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纳兰性德简介

纳兰性德简介

三一文库(https://www.doczj.com/doc/8519178215.html,)

〔纳兰性德简介〕

纳兰性德,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纳兰性德简介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顺治十一年腊月十二日——1685年7月1日,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祖籍开原威远堡镇东北的叶赫河岸,满洲正黄旗人,清朝词人、学者。纳喇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室名通志堂、渌水亭、珊瑚阁、鸳鸯馆、绣佛斋。原名纳兰成德,为避当时太子“保成”的名讳,改名纳兰性德。一年后,太子易人,为胤礽,于是改回成德。顺治十一年生,死于康熙二十四年,年仅三十一岁。他是康熙十五年进士,为武英殿大学士明珠长子,一生淡泊萦云、善骑射、好读书、擅长于词。他的词基本以一个“真”字取胜,写情真挚浓烈,写景逼真传神,但细读却又感淡淡忧伤。

纳兰性德,母爱新觉罗氏,为阿济格之女,父亲纳兰明珠历任内务府总管、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纳兰性德十七岁进太学,十八岁中举,十九岁会试中试,因患寒疾,没有参加殿试。二十二岁即康熙十五年(1676年)补殿试[3],中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康熙爱其才,又因他是八旗子弟,上代又与皇室沾亲,与康熙长子胤禔生母惠妃也有亲戚关系,所以被康熙留在身边,授予三等侍卫的官职,后晋升为一等侍卫,多次随康熙出巡,并奉旨出使梭龙(其方位学界尚存分歧),考察沙俄侵边情况。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患急病去世,年仅三十岁(虚龄三十一),死后葬于京西皂甲屯纳兰祖坟(今北京海淀区上庄皂甲屯)。《清史稿》有传。有词集《侧帽集》《饮水词》刊行于世,后人合称为《纳兰词》。

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1685 年7月1日)纳兰性德病故,享年31岁。纳兰性德20岁时与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卢氏成婚,两人情感甚笃,浮生萦云,婚后三年卢氏难产不幸亡故。纳兰性德又续娶图赖之孙女官氏。《百家讲坛》讲师曾言,纳兰性德在与卢氏结发之前,曾与表妹有一段刻

骨铭心的恋曲。在卢氏死后,纳兰性德曾作过多首缅怀诗,之后,又与一女子有情,有诗句为证,但史实有待考证。年羹尧是其女婿。

说到纳兰性德的名字,还有一说应予驳正:《承德民族师专学报》 1993年第间期登载有刘德鸿《纳兰性德探幽三题》一文,其中说明珠的妻子,爱新觉罗氏“于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1655年1月19日)生下长子冬郎,就是后来的大诗词家纳兰性德。”时下有一历史小说《康熙与他的情敌》一书出版,其中也说纳兰性德小名“冬郎”。其实是沿袭了黄天骥先生对纳兰性德诗句的误解,性德《填词》诗有句云:“冬郎一生极憔悴,判与三闾共醒醉。”冬郎乃唐代诗人韩渥的乳名,“冬郎憔悴”已成文学典故。因纳兰性德生于十二月十二日因而联想到乳名可能叫“冬郎”,其实古人称十一月为冬,十二月为腊。纳兰性德乳名叫“成哥”而不是什么“冬郎”,在他生前,担任宫廷侍卫之后,将“成德”的名字,改为“性德”。这就是由于乾学所记“避东宫嫌名”给予我们的启示,从而考证得的结论。

风光

纳兰性德22岁时,再次参加进士考试,考中二甲第七名。康熙皇帝破格授他三等侍卫的官职,以后升为二等,再升为一等。作为皇帝身边的御前侍卫,以英俊威武的武官身份参与风流斯文的诗文之事。随皇帝南巡北狩,游历四方,奉命参与重要的战略侦察,随皇上唱和诗词,译制著述,因称圣意,多次受到恩赏,是人们羡慕的文武兼备的年少英才,帝王器重的随身近臣,前途无量的达官显贵。

但作为诗文艺术的奇才,他在内心深处厌倦官场庸俗和侍从生活,无心功名利禄。虽“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他诗文均很出色,尤以词作杰出,著称于世。24岁时,他把自己的词作编选成集,名为《侧帽集》,又著《饮水词》,再后有人将两部词集增遗补缺,共349首,编辑一处,合为《纳兰词》。传世的《纳兰词》在当时社会上就享有盛誉,为文人、学士等高度评价,成为那个时代词坛的杰出代表。时人云,“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可见其词的影响力之大。

在交友上,纳兰性德最突出的特点是其所交“皆一时俊

异,于世所称落落难合者”,这些不肯落俗之人,多为江南汉族布衣文人,如顾贞观、严绳孙、朱彝尊、陈维崧、姜宸英等等。纳兰性德对朋友极为真诚,不仅仗义疏财,而且敬重他们的品格和才华,就象平原君食客三千一样,当时许多的名士才子都围绕在他身边,使得其住所渌水亭(现宋庆龄故居内恩波亭)因文人骚客雅聚而著名,客观上也促进了康乾盛世的文化繁荣。究其原因,纳兰性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和汉族知识分子学到他所倾慕的汉文化知识,而更重要的是他自身有着不同于一般满清贵族纨绔子弟的远大理想和高尚人格,这就显然使得他的举动背离了社会主流,从而成为后世的一个研究焦点。

