 居住环境,将其划分为五大系统(即自然系统、人类系统、社会系统、支撑系统、居住系统)、五大层次(全球、区域、城市、社区、建筑)和发展人居环境科学的五大原则(生态观、经济观、社会观、文化观)。这三个“五大”使我们很清晰地认识到人居环境的框架结构,而不是象以往那样把人居环境仅仅看成是社会的某一方面,或者笼统地看成一个独立的整体进而在处理问题上出现了相对片面,使得人居环境的改善难以实现。吴良镛先生用系统论的观点分析人居环境问题,并且指出人居环境不仅仅是城市规划本身的事情,也不是单靠城市规划本身就可以解决好的问题,因为其涉及的范围很广,相关的因素也很多,比如前面所提到的五大原则中的经济、技术、生态、社会、人文等因素,同时指出这些因素终究

从人居环境科学的角度分析现在城市规划存在的问题

从人居环境科学的角度分析现在城市规划存在的问题 摘要:随着21世纪的到来,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快,在城市人居环境不断改善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本文从理论上探讨城市化同城市人居环境的关系,分析目前城市人居环境存在的问题,针对城市人居环境发展的趋势和目标,提出了城市人居环境进一步发展的对策,以期为城市人居环境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城市规划,人居环境,对策,问题 人居环境科学以人类生活环境为研究对象,着重探讨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目的是满足人类聚居的要求,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宜人的美好生活环境,其传播和发展虽不过十几年,但已在学术研究及建设实践中引发了广泛的共鸣 一、城市规划与人居环境的关系 城市规划与人居环境是一个多层次的空间系统,是一个区域的概念。城市是人居环境的组成部分:住宅、村庄、城镇、特大城市以至连绵的城市区域等,实际上都是不同层次的人居环境系统,它们同时又是更大的乃至全球人居环境系统的组成部分。因此,作为以人为主体,以自然环境为依托、以经济活动为基础、社会联系极为紧密的有机整体,城市是某一层次人居环境的组成部分。 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实现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是城市化进程的目标。城市规划是一种生活方式的转变过程,是一种文化观念的更新转变过程。城市化过程是城市发展建设的过程,是人居环境发展建设的过程,人居环境状况是城市化结果的具体体现。可以说,人居环境真实地记录了城市化进程的是非功过,城市规划的每一步都会引起人居环境的变化。 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实现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是城市规划的目标。城市化是一种生活方式的转变过程,是一种文化观念的更新转变过程。城市化过程是城市发展建设的过程,是人居环境发展建设的过程,人居环境状况是城市规划结果的具体体现。可以说,人居环境真实地记录了城市规划的是非功过,城市规划的每一步都会引起人居环境的变化。 二、当前我国城市规划工作存在的问题 随着对城市发展认识的不断改变,人类在逐渐广泛的领域内探索着城市发展的规律,得到了不错的乘积。但是,为什么城市问题依然严重?为什么人类在现代城市中仍然显得力不从心呢?这里有客观原因:现代城市以高度集中和迅速膨胀为特征的爆炸式生长。但更重要的是人们主观上的原因:企图用旧观念来考察现代城市,结果造成城市规划的思维方式、研究方式、工作组织方式、规划方式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使城市问题愈加严重。具体表现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思维方式原因; 目前,我国城市规划工作基本上遵循的仍然是Patrick Geddes在20世纪初提出的“调查先于规划,诊断先于治疗”的工作模式,这种调查—分析—规划的工作程序一直被广泛的采用。这种思维方式是从某一特定角度出发将事物先分解再逐一解析,用于认识和分析问题是比较有效的,但用于解决问题就并非如此了。原因在于,人类认识事物的能力是有限的,对事物的分解解析是人为地将真实事物割裂开来,使我们不能够全面掌握事物的内在联系,也就缺乏建立事物内在联系的整体思考能力。而且,事物愈复杂,这种分解解析的程度就愈深,逐渐形成了一个“解析、解析、再解析—割裂、割裂、再割裂”的恶性循环。现代城市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综合系统,在城市规划中仍然沿用这种传统思维方式,对城市各子系统有机联系的认识就会愈加困难,就无法真正理解城市的客观规律和城市问题,也就无法采取正确的行动。 第二、研究方式原因; 受传统的分解方法和简化方法思维模式的影响,人们对城市的了解越多,产生的学科及学科分支就会越多。如今,对城市进行研究的有建筑学、规划学、地理学、城市生态学、经济学、

