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食品感官评定-函授试卷A答案

食品感官评定-函授试卷A答案

食品感官评定-函授试卷A答案
食品感官评定-函授试卷A答案

级 专业 食品感官评定 卷A 评分细则及标准答案

一、简答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共计24分。

1、 简述食品感官评定的两种类型及其特点。 答:(1)分析型感官评定(4分)

特点:将人作为测量仪器来测定试样感官质量性质及其差别,主要用于品质管理;只有具有一定感觉灵敏度的人才能参加此类试验;评价结果不反映评定员主观喜好或接受性。 (2)偏好型感官评定(4分)

特点:以物品为工具来测定人对物品的感受官嗜好性,市埸研究时常用;对参加感官评定的人的感觉灵敏度无要求;对试验方案,参加试验者的人群特点有许多要求,如年龄、性别、生活水平、文化素养、地区、生活习惯、嗜好和宗教习俗等。

2、简述味觉间的相互作用。

答:(1)对比效应:当两个刺激同时或连续作用于同一个感受器官时,由于一个刺激的存在造成另一个刺激增强的现象。(2分)

(2)变调效应:当两个刺激先后施加时,一个刺激造成另一个刺激的感觉发生本质变化时的现象。(1.5分)

(3)相乘效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同时施加时,感觉水平超出每种刺激单独作用效果叠加的现象。(1.5分)

(4)阻碍效应:由于某种刺激的存在导致另一种刺激的减弱或消失,也叫拮抗效应。(1.5分) (5)味的派生效应:两种味的混合,会产生第三种味的现象。(1.5分)

3、如何选择感官检验方法?

答:如何选择最佳的方案需就具体情况而定,一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检验目的

任何检验都有目的,所以首先需从检验目的出发选择合适的方法。例如,当样品间有无差别时,可用的方法有两点检验法、三点检验法、五中取二检验法、评分法等。当想了解三个以上样品间的品质、嗜好等的关系时,可用的方法有:顺位法、评分法、分类法、评估法等。(3分)

2.要检出差异时,选择精度高的方法

两个样品间差异时,对于同样的检验次数,同样的差异水平,三点检验法所要求的正解数少,从这一点来说,三点检验法比两点检验法要好。(2分)

3.从经济角度考虑

从经济角度考虑即考虑样品用量、评价员人数、检验时间、统计处理数据的难易程度。(1分)4.从评价员所受的影响考虑

实验室培训过的评价员,对于那些复杂的方法会产生不安和压迫感。若把这样的方法运用于普通消费者,即使方法的精确度很高,也不会获得好的结果。(2分)

二、问答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计24分。

1、分析型评价员应具备哪些条件? 常用哪些方法筛选和培训分析型评价员?

答:(1)候选条件(3分)

对此项工作感兴趣;有较强责任心;具有正常感觉敏锐性;了解感官评定基本知识;身体健康;无不良嗜好;有一定的表达能力;无生理异样。

(2)筛选时的具体条件(2分)

确定是否存在感官缺陷;确定感官灵敏度;估价评定员描述和表达感官知觉的潜在能力

(3)筛选方法(4分)

感官缺陷的检查:色盲本检验辩色能力;私语法、钟表法或音叉法检查听力;匹配法检验味觉和嗅觉:气味的匹配试验,滋味的匹配试验。

敏感度的测定:三点检验法检测基本识别能力(被检样品的浓度在阈限水平之上);排序法检测对特性水平的识别能力.

描述性评价员的选定:基本味道识别检验;气味描述;风味强度排序检验

(4)培训方法(3分)

培训时间的安排:培训工作定期进行;开始密度高(1月1次),以后培训密度降低(半年1 次);每次培训时间1周左右

培训的主要内容:评价样品正确方法的培训;识别和觉察基本味道和气味的培训;使用标度的培训;设计和使用描述性语言的培训。

2、偏爱型检验是什么?它与市场调查研究的区别是什么?主要应用是什么?

答:偏好型检验也称接受度检验、消费者检验或情感检验。(1分)

偏好型检验就是对某个产品的喜爱程度或者偏爱程度进行测量。它通常是在产品的评估过程中尾随在差别型检验和描述分析型检验之后进行。(2分)

偏好型检验的执行要优于市场调查研究。(1分)

这两者之间的最大区别在于:(6分)

①. 偏好型检验一般采用编码的产品来进行;市场研究常用有商标的产品来进行。

②. 在偏好型检验中,研究者要确定的是能迎合消费者的产品,而对购买意图、商标的作用或成本

因素并没有太大的兴趣;市场调查关注的是人群,要鉴别出产品对于消费者的吸引力,然后再通过各种途径来影响那些消费者。

③. 偏好型检验是一种小组式的测试,通常50~75人参加,而市场调查实验的参与人数是该数目的

2倍以上,且通常会在不止一个地理位置当中进行。

偏好型检验可应用于产品质量的保持、产品质量的改进、新产品的开发及市场潜力的评估。(2分)得分评卷人

三、画图分析题。本题共2小题,第1小题10分,第2小题12分,共计22

分。

1、画出舌头上的味觉分布示意图并进行适当的文字解析。Array

一般认为4种基本味就是咸、甜、苦、酸。从味觉的分工来看,舌尖对甜味最为敏感,舌根对苦味最为敏感,舌的两侧前部对咸味最为敏感,舌的两侧中后部对酸味最为敏感。

2、下图为两种不同原料葡萄酿造的葡萄酒的品评记录表,实验采用线性标度为评分标尺进行定量描

述分析检验,即在一条15cm线段上面标记出能代表某感官性质强度或数量的位置,线段最左端代表“没有”或者“0”,最右端代表“最大”或者“最强”。请根据QDA统计结果绘制其蜘蛛网图,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感官指标以冰冻葡萄为原料以普通葡萄为原料

挂杯 3.0 5.0

透明度10.0 5.6

色泽13.3 7.8

香气10.5 6.8

甜度8.4 7.9

酸度 6.8 9.4

浓度11.4 9.0

酒质10.1 7.6

留香12.5 8.9

酒体9.7 10.3

芳香度10.7 5.5

绵延度9.6 11.6

滑度10.2 11.5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冰冻葡萄酒和普通葡萄酒在相同的感官特性上所表达的每种特性的强度是不同的,二者各有各的特点。冰冻葡萄酒的色泽、留香、芳香度、透明度和香气强度明显优于普通葡萄酒,而普通葡萄酒在酸度、滑度、绵延度、酒体、挂杯方面较明显,强于冰冻葡萄酒。(图7分+解析5分)

得分评卷人

四、计算题,本题共2小题,第1小题12分,第2小题18分,共计30分。

1、由20名优选评价员区别西红柿汁中添加蔗糖的甜味(“A”刺激)与其他甜味剂(“非A”刺激)的甜味。每位评价员的样品数为4个“A”和6个“非A”。鉴评结果如下表所示。请问西红柿汁中添加蔗糖的甜味与添加其他甜味剂的甜味有差别吗?如有,在什么显著水平上有差异?

