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完整版)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完整版)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完整版)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大自然的语言

【学习目标】

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3、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重点难点】理清文章顺序,了解从现象到本质的认知方法和行文思路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扫清字词障碍,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自由朗读全文——揣摩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行文思路

3.圈点勾画法——画出文章传递的主要信息,整合出每一段的主要意思

二、预习自测

1、给加粗的字注音

衰草连天()连翘()纬度()销声匿迹()

蓑衣()阻挠()忌讳()悄然无声() 2、

解释词语

销声匿迹:周而复始:

草长莺飞:草木荣枯:

花香鸟语:风雪载途:

年年如是:

三、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燕子呢喃,春风拂面,告诉我们春天来了;蝉声聒噪,烈日炎炎,告诉了我们夏天来了;田野金黄,落叶纷飞,告诉我们秋天来了;白雪皑皑,粉妆玉砌,漫天的雪花说着冬天的故事鱼鳞上的圆圈告诉了我们它的年龄,三叶虫的化石嵌在喜玛拉雅ft巅,告诉我们这里曾是浩瀚的海洋其实人有语,物有声,大自然也会说话今天,让我们一起聆听《大自然的语言》吧

四、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读课文,然后根据要求,快速准确地筛选信息,整体把握文意

(1)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

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利用物候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叫物候学。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物候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比较简便,容易掌握,可以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上。(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预报农时,安排播种日期;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种子的日期;引种植物到气候条件相同的地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便利ft区的农业发展。

2、划分段落层次,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第一部分(1~3 段)引出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第二部分(4~5 段)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6~10 段)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第四部分(11~12 段)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文章首先介绍物候学研究的对象,然后以具体事例说明物候学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接着谈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最后说明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

五、合作交流.

1、第二部分:

(1)、文章第四段为什么说利用物候于农事活动比较简便,容易掌握?

从观测手段上看,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从数据意义上看,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

(2)、文章第五段举北京的物候记录的例子说明了什么?

说明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

2 第三部分:

(1)、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

纬度的差异;经度的差异;高下的差异;古今的差异。

(2)、这四个因素按什么顺序说明?

这四个因素的影响程度大小不等,由大到小,依次排列,很有条理纬度和经度是在地球上位置的不同,第三个因素是同一地点高下的差异,这三者都是空间因素;最后一个因素则是时间因素由三个空间方面的因素到一个时间因素,又是一种条理。

(3)、“首先是纬度”这一段,举出桃花和刺槐的例子说明了什么?

说明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

(4)、“经度的差异”这一段,举了哪些例子,说明了什么?

举了连翘和榆叶梅、苹果开花两个例子,说明了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

(5)、“高下的差异”这一段讲到“逆温层”什么叫逆温层,逆温层是怎么形成的?

按正常的物候现象,植物的抽芽开花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但在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逆温层的形成是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

3.第四部分:

(1)、研究物候学有哪些意义?

首先是为了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第二,物候资料对于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很有参考价值第三,还可以利用来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第四,也可以利用来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

(2)、这四个方面的意义按什么顺序安排?哪些词语可以看出?

按从主到次的顺序、用“首先”,突出主要意义,其他意义用两个“对于”、两个“还可以利用来”“也可以利用来”这些词语可以看出。

(3)、研究物候学对我国ft区农业发展有什么意义?

我国有很大面积的ft区土地可以耕种,而ft区的气候、土壤对农作物的适应情况,有很多地方还有待调查特别是目前党中央提出的开发大西北的号召,因此,开展ft区物候观测是很有意义的。

六、拓展延伸:

1、收集几则农谚,说说它们包含的物候知识

2、除了农谚,古代的诗歌也有不少反映物候知识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就是一例联系课

文中的物候知识,谈谈对这首诗的理解。

大林寺桃花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ft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七、小结: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作者把一门科学——物候学介绍得浅显易懂,饶有趣味全文采用逻辑顺序说明,思路清晰明了:描述物候现象——作出科学解释——追究因果关系——阐述研究意义这种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方法和行文思路值得我们学习本文语言严谨而生动,兼具说明的科学性和生动性,是一篇极有价值的科普文文章同时告诉我们:科学就在身边,科学距离我们并不遥远让我们零距离接触科学,从而热爱科学

八、达标检测、

1、给加粗的字注音

销声匿()迹连翘()翩()然

农谚()差()异孕()育

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①冬季南北温度xuán shū()

②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xiǎn zhù()

③1962 年的ft桃、杏花、苹果、yúyèméi()、西府hǎi táng()、丁香、刺槐的花期比 1961 年迟十天左右

3、为下列加粗的词选择正确的义项,将义项的序号填入括号内

1.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活页月刊()

大地出现了一片春耕的活气()

A.生动活泼;不死板B.生存;有生命C.活动;灵活

2.各种花次第开放()改革开放()

A.(花)展开B.解除封锁、禁令、限制等

3.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这本书是他的劳动果实()

A.革命斗争或劳动生产得到的胜利品或收获 B.植物体的一部分

4、下列各句中说明纬度差异的一项是()

A.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

B.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 1741 年到 1750 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

和开花日期同 1921 年到 1930 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

C.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 20 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

比北京早 10 天

D.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ft腰很成功,在ft脚反不适应

5、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大自然的语言”中“语言”是指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

B.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的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学

C.本文以平实的语言按照从现象到本质的说明顺序介绍了物候学

D.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是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6、阅读,然后回答问题

(一)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1)(A 清醒;B 苏醒;C 醒悟;D 复苏)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2)(A 次第;B 连续;C 陆续;D 全部)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

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3)(A 纷纷;B 刷刷;C 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

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

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

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1.在语段中的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

(1)()(2)()(3)()

2.解释下列词语

销声匿迹:翩然:

3.这两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

A.物候现象B.气候变化C.物候规律D.四季景色变化

4.这两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

主要的说明方法是:

5.去掉“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这几个词语行不行,为什么?

