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唐西市简介

大唐西市简介

在唐朝长安有东市(今西安交大一带)和西市(今劳动南路附近)两大市场,东市主要服务于达官贵人等少数人群,而西市则是大众化、平民化,有大量西域、日本、韩国等国客商在内的国际性大市场。当时西市占地1600多亩,建筑面积100万平方米,有220多个行业,固定商铺4万多家,被誉为“金市”,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商贸中心,根据权威机构调查,也是迄今 大唐西市
为止世界上最大的商贸中心。在这里曾发生了大量的历史趣闻轶事,留下了大量文人骚客的墨宝。如李白的《少年行》,杜甫的“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其中都提到或涉及到了西市。 大唐西市项目是在唐长安西市遗址上重建的综合性商贸旅游项目,项目总规划面积约500亩,总建筑面积约100万平方米,总投资35亿元人民币,是目前国内唯一一个在原址上重建的大型商贸与旅游主题区,被列为“陕西省、西安市十一五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市、区两级重点建设项目” 和“全国光彩事业项目” 。项目位于西安古城墙西南方唐长安城西市遗址,地处西安市古城区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咽喉要地,与明城墙毗邻相望,和西安市西大街仿古一条街互通声气,距市中心钟鼓楼仅3公里,属西安市商业繁华地带。 大唐西市将划分为特色步行街、现代商业区、休闲娱乐区、宾馆、办公区等五大功能区域。大唐西市”建成后,将使市民和游客在购物、旅游的同时,感受到浓郁的唐文化气息,形成“寻古看秦俑,购物逛西市”的新的旅游消费热点。 大唐西市项目将通过借鉴大唐“开放、博大、包容”的情怀,充分体现大唐的“精、气、神”。并以世界级的丝路文化和大唐的历史文化为题材,以多彩的异域文化和风情为主线,打造一个以丝路文化风情旅游、休闲购物和娱乐商业为主导,以高档的商务型酒店、办公和居住为辅助的都市体验旅游中心、休闲商业中心和区域性的高档商务中心。同时通过唐文化与现代商业模式的完美结合,让人们“走进历史,感受人文,体验生活”。 大唐西市项目是商业和文化精神的浓缩,更是丝路文化和风情的结晶。商业功能与历史文化在此交融,古代与现代在此辉映,东方与西方在此碰撞,形成了大唐西市独有的多元化、多层次的文化和商业特质。建成的大唐西市将成为西安乃至陕西的标志性建筑;国际性的商贸中心;民族之商业旗帜,世界之旅游名牌。同时,“大唐西市”项目是西安市委、市政府、投资商为抢抓西部大开发机遇,充分利用西安独特的文化、旅游商贸等资源优势,振兴地方经济,再现大唐雄风而决