“A”“非A”累计

判为“A”的回答数50 55 105

判为“非A”的回答数30 65 95

累计80 120 200 解:由于n ji=200?40,所以用公式:

(2分)

= (50×65-55×30)×200/80/120/105/95=5.35 (6分)

因为3.84<5.35<6.63,所以结论:在5%的水平上,两种样品存在显著性差异。(2分)

答:西红柿汁中添加蔗糖的甜味与添加其他甜味剂的甜味在5%水平上有显著性差异。(2分)

2、有六种原料配比不同的酱汁,通过评分法判定这六种酱汁在口感方面有无差别。由4个优选评定员进行评定,统计结果如下表所示,问原料配比不同的六种酱汁的口感有差别吗?

酱汁口感的标度类型及其转换分数值表示如下:

非常不好很不好不好不太好一般较好好很好非常好-4 -3 -2 -1 0 1 2 3 4

样品

A B C D E F 合计

评定员

1 -

2 -1 1 0

3 2 3

2 -

3 1 0 1 2 3 4

3 -2 -1 0 2 3 1 3

4 -3 -2 1 1 2 3 2

合计-10 -3 2 4 10 9 12

答:误差校正值(CF)=(评分总和)2/实验总次数=122/(4×6)=6

样品平方和=各样品合计的平方和/各样品的实验数-CF

=[(-10)2+(-3)2+22+42+102+92]/4-6=71.5

评定员平方和=各评定员合计的平方和/各评定员的实验数-CF

=(32+42+32+22)/6-6=0.33

总平方和=各评分数的平方和-CF=84

查表后比较,得知样品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即6种酱汁在口感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按照样品评分和的平均值从大到小进行排列:

E F D C B A

2.5 2.25 1 0.5 -0.75 -2.5

样品平均数的标准偏差(SE)=0.45

经查表得知:

P 2 3 4 5 6

rp(5%) 3.01 3.16 3.25 3.31 3.38

rp(1%) 4.17 4.37 4.50 4.58 4.64

RP(5%) 1.355 1.422 1.463 1.503 1.521

RP(1%) 1.877 1.967 2.025 2.061 2.088

以RP(1%)为临界值

E-A=5> RP6 E-B=3.25> RP5 E-C=2< RP4(1分)

F-A=4.75> RP5 F-B=3> RP4 F-C=1.75< RP3(1分)

D-A=3.5> RP4 D-B=1.75< RP3 (1分)

C-A=3> RP3 C-B=1.25< RP2 (1分)

B-A=1.75< RP3 (1分)

根据以上结果判定,六个样品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而且分组后每个样品成为一组,即6种酱汁在口感方面差异显著,E的口感最好,F次之,其次为D、C、B,A的口感最差。(1分)

食品感官评定期末试卷3

食品感官评定期末试卷3 出题审阅批准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20XX /20XX学年第一学期 《食品感官评定》课程食品监管13A1 班期末考试卷一、名称解释 1. 刺激阈 2. 三点检验法 3. 感官剖面检验法 4. 感觉疲劳 5. 后味 二、填空题 1. 感官评价常用的三类方法分别是:、 _________ 、 _______ 。 2. 基本味觉分为___、___、___、___。 3. 量化感官体验的最常用方法有 ______ 、___、 ___、 4. 感官检验必须做好三方面的控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 、 ____ 。 5. 视觉主要是对食品的___________ 、 _____ 、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进行评价。 6. 感官检验分为________ 型感官检验和________ 型感官检验。三、单选题 A. 形状 B. 大小 C. 脆性 D. 弹性 3. 罐头的

1. 在食品的感官评价中,找出下列与触觉有关的术语 A. 硬的 B. 弹性 C. 脆性 D. 粘性 2. 在食品的感官评价中,找出下列与视觉有关的术语( ) A. 形状 B. 大小 C. 脆性 D. 弹性 3. 罐头的

感官检验至少要进行四方面检验,除外观外,还有( ) A. 手捏罐盖 B. 上下振摇 C. 敲打听音 D. 漏气检查 4. 鲜乳质量的感官检验,除色泽检验外,还应包括( ) A. 组织状态检验 B. 滋味检验 C. 煮沸检验 D. 气味检验 5. 感官评价是建立在多种理论综合的基础上的,主要与( ) 密不可分。 A. 社会学 B. 心理学 C. 生理学 D. 统计学 6. 食品感官评价中常用的试验方法有六种:除差别试 验、排列试验、分级试验外,还有 ( ) 。 A. 阈值试验 B. 消费者试验 C. 匹配试验 D. 分析或描述试验 7. 定量描述检验可单独或结合地用于品评食品的香味,还可品评食品的( ) 。 A. 风味 B. 余味 C. 外观 D. 质地8. 要求参加性描述 试验的品评员,必须具备( ) 。 A. 语言理解能力 B. 词汇恰当使用能力 C. 观察能力 D. 综合归纳能力9. 食品的风味特性,要通过人的( ) 以及口腔的冷、热能感受得到. A. 味觉 B. 嗅觉 C. 视觉 D. 听觉10. 差别检验最常用的方法包括( ) 。

食品感官评价题目

食品感官分析 感官鉴评的基本术语 感官特性:可由感觉器官感知的产品特性。 鉴评员:参加感官分析的人员。分为初选鉴评员、优选鉴评员和专家等。 鉴评小组:参加 感官分析的鉴评员组成的小组。 接受:特定的个人或人们愿意消费某产品的行为。 可接受性:根据产品的感官特性,特定的个人或人们愿意消费某产品的状况。 厌恶:一种令人讨厌的感觉。它使人躲避产生这种感觉的刺激。 可口性:能使消费者喜爱食用的食品的综合特性。 强度:感受到的感觉的大小或者引起这种感觉的刺激的大小。 感官适应:由于受到连续的和(或)重复刺激而使感觉器官的敏感性暂时的改变。 感觉疲劳:敏感性降低的感官适应反应。 拮抗效应:两种或多种刺激的综合效应,它导致感觉水平低于预期的每种刺激各自效应 的叠加。 协同效应:两种或多种刺激的综合效应,它导致感觉水平超过预期的每种刺激各自效应 的 叠加。 弓I 起感觉所需要的感官刺激的最小值。这时不需要识别出是一种什么样的刺激。 感知到的可鉴别的感官刺激的最小值。 对刺激的强度可感觉到差别的最小值。 由某些物质(例如蔗糖)的水溶液产生的一种基本味道。 由某些酸性物质(例如柠檬酸、酒石酸等)的水溶液产生的一种基本味道。 由某些物质(例如奎宁、咖啡因等)的水溶液产生的一种基本味道。 由某些物质(例如氯化钠)的水溶液产生的一种基本味道。 由某些物质(例如碳酸氢钠)在嘴里产生的复合感觉。 某些物质(例如多酚类)产生的使皮肤或粘膜表面收敛的一种复合感觉。 风味:品尝过程中感受到的嗅觉、味觉和三叉神经特性的复杂结合。 异常风味:非产品本身所具有的风味(通常与产品的腐败变质相联系) 异常气味:非产品本身所具有的气味(通常与产品的腐败变质相联系) 能产生味觉的产品的特性。 余味:在产品消失后产生的嗅觉和(或)味觉,它有时不同于产品在嘴里时的感受。 嗅觉器官感受到的感觉特性. 一种带有愉快内涵的气味。 可区别及可识别的气味或风味特色。 一种物质或物体的外部可见特征。 由机械的方法和触觉感受器,特别是口腔区域受到的刺激而觉察到的流动特性。 。 物质。 二点检验法:以随机的顺序同时出示两个样品给鉴评员,要求鉴评员对这两个样品进行 比 较,判别整个样品或某些特征强度顺序的检验方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掩蔽:由于同时进行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而降低了其中某种刺激的强度或使对该刺激 的感受发生改变 刺激阈 识别阈 差别阈 甜味的 酸味的 苦味的 咸味的 碱味的 涩味的 味道 后味 气味 芳香 特征 外观 稠度 它随产品的质地不同而变化 参照值:与被评价的样品对比的一个选择的值(一个或几个特性值,或者某产品的值) 对照样:选择用作参照值的被检样品,所有其他样品都与其作比较 参比样:本身不是 被检材料,而是用来定义一个特性或者一个给特性的某一指定水平的

