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第一部分问答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第一部分问答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第一部分问答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第一部分问答

第二章免疫球蛋白

1. Ig的基本结构,功能和水解片段

(1)基本结构

组成

由一对较长的和一对较短的多肽链组成

四条多肽链

长链:重链(Heavy Chain, H链), 450-550 aa, 55-57 KD

短链:轻链(Light Chain, L链), 214 aa, 24 KD

二硫键:H链和L链之间,两条H链之间由二硫键连接,呈Y型

分区

N端:aa序列变化(110个残基) C端:则相对稳定

(1)可变区(Variable region, V区)近N端:V区= 1/2 L链+ 1/4(1/5)H链VL+VH

(2)恒定区(Constant region, C区)近C端:C区= 1/2 L链+ 3/4(4/5)H链CL+CH

(3)铰链区

高变区(hypervariable regio,HVR)可变区中某些区域的aa组成和排列特别易变化或具更高的变易性。

CDR(互补决定区):Ig的抗原结合部位和抗原表位互补结合部位,决定抗体的特异性。

铰链区位于CH1和CH2之间,富含脯aa,富有弹性,可自由折叠

意义:能使V区与不同距离的抗原结合补体结合位点易于暴露 IgM和IgE无铰链区

(2)功能区的作用

VL、VH:抗原结合部位 HVR(CDR)与抗原表位结合

CH1、CL:遗传标志所在

IgG-- CH2:补体结合位点,通过胎盘部位 CH3:与各种组织表面IgG Fc受体(FcγR)结合部位IgM: CH3 :补体结合位点

IgE: CH2、CH3 :与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的( IgEFc受体FcεR)结合部位

Ig的其他片段

J链(Joining Chain):连接两个或两个以上Ig单体作用 SIgA:二聚体 IgM:五聚体

分泌片SP(Secretory Piece):是SIgA上的一个辅助成分上皮细胞合成,分泌到黏膜细胞表面作用:具抵抗外分比液中蛋白水解酶的降解作用,稳定SIgA的作用。

(3)水解片段

木瓜蛋白酶

IgG 2Fab段 + Fc段

(抗原结合片段)(可结晶片段)

胃蛋白酶

IgG F(ab’)2段 + pFc’段

(抗原结合片段)碎片

意义:F(ab’)2段保持了与抗原结合的生物学活性,又减少了 Fc段的生物学活性。可应用于生物制品研究,如精致抗毒素等。

2. Ig多样性形成的机制

(1)Ig的基因多样性形成机制

组合造成的多样性众多的V区基因片段的组合和轻重链的组合,众多的V、D、J基因中,重排时每个片段只能取一个,就存在多种组合。

VH: 51个基因片段,编码CDR1、CDR2部分的aa

DH: 30个基因片段,编码CDR3中的大部分aa

JH: 6个基因片段,编码其余的CDR3部分的 aa 和第四个骨架区

(2)连接造成的多样性

CDR3区位于V、J和V、D、J片段连接处,两片段之间可插入或丢失数个核苷酸,增加了互补决定区(CDR3)的多样性。

(3)体细胞高频突变造成的多样性

成熟的B 细胞重排的V区基因,往往在抗原的刺激下发生点突变,突变的频率非常高(每次细胞分裂,大约每

1000个bp中就有一对发生突变,而其他体细胞的突变频率为10-10bp。)。称为体细胞高频突变。

有人计算多样性可达4.8 X 107 ,故针对外界众多的抗原分子,体内可产生数以亿计的不同抗体分子。

3. 小分子抗体的特点

?仅含V区结构,免疫原性较弱。

?分子量小,易通过血管壁,可有效克服肿瘤灶组织对抗体的生理阻抗。

?无Fc段,不与非靶细胞的FcR结合,易达肿瘤病灶,适合临床诊断,肿瘤的导向治疗。

?与靶细胞抗原结合力较弱。

?半衰期短,影响到达肿瘤局部抗体的浓度。

第三章补体系统

1、补体三条激活途径的比较

经典途径 MBL途径旁路途径

激活物质抗原-抗体复合物 MBL 细菌脂多糖

IgM,2IgG C反应蛋白等酵母多糖

凝集的IgA,IgG4

参与成分 C1---C9 C2---C9 C3,C5—C9

B,D,P,I,H

C3转化酶 C4b2b C4b2b C3bBb

C5转化酶 C4b2b3b C4b2b3b C3bnBb

作用参与特异性体液参与非特异性免疫

免疫的效应阶段感染早期发挥作用

2、补体的生物学功能

(1)溶解靶细胞: C5---C9参与,形成MAC。

(2)调理作用: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C3b,C4b,i C3b

细菌(Ag)+ Ab +C3b--- C3b R:巨嗜细胞-吞噬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

(3)炎症介质作用

1)激肽样作用: C2a----增加毛细血管通透性,引起炎症充血

2) 过敏毒素样作用: C3a,C5a,C4a---肥大细胞,嗜硷性粒细胞受体---释放组胺等---毛细血管

通透性内脏平滑肌收缩

3) 趋化作用: C3a,C5a --- 吸附具C3a,C5a受体的吞噬细胞---游走--- 补体激活部位。

(4)免疫黏附和清除免疫复合物作用

免疫黏附: Ag + Ab+C--- C3b或C4b ---RBC,血小板 --- 较大聚合物---运输至肝脏清除,易被吞噬细胞吞

噬。(CR1)

第四章细胞因子

一、CK作用的共性和生物学作用

1.细胞因子的共性:

(1)理化特性:1)多为低分子量的蛋白或糖蛋白(15-30 KD)2) CK与靶细胞的结合:无抗原特异性,也不受MHC限制 3)微量水平(PM)发挥作用:与靶细胞受体亲合力极高

(2)分泌特点多源性:一种细胞因子可由多种细胞产生,一种细胞也可产生多种细胞因子。瞬时性—短暂而自限过程(CK的mRNA易降解)

