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Ni柱亲和层析纯化poly-his可溶性重组蛋白的标准操作规程

Ni柱亲和层析纯化poly-his可溶性重组蛋白的标准操作规程

Ni柱亲和层析纯化poly-his可溶性重组蛋白的标准操作规程

Ni柱亲和层析纯化poly-his可溶性重组蛋白的标准操作规程(编号:067)1、目的及适用范围

利用Ni2+鳌合层析纯化体外表达的带有His标签的可溶性重组蛋白。

2、主要仪器

Ni柱、真空抽滤泵、超声破碎仪、冷冻离心机

3、主要试剂

3.1磷酸盐体系

Binding buffer:50 mM NaH2PO4,300 mM NaCl,10 mM imidazole,pH 8.0;

Wash Buffer:50 mM NaH2PO4,300 mM NaCl,20 mM imidazole,pH 8.0;

Elute Buffer:50 mM NaH2PO4,300 mM NaCl,500 mM imidazole,pH 8.0。

3.2 Tris盐体系

Binding buffer:20mM Tris,500 mM NaCl,20 mM imidazole,pH8.0;

Wash Buffer:20mM Tris,500 mM NaCl,60 mM imidazole,pH8.0;

Elution Buffer:20mM Tris,500 mM NaCl,500 mM imidazole,pH8.0;

Striping Buffer:20mM Tris,100mM EDTA,500mM NaCl,pH8.0。

酸性Buffer:20mM 醋酸钠,500mM NaCl,pH4.0。

Charge Buffer:0.1M NiSO4

4、操作步骤

4.1 Ni柱的预处理

4.1.1用5个柱体积的无菌水冲洗柱子;

4.1.2用5个柱体积的0.1M NiSO4冲洗柱子,使柱子挂Ni;

4.1.3用5个柱体积的无菌水冲洗柱子,除去多余的Ni;

4.1.4用5个柱体积的酸性Buffer冲洗柱子(使柱子变得疏松);

4.1.5用5个柱体积的Binding Buffer平衡柱子。

4.2蛋白的纯化

4.2.1大肠杆菌诱导表达目的蛋白;

4.2.2 4500rpm,离心10-15min,弃上清,收集菌体;

4.2.3 将收集的菌体用Binding buffer重悬,8000rpm离心10min,弃上清,收集菌体;

137

工艺用水取样操作规程

1.目的: 建立工艺用水取样标准操作规程,以规范相应的操作。 2.范围: 适用于本厂工艺用水的取样工作。 3.责任: 质量管理科科长、中心化验室主任、合成车间主任、检验员对本规程的实施负责。 4.内容: 4.1 取样点 原水取样点:原水储罐或者水井口。 ◆纯化水取样点:供水站纯化水储罐总送回水管、生产车间纯化水使用点。 4.2 取样频率 ◆原水至少每半年要求防疫站检验一次,并出具检验报告单。 ◆纯化水生产过程中,供水站每2小时检查一次。 ◆ QC检验室每周对总进水口、纯化水储罐和总回水口全检一次,其余各用水点每周至少全检两个,一个月内各使用点全部全检完。

4.3 取样方法 ◆取样前准备工作 ●QC取样员收到纯化水取样通知单后,做好准备工作。 ●每次取样,取样量为检验量的3倍。 ●准备取样工具,到纯化水使用点进行取样。 ●纯化水取样容器:500ml具塞磨口三角瓶(无菌)。 4.4 取样程序 ◆将水阀门完全打开,放水2~3分钟,以排除管道内积存的死水。 ◆打开三角瓶塞(注意瓶塞不要碰任何物品和手掌),将瓶口对准管口水流,使水直接落入瓶内(注意瓶内水面与塞底部应留有一段空隙,以便在检验时可充分振摇混合水样),接水量大约为检验量的3倍后,移开瓶口,立即盖紧瓶塞,关闭阀门。 ◆填写标签:内容包括取样地点、编号、时间、检验项目、取样人,贴在瓶外,将瓶放在具盖的样品箱内。 4.5 取样原则 在同一水源,同一时间采取几个水样时,用作微生物学检验的水样应先采取。以免取样点被污染。 4.6 储存 ◆一般从取样到检验必须在2小时内进行,条件不允许立即检验时,应冷藏保存,但不能超过6小时。 ◆用于微生物检验的样品应在取样后立即进行微生物检验或者采用冷藏的方法保存检测时为止。 4.7 取样器具的清洁、干燥、贮存 取样器具的清洁、干燥、贮存按《取样容器具管理规程》执行。

AKTA蛋白纯化系统操作

AKTA蛋白纯化系统操作 AKTA蛋白纯化系统是当前蛋白纯化工作经常用到的一组设备,自动化程度很高。AKTA系统依据不同的配置,可以分为AKTA EXPLORER、AKTA PILOT、AKTA PURIFIER等多种型号的设备。以下以AKTA EXPLORER为例简单介绍AKTA蛋白纯化系统的一般操作。 1、认识AKTA。 AKTA explorer 是为方法开拓及研究应用而设计的全自动液相色谱系统。该色谱系统的分离装置有三个主要组件,在底部平台的左侧整齐堆起(Fig 1)。它们是: FIG 1、AKTA EXPLORER主机 ? Pump-900 为双通道高效梯度泵系列。在AKTAexplorer 100,流速范围0.01-100 ml/min,压力高达10 Mpa(泵名为P-901)。在AKTA explore10,流速范围0.001-10 ml/min,压力高达25 Mpa(泵名为P-903)。 ? Monitor UV-900,同时监控190-700 nm 范围内高达3 个波长的多波长紫外-可见(UV-Vis)监测器。(针对部分AKTA PURIFIER机型,尚有UPC-900监测器可供选择,光源为汞灯光源,一次可以监控一个波长,安装滤光片后,可以在选择的波长范围内进行切换。)? Monitor pH/C-900,在线电导和pH 监测的组合监测器。 Fig 2、AKTA EXPLORER硬件模式图