《人居环境科学导论》读书报告

《人居环境科学导论》读书报告 摘要:本文通过对《人居环境科学导论》的细致阅读,梳理出全书的内容体系框架。又结合个人体会与相关图书、评论文章,总结出人居环境科学的方法论体系。最后,通过相关实践案例和比较人居环境科学与人类聚居学,评价和综述了人居环境科学的研究方法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人居环境科学;人类聚居学;方法论体系;实践运用 五年前,在设计课的老师推荐下,利用课余时间在图书馆阅读了吴先生的《广义建筑学》和《人居环境科学导论》,收获颇深。五年后,再度拿起这本厚重的《人居环境科学导论》,心中却百感交集。五年的本科教育,经历过多次设计实践,当初那个“规划梦想美好世界”的幻想似乎早已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现实中规范、设计要求、数据、指标的条条框框。然而无论如何,在这个市场主导一切,人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时代,我们仍旧需要那种沉着冷静的科学精神和踏踏实实的实践方法论。 《人居环境科学导论》就是这样一本朴素的科学著作。全书上半部分,吴先生耐心而睿智的解释了人居环境科学的体系、原则、主导学科、研究方法,又结合实践,批判了现代人居环境规划的种种不足,为我们展示出一套崭新而清晰的工作方法。下半部分,通过整理和综述道萨迪亚斯的人类聚居学说,吴先生又向我们展示了他对这一学说继承、评判和发展的全过程。其朴素性与科学性就在于,全书既是对已有研究成果的叙述,又是对这一成果的再评估与再分析——简而言之,《人居环境科学导论》本身就是一个作者吴良镛先生和广大读者探讨人居问题的广阔平台。 那么,在这一平台的基础之上,吴先生想向我们传达的讯息又是什么呢?五年前,在我缺乏专业知识背景的前提下,错误的认为本书仅仅旨在介绍人居环境科学体系。五年后再读,这一认识却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我看来,《人居环境科学导论》全书传达的最重要的讯息便是一套包括整体性研究、以问题为导向、充分利用“自适应性”引导发展等在内的,极为完整的方法论体系。 其一是研究的整体性。长久以来,人类的科学研究被细致的分门别类。社会学家只关注社会问题,物理学家只关注物理问题,文学家只专注于文学研究等等,而忽视了科学本身是一个整体这一最重要的事实。吴先生在继承和发展道萨迪亚斯整体研究思想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以建筑、地景、规划三门专业为主导的,多学科参与的研究平台——人居环境科学。 值得一提的是,吴先生强调,使用“科学”一词是因为在短时间内还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学科。但在我看来,使用“科学”亦远胜“学科”。这是因为,“学科”往往被理解为专业性的、排他性较强的某个研究领域。但解决人居问题从来了就不是一个单学科的单纯过程,社会学、经济学、地理学等学科都会基于自身学科的研究给出特定的解决方式抑或处理态度。而只将建筑、地景和规划这三大主导学科提出的意见作为全部,显然是片面而不科学的。因此,“人居环境科学”的名称反而能够体现一种集大家之所长的学术智慧,不妨将其一直沿用下去。 其二是以问题为导向。首先必须理解什么是以问题为导向和什么是以目标为导向。自古以来,科学研究一直是两种导向方式共同作用的结果。瓦特发明蒸汽