6.作者为什么说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阅读下边的语段,回答问题。

①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②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

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③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④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⑤这叫逆温层。

⑥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⑦这种现象在ft地秋冬两季,

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ft脚有霜而ft腰反无霜。⑧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ft腰很成功,在ft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 到 1750 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禾木抽青和开花的日期同 1921 到 1930 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1.分别找出这两段文字的中心句。

2.什么叫逆温层?它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它出现的时间及气候条件有哪些?

3.第一段第⑧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4.第一段②—⑧句可分为两层,③—⑧句为第二层,为什么详写这一层?

5.第二段第②句中的“后者”具体指代什么?

6.前后两段在说明影响物候来临因素方面出发点不同,前者是因素,后者是

因素。(选择填空:空间、时间)

拓展延伸:

1、“清明前,开秧田”是根据节气确定“开秧田”的时间

“柳毛开花,点豆种瓜”是根据物候现象安排“点豆种瓜”的时间

“馒头云,天气晴”根据云彩的形状预测天气状况

“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根据物候现象“雨中蝉叫”预测天气情况

“麻雀囤食要落雪”“猪衔草,寒潮到”

“蚂蚁垒窝要落雨”“鱼跳水,有雨来”“燕子低飞要落雨”“癞蛤蟆出洞,下雨靠得稳” “龟背潮,下雨兆”“蚯蚓爬上路,雨水乱如麻”“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这些农谚都是根据物候现象预测天气情况

2、大林寺在庐ft香炉峰顶诗人在初夏时节游览大林寺四月,平地上正是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但诗人却意外地发现在这高ft古寺之中竟有始盛的桃花诗人曾为春天的逝去而伤感,重遇春景后,喜出望外,猛然“醒悟”到:原来春天是转到这里来了

这首诗正好说明了课文中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高度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

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

达标检测

1、nìqiáo piān yàn chāyùn

2、悬殊显著榆叶梅海

3、1.BCA 2.AB 3.BA

4、C

5、D

6、(一)1.(1)B (2)A (3)C 2.销声匿迹:这里指消失了鸣叫声,藏起了形迹翩然:动作轻快的样子 3.A 4.时间顺序;举例子5.不行因为以上情况只限于“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6.花香鸟语、草长莺飞等各种自然现象和气候有密切关系,它

们好像在提醒农民适时安排农事,起到了语言的作用,所以作者说它们是大自然的语言一)1.各段的第一句。

2.①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比低处高的气层叫逆温层。②冷空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③一般出现在秋冬之交,尤其是在早晨,天气晴朗,没有风。

3.①举例子②以事实来证明逆温层的存在,从而说明研究“高下的差异”这个因素时,要注意特殊情况特殊对待。

4.这种特殊情况对于一般人来说不太清楚。

5.1921 到1930 年十年平均的春初7 种禾木抽青和开花日期。6.空间时间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学案 新人教版

《大自然的语言》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练习概括要点,逐步提高阅读科普文的能力。 2.了解物候知识的掌握和物候学的研究在农业上的重要意义,激发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3.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力,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学习重点] 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学习难点] 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自主预习案] 竺可桢(1890年3月7日—1974年2月7日),又名绍荣,字藕舫,汉族,浙江上虞人。中国卓越的科学家和教育家,当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他先后创建了中国大学中的第一个地学系和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担任13年浙江大学校长,被尊为中国高校四大校长之一。1974年2月7日竺可桢因肺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 2、熟读课文、并在书上做上读书笔记。 3、给加点的字注音。 翩然(piān)孕育(yùn)农谚(yàn)簌簌(sù)销声匿迹(nì ) 悬殊(shū)萌发(méng)短促(cù )连翘(qiáo)风雪载途(zài) 4、词语解释。 【翩然】动作轻快的样子。【簌簌】纷纷落下的样子。 【载途】满路,遍地都是。【孕育】这里用来比喻酝酿新事物。 【萌发】动词。种子发芽。【荣枯】形容词短语。指植物的茂盛和枯萎。 【销声匿迹】这里指消失了鸣叫声,藏起了形迹。 【周而复始】固定短语,绕完一圈再从头开始。一圈又一圈地轮转。周;环绕一圈。复始:重新开始。 5、指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 ⑴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拟人) ⑵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比喻) ⑶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拟人) [课内探究案] 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本文的题目是《大自然的语言》,所谓“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工具,大自然怎么会有语言?我们读了这篇文章才会恍然大悟,原来指的是大自然的物候现象,如草木枯荣,候鸟去来等,实际上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从这一点上说,物候现象仿佛就是传递信息的“语言”。本文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显得新颖别致,引人入胜。(一)找一找 初读课文,然后根据要求,快速准确地筛选信息,整体把握文意。 1、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 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利用物候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叫物候学。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物候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比较简便,容易掌握,可以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上。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预报农时,安排播种日期;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种子的日期;引种植物到气候条件相同的地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 (二)想一想 5、再读课文,划分段落,自己概括出段意,并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1)第一部分(1~3段)引出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第二部分(4~5段)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6~10段)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第四部分(11~12段)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2)文章首先介绍物候学研究的对象,然后以具体事例说明物候学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接着谈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最后说明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 课外知识 1、关于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露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白露气温降低,出现露水。 寒露天冷,露水很凉。 霜降开始下霜。 小雪、大雪开始下雪,至大雪时形成积雪。 小寒、大寒一年中最冷的季节。 春分、秋分 :“分”是平分的意思,表示这两天昼夜相等,正好处在夏至和冬至中间。 雨水 : 降雨开始,雨量增多。 惊蛰 : 开始打雷,气温上升,经过冬眠的动物开始活动。 清明天气晴朗,万物滋生。 谷雨雨量增多,谷物茁壮生长。 1

