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芳香烃知识点总结

芳香烃知识点总结

芳香烃知识点总结
芳香烃知识点总结

芳香烃

芳香烃结构与性质

1.苯的基本结构

(1)分子式:C 6H 6 ;最简式(实验式):CH (2)苯分子为平面正六边形结构,键角为120°. (3)苯分子中碳碳键键长为40×

10-10

m ,是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特殊的化学键.

(4)结构式:

C C

C C

C C

H H H

H

H

H

(5)结构简式(凯库勒式):或

2.苯的物理性质

无色、有特殊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熔沸点低,易挥发,用冷水冷却,苯凝结成无色晶体;苯有毒.

3.苯的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苯较稳定,不能使酸性KMnO 4溶液褪色;也不能使溴水褪色,但苯能将溴从溴水中萃

取出来.苯可以在空气中燃烧:

662222C H 15O 12CO 6H O +???→+点燃

苯燃烧时发出明亮的带有浓烟的火焰,这是由于苯分子里碳的质量分数很大的缘故. (2)取代反应

1)卤代反应:苯与溴的反应

在有催化剂存在时,苯与溴发生反应,苯环上的氢原子被溴原子取代,生成溴苯.苯与溴反应:化学方程式:+Br FeBr 3

Br +HBr

2)硝化反应:

苯与浓硝酸和浓硫酸的混合物水浴加热至55℃—60℃,发生反应,苯环上的氢原子被硝基

2-NO 取代,生成硝基苯.

HO-NO 2+

?

???→浓硫酸

NO 2

+ 2H O

硝基苯,无色,油状液体,苦杏仁味,有毒,密度大于水,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3)磺化反应

苯与浓硫酸混合加热至70℃-80℃,发生反应,苯环上的氢原子被-SO 3H 取代,生成苯磺酸.

-小结:易取代、难加成、难氧化

(苯磺酸)

-SO 3H 叫磺酸基,苯分子里的氢原子被硫酸分子里的磺酸基所取代的反应叫磺化反应. (3)加成反应环己烷

+3H 2

Ni

苯的同系物

1.苯同系物的结构

(1)苯的同系物指的是苯环上的氢原子被烷基取代的产物,其结构特点是:分子中只有一个苯环,苯

环上的侧链全部为烷基.甲苯和二甲苯是较重要的苯的同系物.(注意区分苯的同系物、芳香烃、芳香族化合物的概念).

(2)苯的同系物的分子通式为C n H 2n-6,(n≥6,n ∈N ).苯的同系物由于侧链的不同和不同的侧链在苯环

上的位置的不同而具有多种同分异构体.

2.物理性质

简单的苯的同系物通常状况下都是无色液体、有特殊气味,不溶于水,并比水密度小,易溶于有机溶剂,其本身也是有机溶剂.

3.化学性质

苯的同系物的性质与苯相似,能发生取代反应、加成反应.但由于侧链的存在,使苯和苯的同系物的化学性质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1)都能燃烧,发出明亮的带浓烟的火焰,其燃烧通式为

C n H 2n-6+(3n-3)/2O 2

nCO 2+(n-3)H 2O

(2)苯的同系物的苯环易发生取代反应(与卤素单质、硝酸、硫酸等).如:

CH 3

+Cl 2

HCl

CH 2Cl

+

CH 3

+3HNO 3

浓H

3H 2

O

+CH 3

NO 2NO 2

O 2N

由此说明明苯的同系物的侧链对苯环有很大的影响,它能使苯环更易发生取代反应 (3)苯的同系物的侧链易氧化:

CH 35

6KMnO 49H 2SO 4

3K 2SO 46MnSO 414H 2

O

COOH

+++++这个反应说明烷基侧链受苯环的影响,苯的同系物能被酸性KMnO 4溶液氧化,所以可以用来区别苯和苯的同系物

卤代烃芳香烃知识点总结

、苯的物理性质 色态:无色 有特殊气味的液体 熔沸点:低 沸点80.1 C 熔点5.5 C 密度: 比水小,0.8765g/mL ,溶解性:不溶于水 、苯的结构 分子式::C6H6 苯分子结构小结: 1、苯的分子结构可表示为: 2、结构特点:分子为平面结构 键角 120 ° 键长 1.40 X 10-10m 3、它具有以下特点: ① 不能使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褪色 ② 邻二元取代物无同分异构体 4、性质预测: 结构决定性质,苯的特殊结构具有哪些性质? 氢原子的取代:硝化,磺化,溴代 苯的特殊性质 加成反应:与H 2,与C 12 三、苯的化学性质 1. 苯的取代反应: 2. 加成反应 3. 氧化反应: 溴代反应 a 反应原理 b 、 反应装置 c 、 反应现象 d 、注意事项 最简式: CH (1825 年,法拉第) 结构式: 结构简式: 865年,凯库勒)

注意: ① 铁粉的作用:催化剂(实际上是 FeBr3),若无催化剂则苯与溴水混合发生的是萃取。 ② 导管的作用:导气兼冷凝导管末端不可插入锥形瓶内液面以下,否则将发生倒吸。 ③ 产物:溴苯留在烧瓶中, HBr 挥发出来因为溴苯的沸点较高, 156.43 C 。 ④ 纯净的溴苯:无色油状液体。呈褐色的原因:溴苯中含有杂质溴, 除杂万法:用稀 NaOH 溶液和蒸馏水多次洗涤产物,分液 (2)硝化反应 ① 加液要求: 先制混合酸:将浓硫酸沿器壁缓缓注入浓硝酸中, 并不断振荡使之混合均匀,要冷却到50~60C 以下, 再慢慢滴入苯,边加边振荡,控制温度在 50~60 C 以下。 冷却原因:反应放热,温度过高,苯易挥发, 且硝酸也会分解,苯和浓硫酸在 70~80 C 时会发生反应。 ② 加热方式:水浴加热(好处:受热均匀、温度恒定)水浴:在 浴:温度更高。 ③ 温度计的位置,必须放在悬挂在水浴中。 ④ 直玻璃管的作用:冷凝回流。浓硫酸的作用:催化剂和吸水剂 ⑤ 产 物:纯净的硝基苯为无色,有苦杏仁味,比水重的油状液体,不溶解于水。不纯硝基苯显黄色原因:溶有 NO2 (硝酸的保存) ⑥ 提纯硝基苯方法:用 NaOH 溶液和蒸馏水洗涤,分液。检验是否洗净的方法:取清液用焰色反应检验钠离子,若 无黄色火焰,则 现象:①导管口有白雾,锥形瓶内产生浅黄色浑浊。 ②瓶底有褐色不溶于水的液体。 100C 以下。油浴:超过 100 C,在0?300 C 沙 (图表示硝化反应装置)