与红楼

轰轰烈烈的“红学”研究已经进行百载有余了。其中有不少文宿、巨匠参与研究,并取得不少成果和进展。不但伟人毛泽东对《红楼梦》研究有评述,就是前溯百载,清代的皇帝,公子王孙也侧身其中。但凡研究“红学”的人对明珠,纳兰性德都会有所了解。乾隆算得上是第一位红学家。当和珅进呈《红楼梦》,乾隆读后曰:“此盖为明珠家事作也。”一句话,把《红楼梦》与纳兰家联系起来。且不说此推论是

纳兰性德研究综述

纳兰性德研究综述 纳兰性德是清朝满族著名的词作家,初名成德,后改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著有《侧帽集》(后更名《饮水集》)、《渌水亭杂识》等,曾辑刻《通志堂经解》。夏承焘《词人纳兰容若手简前言》称:“他是满族中一位最早笃好汉文学而卓有成绩的文人,他的令词是五代李煜、北宋晏几道以来一位名作家,那是他可以当之无愧的。”(1) 纳兰性德其人其事及其文学艺术成就,在有清一代曾引起诸多学者文人的关注,而在民国及解放初期,则相对受到冷落。研究者对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解释: 1.这和民族偏见及晚清的腐败政治有关; 2.由于受“左”的社会思潮的影响,对纳兰性德作品的思想内容产生偏见和误解,对其文学成就估价不足; 3.人民群众对纳兰性德及其作品了解甚少。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社会的稳定与繁荣和人们思想的解放与进步,纳兰性德及其作品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研究纳兰性德的专著、文章逐渐增多,研究的力度和深度也不断得到加强。 中国传统文学批评多为散金碎玉似的点滴感悟与评价。与此相关,清代对纳兰其人其作的评价也多见于序、跋、词话、词论、诗论、碑文等形式中,一般只是只言片语的评论。解放前关于纳兰性德的研究文章与专著很少,20世纪上半叶涉及纳兰性德的论文不足40篇;但这些研究虽少而精,诸如张阴《纳兰性德传》(2)、陈铨《清代第一词家纳兰性德传及其著作》(3)、张任政《纳兰性德年谱》(4)、徐裕昆《纳兰容若评传》(5)、张裕京《满洲词人纳兰成德丛录》(6)等等,对纳兰性德的家世、生平、著作都有有力的考证及论述,是后人进行深入研究的珍贵参考资料。 解放初期,研究纳兰性德的人可说是了了无几,《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论文索引》(1949—1962)(7)中收入建国后十三年中研究纳兰性德的文章只有两篇,到1979年,对纳兰的研究也只是增加了两篇论文和出版了《通志堂集》(四卷)。近20年间,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纳兰性德及其作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仅重要的研究专著就有近十部,下文将对此作简要介绍。有关的研究论文则每年都有数量可观、质量上乘的力作问世。尤其自1985年值纳兰性德逝世三百周年纪念之际,承德纳兰性德研究会成立,把纳兰研究推向一个高潮。1997年8月由台湾历史文学学会和承德纳兰性德研究会共同发起组织的“海峡两岸少数民族文学研讨会”在承德举行,纳兰性德研究是此次会议的重要议题,交流了一批有较高质量的学术论文,纳兰的家世、生平、思想及创作等得到日益全面而精深的研究。 《纳兰性德和他的词》,作者黄天骥,1983年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本专著对纳兰性德生活的历史背景、家庭、经历、政治思想、文学观点、交游等多方面进行了精湛的分析,阐明了他的思想矛盾、创作风格和在我国词坛上的地位,书后附有年谱,并精选了纳兰的六十多首词作给予注释和简评,是一部能全面反映纳兰性德思想及艺术面貌的学术著作。 《饮水词》,夏承焘主编,1984年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是夏先生主编的“天风阁丛书”之一,对纳兰词作三百四十八首遂一进行了校勘和整理,并附有冯统的《纳兰性德和〈饮水词〉》,收录了前人撰写的关于纳兰性德的传记、评论、