AKTA EXPLORER系统的主要组成部件可以用模式图表示(Fig 2)。组成部件,如混合器、柱及不同的阀安装在右边部分。打开装阀的门可全部看到。柱被挂在装阀的门的外侧。 分离装置由UNICORN 软件控制。软件安装于一独立的电脑主机之中,在电脑与色谱系统之间的通信由数据采集装置CU950进行控制。 2、一般操作 2.1 开机 按位于底部平台前左侧的ON/OFF 按钮,打开色谱系统,然后打开电脑电源。待仪器自检完毕(CU950上面的3个指示灯完全点亮并不闪烁)。双击桌面上UNICORN图标,进入操作界面。UNICORN的操作界面分为四个窗口(Fig 3) Fig 3、Unicorn的操作界面 2.2准备工作溶液和样品 所有的工作溶液和样品必须经过0.45μm的滤膜过滤,样品也可高速离心后取上清备用。当缓冲液中含有有机溶剂(如乙腈、甲醇),需在使用前用低频超声脱气10min。 2.3清洗及管道准备 首先将A泵的进液管道(A1)放入缓冲液或平衡液中,将B泵的进液管道(B1)放入高盐溶液中,在system control窗口点击工具栏内的manual,选择pump→pump wash explorer,选中A1,B1管道为ON,execute。泵清洗将自动结束。(Fig 4) Fig 4、AKTA Explorer的泵清洗操作 2.4安装层析柱

蛋白纯化离子交换层析

蛋白纯化离子交换层析 离子交换层析技术是以离子交换剂为固定相,常见的离子交换剂是由一类不溶于水的惰性高分子聚合物基质,通过共价键结合某种电荷基团,形成带电基质,带异性电荷的平衡离子能够通过静电力作用结合在电荷基质上,而平衡离子能够与样品流动相中的离子基团发生可逆交换而吸附在交换剂上,不同带电荷蛋白间结合吸附固定相的能力不同。离子交换技术就是根据蛋白质样品间带电性质的差别而进行分离的一种层析方法。 常见的离子交换剂有离子交换纤维素、离子交换树脂和离子交换葡聚糖凝胶。根据与高分子聚合物基质共价结合的电荷基团的性质不同,可以将离子交换剂分为阳离子交换剂和阴离子交换剂,在阳离子交换剂中,带正电荷的平衡离子能够和流动相中带正电荷的离子基团进行交换。例如DEAE纤维素阳离子交换剂,当纤维素交换剂分子上结合阳离子基团二乙氨乙基(DEAE)时,形成阳离子纤维素—O—C6 H14N+H,可与带负电荷的蛋白质进行结合,交换阴离子。 根据与高分子聚合物基质共价结合的电荷基团的解离度不同,又可以分为强酸型、中等酸型、弱酸型三类阳离子交换剂,强酸型离子交换剂在较大的pH范围内电荷基团完全解离,而弱酸型只能在较小的pH范围内完全解离,如结合羧甲基的离子交换剂在pH小于6时就失去了交换能力。 强酸型阳离子交换剂一般结合的基团有:磺酸甲基、磺酸乙基;中等酸型阳离子交换剂有:磷酸基团和亚磷酸基团;弱酸型离子交换剂有:酚羟基和羧基类; 在阴离子交换剂中,带负电荷的平衡离子能与流动相中带负电的离子基团进行交换,例如阴离子交换剂CM纤维素,当纤维素交换剂分子上结合羧甲基(CM)时,形成带有负电荷的阴离子(纤维素-O-CH2-COO一),可与带正电荷蛋白质结合,交换阳离子。 根据与高分子聚合物基质共价结合的电荷基团的解离度不同,可分为强碱型、中等碱型、弱碱型阴离子交换剂。一般结合季胺基团基质的交换剂为强碱型离子交换剂,结合叔胺、仲胺、伯胺等为中等或者弱碱型离子交换剂。 蛋白质是两性电解质,当溶液的pH值与蛋白质等电点相同时,蛋白质的静电荷为0,当溶液pH值大于蛋白质等电点时,羧基电离,蛋白质带负电荷,蛋白质能够被阴离子交换剂所吸附,相反,当溶液的pH值小于蛋白质等电点时,则氨基电离,蛋白质带正电荷,被阳离子交换剂所吸附,溶液的pH值距蛋白质等电点越远,蛋白质带电荷越多,与交换剂的结合程度也越强,反之则越弱。 当溶液的pH值发生改变时,蛋白质与交换剂的吸附作用也发生变化,因此可以通过改变洗脱液的pH值来改变蛋白对交换剂的吸附能力,从而把不同的蛋白质逐个分离,当pH值增高时,抑制蛋白质阳离子化,随之对阳离子交换剂的吸附力减弱,当pH值降低时,抑制蛋白质阴离子化,随之降低蛋白质对阴离子交换剂的吸附。 另外,无机盐离子(如NaCl)对交换剂也具有交换吸附的能力,当洗脱液中的离子强度增加时,无机盐离子和蛋白质竞争吸附交换剂。当Cl-的浓度大时,蛋白质不容易被吸附,吸附后也易于被洗脱,当Cl-浓度小时,蛋白质易被吸附,吸附后也不容易被洗脱。 因此,洗脱阴离子交换剂结合的蛋白时,则降低pH值,增加盐离子浓度;洗脱阳离子交换剂结合蛋白时,则升高溶液pH值,增加盐离子浓度,能够洗脱交换剂上的结合蛋白。

纯化水检测操作规程

部门签字/日期: Department Signature/Date 起草人:QC Prepared by 审核人:QC负责人 Reviewed by Head of QC 审核人:QA Reviewed by 批准人:质量负责人 Approved by Head of Quality

1 目的 规定了纯化水检验操作方法和技术要求,确保纯化水的检验的规范性、标准性,特制定本规程。 2 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纯化水的检验。 3 职责 QC检验人员对本规程的实施负责。 QC负责人监督该文件执行。 4 内容 4.1 性状 4.1.1 取本品适量观察,闻,尝,本品应为无色的澄明液体;无臭。 4.2 检查 4.2.1 酸碱度 ①试剂 —甲基红指示液:取甲基红0.1 g,加0.05mol/L氢氧化钠溶液7.4 ml使溶解,再加纯化水稀释至200 ml。(变色范围pH4.2-6.3 红→黄) —溴麝香草酚蓝指示液:取溴麝香草酚蓝0.1g,加0.05mol/L氢氧化钠溶液3.2ml 使溶解,再加纯化水稀释至200ml,即得。(变色范围pH6.0-7.6黄→蓝) ②操作:取本品10ml,加甲基红指示液2滴,不得显红色;另取10ml,加溴麝香草酚蓝指示液5滴,不得显蓝色。 4.2.2 硝酸盐 ①原理:利用二苯胺硫酸溶液与硝酸盐在一定条件下的硝基化显色反应,与标准硝酸盐溶液在相同条件下的显色反应比较,以检查本品中硝酸盐的限量。 ②试剂 —10%氯化钾溶液:取氯化钾10 g,加纯化水使溶解成100 ml,即得。

