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理学复习资料内容超全小抄---简答题

心理学复习资料内容超全小抄---简答题

心理学复习资料内容超全小抄---简答题
心理学复习资料内容超全小抄---简答题

大学《管理心理学》期末考试小抄笔记复习重点

管理心理学笔记 前言 1.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内容范围 个性心理、群体心理、领导行为、组织心理 2.学习其意义 1.有助于加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2.有助于知人善任,合理的使用人才 3.有助于改善人际关系,增强群体的合理凝聚力和向心力 4.有助于组织变革和组织发展 5.有助于提高领导水平,改善领导者和被领导者关系 3.学科基础 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 4.研究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心理测试法、个案法 关于人性的假设 1.管理者对人有不同的观念就会有不同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2.1956年,雪恩、沙因在《组织心理学》一书中将人性假设归纳为四种: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复杂人 3.结合我国具体情况,运用几种对人性的假设来研究人性与组织管理的关系 1)尽管人们的需要时改善生活状况,但人们不仅仅是为谋生和金钱而工作 2)多数人对组织任务极其管理方式的最初态度,总是从能否满足自己需要而做出反应的,但,这个态度是可以通过组织和个人的相互作用采取适当措施和教育来改变 3)我国,各级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从长远来看是一致的,但近期也可能不完全一致,为此组织和个人双方都应该努力,使组织目标中能包含更多的个人利益,从而调动人们积极性,提高功效,增加满意度 4)管理方法因人而异,因任务而异,主管人员应努力创造条件,合理安排分工,使更多人在工作中充分发挥聪明才智以得到内在满足 5)管理人员和工人关系应当是平等的,相互信任相互协作的关系,不管使用哪种方式,都应该关心人、尊重人、爱护人,应说明教育、发扬民主、适当参与、启发自觉、提倡自治。

心理学基础知识简答题

心理学基础知识简答题 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基础知识简答题及答案发布人:圣才学 习网发布日期:2010-07-0915:58共7人浏览[大][中][小] 1、人的心理包括哪些过程? 答: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2、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两部分? 答: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3、个性心理特征包括什么? 答:能力气质和性格。 4、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是由哪国的谁于哪年在哪儿成立? 答:德国冯特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创立。 5、新理学的任务是什么? 答:探索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实现对人的心理活动的正确说明,准备预测和有效控制从儿提高实践活动的效率。 6、试分析人的心理的实质。 答: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1)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 器官,没有神经系统,没有大脑的心理现象是不存在的这已被日常生活经验,科学实践以及“反射”、“条件反射”,脑髓说等所证实,从无机物的机械反映,到动物的心理反 映,再到人的意思反映是物质长期演化的结果,是高度发展的物质---大脑的机能。(2)心理对客观现实的依存性,客观现实是心理源泉和内容。(3)人的心理反映的主观性、 能动性、人的心理除依存客观现实外,还受主观的知识经验,思想观念,心理状态,心理水平和个性心理特征的影响,实践中,心理反映的主客观性是统一的。人不是消极反 映现实,而是能动地改造变革现实。(4)人的心理反映的社会制约性,人不只是自然实体。更主要是社会实体,人是积极的活动者。人的心理是实践中发生发展的。 7、什么是反射弧?它包括哪些结构成分?

答:反射弧是实现反射活动的精神结构,它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躯,传出神经、效应器及反馈系统等。 8、什么是无条件反射?什么是条件反射,并各举一例。 答:无条件反射是不学而能,生来就会,从遗传获得的反射活动,如食物反射,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在无条件反射基础上,经过后天训练,学习建立起来的反射活动,如望梅止渴。 9、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分为哪几个层次? 答: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五个层次。 10、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如何创设问题情境? 答:(1)要想创设问题情境,首先要求教师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结构,了解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此外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状态,使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的水平构成一个适当的跨度。(2)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既 可用教师设问方式提问,也可用作业方式提出,既可以从新旧教材联系方面引进,也可以从学生日常经验引进,也可以在教学过程,教学结束时进行。 11、如何根据学习动机理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答:(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适当控制动机水平;(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有效进行奖惩;(4)合理设置课堂结构,妥善组织学习竞赛;(5)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进学生继续努力。 12、如何利用学习动机和学校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需要? 答:(1)学习动机通过直接制约学习积极性,影响学习效果;(2)由学习效果产生的成败体验,反作用学习动机;(3)掌握平分艺术,使每个学生体验到成功感;(4)使学生掌握扎实的知识技能,获得真正的成功。 13、知觉分哪些种类? 答:知觉分类标准和依据不同,种类划分不同。(1)根据分析器不同,简单可分视、

教育心理学常考的简答题

小编为大家整理教育学与教育心理学常考的简答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知识素养? (1) 比较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 (2) 精深的专业知识。 (3) 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 (4) 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2、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是什么? (1) 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2)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3) 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4) 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3、遗忘的规律与特点有哪些? (1) 不重要和未经复习的舆容易遗忘。 (2) 机械识记比意义识记、无意识记比有意识记易遗忘。 (3) 遗忘有“先快后慢”的特点。 (4) 消退说认为不经复习强化的内容,逐渐完全遗忘; 干扰说认为主要由前摄抑制、倒摄抑制引起遗忘。