看电视word导学案

5 看电视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短小的诗歌,生动地描绘了一家四口看电视的感人场面,巧妙地将家庭的温情与尊老爱幼的好风尚融为一体。语言朴实却饱含深情。作者以“奇妙”为线索贯穿全诗,开头、结尾两次提到我家看电视有些奇妙,首尾呼应,整首诗也都在写我家看电视的奇妙。 学生分析】 、学生都喜欢看电视,对电视很感兴趣: 但在家里当惯“小公主” 、“小皇帝”,以自己为中心, 掌握家中电视遥控器的主权。 2、基本掌握一些识字方法: 熟字相加变新字,熟字加偏旁,组词造句,生活中见过 等,自己会借助拼音来学习汉字。 3、在网络环境下能自主浏览网页,但仍有一些学生不听指挥,可能会浏览其他的网页;对一些感兴趣的文章会读,但不大喜欢读出声。 4、能使用拼音输入法在留言版上发言,但速度不是很快, 错别字还是很多。 课时安排】 本课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第二课时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家人互相关心、谦 让品质。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初步用自己的方法认识生字。 2、布置学生回家了解爸爸、妈妈等长辈喜欢看什么电视节 目。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4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关、完、写、 全、爸、家”)。 2、会自主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方法识记生字。 3、会为刚学过的生字出字谜,组词造句。 『教学过程〗 、猜谜揭题,引入新课 1、猜谜语: 小小一间房,只有一扇窗,唱歌又演戏,天天翻花样。 (打一家用电器) 板书:电视 2、谈话揭题: 大家每天看电视吗? 出示图片。 老师问:“他们在看什么节目呀?你们猜一猜?” 学生各自猜 说并说明原因(根据人物的表情动作来猜)。 你们猜得对吗?请你们快速读一读课文《看电视》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

大自然的语言 【学习目标】 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容要点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3、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重点难点】理清文章顺序,了解从现象到本质的认知方法和行文思路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扫清字词障碍,整体把握课文容 2.自由朗读全文——揣摩文章的主要容和行文思路 3.圈点勾画法——画出文章传递的主要信息,整合出每一段的主要意思 二、预习自测 1、给加粗的字注音 衰.草连天()连翘.()纬.度()销声匿.迹() 蓑.衣()阻挠.()忌.讳()悄.然无声() 2、解释词语 销声匿迹:周而复始: 草长莺飞:草木荣枯: 花香鸟语:风雪载途: 年年如是: 三、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燕子呢喃,春风拂面,告诉我们春天来了;蝉声聒噪,烈日炎炎,告诉了我们夏天来了;田野金黄,落叶纷飞,告诉我们秋天来了;白雪皑皑,粉妆玉砌,漫天的雪花说着冬天的故事鱼鳞上的圆圈告诉了我们它的年龄,三叶虫的化石嵌在喜玛拉雅山巅,告诉我们这里曾是浩瀚的海洋其实人有语,物有声,大自然也会说话今天,让我们一起聆听《大自然的语言》吧 四、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读课文,然后根据要求,快速准确地筛选信息,整体把握文意 (1)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 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利用物候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叫物候学。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物候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比较简便,容易掌握,可以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上。(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大自然的语言优秀教案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I大自然的语言 优秀教案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一、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 标》要求: (1)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获取主要信息; (2)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3)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2.教材分析:《大自然的语言》是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是一篇说明文。文章主要介绍了物候的相关知识以及影响物候的因素和研究物候的意义。文章结构清晰、条理分明、语言生动活泼,比较能吸引学生阅读兴趣。 3.学情分析:有了八年级上册说明文的基础,学生对说明文这种文体并不十分陌生,具备一定的文体知识积累。对于说明对象及其特征、说明顺序、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说明文语言特征等知识点已有所储备,便于开展教学。 二、学习目标1. 体会行文结构的清晰和严密性。

2.理解“举例子”这种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三、评价任务1. 能理清本文行文结构。 2. 能知晓如何用精当的例子来说明一种事理。 四、学习过程导入:今年1月份,我国台湾著名文学家林清玄先生驾鹤西去,他有一篇文章叫《秋天的心》,那篇文章开篇写到:“我喜欢《唐子西语录》中的两句诗:山僧不解数甲子,一 叶落知天下秋。这是说山上的和尚不知道如何计算甲子日历,只知道观察自然,看到一片树叶落下就知道天下都已是秋天了。”其实,不止秋天,其他季节应该都有判断依据,你能仿照这个例子,再写出几句吗? 山僧不解数甲子,知天下春(夏、冬)。 其实,同学们填入的这些自然现象,就像是大自然的“语言”,在向人们宣告所属季节的到来,同时也对人类的生活产生着不可小觑的影响。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竺可桢先生《大自然的语言》,去一探究竟。 环节一角色代入提炼信息1. 本文的题目是《大自然的语言》,那大自然想向人们诉说什么呢?请同学们朗读课文1、2段,圈画有用信息,然后为大自然代言: 当时,是我想告诉人们。 (设计意图:通过角色代入,理解了有关自然现象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并通过自己的语言智慧地表达,锻炼了思维,提升了表达能力,使枯燥的说明文以一种有趣的方式呈现。)2. 请同学们默读全文,确定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物候) 3. 为何题目

《第二节导学案》word版

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 主备:刘波涛备课(教研)组长:审核:授课教师: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在获得原电池概念和组成条件的基础上,能设计出一些原电池实验,学习实验研究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①. 在探究设计原电池实验的过程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 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②. 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原电池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 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②.赞赏原电池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能源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教学重点】 实验探究的基础上认识原电池的组成及应用。 【教学难点】 对研究成果以及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评价与反思 【问题导学】 (请大家复习原电池原理,完成以下三个小题) 1、原电池是一种将的装置 2、构成原电池的四个条件: (1) (2) (3) (4) 3、原电池中负极发生__________反应,正极发生___________反应 (填氧化或还原),电子从极流向极,电流从极流 向极。 【自主学习】 1.(阅读教材P42-44 发展中的化学电源,完成练习册P24发展中 的化学电源部分) 2.我们已经学习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在原电池中,一般来说活动

