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无变压器光伏并网发电逆变器文献综述

无变压器光伏并网发电逆变器文献综述

无变压器光伏并网发电逆变器文献综述
无变压器光伏并网发电逆变器文献综述

单相无变压器光伏逆变器文献综述

摘要:无变压器光伏并网逆变器各种拓扑相继被提出,与传统光伏并网逆变器相比,无变压器光伏逆变器具有更高的效率,更小的体积和重量等优点。但是,单相无变压器光伏逆变器在解决了传统光伏逆变器的一些缺点后,又引出了一些新的问题,比如具有共模漏电流,谐波的存在,电网存在直流分量等。本文总结了近两年的文献,对研究热点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一些看法。

关键字:单相无变压器光伏逆变器共模漏电流谐波

1 引言

在追求低碳生活的今天,太阳能作为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是太阳能光伏利用的主要发展趋势, 必将得到快速的发展。在并网型光伏发电系统中,逆变器是系统中最末一级变换装置,其效率的高低、可靠性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整个系统的性能。

随着光伏并网技术的不断进步,具有体积小、效率高、成本低等诸多优点的无变压器非隔离型并网逆变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将是未来并网逆变器的发展方向。但是无变压器光伏逆变器的应用也带来了一些问题,随着隔离变压器的去除,电网侧与直流侧没有了电气隔离,直流侧与网侧有了直接的电气连接,以及太阳能电池阵列与大地之间存在寄生电容,会使系统产生漏电流,是无变压器光伏逆变器中存在的最严重的问题;此外,网侧谐波的抑制、器件的开关与导通损耗的减少、无功功率的控制、共模电压波动的抑制、输入电网的直流分量的消除、系统的稳定性与可靠性的提高等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2.单相无变压器光伏逆变器的研究热点归纳

2.1共模漏电流的抑制

光伏逆变器去掉变压器使得电网和太阳能电池板之间存在直接的电气连接,以及光伏板与大地之间的杂散电容的存在,提供了共模漏电流产生所需的导电回路。共模漏电流一方面会降低系统的发电质量和转换效率,带来严重的电磁干扰问题;另一方面会增加安全隐患。因此,如何抑制和消除共模漏电流是无变压器光伏并网逆变器必须解决的问题。

目前对共模漏电流抑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优化逆变器电路结构、提出新的控制策略、新型电力电子器件在逆变器中的应用。对现有的H5,H6,HERIC等电路拓扑的改进与新的控制策略相结合去抑制或消除漏电流是现在学者们研究的热点。新型电力电子器件,如超级结MOSFET、薄膜电容,在逆变器中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漏电流,还可以减少逆变器的损耗,提高逆变器的效率,增加系统的稳定性。

2.2 网侧谐波的抑制

谐波的存在会污染电网,影响电能质量,对电网与设备的安全运行产生威胁。所以网侧谐波的抑制成为研究的热点,目前对谐波问题的解决方法主要可以分为两类:预防法与补救法。

一是通过对电路的优化与控制策略的改进,在源头上对谐波的产生进行抑制;二是对已产生的谐波进行吸收,来避免谐波进入电网。

2.3 死区时间的消除

由于传统的电力电子器件存在反向回复问题,比如IGBT、MSOFET等,导致逆变器电路中必须添加死区时间以保证系统

的安全运行。死区时间的存在必然会导致网侧电流畸变,影响电能质量,所以死区时间的抑制与消除是研究的一个方向。

目前对死区时间消除的解决方法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提出新的电路拓扑,在电路结构上进行优化,进而消除死区时间,二、新型电力电子器件在无变压器光伏逆变器中的应用。

对逆变器电路的进行合适的改进与优化,比如文献[23]中,提出了一种非对称桥臂结构,在高频门极脉冲下不需要死区时间,同时可以避免误导通,并且可以消除电路的死区时间。

新型电力电子器件应用,比如超级结MOSFET的应用,可以改善传统MOSFET 的反向恢复时间,从而消除死区时间,减小网侧电流畸变。

2.4 其他几种研究热点

无功功率的控制,共模电压的稳定,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也是最近研究的热点,学者们通过改进电路拓扑,提出新的控制策略来改善这些问题,进而提高逆变器的转化效率,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与稳定性。

3.结语

单相无变压器光伏逆变器运用的越来越广泛,其具有体积小、效率高、成本低等诸多优点,但是还有一些缺点需要解决。很多的电路拓扑,控制策略的优化,新器件的应用被提出来去解决漏电流问题,提高转化效率,抑制网侧谐波,调节无功功率,抑制共模电压的波动,提高系统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随着技术越来越成熟,新器件的不断发展,功率器件的组合、模块集成以及新型电力电子器件的应用会是以后解决上述问题的研究方向。

然而一些新拓扑的提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某一个问题,但是会引出一些新的问题。比如一些新拓扑的提出会增加一些开关元件构造辅助电路解决问题,这就导致开关损耗与导通损耗会增加,影响整个系统的转化效率,以及器件的增加会引起谐波问题。

此外,网侧直流分量的抑制,在最近的文献中涉及的较少,很少被提到,但也是无隔离光伏逆变器急需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Yong-Won Cho, Woo-Jun Cha, Jung-Min

Kwon, Bong-Hwan K won1,“Improved single-phase transformerless inverter with high power density and high efficiency for grid-connected photovoltaic systems”, IET Renewable Power Generation, vol.10 , no.

2, pp. 166 – 174, Feb .2016.

[2]Yongheng Yang, Frede

Blaabjerg ,“Minimization of leakage ground current in transformerless single-phase full-bridge photovoltaic inverters”, Power Electronics and Applications, pp. 1 –10, 8-10 ,Sept. 2015.

[3]Ramin Rahimi, Ehsan Afshari, Babak

Farhangi, Shahrokh Farhangi,“Optimal placement of additional switch in the photovoltaic single-phase grid-connected transformerless full bridge inverter for reducing common mode leakage current”, Energy Conversion , pp. 408 –412, 19-20 Oct. 2015.

[4]Monirul Islam, Saad Mekhilef,“H6-type

transformerless single-phase inverter for grid-tied photovoltaic system” ,IET Power Electronics , vol.8 , no. 4, pp. 636 – 644, 4.

2015.

[5]G. Vazquez ′, P.R. Martinez-Rodriguez,

J.M. Sosa, G. Escobar?, M.A. Juarez and A.

A. Valdez, “H5-HERIC based

transformerless multilevel inverter for single-phase grid connected PV systems”, Industrial Electronics Society, pp. 1026 –

1031, Nov. 2015.

[6]Monirul Islam, S. Mekhilef,“A new high

efficient transformerless inverter for single phase grid-tied photovoltaic system with reactive power control”, Applied Power

Electronics Conference and Exposition ,

pp. 1666 – 1671, March 2015.