—0.1%二苯胺硫酸溶液:取0.05g二苯胺,加硫酸50ml,使溶解,即得。 —标准硝酸盐溶液:取硝酸钾0.163g,加纯化水溶解并稀释至100ml,摇匀,精密量取1 ml,加纯化水稀释至100ml,再精密量取10ml,加纯化水稀释至100ml,摇匀,即得(每1 ml相当于1μg NO3)。 ③操作:取本品5ml置试管中,于冰浴中冷却,加10%氯化钾溶液0.4ml与0.1%二苯胺硫酸溶液0.1ml,摇匀,缓缓滴加硫酸5ml,摇匀,将试管于50℃水浴中放置15分钟,溶液产生的蓝色与标准硝酸盐溶液0.3ml,加无硝酸盐水4.7ml,用同一方法处理后的颜色比较,不得更深(0.000006%)。 4.2.3 亚硝酸盐 ①原理: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酰胺的稀盐酸溶液及盐酸萘乙二胺溶液反应产生的粉红色,与一定量标准亚硝酸盐溶液在同样操作条件下生成的颜色比较,检查供试品中亚硝酸盐的限度。 ②试剂 —对氨基苯磺酰胺的稀盐酸:取对氨基苯磺酰胺1g,加100ml稀盐酸溶液,摇匀,即得。 —盐酸萘乙二胺溶液:取0.1g盐酸萘乙二胺,加纯化水稀释至100ml,即得。 —标准亚硝酸盐溶液:取亚硝酸钠0.750g(按干燥品计算),加纯化水溶解,稀释至100ml,摇匀,再精密量取1ml,加纯化水稀释成50ml,摇匀,即得。(每1ml相当于1μgNO2)。 ③操作:取本品10ml,置纳氏管中,加对氨基苯磺酰胺的稀盐酸溶液(1→100)1ml 及盐酸萘乙二胺溶液(0.1→100)1ml产生的粉红色,与标准亚硝酸盐溶液0.2ml,加无亚硝酸盐水9.8ml,用同一方法处理后的颜色比较,不得更深(0.000002%)。 4.2.4 氨 ①原理:利用碱性碘化汞钾试液与氨的显色反应,与氯化铵溶液在相同条件下制成的对照液比以检查本品中氨的限度。 ②试剂

蛋白纯化层析柱

蛋白纯化层析 从个人学术性实验室到大型的医药制造企业,小型或者大规模的蛋白纯化通常都需要几种类型的液相色谱仪。这些相关的大部分技术已应用了多年,但是新型柱料的发展为这些利用蛋白物理和化学特性进行分离的,经过时间考验的方法注入了新的力量。其中最值得提到的就是凝胶过滤层析技术(gel filtration,GF),离子交换层析技术(ion exchange,IEX),羟基磷灰石层析(hydroxyapatite,HAP)和疏水作用层析(hydrophobic interaction,HI),以及亲和层析和高效液相色谱方法(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 对于一个初接触蛋白纯化的新手而言,从哪儿下手也许是令人头疼的一件事,但是幸运的是目前这些流程都已经逐步系统化了。GE Healthcare(原Amersham Biosciences)的技术顾问Andrew Mitchell 解释道,通常利用液相色谱技术进行蛋白纯化有三步: 捕获——从细胞其它成份,比如DNA和RNA中分离需要的蛋白; 区分——从与目的蛋白具有相近的大小,或者相似的物理/化学特征的污染物中分离蛋白; 修饰——使分离得到的样品处于可使用状态。 这每一个纯化的步骤都有特定的色谱层析技术和最佳的beads大小。第一步捕获步骤,也就是从细胞裂解物粗成份中分离蛋白,这需要一个具有高容量和高流量(flow rate)的填料。bead大小比较大,范围比较宽(比较于bead大小平均值)的“fast flow”填料比较理想,

这种填料也有利于防止目标蛋白被水解——因为速度比较快。 第二步则对分辨率要求更高,需要更好的从混合物中分离需要的成份。通常bead的大小与分辨率成反比,因此在这一部中比较小的bead 比较合适。吸附性的技术,比如离子交换IEX和疏水作用HI通常被用在纯化的这前两个步骤,而凝胶过滤则会留到了最后的修饰那一步,用于小体积,高浓度的样品。另外要注意,进行凝胶过滤层析时,样品的体积应该保持在柱床体积的1%到4%。 选择柱料的时候有两个因素要考虑到,针对目的蛋白的选择性和有效性——这些可以由洗脱峰的宽度来说明。其中选择性主要是指填料与目的蛋白相互作用以及结合的能力,IEX和HI层析方法就是指目标分子与筛分介质之间的相互作用,而GF的选择性依赖于填料的分馏范围(fractionation range)。 柱料的有效性则是指层析介质洗脱样品得到显著层析峰的能力,Mitchell表示,“如果你的峰值不集中,比较宽,那么即使是选择性很好,分辨率仍然会被消弱”。bead越大,洗脱峰就越不集中,柱子的有效性就越低。纯化洗脱相近的蛋白需要高效性,高选择性和高效性的结合就会得到高分辨率。 凝胶过滤层析(gel filtration chromatography) 凝胶过滤法(gel filtration)也称为排阻层析(exclusion chromatography)、凝胶层析(gel chromatography)或分子筛层析(molecular sieve chromatofraphy),它是在1960年后发展出来的技术。

