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郑州市市情介绍

郑州市市情介绍

郑州市市情介绍
郑州市市情介绍

郑州市市情介绍

郑州市是河南省省会,地处中华腹地,九州通衢,北临黄河,西依嵩山。全市总面积7446.2平方公里,人口735.6万,其中建成区面积294平方公里,建成区人口354万人。现辖6区5市1县和2个国家级开发区、1个国家级出口加工区。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卫生城市。

郑州历史悠久。早在3600年前,这里就是商王朝的都邑,夏、商、管、郑、韩5次为都,隋、唐、五代、宋、金、元、明、清在此设州,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和“世界历史都市联盟”成员。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给郑州留下了丰富的人文景观,全市共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43处。以少林寺、中岳庙、中岳嵩山为主的嵩山风景名胜区,以黄河风景名胜区、大河村原始村落遗址为主的黄河历史文化风景名胜区以及轩辕黄帝故里、北宋皇陵、河洛汇流、浮戏山、康百万庄园等名胜古迹,吸引着八方来客。

郑州交通地位重要。是我国公路、铁路、航空、通信兼具的综合性交通枢纽。京广、陇海两大铁路干线穿城而过,正在建设中的中国南北、东西方向的两大高速铁路干线也在郑州交汇。郑州北站是亚洲最大的铁路编组站。公路交通方面,107国道、310国道和京珠、连霍高速公路,以及境内18条公路干线,交织构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是全国7个公路交通主枢纽城市之一。航运方面,郑州新郑机场是4E级国际机场,每周都有与国内几乎所有的主要城市往来的定期航班,并且有到达香港、澳门、韩国首尔、泰国曼谷、新加坡等国家及地区定期航线或包机航线以及到达日本等国家的不定期航班。此外,南水北调、西气东输工程在此经过。

郑州极具发展活力。近年来,郑州市市场体系日趋完善,市场机制健全,经济社会发展迅速,综合实力明显增强。郑州市工业体系健全,门类众多。拥有工业企业5万多户,100多个工业门类,形成了汽车、煤电铝、食品等六大优势产业,拥有宇通、日产、三全、思念等一批大型企业集团。郑州市商贸优势突出,每年举办全国性、区域性大型商贸活动上百次,是中国最佳会展城市、中国最具潜力的会展新锐城市,郑州国际会展中心被授予中国展馆新锐奖,郑州商品交易所是国务院确定的我国第一家期货市场试点单位,“郑州价格”成为中国粮食生产和流通的指导价格。正在建设中的郑东新区,建成区面积已达到50余平方公里,中央商务区在第四届国际金融论坛上荣获“中国最具投资价值CBD”称号。中心城区保护改造力度连年增大,城市品位不断提升,城市功能逐渐完善,已成为中国中部乃至全国的重要区域性中心城市。

文化建设方面,连续推出了一批在全国具有较强竞争力、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其中,大型科幻儿童电视连续剧《快乐星球》(三部156集)连续创下央视同时段的最高收视率。大型原创舞剧《风中少林》在国内外演出以来,场场爆满。嵩山实景演出《禅宗少林?音乐大典》,以其宏大的场景、炫目的灯光、优美的旋律,演绎了少林禅武文化,震撼了每一位观众。

金水区简介

金水区,是全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经济最发达的城区,也是省委、省政府所在地,是河南省政治、经济、文化、金融、信息的中心地区。辖区总面积242.2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58平方公里,辖2个镇、15个街道办事处,常住人口101万,文化教育事业发达,汇集了中央部委和省、市所属大中专院校、科研机构100多家。2006年实现财政总收入11.30亿元,比上年增长29.20%。

二七区简介

二七区位于郑州市中心偏西南部,东经113°30’至113°41’、北纬34°36’至34°46’,东和管城回族区接壤,西与中原区、荥阳市毗邻,南接新密市、新郑市,北连金水区。东西宽15.5公里,南北长18公里。区人民政府驻政通路85号。全区总面积达156.2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32.7平方公里。2009年,区辖大学路、五里堡、德化街、解放路、铭功路、一马路、蜜蜂张、福华街、建中街、淮河路、京广路、嵩山路、长江路13个街道办事处,88个社区居民委员会,37个社区居民管理委员会,1个侯寨乡,1个马寨镇,15

个行政村,204个自然村。2009年,全区总居住户231299户,总人口670566人。其中,女性340044人,占总人口的50.7%,男性330522人,占总人口的49.3%;城镇人口612227人,占总人口的91.3%。全年共出生人数5815人;死亡人数2599人。全区人口出生率8.75?;死亡率3.91?;自然增长率4.84?。境内以汉族为主,还有回、满、蒙古、维吾尔、苗、彝、壮、布依、朝鲜、藏、侗、瑶、白、土家、哈尼、哈萨克、傣、黎、傈僳、高山、畲、拉祜、水、纳西、柯尔克孜、土、达斡尔、仫佬、羌、布朗、撒拉、仡佬、锡伯、俄罗斯、鄂伦春、门巴、毛南、塔吉克、怒、裕固、珞巴等41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17955人,其中回族人口14047人、蒙古族580人。

2009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045002万元,同比增长12.1%;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16504万元,增长15.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37079万元,增长33.9%;工业增加值完成362100万元,增长10.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675504万元,增长15.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272元,增长9.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9484元,增长8.7%。

中原区简介

中原区是市委、市政府所在地,也是郑州市的老工业区。辖区总面积97.1平方公里,下辖1镇、10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57万。中原区凭借自身独特的区位优势、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完善的基础设施,努力打造产业中原、和谐中原、人文中原,全区经济快速发展。2006年中原区财政收入完成5.78亿元,比上年增长29.1%。

管城回族区简介

管城区是郑州市唯一的民族区,下辖两乡、一镇、九个街道办事处,人口35.8万,辖区面积147.61平方公里。管城历史悠久,早在3600年前这里就是商朝的都邑。它使中华文明有据可查的历史前推了300年,郑州市也因此以“中华第一都”的身份荣列中国八大古都。管城自古以来就名人辈出,从盛唐到晚清这里走出了近百名文武进士,著名作家魏巍,体坛精英巫兰英、邓亚萍均出生于此。2006年实现财政总收入5.29亿元,比上年增长30.7%。

惠济区简介

惠济区位于黄河南岸,是郑州市内五个行政区之一。作为郑州市规划的市区北部组团(惠济区)的主体,其东临郑东新区,西临郑州高新技术开发区,下辖两镇、六个办事处和河南惠济经济开发区、郑州农业高新技术试验区和大河工业园三个开发区。总面积232.8平方公里,总人口20.1万,其中城镇人口9.7万。

一、惠济区生态环境绝佳

惠济区拥有距省会城市最近的自然山体—邙山,滨临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山、水、城、林交相辉映,全区600万株树木、6.4万亩有林面积,构成了“人在林中走、车在绿中行”的天然大森林、大氧吧和省会的“绿肺”,已成为郑州居民休闲、度假、居住的首选之地。巨大的生态价值、一流的人居环境,使惠济区成为了河南省“平原绿化高级达标先进区”和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单位。