[7]SenjunHu,ChenmingLi,WuhuaLi,Xiangning

,He, “Enhanced HERIC based

transformerless inverter with hybrid

clamping cell for leakage current

elimination”, Energy Conversion Congress

and Exposition,pp. 5337 –5341, Sept.

2015.

[8]Monirul Islam, Saad Mekhilef, “Efficient

Transformerless MOSFET Inverter for

Grid-Tied Photovoltaic System”, 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Electronics , Vol.9 , no. 99 ,pp.1- 17 , 2015.

[9]M. Meraj, A. Iqbal, L. Brahim, R. Alammari,

H. Abu-Rub, “A high efficiency and high

reliability single-phase modified quasi

Z-Source inverter for non-isolated

grid-connected applications”, Industrial

Electronics Society,pp. 004305 –004310,

Nov. 2015.

[10]Tarek Selmi ,Hania EI-Kanj Baitie, Ahmed

Masmoudi, “A novel single phase

transformerless inverter topology for PV

applications”,Sustainable Mobility

Applications, Renewables and

Technology ),pp. 1 – 7, 23-25 Nov. 2015. [11]Yi Tang, Wenli Yao, Poh Chiang Loh,

Frede Blaabjerg, “Highly Reliable

Transformerless Photovoltaic Inverters With

Leakage Current and Pulsating Power

Elimination”, 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 ,vol.63 , no. 2 ,pp.

1016 – 1026, 2015.

[12]PhaniKumar Chamarthi, Mini Rajeev,

Vivek Agarwal, “ A novel single stage zero

leakage current transformer-less inverter for

grid connected PV syst ems”, Photovoltaic

Specialist Conference,,pp. 1 – 5, 14-19 June

2015.

[13]Hua F. Xiao, Ke Lan, Bin Zhou, Li Zhang,

and Zaijun Wu, “A Family of

Zero-Current-Transition Transformerless

Photovoltaic Grid-Connected Inverter”,

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Electronics ,vol.30 , no. 6,pp. 3156 – 3165,

2015.

[14]G.Escobar , P. R. Martinez-Rodriguez , A.

E. Pe?a-Quintal , “A model-based controller

of a three-level stacked-cell grid connected

converter”, Industrial Electronics Society,

pp. 001598 – 001603, 9-12 Nov. 2015. [15]unhaoJi,WeiminWu,YuanbinHe,ZheLin,Fre deBlaabjerg, Henry Shu-Hung Chung, “A Simple Differential Mode EMI Suppressor for

the -Filter-Based Single-Phase Grid-Tied Transformerless Inverter”,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 ,vol.62 , no.7,pp. 4141 – 4147, 2014.

[16]Li Zhang, Kai Sun, Yan Xing, Jinquan Zhao,

“Parallel Operation of Modular

Single-Phase Transformerless Grid-Tied PV

Inverters With Common DC Bus and AC

Bus”, IEEE Journal of Emerging and

Selected Topics in Power Electronics,

vol.3, no. 4, pp. 858 - 869, 2015.

[17]Mario Gommeringer, Felix Kammerer,

Alexander Schmitt, Michael Braun,

“Dimensioning of a transformerless

photovoltaic inverter circuit for thin-film or

back-side contacted solar mod ules”, Power

Electronics and Applications, , pp. 1 –10,

Sept. 2015.

[18]Gang Wang, Clifford C. Youn, Alex M.

Stankovic, “DC-side high impedance

ground fault detection for transformerless

single-phase PV systems’’, North American

Power Symposium , 2015,pp. 1 – 6, 4-6 Oct.

2015.

[19]Ehsan Afshari1, Ramin Rahimi2 Babak

Farhangi3, Shahrokh Farhangi4, “Analysis

and modification of the single phase

transformerless FB-DCB inverter

modulation for injecting reactive power”,

Energy Conversion, 413 – 418, 19-20 Oct.

2015.

[20]Hamidreza Jafarian, Iman Mazhari, Babak

Parkhideh, Saurabh Trivedi, Deepak Somayajula, Robert Cox,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distributed control architecture of an AC-stacked PV inverter”, Energy Conversion Congress and Exposition, pp.1130 –1135, 20-24 Sept.

2015.

[21]Liwei Zhou1, Feng Gao1, Tingting Yang,

“Neutral-point-clamped circuits of single-phase PV inverters: Generalized principle and implementation”,Energy Conversion Congress and Exposition,pp.

442 – 449, 20-24 Sept. 2015. [22]Wuhua Li, Yunjie Gu, Haoze Luo, Wenfeng

Cui, Xiangning He , Changliang Xia ,“Topology Review and Derivation Methodology of Single-Phase Transformerless Photovoltaic Inverters for Leakage Current Suppression”, 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 Vol.62, no.7,pp. 4537 – 4551, July .2015. [23]Baifeng Chen, Jih-Sheng Lai , “A family

of single-phase transformerless inverters with asymmetric phase-legs”, Applied Power Electronics Conference and Exposition,pp. 2200 –2205, 15-19 March 2015.

风力发电的发展

风力发电的发展 xxx 动力10x班 20101020xxxx 摘要:在风电生产过程中既不会产生任何污染物,也不会造成太多的内部能量损耗,同时,因风能属于天然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开发成本十分经济,属于一种节能、洁净、廉价型的优质能源。风力发电是风能利用最重要的形式,也是当今世界能源开发利用中技术最成熟、最具商业化开发前景的领域之一。19世纪末,丹麦首先研制成功了风力发电机组,并建成了世界第一座风力发电站。一个世纪以来,世界各国纷纷研制了类型各异的风力发电设备, 风力发电的重要意义不断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与高度重视,对风力发电的学术研究和推广普及工作取得了相当突出的进展。 关键词:新能源风能风力发电 Abstract: In the wind power production process either does not produce any pollutants, it will not cause too much of the internal energy loss, while the wind is due to natural resources, everywhere and at all times there is a very economical development costs, belonging to a kinds of energy saving, clean, inexpensive type of high-quality energy. Wind power is the most important form of wind energy utilization, is today the world's energy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technology the most mature, most commercial development of promising areas. 19th century, the first successful development of the Danish wind turbine, and built the world's first wind power station. For a century, the world's countries have developed different types of wind power equipment, wind power continued significance of the general concern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and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academic research on wind power and popularize prominent work has made considerable progress. Keywords:New energy wind energy wind power 1.风力发电概述 1.1风力发电原理 把风的动能转变成机械动能,再把机械能转化为电力动能,这就是风力发电。风力发电的原理,是利用风力带动风车叶片旋转,再透过增速机将旋转的速度提升,来促使发电机发电。依据目前的风车技术,大约是每秒三米的微风速度(微风的程度),便可以开始发电。风力发电正在世界上形成一股热潮,因为风力发电不需要使用燃料,也不会产生辐射或空气污染。风力发电所需要的装置,称作风力发电机组。这种风力发电机组,大体上可分风轮(包括尾舵)、发电机和铁塔三部分。(大型风力发电站基本上没有尾舵,一般只有小型(包括家用型)才会拥有尾舵)。风轮是把风的动能转变为机械能的重要部件,它由两只(或更多只)螺旋桨形的叶轮组成。当风吹向浆叶时,桨叶上产生气动力驱动风轮转动。桨叶的材料要求强度高、

