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储运油料学复习资料

储运油料学复习资料

储运油料学复习资料
储运油料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石油的化学组成

1、石油的组成

主要组成元素:碳、氢、硫、氮、氧五种元素

主要化合物组成:a.烃类组成:烷烃、环烷烃、芳香烃、不饱和烃(烯烃和炔烃,

原油中没有,只有二次加工后的石油产品中有);

b.非烃类组成:含硫、含氮和含氧化合物以及胶状和沥青状物

2、各烃类的重要性质

1.烷烃:非极性化合物,几乎不溶于水,但是会溶于有机溶剂。

正构烷烃的相对分子质量、沸点、熔点和密度随碳原子数增加而增大,但异构烷烃由于分子侧链,相同碳原子数的异构烷烃的沸点和熔点比烷烃低。

2.环烷烃:

物理性质:常温下为液体,相对分子较大的环烷烃为固体。沸点、熔点、密度较相同原子数的烷烃高。

化学性质:在常温常压下比较安定,但储存工程中不易氧化变质。

3.芳香烃:

物性:常温下呈液态或固态。苯及其同系物具有强烈的芳香气味,有毒性。

化性:带侧链芳香烃的侧链会被氧化成为有机酸,带侧链的多环和稠环芳香烃很容易被氧化成胶状物质,这是油品氧化变质的重要原因。

4.不饱和烃:

物性:在常温常压下,碳原子数小于C5的烯烃是气体,C5以上的烯烃是液体,碳原子数多的烯烃是固体。

化性:双键不稳定,容易发生加成,氧化,聚合等反应。

3、非烃类化合物的危害和防止办法

硫化物:危害——1.生成胶状物,使油品变质

2.腐蚀设备

3.影响汽油抗爆性

4.污染环境

防止——酸碱洗涤、催化加氢、催化氧化

氧化物:危害——腐蚀

防止——碱洗

氮化物:危害——1.生成胶质,少量的生成物就会导至油品的快速变质

2.氮化物还会使石油加工中的催化剂中毒

防止——酸洗和催化加氢

4、各类化合物在石油中的分布

烃类化合物分布规律:随石油馏分沸点升高,馏分中均烷烃含量逐渐减少,芳香烃含量逐渐增加,环烷烃含量则随原油类别不同,或增加、或减少、或大致不变。

非烃化合物的分布:随着石油馏分沸点的增高,含硫化合物和胶质含量均逐渐增加。

第二章石油及油品的物理化学性质

1、石油及油品的物理化学性质研究的意义

评定石油和油品质量、衡量油库管理水平、控制油品输送过程的重要指标,是设计石油及油品输送管道和油库以及石油加工装置的重要依据。

2、石油及油品的主要性质指标

蒸发性能(蒸汽压和馏程)、交接质量指标(密度)、低温性能(浊点、结晶点、冰点、凝点、倾点)、流动性能(粘度)、燃烧性能(闪点、燃点、自燃点、静电着火性能)

3、蒸汽压和馏程

蒸发的危害:1.气阻断流;2.油品损耗;3.质量下降;4.安全事故

蒸发的应用:发动机燃料在燃烧时必须由液态转化为气态。

蒸发性能的指标:蒸汽压和馏程

◆蒸汽压:作用——计算油库的油品蒸发损耗,控制航空汽油、车用汽油等轻质

油品的质量、工艺设计及结构优化等等。

影响因素——温度和油品组成

①同一油品蒸汽压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②两相共存时,蒸汽压与汽液体积比有关;

③油品的汽液比越小,汽化率越低,蒸汽压就越高

真实蒸汽压——气化率为零时的蒸汽压

◆馏程:定义——油品在规定条件下蒸馏所得到从初馏点到终馏点的温度范围,

表示其蒸发特征,该温度范围亦称为沸程。

终馏点——馏程最后阶段所记录的最高温度。

影响因素——在一定外压下,油品的沸点随气化率增大而不断升高。

4、密度、特性因数和分子量

◆密度:国标规定20摄氏度时密度为石油和液体石油产品的标准密度

影响因素——①馏分组成和化学组成:

a.同一原油的不同馏分,密度随其沸点升高而增大;

b.相同碳原子数的不同烃类,其密度不同:

芳香烃密度>环烷烃>正构烷烃

c.分子中环数越多,其密度越大

②温度:温度越高,密度越小

③压力:温度不高的情况下,压力忽略不计

④油品混合:当几种油品混合时,如果混合后体积具有

可加性(同一温度下具有可加性),则混合

油品密度也可按可加性计算。

油品密度与API °的关系:15.615.6141.5=131.5API d 度

测定密度的作用:①密度是多种油品,特别是喷气燃料的重要质量标准

②根据密度区分油品种类,并判断油品是否变质

③重要的计量参数

◆ 特性因数:作用——对于了解石油的分类、化学性质、确定加工方案以及与其

它物性一起确定油品的另一些物性十分有用。

◆ 平均分子量:石油馏分的平均分子量随其沸点的升高而增大。

5、粘度

粘度是评价原油和油品流动性能的指标。

粘度是喷气燃料、柴油、重油和润滑油的一个重要质量标准(没有汽油),大多数

润滑油根据粘度来分牌号。

粘度反映了油品中烃类组成的特点。

表示方式:动力粘度、运动粘度、恩氏黏度、雷氏粘度、赛氏粘度(我国主要采用

运动粘度和恩氏黏度)

影响因素:①油品粘度与组成的关系

密度、沸点、烃类分子量↑ 则粘度↑。

当烃类分子量相近时,其粘度:烷烃<芳香烃<环烷烃;

②粘度与压力的关系

当压力低于4.0MPa 时,压力对液体油品粘度的影响不大,可以忽略。

当压力高于4.0MPa时,粘度随压力增加而逐渐增加,在高压下显著

增大。

③油品粘度与温度的关系

油品温度↑则粘度↓

◆粘温性能:油品粘度随温度变化的性质,变化程度越小粘温性能越好。

表示方式——粘度比(越小越好)、粘度指数(越高越好)

决定因素——化学组成:①正构烷烃的粘温性能最好,环烷烃次之,

芳香烃最差;

②烃类分子中环状结构越多,粘温性能越

差,链越长则粘温性能越好

6、低温性能

原油和油品的低温性能是一个重要的质量标准,它直接影响油料的输送、储存和使用条件。

◆评定指标:浊点、结晶点、冰点、凝点、倾点、冷滤点

浊点:原来透明的油品中出现云雾状的浑浊现象

结晶点:蜡结晶逐渐长大,结晶刚刚明显可辨的温度

冰点:在测定条件下,试样冷却至出现结晶后,再使其升温,使原来

形成的烃类结晶消失的最低温度,同一油品冰点比结晶点稍高。

凝点:在特定条件下出现油品刚失去流动性的温度。

倾点:在标准规定条件下,油品冷却时能够继续流动的最低温度。

●浊点、结晶点和冰点是煤油、航空汽油和喷气燃料的低温性能指

●凝点、倾点和冷滤点是原油、柴油、润滑油和燃料油的重要使用

性能指标

●熔点是石蜡、地蜡和高熔点石油产品的一个质量指标

●滴点和软化点是润滑脂和沥青的质量指标

石油及油品在低温下失去流动性有两种情况:

①粘温凝固(针对不含蜡油品),其中凝点温度>粘温凝固的温度

②构造凝固(针对含蜡油品),其中浊点温度>构造凝固的温度。

原油中胶质、沥青质含量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能明显地降低原油的凝点,但胶质浓度超过一定范围后,原油凝点又有所升高。

胶质能起降凝作用的原因:①原油中含有胶质、沥青质时,胶质的分子与蜡分子之

间具有相互吸引的范德华力,胶质分子中的烷基键参

加蜡分子的定向排列;

②胶质分子的极性端障碍其它蜡分子接近该分子团参

加定向排列,使蜡结晶的形状发生很大变化。由纯蜡

的大片状结晶变为极细密的含有胶质的细结晶,后者

不易形成结晶骨架,只有在进一步降低温度时,才能

使原油失去流动性

7、闪点、燃点和自燃点

◆闪点

定义:在规定条件下加热油品时,逸出的油蒸气与空气形成混合气,当与火焰接触时能发生瞬间闪火时的最低温度。

烃类燃烧的三个条件:a.烃类蒸气b.氧c.明火火源

测定方法:闭口杯法和开口杯法,都是条件性试验,通常轻质油品测其闭口杯闪点,重质油品和润滑油多测其开口杯闪点。

◆燃点

定义:在规定条件下,将油品加热到能被所接触的火焰点燃,并连续燃烧5秒钟以上的最低温度。

◆自燃点

定义:油品自行燃烧的温度,它是加热油品到油品与空气接触,因激烈氧化产生火焰而自行燃烧时的最低温度。

◆三者关系

闪点、燃点和自燃点都与油品的燃烧爆炸有关,与油品的化学组成和馏分组成有关。

●对于同一油品来说,自燃点最高,燃点次之,闪点最低。

●对于不同油品来说,闪点愈高的,燃点愈高,自燃点愈低。含烷烃多的油

品,其自燃点低,闪点高。

●同一族烃中,分子量小的烃,自燃点高而闪点低,分子量大的自燃点低,

闪点高。

8、其他性质

诱导期:诱导期是指在规定的加速氧化条件下,油品处于稳定状态所经历的时间周期,它是评价汽油在长期储存中氧化及生胶趋向的一个项目。

第三章原油的分类及国产原油的性质

1、原油的分类方法

◆工业分类法:按API度、含硫量、含氮量、含蜡量、含胶质量等分类

◆化学分类法:a.特性因数分类法

b.关键馏分特性分类法

目前广为应用的原油分类法是商品分类法、化学分类法和我国采用的关键馏分特性分类法和含硫量分类法相结合的分类方法

2、国产原油的性质

◆石蜡基原油多,汽油的抗爆性差、柴油的燃烧性能好。

◆除克拉玛依原油和青海冷湖原油以外,多数原油含蜡量较多,凝点较高,都需

要加热输送或采用其它降凝措施。孤岛原油凝点虽低到-2℃,但其50℃运动粘度高达498mm2/s,所以,也必须加热输送。

◆除江汉、胜利、孤岛原油外,其它原油含硫量都较低。

◆除青海原油和克拉玛依原油外,一般原油的轻油含量均较少。

第四章石油的炼制方法

油品的分类(按用途划分):①燃料;②润滑油和润滑脂;③蜡、沥青和石油焦;④石油化工产品(多烯烃。)

1、液体燃料的生产

◆原油的预处理:脱水、脱盐

脱水原因:a.燃料动力消耗大b.造成冲塔、超压c.腐蚀设备

脱盐原因:a.结垢堵塞管路b.腐蚀设备c.影响二次加工

◆原油的常减压蒸馏

常减压蒸馏是炼油厂加工已脱盐脱水原油的第一道工序。根据原油中各馏分沸程的差别,采用精馏方法把原油分割成不同沸程的直馏馏分油。

常压蒸馏产品:汽油、煤油、柴油馏分和常压重油

减压蒸馏产品:各种润滑油馏分

国产直馏产品的特点:a.烯烃含量很少,非烃化合物也很少,安定性好

b.烷烃含量高,环烷烃和芳香烃含量较少,因而直馏

汽油燃烧性能很差,辛烷值太低,不能单独作为成

品汽油。

◆二次加工方法

定义:通过化学方法,改变馏分的化学组成,以获得更多更好的轻质油品。

●热裂化——定义:通过热分解的方法从重质原料生产汽油、柴油等轻质

油品的过程

主要化学反应:裂解反应;缩合反应

优点:提高了汽油收率

缺点:含大量烯烃和少量二烯烃,存储安定性不好;

辛烷值不高,汽油质量不好

●催化裂化——主要反应:裂化、异构化、芳构化、氢转移

优点:汽油辛烷值较高,安定性比热裂化好,但不及直馏

汽油

缺点:催化裂化柴油中芳香烃较多,燃烧性能较差

●催化重整——特点:产品中芳香烃和异构烷烃含量增加,产品作为汽油

组分,辛烷值高,安定性好,储存中不易变质。

●加氢异构裂化——特点:收率达40~60%、结晶点低于-60℃的喷气燃

料;收率很高的高辛烷值汽油或低凝点(<

-45℃)柴油。液体产品收率高达97%。

●延迟焦化——特点:产品的安定性最差

●叠合

●烷基化

●异构化

●减粘裂化

◆轻质油品的精制

精制的方法:a.酸碱精制——酸洗:除去二烯烃和非烃化合物

碱洗:除去H2S和部分硫醇、酚以及环烷酸等

非烃化合物

b.加氢精制:除去油品中的含硫、含氮含氧化合物、多环芳香

烃等有害组分,并使烯烃、二烯烃饱和,改善

品的质量。

2、润滑油的生产

◆丙烷脱沥青——目的:生产高粘度润滑油(如航空润滑油等)

◆润滑油的脱蜡

●溶剂脱蜡:(极性溶剂:丙酮等,非极性溶剂:苯、甲苯等。常用酮-苯

混合溶剂)

●尿素脱蜡

◆润滑油的精制

目的:改善润滑油的抗氧化安定性和粘温性能。

措施:溶剂精制、酸-白土精制

◆调和

第五章燃料的使用要求和规格

使用液体燃料的优点:液体燃料与固体燃料(煤)相比较,具有热值高、能够燃尽(燃后灰分少)、储运方便等优点。

1、汽油

汽油机工作过程:进气、压缩、点火燃烧做功、排气

压缩比:压缩前汽缸容积与压缩后汽缸容积容积之比,可表示可燃混合气在气缸内被压缩的程度

根据汽油机的工作条件,汽油应具备下列各种使用性能:

①适当的蒸发性能

②可靠的燃料供给性能;

③燃烧时没有爆震;

④良好的抗氧化安定性;(对任何产品都应具备该种特性。)

⑤不含水分和机械杂质,无腐蚀;