初中三年语文必记知识点总结

初中三年语文必记知识点总结 初中三年的时光就这样过去了,在这三年的语文学习时间里不知道大家的知识点学习的怎么样?下面是由为大家整理的初中语文知识点,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初中语文知识点(一) 诗人别称 1、诗骨--陈子昂:其诗词意激昂,风格高峻,大有“汉魏风骨”,被誉为“诗骨”。 2、诗杰--王勃:其诗流利婉畅,宏放浑厚,独具一格,人称“诗杰” 3、诗狂--贺知章:秉性放达,自号“四明狂客”。因其诗豪放旷放,人称“诗狂”。 4、诗家天子七绝圣手--王昌龄:其七绝写的“深情幽怨,音旨微茫”,因而举为“诗家天子”。 5、诗仙--李白:诗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浑奔放,色彩绚丽,语言清新自然,被誉为“诗仙”。 6、诗圣--杜甫:其诗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厚。境界广阔,人称为“诗圣”。 7、诗囚--孟郊:作诗苦心孤诣,惨淡经营,无好问,曾称之为“诗囚”。

8、诗奴--贾岛:一生以作诗为命,好刻意苦吟,人称其为“诗奴”。 9、诗豪--刘禹锡:其诗沉稳凝重,格调自然格律粗切,白居易赠他“诗豪”的美誉。 10、诗佛--王维:这种称谓除了有王维诗歌中的佛教意味和王维的宗教倾向之外,也表达了后人对王维在唐代诗坛崇高地位的肯定. 11、诗魔--白居易:白居易写诗非常刻苦,正如他自己所说:“酒狂又引诗魔发,日午悲吟到日西。”过份的诵读和书写,竟到了口舌生疮、手指成胝的地步。所以人称“诗魔”。 12、五言长城--刘长卿:擅长五言诗,他的五言诗作是全部诗作的十分之七八,人称其为“五言长城”。 13、诗鬼--李贺:其诗善于熔铸词采,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璀璨多彩的鲜明形象,故称其为“诗鬼”。 14、杜紫薇--杜牧:曾写过《紫薇花》咏物抒情,借花自誉,人称其为“杜紫薇”。 15、温八叉--温庭筠:才思敏捷,每次入试,八叉手即成八韵,人称他为“温八叉”。 16、郑鹧鸪--郑谷:以《鹧鸪诗》而闻名,故有“郑鹧鸪”之称。 17、崔鸳鸯--崔珏:赋《鸳鸯诗》,别具一格,人称“崔鸳鸯”。 18、诗神--苏轼:苏轼诗,挥洒自如,清新刚健,一帜独树,人称诗神。

芳香烃的知识点总结

第五节苯芳香烃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苯的组成和结构特征,掌握苯的主要化学性质。 2、使学生了解芳香烃的概念。 3、使学生了解甲苯、二甲苯的某些化学性质。 ●教学重点:苯的主要化学性质以及与分子结构的关系,苯的同系物的主要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苯的化学性质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教学方法:探索推理,实验验证 教学过程: [引入]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三大类有机物:烷烃、烯烃、炔烃。今天我们开始学习另一大类有 机物——芳香烃,它的代表物是苯。那么苯是怎样被发现的呢? 以前人们在没有使用电灯前用的是煤油灯,而且是用塑料桶装的,每次煤油用完了之后, 桶底都留有一种油状物质,人们不知道这是什么。著名科学家法拉第及法国的日拉尔等化学 家对此进行研究,用了五年的时间终于发现和提出了这种油状物质,它就是苯。[展示实 物苯] 二、苯分子的结构 当法拉第提炼出苯后,化学家们就对苯的成分进行了研究,发现它可以燃烧,且生成物 为CO2和H2O,于是确定苯由C、H元素组成。后又通过实验数据得出了苯中C%=12/13, H%=1/13,即得出C、H个数比为1:1,即最简式为CH。最后人们还发现1mol苯的质量刚 好是3mol乙炔的质量,由此确定苯的摩尔质量为78g/mol,于是推出苯的分子式:C6H6 接下来的任务是研究苯的分子结构,为此,化学家们进行了很多实验,假设,探索。 首先,根据分子式C6H6,不符合饱和结构C n H2n+2(不饱和度为4),肯定苯是高度不饱 和结构。根据当时的“有机物分子呈链状结构”来假设: 等等 若是以上结构,则都将能发生氧化反应,会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实验] 1、取1苯于试管中,加入2酸性KMnO4溶液,振荡。 2、取1苯于试管中,加入2溴水,振荡。 [现象] 苯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和溴水褪色。(苯在溴水中发生萃取现象)于是推翻以上假设。 一时,苯的结构式问题成了令科学家们一筹莫展的难题,也逼迫链状结构理论的提出者——36岁的德国化学家凯库勒不得不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反思。 一个冬天的夜里,凯库勒坐在书桌前思考苯的结构,他画了很多图,然而百思不得其解, 他只好停笔,煨着火炉休息,他面对炉中飘忽不定的火苗陷入了沉思,不知不觉进入了梦乡, 朦胧之中凯库勒仿佛觉得有一些碳原子在自己面前跳起舞来,高贵优雅,突然间这些碳原子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全

