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5年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主治医师考试大纲——基础知识

2015年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主治医师考试大纲——基础知识

2015年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主治医师考试大纲——基础知识
2015年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主治医师考试大纲——基础知识

2015年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主治医师考试大纲-基础知识

天宇考王卫生资格考试题库包含:章节练习、综合复习题、模拟试卷、考前冲刺、历年真题等。试题量:6893道。

试学科单元细目要点

中医基础理论一、中医学理论体

系的主要特点

( 一 ) 整体观念

1. 整体观念的概念 1

2. 整体观念的内容 1

( 二 ) 辨证论治

1. 症、证、病的概念 1

2. 辨证论治的概念 1

3. 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 1

二、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

中的应用

1. 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1

2. 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1

3. 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1

4. 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1

三、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

中的应用

1. 说明五脏生理功能及相互

关系

1

2. 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 1

3. 指导疾病的诊断 1

4. 指导疾病的治疗 1

四、藏象

( 一 ) 心

1. 主要生理功能 1

2. 与形、窍、志、液、时的关

1

( 二 ) 肺

1. 主要生理功能 1

2. 与形、窍、志、液、时的关

1

( 三 ) 脾

1. 主要生理功能 1

2. 与形、窍、志、液、时的关

1

( 四 ) 肝

1. 主要生理功能 1

2. 与形、窍、志、液、时的关

1

( 五 ) 肾

1. 主要生理功能 1

2. 与形、窍、志、液、时的关

1

( 六 ) 胆胆的生理功能 1

( 七 ) 胃胃的生理功能 1

( 八 ) 小肠小肠的生理功能 1

( 九 ) 大肠大肠的生理功能 1 ( 十 ) 膀胱膀胱的生理功能 1 ( 十一 ) 三焦三焦的生理功能 1 ( 十二 ) 脑脑的生理功能 1

( 十三 ) 女子胞1. 女子胞的生理功能 1

2. 女子胞与脏腑经脉的关系 1

( 十四 ) 脏腑之间的关系1. 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1

2. 腑与腑之间的关系 1

3. 脏与腑之间的关系 1

五、气血津液( 一 ) 气

1. 气的生成 1

2. 气的分类 1

3. 气的运动 1

4. 气的功能 1 ( 二 ) 血

1. 血的生成 1

2. 血的运行与功能 1 ( 三 ) 津液

1. 津液的生成、输布与排泄 1

2. 津液的功能 1 ( 四 ) 气与血的关

1. 气为血帅 1

2. 血为气母 1 ( 五 ) 气与津液的

关系

1. 气能生津、行津和摄津 1

2. 津能生气、载气 1

六、病因( 一 ) 外感性致病

因素

1. 六淫共同的致病特点 1

2. 六淫各自的性质和致病特

1

3. 疫疠邪气 1 ( 二 ) 七情内伤七情内伤致病的特点 1 ( 三 ) 饮食失宜饮食不节、不洁、偏嗜 1 ( 四 ) 劳逸失度

1. 过度劳累 1

2. 过度安逸 1 ( 五 ) 痰饮痰饮的致病特点 1 ( 六 ) 瘀血

1. 瘀血的致病特点 1

2. 瘀血的病症特点 1

七、发病( 一 ) 发病的基本

原理

1. 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

在因素

1

2. 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 1 ( 二 ) 影响发病的

主要因素

1. 环境与发病 1

2. 体质与发病 1

3. 精神状态与发病 1

八、病机( 一 ) 邪正盛衰

1. 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 1

2. 邪正盛衰与疾病转归 1 ( 二 ) 阴阳失调

1. 阴阳偏胜 1

2. 阴阳偏衰 1

3. 阴阳互损 1

4. 阴阳格拒 1

5. 阴阳亡失 1

( 三 ) 气的失常1. 气虚 1

2. 气机失调 1

( 四 ) 血的失常1. 血虚 1

2. 血行失常 1

( 五 ) 气与血关系失调1. 气滞血瘀 1

2. 气虚血瘀 1

3. 气不摄血 1

4. 气随血脱 1

5. 气血两虚 1

( 六 ) 津液代谢失常1. 津液不足 1

2. 津液输布、排泄障碍 1

( 七 ) 津液与气血关系失调1. 水停气阻 1

2. 气随津脱 1

3. 津亏血瘀 1

4. 血瘀水停 1

( 八 ) 内生“五邪”1. 风气内动 1

2. 寒从中生 1

3. 湿浊内生 1

4. 津伤化燥 1

5. 火热内生 1

( 九 ) 疾病传变1. 病位传变 1

2. 病性转化 1

九、防治原则( 一 ) 预防

1. 未病先防 1

2. 既病防变 1 ( 二 ) 治则

1. 正治与反治 1

2. 治标与治本 1

3. 扶正与祛邪 1

4. 调整阴阳 1

5. 三因制宜 1

内经一、气·阴阳·五

阴阳的基本概念、属性特征 1

二、藏象

1. 奇恒之腑、五脏、六腑的生

理功能特点

1

2. 藏象的概念、藏象学说的基

本内容

1

3. 谷食精气的输布运行过程 1

4. 宗气、卫气、营气的循行及

作用

1 三、病机1. “阳虚则外寒,形虚则内 1

热,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

的机理

2. “百病生于气”的发病学

观点

1

3. 六淫的致病特点 1

4. 病机十九条 1

5. 五脏藏五神及五腑虚实证

1

四、病证1. 热病治疗大法与饮食宜忌 1

2. “五脏六腑皆令人咳”的

病机

1 3. 行痹、痛痹、着痹的成因 1

五、诊法辨别阴阳属性的重要性与四诊

合参

1

六、论治1. 正治法与反治法 1

2. 因势利导治则 1

七、养生1. 人生长壮老的规律,肾气与

生长、发育、生殖的关系

1 2. 养生原则及意义 1

伤寒论一、太阳病辨证论

( 一 ) 太阳病本证

1. 中风表虚证 ( 桂枝汤证 ) 1

2. 伤寒表实证 ( 麻黄汤证、

大青龙汤证、小青龙汤证 )

1

( 二 ) 太阳病变证

1. 太阳蓄水证 ( 五苓散证 ) 1

2. 太阳蓄血证 ( 桃核承气汤

证 )

1

3. 热证 (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

汤证、葛根黄芩黄连汤证 )

1

4. 脾虚证 ( 小建中汤证 ) 1

5. 阴阳两虚证 ( 炙甘草汤

证 )

1

6. 热实结胸证 ( 小陷胸汤

证 )

1

7. 痞证 ( 半夏泻心汤证、旋

覆代赭汤证 )

1

二、阳明病辨证论

( 一 ) 阳明病本证

1. 阳明病热证 ( 白虎加人参

汤证 )

1

2. 阳明病实证 ( 调胃承气汤

证、小承气汤证、大承气汤证 )

1

( 二 ) 阳明病变证湿热发黄证 ( 茵陈蒿汤证 ) 1 三、少阳病辨证论

( 一 ) 少阳病本证少阳病本证 ( 小柴胡汤证 ) 1

( 二 ) 少阳病兼变

少阳病兼变证 ( 大柴胡汤

证 )

1 四、太阴病辨证论太阴腹痛证太阴腹痛证 ( 桂枝加芍药汤 1

治证 )

五、少阴病辨证论治( 一 ) 少阴病本证

1. 少阴寒化证 ( 四逆汤证、

真武汤证 )

1

2. 少阴热化证 ( 黄连阿胶汤

证、猪苓汤证 )

1

( 二 ) 少阴病兼变

1. 兼表证 ( 麻黄细辛附子汤

证 )

1

2. 疑似证 ( 四逆散证 ) 1

六、厥阴病辨证论治厥阴病本证

1. 寒热错杂证 ( 乌梅丸证 ) 1

2. 厥阴病寒证 ( 当归四逆汤

证、吴茱萸汤证 )

1

3. 厥阴热利 ( 白头翁汤证 ) 1

七、霍乱病辨证论

霍乱病辨治霍乱病辨治 ( 理中丸证 ) 1

八、阴阳易瘥后劳复病辨证论治瘥后劳复证

瘥后劳复证 ( 竹叶石膏汤

证 )

1

金匮要略一、痉湿喝病篇

( 一 ) 痉病证治柔痉证治 ( 瓜蒌桂枝汤证 ) 1

( 二 ) 湿病证治

1. 风湿在表证 ( 麻黄杏仁薏

苡甘草汤证 )

1

2. 风湿兼气虚证 ( 防己黄芪

汤证 )

1

二、中风历节病篇( 一 ) 历节病证治

1. 风湿历节证 ( 桂枝芍药知

母汤证 )

1

2. 寒湿历节证 ( 乌头汤证 ) 1

三、血痹虚劳病篇

( 一 ) 血痹证治

血痹重证 ( 黄芪桂枝五物汤

证 )

1

( 二 ) 虚劳病证治

1. 虚劳失精证 ( 桂枝加龙骨

牡蛎汤证 )

1

2. 虚劳腰痛证 ( 肾气丸证 ) 1

3. 虚劳不寐 ( 酸枣仁汤证 ) 1

四、肺痿肺痈咳嗽

上气病篇

( 一 ) 肺痿证治

1. 虚热肺痿 ( 麦门冬汤证 ) 1

2. 虚寒肺痿 ( 甘草干姜汤

证 )

1

( 二 ) 肺痈证治

1. 邪实壅滞证 ( 葶苈大枣泻

肺汤证 )

1

2. 血腐脓溃证 ( 桔梗汤证 ) 1

五、胸痹心痛短气

病篇

( 一 ) 胸痹证治

1. 胸痹病机 1

2. 类证鉴别 1

3. 胸痹主证 ( 瓜蒌薤白白酒

汤证 )

1

4. 胸痹急证 ( 薏苡附子散

证 )

1

( 二 ) 心痛证治心痛急证 ( 乌头赤石脂丸 1

证 )

六、腹满寒疝宿食病篇腹满证治

1. 脾胃虚寒证 ( 大建中汤

证 )

1

2. 寒实内结证 ( 大黄附子汤

证 )

1

七、痰饮咳嗽病篇痰饮证治饮停心下证 ( 苓桂术甘汤

证 )

1

八、消渴小便不利淋病篇( 一 ) 消渴证治

肺胃热盛,气津两伤证 ( 白虎

加人参汤证 )

1 ( 二 ) 小便不利证

上燥下寒水停证 ( 瓜蒌瞿麦

丸证 )

1

九、黄疸病篇黄疸证治1. 湿热并重证 ( 茵陈蒿汤

证 )

1 2. 湿重于热证 ( 茵陈五苓散

证 )

1

十、妇人妊娠病篇( 一 ) 癥病证治

癥病漏下证 ( 桂枝茯苓丸

证 )

1 ( 二 ) 腹痛证治

肝脾失调证 ( 当归芍药散

证 )

1

十一、妇人杂病篇( 一 ) 崩漏证治虚寒夹瘀证 ( 温经汤证 ) 1 ( 二 ) 梅核气证治

气滞痰凝证 ( 半夏厚朴汤

证 )