重组蛋白和多肽的分离纯化

重组蛋白和多肽的分离纯化 1.概述 分离纯化组成了基因工程的下游处理(downstream processing)阶段,这一过程又和上游过程紧密相联系,上游过程的诸方面影响到下游的分离纯化,所以在进行目标蛋白质表达纯化时要统一考虑和整体设计,并充分考虑上游因素对下游的影响,如是否带有亲和标签,是否进行分泌表达。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表达系统有三大类,分别是大肠杆菌表达系统、酵母表达系统和CHO细胞表达系统,不同的表达系统和培养方法显著影响下游的处理过程,目标蛋白表达是否形成包涵体,目标蛋白表达的定位(胞内、细胞内膜、周质空间和胞外),蛋白表达的量都依赖于所选择的表达系统。选择将所表达的蛋白分泌到细胞外或周质空间可以避免破碎细胞的步骤,并且由于蛋白质种类少,目标蛋白容易纯化;而在细胞质内表达蛋白,可能是可溶性表达,可能形成包涵体,可溶性的蛋白往往需要复杂的纯化步骤,而包涵体易于分离,纯度较高,但回收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却变的相当困难,需要对聚集的蛋白进行变复性,通常活性蛋白的得率比较低,表1列出了不同策略对表达、纯化的影响,对于其中的有些缺点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进行克服和避免,如利用DNA重组技术给外源蛋白加上一个亲和纯化的标签,有助于可溶性外源蛋白的选择性纯化,并能保护目标蛋白不被降解(96)。 表 1 重组蛋白不同表达策略的优点和缺点 表达策略优点缺点 分泌表达至细胞外增强正确二硫键的形成 降低蛋白酶对表达蛋白的降解 可获得确定的N末端 显著减少杂蛋白水平,简化纯化 不需要细胞破碎表达水平低 多数蛋白不能进行分泌表达表达蛋白需要进行浓缩 细胞周质空间表达增强正确二硫键的形成 可获得确定的N末端 显著减少杂蛋白水平,简化纯化好些蛋白不能分泌进入周质空间 没有大规模选择性的释放周质空间蛋白的技术 周质蛋白酶可引起重组蛋白酶解 胞内包涵体表达包涵体易于分离 保护蛋白质不被降解 蛋白质不具有活性对宿主细胞生长 没有大的影响,通常可获得高的表 达水平需要体外的折叠和溶解,得率较低具有不确定N末端 胞内可溶性蛋白表达不需要体外溶解和折叠 一般具有正确的结构和功能高水平的表达常难以得到需要复杂的纯化 可发生蛋白质的酶解 具有不确定的N末端 在细胞的提取物中,除了目标蛋白外,还含有其它各种性质的蛋白、核酸、多糖等。在这样一个混合体系中,蛋白质纯化要求将目标蛋白与其它的成分分离,得到一定的量,达到一定的纯度,同时要尽可能保留蛋白的生物活性,并使蛋白保持完整。所以蛋白质的分离纯化可以看作是一系列的分部收集过程,总是希望目标蛋白富集于其中的一个收集部位,而大量的杂蛋白存在于其它的收集部位。当然对目标蛋白纯度的要求要根据纯化蛋白的用途而定,对于治疗性的蛋白要求有大于99%的纯度,并对处方有活性和稳定性的要求,对于某些酶的纯度则要求较低,需要在纯度和得率之间进行一个平衡,所以下游的工艺流程取决于最终对目标蛋白的要求。 蛋白质的功能依赖于蛋白质的结构,对于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在分离纯化过程中必须根据目标蛋白的特点,采用合适的操作条件和方法,保证目标蛋白的活性尽量不损失。除了在分离纯化的初期,要采用快速的方法除去影响目标蛋白稳定性的杂质,还要严格控制涉及蛋白质变性的各种因素,来避免蛋白质失去活性。蛋白质的构象稳定性可以通过测定蛋白质变性反应时折叠(f)和去折叠(u)间自由能的变化(ΔG f→u)来衡量,ΔG f→u越大蛋白质就越稳定。根据报导蛋白质的ΔG f→u在5—20kcal/molX围之间,单个氢键可造成0.5—2kcal/mol自由能的变化,一个离子对可造成0.4—1.0kcal/mol自由能的变化,因此ΔG f→u相对比较小,这样天然状态仅仅比去折叠状态稳定一点,所以必须克服蛋

蛋白纯化的基本思路

蛋白质的提取和纯化-- 选择分离材料及预处理蛋白质的提取和纯化-- 选择分离材料及预处理 以蛋白质和结构与功能为基础,从分子水平上认识生命现象,已经成为现代生物学发展的主要方向,研究蛋白质,首先要得到高度纯化并具有生物活性的目的物质。 蛋白质的制备工作涉及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各方面知识,但基本原理不外乎两方面。一是得用混合物中几个组分分配率的差别,把它们分配到可用机械方法分离的两个或几个物相中,如盐析,有机溶剂提取,层析和结晶等;二是将混合物置于单一物相中,通过物理力场的作用使各组分分配于来同区域而达到分离目的,如电泳,超速离心,超滤等。在所有这些方法的应用中必须注意保存生物大分子的完整性,防止酸、硷、高温,剧烈机械作用而导致所提物质生物活性的丧失。 蛋白质的制备一般分为以下四个阶段:选择材料和预处理,细胞的破碎及细胞器的分离,提取和纯化,浓细、干燥和保存。 微生物、植物和动物都可做为制备蛋白质的原材料,所选用的材料主要依据实验目的来确定。对于微生物,应注意它的生长期,在微生物的对数生长期,酶和核酸的含量较高,可以获得高产量,以微生物为材料时有两种情况:( 1 )得用微生物菌体分泌到培养基中的代谢产物和胞外酶等;(2)利用菌体 含有的生化物质,如蛋白质、核酸和胞内酶等。植物材料必须经过去壳,脱脂并注意植物品种和生长发育状况不同,其中所含生物大分子的量变化很大,另外与季节性关系密切。对动物组织,必须选择有效成份含量丰富的脏器组织为原材料,先进行绞碎、脱脂等处理。另外,对预处理好的材料,若不立即进行实验,应冷冻保存,对于易分解的生物大分子应选用新鲜材料制备。 细胞的破碎 1、高速组织捣碎:将材料配成稀糊状液,放置于筒内约1/3 体积,盖紧筒盖,将调速器先拨至最慢处, 开动开关后,逐步加速至所需速度。此法适用于动物内脏组织、植物肉质种子等。 2、玻璃匀浆器匀浆:先将剪碎的组织置于管中,再套入研杆来回研磨,上下移动,即可将细胞研碎,此法细胞破碎程度比高速组织捣碎机为高,适用于量少和动物脏器组织。 3、超声波处理法:用一定功率的超声波处理细胞悬液,使细胞急剧震荡破裂,此法多适用于微生物材料, 用大肠杆菌制备各种酶,常选用50-100 毫克菌体/毫升浓度,在1KG 至10KG 频率下处理10-15 分钟,此法的缺点是在处理过程会产生大量的热,应采取相应降温措施。对超声波敏感和核酸应慎用。 4、反复冻融法:将细胞在-20 度以下冰冻,室温融解,反复几次,由于细胞内冰粒形成和剩余细胞液的盐浓度增高引起溶胀,使细胞结构破碎。 5、化学处理法:有些动物细胞,例如肿瘤细胞可采用十二烷基磺酸钠(SDS)、去氧胆酸钠等细胞膜破 坏,细菌细胞壁较厚,可采用溶菌酶处理效果更好。 无论用哪一种方法破碎组织细胞,都会使细胞内蛋白质或核酸水解酶释放到溶液中,使大分子生物 降解,导致天然物质量的减少,加入二异丙基氟磷酸(DFP)可以抑制或减慢自溶作用;加入碘乙酸可以