高中语文第一册 1.朱自清(1898~1948):原名朱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祖籍浙江绍兴,1898年出生于江苏东海。1928年出版散文集《背影》,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另有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等。他的散文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毛泽东称赞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2.《采莲赋》:南朝皇帝萧统著。 3.《西洲曲》:南朝乐府中的诗。 4.周瘦鹃:现代作家,翻译家,民国时期“鸳鸯蝴蝶派”(文学流派)代表作家。 5.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无产阶级文学的的主将,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是他在1918年发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杂文集《而已集》《二心集》《华盖集》《且介亭杂文》等十六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其一生人格精神的写照。 6.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自号五柳先生。东晋末年著名诗人,也是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代表作有《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五柳先生传》《归园田居》等。“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出自他的《挽歌》。 7.《文心雕龙》: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巨著,作者为南朝梁文学理论批评家刘勰。 8.金圣叹:名人瑞,字圣叹,明末清初文学批评家。曾把《离骚》《庄子》《史记》、杜诗、《水浒传》与《西厢》合称“六才子书”,并对后两种进行批改。其批改《水浒》,成书于崇祯末期,将七十一回以后关于受招安、征方腊等内容删去,增入卢俊义梦见梁山头领全部被杀死情节,以结束全书。批语中颇有独到之见,也表现了反对农民起义的立场。 9.顾炎武:号亭林,字宁人,江苏昆山人,明末清初的思想家、文学家,著有《日知录》。10.汪曾祺:江苏高邮人,现当代作家,“京派小说”代表。代表作有小说《受戒》《大淖记事》等。 11.列夫〃托尔斯泰:俄国伟大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12.乔治〃桑:法国女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康素爱萝》、《安吉堡的磨工》。 13.《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左传》。《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按照鲁国国君的世系纪年,记载了我国自公元前722年以后250多年的许多史料。也称《春秋左氏传》,又名《左氏春秋》,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是优秀的历史散文著作。 14.《勾践灭吴》节选自《国语》。《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记载了周穆王十二年到周贞定王十六年间的史实。 15.《战国策》是记载西周、东周及各诸侯国历史的著作,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有关的谋议或辞说。经西汉刘向整理,共33篇。 16.《论语》是记载春秋末期大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全书共二十篇,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为语录体。《论语》是有关儒家思想的经典著作,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17.孟轲(约前372-前289),字子舆,战国时邹人,儒学大师,有“亚圣”之称。《孟子》是一部记录孟子言行的书,由孟轲及其弟子编成共七篇,内容涉及政治活动、政治学说以及哲学、教育、伦理,。孟子的主要主张是仁政、民贵、君轻。认为“人性本善”。(见第五册) 18.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战国时赵国人,著名思想家。主张“法后王”“性恶论”。《荀子》为荀子和其弟子所作,是先秦儒家重要作品。 19.庄周(约前369-前286),战国宋人,古代著名思想家,道家学派代表人之一。《庄子》为他

《石壕吏》阅读鉴赏题 考题考点汇总 理解性默写(含答案)

《石壕吏》阅读鉴赏题考题考点汇总理解性默写(含答案) 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译文 日暮时投宿石壕村,夜里有差役到村子里抓人。老翁越墙逃走,老妇出门查看。官吏大声呼喝得多么愤怒,妇人大声啼哭得多么悲苦。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戍边在邺城。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另外两个儿子刚刚战死。 活着的人苟且偷生,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回来了!家里再也没有别的男人了,只有正在吃奶的小孙子。因为有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离去,但进进出出都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虽然老妇我年老力衰,但请允许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立刻就去投向河阳的战役,还来得及为部队准备早餐。夜深了,说话的声音逐渐消失,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泣声。天亮后我继续赶路,只能与返回家中的那个老翁告别。 创作背景 759年(唐肃宗乾元二年)春,四十八岁的杜甫由左拾遗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他离开洛阳,历经新安、石壕、潼关,赶往华州任所。这时,杜甫正由新安县继续西行,投宿石壕村,遇到吏卒深夜捉人,于是实录所见所闻,写成这篇不朽的诗作。 1.内容主旨: 通过写诗人亲眼所见的石壕吏趁夜捉人的故事,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2.这首诗从内容上看属于什么诗?最能概括中心事件的句子是?概

括《石壕吏》写了一个什么故事?用诗中的词简括老妇人一家各个人的糟遇。 叙事诗有吏夜捉人 官差深夜捉丁不能,拉老妇人充数的故事。 三男戍,二男死;孙方乳,媳无裙;翁逾墙,妇夜往。 3.本诗题目是“石壕吏”,但对诗起决定作用的小吏却是略写,详写的是老妇人,这是为什么? 详写老妇人,用老妇人的直接控诉,更能集中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战争政策给劳动人民带来的灾难,更形象的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4.本诗中写夜色有什么作用? 烘托兵荒马乱,家破人亡的悲惨气氛。 5.“老妪”被抓走了吗?何以为证? 老妇被抓走了,“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的诗句可以为证。 6.诗中有几个人物?他们各有什么特点? 老妪,石壕吏。老妇是主要人物形象。 性格特点:她在危急之下,挺身而出,主动从军,有敢于承担苦难的精神。石壕吏开头出现,中间便隐入幕后,捉人一何怒可以看出吏态度蛮横,凶暴无比。 7.为什么不说征兵招兵点兵而说“捉人”? “捉”字暗示当时百姓不愿意去当兵,但是百姓不顾及百姓们的意愿,采取捉的方式,强迫别人当兵;捉字表现了官吏们的凶残和霸道。

有机化学知识点归纳

有机化学知识点归纳(一) 一、同系物 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 2原子团的物质物质。 同系物的判断要点: 1、通式相同,但通式相同不一定是同系物。 2、组成元素种类必须相同 3、结构相似指具有相似的原子连接方式,相同的官能团类别和数目。结构相似不一定完全相同, 如CH 3CH 2CH 3和(CH 3)4C ,前者无支链,后者有支链仍为同系物。 4、在分子组成上必须相差一个或几个CH 2原子团,但通式相同组成上相差一个或几个CH 2原子 团不一定是同系物,如CH 3CH 2Br 和CH 3CH 2CH 2Cl 都是卤代烃,且组成相差一个CH 2原子团,但不是同系物。 5、同分异构体之间不是同系物。 二、同分异构体 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结构的现象叫做同分异构现象。具有同分异构现象的化合物互称同分异构体。 1、同分异构体的种类: ⑴ 碳链异构:指碳原子之间连接成不同的链状或环状结构而造成的异构。如C 5H 12有三种同分异 构体,即正戊烷、异戊烷和新戊烷。 ⑵ 位置异构:指官能团或取代基在在碳链上的位置不同而造成的异构。如1—丁烯与2—丁烯、 1—丙醇与2—丙醇、邻二甲苯与间二甲苯及对二甲苯。 ⑶ 异类异构:指官能团不同而造成的异构,也叫官能团异构。如1—丁炔与1,3—丁二烯、丙 烯与环丙烷、乙醇与甲醚、丙醛与丙酮、乙酸与甲酸甲酯、葡萄糖与果糖、蔗糖与麦芽糖等。 ⑷ 其他异构方式:如顺反异构、对映异构(也叫做镜像异构或手性异构)等,在中学阶段的信 息题中屡有涉及。 各类有机物异构体情况: ⑴ C n H 2n +2:只能是烷烃,而且只有碳链异构。如CH 3(CH 2)3CH 3、CH 3CH(CH 3)CH 2CH 3、C(CH 3)4 ⑵ C n H 2n :单烯烃、环烷烃。如CH 2=CHCH 2CH 3、 CH 3CH=CHCH 3、CH 2=C(CH 3)2、 、 ⑶ C n H 2n -2:炔烃、二烯烃。如:CH ≡CCH 2CH 3、CH 3C ≡CCH 3、CH 2=CHCH=CH 2 ⑷ C n H 2n -6:芳香烃(苯及其同系物)。如: 、 、 ⑸ C n H 2n +2O :饱和脂肪醇、醚。如:CH 3CH 2CH 2OH 、CH 3CH(OH)CH 3、CH 3OCH 2CH 3 ⑹ C n H 2n O :醛、酮、环醚、环醇、烯基醇。如:CH 3CH 2CHO 、CH 3COCH 3、CH 2=CHCH 2OH 、 、 、 CH 2—CH 2 CH 2—CH 2 CH 2 CH 2—CH —CH 3 —CH 3 —CH 3 —CH 3 CH 3 —CH 3 CH 3— O CH 2—CH —CH 3 CH 2—CH 2 O CH 2 CH 2 CH 2—CH —OH