2、生物学作用特点

(1)作用方式

自分泌: CK的靶细胞就是产生CK的自身细胞,表现的生物学作用

旁分泌: CK的靶细胞是产生CK的邻近细胞,表现的生物学作用

免疫学名词解释整理

免疫(immunity):是指机体识别“自我”与“非我”抗原,对自身抗原形成天然免疫耐受同时排除非己抗原的,维持机体内环境生理平衡的功能。正常情况下,对机体有利;免疫功能失调时,会产生对机体有害的反应。 固有免疫应答(innate immune response):也称非特异性或获得性免疫应答,是生物体在长期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系列防御机制。此免疫在个体出生时就具备,可对外来病原体迅速应答,产生非特异性抗感染免疫作用,同时在特异性免疫应答过程中也起作用。 适应性免疫应答(adaptive immune response):也称特异性免疫应答,是在非特异性免疫基础上建立的,该种免疫是个体在生命过程中接受抗原性异物刺激后,主动产生或接受免疫球蛋白分子后被动获得的。 免疫防御(immunologic defence):是机体排斥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保护功能。该功能正常时,机体可抵御病原微生物及其毒性产物的感染和损害,即抗感染免疫;异常情况下,反应过高会引起超敏反应,反应过低或缺失可发生免疫缺陷。 免疫自稳(immunologic homeostasis):是机体免疫系统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功能。该功能正常时,机体可及时清除体内损伤、衰老、变性的细胞和免疫复合物等异物,而对自身成分保持免疫耐受;该功能失调时,可发生生理功能紊乱或自身免疫性疾病。 免疫监视(immunologic surveillance):是机体免疫系统及时识别、清除体内突变、畸变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一种生理功能。该功能失调时,有可能导致肿瘤发生,或因病毒不能清除而出现持续感染。 MALT(mucosal-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即黏膜伴随的淋巴组织。是指分布在呼吸道、肠道及泌尿生殖道的粘膜上皮细胞下的无包膜的淋巴组织。除执行固有免疫外,还可执行局部特异性免疫。 抗原(antigen,缩写Ag,不是银!):能诱导(活化/抑制)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并与相应的反应产物(抗原/致敏淋巴细胞)进行特异性结合(体内/体外)的物质。 半抗原(hapten):又称不完全抗原,是指仅具有与抗体结合的能力(抗原性),而单独不能诱导抗体产生(无免疫原性)的物质。当半抗原与蛋白质载体结合后即可成为完全抗原。 抗原决定簇(antigen determinant,AD):指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抗原表位(epitope):是与TCR、BCR或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基本单位,也称抗原决定基。又称抗原决定簇。 胸腺依赖性抗原(thymus dependent antigen,TD-Ag):是一类必须依赖Th细胞辅助才能诱导机体产生抗体的抗原。该抗原由T表位和B表位组成,绝大多数蛋白质类抗原为TD-Ag,可刺激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应答和细胞免疫应答。

分子生物试题

一名词解释(共5题,每题4分,共20分) 1.Antigen presenting cell(APC) 2.Activation induced cell death(AICD) 3.Chemokine 4.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 5.immunotolerance 二问答题(共5题,每题10分,共50分) 1.试述参与Th细胞与B细胞相互激活的分子及各自的功能 2.何谓黏附分子?简述黏附分子的分类及其在免疫中的作用 3.简述II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 4.在正常情况下,免疫系统对自身抗原不产生免疫应答的机制是什么? 5.比较CTL和NK杀伤靶细胞时识别和杀伤机制的特点 三选答题(第1题必答,2和3题任选1题,每题15分,共30分) 1.简述移植排斥反应中受者T细胞对同种异体抗原的识别机制。通过直接识别激活的受者Th细胞和Tc细胞分别在辅助受者B细胞和杀伤移植物方面与间接识别激活的Th和Tc有何差异?为什么? 2.结合你的专业试述细胞因子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你将采取哪些策略针对这些靶点治疗疾病? 3.何为基因工程抗体?目前国内外在基因工程抗体研究中有哪些主要进展? 一名词解释(4分/题) 1.Antigenic determinant 2.IgSF 3.MBL途径 4.chemokine 5.HLA复合体的多基因性与多肽性 6.TCR-CD3复合物 7.FADD(Fas-associated protein with death domain) 8.AIDS 9.Tumor rejection antigen 10.AICD 二问答题(15分/题) 1.简述CD分子在免疫效应中的作用(按受体分类简述) 2.简述B细胞参与的免疫功能 3.简述自身免疫性疾病时针对自身组织产生免疫应答的可能机制 4.何谓同种异型MHC抗原直接识别和间接识别?简述其异 名词解释: catalyitic antibody,AM,免疫毒素,免疫标记,a-互补, 简答题 何为传统意义之MHC限制性,为什么同种异型移植能激活自身反应性多克隆T细胞。 将A系小鼠的肿瘤移植到裸鼠与A系小鼠身上,两者抗肿瘤的机制如何,为什么 参与T、B细胞识别外来抗原的分子有哪些,各有什么作用 什么是凋亡,其免疫生理意义是什么? 选做题 1 何为载体效应,为什么微生物能激活机体产生自身反应性T细胞 2 AIDS机制是什么,你认为可以从什么地方进行突破

(完整版)免疫学名词解释完整版

免疫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 1.免疫防御:防止外界病原体的入侵及清除已入侵病原体及其他有害物质。 2.免疫监视:是机体免疫系统及时识别并清除体内出现的非己成分的一种生理功能。该功能失调会导致肿瘤发生或持续性病毒感染。 3.免疫自身稳定:通过自身免疫耐受或免疫调节两种主要机制来达到免疫系统内环境的稳定。 4.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特点:特异性、耐受性、记忆性 第二章:免疫器官和组织 1.免疫系统:是机体执行免疫功能的物质基础,由免疫器官和组织、免疫细胞及免疫分子组成。 2.淋巴细胞归巢:血液中的淋巴细胞选择性趋向迁移并定居于外周免疫器官的特定区域或特定组织的过程。包括淋巴细胞再循环和淋巴细胞向炎症部位迁移。 3.淋巴细胞再循环:是指定居在外周免疫器官的淋巴细胞,由输出淋巴管经淋巴干、胸导管或右淋巴导管进入血液循环;经血液循环到达外周免疫器官后,穿越HEV,重新分布于全身淋巴器官和组织的反复循环过程。 第三章:抗原 1.抗原(Ag):是指能与T细胞、B淋巴细胞的TCR或BCR识别并结合,激活T、B细胞,促使其增殖、分化,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与免疫应答效应产物特异性结合,进而发挥适应性免疫效应应答的物质。 2.半抗原:又称不完全抗原,是指仅具有免疫反应性而无免疫原性的小分子物质,当半抗原与应答效应产物结合后即可成为完全抗原,刺激机体产生针对半抗原的特异性抗体。 3.抗原表位:存在于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又称抗原决定簇,是与TCR、BCR或抗体特异性结合的最小结构和功能单位。 4.异嗜性抗原:一类与种属无关,存在于人、动物及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6.独特型抗原:TCR、CER或Ig的V区所具有的独特的氨基酸顺序和空间构型,可诱导自体产生相应的特异性抗体。 7.超抗原:指在极低浓度下即可非特异性激活大量T细胞克隆,产生极强的免疫应答,且不受MHC限制,故称超抗原。 8.佐剂:预先或与抗原同时注入体内,可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类型的非特异性免疫增强性物质,称佐剂。 10.完全抗原:同时具有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的物质称为完全抗原 11.胸腺依赖性抗原:指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需要Th细胞辅助的抗原,简称TD 抗原。 12.胸腺非依赖性抗原: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无需Th细胞辅助的抗原,简称TI 抗原。 第四章:免疫球蛋白 1.抗体(Ab):是介导体液免疫的重要效应分子,是B细胞或记忆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分泌的一类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6.单克隆抗体:是由单一杂交瘤细胞所产生的、只作用于单一抗原表位的高度均一的特异性抗体。 7.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抗体的Fab段结合靶细胞表面的

