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破解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三大理论和分配方案的制定(草民版)

破解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三大理论和分配方案的制定(草民版)

破解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三大理论和分配方案的制定(草民版)
破解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三大理论和分配方案的制定(草民版)

破解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三大理论和分配方案的制定(草民版)

一、三大理论依据

1、分粥效应

这是哲学家罗尔斯在《正义论》中讨论社会财富时做的一个比喻。罗尔斯

把财富比作一锅粥,一群人来分。那如何分呢?罗尔斯罗列了五种分粥法:

方法一:拟定一人负责分粥事宜。很快大家就发现这个人为自己分的粥最多,于是换了人,结果总是主持分粥的人碗里的粥最多最好。结论: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绝对腐败。

方法二:大家轮流主持分粥,每人一天。虽然看起来平等了,但是每个人在一周中只有一天吃得饱且有剩余,其余6天都饥饿难耐。结论:资源浪费。

方法三:大家选举一位品德尚属上乘的人还能基本公平,但不久他就开始为自己和溜须拍马的人多分。结论:毕竟是人不是神!

方法四:选举一个分粥委员会和一个监督委员会,形成监督和制约。公平基本做到了,可是由于监督委员会经常提出多种议案,分粥委员会又据理力争,等粥分完,早就凉了!结论:类似的情况政府机构比比皆是!

方法五:每人轮流值日分粥,但是分粥的人最后一个领粥。结果呢?-----每次7只碗里的粥都是一样多,就象科学仪器量过的一样。

2、1.6倍差距原则

在一个公平合理、机会均等、公平正义的社会,除身体残疾者之外,一个

人与别人的差距不可能超越1.6倍;在机会不均等的国家除外。于是在一个人

的一生之中,一个人所创造的社会财富不可能会超越社会人均创造的社会财富的1.6倍。有人说我发明了一个专利为社会创造的社会财富更大,其实不然,

因为每一个专利的发明都是建立在前人知识的基础上的,甚至许多专利还是需要别人参与的,况且即便某一专利是某一个人自己发明的,但是它的生产实施同样也是需要别人参与的。

至于说权力运作中的策略(或说政策)所取得的成就,那更是了顺应民意、调动了劳动者积极性的结果。

为此,在一个公平正义、机会均等、公平合理的社会,最高收入者的收入

不应该超越社会人均收入的1.6倍,这是一个社会财富分配的底线,一旦超越

这一底线,就会引起社会道德的大滑坡或众人的不满情绪,进而引发群体内部

的兽性竞争,于是必然要增加一个群体的“维稳”成本。

3、选择权

选择权是使弱者变为强者的一个有效手段,也是弱者淘汰强者的一种方法,比如,你想购买一件商品,周围有10家以上的商店可以为你提供,于是你就可以到一家可以为你提供“质优物美价廉服务周到”的商家去购买;如果你周围

仅有一家商场,那么这家商场就拥有了商品定价权等隐形权力,你也就没有了

选择权。

从此例我们可以看出,消费者的选择权,促成了商家之间的自由竞争,实

现消费者对商家的“优胜劣汰”。但是一般来讲,一个人的选择范围必须要大

于10个自由个体才真正有效,;否则当选择范围低于10个自由个体的时候,

被选择者之间就很有可能形成“协商式垄断”。

只有当老百姓拥有更广泛意义上的真正有效的选择权之后,才能加大社会

财富自动的向公平均等的流动。

二、中国版收入分配改革方案的确定

基于中国的实际情况,可以把中国人分为两类:1、第一、第二产业界的可

以创造社会财富的人士;2、党政机关等第三产业界人士。

考虑到中国的文化传统中当官者就要多收入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如下收入

分配改革方案。

1、彻底打破垄断。把非涉及到国家安全的垄断性领域进行拆分,使每一个中国人的身边都拥有10个以上的对自由个体的选择权。

2、加强信息化建设,使每一位公民都能拥有更广泛的真实可靠信息选择权,以便没一个公民都能够及时的获得准确的投资、就业等信息。

3、制定享受自己所辖地人均收入的部门和单位。原则上讲,党政机关、军队、城市公用设施企业(比如提供水、电、暖、气服务的企业)、涉及国计民

生的垄断型行业等,因为其具有服务大众的性质,自然而然的他们就应该享有

社会发展平均水平上的收入。同时,对于这些领域可根据1.6倍原则依据下面“4”、“6”“7”条做适当调整。

4、在一个部门内部,某部门直属一把手的收入不能超越本部门人均收入的

1.6倍;相邻的两个上下级部门,上级一把手的收入不宜超越本级一把手收入的1.6倍;一般应控制在1.2—1.4倍之间。

5、除政治性需要任命的官员、企业管理干部之外,尽可能地减少干部任命,强化群众评议制度,充分释放群众的选择权。比如对企业中层干部的投票选举等。

6、正确认识竞争,强化奖罚机制。

在一个群体内部,为了奖勤罚懒、多劳多得,可采用奖罚机制以促进群体发展。在进行奖励时,一般采用以群体中15%的落后分子的30%收入奖励群体中15%先进者,这其中的两个15%的范围不能扩大,最高得奖者的奖励应控制在群体内部人均收入的1.2—1.4倍左右,严禁超越1.6倍;这一原则一般适用于科技和基层人员,领导者不宜享用。