人居环境科学导论

人居环境科学: 早在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希腊学者道萨迪亚斯就提出了“人居环境科学”的概念。不同于传统的建筑学,它所考虑的是小到三家村,大到城市带不同尺度、不同层次的整个人类的聚居环境,而非单纯的建筑或城市问题。人类聚居环境泛指人类集聚或居住的生存环境,特别是指建筑、城市、风景园林等人为建成的环境。人居环境科学就是以人类居住的环境科学这二大要领范畴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学科。它是探索研究人类因各类生存活动需求而构筑空间、场所、领域的学问,是一门综合性的以包括乡村、集镇、城市等在内的以人为中心的人类聚居活动与以生存环境为中心的生物圈相联系,加以研究的科学和艺术。是对建筑学、城市规划学、景观建筑学的综合,其研究领域是大容量、多层次、多学科的综合系统。 人居环境科学导论: 《人居环境科学导论》是2001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吴良镛。 内容简介: 内容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人居环境科学释义”阐述了人居环境科学的来由、人居环境的构成、人居环境建设的基本观念、人居环境科学的方法论,以及在保护和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方面的研究实例;第二部分“道萨迪亚斯人类聚居学介绍”,是吴良镛院士指导研究生章肖明等对希腊学者道萨迪亚斯人类聚居学思想研究的综述。

目录: 第一部分人居环境科学释义 第1章探索人居环境科学的缘由与过程第2章人居环境科学基本框架构想 第3章人居环境科学的方法论 第4章人居环境规划与设计论 第5章人居环境科学与教育 第6章在人居环境科学实践的道路上 第二部分道萨迪亚斯“人类聚居学介绍”第7章人类聚居学概说 第8章人类聚居基本事实分析 第9章人类聚居学理论研究 第10章人类聚居建设行动的研究和建议第11章道氏的城市规划和城市研究实践附录

人居环境的概念

人居环境 人居环境是人类工作劳动、生活居住、休息游乐和社会交往的空间场所。人居环境科学是以包括乡村、城镇、城市等在内的所有人类聚居形式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它着重研究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强调把人类聚居作为一个整体,从政治、社会、文化、技术等各个方面,全面地、系统地、综合地加以研究,其目的是要了解、掌握人类聚居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从而更好地建设符合于人类理想的聚居环境。 一、人居环境的发展历程 一)人居环境的形成 人居环境的形成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引起人类的生存方式不断变化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人类从被动地依赖自然到逐步地利用自然,再到主动地改造自然。 在漫长的原始社会,人类最初以采集和渔猎等简单劳动为谋生手段。 为了不断获得天然食物,人类只能“逐水草而居”,居住地点既不固 定,也不集中。为了利于迁徙,人类或栖身于可随时抛弃的天然洞穴,或栖身于地上陋室、树上窠巢,这些极简单的居处散布在一起,就组 成了最原始的居民点。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在相对固定的土地上获取生活资料的生产 方式——农耕与饲养,而且形成了从事不同专门劳动的人群:农民、牧人、猎人和渔夫。农业的出现和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劳动分工向人类 提出了定居的要求,从而形成了各种各样的乡村人居环境。 这种真正的人居环境最早出现于新石器中期,如我国仰韶文化的村庄 遗址。随着生产工具、劳动技能的不断改进,劳动产品有了剩余,产 生了私有制,推动了又一次大规模的劳动分工——手工业、商业与农牧业的分离。手工匠人和商人寻求适当的地点集中居住,以专门从事 手工业生产和商品交换,于是,距今大约5500年前,以担负非农业经济活动为主的城镇应运而生。尼罗河下游的底比斯、孟菲斯,两河 流域的伊立、巴比伦,印度河流域的哈拉帕、莫哼卓达罗,黄河流域 的亳、殷、镐京等,就是世界上最早形成的城镇。 (二)人居环境的发展 作为人类栖息地,人居环境经历了从自然环境向人工环境、从次一级 人工环境向高一级人工环境的发展演化过程,并仍将持续进行下去。 就人居环境体系的层次结构而言,这个过程表现为:散居、村、镇、城市、城市群和城市带等。 人口规模的变化显示了人居环境规模演化的基本特征。这个演化过程 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在工业革命以前的漫长时期,农业和手工业生 产缓慢发展,不要求人口的大规模聚集,各种人居环境的规模基本上 处于缓慢增长状态。工业革命以后一直到本世纪60年代,世界各国先后进入城镇化时期,城镇规模急剧扩大,而乡村规模相对稳定(某 市的向心移动模式。另外,随之兴起的第三产业以生产服务、科技服 务、文化服务和生活服务功能等从多方面支持了城镇化,并进一步扩 大了就业门路,赋予城镇新的吸引力。本世纪60年代以后,人居环境规模的演化进入第三个阶段。在发展中国家,工业化主导城镇化的

