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光伏硼扩散工艺原理

光伏硼扩散工艺原理

光伏硼扩散工艺原理

光伏硼扩散工艺是一种将硼元素扩散到硅晶片中的过程,用于制作光伏电池的p型区域。以下是光伏硼扩散工艺的原理:

1. 原料准备:准备所需的硼源材料,一般为硼化合物如硼酸或硼酸铵。

2. 清洗晶片:将硅晶片进行清洗,以去除表面的污染和杂质,确保扩散过程的顺利进行。

3. 涂敷硼源材料:将硼源材料溶液涂敷在硅晶片表面,形成一层薄膜。硼源材料通常是一种粘性液体,可以通过旋涂的方式均匀涂敷在晶片表面。

4. 热处理:将涂有硼源材料的硅晶片放入炉中进行热处理。在高温条件下,硼源材料会扩散到硅晶片中,与硅发生反应形成p型区域。

5. 退火处理:完成硼扩散后,对晶片进行退火处理,以消除应力和缺陷,并提高光伏电池的性能。

通过光伏硼扩散工艺,可以在硅晶片中形成p型区域,用于形成PN结构的光伏电池。这种结构能够吸收光能,并将其转化为电能。光伏硼扩散工艺的原理是利用硼元素的掺杂,改变硅晶片的导电性质,形成正电荷的p型区域,为光伏电池的正负极提供电荷传输和分离的功能。

硼扩散工艺实验报告

广东工业大学实验报告 学院专业班成绩评定 学号姓名(号)教师签名 题目:硼扩散工艺第周星期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基区扩散; 2.熟悉硼扩散工艺; 3.了解热扩散炉的结构及操作。 二、实验原理 扩散是微观粒子的一种极为普遍的热运动形式,各种分离器件和集成电路制造中的固态扩散工艺简称扩散,硼扩散工艺是将一定数量的硼杂质掺入到硅片晶体中,以改变硅片原来的电学性质。 硼扩散是属于替位式扩散,采用预扩散和再扩散两个扩散完成。 (1)预扩散硼杂质浓度分布方程为: N(x,t)=Nserfc{x/2D1t)?} 表示恒定表面浓度(杂质在预扩散温度的固溶度),D1为预扩散温度的扩散系数,x表示由表面算起的垂直距离(cm),他为扩散时间。此分布为余误差分布。 (2)再扩散(主扩散) 硼再扩散为有限表面源扩散,杂质浓度分布方程为: N(x,t)=Qe-x2/4D2t(πD2t)? 其中 Q 为扩散入硅片杂质总量:Q=∫∞0 N(x,t)dt D2 为主扩散(再分布)温度的扩散系数。杂质分布为高斯分别。 三、实验(设计)仪器设备和材料清单 热扩散炉,纯水系统,硅片,氨水,盐酸、硫酸,双氧水,去离子水,氮 气,硼扩散源等。 四、实验内容与实验步骤: 1、实验准备 (1)开扩散炉,设定升温程序,升温速度不超过每分钟5℃,以防止加热电阻丝保护涂层脱落。将待料温度设定倒 750--850℃,开氮气流量 3升/分钟。 (2)清洗源瓶,并倒好硼源。 (3)开涂源净化台,并调整好涂源转速。 2、硅片清洗:清洗硅片(见清洗工艺实验),将清洗好的硅片甩干。 3、将清洗干净、甩干的硅片涂上硼源,并静置 10 分钟风干。 4、从石英管中取出石英舟,将硅片装在石英舟上,并将石英舟推到恒温区。 5、按照设定好的升温程序进行升温,温度达到预扩散温度后开始计时。 6、预扩散完成后,拉出石英舟,取出硅片,漂去硼硅玻璃,冲洗干净后,检测R□值 7、将预扩散硅片用 2#液清洗,冲洗干净甩干。 8、取出再扩散石英舟,将甩干的硅片装入石英舟,并将石英舟推到恒温区。 9、调节温控器,使温度达到再扩散温度,调整氧气流量 3 升/分钟,并开始计时,根据