Protocol蛋白质纯化步骤

Protocol 蛋白质纯化方法(镍柱) 柱前操作 1.IPTG诱导后,收菌,8000rpm/min(r/m)离心10min; 2.用Binding Buffer(BB)溶解(每100ml原菌液加BB 20ml),超声裂解30min(工作:5s,停止:5s),1500r/m离心10min,去除杂质; 3.取上清,12000r/m离心20min, 得包涵体; 4.用含2M尿素的BB洗包涵体,12000r/m离心20min,(上清做电泳);??? 5.用含6M尿素的BB溶解包涵体,12000r/m离心20min,(上清做电泳); 6.对照电泳结果,将上清或包涵体溶解液上柱; 平衡柱子(柱体积:V) 7. 3V(3倍柱体积)ddH2O(洗乙醇); 8. 5V Charge Buffer(CB); ??? 9. 3V BB; 柱层析 10.上样; 11. 10V Washing Buffer(WB); 12. 6V Elute Buffer(EB); 13.分管收集,每管1~2ml. 各种缓冲液配方 1. 8×BB: 4M NaCl, 160mM Tris-HCl, 40mM imidazole(咪唑),pH=7.9 1000ml NaCl: 58.44×4=233.76g Tris-HCl: 121.14×160×10-3=19.3824g Imidazole: 68.08×40×10-3=2.7232g 2. 8×CB: 400mM NiSO4 1000ml NiSO4: 262.8×400×10-3=105.12g 3. 8×WB: 4M NaCl, 160mM Tris-HCl, 480mM imidazole, pH=7.9 1000ml NaCl: 233.76g, Tris-HCl:19.3824g, Imidazole: 32.6784g 4. 4×EB: 2M NaCl, 80mM Tris-HCl, 4M imidazole, pH=7.9 1000ml NaCl: 118.688g, Tris-HCl:9.6912g, Imidazole: 272.32g 5. 6M 尿素 1000ml 尿素:60.06×6=360.36g

GE NOVAGEN 镍柱纯化系统流程

蛋白纯化系统操作流程 一、蛋白的诱导:蛋白原核表达 1、取菌种接种于含Amp LB固体培养基中(分区划线),37℃培养过夜; 2、挑取单克隆接种于5ml含Amp LB液体培养基中,37℃振摇过夜; 3、从过夜培养物中取2ml接种于100ml Amp LB液体培养基中,振摇2h(留样1ml); 4、加入一定终浓度IPTG,37℃诱导表达4h(留样1ml),离心,弃上清收集细菌。 存入4℃。 二、蛋白表达状态分析(可溶性or包涵体表达) 取少量(1ml)诱导菌体沉淀,加入不含变性剂(如盐酸胍,尿素等)PBS(150μl),超声裂解。分离上清和沉淀,分别SDS-PAGE电泳。 三、蛋白的纯化 纯化前准备 1.推荐在中性至弱碱性条件下(pH 7-8)结合重组蛋白。磷酸盐buffer是常用的缓冲液, Tric-Cl在一般情况下可用,但要注意它会降低结合强度。 2.避免在buffer中包含EDTA或柠檬酸盐等螯合剂 3.若重组蛋白以包涵体形式表达,在所有的buffer中添加6 M 盐酸胍或8 M 尿素 注: 1.包含尿素的样品可直接进行SDS-PAGE分析,若样品中包含盐酸胍,在SDS-PAGE前则 需先用含有尿素的buffer进行透析 2.除利用咪唑洗脱蛋白,其它方法,如低pH 值法等可被应用,详见说明书 Bingding buffer 中咪唑的浓度 在洗涤时所用的Bingding buffer 中咪唑浓度越大,重组蛋白纯度越高。但过高的咪唑浓度将导致蛋白的洗脱。合适的咪唑浓度需要优化。 Buffer 的准备

所用的水及化学物质须是高纯度的。Buffer 在使用前需经0.45 μm滤膜过滤 所用高纯度的咪唑需在280nm 处无吸光度或吸光度极低 推荐buffer Bingding buffer:20 mM 磷酸盐 0.5 M NaCl 20- 40 mM 咪唑pH 7.4 (咪唑浓度是蛋白依赖的,可变!)Elution buffer :20 mM 磷酸盐 0.5 M NaCl 500 mM 咪唑pH 7.4 (咪唑浓度是蛋白依赖的,可变!) 样品准备 样品需被充分溶解。过柱前经0.45 μm滤膜过滤。样品以pH 7.4 binding buffer 溶解。勿用强酸强碱调节pH 值,否则将可能导致沉淀。 重力纯化法Ni-NTA Column 准备 1. 温和地颠倒瓶中的Ni-NTA Agarose 数次。 2. 吸取2ml的树脂加入15ml离心管中,使树脂在重力(5–10 minutes)或低速离心(5 minute at 500 × g),轻柔的吸出上清。 3. 加入5ml的无菌蒸馏水,温和的颠倒柱子3min,离心5 minute at 500 × g,轻柔的吸出上清。 4. 用bingding buffer 重复第3步。 5. 在Ni 柱中加入等体积的bingding buffer,制成50%的slurry 样品与Ni 柱结合 1.每1ml 50%的slurry中加入4ml 的样品。1ml 50%的slurry 可结合20mg His-蛋白 2.将混合物室温,低速振荡孵育1h Buffer 洗涤及洗脱 1.离心5 minute at 500 × g,轻柔的吸出上清。上清保存放在4℃for SDS-PAGE

纯化水系统再验证的解决方案.doc

纯化水系统再验证方案 颁发部门:质量管理部 分发部门与数量:设备工程部.1,质量管理部.1,生产技术部.1,

再验证立项申请表 再验证方案审批表

目录1.验证组织系统

2.概述 3.验证目的 4.相关文件 5.验证范围 6.人员培训 7.验证内容 8.纯化水日常监测 9.再验证规定 10.验证结果评定及结论 11.文件执行 12.文件归档 13 附表 附表1:再验证方案变更申请表 附表2:纯化水系统管道、阀门运行确认记录 附表3:纯化水系统输送泵运行确认记录 附件4:机械过滤器、活性碳过滤器、精密过滤器、二级反渗透装置监测记录 附表5:紫外灭菌器参数监测记录 附表6:纯化水系统性能确认数据 附表7:纯化水检测报告统计表(性能确认数据) 附表8:纯化水在线监测数据 附表9:纯化水系统日常监测与验证周期 附表10:漏项、偏差处理表 1验证组织系统 1.1验证委员会机构