有关人居环境科学的探讨

有关人居环境科学的探讨 摘要: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介绍了中国人居环境科学的发展情况,并对人居环境科学的基本框架、学科发展和学科群建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人居环境;人居环境科学;发展历程;设计原则;和谐社会人类聚居环境泛指人类集聚或居住的生存环境,特别是指建筑、城市、风景园林等人为建成的环境。人居环境科学就是以人类居住的环境科学这两大要领范畴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学科。它是探索研究人类因各类生存活动需求而构筑空间、场所、领域的学问,是一门综合性的以包括乡村、集镇、城市等在内的以人为中心的人类聚居活动与以生存环境为中心的生物圈相联系,加以研究的科学和艺术。是对建筑学、城市规划学、景观建筑学的综合,其研究领域是大容量、多层次、多学科的综合系统。人居环境是人类工作劳动、生活居住、休息游乐和社会交往的空间场所。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希腊建筑规划学家道萨迪亚斯就提出了人居环境科学的概念雏形。不同于传统的建筑学,人居环境科学研究的是不同尺度、不同层次的整个人类的聚居环境,而非单纯的建筑或规划问题。人类聚居环境泛指人类集聚或居住的生存环境,特别是指建筑、城市、风景、园林等人为建成的环境。人居环境科学是以包括乡村、城镇、城市等在内的所有人类聚居形式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它着重研究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强调把人类聚居作为一个整体,从政治、社会、文化、技术等各个方面,全面地、系统地、综合地加以研究,其目的是要了解、掌握人类聚居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从而更好地建设符合于人类理想的聚居环境。 1.人居环境科学内容 人居环境科学与新发展观任何事物都充满着矛盾,五项原则---生态观、经济观、科技观、社会观、文化观,之间也是如此,它们相互关联、牵制。人居环境建设必须根据特定的时间、地点、条件,统筹兼顾五项原则,求得暂时的统一,并不断加以调整。“人居环境科学”构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基本构架和学科体系。它所包含的内容涉及众多的学科, 非常丰富。在吴良镛的著作《人居环境科学导论》中还论述了人居环境建设的原则, 环境规划与设计的理念以及教育等问题。面对诸多矛盾,诸多学科,这是任何学科必须具备的条件。21 世纪是“新的城市世纪”。全球城市化将继续推进。全球住在城市和城市化地区的人口总量可能会达到60 亿以上。城市经济将越来越成为每个国家最主要的支柱, 最重要的竞争手段。中国目前面临的主要背景是: 随着经济全球化而来的各方面的全球化影响; 在工业化尚未完成情况下信息社会的到来;经济高速发展下的城市化推进; 资源相对短缺下必须接受的可持续发展原则;经济不够全面富裕下的对生态环境、生活质量日益提高的要求, 等等。这些挑战和矛盾是我国城市化必然要解决的问题, 也是我国21 世纪所面临的最大的课题。解决这些问题, 需要学术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人居环境科学的理论, 是这种需要的一种反映和产物。目前国际比较普遍的一种观点认为,今后城市的人居环境都将建立在逐步改造当代和子孙后代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之上,既要超前,又要留有余地,要以人们可以承受又不影响生态