竞争是一个双刃剑,用得好他可以促进群体发展,用不好就会促进“兽性”竞争,破坏自己的人居环境,所以它必须有一个度,这个度就是1.6倍差距原则。

7、对于公、检、法等涉及国家安全的部门,可以在享有社会平均收入平均数的基础上适当上调,但不宜超越社会平均收入的1.6倍。

题关于印发进一步深化企业内部分配制度改革指导意见

题关于印发进一步深化企业内部分配制度改革 指导意见 Document number【SA80SAB-SAA9SYT-SAATC-SA6UT-SA18】

【标题】关于印发进一步深化企业内部分配题词】劳动工资意见通知 【发文号】劳社部发〔2000〕21号 关于印发进一步深化企业内部分配制度改革指导意见的通知 劳社部发〔2000〕2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国务院有关部委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机构: 为了深化企业内部分配制度改革,加快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工资收入分配制度,建立工资分配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我们提出了《进一步深化企业内部分配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现印发给你们,希望各地区加强这项工作的指导,坚持改革方向,认真总结经验,结合地区实际情况贯彻执行。 劳动和社会保障 部 二○○○年十一月 六日 进一步深化企业内部分配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决定》和五中全会《建议》的精神,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工资收入分配制度,现就进一步深化企业内部分配制度改革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建立现代企业工资收入分配制度的总体目标,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在国家的宏观指导下,企业结合推进劳动用人制度等项配套改革,根据生产经营特点自主建立科学、规范的工资收入分配制度;充分发挥劳动力市场价格的调节作用,合理确定职工工资水平,拉开各类人员工资收入分配差距。通过改革形成有效的分配激励与约束机制,以及工资能增能减的机制,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二、建立健全企业内部工资收入分配激励机制 1.建立以岗位工资为主的基本工资制度。 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工资收入分配制度的要求并根据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积极探索建立以岗位工资为主的基本工资制度。提倡推行各种形式的岗位工资制,如岗位绩效工资制、岗位薪点工资制、岗位等级工资制等。要进行科学的岗位设置、定员定额和岗位测评,做到以岗定薪。要以岗位测评为依据,参照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合理确定岗位工资标准和工资差距。提高关键性管理、技术岗位和高素质短缺人才岗位的工资水平。岗位工资标准要与企业经济效益相联系,随之上下浮动。职工个人工资根据其劳动贡献大小能增能减。企业内部实行竞争上岗,人员能上能下,岗变薪变。 企业可以根据生产经营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工资支付形式,如计件工资、浮动工资以及营销人员的销售收入提成等办法。无论哪一种形式,都应与职工的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和实际贡献挂钩,真正形成重实绩、重贡献的分配激励机制。 结合基本工资制度改革调整工资收入结构,使职工收入工资化、货币化、透明化。把工资总额中的部分补贴、津贴纳入岗位工资,提高岗位工资的比重。清理并取缔企业违规违纪发放的工资外收入,净化收入渠道。通过调整收入结构,提高工资占人工成本的比重。积极推行银行代发工资和企业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的办法。 2.实行董事会、经理层成员按职责和贡献取得报酬的办法。

公共卫生经费分配方案

公共卫生经费分配方案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2012年X X X卫生院 XXXX公共卫生经费分配方案 根据卫生院2012年工作安排,为认真开展2012年度公共卫生九项服务包工作,构建和谐舒适的生活环境,认真开展重型精神疾病管理工作,对高危人群进行指导。经公卫科研究决定, 2012年高血压管理工作经费预算为2012年公共卫生经费的19%。总资金约为XXXX元。2012年糖尿病管理工作经费预算为2012年公共卫生经费的8%。总资金约为XXXX元。2012年中医治未病工作经费预算为2012年公共卫生经费的5%。总资金约为XXXX元。2012年健康教育工作经费预算为2012年公共卫生经费的8%。总资金约为XXXX元。2012年重型精神疾病管理工作经费预算为2012年公共卫生经费的1%。总资金约为XXXX元。 高血压分配方案: 新增高血压一人20元,管理一人5元,随访一次4元,我镇今年共新增XXXX人,管理1XXXX人,随访XXXX次,合计XXXX元。 糖尿病分配方案: 新增糖尿病一人20元,管理一人5元,随访一次8元,我镇今年共新增63,管理XXXX人,随访XXXX次,合计XXXX元。 健康教育分配方案: 宣传栏更换一次50元,健康教育活动一次10元,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系统录入一次20元,发放一种资料XXXX元,我镇今年宣传

栏更换XXXX次,健康教育活动XXXX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系统录入XXXX次,发放XXXX种资料。合计XXXX元。 中医治未病分配方案: 中医健康教育一次40元,中医药活动开展XXXX元,健康教育文化墙一块XXXX元,我镇中医健康教育共XXXX次,开展活动2个村,健教文化墙XXXX块,合计XXXX元。 重型精神疾病分配方案: 管理一人30元,随访一次10元,我镇共管理XXXX人,随访XXXX次,合计XXXX元。 疾病谱分配方案: 录入一人元,我镇共录入XXXX2人次,合计XXXX元。 死因登记分配方案: 死因登记1人15元,我镇共XXXX人,合计XXXX元。 肿瘤分配方案: 上报新发病例报告卡一张30元,今年共上报XXXX例,XXXX,合计XXXX元。 以上工作分配总金额为XXXX元。

收入分配体制改革

2011年吉林省申论热点标准表述:收入分配体制改革 【背景链接】 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今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度提高,人民生活条件和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但是,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下降、收入差距扩大等问题仍然比较严重。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要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这把收入分配提到了非常突出位置,既是对收入分配改革进行了总体部署,也是要解决社会实际存在的突出问题。 【标准表述】 [权威观点] 中国要认真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也就是逐步提高两个“比重”,一个是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的比重,第二个是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这两个比重都是更多体现社会的公平正义。“我们不仅要 把‘蛋糕’做大,还要把‘蛋糕’分好。”——总理 [原因]