⑥排出的污物少。

其中,燃烧性能最为重要

汽油的蒸发性能

汽油的蒸发性能影响汽油的燃烧速度和燃烧完全程度,从而影响发动机的功率和经济性。

质量指标:蒸汽压、馏程

10%的馏出温度:保证汽油具有良好的启动性能

50%的馏出温度:表征发动机的加速性能和变速性能。(若温度较低,其轻组

分较多,则发动机余热时间段,燃料耗量、润滑油的稀释程

度和发动机磨损就越低;若温度增加,发动机加速时来不及

完全汽化,导致燃烧不完全,甚至熄火。)

90%的馏出温度:汽油蒸发的完全程度性能。(若温度较高,发动机的功率和

经济性能降低,并会发生爆震,使磨损增加。)

◆汽油的抗爆性

●爆震:混合气在压缩过程中,火花塞还没有跳火,高压混合气达到自燃

温度,开始猛烈燃烧的不正常燃烧现象。

●汽油机发生爆震主要与汽油性质及汽油机压缩比有关

1.提高压缩比可以提高内燃机功率,但过度提高会使汽缸壁温度过高,

引起爆震。

2.若汽油极易氧化,形成不易分解的过氧化物,自燃点低,容易形成爆

震。

●抗爆性:表示汽油在一定压缩比发动机中无爆震地运行的性能。

●抗爆性的表示方法:贫混合气状态下运行时的抗爆性用辛烷值来表示;

富混合气状态下运行时的抗爆性用品度来衡量

●辛烷值:数值上等于在规定条件下与试样抗爆性相同时的标准燃料中所

含异辛烷的体积百分数。(标准燃料:异辛烷与正庚烷的混合

物)

●辛烷值的测定:未知油在试验机中燃烧,提高压缩比,产生爆震,得到

此时压缩机的压缩比a;与此同时,选择配制的标准燃料,

在压缩比为a的试验机中燃烧,产生与未知油同程度的

爆震,所选标准液含辛烷值的大小为试验液的辛烷值

●品度:将航空汽油的抗爆性变为发动机性能的相对值

●汽油抗爆性与组成的关系:

a、碳原子数相同的不同族烃类,辛烷值大小排列如下:

具有高度分支侧链的异构烷烃、异构烯烃和芳香烃>环烷烃和带侧链

较少的异构烷烃>正构烷烃

b、结构形式相同的正构烷烃、烯烃:碳数↑,越易断链,则辛烷值↓

c、汽油的族组成不同,抗爆性差别很大:

直馏汽油含芳香烃和异构烷烃量越多,辛烷值越大。

d、汽油中的硫化物和氧化物致使汽油辛烷值降低;

硫化物影响汽油对提高辛烷值的添加剂的抗爆感受性

●提高辛烷值的方法:1)根本方法:改变汽油的化学组成,增加高辛烷值

的芳香烃和异构烷烃的含量

2)加入抗爆剂

3)加入醇类

4)加入醚类

5)乳化汽油

◆汽油的安定性

●定义:燃料在常温下储存或使用时,保持本身性质不发生永久性变化的

能力。

●影响因素:内因——汽油的不安定组分是汽油储存中变质的根本原因

a.不安定的烃类组分:二烯烃、侧链上带双键的

芳香烃和烯烃

b.不安定的非烃类组分:苯硫酚、吡咯

外因——储罐空间的氧浓度、大气温度、金属催化作用、光

●改进安定性的方法:1)适当精制汽油(酸碱精制,加氢精制,脱硫醇)

2)使用添加剂

3)改进存储条件

◆汽油的腐蚀性

引起腐蚀性的原因:活性硫化物,有机酸,水溶性酸和碱

2、柴油

柴油机和汽油机的根本区别:

①较高的经济性;

②所用燃料的沸点高、沸程宽、来源多、成本低;

③良好的加速性能,不经过预热阶段即可转入全负荷阶段

④工作可靠耐久,使用保管容易;

⑤柴油闪点比汽油高,使用管理中着火危险性较小

柴油的燃料使用性能要求:

①具有良好的燃烧性能,保证柴油机工作平稳,经济性好;

②在柴油机工作环境下,具有良好的燃料供给性能;

③良好的雾化性能;

④良好的热安定性和储存安定性;

⑤对机件没有磨损和腐蚀性。

◆柴油的燃烧性能和蒸发性能

●柴油的燃烧性能表示柴油的燃烧平稳性,又称为柴油的抗爆性,通常用

十六烷值来衡量。

●柴油的抗爆性与滞燃期有关。(滞燃期越长越容易爆震)

●柴油机要求自燃点低的燃料。

●十六烷值:表示柴油自燃倾向和爆震情况的指标。

●测定十六烷值的标准燃料:十六烷和α-甲基萘按不同体积比例调配而成

●影响柴油燃烧性能的因素:1)柴油机的压缩比(压缩比↑,滞燃期↓)

2)柴油的供油量

3)进气条件和空气运动状态

4)柴油的质量(自燃点低↓→滞燃期↓→发动

机工作平稳)

◆柴油的雾化性能和供油性能

●评定指标:粘度、凝点、机械杂质和水分

●粘度的影响:粘度过大和过小,都会造成燃料与空气混合不均匀,燃烧

不完全,导致功率下降,耗油率增大,排烟量增加

●凝点的影响:柴油的低温性能对柴油机的供油性能有决定性的影响

●水分和机械杂质:水分——堵塞过滤器;腐蚀金属;溶解无机盐造成积

碳和磨损;恶化燃烧性能

机械杂质——堵塞过滤器;磨损增加

◆柴油的热氧化安定性和存储安定性

●热氧化安定性:反映了在柴油机的高温条件和溶解氧的作用下,柴油发

生变质的倾向。

●多环芳香烃是引起柴油热氧化安定性差的原因。

●存储安定性同汽油

◆柴油的腐蚀性

同汽油

3、喷气燃料

喷气燃料必须具备以下一些性能:

①良好的燃烧性能。燃烧迅速,完全;不生成积炭和有害的燃烧产物;

②适当的蒸发性。保证燃烧稳定,在高空中不产生气阻;蒸发损失小;

③低温流动性好,低温时不易析出烃晶体和冰晶体;

④良好的洁净度;

⑥良好的润滑性能;

⑦没有腐蚀性;

⑧较高的热值和密度;

⑨较小的起电性。

◆喷气燃料的燃烧性能

●与燃烧性能有关的性质有:净热值与密度、雾化和蒸发性能、积炭性能、

燃气的气相腐蚀。

●净热值和密度:

①燃料的热值决定了喷气发动机的推动力和耗油率。

②为了保证喷气发动机的大航程和低耗油率,燃料必须同时具备较高

的重量热值和体积热值,即具有高的重量热值和大的密度。

③燃料的热值与密度都决定于其化学组成。

重量热值:烷烃>环烷烃>芳香烃。

密度:芳香烃>环烷烃>烷烃。

重量热值与体积热值相矛盾,理想的化学组成→环烷烃。

●燃料的雾化和蒸发性能

a、喷气燃料的雾化程度严重影响燃烧的完全程度

b、燃料的蒸发性能对燃料的起动性、燃烧完全程度和蒸发损失影响很

大;