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综述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864435032.html, 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综述 作者:任惠赵杰 来源:《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年第09期 摘要:介绍了国内对分布式光伏并网的一般性规范要求;分析了分布式光伏电站的分类 以及系统结构;总结了现有分布式光伏电站存在的系统方式、太阳能电池板、逆变器、并网方式,为以后分布式光伏电站的设计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光伏发电;逆变器;光伏并网;太阳能电池板 引言 近年来,受化石能源短缺、人类生态环境压力的影响,大力发展绿色无污染的、可再生能源已显得尤为重要[1]。太阳能光伏发电是一种新型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方式,是一种绿色发电 方式,不需要煤等燃料,对环境友好,没有转动式组件,维护简单,模块化设计,决定了其规模可大可小,可根据场地的要求调整系统容量等突出优点。 随着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已有许多研究着对太阳能发电系统进行了研究。文献[2-3]介绍了太阳能发电的工作原理、构成以及分类。逆变器是太阳能发电的核心部件,文献[2-6]对逆变器的结构、工作原理以及市售产品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文献[7-8]介绍了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发展趋势以及在国内的应用,但未能提供对该分布式系统实现的支撑。文献[9-10]中介绍了光伏发电系统的设计方法。文献[11]提出了一种家用小型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结构设计。文献[12-18]介绍了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应用实例。文献[19]对金太阳示范工程和光电建筑项目总结了经验教训,并分析了随着光伏产业发展,我国出台的一系列补助政策。 我国近三年来分布式光伏发电发展迅速,自从2009年开始了实施“金太阳”工程和光电建筑示范项目,截至到2011年年底,国家已公布的光电建筑示范项目规模约为30万千瓦,“金太阳”工程已公布的规模约为117万千瓦。国家公布的相关规划提出,2015年分布式光伏发电要达到1000万千瓦。同时,明确提出鼓励在中东部地区建设与建筑结合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因此,分布式光伏发电是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在此背景下,文章先后介绍了光伏发电系统的分类、系统方案、主要组件结构以及并网方式。 1 系统分类 分布式发电系统主要是自产自用,必须接入公共电网,与公共电网一起为附近的负荷供电。如果没有公共电网支撑,分布式系统就无法保证用户的可靠性和质量。根据接入公共电网的电压等级可将光伏发电系统分为可分为小型、中型、大型光伏发电系统,分布式发电系统一般建在负荷侧,是中小型光伏发电系统。根据是否配备储能环节,可将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分为不可调度发电系统和可调度发电系统。

人才培养方案论证报告

太阳能光电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论证报告第一部分: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基本过程和依据 一、依据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意见》(鲁政发〔2012〕49号)、《山东省高等教育内涵提升计划(2011-2015年)》等文件精神,依据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制定的《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结合我校省级特色名校建设方案,秉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德育为先导,以能力为本位,以校企合作为平台,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以实现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为方向,以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的人才培养理念,通过专业调研,依据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和岗位需求,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生教育对接”。 二、基本过程 (一)专业调研 2014年4月至2014年6月,太阳能光电应用技术专业教师先后到德州市科技局、新能源产业办公室、大海新能源有限公司、山东力诺太阳能电力集团、山东禹城汉能光伏有限公司、山东旭光太阳能光电有限公司、东营职业技术学院等企事业单位和兄弟院校深入调研,了解了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现状,听取了企业对专业人才的培养意见及建议。 通过调研,确定了本专业学生的就业面向: 太阳电池、光伏组件生产企业、LED产品生产企业、光伏发电系统工程建设企业、大中小型光伏发电运营企业的设备操作、现场工艺和技术管理、系统软件电路SCH、PCB 设计、单片机及PLC光伏发电系统软硬件应用、器件检测、系统调试、安装、使用等岗位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 初始工作岗位: 生产设备运行(太阳电池、组件生产设备操作;光伏发电系统运行;电气元件检测;太阳电池及LED生产线质量检验等岗位)。 光伏发电系统设备安装与调试(光伏发电系统设备安装、调试岗位)。 光伏发电系统设备检测与维修(太阳电池、蓄电池、LED、存储逆变控制器、电路、

三相交流电动机变频调速系统的设计与仿真文献综述

学校代码:11517 学号:201250712207 HENAN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文献综述 题目三相交流电动机变频调速系统的设计及仿真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 学号 系(部) 指导教师(职称) 完成时间2014年3月25 日

三相交流电动机变频调速系统的设计与仿真 摘要电动机系统在工业生产活动中应用十分广泛。2013年我国电动机年产量约为45000万千瓦,平均效率比发到国家低2-3个百分点,其拖动系统效率比发达国家低10-30个百分点。我国采用电动机变频调速系统普遍较低,中小电动机基本是通用常规类型,还没有形成变频调速电动机系列,变频器电动机集成、智能电动机、机电一体化技术还不太成熟,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随着电力电子器件的发展,以及控制理论的进步,变频调速以其调速精度高、调速控制范围广、回路保护功能完善、响应速度快、节能显著等优点,已经广泛应用于电力、制造等经济领域,交流变频调速技术以其优越的性能得到迅速发展。 1.掌握51系列单片机在三相电机控制中的特点、实现方式。 2.电机控制系统核心是选用89C51单片机(专用芯片)。 3.预期目标要具备单片机主控电路、测量电路、IPM接口电路、人机对 话、显示电路等。 4.确定本设计的具体方案及步骤,完成硬件系统原理图及方框图、软件流程图、软件编程。 5.系统软件的设计,通过实验仿真,使整个系统能够基本实现电机的平滑调速。 关键词:单片机/Matlab/Simulink /SPWM /变频调速 1 绪论 交流变频调速技术自发展以来,以其优越的性能得到迅速发展,进入21世纪伴随着电力电子器件的发展,以及控制理论进步,变频调速以其调速精度高、调速控制范围广、回路保护功能完善,响应速度快、节能显著等优点,已经广泛