导致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城乡收入差距。城乡之间不仅在居民收入水平上差距明显,而且在社会保障和基础设施条件等方面也存在着较大差距。 二是行业收入差距。导致行业收入差距过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垄断及不公平竞争的存在。 三是地区收入差距。我国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收入分配差距较大,而且这一差距还呈现逐年加大的趋势。 [深度分析] 收入分配问题,表面上看似乎是一个单纯的经济利益调节问题,但实际上与一定时期的社会问题乃至政治问题往往是紧密相联的。 从社会问题看,收入分配制度合理、科学,不仅可以极大地调动社会成员的积极性、创造性,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且还能够减少大量的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成为促进社会稳定的安全阀和稳定器。反之,就会诱发、导致一系列社会问题的出现。 从政治问题来看,收入分配的制度安排,不仅体现着政府的政策导向、价值目标等,而且也直接检验着其政治结构、政治过程的合理性。社会的收入分配制度不合理,会导致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下降,群体性事件增加,甚至会直接威胁到政治稳定。 [措施]

2016工资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方案

2016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 2016年2月3日,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若干意见的通知。《若干意见》共分七个部分: 、充分认识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性和艰巨性 二、准确把握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三、继续完善初次分配机制 四、加快健全再分配调节机制 五、建立健全促进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的长效机制 六、推动形成公开透明、公正合理的收入分配秩序 七、加强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组织领导。 完善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若干意见 2016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收入分配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中一项根本性、基础性的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基石。我们已经制定了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若干意见,要抓紧研究制定具体政策,确保制度建设到位、政策落实到位,有效解决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问题,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要坚持共同发展、共享成果。倡导勤劳致富、支持创业创新、保护合法经营,在不断创造社会财富、增强综合国力的同时,普遍提高人民富裕程度。 坚持注重效率、维护公平。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初次分配要注重效 率,创造机会公平的竞争环境,维护劳动收入的主体地位; 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提

高公共资源配置效率,缩小收入差距。 坚持市场调节、政府调控。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要素配置和价格形成中的基础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控作用,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 坚持积极而为、量力而行。妥善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突 出的矛盾和问题,突出增量改革,带动存量调整。 关于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若干问题的处理意见 根据《国务院关于改革公务员工资制度的通知》(国发〔2016〕22 号)、《人事部、财政部关于印发〈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实施办法〉的通知》(国人部发〔2016〕58 号)、《人事部、财政部关于印发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国人部发〔2016〕56 号)、《人事部、财政部关于印发〈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施办法〉的通知》(国人部发〔2016〕59 号)和《人事部、财政部关于印发〈关于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施中有关问题的意见〉的通知》(国人部发〔2016〕88 号)的规定,对这次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具体问题,提出以下处理意见。 、套改年限的计算 这次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套改工资的套改年限,是指工作年限与不计算工龄的在校学习时间(简称学习年限,下同)合并计算的年限,其中须扣除1993 年以来除试用期外不计考核等次或不称职的年限。不计算工龄的在校学习时间,是指国家承认学历的大专及以上毕业生在大专及以上院校未计算为工龄的学习时间(只适用于这次分配制度改革,不涉及工龄计算问题)。工作年限与学习年限不得重复计算。在这次工改期间,任何地区、部门、单位一律不得更改参加套改人员的工作年限。 (一)工作年限。从本人参加工作当年起计算(只适用这次工资制度改革)。例如,1996 年参加工作的人员,如实际工作时间没有间断,截至 2016 年的工作年限为11 年。 1.折算的工龄不计算为套改工资的工作年限。 2.如工作年限有间断,按规定合并计算的,其当年只计算一次,不重复计算。例如,某

中国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中国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收入分配制度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利益、经济的发展和杜会的稳定。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指出了我国当前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为我们指明了收入分配改革的方向。我国是一个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按照这一指导思想,建国以来,中国一直在努力建立能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既有利于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和创造性,又使每个劳动者和社会成员都能公平享有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经济收入和社会福利的分配制度。 一、新中国收入分配政策的变迁。 1、从建国到50年代中期,实行的是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1952年后,党在占主导地位的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中,广泛地推行了按劳分配制度,对国有企业的工资制度进行改革,建立了新的“八级工资制”。1956年进行了第二次工资改革,初步建立起了体现按劳分配原则的社会主义工资制度。 2、1957年至改革开放前,实行的是带有平均主义倾向的单一的“按劳分配”。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基本上成为单一的公有制结构。此后的20多年时间里,按劳分配被认为是社会主义阶段的唯一分配方式。 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以农村为突破口,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切实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开始从根本上打破了农村的带有平均主义的按劳分配方式。 4、党的十三大到十五大召开前夕,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5、党的十五大至十六大,提出允许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完善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国家通过医改、房改、教育体制改革,退出三大保障系统,国家财政负担减轻了,但个人在收入没有增加的前提下,支出突然增加了。 6、新世纪新阶段,党从构建和谐社会实际出发,着力建立体现社会公平

企业内部分配制度改革指导意见(精)