(5) 遗忘还受动机和情绪的影响 4、怎样在教学过程中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1) 注意唤起学生的随意注意,提高学习的自觉性。明确教学的目的任务; 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的思维; 正确组织教学,严格要求学生。 (2) 正确运用无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教学环境的布置应有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 教学方法丰富多样,有吸引力,防止单调死板。 (3) 引导学生几种注意交替使用。 5、试论述教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1) 加强辩证唯物主义思维方法论的训练,学会全面地、发展地、实事求是地看问题。 (2) 运用启发式方法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 (3) 加强言语训练。 (4) 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抑制定势的消极作用。 (5)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品质。 6、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什么?我国社会主义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有哪些? 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一种人际关系。 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 (1) 尊师爱生

管理心理学复习整理

管理心理学 第一章管理心理学的发展 一、管理心理学发展的三个阶段的代表人物 (一)1990—1927 经典科学管理 1.产生背景:机器大生产;竞争加剧 2.代表人物:泰勒:科学管理之父;《科学管理原理》;劳动定额、工时定额、工作流程图、 计件工资制 雨果:《心理学与工业效率》;人事匹配 莉莲:《管理心理学》;人和科学管理 3.人性假设及假设内容,及相应的管理措施: (1)人性假设:“经济人”人是追求利益的,特别是经济利益的理性动物 (2)假设内容:多数人天生懒惰;多数人不愿意负担责任;多数人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相矛盾;多数人是为交换利益而工作;少数人有很强的自我控制能力。(3)管理措施:管理宗旨:重任务,轻人情 管理职能:计划、组织、经营、指导和监督 管理方式:金钱奖励,严厉惩罚 管理制度:专制集权式 (二)1927—1965 现代管理 1.产生背景:霍桑实验(照明实验;福利实验;访谈实验;群体实验)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 2.代表人物:梅奥(霍桑实验) 3.人性假设及假设内容,及相应的管理措施:(理论基础一) (1)人性假设:“社会人”人们最重视与他人的人际关系 (2)假设内容:人是社会的人;人的行为受社会需要满足程度决定;人生活在特定社会关系中,受其制约;人的理性和情感世界都会支配行为;人既有逻辑性行为 也有非逻辑性行为。 (3)管理措施:管理宗旨:重视人 管理职能:增加人际协调职能 管理方式:集体奖励 管理制度:民主参与 3.人性假设及假设内容,及相应的管理措施:(理论基础二) (1)人性假设:“自我实现人”人只有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才会得到最大的满足 (2)假设内容:人天生是勤奋的;人是敢于承担责任的;人可以自我激励;人有巨大的创造潜力;环境限制了人的潜力。

心理学简答题

心理学简答题-论述题 1.简述知觉的基本特性 (1)选择性:人在知觉过程中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分出来优先加以反映的特性就叫知觉的选择性。(2)整体性:知觉的对象是由不同部分和属性组成的。 人在知觉时,并不把知觉对象感知为个别孤立的 部分,而总是把它知觉为统一的整体。 (3)理解性:人在知觉某一事物时,总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认识它,并把它用词语标示出来,这种特性就叫知觉的理解性。 (4)恒常性:是指客观事物本身不变但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人的知觉的映象仍然保 持相对不变的特性。 2.简述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 (1)学习材料的性质 (2)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 (3)记忆任务的长久性与重要性 (4)识记的方法 (5)时间因素 (6)情绪和动机 (7)系列位置效应 3.提高记忆能力的方法 (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2)理解材料的意义,少用机械记忆 (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深度理解 (4)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材料 (5)运用多重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6)注重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 【口诀】理解(理解材料意义)目的(明确记忆目的)精加工,组块编码重方法 4.如何组织复习,防止遗忘 (1)及时复习 (2)合理分配时间, (3)做到分散与集中复习相结合。 (4)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5)复习方法要多样化。 (6)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 【口诀】法(复习方法多样化)官(多种感官)及(及时复习)时(分配时间)返(反复阅读)回 (试图回忆)三中(分散和集中) 5.简述记忆的品质 (1)记忆的敏捷性:这是记忆的速度和效率特征。 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记住较多的东西,就是记 忆敏捷性良好的表现。 (2)记忆的持久性:这是记忆的保持特征。能够把知识经验长时间地保留在头脑中,甚至终身不 忘,这就是记忆持久性良好的表现。 (3)记忆的准确性:这是记忆的正确和精确特征。 它是指对于所识记的材料,在再认和回忆时, 没有歪曲、遗漏、增补和臆测。 (4)记忆的准备性:这是记忆的提取和应用特征,它使人能及时、迅速、灵活地从记忆信息的储存库中提取所需要的知识经验,以解决当前的实际问题。【口诀】两准一敏才持久 6.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方法 (1)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2)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有利于打开想象力的大门。(3)引导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增加学生的知识经验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4)结合学科教学,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想象力。(5)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幻想。 【口诀】引观察、勤思考、扩知识、练想象、爱幻想 7.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1)正确运用无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活动。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重点小抄