第二节芳香烃教案

第二节芳香烃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苯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学会溴苯、硝基苯的实验室制取。 2.知道苯的同系物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知道芳香烃 的来源及其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学生认识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又反映结构的辩证关系。培养学生以实验事实为依据,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引导学生以假说的方法研究苯的结构,并从中了解研究事物所应遵循的科学方法 【教学重点】 苯的分子结构与其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理解苯环上碳碳间的化学键是一种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独特的化学键。 【探究建议】 ①实验探究:苯的化学性质。②观察实验:苯的溴代或硝化反应。甲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作用。③阅读与交流:煤、石油的综合利用。 【教学过程】 [导课]在烃类化合物中,有很多分子里含有一个或多个苯环,这样的化合物属于芳香烃。我们已学习过最简单、最基本的芳香烃——苯。 [板书] 第二节芳香烃 一、苯的结构与化学性质 [复习]请同学们回顾苯的结构、物理性质、主要化学性质。 [提问]1、物理性质:苯是一种无色、有特殊气味的液体。 2、现代科学对苯分子结构的研究: (1)苯分子为平面正六边形结构,键角为120°。 (2)苯分子中碳碳键键长为40×10-10m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 3、(1)苯与液溴在铁粉催化下发生取代反应:C6H6+Br2 C6H5Br+HBr。 (2)苯在特殊条件下可与H2发生加成反应:C6H6+3H2 C6H12。 (3) [讲述] 苯的分子组成为C6H6,从其分子组成上看具有很大的不饱和性,应具有不饱和

烃的性质。但实验表明苯不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和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由此可知,苯在化学性质上与烯烃和炔烃明显不同。 大量的研究表明,苯为平面形分子,分子中的6个碳原子和6个氢原子都在同一平面内,苯分子中的6个碳原子构成一个正六边形,碳碳键长完全相等,而且介于碳碳单键和碳碳双 键之间。或均可。 [板书]1、结构:苯为平面正六边行结构,键角120°,碳碳键介于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之间完全相等。 [思考与交流] 1.烃均可以燃烧,但不同的烃燃烧现象不同。乙烯和乙炔燃烧时的火焰比甲烷的要明亮,并伴黑烟;而苯燃烧时的黑烟更多。请你分析产生不同燃烧现象的原因。 3.根据苯与溴、浓硝酸发生反应的条件,请你设计制备溴苯和硝基苯的实验方案。 [汇报] 1、含碳量不同,含碳量:乙烷>乙烯>乙炔=苯,含碳量越高,燃烧越明亮,黑烟越多。 2 C 装置特点:⑴导管较长;导管口在液面上;不加热;⑵现象(略);⑶兼起冷凝器的作用; ⑷防倒吸;⑸白雾是HBr遇水蒸气产生的。可用AgNO3试剂检验(现象:出现浅黄色沉淀)。

最新卤代烃芳香烃知识点总结

一、苯的物理性质 色态: 无色 有特殊气味的液体 熔沸点:低 沸点 80.1℃ 熔点 5.5℃ 密度: 比水小,0.8765g/mL ,溶解性: 不溶于水 二、苯的结构 最简式: CH (1825年,法拉第) 分子式:: C6H6 结构式 : (1865 年,凯库勒) 结构简式: 苯分子结构小结: 1、苯的分子结构可表示为: 2、结构特点:分子为平面结构 键角 120 ° 键长 1.40×10-10m 3、它具有以下特点: ①不能使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褪色 ②邻二元取代物无同分异构体 4、性质预测: 结构决定性质,苯的特殊结构具有哪些性质? 苯的特殊性质 三、苯的化学性质 1.苯的取代反应: 2.加成反应 3.氧化反应: 溴代反应 a 反应原理 b 、反应装置 c 、反应现象 d 、注意事项 氢原子的取代:硝化,磺化,溴代 加成反应:与H2,与Cl2

现象:①导管口有白雾,锥形瓶内产生浅黄色浑浊。 ②瓶底有褐色不溶于水的液体。 注意: ①铁粉的作用:催化剂(实际上是FeBr3),若无催化剂则苯与溴水混合发生的是萃取。 ②导管的作用:导气兼冷凝导管末端不可插入锥形瓶内液面以下,否则将发生倒吸。 ③产物:溴苯留在烧瓶中,HBr挥发出来因为溴苯的沸点较高,156.43℃。 ④纯净的溴苯:无色油状液体。呈褐色的原因:溴苯中含有杂质溴, 除杂方法:用稀NaOH溶液和蒸馏水多次洗涤产物,分液 (2)硝化反应 ①加液要求: 先制混合酸:将浓硫酸沿器壁缓缓注入浓硝酸中, 并不断振荡使之混合均匀,要冷却到50~60℃以下, 再慢慢滴入苯,边加边振荡,控制温度在50~60℃以下。 冷却原因:反应放热,温度过高,苯易挥发, 且硝酸也会分解,苯和浓硫酸在70~80℃时会发生反应。(图表示硝化反应装置) ②加热方式:水浴加热(好处:受热均匀、温度恒定)水浴:在100℃以下。油浴:超过100 ℃,在0~300 ℃沙浴:温度更高。 ③温度计的位置,必须放在悬挂在水浴中。 ④直玻璃管的作用:冷凝回流。浓硫酸的作用:催化剂和吸水剂 ⑤产物:纯净的硝基苯为无色,有苦杏仁味,比水重的油状液体,不溶解于水。不纯硝基苯显黄色原因:溶有NO2,(硝酸的保存)