中国北方机车车辆集团公司 企业内部分配制度改革指导意见 (讨论稿) 为深入贯彻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落实《关于深化国有企业内部人事、劳动、分配制度改革的意见》(国经贸企改[2001]230号)、国务院《关于转发国家经贸委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加强管理的基本规范(试行)》(国办发[2000]64号)以及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进一步深化企业内部分配制度改革指导意见的通知》(劳社部发[2000]21号)等文件精神,结合中国北方机车车辆工业企业的实际情况,对企业内部分配制度改革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第一章指导思想 一是紧紧围绕建立现代企业工资收入分配制度的总体目标,深化对劳动及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 按照“市场机制调节,企业自主分配,职工民主参与,接受监督指导”的新体系,建立科学、有效的工资收入分配制度。 二是树立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建立能充分调动职工能动性的分配机制。

企业应根据其自身发展战略和规划,设计建立科学、规范的企业收入分配制度。发挥劳动力市场价格的调节作用,合理确定职工工资水平,形成有效的分配激励和约束机制,以及工资能增能减的机制,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企业的薪酬制度对外要有竞争力,对内要具公平性。 第二章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企业是分配工作的责任主体。企业应在集团公司监督指导下,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自主分配。 二、遵循严格定岗定编,科学进行岗位分析和岗位测评的原则。企业薪酬标准要在科学定岗、定量测评的基础上确定。 三、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原则。 同工同酬,多劳多得。工资标准要向关键管理岗位、高技术岗位、高技能岗位、高级科技人才、企业营销人员倾斜,拉开他们与一般人员的工资差距。岗位工资要以突出岗位因素为特征,职工工资要易岗易薪,岗变薪变。 积极探索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实现途径和方式。 四、效益决定工资原则 职工工资是由企业的效益来保证的,并且根据企业经济效益的好坏上下浮动。要形成职工工资随企业效益情况能上能下的分配机制,使得企业职工人人关心企业效益。

专项经费实施方案

专项经费实施方案 更多0 为认真贯彻落实文化部、财政部《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文财务发〔201x〕5号)、文化部《乡镇综合文化站管理办法》(文化部令第48号)、湖南省文化厅《关于全面推进全省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 湘文社〔201x〕129号)和《财政部关于下达201x年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的通知》(财教[201x]208号)等文件精神,着力加强乡镇综合文化站免费开放经费及村级文化建设经费的使用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进一步推进我县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和服务,保障广大基层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丰富广大农民群众文化生活,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经费来源 (一)中央财政下拨的相关经费。 (二)省、县级财政配套资金。 二、经费管理 以上经费(省市集中采购下拨的物资除外)均由县文体广新局根据《xx县乡镇、村文化建设年度考核细则》及总体文化体系建设工作需要,提出具体分配划拨额度,经县财政局审核,报分管副县长审批,按程序拨付到乡镇。 三、经费使用范围 (一)乡镇综合文化站免费开放经费的使用范围包含站舍维护、设备采购、群文活动开展、图书服务、科普宣传、文化培训及日常运行与管理等方面。 (二)村级文化建设经费的使用范围主要应用于农家书屋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村级服务点的日常服务与管理、业务培训和其它群文活动的开展。 四、考核类别确定 对各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家书屋、农村文化活动进行“千分制”考核,按得分情况分成四类:一类(900—1000分)、二类(800—899分)、三类(700—799分)、四类(699分以下)。 五、经费拨付比例 根据考核结果,按比例对乡镇进行经费拨付:一类乡镇 100% ;二类乡镇85% ;三类乡镇70% ;四类乡镇55% 。剩余专项经费由文体广新局按奖优扶强的原则,根据全县文化建设需要,再提出分配意见,按程序审批后,拨付到有关乡镇。 六、奖励标准

论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意义和措施

论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意义和措施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在收入水平提高的同时,收入差距也在明显扩大,也由于这原因,社会出现了各种的社会问题。当前,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已成为我国现阶段发展生产力、构建和谐社会的关健任务。在此我们探讨一下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带来的现实意义及具体的改革实施措施。 自从党的十六大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民生问题,特别是其中的收入分配问题,为此提出了一系列整顿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完善公正收入分配制度的新措施。上述措施的实施对于遏制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进而推动了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尽管如此,我国收入分配中依然存在许多问题,主要是收入差距大,分配关系紊乱,制约机制缺失等。 首先,收入差距过大,严重影响到经济和社会发展。高收入群体的边际消费倾向走低,低收入群体的支付能力不足。一般来说,初次分配造成收入不平等,再分配缓和并缩小不平等。但我国当前的再分配却加剧了不平等,公共服务在城乡、区域和不同社会群体之间不平等问题尤为突出。 这其中包过1.尽管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得到一定缓解,但是城乡收入差距仍然过大。2.农村区域间收入差距过大,而城镇区域间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没有根本改变。3.行业收入差距过大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善。 其次,收入分配关系紊乱,直接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自从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之后,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渐在我国建立起来。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分配制度随之也在我国建立起来,即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尽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及与其相适应的收入分配制度逐渐在我国建立起来,但是收入分配制度在现实中却没有得到有效的体现,造成收入分配关系紊乱,直接导致收入差距扩大。其表现在1.政府过多涉入收入初次分配。2.相关劳动法令得不到有效执行,劳动者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 最后。制约机制缺失,缺乏对收入差距的调节。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和社会保障存在许多问题,阻碍了它们收入分配功能的发挥。1.个人所得税对收入差距调节不