免疫学题目及答案

免疫学题目及答案 第一章免疫学发展简史及其展望 1.免疫、免疫学的概念? 答:免疫:是指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功能,从而维持机体的生理平衡和稳定。正常情况下,对机体是有利的;但在某些情况下,则对机体是有害的。 免疫学:研究机体免疫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科学。研究免疫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机体的感染、抗肿瘤免疫机制及免疫病理机制,为生命科学提供有效的免疫学诊断和免疫防治方法等的一门科学。 2.免疫学在生物科学中的地位? 答:现代免疫学已成为生命科学和医学中的前沿科学,免疫学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综合科学实力及发展水平的指标之一。免疫学在20世纪取得的辉煌成就,在消灭传染病及人类感染及非感染疾病方面获得的巨大成效,在揭示生命活动基本规律,发展生物论和方法上的任何一次突破和进展,均会极大地促进生命科学和医学的发展。 3.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答:免疫系统是由免疫器官(胸腺、骨髓、脾、淋巴结等)、免疫组织(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免疫细胞(吞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T及B淋巴细胞)及免疫分子(细胞表面分子、抗体、细胞因子、补体等等)组成。 免疫系统具有: ①免疫防御功能②免疫耐受③免疫监视功能④免疫调节 选择题 1.免疫对机体是:( E ) A.有害的 B.有利的 C.有利也有害 D.有利无害 E.正常条件下有利,异常条件下有害 2.固有免疫应答的作用特点是( C ) A.维持时间较长; B.经克隆扩增和分化,有免疫记忆; C.不经克隆扩增和分化,作用迅速,无免疫记忆; D.主要参与的分子是特异性抗体; E.以上均不是。 3.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的功能称为( A ) A.免疫监视 B.免疫自稳 C.免疫耐受 D.免疫防御 E.免疫识别 4. 免疫防御功能低下的机体易发生:( C ) A.肿瘤 B.超敏反应 C.反复感染 D.自身免疫病 E.移植物排斥反应 5.免疫监视功能低下的机体易发生:( A ) A.肿瘤 B.超敏反应 C.反复感染 D.自身免疫病 E.移植物排斥反应 填空题: 1.免疫系统是由免疫器官、免疫分子、免疫细胞、免疫组织组成。 2. 在体内有两种免疫应答类型,一种是固有性免疫应答,另一种是适应性免疫应答。 3. 特异性免疫应答有特异性、记忆性和获得性三大特点。 4.非特异性免疫应答有无特异性、先天具备、初次与抗原接触即能发挥效应和可稳定遗传四大特点。 第三章抗原 1.抗原的概念、特性 答:抗原(antigen)是指能与TCR/BCR或抗体结合,具有启动免疫应答潜能的物质。 特性:①免疫原性②抗原性 2、为什么说医用破伤风抗毒素既是抗体又是抗原? 答:医用破伤风抗毒素(属于动物免疫血清)Array 破伤风类毒素→免疫动物(马)→动物血清中含大量抗毒素(动物免疫血清经精制) 人体(特异性治疗和紧急预防用) 动物免疫血清对人体具有两重性: ①提供了特异性抗体,中和细菌的外毒素,防治疾病。

免疫学名词解释

免疫 ,通过结合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发挥生 B细胞后,通过同一静脉区基因与不同细胞区基因的重组, IgM转换为IgG等其他类别的过程 ,其编码分 ,出现或消失 的细胞表面标记 ,将其包围,形成小泡,并吞入细胞内的过程,又称内化 ,广泛参与机体的免疫应答以及免疫调节 T细胞科隆,产生极强的免疫应答的抗原 B细胞交叉瘤产生的只识别抗原分子中特定抗原表位的特异性抗体.优点-结构均一,纯度高,特异性强,交叉反应少;缺点-具有鼠源性 TCR及BCR或Ig的γ层所具有的独特的结构组成的自身抗原 .优点-作用全面,来源广泛,制备容易;缺点-特异性不高,易发生交叉反应,应用受限 ,多基因性着重于向一个个体中MHC 基因,座位的变化,而多态性非群体中各座位等位基因的变化 CK,可干扰病毒感染和复制(抗病毒),分为αβγ三种 类型,其IFN-α和IFN-β合称为I型,IFN-γ由活化T细胞合NK细胞产生,称II 型干扰素 MHC分子结合的各个不同抗原肽所具有的相同或相似 的AA序列

,是生物体在长期种族进化过程中形成的 一系列防御机制 DNA水平,对Ig基因进行切割拼接或修饰,导入受体细胞表达的抗体 增殖分化 ,是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的糖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清等体液中 T细胞的TCR及B细胞的CBR结合,促进其增殖,分化,产生或致敏淋巴细胞,并与之结合,进而发挥免疫效应的物质 ,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信息提呈给T淋巴细胞的细 胞,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DC,B淋巴是专职的APC,内皮细胞,纤维母细胞,各种上皮间皮细胞接受外界刺激后也可提呈Ag为非专职APC ,经血液循环趋向性迁移并定居 于外周免疫器官或组织的特定区域 ,淋巴液,淋巴器官或组织间反复循环的过程 MHC分子的抗原结合槽结合的特定的AA残基 ,其结果是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主要指呼吸道,肠道及泌尿生殖道黏 膜固有层和上皮细胞下散在的无被膜淋巴组织,以及某些带生发中心的器官化的淋巴组织 型λ型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等进