燃料的蒸发性能取决于燃料中轻组分的含量(反映在质量标准中馏

程的10%馏出温度和蒸气压)

c、燃料的化学组成对燃烧完全程度有较显著的影响。

烃的氢碳比↑则燃烧完全程度↑。

燃烧完全性:烷烃>环烷烃>芳香烃。

●积炭性能:最主要影响因素是化学组成(芳香烃最容易生成积炭)。

◆喷气燃料的低温性能

●评定指标:结晶点或冰点

◆喷气燃料的洁净度

●引起燃料洁净度下降的主要物质有水分、固体杂质、表面活性物质以及

细菌

◆喷气燃料的安定性

●在常温储存和高温使用过程中,喷气燃料应具有良好的储存安定性和热

氧化安定性。

◆喷气燃料的腐蚀性

●燃料的腐蚀作用表现在气相和液相两方面

第六章 润滑油的使用要求与质量标准

1、摩擦与润滑

润滑原理:油膜将摩擦表面隔开,以液体摩擦代替干摩擦,从而减小接触面之间的摩擦和磨损。

粘度是选择润滑油的首要因素,一般低速高负荷的机械选用高粘度润滑油,高速低负荷的机械选用低粘度润滑油。

润滑剂特点:能在机件表面上形成一层牢固的润滑剂膜,而本身分子间内摩擦系数很小

2、发动机润滑油

◆ 发动机润滑油必须具备下列基本性能:

? 具有良好的润滑性能,粘度适当,粘温性质好。

? 良好的抗氧化安定性,使用寿命长;

? 良好的清净分散性能(润滑油使生成的沉淀悬浮而不下沉的性能);

? 腐蚀性小,具有中和酸性物质的能力;

? 具有良好的低温性能和抗泡沫性能。

◆ 发动机的润滑性能由粘度和粘温性能(粘温指数)来评定。

? 影响因素:化学组成——1)对润滑油粘度和粘温性质起主要作用的是环烷

烃;

2)少环(最好是单环)长侧链的烃类是润滑油的

理想组分

压力——在压力低于4MPa 的情况下,可以不考虑压力的影响。 ◆ 发动机润滑油的抗氧化安定性

? 润滑油的抗氧化安定性是反映润滑油耐用性能的指标。

? 影响因素:化学组成——润滑油由不同烃类组成,氧化反应历程各不相同,

大致可分为两大类。

?????????极压润滑混合润滑液体润滑边界润滑干摩擦润滑??

???液体润滑剂:润滑油润滑脂:固态润滑剂硫化铝固体润滑剂:石墨、二润滑剂

温度和金属的影响;

润滑油工作状态的影响——根据润滑油的使用状态,可分为薄

层氧化和厚层氧化两类。

◆汽油机的润滑方式:压力润滑和喷溅润滑

◆发动机润滑油的低温性能(用倾点评定)

?提高低温性能的方法:普遍采用适度脱蜡,然后根据需要加入降凝剂。

◆通用润滑油

通用润滑油以粘度较小的润滑油为基础油,用粘度添加剂稠化,再加入金属清净分散剂和无灰清净分散剂以及抗氧、抗腐蚀、防锈等添加剂而制成。

3、电气用油

◆电气用油在电工设备中作为绝缘介质和导热介质,起绝缘和散热的作用,不属

于润滑油范畴。

◆电气用油主要使用要求是良好的电气性能和抗氧化安定性。

第七章润滑脂

润滑油和润滑脂的区别:

优点:耐压性强;缓冲性好;不易流失;密封性能和防护性能好;粘温性能好

缺点:无流动性,导热系数小;摩擦阻力较大;抗氧化安定性比润滑油差;更换麻烦常需停机或拆卸机件,影响工作

1、润滑脂的组成

◆润滑脂的结构特点

润滑脂←润滑油+稠化剂+稳定剂+添加剂

?润滑油:润滑油是润滑脂的主要组成部分,润滑油的性能好,则润滑脂

的性能好。

?稠化剂:作用——稠化润滑油,使其成为润滑脂。稠化剂本身也具有润

滑和抗压作用。

分类——脂肪酸金属皂类和非皂类稠化剂

?稳定剂:稳定剂又称为胶溶剂,是润滑脂所特有的,它可以改善润滑脂

的结构性能,又称为结构改善剂。

?添加剂

2、润滑脂的理化性质

◆润滑脂的主要使用性能有:

?针入度:反映了润滑脂软硬程度,针入度越大越软

?滴点:

?耐水性

?胶体安定性

?安定性

?保护性能

◆滴点:评价润滑脂的耐热性

◆耐水性

表示润滑脂是否容易被水溶解和乳化的性能,称为耐水性

◆烃基脂与皂基脂的对比

?烃基脂的耐水性比皂基脂好

?烃基脂的安定性比皂基脂好

?烃基脂的保护性能比皂基脂好

第十章油品在储存中的质量管理

1、液体燃料在储存中的质量管理

◆液体燃料在储存中质量变化的原因

●蒸发

?蒸发损失的大小主要取决于饱和蒸气压的大小。

?影响因素:(1) 温度和温差大小(小呼吸)

(2) 表面积大小

(3) 液面上空间大小

(4) 收发油次数多少(大呼吸)

