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键链法资料讲解

关键链法资料讲解

关键链法资料讲解
关键链法资料讲解

关键链法

1.为什么要考虑人的因素和工作习惯

所有的项目工作都是通过人来实施的。如果不考虑人的因素,目标很难实现。也就是说成功的项目管理或者提高项目的绩效,需要考虑人的一些内在因素,以及人们的工作习惯、人们的一些自然属性或者天性,同时采用一些创新的管理思维方法来开展项目管理。这种新的方法,一方面要考虑人的因素,另外也要考虑便于管理和便于跟踪。

图1-1 提高项目管理考虑人的因素

2.造成项目工期拖延的原因

2.1学生综合症

在学生时代,经常会碰到这样一种现象,老师在课堂上布置一个作业,比如要提交一份学习报告,通常一周时间可以完成报告,但往往学生要求两周再交作业,也就是说在时间估算的时候通常会增加一个隐藏的裕量,或者是安全裕量。本来是一周可以完成的工作,但学生请求老师允许两周完成作业。如果老师同意学生的要求,答应学生们在两周之后再交报告,结果会什么样呢?

表2-1 估算中的隐藏裕量

在多数情况下,学生可能选在第二周开始的时候开始写这份报告。也就是说第一周他把空闲时间安排去做其他工作,从第二周才开始写。可能还有部分同学在第一周时间过去之后,并没有及时地开展自己的工作,而是又拖延一天,两天,甚至三天,这样一来,他的报告就不可能如期完成,即使靠加班加点如期完成也严重影响了报告质量。

表2-2 学生综合症(StudentSyndrome)

假设这个报告的完成要花5天时间,如果在第二周的星期三才开始这个工作的话,那么整个工作就要往后拖延。我们把这种情况称之为学生综合症。

有些人又把这种习惯带到现在的工作当中。有统计表明,学生综合症在很多项目、很多工作当中都得到了普遍的反映。因此这里总结出一条帕肯森定律。

2.2帕肯森定律(Parkinson’sLaw)

工作总是拖延到它所能够允许最迟完成的那一天(Work expands to fit the allotted time.)。

也就是说如果工作允许它拖延、推迟完成的话,往往这个工作总是推迟到它能够最迟完成的那一天,很少有提前完成的。大多数情况下,都是项目延期、工作延期,或者是勉强按期完成任务。

2.3项目延期原因分析

除了学生综合症所起的作用之外,还因为在通常工作当中,提前完成工作的人不但不受奖,反而会受罚。

为什么提前完成工作不会受奖而会受罚呢?

试想,如果你的公司老板交给你一项工作,计划10天完成,如果你用一周时间把它做完了,老板会有什么反应?他会认为可能这个工作本来就不需要10天时间,你在一周之内完成是非常自然的事情。因此你不会因为提前完成工作而得到老板表扬。如果第二次安排一个同样任务,项目计划就会从原来的10天缩短为7天,也就是说提前完成任务带来的结果是为下一个任务增加了难度。

类似情况也存在于产品销售中,或者工人加工生产产品的数量中,导致的后果是工作定额、销售绩效的定额总是每月或者每年增加。这样造成了有些销售人员本来有潜力可以使销售额做得更大,销售更多的产品,但是他不会选择这种做法,而是有所保留。因为他担心如果他今年销售额突破一个新高的话,很可能会导致明年有更高的一个绩效作为考核的基本水平,由于这种担心,每个人工作都会有一定保留,存在一定的安全裕量或者是隐藏安全裕量。

在这种条件下,与学生综合症结合在一起,导致了很少出现项目提前完成或者工作提前完成的现象,而多数都是项目延期、拖延。这是造成项目工期拖延的一个根本原因。

2.4如何改进项目的管理

那么,怎么根据人的特点,根据帕肯森定律,根据学生综合症的工作习惯和特点,改进项目的管理?关键链法就是针对以上情况的解决办法。

关键链法和关键路径法的区别是:关键路径法是工作安排尽早开始,尽可能提前。而关键链法是尽可能推迟。

关键链法的提出主要基于两方面的考虑:

(1)如果一项工作尽早开始,往往存在着一定的松驰量、时间浮动和安全裕量,那么这个工作往往推迟到它最后所允许的那一天为止。这一期间整个工作就没有充分发挥它的效率,造成了人力、物力的浪费。如果按照最迟的时间开始做安排,没有浮动和安全裕量,无形当中对从事这个项目的工作人员施加了压力,他没有任何选择余地,只有尽可能努力地按时完成既定任务。这是关键链法所采用的一种思路。

(2)在进行项目估算的时候,需要设法把个人估算当中的一些隐藏的裕量剔除。经验表明,人们在进行估算的时候,往往是按照能够100%所需要的时间来进行时间估算。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按照50%的可能

性,只有一半的可能性能够完成任务,有50%的可能性又要延期,这样就大大缩短原来对工作的时间估算。

按照平均规律,把项目中所有的任务都按照50%的概率进行项目的时间估算,结果使项目整个估算时间总体压缩了50%,如果把它富余的时间压缩出来,作为一个统一的安全备用,作为项目管理的一个公共资源统一调度、统一使用,使备用的资源有效运用到真正需要它的地方,这样就可以大大缩短原来项目的工期。

3.任务工期假设

如果前后依赖的AB两个任务,A任务的工期为10天,B任务的工期为5天。当A任务实际只需要6天完成时候,B任务仍然会在11天才开始进行。这个一方面原因是提前完工的小组或个人并不会报告实情,另一方面由于预知了A任务在10天完成,小组或个人或将任务分配到10天内分阶段完成,多余的时间会处理每天遇到的其它任务

结论

1.一个步骤的延误会全部转嫁给下一步骤,而提前完工赚得时间往往被消耗。

2.顺序步骤中的每个步骤的延迟会累积,而提前完工赚得的时间并不能累积。

4.路径汇聚风险

在项目进度安排的网络图中,在路径聚合点往往具备了最大的风险。如果说现在有A,B,C三个同时进行的项目任务,要三个任务都完成了才能进行D任务,则ABC三个任务任一个延迟都将导致D任务的延迟。如果A,B,C三个任务的按时完工概率都为50%,那这个时候的D任务的按时完工概率只有50%*50%*50%=13%左右。

结论

1.在进度网络图中的路径汇聚点具有最大的进度风险

2.如果安全时间不放在并行序列的最末端,它对减小汇聚风险没有丝毫作用

5.风险概率

我们以一个简单的三点估算老考查任务完成的概率问题。对于一项任务最可能完成时间是12天,最乐观估计时间是6天,最悲观估计时间是24天。这个时候的均值为13,标准差为3,由于悲观估计时间大,该概率分布已经不是一个典型的正态分布,而是一个有了长右尾的分布如下图。在这个图中可以看到为了增加项目完工概率的30%,需要付出成倍的安全时间投入。在项目中提前完工往往并不会受到额外的奖赏,但延迟交付却会受到层层指责,因此项目估算采用的是最右边的安全值而不是富有调整的中间值。

结论:1.墨菲定律(Murphy's Law):一切可能发生的麻烦,都必然会发生

2.200%的安全时间往往仅为了增加20%的按时把握,当预估风险未发生时候,安全时间将被浪费

6.次关键路径

项目中的次关键路径是必须要考虑的路径序列。对于所有的非关键路径,如果都完全以最晚开始时间开工,则所有的路径都将变成关键路径而无任何的缓冲余地,项目所面临的风险将成倍增加。当如果所有的项目任务都尽可能早的开工,项目经理会疲于奔命而无法保证对工作和任务的专注。

