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省地震科普宣传工作成效及发展方向

全省地震科普宣传工作成效及发展方向

全省地震科普宣传工作成效及发展方向
全省地震科普宣传工作成效及发展方向

全省地震科普宣传工作成效及发展方向摘要: 随着防震减灾事业的发展,社会和公众对地震科普宣传

的需求与要求越来越高。政府部门对加强地震科普宣传教育的力度也逐渐增大,特别是自玉树7.1级突发大震发生后,科普宣传就得到了更多的重视。本文主要针对我省当前地震科普知识宣传的现状。分析了目前加强地震科普知识宣传的必要性,并研究出了我省地震科普宣传工作的几个发展方向。

关键词:地震;科普知识;宣传;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ause of the earthquake resistance and disaster mitigation, and social and public earthquake science popularization of the needs and requirements of the more and more high. the government department to strengthen the propaganda of popular science education to the intensity of the earthquake is becoming higher, especially since a magnitude 7.1 earthquake occurred yushu, science popularization got more attention. this article mainly aims at the earthquake in popular science knowledge propaganda of the status quo. analyzes the popular science knowledge earthquake at present, to strengthen the publicity, and the necessity of the research in earthquake science out of the propaganda work several development direction.

防震减灾的科普知识宣传

防震减灾的科普知识宣传 做到以下四点: 1)学习地震知识 ——学习地震知识可使你在地震时不害怕、不惊慌,避免不必要的伤亡。 ——了解家庭、学校和办公房所处的地质构造情况。 ——掌握基本的地震防御办法。 ——注意身边自然界的异常现象。 ——不要听信和传播地震谣言。 (2)室内防震措施 ——高柜要和墙体固定在一起,以免倾倒砸人或堵塞逃生之路。 ——较高的家具上面堆放笨重物品。 ——最危险的是组合家具,可用角铁或结实的木条固定各部分,再和墙体连接,或干脆拆除。 ——固定底座带轮子的家具或物品,如钢琴等。 ——固定桌面上的贵重物品,如计算机等。 ——系紧或加固悬挂物,如灯具、挂钟镜框和厨房用品等。 ——取下阳台围栏上的花盆、杂物。 ——卧室,尤其是老人或儿童的卧室,尽量少放家具和杂物,尤其不要放高大物品。 ——有条件的家庭,可设计一个室内避震空间。如重点加固一间居室或在床上增设结实的抗震框架等。 ——每个家庭成员都要熟悉电、水、气阀门的位置,掌握正确的关闭方法。 ——不要把易燃、易爆物或农药、有毒物品放在屋内。 (3)室外防震措施 ——正门、楼道、走廊不堆放杂物,以利人员疏散。 ——选择疏散避震的安全场地。场地应就近、宽敞,应避开高大建筑物、电线杆、砖墙、路灯和变压器。——发布临震预报的地区,应按政府安排,按指定地点修建临时防震棚。在外期间注意卫生,防火,储备饮用水等,遵守和维护社会秩序。 (4)准备一个防震包 ——防震包应足够结实,内装食品、水、急救药品等基本生活用品。因为是备用应急,所以应按保质期及时更换食品和水。另外,还应准备小铁铲、钳子、改锥等工具,可以在你自救或救人时发挥作用,准备一哨子,可以帮助救援人员发现你被埋地点。 30年前的7月28日凌晨,北方工业城市唐山瞬间剧烈颤抖,无数熟睡中的人们来不及反应就失去了生命,24万人在这次地震中丧生。各种各样的奇异现象在地震前被发现,假如地震再次来临,这些现象能对我们有什么帮助么?本报记者为此专访了地震专家———中国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副会长、地震分会会长何永年研究员。震前的神秘现象 1976年7月中旬,唐山街头卖鲜鱼的人突然增多。据打鱼人说:7月20日前后,离唐山不远的沿海渔场,梭鱼、鲶鱼、鲈板鱼纷纷上浮、翻白,鱼儿像是疯了一般,渔人们遇到了从未有过的好运气。 7月25日唐山以南天津大沽口海面,“长湖”号油轮船员们惊奇地发现,油轮四周海面上的空气咝咝作响,一大群深绿色翅膀的蜻蜓飞来,栖在船窗、桅杆、灯和船舷上,密匝匝一片。不久,油轮上出现了更大的骚动,一大群蝴蝶、蝗虫、蝉、麻雀以及不知名的小鸟也飞来了,“长湖”号油轮几乎成了避难的诺亚方舟。 七月下旬起,距唐山较近的蔡家堡至大神堂海域,渔民们似乎不太相信自己的眼睛:那从来是碧蓝的海水,一夜之间变成了土黄色。唐山附近的一些村子里,池塘的水忽然莫名其妙地干了,有的池塘却又腾起水柱。 地震的前夜,神秘现象更是到了最高潮。唐山林西矿区,飘来了一股淡黄色的散发着硫磺味的“臭雾”。在通县,有人发现一支卸下的20瓦日光灯管闪闪发光。昌黎县虹桥公社马铁庄大队的李会成看见邻居家的二百多只鸽子突然倾巢而出,盘旋着久久不肯下落。7月28日凌晨,抚宁县大山头养貂场的张春柱被貂的叫声惊醒,全场415只貂,在笼里乱蹦乱撞,惊恐万分。 科学解释尚不完善 这些前兆的出现确实和地震有着密切联系,有些现象的成因还不能非常确切地解释,但基本的原理说得通。”何永年解释说,地震前的物理异常可分为人可感知的宏观异常和只有仪器可以探测的微观异常。

