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海洋生物学实验——节肢动物与软体动物的观察

海洋生物学实验——节肢动物与软体动物的观察

海洋生物学实验——节肢动物与软体动物的观察
海洋生物学实验——节肢动物与软体动物的观察

浙江海洋学院

海洋生物学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常见浮游生物综合分类实验指导老师:赵盛龙

专业:生物技术

班级:A10生技1

学生姓名:张科嘉35

实验日期:2012年3月15日

实验目的:综合运用形态学知识,借用检索表分类工具,准确、快速鉴别生物种类,是生物学应用的最基本技能之一。

通过本实验要求学生在复习、巩固已有海洋生物形态及内部结构理论知识的同时,综合培养学生观察特征、分析特征、规范表达特征以及组织特征等能力,训练生物鉴定、分类技巧,提高海洋生物的认知及鉴别能力。

实验材料:常见软体动物、常见虾、蟹类节肢动物。

器械及工具:常用解剖工具、放大镜。

实验结论:

节肢动物:

方额亚派种检索表

1.(3)两触角直立····································梭子蟹科

2.(4)有游泳足······································细点圆趾蟹

3.(1)第一触角横卧,第二触角直立····················方蟹科

4.(2)无游泳足

5.(6)第三鄂足间有明显的斜方形空隙················天津厚蟹

6.(5)第三鄂足间无斜方形空隙······················中华绒螯蟹

【中文名】细点圆趾蟹

【学名】Ovalipes punctatus

【分类地位】无脊椎动物,节肢动物门,十足目,爬行亚目,短尾派,方额亚派,梭子蟹科

【形态特征】头胸甲呈卵圆形,表面隆起。额分4齿,前侧缘5齿,末齿不特别大,末对步足指节呈长圆形板状。第二触角基节能动。

【生态习性】主要栖息在水深10—65米的泥质或沙质海底。

【地理分布】在我国福建至黄海南部等地广泛分布。

细点圆趾蟹Ovalipes punctatus

【中文名】中华绒螯蟹

【学名】Eriocheir sinensis

【分类地位】无脊椎动物,节肢动物门,十足目,爬行亚目,短尾派,方额亚派,方蟹科

【形态特征】头胸甲略呈方形。螯足掌节密生绒毛。额平直,具4齿,额宽不超过头胸甲宽度的1/3。

第一触角横卧,第二触角直立,第3颚足长节长度约等于宽度。

【生态习性】中华绒螯蟹栖于淡水湖泊河流,但在河口半咸水域繁殖;每年6~7月间新生幼蟹溯河进入淡水后,栖于江河、湖荡的岸边。喜掘穴而居,或隐藏在石砾、水草丛中。

【地理分布】中国境内广泛分布于南北沿海各地湖泊。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

【中文名】天津厚蟹

【学名】Helice tridens tientsinensis

【分类地位】无脊椎动物,节肢动物门,十足目,爬行亚目,短尾派,方额亚派,方蟹科

【形态特征】额区的宽度小于胸甲宽度的一半,额斜向下方,无锋锐的额后脊。头胸甲侧缘平直。第三颚足长节短宽。生活于河口的半咸水泥滩中,其眼下缘上有一列颗粒。螯足长节的内缘有一条角质的隆线,这一隆线在眼缘上摩擦起来,可以发出声响。

【生态习性】4~5月间繁殖。穴居河口的泥滩或通海河流的泥岸上。

天津厚蟹Helice tridens tientsinensis

游泳亚目检索表

1.(2)第二腹节的侧甲覆盖于第一腹节侧甲后缘之上,第三颚足4~6节,第三步足不呈钳状·····································································真虾派

2.(1)第二腹节的侧甲不覆盖于第一腹节侧甲后缘之上,第三颚足7节,第三对步足呈钳状

3.(4) 第三对步足不较第一对粗大,雄性第一腹肢具交接器,卵直接产于海水中·····································································对虾派