1

温病学一、温热类温病

( 一 ) 主要温热类

温病的传变规律

1. 风温病的传变规律 1

2. 春温病的传变规律 1

3. 暑温病的传变规律 1

( 二 ) 温热类温病

主要证治

1. 卫分证治 ( 银翘散、桑菊

饮 )

1

2. 气分证治 ( 宣白承气汤、

清燥救肺汤 )

1

3. 营分证治 ( 清营汤 ) 1

4. 热陷心包证治 ( 清宫汤、

安宫牛黄丸、安宫牛黄丸、紫

雪丹、至宝丹 )

1

5. 热盛动风证治 ( 羚角钩藤

汤 )

1

6. 血分证治 ( 犀角地黄汤 ) 1

7. 真阴耗竭证治 ( 加减复脉

汤 )

1

8. 虚风内动证治 ( 三甲复脉

汤、大定风珠 )

1

9. 后期正虚邪恋证治 ( 黄连

阿胶汤、青蒿鳖甲汤 )

1 二、湿热类温病( 一 ) 主要湿热类 1. 湿温病的传变规律 1

温病的传变规律 2. 伏暑病的传变规律 1

( 二 ) 湿热类温病主要证治1. 湿温病初发证治 ( 三仁

汤、藿朴夏苓汤 )

1 2. 湿困中焦证治 ( 雷氏芳香

化浊法、三仁汤 )

1 3. 湿阻膜原证治 ( 雷氏宣透

膜原法 )

1 4. 湿热中阻证治 ( 王氏连朴

饮 )

1 5. 湿热蕴毒证治 ( 甘露消毒

丹 )

1 6. 湿热酿痰蒙蔽心包证治

( 菖蒲郁金汤、苏合香丸、至

宝丹 )

1

7. 暑湿郁阻少阳证治 ( 蒿芩

清胆汤 )

1

8. 暑湿弥漫三焦证治 ( 三石

汤 )

1

9. 余湿留恋证治 ( 薛氏五叶

芦根汤 )

1

三、温毒类温病温毒类温病1. 大头瘟毒盛肺胃证治 ( 普

济消毒饮 )

1 2. 烂喉痧毒燔气营 ( 血 )

证治 ( 凉营清气汤 )

1

中药学一、药性理论

( 一 ) 四气

1. 四气所表示药物的作用 1

2. 四气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

1

( 二 ) 五味五味所表示药物的作用 1

( 三 ) 升降浮沉

1. 影响升降浮沉的因素 1

2. 升浮与沉降的不同作用 1

3. 升浮沉降对临床用药的指

导意义

1

( 四 ) 归经

1. 归经的理论基础和依据 1

2. 归经理论对临床用药的指

导意义

1

( 五 ) 毒性

1. 毒性的含义 1

2. 正确对待中药的毒性 1

3. 引起中药中毒的主要原因 1

4. 掌握药物毒性对指导临床

用药的意义

1

二、中药的配伍与

用药禁忌

( 一 ) 中药的配伍

1. 配伍的意义 1

2. 配伍的内容 1

( 二 ) 中药的用药 1. 配伍禁忌 1

禁忌 2. 妊娠用药禁忌 1

3. 证候用药禁忌 1

4. 服药时的饮食禁忌 1

三、中药的剂量与用法( 一 ) 剂量确定剂量的因素 1 ( 二 ) 用法

1. 特殊煎法 1

2. 服药法 1

四、解表药( 一 ) 概述

1. 解表药的性能特点 1

2. 解表药的功效 1

3. 解表药的适应范围 1

4. 解表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1

5. 各类解表药的性能特点 1

6. 各类解表药的功效 1

7. 各类解表药的适应范围 1 ( 二 ) 发散风寒药

麻黄、桂枝、紫苏、生姜、香

薷、荆芥、防风、羌活、白芷、

细辛、藁本、苍耳子、辛夷的

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

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

1 ( 三 ) 发散风热药

薄荷、牛蒡子、蝉蜕、桑叶、

菊花、蔓荆子、柴胡、升麻、

葛根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

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

1

五、清热药( 一 ) 概述

1. 清热药的性能特点 1

2. 清热药的功效 1

3. 清热药的适应范围 1

4. 清热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1

5. 各类清热药的性能特点 1

6. 各类清热药的功效 1

7. 各类清热药的适应范围 1 ( 二 ) 清热泻火药

石膏、知母、芦根、天花粉、

淡竹叶、栀子、夏枯草、决明

子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

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

1 ( 三 ) 清热燥湿药

黄芩、黄连、黄柏、龙胆草、

苦参、白鲜皮的功效、应用、

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

物功用异同点

1 ( 四 ) 清热解毒药

金银花、连翘、穿心莲、大青

叶、板蓝根、青黛、贯众、蒲

公英、紫花地丁、野菊花、重

楼、拳参、土茯苓、鱼腥草、

1

大血藤、败酱草、射干、山豆根、马勃、白头翁、马齿苋、鸦胆子、半边莲、白花蛇舌草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