二、惠济区旅游资源丰富

惠济区居于郑汴洛黄金旅游线路的中心,旅游资源丰富,国家4A级景区--黄河风景名胜区和花园口景区、富景生态游乐世界、大河庄园等景点星罗棋布;历史文化璀璨,中华第一城――西山古城和古汉冶铁遗址、纪信庙、花园口扒堵口、惠济长桥遗迹等古文化遗存首尾相连;黄河迎宾馆、思念果岭山水、丰乐农庄、四季同达生态园代表了省内会议服务与接待的最高水平,“黄河风情、生态休闲、古汉文化”三位

一体的近郊游产业发展迅猛。背靠郑州300余万市民人群,依托丰富的邙岭和黄河滩地资源,惠济区以乡村游为特色的环城游憩带发展方兴未艾,极具开发价值和成长潜力。

三、惠济区区位优势明显

亚洲最长的黄河公路大桥横跨黄河南北,将两岸联成一体。京珠高速、连霍高速、京广铁路、107国道等陆路交通主动脉穿境而过。以花园北路、文化北路、清华园路、天河路、江山路、古须路为南北方向,以大河路、绿源路、迎宾路、开元路、英才街、新柳路为东西方向,构成了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网络。区域供排水、电力、通讯管网等基础设施配套齐全。区内拥有亚洲最大的铁路货运编组站、连霍高速郑州中部下道口,紧邻全国最大的客运站“郑州车站”,从惠济境内到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仅20分钟路程,通达优势无与伦比。

四、惠济区产业特色突出

按照着力营造“一区(最佳人居环境区)、两中心(会议中心、休闲中心)”,大力发展“三个产业(现代农业、生态型工业、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战略,惠济区坚持走“生态强区、工业富区、旅游兴区、农业稳区”的发展之路,以“三全”公司为主导,食品、医药、印刷、饲料等支柱工业发展迅猛,以“毛庄蔬菜批发市场”为龙头,汽车贸易、水产品、调味品、纺织品等现代物流、商品批发业交易旺盛,以省体育中心、大学城北区为支撑,大型文化体育场所初具规模,在农副产品加工、都市工业、商务楼宇开发建设、高新农业、生态建设、休闲旅游、特色餐饮、商贸物流、教育服务、文化创意及产业开发等领域,惠济区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五、惠济区发展潜力巨大

惠济区作为河南省“城乡一体化建设试点”和“土地综合利用试验区”,有新规划48.8平方公里新城区,有20个村庄被列为城中村改造项目,其中6个村被市政府批准首批实施改造;河南惠济经济技术开发区,是郑州市域范围内唯一的省级开发区,其环境最宽松、成本最低廉,政策更优惠、服务更高效,将建成食品、机械制造、能源新技术三大主导产业集聚发展的新型工业区和对外开放的新高地。

“聚八方之恩泽,平等互惠;揽四海之贤才,和衷共济”,我们热忱欢迎中外客商和嘉宾到惠济休闲观光、商务考察、投资兴业, 和谐、美丽、文明、开放的惠济区愿与您携手共创美好明天!

上街区

上街区,下辖1个镇、5个街道办事处。辖区总面积64.7平方公里,人口15万,其中城区人口13万,是世界上最大的氧化铝试验基地,年产氧化铝占全国总产量的40%,素有“中国铝都”之美誉。上街区是国家唯一的轻金属研究机构所在地。2006年实现财政总收入4.1亿元,比上年增长32.6%。

巩义市简介

巩义位于郑州市西82 公里,是诗圣杜甫的故里,下辖15 个镇,5 个街道办事处,292 个行政村,面积1041 平方公里,人口80 万。巩义矿产资源丰富,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境内已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有28 种,拥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 处。北魏石窟寺是全国九大石窟之一;北宋皇陵是全国保存完整的两大皇陵之一;全国三大地主庄园之一的康百万庄园和我国发现最早的唐三彩窑址均在我市。巩义是全国科技实力百强县(市)、财政收入百强县(市)、综合改革试点县(市)、乡村城市化试点县(市)、全国信息化试点城市和科技进步示范区。2006年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2.6 亿元,增长18.3% 。

登封市简介

登封位于郑州西南约70公里,辖区总面积1220平方公里,总人口63万。登封历史悠久,旅游资源得

天独厚。禅宗祖庭少林寺、道教洞天中岳庙、儒教圣地嵩阳书院,三教荟萃,闻名遐迩;汉代三阙、北魏嵩岳寺塔、元代观星台……群星璀璨,辉映中外。全市有各类文物古迹1127处,其中全国文物保护单位16处,位居全国县(市)之首。登封矿产资源极为丰富,已探明的矿产资源达40余种,其中煤炭远景储量30亿吨,被煤炭部列为全国重点产煤县(市)之一。境内现有各类武术学校83所,在校学生53000人,是全国著名的“文物之乡”和“武术之乡”。登封境内的嵩山,山川秀丽,地貌奇特,是全国44个风景名胜区、全国十大森林公园和世界地质公园。2006年实现财政总收入10.08亿元,比上年增长42.68%。

荥阳市简介

荥阳位于郑州西北15公里,辖9镇3乡2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风景区管委,282个行政村,人口62万,辖区面积908平方公里。荥阳是中国象棋的故里,棋盘上的“楚河汉界”就在荥阳北部;荥阳是中华郑氏的祖地,全球1200万郑氏后裔活跃在世界各地的政界和商界;荥阳还是阀门之乡、建筑机械之乡。综合实力在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排序中不断提升,2005年荣膺“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2006年实现财政总收入7.4亿元,比上年增长27.59%。

新密市简介

新密位于郑州西南40公里处,辖区总面积1001平方公里,人口76万,辖13个乡镇、3个街道办事处,303个行政村、27个居委会。新密拥有黄帝宫、伏羲故里等历史景点。其特产金银花一直畅销不衰,为全国同类之冠,留下了“全国银花看河南,河南银花看密县”的美誉。2006年实现财政收入8.02亿元,比上年增长26.3%。

新郑市简介

新郑市距郑州南38公里,辖区总面积873平方公里,下辖10镇4乡,总人口60万人。新郑是“华夏民族之根”,5000年前,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就诞生、建都于此,并肇造出辉煌灿烂的华夏文明;新郑素有“露天博物馆”之称,馆藏文物居全国县级之首。轩辕故里、裴李岗文化遗址、白居易故里、欧阳修陵园、后周皇陵、始祖山文化游览区等人文景观,都具有较高的历史研究和旅游开发价值。新郑是全国闻名的枣乡,种植面积达10万亩,年产红枣3万吨,被国家财政部确定为大枣生产基地。2006年实现财政总收入7.36亿元,比上年增长32.60%。

中牟县简介

中牟县位于郑州东30公里,东接古都开封,辖区总面积1416.6平方公里,辖11镇6乡,431个行政村,总人口68万人,中牟是全国闻名的大蒜生产基地县,素有蒜乡之称。官渡古战场是驰名中外的官渡之战的发生地,中牟是西晋文学家,享誉古今的美男子潘安的故里,是民族英雄岳飞抗击金兵夺取胜利的战略要地。2006年,河南省《“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实现郑汴一体化发展。中牟将紧紧抓住郑汴一体化带来的机遇,稳固农业,大力推进二三产业,分三步实现全县经济的跨越增长。2006年实现财政总收入3.56亿元,比上年增长28.97%。