免疫学知识点归纳-终版

免疫学知识点归纳 一、常用名词 1.中枢免疫器官也称次级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源、发育成熟的地方。骨髓是 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也是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胸腺是T细胞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 2.外周免疫器官也称初级免疫器官,是成熟T、B细胞定居的场所,也是免疫应 答的发生场所。包括淋巴结、脾脏和粘膜相关淋巴组织。 3.淋巴细胞归巢Lymphocyte homing成熟淋巴细胞离开中枢免疫器官, 经血液循环趋向性迁移并定居于外周免疫器官或组织的特定区域称为淋巴细胞归巢 4.淋巴细胞再循环Lymphocyte recirculation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 淋巴组织或器官反复循环过程称为淋巴细胞再循环。意义1、增加抗原和淋巴细胞接触机会,2、充实淋巴组织 5.抗原结合价Antigenic valence抗原分子上能与抗体分子结合的抗原表位 的总数 6.内源性抗原指在抗原体呈细胞内新合成的抗原,此类抗原在细胞内加工处理为 抗原短肽,与MHC-1类分子结合成复合物,可被CD8+ 细胞的TCR识别 7.外源性抗原指来源于APC之外的抗原……(参考上一个) 8.调理作用是指抗体的FC段与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表面的FC受体结合,从 而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9.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由单一B淋巴细胞克隆所产生的、只 作用于某一特定抗原决定簇的均一抗体称为单克隆抗体 10.Joining chain J链是一条富含半胱氨酸多肽链,由浆细胞合成。可连接Ig 单 体形成二聚体、五聚体或多聚体。稳定多聚体结构,参与体内转运 11.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在组织不相溶引起的移植物排斥反应中起主要作用 的基因复合物 12.MHC限制性MHC restriction T细胞以其TCR实现对抗原肽和MHC分 子的双重识别…,一类、二类 13.锚定残基与MHC结合成复合物的抗原肽往往带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和MHC 分 子凹槽相结合的特定部位,称锚定位,该位置的氨基酸残基称为锚定残基 14.补体Complement广泛存在于血清、组织液、细胞表面的一组经活化后具 有酶活性的蛋白质免疫调节Immunological regulation免疫调节是机体本身对免疫应答过程中作出的生理性反馈,以保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 15.免疫耐受Immunological tolerance 是机体对抗原刺激表现为“免疫不 应答”的现象,具有抗原特异性,即抗原不能激活特异性T或B细胞完成正特异性免疫应答的过程 16.高带耐受High-zone immunological tolerance抗原剂量太高引起的 免疫耐受。抗原剂量太高,则诱导应答细胞凋亡,或可能诱导抑制性T细胞活化,抑制免疫应答,呈现为特异负应答状态,致高带耐受 17.低带耐受Low-zone immunological tolerance 抗原剂量太低引起 的免疫耐受。抗原剂量太低,不足以激活T、B细胞,不能诱导免疫应答,致低带耐受

医学免疫学简答题论述题大题

1 、简述补体系统的组成与主要生物学功能。 组成: ①补体系统的固有成分 ②补体调节蛋白 ③补体受体 功能:补体旁路途径在感染早期发挥作用,经典途径在感染中、晚期发挥作用。 ①、细胞毒作用:参与宿主抗感染、抗肿瘤; ②、调理作用: C3b/C4b 可作为非特异性调理素介导调理作用; ③、免疫复合物清除作用:将免疫复合物随血流运输到肝脏,被吞噬细胞清除; ④、炎症介质作用:C3a/C5a 的过敏毒素作用、 C5a 的趋化和激活作用、 C2a 的激肽样作用,引起炎症性充血和水肿; ⑤、参与特异性免疫应答。 2 、补体激活的三个途径: 经典途径: ①激活物为抗原或免疫复合物, C1q 识别 ② C3 转化酶和 C5 转化酶分别是 C4b2a 和 C4b2a3b ③其启动有赖于特异性抗体产生,故在感染后期或恢复期才能发挥作用,或参与抵御相同病原体再次感染机体 旁路途径: ①激活物为细菌、真菌或病毒感染细胞等,直接激活 C3 ② C3 转化酶和 C5 转化酶分别是 C3bBb 和 C3bBb3b ③其启动无需抗体产生,故在感染早期或初次感染就能发挥作用 ④存在正反馈放大环 MBL (凝激素)途径: ①激活物非常广泛,主要是多种病原微生物表面的 N 氨基半乳糖或甘露糖,由MBL 识别 ②除识别机制有别于经典途径外,后续过程基本相同

③其无需抗体即可激活补体,故在感染早期或对免疫个体发挥抗感染效应 ④对上两种途径具有交叉促进作用 3 、三条补体激活途径的过程及比较: 经典途径 / 旁路途径 /MBL 途径 激活物:抗原抗体复合物 / 内毒素、酵母多糖、凝聚 IgA/ 病原微生物、糖类配体 参与成分: C1-C9/ C3 、 C5-C9 、 B 、 D 、 P/ C2-C9 、 MBL 、 MASP C3 转化酶: C4b2a/ C3bBb/C4b 2a 、 C3bBb C5 转化酶: C4b 2a 3b/ C3bBb3b/ C4b 2a 3b 、 C3bBb3b 作用:特异性免疫 / 非特异性免疫 / 非特异性免疫 4 、试述补体经典激活途径的全过程。 经典激活途径指主要由 C1q 与激活物( IC )结合后,顺序活化 C1r 、 C1s 、 C4 、C2 、 C3 ,形成 C3 转化酶( C4b2b )与 C5 转化酶( C4b2b3b )的级联酶促反应过程。它是抗体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的主要效应方式。 5 、补体系统可通过以下方式介导炎症反应 激肽样作用: C2a 能增加血管通透性,引起炎症性充血; 过敏毒素作用: C3a 、 C4a 、 C5a 可使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等介质,引起炎症性充血、水肿; 趋化作用: C3a ,C5a 能吸引中性粒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等向炎症部位聚集,引起炎性细胞侵润。 6 、简述补体参与宿主早期抗感染免疫的方式。 第一,溶解细胞、细菌和病毒。通过三条途径激活补体,形成攻膜复合体,从而导致靶细胞的溶解 第二,调理作用,补体激活过程中产生的 C3b 、 C4b 、 iC3b 能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 第三,引起炎症反应。补体激活过程中产生了具有炎症作用的活性片断,其中,C3a C5a 具有过敏毒素作用, C3a C5a C567 具有趋化作用。 7.简述I g生物学功能。 一、V区功能