( 五 ) 清热凉血药生地黄、玄参、牡丹皮、赤芍、

紫草、水牛角的功效、应用、

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

物功用异同点

1

( 六 ) 清虚热药青蒿、白薇、地骨皮、银柴胡、

胡黄连的功效、应用、用法用

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

异同点

1

六、泻下药( 一 ) 概述

1. 泻下药的性能特点 1

2. 泻下药的功效 1

3. 泻下药的适应范围 1

4. 泻下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1

5. 各类泻下药的性能特点 1

6. 各类泻下药的功效 1

7. 各类泻下药的适应范围 1 ( 二 ) 攻下药

大黄、芒硝、番泻叶、芦荟的

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

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

1 ( 三 ) 润下药

火麻仁、郁李仁的功效、应用、

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

物功用异同点

1 ( 四 ) 峻下逐水药

甘遂、京大戟、芫花、牵牛子、

巴豆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

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

1

七、祛风湿药( 一 ) 概述

1. 祛风湿药的性能特点 1

2. 祛风湿药的功效 1

3. 祛风湿药的适应范围 1

4. 祛风湿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1

5. 各类祛风湿药的性能特点 1

6. 各类祛风湿药的功效 1

7. 各类祛风湿药的适应范围 1 ( 二 ) 祛风寒湿药

独活、威灵仙、川乌、蕲蛇、

乌梢蛇、木瓜、海风藤的功效、

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

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

1 ( 三 ) 祛风湿热药

秦艽、防己、豨莶草、雷公藤

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

1

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

( 四 ) 祛风湿强筋骨药五加皮、桑寄生、狗脊的功效、

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

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

1

八、化湿药( 一 ) 概述

1. 化湿药的性能特点 1

2. 化湿药的功效 1

3. 化湿药的适应范围 1

4. 化湿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1 ( 二 ) 具体药物

藿香、佩兰、苍术、厚朴、砂

仁、白豆蔻的功效、应用、用

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

功用异同点

1

九、利水渗湿药( 一 ) 概述

1. 利水渗湿药的性能特点 1

2. 利水渗湿药的功效 1

3. 利水渗湿药的适应范围 1

4. 利水渗湿药的使用注意事

1

5. 各类利水渗湿药的性能特

1

6. 各类利水渗湿药的功效 1

7. 各类利水渗湿药的适应范

1 ( 二 ) 利水消肿药

茯苓、薏苡仁、猪苓、泽泻、

香加皮的功效、应用、用法用

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

异同点

1 ( 三 ) 利尿通淋药

车前子、滑石、木通、通草、

瞿麦、萹蓄、地肤子、海金沙、

石韦、萆薢的功效、应用、

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

物功用异同点

1 ( 四 ) 利湿退黄药

茵陈、金钱草、虎杖的功效、

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

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

1

十、温里药( 一 ) 概述

1. 温里药的性能特点 1

2. 温里药的功效 1

3. 温里药的适应范围 1

4. 温里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1 ( 二 ) 具体药物

附子、干姜、肉桂、吴茱萸、

高良姜、小茴香、丁香的功效、

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

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

1

十一、理气药( 一 ) 概述 1. 理气药的性能特点 1

2. 理气药的功效 1

3. 理气药的适应范围 1

4. 理气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1

( 二 ) 具体药物陈皮、青皮、枳实、木香、沉

香、檀香、川楝子、乌药、香

附、薤白、大腹皮的功效、应

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

似药物功用异同点

1

十二、消食药( 一 ) 概述

1. 消食药的性能特点 1

2. 消食药的功效 1

3. 消食药的适应范围 1

4. 消食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1 ( 二 ) 具体药物

山楂、神曲、麦芽、谷芽、稻

芽、莱菔子、鸡内金的功效、

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

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

1

十三、驱虫药( 一 ) 概述

1. 驱虫药的性能特点 1

2. 驱虫药的功效 1

3. 驱虫药的适应范围 1

4. 驱虫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1 ( 二 ) 具体药物

使君子、苦楝皮、槟榔、南瓜

子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

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

1

十四、止血药( 一 ) 概述

1. 止血药的性能特点 1

2. 止血药的功效 1

3. 止血药的适应范围 1

4. 止血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1

5. 各类止血药的性能特点 1

6. 各类止血药的功效 1

7. 各类止血药的适应范围 1 ( 二 ) 凉血止血药

小蓟、地榆、槐花、侧柏叶、

白茅根、苎麻根的功效、应用、

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

物功用异同点

1 ( 三 ) 化瘀止血药

三七、茜草、蒲黄、降香的功

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

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

1 ( 四 ) 收敛止血药

白及、仙鹤草、血余炭、棕榈

炭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

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

1 ( 五 ) 温经止血药炮姜、艾叶的功效、应用、用 1

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

十五、活血化瘀药( 一 ) 概述

1. 活血化瘀药的性能特点 1

2. 活血化瘀药的功效 1

3. 活血化瘀药的适应范围 1

4. 活血化瘀药的使用注意事

1

5. 各类活血化瘀药的性能特

1

6. 各类活血化瘀药的功效 1

7. 各类活血化瘀药的适应范

1 ( 二 ) 活血止痛药

川芎、延胡索、郁金、乳香、

没药、五灵脂的功效、应用、

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

物功用异同点

1 ( 三 ) 活血调经药

丹参、红花、桃仁、益母草、

泽兰、牛膝、鸡血藤的功效、

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

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

1 ( 四 ) 活血疗伤药

土鳖虫、马钱子、自然铜、苏

木、骨碎补的功效、应用、用

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

功用异同点

1 ( 五 ) 破血消癥药

莪术、三棱、水蛭、穿山甲、

斑蝥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

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

1

十六、化痰止咳平喘药( 一 ) 概述

1. 化痰止咳平喘药的性能特

1

2. 化痰止咳平喘药的功效 1

3. 化痰止咳平喘药的适应范

1

4. 化痰止咳平喘药的使用注

意事项

1

5. 各类化痰止咳平喘药的性

能特点

1

6. 各类化痰止咳平喘药的功

1

7. 各类化痰止咳平喘药的适

应范围

1 ( 二 ) 温化寒痰药

半夏、天南星、白附子、白芥

子、皂荚、旋覆花、白前的功

1

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

( 三 ) 清化热痰药川贝母、浙贝母、瓜蒌、竹茹、

竹沥、天竺黄、前胡、桔梗、

胖大海、海藻、昆布、黄药子

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

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

1

( 四 ) 止咳平喘药苦杏仁、紫苏子、百部、紫菀、

款冬花、枇杷叶、桑白皮、葶

苈子、白果的功效、应用、用

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

功用异同点

1

十七、安神药( 一 ) 概述

1. 安神药的性能特点 1

2. 安神药的功效 1

3. 安神药的适应范围 1

4. 安神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1

5. 各类安神药的性能特点 1

6. 各类安神药的功效 1

7. 各类安神药的适应范围 1 ( 二 ) 重镇安神药

朱砂、磁石、琥珀的功效、应

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

似药物功用异同点

1 ( 三 ) 养心安神药

酸枣仁、柏子仁、合欢皮、远

志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

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

1

十八、平肝息风药( 一 ) 概述

1. 平肝息风药的性能特点 1

2. 平肝息风药的功效 1

3. 平肝息风药的适应范围 1

4. 平肝息风药的使用注意事

1

5. 各类平肝息风药的性能特

1

6. 各类平肝息风药的功效 1

7. 各类平肝息风药的适应范

1 ( 二 ) 平抑肝阳药

石决明、珍珠母、牡蛎、代赭

石、刺蒺藜、罗布麻的功效、

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

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

1 ( 三 ) 息风止痉药

羚羊角、牛黄、珍珠、钩藤、

天麻、地龙、全蝎、蜈蚣、僵

蚕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

1

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

十九、开窍药( 一 ) 概述

1. 开窍药的性能特点 1

2. 开窍药的功效 1

3. 开窍药的适应范围 1

4. 开窍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1 ( 二 ) 具体药物

麝香、冰片、苏合香、石菖蒲

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

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

1

二十、补虚药( 一 ) 概述

1. 补虚药的性能特点 1

2. 补虚药的功效 1

3. 补虚药的适应范围 1

4. 补虚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1

5. 各类补虚药的性能特点 1

6. 各类补虚药的功效 1

7. 各类补虚药的适应范围 1 ( 二 ) 补气药

人参、西洋参、党参、太子参、

黄芪、白术、山药、白扁豆、

甘草、大枣、饴糖的功效、应

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

似药物功用异同点

1 ( 三 ) 补阳药

鹿茸、紫河车、淫羊藿、巴戟

天、仙茅、杜仲、续断、肉苁

蓉、锁阳、补骨脂、益智仁、

菟丝子、沙苑子、蛤蚧、冬虫

夏草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

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

1 ( 四 ) 补血药

当归、熟地黄、白芍、阿胶、

何首乌、龙眼肉的功效、应用、

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

物功用异同点

1 ( 五 ) 补阴药

北沙参、南沙参、百合、麦冬、

天冬、石斛、玉竹、黄精、枸

杞子、墨旱莲、女贞子、龟甲、

鳖甲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

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

1

二十一、收涩药( 一 ) 概述1. 收涩药的性能特点 1

2. 收涩药的功效 1

3. 收涩药的适应范围 1

4. 收涩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1

5. 各类收涩药的性能特点 1

6. 各类收涩药的功效 1

7. 各类收涩药的适应范围 1

( 二 ) 固表止汗药麻黄根、浮小麦的功效、应用、

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

物功用异同点

1

( 三 ) 敛肺涩肠药五味子、乌梅、五倍子、罂粟

壳、诃子、肉豆蔻、赤石脂的

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

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

1

( 四 ) 固精缩尿止带药山茱萸、覆盆子、桑螵蛸、金

樱子、海螵蛸、莲子、芡实的

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

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

1

二十二、涌吐药( 一 ) 概述

1. 涌吐药的性能特点 1

2. 涌吐药的功效 1

3. 涌吐药的适应范围 1

4. 涌吐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1 ( 二 ) 具体药物

常山、瓜蒂的功效、应用、用

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

功用异同点

1

二十三、攻毒杀虫止痒药( 一 ) 概述

1. 攻毒杀虫止痒药的性能特

1

2. 攻毒杀虫止痒药的功效 1

3. 攻毒杀虫止痒药的适应范

1

4. 攻毒杀虫止痒药的使用注

意事项

1 ( 二 ) 具体药物

雄黄、硫黄、白矾、蛇床子、

大蒜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

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

1

方剂学一、概述

( 一 ) 方剂与治法

1. 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1

2. 常用治法 1

( 二 ) 方剂的组成

与变化

1. 方剂配伍的目的 1

2. 方剂的组方原则 1

3. 方剂的变化形式 1

( 三 ) 常用剂型常用剂型的特点及临床意义 1 二、解表剂

( 一 ) 概述

1. 解表剂的适用范围 1

2. 解表剂的应用注意事项 1

( 二 ) 辛温解表

1. 桂枝汤的组方原理、加减化

裁及其与麻黄汤的鉴别应用

1

2. 九味羌活汤的组方原理及

加减化裁

1

3. 小青龙汤的组方原理及加

减化裁

1 4. 香苏散的组方原理及加减

化裁

1

( 三 ) 辛凉解表1. 银翘散的组方原理、加减化

裁及其与桑菊饮的鉴别应用

1 2.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的组

方原理、加减化裁

1 3. 柴葛解肌汤的组方原理 1

( 四 ) 扶正解表1. 败毒散的组方原理、加减化

裁及其与参苏饮的鉴别应用

1 2. 麻黄细辛附子汤的组方原

理、加减化裁

1

三、泻下剂( 一 ) 概述

1. 泻下剂的适用范围 1

2. 泻下剂的应用注意事项 1 ( 二 ) 寒下

1. 大承气汤的组方原理及其

与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的鉴

别应用

1

2. 大黄牡丹汤的组方原理 1 ( 三 ) 温下

温脾汤的组方原理及其与大黄

附子汤的鉴别应用

1 ( 四 ) 润下

1. 麻子仁丸的组方原理 1

2. 济川煎的组方原理及其与

麻子仁丸的鉴别应用

1 ( 五 ) 逐水

十枣汤的组方原理及应用注意

事项

1 ( 六 ) 攻补兼施黄龙汤的组方原理 1

四、和解剂( 一 ) 概述

1. 和解剂的适用范围 1

2. 和解剂的应用注意事项 1 ( 二 ) 和解少阳

1. 小柴胡汤的组方原理及加

减化裁

1

2. 大柴胡汤的组方原理及其

与小柴胡汤的鉴别应用

1

3. 蒿芩清胆汤的组方原理及

其与小柴胡汤的鉴别应用

1 ( 三 ) 调和肝脾

1. 四逆散的组方原理及加减

化裁

1

2. 逍遥散的组方原理、加减化

裁及其与四逆散的鉴别应用

1

3. 痛泻要方的组方原理及其

与逍遥散的鉴别应用

1 ( 四 ) 调和肠胃

半夏泻心汤的组方原理及加减

化裁

1

五、清热剂( 一 ) 概述

1. 清热剂的适用范围 1

2. 清热剂的应用注意事项 1 ( 二 ) 清气分热

1. 白虎汤的组方原理及加减

化裁

1

2. 竹叶石膏汤的组方原理及

其与白虎汤的鉴别应用

1 ( 三 ) 清营凉血

1. 清营汤的组方原理 1

2. 犀角地黄汤的组方原理及

其与清营汤的鉴别应用

1 ( 四 ) 清热解毒

1. 黄连解毒汤的组方原理及

加减化裁

1

2. 凉膈散的组方原理 1

3. 普济消毒饮的组方原理 1

4. 仙方活命饮的组方原理 1 ( 五 ) 清脏腑热

1. 导赤散的组方原理 1

2. 龙胆泻肝汤的组方原理 1

3. 左金丸的组方原理及其与

龙胆泻肝汤的鉴别应用

1

4. 清胃散的组方原理及加减

化裁

1

5. 玉女煎的组方原理及其与

清胃散的鉴别应用

1

6. 泻白散的组方原理及其与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的鉴别应

1

7. 苇茎汤的组方原理 1

8. 葛根黄芩黄连汤的组方原

1

9. 芍药汤的组方原理及其与

白头翁汤的鉴别应用

1 ( 六 ) 清虚热

1. 青蒿鳖甲汤的组方原理 1

2. 当归六黄汤的组方原理 1

六、祛暑剂( 一 ) 概述

1. 祛暑剂的适用范围 1

2. 祛暑剂的应用注意事项 1 ( 二 ) 祛暑解表香薷散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 1 ( 三 ) 祛暑利湿六一散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 1 ( 四 ) 清暑益气

清暑益气汤的组方原理及其与

竹叶石膏汤的鉴别应用

1

七、温里剂( 一 ) 概述

1. 温里剂的适用范围 1

2. 温里剂的应用注意事项 1 ( 二 ) 温中祛寒

1. 理中丸的组方原理及加减

化裁

1

2. 小建中汤的组方原理、加减 1

化裁及其与理中丸的鉴别应用

3. 吴茱萸汤的组方原理及其

与理中丸、左金丸的鉴别应用

1

( 三 ) 回阳救逆四逆汤的组方原理、加减化裁

及其与参附汤的鉴别应用

1

( 四 ) 温经散寒1. 当归四逆汤的组方原理及

加减化裁

1 2. 阳和汤的组方原理及其与

仙方活命饮的鉴别应用

1

八、补益剂( 一 ) 概述

1. 补益剂的适用范围及配伍

规律

1

2. 补益剂的应用注意事项 1 ( 二 ) 补气

1. 四君子汤的组方原理及加

减化裁

1

2. 参苓白术散的组方原理及

其与四君子汤的鉴别应用

1

3. 补中益气汤的组方原理 1

4. 生脉散的组方原理及其与

竹叶石膏汤的鉴别应用

1

5. 玉屏风散的组方原理及其

与桂枝汤的鉴别应用

1 ( 三 ) 补血

1. 四物汤的组方原理及加减

化裁

1

2. 当归补血汤的组方原理 1

3. 归脾汤的组方原理及加减

化裁

1 ( 四 ) 气血双补

炙甘草汤的组方原理、加减化

裁及其与生脉散的鉴别应用

1 ( 五 ) 补阴

1. 六味地黄丸的组方原理及

加减化裁

1

2. 大补阴丸的组方原理、加减

化裁及其与六味地黄丸的鉴别

应用

1

3. 一贯煎的组方原理及其与

逍遥散的鉴别应用

1 ( 六 ) 补阳肾气丸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 1 ( 七 ) 阴阳双补地黄饮子的组方原理 1