人居环境科学导论

《人居环境科学导论》读后感 引言: 吴良镛先生所倡导的“人居环境科学”是一门以人类聚居为研究对象,以人与自然的协调为中心,着重探讨人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天人合一”这个中国古代哲学中关于天、人关系的命题,又重新被强调地提出来了。 全书的内容博而约,不仅指明了人居环境的发展方向,而且对于任何层次的人居环境建设都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囿于知识有限,本文只择取几点内容,谈谈自己的认识。 1融贯的综合研究方法 即:“从外围学科中有重点地抓住与人居环境科学有关的部分加以融会贯通(即要求理解深透一些)。” 我们所面临的人居环境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常有人说,科学从一切方面研究事物。然而问题是,球体有多少条半径,任何事物就有多少个面。就是说,是无数的,根本不可能从一切方面研究。应当搞清楚的是从哪些方面比较重要、需要,哪些方面比较不重要、不需要。这也许可以很好的解释吴良镛先生“有重点地抓住”“有关部分”的涵义。正像不可能从全方位同时靠近物体一样,也不可能一下子从所有方面研究人居环境,而必然要建立一定的次序性。 除了要“有重点地抓住”“有关部分”,还有就是要“融会贯通”。吴良镛先生对“融会贯通”的解释很简单——理解深透一些。而如何理解深透一些,确是值得思考的。一是对“有关部分”的深入研究,了解部分;二是对“有关部分”之间关系的研究,把握整体。“建筑的学问是广泛的……如果注意到一切学问在其间会有相互贯通之处……了解一切学问的共同之处,便会更容易学到全体了。” 然而,要形成对人居环境的正确认识,除了要有正确的研究方法——融贯的综合研究方法,还需要了解甚至掌握大量“相关部分”的知识。因为“最好和最有成效的规划师,是那些具有良好边缘学科知识的人。他们不仅掌握规划的技巧,而且熟知规划问题,与围绕这些问题的社会主导力量之间的关系”。否则,就只能“情况不明决心大,胸中无数点子多”了。

人居环境科学导论

在《人居环境科学导论》一书中,吴良镛教授以道氏学说为基础,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向我们详细的阐述了这门涉及地理学、生态学、环境学等多学科的交叉学科——人居环境科学。吴教授在书中旁征博引,通过大量的资料及自己的考察设计结果,用方法论作为引导,使我们清楚地认识了这门科学。 本书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人居环境科学释义?阐述了人居环境科学的由来、人居环境的构成、人居环境建设的基本观念、人居环境科学的方法论,以及在保护与建设可持续性发展的人居环境方面的研究实例;第二部分?道萨迪亚斯人类聚居学介绍?就是吴教授对道氏学说思想研究的综述。 从书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这门学科从城市规划到人类聚居学再到最终的人居环境科学的发展过程。吴教授主要强调了需要结合我们国家的基本国情,借鉴?人类聚居学?的成就,发展新的学术,即建立?人居环境科学?。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人居环境的概念:人居环境的核心就是?人?,基础就是大自然,它就是人与自然发生联系的中介,也就就是说理想的人居环境就是人与自然的与谐统一。人居环境的主要构成:就其内容而言包括五大系统,即自然、人类、社会、居住、支撑;就其级别而言包括五大层次,即全球、国家与区域、城市、社区、建筑。随后,她又提出了人居环境建设中的五大原则,概括的来说即为生态观、经济观、科技观、社会观、文化观——这发展中国人居环境科学的五项原则。接着,吴教授向我们分析了人居环境科学体系的构成:以建筑、地景、

城市规划三位一体构成人居环境科学的大系统中的?主导专业?,并且外围多学科群随时代而发展融合。 这样我们对人居环境科学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然后就需要有一个研究它的方法。吴教授给我们提供了人居环境科学的方法论。她指出了?以问题为导向,利用人类已经探索与积累的知识,解决问题,谋求生存与发展之路?、?就科研工作而言,问题所在往往也就是能对科学加以突破的希望所在?、?研究建筑、城市以至区域等的人居环境科学,也应当被视为一种关于整体与整体性的科学?,这些告诉了我们只有把科学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才会得出更多的奇迹。尤其就是像这些交叉学科,更需要从整体出发来考虑问题。在这之后,吴教授又向我们举出了几个研究实例来阐明人居环境科学的研究方法。 最后,吴教授指出:面临新世纪、新时代,人居环境面临的问题愈复杂,愈要更加关注环境的质量,而不就是放弃努力。良好的环境的取得就是一切参与人居环境建设的人们的共同职责。?美好的建筑环境与美好的社会同时缔造?,那种悲观失望、无所作为的心情,混淆视听的奇谈怪论,令人无所适从,意味着放弃应有的职责,都就是不能苟同的;要扩大人居环境科学的艺术理论,不遗余力地宣传,争取决策者、专业工作者、广大群众多方面达成共识,热爱我们的家园,共同创造美好的人居环境;人居环境的经营别忘了人就是环境的主人,美好的环境、?场所意境?、?场所精神?等都就是由人来创造,让人来理解欣赏的,应该让人们在这舞台上演出一幕幕有声有色揭示时代的戏剧。而没有人活动其中的环境,则就是空虚的。特色的发掘、个性的创造等,归根结底有赖