地震安全培训内容

地震安全培训内容 找准“存活空间”幸存机会大我们从小到大了解到的地震紧急求生“常识”,并非招招都管用!四川地震发生后,有网友立即援引美国国际搜救队的地震求生指南,并结合大陆、合湾近年来地震幸存者的亲身经历,指出传统观念中地震紧急求生办法的不足,并用地震搜救现场示意图一一标出“地震存活空间”。这个题为《美国国际搜救队长教你正确的躲避位置》的帖子立即被各大论坛、MSN和Q0用户疯狂转载,其中一些 说法也得到了专家的认可究竟哪些才是正确的“地震存活空间”?对照一下你知道几个: 躲在床桌下?还是躲在床桌旁? 常识:“学校、商店、影剧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如遇到地震,最忌慌乱,应立即躲在课桌、椅子或坚固物品下面,待地震过后再有序地撤离。教师等现场工作人员必须冷静地指挥人们就地避震,决不可带头乱跑。”纠错:有着23年重大灾难搜救经验的美国国际搜救队长道格卡普说:“不要躲在桌子下、床铺下,而是要以比桌子、床高度为低的姿势,躲在桌子、床铺的旁边,不要离开太远。” 土耳其科研机构制作的一盘地震逃生教学录像带显示,实验人员爆破一座大楼来模拟地震时建筑物倒塌的情形。爆破前,先依据“常识”在桌子、床铺等下面和旁边,分别放置10个假人。大楼倒塌后,搜救队员找到在桌子下的模特,十具竟有八具随着桌子一起被压毁,而放置在桌、床旁边的假人则无大

碍道格卡普解释,建筑物天花板因强震倒塌时,会把桌、床等压毁,而如果人以低姿态躲在一边,家具可以承受倒塌物品的力量,让一旁的人取得生存空间。 专家观点:“地震发生时躲在桌子底下还是旁边,要根据建筑物来确定。”广东省地震局副局长梁干表示,如果房顶上面是瓦面的,瓦面一掉就掉瓦片,躲在桌子下面,上面掉下来的东西不会種到你,躲在下面是最好的但是,如今大多楼房都是钢筋混凝土的,房屋在强震中倒塌时,钢筋混凝土整个压下来,桌子无法承受这样的重量,很容易被压毁。不过,桌子可以起临时支撑和缓冲的作用,应趴在旁边,躲在有限的空间里,同时要蹲下来抱住头。 躲在车內还是躲在车旁? 在本次汶川大地震中,人们可以从很多现场照片和电视画面中看到一辆辆被压扁或者被掩埋的汽车。那么,地震发生的时候,万一正在汽车上,我们又该怎么办呢?错误做法:躲在汽车内。正确做法:躲在两车之间或者汽车旁。 专家观点:当停车场顶部塌陷下来时,车厢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坚固,躲在车里反而降低逃生机会。两辆紧邻的汽车之间会形成存活空间。地震发生时,应立即下车,以卧姿趴在两车中间或者紧贴车旁,注意身体不要高过车身。另外,如果是从建筑物中逃离,一定要切记莫坐电梯,而应该走逃生楼梯、消防通道。梁干说,因为地震时电梯会断电,你就会被关在电梯里面,也不要跳楼,否则更容易受伤。捂住口鼻

澳大利亚新西兰保险市场运营情况考察报告

澳大利亚、新西兰保险市场运营情况考察报告 2020年2月,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公司代表团赴澳大利亚、新西兰考察当地的保险市场情况。考察团分别访问了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保险与金融学会的悉尼办公室、奥克兰办公室,听取当地保险业专家关于两国保险市场情况的报告,对两国保险业政策法规、监管体系、 发展概况等方面的情况作了详细的调查。 一、澳大利亚保险业情况 (一)基本情况 截至2020年底,澳大利亚共有34家寿险公司,其中28家为直接保险商,6家为再保险商,管理的资产达2566亿澳元。2020年,澳大利亚寿险业总保费收入达415亿澳元, 其中银行控股的保险商占据37%的保费收入,外资保险商占29%。截至2020年底,澳大利 亚共有131家私人非寿险公司,其中110家为直接保险商,保费收入280亿澳元;21家为再保险商,保费收入14亿澳元。此外,澳大利亚还有14家公众非寿险公司。 (二)主要特点 1、市场集中度较高。澳洲市场的前四大保险集团(IAG、Suncorp-Promina、QBE、Allianz集团)所占市场份额则高达69.5%。2020年,前三大保险集团控制了约68%的寿 险保费收入。 2.没有专门的保险监管机构。澳大利亚三家金融服务监管机构从不同方面对保险业实 行监管。审慎监督委员会负责监管银行、一般保险和再保险公司、人寿保险、互助会和养 老基金等,在制定规则和政策时,谋求安全、效率、竞争、竞争中立等各个目标的平衡。 证券和投资委员会负责监管市场交易。竞争和消费者委员会负责监管对消费者的保护。 3.澳大利亚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全民医疗保险国家之一。澳大利亚的全民医疗保险制 度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以政府为主导,覆盖全体国民的医疗照顾制度和药品照顾制度。二是政府直接给予部分补助,个人自愿参加的私人医疗保险制度。 4.重视发挥保险市场的自我调节功能。仅对强制性险种的手续费率做出规定,如雇员 赔偿保险的手续费率为5%,汽车意外伤害保险的手续费率为10%,对其他险种的手续费率 没有限制,完全由市场调节。市场竞争使各家保险公司的手续费率大体相当,如车险手续 费率总体水平为15%左右。保险消费者有权了解手续费的高低,保险交易保持了较高的透 明度。 5.保险中介在保险市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澳大利亚有保险经纪公司500多家。保险经纪公司不仅提供保险销售服务,而且具有开发保险产品、提供保费融资的功能。澳 大利亚法律不禁止保险人投资保险经纪公司,但保险人向保险经纪公司的投资超过14.9%时,应向监管机关报告。不过目前在澳大利亚由保险人全资拥有的保险经纪公司很少,因 为此类保险经纪人的身份很难得到其他保险公司认同。