初二语文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知识分享

初二语文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二语文上册知识点: 一、字、词篇 第一单元 锐不可当(dāng)业已(yǐ)绥(suí)靖(jìng)阌(wén)乡聿(yù)鄂(è)豫(yù) 阻遏(è)疟子(yàozi)寒噤(jìn)蹿(cuān)仄(zè)歪(wāi)张皇(huáng)失措尖利 能耐央告转弯抹角月明风清拂(fú)晓瓦砾(lì)地窖(jiào)鞠(jū)躬(gōng) 颤(chàn)巍巍(wēi)箧(qiè)赃物制裁荡然无存纳粹(cuì)肃穆荒谬(miù)健忘 第二单元 谋(móu)死鼹(yǎn)鼠切切(qiè)察察(chá)絮(xù)说顺顺流流辟(pì)头苌(cháng)浯(wú)震悚(sǒng)干戚图赞懿(yì)皋(gāo)骇 (hài)掳(lǔ)疮(chuāng)疤(bā) 诘(jié)问渴慕(mù)疏懒霹(pī)雳(lì)孤孀(shuāng)差(chāi)使狼籍簌簌(sù)典质惨淡赋闲勾留迂(yū)蹒(pán)跚(shān)拭(shì)擦颓(tuí)唐触目伤怀 琐屑情郁(yù)于中大去交卸(xiè)凹凼(dàng)尴(gān)尬(gà)烦躁微不足道 大庭广众杨绛(jiàng)塌(tā)败默存伛(yǔ)翳(yì)滞(zhì)笨愧(kuì)怍(zuò) 攥(zuàn)荒僻(pì)取缔(dì)骷髅克扣接济(jì)唏(xī)嘘(xū)稀罕噩(è)耗呵斥焦灼(zhuó)伎(jì)俩(liǎng)颠(diān)沛(pèi)吊(diào)唁(yàn)文绉绉(zhōu) 长途跋涉穷愁潦倒风尘苦旅鸡零狗碎低眉顺眼连声诺诺生死祸福第三单元 郦(lì)道元匀称(chèn)佥(qiān)惟妙惟肖(xiào)雄跨雄姿残 损古朴推崇 巧妙绝伦刹(chà)那驻(zhù)足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美感史诗轩(xuān)榭(xiè)胸中有丘壑(hè)嶙(lín)峋(xún)广漆(qī)败笔镂空 (lōu)蔷薇因地制宜 重峦叠嶂(zhàng)斗拱额枋(fāng)藻井御(yù)道磬(qìng)鎏(liú) 金雍(yōng)正攒(zǎn)鳖(biē)头琉璃蟠(pán)龙中轴线金銮 殿天井伧(cāng)俗得体屏风纳凉帷幕缓冲造型雅俗之分 第四单元 竺(zhú)可桢(zhēn)孕育翩(piān)然销声匿(nì)迹风雪载(zài)途农谚榆叶连翘衰草连天周而复始草长莺飞蟾蜍鄞(yín)囊 (náng)克隆繁衍胚胎鳞片 脊(jǐ)椎(zhuī)两栖(qī)相安无事鸟臀(tún)目恐龙铱(yī)潮汐褶(zhě)皱(zhòu)核磁共振遗骸(hái)劫难(nàn)致密追溯(sù)天衣无缝物种归咎(jiù)藩(fān)篱啸(xiào)聚山林失衡栖(qī)

(完整版)芳香烃的知识点总结

第五节苯芳香烃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苯的组成和结构特征,掌握苯的主要化学性质。 2、使学生了解芳香烃的概念。 3、使学生了解甲苯、二甲苯的某些化学性质。 ?教学重点:苯的主要化学性质以及与分子结构的关系,苯的同系物的主要化学性质。?教学难点:苯的化学性质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教学方法:探索推理,实验验证教学过程: [引入]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三大类有机物:烷烃、烯烃、炔烃。今天我们开始学习另一大类有机物一一芳香烃,它的代表物是苯。那么苯是怎样被发现的呢? 以前人们在没有使用电灯前用的是煤油灯,而且是用塑料桶装的,每次煤油用完了之后, 桶底都留有一种油状物质,人们不知道这是什么。著名科学家法拉第及法国的日拉尔等化学家对此进行研究,用了五年的时间终于发现和提出了这种油状物质,它就是苯。[展示实 物苯] 、苯的物理性质 二、苯分子的结构 当法拉第提炼出苯后,化学家们就对苯的成分进行了研究,发现它可以燃烧,且生成物为CQ和H20,于是确定苯由C、H元素组成。后又通过实验数据得出了苯中C%=1213,H%=113,即得出C、H个数比为1:1,即最简式为CH。最后人们还发现1mol苯的质量刚好是3mol乙炔的质量,由此确定苯的摩尔质量为78g/mol,于是推出苯的分子式:GH6 接下来的任务是研究苯的分子结构,为此,化学家们进行了很多实验,假设,探索。 首先,根据分子式C3H6,不符合饱和结构C n H2n+2 (不饱和度为4),肯定苯是高度不饱和结构。根据当时的“有机物分子呈链状结构”来假设: HC=C-CH2-CH2-C=CH HC三C— C三c- C比一乐 HC=C-CH2-C=C—CHa CH尸匸C二C比等等 若是以上结构,则都将能发生氧化反应,会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实验]1、取1苯于试管中,加入2酸性KMnO4溶液,振荡。 2、取1苯于试管中,加入2溴水,振荡。 [现象]苯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和溴水褪色。(苯在溴水中发生萃取现象)于是推翻以上假设。 一时,苯的结构式问题成了令科学家们一筹莫展的难题,也逼迫链状结构理论的提出者 ――36岁的德国化学家凯库勒不得不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反思。 一个冬天的夜里,凯库勒坐在书桌前思考苯的结构,他画了很多图,然而百思不得其解,他只好停笔,煨着火炉休息,他面对炉中飘忽不定的火苗陷入了沉思,不知不觉进入了梦乡,朦胧之中凯库勒仿佛觉得有一些碳原子在自己面前跳起舞来,高贵优雅,突然间这些碳原子