免疫学中诺贝尔奖获得者及其主要成果

免疫学中诺贝尔奖获得者及其主要成果 其他回答共2条 免疫学领域的诺贝尔奖 免疫学研究在医学领域具有特殊地位,20世纪,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对它的褒奖达18次之多:首届诺贝尔奖就授予免疫学成就;70年代之后,免疫学每10年都有3次获奖。 免疫是指机体的免疫系统识别“自己”与“非己”成分,并排斥异体物质的生理功能;免疫学则是一门研究免疫反应规律性的科学;而B细胞产生的免疫球蛋白即抗体,是产生体液免疫反应的关键物质,T细胞则是执行细胞吞噬功能的主体细胞。 笔者认为,免疫学在20世纪取得的最大成就,莫过于查清B细胞和T细胞免疫的隐秘。 自18世纪末19世纪初人类免疫实践的创始者、英国医生琴纳发现牛痘疫苗以来,免疫接种实践日渐丰富;自近代微生物学奠基人、法国学者巴斯德发现病原菌以后,传染性免疫现象的研究获得了长足进展。到20世纪初,从理论上解释免疫机理的要求日感迫切,这时朴素的免疫学理论应时而生。1908年,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颁发给俄国人梅奇尼柯夫提出的第一个细胞免疫理论——细胞吞噬学说,以及德国人艾利希提出的第一个体液免疫理论“侧链说”(即“受体说”),这是医学家探索现代免疫理论的开端。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曾2次颁发给探索各种免疫反应奥秘的免疫生物学研究领域。 法国人里歇1907年将致敏动物的血液注入正常动物体内,发现其对过敏原呈现过敏状态,从而发现了一种与免疫现象相反的现象——过敏反应,为该项研究奠定了基础,荣获了1913年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 比利时人博尔德特1895年发现动物血清中,存在一种能促进病原菌溶解的物质即补体。1900年,他又发现,在补体存在的条件下,红细胞才会被溶血素溶解。将这两个发现结合起来,他又创立了补体结合试验。博尔德特因为发现补体而获取了1919年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 变态反应又称超敏反应,是指抗原刺激引起的免疫应答,以及由此导致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引起变态反应的抗原称为变应原,可以是外源性抗原,或者是自身抗原。接触变应原的人群约有20%发生变态反应,一般多有家族史,是一种常染色体的显性遗传。

免疫学简答题

1.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如何理解免疫系统的双重性): 双重性——正常情况下,维持机体内环境保持稳定;异常情况下,导致某些病理过程发生,基本功能如 (1)免疫防御: 若应答过强或持续时间过长,则在清除微生物的同时,也可能导致组织损伤和功能异常,即发生超敏反应;若应答过低或缺失,则表现为易受感染或免疫缺陷病。 (2)免疫自稳: 若该机制发生异常,可能是机体对“自己”或“非己”物质的应答出现混乱,从而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3)免疫监视: 若免疫监视功能失调,则可发生肿瘤或病毒持续性感染。 2.比较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差别: 3.列举科学家及其主要贡献 巴斯德(提出病原菌概念,指出病原就 是致病菌;人为处理降低病毒致病性人 工减毒疫苗;研制出鸡霍乱疫苗和狂犬 病疫苗——现在免疫学之父) 科赫(发明固体培养基,微生物分离培 养技术;发现多种病原菌,创立科赫法 则;提出病原菌致病概念;多种减毒疫 苗,包括结核杆菌的疫苗——细菌学之 父) Behring(血清疗法和体液免疫——开 创被动免疫临床应用的先河) Paul 埃尔李希(侧链学说;“六o六” 抗菌化学药物——化学疗法之父) 梅切尼科夫(发现胞吞作用的存在;阐 述乳酸菌好处——乳酸菌之父) 4.决定免疫原性的条件 免疫原性——主要取决于物质本身的 性质和与机体的相互作用 (1)抗原的理化性质(自身性质) 【抗原种类】【分子大小】【化学组成】 【抗原决定基的易接近性】 【物理性质】 (2)抗原与机体的相互作用 【异物性】【进入机体的途径】【机体遗 传因素】 5.什么是佐剂及其作用机理: 定义——是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当与 抗原一起注或预先注入机体时,可增强 机体对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 答类型。 种类——生物性的、无机化合物 主要机制—— 改变抗原物理性状,延缓抗原降解和排 除,延长抗原在体内滞留时间; 刺激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强其对抗 原的处理和提呈能力; 刺激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从而增强和

A医学免疫学问答题

[试题分类]: 医学免疫学/01第一章免疫学发展简史及其展望 { 1.简述免疫系统的双重功能。 } 答案: { 免疫指机体对“自己”或“非己”的识别并排除非己抗原性异物的功能,即免疫系统通过对“自己”和“非己”抗原性异物的识别与应答,借以维持机体生理平衡和稳定,从而担负着机体免疫防御、免疫监视、免疫自稳和免疫调节等功能。在机体免疫功能正常的条件下,免疫系统对非己抗原产生排异效应,发挥免疫保护作用,如抗感染免疫和抗肿瘤免疫;对自身抗原成分产生负应答状态,形成免疫耐受。但在免疫功能失调的情况下,免疫应答可造成机体的组织损伤,引起各种免疫性疾病。例如,免疫应答效应过强可造成功能紊乱或(和)组织损伤,引发超敏反应;自身耐受状态被破坏可导致自身免疫病;免疫防御和免疫监视功能降低,将导致机体反复感染或肿瘤的发生。 } 题型:问答题 试题分析: { 2.简述免疫系统的组成结构。 } 答案: { (1)免疫器官:中枢:胸腺、骨髓;周围:淋巴结、脾脏、黏膜免疫系统等。 (2)免疫细胞:固有性免疫:吞噬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肥大细胞、γδT 细胞、B1细胞、等;适应性免疫:T细胞、B细胞。 (3)免疫分子:抗原、抗体、补体、细胞因子、、、黏附分子等。 } 题型:问答题 试题分析: { 3.简述固有性免疫和适应性免疫。 } 答案: { 固有性免疫或先天性免疫,是个体出生时就具有的天然免疫,可通过遗传获得,是机体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主要针对入侵病原体的天然防御功能。其作用就是在感染早期执行防御功能。其主要特征是反应迅速,针对外来异物的范围较广,不针对某个特定异物抗原,也称非特异性免疫。适应性免疫或获得性免疫,是个体出生后,接触到生活环境中的多种异物抗原,并在不断刺激中逐渐建立起来的具有免疫记忆性的特异性免疫能力,其作用是在感染后期及再次感染中发挥关键作用。其主要特征是针对某个特定的异物抗原而产生免疫应答,开始的应答过程比较缓慢,一旦建立,清除该抗原的效率很高,特异性很强,也称特