镇地震应急工作自查报告

xx镇地震应急工作自查报告 为进一步落实上级工作指示,确保全镇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切实做好防震减灾工作,根据上级有关部门文件精神,现将我镇关于开展地震应急管理工作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健全机构,强化组织领导 在防震减灾工作中,我镇党委、政府非常重视,真正将此项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来抓紧抓实。调整充实了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由书记王桂山担任组长,副镇长冯雨生担任副组长,派出所、安监办、土地站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明确相关部门职责。为增强防震减灾工作战斗力,降低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同时在各村成立了以书记为队长,村委为队员的应急抢险小分队。 二、强化宣传,增强防震意识 充分利用会议、标语、宣传栏等形式,加强地震科普知识普及的力度、广度和深度,加强地震知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教育,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三、深入排查,消除安全隐患 牢固树立“宁可千日不震,不可一日不防”的防震理念,我镇积极配合区地震救灾指挥部等相关部门对全镇情况进行摸底排查,将抗震设防纳入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中。

四、动态监测,提高抗震能力 下一步,镇党委、政府积极争取各方资金,在项目安排上,做好危房改造工作,确保新建和加固改造的农村民居基本具备抗震能力。在工程建设中严把“三关”、做到“四不准”,即:严把材料质量关、严把施工质量关、严把验收入住关;对不符合抗震要求的设计不准实施,对不符合抗震要求的建设项目不准审批,对不符合抗震标准的建材不准进入工地,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工程不准验收。 五、完善制度,提升救援时效 完善修订了《xx镇防震减灾应急预案》,适时组织地震应急预案的演练,进一步熟悉掌握启动应急预案的方法、步骤,明确在应急行动中的职责,达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效果,确保预案启动及时、运转顺利。严格值班制度,在汛期及历年自然灾害发生频繁时期,要求各村及相关部门实行值班制度,保证手机24小时开机,及时上报各种突发性自然灾害。 六、存在问题 我镇地震应急管理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 1、人员、编制不到位,我镇地震应急组织机构没有完全落实,镇政府没有专职人员来负责地震应急管理工作,村级地震应急管理工作人员基本都是村干部兼职,在一定程度

地震科普知识宣传

地震科普知识宣传 我们都知道,地震同刮风、下雨、雷电一样,是一种自然现象、一种客观规律。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地震灾害的预防和应对方法也在不断增强。 一旦真的遇到了地震,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首先,不能惊慌,不要盲动。根据感觉判断地震是大、是小,是近震,还是远震。一般近震是先上下颠动,后左右晃动,而远震是只有前后左右的晃动感。如果是小震或者远震,我们现在居住的房屋基本都具备抗震能力,大可不必慌乱。 其次,要采取正确的躲避地震方法。 在家怎样避震: 安全提示: 1、先躲后跑,不要先跑; 2、往牢固地方躲(床下、开间小的地方,有支撑的地方;) 3、来得及的话先开门,关煤气、电源等。 避震时,要根据地震时你所处的位置,就近躲避,震动停止后再撤到安全地方。要躲在结实、不易倾倒、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或它的旁边,如:桌、床等,也可以赶快跑到开间较小、有支撑的房间去,如:厨房、卫生间等。 如果来得及,要先打开门,以保证通道畅通;关闭煤气开关、电闸。 在避震时,要爬下,使身体重心降到最低,脸朝下,不要压住口鼻,同时抓住身边牢固的物体。也可以蹲下或坐下,尽量把身体卷曲起来。要注意保护头部和颈部,用手护住头部和后颈,有可能时,用身边的物品顶在头上,闭上眼睛,防止异物伤害。 三、在公共场所如何避震: 安全提示: 1、听从工作人员指挥 2、不要急于涌向出口,保持跟前面人的距离; 3、如果遇到拥挤,解开领扣,双手交叉胸前,护住胸口。 大震发生后,如果附近有应急避难场所,要在大人的引导下赶赴避难场所。 地震应急避难场所一般依托公园、绿地、操场、广场建设,里面具备突发应急事件应急的基本功能。比如,应急指挥、应急物资发放、应急棚宿、应急厕所等。 地震发生后,还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不要急于拥向楼梯口,容易造成挤踏。 不要随便点灯火,因为空气中可能有易燃易爆气体。 不要急于打电话,以免线路拥挤,影响救灾指挥通讯。

防震自查报告

巴楚二小2014年抗震减灾工作自查报告 为了进一步做好学校防震减灾知识宣传,增强了全校师生的防震减灾的安全意识,提高 广大师生在地震中的逃生自救、互救能力和抵御、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能力,保障广大师生 的生命安全,确保灾难来临时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我校认真贯彻“以预防为主,防御和救 助相结合”的防震减灾工作方针,积极、主动、科学、有效地开展丰富多彩的防震减灾宣传 教育,营造浓厚的宣传教育氛围,动员全校师生共同参与防震减灾活动,为构建“平安校园” “和谐校园”提供安全保障。现就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学校各部门精心安排,认真准备,努力营造“防震减灾”宣传氛围。学校组织《地震基 础知识》专题板报,向学生介绍地震知识及防震要领,并利用学校小广播进行宣传;各班级 也利用黑板报出版防震减灾基本常识,利用班队会组织学生学习《地震来了怎么办》等相关 科普知识,提高学生的预防、避险、自救、互救能力;让全体师生明确防震减灾的重要性, 并组织班主任进行防震演练培训。学校举行了“防震减灾演练”活动。为了使得演练方案安 全可行,演练开始前,学校对这次演练的具体操作程序、疏散要求与注意事项作了一一讲解。 演练活动中,全校老师组织到位,保障有力;全体同学积极配合,服从命令,在不到2分钟 的时间内,师生全部按照预定的疏散路线,紧急而有序地从教室撤离到操场中央空旷地带, 没有发生任何互相推挤或踩踏事故,整个演练过程井然有序,不仅增强了师生们的防震避震 的安全意识,还提高了广大师生在地震中的逃生自救、互救能力和抵御、应对紧急突发事件 的能力,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取得了圆满的成功。演练活动结束,各班有秩序地回到教室, 班主任就本班参加这次演练活动立即进行分析、小结。 今后,我校将继续认真组织开展校园防震减灾宣传活动,并把这项工作常规化,结合学 校的实际,进一步丰富活动内容,创新活动形式,提高全校师生防震减灾意识和应对突发事 件、自救互救、疏散救援的能力,保障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确保灾难来临时把损失降到最 低限度。 巴楚二小 2014.6.5 篇二:防震救灾自查报告 兴隆镇中学防震减灾工作自查报告 社旗县兴隆镇中学是一所寄宿制农村中学,学校占地面积平方千米,建筑面积平方 千米,现有教职工56人,有11个教学班,在校学生523人。学校有教学楼一座,办公楼一 座,有标准化物理试验室,化学试验室各一个,有多媒体教室二个,图书室一个。2014年以 来,为了应对地质及自然灾害并使其损失降到最低,学校建立健全防震救灾工作领导小组及 工作机制、积极开展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教育、制定防止救灾工作实施方案、进行防震救 灾应急演练。确实把防震救灾工作纳入学校工作议程之中。现将近年来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 下: 一、加强领导,健全网络 学校成立了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由政教处专门负责防震减灾宣传教育 工作,建立“校防震减灾教育领导小组——防震减灾教育辅导员——全校师生”三个层次组 成的防震减灾教育网络,并向社会辐射。做到责任明确,任务落实,防震减灾宣传工作得到 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宣传普及防震减灾知识 学校把防震减灾教育纳入教学工作计划,聘请安全老师担任辅导员,并折算一定的课时 量;组织班级课外活动小组收集有关 地震、防震减灾的教育资料进行整理,运用多种媒体、校广播、板报、文化长廊向全体 师生开展地震知识宣传教育。