1.1.1验证委员会成员及其职责 1.1.2验证委员会职责 主任:负责验证方案、验证报告的批准;负责签发验证证书。 委员:审核验证方案、验证报告,制定验证计划。 1.2验证小组成员及其职责 1.2.1系统验证小组成员 1.2.2各成员职责 组长——负责验证实施全过程的组织协调工作; 组员——负责验证过程中的具体工作,并做好记录工作。 1.2.3验证过程中各相关部门职责 1.2.3.1质量管理部: 负责组织验证方案、报告与结果的会审会签;负责对验证全过程实施

监控;负责核查、汇总验证数据;负责建立验证档案,及时将批准实施的验证资料收存归档。 1.2.3.2生产技术部 负责指导车间相关人员做好验证记录。 1.2.3.3设备工程部 负责提供设备相关文件;负责编制设备使用标准操作规程、维护标准操作规程及清洁规程。 1.2.3.4化验室 负责验证过程的取样、检验及结果报告。 1.2.3.5综合制剂车间 负责设备所在操作间的清洁处理,保证运行环境符合设计要求; 负责协助验证小组保证验证工作顺利进行。 2.概述: 纯化水为经过蒸馏法、离子交换法、反渗透法或其他适宜方法制备的制药用水。其质量应符合2005年版药典规定,纯化水不应含有任何附加剂。 本公司纯化水处理系统由原水储罐、石英砂过滤器、活性炭吸附器、精密过滤器、二级反渗透纯水机、清洗液储罐、一级纯水储罐、纯化水储罐、紫外线灭菌器等部分组成,针对公司原水水质及产品工艺的要求,制备用于车间洁净区。 纯化水系指水中的绝大多数强电解质及难以去除的硅酸及二氧化碳等弱电解质去除到很低的程度,水中不溶解的胶体物质与微生物、微粒、溶解气体、有机物等也已去除到很低程度。含盐量控制在1mg/L以下,温度在25℃时水的电阻率>0.5MΩ?cm或电导率<2μs/cm。 2.1 反渗透法制备纯化水系统工艺流程图

蛋白纯化系统Biologic-LP使用说明

蛋白纯化系统Biologic-LP使用说明 Biologic-LP是蛋白质层析纯化系统, 其原理是利用不同蛋白分子所具有的特性(如等电点、分子量及亲水或疏水性)与层析柱中的介质产生的吸附作用后,再用相应的洗脱液来对吸附在层析柱上的蛋白进行洗脱。根据目标蛋白及不同层析柱介质的特性,设计相应的洗脱程序可以使目标蛋白与其他杂蛋白先后从层析柱上洗脱下来。通过观察紫外光的吸收峰,可分别收集不同时段洗脱下来的蛋白液。蛋白混合物通过这样的程序可被分离至单个蛋白。通常分布在混合物中的目标蛋白需要通过组合而不是单一的层析路线来进行分离操作。常规的分离路线如通过疏水层析—离子交换—疏水层析的技术路线来有效分离目标蛋白。 本层析系统使用主要分为三个部分。首先在使用前确认分离的技术路线和使用的层析柱。其次根据层析柱使用的要求配制相关试剂和确定层析过程的参数。最后通过层析操作分离纯化目标蛋白,并清洗层析柱和管道以确保仪器能长期有效使用。 一设计蛋白的纯化路线及选择不同的层析柱及层析方法根据目标蛋白的特性及来源,设计纯化的路线并确定每一步操作所需要的层析柱及层析方法。根据不同层析方法的要求,准备蛋白样品及洗脱液及洗脱方式(如线形洗脱或梯度洗脱)。而后确认层析操作中的主要参数。

二层析系统的操作 以下是对所有层析操作中共同的步骤进行的描述。特别注意的是不同的分离方式如离子交换和疏水层析它们的原理和参数设置完全不同。这里仅就相同的操作进行描述,具体的参数设置见使用说明书并咨询负责本仪器的老师,切不可擅自操作,以免破坏仪器。 1、确定目标蛋白层析柱的选择,不同的分离方式选择不同的层析柱。 2、样品制备。根据层析柱介质对蛋白样品的要求,制备样品和洗脱 液。所有用于层析的溶液及样品均要通过0.45μm膜过滤,以免堵塞层析柱。 3、打开层析仪电源,按照显示屏的提示,分别设置好A液、B液、 流速、时间等相关参数,并将接样管插入接样仪。 4、打开电脑及Biologic-LP Data View软件,观察层析过程是否正常 或是否需要调整,做好接样前的准备。 三、层析系统的维护 操作结束后,按仪器使用说明,清洗层析柱及管道,将层析柱保存好,备用。特别注意不同的层析柱要求的清洗方式不同,对管道的清洗也不同,层析柱的保存方式也不同。清洗和保存时一定要按照使用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操作,不能出现错误以免对层析系统造成破坏。

蛋白纯化层析柱

蛋白纯化层析柱 2011-06-15 15:19:14 易生物仪器浏览次数:1164 网友评论 0 条 从个人学术性实验室到大型的医药制造企业,小型或者大规模的蛋白纯化通常都需要几种类型的液相色谱仪。这些相关的大部分技术已应用了多年,但是新型柱料的发展为这些利用蛋白物理和化学特性进行分离的,经过时间考验的方法注入了新的力量。其中最值得提到的就是... 关键词:蛋白离子交换分离分子物质树脂从个人学术性实验室到大型的医药制造企业,小型或者大规模的蛋白纯化通常都需要几种类型的液相色谱仪。这些相关的大部分技术已应用了多年,但是新型柱料的发展为这些利用蛋白物理和化学特性进行分离的,经过时间考验的方法注入了新的力量。其中最值得提到的就是凝胶过滤层析技术(gel filtration,GF),离子交换层析技术(ion exchange,IEX),羟基磷灰石层析(hydroxyapatite,HAP)和疏水作用层析(hydrophobic interaction,HI),以及亲和层析和高效液相色谱方法(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 对于一个初接触蛋白纯化的新手而言,从哪儿下手也许是令人头疼的一件事,但是幸运的是目前这些流程都已经逐步系统化了。GE Healthcare(原Amersham Biosciences)的技术顾问Andrew Mitchell解释道,通常利用液相色谱技术进行蛋白纯化有三步: 捕获——从细胞其它成份,比如DNA和RNA中分离需要的蛋白; 区分——从与目的蛋白具有相近的大小,或者相似的物理/化学特征的污染物中分离蛋白; 修饰——使分离得到的样品处于可使用状态。 这每一个纯化的步骤都有特定的色谱层析技术和最佳的beads大小。