4.(3)第三对步足中的1个或1对较前两对特别强大,雄性第一腹肢不具交接器,卵产出后抱

于雌体的腹肢间·······················································猬虾派

【中文名】口虾蛄

【学名】Oratosquilla oratoria

【分类地位】无脊椎动物,节肢动物门,软甲纲,真虾总目,掠虾总目,虾蛄科

【形态特征】体不被网状脊突起(棱),第5~7胸节侧突分两瓣。腹部的纵棱不多于8条。眼柄不膨大,角膜比柄宽。捕肢的掌节呈栉状齿。

【生态习性】成体平常穴居于海底泥沙砾的洞中,常摇动腹部的鳃肢,以广水的接触面而营呼吸。【地理分布】广泛分布于我国近海区和沿岸,一般在5~60m的水深都有发现,近年来已成为沿海主要经济甲壳类之一。

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

对虾派对虾科检索表

1.(4)头胸甲不具纵缝和横缝··································管鞭属

2.(3)腹节有较深的红色横带····································中华管鞭虾

3.(2)腹节没有较深的红色横带··································高脊管鞭虾

4.(1)头胸甲具纵缝和横缝···································仿对虾属

【中文名】中华管鞭虾

【学名】Solenocera crassicornis

【分类地位】无脊椎动物,节肢动物门,软甲纲,真虾总目,十足目,对虾科

【形态特征】体长28~88mm,棕红色,上有淡紫色斑点,第1触角鞭、尾节、第1~6腹节的末缘及各腹肢的颜色较深。腹节有较深的红色横带。

【生态习性】喜栖潜于沙泥底内,水流可通过第1触角鞭形成的管道,进入鳃腔,以进行呼吸。【地理分布】分布于东海、南海及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印度等。

中华管鞭虾Solenocera crassicornis

【中文名】高脊管鞭虾

【学名】Solenocera alticarinata

【分类地位】无脊椎动物,节肢动物门,软甲纲,真虾总目,十足目,对虾科

【形态特征】体长41~129mm,体色橙红色。额角短、平直、下缘突出。头胸甲后脊显著突出,成薄片状,伸至头胸甲后缘,末端处明显下弯。

【生态习性】主要栖息于水深50~100m的外海海域。

【地理分布】分布于我国东海、南海和日本、东南亚、印度等。

高脊管鞭虾Solenocera alticarinata

【中文名】哈氏仿对虾

【学名】Parapenaeopsis hardwickii

【分类地位】无脊椎动物,节肢动物门,软甲纲,真虾总目,十足目,对虾科

【形态特征】额角仅上缘具齿。头胸甲具纵缝和横缝,颈沟、肝沟明显。具触角刺、肝刺、无颊刺,胃上刺有或无。第l、2步足无座节刺,第五步足具外肢。雄性交接器对称,末端两侧多具突起。【地理分布】分布于南北沿海,资源丰富。

【渔业利用】为热带、亚热带近岸浅海区常见的中小型虾类,具有较大的经济价值,是我国重要的经济虾类。

哈氏仿对虾Parapenaeopsis hardwickii

真虾派长臂虾科检索表

1.(2)额角发达,上缘基部平直,不具鸡冠状隆起··············长臂虾属

2.(1)额角细长,上缘基部具一鸡冠状隆起····················白虾属

【中文名】葛氏长臂虾

【学名】Palaemon gravieri

【分类地位】无脊椎动物,节肢动物门,十足目,游泳亚目,真虾派,长臂虾科,长臂虾属

【形态特征】额角发达,上缘基部平直,不具鸡冠状隆起。头胸甲具触角刺、鳃甲刺,不具肝刺,通常具鳃甲沟。大颚触须3节。

【生态习性】生活于淡水、半咸水或海洋中。

【地理分布】分布于渤、黄、东海,是中国近海的地方性特有种。

葛氏长臂虾Palaemon gravieri

【中文名】脊尾白虾

【学名】Exopalaemon carinicauda

【分类地位】无脊椎动物,节肢动物门,十足目,游泳亚目,真虾派,长臂虾科,白虾属

【形态特征】额角末端有附加齿,基部的鸡冠部短于末端的细尖部。第二步足的指节长,腕节短于指节。由于腹部的背面具有一条纵脊而得名。

【生态习性】繁殖力强,繁殖季节长,从晚春开始抱卵,可一直延续到秋末。

【渔业利用】由于生活力强,又易于饲养,是各地养虾池的重要副产品,也是港养的重要种类,以渤海的产量最大,是我国近海的重要经济虾类。

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

软体动物

头足类

头足类检索表

1.(2)八条腕··································八腕目

2.(1)十条腕

3.(8)周鳍型··································乌贼目

4.(5)内壳后端有骨针·····························针乌贼属

5.(4)内壳后端无骨针

6.(7)胴腹后端有腺孔·····························无针乌贼属

7.(6) 胴腹后端无腺孔····························后乌贼属

8.(3)端鳍型·····································枪形目

9.(10)羽状角质内壳·······························大王乌贼科

10.(9)针状角质内壳……………………………………... 柔鱼科

图片参考比较:

【中文名】长蛸

【学名】Octopus variabilis

【分类地位】无脊椎动物,软体动物门,头足纲,八腕目,蛸科(章鱼科)

【形态特征】头小,胴部近卵圆形。肉鳍多数退化,少数具耳状中鳍。腕长,8条,腕吸盘2行或1行,无触腕,吸盘无柄及角质环,吸盘不特化成钩。内壳仅存痕迹,或完全退化。一般不具发光器。输卵管1个或一对。贝壳退化,体无鳍,腕长,彼此相似。腕间膜一般短小,腕吸盘2行,少数单行或3行。右侧第3腕茎化,末端呈匙状。鳃发育正常,具内外2半叶。嗉囊通常发达,有墨囊。胴部呈长椭圆形,无肉鳍。皮肤表面光滑。两眼间无斑块,两眼前方无金色圈。腕长,且长度相差甚悬殊,其中第一对腕最长为第四腕的2倍,为头胴部的6倍。腕吸盘2行。

【生态习性】本种为沿岸底栖肉食性种类。冬季,低盐及水温下降时挖穴栖居。

【地理分布】我国南北沿岸及苏联、朝鲜、印度洋、地中海、红海均有分布。

【渔业利用】肉味鲜美,为大型经济鱼类的钓饵。

长蛸Octopus variabilis

【中文名】阿根廷滑柔鱼

【学名】Illex argentinus Castellanos

【分类地位】头足纲、鞘亚纲、枪形目、开眼亚目、柔鱼科、滑柔鱼亚科、滑柔鱼属

【形态特征】胴部呈圆锥形,后部明显瘦狭,胴长约为胴宽的4倍,体表具大小相间的近圆形色素斑。漏斗陷前部的浅穴不具纵褶,也不具边囊,完全呈光滑状态。肉鳍短而宽,长度约为胴长的1/3,鳍角约呈45度,两鳍相接略呈横菱形。雄性第二、第三对腕较雌性显著粗壮,吸盘也明显增大,吸盘两行,角质环具一个大尖齿,周围为十个半圆形齿。雄性右侧或左侧第4腕茎化,基部吸盘两行,顶部约占全腕1/2特化为两行肉突;触腕穗中部吸盘4行,中间大,边缘小,顶部8行小吸盘,基部具两行较小的吸盘,中间大吸盘角质环具半圆形齿。内壳角质,狭条形,中轴细,边肋粗,后端具中空的狭菱形“尾椎”。