结论

1.当我们为了资源平衡而使非关键路径任务最晚开工时候,往往增加项目风险

2.时刻跟踪项目的次关键路径,他们时刻都又可能升级为项目的关键路径

7.项目缓冲

把关键路线上的每个任务的预估时间缩短,把汇总后的安全时间全部放置到关键路线的末尾,这样累计释放的总时间就形成了项目缓冲。

关键链法在公路建设项目进度管理中的应用

关键链法在公路建设项目进度管理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7-11-13T12:05:40.757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22期作者:周杰郭鹏[导读] 摘要:项目进度控制与管理效果成为衡量项目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进度管控效果的好坏,对整个项目的成本、安全和质量等目标的实现都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进度计划一定程度上能有效促进项目总体目标的顺利实现。 武汉市市政路桥有限公司湖北武汉 430100 摘要:项目进度控制与管理效果成为衡量项目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进度管控效果的好坏,对整个项目的成本、安全和质量等目标的实现都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进度计划一定程度上能有效促进项目总体目标的顺利实现。当前的项目进度管理领域,大多数项目管理人员使用的是由来已久的关键路径法(CPM)和计划评审技术(PERT)。自20世纪50年代起,CPM和PERT技术 方法被广泛应用到项目进度管理中,特别是CPM技术应用时间更长,在当时的一段时期被认为是管控项目实施进度、缩短工期、降低成本较为有效的手段。但是随着全球市场竞争愈演愈烈,客观上给项目管理者在缩短工期、降低造价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管理工具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当代项目管理的需求。因此,项目进度管理的可靠性被赋予了更高的期望与要求。 关键词:关键链法;公路建设;进度管理;分析 1导言 工程项目往往具有周期长、规模大、技术难度高、资源约束程度大、涉及单位多等特点,鉴于我国工程项目具有较多的影响因素,开展项目进度管理是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项目进度管理的方法有多种,而基于关键链法的项目进度管理被认为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是在我国工程项目建设中往往使用较少,因此,开展资源约束下的关键链法进行项目进度管理研究,对我国建筑企业有重要的作用。 2关键链项目管理(CCPM)的基本概念关键链(CCPM),是约束理论(TOC,Theory of Con-straints)的创始人以色列著名科学家高德拉特博士将约束理论应用到项目管理领域所提出的新型项目管理方法。CCPM新型项目管理模式的主要思路可以理解为:明确项目的关键链,并通过设置缓冲区来优化调整项目各个工序进程,最终实现项目进度管理的目标。要准确应用关键链技术,首先,应清楚该技术的两个核心因素:关键链和缓冲区。关键链,是指在已确定的关键路径基础上,考虑资源约束因素后所调整的最长路径。而缓冲区可以理解为设置在项目计划路径末端用来防范不确定因素发生所导致的时间延迟,缓冲区包括项目缓冲区(PB)、汇入缓冲区(FB)和资源缓冲区(RB),这3种缓冲区所起的作用各异,因此,缓冲区域的设置能否做到科学合理,将是关键链技术在项目进度控制中的关键。