柳州市景行小学简介

柳州市景行小学简介 站:http:// 柳州市景行小学坐落于美丽的柳江之畔,是区内外享有盛誉的现代名校。建立于1907年的她,从历史的烟尘中走来,已跨越了100多个春秋。百年风雨,立志图强,这所世纪名校在岁月的洗礼中逐渐成为莘莘学子梦寐以求的文化殿堂。 如今的景行,分为老校和新校两个校园,占地150亩左右。其中,新校园为xx年建成使用,建筑设计精妙美观,教学设施一应俱全。学校现有教学班95个,学生人数达五千多人,是八桂大地上规模最大的小学。学校的教师队伍素质精良,充满活力;228名教职员工中,中青年教师占90%以上,214人获得了

大专以上学历(其中158人获本科以上学历),130人获中级以上职称。 近年来,景行小学在制度规范、教学管理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漫步校园,“做德才兼备之师,育合格特长学生,创规范特色学校。”几行金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那是学校制定的办学目标;走进教室,孩子们孜孜不倦的学习态度见证了“勤奋好学,自主创新”的浓郁学风。在先进科学的管理理念指导下,学校老师以严谨的治学之风,执著的探索意识和默契的团队精神实践着“博学启迪智慧,博爱滋润心灵”的无悔誓言,“高山景行,学子如斯”不仅是孩子们的美德追求,也是老师们的人生格言。 多年的不懈努力,为景行带来了辉煌的成就。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现代教育实验学校,全国目标管理试验先进单位,全国体卫管理实验先进单位,全国中小学管理学会先进单位,广西教育科研先进单位,广西素质教育先进单位,广西科技教育先进单位,广西绿化美化

校园,柳州市首批示范小学等荣誉称号。在柳州市连年的素质教育评比中,学校均获得一等奖。截至xx年8月,景小共获得56项国家级、98项自治区级、414项市级奖励。《人民日报》、《人民教育》、中央电视台、中央教育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先后报道了学校先进事迹。 追风赶月向未来,春华秋实在杏坛。景行小学在锐意改革的领导班子带领下,正以活力与激情书写着景行明天的炫彩华章。展望未来,我们相信在各级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在全市人民的支持下,景行一定会创造出更为夺目的世纪辉煌!

西安市情概况

一、西安市情概况 西安,陕西省省会、副省级城市,地处关中平原中部,北临渭河,南依秦岭,是陕西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辖9区4县,总面积10108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44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55.29万人,户籍人口795.98万人。 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西安是一座世界历史文化名城,与雅典、罗马、开罗并称世界四大文明古都。西安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文化的代表,有着3100多年的建城史和1100多年的建都史,先后有周、秦、汉、唐等13个王朝在这里建都,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建都朝代最多、影响力最大的都城,有“秦中自古帝王州”的美誉。西安曾经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最早对外开放的城市,著名的丝绸之路以西安为起点,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使西安享有“天然历史博物馆”之誉。文物古迹种类之多,数量之大,价值之高,在全国首屈一指。 交通畅达、区位重要。西安地处中国陆地版图中心和我国中西部两大经济区域的结合部,是西北通往西南、中原、华东和华北的门户和交通枢纽。在全国区域经济布局上,西安作为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陇海兰新铁路沿线经济带上最大的中心城市,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桥头堡,是关天经济区的核心城市,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重要战略地位。西安是全国连接南北的“大十字”网状铁路交通和陕西省“米”字形交通网的重要枢纽,是全国干线公路网中最大的节点城市之一、中国六大航空枢纽之一、六大通讯枢纽之一,枢纽城市特点十分突出。 科技发达、创新力强。西安的综合科教实力居全国城市前列,全市拥有普通高等学校62所,在校大学生72.4万人,拥有各类科研机构3000多个,省部级以上

郑州方言

歌词 在郑州,有种可以那叫做中 在郑州,有种哇塞叫乖乖嘞 在郑州,有种没有叫木任啥 在郑州,有种舒服叫做得劲 在郑州,有种干什么叫弄啥类 在郑州,有种不够长叫够不捉 在郑州,有种捉迷藏叫藏老闷 在郑州,有种聪明叫做能了不轻 在郑州,有种扫把叫做条帚 在郑州,有种铅笔叫做北 在郑州,有种勺子叫做硕(二声) 在郑州,有种板凳叫做蹲儿 在郑州,有种馒头叫做馍 在郑州,有种蹲叫做谷堆 在郑州,有种水平叫做抹 在郑州,有种知了叫麻叽鸟 湖性——很牛很拽的意思 木牛——没有的意思 偶——就是牛,奶牛的牛 怼——舞阳的dui,可万能动词 可张——慌张的意思 圣人蛋——狂妄自大的意思 七孙——骂人的话 赖爪——赖种 去球——完了 日龙——搞砸的意思 不老盖——膝盖 嘎支(几)窝——腋窝 夜黑——昨晚的意思 将妞——刚才的意思,郾城说的比较多不枪中——不行的意思 跟盖——旁边的意思 姑堆——蹲的意思 布住——抱着的意思 空壳篓、木任啥——没有的意思 出儿出儿油——蟋蟀 各意人——恶心人 突鲁——下滑的意思

咣揩——咣揩,你不能了吧,很难解释,看看的意思吧 个寥——古怪 气蛋——烦人 个一蛋——怎么解释呢?很讨厌吧 得劲——舒服,爽的意思,全省通用,河南的代表方言 摸肚——最后的意思,郾城说的比较多 光嘟,撤都儿——不穿衣服光屁股 芫荽(yan sui)——香菜 摸出——动作缓慢,墨迹的意思 老末——最后的意思 愚活——绣逗,迷瞪 枯楚——有皱纹,不平展,多用于纸张,人物面部 白动——别动 天树杆——甘蔗 驭(yu)——停,架车时对马、驴等动物的言语,哋(dei)、加,卧,驭墩儿——板凳 阿(a音或e音)渣——龌龊 摆置——收拾 乌拉——形容说话不清楚 毒气——狠的意思 幺火,协活——喊 短——说谁谁短,应该是不仗义的意思 水货——东西不是正版的,人也不地道 清倒切——早晨 老渣皮——不时髦 马几妞——知了 晒百,朔白,成脸子——故意挑衅,不好解释 出奇,出样——新鲜,与众不同 出绿——跑的意思 拉虎——邋遢 马虎瞪——迷瞪 鬼觉——臭美的意思 嗑衬——恶心 布拉——用手拍拍的意思,比如衣服脏了,布拉布拉 糊肚——有点稠的粥 摸嘟儿——最后的意思 烧包——指人不踏实 扑狼鹅——蛾子 扁嘴——鸭子 花大姐——瓢虫 绑张——排场 虚湖不虚湖——注意没注意 片叉,片汤糊涂叉——不怎么地