纳兰性德简介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简介:清代满族词人。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其先祖原为蒙古吐默特氏,因攻占纳□部,以地为氏,改姓纳□——即纳兰。17世纪初为清太祖努尔哈赤降伏,后属满洲正黄旗。其父明珠为清康熙时大学士。 纳兰性德自幼勤于修文习武。18岁中举,22岁赐进士出身。选授三等侍卫,后晋为一等,扈从于康熙身边。康熙非常赏识他的才干,曾委派他到黑龙江呼伦,查勘沙俄侵扰情况,并安抚达斡尔边民。辑有《全唐诗选》和《词韵正略》。擅书法,精于书画鉴赏。 纳兰性德的词集《侧帽集》于康熙十七年(1678)问世,时年仅24岁。继而,另一词集《饮水词》在吴中刊行。而综合编纂他诗、词、文、赋为《通志堂集》的,则是他的汉文老师徐乾学。 他的词集问世后,曾形成“家家争唱饮水词”(曹寅语)的局面。这不仅因其词作“缠绵清婉,为当代冠”(郑振铎语),其思想的深沉,风格的清新,抒情状物的不落窠臼、别开生面,也是重要原因。 纳兰性德性澹泊。在涉猎汉文学传统时,他将李白、陶潜奉为楷模。视功名权势如敝屣,视相府长子、御前侍卫的地位为难以解脱的束缚,不到30岁竟“忧愁居其半,心事如落花”,产生了“海鸥无事,闲飞闲宿”的出世之想,这种心绪给他的作品涂上了一层浓重的哀愁。思乡、思亲、思友的主题,词集里多有所见。顾贞观说:“容若词一种凄惋处令人不忍卒读。” 王国维论及纳兰性德时说:“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不仅指出了他在中国词坛上的历史地位,而且概括了他的个人风格。 纳兰性德在清初词坛上,起了联络海内词客的重要作用。其词风格接近李煜,有清朝李后主之称。所写词清丽婉约,格高韵远,颇具特色。 虞美人 银床淅沥青梧老,屧粉秋蛩扫。采香行处蹙连钱,拾得翠翘何恨不能言。 回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 银床①淅沥青梧老,屧粉秋蛩扫。采香②行处蹙连钱。拾得翠翘何恨不能言。回廊③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 【简析一】 【说明】 纳兰词中多次提到“回廊”,其必有所实指,但又难以确知,惟其必是与一段恋倩有关,这是确定无疑的。本篇中“回廊一寸相思地”再次写到了这令诗人伤心断肠的地方,而且 从结句来看,那段恋情的逝去己十年之久,岁月忽忽,然而往事肋厉。此中况味使诗人依然难以忘怀,可见他的情痴,亦一可见这段爱情的创痛实在太深太重了。 【注释】 ①银床二句:银床,指井栏;一说为辘轳架。杜甫《冬日洛城北谒玄元皇帝庙》:“风筝吹玉柱,露井冻银床。”仇兆鳌注:“朱注:旧以银床为井栏,《名

纳兰性德生平简介

纳兰性德生平简介 清代诗人纳兰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讳改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正黄旗满州人,大学士明珠长子,生长在北京。幼好学,经史百家无所不窥,谙悉传统学术文化,尤好填词。康熙十五年(1676)进士,授乾清门三等侍卫,后循迁至一等,正三品。随扈出巡南北,并曾出使梭龙(黑龙江流域)考察沙俄侵扰东北情况。康熙二十四年患急病去世,年仅三十一岁。纳兰性德去世后,被埋葬在北京海淀区上庄皂甲屯。 纳兰性德是清初著名大词人,与朱彝尊、陈维崧并称“清词三大家”。 纳兰性德生于天潢贵胄之家,赫赫宰相府,为武英殿大学士明珠长子。娶妻两广总督尚书卢兴祖之女卢氏,赐淑人,后诰赠一品夫人,成婚三年后妻子亡故,继娶官氏,赐淑人。其妾颜氏,后纳沈宛,江南才女,著有《选梦词》。

纳兰性德一生所交,多为汉族布衣文人,如朱彝尊、陈维崧、顾贞观、姜宸英、严绳孙等,其居渌水亭经常为他与朋友们的雅聚之所,无形中为康熙盛世的清政府笼络住一批汉族知识分子。 纳兰性德虽然生命短暂,但著作颇丰:《通志堂集》二十卷(含赋一卷、诗词各四卷、经解序三卷、文二卷、《渌水亭杂识》四卷),《词林正略》;辑《大易集义粹言》八十卷,《陈氏礼记说补正》三十八卷;编选《近词初集》、《名家绝句钞》、《全唐诗选》等书。而且,这些多是其鞍马扈从之余完成,笔力惊人。 纳兰性德的主要成就在于词。其词现存348首,刊印为《侧帽》、《饮水》集,后多称《纳兰词》,风格清新隽秀,哀感顽艳,有南唐后主遗风。 纳兰性德是朱邸红楼中的贵公子,才华艳发,多愁善感,气质上受汉文士影响很深。虽曾有积极用世的抱负,却更向往温馨自在、吟咏风雅的生活。侍卫职司单调拘束、劳顿奔

清代诗人纳兰性德的作品风格及对后世影响

清代诗人纳兰性德的作品风格及对后世的影响 一、纳兰性德简介 纳兰性德(1655年-1685年),字子真,号石屏山人,是清代著名的诗人。 他出生于一个文化世家,自小饱读诗书,精通古文和诗词。他的创作活动主要 集中在清代晚期,对于该时期的文学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二、作品风格 1.感伤悲凉:纳兰性德的作品以感伤悲凉为主题,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爱情 失意以及社会变迁所产生的复杂情感。他擅长描绘离别之情和对过去幸福 时光的怀念。 2.唯美细腻:纳兰性德的作品语言优美婉约,运用了大量含蓄委婉而富有意 境的描写手法。他善于运用象征和比喻来表达情感,使作品更加细腻动人。 3.自省思考:纳兰性德在其作品中常常表现出对自我内心世界的深入思考和 反省。他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痛苦、迷茫以及对生活意义的探索。 4.借古讽今:纳兰性德在部分作品中借用古代典故或历史人物来批判现实社 会,流露对当时政治腐败和社会不公的不满情绪。 三、对后世影响 1.文学艺术影响:纳兰性德以其独特的诗风和思想内涵,在清代文化界产生 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他以其细腻婉约的作品风格,开创了晚清詩風,为 后世文化大师尊崇。