第1章心理学概论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 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个体心理是指个人具有的 或在个人身上发生的心理 现象。个体心理可以分为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四个方面。 动机的基础是人类的各种 需要,需要即个体在生理或心理上的某种缺失状态的 反映。 兴趣是一种对事物进行深 入认知的需要,是需要的具体体现。 世界观是信念的体系,对人的需要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并决定一个人对客观世界的总体看法和基本态度。人的心理是一种动态活动 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 认知过程是个体获取知识 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言语等。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开始于感觉与知觉。感觉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和特性,而知觉反映事物的整体及 其联系与关系。 意志过程:心理学把这种自学地确定目的,并为实现目的面有意识地支配和调节 行为的心理过程。 心理特征是人们在认知、情结和意志活动中形成的那 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意识 特性,主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 能力是人顺利地完成某种 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体现着个体活动效率的潜在可能性与现实性。 气质是指表现在人的心理 活动和行为的动力方面的 反应特征。 性格是人对现实的稳固的 态度和习惯化行为方式。 意识指能为个体所清晰觉 察的心理活动。 无意识指人们在正常情况 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的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 第二节心理学的过去和 现在 唯理论代表人物是法国的 哲学家和科学家笛卡儿。思想本质是唯心主义的,他相信理性的真实性,认为只有 理性才是真理的唯一来源。 是一个二元论者。 经验论代表人物是英国哲 学家洛克。认为一世知识和 观念都是后天经验中获得 的。 构造主义学派奠基人是德 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1879 创建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 验室,著名的代表人物为铁 欣纳。构造主义主张心理学 研究人们的意识经验,强调 内省的方法。 机能主义的创始人美国 心理学家詹姆士,其代表人 物有杜威。主张研究意识。 行为主义的创始人是美国 心理学家华生,后期是斯金 纳。否认意识,主张心理学 只研究人的行为;反对内 省,主张采用客观的实验方 法。 格式塔心理学创始人是韦 特海默、考夫卡和苛勒。主 张把心理学作为一个整体 组织来研究。 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物是 弗洛伊德重视对异常心理 和异常行为进行分析,强调 心理学研究无意识现象。 认知心理学:1967年,美 国心理学家奈塞乐了表了 <认知心理学>,把人看成 信息加工者同,一种具有丰 富的资源、并能利用这些资 源与周围环境发生相互作 用的积极的有机休。 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 是马斯洛和罗杰斯,认为心 理学研究的任务在于了解 人,提示人性的本质。 第2章教育心理学与高等教育心 理学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介于社 会与自然、应用与理论之间 的交叉学科。 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 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 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 的科学。 我国出现的第一本有关教 育心理的菱是由旁宗抽在 1908年的日本小蓍的《教 育实用心理学》。自编的教 育心理学是寥世承于1924 年出版的《教育心理学》。 高等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 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 教育任务不同2教育对象 不同3社会职能不同4地位 作用不同5培养方式不同。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主要作 用:1.有助于提高师资水 平;2.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 质量;3.有助于进行教育教 学改革。 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方 法论原则:1.客观性原则; 2.发展性原则; 3.理论联系 实际原则;4.教育性原则。 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具 体方法:1.观察法;2.实验 法;3.调查法;4.个案法。 第3章高等教育心理学与高等学 校教师 角色:也称社会角色,它指 个人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 相应的社会身份和社会地 位同,并按照一定的社会期 望,运用一定的权力来履 行相应社会职能的行为。 教师是一种社会角色。 教师作为人类文化的传播 者,在人类文化的继承和发 展中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 用。 教师是指受过专门教育和 训练的,在学校中向学生传 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 能,发展学生的体质,对学 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 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把受 教育者培养成社会需要的 人才的专业人员。 教师往往同时扮演着多重 角色:1知识传播者、学 习发动者、组织者和评定者 2父母长者、朋友和管理员 3榜样和模范公民4学生 灵魂的塑造者5教育科学 研究者。 教师的领导方式可以分为 四种:强硬专制型、仁慈专 断型、放任自流型、民主型。 两种典型的教育风格:学生 中心的教学风格和教师中 心的教学方法。学生中心的 教学风格强调学生的活动、 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 学生自己参与确定教学目 标,教学内容与评议教学效 果,教师自己则是一个不直 接出面的领导者。教师中心 教学风格的教师则是直接 出面指导学生。 罗森塔尔效应或教师期望 效应:教师对学生的期望、 期待、热情关注是影响学生 学业成绩和人格品质的一 个重要因素。每个学生都应 寄予合理的期望和要求,给 他们以公正和足够的支持 与鼓励。 教师职业角色的形成: (1)教师职业意识的形成过 程:1角色认知阶段2角色 认同阶段3角色信念阶段 (2)促进教师角色形成的主 要条件:1正确认识教师职 业2树立学习榜样3积极参 与教育实践 教学效能感的涵义:对自己 进行某一活动的能力的主 观判断。教师在进行教学活 动时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 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主 观判断称为教师的教学效 能感。 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分为:一 般教育效能感(指教师对教 育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等 问题的一般看法与判断,即 教师是否相信教育能够克 服社会、家庭及学生本身素 质对学生消极影响,有效地 促进学生的发展。)和个人 教学效能感(指教师认为自 己能够有交地指导学生,相 信自己具有教好学生的能 力。) 教学效能感对教师行为的 影响1影响教师在工作中 的努力程度2影响教师在 工作中的经验总结和进一 步的学习3影响教师在工 作中的情绪 教学反思的涵义:指教师以 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 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 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 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 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 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 发展的途径。 教学反思的过程:1具体经 验、2观察分析、3抽象的 重新概括、4积极的验证。 教学反思的成分:1认知成 分2批判成分3教师的陈述 教学反思的方法:1反思日 记2详细描述3实际讨论 4行动研究 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 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 的,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活 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 地对其进行极积主动的计 划、检查、评价、反馈、控 1