九、固涩剂( 一 ) 概述

1. 固涩剂的适用范围 1

2. 固涩剂的应用注意事项 1 ( 二 ) 固表止汗

牡蛎散的组方原理及其与玉屏

风散的鉴别应用

1 ( 三 ) 涩肠固脱

1. 真人养脏汤的组方原理及

其与芍药汤的鉴别应用

1

2. 四神丸的组方原理及其与

理中丸、痛泻要方的鉴别应用

1

( 四 ) 涩精止遗桑螵蛸散的组方原理及其与缩

泉丸的鉴别应用

1

( 五 ) 固崩止带1. 固冲汤的组方原理 1

2. 固经丸的组方原理及其与

固冲汤的鉴别应用

1 3. 易黄汤的组方原理及其与

完带汤的鉴别应用

1

十、安神剂( 一 ) 概述

1. 安神剂的适用范围 1

2. 安神剂的应用注意事项 1 ( 二 ) 重镇安神朱砂安神丸的组方原理 1 ( 三 ) 滋养安神

1. 酸枣仁汤的组方原理 1

2. 天王补心丹的组方原理 1

十一、开窍剂( 一 ) 概述

1. 开窍剂的适用范围 1

2. 开窍剂的应用注意事项 1 ( 二 ) 凉开

1. 安宫牛黄丸的组方原理 1

2. 至宝丹与安宫牛黄丸、紫雪

的鉴别应用

1 ( 三 ) 温开苏合香丸的组方原理 1

十二、理气剂( 一 ) 概述

1. 理气剂的适用范围 1

2. 理气剂的应用注意事项 1 ( 二 ) 行气

1. 越鞠丸的组方原理及加减

化裁

1

2. 枳实薤白桂枝汤的组方原

1

3. 半夏厚朴汤的组方原理 1

4. 天台乌药散的组方原理 1

5. 暖肝煎的组方原理及其与

一贯煎的鉴别应用

1 ( 三 ) 降气

1. 苏子降气汤的组方原理 1

2. 定喘汤的组方原理 1

3. 旋覆代赭汤的组方原理及

其与吴茱萸汤的鉴别应用

1

4. 橘皮竹茹汤的组方原理 1

十三、理血剂( 一 ) 概述

1. 理血剂的适用范围及配伍

规律

1

2. 理血剂的应用注意事项 1 ( 二 ) 活血祛瘀

1. 桃核承气汤的组方原理 1

2. 血府逐瘀汤的组方原理及

加减化裁

1

3. 补阳还五汤的组方原理 1

4. 复元活血汤的组方原理及 1

其与血府逐瘀汤的鉴别应用

5. 温经汤的组方原理 1

6. 生化汤的组方原理及其与

温经汤的鉴别应用

1 7. 失笑散的组方原理及其与

金铃子散的鉴别应用

1 8. 桂枝茯苓丸的组方原理 1

( 三 ) 止血1. 十灰散的组方原理 1

2. 咳血方的组方原理 1

3. 小蓟饮子的组方原理及其

与导赤散的鉴别应用

1

4. 槐花散的组方原理 1

5. 黄土汤的组方原理及其与

归脾汤的鉴别应用

1

十四、治风剂( 一 ) 概述

1. 治风剂的适用范围 1

2. 治风剂的应用注意事项 1 ( 二 ) 疏散外风

1. 川芎茶调散的组方原理及

其与九味羌活汤的鉴别应用

1

2. 大秦艽汤的组方原理及其

与地黄饮子的鉴别应用

1

3. 牵正散的组方原理 1

4. 小活络丹的组方原理 1

5. 消风散的组方原理 1 ( 三 ) 平息内风

1. 羚角钩藤汤的组方原理及

其与紫雪的鉴别应用

1

2. 镇肝熄风汤的组方原理 1

3. 天麻钩藤饮的组方原理及

其与镇肝熄风汤的鉴别应用

1

4. 大定风珠的组方原理 1

十五、治燥剂( 一 ) 概述

1. 治燥剂的适用范围 1

2. 治燥剂的应用注意事项 1 ( 二 ) 轻宣外燥

1. 杏苏散的组方原理 1

2. 桑杏汤的组方原理及其与

桑菊饮的鉴别应用

1

3. 清燥救肺汤的组方原理及

其与桑杏汤的鉴别应用

1 ( 三 ) 滋阴润燥

1. 增液汤的组方原理及加减

化裁

1

2. 麦门冬汤的组方原理及其

与炙甘草汤、清燥救肺汤的鉴

别应用

1

3. 百台固金汤的组方原理及

其与咳血方的鉴别应用

1

2021年内科主治医师内分泌学考试真题和答案

2021年内科主治医师内分泌学考试真题和答案 2021年内科主治医师(内分泌学)考试题库【真题精选+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目录 ?第一部分真题精选 ?内科主治医师(内分泌学)考试真题精选及详解(回忆版)(1)?内科主治医师(内分泌学)考试真题精选及详解(回忆版)(2)?第二部分章节题库 ?基础知识 ?第1章常见症状与体征(1) ?第1章常见症状与体征(2) ?第2章体格检查(1) ?第2章体格检查(2) ?第3章常见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药理(1)?第3章常见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药理(2)?第3章常见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药理(3)?第3章常见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药理(4)?第4章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与医学伦理学

?相关专业知识 ?第1章呼吸内科(1)?第1章呼吸内科(2)?第2章心血管内科(1)?第2章心血管内科(2)?第2章心血管内科(3)?第2章心血管内科(4)?第2章心血管内科(5)?第2章心血管内科(6)?第3章消化内科(1)?第3章消化内科(2)?第3章消化内科(3)?第3章消化内科(4)?第4章肾内科(1)?第4章肾内科(2)?第4章肾内科(3)?第4章肾内科(4)?第5章血液病(1)?第5章血液病(2)?第5章血液病(3)?第5章血液病(4)?第6章内分泌学(1)

?第6章内分泌学(2) ?第6章内分泌学(3) ?第6章内分泌学(4) ?第7章风湿与临床免疫学(1) ?第7章风湿与临床免疫学(2) ?第7章风湿与临床免疫学(3) ?第8章神经内科(1) ?第8章神经内科(2) ?第8章神经内科(3) ?第8章神经内科(4) ?第9章传染病(1) ?第9章传染病(2) ?第9章传染病(3) ?第9章传染病(4) ?第9章传染病(5)【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第10章结核病(1) ?第10章结核病(2) ?第11章职业病 ?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 ?第1章内分泌及代谢疾病总论 ?第2章下丘脑和垂体 ?第3章甲状腺疾病(1)

中西医结合内科主治医师考试题汇总

中西医结合内科主治医师考试题汇总

中西医结合内科主治医师考试题 1、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在意识障碍恢复后,可经过多长时间的“假愈期”而出现迟发脑病 A.30天左右 B.2~60天 C.5~10天 D.72天 E.6个月 参考答案:B 2、一贯煎的药物组成中不包括 A.熟地 B.沙参 C.麦冬 D.当归 E.川楝子 参考答案:A 3、泄泻的基本病机在于 A.感受外邪 B.脾胃虚弱 C.脾虚湿盛 D.食滞肠胃 E.肾阳虚衰 参考答案:C 4、下列属于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综合征是 A.脑内动脉闭塞综合征 B.大脑中动脉闭塞综合征 C.大脑前动脉闭塞综合征 D.大脑后动脉闭塞综合征 E.小脑后中动脉或椎动脉闭塞综合征 参考答案:E 5、霍乱对机体的影响最重要的是 A.严重脱水 B.严重酸中毒 C.心功能

不全 D.急性脑水肿 E.严重败血症 参考答案:A 6、单卵性孪生子,如果一个人发生白血病,另一个人的发病率达 A.1/3 B.1/4 C.1/5 D.1/6 E.1/7 参考答案:C 7、当二尖瓣狭窄患者出现端坐呼吸、紫绀、咳粉红色泡沫、两肺满布水泡音时,说明病情已处于 A.肺动脉高压期 B.代偿期 C.右心衰竭期 D.左心房衰竭期 E.疾病终末阶段 参考答案:D 8、支气管哮喘病入的致病因素中,占主要地位的是 A.呼吸道感染 B.遗传因素 C.吸入性变应原 D.食物因素 E.刺激性气体 参考答案:B 9、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危象最主要的临床表现是 A.心率>160 次/min,体温>39℃,腹泻 B.心率加快,血压高,头晕,头痛 C.心悸、气促、呕吐、腹泻 D.心率加快,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中级

316中西医结合知识点总结 基础知识 1.中医学中“证”指疾病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2.“阴中求阳”治法的病理基础是阳偏衰 3.肝木旺而伤脾土的理论依据是五行相乘 4.肺主行水主要基于肺的宣发肃降功能。 5.在肝主疏泄的生理功能中起根本作用的是调畅气机 6.肺与肝的相互关系主要体现在人体气机升降的调节方面 7.对全身水液代谢起主宰作用的是肾之蒸腾气化 8.元气:运行的道路是三焦;营气、:行于脉中;宗气:居于胸中,通过上出息道,灌注心脉及延三焦下行,布散全身 9.宗气:谷气与自然界清气相结合而积聚于胸中的气;卫气:由水谷精微中剽悍滑利部分所化生;营气:有化生血液和营养全身两个功能; 10.奇经八脉中的“十二经脉之海”是冲脉 11.风邪伤人,病位具有游走性的特性是风性善行 12.外感病常出现实证的阶段是初期或中期 13.“治病必求于本”之“本”指阴阳 14.“益火之源,以消阴翳”,主要适用的病机变化是阳偏衰 15.根据《素问·痹论》所述,以游走性疼痛为特点的痹证是行痹 16.《素问·上古天真论》“其知道者”的“道”是指养生之道 17.发热恶寒,头痛身痛、无汗气喘,宜用麻黄汤 18.用小陷胸汤治疗小结胸病,其症见“正在心下,按之则痛”,同时可见脉象为脉浮滑 19.《伤寒论》中治疗“热利下重者”,宜用白头翁汤主之 20.黄疸,寒热不食,食即头眩,心胸不安,身黄如橘子色,腹微满,小便不利,治宜茵陈蒿汤 21.防己黄芪汤证出现的症状:脉浮、身重、汗出、恶风 22.风温病的致病邪气为风热病邪 23.春温后期,余邪留伏阴分治宜青蒿蹩甲汤 24.湿温初起,湿重于热,邪遏卫气的热型是身热不扬 25.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其药一般属于寒、凉 26.黄芪与茯苓配伍,茯苓能増强黄芪补气利水的功效,这种配伍关系属于相使27.麻黄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28.具有清实热、退虚热功效的药物是知母 29.治疗怀胎蕴热,胎动不安,应选用的药物是黄岑 30.秦艽具有的功效:通络止痛,退虚热,清湿热 31.薏苡仁功效:利水消肿、渗湿健脾、除痹、清热排脓; 32.茯苓功效:利水渗湿,健脾止泻,宁心安神 33.茵陈具有的功效是清利湿热,利胆退黄 34.细辛:祛风、散寒止痛、温肺化饮、宣通鼻窍 35.被称为“回阳救逆第一品药”的药物是附子 36.具有凉血止血散瘀功效,尤善治尿血的药物是小蓟 37.白芥子的功效:温肺化痰 38.龙骨:镇静安神、平肝潜阳、收敛固涩 39.具有平息内风、祛除外风功效的药物是天麻 40.地龙与僵蚕具有的共同功效是息风止痉 41.地龙:清热定惊、平喘、通络利尿 42.具有补肾助阳、袪风除湿功效的药物是巴戟天 43.五味子的主治病证是肺虚久咳 44.黄龙汤煎时加桔梗一撮的主要用意是宣肺以降腑气 45.体现辛开苦降、寒热并用、补泻兼施的方剂是半夏泻心汤 46.肉豆蔻:温中行气、涩肠止泻 47.属消法功用的:消导食积、消痞化积、消痰利水、消疮散痈 48.热药冷服,寒药热服属于“反佐”范畴 49.理中汤的主治病证:阳虚失血、中寒霍乱、小儿慢惊风、胸痹 50.固经丸所治疗的崩漏病因是阴虚血热 51.旋覆代赭汤:降逆化痰、益气和胃 52.在补阳还五汤中重用且为君药的是生黄芪 53.四妙丸是在二妙散的基础上加牛膝、薏苡仁 54.对大出血患者应采用的治则是急则治其标 55.热病见热象应采用的治则是正治 56.春温见低热,口干咽燥,神儀耳聋,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舌绛而干,脉虚细或结代,治宜加减复脉汤 57.春温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能食形瘦,舌红少苔,脉沉细略数,治宜青蒿鳘甲汤 58.治疗中气未虚,寒实积滞之腹痛便秘的方剂是大黄附子汤;治疗脾阳不足,冷积阻滞之腹痛便秘的方剂是温脾汤