2.教育启示:纳兰性德自幼秉承严谨求真的学习态度,注重诗歌技巧与内心 真挚感情的结合。他的作品激发了很多读者对美好情感和知识追求上进精神。 3.情感共鸣:纳兰性德描写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复杂纠结的情感,使得后 世读者能够从中找到共鸣。他的作品经典而真实,留给后世人们许多思考和感悟。 4.文化传承:纳兰性德的作品广为流传,并译为多种文字,不仅在中国文学 史上有重要地位,也对海外文化交流起到了推动作用。 四、总结 纳兰性德是清代具有深远影响力的诗人之一。他以独特的作品风格和思想内涵成为文学界的璀璨之星。他的作品悲凉而美丽,挖掘了人类情感世界和生命意义的深处。通过他的作品,我们能够感受到他对情感、对社会现实和对自我存在意义的思考和诠释,这使他的影响超越时代,在后世还能引发人们对美好与真善、审美与情感等层面的思索。

纳兰性德简介

三一文库(https://www.doczj.com/doc/8519178215.html,) 〔纳兰性德简介〕 纳兰性德,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纳兰性德简介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顺治十一年腊月十二日——1685年7月1日,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祖籍开原威远堡镇东北的叶赫河岸,满洲正黄旗人,清朝词人、学者。纳喇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室名通志堂、渌水亭、珊瑚阁、鸳鸯馆、绣佛斋。原名纳兰成德,为避当时太子“保成”的名讳,改名纳兰性德。一年后,太子易人,为胤礽,于是改回成德。顺治十一年生,死于康熙二十四年,年仅三十一岁。他是康熙十五年进士,为武英殿大学士明珠长子,一生淡泊萦云、善骑射、好读书、擅长于词。他的词基本以一个“真”字取胜,写情真挚浓烈,写景逼真传神,但细读却又感淡淡忧伤。

纳兰性德,母爱新觉罗氏,为阿济格之女,父亲纳兰明珠历任内务府总管、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纳兰性德十七岁进太学,十八岁中举,十九岁会试中试,因患寒疾,没有参加殿试。二十二岁即康熙十五年(1676年)补殿试[3],中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康熙爱其才,又因他是八旗子弟,上代又与皇室沾亲,与康熙长子胤禔生母惠妃也有亲戚关系,所以被康熙留在身边,授予三等侍卫的官职,后晋升为一等侍卫,多次随康熙出巡,并奉旨出使梭龙(其方位学界尚存分歧),考察沙俄侵边情况。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患急病去世,年仅三十岁(虚龄三十一),死后葬于京西皂甲屯纳兰祖坟(今北京海淀区上庄皂甲屯)。《清史稿》有传。有词集《侧帽集》《饮水词》刊行于世,后人合称为《纳兰词》。 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1685 年7月1日)纳兰性德病故,享年31岁。纳兰性德20岁时与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卢氏成婚,两人情感甚笃,浮生萦云,婚后三年卢氏难产不幸亡故。纳兰性德又续娶图赖之孙女官氏。《百家讲坛》讲师曾言,纳兰性德在与卢氏结发之前,曾与表妹有一段刻

2023年文学_纳兰性德经典诗词赏析八篇

2023年纳兰性德经典诗词赏析八篇 篇一:纳兰性德经典诗词赏析 《纳兰词》 作者:纳兰容若 《纳兰词》简介: 纳兰词是清代最为著名的词人之一纳兰性德的作品。纳兰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愣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大学士明珠之子。康熙进士,官一等侍卫。他的诗词不但在清代词坛享有很高的声誉,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也以“纳兰词”为词坛一说而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之地。他所生活的满汉融合的时期;他贵族家庭兴衰关联王朝国事的典型性;以及侍从帝王却向往平淡的'经历,构成特殊的环境与背景。加之他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的创作呈现独特的个性特征和鲜明的艺术风格。 《纳兰词》收录的纳兰性德的词,是对他一生情感的真实写照。《纳兰词》中所附原文、注释、赏析等栏目,从多角度将词作的主题思想、创作背景、词人境况以及词作的意境、情感全面地展示出来。同时,同词情词境相契合的人物画像、山水景物,以及情景图等,通过多种视觉要素的有机结合,达到“词中有画,画中有词”的艺术境界。 关于纳兰词爱情名句,纳兰经典名句诗词名句 1、人生恰如三月花,倾我一生一世念。来如飞花散似烟,醉里不知年华限。——纳兰性德《纳兰词》 2、浮生如此,别多会少,不如莫遇。——纳兰容若《纳兰词》 3、浮生若梦,别多会少,不如莫遇。——纳兰容若《纳兰词》