泸州市市情概况

泸州“156”发展战略 建设现代化“中国酒城”,是泸州市未来5年“156”发展战略的“1”,即“一大战略目标”。这一大战略目标,继往开来,承前启后,立意高远,内涵丰富。 “五大战略任务”即到2016年,实现全市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五个翻番。 “六大战略重点”即发展大产业、建设大城市、构建大枢纽、繁荣大文化、推进大开放、改善大民生。 泸州市市情概况 地理环境 四川省辖市,位于四川省东南部川渝黔滇结合部。地理坐标东经105°08′41″-106°28′,北纬27°39′-29°20′。东西宽121.64千米,南北长181.84千米。东邻重庆、贵州,南界黔、滇,西连宜宾、自贡,北接重庆、内江。辖江阳区、龙马潭区、纳溪区、泸县、合江县、叙永县、古蔺县。幅员面积12243平方千米。 位于四川盆地南缘与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地势北低南高。北部为河谷、低中丘陵,平坝连片,为鱼米之乡。南部连接云贵高原、属大娄山北麓,为低山,河流深切,河谷陡峭,森林矿产资源丰富。海拔高度240-520米。 合江县九层岩长江江面海拔203米,为最低点。叙永县罗汉林羊子湾梁子主峰海拔1902米,为最高点。 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北部为准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南部山区气候有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南温带和北温带气候之分,具有山区立体气候的特点。年平均气温17.1℃-18.5℃,年平均降雨量748.4-1184.2毫米,日照1200-1400小时,无霜期300-358天。土地肥饶,物产富庶。具有春荣夏艳秋实冬秀的江南特色。 长江自西向东横贯境内,沱江、永宁河、赤水河、濑溪河、龙溪河等交织成网。境内长江航道133千米,入境水量2420.8亿立方米,出境水量2691亿立方米。近30年,长江最高洪水位18.86米。 历史沿革 泸州市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夏、商时属梁州之域。周代属巴国辖地。周慎靓王五年(前316年)春惠文王派张仪和司马错灭巴、蜀,同年设置巴郡辖有包括泸州在内的大片土地。西汉景帝六年(前151年)封苏嘉为江阳侯在长江与沱江交汇处(今泸州市江阳区)设置江阳县;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年),开发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置犍为郡,领江阳县。东汉献帝建安十八年(213年)置江阳郡。西晋仍置江阳郡。南朝刘宋、齐置东江阳郡,萧梁武帝大同年间(535-546年)建置泸州。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改泸州为泸川郡,仁寿中升为泸州总管府。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复置为泸州,三年(620年)置总管府,四年(621年)升为都督府。北宋泸州泸川郡置泸川军节度,南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年)升本路安抚使。宋、元之际,蒙古军入蜀,泸州城先后迁治于合江榕山、江安三江碛、

南昌市市情概况介绍

南昌市市情概况介绍 ?概况介绍 南昌与武汉、长沙的相对位置 南昌市行政区划:仍在调整变化 备注:南昌市下辖南昌县、新建县、进贤县、安义县等四个县,东湖区、西湖区、青云谱区、青山湖区、湾里区等5个区,以及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昌北区)、南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新区)和红谷滩新区。 南昌市省外、省内交通示意图 三、2013年南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关指标计划执行情况以及2014年计划完成 25152元,其中,人均可支配收入23602元。四大收入来源中,人均工资收入为16137元,月

均约1345元。总体上,南昌的消费水平稳步提高,消费结构更趋优化。去年南昌市民人均消费支出16450元,家庭用品、教育文化、居住等支出增长较快,而食品、交通和通讯方面的支出增长不大。如今,越来越多的居民通过健身、休闲娱乐和外出观光来丰富生活,带动文化娱乐消费大幅增长。调查数据显示,去年南昌市民文化娱乐人均支出1120元,同比增长两成,其中文化娱乐服务、团体旅游、健身活动的支出增幅在三成及以上。 据核算,2013年GDP超500亿元县区1个,为南昌县,完成500.06亿元;超过400亿元县区3个,为青山湖区、西湖区、东湖区,分别完成444.52亿元、406.30亿元、404.13亿元。尤其要指出的是,2013年南昌市商贸业蓬勃发展,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267亿元,增长13.5%,恒茂梦时代广场、南昌华南城一期、世贸广场等综合体相继开业;旅游业持续活跃,实现旅游总收入253亿元,增长25.2%,接待国内外游客3171.4万人次,增长25%。 预计通过三年的努力,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区域性物流中心、区域性创意中心、区域性消费中心和区域性营运中心等五个区域性服务中心;商贸、物流、金融、文化和总部经济五大产业营业收入分别达到1000亿元;服务业三年累计投资达到6000亿元;服务业营业收入到2016年达到8000亿元。用活用好我市已出台的一系列促进服务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如促进总部经济发展、旅游业发展、商业特色街及老字号发展的政策等。重点实施南昌国际博览中心、九龙湖万达文化旅游产业城、江西银燕昌西南物流中心、天虹华中区总部大厦等一批大型现代服务业项目。 四、南昌商业概况 南昌市属于中部内陆城市,由于受地理位置与观念的制约,南昌的经济发展明显落后于沿海与周边城市,特别是新兴的行业如IT、金融、服务、房地产、商业等领域明显滞后。但近年来,随着国家加快实施沿长江开发战略、大京九铁路的全线贯通(南昌市是京九线上唯一的省会城市),南昌市的经济发展形成强大的动力,产业结构调整日益完善,形成新的发展机遇。 1、南昌商业宏观环境 A、近年南昌GDP 南昌宏观经济近年呈现高速发展的态势,GDP逐年增长,经济动力强劲,为商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环境。 B、南昌人口 南昌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年人口持续出现净流入,常住人口稳步增长,人口密集度提高,消费潜力不断增长。 C、产业结构

河南省郑州市技术管理规定2013最新

郑州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送审稿) 郑州市城乡规划局 二〇一三年二月十八日

目录 1 总则…………………………………………………………………… 2 建设用地………………………………………………………………… 2.1 用地分类………………………………………………………… 2.2 建设用地控制…………………………………………………… 3 公共服务设施配建……………………………………………………… 3.1 分类分级………………………………………………………… 3.2 市、区两级公共服务设施配建…………………………………… 3.3 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建………………………………………… 3.4 实施导则………………………………………………………… 4 建筑工程………………………………………………………………… 4.1 建筑规划设计…………………………………………………… 4.2 建筑间距………………………………………………………… 4.3 建筑物退让……………………………………………………… 4.4 建筑高度和景观控制…………………………………………… 4.5 容积率指标计算………………………………………………… 4.6 绿地……………………………………………………………… 4.7 商业设施控制…………………………………………………… 5 交通工程…………………………………………………………………… 5.1 城市道路………………………………………………………… 5.2 道路交叉口………………………………………………………… 5.3 停车场……………………………………………………………… 5.4 城市公共交通……………………………………………………

我的家乡---柳州_优秀作文

我的家乡---柳州 我的家乡---柳州 我的家乡——柳州,是我从小生活的地方,也是我最爱的地方。 柳州历史古老悠久,是中国古人类“柳江人”的发祥地,唐代大文豪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为柳州增添了一份不可磨灭的荣耀。歌剧《刘三姐》相信大家都熟悉,剧末刘三姐坐着鲤鱼飞上了天,那个地点,就在柳州鱼峰山脚下的小龙潭。我每次路过鱼峰山,望望山顶石雕的两条鲤鱼,都会令人产生无限的遐想。 “借问奇石何处有,牧童遥指柳州城。”柳州盛产奇石,每年的柳州奇石节都吸引了许多从世界各地远道而来的石头爱好者过来拍卖、参观。有的石头长得像青蛙、鱼,还有的花纹似山似水……令人赞不绝口。这可不是做出来的,而是纯天然的,所以有“柳州奇石甲天下”的美誉。我家就有一块石头,表面很光滑,花纹像一个村子,有树有房子还有田地。我经常对着那块石头发呆,感叹着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 柳州是广西的工业中心,中国西部重要的制造基地。有许多大型工厂,生产有汽车部件、工程机械等,为各个城市提供了大批工业商品。 柳州市区青山环绕,绿水抱城,被誉为“世界第一天然大盆景”。柳州的夜景更是令人赏心悦目。有一天晚上,我和亲戚朋友一起漫步柳江河畔。站在江滨公园里,扶着栏杆,感受江上习习的风儿,还带有淡淡的清香。走道上有小孩在嬉戏,草地上有情侣在浪漫,栏杆边