地震科普知识70问

地震科普知识问 一、地震常识 、地球的内部结构是怎样的? 答:地球的最外层叫地壳;地壳下面的部分叫地幔;地球最中心的部分叫地核。地球的平均半径为公里左右,地壳厚度为公里左右,大多数破坏性地震就发生在地壳内。 、地球表面是由什么组成的? 答:地球表面,并不是一块完整的岩石,而是由大小不等的板块彼此镶嵌组成的,其中最大的有七块,它们是南极板块、欧亚板块、北美板块、南美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澳洲板块和非洲板块。这些板块在地幔上面每年以几厘米到十几厘米的速度漂移运动,相互挤压和碰撞。 、地震是什么? 答:地震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表震动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面震动(即地震)的主要原因。 、地震释放的能量有多大? 答:地震释放的能量决定地震的震级,释放的能量越大震级越大,地震相差一级,能量相差约倍。年日本大阪神户级地震所释放的能量相当于颗二战时美国向日本广岛长崎投放的原子弹的能量。 、地震有几种类型? 答:有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塌陷地震、诱发地震、人工地震。 、什么是构造地震? 答:由于地下深处岩层错动、破裂所造成的地震称为构造地震。这类地震发生的次数最多,破坏力也最大,约占全世界地震的以上。 、什么是火山地震? 答:由于火山作用,如岩浆活动、气体爆炸等引起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只有在火山活动区才可能发生火山地震,这类地震只占全世界地震的左右。、什么是塌陷地震? 答:由于地下岩洞或矿井顶部塌陷而引起的地震称为塌陷地震。这类地震的规模比较小,次数也很少,即使有,也往往发生在溶洞密布的石灰岩地

区或大规模地下开采的矿区。 、什么是诱发地震? 答:由于水库蓄水、油田注水等活动而引发的地震称为诱发地震。这类地震仅仅在某些特定的水库库区或油田地区发生。 、什么是人工地震? 答:地下核爆炸、炸药爆破等人为引起的地面振动称为人工地震。 、地震引起的次生灾害有哪些?是如何引起的? 答:火灾,由房屋倒塌、煤气泄漏和明火引起;水灾,由水坝决口或山崩壅塞河道等引起;毒气泄漏,由建筑物或装置破坏等引起;瘟疫,由震后生存环境的严重破坏所引起。 、什么是震级? 答:震级是地震释放能量的大小。震级小于级的地震为弱震;震级大于或等于级,小于或等于级的地震为有感地震;震级大于级小于级的地震为中强震;等于或大于级的地震为强震,其中震级大于或等于级的地震为巨大地震。 、什么是烈度?震级与烈度有什么区别? 答:烈度是地面遭受地震影响和破坏的程度。它们是衡量地震的两把“尺子”。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烈度不只一个,离震中近的地方烈度高,破坏大;反之烈度低,破坏小。 、什么是震源? 答:地壳内发生地震的地方。 、什么是震中? 答:从震源向上垂直对应地面的地方。 、什么是震中距? 答:从地面上任一点到达震中的距离。 、什么是地震波?分为哪几种? 答:当地壳内岩石产生断裂发生地震时,有一部分能量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称为地震波。主要分为纵波、横波和面波。 、地震造成破坏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从震原发出的地震波主要分为纵波和横波。纵波引起地面上下颠簸,

地震科普知识宣传教育

师宗县龙庆民族中学 地震科普知识宣传教育工作汇报 深入持久地全面开展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教育对于提高全校师生员工防震减灾意识和素质、实现有效减灾、保护师生员工生命财产安全、满足我校师生员工现实需求和期盼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我校高度重视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工作,切实做到了思想统一、组织健全、措施得力、保障到位,切实把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列入我校重要议事日程。结合曲靖市市地震局、教育局联合所发文件(曲教联【2011】1号文件),我校根据自身科普特色的实际情况,首先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创建领导小组,明确职责,进行责任分解,形成了校长决策,分管牵头,组织实施,班主任老师落实的机制,制定了方案,使得创建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按照“宣传先导,课堂普及,打造阵地,凸显活动”的创建思路,不断实施创建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果,其做法归纳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宣传先导,营造“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校园氛围本学期开学初我校就启动了“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创建工作,首先是开展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宣传营造创建氛围,在这过程中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开了“四会”,即行政办公会、全体教师会、全体班主任会、全体学生会,通过这四个会议进行各个层面的宣传动员。二是利用校园载体宣