风力发电机的控制方式综述

风力发电机及风力发电控制技术综述 摘要:本文分析比较了各种风力发电机的优缺点,介绍了相关风力发电控制技术,风力发 电系统中的应用,最后对未来风力发电机和风力发电控制技术作了展望。 关键词:风力发电机电力系统控制技术 Overview of Wind Power Generators and the Control Technologies SU Chen-chen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various wind turbine control technology of wind power, wind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and finally prospected the future control of wind turbines and wind power technology. 1 引言 在能源短缺和环境趋向恶化的今天,风能作为一种可再生清洁能源,日益为世界各国所重视和开发。由于风能开发有着巨大的经济、社会、环保价值和发展前景,近20年来风电技术有了巨大的进步,风电开发在各种能源开发中增速最快。德国、西班牙、丹麦、美国等欧美国家在风力发电理论与技术研发方面起步较早,因而目前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与风电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在风力发电机制造技术和风力发电控制技术方面存在较大差距,目前国内只掌握了定桨距风机的制造技术和刚刚投入应用的兆瓦级永磁直驱同步发电机技术,在风机的大型化、变桨距控制、主动失速控制、变速恒频等先进风电技术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应用[1]。发电机是风力发电机组中将风能转化为电能的重要装置,它不仅直接影响输出电能的质量和效率,也影响整个风电转换系统的性能和装置结构的复杂性。风能是低密度能源,具有不稳定和随机性特点,控制技术是风力机安全高效运行的关键,因此研制适合于风电转换、运行可靠、效率高、控制且供电性能良好的发电机系统和先进的控制技术是风力发电推广应用的关键。本文分析比较了各种风力发电机的优缺点,介绍了相关风力发电控制技术,风力发电系统中的应用,最后对未来风力发电机和风力发电控制技术作了展望。 2 风力发电机 2.1 风电机组控制系统概述 图1为风电机组控制系统示意图。系统本体由“空气动力学系统”、“发电机系统”、“变流系统”及其附属结构组成; 电控系统(总体控制)由“变桨控制”、“偏航控制”、“变流控制”等主模块组成(此外还有“通讯、监控、健康管理”等辅助模块)。各种控制及测量信号在机组本体系统与电控系统之间交互。“变桨控制系统”负责空气动力系统的“桨距”控制,其成本一般不超过整个机组价格5%,但对最大化风能转换、功率稳定输出及机组安全保护至关重要,因此是风机控制系统研究重点之一。“偏航控制系统”负责风轮自动对风及机舱自动解缆,一般分主动和被动两种偏航模式,而大型风电机组多采用主动偏航模式。“变 流控制系统”通常与变桨距系统配合运行,通过双向变流器对发电机进行矢量或直接转矩控制,独立调节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实现变速恒频运行和最大(额定)功率控制。

光伏发电综述

光伏发电综述 摘要:人类对能源安全的担忧和环境恶化的焦虑,使得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已经成为全球共识。以 半导体光生伏打效应为基础的光伏发电技术,能满足人类的需要。太阳能光伏发电作为一种即清洁 又环保的绿色能源,是急需的能源补充,又是未来能源结构的基础。本文介绍了太阳能光伏发电的 原理、光伏发电系统的运行方式及大规模光伏发电对电力系统影响。 关键词:光伏发电;光伏系统;电力系统;综述 Summarization of PV Generation HONG Jia-rong College of energy resources,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arbin 150001, China Abstract:The human concern for energy security and environmental deterioration, anxiety, makes full use of renewable energy has become a global consensus. Photovoltaic power generation technology to the photovoltaic effect as the foundation, can satisfy human needs. Solar photovoltaic power generation as a clean and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green energy, is in urgent need of energy supplement, is the basis of energy structure of the future.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influence of operation mode and principle, photovoltaic system of solar photovoltaic power generation and generation of large-scale photovoltaic power system. Key words: Photovoltaic power generation; Photovoltaic system; Power system; Review 人类对化石能源枯竭、能源安全和环境恶化的担忧导致对清洁、可再生能源的需求增大,许多国家已经做出大规模开发利用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的决策和规划,一个以新能源发电为标志的电力系统新时代正在到来。 研究和实践表明,太阳能是资源最丰富的可再生能源,它分布广泛,可再生,不污染环境,是国际公认的理想替代能源。在长期能源战略中,太阳能光伏发电将成为人类社会未来能源的基石,世界能源舞台的主角。它在太阳能热发电、风力发电、海洋发电、生物质能发电等许多可再生能源中具有更重要的地位。现在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加大了对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的研究,并制定了相关的政策鼓励太阳能产业的发展。近几年,世界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年平均增长率为33 %,光伏产业已成为当今发展最迅速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 1 全球的能源局势 据国际能源权威年鉴《BP世界能源统计2005》6月发布的数据显示,2004年世界一次能源消耗量为1 . 02×1010t石油当量。到2005年底,世界石油可采量为45年,天然气可采量为61年,煤炭可采量为230年。图1为我国与世界主要常规能源储量预测图。 从图1可以看出,全球常规能源可开采量已屈指可数。中国的常规能源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约为世界总储量的10%。从长远来看,太阳能将是未来人类主要的能源来源,可以无限期使用,因此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都十分重视太阳能在 未来能源供应中的重要作用。太阳能光伏发电与传统发电方式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数量巨大。每年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能约为1 . 8×1014t标准煤,即约为目前全世界所消费的各种能量总和的1 × 104倍。 (2)清洁干净。太阳能安全卫生,对环境无污染,不损害生态环境,是当之无愧的“清洁能源”。 (3)获取方便。太阳能分布广泛,既不需开采和挖掘,又不用运输,对解决边远山区以及交通不便的乡村、海岛的能源供应具有很大的优越性。

人教版物理高二选修3-1 2.2电动势同步检测卷C卷(考试)

人教版物理高二选修3-1 2.2电动势同步检测卷C卷(考试)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42分) 1. (3分)(2016·吉林模拟) 如图所示,动圈式话筒能将声音信号转化为电流信号(交变电流),产生的电流信号再经过阻抗变压器后输出到扩音机,阻抗变压器除可进行阻抗匹配外,还可以减少信号沿导线传输过程中的电能损失,关于话筒内的这只阻抗变压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考点】 2. (2分)两个小灯泡的标识分别是L1“6 V,6 W”,L2“6 V,9 W”,把它们串联后接在同一直流电源上(电源内阻可忽略不计),L1消耗的功率恰好为6 W,则L2消耗的功率为() A . 6 W B . 9 W C . 4 W D . 条件不足,不能确定 【考点】 3. (2分)夏天空调器正常工作时,制冷状态与送风状态交替运行.一空调器在不同工作状态下电功率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此空调器运转1 h用电()

A . 1.0度 B . 1.5度 C . 2.0度 D . 2.5度 【考点】 4. (2分) (2018高二上·黑龙江月考) 如图所示,R1和R2都是4W、100Ω的电阻,R3是1W、100Ω的电阻,A、B两端允许消耗的最大电功率是() A . 1.5W B . 3W C . 9W D . W 【考点】 5. (2分)从安全用电的角度出发,下列做法存在安全隐患的有 A . 用电器金属外壳应该有接地线