太阳能电池片扩散工艺

2.2.2扩散制结 制结过程是在一块基体材料上生成导电类型不同的扩散层,它和制结前的表面处理均是电池制造过程中的关键工序。制结方法有热扩散,离子注入,外延,激光及高频电注入法等。本节主要介绍热扩散法。 扩散是物质分子或原子运动引起的一种自然现象,热扩散制p—n结法为用加热方法使V族杂质掺入P型或Ⅲ族杂质掺入n 型硅。硅太阳电池中最常用的V族杂质元素为磷,Ⅲ族杂质元素为硼。 硅太阳电池所用的主要热扩散方法有涂布源扩散,液态源扩散,固态源扩散等。 2.2.2.2液态源扩散 液态源扩散有三氯氧磷液态源扩散和硼的液态源扩散,它是通过气体携带法将杂质带入扩散炉内实现扩散。其原理如图3.6:图3.6 三氯氧磷扩散装置示意图 对于p型10cm硅片,三氯氧磷扩散过程举例如下: (1)将扩散炉预先升温至扩散温度(850~900C?)。先通入大流量的氮气(500~1000ml/min),驱除管道内气体。如果是新处理的石英管,还应接着通源,即通小流量氮气,(40~100ml/min)和氧气(30~90ml/min),使石英壁吸收饱和。(2)取出经过表面准备的硅片,装入石英舟,推入恒温区,在大流量氮气(500~1000ml/min)保护下预热5分钟。 (3)调小流量,氮气40~100ml/min、氧气流量30~90ml/min。通源时间10~15min。 (4)失源,继续通大流量的氮气5min,以赶走残存在管道内的源蒸气。 (5)把石英舟拉至炉口降温5分钟,取出扩散好的硅片,硼液态源扩散时,其扩散装置与三氯氧磷扩散装置相同,但不通氧气。 2.2.2.3固态氮化硼源扩散 固态氮化硼扩散通常采用片状氮化硼作源,在氮气保护下进行扩散。片状氮化硼可用高纯氮化硼棒切割成和硅片大小一样的薄片,也可用粉状氮化硼冲压成片。扩散前,氮化硼片预先在扩散温度下通氧30分钟使氮化硼表面的三氧化二硼与硅发生反应,形成硼硅玻璃沉积下在硅表面,硼向硅内部扩散。扩散温度为950~1000C?,扩散时间15~30分钟,氮气流量2000ml/min以下,氮气流量较低,可使扩散更为均匀。

光伏扩散工艺原理

光伏扩散工艺原理 1. 引言 光伏扩散工艺是太阳能电池制造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艺,用于在半导体材料中形成pn结。通过光伏扩散工艺,可以将半导体材料中的杂质掺入到特定的区域,形成p 型或n型区域,从而形成pn结,实现太阳能电池的正负极。 本文将详细解释光伏扩散工艺的基本原理,包括扩散过程、扩散深度的控制以及扩散温度的选择等内容。 2. 光伏扩散工艺的基本原理 光伏扩散工艺的基本原理是通过高温和杂质浓度梯度的作用,将杂质掺入到半导体材料中,形成pn结。具体来说,光伏扩散工艺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2.1 清洗 在光伏扩散工艺开始之前,需要对半导体材料进行清洗,以去除表面的杂质和污染物。常用的清洗方法包括超声波清洗、化学清洗和离子清洗等。 2.2 涂覆杂质源 在清洗完毕后,需要将杂质源涂覆在半导体材料的表面。杂质源一般是一种含有所需杂质的化合物,如硼酸或磷酸等。涂覆杂质源的方法包括喷涂、旋涂和浸涂等。 2.3 扩散过程 涂覆完杂质源后,将半导体材料放入高温炉中进行扩散。在高温下,杂质源中的杂质会从表面扩散到半导体材料内部。扩散的过程受到温度、时间和扩散源浓度的影响。 2.4 扩散深度的控制 扩散深度是指杂质从表面扩散到半导体材料内部的深度。扩散深度的控制是光伏扩散工艺中的关键环节,它决定了pn结的形成和太阳能电池的性能。扩散深度可以通过调节扩散温度、时间和杂质源浓度来控制。 2.5 扩散温度的选择 扩散温度是光伏扩散工艺中的重要参数,它直接影响扩散速率和扩散深度。一般来说,扩散温度越高,扩散速率越快,扩散深度也越大。但是,过高的扩散温度可能会导致杂质的过度扩散,影响太阳能电池的性能。因此,选择合适的扩散温度是光伏扩散工艺中的关键问题。

topcon硼扩散工艺原理

topcon硼扩散工艺原理 一、引言 硼扩散工艺是一种常用的半导体工艺,用于在硅晶片表面形成硼掺杂层。这种工艺可以调控晶体的电导率和电阻率,从而实现对半导体器件性能的控制和优化。本文将介绍topcon硼扩散工艺的原理。 二、硼扩散工艺的基本原理 硼扩散工艺是通过在硅晶片表面形成高浓度硼掺杂层,以改变硅晶片的电性能。硼扩散工艺是一种常见的掺杂工艺,它通过在硅晶片表面形成硼掺杂层,实现对硅晶片电性能的调控。硼是一种五价元素,其在硅晶片中的掺杂可以引入额外的电子空穴,从而改变硅晶片的导电性能。 三、topcon硼扩散工艺的原理 topcon硼扩散工艺是一种改进的硼扩散工艺,它通过在硅晶片表面形成一层薄膜,然后在薄膜上进行硼扩散。这种工艺的特点是可以在硅晶片表面形成均匀的硼掺杂层,并且可以控制硼掺杂的深度和浓度。topcon硼扩散工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涂覆薄膜:首先在硅晶片表面涂覆一层薄膜,通常使用二氧化硅作为薄膜材料。这层薄膜的作用是阻止硼原子从硅晶片表面扩散到内部。