性较强的金属作为极,活动性较弱的金属为极。因此可以利用这一原理来比较金属元素的金属性强弱。即:作为负极材料的金属的活动性作为正极材料的金属。 【合作探究】 一.小组内相互交流讨论“自主学习”内容,并展示讨论成果: (老师订正部分答案) 二.小组合作讨论: (请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讨论。然后小组展示,其他小组随机发问、点评) 电池工作原理的应用 原电池原理在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科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如:利用原电池原理可以设计多种电池,可以比较金属活动性等。 原电池中,两个电极上分别发生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从理论上分析,任何放热的氧化还原反应都可以设计成原电池。 1.(完成练习册P24探究讨论2) 2.现有铜棒、碳棒、银棒、硝酸银溶液。请根据原电池原理,设 计一原电池,画出装置图,标出电子流动方向、电流方向,写出电池的电极反应式和总反应式。(老师最后给出答案并比较小组讨论结果) 【当堂检测】 教材 P45 3.5 练习册 P25 4.5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及答案教案

初二语文导学案編制时间:2010年10月27 日编制:唐洪苇修订:李中文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NO:16 班级姓名组别评价 【学习目标】 1、树立人类与自然必须和谐相处才能良性发展的观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进而认识和了解自然的热情。 2、理解文中“文字”的比喻含义。 3、了解全文的说明结构,准确清楚地把握大自然中有哪些种类的“文字”。 4、掌握本文所采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3、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4、概括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筛选提示性词语,进行全面概括。 【知识链接】 竺可桢(1890—1974),浙江上虞人,20世纪卓有成就的科学家、教育家,气象学家,地理学家,被誉为“品格和学问的伟人”。著有《二十八宿起源之时代与地点》《我国五千年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物候学》等。【自主学习】 1、字词积累:(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衰草连天()连翘()纬度()销声匿迹() 蓑衣()阻挠()忌讳()悄然无声() 2、解释下列词语 (1)翩然:(2)孕育: (3)次第:( 4)载途: (5)销声匿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周而复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风雪载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整体感知: 1、学生读课文两遍,然后根据要求,快速准确地筛选信息,整体把握文意。 (1)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2、划分段落层次,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1)选两位同学划分段落层次,理清全文思路。

2019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5大自然的语言学案设计新人教版(含答案)

5 大自然的语言 学习目标 1.能按照要求从文中筛选信息。 2.品味本文准确严谨、生动形象的语言。 学习过程 【预习内容】 1.熟读课文,初步掌握文章内容。 2.识记文中生字词。 连翘.( ) 翩.然( ) 销声匿.迹( ) 农谚.( ) 载.途( ) 销声匿迹: 载途: 翩然: 孕育: 周而复始: 花香鸟语: 草长莺飞: 3.复习有关说明文的相关知识,请同学们选择重点内容做笔记。 说明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有下定义、分类别、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画图表、引资料等。 说明的顺序常见的有:按照时间先后来安排的时间顺序;按照空间关系来安排的空间顺序;按照事物的逻辑关系来安排的逻辑顺序。 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准确、平实、简明(科学小品:生动)。 4.搜集有关物候的谚语。 【合作探究】 活动一:筛选信息,畅所欲言。 读课文,思考文中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内容?有自己的观点后,小组内交流讨论。 活动二:观察分析,感悟严谨。 你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到了文章语言的准确性? 活动三:细嚼慢咽,品味生动。 1.生动是本文语言的特点之一,请同学们对本文生动的语言细细咀嚼,说说好在哪里,做好批注。 帮帮你:分析语言的角度很多,可以从运用词语 ..的角度等等。 ..的角度,也可以从修辞

2.优美的语言需要及时积累,背诵你找到的优美语句。 【课堂练习】 1.课外你肯定搜集了很多谚语,课后请把你课外的积累拿出来跟同学们一起分享,看看在你的这些谚语中包含了哪些物候知识。 例:关于火烧云的一则农谚:“早烧阴,晚烧晴。”(早晨出现火烧云,当天阴天;晚上出现火烧云,第二天晴天。) 2.联系课文的中的物候知识,谈谈你对《大林寺桃花》的理解。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参考答案 【预习内容】 2.qiáo piān nìyàn zài 销声匿迹:本义是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公开露面。文中的意思是指昆虫无声无息、无影无踪。 载途:满路,有遍地的意思。 翩然:动作轻快的样子。 孕育:怀胎生育,比喻既存的事物中酝酿着新事物。文中的意思是生长。 周而复始:一次又一次地循环。 花香鸟语:鸟儿叫,花儿香,形容春天魅人的景象。 草长莺飞:形容江南暮春景象。莺,黄鹂。 4.有关物候的谚语:①桃花开,燕子来,准备谷种下田畈。②柳树发芽暖洋洋,冷天不会有几长。③荷花开,秧正栽。菊花黄,种麦忙。④柳絮乱攘攘,家家下稻秧。 【合作探究】 活动一:作者依次向我们介绍了什么是物候、物候学;物候观测对农业的影响;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研究物候学的重要意义。 活动二:①举例子、列数字等说明方法的运用增强了语言的准确性;②表示限制等词语的运用也增强了语言的准确性,如:根据这些物候观测资料可以判断北京地区1962年农业季节来得较晚。其中“较”从程度上表示限制,这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活动三:1.如:“次第”一个接一个。写出百花竞相开放、争着报春的热闹情景。第1自然段,运用拟人手法,描写了春夏秋冬四季更迭的情况,形象生动。 【课堂练习】 1.早上乌云盖,无雨也风来。(早晨东南方向有黑云遮日,预示有雨。) 黄云上下翻,将要下冰蛋。(黄云多是暖湿空气强烈上升所致,出现这种情况多下阵雨或冰雹。)