食品感官评定知识概括

食品感官评定知识概括 一、名词解释 1、风味:指食品在嘴里经由化学感官所感觉到的一种复合现象,它不包括外观 和质构;作为食品的一种属性,可定义为食物刺激味觉或嗅觉受体而产生的各种感觉的综合。 2、气味:样品的挥发性物质进入鼻腔时,能被嗅觉系统所识别的味道。 3、交叉—适应:也称感觉疲劳,感觉疲劳发生在器官的末端神经、感受中心的 神经和大脑的中枢神经上,感觉疲劳的结构是感官对刺激感受的灵敏度急剧下降;灵敏性逐渐下降,随刺激时间的延长甚至达到忽略这种气味存在的程度。 4、协同:由于一种物质的存在而增强了对两种物质混合强度的感知,这样使得 对混合物的感觉要比每种组分的感觉总和更为强烈。 5、组群效应:一个好的样品在一组劣质产品中会降低它的等级,反之亦然。 6、对比效应:在评价劣质样品前,先呈送优质样品会导致劣质产品的等级降低 (与单位评定相比),相反情况也成立,优质样品呈送在劣质样品之后,它的等级将会被划分得更高。 7、极限阈值:指刺激水平远远高于感官所能感受的刺激水平,或是物理刺激强 度增加而反应没有进一步增加所涉及到的区域,通常也称为最大阈值。在这个水平上,感官已感受不到强度的增加,且有痛苦的感觉。 8、质地剖面方法:这是一种感官分析方法,它根据食品的机械、几何、脂肪和 水分特征,每个特征表现的程度以及从咬第一口到咀嚼完成的全过程中感官属性表现的顺序情况,对食品的综合质地进行分析。 9、快感标度:在接受性检验中有一个概念叫快感标度,也就是已知的对样品喜 爱程度的标度。 10、适应性:是由于持续地接受相同或类似物的刺激而对所给刺激物感觉的减少 或改变。(在感官评定中,此因素会导致感官阈值和强度等级的变化,是必须要避免的因素) 11、属性差异试验:是指检验一种样品与另一种样品或其他几种样品间某种属性 之间的差异。(两样品间属性差异试验可根据两样品的特性强度的差异大小来判断)

食品感官鉴评作业题

食品感官评价 一、感官鉴评的基本术语 1.感官特性:可由感觉器官感知的产品特性。 2.接受:特定的个人或人们愿意消费某产品的行为。 3.可接受性:根据产品的感官特性,特定的个人或人们愿意消费某产品的状况。 4.厌恶:一种令人讨厌的感觉。它使人躲避产生这种感觉的刺激。 5.可口性:能使消费者喜爱食用的食品的综合特性。 6.强度:感受到的感觉的大小或者引起这种感觉的刺激的大小。 7.感官适应:由于受到连续的和(或)重复刺激而使感觉器官的敏感性暂时的改变。 8.感觉疲劳:敏感性降低的感官适应反应。 9.拮抗效应:两种或多种刺激的综合效应,它导致感觉水平低于预期的每种刺激各自效应的叠加。 10.协同效应:两种或多种刺激的综合效应,它导致感觉水平超过预期的每种刺激各自效应的叠加。 11.掩蔽:由于同时进行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而降低了其中某种刺激的强度或使对该刺激的感受发生改变。 12.刺激阈:引起感觉所需要的感官刺激的最小值。这时不需要识别出是一种什么样的刺激。 13.识别阈:感知到的可鉴别的感官刺激的最小值。 14.差别阈:对刺激的强度可感觉到差别的最小值。 15.甜味的:由某些物质(例如蔗糖)的水溶液产生的一种基本味道。 16.酸味的:由某些酸性物质(例如柠檬酸、酒石酸等)的水溶液产生的一种基本味道。 17.苦味的:由某些物质(例如奎宁、咖啡因等)的水溶液产生的一种基本味道。 18.咸味的:由某些物质(例如氯化钠)的水溶液产生的一种基本味道。 19.碱味的:由某些物质(例如碳酸氢钠)在嘴里产生的复合感觉。 20.涩味的:某些物质(例如多酚类)产生的使皮肤或粘膜表面收敛的一种复合感觉。 21.风味:品尝过程中感受到的嗅觉、味觉和三叉神经特性的复杂结合。 22.异常风味:非产品本身所具有的风味(通常与产品的腐败变质相联系)。 23.异常气味:非产品本身所具有的气味(通常与产品的腐败变质相联系)。 24.味道:能产生味觉的产品的特性。 25.后味:余味:在产品消失后产生的嗅觉和(或)味觉,它有时不同于产品在嘴里时的感受。 26.气味:嗅觉器官感受到的感觉特性. 27.芳香:一种带有愉快内涵的气味。 28.特征:可区别及可识别的气味或风味特色。 29.外观:一种物质或物体的外部可见特征。 30.稠度:由机械的方法和触觉感受器,特别是口腔区域受到的刺激而觉察到的流动特性。它随产品的质地不同 而变化。 31.参照值:与被评价的样品对比的一个选择的值(一个或几个特性值,或者某产品的值). 32.对照样:选择用作参照值的被检样品,所有其他样品都与其作比较。 33.参比样:本身不是被检材料,而是用来定义一个特性或者一个给特性的某一指定水平的物质。 34.二点检验法:以随机的顺序同时出示两个样品给鉴评员,要求鉴评员对这两个样品进行比较,判别整个样品 或某些特征强度顺序的检验方法。 35.二-三点检验法:先给鉴评员一个对照样品,接着提供两个样品,其中一个与对照样品相同。要求鉴评员挑 选出哪个与对照样品相同的检验方法。 36.三点检验法:同时提供三个编码样品其中有两个是相同的要求鉴评员挑选出其中单个样品的检验方法。 37.A-非A检验法:鉴评员学会了识别样品A 以后,再将一系列样品提供给鉴评员。这些样品有A 和非A , 要求鉴评员指出那些是A 和非A 的检验方法。 38.五中取二检验法:同时提供五个以随机顺序排列的样品,其中两个是一种类型,另外三个是一种类型,要求 鉴评员将这些样品按类型分成两组的一种检验方法. 39.选择检验法:从三个以上的样品中选择出一个最喜欢或最不喜欢的样品的检验方法。