【地理分布】阿根廷滑柔鱼为大洋性浅海种,分布在22°S-54°S的西南大西洋大陆架和陆坡,其中以35°S-52°S资源尤为丰富。

阿根廷滑柔鱼Illex argentinus Castellanos

贝类

帘蛤目检索表

1.(2)无侧齿·················································竹蛏科

2.(1)有侧齿

3.(4)主齿左壳2枚···········································蛤蜊科

4.(3)铰合部通常有主齿3枚···································帘蛤科

5.(6)放射肋细密················································杂色蛤仔

6.(5)无放射肋

7.(8)表面光滑,被有一层黄褐色光滑似漆的壳皮·······················文蛤

8.(7)表面不光滑,无黄褐色光滑似漆的壳皮···························青蛤

【中文名】文蛤

【学名】Meretrix meretrix

【分类地位】无脊椎动物,软体动物门,双壳纲,帘蛤目,帘蛤科

【形态特征】贝壳背缘略呈三角形,腹缘呈圆形,两壳大小相等,壳质坚厚,表面膨胀、光滑,被有一层黄褐色光滑似漆的壳皮。同心生长轮脉清晰,自壳顶开始常有环形的褐色带。

【地理分布】本种我国沿海各地都有分布,其中以江苏沿海产量最大,并已人工养殖。

文蛤Meretrix meretrix

【中文名】青蛤

【学名】Cyclina sinensis

【分类地位】无脊椎动物,软体动物门,双壳纲,帘蛤目,帘蛤科

【形态特征】壳面膨胀,无放射肋,生长纹清楚,无小月面,楯面狭长,两壳各具主齿3枚,集中于铰合部的前面。外套窦深。

【生态习性】生活于潮间带的上、中、下区,多在淡水流入的附近区域栖息。自然产量颇大。

【地理分布】本种我国沿海均有分布,为习见种类。

【渔业利用】个体大,味美,是贝类养殖品种之一。

青蛤Cyclina sinensis

【中文名】杂色蛤仔

【学名】Ruditapes variegata

【分类地位】无脊椎动物,软体动物门,双壳纲,帘蛤目,帘蛤科

【形态特征】贝壳小而薄,呈长卵圆形。壳顶稍突出,于背缘靠前方微向前弯曲。放射肋细密,位于前、后部的较粗大,与同心生长轮脉交织成布纹状。贝壳表面的颜色、花纹变化极大,有棕色、深褐色、密集褐色或赤褐色组成的斑点或花纹。贝壳内面淡灰色或肉红色,从壳顶到腹面有2~3条浅色的色带。

【地理分布】我国沿海均有分布,山东青岛和福建沿海产量较多,旺季在春末夏初。

杂色蛤仔Ruditapes variegata

【中文名】四角蛤蜊

【学名】Mactra veneriformis

【分类地位】无脊椎动物,软体动物门,双壳纲,帘蛤目,蛤蜊科

【形态特征】贝壳呈三角形或略近长椭圆形,壳质薄。一般壳长20mm,高12mm,宽6mm。栖息在潮间带低潮线附近至潮线下20m左右的浅海底。

【生态习性】穴居于细沙或泥沙中,水管能自由伸至地表面摄食和排泄。

【地理分布】本种在黄渤海的数量较少,而在浙江沿海数量多。

四角蛤蜊Mactra veneriformis

【中文名】缢蛭

【学名】Sinonovacula constricta

【分类地位】无脊椎动物,软体动物门,双壳纲,帘蛤目,竹蛏科

【形态特征】:壳呈长筒形,质薄,前后端均为圆形,韧带黑褐色,壳中央稍前有1自壳至腹缘微凹的斜沟。

【生活习性】栖居于潮间带的中下区,喜生活于有小量淡水注入的内湾或低盐的河口区。利用足部掘穴,在泥滩中穴居,潜入泥中的深度随季节的变化而不同,通常在夏季较浅而冬季较深,一般约在10~20cm处生活。

【地理分布】本种仅分布于日本和中国海。

【经济价值】由于肉味鲜美,可除鲜食外,还可干制成罐头。是重要养殖贝类,在我国已有数百年的养殖历史,特别在浙江和福建一带更为普遍。

缢蛭Sinonovacula constricta

双壳纲各目检索表

1.(2)铰合齿齿数多,1列或前后2列························蚶目

2.(1)铰合齿大多退化或无齿

3.(4)前后闭壳肌不等大,前闭壳肌退化或完全消失··········贻贝目

4.(3)无前闭壳肌,后闭壳肌发达····························珍珠贝目

蚶科各属检索表

1.(2)壳表面白色,被有褐色薄皮,内面灰白色·····················泥蚶属

2.(1)壳面白色,被有褐色绒毛···································毛蚶属

【中文名】毛蚶

【学名】Scapharca subcrenata

【分类地位】无脊椎动物,软体动物门,双壳纲,蚶目,蚶科

【形态特征】成体壳长4~5cm,壳面膨胀呈卵圆形,壳顶突出而内卷且偏于前方;壳面放射肋30~44条,肋上显出方形小结节;铰合部平直,有齿约50枚;壳面白色,被有褐色绒毛。