在理论界,国内外学者已经对CCPM方法做了卓有成效的研究:Rand G.K.Critical Chain[1]对CCPM方法进行了简要的介绍,让我们对TOC技术在项目管理领域的应用有了初步认识;Herroelen W,Leus R分析了CCPM方法的优缺点,并将分支定界算法产生的调度计划与CCPM方法的调度计划进行了对比分析,进一步凸显了CCPM方法在项目进度管理中的应用价值;马国丰将现有的项目管理软件技术应用到关键链技术中,创建了基于网络的进度控制模型,实现了更为方便快捷的项目进度管理;Bevilacqua M比较分析了关键链技术与传统项目进度管理方法的应用效果,总结了二者的区别,并着重突出了关键链技术在解决资源受限项目进度控制工作中的优越性;刘士新针对资源受限项目的实际需求建立了多目标的进度优化调整模型,借鉴现有研究成果设计了基于关键链的项目调度方法,引用PSPLIB中大量案例对算法进行了仿真试验,进一步验证了关键链技术在进度管理中的效用性。在关键链识别方面,国内学者刘娟认为对于多工序资源冲突的情况,在保证资源合理供应的前提下,项目工期缩短是项目管理者的首要目标,她提出在明确关键路径的基础上,对存在资源冲突的工序进行优化调整,修改紧前紧后工序关系,得出持续时间最长的链路即为该项目的关键链。 3关键链法的基本思想和应用 3.1关键链法的基本思想 关键链法基于约束理论,通过识别系统中的瓶颈资源,在利用CPM/PERT网络计划技术排出的进度计划的基础上,调整占用瓶颈资源的活动工序,从而解除系统中的瓶颈。另外,为了消除“学生综合症”、墨菲定律及其他因素对项目按时完工造成的消极影响,以及解决项目进度计划安排中常常出现的工序历时估计过长和项目实施过程中安全时间被浪费的问题,项目各工序的估计历时会被缩减,同时设立缓冲并建立缓冲监控机制,以保护关键链,进而保证项目按时完工。 3.1.1约束理论 约束理论由Goldratt在其所著的《The Goal》一书中提出,他在生产实践中观察到,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大多数问题从根本上看只是由于少数核心因素导致的,关键是识别系统中最核心的制约因素。应用约束理论解除系统中的瓶颈制约有5个步骤,分别是:识别系统中的约束因素;确定约束因素的使用方案;让其他安排服从上述方案;改善系统的约束;在上面的约束被缓解后,回到第1步,重新开始这些步骤,直到所有关键约束被解除。约束理论要求从全局出发,围绕系统性的制约因素来安排整个项目的进度。 3.1.2项目工序历时估计过长的原因 项目团队在进行项目工序历时估计时,常常会发生历时估计过长的问题,其常见的原因有:项目团队成员考虑墨菲定律(即一切可能发生的麻烦都必将发生)的影响,为了抵御各种可能发生的意外,确保能在自己上报的时间里完成分配的任务,会上报比合理的历时估计长的工序持续时间;项目经理在团队成员上报的各工序历时估计的基础上,会再增加工序历时,以保证项目不会出现延期的情况;“在一个企业中,高层管理者会削减至少20%的历时估计”,项目团队考虑到这一点,在上报项目工序历时估计时,会增加额外的安全时间,以保证他们能获得理想的、足够多的“安全”时间。 3.1.3安全时间被浪费的原因 虽然项目团队在进行项目工序历时估计时,会增加比合理时间多的安全时间,但是在工程实践中,这些安全时间常常被浪费掉,进而可能导致项目发生延迟的情况。造成安全时间被浪费的原因主要有2个:一个是“学生综合症”的影响。“学生综合症”可简单理解为拖延症,指的是一件事情被拖到不能再拖时,人们才开始去做。在项目工序历时估计中,如果事先考虑了安全时间,则项目的开始时间可能会变得更晚。另一个原因是,项目团队成员提前完成工作不但不会受到奖励,反而在下一次项目进度安排中会被要求按照这次的实际完工时间削减工期。因此,项目团队成员提前完成一道工序时,并不会急于开始下一道工序,从而导致安全时间被浪费。 3.2关键链法的应用步骤