4、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纳兰容若《纳兰词》 5、我是人间惆怅客,断肠声里忆生平——纳兰性德《纳兰词》 6、月似当时,人似当时否?——纳兰容若《纳兰词》 7、木叶纷纷归路,残月晓风何处。消息半浮沉,今夜相思几许。秋雨,秋雨,一半西风吹去。——纳兰容若《纳兰词》 8、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 ——纳兰容若《纳兰词》 9、茫茫碧落,天上人间情一诺。——纳兰容若《纳兰词》 10、西风一夜剪芭蕉,满眼芳菲总寂寥《纳兰词》 11、雾窗寒对遥天暮,暮天遥对寒窗雾。花落正啼鸦,鸦啼正落花。袖罗垂影瘦,瘦影垂罗袖。风翦一丝红,红丝一翦风。——纳兰容若《纳兰词》 12、半世浮萍随逝水,一宵冷雨葬名花。魂是柳绵吹欲碎,绕天涯。——纳兰容若《纳兰词》 13、为怕多情,不作怜花句。——纳兰容若《纳兰词》 14、凭将扫黛窗前月,持向今宵照别离《纳兰词》 15、 "一片晕红才著雨,几丝柔绿乍合烟,倩魂销尽夕阳前。——纳兰容若《纳兰词》" 16、一心待来生,愿来生再续未了缘,可有来生?——纳兰性德《纳兰词》 17、万帐穹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纳兰容若《纳兰词》 18、彤云久绝飞琼字,人在谁边。——纳兰容若《纳兰词》 19、一生一代一双人——纳兰性德(闪点情话网) 《纳兰词》

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写作背景及作者简介

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写作背景及作者简介 导读:《长相思·山一程》原文 山一程,水一程⑵,身向榆关那畔行⑶,夜深千帐灯⑷。 风一更,雪一更⑸,聒⑹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⑺。 注释 ⑴长相思。唐教坊曲,双翅小令。又名《双红豆》。 ⑵程:道路、路程,山一程、水一程,即山长水远。 ⑶榆关:即今山海关,在今河北秦皇岛东北;那畔:即山海关的另一边,指身处关外。 ⑷千帐灯:皇帝出巡临时住宿的行帐的灯火。千帐言军营之多。 ⑸更: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风一更、雪一更,即言整夜风雪交加也。 ⑹聒(guō):声音嘈杂,这里指风雪声。 ⑺故园:故乡,这里指北京;此声:指风雪交加的声音。 译文 将士们不辞辛苦地跋山涉水,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夜已经深了,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 外面正刮着风、下着雪,惊醒了睡梦中的将士们,勾起了他们对故乡的思念,故乡是多么的'温暖宁静呀,哪有这般狂风呼啸、雪花乱舞的聒噪之声。 《长相思·山一程》写作背景

清康熙二十一年二月十五日,康熙因云南平定,出关东巡,祭告奉天祖陵。纳兰随从康熙帝诣永陵、福陵、昭陵告祭,二十三日出山海关。塞上风雪凄迷,苦寒的天气引发了纳兰对京师中家的思念,写下了这首词。 《长相思·山一程》作者简介 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清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满洲正黄旗人,清朝政治人物、词人、学者。权臣明珠之子。纳兰氏,字容若,号饮水、楞伽山人。室名通志堂、渌水亭、珊瑚阁、鸳鸯馆、绣佛斋。[1] 原名纳兰成德,为避当时太子“保成”的名讳,改名纳兰性德。一年后,太子改名为胤礽,于是改回成德。顺治十一年生,死于康熙二十四年,年仅三十一岁。1676年(康熙十五年)进士,选授三等侍卫,寻晋为一等。著有《通志堂集》,词作先有《侧帽》一集,后增补为《饮水词》,后人汇辑本则称《纳兰词》,今存三百五十首左右。又与顾贞观合辑《今词初集》一选,为清初文人词选中著名之本。纳兰性德性情颖敏,多愁善感,不类贵族子弟。词风真挚自然而多凄恻哀艳,悼亡之作尤称绝调。向有满洲词人第一之誉,为清词大家之一。 【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写作背景及作者简介】 1.朱熹《春日》写作背景及作者简介 2.林杰《乞巧》写作背景及作者简介 3.论语十则写作背景及作者简介