教育心理学论述题汇总

联系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和生活中的事例,阐述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和品德。 答:教师可以综合应用一些方法来帮助学生形成或改变态度和品德。常用而有效的方法有说服、榜样示范、群体约定、价值辨析、奖励与惩罚等。(1)有效的说服。教师经常应用言语来说服学生改变态度,在说服的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提供某些证据或信息,以支持或改变学生的态度。(2)树立良好的榜样。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以及大量的实践经验都证明,社会学习是通过观察、模仿而完成的,态度与品德作为社会学习的一项内容,也可以通过观察、模仿榜样的行为而习得。(3)利用群体约定。研究发现,经集体成员共同讨论决定的规则、协定,对其成员有一定的约束力,使成员承担执行的责任。一旦某成员出现越轨或违反约定的行为,则会受到其他成员的有形或无形的压力,迫使其改变态度。教师则可以利用集体讨论后形成集体约定的方法,来改变学生的态度。(4)价值辨析。研究者认为,人的价值观刚开始不能被个体清醒地意识到,必须经过一步步的辨别和分析,才能形成清晰的价值观念并指导自己的道德行动。(5)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奖励和惩罚作为外部的调控手段,不仅影响着认知、技能或策略的学习,而且对个体的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也起到一定的作用。奖励有物质的(如奖品),也有精神的(如言语鼓励);有内部的(如自豪、满足感),也有外部的。虽然对惩罚的教育效果有不同看法,但从抑制不良行为的角度来看,惩罚还是有必要的,也是有助于良好的态度与品德形成的。当不良行为出现时,可以用两种惩罚方式:一给予某种厌恶刺激.如批评处分舆论谴责等;二是取消个体喜爱的刺激或剥夺某种特权等,如不许参加某种娱乐性活动。应严格避免体罚或变相体罚。 联系中学教学实际,试论述成败归因理论及其教育意义。答:归因是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结果进行分析,推论这些行为原因的过程。归因理论的指导原则和基本假设就是:寻求理解是行为的基本动因。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韦纳认为,学生在对自己的成功和失败进行归因时通常会归于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运气这四种主要原因,并且,学生的归因过程主要是按照控制源、稳定性可控性三个维度来进行。根据控制源维度,可将原因分成内部和外部的;根据稳定性维度,可将原因分成稳定和不稳定的;根据可控性维度,又可将原因分成可控的和不可控的。韦纳认为,每一维度对动机都有重要的影响。控制点维度与个体成败的情绪体验有(稳定性维度与个体对未来成败的期望有关。可控性维度既与情绪体验有关,又与对未来成败预期有关。一个总是失败并把失败归于内部的、稳定的和不可控的因素(即能力低)的学生会形成一种习得性无助的自我感觉。习得性无助是当个体感到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会对自己的重要生活事件产生影响时所体验到的一种抑郁状态。根据归因理论,学生将成败归因于努力比归因于能力会产生更强烈的情绪体验。努力而成功,体验到愉快;不努力而失败,体验到羞愧;努力而失败,也应受到鼓励。因此,教师在给予奖励时,不仅要考虑学生的学习结果,而且要联系其学习进步与努力程度状况来看,强调内部、稳定和可控制的因素。在学生付出同样努力时,对能力低的学生应给予更多的奖励,对能力低而努力的人给以最高评价,对能力高而不努力的人则给以最低评价,以此引导学生进行正确归因。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及其教育意义:答: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它必须经历一系列顺序不变的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一个由生物学的成熟与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期望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每一个危机都涉及一个积极的选择与一个潜在的消极选择之间的冲突。如果个体能够成功合理地解决每个阶段的危机和冲突,就会形成积极的人格特征,有助于健全人格的发

管理心理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

考试题型:一,解释与举例;二,简答;三,论述;四,案例分析;五,知识拓展:中国人的沟通、情商EQ与管理心理学结合考查 知识点一:霍桑试验P22-25 内容:照明实验;福利实验;群体实验;谈话实验 结论:1),生产条件的变化固然影响劳动者的生产热情,但生产条件与生产效率之间不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 2),生产条件并非是增加生产的第一要素 3),改善劳动者的士气以及人与人的关系,使人们心情愉快地工作并对自己的工作感到满足,这才是增加生产、提高工效的决定性因素 1993年,梅奥出版《工业文明中的问题》,总结了霍桑试验的结果,得出以下新的理论观点:1,传统管理把人假设为“经济人”,认为金钱是刺激积极性的唯一动力。霍桑试验认为人是“社会人”,影响人的生产积极性的因素,除物质条件以外,还有社会、心理因素。 % 2,传统管理认为,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工作方法和工作条件。霍桑试验认为,生产率的提高和降低主要取决于职工的“士气”,而士气则取决于家庭和社会生活,以及企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3,传统管理只注意“正式群体”问题,诸如组织结构、职权划分、规章制度等。而霍桑试验还注意到存在着某种“非正式群体”。这种无形的组织有其特殊的规范,影响群体成员的行为。 4,霍桑试验还提出了新型领导能力问题。他提出领导在了解人们合乎逻辑的行为时,还需了解人们不合逻辑的行为,要善于倾听和沟通职工的意见,使正式组织的经济需要与非正式组织的社会需要取得平衡。 知识点二:个性心理特征P84-86 个性的定义:人的个性就是在一个人身上经常的、稳定的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和品质倾向的总和。一般包括两部分: 1。个性心理特征:气质、性格、能力 2。个性品质倾向:需要、动机、兴趣、态度、理想、信念等。 ? 个性的特点:独特性(差异性);综合性;稳定性;可塑性

