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济统计学第二版答案

经济统计学第二版答案

经济统计学第二版答案

【篇一:2015年经济统计学选择题及答案大全】

18%的人捐助100元,30%的人捐助200元,25%的人捐助300元,其余捐助500元以上,则200元可作为这组数据的()

1.中位数

2.众数

3.组中值

4.几何平均数

2: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长6.1%,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4.5个百分点,比上季度回落0.7个百分点。这表明:

1.与去年一季度相比,经济增长了 6. 1%,增长速度慢了4.5 %

2.

与去年四季度相比,经济增长了 6. 1%,增长速度慢了0..7 % 3.与

去年一季度相比,经济增长了 6. 1%,增长速度慢了0.7 % 4.与去

年四季度相比,经济增长了 6. 1%,增长速度慢了4.5. %

3:某只股票周二上涨了8 %,周三上涨了6 %,两天累计涨幅达()

1.4.8%

2.14%

3.7%

4.14.48 %

4:若某个季节的季节指数为110%,则说明该季节的平均水平()

总平均水平

1.低于

2.等于

3.高于

4.不超过

5:我国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属于()

1.总指数

2.个体指数

3.物量指数

4.单项指数

6:我国2005年1月1日开始进行的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属于

()

1.抽样调查

2.重点调查

3.全面调查

4.典型调查

7:在下列数据中只属于分类数据的是()

1.参加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体育代表团个数

2.2008年某个股票交

易日上证指数

3.2008北京奥运会的现场观众总人次

4.美国新一届总统大选的参选党派

8:某地区2007年9月份与去年同期相比,如果用同样多的人民币

比上年同期少购买5 % 的商品,则该地区2007年9月份的同比物

价指数是()

1.95%

2.100%/95%

3.100%

4.105%

9:假设某班级20人的英语测试成绩分布如下:分

数50~6060~70 70~80 80~90 90~100

人数 1 2863则这20名学生的英语成绩的众数是()

1.80分

2.80分

3.75分

4.70分

10:在下列数据中,不属于数值型数据类型的是()

1.职业类别

2.受教育年限

3.年度缴纳的个税额

4.年薪

11:在首都举行的庆祝国庆60周年演出活动中,下列数据中不属于

数值型数据的是()

1.演出场次数

2.外地进京演出单位总数

3.演出剧目种类

4.参加演出的演职人员总数

12:假设某班级20人的英语测试成绩分布如下:分

数50~6060~70 70~80 80~90 90~100

人数 1 2863则,这20名学生的英语成绩的中位数是()

1.80分

2.75分

3.85分

4.70分

13:收集数据常采用的方法有 ( )

1.普查

2.观察和实验

3.重点调查

4.抽样调查

14:国庆60周年献礼影片《建国大业》上映第一周的票房收入不属

于()数据

1.数值型

2.品质数据

3.分类

4.定量数据

15:在下列数据中不属于数值型数据的有()

1.某流行音乐排行榜上榜歌曲的名次

2.某影片上演一周的票房收入

3.某日某只股票的收盘价

4.某超市经营的饮料品种总数

16:在下列数据中,属于数值型数据类型的是()

1.职业类别

2.受教育程度

3.年度奖金等级

4.年薪

17:以下不属于收集数据常采用的方法是()

1.访问调查

【篇二:统计学(第二版管于华)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单项选择:

1.d

2.d

3.b

4.c

5.c

6.a

7.d

8.a

9.a 10.b

多项选择

1.abc

2.abcd

3.ac

4.abcde

5.ce

6.bcd

7.bd

8.ace

9.acd 10.abe 第二章

1.c

2.a

3.d

4.b

5.b

6.d

7.b

8.c

9.b 10.a

多项选择:

1.abcde

2.abce

3.bce

4.de

5.ad

6.ace

第三章

单项选择:

1.d

2.c

3.d

4.b

5.d

6.c

多项选择:

1.ace

2.abcde

3. cd

4.acde

第四章

单项选择:

1.d

2.d

3.b

4.b

5.d

6.b

7.a

8.a

9.c 10.d 11.a 12.b 多项选择:

1.abe

2.abd

3.ace

4.bcd

5.e

6.ae

第五章

单项选择:

1.c

2.b

3.d

4.c

5.a

6.c

多项选择:

1.ace

2.abd

3.abde

4.ce

5.abde

6.bcde

第六章:

单项选择:

1.a

2.b

3.c

4.a

5.d

6.b

7.d

8.b 多项选择

1.abc

2.acde

3.cd

4.ce

5.bcd

第七章

单项选择

1.d

2.a

3.d

4.b

5.b

6.c

7.d

多项选择

1.acde

2.abcde

3.cd

4.ad

第九章:

单项选择:

1.c

2.b

3.d

4.c

5.b

6.d

7.c

8.d

9.c 10.b 多项选择 1.ace 2.de 3.bce 4.ace 5.abce 6.abd 第十一章单项选择

1.a

2.b

3.c

多项选择

1.abcde

2.de

3.bd

4.ac

第十二章

1.d

2.d

3.a

4.d

5.a

6.c

7.c

8.d

9.b 10.c 多项选择

1.abce

2.ce

3.be

4.abe

【篇三:梁前德统计学(第二版)课后习题与指导答案】t>一、名词解释

用规范性的语言解释统计学中的名词。

1. 总体和总体单位:凡是客观存在的并至少具有某一相同性质而结

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构成的整体,当它作为统计的研究对象时,

就称为统计总体,简称总体。构成总体的每一个事物,就称为总体

单位。

2. 标志和标志表现:标志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是与总体单位相对

应的概念,它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标志表现是标志的属性

或数量在总体各单位的具体体现。

3. 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品质标志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是表明总

体单位的质的特征的名称。数量标志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是表明

总体单位的量的特征的名称。

4. 不变标志和可变标志:无论是品质标志还是数量标志,同一总体

中各个总体单位上表现都一样的标志就称为不变标志错误!未找到

引用源。。同一总体中各个总体单位上表现不尽相同的标志就称为

可变标志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或称变动标志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5. 指标和指标体系:指标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是说明总体数量特

征的概念及其综合数值,故又称为综合指标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所谓统计指标体系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就是若干个反映社会经

济现象数量特征的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统计指标所组成的整体。二、填空题

根据下面提示的内容,将适宜的名词、词组或短语填入相应的空格

之中。 1. 统计资料、统计学、统计学

2. 总体性、社会性、数量关系、数量界限

3. 数量性、具体性

4. 数量、概率论、大量观察法

5. 总体、方法论

6. 信息、监督、信

息 7. 质量

8. 统计数学模型、统计逻辑模型 9. 静态统计推断、动态统计推断10. 同质、相对 11. 离散变量、连续变量 12. 品质标志、数量标志 13. 数量、外延、质量、内涵 14. 物质、模糊性 15. 定性规范、指标数值三、选择题

从各题给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或多个正确的答案,填入

相应的括号中。 1. d 6. c 11. a 16. c

2. b 7. ab 12. a 17. c

3. c 8. bd 13. a 18. abcd

4. c 9. ab 14. a 19. c

5. a 10. a 15. c 20. abc

四、判断改错

1. 统计研究事物的量是从对社会经济现象的定性认识开始的,必须

以事物质的规定性为基础。(√ )

3. 社会经济现象与自然科学技术问题不同,站在不同的立场,持有

不同的观点,运用不同的方法,可以得出差别较大的结论。(√ )

具有

它是

能够

7. 当我们把全国的工业企业构成总体进行研究时,每一个工业企业

的“工业总产值”是一个可变标志。(√ )

8. 学生的学习成绩既可以用定距尺度分析,也可以用定序尺度分析。(√ )

9. 将工业企业划分为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股份制企业、私营企业

等类型是运用了定

类尺度。(√ )

定比尺度,定距尺度

五、简答题

根据题意,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回答问题。 1. 为什么说社会越发展,

统计越重要?【答题要点】

统计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并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统计是认识社会的有力武器,为改造客观世界提供依据。 2. 怎

样理解社会经济统计学的性质?【答题要点】

统计学是一门方法论性质的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客观现象总体的

数量表现和数量关系,研究这一对象的认识活动和认识过程,通过

对数量的描述揭示现象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以指导统计实践活动。

3. 统计认识事物有哪些基本方法?如何理解?【答题要点】

认识统计的基本方法主要有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统计指标法、统计模型法和统计推断法。