重组蛋白纯化基本策略

捕获阶段:目标是澄清、浓缩和稳定目标蛋白。中度纯化阶段:目标是除去大多数大量杂质,如其它蛋白、核酸、内毒素和病毒等。精制阶段:除去残余的痕量杂质和必须去除的杂质。分离方法的选择根据蛋白质的特殊性质采用不同的分离方法:蛋白质的性质方法电荷(等电点)离子交换(IEX)分子量凝胶过滤(GF)疏水性疏水(HIC)反相(RPC)特异性结合亲和(AC)每一种方法都有分辨率、处理量、速度和回收率之间的平衡。分辨率:由选择的方法和层析介质生成窄峰的能力来实现。总的来说,当杂质和目标蛋白性质相似时,在纯化的最后阶段分辨率是重要因素。处理量:一般指在纯化过程中目标蛋白的上样量。如上样体积、浓度等。速度:在初纯化中是重要因素,此时杂质如蛋白酶必须尽快除去。回收率:随着纯化的进行渐趋重要,因为纯化产物的价值在增加。在三阶段纯化策略中每一种方法的适用性见下表:技术主要特点捕获中度纯化精制样品起始状态样品最终状态IEX高分辨率高容量高速度低离子强度样品体积不限高离子强度或pH改变。样品浓缩HIC 分辨率好容量好高速度高离子强度样品体积不限低离子强度样品浓缩AC高分辨率高容量高速度结合条件特殊样品体积不限洗脱条件特殊样品浓缩GF高分辨率(使用Supedex)样品体积(<总柱体积的5%)和流速范围有限制缓冲液更换(如果需要)样品稀释RPC高分辨率需要有机溶剂在有机溶剂中,有损失生物活性的风险提示:1、通过组和各种方法使纯化步骤之间的样品处理减至最少,以避免需要调节样品。第一个步骤的产物的洗脱条件应适宜于下一个步骤的起始条件。2、硫酸铵沉淀是常用的样品澄清和浓缩方法,所以HIC是捕获阶段的理想方法。3、 GF很适宜在由浓缩效应的方法(IEX、 HIC、 AC)后使用,凝胶过滤对上样体积有限制,但不受缓冲液条件的影响。4、在捕获阶段选择对目标蛋白具有最高选择性或/和处理量的方法5、如果对目标蛋白的性质了解甚少的情况下,可采用IEX-HIC-GF的方法组合作为标准方案。6、只要目标蛋白耐受的情况下,可以考虑采用RPC 方法用于精制阶段。注:应该指出,三阶段纯化策略不是说所有的策略都必须是三个纯化步骤。所用的步骤数目取决于纯度要求和蛋白的最终用途。 蛋白质的蛋白质特性与分离纯化技术的选择 摘要:蛋白质的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结构决定了它的物理、化学、生物化学、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综述了不同蛋白质之间的性质存在差异或者改变条件是使之具有差异,利用一种同时多种性质差异,在兼顾收率和纯度的情况下,选择蛋白质提纯的方法。 关键词:蛋白质分离纯化 前言: 蛋白质在组织或细胞中一般都是以复杂的混合物形式存在,每种类型的细胞都含有成千种不同的蛋白质。蛋白质的分离和提纯工作是一项艰巨而繁重的任务,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单独的或一套现成的方法能把任何一种蛋白质从复杂的混合物中提取出来,但对任何一种蛋白质都有可能选择一套适当的分离提纯程序来获取高纯度的制品。

(完整版)003纯化水取样操作规程

纯化水取样标准操作规程 文件编号SOP-JY-7-003-02 文件类型质量标准页数1/2页 编制人编制日期年月日 审核人审核日期年月日 批准人批准日期年月日 颁发部门品质保证部生效日期年月日 分发部门:□生产设备部□技术开发部■品质保证部■GMP办公室□物料部□财务部□办公室□药品销售部□提取物销售部 变更记载: 变更原因: 1目的: 建立一个纯化水取样工作程序,预防由于取样操作差错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2 范围: 纯化水。 3职责: QA对本SOP的实施负责。 4程序: 4.1按纯化水监控规程规定的频次进行取样。 4.2微生物限度检查样品的取样: 4.2.1带上取样工具(消毒酒精棉球)和盛装样品的无菌三角瓶到指定地点取样。 4.2.2按无菌操作的基本要求进行取样,并保证在运送过程中不受污染。 4.2.3采纯化水样时,先用消毒酒精棉球擦拭3遍。 4.2.4将水龙头完全打开,放水5分钟,以排除管道内积存的死水。 4.2.5用酒精消毒棉球擦拭手和手指甲缝,擦拭洁净无菌瓶外壁。 4.2.6打开盖(注意瓶塞不要碰任何物品和手掌),将瓶口对准管口,使水直接落入瓶内(注意瓶内水面与塞底部应留有一段空隙,以便在检验时可充分振摇混匀水样),接够检验3倍量后,移开瓶口,立即盖紧瓶塞,关上水龙头。 4.2.7填写标签,内容包括名称,取样地点,编号,时间,检验项目,取样人并注明微生物限度检查。将标签贴在瓶外,将瓶放在具盖的样品箱内。填写取样记录和取样台帐。 4.2.8在同一个水源,同一个时间采取几个水样时,作微生物限度检查用的水样应先采取,以免采样点被污染。 4.3理化检测样品的取样

编号: SOP-JY-7-003-02 页码:第2页共2页 4.3.1使用清洁的三角瓶取样。 4.3.2取样前打开水龙头放水5分钟。 4.3.3将三角瓶对在出水点用纯化水冲洗三角瓶三次,然后接取纯化水作为样品。 4.3.4在取样瓶处,贴上样品标签,并注明理化样品。 4.4一般从取样到检验不应超过2小时。条件不允许立即检验时,应冷藏保存,但不能超过6小时。 4.5取样容器的洗涤 4.5.1用饮用水冲洗。 4.5.2用毛刷子刷洗数次,用饮用水冲洗。 4.5.3以蒸馏水荡洗三遍,晾干。 4.5.4干燥后,烘干备用。(用于无菌取样的器皿,取样前应灭菌)

