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衡水金卷2019届高三大联考衡水密卷(第一次)语文试题(原卷版)

衡水金卷2019届高三大联考衡水密卷(第一次)语文试题(原卷版)

衡水金卷2019届高考模拟高考密卷(第一次)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春天万物复苏,面对烂漫春光,有人在“红杏枝头”品味春意,于“拂堤杨柳”陶醉氤氲春雾,有人

却语竭词穷、词不迭意,停留在“哇”“超赞”的简单感叹。尽管众人眼中的景色“远近高低各不同”,

但网络语言风靡、文化内涵缺失的现象,不经意间影响着越来越多人的日常交流和情感表达。

汉语博大精深、自成一体,在表达上有简洁、生动、意蕴深长的特点。不说古诗词,单说日常用语就

是如此。比如,单就一个“笑”字,就有前仰后合的大笑、勉为其难的苦笑、忍俊不禁的微笑、尖酸刻薄

的嘲笑等区分,仅形容笑声就有“哈哈”“嘻嘻”“嘿嘿”“咯咯”“呵呵”“扑哧”等区别。可以说,

多样的表达折射出多重情感,反映着多彩生活。而善用语言,不仅可以更好地说出个人的故事、自己的想

法,而且能够以百花齐放的语言实践,营造丰富多元的文化氛围。

然而,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76.5%的受访者感觉自己的语言越来越贫乏,主要表现在不会用复杂、

微妙且精确的修辞,以及基本不会引用乃至创作诗句。正如网友所说,“有时候脑子里想一件事,无法很

利索、饱满地说出来”,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使用一套固定句式或者很多夸张的语气词,看似个性实则雷同,既钝化了丰富多彩的表达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阻滞了吐故纳新的文化积累。

是我们的语言贫乏了吗?并不尽然。从存量上来说,我们词汇、句子、典故等语料的多少,可能并没有

太大变化。从增量上说,网络语言等已有新的迅猛增加。与其说语言贫乏,不如说是表达上的一种偏爱。

语言嬗变的风向,也是时代发展的走向。互联网时代争分夺秒,自然要求更直接的信息、更简洁的表达。

信息洪流的湍急,也让同质化信息唾手可得,随手复制粘贴称得上高效。网络语言所创造的大量流行词、

新句式、新修辞,在简化语言的同时也为其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和时代感。因此,古诗成语也好,网络用

语也罢,都是表情达意的方式,都蕴含着语言的力量。

语言的活力来自常用常新。在一个新词汇层出不穷的时代,准确说出所思所想,比不假思索套用流行

词汇更有价值。很多时候,网络用语的风头正盛只是暂时的,真正拥有生命力的语言总会在时间的沉淀下

大浪淘沙。只有直面内心感受的差异化表达,才能生机勃勃、经久不衰,造就语言的经典。

更进一步看,身处网络时代和自媒体时代,我们或许更需要“咬文嚼字”。一段时间以来,从教科书

上的“姥姥”“外婆”的称谓之争,到“远上寒山石径斜”“乡音无改鬓毛衰”等诗词的古音讨论,如今

的语言生活空前活跃也空前复杂。在语言的吐故纳新中,倒映着传统与现代的激荡、文化与生活的互动。

如何对待语言、如何更好表达,其实也是如何善待文化、对待生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用丰富的表达去

认清自我、认识生活,在创新与守正的辩证中感悟过去、探索未来,语言的河流就会奔腾不息,交流与沟

通就能心心相印。

(选自盛玉雷《善用我们的语言宝库》,《人民日报》2019年4月3日)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面对美好的春色,人们的表达是不尽相同的,这与人们驾驭语言的能力有较大关系。

B. 语言折射的是人们的情感,反映的是人们的生活,感情越丰富的人,语言越丰富。

C. 时代在进步,互联网也发展迅猛,许多人在语言表达上更偏爱表达简洁的网络用语。

D. 语言的活力来自常用常新,如果某个事物消失了,与之相应的词语也会随之消亡。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以“笑”为例意在表达,汉语博大精深,表达上有简洁、生动、意蕴深长的特点。

B. “姥姥”“外婆”的称谓之争,及诗词的古音讨论,反映出如今语言生活的活跃和复杂。

C. 作者通过对比网络语言和传统语言,得出语言表达贫乏的原因在于网络语言的冲击。

D. 文章先指出语言表达贫乏这一现象,然后分析产生的原因,最后指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76.5%的国人感觉自己的语言越来越贫乏,表达时不会使用修辞,更不会引用或者是创作诗句。

B. 一些固定句式或者夸张的语气词,钝化了丰富多彩的表达方式,不利于吐故纳新的文化积累。

C. 虽然在表达时语言贫乏,但是从存量和增量上来看,词汇的数量都没有减少,而是增多了很多。

D. 想要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就不能套用流行词汇,因为现在新词汇层出不穷,不合乎表达规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未来,中国有望成为世界第一清洁能源大国,并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将先进的清洁能源技术向世界

转移,重塑全球能源消费模式,实现互惠共赢。

未来20年,中国将在全球清洁能源产业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预计到2040年,全球能源需求将增长30%,对新型发电能力的投资扩大至10.2万亿美元。其中,7.4万亿美元将用于可再生能源发电,中国

在该领域投资将超过6万亿美元。国际能源署认为,中国清洁能源投资的规模是推动全球低碳能源技术发

展的关键。此外,中国还发行了近250亿美元的绿色债券,投资各种清洁能源基础设施,包括运输、资源

保护和再循环、污染预防控制以及节能和生态防控等等。

“一带一路”倡议有助于将中国的可再生能源技术向国际转移。国际能源署数据表明,中国的风力和

光伏发电技术实力雄厚,占据了全球三分之一的风力发电市场和四分之一的光伏发电市场。预计2030年,全球70%以上的发电增量将由可再生能源产生,而2050年超过77%的新增产能将来自风能和太阳能。

(摘自《“一带一路”将重塑全球清洁能源消费模式》,《财经国家周刊》2018年第25期)

材料二

2012~2017年分品种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

年份煤炭石油天然气水电、成电、核电

2012 68.5% 17.0% 4.8% 9.7%

2013 67.4% 17.1% 5.3% 10.2%

2014 65.6% 17.4% 5.7% 11.3%

2015 63.7% 18.3% 5.9% 12.1%

2016 62.0% 18.3% 6.4% 13.3%

2017 60.4% 18.8% 7.2% 13.6%

(来源:中商产业研究网)材料三

倡议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推动清洁能源绿色发展是确保全球电力需求得以有效满足的基途径。这一

提议是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于当前全球电力能源发展情况,提出的具备高瞻性、长远性的发展计划,是继“一带一路”之后提出的又一重大倡议。

通过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可以进一步推进清洁能源的发展进程,基本上能够形成以清洁能源为主导

力量、以电力能源为中心力量的全球能源配置格局,有效实现全球能源转型升级。

全球能源互联网通过与物联网、互联网等进行深度融合,进一步带动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

业的发展进程,基本上为我国新兴产业的创新提供较好的发展空间,对经济增长、结构调整等产生了积极

的拉动作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