心理学复习材料简答题及答案

一。简述教师在学与教过程中的地位。 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但这并不否定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地位。学校教育需要按照特定的教学目标来最有效地组织教学,教师在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教师这一要素主要涉及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教学风格等方面。这是教师心理研究的主要问题二1.性格与气质的关系? 1.关系密切、互相渗透、互相影响。 (1)气质可使同一性格者有不同的表现;(2)气质影响性格形成和发展速度;(3)性格可制约气质的表现并改造气质。性格是个性中的核心,气质是附属。 2.论述学生的性格差异及其教育含义。 2.(1)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2)性格的个别差异表现在性格特征差异和性格类型差异两个方面。性格的特征差异分为四个方面: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性格的 意志特征。性格的类型差异指在一类人身上所共有的性格特征的独特组合,如内倾型与外倾型、独立型与顺从型。(3)教育含义:性格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的速度与质量;性格的性别差异又会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以及学生的社会性学习和个体社会化。因此,学校教育应更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使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更好地适应学生的性格差异。3.简述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 3.认知方式没有优劣好坏之分,只是表现为学生对信息加工方式的某种偏爱,主要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智力是影响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传统教学条件下。智力是学习成绩的一个可靠的预测指标。然而,智力并不影响学习能否发生,它主要影响学习的速度、数量、巩固程度和学习的迁移。所有这些认知差异表明,我们必须根据学生认知差异的特点与作用,不断改革教学,努力因材施教。 首先,应该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 其次,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 最后,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 4.简述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的教育意义。 教育工作要针对受教育者的个性特点。对不同的人格类型、不同的人格特质结构,教育的方式、方法都应有所不同。 埃里克森的人格终生发展论,为不同年龄段的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教育内容,任何年龄段的教育失误,都会给一个人的终生发展造成障碍。人格终生发展论还告诉每个人你为什么会成为现在这个样子,你的心理品质哪些是积极的.哪些是消极的,多在哪个年龄段形成的,给你以反思的依据。 三1.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的本质区别有哪些? (1)人的学习除了要获得个体的行为经验外,还要掌握人类世世代代积累起来的社会历史经验和科学文化知识。 (2)人的学习是在改造客观世界的生活中,在与其他人的交往过程中,通过语言的中介作用而进行的。 (3)人的学习是一种有目的、自觉的、积极主动的过程。 2.简述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

教师招聘考试综合知识——简答题(教育心理学)

教师招聘考试综合知识——简答题(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与教学专长 名词解释; 1.教育心理学:研究学校教育教学情境中主体的各种心理活动及其交互作用的运行机 制和基本规律的科学。 2.教学专长:专家教师所具备的有关教学的知识和能力,统称为教学专长。 3.刻意训练:从新手到专家需要要经历大量训练活动,以不断促进专业能力水平的提高,这被称为刻意训练。 4.微型教学:微型教学又称为微格教学,它以少数的学生为对象,在较短的时间内(5-20分钟),尝试做小型的课堂教学,然后把这种教学过程摄制成录像,课后再进行分析。 简述题: 1.简述教育领域的专家和新手之间的差异。 答:专家教师与新手教师的差异有3个基本方面:(1)关于专业知识,在专家擅长的领域内,专家运用知识比新手更有效;(2)关于问题解决效率,专家与新手相比,在其专长的领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更多的工作;(3)关于洞察力,专家比新手更有可能找到新颖和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 这些差异在课时计划制定、课堂教学实施和课后教学评价三个方面具体表现出来。 2.简述教师发展刻意训练的主要形式。 答:(1)以教研组为基地的教研活动;(2)微型教学;(3)教学决策训练;(4) 反思训练;(5)开展行动研究。 3.简述新教师常见的错误观念。 答:新教师常常存在三种错误观念:(1)教学只是传递知识的过程;(2)主修某一 学科就能提供这门学科所需的全部知识;(3)学会教学只不过是经验的积累过程。 此外,教师刚走上教学岗位,往往会有一些心理困境。有调查表明,新教师认为课堂 的重要任务有:维持课堂纪律,激励学生,处理学生差异,评价学生的作业,联系学生家长等。 第二章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 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的特征? 答:皮亚杰提出的“阶段”具有四个特征:(1)连续性和阶段性;(2)结构性;(3)次序不变性;(4)交叉性。 2.维果茨基认为心理发展的本质是什么? 答:维果茨基认为,心理发展是指一个人的心理在环境与教育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 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的转化过程。 3.什么是最近发展区? 答:维果茨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 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如儿童已经完全掌握了某些概念和规则;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2012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小抄版