●氧化

?氧化的结果是燃料的酸度增大,实际胶质增加,颜色变深,严重氧化时还会产生沉淀。

?影响燃料氧化的因素

①燃料组成----内因

②储存条件----外因

?液体燃料氧化的一般规律:液体燃料在储存过程中的液相氧化分为诱

导期、加速期、平缓期,液体燃料的储

存只能在诱导期内。

●机械杂质与水分的混入

●混油

?汽油中混入其他燃料后,会使馏出温度升高、辛烷值降低,从而导致汽油燃烧不良。

?柴油中混入汽油后,会使着火性变坏,馏出温度和闪点降低,粘度变小。

?喷气燃料中混入汽油同柴油混入汽油,喷气燃料中混入柴油同汽油混入柴油。

◆不同液体然燃料储存中质量变化的特点

●汽油储存中的质量变化

?汽油在储存中引起质量变化的原因主要是蒸发损失和氧化

?最容易变化的质量指标是:实际胶质、酸度、馏程、饱和蒸气压。

?汽油在储存中质量变化规律是“三增三降一变”,即馏程、酸度及胶质增高,饱和蒸气压、辛烷值及四乙铅含量下降,颜色变深。

●柴油储存中的质量变化

?柴油在储存中引起质量变化的原因主要是氧化变质

●喷气燃料储存中的质量变化

?喷气燃料长期储存过程中质量变化很小,只是酸度略有增高,实际胶质含量略有增加,颜色略微变深。

◆液体燃料在储存中的质量管理措施

●防止蒸发和氧化变质的措施

?降低温度,减少温差

?尽量装满至安全容量,减少气体空间

?减少与空气接触,尽量密封储存

?容器壁涂防护材料,减少燃料与金属的接触

?定期清洗油罐,排除水分杂质

?坚持储存化验,遵守质量报告制度

●防止水分、杂质混入的措施

?保持油罐和其他储油容器及抽注工具的清洁

?容器要密封,风雨天测量时要注意防护

?定期检查油料洁净性

?严禁油罐用水垫或用水顶冲管线中的油料

●防混油措施

?应尽可能做到专油专用容器、管线及抽灌器材

?收发时坚持简要化验

?严格执行阀门操纵挂牌制度,防止错开或忘关阀门

?执行放空制度

?正确使用和维护阀门,确保严密性

2、润滑油在储存中的质量管理

◆储存中防止水分和机械杂质混入是润滑油质量管理工作的主要问题。

◆防止氧化变质

◆防止混油

《储运油料学》课程综合复习资料

《储运油料学》课程综合复习资料 一、填空: 1.油品的密度与油品的组成、组成、和等条件有关。 2. 馏分油的粘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油蒸气的粘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3.轻质油品的蒸气压高,其燃点 ,自燃点。 4. 我国大庆原油属于硫基原油,与胜利油相比,用大庆原油生产的直馏汽油的辛烷值要、润滑油粘温性要、沥青质量要。 5.随馏分油沸点升高,密度,粘度,相对分子质量,蒸汽压,自燃点。 6.蒸汽压和馏程与油品的性能有密切关系。 7.在原油的化学分类中,最常用的有分类和分类。 8. 石油馏分的比重指数(API°)大,表示其密度(ρ20)。 9.大庆原油的闪点比其柴油的闪点。 10.天然石油主要由、、、和等元素组成的。 11.石油中的非烃化合物主要包括、、化合物以及、物质。 二、问答题: 1.汽油馏程中,10%,50%,90%点各反映了汽油的什么使用性能 2.常压蒸馏、催化裂化、延迟焦化和加氢裂化等方法生产的汽油其安定性有什么不同,说明原因。 3.为适应发动机润滑需要,发动机润滑油必须具备哪些基本性能 4.油料在储运中容易发生质量变化的指标有哪些其原因有哪些 5.汽油辛烷值表示它在发动机中使用时的什么性质其数值大小有何影响 6.汽油、柴油、润滑油的理想组分是什么分别以什么质量指标作为商品牌号 7.根据柴油机的工作特点,对于轻柴油来说,对其主要使用性能有哪些要求 8.延缓油料质量变化的措施有哪些 9.根据喷气发动机的工作特点,对于喷气燃料来说,对其主要使用性能有哪些要求 10.某单位由于汽油不够用,掺入17%的0号柴油以增加数量,把这种油用于解放、东风、丰田等牌号汽车上,在使用过程中普遍出现启动困难,排气冒黑烟加速动力不足,偶尔还有爆震现象。使用不久机油压力下降,燃烧室和排气系统产生大量胶质和积炭,发动机功率大为下降,只得提前进行保养。 试分析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 三、计算题: 现有A批95号车用汽油,因蒸发损失使其馏程的10%馏出温度为78℃,GB17930规定该指标必须低于70℃,现拟用B批10%馏出温度为62℃的95号车用汽油来调整,使其达到合格标准,试求其调合比(根据汽油的馏程曲线求得70℃时的馏出量,A油为7%、B油为26%)。

油料学总复习--问答题--20127

1.石油馏分及其分类 石油馏分是指为了石油研究和加工的需要,在石油炼制过程中的生产出来的中间产品,是半产品,需要进一步加工才能制成符合产品质量的石油产品。有三种分类方法:1)根据沸点范围:汽油馏分、煤柴油馏分、润滑油馏分、减压渣油馏分;2)根据加工方法:常减压(直馏)馏分、热裂化馏分、催化裂化馏分、延迟焦化馏分、催化重整馏分、催化加氢馏分、烷基化馏分等;3)根据蒸馏塔溜出侧管线位置高低:常1线、常2线、减1线、减2线等。 2.何谓石油炼制?二次加工?石油的主要炼制方法?简要说明润滑油(或者汽油、柴油、喷气燃料、润滑脂)的大致生产过程。 (1)石油炼制是为了解决原油性质与油品使用要求之间的矛盾,应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把石油加工成符合各种质量标准的石油产品。(2)石油的二次加工——是现代石油炼制过程中最重要的方法,是采用化学的方法,改变石油馏分的化学组成,得到更多更好的轻质石油产品的加工方法。 二次加工的方法主要有:热裂化、催化裂化、延迟焦化、催化重整、催化加氢、烷基化等等,其中催化裂化是目前我国最主要的石油加工方法。 (3)常用的石油炼制方法有:1)一次加工:常压蒸馏、减压直馏蒸馏,得到直馏馏分油;2)二次加工:热裂化、催化裂化、延迟焦化、催化重整、催化加氢、烷基化等,得到更多更好的轻质石油产品。3)油品精制:溶剂精制、溶剂脱蜡、加氢精制、白土精制等;4)油品调和。将不同炼制方法得到的1种几种石油馏分,加入适当的添加剂调和成符合产品规范的石油产品。 (4)润滑油的大致生产过程——原油经过常减压蒸馏得到润滑油石油馏分和减压渣油馏分;然后经过溶剂脱沥青、溶剂脱蜡和溶剂精制或者加氢精制制得润滑油的基础油;再根据润滑油的性能要求和质量标准,加入适当的添加剂经过调和制得润滑油成品油。 3.汽油(或者柴油、喷气燃料)按照用途分为哪分类?有哪些性能要求?试简要说明柴油机的工作过程。 (1)汽油按照用途可分为车用汽油、航空汽油、溶剂汽油、洗涤汽油; 柴油按照用途分为普通柴油、车用柴油、军用柴油三类 (2)柴油主要用于柴油发动机的燃料,性能要求主要有:A、具有良

储运油料学(储运版)(1)