关于印发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

关于印发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 (国人部发〔2006〕56号)根据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推进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 革的精神,适应深化事业单位改革的要求,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改革事业单位现行工资制度,建立符合事业单位特点、体现岗位绩效和分类管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完善工资正常调整机制,健全宏观调控机制,逐步实现事业单位收入分配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一、改革的原则 (一)贯彻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原列,建立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紧密联系和鼓励创新创造的分配激励机制。 (二)适应事业单位聘用制改革和岗位管理的要求,以岗定薪,岗变薪变,加大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的倾斜力度。 (三)建立体现事业单位特点的工资正常调整机制,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四)坚持搞活事业单位内部分配,进一步增强事业鱼位活力。 (五)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加强宏观调控,规范分配欣序,理顺分配关系。

二、改革的基本内容 (一)建立岗位绩效工作制度 事业单位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岗位绩效工资由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和津贴补贴4部分组成,其中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为基本工资 1、岗位工资 岗位工资主要体现工作人员所聘岗位的职责和要求。事业单位岗位分为专也技术岗位、营理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专业技术岗位设置13个等级,管理岗位设置10个等级。工勤技能岗位分为技术工岗位和普通工岗位,技术工岗位里5个等级,普通工岗位不分级。不同等级岗位对应不同的工资标准《附表一至三》,工作人员按所聘岗位执行相应的岗位工资标准。 2、薪级工资 薪级工资主要体现工作人员的工作表现和资历。对专业技术人显员和管理人员设置65个薪级,对工人设置40个薪级,每个薪级蜡对应一个工资标准《附表一至三》.对不同岗位规定不同的起点薪级。工作人员根据工作表现、资历和所聘岗位等因素确定薪级,执行相应的薪级工资标准。. 3、绩效工资

中国收入分配与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上

中国收入分配与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上) 李实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 我们非常高兴,能够有这样一个机会与大家交流有关《中国收入分配与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一些相关问题。一方面要讲中国收入差距问题。另外,再讲一下,中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一、中国收入差距问题 (一)个人收入差距变动的一般趋势 现在,让我们先看一下,我国个人收入差距变动的一般趋势。个人收入差距的扩大,我把它分成五个部分来讨论。第一部分,看一下农村内部收入差距的扩大趋势。第二部分,看一下城市内部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为什么把城市和农村收入差距的变动分开来讨论?这是因为我国经济还是一个二元经济,农村的收入决定和城市的收入决定有很大的不同,城乡之间存在巨大的收入差距。主要的问题是在于,我们过去长期以来的农村和城市实行了不同的收入分配政策,以及一些社会保障政策。所以,农村内部的收入差距有它自自身的一些特点,城市内部收入差距也有它自身的一些特点。所以,要讨论中国的收入差距问题,我们必须要对农村和城市内部的收入差距,分别加以讨论,这样才能够认清我们国家收入分配以及收入差距的一些基本特点。 第三方面,讨论全国收入差距的扩大趋势,把农村和城市放在一起看一看,我们全国的收入差距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变动趋势当中。第四部分,刚才提到了,城乡之间存在着很大的收入差距,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看看城乡之间,收入差距是如何变动的。第五方面,就行业之间收入差距的变动趋势,因为在20年前,我们国家城镇内部、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是比较小的,但是,这种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是处在一个不断地扩大当中。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主要的问题是垄断部门与竞争部门的收入差距,主要表现在部分的垄断行业有过高的收入差距。一方面表现为这些垄断行业、垄断企业、高管的高收入;另一方面,也表现在这些垄断行业一般员工的工资远远高于市场化水平,所以造成了这样一个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的扩大。 现在,先看一下,农村内部收入差距的变动趋势。这张图是我们国家农村内部收入分配的基尼系数,基尼系数大家都已经听说过了。我在这里做一个简单的解释,基尼系数意大

题关于印发进步深化企业内部分配制度改革指导意见

【标题】关于印发进一步深化企业内部分配制度改革指导意见的通知【内容分类】劳动报酬与福利【颁布单位】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颁布日期】2000110 6 【实施日期】2000110 6 【主题词】劳动工资意见通知【发文号】劳社部发〔2000〕21号 关于印发进一步深化企业内部分配制度改革指导意见的通知 劳社部发〔2000〕2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国务院有关部委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机构: 为了深化企业内部分配制度改革,加快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工资收入分配制度,建立工资分配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我们提出了《进一步深化企业内部分配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现印发给你们,希望各地区加强这项工作的指导,坚持改革方向,认真总结经验,结合地区实际情况贯彻执行。 劳动和社会 保障部 二○○○年十 一月六日 进一步深化企业内部分配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决定》和五中全会《建议》的精神,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工资收入分配制度,现就进一步深化企业内部分配制度改革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建立现代企业工资收入分配制度的总体目标,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在国家的宏观指导下,企业结合推进劳动用人制度等项配套改革,根据生产经营特点自主建立科学、规范的工资收入分配制度;充分发挥劳动力市场价格的调节作用,合理确定职工工资水平,拉开各类人员工资收入分配差距。通过改革形成有效的分配激励与约束机制,以及工资能增能减的机制,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二、建立健全企业内部工资收入分配激励机制 1.建立以岗位工资为主的基本工资制度。