1.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与动物的心理和行为的科学。 2.就个体水平而言,人的心理现象一般可以分为心理 过程和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3.在心理学中,心理过程和心理活动一般是可以通用 的。个体的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认知)过程、情绪 过程和意志活动三个方面。 4.人与人的心理差异主要表现在性格、气质、能力三 个方面,这三个方面称作个性心理特征。 5.1897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 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6.构造主义的奠基人是冯特。 7.1913年,华生发表了一篇题为《一个行为主义者 眼中的心理学》的论文,宣告了行为主义的诞生。 其研究路线可用“刺激-反应”公式来表示。 8.精神分析学说是弗洛伊德创立的,还提出了由本 我、自我、超我组成的人格结构模型。 9.1967年,奈塞尔《认知心理学》一书的出版是现 代认知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10.人本主义心理学由马斯洛、罗杰斯等人创立。反对 心理学中的“第一势力”—行为主义的机械决定论 和“第二势力”—精神分析的生物还原论,因而被 称为“第三势力” 11.心理学的任务有:描述、解释、预测、控制。 12.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是1908年光绪年间由 房宗岳翻译的日本小原的《教育心理学》。廖世承 于1924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我国第一本 自编的教育心理学教材。 13.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 与教师的教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学科。 14.心理发展的内容主要包括认知过程发展与社会性 发展两个方面。 15.认知发展学派以皮亚杰为代表。 16.人的一生的发展历程划分为五个时期:胎儿期、婴 儿期、儿童期、青少年期和成年期。青少年期是由 儿童成长为成人、由不成熟到成熟的时期。青少年 晚期(十七八岁至二十一二岁)相当于大学阶段, 是高校教师的工作对象。 17.哈佛大学心理学家佩里对大学生的认知发展进行 了跟踪研究,将大学生的思维发展划分为三个阶 段。第一阶段:二元论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大学 生以对与错两种形式来进行推理,对问题及事物的 看法是非此即彼的;第二阶段:相对性阶段,此阶 段的个体认识到事物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能够接受 对同一事物的不同解释,接受各种不同的观点;第 三阶段,约定性阶段,在约定性阶段,个体不仅能 够进行逻辑思维,而且在分析事物时具有自己的立 场和观点,即能够确定“这对于我是正确的”18.气质说最先源于古希腊医生希波克里特的体液说, 提出人的四种气质类型是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抑郁质。 19.性格和气质不同,气质具有天赋性,没有好坏之分, 性格具有好坏之分。 20.歌德曼总结了青少年这一特定时期友谊关系的六 大发展功能。1、陪伴2、放松3、工具性支持4、 自我意向的支持5、社会比较6、亲密 21.四种气质类型的典型特点是有明显差别的,但在现 实生活中,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归入某一气质类型, 实际上除极少数人外,大多数人往往较多地具有某 一气质类型的特点,同时又具有其他类型的一些特 点,整体上属于中间型或混合型。 22.性格是指一个人对待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经 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 23.大学生的性格差异,外倾型性格明显多于内倾型性 格。外倾型大学生感情表露于外,自由奔放、当机 立断、不拘小节、独立性强、有较强的组织能力, 善于交际,但比较轻率。而内倾型的大学生以自我 为出发点,做事谨慎、深思熟虑、缺乏实际行动, 顾虑多,易困感,适应环境困难,交际面窄。 24.能力是指个体顺利完成某项活动的个性心理特征。 25.当代美国心理学家斯滕伯格从信息加工心理学的 角度,于1986年提出了人类智力三元理论。 26.韦克斯勒提出了离差智商。 27.学习风格是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 习方式,是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 28.在我国,往往倾向于从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层面 对学习风格进行划分。 29.社会心理角色是指由人们的社会地位所决定的、符 合社会所期望的行为和态度模式。 30.教师角色的形成一般经历一下三个阶段:1、角色 认知阶段2、角色认同阶段3、角色信念阶段。 31.广泛的学习包括人的学习和动物的学习。一般来 说,广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中获得经验, 并由经验引起行为的较持久的适应性变化。 32.狭义的学习是指人类的学习。人的学习是在社会生 活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通过思维活动而积累经 验,进而产生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的相对持久变 化的过程。 33.学生得学习是人类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 34.冯忠良教授把学习划分为三种类型:1、知识的学 习,主要指知识的理解、巩固、应用2、技能的学 习,包括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的学习3、行为规范 的学习。 35.加涅在1965年出版了《学习的条件》一书,根据 学习的情境、学习的水平,由简单到复杂把学习分 为八种类型。 36.认知策略,加涅认为,认知策略是内部组织起来的, 学习者用来指导自己的注意、记忆、思维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 37.奥苏泊尔,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 学习和发现学习。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已有知识经 验之间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 38.桑代克是联结理论的创始人,用猫学习解决疑难问 题是他的经典实验。“尝试错误说”,或简称“试误 说”。 39.斯金纳,以他的强化理论为依据,提倡程序教学。 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观察学习的心理过程,受 四个子过程的影响,注意过程,调节着观察者对示 范者活动的探索和知觉;保持过程使得学习者把瞬 间的经验转换成符号概念,形成示范活动的内部形 象;再造过程是以内部形象为指导,把原有的行为 成份组合成新的反应模式;动机过程则决定哪一种 经由观察学习得的行为得以表现。 40.学习的认知理论产生于德国格式塔学派的顿悟说 (或完型说。) 41.布鲁纳提倡发现学习,发现学习是最佳的学习方 式。奥苏泊尔提倡接受学习。 42.有意义学习的条件,学习材料必须具有逻辑意义, 心理意义是指学习者必须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 新材料与认知结构中有关的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 结果旧知识得到改造,新知识就获得实际意义。 43.学习的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外一种学习的影响。 44.根据迁移的性质,学习迁移可以分为正迁移和负迁 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积极地促进作用称 “正迁移”;凡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作 用或抑制作用称“负迁移”。根据迁移的层次分类, 把学习迁移分为横向迁移和纵向迁移。