(完整版)中西医结合内科学试题A

广西中医学院赛恩斯新医药学院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试题A 一、名词解释(共10分,每题2.5分) 萎缩性胃炎 慢性肾功能衰竭 重症哮喘: 脑栓塞 二、单选题(共30分,每题1分) 1、癫痫的治疗原则是:() A、一用药,可频繁更换使用。 B、开始即可多种抗痫药联用。 C、按发作类型选用抗痫药。 D、抗痫药可随意更改。 2、脑栓塞在病因上的特点为() A、脑栓塞者有栓子来源的原发病。 B、脑栓塞者有家族史。

C、脑栓塞者有高血压病史。 D、脑栓塞者有糖尿病史。 3、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具有诊断意义的辅助检查为() A、脑电图。 B、脑干诱发电位。 C、腰椎穿刺术。 D、头颅正侧位片。 4、胃溃疡较常见的症状是上腹部() A、进食后疼痛。 B、饥饿时疼痛。 C、持续性疼痛。 D、灼痛。 5、胃食管返流性病() A、做胃镜可以确诊。 B、主要症状为烧心。 C、与HP感染有关。 D、反流物胃酸。 6、脑出血者的治疗原则那项是错误的() A、溶栓治疗。 B、管理血压。 C、保持呼吸道通畅。 D、加强护理。

7、中风中脏腑和中经络的区别点是:() A、半身不遂。 B、偏身麻木。 C、口眼歪邪。 D、有无意识障碍。 8、中风中经络风痰阻络型的治疗原则那项是正确的() A、益气活血,育阴熄风。 B、清热化痰,醒脑开窍。 C、益气活血,通窍熄风。 D、健脾化痰,熄风通络。 9、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是() A、溃疡活动期。 B、溃疡愈合期。 C、溃疡好转期。 D、溃疡疤痕期。 10、心胸阵阵隐痛,动则益甚,神疲懒言,舌淡胖,脉细缓,其治法为() A、补养心气,鼓动心脉。 B、祛痰活血,宣痹通阳。 C、通阳泄浊,豁痰开结。 D、补益阳气,温振心阳。 11、气滞心胸型心绞痛胸痛的特点()。

中西医结合主治医师-1

中西医结合主治医师-1 (总分:-50.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X型题(总题数:15,分数:-15.00) 1.肺胀用降气化痰法治疗时,针对邪的不同性质可采用 (分数:-1.00) A.温化法√ B.清化法√ C.健脾法 D.补肺法 E.平喘法 解析: 2.眩晕的基本治则是 A.补虚泻实 B.平肝潜阳 C.益肾养脑 D.调整阴阳正化痰开窍 (分数:-1.00) A. √ B. C. D. √ E. 解析: 3.臌胀肝肾阴虚型处方宜选 (分数:-1.00) A.六味地黄丸√ B.知柏地黄丸 C.一贯煎√ D.血府逐瘀汤 E.膈下逐瘀汤√ 解析: 4.胃阴亏虚型胃痛可选用 (分数:-1.00) A.益胃汤√ B.芍药甘草汤√ C.左金丸√ D.一贯煎 E.麦门冬汤 解析: 5.昏厥实证治疗原则为 (分数:-1.00) A.益气 B.开窍√ C.化痰√ D.辟秽√ E.救逆

解析: 6.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包括 (分数:-1.00) A.吗啡止痛 B.绝对卧床4周√ C.控制脑水肿√ D.止血剂止血√ E.尼莫地平解除脑血管痉挛√ 解析: 7.关于粒细胞缺乏症描述正确的是 (分数:-1.00) A.来势迅猛,危及生命,需住院治疗√ B.有条件者应安置病人于无菌室中√ C.口服用不吸收抗生素(如庆大霉素,链霉素等)进行消化道灭菌√ D.病因未明时,可先以窄谱抗生素作经验治疗 E.人类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或GM-CSF)可用以治疗粒细胞缺乏症√解析: 8.有关泌尿系的感染细菌入侵途径有 (分数:-1.00) A.上行感染√ B.下行感染 C.血行感染√ D.淋巴道感染√ E.直接感染√ 解析: 9.癫狂病初期均可用的治法有 (分数:-1.00) A.活血化瘀 B.疏肝理气√ C.清热涤痰√ D.安神定志√ E.补益气阴 解析: 10.皮肌炎时肌酶谱的改变包括 (分数:-1.00) A.磷酸肌酶 B.肌酸激酶√ C.乳酸脱氢酶√ D.谷草转氨酶 E.以上均正确 解析: 11.内伤腰痛的临床特征有 (分数:-1.00) A.起病缓慢√ B.腰痛绵绵√ C.时作时止√ D.遇劳加剧√ E.按之痛减√ 解析: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考试大纲

第一单元呼吸系统疾病 细目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要点: 1.西医病因、发病机制 2.临床表现与分级 3.并发症 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5.诊断 6.西医治疗 7.中医辨证论治 细目二:支气管哮喘 要点: 1.西医病因、发病机制 2.中医病因病机 3.临床表现 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5.诊断与鉴别诊断 6.西医治疗及控制水平分期 7.中医辨证论治 细目三:肺炎球菌肺炎 要点: 1.西医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 2.中医病因病机 3.临床表现 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5.诊断与鉴别诊断 6.西医治疗 7.中医辨证论治 细目四:肺结核 要点: 1.西医病因、病理、发病机制 2.中医病因病机 3.临床表现 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5.诊断及鉴别诊断 6.西医治疗 7.中医辨证论治 8.预防 细目五:原发性支气管肺癌要点: 1.西医病因、病理和分类

2.中医病因病机 3.临床表现 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5.诊断与鉴别诊断 6.西医治疗 7.中医辨证论治 细目六: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要点: 1.西医病因、发病机制 2.中医病因病机 3.临床表现 4.并发症 5.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6.诊断与鉴别诊断 7.西医治疗 8.中医辨证论治 第二单元循环系统疾病 细目一:心力衰竭 要点: 1.基本病因、诱因 2.病理生理 3.临床分型 4.心力衰竭分期及心功能分级 细目二:急性心力衰竭 要点: 1.西医病因、发病机制 2.临床表现 3.诊断及急性左心衰严重程度分级 4.西医治疗 细目三:慢性心力衰竭 要点: 1.中医病因病机 2.临床表现 3.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4.诊断 5.鉴别诊断 6.西医治疗 7.中医辨证论治 细目四:心律失常 要点: 1.发生机制 2.心律失常的分类

中西医结合内科主治医师考试试题库完整

中西医结合内科主治医师考试题库 A1/A2题型(单选题) 小气道疾患是指内径小于多少的小支气管发生了病变 A.

? E. 12小时内正确答案:B

偏头痛最常见的类型 二A.典型型偏头痛 B.普通型偏头痛 O C?偏瘫型偏头痛 ◎D.偏头痛持续状态 O E.基底动脉型偏头痛 正确答案:B 治疗震颤麻痹目前较接近病因治疗的药物是? A.心得安 O B.左旋多巴 「C.溟隐亭 ? D.安坦 ? E.氯硝安定 正确答案;B 偏头痛最常见的先兆是 ? A.视觉症状 ? B.偏身麻木 o C.轻度偏瘫 ? D.言语障碍 ? E.幻听 正确答案:A 酒精中毒透析的特征为 ◎A.血乙醇含量>100mg/dl O 血乙醇含量>200mg / dl ? C?血乙醇含量>500mg / dl O D.血乙醇含量>800mg / dl O E.血乙醇含量>1000mg/dl

正确答案:C

女性,33岁,双上睑下垂3年,有时出现复视和眼球活动受限,晨轻暮重, 后气喘,CT检查有胸腺瘤,诊断最可能为 ◎A.动眼神经麻痹 ? B.重症肋无力 O C.格林-巴利综合征 O D.甲亢并发突眼性眼肌麻痹 ? E.颅神经病变 正确答案:B I VaVL导联出现心肌梗死图形,梗死部位位于 ? A.前间壁 ?氏局限前壁 ? C.高侧壁 ? D.广泛前壁 ? E.下侧壁 正确答案:C 晕动病治疗常用的药物,不包括 ? A.晕海宁 ? B.异丙嗪 o C.东罠著碱 ? D.地西泮 ? E.苯妥英钠 正确答案;E 胆碱酯酸复活剂对解除什么症状效果明显 ? A.烟碱样症状 ? B.毒蕈碱样症状 ? C.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 D.中间型综合征 ◎E.多汗症状 正确答案:A

(完整版)中西医结合内科学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呼吸系统疾病 细目一:慢性支气管炎 (一)实证 1、风寒犯肺证 治法:宣肺散寒,化痰止咳 方药:三拗汤加减。 2、风热犯肺证 治法:清热解表,止咳平喘 方药:麻杏石甘汤加减。 3、痰浊阻肺证 治法:燥湿化痰,降气止咳 方药: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4、痰热郁肺证 治法:清热化痰,宣肺止咳 方药:桑白皮汤加减 5、寒饮伏肺证 治法:温肺化饮,散寒止咳 方药:小青龙汤加减 (二)虚证 1、肺气虚证 治法:补肺益气,化痰止咳 方药:补肺汤加减 2、肺脾气虚证 治法:补肺健脾,止咳化痰 方药:玉屏风散合六君子汤加减 3、肺肾阴虚证 治法:滋阴补肾,润肺止咳 方药:沙参麦冬汤合六味地黄丸加减细目二:支气管哮喘 (一)发作期 1、寒哮证 治法:温肺散寒,化痰平喘 方药:射干麻黄汤加减 2、热哮证 治法:清热宣肺,化痰定喘 方药:定喘汤加减 (二)缓解期 1、肺虚证 治法:补肺固卫 方药:玉屏风散加味 2、脾虚证治法:健脾化痰 方药:六君子汤加味 3、肾虚证 治法:补肾纳气 方药:肾气丸或七味都气丸加减 细目三:肺炎 1、邪犯肺卫证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方药:三拗汤或桑菊饮加减 2、痰热壅肺证 治法:清热化痰,宽胸止咳 方药:麻杏石甘汤合苇茎汤加减 3、热闭心神证 治法:清热解毒,化痰开窍 方药:清营汤加减 4、阴竭阳脱证 治法:益气养阴,回阳固脱 方药:生脉散合四逆汤加减 5、正虚邪恋证 治法:益气养阴,润肺化痰 方药:竹叶石膏汤加减 细目四:肺结核 1、肺阴亏损证 治法:滋阴润肺 方药:月华丸加减 2、阴虚火旺证 治法:滋阴降火 方药:百合固金汤合秦艽鳖甲散加减3、气阴耗伤证 治法:益气养阴 方药:保真汤加减 4、阴阳两虚证 治法:滋阴补阳 方药:补天大造丸加减 细目五: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1、气滞血瘀证 治法:活血散瘀,行气化滞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 2、痰湿毒蕴证 治法:祛湿化痰,清热解毒 方药:导痰汤加减 3、阴虚毒热证 治法:养阴清热,解毒散结 方药:沙参麦冬汤合五味消毒饮。