纳兰性德《长相思》原文、译文、赏析及作者简介

纳兰性德《长相思》原文、译文、赏析及作者简介 长相思 [清]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走过一条山路,走过一条水路,正向榆关那边走去。夜深了,人们在帐篷里点灯。晚上又刮风又下雪,声音嘈杂打碎了我思乡的梦,家乡没有这样的声音。 “山一程,水一程”仿佛是亲人送了我一程又一程,山上水边都有亲人送别的身影。“身向榆关那畔行”是使命在身行色匆匆。“夜深千丈灯”则是康熙帝一行人马夜晚宿营,众多帐篷的灯光在漆黑夜幕的反衬下在所独有的壮观场景。“山一程,水一程”寄托的是亲人送行的依依惜别情;“身向榆关那畔行”激荡的是“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的萧萧豪迈情;“夜深千帐灯”催生的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烈烈壮怀情。这情感的三级跳,既反映出词人对故乡的深深依恋,也反映出他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二十几岁的年轻人,风华正茂,出身于书香豪门世家,又有皇帝贴身侍卫的优越地位,自然是眼界开阔、见解非凡,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定会比别人更强烈。可正是由于这种特殊的身份反而形成了他拘谨内向的性格,有话不能正说,只好借助于儿女情长的手法曲折隐晦地反映自己复杂的内心世界。这也是他英年早逝的重要原因。 “夜深千帐灯”既是上阙感情酝酿的高潮,也是上、下阙之间的自然转换。夜深人静的时候,是想家的时候,更何况“风一更,雪一更”。风雪交加夜,一家人在一起什么都不怕。可远在塞外宿营,夜深人静,风雪弥漫,心情就大不相同。路途遥远,衷肠难诉,辗转反侧,卧不成眠。“聒碎乡心梦不成”的慧心妙语可谓是水到渠成。 “山一程,水一程”与“风一更,雪一更”的两相映照,又暗示出词人对风雨兼程人生路的深深体验。愈是路途遥远、风雪交加,就愈需要亲人关爱之情的鼓舞。因为她是搏击人生风浪的力量源泉,有了她,为了她,就不怕千难万险,就一定会迎来团聚的那一天。从“夜深千帐灯”壮美意境到“故园无此声”的委婉心地,既是词人亲身生活经历的生动再现,也是他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美,并以此创造美、抒发美的敏锐高超艺术智慧的自然流露。 本词既有韵律优美、民歌风味浓郁的一面,如出水芙蓉纯真清丽;又有含蓄深沉、感情丰富的一面,如夜来风潮回荡激烈。词人以其独特的思维视角和超凡的艺术表现力,将草原游牧文化的审美观与中原传统文化的审美观相融合,集豪放婉约与一体,凝炼出中华词坛上一颗风骨神韵俱佳的灿烂明珠,深受后人喜爱。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一书中将作者推为宋后第一真词人,是非常有道理的。 作者简介: 纳兰性德:为武英殿大学士明珠长子,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族,满洲正黄旗,清初著名词人。 性德少聪颖,读书过目即能成诵,继承满人习武传统,精于骑射。在书法、绘画、音乐方面均有一定造诣。康熙十五年(进士。授三等侍卫,寻晋一等,武官正三品。 妻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卢氏,赐淑人,诰赠一品夫人,婚后三年,妻子亡故,吴江叶元礼亲为之撰墓志铭,继娶官氏,赐淑人。妾颜氏,后纳江南沈宛,著有《选梦词》“风韵不减夫婿”,亡佚。纳兰性德死时,年仅三十一岁,“文人祚薄,哀动天地”葬于京西皂荚屯。有三子四女。一女嫁与骁将年羹尧。

纳兰性德简介

纳兰性德简介 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原名纳兰成德,一度因避讳太子保成而改名纳兰性德。大学士明珠长子,其母为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爱新觉罗氏。 纳兰性德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徐元文赏识。十八岁考中举人,次年成为贡士。康熙十五年(1676年)殿试中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纳兰性德曾拜徐乾学为师。他于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深受康熙皇帝赏识,授一等侍卫衔,多随驾出巡。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五月,纳兰性德溘然而逝,年仅三十岁(虚龄三十有一)。纳兰性德的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纳兰性德词作现存348首(一说342首),内容涉及爱情友谊、边塞江南、咏物咏史及杂感等方面,写景状物关于水、荷尤多,尽管以作者的身份经历,他的词作数量不多,眼界也并不算开阔,但是由于诗缘情而旖旎,而纳兰性德是极为性情中人,因而他的词作尽出佳品,况周颐在《蕙风词话》中誉其为“国初第一词手”。 《纳兰词》不但在清代词坛享有很高声誉,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之地。纵观纳兰性德的词风,清新隽秀、哀感顽艳,颇近南唐后主。而他本人也十分欣赏李煜,他曾说:“花间之词如古玉器,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贵重,李后主兼而有其美,更饶烟水迷离之致。”此外,他的词也受《花间集》和晏几道的影响。《纳兰词》在纳兰容若生前即产生过“家家争唱”的轰动效应,身后更是被誉为“满清第一词人”、“第一学人”。清家学者均对他评价甚高。到了民国时候,纳兰还是很出名的才子早逝的典例。王国维赞其曰“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北宋以来,一人而已”。张恨

纳兰性德《长相思》

《长相思》纳兰性德 清代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分类:小学古诗婉约羁旅写景思乡长相思 作者简介(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长相思》纳兰性德拼音读音参考 zhǎng xiàng sī 长相思

shān yī chéng, shuǐ yī chéng, shēn xiàng yú guān nà pàn xín g, yè shēn qiān zhàng dēng.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fēng yī gēng, xuě yī gēng, guā suì xiāng xīn mèng bù chéng, gù yuán wú cǐ shēng.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翻译 我扈驾赴辽东巡视,随行的千军万马一路跋山涉水,浩浩荡荡,向山海关进发。入夜,营帐中灯火辉煌,宏伟壮丽。 夜已深,帐篷外风雪交加,阵阵风雪声搅得人无法入睡。作者思乡心切,孤单落寞,不由得生出怨恼之意:家乡怎么没有这么烦乱的声音呢? 注释 走过一条条山路,走过一条条水路,正向榆关那边走去。夜深了,人们在帐篷里点灯。晚上又刮风又下雪,声音嘈杂打碎了思乡的梦,家乡没有这样的声音。 【程】道路、路程,山一程、水一程,即山长水远。 【榆关】即今山海关,在今河北秦皇岛东北。