免疫学考博试题说课讲解

四军医大2013 1. 试比较T细胞受体(TCR)、B细胞受体(BCR)和NK细胞受体(NKCR)的组成,识别配体以及信号转导的异同点。 2. 以胸腺依赖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的免疫应答为例,T细胞和B细胞是如何相互作用?有哪些粘附分子和共刺激分子参与T、B细胞的相互作用? 3.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病毒的结构基因已经搞清楚,为了证实HFRS病毒感染机体(以Balb/C小鼠为例)可产生HFRS病毒核衣壳蛋白(NP)特异性CTL,并在免疫防护中起重要作用,请应用免疫学理论和方法,设计一系统实验,加以证实。 4. 例举二个近年来细胞和分子免疫学研究中出现的新的热点,请分别评述其研究意义、发展趋势以及应用前景 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同济医学院免疫学考博真题 抗原表位,肿瘤特异性抗原,adcc,细胞表面标志,细胞因子,MHC,调理作用, 中枢耐受,排斥反应的T细胞直接识别,沉淀反应。 1,抗体的功能区极其特点2,天然免疫及适应性免疫的特点 3,乙肝疫苗接种后,抗体产生的过程及免疫机制4,迟发型型超敏的免疫学机制 2013年北京协和医学院免疫试题 二、选择题 三、填空题 MHCII与之相连的结构(恒定连I i ) IgE恒定区有()个结构域 克隆选择学说是()提出的,因此他获得了诺贝尔奖 ()指的是单条染色体上基因的特定组合 四、简答题 1、半抗原与载体连接成为完全抗原,试述载体蛋白的作用 2、T细胞表位与B细胞表位的区别 3、双向琼脂扩散的工作原理 五、论述题 1、初次免疫应答与再次免疫应答的区别,举出三个并说明其原理 2、举出B细胞所有的亚群,并说明其各自的特点和功能 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考博免疫学真题回顾(部分) 一名解: hybridoma homing receptor surogate light chain MAC Antibody idotype 比如补体精典与旁路途径共用的分子,BCR与TCR发育区别,HLA-DM分子参与MHC2类分子组装与转运,重症肌无力产生针对何种物质的自身抗体,BCR由细胞表面免疫球蛋

免疫学考博试题

免疫学考博试题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四军医大201 3 1. 试比较T细胞受体(TCR)、B细胞受体(BCR)和NK细胞受体(NKCR)的组成,识别配体以及信号转导的异同点。 2. 以胸腺依赖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的免疫应答为例,T细胞和B细胞是如何相互作用有哪些粘附分子和共刺激分子参与T、B细胞的相互作用 3.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病毒的结构基因已经搞清楚,为了证实HFRS病毒感染机体(以Balb/C小鼠为例)可产生HFRS病毒核衣壳蛋白(NP)特异性CTL,并在免疫防护中起重要作用,请应用免疫学理论和方法,设计一系统实验,加以证实。 4. 例举二个近年来细胞和分子免疫学研究中出现的新的热点,请分别评述其研究意义、发展趋势以及应用前景 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同济医学院免疫学考博真题 抗原表位,肿瘤特异性抗原,adcc,细胞表面标志,细胞因子,MHC,调理作用, 中枢耐受,排斥反应的T细胞直接识别,沉淀反应。 1,抗体的功能区极其特点 2,天然免疫及适应性免疫的特点 3,乙肝疫苗接种后,抗体产生的过程及免疫机制4,迟发型型超敏的免疫学机制 2013年北京协和医学院免疫试题 二、选择题 三、填空题 MHCII与之相连的结构(恒定连I i )IgE恒定区有()个结构域克隆选择学说是()提出的,因此他获得了诺贝尔奖()指的是单条染色体上基因的特定组合四、简答题1、半抗原与载体连接成为完全抗原,试述载体蛋白的作用2、T细胞表位与B细胞表位的区别3、双向琼脂扩散的工作原理五、论述题1、初次免疫应答与再次免疫应答的区别,举出三个并说明其原理2、举出B细胞所有的亚群,并说明其各自的特点和功能 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考博免疫学真题回顾(部分) 一名解: hybridoma homing receptor surogate light chain MAC Antibody idotype 比如补体精典与旁路途径共用的分子,BCR与TCR发育区别,HLA-DM分子参与MHC2类分子组装与转运,重症肌无力产生针对何种物质的自身抗体,BCR由细胞表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问答题