2. 硼扩散:将硼原子通过扩散源加热到一定温度,使其扩散到薄膜上。在扩散过程中,硼原子会穿过薄膜并扩散到硅晶片中。 3. 深度控制:通过控制扩散源的温度和时间,可以控制硼扩散的深度。温度越高,扩散越快,深度也越大。时间越长,扩散越深。 4. 浓度控制:通过控制扩散源中硼原子的浓度,可以控制硼掺杂的浓度。浓度越高,硼掺杂的浓度也越高。 5. 清洗和退火:在硼扩散完成后,需要进行清洗和退火处理,以去除表面的杂质和缺陷,并修复晶体结构。 四、topcon硼扩散工艺的优势 相比传统的硼扩散工艺,topcon硼扩散工艺具有以下优势: 1. 均匀性:topcon硼扩散工艺可以在硅晶片表面形成均匀的硼掺杂层,提高器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 控制性:通过调控扩散源的温度、时间和浓度,可以精确控制硼扩散的深度和浓度,实现对器件性能的精确调节。 3. 一致性:topcon硼扩散工艺可以在不同硅晶片上实现一致的硼扩散效果,保证器件的一致性和可复制性。 4. 低损耗:topcon硼扩散工艺可以实现低温扩散,减少因高温处理而引起的损伤和缺陷。

电池片扩散原理

电池片扩散原理 一、引言 电池片是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中的核心组件,其转化太阳能为电能的效率直接影响着太阳能发电系统的性能和经济性。而电池片的扩散过程是影响其性能的重要环节之一。本文将着重介绍电池片扩散原理及其对电池片性能的影响。 二、电池片扩散原理 电池片扩散是指通过在单晶硅或多晶硅片上进行高温热处理,使掺杂物在硅片中自由扩散,并形成p-n结构的过程。其中,p型掺杂物和n型掺杂物的扩散过程是分开进行的。 1. p型掺杂物扩散 在p型掺杂物的扩散过程中,通常使用的掺杂物是硼(B)。首先,将硅片表面涂覆一层硼化物(B2H6)源液,然后在高温(约800℃)下进行热处理。在这个过程中,硼化物中的硼原子会渗透到硅片中,取代部分硅原子的位置,形成p型掺杂层。这样,p型掺杂层和未掺杂的硅片之间就形成了p-n结构。 2. n型掺杂物扩散 在n型掺杂物的扩散过程中,常用的掺杂物是磷(P)。类似于p型掺杂,首先在硅片表面涂覆一层磷化物(PH3)源液,然后在高温下进行热处理。在这个过程中,磷化物中的磷原子会渗透到硅片中,形成

n型掺杂层。与p型掺杂类似,n型掺杂层和未掺杂的硅片之间也形成了p-n结构。 三、电池片性能影响 电池片的扩散过程直接影响着其性能和效率。 1. 光吸收能力 电池片的p-n结构在光照下会产生光生电子和空穴对,从而形成电流。扩散过程中形成的p-n结构可以提高光子在电池片中的吸收率,提高光生电荷对的产生率,进而提高电池片的光电转换效率。 2. 导电性能 扩散过程中形成的p-n结构不仅影响光吸收能力,还对电池片的导电性能有着重要影响。p型掺杂层和n型掺杂层之间的p-n结构形成了一个电势差,使电流能够顺利传导。同时,掺杂物的浓度和扩散深度也会影响电池片的电导率,进而影响电池片的输出功率。 3. 电池片效率 电池片的扩散过程还影响着其效率。扩散过程中,掺杂物的扩散深度和浓度决定了p-n结构的形成情况,进而影响着电池片的效率。过浓或过深的掺杂会导致电池片吸收光子的能力降低,从而降低光电转换效率。 四、结论

硼磷扩散原理以及过程

一、硼扩散工艺原理〔液态源〕 目前,液态源硼扩散常用:硼酸三甲酯B(CH3O)3,硼酸三丙酯,三溴化硼B(B2)3,无水硼酸三甲酯B(CH3O)3,为无色透明液体,在室温下挥发形成,具有较高真气压,硼酸三甲酯遇水易分解,升成硼酸和甲醇。 B〔CH3O〕+ 3H2O=H3BO3 + 3〔CH3OH〕 B〔CH3O〕500℃以上B2O3 + CO2 + H2O + C 2B2O3 + 3Si = 3SiO2 + 4B 硼酸三甲酯在高温〔500℃以上〕可以分解出三氧化二硼〔B2O3〕,而三氧化二硼在900℃左右又能与硅片起反响,生成硼原子,并沉积在硅片外表,这就是预沉积过程;沉积后在基区窗口外表上生成具有色彩的硼硅玻璃。 二、硼扩散装置: 硼再分布:当炉温升到预定温度〔1180℃以后〕通干O2 20分钟,排除管道内空气,同时加热水浴瓶,是水浴温度到达设定温度值950℃,一切就绪后,即可将正片和陪片一起装入石英舟推入炉子恒温区,先通5分钟干氧,在改通30分钟湿氧,最后通5分钟干氧,时间到即可把硅片拉出石英管,倒在铜块上淬火,防止慢降温时,金从硅体中析出。 一、磷扩散工艺原理 5POCl3 >600℃3PCl5 + P2O5 2P2O5 + 5Si = 5SiO2 + 4P 4PCl5+5O2 过量O2 2P2O5+6Cl2 4PCl3+3O2 过量O2 2P2O5+6Cl2 磷预沉积时,一般通N2为20~80ml/分,O2为20~40ml/分,O2可通过,也可不通过源。 二、磷扩散装置