食品感官评定

4种基本味道:甜、酸、苦、咸 五种基本感觉,即: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 感觉是由感官产生的,具有如下属性: 人的感觉可以反映外界事物的属性,感官是感觉事物的必要条件; 人的感觉不只反映外界事物的属性,也反映人体自身活动和舒适情况; 感觉虽然是低级的反映形式,但它是一切高级复杂心理的基础和前提; 感觉的敏感性因人而异,受先天和后天因素的影响。 感官具有的共同特征是: ①对周围的环境和机体内部的化学和物理变化非常敏感; ②一种感官只能接受和识别一种刺激; ③只有刺激量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对感官产生作用; ④某种刺激连续施加到感官上一段时间后,感官会产生疲劳(适应)现象,感觉灵敏度下降; ⑤心理作用对感官识别刺激有很大的影响; ⑥不同感官在接受信息时,会相互影响。 感觉阈值:指感官或感受体对所能接受范围的上下限和对这个范围内最微小变化感觉的灵敏程度。感觉阈值既有绝对感觉阈值,又有差别敏感阈值。 食品感官的基本规律:适应现象、对比现象、协同效应和掩蔽现象、变调现象 影响味觉的因素: 呈味物质的水溶性、介质、温度、不同味道本身的感受时间不同、身体状况 嗅觉的生理特点: (1)嗅觉对气味的适应性 嗅觉适应会产生3种反应: ①从施加刺激到嗅觉疲劳,嗅感减弱到消失有一定的时间间隔; ②在产生嗅觉疲劳的过程中,嗅味阈逐渐增加; ③嗅觉对某种刺激产生疲劳后,嗅感灵敏度再恢复需要一定的时间。 (2)嗅味的相互影响 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气味混合到一起时,可能产生下列结果: 气味混合后,某些主要气味特征受到压制或消失,从而无法辨认混合前的气味; 产生中和作用; 混合中某种气味被压制而其他的气味特征保持不变,即失掉了某种气味; 混合后原来的气味特征彻底改变,形成一种新的气味; 混合后保留部分原来的气味特性,同时又产生一种或者几种新的气味。 (3)不愉快气味的掩盖 各种气味之间存在掩蔽现象。 (4)嗅觉的敏感性 人的嗅觉相当敏锐,可感觉到一些浓度很低的嗅感物质,这点超过化学分析中仪器方法测量的灵敏度。

食品感官评定试题答案

一、简答题(本题总分55分,每小题5分) 1、什么是感官评定理化分析能否在短时间内取代感官分析 答:是用于揭示、测量、分析和说明食品或材料在为人的视、嗅和触等感觉器官所接受时的特性的一门学科或是用人们的感觉器官(即嗅、味、触、听、视)对食品的感官特性进行评价的一门科学。(2分) 理化分析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取代分析型感官分析(1分),其原因如下(2分): (1)理化分析方法操作复杂,费时费钱,不如感官分析方法简单、应用; (2)一般理化分析方法还达不到感官方法的灵敏度; (3)用感官可以感知,但其理化性能尚不明了; (4)还没有开发出合适的理化分析方法。 2、感官评定可分为哪几种类型各有何特点和要求 答:(1)分析型感官评定(分) 特点:将人作为测量仪器来测定试样感官质量性质及其差别,主要用于品质管理;只有具有一定感觉灵敏度的人才能参加此类试验;评价结果不反映评定员主观喜好或接受性。(2分)(2)偏好型感官评定(分) 特点:以物品为工具来测定人对物品的感受官嗜好性,市埸研究时常用;对参加感官评定的人的感觉灵敏度无要求;对试验方案,参加试验者的人群特点有许多要求,如年龄、性别、生活水平、文化素养、地区、生活习惯、嗜好和宗教习俗等。(2分) 3、什么是感觉阈可分为几种类型 答:感觉器官所能感受范围的上下限和对这个范围内最微小变化的灵敏程度。(2分) 感觉阈可分为: 绝对阈:指以产生一种感觉的最低刺激量为下限,到导致感觉消失的最高刺激量为上限的一个范围值。(分) 差别阈:是指感官所能感受到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分) 4、什么是味觉舌头上四种基本滋味的感受器是如何分布的(见下图) 答:味觉是可溶性呈味物质溶解在口腔中对人的味觉感受器进行刺激后产生的反应。(2分)舌头上四种基本滋味的感受器的分布见下图(3分) 5、视觉对感官评定有何影响 答:(1)食品处于正常颜色才会使味、嗅觉评定正常,否则灵敏度下降或不能正确感觉(2分) (2)色泽对分析评价食品具有的作用(3分) ☆ 便于挑选食品和判断食品质量 ☆ 影响对该食品的食欲 ☆ 有助于判断该食品所应具有的特征 6、试述产生嗅觉的基本途径和嗅觉的基本特性。 答:产生嗅觉的基本途径(2分): 空气中气味物质分子在呼吸作用下进入嗅感区,吸附和溶解在嗅黏膜表面→进而被嗅细胞所感受→嗅细胞将所感受的气味刺激通过传导神经以脉冲信号形式传递到大脑,从而产生嗅觉。 嗅觉的基本特性(3分): ⑴嗅觉疲劳:嗅觉长期作用于同一气味刺激而产生的适应现象 特点:施加刺激到嗅觉疲劳或嗅感消失有一段时间间隔;产生嗅觉疲劳过程中嗅味阈逐渐增加;刺激疲劳发生后嗅觉灵敏度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恢复。

食品感官实验报告

食品感官分析实验报告 班级食安1201 学号 12015001xx 姓名 xxx 实验日期 2014.12.03 一、实验原理与目的 1.描述性检验是对一种制品感官特征的描述过程。评价制品的时候要考虑所有能被感知的感觉——视觉、味觉、嗅觉、听觉、触觉等。 2.评价可以是总体的,也可以集中在某一方面。 3.通过实验要求掌握用描述性检验法来评价样品的感官特性以及每种特性的强度。 二、实验材料 1.材料: 长鼻王膨化夹心卷(蛋黄口味)420g(产地:浙江嘉兴); 伊达玉米味软糖(产地:广东省揭阳市); 金丝猴奶糖(原味)118g(产地:上海市浦东新区); 小天使鲜米饼270g(产地:浙江杭州); 上好佳酸奶味硬糖(产地:上海市); 上好佳话梅糖(产地:上海市); 达利低糖海苔饼(产地:四川成都市); 达利香葱咸饼130g(产地:福建省泉州市); 饮用纯净水。 2. 检验容器:足量味碟或一次性水杯,要求清洁、干燥。 三、实验步骤 1.被检样品的制备 为评价员准备好所需容器及饮用纯净水,按样品种类分装样品,并呈送给评价员。 2、品评检验 (1)将按照准备表组合并标记好的样品连同问答表一起呈送给评价员。 (2)每个评价员品尝四组样品,品评后对样品各特性打分,并填好问答表。(后附问答表) 四、实验数据处理 根据实验回收得的32份问答表统计酸味类型及甜味类型的数据,即样品一(上好佳酸奶味硬糖)、样品二(上好佳话梅糖)、样品三(伊达玉米味软糖)、样品四(金丝猴奶糖)的数据。数据汇总如下: 1、酸味类型 各快感标度的人数统计如下:

得样品一各项平均得分: ①喜好:味道=5.69; 气味=5.03 ;口感= 5.66;整体=5.66 ②JAR:味道=3.00 ; 气味=3.09 ;口感=2.97 ;整体=2.97 表2样品二(上好佳话梅糖)人数统计数据 得样品二各项平均得分: ①喜好:味道=5.25 ; 气味=5.06 ;口感=5.25 ;整体= 5.28 ②JAR:味道=3.44 ; 气味=3.34 ;口感=3.38 ;整体= 3.34 2、甜味类型 各快感标度的人数统计如下: 表3样品三(伊达玉米味软糖)人数统计数据

食品感官评价期末复习

食品感官评价期末复习 1.名词解释20分 2.判断10分 3.填空20分 4.简答30分 5.综合20分 1.什么就是食品感官评价? 食品感官评价:就是用于唤起(或组织)、测量、分析与解释通过视觉、嗅觉、触觉、味觉与听觉而感受到得食品及其材料得特性所引起得反应得一种科学方法。 2.食品感官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与国国家标准(GB10221、11988), 感官分析(感官评价;感官检验;感官检查)指用感觉器官检查产品得感官特性。 3.现代感官评定分为分析性感官评定与嗜好型感官评定两种 4.分析型感官评定:以人得感官来测定物品得特性。以人得感觉器官 作为分析仪器来测定食品得感官品质。感官评定员需经过筛选/培训,测定样品得制备及评定环境需标准化。 5.嗜好型感官评定:以物品来获知人得特性。考察消费者对食品得喜 好。未经培训得消费者,评定时得环境条件设有特殊要求。 6.感官评价方法分为:差别检验,描述分析与情感检验。

7.感官评价与理化分析之间得联系? 理化分析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取代分析型感官评定,原因如下: 1.理化分析方法操作复杂,费时费钱,不如感官评定方法简单、应用; 2.一般理化分析方法还达不到感官方法得灵敏度; 3.用感官可以感知,但其理化性能尚不明了; 4.还没有开发出合适得理化分析方法; 5.食品感官测试仪器设备尚处于发展阶段,价格昂贵,仅限于有限指 标得测试,很难获得感官分析得综合评价结果。 8.感官评价为了达到机器一样得结果,应注意哪些问题? 1.实验要重复几次进行 2.每次实验使用多个品评员 3.对参评人员要进行筛选 4.对感官评价人员要进行培训 9.感官评价在食品中应用有哪几种?

食品感官评定试题答案.doc

一、简答题(本题总分55 分,每小题 5 分) 1、什么是感官评定?理化分析能否在短时间内取代感官分析? 答:是用于揭示、测量、分析和说明食品或材料在为人的视、嗅和触等感觉器官所接受时的特性的一门 学科或是用人们的感觉器官(即嗅、味、触、听、视)对食品的感官特性进行评价的一门科学。( 2 分)理化分析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取代分析型感官分析( 1 分),其原因如下( 2 分): (1)理化分析方法操作复杂,费时费钱,不如感官分析方法简单、应用; (2)一般理化分析方法还达不到感官方法的灵敏度; (3)用感官可以感知,但其理化性能尚不明了; (4)还没有开发出合适的理化分析方法。 2、感官评定可分为哪几种类型?各有何特点和要求? 答:( 1)分析型感官评定(分) 特点:将人作为测量仪器来测定试样感官质量性质及其差别,主要用于品质管理;只有具有一定感觉灵 敏度的人才能参加此类试验;评价结果不反映评定员主观喜好或接受性。( 2 分) (2)偏好型感官评定(分) 特点:以物品为工具来测定人对物品的感受官嗜好性,市埸研究时常用;对参加感官评定的人的感觉灵敏 度无要求;对试验方案,参加试验者的人群特点有许多要求,如年龄、性别、生活水平、文化素养、 地区、生活习惯、嗜好和宗教习俗等。( 2 分) 3、什么是感觉阈?可分为几种类型? 答:感觉器官所能感受范围的上下限和对这个范围内最微小变化的灵敏程度。( 2 分) 感觉阈可分为: 绝对阈:指以产生一种感觉的最低刺激量为下限,到导致感觉消失的最高刺激量为上限的一个范围值。 (分) 差别阈:是指感官所能感受到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分) 4、什么是味觉?舌头上四种基本滋味的感受器是如何分布的(见下图 )? 答:味觉是可溶性呈味物质溶解在口腔中对人的味觉感受器进行刺激后产生的反应。( 2 分) 舌头上四种基本滋味的感受器的分布见下图( 3 分) 5、视觉对感官评定有何影响? 答:( 1)食品处于正常颜色才会使味、嗅觉评定正常,否则灵敏度下降或不能正确感觉( 2 分) ( 2)色泽对分析评价食品具有的作用( 3 分) ☆ 便于挑选食品和判断食品质量 ☆ 影响对该食品的食欲 ☆ 有助于判断该食品所应具有的特征 6、试述产生嗅觉的基本途径和嗅觉的基本特性。 答:产生嗅觉的基本途径( 2 分): 空气中气味物质分子在呼吸作用下进入嗅感区,吸附和溶解在嗅黏膜表面→ 进而被嗅细胞所感受→ 嗅细胞将所感受的气味刺激通过传导神经以脉冲信号形式传递到大脑,从而产生嗅觉。 嗅觉的基本特性( 3 分): ⑴嗅觉疲劳:嗅觉长期作用于同一气味刺激而产生的适应现象 特点:施加刺激到嗅觉疲劳或嗅感消失有一段时间间隔;产生嗅觉疲劳过程中嗅味阈逐渐增加;刺激疲 劳发生后嗅觉灵敏度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恢复。 ⑵气味的相互影响 两种或两种以上气味混合时可能产生:主要气味特征受压制或消失,无法辨认混合前气味;混合后无味而发 生“中和作用”;某种气味被压制而其它气味特征保持不变;原气味特征彻底改变,形成新气味;保 留部分原气味特征,同时产生新气味。