1.简述免疫器官的组成和主要功能。 免疫器官按发生顺序及功能分为中枢免疫器官和周围免疫器官。(1)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成熟场所,对外周免疫器官的发育也有促进作用。中枢免疫器官包括骨髓、腔上囊(禽类)和胸腺,前两者是B细胞成熟场所,后者是T细胞成熟场所。(2)周围免疫器官包括淋巴结、脾脏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是免疫细胞定居、接受抗原刺激并产生免疫应答的场所。 2.简述抗体的生物学活性。 抗体的生物学活性主要有:(1)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体内表现为抗菌、抗病毒、抗毒素等生物学效应;体外则可进行抗原检测。(2)激活补体:抗体和抗原结合后可激活补体,通过补体的溶菌溶病毒作用进一步发挥抗感染作用。(3)与细胞表面Fc受体结合:发挥调理促吞噬、免疫粘附、介导细胞毒性和超敏反应等。(4)穿过胎盘,形成婴儿的天然被动免疫。3.简述超敏反应的基本类型并列出临床常见疾病的病名。 超敏反应的基本类型有四型:(1)Ⅰ型(速发型)超敏反应,如药物过敏性休克,常见青霉素过敏反应、过敏性哮喘和过敏性鼻炎。(2)Ⅱ型(细胞毒型)超敏反应,如新生儿溶血症、输血反应、药物过敏性血细胞减少症。(3)Ⅲ型(免疫复合物型)超敏反应,如血清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4)Ⅳ型(迟发型)超敏反应,如接触性皮炎和移植排斥反应。 4.简述补体的生物学活性? (1)溶菌和溶细胞作用:细菌与相应抗体结合,通过激活经典途径,形成膜攻击复合物而产生溶菌作用。(2)促进中和及溶解病毒:抗体和补体与病毒作用后有效地阻止病毒对宿主细胞的吸附和穿入,可明显增强抗体对病毒的中和作用。(3)调理和免疫粘附:通过补体裂解产物与细菌和其他抗原及吞噬细胞结合,促进吞噬细胞吞噬作用,可增强机体抗感染或清除免疫复合物的能力。(4)炎症介质作用:包括激肽样作用、过敏毒素作用和趋化作用。5.简述细胞因子的概念及根据功能的分类。 细胞因子:是指由活化免疫细胞和非免疫细胞合成分泌的、能调节细胞生理功能、介导炎症反应、参与免疫应答和组织修复等多种生物学效应的小分子多肽,如白细胞介素、干扰素等。根据功能分为五类:(1)干扰素: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作用的细胞因子,。 (2)集落刺激因子:可刺激细胞生长的一组细胞因子。(3)白细胞介素:是一组由淋巴细胞、单核吞噬细胞等免疫细胞和其他非免疫细胞产生的能介导白细胞和其他细胞间相互作用的细胞因子。(4)肿瘤坏死因子:是一类能引起肿瘤组织出血坏死的细胞因子。具有杀瘤、抑瘤和抗病毒作用;免疫调节作用;促进和参与炎症反应;引发恶液质。(5)生长因子:促进生长的一类细胞因子。 6.从以下几个方面比较人工自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的异同 区别点人工自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 接种物疫苗、类毒素抗体(抗毒素、丙种球蛋白) 免疫出现时间慢,1-4周快,立即产生 免疫力维持时间长(数月至数年)较短(2周至数周) 用途主要用于预防多用于紧急预防或治疗 注射注意事项冷藏冷运,免疫缺陷禁用有注射过敏史禁用 7.简述免疫应答的基本类型和过程。 免疫应答的类型:正免疫应答和负免疫应答。正免疫应答包括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自身免疫和超敏反应。负免疫应答又称免疫耐受。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1)感应阶段:即抗原识别阶段,指抗原呈递细胞(APC)捕获、加工、呈递抗原和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识别抗原后的启动活化阶段。(2)反应阶段:是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T、

免疫学考博试题

四军医大201 3 1. 试比较T细胞受体(TCR)、B细胞受体(BCR)和NK细胞受体(NKCR)的组成,识别配体以及信号转导的异同点。 2. 以胸腺依赖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的免疫应答为例,T细胞和B细胞是如何相互作用?有哪些粘附分子和共刺激分子参与T、B细胞的相互作用? 3.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病毒的结构基因已经搞清楚,为了证实HFRS病毒感染机体(以Balb/C小鼠为例)可产生HFRS病毒核衣壳蛋白(NP)特异性CTL,并在免疫防护中起重要作用,请应用免疫学理论和方法,设计一系统实验,加以证实。 4. 例举二个近年来细胞和分子免疫学研究中出现的新的热点,请分别评述其研究意义、发展趋势以及应用前景 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同济医学院免疫学考博真题 抗原表位,肿瘤特异性抗原,adcc,细胞表面标志,细胞因子,MHC,调理作用, 中枢耐受,排斥反应的T细胞直接识别,沉淀反应。 1,抗体的功能区极其特点2,天然免疫及适应性免疫的特点 3,乙肝疫苗接种后,抗体产生的过程及免疫机制4,迟发型型超敏的免疫学机制 2013年北京协和医学院免疫试题 二、选择题 三、填空题 MHCII与之相连的结构(恒定连I i ) IgE恒定区有()个结构域 克隆选择学说是()提出的,因此他获得了诺贝尔奖 ()指的是单条染色体上基因的特定组合 四、简答题 1、半抗原与载体连接成为完全抗原,试述载体蛋白的作用 2、T细胞表位与B细胞表位的区别 3、双向琼脂扩散的工作原理 五、论述题 1、初次免疫应答与再次免疫应答的区别,举出三个并说明其原理 2、举出B细胞所有的亚群,并说明其各自的特点和功能 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考博免疫学真题回顾(部分) 一名解: hybridoma homing receptor surogate light chain MAC Antibody idotype

免疫学简答题

问答题。 1. 免疫系统组成与功能。 免疫系统是执行免疫功能的组织系统,包括:(1)免疫器官:由中枢免疫器官(骨髓、胸腺)和外周免疫器官(脾脏、淋巴结和黏膜免疫系统)组成;(2)免疫细胞:主要有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树突 状细胞等;(3)免疫分子:如抗体、补体、细胞因子和免疫细胞表面的多种膜分子,可发挥三种功能:(1)免疫防御:即抗感染免疫,机体针对病原微生物及其毒素的免疫清除作用,保护机体免受病原微生物的侵袭; (2)免疫自稳:机体可及时清除体内衰老或损伤的体细胞,对自身成分处于耐受,以维系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3)免疫监视:机体免疫系统可识别和清除畸形和突变细胞的功能。在某些情况下,免疫过强或低下也能产生对机体有害的结果,如引发超敏反应、自身免疫病、肿瘤、病毒持续感染等。 2.简述内源性抗原的加工、处理、提呈过程。 答:完整的内源性抗原在胞浆中,在LMP的作用下降解成多肽片段,然后多肽片段经TAP1/TAP2选择,转运到内质网,在内质网中与MHC Ⅰ类分子双向选择结合成 最高亲和力的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该复合物由高尔基体转运到细胞表面,供 CD8+ T 细胞识别。 3.抗体的生物学活性。 (1)IgV区的功能主要是特异性识别、结合抗原。(2)IgC区的功能a.激活补体;b.细胞亲嗜性:调理作用(IgG与细菌等颗粒性抗原结合,通过IgFc段与吞噬细 胞表面相应IgGFc受体结合,促进吞噬细胞对颗粒抗原的吞噬;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IgG与肿瘤细胞、病毒感染细胞表面结合,通过IgFc 段与具有胞毒作用的效应细胞表面相应IgGFc受体结合,从而触发效应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

免疫学练习题参考答案(全)