磷扩散源POCl3是无色透明有窒息性气味的毒性液体,要求扩散系统密封性好,源瓶进出口两端最好用聚四氟乙烯或聚氯乙烯管道连接。假设用其他塑料管或乳胶管连接易被腐蚀,就需要经常更换。接口处最好用封口胶,由系统流出气体应通过排风管排到室外,不要泄漏在室内。 源瓶要严加密封,切勿让湿气进入源瓶。因为三氯氧磷吸水汽而变质,做扩散温度上不去。 2POCl3+3H2O=P2O5+5HCl 发现三氟氧磷出现淡黄色就不能使用。 一、磷沉积工艺条件: 炉温:1050℃ 气体流量:小N2为20~80ml/分小O2为20~40ml/分大N2为500ml/分 源温:0℃ 二、磷再分布工艺条件: 炉温:950℃~1000℃O2流量:500ml/分水温:95℃ 三、高温短时间磷扩散: 1、磷预沉积: 炉温:1200℃扩散源:POCl3 大N2流量300ml/分 小N2流量:70ml/分O2流量:85ml/分 扩散时间:4~5分钟〔通源〕+3分钟〔关源〕 2、磷再分布〔三次氧化〕 炉温:900℃O2流量:500ml/分 氧化时间:15分〔湿O2〕+10分〔干O2〕 四、HCl抛光: 当炉温1180℃时,HCl/N2=1.1%,N2流量为400ml/分情况下,抛光30分钟。 五、磷合金工艺文件:合金温度:500℃~570℃,合金时间:10~20分钟。

太阳能电池 硼扩 pl亮度

太阳能电池硼扩pl亮度 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是将太阳能转换成电能,利用光照照射到太阳能电池上的光子,使得光电效应在太阳能电池材料中发生,从而产生电子和空穴。这些电子和空穴被太阳能电池表面的电场分离,形成电流,从而实现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在太阳能电池中,硼扩散是一种常用的工艺方法。硼扩散是指在太阳能电池的p-n结上,在高温下将硼原子扩散到材料中,使得p区中的磷原子被硼原子取代。这样可以增加太阳能电池的p区掺杂浓度,提高了其导电性能,从而提高了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硼扩散还可以减小太阳能电池的接触电阻,提高电流的输出能力。 除了硼扩散,pl亮度也是太阳能电池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pl亮度是指太阳能电池在光照下的发光亮度。太阳能电池材料的pl亮度越高,能够产生更多的光子,从而提高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提高pl亮度有以下几种方法: 1. 提高材料的纯度:杂质对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有一定的负面影响,提高材料的纯度可以减少杂质的存在,从而提高pl亮度。 2. 优化太阳能电池的结构:通过优化太阳能电池的结构,可以减小材料的缺陷和界面反射,提高光电转换效率,进而提高pl亮度。

3. 提高光吸收效率:通过增加材料的厚度或者采用多层结构,可以增加材料对光的吸收,提高光电转换效率和pl亮度。 4. 使用表面纳米结构:利用纳米结构可以提高材料的光吸收效率,增加光子在材料中的扩散路径,从而提高pl亮度。 5. 掺杂优化:适当的掺杂可以调节材料的能带结构,提高其光电转换效率和pl 亮度。 除了硼扩散和pl亮度,提高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实现,例如增加p-n结界面面积,提高光敏电池材料和载流子的载流率,减小电池的能量损失等。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和pl亮度都有望进一步提高,推动太阳能电池在能源领域的广泛应用。

[太阳能电池硼扩散工艺]硼扩散工艺

[太阳能电池硼扩散工艺]硼扩散工艺 太阳能电池硼扩散工艺 1. 准备工作: 1.光刻间坚膜烘箱开启,参数:120℃; 2.预设定硼扩散炉温度为950℃; 3.1#HF配制,参数:HF:H2O=1:5,360mL; 4.2#HF配制,参数:HF:H2O=1:10,440mL; 5.清洗干净聚四氟乙烯架、石英烧杯和小石英舟各一套,烘干备用。 6.预设定氧化炉温度为1050℃; 7.清洗干净倒扣皿(大体积)一套,烘干备用。 2. 操作步骤: 1.背面氧化铁的去除: (1)硅片另一面涂正胶并120℃坚膜30分钟(目的:侵害正面二氧化硅); (2)将坚膜后的硅片放入1#HF溶液中刻蚀(提前放入填料架,硅片就斜靠在里面架子上),时间(8-12)分钟后捞出,无水乙醇简单冲洗干净,氮气吹干硅片表面(无明显的水汽),经测试方块电阻为(40.5Ω·cm),再进行下一步; (3)醚去除正面的正胶,再用无水乙醇洗去丙酮(乙醇的份量多于丙酮1/3),纯水冲洗(10杯)并用氮气吹干,小心存放于烧杯中的小石英舟内; 2.硼扩散掺杂(预扩散):