《唐诗三首》知识点整理

《唐诗三首》知识点整理 一、译文 1. 石壕吏 傍晚我投宿在石壕村,正碰上有差役在趁夜抓壮丁。老翁吓的翻墙逃跑了,老妇赶忙出门察看。 差役的叫嚷的多么暴怒!老妇哭的又是多么悲苦! 只听见老妇上前对差役说话:“我三个儿子都到邺城防守了,一个儿子托人捎信回来说两个儿子最近战死了。幸存的暂且苟且活着,死去的人就永远的完结了。 家里实在没有能打仗的男人了,只有一个吃奶的孙子。因为有孙子,所以他的母亲还没有离去,(可怜)她进进出出连件完整的衣服都没有。我虽然年老力衰,但请您让我跟您连夜归营,赶快去应征河阳的兵役,还能来得及给军营准备早饭呢。 到了深夜,说话的声音没有了,我好像听到有人低声的哭泣。天亮登程赶路的时候,只同那个老翁告了别。(老妇已被差役抓去服役了。)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已深了,狂风怒吼,把我草屋上的几层茅草都卷走了。茅草飘飞,飞过江去,散落在江边上,其中飞得高的茅草,挂在高高的枝头,飞得低的茅草,飘飘悠悠,落在深塘的水边。 南村边上的一群顽童,欺负我年老体弱,竟忍心这样当面做“贼”,公开地抱着散落在地的茅草,溜进竹林里去。我喊得唇焦口干也没有效果,只好回来靠着手杖独自叹息。 一会儿,风停了,乌云像墨一样黑,秋天的天空乌云密布,天也渐近黄昏,黑了下来。盖了多年的被子,又硬又冷,像铁一样,娇惯的儿子因为睡相不好,把被里都蹬破了。因为屋漏,床上没有一块干燥的地方,而雨水还像麻线一样不断流。自从安史之乱后,已不知有过多少个这样的夜晚,洒泪沾襟又有什么用呢? 哪里能得到千万间高大的房屋,普遍地遮蔽天下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都喜笑颜开,而高大的房屋在狂风暴雨中也不会倾倒,安稳得像山一样啊!什么时候,我的眼前能一下子出现这样高大的房屋,我自己即使茅屋被狂风吹破,被冻死了也心满意足! 3.卖炭翁 有位卖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里砍柴烧炭。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头发发白,十个手指也被炭烧得很黑。卖炭得到的钱用

2.2芳香烃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选修5[人教版] 第二节芳香烃 教学目标: 1. 认识芳香烃的组成、结构。 2.知道苯同系物的性质,并说明苯同系物与苯性质的差异。 3.举例芳香烃类物质在有机合成和有机化工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芳香烃的组成、结构。 教学难点:苯同系物与苯性质的差异。 探究建议:①实验探究:苯的化学性质。②观察实验:苯的溴代或硝化反应。甲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作用。③阅读与交流:煤、石油的综合利用。 课时划分: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课]在烃类化合物中,有很多分子里含有一个或多个苯环,这样的化合物属于芳香烃。我们已学习过最简单、最基本的芳香烃——苯。 [板书] 第二节芳香烃 一、苯的结构与化学性质 [复习]请同学们回顾苯的结构、物理性质、主要化学性质。 [提问]1、物理性质:苯是一种无色、有特殊气味的液体。 2、现代科学对苯分子结构的研究: (1)苯分子为平面正六边形结构,键角为120°。 (2)苯分子中碳碳键键长为40×10-10m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 3、(1)苯与液溴在铁粉催化下发生取代反应:C6H6+Br2 C6H5Br+HBr。 (2)苯在特殊条件下可与H2发生加成反应:C6H6+3H2 C6H12。 (3) [讲述] 苯的分子组成为C6H6,从其分子组成上看具有很大的不饱和性,应具有不饱和烃的性质。但实验表明苯不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和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由此可知,苯在化学性质上与烯烃和炔烃明显不同。 大量的研究表明,苯为平面形分子,分子中的6个碳原子和6个氢原子都在同一平面内,苯分子中的6个碳原子构成一个正六边形,碳碳键长完全相等,而且介于碳碳单键和碳碳双 键之间。或均可。 [板书]1、结构:苯为平面正六边行结构,键角120°,碳碳键介于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之间完全相等。 [思考与交流] 1.烃均可以燃烧,但不同的烃燃烧现象不同。乙烯和乙炔燃烧时的火焰比甲烷的要明亮,并伴黑烟;而苯燃烧时的黑烟更多。请你分析产生不同燃烧现象的原因。

(完整版)芳香烃知识点总结

芳香烃结构与性质 1 .苯的基本结构 C H ——C" ' C ----------- H 2.苯的物理性质 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熔沸点低,易挥发,用冷水冷 却,苯凝结成无色晶体;苯有毒. 3?苯的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苯较稳定,不能使酸性KMnO 4溶液褪色;也不能使溴水褪色,但苯能将溴从溴水中萃取出来.苯可以在空气中燃烧: 占燃 2C6H6 1502 12CO2 6H2O 苯燃烧时发出明亮的带有浓烟的火焰,这是由于苯分子里碳的质量分数很大的缘故. (2)取代反应 1)卤代反应:苯与溴的反应 在有催化剂存在时,苯与溴发生反应,苯环上的氢原子被溴原子取代,生成溴苯?苯与溴反应: 化学方程式:J护+B「2 "引3~~ Br+ HBr 2)硝化反应: 苯与浓硝酸和浓硫酸的混合物水浴加热至55C—60C,发生反应,苯环上的氢原子被硝基-N02取 代,生成硝基苯. 硝基苯,无色,油状液体,苦杏仁味,有毒,密度大于水,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3)磺化反应 苯与浓硫酸混合加热至70 C -80 C,发生反应,苯环上的氢原子被—SO3H取代,生成苯磺酸. 芳香烃 (1) (2) 分子式:C6H6 ;最简式(实验式):CH 苯分子为平面正六边形结构,键角为120° . (3) 苯分子中碳碳键键长为40X10- 10m, 是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特殊的化学键. (4) 结构式: (5) 结构简式(凯库勒式) 无色、有特殊气味的液体; 或