关键链项目管理中的缓冲管理新方法

关键链项目管理中的缓冲管理新方法 李洪庆陆力陈光宇 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成都(610054) E-mail:fslihongqing2004@https://www.doczj.com/doc/8510824436.html, 摘要:约束理论在项目管理中的运用被称为关键链项目管理,它强调以系统的观点来进行项目管理,不同于以往的是关键链成为了项目管理的重点。它通过对缓冲区的管理来减少延误,提高项目的执行效率,从而解决传统项目管理方法所不能解决的问题。文中详细介绍了关键链项目管理缓冲区的常用计算方法,对缓冲区计算方法进行了改进并且提出了新的管理方法。经验证新方法是有效的缓冲区计算方法。 关键词:项目管理关键链约束理论缓冲区 1.引言 约束理论(Theory of Constraints,简称TOC)的创始人高德拉特(Eliyahu M. Goldratt)博士在1997 年出版了一本管理小说《关键链(Critical Chain)》,将TOC 理论引入项目管理领域,形成了关键链项目管理(Critical Chain Project Management,简称CCPM),它强调以系统的观点来进行项目管理。关键链项目管理的基本思想是根据统计学原理和组织行为学理论,它以为在学生综合症、帕金森定律等人的行为因素的影响下,导致原本时间足够的项目脱期完工、项目成本超支或者牺牲项目设计规模和内容。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关键链项目管理方法提出了以50%的概率估计工期, 将单个工序的不确定因素统一放在项目的缓冲区考虑[1]。将关键链作为项目管理的重点,通过对缓冲区的管理来减少延误,提高项目的执行效率,从而解决传统项目管理方法所不能解决的问题。CCPM在一些欧美发达国家已有非常的成功应用:以色列的政府明文规定,想接国防研发合约或订单的企业,必须受过关键链的正式训练,否则没有资格竞逐;一些著名的软件公司已经开始将关键链管理方法嵌入到其项目管理软件中,例如PS8。 国际上已有不少组织和学者对CCPM进行研究,高德拉特学会、PMI 和IPMA 就是其中的几个较有影响的组织。Lawrance P.Leach 在Critical Chain Project Management一书中对TOC、CCPM进行了详细的阐述[2]。Taylor提出了一种用蒙特卡罗模拟技术确定项目缓冲区大小的方法,并认为自由时差可充当输送缓冲区的角色[3] [4]。在我国,有少数学者在研究CCPM[5] [6]。蔡晨和万伟提出了一种基于三点估计的关键链管理方法[7] [8];刘士新等对关键链项目管理理论进行了系统的介绍[9] [10] [11];单汨源提出利用三点时间估计中的最可能时间确定关键链,并通过位置权数α和弹性系数β来估算时间缓冲量的新方法和一种新的缓冲突破与行动决策机制。本文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缓冲管理方法[12]。 2.设置缓冲区的原理和目的 缓冲区的设置就好像买保险,如果没有保险公司,我们每个人都得准备一些钱来应对各种意外情况的发生。不一定每个人都遇到意外情况但是遇到意外情况的人钱是不够的;而没有遇到意外情况的人会把这部分钱花掉。类似地,对于项目这种一次性的活动来说这就是浪

关键链法资料讲解

关键链法 1.为什么要考虑人的因素和工作习惯 所有的项目工作都是通过人来实施的。如果不考虑人的因素,目标很难实现。也就是说成功的项目管理或者提高项目的绩效,需要考虑人的一些内在因素,以及人们的工作习惯、人们的一些自然属性或者天性,同时采用一些创新的管理思维方法来开展项目管理。这种新的方法,一方面要考虑人的因素,另外也要考虑便于管理和便于跟踪。 图1-1 提高项目管理考虑人的因素 2.造成项目工期拖延的原因 2.1学生综合症 在学生时代,经常会碰到这样一种现象,老师在课堂上布置一个作业,比如要提交一份学习报告,通常一周时间可以完成报告,但往往学生要求两周再交作业,也就是说在时间估算的时候通常会增加一个隐藏的裕量,或者是安全裕量。本来是一周可以完成的工作,但学生请求老师允许两周完成作业。如果老师同意学生的要求,答应学生们在两周之后再交报告,结果会什么样呢? 表2-1 估算中的隐藏裕量 在多数情况下,学生可能选在第二周开始的时候开始写这份报告。也就是说第一周他把空闲时间安排去做其他工作,从第二周才开始写。可能还有部分同学在第一周时间过去之后,并没有及时地开展自己的工作,而是又拖延一天,两天,甚至三天,这样一来,他的报告就不可能如期完成,即使靠加班加点如期完成也严重影响了报告质量。 表2-2 学生综合症(StudentSyndrome)