先前学习向 在难度上大体相似而又不同的后继学习发生的迁 移,称横向迁移,又称“水平迁移”。先前学习向 不同水平的后继学习(更高级的学习)发生的迁移, 称“纵向迁移”又称“累积学习”。根据迁移的先 后顺序分,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凡是先前学习对 后继学习的影响称“顺向迁移”,凡是后一种学习 对先前学习的影响称“逆向迁移”。 45.形式训练说是对迁移现象进行的最早、最系统的研 究,该学说的心理学基础是欧洲从古代到近代一直 比较流行的官能心理学。 46.概括化理论又称“经验类化说”,是由贾德提出的, 贾德的“水下击靶”实验,是概括化理论的经典实 验。 47.关系转换说是由格式塔心理学家所提出的学习迁 移理论。 48.美国心理学家哈罗德经典实验为学习定势说提供 了实验证据。 49.动机是一种由需要推动的达到一定目标的行为动 力,它用以说明有机体为什么做出这样或那样行为 的原因。 50.根据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分类,可以 将学习动机分为间接的学习动机和直接的学习动 机。根据动机作用的主次关系分类,可将学习动机 分为主导性动机和辅助性动机。 51.美国心理学家索里认为,在人类的社会性动机中, 有交往性动机和威信性动机,交往性动机就是为了 获得教师、家长和朋友的喜欢,害怕被人冷淡、孤 单而学习的动机。威信性动机就是为了使别人赞 扬、尊敬自己而学习的动机,它被认为是比交往性 动机更高一级的社会性动机,是人们要求在社会上 取得一定地位的愿望的体现,这类动机是学习自觉 性和积极性的心理基础。 52.耶尔克斯-多德森定律表明了动机作用与学习效率 之间的关系:容易的任务,学习效率随着动机作用 的增强而提高,增加任务的难度,动机强度越大, 学习效率越低。 53.成就动机,即一个人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 事情愿意去做,并努力达到完美程度的一种内在推 动力量。 54.“成就动机”这一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 年代默里所提出的“成就需要”。 55.阿特金森认为,广义的成就动机分两种:一种是追 求成功的动机,表现为趋向目标的行为;二是避免 失败的动机。 56.韦纳的成就动机归因理论,把众多的原因按其特性 划分为三个维度:原因源、稳定性、可控性维度。 57.1977年,班杜拉首次提出“自我效能感”这个概 念。自我效能感,就是指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 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58.现代认知心理学一般依据知识的不同表征方式和 作用,将知识划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 略性知识。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关于 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主要用于区别和辨别事物。 程序性知识,即操作性知识,是关于怎样做的知识, 是一种经过学习自动化了的关于行为步骤的知识。 策略性知识是关于如何学习和如何思维的知识,即 个体运用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去学习、记忆、 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技巧。 59.心理学家普遍认为,陈述性知识主要是以命题和命 题网络的形式进行表征的。 60.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 61.奥苏泊尔提出三种有意义的学习机制:符号学习、 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符号学习又称代表性学习, 是指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概念学习实 质上就是掌握概念的一般意义,其实质是掌握一类 事物的共同的本质属性和关键特征。命题学习,是 指获得由几个概念构成的命题的复合意义,实际上 学习表示若干概念之间关系的判断。 62.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例如学完“花”的概 念在学习新概念“百合花”属~~。上位学习又称“总 括学习”,例如学习有关面积面积的概念,先比较 桌面、操场的面积大小,最后概括出“面积就是平 面图形或物体表面的大小属~~。并列结合学习,例 如学习质量和能量、遗传和变异就属于并列结合学 习。 63.一般把概念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概念的名称、概 念的例证、概念的属性、概念的定义。 64.按照概念的抽象水平。把概念分为具体概念和定义 性概念。 65.变式是指改变非本质属性以保持本质属性的概念 例证的变化。 66.元认知策略是个体评价和调整自身认知过程和结 果的一般方法,它主要包括三种:计划策略、监控 策略和调节策略。 67.桑代克的“尝试-错误模型”。苛勒的顿悟模型。 68.布朗斯福特与斯特恩把问题解决的过程概括为五 个步骤。 69.心理学上对创造性测量,最常用的是发散思维测 验,这类实验中最著名的是吉尔福特的智力结构发 散性能力测验和托兰斯创造性思维测验。 70.头脑风暴法又称“智力激励法”是奥斯本于1939 年提出、1953年正式发表的一种激发创造性思维 的方法。 71.品德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特征和倾向。 72.品德是由道德认识、道德感情、道德意志和道德行 为四种基本心理成份构成的。 73.皮亚杰通过成对故事的观察实验,把儿童的品德发 展划分为四个阶段。柯尔伯格用两难故事法研究了 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提出品德发展具有固定顺序 的三种水平和六个阶段,并将六个阶段划分为三种 道德水平: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和后习俗水平。 74.群体是人们按照某些相同的心理和社会原因,以特 定方式组织起来,共同活动且相互制约的共同体。 75.群体的种类: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76.社会助长作用是指许多人一起工作可以促进个人 活动效率的提高。相反许多人在一起工作时降低了 个人活动效率,就是社会制约作用。 77.从众是指个体在社会群体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 转变原有态度,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如人 云亦云,随波逐流。 78.大学生人际关系障碍的心理因素:认知上的偏差: 晕轮效应、刻板印象、角色固着、自我认识。 79.根据心理咨询的范围和内容,我们把心理咨询划分 为发展性心理咨询和调适性心理咨询两大类。 论述重点题一:论述高校教师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意 义。 一、有助于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提高教育的针对 性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学习和掌握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相关 知识,有助于加深对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了解,从而 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教学。具体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 解:第一,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加深对 大学生认知特点的理解。第二,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 助于高校教师加深对大学生人格和社会性特点的理解。 第三,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加深对个体 心理差异的理解。 二、有助于把握教学规律,提高教育教学能力:高等 教育心理学有助于1、高校教师了解大学生的学习 心理2、高校教师把握教学过程的规律,提高有效 教学的能力3高校教师提高其评价/反思能力。 三、有助于把握教师角色,增强角色胜任能力:学习 高等教育有助于1、高校教师正确把握教师角色, 增强其角色意识。2、高校教师获得各种能力,增 强其对不同角色的胜任能力。