传。即:宣传橱窗、黑板报、周末放假讲话等宣传平台进行“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宣传。比如:今年3月份出了一期《防震减灾法》专题宣传栏,5月份在“5.12”活动期间分别出了一期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栏和黑板报,进行了一次“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方面的国旗下讲话,通过这些宣传,营造了浓厚的校园“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校园氛围,强化了广大师生防震减灾意识。 实施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全覆盖工程,组织发放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声像资料。将《云南防震应急自救互救手册》《防震避震常识》、《防震避震常识挂图》、《地震科普知识和地震紧急避险常识》等声像资料及时师生员工手中,做到家喻户晓。 (二)课堂普及,让学生人人受到“防震减灾科普教育” 在创建活动中,我们注意发挥课堂在“防震减灾科普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通过课堂让学生受到深入的“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在这方面我们安排了“五种”课堂,一是专门安排地理老师对初一、初二各班级上“防震减灾知识教育”课,每月1节,让学生系统地了解地震的危害,地震的预报和自救互救知识。二是安排“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电教课,下雨天体育活动不能进行,我们就利用学校电视网组织学生在电教室观看科普教育片,其中我们有意识地安排“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片,让学生观看,通过视觉效果让学生受教育。

地震知识培训总结

地震知识培训总结 震后很有可能余震,而且余震的位置未必是震源很近的位置,地震知识心得体会。所以学习自救是地震后很重要的措施之一。 地震发生时,至关重要的是要有清醒的头脑,镇静自若的态度。只有镇静,才有可能运用平时学到的地震知识判断地震的大小和远近。近震常以上下颠簸开始,之后才左右摇摆。远震却少上下颠簸感觉,而以左右摇摆为主,而且声脆,震动校一般小震和远震不必外逃。 最新自救建议:不要躲在桌子下 日本的《地震手册》避震知识十条中,第一条就明确的写着"要躲在坚固的家俱下"。所以,日本教师坚信,最好的办法是"藏在桌下"。这个想法是以日本地震多在数十秒后结束,天花板不会落下为前提的。 建筑物天花板因强震倒塌时,会将桌床等家具压毁,人如果躲在其中,后果不堪设想,如果人以低姿势躲在家具旁,家具可以先受倒塌物品的力道,让一旁的人取得生存空间。 开车时遇到地震,也要赶快离开车子,很多地震时在停车场丧命的人,都是在车内被活活压死,在两车之间的人,却毫发未伤。强烈地震发生时,如果你正在停车场,千万不要留在车内,以免垮下来的天花板压扁汽车,造成伤害;应该以卧姿躲在车旁,掉落的天花压在车上,不致直接撞击人

身,可能形成一块『生存空间』,增加存活机会。 学校避震 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 不要回到教室去。 在掌握了基本的消防知识和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后,员工们进行了实际操作。在练习过程中,行政楼有位保洁员不小心摔了一跤,双手磨破了皮,但她不顾疼痛,重新拿起灭火器,迅速冲向指定地点,面对“灾情”,沉着冷静,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最后成功地完成了演练任务。 震后应当有组织地撤离。 千万不要跳-楼!不要站在窗外! 不要到阳台上去! 必要时应在室外上课。 家庭避震 地震预警时间短暂,室内避震更具有现实性,而室内房屋倒塌后形成的三角空间,往往是人们得以幸存的相对安全地点,可称其为避震空间。这主要是指大块倒塌体与支撑物构成的空间。 室内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是: “听指挥,莫惊慌”发生火灾时不能随便动用周围的物质进行灭火,因为慌乱中可能会把可燃物质当作灭火的水来使用,反面会造成火势迅速扩大;发生火灾时一定要保持镇

日本地震保险制度及对我国的启示汇总

日本地震保险制度及对我国的启示 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且处于四大板块接触带的日本,是闻名世界的地震多发国。虽然陆地面积不及世界的0.3%,但约有10%的世界地震是在日本及其周边地区发生的,日本年均有感地震达1000次以上。一次次的地震使日本积累并不断完善了相应的法律制度和应对补偿机制,在应对地震灾害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日本地震保险的产生背景及特点 (一)产生背景。1944—1945年,根据《战时特殊损失保险法》,日本实施过国家地震保险。1966年5月,日本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地震保险法》问世,标志着由政府和保险公司共同经营的地震保险制度产生。1964年新泻地区7.5级地震促成了这一法律的出台。该法明确了立法目的:“为了保护受灾地区民众的生活稳定,对遭受地震灾害的民用住宅和家庭财产予以特别保护”,并规定了地震保险对象、费率、承保和再保险等方式,明确了对遭受全部损失的

承保对象进行赔偿,是规范日本地震保险运营的基本法。1980年,日本对地震保险制度作出修改,增加了对半损也进行赔偿的内容。1991年,日本再次修改保险制度,进一步扩大了地震损失赔偿范围。1995年,日本阪神发生里氏7.2级地震,许多受害者都得到了地震保险赔偿,是日本历史上最大的一次保险赔偿。但这次保险赔付也暴露出日本原有地震保险制度的不足,如建筑物和家庭财产保险限额过低,保险金支付比例不合理等。因此,1996年日本出台了新的地震保险制度。新制度将家庭财产与企业财产分开,并采取不同的保险政策。 (二)特点。一是地震保险法律制度比较健全。在日本,《地震保险法》、《阪神、淡路大地震处置特别财政援助与资助法》等法律法规,以及散见于各种普通法律中的针对地震灾害的专门性规定,共同构成了日趋完善、细致且可操作的地震保险相关法律体系。这些地震保险制度有利于日本高效应对地震灾害,并在地震发生后,获得国家救济