假设这个报告的完成要花5天时间,如果在第二周的星期三才开始这个工作的话,那么整个工作就要往后拖延。我们把这种情况称之为学生综合症。 有些人又把这种习惯带到现在的工作当中。有统计表明,学生综合症在很多项目、很多工作当中都得到了普遍的反映。因此这里总结出一条帕肯森定律。 2.2帕肯森定律(Parkinson’sLaw) 工作总是拖延到它所能够允许最迟完成的那一天(Work expands to fit the allotted time.)。 也就是说如果工作允许它拖延、推迟完成的话,往往这个工作总是推迟到它能够最迟完成的那一天,很少有提前完成的。大多数情况下,都是项目延期、工作延期,或者是勉强按期完成任务。 2.3项目延期原因分析 除了学生综合症所起的作用之外,还因为在通常工作当中,提前完成工作的人不但不受奖,反而会受罚。 为什么提前完成工作不会受奖而会受罚呢? 试想,如果你的公司老板交给你一项工作,计划10天完成,如果你用一周时间把它做完了,老板会有什么反应?他会认为可能这个工作本来就不需要10天时间,你在一周之内完成是非常自然的事情。因此你不会因为提前完成工作而得到老板表扬。如果第二次安排一个同样任务,项目计划就会从原来的10天缩短为7天,也就是说提前完成任务带来的结果是为下一个任务增加了难度。 类似情况也存在于产品销售中,或者工人加工生产产品的数量中,导致的后果是工作定额、销售绩效的定额总是每月或者每年增加。这样造成了有些销售人员本来有潜力可以使销售额做得更大,销售更多的产品,但是他不会选择这种做法,而是有所保留。因为他担心如果他今年销售额突破一个新高的话,很可能会导致明年有更高的一个绩效作为考核的基本水平,由于这种担心,每个人工作都会有一定保留,存在一定的安全裕量或者是隐藏安全裕量。 在这种条件下,与学生综合症结合在一起,导致了很少出现项目提前完成或者工作提前完成的现象,而多数都是项目延期、拖延。这是造成项目工期拖延的一个根本原因。 2.4如何改进项目的管理 那么,怎么根据人的特点,根据帕肯森定律,根据学生综合症的工作习惯和特点,改进项目的管理?关键链法就是针对以上情况的解决办法。 关键链法和关键路径法的区别是:关键路径法是工作安排尽早开始,尽可能提前。而关键链法是尽可能推迟。 关键链法的提出主要基于两方面的考虑: (1)如果一项工作尽早开始,往往存在着一定的松驰量、时间浮动和安全裕量,那么这个工作往往推迟到它最后所允许的那一天为止。这一期间整个工作就没有充分发挥它的效率,造成了人力、物力的浪费。如果按照最迟的时间开始做安排,没有浮动和安全裕量,无形当中对从事这个项目的工作人员施加了压力,他没有任何选择余地,只有尽可能努力地按时完成既定任务。这是关键链法所采用的一种思路。 (2)在进行项目估算的时候,需要设法把个人估算当中的一些隐藏的裕量剔除。经验表明,人们在进行估算的时候,往往是按照能够100%所需要的时间来进行时间估算。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按照50%的可能

TOC关键链项目管理方法应用案例

TOC关键链项目管理方法应用案例 一、哈利斯半导体公司–一个高科技厂房的建设及投产 哈利斯半导体公司(Harris Semiconductor)在美国宾夕凡尼 亚州蒙顿托市的厂,早已运用TOC,成为业界的表表者,TOC将一间三十多年的老厂转变成为业界之星, 四年内: 1.有效产出(Throughput)每年增加40%,而行业一般只有10%至20%。 2.库存周转率由两次增加至七次,并正向十次迈进,而业界只有三次。 3.盈利由零跳升至占全公司各厂利润总和的20%。 因此,当公司最高当局决定建造一间二亿五千万美元的晶片厂,很自然地就选了蒙顿托市这个组作为投资点,但令人更惊奇的,是该组利用TOC关键链所取得的亮丽成绩。 一个这么大的项目,由设计、建筑厂房、安装设备、培训人员、试产至逐步提升至全速生产,一般需要54个月,项目 小组用了13个月就完成了,这就是说,由项目启动至 产品推出市场,只用了13个月。 项目小组第一个行动由传统的甘特图(Gantt Chart)着手,运作总管雷曼福特指出,旧的甘特图其实只是「高科技壁纸」,六千多个任务,大而无当,运用TOC关键链的