大量观察法是指运用大数定律、把握事物总体的方法。统计分组法

是研究事物内部结构的方法。

统计指标法是认识事物数量表现、数量关系和数量变化的方法。统

计模型法是指对社会经济现象的原形进行模拟或仿真。统计推断法

是以局部推断总体,以现在推断未来。 4. 统计工作有哪些阶段?它

们之间是什么关系?【答题要点】

统计工作有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四个阶段。

统计设计是统计认识事物的开始,体现统计工作目的,决定统计工

作的全过程;统计调查是按照统计设计的要求搜集资料,是统计整

理和统计分析的基础;

统计整理是对调查资料审核、分组、汇总和编制统计表的过程,反

映总体的综合特征;统计分析是将统计整理的资料深化以揭示总体

的本质特征或发展变化的规律性。四个阶段密切联系、相互融合,

构成定性认识、定量认识到定性认识与定量认识相融合

的升华。

5. 举例说明什么是总体和总体单位以及这两者之间的关系。【答题

要点】

为了研究某班学生的学习情况,该班的所有学生就是一个总体,其

中每一个学生就是一个总体单位。

如果要研究某一个学校的学生学习情况,假定以班为总体单位,在

这种情况下,班显然就不再是总体了。

由此可见,总体和总体单位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总体单位

是针对具体的总体而言,构成总体必须有具体的总体单位。

六、论述题

根据题意回答要点,并适当从理论上进行阐述。 1. 统计活动有何特点?如何认识这些特点?【答题要点】

统计活动的特点是数量性、总体性、具体性和社会性。

数量性的特点是在事物质的规定性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事物量的多少、数量之间的关系和质量互变的数量界限。

总体性的特点是进行大量观察,消除个别现象存在的偶然性和特殊性,防止“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片面性。

具体性的特点是指社会经济统计活动都是研究一定地点、一定时间、一定条件下事物发生的数量。

社会性的特点是指社会经济统计认识的事物具有社会性,认识事物

的立场、观点、方法具有社会性。

2. 如何理解标志表现的四种计量尺度?请用实例说明。【答题要点】标志表现是标志的属性或数量在总体各单位的具体体现。对标志表

现的计量可以划分为四种尺度,即定类尺度、定序尺度、定距尺度

和定比尺度。

四种计量尺度的涵义,适用对象,尺度本身的层次,四种尺度的转化。

假定我们研究某地商业企业情况,企业所有制性质只能用定类尺度

观察,企业资质(即企业等级)可以用定序尺度观察,企业利润可

以用定距尺度观察,企业产值既可以用定距尺度也可以用定比尺度

观察。

3. 指标和标志之间有何区别和联系?试举例说明。【答题要点】

区别:指标是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及其综合数值,标志是说明

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指标针对总体而言,标志针对总体单位而言;指标必须能计量,标志并非都能计量。

联系:指标由标志汇总而来;指标与数量标志具有相对性,当总体

转化为总体单位时,与此相对应的指标就转化为标志。

例如,当我们研究某班学生学习情况时,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

就是一个标志,该班学生的平均成绩就是一个指标。当我们研究这

个学校所有学生的学习情况时,如果以班为单位,那么这个班的“平

均成绩” 就是一个标志;全校的平均成绩才是一个指标。

在研究学生情况时,学生“性别”是一个标志,但它不能成其为指标,因为性别是不能计量的。

七、案例讨论

把学习过的统计学原理与教科书中的案例内容结合起来,讨论案例

后提出的问题。案例分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

的构建》(见梁前德主编的《统计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问题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体系”的构建,运用了哪些统计学基

本概念和统计认识的基本方法来反映中国小康进程及其全面建设小

康社会的目标?

【答题要点】

①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的构建,运用了总体、指

标和指标体系等统计学基本概念来反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在指标中,有数量指标,也有质量指标;有总量指标,也有相对指

标和平均指标。在指标体系中,运用框架式联系的指标体系、从宏观层面来说明社会、经济方面的内容。

②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构建的资料来源而言,涉及到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统计指标法和统计推断法等统计基本方法。其中,反映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资料,都来源于统计推断法。

问题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体系”的构建,借用了相关学科的哪些概念?这种认识社会经济现象的方法有什么特点?

【答题要点】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的构建,借用了国内生产总值(经济学)、高中阶段毕业生(教育学)、公民自身民主权利(政治学)、社会安全(社会学)、预期寿命(人口学)、综合能耗(工业经济学)、环境质量(环境学)等基本概念;用其指标体系认识社会经济现象有数量性、总体性、具体性、社会性的特点。问题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体系”的构建,是否符合统计指标及其体系的设计要求?是否需要完善?如有必要,应该怎样完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