有老爷爷在钓鱼,有游人在拍照……他们共同享受着这美好的景色:江边的楼房、小山、宝塔灯光灿烂,柳江明珠大舞台光明耀眼,江上各种各样的观光游览船色彩斑斓,蟠龙山瀑布自然壮阔,缓缓的瀑布声使人格外地放松……柳州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那似一幅美丽的山水风景画,又似一个人间仙境,令人陶醉其中,久久不忍离去。 柳州,她孕育着我们龙城的人民,我们世世代代都在这里繁衍生息。她给予了我们一个山水如画的风水宝地,我们应该倍加珍惜与爱护。 我爱我的家乡,我为我是龙城人民而感到自豪;我更爱我的祖国,我为她有许许多多的“聚宝盆”而感到骄傲!

敦化市市情概况

敦化市市情概况 一、自然概况 敦化市幅员面积11957平方公里,是全省区域面积最大的县级市,辖16个乡镇、4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境内有1家上市公司(吉林敖东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三大森工企业(敦化林业局、黄泥河林业局、大石头林业局)和1个军工企业(3305工厂),总人口48万。概括地讲,敦化主要有四个方面特点:一是历史悠久。敦化素有“千年古都百年县”之称。公元698年,靺鞨族粟末部首领大祚荣在此建都,号称震国;公元713年,唐玄宗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始称渤海国;作为清皇室发祥地,这里曾被封禁200年,1881年设治立县,定名为敦化;1958年由省辖县划归延边州,1985年撤县设市。二是区位优越。敦化幅接吉黑两省四区九县市,是长吉图先导区的中心节点,在吉林省东部处于“连接东西、贯通南北”的重要地位。三是交通便捷。长图铁路、长珲高速公路和201、302国道贯穿全境,可直通大连、丹东、珲春、绥芬河等口岸。未来几年,随着鹤大高速公路、吉珲高速铁路、东京城经敦化至白河铁路、敦化至五常公路等重点交通项目的建成,将有三条铁路、两条高速公路、三条国道在我市交汇,形成“四纵四横”放射性的交通网络。四是资源富集。敦化是全国重点林区之一,森林覆盖率达84.9%,设有雁鸣湖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已探明铁、钼、煤、金等矿产资源37种,占延边州已发现矿种的42.5%;境内水域总面积1万多

公顷,水能蕴藏量35万千瓦,高山风电理论装机容量200万千瓦,是全省水能、风能极具开发潜力的县市之一;境内有世界最大尼众道场正觉寺、世界最高释迦牟尼青铜坐佛金鼎大佛,拥有渤海古墓群和渤海震国第一城东牟山等国家级文物保护景观。 二、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近年来,我们按照“三化”统筹推进,深入实施“三动”战略的总体要求,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项目突破、产业振兴、开放带动、创新引领”战略,全市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201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30亿元,同比增长20%;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13.06亿元,同比增长33%;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5亿元,同比增长36%;农村经济总收入、全口径工业总产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贸进出口总额,分别达到54.9亿元、208亿元、64.6亿元和1.5亿美元,增幅均在20%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59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000元。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并进,荣获国家卫生城、国家园林城、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绿化模范城、全国双拥模范城和中国优秀旅游城等28项国家级荣誉称号。 敦化市基层组织建设概况 敦化市现有党的基层组织1204个,其中基层党委51个,党总支57个,党支部1098个。辖16个乡镇,4个街道,共有299个村级党组织和19个社区党组织。全市共有党员22247名,其中

郑州情况

一、开场白,郑州简介、大枣 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欢迎来到河南旅游,远道而来,一路辛苦了!我是你们的导游,站在我身边的这位是我们的司机张师傅,我们俩很荣幸为大家服务,有需要的地方尽管提出来,我们会尽力解决,你们的满意是对我们工作的最大肯定,预祝本次旅途愉快! 现在我简单的介绍一下今天的行程安排。现在我们已经踏上旅途,出郑州顺着连霍高速一路向西,在孟津下高速后,就到达了今天的目的地~~黄河小浪底风景区。 我们现在所处的城市是河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省会城市郑州市.让我们来简单认识一下郑州:郑州古属豫州,公元1027年,周武王灭殷后封此地为管国,东汉时此地成为管城,现在还有管城区的称号,直到隋文帝天皇三年,才有郑州的称号,并沿用至今。1923年京汉铁路大罢工后,郑州成为“二七名城”。我们马上要经过的绿色双塔就是郑州的标志性建筑“二七”纪念塔。1954年河南省的省会由开封迁往郑州,郑州没有使人们失望,现已引领着河南的经济发展并是中崛起的领头军,郑州因良好的绿化和发达的商贸素有“绿城”和“商城”之称。 诶,朋友们,现在请大家往窗外看。路两边种了许多枣树。大枣可是我们郑州的特产。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些枣树的根部都非常地臃肿,这是为什么呢?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新郑种枣树的记载。千百年来,枣农为了获得丰收就总结出了一个经验:每年在春暖花开季节,就拿斧头在枣树的根部砍几刀。这样结出的枣儿又大又甜。枣不仅有营养和药用价值而且能美容养颜延年益寿,还是绝佳的礼品,有兴趣的朋友可带些本地的特产给亲人朋友. 下车交代:说到这里,我看到好多朋友已经坐不住了,是不是想马上就到景区感受一下啊?别急,现在我们的旅游车已经进入了小浪底停车场,在下车之前,要提醒大家,记住我们的车牌号豫C12345.我们将会在景区逗留2个小时,2个小时之后,大家到停车场来集合,我们一起去用餐,希望大家可以遵守时间,按时回来,不要耽误了行程,好了,各位朋友,现在请大家带好随身物品和贵重物品跟我下车,一起到景区参观游览. 位朋友,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就是小浪底大坝区了.为了对小浪底工程有进一步的了解,咱们就先进展厅看一看,在这里您可以观看到整个小浪底工程的模型,还可以了解到它的伟大历史背景,建筑结构,工程进度,文献资料等等,可以说这儿是整个小浪底的缩影和明细了. 二.郑州简介 尊敬的各位朋友: 大家好!欢迎各位光临河南省会郑州!我是**旅行社的导游员**,很高兴能够陪同大家一起游览少林寺,我将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大家提供一个舒适、愉快的旅程。希望得到大家的支持与配和,大家有什么问题和要求请尽管提出来,我将尽力给予解答和满足,也希望各位能够与我友好合作,最后衷心的祝愿各位在郑州游览期间能够游的开心过得愉快!谢谢大家! 今天我将带领大家到少林寺去参观,现在我们距目的地大概需要一个半多小时的车程。少林寺主要景区包括常住院、塔林、初祖庵、二祖庵、十方禅院、武术馆等。到达景区后我将为大家做细细讲解。下面的时间我们就先来了解一下郑州! 郑州是河南省会,河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处中华腹地、九州之中,她北临滔滔黄河,西依巍巍嵩山,东、西接广天边际的黄淮平原,素有“雄峰中枢,空域险要”之称。郑州古属豫州。公元前1027年周五王灭殷后,将其北管叔鲜封于此地,成为管国。秦灭六国后这里设县属三川郡。东汉时为管城。隋文帝开皇三年称郑州,这是郑州称号的开始。清代,郑州升为直隶州。1923年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人大罢工革命运动后,被称为“二七”名城。1948年10月22日郑州解放后,设置郑州市。1954年河南省会由开封迁至郑州,郑州成为省会城市。 全市辖区5区和郊区1区(上街区)、5市、1县,总面积7446.2平方公里,总人口约580万,其中市区城市面积约130平方公里,市区人口约190万。 郑州交通便利,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京广、陇海铁路在此交汇,郑州北站是亚洲最大、最现代的货运编