食品感官鉴评试题及答案

试卷二(A): 一、填空:(30分) 1、食品感官检验中,根据检验作用的不同可分为:和两 大类,按感官检验方法的不同又可分 为:、和三 类。(P8页、P 21页) 2、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有人将人类的感觉划分成、、、、 和五种基本感觉。除上述的五种基本感觉外,人类可以辨认的感觉还有、、口感等多种感觉。(P10页) 3、在生理上,人的味觉有、、、四种基本味觉。 舌头的不同部位对几种味道的灵敏度是不同的,最易感觉甜味和咸味,对苦味感觉灵敏,则容易感觉酸味。(P14-15页) 4食品感官实验室应布置有:、、和三个独 立的区域。(P18页) 5、影响样品制备和呈送的外部因素有:样品温度、、和。 (P19页) 6、差别检验的目的是要求评价员对的样品,作出是否存在感官差别的 结论。其结果是以做出不同结论的的数量及检验次数为基础进行概率统计分析。(P21页) 7、描述性检验常用的方法有:和。(P33页) 二、名词解释:(30分) 1、感觉(P9页) 2、感觉阈值(P10页) 3、对比现象(P11页) 4、掩蔽现象(P11页) 5、、食品感官评价(P12页) 6、口感(P17页) 7、规范的感官实验室环境(P18页) 8、“A”—“非A”检验法(P25页) 页)P29、分类检验法(9. 10、简单描述性检验法(P33页) 三、判断对错:(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改正。15分) 1、引起嗅觉的刺激物,必须具有挥发性及可溶性。(P13页) 2、味觉与温度无关。(P15页) 3、咸味的感觉比苦味慢。(P15页) 4、分析型感官检验和偏爱型感官检验对检验人员的要求一样。(P18页) 5、感观检验宜在饭前进行。(P20页) 四、问答题:(15分) 1、简答影响味觉的因素有那些?(P15页) 2、简述两点检验法的定义和具体试验方法。(P21页)

食品检验——感官检验试题

食品感官分析 一、感官鉴评的基本术语 1.感官特性:可由感觉器官感知的产品特性。 2.鉴评员:参加感官分析的人员。分为初选鉴评员、优选鉴评员和专家等。 3.鉴评小组:参加感官分析的鉴评员组成的小组。 4.接受:特定的个人或人们愿意消费某产品的行为。 5.可接受性:根据产品的感官特性,特定的个人或人们愿意消费某产品的状况。 6.厌恶:一种令人讨厌的感觉。它使人躲避产生这种感觉的刺激。 7.可口性:能使消费者喜爱食用的食品的综合特性。 8.强度:感受到的感觉的大小或者引起这种感觉的刺激的大小。 9.感官适应:由于受到连续的和(或)重复刺激而使感觉器官的敏感性暂时的改变。 10.感觉疲劳:敏感性降低的感官适应反应。 11.拮抗效应:两种或多种刺激的综合效应,它导致感觉水平低于预期的每种刺激各自效应的叠加。 12.协同效应:两种或多种刺激的综合效应,它导致感觉水平超过预期的每种刺激各自效应的叠加。 13.掩蔽:由于同时进行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而降低了其中某种刺激的强度或使对该刺激的感受发生改 变。 14.刺激阈:引起感觉所需要的感官刺激的最小值。这时不需要识别出是一种什么样的刺激。 15.识别阈:感知到的可鉴别的感官刺激的最小值。 16.差别阈:对刺激的强度可感觉到差别的最小值。 17.甜味的:由某些物质(例如蔗糖)的水溶液产生的一种基本味道。 18.酸味的:由某些酸性物质(例如柠檬酸、酒石酸等)的水溶液产生的一种基本味道。 19.苦味的:由某些物质(例如奎宁、咖啡因等)的水溶液产生的一种基本味道。 20.咸味的:由某些物质(例如氯化钠)的水溶液产生的一种基本味道。 21.碱味的:由某些物质(例如碳酸氢钠)在嘴里产生的复合感觉。 22.涩味的:某些物质(例如多酚类)产生的使皮肤或粘膜表面收敛的一种复合感觉。 23.风味:品尝过程中感受到的嗅觉、味觉和三叉神经特性的复杂结合。 24.异常风味:非产品本身所具有的风味(通常与产品的腐败变质相联系)。 25.异常气味:非产品本身所具有的气味(通常与产品的腐败变质相联系)。 26.味道:能产生味觉的产品的特性。 27.后味:余味:在产品消失后产生的嗅觉和(或)味觉,它有时不同于产品在嘴里时的感受。 28.气味:嗅觉器官感受到的感觉特性. 29.芳香:一种带有愉快内涵的气味。 30.特征:可区别及可识别的气味或风味特色。 31.外观:一种物质或物体的外部可见特征。 32.稠度:由机械的方法和触觉感受器,特别是口腔区域受到的刺激而觉察到的流动特性。它随产品的质 地不同而变化。 33.参照值:与被评价的样品对比的一个选择的值(一个或几个特性值,或者某产品的值). 34.对照样:选择用作参照值的被检样品,所有其他样品都与其作比较。 35.参比样:本身不是被检材料,而是用来定义一个特性或者一个给特性的某一指定水平的物质。 36.二点检验法:以随机的顺序同时出示两个样品给鉴评员,要求鉴评员对这两个样品进行比较,判别整 个样品或某些特征强度顺序的检验方法。 37.二-三点检验法:先给鉴评员一个对照样品,接着提供两个样品,其中一个与对照样品相同。要求鉴评 员挑选出哪个与对照样品相同的检验方法。 38.三点检验法:同时提供三个编码样品其中有两个是相同的要求鉴评员挑选出其中单个样品的检验方法。

食品感官评定实验室设计

食品感官评定实验室设计 实验室类型-分析研究型实验室 企业和研究机构用于对食品原料、 产品等的感官品质进行分析评价并指导产品配方、 艺的确定或改进等。 丄办公讨论区B 品评试岭区(:试验准备区D 仪器分析区 1办公桌2会议桌』储物柜4品评小室5实脸台6逋风柜7冰箱8 仪器台 评定室的布局如图 区:品评人员进行品评试 验的场所,送样人员送上 样品后,品评人员进行品评和记录、 打分。C 样品准备区:样品预处理包括制备、分装、称量、编号等在样品准备区进行。 D 仪器分析区:理化和人工智能感官分析类仪器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以上功能区是 比较齐全的划分,公司可以根据实验室准备样品的不同适当删减。 企业里的感官评定实 验室一般设在质量部, 与理化检验室同一层, 因此D 功能区可以省略。A 功能区也可以 省略。B 和C 是 必须的。 二、 实验室的要求 1、评定室的要求 评定室的总要求是能保证参加评定人员集中精力, 情绪稳定,不受或者尽量少受外来或 者内部的干扰,为了保持室内安静,位置宜避开较大的门厅、电梯口、主要楼道等,此 外可以制定一些制度保证感官评定室的安静状态。 有适当的照明和室内颜色,以免对色 j 0 JL L 卩 0 - 0 J. 0 0 1 0 0 水龙头、漱口池 LkMlmNI 灯 Ui'MM 3小臬 注:①照明灯(白色)②隔板 ③小桌 图2食品感官评定用分隔室外型 1。A 办公讨论区:品评人员进行讨论和训练的场所 B 品评试验