B . 不要在同一插座上同时使用几个大功率用电器 C . 洗衣机、洗碗机等易潮湿用电器不用接地线 D . 要定期检查用电器插头,特别是大功率用电器插头 【考点】 6. (3分) (2018高二上·杭锦后旗月考) 关于电功和焦耳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在纯电阻电路中,计算电功可用公式W=I2Rt B . 在非纯电阻电路中,计算电功可用公式W= I2Rt C . 在非纯电阻电路中,计算焦耳热用Q= I2Rt D . 在纯电阻电路中,计算焦耳热可用Q=UIt 【考点】 7. (2分) (2020高二下·宁波期中) 能源问题是当今社会重要的一个难题。关于节约能源已经深入到我们的家庭生活中。现有两盏节能灯A和B,其额定功率相同,额定电压A灯大于B灯,则() A . 两灯正常发光时,IA > IB B . 两灯电阻RA < RB C . 将两灯串联后接入电路中,灯的功率PA > PB D . 将两灯并联后接入电路中,灯的功率 【考点】 8. (2分) (2020高二上·贵阳期末) 一定值电阻两端加上某一稳定直流电压,某段时间内通过该电阻的电荷量为0.2C,消耗的电能为0.6J。若相同时间内通过该电阻的电荷量为0.4C,则该电阻两端所加的电压和消耗的

风力发电机的原理

风力发电机的原理,是利用风力带动风车叶片旋转,再透过增速机将旋转的速度提升,来促使发电机发电。把风能转变为电能是风能利用中最基本的一种方式。风力发电机一般有风轮、发电机(包括装置)、调向器(尾翼)、塔架、限速安全机构和储能装置等构件组成超低速风力发电机为一由转动盘、固定盘、风轮叶片、固定轮、立竿、集电环盘、舵杆、尾舵和逆变器组成的系统。转动盘和固定盘构成该系统的发电机,逆变器包括50赫正弦波振荡器、整形电路、低压输出电路和倒相推挽电路。本系统中的发电机的优点,一是具有超低速建压特点,能在叶片转速低于每分钟100转时正常发电,为弱风地区风力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新途径;二是结构简易,铁芯无开槽,也无电枢绕组,易维修,使用寿命长. 风力发电机的原理,是利用风力带动风车叶片旋转,再透过增速机将旋转的速度提升,来促使发电机发电。依据目前的风车技术,大约是每秒三公尺的微风速度(微风的程度),便可以开始发电。 风力发电正在世界上形成一股热潮,为风力发电没有燃料问题,也不会产生辐射或空气污染。 风力发电在芬兰、丹麦等国家很流行;我国也在西部地区大力提倡。小型风力发电系统效率很高,但它不是只由一个发电机头组成的,而是一个有一定科技含量的小系统:风力发电机+充电器+数字逆变器。风力发电机由机头、转体、尾翼、叶片组成。每一部分都很重要,各部分功能为:叶片用来接受风力并通过机头转为电能;尾翼使叶片始终对着来风的方向从而获得最大的风能;转体能使机头灵活地转动以实现尾翼调整方向的功能;机头的转子是永磁体,定子绕组切割磁力线产生电能。风力发电机因风量不稳定,故其输出的是13~25V变化的交流电,须经充电器整流,再对蓄电瓶充电,使风力发电机产生的电能变成化学能。然后用有保护电路的逆变电源,把电瓶里的化学能转变成交流220V市电,才能保证稳定使用。 通常人们认为,风力发电的功率完全由风力发电机的功率决定,总想选购大一点的风力发电机,而这是不正确的。目前的风力发电机只是给电瓶充电,而由电瓶把电能贮存起来,人们最终使用电功率的大小与电瓶大小有更密切的关系。功率的大小更主要取决于风量的大小,而不仅是机头功率的大小。在内地,小的风力发电机会比大的更合适。因为它更容易被小风量带动而发电,持续不断的小风,会比一时狂风更能供给较大的能量。当无风时人们还可以正常使用风力带来的电能,也就是说一台200W风力发电机也可以通过大电瓶与逆变器的配合使用,获得500W甚至1000W乃至更大的功率出。 使用风力发电机,就是源源不断地把风能变成我们家庭使用的标准市电,其节约的程度是明显的,一个家庭一年的用电只需20元电瓶液的代价。而现在的风力发电机比几年前的性能有很大改进,以前只是在少数边远地区使用,风力发电机接一个15W的灯泡直接用电,一明一暗并

光伏发电预测

太阳能发电预测综述 在煤矿,石油开采量日益见底和生态环境急速恶化的严峻形势下,太阳能作为一种自然能源,以其储量丰富且清洁无污染性显示了其独特的优势,已被国际公认为未来最具竞争性的能源之一。 从太阳能获得电力,需通过太阳电池将光能转化为电能。它同以往其他电源发电原理完全不同。要使太阳能发电真正达到实用水平,一是要提高太阳能光电变换效率并降低其成本,二是要实现太阳能发电同的电网联网。 1.太阳能发电的分类 目前太阳能发电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 1.太阳能光发电 太阳能光发电是指无需通过热过程直接将光能转变为电能的发电方式。它包括光 伏发电、光化学发电、光感应发电和光生物发电。光伏发电是利用太阳能级半导 体电子器件有效地吸收太阳光辐射能,并使之转变成电能的直接发电方式,是当今 太阳光发电的主流。在光化学发电中有电化学光伏电池、光电解电池和光催化电池,目前得到实际应用的是光伏电池。[1] 2.太阳能热发电 通过水或其他工质和装置将太阳辐射能转换为电能的发电方式,称为太阳能热发电。 先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再将热能转化成电能,它有两种转化方式:一种是将太阳 热能直接转化成电能,如半导体或金属材料的温差发电,真空器件中的热电子和热 电离子发电,碱金属热电转换,以及磁流体发电等;另一种方式是将太阳热能通过

热机(如汽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与常规热力发电类似,只不过是其热能不是来 自燃料,而是来自太阳能。太阳能热发电有多种类型,主要有以下五种:塔式系统、 槽式系统、盘式系统、太阳池和太阳能塔热气流发电。前三种是聚光型太阳能热 发电系统,后两种是非聚光型。一些发达国家将太阳能热发电技术作为国家研发 重点,制造了数十台各种类型的太阳能热发电示范电站,已达到并网发电的实际应 用水平。[2] 2.太阳能光伏发电影响因素 太阳能光伏发电成为目前太阳能利用的主要方式之一。光伏发电分为离网和并网两种形式,随着光伏并网技术的成熟与发展,并网光伏发电已成为主流趋势。由于大规模集中并网光伏发电系统容量的急速增加,并网光伏发电系统输出功率固有的间歇性和不可控等缺点对电网的冲击成为制约并网光伏发电的重要元素。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发电量受当地太阳辐射量、温度、太阳能电池板性能等方面因素的影响。 (1)光照强度对光伏发电量的影响:光照强度是指在单位时间和单位面积内,在地球表面上接收到的垂直投射的太阳辐射能量。光伏发电系统产生电能所需的能量完全来自、于太阳的辐照,因此光照强度对光伏发电系统的发电量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二者之间呈正相关性,即光照强度越强,光伏发电量越多。 (2)季节类型对光伏发电量的影响:由于在不同的季节,太阳入射角的大小以及方向、日照时间的长短、光照强度的强弱存在明显的差异,到达地表的太阳辐照度经过吸收、散射,辐射等各种减弱作用后也会不同,光伏发电系统的发电量的多少也在变化。这种差异性即为不同的季节类型对光伏发电量的影响。 (3)天气类型对光伏发电量的影响:将天气类型的时间范围确定在24 小时之内。由于晴