原则作调整后,缩为一百五十,就容易处理得多了。 项目小组按照TOC的原则,最终完成了被很多经验老到的 人认为不可能的事。 但过程亦并非风平浪静,他们在百年不遇的最恶劣严冬兴建厂房,天气令项目损失了40天宝贵的时间,而供应商的麻 烦又把另外15天丢失了。虽然如此,项目仍然能在 修订后的完工期之前三天完成,(原来计划18个月,修订后压缩为13个月。) 成本又如何?项目超支了4%,但哈利斯半导体公司总部认 为这已经很了不起了,很多大型项目超支更甚,而有关人员已经额手称庆了,有趣的是,超支跟加速完工无关, 而是由于厂厦比原定的规模加大了。不要忘记,这样规模的工厂能比业界标准的54个月完工期早了40个月完成并投产,投资回报比会计师原先算出的要快两倍。 执行TOC的过程中,项目小组亦作了一些具争议性的决定,例如,所有员工在工厂建成时已完成招聘及培训,比实际投产早了多个月,这样,成本看来似乎会高了一点, 但这个做法却能令试产期压缩至21天,(业界由启动新生产线至全速运作,一般要18个月),而在员工有实际工作前所花的工资,其实并没有令项目超支。 蒙顿托市的TOC小组,完成了旧厂的大改革及建造新厂后,现正将TOC指向行销部,希望在每年百多个产品的推广上,