③磺化 (苯分子中的H原子被磺酸基取代的反应) + H2O —S03H叫磺酸基,苯分子里的氢原子被硫酸分子里的磺酸基酸取代的反应叫磺化反应. (3) 加成反应 虽然苯不具有典型的碳碳双键所应有的加成反应的性质,但在特定的条件下,苯仍然能发生加成 反应?例如,在有催化剂镍的存在下,苯加热至180 C -250 C,苯可以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 环己烷 小结:易取代、难加成、难氧化 苯的同系物 1 .苯同系物的结构 (1)苯的同系物指的是苯环上的氢原子被烷基取代的产物,其结构特点是:分子中只有一个苯环,苯 环上的侧链全部为烷基?甲苯和二甲苯是较重要的苯的同系物. (注意区分苯的同系物、芳香烃、 芳香族化合物的概念)? (2)苯的同系物的分子通式为C n H2n-6, (n》6 n€ N).苯的同系物由于侧链的不同和不同的侧链在苯环上的位置的不 同而具有多种同分异构体. 2.物理性质 简单的苯的同系物通常状况下都是无色液体、有特殊气味,不溶于水,并比水密度小,易溶于有机溶剂,其本身也是有机溶剂. 3 ?化学性质 苯的同系物的性质与苯相似,能发生取代反应、加成反应?但由于侧链的存在,使苯和苯的同系物的化学性质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1) 都能燃烧,发出明亮的带浓烟的火焰,其燃烧通式为 C n H2n-6+(3n-3)/2O 2 "nC02+(n-3)H 2O (2) 苯的同系物的苯环易发生取代反应(与卤素单质、硝酸、硫酸等) .如: CH + HCl

《石壕吏》知识点练习题中考鉴赏阅读试题

石壕吏 一、《石壕吏》选自《杜诗详注》,作者是唐朝诗人杜甫。他是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其代表作有“三吏”指的是:《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二、重点字词: 暮:晚上投:投宿吏:差役逾:越过一何:多么前致词:走上前(对差役)说话 戍:防守附书至:捎信回来新:最近偷生:苟且活着已:停止,这里引申为完结。 更无人:再没有别的男人了乳下孙:还在吃奶的孙子裙:这里泛指衣服老妪:老妇 请:请让我应:应征犹得:还能够 三、译文: 晚上我投宿石壕村,有官吏夜里来捉人。老翁越过墙跑了,老妇出门去查看。 小吏的喊声多么愤怒,老妇的哭声多么悲苦。 听我老妇走上前说话:三个儿子都在邺城防守。一个儿子捎信来,两个儿子最近战死。活人苟且活着,死者永远完结。家里再没有别的男人了,只有吃奶的孙子。因为有孙子,所以他的母亲还没离开,出门却没有完整的衣服。老妇力气虽然衰弱,请让我今晚跟你一起回营去,赶到河阳去服役,还能够准备早晨的饭。 到了深夜,说话的声音没有了,似乎听到有人低声地哭泣。天亮登程赶路的时候,只同那个老头儿告别了。 四、整体把握: 1、前四句,老妇人“致词”的由来,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2、主体部分:老妇人“致词”。分三层:第一层(前六句):老妇人诉说三个儿子全部征战,已有两个战死沙场。第二层(中间四句):写老妇人家境贫寒,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第三层(最后两句):老妇人自请应役。

3、最后四句是这件事的尾声,暗示老妇已被差吏抓走。 ★五、用文中一句话概括全文,应该是哪句捕吏捉人是为了补充唐朝军队的兵力,那么为什么不写征兵、点兵,而要用“捉”字呢 答:“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捉”字暗示当时的百姓不愿意去当兵,但是官吏不顾及百姓们的意愿,采取“捉”的方式,强迫别人当兵因此“捉”,刻画了官吏们的凶残和霸道,在如实描绘之中,体现了作者对官吏们残暴手段的揭露和批判。 ★六:中心: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全诗通过诗人的见闻,详写老妇的痛苦申诉,赞扬老妇自请应役,敢于承担苦难的精神,表达了诗人对国家能平叛战争的渴望,也对统治阶级爪牙的残暴作了含蓄的揭露,对劳动人民所遭受的战争苦难表示的深切同情 ★七:赏析: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如:“捉”字暗示当时的百姓不愿意去当兵,但是官吏不顾及百姓们的意愿,采取“捉”的方式,强迫别人当兵因此“捉”,刻画了官吏们的凶残和霸道,在如实描绘之中,体现了作者对官吏们残暴手段的揭露和批判 ★八、理解性默写 (1)文中用对比手法写出了百姓的痛苦与无奈的一句是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2)暗示老妇人被抓走了的一句是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3)说明兵役之残酷及战争之惨烈的是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4)文中描写老妇人家中贫穷的句子是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九、文中的哪些话揭示了战争造成的灾难哪些话道出了老妪家中的贫寒 答:“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十:《石壕吏》是一首叙事诗(体裁),以时间为顺序。中心人物是老妇_,事件是_应役_。十一、“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概括了双方的矛盾,但并没写吏的蛮横凶暴,而是从老妇的致词中暗示出来。本诗在艺术表现手法上运用了“藏问于答”,诗人对差吏进行暗写。 石壕吏 唐代· 杜甫

芳香烃的复习——苯和苯的同系物(知识点加习题)

芳香烃的复习——苯和苯的同系物 一. 苯的结构与性质 1、苯的结构 (1)苯结构平面正六边形结构 碳碳键介于单键与双键间一种特殊键。对称性六个碳原子等效,六个氢原子等效。 (2)苯的同系物是含有一个苯环和烷烃基(最多6个)所形成的的化合物(3)芳香烃和芳香族:芳香烃是分子中含有一个或多个苯环的烃。而芳香族是分子中含有含有一个或多个苯环的化合物,芳香烃属于芳香族 。 2、苯的化学性质 易取代 难加成 可燃烧 (1)氧化反应:燃烧火焰明亮并伴有浓烟(和乙炔相似),但苯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2)苯的取代反应(卤代、硝化等) ①卤代 ②硝化 (2)苯的加成反应(H 2也属还原反应) 二. 苯的性质实验 1、 (1)反应 (2)装置 (3)注意点 ①长导管作用:导气、冷凝、回流 ②吸收HBr 的导管不能伸入水中,防止倒吸 2、 (1)反应 ( 2)装置 (3)注意点 ①加药顺序:浓HNO 3←滴浓H 2SO 4←滴苯 ②水浴加热(低于100℃的加热,且用温度计 于水中控温度50-60℃,沸水浴例外) ★【小结】苯的性质:易取代、难加成、难氧化。 3.苯的用途 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用于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塑料、农药、医药、染料、香料,是一种常用的有机溶剂。 4、烷、乙烯和苯的比较 Br +HBr Fe + 3H 2 催化剂 H 2H 2或 2 +H 2O 2 浓硫酸 50℃-60℃ Br +HBr Fe +H 2O 2