泽的判断失真,一般照明灯光采用白色,地面、墙面和天花板建议采用灰色或毛面白色。 2、评定室的座位安排 一般企业安排15~20个座位(也可以更少,目前找到最少是5个座位的,对应品评室总面积16-20平方米),最理想的是建立永久性的分隔室,安排在靠墙一面,一边设为入口,一边设为出口,这样品评人员不会看到样品准备区。 3、评审用分隔室和小桌 分隔室大小的示意图如图2。工作台长最少为0.9m,宽0.6m,如果要添加其他设备时,工作台尺寸应相应加大。工作台上应配备漱口用的清水和吐液用的容器,如果条件许可(评 审实验室基本都有),最好每个座位上装有漱口池和水龙头。椅子一般采用可升降的圆椅,可旋转,不带轮子。分隔室应有自己的照明,用于观看样品,同时在评定有色样品,特别是在评定芳香、质地等时,可用一定的彩色光来掩盖由于样品本身的色泽不一而造成的误差。所以分隔室内应装有不同色彩的灯,并具有光调节器,以备应用时选用(非特殊样品的感官 评定可不做要求,仅准备日光灯或白炽灯即可,对于需要评定样品外观和色泽的试验,需要 增加实验区的光亮,使样品表面光亮达到1000IX为宜)。分隔室前面设置传送窗,可以是左 右或者上下推拉式的,方便样品递送。隔板的高度应至少超过工作台0.3m,也可以延伸至 天花板,但要保证空气流通。分隔室的壁均应用塑料面,抛光,颜色为灰色。隔墙采用木板, 不应具有挥发性气味,不应用涂有气味的清漆,否则会干扰实验结果。 4、评定室的气味及气候的控制 室内温湿度有一定要求,评定室一般设在朝北的房间,避免阳光直射,温度保持在20 ±2C,湿度一般60%-75%。为了控制评定室的气味,希望评定室有一定正压,使其气味能够及时排出。对于一些有挥发性气味的产品,需要有换气装置,换气速度为每半分钟左右置 换一次室内空气为宜。另外评定室的材料和设备要求无味、易清洗,要注意选用无气味的清 洁剂。 (除了上述比较理想的感官评定室布置外,有时也可以采用临时性的布置。这种情况下, 评定室没有专门的评定隔间,仅在圆桌或者方桌上放置临时的活动隔板将评定人员隔开。按 这种方式,普通实验室经过整理后也可以暂时作为感官评定室。) 以下是感官评定员的要求: 感官评定员的类型: 1、消费型:未经过品评训练的消费者 2、试验分析型:具有一定经验,甚至经过一定品评训练的人员 (1) 无经验型:未经过筛选和训练 (2) 经验型:经过筛选并具有一定差别分辨能力的感官品评试验人员 (3) 训练型:从经验型品评员中进一步筛选和训练后的感官品评试验人员。 (4) 专家型:专门从事产品质量评估和控制的人员。 感官评定员的要求: 1、兴趣:认识意义,理解重要性 2、健康:五官感觉正常,无过敏史,年龄一般20-50岁 3、语言表达能力:对自己的感觉和产品特性能够用语言进行描述和表达 4、准时出席:保证测试的时间性和试验的完整性

食品感官评价作业

食品感官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与方法 感官评价技术的广泛应用是在20世纪下半叶随着消费品公司的快速发展而成长起来的。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该项技术已逐步延伸到了食品、纺织、化工、印刷、医药等各个领域, 其中以食品行业最为突出,通过感官分析不仅可以解析食品本身的感官特性, 而且为产品研发者、质量管理人员提供关于产品感官性质的重要而有价值的信息,为产品的研发和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所以目前一些大的食品企业正逐渐完善该项技术的应用。而要进行一项食品的感官分析检验需要具备一些必备的硬件和软件设施。本文对食品感官评价体系的确定与方法,做了简要的介绍。 感官指标是描述和判断食品质量最直观的指标。科学合理的感官指标能反映该食品的特征品质和质量要求, 直接影响到食品品质的界定和食品质量与安全的控制。 目前, 在我国的产品标准中, 感官指标大多采用定性描述。这种描述方法在科学性和准确性方面存在不足, 导致感官指标的设置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和不规范性。对已设置的感官指标缺乏相应的检测方法, 不能像理化指标和卫生指标那样得到检验和监查。因此研究食品感官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一般原则与方法, 是制定我国不同类型食品感官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工作, 也是我国感官分析标准化工作的重要内容, 对完善我国食品质量标准体系, 保障食品质量与安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般食品的感官特性被分为五类: (1)外观:颜色、透明度、大小和形状、表面质地、碳酸饱和度; (2)气味、香气、香味; (3)粘度、粘稠与质地; (4)风味:香气、味道、化学感觉; (5)声音。 针对食品的感官特性进行描述、定义而制定的指标为食品的感官指标。对不同的感官特性可制定不同的感官指标。所有感官指标的集合构成了感官指标体系。对于某种特定的食品, 无需对其所有的感官特性制定指标, 只需选择和确定那些能够反映该食品感官品质特征的感官特性并加以描述、定义和评价, 即为该食品的感官指标, 并构成其感官品质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感官指标体系需遵循以下四大原则: (1)特征性原则:制定的感官指标应能反映该食品的特征感官品质和其特有的感官特性。 (2)相关性原则:制定的感官指标应与其理化指标相互关联,能够互相解释、补充与支持。从感官特性、化学特性和物理特性3 个方面定义该食品的品质技术要求。 (3)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制定的感官指标不仅需要定性的描述,还需要可量化的参数定义,以方便感官指标的检验。 (4)可操作性原则:制定的感官指标均有相应的检测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可操作执行。 依据上述的四个原则,来确定食品感官指标体系建立的一般过程与方法。食品感官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程序如图所示。

食品感官评价实验内容

实验一阈值测定实验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三种基本味酸、甜、咸的代表性成分;掌握基本味识别、觉察阈和差别阈的测定方法;掌握标度的使用。 二、实验内容 三种基本味的代表性成分的认识;三种基本味的识别;基本味觉觉察阈和差别阈的测定;标度的使用。 三、实验要求 学生实验前应保持良好的生理和心理状态;每位学生品尝事先给定样品的味道,将自己得到的结果写在记录纸上,并统计个人的正确率,实验后提交实验报告。 四、实验准备 1.材料及样品制备 (1)材料:纯净水、氯化钠、柠檬酸、蔗糖; (2)样品制备 储备液:蔗糖32g/L、氯化钠3g/L、柠檬酸0.5g/L,分别配制各种溶液,于室温下保存; 样品液:三种基本味每种配制三个浓度梯度。蔗糖0.4、0.8、1.6g/100mL;氯化钠0.08、0.16、0.32g/100mL;柠檬酸0.02、0.04、0.08g/100mL。 (3)品评杯:按实验人数准备。 2.品评表设计 (1)样品编码:利用随机数表进行编码。 (2)品评结果记录:将品评结果填在表1-1与表1-2中。 表1-1 味觉测定 姓名地点 样品编号未知样酸味咸味甜味

表1-2 阈值测定 姓名地点未知甜味酸味咸味样品编号 记录 注:○无味;×察觉阈;××识别阈; ×××识别不同浓度,随识别浓度递增,增加×数。 五、思考题 1.实验环境对品评实验有何种影响? 2.影响个人嗅觉和味觉的因素有哪些? 六、注意事项及其它说明 在实验过程中,每个评价员不要相互商量评价结果,独立完成整个实验。