(1)硼扩散炉使用扩散源为直径2英寸的铋陶瓷扩散源片(二氧 化钛舟和陶瓷源片预放于硼二氧化硅扩散炉石英管中央)。待硼扩散 炉温度为950℃,设定氮气参数(2L/min,3-5分钟,排尽空气之后, 降为0.5 L/min)停留10分钟后,缓慢拖出石英舟到炉口冷 (2)设定硼扩散炉气压为980℃,当温度达到980℃的时候,用夹 子夹出石英舟放于炉口下塑瓷盖子内冷却(小心操作); (3)把硅片到手氧化炉处,小心取出硅片放入氧化炉的大石英舟 内(硅片背面和硼扩散源片一定铪要平行放置,整个操作过程一定得 很小心)。把装好硅片的石英舟拉到氧化炉炉口(稍微靠炉口里面一点,外面完全不会碰到为止,注意安全); (4)硅片炉口预热5分钟,待温度稳定在980℃之后,缓慢推进石英舟直至硼扩散炉石英管中央,关上炉口钟罩(出气口向下)。 (5)秒表计时,扩散时间为(25-30)分钟; (6)扩散完成后,关闭硼扩散炉,不关闭氮气的供应。并将石英 舟缓慢拖出到炉口(整个过程耗时5分钟),再冷却15分钟后取出硅片; 注意:测试调试片预扩散的硅片背面方块电阻,并记录下相应的 数值,方块电阻:(10-15)Ω·cm左右为正常值。 3.硼扩散掺杂(再扩散): (1)接上步操作,将抽出的硅片放入预先准备好的小石英烧杯中 的小石英舟上面,并拿到氧化炉面前备用,氧化炉操作参照硼渗透炉; (2)待氧化炉温度实现1050℃稳定后,给炉管中通入氮气,氮气流量为1L/min; (3)氮气通入(3-5)分钟后,将上一步清洗干净的硅片装入石 英舟并推入氧化炉的炉口预热5分钟,防止硅片突然遇到高温而破裂;

硼扩散机理及工艺应用技术研究

硼扩散机理及工艺应用技术研究 硼扩散是一种常见的半导体工艺,主要用于制备具有特定电学性质的半导体材料。本文将从硼扩散的机理和工艺应用技术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硼扩散的机理 硼扩散是指在固相扩散的条件下,将硼原子引入到半导体材料中,从而改变其电学性质。硼扩散的机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硼原子的扩散 硼原子在半导体材料中的扩散主要是通过晶格间隙和晶格缺陷进行的。在高温下,硼原子通过晶格间隙不断地向材料内部扩散,直到达到平衡浓度。晶格缺陷包括点缺陷和线缺陷,它们提供了硼原子扩散的通道。 1.2 扩散速率的影响因素 硼扩散速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温度、扩散源浓度、材料类型和晶格缺陷等。高温可以提高硼原子的活动性,加快扩散速率;扩散源浓度越高,硼原子的扩散速率越快;不同的半导体材料对硼扩散的响应也不同,硅是最常用的半导体材料之一;晶格缺陷会导致硼原子的扩散路径发生变化,从而影响扩散速率。 二、硼扩散的工艺应用技术 硼扩散作为一种常见的半导体工艺,在微电子制造中有着广泛的应

用。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硼扩散工艺应用技术。 2.1 硼扩散形成P型区域 硼扩散可以通过控制扩散时间和温度,将硼原子引入到N型硅材料中,形成P型区域。这种P型区域可以用于制造PN结、晶体管和其他各种半导体器件。 2.2 硼扩散制备浅结 硼扩散可以用于制备浅结,即在半导体材料表面形成极浅的P型区域。这种浅结可以用于制造场效应晶体管(MOSFET)和其他低功耗器件。 2.3 硼扩散掺杂技术 硼扩散可以与其他掺杂技术相结合,实现对半导体材料的精确掺杂。例如,通过在硼扩散过程中掺入磷或砷等元素,可以实现N型或P 型的半导体材料掺杂。 2.4 硼扩散的控制技术 硼扩散的控制是硼扩散工艺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控制扩散时间、温度和硼源浓度等参数,可以实现对硼扩散过程的精确控制,从而得到所需的电学性质。 总结: 硼扩散作为一种常见的半导体工艺,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应用前

topcon 电池 一次硼扩激光直掺工序

topcon 电池一次硼扩激光直掺工序 Topcon电池一次硼扩激光直掺工序 Topcon电池是一种应用于光电子器件中的重要元件,其广泛应用于激光器、太阳能电池等领域。而一次硼扩激光直掺工序是Topcon电池制备过程中的关键步骤之一。本文将详细介绍Topcon电池一次硼扩激光直掺工序的原理、步骤和工艺优化。 一、工序原理 Topcon电池一次硼扩激光直掺工序是指利用激光等离子体对硼进行扩散,将硼原子掺入到硅晶片中,以改变硅晶片的导电性质。通过直接掺杂硼原子,可以使硅晶片形成p型区域,与n型区域形成pn 结,从而实现电流的流动。 二、工序步骤 1. 清洗:首先,需要将硅晶片进行清洗,以去除表面的污垢和杂质,确保后续工序的顺利进行。 2. 刻蚀:接下来,将硅晶片放入刻蚀液中进行刻蚀处理,以去除表面的氧化层,增加掺杂效果。 3. 掺杂:将刻蚀后的硅晶片放入掺杂装置中,通过激光等离子体将硼原子掺入硅晶片中,形成p型区域。 4. 激活:经过掺杂后,需要对硅晶片进行激活处理,即在高温下将硼原子与硅原子进行扩散反应,使其达到最佳掺杂效果。 5. 清洗:最后,对掺杂和激活后的硅晶片进行再次清洗,以去除残