【生态习性】生活在内湾浅海低潮线下至水深十多米的泥砂底中,以4~8m居多。

【地理分布】自然分布以中国渤海和东海近海较多。

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

【中文名】泥蚶

【学名】egillarca granosa

【分类地位】无脊椎动物,软体动物门,双壳纲,蚶目,蚶科

【形态特征】壳卵圆形,坚厚,顶突出,放射肋18~20条,有细密铰合齿。完表面白色,被有褐色薄皮,内面灰白色。

【生态习性】栖息浅海软泥滩中。

【地理分布】我国南北沿海均产。广东、福建、浙江、山东等省早已人工养殖,是我国著名经济海产之一。

泥蚶Tegillarca granosa

【中文名】厚壳贻贝

【学名】Mytilus coruscus

【分类地位】无脊椎动物,软体动物门,双壳纲,贻贝目,贻贝科

【形态特征】俗称淡菜,壳厚,生长纹粗,壳表棕褐色,足丝粗硬,壳内面呈紫红色或浅蓝色。主要生长在海岛的东北面有海浪冲击的岩礁上,铰合齿退化或成结带状小齿。壳皮发达。前闭壳肌退化或消失,后闭壳巨大。足小,以足丝附着于物体上生活。

【地理分布】主要生长在海岛的东北面有海浪冲击的岩礁上。自然分布主要在黄、渤海沿岸。为我国南北主要水产养殖贝类之一。

厚壳贻贝Mytilus coruscus

【中文名】日本日月贝

【学名】Amussium japonicum formosum

【分类地位】无脊椎动物,软体动物门,双壳纲,珍珠贝目,扇贝科

【形态特征】暖海贝类,贝壳呈圆形,两壳相等,一般直径8~14cm。生活在近海10m深的海底,在砂质的海底活动。因上壳能照到阳光,所以壳面呈红紫色,光泽明亮而鲜艳,并长有放射肋和生长纹,形似光芒四射的太阳。下壳因卧躺在沙上,照不到阳光,故为白色,洁白得似月亮,所以得名为日月贝。

【地理分布】主要产地在海南省、广东沿海,闭壳肌加工的干制品称为“带子”或干贝,属海产珍

品。

日本日月贝Amussium japonicum formosum

螺类

螺类检索表

1.(4)壳内面具珍珠层························原始腹足目

2.(3)厣角质····································马蹄螺科

3.(2)无厣······································鲍科(石决明科)

4.(1)壳无珍珠层

5.(8)外套膜部分包卷成入水管················新腹足目

6.(7)体螺层极膨大,壳面较光滑··················涡螺科

7.(6)体螺层大,壳面具各种结节或棘状突起········骨螺科

8.(5)外套膜拉长成入水管····················中腹足目

9.(10)壳口狭长··································宝贝科

10.(9)壳口完全··································玉螺科

【中文名】扁玉螺

【学名】Neverita didyma

【分类地位】无脊椎动物,软体动物门,腹足纲,中腹足目,玉螺科

【形态特征】壳呈半球形,顶部紫褐色。基部白色,其余壳面浅黄褐色。螺层约5层。螺旋部较低。体螺层宽大。壳面膨胀,生长纹细密。在每一螺层缝合线的下方,有1条彩虹样的褐色色带。壳口卵圆形。外唇薄;内唇中部形成1个大的褐色的脐结节。脐大而深,部分被脐结节遮盖。厣角质。【生态习性】生活于潮间带和浅海砂质或泥砂质海底。为肉食性种类,侵食其他双壳类。

【地理分布】见于全国沿海,日本也有分布。

扁玉螺Neverita didyma

【中文名】单齿螺

【学名】Monodonta labio

【分类地位】无脊椎动物,软体动物门,腹足纲,原始腹足目,马蹄螺科

【形态特征】呈圆锥形,小型,壳质坚厚。一般高1-2厘米。壳表螺旋形肋明显,与生长线互相交结成许多方块形颗粒。壳面颜色多为暗绿色,夹以杂色。壳内面白色,具有珍珠光泽。多生活在潮间带中上区岩石上、石缝中或石块下。以海藻为食。。

【地理分布】舟山内外侧岛屿沿岸均有发现,为习见种,我国南北潮间带分布最广的贝类之一。

单齿螺Monodonta labio

【中文名】黄口荔枝螺

【学名】Thais luteostoma

【分类地位】无脊椎动物,软体动物门,腹足纲,新腹足目,骨螺科

【形态特征】贝壳中等大小,呈纺锤形,壳质坚实。缝合线浅,不明显。螺旋部较高,约为壳高的1/2。体螺层较膨大。在每一螺层的中部突出形成肩角,在肩角上有一列角壮突起。整个壳面生有许多细密的螺纹和生长线。壳面为灰黄色,杂有紫褐色的斑块,壳口长卵圆形,内面土黄色,并有少量的紫褐色的斑块。外唇薄,有锯齿壮缺刻,内恻有3-4枚齿状突起,内唇略直,光滑。前沟短,具角质厣。