学院部门预算经费分配原则及管理办法

为加强学院的财务管理,根据我院进一步推进院系二级核算,落实责、权、利统一及为学院创示范性高职院打好坚实基础的工作要求,借鉴兄弟院校的经验,特制定我院年部门预算经费分解原则及管理办法。 一、原则 全院各部门全面实行财务切块包干,严格执行“切块预算、集中核算、二级管理、结余留用、超支不补”的财务管理制度。财务处给每个部门设立限额支出明细账。下达指标中的专项经费不得与部门其他经费混用。人员工资、津贴暂未列入部门包干经费。 二、部门预算项目设定与测算方法 (一)行政部门 行政部门的包干经费主要由办公经费、业务费、专项经费、差旅费及业务接待费组成。包干定额标准根据上年部门实际支出情况和本年度学院的财力,本着压缩行政支出的要求等因素综合确定。 1.办公经费(含印刷费):按每个教职2400元的标准,另加调整系数下达。 2.业务费:按每个教职工2500元的标准,另加调整系数下达。 3.差旅费:按部门基数0.5—1.0万元,再加每个教职1000元的标准下达(个别部门根据需要略有调整)。 4.业务接待费:根据对外联络需要和接待从简的谅则,以部门为单位,基数l—2万元,再加个教职工150元的标准下达(个别部门根据需要略有调整)。专项经费:由部门年初立项,提出预算,经过审核后执行。 5.关系到全院的重要工作事项需要的经费,作为专项经费下达。 (二)系、部 系、部的包干经费主要由办公经费、教学综合业务费(含教学业务费、学生实习费、学生活动费、党团员活动费)、差旅费和业务接待费组成。 1.办公经费(含印刷费):与行政部门标准相同。 2.教学综合业务费:该项费用中包含4个子项,其中教学费用,生均120元;学生实习费用:文科生均60元,理科生均80元;学生活动费,生均20元;党团员活动费,按部门基数1.5万元,再加每教职100元。教学综合业务费按以上4个子项基数,另加调整系数下达。 3.差旅费:每系基数2万元,再加上每位老师300元的标准。 4.业务接待费:每系基数1.5万元,再加上每位老师150元的标准。 (三)院领导差旅费、办公业务费、招待费、机动经费按职务核定包干。 (四)车辆:对行政车辆实行单车核算。油料在苏州市内实行加油卡管理制度,出差在外实行发票报销制度,维修保险实行招标定点制度,具体配套管理制度由办公室负责拟订。后勤车辆和独立核算部门的车辆参照行政车辆管理办法。

聚焦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聚焦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国务院已同意建立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部际联席会议制度,以加强对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统筹协调。在我国各项改革稳步推进的大背景下,如何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改革应在哪些领域取得重点突破? 缩小差距成近期收入分配改革重点 据发展改革委就业和收入分配司介绍,近期收入分配改革将以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缩小分配差距、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为重点,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落实政策措施,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突出的矛盾和问题,推动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主要涉及进一步完善初次分配机制、进一步健全再分配调节机制等四方面。 有关部门将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着重保护劳动所得,完善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健全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由要素市场决定的报酬机制。 为进一步健全再分配调节机制,国家将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加大税收调节力度,加快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 国家还将进一步完善促进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探索农民增加财产性收入渠道,推进农业

转移人口市民化。 另外,国家将进一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健全法律法规,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为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我国继续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有利于增加就业的宏观经济政策,努力挖掘新的就业增长点。积极实施促进服务业发展的产业政策。完善中小微企业发展扶持政策,充分发挥其吸纳就业作用。 去年,我国27个地区调高了最低工资标准,平均调幅为17%。19个地区调整企业工资指导线。开展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专项治理,促进了中低收入职工工资合理增长。 缩小差距需要标本兼治 “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既要在收入分配政策、制度、措施上想办法,更要革除导致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经济社会体制弊端。”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兼薪酬专业委员会会长苏海南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 他认为,从短期看,需要继续加大支农和惠农力度;切实保障农民工工资奖金的按时足额发放;适时上调社会保障标准,包括适度提高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新农保、新农合的标准;完善农业用地、宅基地被征用后土地增值的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国人部发[2006]113号