陕西省情+地情市情

综合介绍 【位置面积】陕西省简称“陕”或“秦”,位于中国内陆腹地,地处东经105°29′-111°15′, 北纬31°42′-39°35′之间。东邻山西、河南,西连宁夏、甘肃,南抵四川、重庆、湖北,北接内蒙古,居于连接中国东、中部地区和西北、西南的重要位置。中国大地原点就在陕西省泾阳县永乐镇。全省总面积为20.58万平方公里。 【地貌】陕西地域狭长,地势南北高、中间低,有高原、山地、平原和盆地等多种地形。南北长约870公里,东西宽200至500公里。从北到南可以分为陕北高原、关中平原、秦巴山地三个地貌区。其中高原926万公顷,山地面积为741万公顷,平原面积391万公顷。主要山脉有秦岭、大巴山等。秦岭在陕西境内有许多闻名全国的峰岭,如华山、太白山、终南山、骊山。作为中国南北气候分界线的秦岭山脉横贯全省东西。秦岭以北为黄河水系,主要支流从北向南有窟野河、无定河、延河、洛河、泾河(渭河支流)、渭河等。秦岭以南属长江水系,有嘉陵江、汉江和丹江。 【气候】陕西横跨三个气候带,南北气候差异较大。陕南属北亚热带气候,关中及陕北大部属暖温带气候,陕北北部长城沿线属中温带气候。其总特点是:春暖干燥,降水较少,气温回升快而不稳定,多风沙天气;夏季炎热多

雨,间有伏旱;秋季凉爽较湿润,气温下降快;冬季寒冷干燥,气温低,雨雪稀少。全省年平均气温13.7℃,自南向北、自东向西递减:陕北7℃-12℃,关中12℃-14℃,陕南14℃-16℃。1月平均气温-11℃-3.5℃,7月平均气温是21℃-28℃,无霜期160-250天,极端最低气温是-32.7℃,极端最高气温42.8℃。年平均降水量340-1240毫米。降水南多北少,陕南为湿润区,关中为半湿润区,陕北为半干旱区。 【人口统计】 2008年末,全省常住人口为3762万人,比上年增加人口14万人,其中男性1933.9万人,占51.41%;女性人口1828.1万人,占48.59%,性别比为105.79(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全年出生人口38.64万人,出生率为10.29‰;死亡人口23.32万人,死亡率为6.21‰。城镇人口1583.8万人,占42.1%;乡村人口2178.2万人,占57.9%。人口年龄构成为0-14岁人口占17.75%,15-64岁人口占73.28%,65岁及以上人口占8.97%。 2008年人口自然增长率略有回升,自然增长率为4.08‰。 【民族分布与人口比例】据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陕西省共有54个民族,总人口为35365072人,其中汉族35188693人,占总人口的99.5%,少数民族为176379人,占总人口的0.5%。陕西省的少数民族分布广泛,主要分布在关中地区。关中地区的西安市、宝鸡市、咸阳市、铜川市、渭南市和杨凌示范区少数民族人口占

咸阳市简要市情数据资料13页

咸阳市简要市情及有关数据资料 一、咸阳概况 1、地理位置及人口:咸阳市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腹地,东连陕西省会西安,西临宝鸡和杨凌国家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北接甘肃,南望秦岭,具有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是中原地区通往大西北的要冲,是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全市辖1市2区10县,169个乡镇,3707个行政村,总面积10196.4平方公里,市区建成面积45平方公里,在建面积42平方公里(沣河新区)。总人口489.8万,市区人口82万。 2、气候:全辖区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3.0℃,无霜期为218天,多年平均降雪初终间日数为111天,最大积雪深度为15cm (1992年3月2日)。最大冻土深度为30cm(1977年1月)。日平均气温≥0℃的天数为285天,≥5℃的天数为240天,≥10℃的天数为192天,≥20℃的天数为90天,≥35℃的天数为20天。年平均降水量为530.8mm,降水最多的年份年降水可达847.3mm(1983年)。降水量最少的年份年降水仅为255.2mm(1977年)。年平均风力2-3级,平均风速3米/秒。2005年我市市区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天数达295天。 3、历史:咸阳历史悠久,是与古罗马同时代的世界文明古城。咸阳建城史长达2370多年。战国末期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称帝建都铸鼎,使咸阳成为华夏当之无愧的第一帝都。汉武帝刘彻的茂陵、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一代女皇武则天和她的丈夫唐高宗李治的乾陵,是绵延百里的27座金字塔般的大型帝王陵寝的亮点,也是亟待进一步开发的旅游资源。遍地都是秦砖汉瓦的咸阳,是极为少见的人类文明的富矿区。

4、城市名牌:咸阳是2004中国魅力城市、2005中国十佳宜居城市、浙商最佳投资城市,2006年被评为中国地热城,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全国甲级对外开放城市、全国中等明星城市、首批国家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综合治理优秀地级市,连续11年被评为陕西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市。 5、工业:咸阳工业基础雄厚,门类齐全,总量大,潜力强。全市工业经济总量居陕西省第二,是西北地区第四大工业城市,工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47%。全市已形成能化、电子、装备、食品、纺织、医药、建材七大支柱产业。全市规模工业实现产值356亿元,七大支柱产业产值占98%,股份制等非公有工业产值占54%。工业产品多样,现已发展到100大类上千个品种,共有“陕西省名牌产品”54个,先后有彩色显像管、偏转线圈、履铜板、喷气织机等几十种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工业化的总体思路指导下,咸阳良好的区位优势、丰富的工业资源、雄厚的工业基础和招商工业项目的顺利实施等因素形成了工业发展的巨大潜力。 6、农业:咸阳是中国农业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中华民族的农业始祖后稷就在我市的武功县一带“教民稼稻”,“树艺五谷”。咸阳的农耕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下五千余年。目前常用耕地面积37万公顷,水果耕种面积18万公顷,粮食作物年产199.9万吨。近年来,通过优化主要农产品区域布局,已初步形成了粮食、水果、畜牧、蔬菜四大支柱产业,是中国西北地区最早的国家级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市。按照自然资源和生态条件,我市分为南部和北部两个不同区域。南部为渭河盆地,土肥水丰,渠井双灌,素有关中“白菜心”之称,为国家优质小麦生产基地;北部为黄