《人居环境科学导论》读后感

读书报告 -----《人居环境科学导论》 在《人居环境科学导论》一书中,吴良镛教授以道氏学说为基础,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向我们详细的阐述了这门涉及地理学、生态学、环境学等多学科的交叉学科——人居环境科学。吴教授在书中旁征博引,通过大量的资料及自己的考察设计结果,用方法论作为引导,使我们清楚地认识了这门科学。 本书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人居环境科学释义?阐述了人居环境科学的由来、人居环境的构成、人居环境建设的基本观念、人居环境科学的方法论,以及在保护和建设可持续性发展的人居环境方面的研究实例;第二部分?道萨迪亚斯人类聚居学介绍?是吴教授对道氏学说思想研究的综述。 从书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这门学科从城市规划到人类聚居学再到最终的人居环境科学的发展过程。吴教授主要强调了需要结合我们国家的基本国情,借鉴?人类聚居学?的成就,发展新的学术,即建立?人居环境科学?。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人居环境的概念:人居环境的核心是?人?,基础是大自然,它是人与自然发生联系的中介,也就是说理想的人居环境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人居环境的主要构成:就其内容而言包括五大系统,即自然、人类、社会、居住、支撑;就其级别而言包括五大层次,即全球、国家与区域、城市、社区、建筑。随后,他又提出了人居环境建设中的五大原则,概括的来说即为生态观、经济观、科技观、社会观、文化观——这发展中国人居环境科学的五项原则。接着,吴教授向我们分析了人居环境科学体系的构成:以建筑、地景、城市规划三位一体构成人居环境科学的大系统中的?主导专业?,并且外围多学科群随时代而发展融合。 这样我们对人居环境科学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然后就需要有一个研究它的方法。吴教授给我们提供了人居环境科学的方法论。他指出了?以问题为导向,利用人类已经探索和积累的知识,解决问题,谋求生存与发展之路?、?就科研工作而言,问题所在往往也是能对科学加以突破的希望所在?、?研究建筑、城市以至区域等的人居环境科学,也应当被视为一种关于整体与整体性的科学?,这些告诉了我们只有把科学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才会得出更多的奇迹。尤其是像这些交叉学科,更需要从整体出发来考虑问题。在这之后,吴教授又向我们举出了几个研究实例来阐明人居环境科学的研究方法。 最后,吴教授指出:面临新世纪、新时代,人居环境面临的问题愈复杂,愈要更加关注环境的质量,而不是放弃努力。良好的环境的取得是一切参与人居环境建设的人们的共同职责。?美好的建筑环境与美好的社会同时缔造?,那种悲观失望、无所作为的心情,混淆视听的奇谈怪论,令人无所适从,意味着放弃应有的职责,都是不能苟同的;要扩大人居环境科学的艺术理论,不遗余力地宣传,争取决策者、专业工作者、广大群众多方面达成共识,热爱我们的家园,共同创造美好的人居环境;人居环境的经营别忘了人是环境的主人,美好的环境、?场所意境?、?场所精神?等都是由人来创造,让人来理解欣赏的,应该让人们在这舞台上演出一幕幕有声有色揭示时代的戏剧。而没有人活动其中的环境,则是空虚的。特色的发掘、个性的创造等,归根结底有赖于此。 通过《人居环境科学导论》一书我们清楚地认识到:人居环境科学研究对我们的重要性,并且了解科学的研究方法。更清楚地意识到像我们这样学习?资源