永磁直驱风力发电并网逆变器的仿真研究开题报告

说明 1.根据南京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管理规定》,学生必须撰写《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由指导教师签署意见、教研室审查,系教学主任批准后实施。 2.开题报告是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学生应当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期内完成,开题报告不合格者不得参加答辩。 3.毕业设计开题报告各项内容要实事求是,逐条认真填写。其中的文字表达要明确、严谨,语言通顺,外来语要同时用原文和中文表达。第一次出现缩写词,须注出全称。 4.本报告中,由学生本人撰写的对课题和研究工作的分析及描述,应不少于2000字,没有经过整理归纳,缺乏个人见解仅仅从网上下载材料拼凑而成的开题报告按不合格论。 5.开题报告检查原则上在第2~4周完成,各系完成毕业设计开题检查后,应写一份开题情况总结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 1.我国的风力发电现状 我国的风力发电始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在吉林、辽宁、新疆等省建立了单台容量在10kW以下的小型风力发电场,但其后就处于停滞状态。风力发电从1991年起开始步入了逐步推广阶段,到1995年,全国共建成了5座并网型风电场,装机总容量为36.1MW,最大单机容量为500kW。1996年后,风力发电进入了扩大建设规模的阶段,其特点是风电场规模和装机容量均较大,最大单机容量为1500kW。风电包括离网运行的小型风力发电机组和大型并网风力发电机组,技术已基本成熟。到2006年底,全国已建成约90 个风电场,已经建成并网发电的风场主要分布在新疆、内蒙、广东、浙江、河北、辽宁等16个省区,装机总容量达到约260万千瓦。 2.永磁直驱式风力发电机组建模及仿真研究 2.1永磁直驱式风力发电系统结构 二极三相交流发电机转速约每分钟3000转,四极三相交流发电机转速约每分钟1500转,而风力机转速较低,小型风力机转速约每分钟最多几百转,大中型风力机转速约每分钟几十转甚至十几转,必须通过齿轮箱增速才能带动发电机以额定转速旋转。不用齿轮箱用风力机浆叶直接带动发电机旋转发电是可行的,这必须采用专用的低转速发电机,称之为直驱式风力发电机。首先将风能转化为频率变化、幅值变化的交流电,经过整流之后变为直流,然后经过三相逆变器变换为三相恒频交流电连接到电网通过中间电力电子变化环节。 2.2风力发电机组建模及仿真研究 风力发电技术的发展要求我们加深对风力发电机组动态性能的了解程度,而建立模型并对其进行仿真是对一个系统进行研究的有效手段。介绍了风力发电系统的建模方法,分析比较了各种方法的特点与不足;然后对风力发电系统中风速、传动部分、发电机等各个部分的模型进行了总结,分析了各个模型的特点;最后介绍了目前常用的仿真软件,以及风电机组的仿真模型。

太阳能制冷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二零一二年六月

文献综述 太阳能制冷系统研究现状及其进展 引言: 在完成太阳能制冷系统研究现状及其进展的论文过程中,我参考了诸多文献,引用了它们的思想或者结论,现将其中一些比较主要的文献作为完成本文的研究依据做一个综述。 1.太阳能吸收式空调及供热综合系统 太阳能吸收式空调系统主要由太阳集热器和吸收式制冷机两部分构成。吸收式制冷的基本原理是利用两种物质所组成的二元溶液作为工质来进行的。这两种物质在同一压强下有不同的沸点, 其中高沸点的组分称为吸收剂, 低沸点的组分称为制冷剂。常用的吸收剂) 制冷剂组合有两种: 一种是溴化锂—水, 通常适用于大型中央空调; 另一种是水—氨, 通常适用于小型空调。 在夏季, 被集热器加热的热水首先进入储水箱, 当热水温度达到一定值时, 由储水箱向制冷机提供热媒水; 从制冷机流出并已降温的热水流回储水箱, 再由集热器加热成高温热水; 制冷机产生的冷媒水通向空调箱, 以达到制冷空调的目的。当太阳能不足以提供高温热媒水时, 可由辅助锅炉补充热量。在冬季, 同样先将集热器加热的热水进入储水箱,当热水温度达到一定值时, 由储水箱直接向空调箱提供热水, 以达到供热采暖的目的。当太阳能不能够满足要求时, 也可由辅助锅炉补充热量。在非空调采暖季节, 只要将集热器加热的热水直接通向生活用储水箱中的热交换器, 就可将储水箱中的冷水逐渐加热以供使用。二空调及供热综合示范系统。 2.热管式真空管集热器的热性能研究 热管式真空管集热器是一种新型的太阳能集热装置。由于运用了真空技术,大幅度地降低了集热器的热损失,因而使其在高工质温度或低环境温度的运行条件下仍具有良好的热性能。同时,由于运用了热管技术,被加热工质不直接流经真空管,因而跟普通真空管集热器比较,热管式真空管集热器还具有许多其它优点:热容量小,在瞬变的太阳辐照条件下可提高集热器输出能量;热二极管效应.当太阳辐照较低时可减少被加热工质向周围环境散热;防冻,在冬季夜间一20%时真空管本身不会冻裂;另外,系统承压高,易于安装、维修等等。 3.新型高效太阳能制冷技术 对传统太阳能制冷技术进行分类总结,指出其热力学局限性,提出一种太阳能制冷新模式。对光纤小碟太阳能聚光集热系统进行介绍,并对其性能进行初步评价,指出利用光纤小碟太阳能聚光集热系统同时驱动气体透平机发电制冷和两级吸收式制冷机,实现太阳能的梯级利用,是获得高效太阳能制冷的新途径。对一