定实施的。该项目符合江泽民同志关于“把西安建设成为以科技、旅游、商贸为先导的社会主义外向型城市”的指示精神。项目的建设,对于进一步提高西安著名历史文化古城的吸引力,展现西安现代风貌促进西安旅游经济的发展,调整西安产业结构,培养经济增长点具有重要意义。
编辑本段丝绸之路的起点和中心
我们可以想象,大量的西域客商把拉来的货物在哪儿交易?中国的丝绸、瓷器又从哪儿运到西域?只能是西市,这是毋庸置疑的。
编辑本段民族商业旗帜,世界旅游名牌
记者:“大唐西市”和其他的商业项目相比,具有哪些亮点? 航总:“大唐西市”项目作为西安一项重要历史遗迹的重建项目,作为一个旅游和商业复合的新产品,作为一个体验时代的旅游目的地,我们将改变以往传统的商业模式,用文化赋予商业更多内涵,使文化与商业完美结合,将文化体验、旅游、休闲等有机结合,将创造出一个复合型、多元化的商旅中心,一个展现与交流世界文化的中心。该项目通过挖掘丝路沿线的风土人情,全方位、多角度的再现盛唐时期中国开放、包容、海纳百川的气魄与胸怀,复兴泱泱东方大国在国际文化中的地位。因此,“大唐西市”项目将会成为西安最有国际色彩的商业地产航母、西部最有异域风情的旅游休闲场所、中国最有东方神韵的文化体验中心。 记者:从“大唐西市”这个项目看,它不仅是个商业项目,更承担了西安某种复兴情结!它是不是也体现了佳鑫实业集团参与城市运营的胆识? 航总:城市运营不仅仅是政府的事情,还包括所有企业,因为它对于所有企业来说都是一种责任、一种使命,政府只能作为城市运营的宏观引导者,更多的需要企业来建造,可以说企业在城市运营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佳鑫实业集团多年来一直禀承“发展企业、回报社会”的企业理念,致力于城市发展运营过程中。“大唐西市”肩负着城市文化复兴,重现西安辉煌历史的重任,面对这么宏伟巨大,这么复杂,这么深刻,这么丰富的一个项目,我们都是“学生”。因此,积极投身参与城市运营对于佳鑫实业集团来说是一种胆识,更是我们企业的一种责任。 记者:“大唐西市”项目现在的进展状况如何? 航总:工程铸造将于今年八月份启动,预计一期工程将于2008年奥运会前完成,整个工程将于2010年彻底完成,全面投入运营。目前,项目一期工程约300亩的建设用地已经基本拆迁完毕,在西安,尤其是在城中区,这么大的拆迁面积,这么快的拆迁速度是不多见的,这些都离不开省、市、区

各级领导的支持以及各界朋友、广大市民、拆迁户的理解和协助。
编辑本段寻古看秦俑,购物游西市
记者:请您描述一下,游客在建成后的西市中可以欣赏到什么? 航总:“大唐西市”项目由东到西分为仿唐建筑、丝路沿途各国风情建筑和西欧式建筑三大模块。建成后有西安国际旅游纪念品交易中心、西市博物馆、古玩城、商业步行街、大型商业主力店、大型餐饮、小吃城、各国顶级精品展销中心、五星级酒店、现代商务写字楼等等,是一个将旅游、休闲、购物、餐饮、娱乐、文化体验有机融合在一起的大型综合商旅文化城区。使人们在购物、旅游的同时,又能深深的体会到我国历史文化的博大与辉煌。我们相信,“大唐西市”必将成为西安城市的会客厅,西安旅游产业的超级引擎。
编辑本段大唐西市博物馆
2010年4月7日,国内首座由民间资本投资建设的遗址类博物馆--大唐西市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它是唯一反映盛唐商业文化、丝路文化和西市历史文化的主题博物馆,也是唯一在唐代长安城西市原址上再建的、原真性保存“西市遗址”的博物馆。 计有“十字街”、“道路车辙”、“石板桥”、“房基”、“水沟”等多处遗址,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展出面积8000平方米,遗址保护面积2500平方米,馆藏文物2万余件,具有完备的陈列展览体系,集历史、艺术、民俗、收藏等各类陈列展览及主题活动于一体,是西安市的重要地标性建筑与公众活动场所之一。大唐西市博物馆盛大开馆,在中国博物馆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大唐西市博物馆开馆汇聚“国际城市客厅”、“中国首家鉴藏主题会所”等十五大亮点,以基本陈列《丝路起点盛世商魂》、专题陈列《丝绸之路“百工”体验》、临时陈列《至尊国礼----丝绸之路沿线友好国家国礼》及特别展览《精品选粹》这四大陈列精彩亮相,近800件(组)珍贵文物,荟萃一堂。更有集展、演、销于一体的百工体验展,仿制唐代西市的街坊店铺外景,选择了10种反映丝绸之路和中国传统手工艺门类,如香料珠宝、丝绸刺绣、茶阁卜肆、纸笺书行等,呈献给游客,让游客切实的体验历史、消费历史。
编辑本段大唐西市博物馆,残迹中看长安盛景
“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这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在《少年行》中描述的盛世一景。金市,就是唐代长安城西市的美誉。作为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的实际起点,西市百业兴旺,各国商品云集,繁华盛极一时。 如今,昔日的辉煌早已湮没,当年的西市到底是什么样子?4月7