关于印发《高等学校、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贯彻〈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 发布时间:2007-09-29 20:57:02 发布人:中国人事工资网 新闻来源:国家人事部 国人部发〔2006〕113号 ━━━━━━━━━━━━━━━━━━━━━━━━━━━━ 关于印发《高等学校、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贯彻〈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三个实施意见》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事厅(局)、财政厅(局)、教育厅(教委),国务院有关部门、直属机构人事、财务、教育司(局),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的人事部、财政部《关于印发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国人部发〔2006〕56号)和《关于印发〈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施办法〉的通知》(国人部发〔2006〕59号)文件精神,制定了《高等学校贯彻〈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的实施意见》、《中小学贯彻〈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的实施意见》和《中等职业学校贯彻〈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的实施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按照执行。 页为著作的封面,下载以后可以删除本页! 【最新资料 Word 版 可自由编辑!!】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二○○六年十月七日 高等学校贯彻《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的实施意见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的人事部、财政部《关于印发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和《关于印发(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施办法)的通知》,结合高等学校的特点和具体情况,制定本实施意见。一、实施范围 这次高等学校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实施范围,限于国家举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成建制成人高等学校中2006年7月1日在册的正式工作人员。 高等学校所属独立核算的企业、企业举办的各类高等教育机构不列入这次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实施范围,但由学校派遣到校办企业工作,现仍属学校事业编制、工资关系仍在校内的工作人员,列入这次高等学校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施范围。 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的实施 高等学校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岗位绩效工资由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和津贴补贴四部分组成,其中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为基本工资。基本工资执行国家统一的政策和标准。 (一)岗位工资的实施。 岗位工资主要体现工作人员所聘岗位的职责和要求。高等学校岗位分为专业技术岗位、管理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专业技术岗位设置13个等级;管理岗位设置9个等级;工勤技能岗位分为技术工岗位和普通工岗位,技术工岗位设置5个等级,普通工岗位不分等级。不同等级的岗位对应不同的工资标准 (附表一至三)。高等学校工作人员按所聘岗位执行相应的岗位工资标准。 1.专业技术人员。 高等学校专业技术人员按本人现聘用的专业技术岗位,执行相应的岗位工资标准。具体办法是:经人事部批准,聘用在教授一级岗位的人员,执行一级岗位工资标准;聘用在教授二级岗位的人员,执行二级岗位工资标准;聘用在教授三级岗位的人员,执行三级岗位工资标准;聘用在教授四级岗位的人员,执行四级岗位工资标准;聘用在副教授一级岗位的人员,执行五级岗位工资标准;聘用在副教授二级岗位的人员,执行六级岗位工资标准;聘用在副教,授三级岗位的人员,执行七级岗位工资标准;聘用在讲师一级岗位的人员,执行八级岗位工资标准;聘用在讲师二级岗位的人员,执行九级岗位工资标准;聘用在讲师三级岗位的人员,执行十级岗位工资标准;聘用在助教一级岗位的人员,执行十一级岗位工资标准;聘用在助教二级岗位的人员,执行十二级岗位工资标准。高等学校中的其他专业技术人员,按照现聘岗位执行相应的岗位工资标准。 在高等学校按国家有关规定设置专业技术岗位并完成岗位聘用(任)前,专业技术人员岗位工资暂按以下办法执行:聘为教授及相当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执行四级岗位工资标准;聘为副教授及相当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执行七级岗位工资标准;聘为讲师及相当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执行十级岗位工资标准;聘为助教及相当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执行十二级岗位工资标准;聘为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执行十三级岗位工资标准。待完成规范的岗位设置并按规定核准后,专业技术人员再按明确的岗位等级执行相应的岗位工资标准。 2.管理人员。 管理人员按本人现聘用的岗位(任命的职务)执行相应的岗位工资标准。具体办法是:聘用在部级副职岗位的人员,执行二级职员岗位工资标准;聘用在局级正职岗位的人员,执行三级职员岗位工资标准;聘用在局级副职岗位的人员,执行四级职员岗位工资标准;聘用在处级正职岗位的人员,执行五级职员岗位工资标准;聘用在处级副职岗位的人员,执行六级职员岗位工资标准;聘用在科级正职岗位的人员,执行七级职员岗位工资标准;聘用在科级副职岗位的人员,执行八级职员岗位工资标准;聘用在科员岗位的人员,执行九级职员岗位工资标准;聘用在办事员岗位的人员,执行十级职员岗位工资标准。 3.工人。 高等学校工人按本人现聘用的岗位(技术等级或职务)执行相应的岗位工资标准。具体办法是:聘用在高级技师岗位的人员,执行技术工一级岗位工资标准;聘用在技师岗位的人员,执行技术工二级岗位工资标准;聘用在高级工岗位的人员,执行技术工三级岗位工资标准;聘用在中级工岗位的人员,执行技术工四级岗位工资标准;聘用在初级工岗位的人员,执行技术工五级岗位工资标准;聘用在普通工岗位的人员,执行普通工岗位工资标准。 (二)薪级工资的实施。 薪级工资主要体现工作人员的工作表现和资历。对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设置65个薪级,对工人设置40个薪级,每个薪级对应一个工资标准 (附表一至三)。对不同岗位规定不同的起点薪级。工作人员按照本人套改年限、任职年限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收入分配政策的演变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收入分配政策的演变 湖南省委直属机关党校伍湘 [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城乡居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中国的收入分配政策演变大致经历了两个时期:一是从1949年建国到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29年,这个时期制度演变的趋势是生产资料的公有化和生活资料占有的平均化;二是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的31年,这个时期制度演变的趋势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多样化和生活资料占有的差距扩大。 [关键词]收入分配政策演变收入差距 新中国成立以来,城乡居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中国成立初期,面对连年战争留下的满目疮痍,党和国家带领人民迅速恢复生产,并在很短的时间内改善了居民的吃饭穿衣问题,广大居民安居乐业;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居民收入的大幅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连续跨越几个台阶,从基本消除贫困,到解决温饱,再到实现总体小康,正在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迈进。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的收入分配制度和政策大致经历了两个时期:一是从1949年建国到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29年,这个时期制度演变的趋势是生产资料的公有化和生活资料占有的平均化;二是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的31年,这个时期制度演变的趋势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多样化和生活资料占有的差距扩大。 一、改革开放前我国收入分配政策的演进 1949年新中国建立以及完成“没收官僚资本”和“土地改革”后,在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发展的基础上,实行了“公私兼顾、劳资两利”、“低工资、多就业”和“劳动致富”的收入分配政策。1953年以后,在中国共产党“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导下,我国开始向单一公有制和计划经济的社会主义过渡。到1956年底,我国就基本上完成了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在城市,建立了以国营经济、集体经济为主体包括少量个体经济的所有制结构,绝大多数就业居民变成了国家企事业单位的职工或集体企业职工,其收入完全被纳入国家统一规定的工资体系和级别中。当然,还有大量的隐性收入和福利,并且毫无失业的后顾之忧。在农村,以家庭经营为特征的个体农民,经过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形成了“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集体经济,农民作为集体经济的成员,也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兼顾平等的分配体制。社员在集体经济内部,实行大体平均的分配和有限的社会保障。 1、城市居民的收入分配政策。新中国收入分配政策是在改革旧中国极不合理的分配制度基础上形成的。1949年9月,政协会议通过的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以及相关法规规定:在农村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和高利贷,但是允许雇工和借贷自由;在城市,除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企业外,对私营企业实行“公私兼顾、劳资两利”政策,保护工人的合法权益(如厂方不得随意解雇工人、克扣工资),工人的工资应由劳资双方协商解决。1952年8月政务院批准的《关