中学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汇总

中学教育心理学考试复习辅导资料及答案(整理) 一、选择 1. 1903年,在美国出版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心理学家是(1.1) A.桑代克 B.斯金纳 C.华生 D.布鲁纳 [A] 2. 20世纪60年代初期,在美国发起课程改革运动的著名心理学家是(1.2) A.桑代克 B.斯金纳 C.华生 D.布鲁纳 [D] 3. 已有研究表明,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一般在 (2.1) A.2岁 B.4岁 C.5岁以前 D.1—3岁 [ A] 4. 儿童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在(2.2) A.2-3 B.4、岁 C.5岁以前 D.1—3岁 [B ] 5. 人格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 A.行为系统 B.意识特点 C.综合心理特征 D.品德与修养 [ C] 6.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2.4) A.控制 B.基本看法 C.改造 D.意识 [ D] 7. 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3.1) A.地升华 B.发挥 C.表现 D.持久的变化 [ D] 8. 桑代克认为动物的学习是由于在反复的尝试—错误过程中,形成了稳定的 A.能力 B.技能 C.兴趣 D.刺激—反应联结 [D ] 9. 提出经典条件反射作用理论的巴甫洛夫是 A.苏联心理学家 B.美国心理学家 C.俄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 D.英国医生 [C ] 10. 先行组织者教学技术的提出者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 A.斯金纳 B.布鲁纳 C.奥苏伯尔 D.桑代克 [C ] 11. 根据学习动机的社会意义,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 (4.1) A.社会动机与个人动机 B.工作动机与提高动机 C.高尚动机与低级动机 D.交 往动机与荣誉动机 [ C] 12. 对学习内容或学习结果感兴趣而形成的动机,可称为 A.近景的直接动性机 B.兴趣性动机 C.情趣动机 D.直接性动机 [ A] 13. 由于对学习活动的社会意义或个人前途等原因引发的学习动机称作 A.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B.社会性动机 C.间接性动机 D.志向性动机 [A ] 14. 由于个体的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称作 A.外部学习动机 B.需要学习动机 C.内部学习动机 D.隐蔽性学习动机 [C] 15. 由于外部诱因引起的学习动机称作 A.外部学习动机 B.诱因性学习动机 C.强化性动机 D.激励性学习动机[ A] 16. 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5.1) A.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B.对活动的影响 C.对记忆的促进 D.对智力的影响[ A] 17. 下面的四个成语或俗语中有一句说的就是典型的对迁移现象。 A.举一反三 B.聪明过人 C.思维敏捷 D.物以类聚[ A] 18. 下面所列举的迁移种类领域中,有一种是错误的。 A.态度学习迁移 B.情感迁移 C.知识与技能迁移 D.气质迁移[ D] 19. 下述所列的迁移说中有一种被认为是缺乏科学根据的: A.形式训练迁移说 B.同化学习迁移说 C.经验类化迁移说 D.认知结构迁移说 [ A] 20. 知识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 (6.1) A.感受与体验 B.前人经验 C.记忆的内容 D.信息及其组织 [ D]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