纳兰性德人物简介

纳兰性德人物简介 生平、感情经历 纳兰性德(1655年-1685年),叶赫那拉氏,字容若,满洲正黄旗人,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讳改名为性德,一年后太子更名胤礽,于是纳兰又恢复本名纳兰成德。号楞伽山人。清朝著名词人。父亲是康熙朝武英殿大学士、一代权臣纳兰明珠。[1]母亲爱新觉罗氏是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一品诰命夫人。其家族——纳兰氏,隶属正黄旗,为清初满族最显的八大姓之一,即后世所称的“叶赫那拉氏”。纳兰性德的曾祖父,是女真叶赫部首领金石台。金石台的妹妹孟古,嫁努尔哈赤为妃,生皇子皇太极。 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徐文元赏识,推荐给内阁学士徐乾学。十八岁参加顺天府乡试,考中举人。十九岁参加会试中第,成为贡士。康熙十二年因病错过殿试。康熙十五年补殿试,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 拜徐乾学为师。他于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深受皇帝赏识,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 他的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纳兰性德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暮春抱病与好友一聚,一醉一咏三叹,而后一病不起。七日后,于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公元1685年7月1日)溘然而逝,年仅三十岁(虚龄三十有一)。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纳兰命运多舛,年命不永,情深不寿。与他最亲近的三个女子,劳燕分飞,谱下了一曲曲凄婉的哀歌。 相逢不语,一朵芙蓉著秋雨 “十八年来堕世间,听花嚼芷弄冰弦,多情情寄阿谁边?”纳兰在18岁那年,情窦初开,整日嚼着香草,弹弄琵琶,寻觅着意中人。 “相逢不语,一朵芙蓉著秋雨。小晕红潮,斜溜钗心只凤翘。待将低唤,直为凝情恐人见,欲诉幽情,转过回廊叩玉钗。”这小女子娇美可爱,脸庞羞得泛起红潮,泪痕仿佛秋雨中的一朵芙蓉花,插在鬓上的钗环轻轻颤动,离去时,她转过回阑,拔下头上的那根精致玉钗,轻叩着回阑。回眸一笑百媚生,撩拨得公子心旌飘荡,这段恋情无疾而终。 坊间相传这女子是纳兰公子表妹,抑或是身边丫鬟。清朝晚期《赁庑笔记》记载:“纳兰眷一女,绝色也,有婚姻之约。旋此女入宫,顿成陌路。容若愁思郁结,誓必一见,了此夙

北宋之后第一人

北宋之后第一人 ——赏纳兰容若 1纳兰容若简介 纳兰性德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qie)山人,满洲正黄旗,清朝著名词人,其祖先于清初入关,其父为康熙王朝权倾一时的首辅大臣,容若天资聪慧,博通经史,工书法,擅长丹青,又精射骑,十七为诸生,常伴康熙出巡边塞,三十一岁因病而亡。 纳兰容若一生的成就主要在词,他被王国维评为北宋以来,一人而已,作品清雅脱俗,著有《侧帽集》和《饮水集》,若非早逝,他的词必然可以形成一种新的风格,他的词未被汉人风气所染,有着满人的坦诚,有着词所有含蓄,行略间散发一种典雅的感情,直至本心。让人不得不为其的情绪锁感动和深思。 他的一生一直为感情所困,几个红颜知己却因为总总原因不能和他偕老,我一直认为这也是他的词总带着一种忧伤的感觉。 2纳兰容若的成就 纳兰性德是清入关后的第一个满洲词人,他十分崇尚汉人的文化,认真习之,最终诗、词兼备,特别是词。纳兰最推崇李后主的词,而他本人的词亦由李后主遗风,同时又兼有特色,婉约中间有豪放,清新自然,丝毫不做作,尤其是他的小令。 纳兰的词中写悼亡的特别多,感情真挚,令人不忍卒读,这是与他本身的经历有关,除此之外还有表现不得志的不满之情等的,如“不恨天涯行役苦,只恨西风吹梦成今古。”这才有了王国维的“容若之词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之说。纳兰词开创了清初词坛的特色,康熙帝亦曾亲笔题词“文苑词宗”。3纳兰容若的爱情和与之相关的名词 容若与其表妹 纳兰容若与其表妹曾有婚约,“正是辘轳金井,满是落花红冷。蓦地一相逢,心事眼波难定”。 容若与卢氏 ,“绣榻闲时,并吹红雨,雕栏曲处,同椅斜阳”。 容若与官氏 “水翻乐府凄凉曲,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时的“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 容若与沈宛 “曲阑深处重相见,匀泪偎人颤。凄凉别后梁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明月中。半生以分孤眠过,山枕檀痕涴。忆来何事最销魂,第一折枝花样画罗裙。” 窗体底端