企业内部深化内部三项制度改革方案

郑煤集团公司深化内部三项制度改革实施意见 (征求意见稿)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各项决策部署,进一步推进集团公司人事、劳动和分配制度(以下简称“三项制度”)改革,根据《郑煤集团公司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总体方案》,制定本意见。 一、基本思路 紧紧围绕郑煤集团公司战略定位,按照产权制度改革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要求,全面深化内部“三项制度”改革,消除行政化管理,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引入竞争激励机制,推动集团公司改革解困,促进集团公司及所属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改革目标 (一)人事制度改革。通过优化组织架构,推行岗位竞聘,完善选任机制等,到2016年底,集团公司管理人员比例控制在4%-6%。 (二)用工制度改革。通过用工机制改革,变革岗位设置,建立岗位合同管理制度等,到2016年底,集团公司在岗职工总人数控制在2.3万人以内。 (三)分配制度改革。通过强化人工成本管理,落实企业自主分配权,建立市场化工资分配和长效激励约束机制,进一步理顺内部收入分配关系。 三、改革内容 (一)优化组织架构,严格编制管理。

1.科学界定集团公司与出资企业功能定位,优化集团公司与出资企业组织架构,集团公司管理层级压缩到三级以内,实现扁平化管理。精减各级各类职能部门,减少管理层级,控制管理幅度,实现职能部门“大部制”。 2.集团公司按照总量控制、放权管理的原则,加强各级机构设置、编制定员宏观管理。集团公司全资子公司、分公司、控股子公司按照精干高效的原则,从生产经营实际出发,科学设置机构编制,负责具体实施。 3.凡涉及增加机构数量和编制定员事宜,各全资子公司、分公司报集团公司审批,控股子公司报集团公司备案,参股子公司由本公司董事会决定。集团公司根据生产经营工作需要,对不适应生产经营活动的机构和编制定员提出改变和撤销意见。 (二)改革人事制度,实现管理人员能上能下。 1.建立分类分层管理制度。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与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相结合、组织选拔与市场化选聘相结合、依法管理与充分放权相结合,根据集团公司不同层级,实行选任制、委任制、聘任制不同选任方式。 (1)集团公司重点管理总部机关职能部门正职,全资子公司、分公司党政正职,控股子公司董事会、党委会、监事会成员和财务总监,委派到参股公司的股权代表、董事、监事,郑州煤电公司所属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指导监督控股子公司党委会、董事会市场化选聘经理层成员。 (2)集团公司授权全资子公司、分公司管理本公司其他班子成员及内设机构中层及以下管理人员。 集团公司控股子公司重点管理本公司经理层成员、内设机构中层及以下管理人员。指导监督其所属控股子公司(三级)党委会、董事会市场化选聘经理层成员。 (3)集团公司全资子公司、分公司、控股子公司所属

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思路及政策建议

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思路及政策建议 □赵艳 【摘要】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构建符合国情、科学合理的社会收入分配体系,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目前我国分配制度很不完善,造成了收入差距大、收入分配关系紊乱以及再分配的调节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深化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意义,从多方面采取措施,改革分配制度,增加居民收入,促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 【关键词】收入分配;分配制度;改革思路 【作者简介】赵艳(1982.12 ),女,江苏徐州人;徐州市委党校经济管理教研室教师;研究方向:财政金融 改革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构建符合国情、科学合理的社会收入分配体系,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是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对收入分配问题,党中央一直高度重视,强调要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加大调节收入分配的力度,规范个人收入分配秩序,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 一、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意义 一个分配相对公平、合理的社会,能够激发社会成员创造财富的热情,并使社会充满生机与活力;反之,则会造成社会利益格局失衡,抑制社会财富的增长潜能,并且影响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因此,深刻把握收入分配在整个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深化分配体制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一)深化分配体制改革,有利于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进一步改革、规范分配制度,可以更大限度的引入竞争机制,创造更公平的竞争环境。如此,则能减弱垄断行业带来的不公平因素,使劳动者在更加公平的环境下工作,这有利于我国人民更快的走向共同富裕。 (二)深化分配体制改革,有利于健全全社会的分配制度。通过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可以相应地改革各企业、各机关单位的分配制度,从而建立起更规范的、更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更有利国民经济发展的分配制度。 (三)深化分配体制改革,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通过改革,寻求更加合适的分配方式,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如果能通过改革,使大多数人在劳动中能获得更公平乃至更多的收入,那么劳动者的积极性便将大大的提升。劳动者作为生产力发展的主导因素,必将大大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二、我国收入分配制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一)收入差距过大。根据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我国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已由改革开放前的0.16上升到目前的0.47,不仅超过了国际上0.4的警戒线,也超过了世界所有发达国家的水平。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统计数字,我国总人口中20%的最低收入人口占收入的份额仅为4.7%,而总人口中20%的最高收入人口占总收入的份额高达50%,并且最高收入者与最低收入者的收入差距每年正在以3%的增长速度扩大。收入差距重点表现为城乡收入差距、地区收入差距和行业收入差距。 1.城乡差距。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一直处于不断扩大的趋势之中。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人均纯收入比例由1997年的246.89%逐步上升到2007年的332.96%。2008年开始,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出现了下降趋势,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人均纯收入比例由2007年的332.96%下降到2008年的331.49%,下降了1.47 ·4·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