阅读电视word导学案

阅读电视word导学案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短小的诗歌,生动地描绘了一家四口看电视的感人场面,巧妙地将家庭的温情与尊老爱幼的好风尚融为一体。语言朴实却饱含深情。作者以“奇妙”为线索贯穿全诗,开头、结尾两次提到我家看电视有些奇妙,首尾呼应,整首诗也都在写我家看电视的奇妙。 【学生分析】 1、学生都喜欢看电视,对电视很感兴趣: 但在家里当惯“小公主”、“小皇帝”,以自己为中心,掌握家中电视遥控器的主权。 2、基本掌握一些识字方法: 熟字相加变新字,熟字加偏旁,组词造句,生活中见过等,自己会借助拼音来学习汉字。 3、在网络环境下能自主浏览网页,但仍有一些学生不听指挥,可能会浏览其他的网页;对一些感兴趣的文章会读,但不大喜欢读出声。 4、能使用拼音输入法在留言版上发言,但速度不是很快,错别字还是很多。 【课时安排】 本课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第二课时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家人互相关心、谦让品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初步用自己的方法认识生字。 2、布置学生回家了解爸爸、妈妈等长辈喜欢看什么电视节目。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4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关、完、写、全、爸、家”)。 2、会自主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方法识记生字。 3、会为刚学过的生字出字谜,组词造句。 〖教学过程〗 一、猜谜揭题,引入新课 1、猜谜语: 小小一间房,只有一扇窗,唱歌又演戏,天天翻花样。(打一家用电器) 板书:电视 2、谈话揭题: 大家每天看电视吗? 出示图片。

老师问:“他们在看什么节目呀?你们猜一猜?” 学生各自猜说并说明原因(根据人物的表情动作来猜)。 你们猜得对吗?请你们快速读一读课文《看电视》。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自学本课生字。 2、自读课文: 注意读准字音。 把字连成词。 把有生字的词语多读几遍。 3、同桌相互检查生字,并交流认字方法。 4、教师检查: ⑴出示加音节的生字(正音): 本课易错的字音有: 全、精、关 ⑵出示词语: 开火车朗读。 学生如有不懂的词语提出来,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如: 精彩、没完没了 ⑶出示6个要求会写的字让学生认记。 5、学写生字,重点指导写“家”: 读字音。 分析字形。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1)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1)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习阅读科普文章,了解简单的物候知识。 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明事理。 3、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力,并学习运 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教学方法: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教师适点引导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重点:说明顺序的合理运用 第一部分:预习导航 1、通读全文,说说这篇文章的说明对象是,本文是一篇 说明文。 2、简单的介绍作者 3、给生字注音 萌.发(),孕.育(),,载.途(),翩.然()三年五载.(),草长.莺飞(),销声匿.迹() 4、解释下列词语 (1)翩然: (2)孕育: (3)次第: ( 4)载途: (5)销声匿迹: (6)周而复始: (7)草木荣枯: (8)年年如是: 第二部分:自主探究 1、激趣导语 春柳的飘逸,夏荷的袅娜,秋枫的激情,冬梅的傲岸,如诗如画,各具风韵,这就 是物候现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物候学知识的文章——《大自然的语言》。2、整体感知 (学生们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快速准确地从课文中筛选整理信息。找出下面的问题的答案,准备抢答。我们将看哪一大组的同学在抢答中答得又快又好!) (1)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什么叫物候学?

(2)物候观察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有哪些?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3、根据上面问题的疏理,你能说出本文的说明顺序吗?请列出文章的结构图 第三部分:归纳提升 1、精读6--10自然段。小组合作,细致分析本段所运用的说明顺序。看哪个小组到前面来讲的细致、准确。(可以列出结构图辅助讲解) 3、片段练习 运用本节课所学的说明方法,有条理的介绍一种手工艺品的制作方法。(300字左右) 第四部分:布置作业 1、继续修改课堂习作。 2、再读《大自然的语言》,整理谚语在积锦本上。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体会说明方法的运用,品读说明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 第一部分:检测上节课所学