2016年中西医结合内科主治医师考试题汇总

2016年中西医结合内科主治医师考试题 1、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在意识障碍恢复后,可经过多长时间的“假愈期”而出现迟发脑病 A.30天左右 B.2~60天 C.5~10天 D.72天 E.6个月 参考答案:B 2、一贯煎的药物组成中不包括 A.熟地 B.沙参 C.麦冬 D.当归 E.川楝子 参考答案:A 3、泄泻的基本病机在于 A.感受外邪 B.脾胃虚弱 C.脾虚湿盛 D.食滞肠胃 E.肾阳虚衰 参考答案:C 4、下列属于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综合征是 A.脑内动脉闭塞综合征 B.大脑中动脉闭塞综合征 C.大脑前动脉闭塞综合征 D.大脑后动脉闭塞综合征 E.小脑后中动脉或椎动脉闭塞综合征参考答案:E 5、霍乱对机体的影响最重要的是 A.严重脱水 B.严重酸中毒 C.心功能不全 D.急性脑水肿 E.严重败血症参考答案:A 6、单卵性孪生子,如果一个人发生白血病,另一个人的发病率达 A.1/3 B.1/4 C.1/5 D.1/6 E.1/7 参考答案:C 7、当二尖瓣狭窄患者出现端坐呼吸、紫绀、咳粉红色泡沫、两肺满布水泡音时,说明病情已处于 A.肺动脉高压期 B.代偿期 C.右心衰竭期 D.左心房衰竭期 E.疾病终末阶段 参考答案:D 8、支气管哮喘病入的致病因素中,占主要地位的是 A.呼吸道感染 B.遗传因素 C.吸入性变应原 D.食物因素 E.刺激性气体参考答案:B 9、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危象最主要的临床表现是 A.心率>160 次/min,体温>39℃,腹泻 B.心率加快,血压高,头晕,头痛 C.心悸、气促、呕吐、腹泻 D.心率加快,心悸头晕 E.血压高、头痛、气促、腹泻参考答案:A 10、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体征,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桶状胸 B.语颤增强 C.心音遥远 D.呼吸音减低、呼气延长 E.肝浊音界下移参考答案:B 11、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多见于 A.老人 B.儿童 C.青年 D.壮年 E.婴儿 参考答案:B 12、急性肾小球肾炎多发于 A.老年人 B.青年 C.儿童 D.壮年 E.各类人群 参考答案:C 13、慢性肾功能衰竭最早和最常见的症状是 A.血液系统表现 B.心血管系统症状 C.胃肠道表现 D.神经、肌肉系统表现 E.呼吸系统症状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试题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 教学点:班级:姓名: 一、选择题 1、对诊断肺炎球菌性肺炎最有意义的是 A.胸痛咯血色痰 B.肺部实变体征 C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数增高 D.X线示肺部片状阴影,呈肺叶或肺段分布 2、.消渴病的病机特点不包括 A.阴虚为本 B.燥热为标 C.气阴两虚 D.痰热壅盛 3、.首选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痰湿停肺证的方剂是 A.泻肺汤 B.小青龙汤 C.清金化痰汤 D.苍白二陈汤 4、下列哪种药物可有效缓解有机磷农药中毒毒蕈碱样症状 A.双复磷 B.氯磷定 C.阿托品 D.利多卡因 5、.缺铁性贫血脾气虚弱证的临床表现不包括 A.神疲乏力 B.面色萎黄 C.气短懒言 D.腰膝酸软 6、患者下痢日久不愈,时发时止,腹胀食少,嗜卧怕冷,常因饮食不当、受凉、劳累而发,发作时大便次数增多,粘液夹有血液,舌淡苔腻,脉虚而数。痢疾发作时,粪便镜检30~40个白细胞/高倍视野。其证型是 A.阴虚痢 B.休息痢 C.虚寒痢 D.寒湿痢 7、患者患肺炎球菌肺炎1周,症见:低热夜甚,干咳少痰,五心烦热,神疲纳差,舌红少苔,脉细数。其证型是 A.肺阴亏虚 B.气阴两伤 C.阴阳两虚 D.痰热壅肺 8、下列物质与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无关的是 A.慢反应物质(SRS-A) B.环化-磷酸腺苷(cAMP) C.环化-磷酸腺苷(cGMP) D.腺苷脱氨酶(ADA) 9、.胃癌的癌前期病变是 A.胃粘膜萎缩 B.胃粘膜炎症 C.胃粘膜糜烂 D.胃粘膜不典型增生 10、胃炎饮食停滞证的治法为 A.健脾解郁,温中止痛 B.健脾益气,温中和胃 C.消食导滞,和胃止痛 D.温中行气,散寒止痛 二、名词解释 1、萎缩性胃炎 2、慢性肾功能衰竭 3、重症哮喘 4、脑栓塞 三、简答题 1、劳累性心绞痛的临床特点是什么 2、胃食管反流性病需要做哪些检查 3、肾病综合征的中医证型及其治法和代表方是什么 四、病例分析题 王某某,男,45岁,体检发现空腹血糖为7.4mmol/L,次日复查空腹血糖为6.9mmol/L,但无明显不适。请问: 1)考虑患者可能是什么病?需要做哪些进一步的检查?如果诊断成立,治疗原则如何?如需服药,应使用哪一种药物? 2)如果诊断成立,中医对该病可分那些证型辩治?

中西医结合主治医师专业实践能力-12

中西医结合主治医师专业实践能力-12 (总分:100分,做题时间:90分钟) 一、A3/A4型题 (总题数:14,score:100分) 患者,男性,63岁。心悸乏力,气短,偶有晕厥,伴有汗出倦怠,面色苍白,形寒肢冷,舌质淡苔白,脉沉迟。心电图显示:窦性P波,P-P间期规则,P 波与QRS波无关系,P波频率88次/分,QRS波40次/分。【score:6分】 (1).其最可能的诊断是【score:2分】 【A】病窦综合征 【B】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Ⅱ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 【D】窦房传导阻滞 【E】窦性停搏 本题思路: (2).其中医治法是【score:2分】 【A】温补心阳,通脉定悸【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温补心肾,温阳利水

【C】益气养阴,养心通脉 【D】理气化痰,宁心通脉 【E】活血化瘀,理气通络 本题思路: (3).西医治疗最为恰当的是【score:2分】 【A】静点异丙肾上腺素 【B】静推阿托品 【C】植入人工心脏起搏器【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氢化可的松静点 【E】硝酸甘油静点 本题思路: 王某,男性,70岁。其患高血压病30余年,未系统诊治,近几日患者心悸,气短,倦怠乏力,面色苍白,动辄汗出,头晕,面颧暗红,夜寐不安,口干,舌质红苔薄白,脉细数无力。【score:6分】(1).其最可能的诊断是【score:2分】 【A】急性心力衰竭 【B】慢性心力衰竭【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C】肺心病

【D】扩张型心肌病 【E】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本题思路: (2).其中医证型是【score:2分】 【A】阳虚喘脱证 【B】饮凌心肺证 【C】痰浊壅肺证 【D】气阴亏虚证【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E】心肺气虚证 本题思路: (3).首选方剂为【score:2分】 【A】三子养亲汤合真武汤加减 【B】参附龙牡汤加味 【C】生脉散合酸枣仁汤加味【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人参养荣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E】真武汤加减 本题思路: 患者,女性,40岁。诉发作性心悸1年,近2个月来发作次数频繁,胸闷烦躁,失眠多梦,口干口苦,

2016年中西医结合医师考试各科重点总结--内科学(必背)

第一部内科学 第一单元呼吸系统疾病 一、慢性支气管炎(咳嗽、喘证) 1、中医病机:外邪侵袭,肺脏虚弱,脾虚生痰,肾气虚衰 2、表现:咳嗽、咯痰、喘息或气促。 发作时有广泛湿啰音和哮鸣音。长期发复T肺气肿每年发病累计 3 个月并连续 2 年或以 上。 3、分期:颁发发作期,慢性迁延期,临床缓解期 4、西医治疗 急性发作期首要治疗是一一控制感染T B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 5、中医治疗风寒犯肺――三拗汤加减风热犯肺――麻杏石甘汤加减痰浊阻肺――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痰热郁肺――桑白皮汤寒饮伏肺――小青龙汤 肺气虚――补肺汤肺脾气虚――玉屏风散合六君子汤肺肾阴虚――沙参麦冬汤合六味地黄丸 二、支气管哮喘(哮病) 1、发病机制: (1)体液和细胞免疫共同介导 (2)气道慢性炎症一一哮喘的本质 (3)气道高反应性——共同病理生理特征 ( 4 )胆碱能神经功能亢进 2、中医病机宿根――宿痰伏肺病变脏腑:病位在肺,与脾、肾、肝、心密切相关 3、表现特征:发作性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持续状态:哮喘持续24 小时 发作时X 线:可见两肺透光度增加 4、西医治疗 (1)---------------- 3 2受体激动剂首选 沙丁胺醇,特布他林;丙卡特罗,沙美特罗,福莫特罗 (2)茶碱类(氨茶碱)一一抑制磷酸二酯酶,提高平滑肌细胞内的CAMP浓度,具有气道纤毛清除功能、抗炎和免疫调节。 (3 )抗胆碱药一一阻断气道平滑肌上M胆碱受体 (4)激素一一抑制炎症细胞趋化、细胞因子的生成、炎生介质的释放,减少组胺的形成 5、中医治疗寒哮――射干麻黄汤热哮――定喘汤肺虚――玉屏风散脾虚――六君子汤肾虚-肾气丸或七味都气丸 三、肺炎(咳嗽、喘证、肺炎喘嗽) (一)病因病理 1、病因 (1)细菌性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克雷伯杆菌;军团菌克雷伯杆菌肺炎――是医院获得性 肺炎的主要致病菌 (2)病毒性肺炎一一在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比例高90% ( 3 )支原体肺炎