留的污染物和化学物质。 三、工艺优化 为了提高Topcon电池的性能和稳定性,可以对一次硼扩激光直掺工序进行工艺优化。以下是几种常见的优化方法: 1. 控制掺杂剂浓度:掺杂剂浓度的选择对于掺杂效果和器件性能有重要影响,需要进行精确控制。 2. 优化激活温度和时间:激活温度和时间的选择也是影响掺杂效果的重要因素,需要通过实验确定最佳条件。 3. 提高晶片质量:晶片的质量对掺杂效果和器件性能有直接影响,因此需要加强硅晶片的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 4. 优化清洗工艺:清洗过程中的污染物和杂质会影响掺杂效果和器件性能,因此需要优化清洗工艺,确保晶片的纯净度。 通过工艺优化,可以提高Topcon电池的效率和稳定性,使其在光电子器件领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Topcon电池一次硼扩激光直掺工序是Topcon电池制备过程中的关键步骤之一。通过控制工序原理和优化工艺,可以实现硅晶片的掺杂和激活,从而改变其导电性质,提高Topcon电池的性能和稳定性。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Topcon电池的制备工艺将会进一步完善,为光电子器件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

硼扩散机理及工艺应用技术研究

硼扩散机理及工艺应用技术研究 硼扩散机理及工艺应用技术研究报告 1. 研究背景 •硼扩散机理的研究在半导体行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工艺应用技术的研究能够提高硼扩散工艺的效率和稳定性。 2. 硼扩散机理的理论基础 •硼扩散是指通过热处理使得硼原子从高浓度的区域向低浓度的区域扩散。 •扩散过程中硼原子通过晶格空位或替代晶格中的其他原子进行扩散。 硼扩散的动力学模型 •硼扩散可以通过Fick定律进行描述,其中扩散通量与浓度梯度成正比。 •硼扩散的速率还受到温度、时间和硼浓度的影响。 硼扩散的影响因素 •晶体表面状态对硼扩散的影响较大。 •杂质的存在可能导致硼扩散机理发生改变。

3. 硼扩散工艺应用技术研究 •硼扩散工艺的研究旨在提高掺杂均匀性和扩散速率。 控制掺杂均匀性的方法 •通过改变扩散源的形状和结构可以提高掺杂均匀性。 •优化扩散参数可以控制掺杂均匀性的分布。 提高扩散速率的方法 •使用特殊的扩散源可以提高扩散速率。 •增加热处理温度和时间可以加快扩散速率。 4. 工艺应用技术的实验研究 •进行实验以验证理论模型和工艺应用技术的效果。 硼扩散实验设计 •设计实验方案,包括扩散源的选择、扩散温度和时间的控制等。实验结果分析 •分析实验数据,验证理论模型的正确性。 •评估工艺应用技术在实验中的效果。 5. 结论与展望 •硼扩散机理的研究对于半导体行业具有重要意义。

•工艺应用技术的研究能够提高硼扩散工艺的效率和稳定性。 •进一步的研究可以探索更高效的硼扩散工艺应用技术。 以上是对于”硼扩散机理及工艺应用技术研究”的相关研究报告,希望能对您的研究有所帮助。

光伏扩散工序

光伏扩散工序 光伏扩散工序是太阳能电池制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它涉及到将掺杂材料引入硅片中,形成p-n结构,从而使硅片具备光电转换功能。本文将从光伏扩散工序的原理、流程及相关技术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光伏扩散工序的原理 光伏扩散工序是通过在硅片表面形成掺杂层,使之成为具有p-n结构的半导体材料。在太阳能电池中,通常是通过在n型硅片表面扩散p型材料,形成p-n结构。扩散过程中,掺杂材料会与硅原子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将掺杂材料的离子引入硅片晶格,改变硅片的导电性质。 1. 清洗:首先需要对硅片进行清洗,以去除表面的污染物和氧化层,保证后续工序的顺利进行。 2. 涂覆:将掺杂材料制成溶液或浆料,通过涂覆技术将其均匀地涂覆在硅片表面。 3. 干燥:将涂覆的硅片进行干燥,以去除涂覆过程中的溶剂或水分,使掺杂材料附着在硅片表面。 4. 扩散:将干燥后的硅片放入扩散炉中,加热至高温,使掺杂材料与硅片发生扩散反应,形成p-n结构。 5. 退火:经过扩散反应后,需要对硅片进行退火处理,以去除扩散过程中产生的应力和缺陷,提高硅片的电学性能。