关于对地震应急防范准备工作及风险隐患排查的自查报告

关于对地震应急防范准备工作及风险隐患排查 的自查报告 xxx市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按照《XX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地震应急防范准备督查工作的通知》(x政办明电发[2017]XX号)要求,我局组织市公路管理处、xxx交通投资有限公司、xxx滨河黄河公路大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对XX区内道路桥梁等交通基础设施开展了全面的隐患排查工作,现将具体工作汇报如下: 一、具体情况 我局养护公路总里程XX公里,其中国道XX条,分别为国道211(银榕线)、国道244(乌江线),养护里程XX公里;省道XX条,分别为省道104(银苏线)、省道305(石平线),养护里程XX公里;县道XX条,分别为县道101(银通公路)、县道103(新小公路)、县道104(新南公路)、县道106(贺新公路),养护里程XX公里;乡道XX条,分别为乡道051(滚苏岩画公路)、乡道101(永通公路)、乡道102(新干公路)、乡道103(银阀公路)、乡道104(环阅海湖公路)、乡道243(兴洲北路)、乡道306(新干公路加长段),养护里程XX公里;专用道路XX条(滨河大道),养护里程XX公里;村道XX

条,分别为村道244(孔富路)、村道245(滨河大道连接线)、村道505(惠平线)、村道505(银麻西线),养护里程XX公里;黄河大桥XX座,分别为滨河黄河公路大桥(由滨河黄河大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负责管养)、兵沟黄河公路大桥(由xxx 交通投资有限公司负责管养),养护里程XX公里。 二、总体情况 我局负责管养的公路总体情况良好,经自查,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一)路基、路面工程 1、银通公路沿线学校、集贸市场等路段均无减速震荡标线; 2、新南公路、滚苏岩画公路、永通公路、银阀公路、环阅海湖公路无路面标线,标志丢失、损坏情况严重; 3、新干公路K7+228~K11+468段路面狭窄,且自西向东方向为长XX公里的连续下坡路段,无避险车道及减速设施和标志; 4、新小公路因自行车道及基础配套设施改造工程施工,路基路面遭到严重破坏; 5、滚苏岩画公路因受8.21贺兰山特大山洪侵袭,路基

地震科普知识的资料

地震科普知识的资料

地震科普知识的资料 关于地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每年要发生地震500多万次,其中只有5万多次左右人们能感觉得到,并不是所有的地震都能造成破坏,为什么会发生地震,地震发生会有哪几种类型?我们该怎样面对地震?下面我们向大家做一简要介绍。 第一部分地震基础知识 为什么会发生地震? 地震是地球运动的结果。地球运动中,地壳也在不断运动变化。 地球的运动变化逐渐积累了巨大的能量,对地下岩石产生了非常强的作用力,当岩石承受不了这种力时,就会突然发生破裂和错动。 地震是指地壳中因岩体错动断裂而释放能量引起的地表振动。 岩石破裂产生地震波,地震波传到地表,地面随之就振动起来,这就是地震。 地震发生会有哪几种类型呢? 天然地震主要有三种类型:火山地震、陷落地震和构造地震。 火山地震是由于火山喷发,使岩浆冲击地表而引起的地面振动。火山地震影响范围比较小,造成的破坏相对较小。 陷落地震是由于地层陷落引起的地面振动。比如地下的石灰岩溶洞坍塌,或者矿山采空区的塌陷,都会引起小范围的地面振动。这种地震一般破坏程度不大。

度快,但比较弱,使人有上下颠簸的感觉;横波传播速度略慢,但比较强,能造成巨大的摇晃,给地表建筑带来严重破坏。 地震的破坏程度,除跟震级的大小有关外,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地震波的传播等因素有关。我们把衡量地震的破坏程度,用烈度表示。一般来讲,一次地震发生后,震中区的破坏最严重,烈度最高。从震中向四周扩散,烈度逐渐减小。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可以划分出不同的烈度区。 地震时,地球内部发生地震的地方叫震源。地面上正对着震源的那个点叫震中。震源到震中的距离叫震源深度。地面任意一点到震中的距离叫震中距。 地球上的地震分布并不是均匀的,从世界震中分布图可以看出,全球地震分布是有一定规律性的,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地震带、欧亚大陆地震带和海岭地震带上。 中国位于欧亚大陆东南部,东临太平洋,是一个地震灾害严重的国家。 从我国主要地震带的分布图可以知道,我国地震分布很广,全国约有20多条主要地震带。 第二部分地震宏观前兆现象 地震前自然界出现的与地震孕育有关的现象称为地震前兆。地震前兆异常有微观异常和宏观异常。 微观异常如地形变、地电磁异常等,主要靠高精度科学仪器探测。 宏观异常指人们感官能感觉到的异常,主要有地下水异常、

地震局地震科普宣传工作总结

地震局地震科普宣传工作总结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八个“防灾减灾日”。区地震局积极谋划,认真制定宣传活动方案,联合区教育、民政、人防办等部门组织开展了系列宣传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以下是由聘才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关内容,仅供参考阅读。 地震局地震科普宣传工作总结 为了进一步宣传普及防震减灾法律法规和地震科普知识,增强全社会的防震减灾意识和社会民众的避震救助能力,我局认真制定方案,并组织实施。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防震减灾宣传活动,广泛宣传防震减灾科普知识,不断提高我市人民的防震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带来的损失。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周密部署 根据《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XX年全国科技活动周暨新沂市第二十八届科普宣传周活动方案〉的通知》文件精神要求,为了做好防震减灾的宣传活动,协调各部门在活动周期间的具体分工和合作,共同做好本次科普周宣传活动,确保活动成效。5月13日我局专题召开宣传周工作会议,就本次活动周工作进行布置。 二、创新方法,广泛宣传 地震局干部职工全员出动,宣传周期间主要开展了以下活动:

月16日,我局会同市科普宣传领导小组在市体育场开展宣传周活动。展出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展板、发放防震减灾等材料,共发放XX余份。开展防震减灾现场咨询,解答群众提出的防震减灾知识疑问。 月17日在窑湾镇开展农村科普大集活动。对村民进行了地震科普知识宣讲,用通俗易懂的话语向当地村民讲解了地震安全知识和逃生技能等,并向村民们发放了《农村居民抗震常识》、《灾害防御科普》等。通过此次地震科普知识的宣传,切实增强了村民们防震减灾意识和自觉性三、宣传气氛浓厚,普及效果显著。 这次防震减灾宣传科普活动,各部门、各乡镇、各企业积极筹划,进一步增强了全社会的减灾意识,提高公众的防震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取得了显著效果,为构筑和谐发展提供防震减灾保障,全面构建和谐社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地震局地震科普宣传工作总结 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八个防灾减灾日, 5月9日至15日为全国防灾减灾宣传周,为做好今年“”及防灾减灾宣传周期间地震科普宣传教育工作,进一步增强广大群众防震减灾意识,提高人们在地震及其次生灾害中的自救和互救能力,深入推进我县国家防震减灾示范县创建工作,结合创建工作目标,特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新西兰的社会福利制度

嘉阳鑫解读新西兰福利制度新西兰的社会福利制度由来以久,早在一八九八年为保障老年人的生活就已引入了养老金制度。与其他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同,新西兰收入资助的资金来源于税收收入。在新西兰没有一个特别的基金会需要工薪族缴纳任何款项。 嘉阳鑫海外服务中心下面将解开新西兰福利制度的神秘面纱。 新西兰是全球实施最有效率税收制度的国家之一。作为一个新西兰居民,不论你的入息是在任何地方赚取都要向新西兰当局缴交入息税。而作为一个新西兰税务居民,所有入息包括个人工资薪金、投资利润、津贴和海外收入都要交税。新西兰税项包括入息税、商品服务税、扣缴税、意外赔偿税、附加福利税和赠予税等。此外,还有一些社会保障金也由税务局代为征收,如家庭补助金、儿童补助金等。 新西兰是个福利国家,有些评论家用一句囊括“新西兰人的生老病死全给国家包了”。绝大多数新西兰人顺理成章地接受政府提供的一切福利待遇,这是他们生来就有的权利,同时也是政府回报支持者的明证。因此,新西兰人的基本生活和普遍健康得到保障。所有公民都有权享受这种优厚的福利制度。 此外,新西兰人的基本工资、家庭津贴、医疗津贴和退休金,都按统一定额发放,无须事先进行个人经济状况调查。政府税收用来供给众多的津贴:由于国库主要来源于累进所得税,福利国家实际上也是一种收入再分配制度。其理论依据来源于“家庭是社会的重要成分”这一信念。 新西兰救济制度(拥有绿卡的人及本土居民): 抚养补贴例如用于维持家庭生活的补贴,以及给予孤儿、丧偶者和无人抚养的儿童的补助。

病残抚恤包括对病人和残疾人的补贴,甚至还向残疾人提供贷款,用于搬家、修理房屋和购买汽车。 养老金在新西兰,60岁以上可以领取养老金(到2001年将改为65岁)。 失业资助包括培训和失业救济,以及在寻找工作期间给予的补贴。 另外,还有儿童抚养补贴、葬礼津贴和康复补助等。 新西兰有关社会福利及其安康平安保证制度内容: 一、社会福利制度 收入赞助与其他国度的社会保证制度不同,新西兰收入赞助的资金来源于税收收入。在新西兰没有一个特别的基金会需求薪水族交纳任何款项。对那些契合赞助规范的人来说,承受现金救济是他们应有的权益。这些救济包括抚育补贴,例如用于维持家庭生活的补贴(赞助单独抚育孩子的独身父母)以及给予丧偶者和无人抚育的儿童的补助。 病残抚恤的内容包括对病人和残疾人的补贴,以至还向残疾人提供贷款,用于搬家、修理房屋和购置汽车。 随着人民均匀寿命的增长,社会福利部门的压力越来越大,新西兰正在逐步进步领取养老金的年龄,据悉到今年会由以前的60岁上升到65岁,并且对超越一定数额的其他收入要征收附加税。但关于从私人养老保险机构或保险公司领取的养老金,其一半能够免征附加税。退伍军人的养老金与全国分歧。还有与工作相关的救济职业培训和失业救济。另外还有一种在寻觅工作期间给予的补贴。 其他的补贴方式有:儿童抚育补贴、葬礼津贴以及康复补助等。 新西兰的救济金每年调整一次,大局部是依据收往复几停止调整。某些收益人在得到救济金之前需求等一段时间。

(完整版)学校地震应急工作自查报告

地震应急工作自查报告 按照上级的统一部署,我校积极开展防震减灾的各项工作,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自查,现将自查情况作简要汇报。 一、地震应急工作开展的基本情况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夯实了地震应急工作的基础,为进一步做好地震应急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地震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为我校的地震应急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积极开展广泛深入的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活动,为做好地震应急工作营造了良好的氛围。让学校师生掌握地震应急科学知识,牢固树立居安思危忧患意识,增强心理承受能力。我们按照“主动、慎重、科学、有效”的原则,大力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活动。通过宣传栏、教师课堂讲解、等形式,有效地普及了地震科普知识。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校地震应急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上级领导部门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师生麻痹侥幸心理普遍存在,防震减灾意识迫切需要加强;对地震应急工作的宣传力度不够,对地震的预防和应急处置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整改措施 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弘扬“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克服麻痹心理,居安思危,强化措施,真正做到思想重视、组织落实、责任明确、措施到位,认真扎实地做好地震应急的各项工作,全面增强防御地震灾害的能力,创建和谐、平安校园。 强化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增强防震减灾意识。深入持久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和地震知识普及活动,继续开展防震减灾法律法规、地震科普知识宣传。特别是我校学生数量、人员密度大,更应加强对学生的安全知识教育,学校在每个学期都有针对性地组织一次地震应急疏散演练活动,达到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确保一方平安的目的。