光伏并网发电防逆流方案

. 光伏并网发电防逆流 自动控制技术方案和实施方案 保定特创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1工程概况 光伏电源并网供电系统,与其公众电网配电系统(380V低压侧供电)一起并网供电。鉴于对于负荷变化控制有特殊要求,一方面需要供电部门保证用户的供电质量和可靠性,同时使光伏电源能正常工作,充分发挥光伏能源经济效益和试验与示范作用。另一方面,光伏电源的运行不应影响配电系统的安全,不允许光伏电源通过低压配电380V 网络向电力系统倒送电,同时最科学合理使用光伏电源供电,减少用户用电成本。因此,需要对光伏电源进行安全控制。 本装置的任务是对配电变压器的低压侧380V侧进行实时监测;对光伏电源进行必要的控制。采用专门为其设计的微机装置和控制电路,这样可以保证保护动作快速性和控制的准确性。 2 工程配置原则 1、可靠性:提供成熟技术和可靠方案,保证电网运行安全。 2、先进性:工程施工不影响正常供电。 3、拓展性:工程方案易于拓展,有利于将来的升级改造。 4、智能性:先进的逻辑分析和控制手段,合理有效地提供清洁能源。 3 方案概述 光伏电源工程供电系统的运行方式: 光伏电源并网供电由光伏逆变器经过主变低压380V侧后,并网于供电局主进线线路。图纸见附图。 根据以上运行方式,这时的逆功率监控装置控制要求如下: 电流测量点为变压器的低压侧(或系统主进线)380V电力局总入口电流:IA,IB,IC。(由CT来) 电压测量点为变压器的低压侧380V并网电压:UAB、UBC。(电压直接采集来)

1、两个CT互感器的倍率为 A/5A;根据现场配置,精度0.5级 2、电压回路接线,为直接采集式.直接接在并网380V侧即可. 3、每个并网点需要控制的逆变器为3-6台,15KW. 20KW. 4、控制逆变器的方式为通过交流接触器分,合闸逆变器的交流侧方式。 3.1解决方案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提出以下解决方案: 在每个并网点的低压侧电力局公网入口处安装一台TC-3065逆功率监控装置。实时监测380V低压线路的电流电压和功率方向、幅值,同时TC-3065逆功率监控装置控制多路接触器,控制逆变器的交流输出,TC-3065逆功率监控装置的外围设备(如电流互感器、空开、通讯线缆),用户需根据图纸设计自行安装在现场的低压交流配电柜或者低压侧计量柜内,户内柜体嵌入式安装方式。 3.2 系统自动控制过程与功能设置 光伏电源工程供电系统的正常运行方式:一台10kV/400V的配电变压器正常供电,同时清洁电源并网供电,此时的控制要求如下: (1)若测量点出现电压过高、或者电压过低、电流过高(通过设置参数整定),则TC-3065逆功率监控装置在液晶显示上发报警信息,可通过通讯把报 警信息上传。 (2)检测交流电网(AC380V,50Hz)供电回路三相电压、电流(测量点),判断功率流向和功率大小。如果电网供电回路出现逆功率现象,防逆流装 置立即逐级断开清洁电源并网系统中4个模组,直到逆功率现象消失。 防逆流装置控制清洁电源并网系统中4个模组断开逐级累加时间为不大 于600S(可设置)。 (3)逆功率恢复的控制:当防逆流装置检测到逆功率,切断清洁电源供电回路后,若测量点逆功率消失,并且检测到负荷功率(测量点的正向功率)大 于某一门槛值(可设定,单位W二次功率值)时,经过不大于600S延 时(可设置)后,防逆流装置把清洁电源并网系统中接入点合上(控制点)。

(完整版)三相逆变器matlab仿真

三相无源逆变器的构建及其MATLAB仿真1逆变器 1.1逆变器的概念 逆变器也称逆变电源,是一种可将直流电变换为一定频率下交流电的装置。相对于整流器将交流电转换为固定电压下的直流电而言,逆变器可把直流电变换成频率、电压固定或可调的交流电,称为DC-AC变换。这是与整流相反的变换,因而称为逆变。 1.3逆变器的分类 现代逆变技术的种类很多,可以按照不同的形式进行分类。其主要的分类方式如下: 1)按逆变器输出的相数,可分为单相逆变、三相逆变和多相逆变。 2)按逆变器输出能量的去向,可分为有源逆变和无源逆变。 3)按逆变主电路的形式,可分为单端式、推挽式、半桥式和全桥式逆变。 4)……………. 2 三相逆变电路 三相逆变电路,是将直流电转换为频率相同、振幅相等、相位依次互差为120°交流电的一种逆变网络。 图 1 三相逆变电路

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电源大都为单相交流电,而在工业生产中,由于诸多电力能量特殊要求的电气设备均需要使用三相交流电,例如三相电动机。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很多设备业已小型化,许多原来工厂中使用的大型三相电气设备都被改进为体积小、耗能低且便于携带的小型设备。尽管这些设备外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使用的电源类型——三相交流电却始终无法被取代。在一些条件苛刻的环境下,电力的储能形式可能只有直流电,如若在这样的环境下使用三相交流电设备,就要求将直流电转变为特定要求的三相交流电以供使用。这就催生了三相逆变器的产生。 4MATLAB仿真 Matlab软件作为教学、科研和工程设计的重要方针工具,已成为首屈一指的计算机仿真平台。该软件的应用可以解决电机电器自动化领域的诸多问题。利用其中的Simulink模块可以完成对三相无源电压型SPWM逆变器的仿真,并通过仿真获取逆变器的一些特性图等数据。 图 2 系统Simulink 仿真 所示为一套利用三相逆变器进行供电的系统的Matlab仿真。系统由一个380v的直流电源供电,经过三相整流桥整流为三相交流电,并进行SPWM正弦脉宽调制。输出经过一个三相变压器隔离后通入一个三相的RLC负载模块(Three phase parallel RLC)。加入了两个电压测量单元voltage measurement和voltage measurement1,并将结果输出到示波器模块Scope1.

风力发电机的分布式监控系统的研究 开题报告

题目:风力发电机的分布式监控系统的研究 学院:电气工程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姓名:李岱学号:07291045 文献综述: 一、风力发电及其数据采集和监控 风力发电机原理 风力发电机是将风能转换为机械功的动力机械,又称风车。广义地说,它是一种以太阳为热源,以大气为工作介质的热能利用发动机。风力发电利用的是自然能源。相对柴油发电要好的多。但是若应急来用的话,还是不如柴油发电机。风力发电不可视为备用电源,但是却可以长期利用。 风力发电的原理,是利用风力带动风车叶片旋转,再透过增速机将旋转的速度提升,来促使发电机发电。依据目前的风车技术,大约是每秒三公尺的微风速度(微风的程度),便可以开始发电。 小型风力发电系统效率很高,但它不是只由一个发电机头组成的,而是一个有一定科技含量的小系统:风力发电机+充电器+数字逆变器。风力发电机由机头、转体、尾翼、叶片组成。每一部分都很重要,各部分功能为:叶片用来接受风力并通过机头转为电能;尾翼使叶片始终对着来风的方向从而获得最大的风能;转体能使机头灵活地转动以实现尾翼调整方向的功能;机头的转子是永磁体,定子绕组切割磁力线产生电能。 风力发电机因风量不稳定,故其输出的是13~25V变化的交流电,须经充电器整流,再对蓄电瓶充电,使风力发电机产生的电能变成化学能。然后用有保护电路的逆变电源,把电瓶里的化学能转变成交流220V 市电,才能保证稳定使用。 机械连接与功率传递水平轴风机桨叶通过齿轮箱及其高速轴与万能弹性联轴节相连,将转矩传递到发电机的传动轴,此联轴节应按具有很好的吸收阻尼和震动的特性,表现为吸收适量的径向、轴向和一定角度的偏移,并且联轴器可阻止机械装置的过载。另一种为直驱型风机桨叶不通过齿轮箱直接与电机相连风机电机类型。 我国风力发电的概况与前景 风能作为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其蕴量巨大,全球的风能约为2.74×109MW,其中可利用的风能为2×107MW,比地球上可开发利用的水能总量还要大10倍。中国风能储量很大、分布面广,