16《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使用时间:_第十六周_ 编写人:高小流审核:八年级语文组签名: 班级:_______ 上课教师:_______ 组内评价:________ 教师评价:__________ 16《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积累重点词语;学习准确、生动、简洁的语言。 2、整体感知课文,了解物候现象。 3、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练习概括要点,逐步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的能力。 4、理解本文从具体生动的现象说起,条理分明地说明事物的特点。 第一课时 预习案 一、预习导读: 1、有关资料:竺可桢(1890—1974),是我国现代卓越的科学家。他一生在气象学、气候学、地理学、自然科学史等方面的造诣都很高,而物候学也是他做出了重要贡献的领域之一。 2、阅读课文(可训练快速默读)1-2次。要求:⑴标出自然段;⑵识记生/重点字词;⑶画出重点句子或中心句,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二、预习自测 ⑴全文共有个自然段;⑵本文是一篇说明文,说明对象是。 ⑶给加点的字注音或依据拼音写汉字,然后朗读识记。 销声匿.()迹连翘.()农谚.()差.()异风雪载.()途 Shuāi()草连天 piān()然 yùn()育草长yīng()飞海táng()三、我的疑惑: ※教师对预习案完成情况的评定等级:_____积分:____ 探究案 一、速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练习概括要点。 1.题解。 《大自然的语言》一文从文题看,采用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它是把__________比作大自然的语言,这样既抓住了说明对象的__________又使其显得具体生动。 2、整理思路,划分层次。(先在课本上划、批) 本文可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 1 – 3 段):引出什么叫物候和________ 。 第二部分(第 4 – 5 段):说明观测对________ 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第__--__ 段):说明决定_____________来临的_______。(文章的主体部分。) 第四部分(第__ --___段):说明________________ 的意义。 二、再读课文,然后根据要求,快速准确地筛选信息,整体把握文意。 (1)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 钱双红 、教材分析: 《大自然的语言》是冀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观察与发现》 里的一篇课文,是一首知识性的小诗,它从一些最为常见的自然现象入手,以诗歌的形式,用富有童趣的文笔向学生介绍了大自然的几种语言,让学生了解一些大自然的现象,展示了大自然语言的奥秘。孩子们在接触本文时会很容易被这首小诗简洁的文风、活泼的文字所吸引。通过学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勤于思考的习惯。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理解课文内容,领略大自然语言的神奇。 过程与方法:讨论、交流、感受诗歌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思想 感情。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勤于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在读中领略大自然的 神奇,激发探索大自然语言的兴趣。 难点:结合学生的生活世界和想象世界,整合课内外的课程资源,引导学生仿编、创编诗歌。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出示图片;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 四幅图分别代表哪个 季节吗?你是怎么知 道的? 2. 是啊,大自 然真是太奇妙了,他 用自己特有的语言告 诉我们很多的信息。 大自然的语言还有哪 些呢?这节课就让我 们继续学习第六课 《大自然的语言》 1、观察图片,发 言。 2.齐读课题 通过观看图片, 让生初步感知 “大自然的语 言”充分利用学 生熟悉的事物创 设情境,激发学 生学习的兴趣 计: 二、以读促悟, 汇报交流前置性作业: 默读课文,说说 从文中你知道了哪些 大自然的语言?用 画出关键词句。试着 用“大自然用, 告诉我们「” 的句式说一说自己读 懂的内容。 1.讲解“三叶虫” 化石 2.讲解“漂砾” 3.大自然的语言真是 太奇妙了,那我们怎 样做才能发现它呢? 1、小组交流 2、小组展示:小组 上台根据课文的第 二至八小节,先读 内容再说自己的理 解。再有感情地朗 读。 3、根据课文最后一 小节,回答:要多 观察,思考 培养学生自主、 合作、探究的学 习方式,通过 读、小组交流, 展示,明确文中 的大自然语言。 锻炼学生的理 解和表达能力。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三、拓展延伸, 仿编诗歌 大自然的语言 真是妙不可言呀!大 自然的语言远远不止 这些,还有很多。你 在生活中发现大自然 还有哪些语言呢? 大自然的语言 无处不在,只有会观 察、爱学习、勤思考 的人才能发现。老师 把大自然的好多语言 都请到我们的课堂 上了,看课件,找自 己喜欢的一句说说你 从中知道了什么。 自由发言 读资料,说感受 学习课文的写法 语文与生活相 结合,扩大学生 的知识面,激发 学生观察大自 然的兴趣。 了解课文的写 法,学着仿写诗

word导学案

第6课设计页面 教师寄语:在word2000中尽情的发挥你的聪明才智吧。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常用的纸张类型,掌握设置页面的方法。 2、技能目标:学会页面的基本设置,掌握艺术字和图片的插入、设置等基本操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提高文字处理软件的操作技能,养成规范使用的好习惯。 【操作探究、知识梳理】 一、设计版面 1、常用的纸张类型,并举例A4大小_________,16开大小___________,A3与A4关系。 2、新建一个空白文档,并将新建文件名名为“学号姓名.doc” 3、设置A4纸张,页边距上下左右均为2厘米,详见教材P26 图6-1。 [加油站]:页面设置影响整个文档的板式,一般来说应当在开始编排一篇文章之前就进行页面设置,以使该文档符合实际要求。 二、用图片美化封面 1、插入图片,调整图片,并合理布局,详见教材。 2、探究嵌入式与其环绕方式的区别。 三、用艺术字设计标题 1、用艺术字设计标题,详见教材。 2、用艺术字设计刊号、时间、出版社等杂志元素。 3、思考艺术字设计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业要求 1、基本要求:模仿教材设计封面。 2、提高要求:自已设计封面。

第7课编辑文字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图文混排的技巧。 2、技能目标:掌握字体、段落设置,学会运用符号、首字下沉的美化文档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提高页面合理布局的能力。 【操作探究、知识梳理】: 一、设置文字,编辑段落,图文混排,详见教材 1、新建一个空白文档,并将新建文件名名为“学号姓名编辑文字.doc” 2、设置A4纸张,页边距上下左右均为2厘米 3、从班级博客中选择一篇文章,分别用普通粘贴和选择性粘贴完成,比较它们的区别。 4、在一张页面,合理设置文字,设置行距。 5、设计标题,合理布局插图,详见教材第6课。 二、设置项目符号,运用“首字下沉”格式。 1、设置项目符号。 2、设置“首字下沉”格式。 三、小组合作学习 1、小组讨论图文混排中环绕方式的不同效果。 2、小组讨论项目符号应用的范围。 3、提高要求:试一试,将项目符号由文字符号更改为图片类型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z

新课程语文教学八年级导学案 燕子呢喃,春风拂面,告诉我们春天来了;蝉声聒噪,烈日炎炎,告诉了我们夏天来了;田野金黄,落叶纷飞,告诉我们秋天来了;白雪皑皑,粉妆玉砌,漫天大雪,告诉我们冬天来了。 年级:八年级科目:语文备课人:姓名: 课题:《大自然的语言》 学习目标: 1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 2、理解什么是物候学及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3、品味文章准确严密而又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学会正确判断文章的说明方法,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4、培养热爱科学、探索自然的求知精神。 第一板块:课前备战 1.题目解读 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显得新颖别致,引人入胜。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工具,大自然怎么会有语言?我们读了文章才会恍然大悟。原来大自然的物候现象,如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实际上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从这一点上说,物候现象仿佛就是传递信息的“大自然的语言”。 2.走近作者 竺可桢(1890-1974)浙江上虞人。我国卓越的科学家和教育家,当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他是我国现代物候观测网的倡导者和组织者。撰写物候专著,普及物候知识。《物候学》是竺可桢多年研究物候的结晶。 3、扫清字词障碍(8分) 萌发()翩然()孕育() 簌簌()销声匿迹()风雪载途()区域()纬度() 4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28分)