三. 苯的同系物的性质 苯环上的氢原子被烷基取代的产物。由于苯基和烷基的相互影响,使苯的同系物比苯的性质更活泼。 (1)氧化反应: 苯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但苯的同系物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2)甲苯性质(易取代、难加成) 四.烃的来源及其应用 1、链烃来源——石油、天然气(裂化得汽油、裂解得三烯) (1)烷烃来源:石油主要是由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组成,石油的主要元素是碳和氢。石油的制炼方法有分馏和裂化、裂解。前者是物理变化后两者是化学变化。裂解得三烯(乙烯、丙烯、丁二烯),裂化为汽油(含烯烃轻质油、不可用于萃取溴和碘的溶剂)石油分馏依次得:石油气(又称液化石油气,主要含丙烷和丁烷,溶解了少量甲烷和乙烷)、汽油(C 5~C 11的液态烷烃)、煤油、柴油、重油、润滑油、沥青。 (2)烯主要来源于石油气裂解,工业乙炔主要来源于2CH 4C 2H 2+3H 2 (3) 酸性KMnO 4 R COOH Fe +HBr CH 3 ② + Br 2 (液溴) Br CH 3 Br CH 3 或 ③ —NO 2 +3H 2O CH 3 浓硫酸 +3HO-NO 2(浓) CH 3 O 2N — NO 2 催 CH 3 ④ + 3H 2 CH 3 光照 + HBr CH 3 ① + Br 2 (液溴) CH 2Br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知识点整理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知识点整理 一、文学知识 杜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被誉为“诗史”。其人被奉为“诗圣”。其代表作有“三吏”指的是:《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诗风沉郁顿挫。 二、译文 八月秋深狂风大声吼叫,狂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飞得高的茅草缠绕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池塘和洼地里。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竟忍心这样当面做“贼”抢东西,明目张胆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里去了。我费尽口舌也喝止不住,回到家后拄着拐杖独自叹息。 不久后风停了天空上的云像墨一样黑,秋季的天空阴沉迷蒙渐渐黑了下来。布质的被子盖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似的,孩子睡觉姿势不好把被子蹬破了。如遇下雨整个屋子没有一点儿干燥的地方,雨点像下垂的麻线一样不停地往下漏。自从安史之乱后我的睡眠时间就很少了,长夜漫漫屋子潮湿不干如何才能挨到天亮? 如何能得到千万间宽敞的大屋,普遍地庇覆天底下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喜笑颜开,房屋遇到风雨也不为所动安稳得像山一样。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到那时即使我的茅屋被秋风吹破自己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

三、注释 秋高:秋深。怒号(háo):大声吼叫。 三重(chóng)茅:几层茅草。三,泛指多。 挂罥(juàn):挂着,挂住。罥,挂。长(cháng):高。 塘坳(ào):低洼积水的地方(即池塘)。坳,水边低地。 忍能对面为盗贼:竟忍心这样当面做“贼”。 忍能:忍心如此。 对面:当面。 为:做。 入竹去:进入竹林。 呼不得:喝止不住。 俄顷(qǐng):不久,一会儿,顷刻之间。 秋天漠漠向昏黑(古音念hè):指秋季的天空阴沉迷蒙,渐渐黑了下来。 布衾(qīn):布质的被子。衾,被子。 恶卧:睡相不好。 雨脚如麻:形容雨点不间断,像下垂的麻线一样密集。 雨脚:雨点。 丧(sāng)乱:战乱,指安史之乱。 沾湿:潮湿不干。 何由彻:如何才能挨到天亮。 彻:彻晓。 安得:如何能得到。

知识点梳理_甲烷、乙烯、乙炔、苯、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

知识点梳理:甲烷、乙烯、乙炔、烷烃、烯烃、炔烃(记忆,回来检测) 一、甲烷 1、几种表达方式 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 结构简式最简式实验式 空间结构为键角为 2、物理性质 色、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溶于水 3、化学性质(写出下列反应方程式并在括号注明反应类型) (1)CH4 + O2 →()甲烷燃烧现象: 甲烷通入到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或溴水(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能或不能)使之褪色,一般遇强酸强碱(能或不能)反应。 (2)CH4 + Cl2 →() CH4 + Br2 (g) →()(写第一步) 注:一氯甲烷: 色体 二氯甲烷:溶于水、密度比水的无色体 三氯甲烷:又叫,色溶于水、密度比水的体,常用作有机溶剂 四氯甲烷:又叫,色溶于水、密度比水的体,常用作有机溶剂、 由氯仿制氟利昂的反应()(3)甲烷高温制炭黑反应 () 二、烷烃 1、通式 2、物理性质 (1)烷烃熔沸点随碳数增多而依次,通常常温下:C原子数目为是气体,C 原子数目为是液体; C原子数目16以上,是固体。(2)密度依次增大但都 1g/cm3,(3)均溶于水,(4)同分异构体中支链越多熔沸点越 3、化学性质 (1)均(能或不能)使KMnO4溶液、溴水褪色,均(能或不能)与强酸、强碱 反应。 (2)写出新戊烷燃烧反应 (3)写出新戊烷与氯气反应生成一氯代物的反应

三、乙烯、乙炔 1、几种表达方式 注: C=C的键能和键长(填等于或不等于)C-C的两倍,说明C=C双键中有一个键容易2、乙烯的物理性质: 常温下为色、味的气体,比空气,溶于水。 3、乙烯的化学性质:(写出下列反应方程式并在括号注明反应类型) ⑴、燃烧反应: ()现象: (能或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2)将乙烯气体通入溴水或溴的CCl4溶液中,可以见到溴的红棕色 写出反应方程式()CH2=CH2 + H2 → CH2=CH2 + HX → CH2=CH2 + H2O → (3)乙烯制聚乙烯的反应()单体:链节:聚合度: 4、乙烯的用途 (1)有机化工原料(2)植物生长 思考:1、鉴别甲烷和乙烯的试剂有 除去甲烷中乙烯的试剂为 2、要获得CH3CH2Cl有两种方法, 方法一:CH3CH3和Cl2取代,方法二:CH2=CH2和HCl加成,应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