日,在长安西市原址上再建的大唐西市博物馆正式开馆。馆藏的两万余件文物,以及2500平方米的遗址,让人们再次回味起1300年前的西市风光。
脚下就是西市遗址
走进大唐西市博物馆的一层大厅,站在玻璃“地板”上向下看,可以看到玻璃覆盖之下的车辙遗迹、砖砌水沟、房屋墙基、残存的街道 如果不了解内情,很少有人想到自己脚下踩着的,就是千年之前繁盛一时的西市遗址。 西市,史载始建于隋,兴盛于唐,位于唐长安城中部偏西。据考古实测,西市的平面呈长方形,南北为1031米,东西为927米。如此规模的占地面积绝非一般市集所能比拟。资料显示,当时丝绸之路西端商贸最盛的阿拉伯帝国首都巴格达市场不过只占几条百米街道,东罗马(拜占庭)都城君士坦丁堡内的大市场也不过上千平方米。 据考古实测,西市内设南北向和东西向的“井”字平行街道各两条,街宽皆为16米,交叉街道将西市分成九区,是为九宫格局。每个区域的周边都临街,各个区域内还有便于内部通行的小巷。 大唐西市博物馆馆长、研究员王彬女士在接受《世界新闻报 鉴赏中国》周刊记者采访时介绍,大唐西市博物馆就建在西市东北角十字街街心遗址之上。这处十字街遗址正是此前考古发掘的重点区域。 博物馆内的遗址保护面积为2500平方米,包括十字街遗址、道路车辙遗址、石板桥遗址、店铺房基遗址、不同时期的排水渠遗址等。这些遗址的展示方法分两种:一种是玻璃覆盖展示,如密集的车辙遗址、唐早期的排水沟渠遗址;一种是裸露的原状展示,如宽阔的十字街路面、店铺基址、唐晚期排水沟上架设的石板桥遗址。 凭借这些历史留下的种种痕迹,千年之后的我们虽然无缘亲眼目睹西市的繁华,却可以重温那段盛唐时光。 “车辙遗址特别繁密,车辙密布,一看就能够感受到唐朝那种车水马龙、人来人往的景象。店铺和店铺的基址之间密度也比较大。”王彬说,此外,从水渠遗址可以看出当时的市政建设很完善,排水系统很规范、成熟。
胡姬酒肆享有盛名
李白曾有诗云,“长安市上酒家眠”。作为千年前的世界贸易中心、中外文化交流中心,西市的店铺行业据称有二百二十行,包括卖马具的秋辔行、卖衣服的大衣行,以及药行、绢行、秤行、香料店、陶器铺、乐器铺等。在这里交易的商品来自西至波斯、罗马,东到朝鲜、日本的各个国家。 其中极具知名度的还要数诗仙青睐的胡姬酒肆。当时在西市经商的外国商人被统称为“西市胡”。一些经营酒肆的胡人生意头脑十分精明,想出了胡姬当酒的促销招