5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草木荣.枯周而复.始风雪载.途形.影不离 A.光荣又充满形态 B.茂盛又充满形体 C.光荣复习载重形状 6根据意思写出对应的成语。(8分) (1)人或物消失得无影无踪、无声无息。() (2)远望衰败的草与天空相接。() (3)绕完一圈,再从头开始。() (4)春天草木茂盛,小鸟试飞,形容春天美好的情景。() 7填入下文横线处适当的一组词语是()。(3分) 物候________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___________得多。 为了便于山区的农业发展,开展山区物候_________是_________的。 A.观测灵验观察必需B.观测灵敏观测必要 C.观察灵活观望必然 8、题目: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3分) 9、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10分) 10、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5分) 11、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5分) 12、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5分)

《老师领进门》word导学案

《老师领进门》教学参考案例 学习目标预设: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深深的感激之情,加深对“师恩难忘”的认识。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重点理解“娓娓动听”“引人入胜”“身临其境”“恭恭敬敬”等词语的意思。 3、训练抓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部分句子的含义。 4、摘录、感情朗读文中描写“我”专心听课,尊敬老师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流程预设: 一、课前谈话 师:昨天晚上,我翻箱倒柜地找东西,家人都问我找啥。你们说我找啥?能找到吗?还好过了十年,二十年,也搬了很多次家,竟然还能找到我的宝贝。知道是什么吗?都是很早前我和我的老师们,我和我的学生们的照片、贺卡、信件什么的。看着一张张照片,读着一封封发黄的信,我感觉,时间一天天地过去,很多东西都已经改变了,但还有一些东西是永远不会变的。这也是《老师领进门》这篇课文带给我的感受。齐读课题。 二、学生谈感受 师:课文同学们都预习过了。是不是感觉挺简单易懂的?谁来简单地谈谈你读后的感受。 三、再读课文 1、感受有深浅是很正常的,关键是要用自己的眼睛去读文章,读出自己的感受 来。请你再读读课文,在你脑海里是否会印下几幅难忘的画面呢? 2、你脑海里留下了几幅画面?哪几幅?交流:一幅画面,是一年级开学第一天, 老师上课的情景。另一幅画面,是时隔四十年后的一天,师生相遇的情景。 3、你能给自己描述的(脑海中的)画面取个名字吗?板书上学上课路 遇(敬礼)四、品读第二大段 1、上课画面中的小男孩,也就是作者,当时多大了?六岁。按理说,很多记忆都会随着岁月流逝渐渐淡忘,甚至完全消失。但是,这四十年前的第一课却还深深地印在一个中年男子的心里。让我们一起回味这难忘的一课,建议你再读课文

湖北省武汉市为明实验学校七年级语文《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教师版)(无答案)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教师版) 七()班小组:姓名: 课题:《大自然的语言》总课时:2课时分课时:第1课时课型:合作答疑展示学习目标:1、理清文章思路,明确本文说明对象和举例说明的方法。 2、学习本文生动形象的说明科学道理的方法。 3、引导学生观察自然和生活,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勤于思考的精神。 ●知识链接(3分钟) 1.题目解读 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显得新颖别致,引人入胜。语言是人们 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工具,大自然怎么会有语言?我们读了文章才 会恍然大悟。原来大自然的物候现象,如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实 际上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从这一点上说,物候现象仿佛就是传递信息的“大自然的语言”。 2.走近作者 竺可桢(1890-1974)浙江上虞人。我国卓越的科学家和教育家,当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他是我国现代物候观测网的倡导者和组织者。撰写物候专著,普及物候知识。《物候学》是竺可桢多年研究物候的结晶。 ●自学导学(8分钟): 给下列词语注音并释义: 萌发(méng fā):种子或孢子发芽 次第(cì dì):依次,按照顺序或依一定顺序,一个接一个地 翩然(piān rán) :形容动作轻快的样子。 孕育(yùn yù):怀胎生育,用来比喻酝酿着新生事物。 销声匿迹(xiāo shēng nì jì):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出头露面。形容隐藏起来,不公开露面。销:通“消”,消失。匿:隐藏。迹:踪迹。 衰草连天(shuāi cǎo lián tiān):形容荒草遍地,极其凋敝的样子。衰草:枯草。连天:形容远望山水、光焰等与天空相接。 风雪载途(fēng xuě zài tú):一路上都是风雪交加,形容旅途艰难。载途:满路,有遍地的意思。 周而复始(zhōu ér fù shǐ):转了一圈又一圈,一次又一次地循环。周:环绕一周。复:又。 草长莺飞(cǎo zhǎng yīng fēi):形容江南暮春,生机盎然,万物复苏的景色。莺:黄鹂。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是模拟布谷鸟的叫声,赋予它这样的意义。禾,这里指插秧。 榆叶梅:落叶灌木或小乔木,花淡红色,核果近球形,红色。可供观赏。 纬(wěi)度;地球表面南北距离的度数。 连翘(qiáo);落叶灌木春季开鲜黄色花,果实可以入药。 生态学:研究生物的生活方式和生存条件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自主学习打基础! 交流协作展才华! 展示自我显魅力!