人居环境科学和系统论思想_研究解决我国城市发展问题的要素

13很高兴参加今天的会议,研究这样一个重 大问题,又能够见到很多老朋友。今天会议的主 题,“转变发展方式,建设人居环境”,人居环 境我知道,但是研究改革发展模式,实在没有考 虑,也非常复杂,我就简单讲一讲对这个会议主 题的主要想法。 刚才吴先生的报告当中也讲到,人居环境 是20世纪80年代初,吴良镛先生在中科院的一次 会议报告中提出来的。关于系统论,钱学森先生 在1970年代末期也作过一篇文章,系统地表达出 来。从我们看到的文章来看,钱老是从事航空航 天方面研究的,但是作为大科学家,他的思想不 局限于细微末节的地方,也善于着眼大处。从他 的文章来看,在1979年的一次讲话中他提出,大 家现在研究力学都是以前的思想,他已经观察到 很多社会经济的问题;他讲到,我们完全可以建 立起一个科学的体系,去解决我们中国社会主义 建设的种种问题;他还讲到,我们就是要把马 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跟现代系统工程的方法论结合 起来。我觉得这是我们国家科学发展中的一件了 不起的事情,他已经有一个囊括各行各业带有普 遍性的重大问题的解决办法,就是用系统的观点 来观察。中央领导也好、科学界也好,都接受了 这样一个观点。一直到2004年,胡锦涛总书记讲 到,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把自然 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等方方面面的知识、 方法、手段协调和继承起来,要不断认识和把握 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对科学发展观进行周密的 科学解释,为科学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和基础。 我体会所谓系统,是从事物的本质出发,一切事 物都有部分跟整体,都有局部跟全局,都有各个 不同的层次,都存在相互关系,所以研究客观世 界就要从这些事物的本性跟特性的最基本出发。 而且这些事物互相关联和互相作用以后都会形成 一些新的功能,从而体现系统的整体。一个城市 也是一个系统,一个经济协作区也是一个系统,一个社会组织也是一个系统,甚至可以把一个国家也比作是一个系统。钱老的文章就提出要把一个国家看成一个系统,而且这个系统是要有组织、有管理的。钱老一篇文章中讲到,一些规模比较大的工程技术中间,都有总体,都有协调,因此必须要有个总设计师来抓总和协调这些工作。钱老有一篇文章叫做《从系统科学看我国今后60年的社会革命》,很具体地提出影响系统工程和开展系统的研究,这也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总之,钱老有不少文章是解读系统的方方面面,他的思想非常广阔。他的系统思想不仅从理性方面分析,还非常重视经验,提倡经验的重要性。他有一篇文章讲到,当人们老是寻求用定量方法去处理国家系统的时候,数学模型很重要,数学模型看起来理论性很强,历史难免牵强附会,需要定性和定量的方法结合起来,当然最后要尽量得出定量。可见,钱老不仅重视理论、经验,同时也非常重视管理,他主张用科学的方法论和先进的科学手段进行管理,重视抓大局、抓全局。我们这个系统问题是非常重要的。这是我们研究科学问题很重要的出发点。第二个问题,怎么样跟人居环境科学结合起来的问题。人居环境科学刚才吴先生讲了其间的过程,建筑科学在实践中间也在不断地发展,从传统的建筑学到广义建筑学,现在叫人居环境科学,这是逐渐形成的。我们的大科学已经形成了一些大的分支,我也曾经写过文章,讲到建筑学的各个分支,很显然,对应城市发展这一大系统必须首先要有科学系统,科学发展观就是一个科学系统,我们只有用人居环境科学概念来开展、组织各个分支系统,才能够推动全局的发展。关于总体的认识和各个专业的认识是联系起来的,也可以达到系统的协作。有了系统观念,就会非常清楚,搞得好就一加一大于二,搞不好则会一加一小于二,搞好这个大系统,与钱老的系统观人居环境科学和系统论思想 周干峙周干峙【作者简介】周干峙,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建设部副部长。【收稿日期】2010-11-12 【文章编号】1002-1329 (2010)12-0013-01【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B HUMAN SETTLEMENT SCIENCE AND SYSTEM THEORY ARE KEY ELEMENTS TO SOLVE PROBLEMS IN CHINA’ S URBAN DEVELOPMENT ZHOU Ganzhi (下转第32页)——研究解决我国城市发展问题的要素 人居环境科学和系统论思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