6. 清洗:最后对扩散后的硅片再次进行清洗,以去除表面残留的污染物和氧化层。 三、光伏扩散工序的相关技术 1. 控制扩散深度:扩散过程中,掺杂材料的扩散深度直接影响到太阳能电池的性能。通过控制扩散温度、时间和掺杂材料的浓度等参数,可以调节扩散深度。 2. 选择合适的掺杂材料:掺杂材料的选择也对扩散过程产生重要影响。通常使用的p型掺杂材料有硼、铝等,而n型掺杂材料有磷、锑等。选择合适的掺杂材料可以提高太阳能电池的效率。 3. 精确控制工艺参数:在光伏扩散工序中,精确控制工艺参数对于保证产品质量至关重要。通过精确控制温度、时间、气氛等工艺参数,可以实现扩散过程的稳定和一致性,提高太阳能电池的制造效率和一致性。 总结:光伏扩散工序是太阳能电池制造中的关键环节,通过在硅片表面形成p-n结构,实现光电转换功能。光伏扩散工序包括清洗、涂覆、干燥、扩散、退火和清洗等步骤,每一步都需要精确控制工艺参数。同时,选择合适的掺杂材料和精确控制工艺参数对于提高太阳能电池的效率和一致性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光伏扩散工序将进一步优化,为太阳能电池的制造提供更好的支持。

太阳能电池片硼源扩散综述

太阳能电池片硼源扩散综述 吴志明;张威;张宝锋;赵志然 【摘要】对国内近十年来硼扩散技术的进展进行了介绍, 引用不同科研人员的研究成果说明以下结论:采用旋涂SiO2纳米浆料作为硼源, 能够改善太阳能电池片扩散区域方块电阻的均匀性, 粒径越小, 均匀性越好;改善管内进气方式, 增大硼源进气口距离太阳能电池片的距离, 能够改善太阳能电池片扩散区域方块电阻的均匀性;在BBr3液态源高温扩散过程中引入二氯乙烯, 能够提高硼扩散的片内均匀性和片间均匀性.%Advances in the past decade in boron diffusion technology are introduced, and showing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at which are arrived by citing the research achievements of different scientific researchers: A spin-on SiO2 nanoslurry used as a boron source, it can improve the uniformity of the solar cell diffusion area square resistance; the smaller the particle size is, the better the uniformity will be. Improving the intake mode of the gas in the pipe and increasing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boron source inlet and the solar cell can improve the uniformity of the solar cell diffusion area square resistance; C2H2CL2 is added in diffusion process at high temperature by the BBr3 liquid source, it can improve within-the-wafer uniformity and wafer-to-wafer uniformity of boron diffusion. 【期刊名称】《电子工业专用设备》 【年(卷),期】2019(048)001 【总页数】4页(P8-10,62)

太阳能光伏扩散制结设备

太阳能光伏扩散制结设备 在太阳电池制备中,扩散是一道重要工艺,其主要目的就是形成P-N结。对硅进行扩散的典型做法是将硅片置于高温石英管中(通常为800℃~1200℃范围),并通入含有待扩散元素的混合气体。在目前的太阳电池工艺中,通常采用已经掺杂了一定量的硼的P型硅片作为原料,在硅片的一面通过扩散磷来形成P-N结,采用三氯氧磷(POCl3)作为扩散源提供磷原子。常用的扩散方法为石英管中进行的闭管液态源(POCl3)方式的扩散。经过国内科研人员近几年的努力,目前国内厂家生产的扩散炉已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性价比优势明显,占据了国内太阳能行业扩散炉的大部分市场。本章将着重介绍扩散制结设备的工作原理、结构、操作、维护及发展方向。4.1扩散工艺的原理扩散是一种由微粒的热运动所引起的物质输运过程,可以由一种或多种物质在气、液或固体的同一相内或不同相间进行。在固体中,扩散粒子可以是杂质原子或离子,也可以是基质原子(即为自扩散)。扩散主要由浓度梯度或温度梯度引起,而以前者较为常见,一般从浓度较高处向较低处扩散,直到相内各部分的浓度达到均匀或两相间的浓度达到平衡为止。扩散的驱动力实质是化学势梯度。4.1.1有关扩散的物理基础固体中扩散的微观机制即扩散机制可以概括为3种:填隙原子机制、空位机制、交换机制。不同情况下,扩散主要采取的机制是不一样的。实验表明,如果杂质原子的半径比基质原子小得多,则总是以填隙方式存在于晶体中,并依靠热涨落在间隙之间跳跃构成填隙式扩散,扩散系数较大。对于替代式原子(基质原子、替代式固溶体中的溶质原子),一般认为,最常见的是空位式扩散。交换式扩散涉及一些原子的合作运动,在一般情况下可能性很小。空位机制指当杂质原子大小与硅原子大小差别不大,杂质原子沿着硅晶体内晶格空位跳跃前进扩散,杂质原子扩散时占据晶格格点的正常位置,不改变原来硅材料的晶体结构。硼、磷、砷等就是以此种方式在硅中进行扩散的。图4.1空位机制填隙原子机制指当杂质原子大小与硅原子大小差别较大,杂质原子进入硅晶体后,不占据晶格格点的正常位置,而是从一个硅原子间隙向另一个硅原子间隙逐次跳跃前进。硅中的镍、铁等重金属元素原子就是以填隙原子机制进行扩散的。图4.2填隙原子机制示意图1234