2016苏教版语文选修《英雄的舞蹈》word导学案

英雄的舞蹈(路翎)1 班级: 姓名: 小组: 评价: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路翎及其作品和创作风格。 2.领会《英雄的舞蹈》的内容与主旨。 3.把握小说展现的社会环境。 学习重难点:领会小说的主旨,把握小说展现的社会环境。 【学法指导】 【自主探究】 一、知人论世(勾画出作者的主要人生经历和作品以及创作风格) 路翎(1923-1994),男,原籍安徽省无为县,生于江苏苏州,两岁时徐家迁至南京。原名徐嗣兴。汉族。中国现当代著名作家。1937年开始发表作品。 路翎2岁时生父就病故了,从母姓。路翎的外公家是苏州巨富,童年路翎经常在外公家生活。耳闻目睹舅妗一辈争夺家产,为他日后创作著名长篇小说《财主底儿女们》留下了痛切的生活和情感的积累。路翎曾向胡风倾诉:“在小学的时候,我就有绰号叫拖油瓶,我的童年是在压抑、神经质、对世界的不可解的爱和憎恨里度过的,匆匆度过的。” 路翎少年时代嗜读《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封神演义》等古典小说,1935年入江苏省立江宁中学后,常读上海文学杂志和屠格涅夫的作品。但是,路翎的求学道路并不平坦。1937年冬天,路翎随家入川,就读于国立四川中学,但因思想左倾,在高中二年级时,被学校开除。年仅十六岁的路翎就离开了学校。路翎没有完成系统的学校教育,但是他读过的文学书籍却比大学中文系的学生多得多。 1938年,路翎写了一首长诗《妈妈的苦难》,向胡风主编的《七月》投稿,没有发表,但他得到了胡风的鼓励。1939年,路翎的短篇小说《要塞退出之后》被胡风采用。发表在1940年的《七月文丛》。这时用“路翎”作笔名。(“路翎”的笔名,是为了纪念初恋对象李露玲。) 胡风称其为“一个疯狂的文学天才”。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崛起的作家中,路翎是非常突出的一个。批评家曾唐湜这样称赞路翎:“路翎无疑是目前最有才能的,想象力最丰富而又全心充满着火焰似的热情的小说家之一。虽然他的热情像是到处喷射着的,还不够凝练。但也正因为有这一点生涩与未成熟,他的前途也就更不可限量。”李健吾这样形容路翎的风格:“路翎先生让我感到他有一股冲劲儿,长江大河,漩着白浪,可也带着泥沙……他有一股拙劲儿,但是,拙不妨害冲,有时候这两股力量合成一个,形成一个高大气势,在我们的心头盘桓。” …………………………………装……………………………订………………………………线…………………………

《大自然的语言》学案

《大自然的语言》学案 一、自主学习,夯实基础 1、你还记得说明文的这些知识吗? ①根据说明的对象不同,说明文可以分为__________ 和__________。 ②常见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③常见的说明顺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常见的说明结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课文“读读写写”下的生字词注音,并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连翘()风雪载()途 3、按要求填上词语或解释。 ⑴次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翩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__________:一路上都是风雪交加,形容旅途艰难。 ⑷__________: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出头露面。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出现。 ⑸__________:循环往复,一圈一圈地运转。 ⑹__________:形容江南暮春的景色。 4、整体感知 ⑴自由朗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①“大自然的语言”指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等自然现象,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根这种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来安排农事。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大自然的语言”为 ____________。 ②物候学就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的科学。 ③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物候学的研究首先是为了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此外可以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还可以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也可以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二、合作探究,成果展示 任务一:阅读第一自然段,回答下面问题 1.这一段的说明对象是。 A.物候现象;B.气候变化;C.物候规律;D.四季景色变化。 2.这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_,主要的说明方法是:_________。 3.仔细朗读品味本段文字,这段文字把大自然一年四季的物候现象写得非常生动形象,主要运用的表达方式是。 4.本文题目是“大自然的语言”,实际指,这里运用了的修辞。如果把文章标题改为《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好不好?为什么?

《MicrosoftOffice》导学案

第三章排版与打印 【本章目标】 1、熟练掌握设置字符格式、间距、边框、底纹和中文版式的技巧。 2、能够熟练运用格式刷复制各种样式。 3、熟练掌握设置段落对齐方式和缩进格式的方法。 4、灵活运用设置段落间距和行间距的方法。 5、能够使用格式复制功能快速设置格式。 6、掌握分栏排版的技巧。 7、掌握设置边框与底纹的方法。 8、掌握页面设置和打印预览的方法。 9、能够熟练打印各种格式的文档。 【本章重点】 1、设置字符格式。 2、设置段落格式。 3、设置页面格式。

【学习目标】 1、能够设置字体、字形、字号、文字的颜色、下画线、着重号及其他效果。 2、能够对字符进行缩放,设置字符的间距及动态效果。 3、掌握给字符添加边框和底纹的技巧。 【学习重点】 1、字体、字形、字号和文字颜色的设置。 2、添加边框和底纹。 【学习课时】 6课时。 第一讲设置字体格式 【学法指导】 字符格式就是字符的外观。设置字符格式,可以用格式工具栏操作,可以用右键快捷菜单操作,也可以用菜单栏的命令进行操作。在学习时,我们必须先弄清字体、字形、字号和字符效果的含义,再参照书上的示例,找出适合于自己操作的快捷方法。 【自学交流】 阅读教材第51至53页,思考下列问题: 1、字符包括哪些?字符格式又是指的哪些? 2、输入文本与设置字符格式的先后顺序通常是怎样的? 3、设置字体格式包括哪些内容?如何操作? 【上机释疑】 打开《陋室铭》,进行如下设置: 1、字体设置:标题为黑体,作者为隶书,诗文为楷体,“简介”二字黑体,简介正文仿宋。 2、字形设置:标题为加粗倾斜,“简介”二字加粗。 3、字号设置:标题为三号,作者为小三号,诗文为四号,简介为小四号。 4、字体颜色设置:标题红色,作者深红色,“简介”二字为蓝色,简介正文为紫罗兰。 5、下划线设置:标题加双下划线,下划线颜色为蓝色;简介中最后一句话“本文通过对自己……思想情趣。”加红色波浪线。 6、着重号设置:“山不在高,……有龙则灵”一句加着重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