数。靠着异域美貌以及高超的歌舞技艺,胡姬吸引到很多慕名而来的顾客。 从西市遗址出土的陶瓷残片、砖瓦、木料以及骨料、骨制品来看,在当时已经出现了“前店后场”的经营形式,即前面是负责售卖的店铺,后院则是制作、加工商品的工场,充分展现了先进的商业理念。 陶制算珠的出土不但告诉我们,西市人已经开始使用珠算,而且为算盘在唐代就已问世的推论提供了实物证据。陶制算珠内部中空,颜色和规格均有两种。“我们通过翻检、查阅资料,发现这实际上是唐代的算珠。” 此前,因为《清明上河图》中出现了算盘,使得“宋代有算盘”成为共识。根据事物发展需要一定的进程,学者们推断,算盘在唐代可能已经问世了,但是实物证据始终没有发现。“西市发现算珠以后,可以肯定地说,当时,西市已经开始使用珠算了。所以这个发现很有资料价值和研究意义。” 此外,有专家提到,西市位于皇城附近,这里住着一群具有高消费能力的贵族群体。现在,我们还可以从遗址出土的文物中,看到一些珍珠、玛瑙与少量金饰品。可以想象,在当年的西市,皇室成员、达官贵人必然是异域珠宝、罕见宝马的大主顾。在关于胡商的种种故事中,更有“五十万买宝珠”、“一千万买宝骨”的传说。 西市店铺分布虽然稠密,但并非人们想象中的那么开阔。从考古发掘的基址来看,每家店铺的面积都不大,一般约10平方米,最大的不过20平方米左右,但从文献记载可知,不少店铺有楼上楼下的格局。
专门机构管理物价
大唐西市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名为《丝路起点 盛世商魂》。对于“盛世商魂”的名称,王彬的解释是,丝路说到底是一条商路。西市作为一个西来东运商品的集散地,曾经发挥过重要的作用。在隋唐时期的几百年间,始终兴盛不衰。其中,有很多商业理念、商业精神值得后人去借鉴。 据王彬介绍,西市管理设有两个机构,一个是西市署,一个是平准局。平准局负责管理物价。西市署则从八个方面对西市进行管理,包括开市时间、闭市时间等。西市署的人员共有18个,最高官员是从六品。根据“日中而市”的规定,到正午的时候,以“击鼓三百声”开市;日落前七刻(一刻合14~15分钟),以“击钲三百声”闭市。 唐代文化交往具有一种兼容并包的胸襟。也许正是这种包容和开放,造就了西市的繁荣和国际贸易中心的地位。 在大唐西市博物馆的藏品中,有两件特别的胡俑。它们不是一般的陶制品,而是青铜制品。这两件铜制胡俑都是具有明显特征的高鼻深目的胡人,但穿着唐朝的官

服。胡俑一为文官,一为武官,一人手持笏板,一人腰间佩剑。据了解,当时五品以上的官员才能拿笏板。此件胡俑不但表示有胡人在唐朝为官,而且官位高达五品。此外,从西市出土的很多残器上,都可看出中外文化交往的印记。比如,一些猴子、小狗造型的玩具,从胡瓶发展而来的狮纹扁瓶等。 除了东西文化交流,很多出土文物也反映出了当时真实的市井生活状态。例如,骨梳、骨钗等装饰品很容易让人想到漫步西市的唐代女子。插梳是她们的装饰习俗之一。唐诗人元稹曾有诗曰:“满头行小梳,当面施圆靥。”唐代女子在前额上对插双梳、四梳,髻上鬓间再插若干小梳,在发髻后面也会插上梳子。据说这种习俗还有一个特别的名称“百不知”。
对话馆长:民营资本保护遗址的新路子
作为全国首家遗址类民营博物馆,大唐西市博物馆甫一开馆就受到各方关注。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我国文物丰富,遗址众多。全部依靠国家财力、物力、人力,有时也会力不从心。那么,能否引进民营资本来分担文物保护压力呢?大唐西市博物馆的成立也许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 大唐西市博物馆馆长王彬,有担任陕西历史博物馆近八年副馆长的职业经历,作为历史学专家,在业内也享有美誉。谈及大唐西市博物馆的建立,她说,从文物学的角度讲,遗址是属于国家的。一家民营资本能舍弃商业利益,出资保护遗址、建博物馆,这种做法对于文物保护来说,本身就是一个新的路径。 对博物馆来说,民办也好,公办也好,都是不以营利为目的,而以社会效益为第一考虑。不过,民营博物馆没有国家资金支撑,完全靠企业养着,想长期存活下去,在坚持社会公益性的同时,还不得不考虑它的文化产业性。(徐小青)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