蛋白质分离纯化的一般程序

蛋白质分离纯化的一般程序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一)材料的预处理及细胞破碎 分离提纯某一种蛋白质时,首先要把蛋白质从组织或细胞中释放出来并保持原来的天然状态,不丧失活性。所以要采用适当的方法将组织和细胞破碎。常用的破碎组织细胞的方法有:1. 机械破碎法 这种方法是利用机械力的剪切作用,使细胞破碎。常用设备有,高速组织捣碎机、匀浆器、研钵等。 2. 渗透破碎法 这种方法是在低渗条件使细胞溶胀而破碎。 3. 反复冻融法 生物组织经冻结后,细胞内液结冰膨胀而使细胞胀破。这种方法简单方便,但要注意那些对温度变化敏感的蛋白质不宜采用此法。 4. 超声波法 使用超声波震荡器使细胞膜上所受张力不均而使细胞破碎。 5. 酶法 如用溶菌酶破坏微生物细胞等。 (二) 蛋白质的抽提 通常选择适当的缓冲液溶剂把蛋白质提取出来。抽提所用缓冲液的pH、离子强度、组成成分等条件的选择应根据欲制备的蛋白质的性质而定。如膜蛋白的抽提,抽提缓冲液中一般要加入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磺酸钠、tritonX-100等),使膜结构破坏,利于蛋白质与膜分离。在抽提过程中,应注意温度,避免剧烈搅拌等,以防止蛋白质的变性。 (三)蛋白质粗制品的获得 选用适当的方法将所要的蛋白质与其它杂蛋白分离开来。比较方便的有效方法是根据蛋白质溶解度的差异进行的分离。常用的有下列几种方法: 1. 等电点沉淀法 不同蛋白质的等电点不同,可用等电点沉淀法使它们相互分离。 2. 盐析法 不同蛋白质盐析所需要的盐饱和度不同,所以可通过调节盐浓度将目的蛋白沉淀析出。被盐析沉淀下来的蛋白质仍保持其天然性质,并能再度溶解而不变性。 3. 有机溶剂沉淀法 中性有机溶剂如乙醇、丙酮,它们的介电常数比水低。能使大多数球状蛋白质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降低,进而从溶液中沉淀出来,因此可用来沉淀蛋白质。此外,有机溶剂会破坏蛋白质表面的水化层,促使蛋白质分子变得不稳定而析出。由于有机溶剂会使蛋白质变性,使用该法时,要注意在低温下操作,选择合适的有机溶剂浓度。 (四)样品的进一步分离纯化 用等电点沉淀法、盐析法所得到的蛋白质一般含有其他蛋白质杂质,须进一步分离提纯才能得到有一定纯度的样品。常用的纯化方法有:凝胶过滤层析、离子交换纤维素层析、亲和层析等等。有时还需要这几种方法联合使用才能得到较高纯度的蛋白质样品 纯化方案是由几种纯化方法组成的,一般选择的依据是从抽提液中有效成分和

纯化水设备的操作规程

一.工艺简介 清洗装置 原水→原水箱→原水泵→机械过滤器→活性碳过滤器→软化器→精密过滤器→一级 加药装置(NaOH) 高压泵→一级反渗透装置→淡水箱→淡水泵→二级高压泵→二级反透渗装置→纯水箱→纯水泵→紫外线杀菌器→用水点 清洗装置 预处理:原水→原水箱→原水泵→机械过滤器→活性碳过滤器→软化器→精密过滤器 二.操作 (一)预处理+一级反渗透 A.开机 1.检查原水箱是否有充足的水; 2.打开原水泵前控制阀; 3.打开机械过滤器、活性碳过滤器、软化器、精密过滤器的进水阀以及软化器出水阀; 4.完全打开浓水调节阀; 5.打开膜前进水调节阀(正常情况下不要调节); 6.启动原水泵,打开精密过滤器的排气阀排完气后,启动一级高压泵; 7. 2分钟后调节浓、淡水流量至适当位置; 8.调节原水泵前控制阀使压力≤。 B.停机 1.完全打开浓水调节阀,低压冲洗膜2分钟左右; 2.关闭一级高压泵、原水泵; 3.关闭原水泵前控制阀、精滤进水阀; 4.关闭自来水阀。 C.清洗再生 a.石英砂的清洗 1.打开机械过滤器的反冲阀、排空阀; 2.关闭机械过滤器的进水阀、排污阀、活性碳过滤器的进水阀、反冲阀; 3.打开原水泵前控制阀,启动原水泵,反冲石英砂15分钟左右; 4.打开机械过滤器的进水阀、排污阀,.关闭机械过滤器的反冲阀、排空

阀正洗至出水澄清。 b.活性碳的清洗(用机械过滤器的出水清洗) 1.打开活性碳过滤器的反冲阀、排空阀; 2.关闭活性碳过滤器的进水阀、排污阀、软化器的进水阀、反冲阀; 3.关闭机械过滤器的排污阀,反冲活性碳15分钟左右; 4.打开活性碳过滤器的进水阀、排污阀,关闭其反冲阀、排空阀,正洗至出水澄清; 5.关闭原水泵,活性碳过滤器的排污阀。 c.软化器的再生 1.配制10%的食盐溶液待用; 2.打开软化器的排空阀、排污阀,排完柱体中的水; 3.关闭软化器的进水阀、反冲阀、排污阀、精滤进水阀,打开软化器出水阀、清洗阀,启动清洗泵,进盐后关闭清洗泵,清洗阀、软化器出水阀,浸泡树脂2~4小时; 4.打开软化器的反冲阀、排空阀,打开机械过滤器、活性碳过滤器进水阀、原水泵前控制阀启动原水泵,反洗树脂15分钟左右。再打开软化器的进水阀、排污阀,关闭其反冲阀、排空阀,正洗至出水无咸度。 d.一级反渗透膜清洗 1.关闭软化器出水阀,打开精密过滤器进水阀; 2.完全打开一级浓水调节阀、淡水取样阀; 3.打开清洗阀,启动清洗泵,将从浓水口排出的清洗液回收至清洗箱,循环冲洗膜30分钟左右,再关闭清洗泵、清洗阀,浸泡膜2~4小时; 4.打开预处理系统,启动一级高压泵,清洗膜至出水呈中性; e.精密过滤器的清洗 定期(10天左右)拆开精密过滤器,取出滤芯,清洗滤芯外部。也可用5%盐酸先浸泡几个小时,再用水冲洗。 D.注意事项 1.一级反渗透膜后压力〈,机械过滤器压力≤; 2.每操作一步必须先理顺水的流向,若有进无出会使柱体内部承受过大压力; 3.石英砂、活性碳的清洗周期,根据用水量而定。正常情况下,一个星期左右清洗一次; 4.软化器的再生周期,需检查Ca2+、Mg2+是否符合要求,正常情况下,1个月左右清洗一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