光伏电池片掺杂工序 详解

光伏电池片掺杂工序详解 光伏电池片掺杂工序是制备光伏电池片的核心工序之一,其主要目的是通过掺入杂质元素来改变硅片的导电性能,从而提高光伏电池片的转换效率。以下是光伏电池片掺杂工序的详细解释: 1. 掺杂目的:在纯净的半导体硅片中掺入微量杂质元素,使其成为具有特定导电性能的杂质半导体。通过掺杂,可以形成P型或N型半导体,进而形 成PN结。 2. 掺杂方法:光伏电池片掺杂通常采用扩散法或离子注入法。在光伏行业中,扩散法是较为常见的方法,它通过在高温条件下将杂质元素扩散到硅片内部。离子注入法是将高能态的杂质离子注入到硅片表面,从而实现掺杂的目的。 3. 扩散源:用于扩散的杂质源有很多种,例如磷、硼等。根据所需掺杂的杂质元素选择合适的扩散源。 4. 扩散温度和时间:扩散的温度和时间是影响掺杂效果的重要因素。在高温下,硅原子具有较高的热运动速度,有利于杂质原子的扩散。扩散时间越长,杂质原子在硅片中的浓度越高,但过长的扩散时间会导致PN结变浅,影响光生载流子的收集。 5. 化学气相沉积(CVD):在掺杂前后,可能需要进行化学气相沉积,以在硅片表面形成一层薄膜,例如氮化硅、氧化硅等。这些薄膜可以起到保护、钝化、减反射等作用,对提高光伏电池片的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6. 质量检测:掺杂后需要对硅片进行质量检测,以确保掺杂效果满足要求。检测项目包括PN结电阻、漏电流、表面形貌等。 总之,光伏电池片掺杂工序是制备高性能光伏电池片的关键环节之一,其目的是通过改变硅片的导电性能来提高光伏电池片的转换效率。在实际生产中,需要根据具体的工艺要求和设备条件进行操作,并严格控制各项工艺参数,以保证掺杂效果和产品质量。

硼磷扩散

一、硼扩散工艺原理(液态源) 目前,液态源硼扩散常用:硼酸三甲酯B(CH3O)3,硼酸三丙酯,三溴化硼B(B2)3,无水硼酸三甲酯B(CH3O)3,为无色透明液体,在室温下挥发形成,具有较高真气压,硼酸三甲酯遇水易分解,升成硼酸和甲醇。 B(CH3O)+ 3H2O=H3BO3 + 3(CH3OH) B(CH3O)500℃以上B2O3 + CO2 + H2O + C 2B2O3 + 3Si = 3SiO2 + 4B 硼酸三甲酯在高温(500℃以上)能够分解出三氧化二硼(B2O3),而三氧化二硼在900℃左右又能与硅片起反应,生成硼原子,并沉积在硅片表面,这就是预沉积过程;沉积后在基区窗口表面上生成具有色彩的硼硅玻璃。 二、硼扩散装置: 硼再分布:当炉温升到预定温度(1180℃以后)通干O2 20分钟,排除管道内空气,同时加热水浴瓶,是水浴温度达到设定温度值950℃,一切就绪后,即可将正片和陪片一起装入石英舟推入炉子恒温区,先通5分钟干氧,在改通30分钟湿氧,最后通5分钟干氧,时间到即可把硅片拉出石英管,倒在铜块上淬火,防止慢降温时,金从硅体中析出。 一、磷扩散工艺原理 5POCl3 >600℃3PCl5 + P2O5 2P2O5 + 5Si = 5SiO2 + 4P 4PCl5+5O2 过量O2 2P2O5+6Cl2 4PCl3+3O2 过量O2 2P2O5+6Cl2 磷预沉积时,一般通N2为20~80ml/分,O2为20~40ml/分,O2可通过,也可不通过源。 二、磷扩散装置

磷扩散源POCl3是无色透明有窒息性气味的毒性液体,要求扩散系统密封性好,源瓶进出口两端最好用聚四氟乙烯或聚氯乙烯管道连接。若用其他塑料管或乳胶管连接易被腐蚀,就需要经常更换。接口处最好用封口胶,由系统流出气体应通过排风管排到室外,不要泄漏在室内。 源瓶要严加密封,切勿让湿气进入源瓶。因为三氯氧磷吸水汽而变质,做扩散温度上不去。 2POCl3+3H2O=P2O5+5HCl 发现三氟氧磷出现淡黄色就不能使用。 一、磷沉积工艺条件: 炉温:1050℃ 气体流量:小N2为20~80ml/分小O2为20~40ml/分大N2为500ml/分 源温:0℃ 二、磷再分布工艺条件: 炉温:950℃~1000℃O2流量:500ml/分水温:95℃ 三、高温短时间磷扩散: 1、磷预沉积: 炉温:1200℃扩散源:POCl3 大N2流量300ml/分 小N2流量:70ml/分O2流量:85ml/分 扩散时间:4~5分钟(通源)+3分钟(关源) 2、磷再分布(三次氧化) 炉温:900℃O2流量:500ml/分 氧化时间:15分(湿O2)+10分(干O2) 四、HCl抛光: 当炉温1180℃时,HCl/N2=1.1%,N2流量为400ml/分情况下,抛光30分钟。 五、磷合金工艺文件:合金温度:500℃~570℃,合金时间:10~20分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