第一章小结 1.石油的元素组成:组成石油的主要元素是碳、氢、硫、氮、氧五种元素。 2.石油的烃类组成:由碳和氢可组成烃类化合物,即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它们在原油中占绝大部分。在原油中不含不饱和烃,但在二次加工后的石油产品中有不饱和烃(烯烃)。3.石油中的非烃化合物主要指:含硫、含氮和含氧化合物以及胶状沥青状物质。 4.馏分组成:原油加工时通常是按照沸点高低首先将其切割成几个馏分,即汽油馏分、煤柴油馏分(中间馏分)、减压馏分和减压渣油。 5.我国原油的组成特点:从元素组成上看,含硫低、含氮高是我国原油的特点之一。汽油馏分含量低、渣油含量高是我国原油馏分组成的一个特点。 6.各类化合物的分布规律:随着石油馏分沸点的升高,馏分中烷烃含量逐渐减少,芳烃含量逐渐增大,含硫化合物和胶质含量均逐渐增加。大部分含硫、含氮、含氧化合物和胶质以及全部沥青质都集中在渣油中。 第一章思考与作业 1常见的油料有哪几类?石油储运行业所说的油料是指的什么?答:a石油、原油、石油产品、植物油、动物油、合成油b原油、石油产品及成品油 2石油命名、特征?答:石油:石油是从地下开采出来的油状可燃液指气态、液态和固态的烃类混合物,具有天然性状。石油的性状:石油通常是流动或半流动状的粘稠液体。石油的颜色:绝大多数石油是黑色的,但也有暗黑、暗绿、暗褐,甚至呈赤褐、浅黄色乃至无色。石油(Petroleum)是一种从地下深处开采出来的呈黄色、褐色甚至黑色的可燃性粘稠液体,常与天然气共存,与煤一样属于化石燃料。 3我国原油有什么特点?我国原油的“三高”是指的什么?答:大多数原油的相对密度 (d204)>0.85,属较重原油;凝点(CP)高,粘度高,含蜡量高;含硫量较低;含氮量偏高,大部分原油N>0.3% 。三高一低高凝点高粘度高含蜡硫偏低 5石油的元素组成?主要元素的存在形式?答:石油主要由C,H,S,N,O 5种元素组成。石油中的烃类主要是由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构成,(还有混合烃)石油中不含烯烃。石油中的非烃化合物主要指:含硫、含氮和含氧化合物以及胶状沥青状物质。硫的存在状态:活性硫化物(元素硫,硫化氢,低分子硫醇)非活性硫化物(硫醚和二硫化合物) 7什么是石油馏分?主要有哪几种?答:石油馏分:是指用分馏方法把原油分成的不同沸点范围的组分。石油的馏分组成:小于180℃的馏分为汽油馏分(也称为低沸点馏分,轻油或石脑油馏分)~350℃的馏分为煤、柴油馏分~500℃的馏分为减压馏分大于500℃的馏分为减渣馏分 8直馏汽油与航空汽油的区别与联系?答:直馏汽油:含芳香烃和异构烷烃量少,其辛烷值较低,一般为30~60。航空汽油:航空活塞式发动机用燃料。我国车用汽油的主要组分是催化裂化汽油,辅以催化重整、烷基化、直馏汽油和醚类剂等。航空汽油则是由催化裂化汽油、烷基化油、工业异丙苯和异戊烷等高ON组分调合而成。 9简述石油中各类化合物的分布规律答:随着石油馏分沸点的升高,馏分中烷烃含量逐渐减少,芳烃含量逐渐增大,含硫化合物和胶质含量均逐渐增加。大部分含硫、含氮、含氧化合物和胶质以及全部沥青质都集中在渣油中。 石油中各族烃类分布的总规律是随着石油馏分沸点的升高,所含各族烃类的相对分子质量随之增大,碳原子数增多,环状烃的环数增加,结构趋于复杂化。 第二章石油及油品的物理化学性质 1条件性实验:就是采用规定的仪器,在规定的试验条件、方法和步骤下进行的试验。 2石油产品的质量标准和测定方法标准分为哪几级?我国常用的是哪几种测定标准?我国的石油产品标准分为三个等级a国家标准(代号GB 或GB/T) b 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标

《储运油料学》测试题-1

《储运油料学》测试题 一、填空题 1、石油中的各种元素均以有机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于石油中。现已确定,组成石油的有机化 合物分为由元素构成的烃类化合物和含有等元素的非烃类化合物两大类。天然石油主要由烃、烃、烃和烃组成。 2、随石油馏分的沸点升高,其密度,粘度,相对分子质量,蒸汽压, 自燃点,其特性因数K 。石油馏分的粘度指数大,表示其粘温性能。 3、石油及油品的蒸发性能通常用和两个性质来表示,它们所反映 的是石油及油品气化、蒸发的难易程度。 4、馏分油的粘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油蒸气的粘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油品 粘度的表示方法有、、、和等。5、汽油馏分的馏程范围为,煤柴油的馏程为,减压蜡油的馏程 为,常压重油的馏程范围为,减压渣油的馏程范围为。 6、我国的原油分类采用和相结合的分类方法,按此分类 方法,大庆原油属于原油,胜利原油属于原油。大庆原油最适宜的加工方案为,胜利原油最适宜的加工方案为。 二、判断题 1. 随馏分油沸点的升高,烃类和非烃类含量均增加。() 2. 石油馏分的特性因数大,表示其烷烃含量高。() 3. 油品的粘度指数和粘度比越大,表示油品的粘温性能就越好。() 4. 从安全使用油品来说,轻质油品防明火,重质油品防高温泄漏。() 5. 随馏分沸点的升高,含氮化合物的含量减少,含硫化合物含量增加。() 6. 油品的密度越小,则该油品的比重指数(API)就越大。() 7. 同一原油中,随馏分沸点的升高,烃类和非烃类含量均增加。()8.轻质油品的蒸汽压大,故其闪点、燃点低,自燃点也低。()9. 原油属于一级易燃易爆危险品。()

10. 油品的特性因数K越大,则相关指数(BMCI)也越大的。() 三、选择题 1.下面四种烃类中,假设碳原子数相同,则的密度为最大。 A . 烷烃 B . 环烷烃 C . 芳香烃 D. 烯烃 2.油品粘度随温度变化的性质称为粘温性能,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粘温性能好的油品,其粘度不随温度变化而改变。 B.粘温性能好的油品,其粘度就越大。 C.粘温性能好的油品,其粘度随温度变化而改变的幅度特别大。 D.粘温性能好的油品,其粘度随温度变化而改变的幅度较小。 3. 同一轻质油品,其浊点、结晶点和冰点的关系是。 A.浊点> 结晶点> 冰点;B.浊点> 冰点> 结晶点; C.结晶点> 冰点> 浊点;D.结晶点> 浊点> 冰点。 4. 下面四种烃类中,假设碳原子数相同,则的苯胺点为最小。 A . 烷烃 B . 环烷烃 C . 芳香烃 D. 烯烃 5.下面四种烃类中,假设碳原子数相同,则的粘温性能为最好。 A . 烷烃 B . 环烷烃 C . 芳香烃 D. 烯烃 6.下面四种烃类中,假设碳原子数相同,则的特性因数K为最大。 A . 烷烃 B . 环烷烃 C . 芳香烃 D. 烯烃 7. 下列哪种分类法不属于原油的商品分类法: A . 比重指数法 B . 硫含量发 C . 特性因数法 D. 蜡含量法

储运油料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石油的化学组成 1、石油的组成 主要组成元素:碳、氢、硫、氮、氧五种元素 主要化合物组成:a.烃类组成:烷烃、环烷烃、芳香烃、不饱和烃(烯烃和炔烃, 原油中没有,只有二次加工后的石油产品中有); b.非烃类组成:含硫、含氮和含氧化合物以及胶状和沥青状物 质 2、各烃类的重要性质 1.烷烃:非极性化合物,几乎不溶于水,但是会溶于有机溶剂。 正构烷烃的相对分子质量、沸点、熔点和密度随碳原子数增加而增大,但异构烷烃由于分子侧链,相同碳原子数的异构烷烃的沸点和熔点比烷烃低。 2.环烷烃: 物理性质:常温下为液体,相对分子较大的环烷烃为固体。沸点、熔点、密度较相同原子数的烷烃高。 化学性质:在常温常压下比较安定,但储存工程中不易氧化变质。 3.芳香烃: 物性:常温下呈液态或固态。苯及其同系物具有强烈的芳香气味,有毒性。 化性:带侧链芳香烃的侧链会被氧化成为有机酸,带侧链的多环和稠环芳香烃很容易被氧化成胶状物质,这是油品氧化变质的重要原因。 4.不饱和烃: 物性:在常温常压下,碳原子数小于C5的烯烃是气体,C5以上的烯烃是液体,碳原子数多的烯烃是固体。 化性:双键不稳定,容易发生加成,氧化,聚合等反应。 3、非烃类化合物的危害和防止办法 硫化物:危害——1.生成胶状物,使油品变质