光伏发电系统模型综述

光伏发电系统模型综述 摘要:为了对含光伏电源的电力系统进行各种仿真研究,必须建立准确的光伏发电系统数学模型。全面综述了包括光伏组件、逆变器及其控制系统的光伏系统数学模型,对整个光伏发电系统模型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论述,总结了利用各元件模型建立系统模型的方法以及孤岛保护的研究现状及其建模方法,并对光伏发电系统模型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光伏阵列;逆变器控制;最大功率点追踪;光伏发电系统;孤岛保护;光伏系统模型 0引言 准确的元件模型是进行电力系统仿真分析的基础。随着光伏电源接入系统比例的不断增加,光伏发电对电力系统的影响日益显现。因此,研究光伏发电对电力系统的影响日益迫切,建立能够准确反映并网光伏电源动态响应的模型是开展相关研究的基础。 并网光伏发电系统主要由光伏阵列、逆变器及其他并网环节组成,见图1。光伏阵列由光伏电池串并联组成,产生的电能通过逆变器和相应的滤波器输送到电网,在此过程中需要对逆变器和电能变换环节进行最大功率点追踪控制(maximum powerpoint tracking,MPPT)和逆变控制。MPPT控制的作用是保证光伏阵列始终工作在输出功率最大的状态,而逆变控制的目的是保证逆变器输出与电网电压同相的电流并尽量减小谐波输出。并网光伏发电系统出现孤岛状态时,即出现脱离了电网但仍可以向周围负载供电的状态,电网需令孤岛中的光伏发电系统退出运行,这就需要能够准确检测孤岛状态的保护系统。 本文分别对光伏阵列、MPPT控制、孤岛保护、逆变器控制以及整个光伏发电系统的模型进行分析,并对光伏发电系统模型研究进行展望。 1光伏阵列的建模 1.1光伏电池U-I特性模型 光伏电池的发电原理是光生伏打效应,一个光伏电池具有类似于二极管PN 结的结构。当光照射在电池上,PN结两端就会有电压产生,单独的光伏电池功率很小,所以光伏发电系统要将大量的光伏电池串并联,以构成光伏阵列。

太阳能光伏电池论文中英文资料对照外文翻译文献综述

光伏系统中蓄电池的充电保护IC电路设计 1.引言 太阳能作为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越来越受到重视。太阳能发电已经在很多国家和地区开始普及,太阳能照明也已经在我国很多城市开始投入使用。作为太阳能照明的一个关键部分,蓄电池的充电以及保护显得尤为重要。由于密封免维护铅酸蓄电池具有密封好、无泄漏、无污染、免维护、价格低廉、供电可靠,在电池的整个寿命期间电压稳定且不需要维护等优点,所以在各类需要不间断供电的电子设备和便携式仪器仪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采用适当的浮充电压,在正常使用(防止过放、过充、过流)时,免维护铅酸蓄电池的浮充寿命可达12~16年,如果浮充电压偏差5%则使用寿命缩短1/2。由此可见,充电方式对这类电池的使用寿命有着重大的影响。由于在光伏发电中,蓄电池无需经常维护,因此采用正确的充电方式并采用合理的保护方式,能有效延长蓄电池的使用寿命。传统的充电和保护IC是分立的,占用而积大并且外围电路复杂。目前,市场上还没有真正的将充电与保护功能集成于单一芯片。针对这个问题,设计一种集蓄电池充电和保护功能于一身的IC是十分必要的。 2.系统设计与考虑 系统主要包括两大部分:蓄电池充电模块和保护模块。这对于将蓄电池作为备用电源使用的场合具有重要意义,它既可以保证外部电源给蓄电池供电,又可以在蓄电池过充、过流以及外部电源断开蓄电池处于过放状态时提供保护,将充电和保护功能集于一身使得电路简化,并且减少宝贵的而积资源浪费。图1是此Ic在光伏发电系统中的具体应用,也是此设计的来源。 免维护铅酸蓄电池的寿命通常为循环寿命和浮充寿命,影响蓄电池寿命的因

素有充电速率、放电速率和浮充电压。某些厂家称如果有过充保护电路,充电率可以达到甚至超过2C(C为蓄电池的额定容量),但是电池厂商推荐的充电率是C/20~C/3。电池的电压与温度有关,温度每升高1℃,单格电池电压下降4 mV,也就是说电池的浮充电压有负的温度系数-4 mV/℃。普通充电器在25℃处为最佳工作状态;在环境温度为0℃时充电不足;在45℃时可能因严重过充电缩短电池的使用寿命。要使得蓄电池延长工作寿命,对蓄电池的工作状态要有一定的了解和分析,从而实现对蓄电池进行保护的目的。蓄电池有四种工作状态:通常状态、过电流状态、过充电状态、过放电状态。但是由于不同的过放电电流对蓄电池的容量和寿命所产生的影响不尽相同,所以对蓄电池的过放电电流检测也要分别对待。当电池处于过充电状态的时间较长,则会严重降低电池的容量,缩短电池的寿命。当电池处于过放电状态的时间超过规定时间,则电池由于电池电压过低可能无法再充电使用,从而使得电池寿命降低。 根据以上所述,充电方式对免维护铅酸蓄电池的寿命有很大影响,同时为了使电池始终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蓄电池保护电路必须能够对电池的非正常工作状态进行检测,并作出动作以使电池能够从不正常的工作状态回到通常工作状态,从而实现对电池的保护。 3.单元模块设计 3.1充电模块 芯片的充电模块框图如图2所示。该电路包括限流比较器、电流取样比较器、基准电压源、欠压检测电路、电压取样电路和逻辑控制电路。 该模块内含有独立的限流放大器和电压控制电路,它可以控制芯片外驱动器,驱动器提供的输出电流为20~30 mA,可直接驱动外部串联的调整管,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