清朝词人纳兰性德生平简介

清朝词人纳兰性德生平简介 纳兰性德,清代著名词人,原名成德,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属满洲正黄旗,他的家族纳兰氏是清初满族最显赫的八大姓之一,也就是后来的叶赫那拉氏。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清朝词人纳兰性德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 纳兰性德生平简介 纳兰性德出生在顺治十二年,满族人,字容若,通常也被称作纳兰容若。本名叫纳兰成德,避讳改成性德。纳兰性德是清朝非常有名的词人,一生作品广为传唱。他出生于名门贵族,父亲乃康熙时期的大学士、重臣纳兰明珠,母亲是英亲王阿济格的五女。此外纳兰家族还是清初大姓之一,纳兰性德的曾祖父的妹妹嫁给努尔哈赤做妃,为皇太极之母。 纳兰性德身为朝廷重臣纳兰明珠之子,在外界看来应当享尽荣华富贵,可他并非安于现状。他跑到康熙身边做武官,陪皇帝游历大江南北,参与战略侦察,还编制著述,因此受赏多次,是一位文武兼备的青年才俊,小小年纪就颇得皇上器重,前途不可限量。 但是满腹经纶的纳兰,一生淡泊名利,厌倦了官场充满虚伪的做派。“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就是他当时的内心写照。纳兰明白虽有一身才华却并不能一等侍卫上大展拳脚。康熙16年,妻子的去世对他的打击非常大,也是在这期间诞生了被后世传唱的《饮水词》,成为纳兰的巅峰之作。 纳兰性德于康熙24年抱病而终,年仅30岁,实在很可惜。 纳兰性德诗词特点 纳兰性德诗词大概有348首,包括了咏物诗、边塞诗、咏史诗、抒情诗等,作品集有《侧帽》、《饮水》,一般统称为纳兰词。纳兰性德的词量不大,眼界狭窄,不过诗词本来就因为情缘而柔美,正好他本人就是一个真性情的人,所以他的诗词中有很多经典之作。 纳兰性德诗词以事物的特性照见事理,而描写的景物中主要以水和荷花为主。偏爱水的纳兰性德把一处别业取名为渌水亭,以便与友

纳兰性德简介

纳兰性德简介 纳兰性德(1655年-1685年),字自在,号菱湖,是中 国清代著名的文学家、词人。他是浙江嘉兴人,是浙西山水世家纳兰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一、生平经历 纳兰性德生于一个文化氛围浓厚的家庭,父亲纳兰容若是 一位才华横溢的词人,对纳兰性德的文学才华有很大的影响。他从小就对文学充满了热情,立志成为一名杰出的词人。 在求学时期,纳兰性德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当时的最高学府——国子监。在国子监期间,他接触到了当时最新的文学思潮和先进的文化观念,对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纳兰性德的学业并不顺利。由于他的放纵和桀骜不驯,他常常逃课、游玩。这导致他最终被学校开除,使他无法完成学业。尽管如此,纳兰性德依然坚持不懈地追求文学艺术,并以其才华横溢的作品成为了后世文人的楷模。

二、文学成就 纳兰性德以其出色的词作而闻名于世。他的词作风格独特,深受后人喜爱。他的词作描绘了人生百态,抒发了他自己的情感体验。他善于运用比喻和意象,使得他的作品充满了浓厚的艺术氛围,给人以心灵的触动。 纳兰性德的词作涉及各个方面的主题,既有对生活琐事的 描写,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探讨。他的作品常常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和思考。 汪小菡《十七岁》中有这样的一句词:“目断魂消,累床纡缩到天明。”这句词用简短的文字描绘出了一种深深的无奈和 悲伤,给人以强烈的情感冲击。 纳兰性德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广受赞誉,而且对后世影响深远。他的作品多次被选入各种文学选本,并被后来的词人们广泛研究和传颂。 三、人生哲学 纳兰性德的人生哲学可以概括为“活在当下”。他认为人的 一生是短暂的,应该珍惜眼前的每一刻,经历每一个情感的起

古诗词三首知识拓展

5、古诗词三首 知识拓展 1、王安石简介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人(今江西省区邓家巷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之一。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官至宰相,主张改革变法。诗作《元日》、《梅花》等最为著名。 2、张籍简介 张籍,唐代诗人。字文昌。汉族,苏州吴人,或曰和州乌江人。原籍苏州(今属江苏苏州),迁居和州乌江(今安徽)。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的乐府诗与齐名,并称“”。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 3、纳兰性德简介 纳兰性德,原名,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人,十二年。长子。他淡泊名利,善骑射,好读书,擅长于词。他的词全以一个“真”字取胜,写情真挚浓烈,写景逼真传神。 4、古今诗人眼中的“月亮” 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中的月亮已不再是纯客观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诗人感情的意象了。 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总是白的,但今夜更白,因为感受在今夜;月无处不明,但故乡更明,因为忆弟思家。诗人以幻作真,为的是突出对故乡的思念。 现代的有席慕蓉《乡愁》:“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等等。时过千载的今天,“思乡的明月”仍然引起巨大的回响。可以说,“思乡的明月”已是中国文化的一个元素,嵌入到了中国人的思想深处,必将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 5、王安石与爱女的故事 王安石有一个长女,诗歌造诣很深,王安石称她“出于蓝而更青”。她嫁吴充的次子。吴充与王安石虽是姻亲,但政治主张却不一致,数次上书反对新法,变法失败后,王安石罢相,就是由吴充继任。 王氏生活在吴家,感到孤独、忧闷,想念娘家甚切,“家书无虚月”、“书每说涕零”。她曾作了一首七绝给她父亲,诗写道:“西风不入小窗纱,秋意应怜我忆家。极目江山千万憾,依然和泪看黄花。” 王安石收到爱女的诗笺,心下也不好受,他给女儿送去一部楞严经,并和诗一首劝慰:“青灯一点映窗纱,好读楞严莫忆家。能了诸缘如幻梦,世间惟有妙莲花。”楞严经是阐明心性本体的一部佛经,显而易见,王安石寄经和诗是要长女以参禅来修心养性,了却诸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