区别 关键链 关键路径法

在制定项目进度表这个过程模型中,关键路径法和关键链这两种项目进度网络分析方法,始终困扰了我很久,经过一段时间的TOC的学习,以及《关键链》这本书的仔细研读,总算有一个比较清晰的区别和认识,总结见下文。 关键链式基于TOC制约因素理论的应用的结果, TOC主要是聚焦5步骤: 第一步,找出(Identify)系统中存在哪些约束(识别)。 第二步,最大限度利用(Exploit)瓶颈,即提高瓶颈利用率(挖尽)。 第三步,使企业的所有其他活动Subordinate服从于第二步中提出的各种措施(迁就)。 第四步,打破(Elevate)瓶颈,即设法把第一步中找出的瓶颈转移到别处,使它不再是企业的瓶颈(松绑)。 第五步,重返(Repeat)第一步Step One,别让惰性成了瓶颈,即持续改善(重返)。 关键链是在关键路径法的基础之上发展而来的,传统的项目进度管理整理出项目进度网络图以及给每项任务分配制定的使用资源后,最后根据关键路径法得到最终的项目进度网络图,这里有什么问题呢?从关键路径法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关键路径法是不考虑资源的约束的(当然我们针对关键路径法再使用资源平衡策略是后话了,这篇文章我们着眼比较关键链和关键路径),也就是说关键路径只考虑任务之间的依赖关系,不考虑资源之间的依赖关系,那这里有一个概念,我们为什么要考虑资源的依赖关系,这里就引申出来一个问题,资源的多任务的并行和资源的多任务的串行的在某个时间点那种处理方式任务完成率谁高?毫无疑问,当然是多任务串行,这就说明了传统的关键路径法不考虑资源之间的依存关系就很可能导致多任务并行,这最终导致项目的延期。关键链就是在关键路径法上再考虑资源的约束性。关键链就制约因素,这就完成了识别步骤。 下一个问题是如何挖尽呢,挖尽就是要打破过时的运作规则,建立新的运作规则。 首先,我们对于团队成员估算的某一任务的时间如何对待,传统的做法是,你估算出来完成这项任务要多久时间,那么你要对这个时间负责,完不成你就没有信用,我们往往会把这种不确定的时间预估当成一种承诺,这是不靠谱的,这造成什么样的一种结果,团队成员估算是会大量加入安全时间,安全时间就是应付不确定的时间,有可能把上厕所、回复邮件、以及其他的一些乱七八糟的时间全算进去了,这种增加工作量以填满富余时间的行为就是帕金森定律了。帕金森定律表明:只要还有时间,工作就会不断扩展,直到用完所有的时间。 其次,大家都有“学生综合征”,不到考试前绝对不会拿起课本看书,这在项目上表现是不到这个时间点,没有人会想到提前动工,所以大家工作都是基于时间点,那么怎么激励团队成员提前完成任务呢,传统的做法是知道其他人不会提前动工,我提前完成又有什么用?再说也没有什么奖励。如果关键路径上哪位团队成员真的提前完成他的任务,那么这节省出来的时间会白白浪费了,所以我们是不是应该以接力赛的方式来执行关键链上的任务呢。 针对帕金森定律以及学生综合征我们怎样建立新的运作规则? 1、不在把预估的时间当做一种承诺,我们允许预估有偏差,所有把团队成员的预估时间内 的安全时间给去掉,安全时间有多少呢,预估时间的一半,这么多?这也看情况,砍掉的安全时间放哪里呢?统一放置在项目的末尾集中管理,这样我们只需比对缓冲的时间来判断项目进度上的一个风险,项目发生的墨菲以及进度上的波动我们统一用最后的时间缓冲来对付。 2、我们不再基于时间点干活,而是基于最后的项目完工时间,大家的工作方式类似接力赛 的形式,这样就很好的放置了学生综合征的发生。那么怎么更好的以接力赛这种工作方式进行项目呢?这里有一个概念叫做资源缓冲,相信很多人都不了解这个概念,资源缓

【项目管理知识】关键链项目管理方法综述

关键链项目管理方法综述 关键链项目管理(CriticalChainProjectManagement,CCPM)方法是约束理论(TheoryofConstraints,TOC)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已经成为近年来项目管理领域理论研究的一个热点。关键链项目管理方法自提出以来,就引起了广泛的反响,被认为是项目管理领域自发明关键路线法(CPM)和计划评审技术(PERT)以来重要的进展之一[1]。关键链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已取得了巨大成功,许多国际知名公司纷纷采用关键链方法提高项目管理绩效。例如,美国通信设备制造商Harris公司通过应用关键链方法成功将建设半导体工厂的时间从行业平均水平46个月缩短到了14个月;以色列航空公司将飞机的平均维护时间从3个月降到了2周;朗讯公司则将RD项目的平均工期缩短了25%[2]。 以项目管理为中心是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但目前我国项目管理水平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项目失败的比例很高。鉴于关键链方法在国外企业实践中取得的巨大成功,可预期该方法在我国的推广应用将有助于提高我国的项目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竞争力。本文在对约束理论的思想内涵和具体步骤进行归纳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关键链方法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过程,探讨了该方法的优缺点与局限性。 1约束理论 约束理论是由Goldratt博士于____年代中期在优化生产技术(OPT)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约束理论的核心思想可以归纳为两点:(1)所有现实系统都存在约束。如果一个系统不存在约束,就可以无限提高产出或降低成本,而这显然是不实际的。因此,任何妨碍系统进一步提升生产率的因素,就构成了一个约束。约束理论将一个企业看作一个系统,在企业内部的所有流程中,必然存在阻碍企业进一步降低成本和提高利润的因素,这些因素也就是企业的约束。(2)约束的存在表明系统存在改进的机会。虽然约束妨碍了系统的效率,但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