龙岩市情介绍

地理 承接沿海拓展腹地 龙岩与泉州、漳州两市接壤,距厦门仅142公里,是离厦门最近的内陆邻海城市,也是海峡西岸经济区延伸两翼、对接两洲、拓展腹地的交通枢纽与重要通道。 1个机场、4条高速公路、4条铁路、8条国省道为主体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实现龙岩市与全省、珠三角、长三角两大经济区交通主干线的全面对接。预计2011年年底建成通车的龙厦高铁,将进一步拉近龙岩与厦门、泉州、漳州的空间距离,实现“一小时通勤圈”。 龙岩作为承接沿海、拓展腹地的枢纽城市,对厦泉漳沿海城市的延伸发展作用明显。尤其是连接在京广线上的赣龙厦铁路通车后,通过龙岩的转换,沿海城市可以通过中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更好地向内陆发展,寻找更多商机。 龙岩作为一个山区地市,土地和资源优势明显,为厦门等沿海城市产业转换,提供了空间上的保障;龙岩也可以依托沿海城市,加强对台交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经济 为融入厦泉漳大都市区夯实基础 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为龙岩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赢得良好先机。龙岩全市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势头,为融入厦泉漳大都市区夯实了基础。 近年来,龙岩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结构调整成效显著。过去五年,全市经济总量、财政收入实现翻番,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速达到了23%。 龙岩工业化进程快速推进,重点支柱产业不断壮大。重点发展机械、钢铁、铜等十个产业,重点培育医药化工、电子信息和现代物流三个产业,使得龙岩经济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连续七年位居全省第一。 另外,龙岩努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把产业优势转化为出口优势,把闽粤赣的区位优势转化为对外开放优势,对外贸易成果丰硕,旅游事业蓬勃发展。 新的形势下,龙岩市将“主动融入厦漳泉大都市区”作为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经济强市、构建和谐龙岩的重要战略举措,这是机遇也是挑战。 目前,龙岩已经初步构建起以百亿产业、百亿园区和一批领军企业为支撑的产业体系,以机场、快速铁路、高速公路和国省道为骨架的立体交通体系,以中心城市为核心、辐射带动县域城市和小城镇的三级城市体系。这些都为龙岩融入厦漳泉大都市区提供了经济保障。

2018河南省郑州市医保新规

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郑州市职工 基本医疗保险办法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 《郑州市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办法》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2018年1月4日 郑州市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办法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职工的基本医疗,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等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组织和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及其职工、退休(职)人员和按规定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应当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职工医疗保险”)。本市行政区域内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职工医疗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以下统称“灵活就业人员”),可以参加职工医疗保险。 第三条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坚持以下原则: (一)筹资和保障水平与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二)职工医疗保险费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负担; (三)职工医疗保险基金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 (四)职工医疗保险基金以收定支,收支平衡。

第四条用人单位参加职工医疗保险的,应当同时参加职工生育保险。 第五条职工医疗保险实行市级统筹。 第六条郑州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是职工医疗保险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职工医疗保险管理工作。 郑州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提供职工医疗保险服务,负责职工医疗保险登记、征缴计划编制、个人权益记录、职工医疗保险待遇支付等经办工作。 地方税务部门负责职工医疗保险费征收工作。 发展改革、财政、卫生计生、审计、民政、公安、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工商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职工医疗保险工作。 第七条对在职工医疗保险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市人民政府 给予表彰。 第二章参保缴费 第八条职工医疗保险费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参保职工以本人上年 度月平均工资收入作为本人月缴纳职工医疗保险费的缴费基数,缴费比例为2%;用人单位以全部参保职工月缴费基数之和作为本单位月缴纳职工医疗保险费的 缴费基数,缴费比例为8%。 新入职职工以其参保当月工资收入作为其本人月缴纳职工医疗保险费的缴 费基数。 职工医疗保险缴费年度为当年的7月1日至次年的6月30日。职工缴费 基数高于本市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300%的,其缴费基数按本市上年度 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300%核定;低于本市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60%的,其缴费基数按本市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60%核定。

柳州市农业概况

柳州市农业概况 地理位置 柳州市位于广西中部偏北,为湘桂、黔桂和枝柳铁路交汇处,地处东经108°32′~110°28′,北纬23°54′~26°03′之间,东与桂林市的龙胜县、永福县和荔浦县相连,西与河池市的环江县、罗城县和宜州市接壤,南与来宾市的金秀县、象州县、兴宾区和忻城县毗邻,北与湖南省的通道县,贵州省的黎平县、从江县交界。市区处柳江河中游,距离首府南宁约220公里。 行政区划 柳州市行政区划调整后,共辖六县四区,共有86个乡镇,935个行政村。2006年全市总人口360.5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35.34万人,占人口总数的65.28%,全市聚居着汉、壮、苗、侗、瑶、回、仫佬等30余个民族。 地形地貌 柳州市主要以山地和丘陵地貌为主。山地丘陵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76.01%,其北部为云贵高原的东南缘,西北部处于九万大山区域,一般海拔在1000—1200米。东部、东南部为架桥岭---大瑶山,中部和东南部为岩溶地貌、丘陵和河谷平原。整个地势总体上是北部、东部高,中部、南部低。按地貌形态、海拔高度和切割深度,可分为中山、低山、丘陵和平原、岩溶地区。柳州境内山体主要有九万大山、摩天岭、大苗山架桥岭和大瑶山等,位于大苗山上的元宝山,海拔2081米,为境内最高峰,也是广西第三高峰。平原主要分布在融江—柳江、洛清江中下游河谷两岸,较大的平原有柳江平原、洛满平原、穿山平原、柳城(融水)平原和鹿寨平原。 自然资源 1、土地资源 2005年柳州市土地总面积为18686.051平方公里,山地丘陵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70.01%。2005年全市耕地面积228224公顷,其中水田面积108399公顷,旱地面积119825公顷。园地面积25582公顷,其中果园面积19218公顷、桑园面积4106公顷、茶园面积2258公顷。全市土壤种类主要有红壤土、黄壤土、水稻土、石灰土、冲积土和紫色土等土类,其中以红壤和石灰土所占的比例较大。红壤主要分布在柳城、融安、融水、三江县境内,土质一般比较贫瘠,有机质含量低,普遍缺氮、磷、钾;石灰土以南部的柳江县分布最广;耕作性土壤以旱作土壤和水稻土为主,其中旱作土壤占50%以上。在海拔150—450米的低山丘陵