防震减灾科普小知识

防震减灾科普小知识宣传单 一、公众防震知识 1、地震是怎样发生的 由于地球不断运动和变化,逐渐积累了巨大的能量,在地壳某些脆弱地带,造成岩石突然发生破裂,或者引发原有断层的错动,这就是地震。地震绝大部分发生在地壳中。 2、做好家庭防震准备 (1)在地震危险区、多震区、已发布地震预报地区的居民须制定家庭防震计划。 (2)须根据政府或有关部门的防震要求,准备食品和饮料。看一看自家住房是怎样的,有没有不利抗震的地方?摸清周围环境的情况。 (3)住房的建造质量好不好?是否年久失修?不利抗震的房屋要加固,不宜加固的危房要撤离。住房的结构是否有利抗震?女儿墙、高门脸等笨重的装饰物品应拆掉。 (4)合理放置家具、物品。把墙上的悬挂物取下来或固定住,防止掉下来伤人。清理杂物,让门口、楼道畅通。把易燃易爆和有毒物品放在安全的地方。固定高大家具,防止倾倒砸人;家具物品摆放做到“重在下、轻在上”。把牢固的家具下腾空,以备震时藏身。准备一个家庭震包,放在便于取到处。 二、遇到地震时的自救求生 我国多数专家认为: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避震应选择室内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旁)、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室处开阔、安全的地方。 1、学校的避震 正在上课时,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不要回到教室去。震后应当有组织地撤离。必要时应在室外上课。 2、家庭的避震 地震预警时间短暂,室内避震更具有现实性,而室内房屋倒塌后形成的三角空间,往往是人们得以幸存的相对安全地点,可称其为避震空间。这主要是指大块倒塌体与支撑物构成的空间。室内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是:炕沿下、坚固家具附近;内墙墙根、墙角;厨房、厕所、储藏室等开间小的地方。注意千万不要跳楼,不要站在窗外,不要到阳台上去。 3、公共场所的避震 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不要慌乱,不要拥向出口,要避免拥挤,要避开人流,避免被挤到墙壁或栅栏处。 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就地蹲下或趴在排椅下;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用书包等保护头部;等地震过去后,听从工作人员指挥,有组织地撤离。 在商场、书店、展览、地铁等处: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东西护头;避开玻璃门窗、玻璃橱窗或柜台;避开高大不稳或摆放重物、易碎品的货架;避开广告牌、吊灯等高耸或悬挂物。 4、户外的避震 就地选择开阔地避震:蹲下或趴下,以免摔倒;不要乱跑,避开人多的地方;不要随便返回室内;在行驶的电(汽)车内:抓牢扶手,以免摔倒或碰伤,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地震过去后再下车。 5、遇到特殊危险时的自救方法 燃气泄露时:用湿毛巾后住口、鼻,千万不要使用明火,震后设法转移。 毒气泄露时:遇到化工厂着火,毒气泄漏,不要向顺风方向跑,要昼绕到上风方向去,并尽量用湿毛由捂住中、鼻。 遇到火灾时:趴在地上,用湿毛由捂住口、鼻。地震停止后向安全地方转移,要匍匐,逆风而进。 应注意避开的危险场所:生产危险品的工厂;危险品,易燃、易爆品仓库等。 卫东区行知小学

地震专业知识培训材料

地震专业知识培训材料 一、“地震三要素”发震时刻、震级、震中。 二、地震波一般可分为:体波和面波 1、体波:可以在地球内部传播 2、面波:只限于近地表层附近传播可分为:瑞雷波、勒普波 纵波和横波 地震发生时地面受到巨大的振动,这种巨大的振动是震源产生的地震波所造成的,地震波分为纵波和横波。振动方向与波前进的方向相垂直的是横波,与传播方向相一致为纵波。纵波每秒种传播速度5--6千米,能引起地面上下跳动;横波传播速度较慢,每秒3--4千米,能引起地面水平晃动。 纵波是象多米诺骨牌一样你推我我推它,由直线形式向四周传播的,速度较快,对地面的振动是上下颠动; 质点振动的方向和振动传播的方向一致的波。 横波是象水波一样向四周传播,速度较纵波慢,对地面的振动是左右摇晃,所以地震时人们首先感到的是上下颠动的纵波,几秒钟后才感到摇摇晃晃的横波。:质点振动的方向和振动传播的方向垂直的波。 三、震级 震级是指地震的大小;是以地震仪测定的每次地震活动释放的能量多少来确定的。我国目前使用的震级标准,是国际上通用的里氏分级表,共分9个等级,在实际测量中,震级则是根据地震仪对地震波所作的记录计算出来的。地震愈大,震级的数字也愈大,震级是表征地震强弱的量度,通常用字母M表示,它与地震所释放的能量有关。一个6级地震释放的能量相当于美国投掷在日本广岛的原子弹所具有的能量。震级每相差1.0级,能量相差大约32倍;每相差2.0级,能量相差约1000倍。也就是说,一个6级地震相当于32个5级地震,而1个7级地震则相当于1000个5级地震。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地震的震级为8.9级。 按震级大小可把地震划分为以下几类: 弱震震级小于3级。如果震源不是很浅,这种地震人们一般不易觉察。 有感地震震级等于或大于3级、小于或等于4.5级。这种地震人们能够感觉到,但一般不会造成破坏。 中强震震级大于4.5级、小于6级。属于可造成破坏的地震,但破坏轻重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多种因素有关。 强震震级等于或大于6级。 特大地震震级大于8级。 四、地震烈度 烈度是指地震在地面造成的实际影响,表示地面运动的强度,也就是破坏程度。影响烈度的因素有震级、距震源的远近、地面状况和地层构造等。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而在不同的地方会表现出不同的强度,也就是破坏程度。影响烈度的因素有震级、距震源的远近、地面状况和地层构造等。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而在不同的地方会表现出不同的烈度。烈度一般分为12°,它是根据人们的感觉和地震时地表产生的变动,还有对建筑物的影响来确定的。 一般情况下仅就烈度和震源、震级间的关系来说,震级越大震源越浅、烈度也越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