医学免疫学练习题参考答案-口腔111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 一、单项选择题 1. A 2. A 3. D 4. D 5. A 6. B 7. D 8. B 9. C 10. B 11. A 12. C 13. C 14. D 二、填空题 1. 中国 2. 免疫分子,免疫细胞,免疫组织和器官 3. 固有免疫应答,适应性免疫应答 4. 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免疫监视 5. 超敏反应,免疫缺陷,自身免疫,肿瘤/病毒持续感染 6. 识别阶段,活化增殖分化阶段,效应阶段 三、名词解释 免疫:是指机体免疫系统识别、排除抗原性异物,以维持自身生理平衡与稳定的一种生理功能。 四、简答题 1. 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及其生理表现和病理表现。 基本功能生理性表现病理性(异常)表现 免疫防御抵御、清除入侵病原微生物等超敏反应、免疫缺陷病 免疫自稳对自身正常组织细胞成分耐受自身免疫病 免疫监视清除突变细胞、病毒感染细胞等肿瘤、病毒持续感染 2. 固有免疫与适应性免疫的特点比较。 固有免疫的特点是:生来具有,可遗传,相对稳定;作用无特异性;应答迅速,在感染早期起主要作用,但无免疫记忆性。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特点是:后天获得,不可遗传;作用有特异性;有免疫记忆性,在感染后期及防止再感染中起重要作用。 第二章免疫器官和组织 一、单项选择题 1. B 2. B 3. D 4. D 5. D 6. A 7. B 8. A 二、填空题 1. 骨髓,胸腺,淋巴结,脾,黏膜免疫系统(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 2. 骨髓,胸腺 三、名词解释 1. 淋巴细胞归巢:成熟淋巴细胞离开中枢免疫器官后,经血液循环趋向性迁移并定居于外周免疫器官或组织的特定区域。 2. 淋巴细胞再循环: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淋巴器官或组织间反复循环的过程。 四、简答题 1. 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包括中枢免疫器官的骨髓和胸腺,外周免疫器官的淋巴结、脾脏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等)、免疫细胞(包括造血干细胞、淋巴细胞、抗原提呈细胞、粒细胞、肥大细胞等)和免疫分子(包括抗体、补体、细胞因子等)所组成。 2. 中枢免疫器官由骨髓和胸腺组成,其主要功能为: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其中,骨髓的主要功能为:(1)各类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2)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3)体液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胸腺的主要功能为:(1)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2)免疫调节;(3)自身耐受的建立与维持。 3. 外周免疫器官由淋巴结、脾脏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等组成,其主要功能为:是成熟T 细胞、B细胞等免疫细胞定居的场所,也是受抗原刺激后产生初次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其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第三部分问答

第14章细胞凋亡与免疫 PCD, programmed cell death 第一节细胞凋亡概述 诱导凋亡制剂: 1、Ca++/Mg++:为内源性DNA内切酶所依赖,Zn2+能拮抗之. 2、糖皮质激素:常见的凋亡诱导剂,机制为促进凋亡相关蛋白质合成,可被蛋白合成抑制剂抑制。 3、细胞因子: IL-2:可增强Fas途径介导的AICD,增加FasL的转录和表达,并抑制FLIP(Fas信号抑制剂)的转录和表达 IL-10:可通过Fas/ FasL,使活动型SLE病人PBMC凋亡 IL-12:促进TNF /TNFR途径引起的凋亡; IFN-γ:使高表达IFN-γR的T细胞凋亡; TNF、TGF- β:促进凋亡。 4、抗原:Ag结合sIgM,sIgM交联,PKC激活,胞内钙库释放,诱发细胞凋亡。 5、抗体:抗sIgM、Fas、CD3/TCR、CD4、CD8 CD23等抗体诱导表达相应膜抗原的细胞发生凋亡。 6、超抗原及丝裂原:SAg金葡菌肠毒素诱导胸腺内DP细胞凋亡,PWM诱导T细胞凋亡 抑制凋亡制剂 ?细胞因子: IL-2:可抑制糖皮质激素诱导的Th1细胞的凋亡,其抑制凋亡的机制可能是通过蛋白激酶C(PKC)活化途径实现的; IL-4:可抑制糖皮质激素诱导的Th2细胞凋亡。这可能是通过bcl-2的高表达或通过活化PKC途径实现的; IL-10:可抑制感染细胞的凋亡; IL-12:可抵抗60Co,γ射线引起的小鼠骨髓细胞凋亡; IFN -γ:抑制低表达IFN –γR T细胞凋亡。 免疫相关的凋亡信号转倒 (一)DR介导的信号途径 ?caspase: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酶 ?caspase家族: 酶作用点为天冬氨酸残基 caspase 以酶原形式存在于胞内-激活-剪切 caspase-2,8,10,9为起始(上游)caspase caspase-3,6,7是凋亡效应(下游)caspase. caspase -3可以激活DNA降解酶,降解DNA导致细胞凋亡 FasL+Fas -Fa多聚体化 -Fas-DD+DD-FADD(Fas associated protein with death domain) -(N端)FADD-DED+DED-proCaspase8(10)---DISC Cas8(10)活化tBid -剪切和激活下游Cas pase 释放细胞色素C,pro-Cas2,3,9 -激活Cas3、6、7 激活Cas9 -apoptosis (二)线粒体途径 线粒体是各种死亡刺激的感受器。促凋亡信号如DNA损伤、生长因子去除以及大部分化疗药物通常可诱导线粒体释放细胞色素C(cytochrome-c,Cyt C)和其他促凋亡多肽,释放的Cyt C与凋亡蛋白酶激活因子1(Apaf1)相结合,促使Apaf1形成寡聚体。在ATP/dATP存在下, Apaf1招募procaspase- 9聚集形成称为凋亡体(apoptosome)的复合体, procaspase 9通过自我活化产生具有活性的caspase- 9.最终导致细胞凋亡。 调控机制 1、Bcl-2家族:。抑制凋亡/促进增殖: bcl-2、bcl-xl等阻止线粒体外膜通透化,从而阻止cyto-c释放。 bcl-2为原癌基因,凋亡抑制基因通过抑制细胞内内源性氧族的产生而抑制凋亡 抑制P53,c-myc的凋亡作用,抗激素、辐射等诱导的凋亡. bcl-2/bax抑制凋亡;bcl-xl与bcl-2有协同作用 促进凋亡:分为二个亚类: ?bax、bak和bcl-xs等, ?bad、bim、bid等, ?bax,bcl-xs促进凋亡;bax/bax促进凋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