2016年内科主治医师报考条件详解

2016年内科主治医师报考条件详解 2016年内科主治医师报考条件是怎样的呢?有什么要求?为了方便大家报考内科主治医师,乐教考试网小编整理了以下有关2016年内科主治医师报考条件的内容,希望对广大考友有所帮助。 2016年内科主治医师考试介绍 为贯彻国家人事部、卫生部《关于加强卫生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的通知》等相关文件的精神,自2001年全国卫生专业初、中级技术资格以考代评工作正式实施。通过考试取得的资格代表了相应级别技术职务要求的水平与能力,作为单位聘任相应技术职务的必要依据。 一、内科主治医师资格考试范围(乐教考试网) (一)适用人员范围:经国家或有关部门批准的医疗卫生机构内,从事内科学专业工作的人员。 (二)专业设置:内科学考试专业设置内科学、心血管内科学、呼吸内科学、消化内科学、肾内科学、神经内科学、内分泌学、血液病学、结核病学、传染病学、风湿与临床免疫学、职业病学共12个专业。 (三)考试科目设置:考试共分“基础知识”、“相关专业知识”、“专业知识”、“专业实践能力”等4个科目,均采用人机对话的方式进行考试。 二、内科主治医师资格取得方式(乐教考试网) 内科主治医师资格考试实行全国统一组织、统一考试时间、统一考试大纲、统一考试命题、统一合格标准的考试制度,原则上每年进行一次。 凡列入全国考试的专业,不再进行初、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认定和评审,不再组织初、中级卫生技术系列的专业考试。

三、内科主治医师资格证书管理(乐教考试网) 参加内科主治医师资格考试并成绩合格者,由人事局颁发人事部统一印制,人事部、卫生部用印的专业技术资格证书。该证书在全国范围内有效。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卫生局吊销其相应专业技术资格,由人事局收回其专业技术资格证书,2年内不得参加内科主治医师资格考试: (一)伪造学历或专业技术工作资历证明; (二)考试期间有违纪行为; (三)国务院卫生、人事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2016年内科主治医师考试科目(乐教考试网) 内科主治医师资格考试科目分为:“基础知识”、“相关专业知识”、“专业知识”、“专业实践能力”等4个科目。 其中“基础知识”与“相关专业知识”科目内科学及其各亚专业考核内容一样。“专业知识”与“专业实践能力”科目各亚专业考核内容为本亚专业考试大纲所要求掌握的内容。 2016年内科主治医师报名条件(乐教考试网) 凡符合卫生部、人事部印发的《临床医学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暂行规定》(卫人发[2000]462号)中报名条件的人员,均可报名参加相应级别和专业类别的考试。 内科学专业(注:部分地区2016年内科主治医师考试报名条件略有不同,具体以当地卫生局公布内容为准。2016年卫生资格报名条件各地区汇总): 1、参加内科主治医师资格考试的人员,应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宪法和法律;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专业主治医师资格条件(精)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专业主治医师资格条件 评定标准:中西医结合专业主治医师须掌握本学科中西医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了解相关学科知识和本专业的发展趋势;有一定的临床实践经验,能运用中西医两法开展工作,熟练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及常用诊疗技术操作,能独立诊治部分疑难疾病和处理较复杂技术问题,临床工作业绩较好,公开发表、出版有一定水平的论文、著作;能运用一门外国语获取医学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严格遵守医德规范。 第一条适用范围 本资格条件适用于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并已登记注册,运用中、西两法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医疗工作的在职在岗卫生技术人员。 第二条思想政治条件 遵守国家法律和法规,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任现职期间,考核称职以上。 任现职期间,出现如下情况之一,在规定年限上延迟申报: (一)年度考核基本称职及以下或受单位通报批评者,延迟1年申报; (二)受记过以上处分者或已定性为二、三级医疗事故直接责任者,延迟2年申报; (三)弄虚作假,伪造学历、资历,剽窃他人成果者,延迟3年申报;

(四)有敲诈、勒索病人及其亲属财物行为已受到查处或已定性为一级医疗事故直接责任者,延迟4年申报; (五)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有关规定者,延迟2年申报;情节严重的,延迟5年以上申报。 第三条学历、资历条件 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获硕士学位,系统学习中医1年以上,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3年以上; (二)研究生班毕业或取得双学士学位,系统学习中医1年以上,取得中西医结合医师资格后,受聘中西医结合医师职务3年以上; (三)大学本科毕业,系统学习中医1年以上,取得中西医结合医师资格后,受聘中西医结合医师职务4年以上; (四)大专毕业,系统学习中医1年以上,取得中西医结合医师资格后,受聘中西医结合医师职务5年以上; (五)中专毕业并系统学习中医1年,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20年以上,取得中西医结合医师资格后,受聘中西医结合医师职务工作5年以上。 第四条外语条件 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基本掌握一门外语。参加全国或全省统一命题考试,成绩符合规定要求; (二)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免试外语:

成教15级中西医结合内科学试题3汇总

广西中医药大学成教院15级中医、中西医临床医学专升本专业考试 试卷3 课程名称:中西医结合内科学考试形式:闭卷 适用专业年级:15级中医、中西医临床医学专升本专业考试时间:2小时 姓名年级专业学号 一、以下每一道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每题1分,共40分。 1.中医认为再障的发病部位为(A ) A.骨髓 B.骨 C.血液 D.肌肤 E.脾脏 2.下面哪些部位不是三叉神经痛的触发点:( E ) A.口角 B.鼻翼 C.舌 D.上唇外侧 E.耳尖 3.下例哪项不是缺铁的症状(C ) A.烦躁 B.便秘 C.胸骨痛 D.皮肤干燥 E异食癖 4.眩晕的特点是:(D ) A.坐立不安 B.头重如蒙 C.头痛头胀 D.头晕眼花 E.恶心呕吐 5.高血压联合用药的原则是:( ) A.当第一种药物效果不满意时,可加用第二种药 B.第1-3天用第一种药,第4天应加用第二种药 C.同类药物的两种药物合用可以增效 D.为了有效,不论何种高血压,首先考虑两种药合用 E.首先用两种不同类药物,如无效需加用第三种药 6.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以细菌感染为主的类型是:( C )

B.急性病毒性咽炎和喉炎 C.急性咽-扁桃体炎 D.急性疱疹性咽峡炎 E.急性咽结膜炎 7.心衰病位在心,尚与何脏腑功能失调有关(D ) A.肝胆脾 B.肺脾肾 C.脾肾 D.肝脾肺肾 E.肝脾 8.心源性哮喘与支气管哮喘的主要不同点是:(D ) A.有心血管疾病的病史 B.肺部有哮鸣音 C.双肺底可闻及湿啰音 D.咯粉红色泡沫痰 E.心脏扩大 9.房颤发生后易引起的合并症是:( C ) A.严重心力衰竭 B.心源性休克 C.体循环动脉栓塞 D.神志模糊、抽搐 E.肺内感染 10.典型心绞痛发作错误的是:( B ) A.体力活动是常见诱因 B.部位在胸骨中上段,界线清楚 C.疼痛可放射至左肩 D.为压榨性疼痛 E.通常持续3~5 min. 11.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最重要的治疗措施是:( D ) A.抗心绞痛 B.消除心律失常 C.补充血量 D.心肌再灌注 E.增加心肌营养 12.中成药治疗运动神经元病不适合的是:( ) A.补中益气丸 B.金匮肾气丸 C.紫河车粉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主治复习

科学 第一单元呼吸系统疾病 一、慢性支气管炎(咳嗽、喘证) 1、中医病机:外邪侵袭,肺脏虚弱,脾虚生痰,肾气虚衰 2、表现:咳嗽、咯痰、喘息或气促。 发作时有广泛湿啰音和哮鸣音。长期发复→肺气肿 每年发病累计3个月并连续2年或以上。 3、分期:颁发发作期,慢性迁延期,临床缓解期 4、西医治疗 急性发作期首要治疗是――控制感染→ β酰胺类,大环酯类,喹诺酮类 5、中医治疗 风寒犯肺――三拗汤加减 风热犯肺――麻杏石甘汤加减 痰浊阻肺――二汤合三子养亲汤 痰热郁肺――桑白皮汤 寒饮伏肺――小青龙汤 肺气虚――补肺汤 肺脾气虚――玉屏风散合六君子汤 肺肾阴虚――沙参麦冬汤合六味地黄丸 二、支气管哮喘(哮病) 1、发病机制: (1)体液和细胞免疫共同介导 (2)气道慢性炎症――哮喘的本质 (3)气道高反应性――共同病理生理特征 (4)胆碱能神经功能亢进 2、中医病机 宿根――宿痰伏肺 病变脏腑:病位在肺,与脾、肾、肝、心密切相关 3、表现 特征:发作性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 持续状态:哮喘持续24小时 发作时X线:可见两肺透光度增加 4、西医治疗 (1)β2受体激动剂――首选 沙丁胺醇,特布他林;丙卡特罗,沙美特罗,福莫特罗 (2)茶碱类(氨茶碱)――抑制磷酸二酯酶,提高平滑肌细胞的cAMP 浓度,具有气道纤毛清除功能、抗炎和免疫调节。 (3)抗胆碱药――阻断气道平滑肌上M胆碱受体 (4)激素――抑制炎症细胞趋化、细胞因子的生成、炎生介质的释放,减少组胺的形成 5、中医治疗 寒哮――射干麻黄汤 热哮――定喘汤 肺虚――玉屏风散 脾虚――六君子汤 肾虚-肾气丸或七味都气丸 三、肺炎(咳嗽、喘证、肺炎喘嗽) (一)病因病理 1、病因 (1)细菌性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克雷伯杆菌;军团菌 克雷伯杆菌肺炎――是医院获得性肺炎的主要致病菌 (2)病毒性肺炎――在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比例高90% (3)支原体肺炎 (4)真菌性肺炎 (5)肺炎衣原体肺炎 (6)非感染性肺炎:放射性肺炎;吸入性肺炎 2、病理 肺炎链球菌肺炎病理改变分期: 充血期;红色肝变期;灰色肝变期;消散期 (二)中医病机:病位在肺,与心、肝、肾关系密切 (三)表现: 1、细菌性肺炎 (1)肺炎球菌肺炎: 起病急,寒战,高热,胸痛,咯铁锈色痰 呼吸困难→休克肺中毒肺 肺实变时有叩浊、语颤增强支气管呼吸音 并发症少见 (2)葡萄球菌肺炎 高热,咳嗽,粉红色乳状痰,伴全身毒血症→循环衰竭 两肺散在湿啰音 并发症:单个或多发性肺脓肿→气胸或脓胸 (3)克雷伯杆菌肺炎 起病急,高热,痰呈灰绿色或砖红色胶冻状,呼吸困难紫绀可有典型的肺实变体征 并发症:单个或多发性脓肿;败血症,甚休克 (4)军团菌肺炎 轻者流感症状,早期可有消化道症状 急性病容,呼吸急促,重者发绀。体温上升与脉搏不成比例并发症:早期多系统受累是本病的特点 2、病毒性肺炎 阵发性干咳。(老幼)呼吸困难,紫绀,嗜睡,精神萎靡严重:呼吸浅速,肺部叩诊过清音,喘鸣音,三凹征 并发症:少见 3、支原体肺炎 持久的阵发性刺激性呛咳为本病的突出症状 咽、耳鼓膜充血,颈淋巴结肿大 4、真菌性肺炎 (1)肺放线菌病 起病缓慢,低热或不规则发热,粘液或脓性痰 痰中有时可找到由菌丝缠结成的“硫黄颗粒” 贫血、消瘦、杵状指 并发症:脓胸和胸壁瘘管 (2)肺念珠菌病 支气管炎型:阵发性刺激性咳嗽,点状白膜; 肺炎型:咯白色粥样痰,痰有酵母臭味或甜酒样芳香味 并发病多发性脓肿 5、肺炎衣原体肺炎 表现轻,咽痛,干咳,可持续数月 6、非感染性肺炎 (1)放射性肺炎 刺激性干咳,气急和胸痛,呈进行性加重 放射部位皮肤萎缩和硬结,出现色素沉着 并发症:肺动脉高压和肺源性心脏病 (2)吸入性肺炎 咳淡红色浆液性泡沫状痰。痉挛性咳嗽、气急 急性期双肺有较多湿啰音,伴哮鸣音 (四)治疗――尽早应用抗生素是治疗感染性肺炎的首选 1、细菌性肺炎 (1)肺炎球菌肺炎――首选青霉素G (2)葡萄球菌肺炎――耐青霉素酶的合成青霉素或头孢菌素(3)克雷伯杆菌肺炎――三、三代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4)军团菌肺炎――首选红霉素 2、病毒性肺炎――抗病毒 3、肺炎支原体――首选大环酯类,次为氟喹诺酮类 4、真菌性肺炎――抗真菌 5、肺炎支原体肺炎――首选红霉素 6、非感染性肺炎 (五)中医治疗 邪犯肺卫――三拗汤或桑菊饮 痰热壅肺――麻杏石甘汤合苇茎汤 热闭心神――清营汤 阴竭阳脱――生脉散合四逆汤 正虚邪恋――竹叶石膏汤 四、肺结核(肺痨,劳瘵,急痨,劳嗽,尸疰,虫疰)(一)病理――炎性渗出、增生和干酪样坏死 三种病理变化多同时存在 病理过程:表现为破坏与修复同时进行 (二)中医病机:病位在肺,与脾肾关系密切,也可涉及心肝(三)治疗 具有独特的杀菌作用,能杀灭酸性环境中的结核菌:吡嗪酰胺最常用的抗结核药――异烟肼 主要不良反应为第VIII对颅N损害的氨基酸苷类:链霉素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汇总