2.腐蚀设备 3.影响汽油抗爆性 4.污染环境 防止——酸碱洗涤、催化加氢、催化氧化 氧化物:危害——腐蚀 防止——碱洗 氮化物:危害——1.生成胶质,少量的生成物就会导至油品的快速变质 2.氮化物还会使石油加工中的催化剂中毒 防止——酸洗和催化加氢 4、各类化合物在石油中的分布 烃类化合物分布规律:随石油馏分沸点升高,馏分中均烷烃含量逐渐减少,芳香烃含量逐渐增加,环烷烃含量则随原油类别不同,或增加、或减少、或大致不变。 非烃化合物的分布:随着石油馏分沸点的增高,含硫化合物和胶质含量均逐渐增加。 第二章石油及油品的物理化学性质 1、石油及油品的物理化学性质研究的意义 评定石油和油品质量、衡量油库管理水平、控制油品输送过程的重要指标,是设计石油及油品输送管道和油库以及石油加工装置的重要依据。 2、石油及油品的主要性质指标

油气储运工程专业(2017版)

油气储运工程专业(2017版) (专业代码:081504 学制:四年学位:工学学士)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系统思维、国际视野,实践能力强,能从事陆上及海上油气田集输、油气管道输送、油气储存与销售、城市燃气输配等油气储运工程的规划设计、建设、生产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 毕业5年后,应达到以下职业能力: (1)适应世界油气储运工程技术发展,综合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针对油气储运工程项目,分析复杂工程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2)了解油气储运工程领域前沿技术,具备较强的工程设计能力、一定的工程管理能力,针对解决油气储运工程问题的需要,提出新思路、新方法。 (3)具有人文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在工程实践中能够综合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及环境等因素。 (4)具备良好的国际视野和团队精神,较强的沟通交流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具有自主和终身学习能力。 二、毕业要求及实现矩阵 本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陆上及海上油气田集输、油气管道输送、油气储存与销售、城市燃气输配等油气储运领域中的复杂工程问题。 2. 问题分析:能够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和油气储运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方法,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油气储运工程问题,并获得有效结论。 3. 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油气储运工程设计规范,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文化、环境等因素,运用油气储运工程设计方法,提出复杂油气储运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油气储运系统、单元或工艺流程,并体现创新意识。 4. 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运用实验设计、数据分析、信息综合等科学研究方法对陆上及海上油气田集输、油气管道输送、油气储存与销售、城市燃气输配等油气储运领域中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获得合理有效的结论。 5. 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油气储运领域中的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对复杂油气储运工程问题进行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 1

油气储运工程专业(2013版)

油气储运工程专业(2013版) (专业代码:081203 学制:四年学位:工学学士) 一、培养目标 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发展,具备油气储运工程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以及应用能力,能从事陆上及海上油气集输、油气管道输送、油气储存与销售、城市燃气输配等领域的规划、设计、建设、生产管理方面工作,并具有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国际视野的工程技术人才。 毕业5年后,应达到以下职业能力: (1)适应世界油气储运工程技术发展,综合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解决油气储运领域中的复杂工程问题。 (2)具有良好的创新意识和较强的工程设计能力,针对解决油气储运工程问题的需要,提出新思路、新方法。 (3)具有社会责任感,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在工程实践中能够综合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及环境等因素。 (4)具备良好的国际视野和团队精神、较强的沟通交流能力,具有自主和终身学习能力。二、毕业要求及实现矩阵 本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陆上及海上油气田集输、油气管道输送、油气储存与销售、城市燃气输配等油气储运领域中的复杂工程问题。 2. 问题分析:能够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和油气储运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方法,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油气储运工程问题,并获得有效结论。 3. 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油气储运工程设计规范,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文化、环境等因素,运用油气储运工程设计方法,提出复杂油气储运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油气储运系统、单元或工艺流程,并体现创新意识。 4. 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运用实验设计、数据分析、信息综合等科学研究方法对陆上及海上油气田集输、油气管道输送、油气储存与销售、城市燃气输配等油气储运领域中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获得合理有效的结论。 5. 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油气储运领域中的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对复杂油气储运工程问题进行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 1

储运油料学教学大纲

《油品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开课单位:石油工程学院 课程负责人:江小玲 适用于油气储运工程专业 教学时数:24~32学时 一、课程概况 本课程是油气储运工程专业(本科)的一门任选课。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石油产品分析仪器使用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计算技能,并受到必要的基本操作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格认真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及严谨的工作作风。它的学习为储运工程设计及学生日后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本课程的先期课程主要有:《油气储运工程导论》、《大学化学》; 本课程的后续课程主要有:《油气储存技术与管理》。 二、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石油产品常规实验方法和石油产品质量指标。 2.掌握常规石油产品分析仪器使用方法。 3. 掌握测定石油产品的影响因素和注意事项。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1.绪论 教学内容: 概述;石油及石油产品;采样;实验误差及数据处理;油品标准及分析方法标准简介。 基本要求: 了解石油及石油产品的组成及性质;掌握石油产品采样的基本方法;掌握试验误差和数据处理。理解油品标准及分析方法标准的含义。 重点和难点: 重点:石油产品采样的基本方法;掌握试验误差和数据处理。 难点:试验误差和数据处理。 2.油品基本理化性质的测定 教学内容: 油品的密度测定、运动粘度测定 基本要求: 掌握油品的密度、运动粘度的测定目的和意义;掌握油品的密度、运动粘度试验方法标准;掌握密度及粘度的各种换算关系;理解测定理化性质的影响因素及产品的质量标准。 重点和难点: 重点:油品的密度、运动粘度试验方法标准;密度及粘度的各种换算关系。 难点:密度及粘度的各种换算关系。 3.油品蒸发性能的测定 教学内容:

储运油料学学习心得

储运油料学学习心得 石油是从地下开采出来的油状可燃液体,未经加工的石油称为原油,原油经炼制加工后得到的石油产品简称为油品。组成石油的有机化合物分别为碳、氢元素构成的烃类化合物和由硫、氮、氧等元素构成的非烃类化合物两大类。分馏就是按照组分沸点的差别将原油“切割”成若干“馏分”。每个馏分的沸点范围称为馏程或沸程。石油中的硫化物,根据它们对金属的腐蚀性不同,可分为3类:第一类是常温下易与金属作用,具有强烈腐蚀性的酸性硫化物,又称活性硫,主要元素硫、H2S和低分子硫醇。第二类是常温下呈中性、不腐蚀金属,受热后能分解产生具有腐蚀性物质的硫化物,主要硫醚(RSR)、二硫化合物(RSSR)。第三类硫化物是对金属没有腐蚀性,热稳定性好的噻吩及其同系物(苯并噻吩、萘并噻吩等)。石油中的硫化物对油品储存、石油加工和油品使用性能危害很大。硫化物能加速油品氧化,生成胶状物质,使油品变质,严重影响油品的储存安定性;硫化物会引起储油设备、加工装置等的严重腐蚀;含硫油品燃烧后会生成SO3和SO2,遇水成为具有强烈腐蚀性的H2SO4和H2SO3;硫化物会影响气油的抗爆性,减弱抗爆剂的作用;石油加工中生成含硫化氢和低分子硫醇的恶臭气体以及含硫燃料燃烧产生的含SO2和SO3废气,严重污染大气;硫还是某些金属催化剂的毒物。总之,必须除去油品中的硫化物。通常采用酸碱洗涤、催化加氢、催化氧化等不同方法除去各类油品中的硫化物;用酸洗和催化加氢精制等方法可以脱去油品中的部分氮化物。石油中的含氧化合物分为中性氧化物和酸性氧化物2类。在石油酸中以环烷酸最重要。石油中的含氮化合物可分为碱性和非碱性2类。所谓胶质,一般指能溶于石油醚(低沸点烷烃)、苯、三氯甲烷和二硫化碳,而不溶于乙醇的物质。沥青质是指能溶于苯、三氯甲烷和二硫化碳,但不溶于石油醚和乙醇的物质。 随石油馏分沸点升高,馏分中的烷烃含量逐渐减少。芳香烃含量逐渐增加,环烷烃含量则随原有类别不同,或增加或减少或大致不变。 所谓条件性试验,就是采用规定的仪器,在规定的条件、方法和步骤下进行的实验。 油品的蒸发性能通常用蒸气压和馏程两个性质来表示。在一定温度下,液体同其表面上方蒸气呈平衡状态时蒸气所产生的压力称为饱和蒸汽压,纯烃和其他纯物质一样,其蒸气压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烃类混合物的蒸汽压在压力不高时,不仅是温度的函数,而且与气化率有关。测定油品蒸汽压通常有两种方法:雷德蒸汽压(39℃,气相体积与液相体积4:1);真实蒸汽压或泡点蒸汽压,气化率为零时的蒸汽压。对于液态纯物质,其饱和蒸汽压等于外压时的温度,称为该液体在该外压下的沸点。将100ml,20℃放入标准的蒸馏瓶中,按规定的速度加热,流出第一滴冷凝液的气相温度叫做初馏点;当气相温度升高到一定数值后,它就不再上升,反而回落,这个最高的气相温度称为干点。对于石油馏分这类组成复杂的混合物,一般常用沸点范围来表征其蒸气及气化性能,沸点范围又称沸程。温度对油品的密度影响很大,温度升高时,油品的体积膨胀,因而密度减小。 当几种油品混合时,如果混合后体积有可加性,则混合油品密度也可按可加性算。由沸点T(k)和相对密度计算得到的表示化学组成的参数,称为特性因数K。正构烷烃的相关指数最小,近似为0,芳香烃的相关指数最高(苯约为100),环烷烃的相关指数居中。石油馏分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随其沸点的升高而增大。 粘度是评价原油和油品流动性能的指标。随密度增大,沸点升高或烃类相对

长江大学-油气储运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计划

油气储运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计划 一、基本学制:四年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能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工程流体力学、物理化学、油气储运工程等方面知识,能在国家及省、市的发展计划部门、交通运输规划与设计部门、油气储运生产管理部门等从事油气储运工程规划、勘察设计、施工、项目管理、研究和开发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技术人才。 三、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油气储运工艺、设备与设施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识图制图、上机操作、工程测量、工程概预算的基本训练,具有进行油气储运系统的规划、设计与运行管理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工程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传热学、物理化学、工程力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油气质量检测、油气储运设备的防腐与安全保障技术; 3、具有油气储运系统的规划、设计、运行管理的初步能力; 4、熟悉油气储运行业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油气储运工程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四、主干学科、学位课程及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1、主干学科: 工程流体力学、油气储运工程学。 2、学位课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大学物理、C语言程序设计、工程力学、物理化学、电工与电子技术、工程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泵与压缩机、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输气管道设计与管理、油气集输、油库设计与管理。 3、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军事理论与军训、社会实践、计算机上机实习、金工实习、电工电子实习、测量实习、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专业实习、油气储运工程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 五、毕业规定 学生在毕业时应达到德育培育目标和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应获得最低总学分201.5学分。其中课内理论必修课140.5学分,实践教学35学分,选修课(含公共选修课10学分)26学分。课外学分10学分。 六、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 七、储运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表 (一)必修课 课程类别课程 编码 课程名称 学 分 总 学 时 学时类型 考核 方式 开课学期及周学 时 开课 单位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 理 论 实 验 上 机 秋春秋春秋春秋春 17 17 18 16 16 15 19 0 公共基础021001 形式与政策A 2 (20) (20) T 政法学 院02100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 础 3 48 48 E 3 政法学 院

油气储运专业课程体系

主要课程介绍 1、工程制图:投影法,平面与曲面立体、组合体的投影,视图表达、常用件和标准件,零件图和装配图。AutoCAD绘图软件。 2、机械设计基础:主要讲述工程力学及机械设计中的基本理论、力学分析方法;常用机构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通用零件的基本知识、失效形式、设计准则及设计过程,以及操作与维护的特点等;并介绍有关标准及技术资料的使用知识。 3、电工电子学:掌握直流电路、单相正交流电路、三相正交流电路、变压器、电机,不可控整流电路、可控整流电路,交流、直流放大电路,自激震荡,数字电路。 4、流体力学:主要为流体静力学、流体动力学,流动阻力和能量损失,气体一维流动,粘性流体绕过物体的流动。 5、工程热力学:气体状态方程,混合气体、气体的比热及热量计算,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水蒸气,气体的压缩和制冷循环。 6、微机原理及应用:单片机的硬件结构,各部分的组成及工作原理,主要性能特点,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及其应用。 7、焊接工艺:各种管道材料特点、适用性,各种焊接方法、适用性。 8、传热学:稳态、非稳态导热,对流换热,相变传热,辐射传热,稳定传热,换热器。 9、泵与压气机:主要学习泵与风机的结构、叶轮理论及其性能。掌握泵与风机的运行及造型。 10、管罐施工与管理:管道施工过程、方法及组织,油罐施工过程、方法及组织。 11、油气集输:主要内容有油气矿场集输系统的设计、安装、运行、维护的基本知识,以及长距离输油、气管道的施工和运行知识。 12、燃气输配:燃气储罐和管网的设计、安装、调试、运行和管理。 13、测量仪表与自动化:主要讲述自动控制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控制仪表的使用操作、热力过程自控系统的组成,热力设备本身结构和运行特点与自动化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微机在自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以及工业自动化的发展趋势。 14、油气存储与装卸:油气的车载运输和装卸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安全管理、油库的运行和管理知识。 15、加油站管理:加油站的工艺流程,加油站安全管理,加油机原理及应用,加油站附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