实验二感官差别检验实验 一、实验目的 掌握成对比较检验、逐步排序检验的方法,熟悉相关的统计分析方法。 二、实验内容 1.制定成对比较检验、逐步排序检验的实验方案; 2.通过实验比较所给定三个样品(溢东小曲奇、小布雷黄油曲奇、皇冠丹麦曲奇) 的甜度,并排序; 3.使用标度,估定三个样品的甜度; 4.统计分析实验结果。 三、实验要求 学生实验前应保持良好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实验前不食用有刺激性的食物;每个人分别记录品尝结果,将样品按照甜度强度排列顺序;按照12人/组分组,统计各组实验结果,根据结果分析样品之间的差异;实验后提交实验报告。 四、实验准备 1.材料及样品制备 (1)材料:纯净水、溢东小曲奇、小布雷黄油曲奇、皇冠丹麦曲奇; (2)品评杯:按实验人数准备。 2.品评表设计 (1)样品编码:利用随机数表进行编码。 (2)品评结果记录:将品评结果填在表2-1与表2-2中。 表2-1 三种饼干甜度评定 姓名班级学号 样品溢东小曲奇小布雷黄油曲奇皇冠丹麦曲奇 样品编号783 931 657 甜度顺序 估定甜度

食品感官评定作业

班级:贮运111 姓名:高兵学号:010******* 食品感官评定发展现状 摘要:食品感官评定在食品质量评估中占有重要的作用。其在食品生产与食品研究中越来越得到更多的人的重视。本文从感官评定发展的标志性事件、及国内感官评定现状总结了感官评定的历史;由感官评定的定义出发,通过味觉、触觉、视觉、嗅觉和听觉五个方面对感官评定常用的方法手段等相应状况进行了概述;概述了感官评定人员、食品基质、食品加工处理对食品感官评定及食品感官的影响。 关键词:感官;质构;评定;评价;食品基质 1、感官评定的发展历史 感官评定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其发展必然以其它学科的发展为基础。而由于与感官评定相关的相应学科及知识体系发展不完善,感官评定当前仍处于发展之中。随着各相关学科研究的深入,与感官评定相关的、以前不能解决的问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感官评定的大至发展历程如下:20世纪40年代未到50年代初,Hansen、等人建立并完善了“区别检验法”;1957年Arthur D. Little公司创立了“风味剖析法”,推动了正式描述法的形成及专业感官评定员群体的形成;20世纪60年代,“质地剖析法”出现;20 世纪70 年代,公司创立了定量描述分析法(Quantitative descriptive ;20世纪70年代,创立了系统描述分析法;1984年,Williams与创立自由选择剖析法(Free choice profiling, FCP);1992年,《感官评价在品控当中的应用》出版;1996年至今,感官评价着重研究感官评价中的细节性问题[3];2000年后根据Herbert Stone 和Joel L .编著了“Sensory Evaluation Practices”第三版并对感官评定进行了定义。 2、食品中常见的感官评定及其方法 2.1感官评定的定义与方法 根据Herbert Stone 和Joel L编著的“Sensory Evaluation Practices”第三版,感官评定定义如下: 感官评定是一种测量、分析、解释由食品与其它物质相互作用所引发的,能通

食品感官检验复习题(附答案)

食品感官检验复习题(附答案) 一、感官鉴评的基本术语 1.感官特性:可由感觉器官感知的产品特性。 2.鉴评员:参加感官分析的人员。分为初选鉴评员、优选鉴评员和专家等。 3.鉴评小组:参加感官分析的鉴评员组成的小组。 4.接受:特定的个人或人们愿意消费某产品的行为。 5.可接受性:根据产品的感官特性,特定的个人或人们愿意消费某产品的状况。 6.厌恶:一种令人讨厌的感觉。它使人躲避产生这种感觉的刺激。 7.可口性:能使消费者喜爱食用的食品的综合特性。 8.强度:感受到的感觉的大小或者引起这种感觉的刺激的大小。 9.感官适应:由于受到连续的和(或)重复刺激而使感觉器官的敏感性暂时的改变。 10.感觉疲劳:敏感性降低的感官适应反应。 11.拮抗效应:两种或多种刺激的综合效应,它导致感觉水平低于预期的每种刺激各自效应的叠加。 12.协同效应:两种或多种刺激的综合效应,它导致感觉水平超过预期的每种刺激各自效应的叠加。 13.掩蔽:由于同时进行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而降低了其中某种刺激的强度或使对该刺激的感受发生改 变。 14.刺激阈:引起感觉所需要的感官刺激的最小值。这时不需要识别出是一种什么样的刺激。 15.识别阈:感知到的可鉴别的感官刺激的最小值。 16.差别阈:对刺激的强度可感觉到差别的最小值。 17.甜味的:由某些物质(例如蔗糖)的水溶液产生的一种基本味道。 18.酸味的:由某些酸性物质(例如柠檬酸、酒石酸等)的水溶液产生的一种基本味道。 19.苦味的:由某些物质(例如奎宁、咖啡因等)的水溶液产生的一种基本味道。 20.咸味的:由某些物质(例如氯化钠)的水溶液产生的一种基本味道。 21.碱味的:由某些物质(例如碳酸氢钠)在嘴里产生的复合感觉。 22.涩味的:某些物质(例如多酚类)产生的使皮肤或粘膜表面收敛的一种复合感觉。 23.风味:品尝过程中感受到的嗅觉、味觉和三叉神经特性的复杂结合。 24.异常风味:非产品本身所具有的风味(通常与产品的腐败变质相联系)。 25.异常气味:非产品本身所具有的气味(通常与产品的腐败变质相联系)。 26.味道:能产生味觉的产品的特性。 27.后味:余味:在产品消失后产生的嗅觉和(或)味觉,它有时不同于产品在嘴里时的感受。 28.气味:嗅觉器官感受到的感觉特性. 29.芳香:一种带有愉快内涵的气味。 30.特征:可区别及可识别的气味或风味特色。 31.外观:一种物质或物体的外部可见特征。 32.稠度:由机械的方法和触觉感受器,特别是口腔区域受到的刺激而觉察到的流动特性。它随产品的质 地不同而变化。 33.参照值:与被评价的样品对比的一个选择的值(一个或几个特性值,或者某产品的值). 34.对照样:选择用作参照值的被检样品,所有其他样品都与其作比较。 35.参比样:本身不是被检材料,而是用来定义一个特性或者一个给特性的某一指定水平的物质。 36.二点检验法:以随机的顺序同时出示两个样品给鉴评员,要求鉴评员对这两个样品进行比较,判别整 个样品或某些特征强度顺序的检验方法。 37.二-三点检验法:先给鉴评员一个对照样品,接着提供两个样品,其中一个与对照样品相同。要求鉴评 员挑选出哪个与对照样品相同的检验方法。 38.三点检验法:同时提供三个编码样品其中有两个是相同的要求鉴评员挑选出其中单个样品的检验方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