第二单元循环系统疾病 心力衰竭 基本病因和诱因 病理生理 临床分型 1.根据心力衰竭发生的缓急分为急性心力衰竭和慢性心力衰竭。 2。根据心力衰竭的主要部位分为左心衰竭、右心衰竭和全心衰竭。 3。根据心室舒缩功能障碍不同分为收缩性心力衰竭和舒张性心力衰竭. 4.根据心排血量的量分为低排血量性心力衰竭和高排血量性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分期及心功能分级 Ⅰ级:患者患有心脏病,但日常活动量不受限制,一般活动不引起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 Ⅱ级:心脏病患者的体力活动受到轻度限制,休息时无自觉症状,但平时一般活动下可出现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 Ⅲ级:心脏病患者体力活动明显受限,小于平时一般活动即引起上述症状。 Ⅳ级:心脏病患者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休息状态下也出现心衰的症状,体力活动后加重. 急性心力衰竭 急性心力衰竭(acute heart failure,AHF)指急性的心脏病变引起心肌收缩力明显降低,或心室负荷急性加重而导致心排量显著、急剧降低,体循环、肺循环压力突然增高,导致组织灌注不足和/或急性体、肺循环淤血的临床综合征。临床上以急性左心衰竭最为常见,急性右心衰竭则较少见。

临床表现 早期表现 原来心功能正常的患者出现原因不明的疲乏或运动耐力明显减低以及心率增加15~20次/分,可能是左心功能降低的最早期征兆。继续发展可出现劳力性呼吸困难、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睡觉需用枕头抬高头部等;检查可发现左心室增大、闻及舒张早期或中期奔马律、P2亢进、两肺尤其肺底部有湿啰音,还可有干湿啰音和哮鸣音,提示已有左心功能障碍. 急性肺水肿 起病急骤,病情可迅速发展至危重状态. 1.突发的严重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喘息不止、烦躁不安并有恐惧感,呼吸频率可达30~50次/分;频繁咳嗽并咯出大量粉红色泡沫样血痰;极重者可因脑缺氧而神志模糊. 2.急性肺水肿早期可因交感神经激活,血压一过性升高;随病情持续,血管反应减弱,血压下降。急性肺水肿如不能及时纠正,严重者可出现心源性休克。 3.体征表现为心率增快,心尖区第一心音减弱,心尖部常可闻及舒张早期奔马律,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两肺满布湿性啰音和哮鸣音。 心源性休克 1.持续低血压收缩压降至90mmHg以下,或高血压患者收缩压降低60mmHg,且持续30分钟以上。 2.组织低灌注状态①皮肤湿冷、苍白和紫绀,出现紫色条纹.②心动过速(HR>110次/分)。③尿量显著减少(<20ml/h),甚至无尿。④意识障碍,常有烦躁不安、激动焦虑、恐惧和濒死感;收缩压<70mmHg,可出现抑制症状如神志恍惚、表情淡漠、反应迟钝,逐渐发展至意识模糊甚至昏迷。 3。血流动力学障碍 PCWP≥18mmHg,心脏排血指数(CI)≤36。7ml/s·m2(≤2.2L/min·m2)。 4。低氧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 诊断 急性心衰诊断 1。急性左心衰竭常见临床表现是急性左心衰竭所致的呼吸困难,系由肺淤血所致,严重患者可出现急性肺水肿和心源性休克。BNP/NT-proBNP作为心衰的生物标志物,对急性左心衰竭诊断和鉴别诊断有肯定价值,对患者的危险分层和预后评估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2.急性右心衰竭主要常见病因为右心室梗死和急性大块肺栓塞。根据病史及临床表现如突发的呼吸困难、低血压、颈静脉怒张等,结合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可做出诊断。 急性左心衰竭严重程度分级 分级方法有以下几种,Killip法适用于基础病因为AMI的患者;Forrester法多用于心脏监护室、重症监护室及有血流动力学监测条件的场合;临床程度分级则可用于一般的门诊和住院患者。 慢性心力衰竭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由于任何原因的初始心肌损伤(如心肌梗死、心肌病、血流动力学负荷过重、炎症等),引起心肌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最后导致心室泵血和(或)充盈功能低下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是呼吸困难和疲乏引起的活动耐力降低,和(或)液体潴留导致的肺淤血及外周性水肿.CHF

中医内科主治医师方剂考试大纲

方剂学 第一单元总论 细目一:方剂学发展简史 要点:历代有代表性医籍的成书年代、作者、载方量及其在方剂学发展史中的意义。 细目二:方剂与治法 要点:1.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2.常用治法2-1 八法的涵义2-2 八法的适用范围2-3 八法的使用注意事项 细目三:方剂的组成与变化要点:1.方剂配伍的目的 2.方剂的基本结构2-1 君臣佐使的涵义 3.方剂的变化形式3-1 各种变化形式的涵义3-2 各种变化形式对功能的影响 细目四:常用剂型要点:1.汤、丸、散、膏、酒、丹剂的特点2.汤、丸、散、膏、酒、丹剂的临床意义细目五:煎服法要点:1.煎法2.服法2-1 服药时间2-2 服药方法 第二单元解表剂 细目一:概述要点:1.解表剂的适用范围2.解表剂的应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辛温解表要点:1.麻黄汤、桂枝汤、九味羌活汤、小青龙汤、止嗽散、香苏散的组成 2.麻黄汤、桂枝汤、九味羌活汤、小青龙汤、止嗽散、香苏散的功用 3.麻黄汤、桂枝汤、九味羌活汤、小青龙汤、止嗽散、香苏散的主治证候 4.麻黄汤、桂枝汤、九味羌活汤、小青龙汤、止嗽散的配伍意义 5.麻黄汤与大青龙汤的鉴别 6.桂枝汤的用法 7.麻黄汤与桂枝汤的鉴别 8.桂枝汤中桂枝与芍药的用量比例 细目三:辛凉解表要点:1.银翘散、桑菊饮、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柴葛解肌汤的组成 2.银翘散、桑菊饮、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柴葛解肌汤的功用 3.银翘散、桑菊饮、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柴葛解肌汤的主治证候 4.银翘散、桑菊饮、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柴葛解肌汤的配伍意义 5.银翘散与桑菊饮的鉴别 6.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中麻黄与石膏的用量比例 细目四:扶正解表 要点:1.败毒散、麻黄细辛附子汤、加减葳蕤汤的组成 2.败毒散、麻黄细辛附子汤、加减葳蕤汤的功用 3.败毒散、麻黄细辛附子汤、加减葳蕤汤的主治证候 4.败毒散的配伍意义 第三单元泻下剂 细目一:概述要点:1.泻下剂的适用范围 2.泻下剂的应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寒下要点:1.大承气汤、大黄牡丹汤的组成 2.大承气汤、大黄牡丹汤的功用 3.大承气汤、大黄牡丹汤的主治证候 4.大承气汤、大黄牡丹汤的配伍意义 5.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的鉴别 细目三:温下要点:1.温脾汤、大黄附子汤的组成 2.温脾汤、大黄附子汤的功用 3.温脾汤、大黄附子汤的主治证候 4.温脾汤的配伍意义 细目四:润下要点:1.麻子仁丸、济川煎的组成 2.麻子仁丸、济川煎的功用 3.麻子仁丸、济川煎的主治证候 4.麻子仁丸、济川煎的配伍意义 细目五:逐水要点:1.十枣汤的组成 2.十枣汤的功用 3.十枣汤的主治证候 4.十枣汤的用法 5.十枣汤的配伍意义 6.十枣汤的使用注意事项 细目六:攻补兼施要点:1.黄龙汤的组成 2.黄龙汤的功用3.黄龙汤的主治证候 4.黄龙汤的配伍意义第四单元和解剂 细目一:概述要点:1.和解剂的适用范围 2.和解剂的应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和解少阳要点:1.小柴胡汤、大柴胡汤、蒿芩清胆汤的组成 2.小柴胡汤、大柴胡汤、蒿芩清胆汤的功用 3.小柴胡汤、大柴胡汤、蒿芩清胆汤的主治证候 4.小柴胡汤、大柴胡汤、蒿芩清胆汤的配伍意义 5.小柴胡汤与蒿芩清胆汤的鉴别 6.小柴胡汤与大柴胡汤的鉴别细目三:调和肝脾要点:1.四逆散、逍遥散、痛泻要方的组成 2.四逆散、逍遥散、痛泻要方的功用 3.四逆散、逍遥散、痛泻要方的主治证候 4.逍遥散、痛泻要方的配伍意义 5.逍遥散与加味逍遥散的鉴别 6.逍遥散与黑逍遥散的鉴别 细目四:调和肠胃 要点:1.半夏泻心汤的组成 2.半夏泻心汤的功用3.半夏泻心汤的主治证候 4.半夏泻心汤的配伍意义 5.半夏泻心汤与生姜泻心汤的鉴别 6.半夏泻心汤与甘草泻心汤的鉴别 第五单元清热剂 细目一:概述要点:1.清热剂的适用范围 2.清热剂的应用注意事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