巴中市市情概况

巴中市市情概况(2004年版)一、自然生态情况 巴中,四川省东北部大巴山南麓的一颗“闪亮明珠”。地处东经106°20′-107°45′,北纬31°14′-32°44′。幅员面积:12315平方公里。东邻四川达州市,南邻四川南充市,西邻四川广元市,北邻陕西汉中市。 巴中历史悠久。东汉永元年间置汉昌县,北魏置巴州,1913年建巴中县。1932年1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由鄂豫皖经陕南转战巴山,在此建立川陕革命根据地,面积4万平方公里,拥有23个县。1993年10月28日建巴中地区,1999年12月28日撤地设市。到2003年,巴中置县历史1907年,置郡1795年,置州1480年。 巴中市辖巴州区、南江县、通江县、平昌县三县一区。有284个乡、镇,2360个行政村,123个居委会、558个居民小组,14754个村民小组,350万人。 巴中具有适宜的气候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气象资源:年平均气温16.9℃,1月份平均气温5.2℃,8月份平均气温27.3℃,年平均降雨量1150毫米。 --矿产资源:已发现矿种50种,矿产地500余处,其中大型25处,中型52处。已探明储量的矿产22种,矿产地34处,其中大型2处,中型6处,霞石居全国前5名、属全省第1名。主要矿物有铁矿8544万吨,花岗石远景储量20亿立方米,大理石2亿立方米,白云石1.5亿吨,石灰石25亿吨,霞矿2700万吨,以及石墨、石膏、绿豆岩、钾长石、透辉透闪石、萤石、滑石、蛭石、硫铁矿、磷矿、膨润土和金、银、铜、铅、锌、钴、镍、钨、铀等矿产。尤以花岗石、霞石、石灰石、白云石、铁矿等有很大的开发前景和优势。 --森林资源:有林地面积649.7万亩,占林业用地面积861.5万亩(未含四旁树折合面积)的75.4%。森林覆盖率38.5%。活立木蓄积2061万立方米。有森林植物100科,293属,821种;有野生动物199种,其中兽类56种,鸟类129种,爬行类14种。建有四川省南阳森林公园,四川省佛头山森林公园,四川省光雾山森林公园等省级森林公园3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四川省南江大小兰沟自然保护区)1个。 --水利资源:水利资源总量为79.65亿立方米,有大小河流1100多条,水能蕴量为81.24万千瓦,可开发量为41.7万千瓦,已开发量仅为4.5356万千瓦。截止2000年底已建成水库409 处,其中,中型水库3处,小一型30处,小二型376处,山平塘23980口,微水工程12.75万处,治理水土流失2070.26平方公里,蓄引提水能力42515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102.13万亩。 --植物资源:有木本植物91科、233属、600余种。特别是光雾山原始森林保存完好,被专家称为“四川盆地北缘山地重要生物基因库”。巴山水青杠被英国剑桥大学皇家物种协会鉴定为世界稀有树种,列为世界保护树种,是生产各类人造板和家俱的上等优质木材。林副特产品丰富,银耳、香菇、核桃、板栗、银杏、生漆、杜仲、黄柏、厚朴等畅销36个国家和地区,通江县陈河乡被誉为“中国银耳之乡”。林下蕨菜、山露菜等已批量出口日本、新加坡等国。 --动物资源:有野生动物275种,其中兽类51种,鸟类123种,爬行类14种,两栖类11种,鱼类76种。属国家重点濒危、珍稀的野生动物如:梅花鹿、金钱豹、黑熊、麝、猕猴、锦鸡、长尾雉、大鲵等约20余种;属省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如赤狐、青麝、豹猫、野猪、小麂等约25种。蛇类对药品开发有重要作用。 --水产资源:境内水域鱼类众多,不但有青、草、鲢、鳙等常规鱼类,而且还有团鱼(学名鳖)、大鲵(俗名娃娃鱼)等珍稀鱼等63种。 二、2003年经济社会发展状况2003年,面对“非典”疫情给我市带来的影响和百年不遇的洪涝以及严重的山体滑坡等多种自然灾害,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和党中

重庆市市情介绍

综合练习题 一、填空 1、1999年,美国《财富》杂志将重庆列为中国排名第四的最具_投资_潜力、发展_潜力和_竞争力_的城市。 2.重庆简称_渝_,是中国西部惟一的直辖市。 3.重庆雨季集中在_夏秋_,也有“雾都”之称。 4.重庆市常年雨量充沛,但_分配不均_,主要降水量集中在_4_月至_9_月。 5.古代重庆名为_巴_。 6.宋朝时,重庆的名称由_渝州__改为_恭州_。 7.重庆市树为_黄桷树_,市花为_川茶花_。 8.重庆共_40__个区县(自治县、市)。 9.重庆既以山城著称,又以__江城_扬名。 10.重庆要成为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首先要建成_三中心_、_两枢纽_和_一基地_。 11、把重庆建设为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基本标志要求是__资源配置市场化_、__产业结构高级化,市政建设现代化_和_城市管理规范化_。 12、_1949_年11月30日,重庆解放,成为西南军政委员会驻地,中央直辖市。 13.__1949_年_12_月_11_日,重庆市人民政府正式成立。 14.重庆位于我国西南地区,是一个典型_内陆城市_、是中国西南地区和长江上游最大的_经济中心城市。15._富民兴渝_、_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__是重庆新世纪前20年的战略目标。 16.重庆地处四川盆地东南缘,地貌组合差异大,在地貌构成上,最典型的特征是__山多河多__。17.重庆在民族结构上,全市有__51__个少数民族。 18.重庆境内江河纵横,除_长江__及其主要支流_嘉陵江_、_乌江_之外,还有流域面积在30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__10__条,流域面积在30到5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436条。 19.重庆季节变化的特点是:一是冬__暖__,二是春_早__,三是夏_热__,四是秋_迟__。20.重庆位于北半球_副热带_内陆地区,属于__中亚热带湿润季风__气候。 21.重庆地形复杂,地貌多样,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和商品猪肉生产基地。 22.重庆主城区是重庆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人口稠密,建筑集中,消耗能源多,人均绿地少,形成了城市的特殊气候:一是__城市热岛_;二是__城市干岛__;三是_城市气候中的降雨__;四是雾在数量上有所减少(年均50天左右),但其化学成分复杂,污染物质增多,对人的危害增大,其水平能见度呈逐年下降趋势。 23.建设“枢纽重庆”,近五年要完成的目标任务之一是:完成“_8小时重庆_”通达工程和“__半小时主城__”畅通工程,奠定沟通东西、联接南北的西部交通枢纽地位。 24.直辖以来,重庆市把_旅游业__作为支柱产业来培育和发展,使全该产业呈现出“快速扩张,持续增长,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25.重庆的经济发展呈现很强的__地域分布_特点,即存在_都市发达经济圈_、__渝西经济走廊__和__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__三大板块,各板块发展差异较大。 26.百万移民__是三峡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三峡工程涉及的最大的社会重组与经济重建工程。27.1994年4月,七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国务院《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议案》,三峡工程正式动工。三峡工程坝址在__湖北宜昌__。 28.三峡水库是一个__峡谷型_水库,水库面积__1084_平方千米,平均水面宽度约1.1千米,水库蓄水175米时,回水末端在重庆__江津市_。据1991年9月至1992年5月长江水利委员会调查,按175米正常蓄水位方案,三峡工程淹没涉及现重庆市__16_个区、县(自治县、市)。 29.今后15年,新重庆肩负着四大任务:__百万移民___、消除贫困、发展经济、___保护环境__。30.重庆生态环境建设的战略目标定位是:保护__国土环境__、保护资源的持久利用、保护生态平衡,成为全社会自觉的行为意识和行动指南,经过全市人民坚持不懈地努力,到2050年,把重庆建设成为经济发达、环境优美、人民安居乐业的示范区和_现代大都市__。 31.重庆民主法制建设的特点是:__权力机关__,行使职权;依法行政,严格执法;__公正司法_,保障改革;政协职能,充分发挥;__基层民主_,继续加强; __党委领导_,统揽全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