【生态习性】生活于潮间带低潮区至20米水深的岩礁间或砾石间。

【地理分布】全国沿岸均有分布;日本北海道南部和男鹿半岛以南。

黄口荔枝螺Thais luteostoma(Holten)

实验九 寄生虫学试验(一)

课时授课计划 审签编号 组织教学:考勤、填写教学日志1 基本课题:实验九寄生虫学试验(一) 教学目标:1. 初步识别并画出示教标本镜下形态。(重点) 2. 能进行粪便直接涂片、饱和盐水漂浮法操作,并能初 步检出虫卵,作好记录(重点、难点)。 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时间(分)复习旧课:医学蠕虫有哪些? 4 实验九寄生虫学实验(一)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内容 (一)蠕虫成虫、虫卵形态 1. 认真巡视,解答疑难。30 观察以及吸虫中间宿主、感染阶 2. 提示观察要点、学生边 段标本观察观察边画图。 (二)粪便直接涂片法查虫卵 1. 教师示教,学生观察。55 (三)粪便饱和盐水查虫卵 2.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注意 两种方法的鉴别。

3. 培养学生不怕苦、不怕 脏的敬业精神。 小结:总结实验中的问题。9 布置作业与预习 1 作业:书写实验报告。 预习:第十七章医学原虫 课后分析

实验九寄生虫学试验(一) 一、实验目的 1. 能识别医学蠕虫成虫、虫卵、感染阶段示教标本的形态,并比较各种成虫的形态特点。 2. 画出医学蠕虫各虫种的虫卵。 3. 能初步进行线虫纲粪便查虫卵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 (一)蠕虫成虫、虫卵形态观察以及吸虫中间宿主、感染阶段标本观察。 1. 蛔虫:蛔虫卵、成虫大体标本。 2. 鞭虫:鞭虫卵、成虫大体标本。 3. 钩虫:钩虫卵、成虫大体标本、两种钩虫头部和雄虫尾部染色玻片标本。 4. 蛲虫:蛲虫卵、成虫大体标本。 5. 丝虫:两种微丝蚴染色玻片标本。 6. 旋毛虫:旋毛虫幼虫囊包玻片标本、观察旋毛虫虫幼虫囊包寄生于组织的病理标本。 7. 肝吸虫:虫卵、成虫大体标本、中间宿主。 8. 姜片虫:虫卵、成虫大体标本、中间宿主、水生植物。 9. 肺吸虫:虫卵、成虫大体标本、中间宿主。

生物实验报告《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完整版)

报告编号:YT-FS-8701-57 生物实验报告《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 (完整版) 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生物实验报告《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完整版)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一、实验目的 1. 初步学会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方法。 2. 理解植物细胞发生渗透作用的原理。 二、实验原理 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外界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也就是分升了质壁分离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细胞液中,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

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使植物细胞逐渐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三、材料用具 紫色洋葱鳞片叶、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镊子、刀片、吸水纸、清水、0.3g/ml蔗糖溶液 四、实验过程(见书P60) 物理实验报告·化学实验报告·生物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格式·实验报告模板 五、讨论 1.如果将洋葱表皮细胞浸润在与细胞液浓度相同的蔗糖溶液中,这些表皮细胞会出现什么现象? 2.当红细胞细胞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时,红细胞会不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为什么? 3.画一个细胞在正常状态下到经过0.3g/ml蔗糖溶液处理,再经过清水处理的细胞变化的一系列模式图。 这里填写您企业或者单位的信息 Fill In The Information Of Your Enterprise Or Unit Here

医学原虫学习题

医学原虫学习题 一、选择题 1、溶组织内阿米巴所致病变得常见部位就是( ) A、空肠 B、盲肠 C、皮肤 D、回 肠 E、十二直肠 2.以下哪种原虫完成生活史只需要一种宿主()? A、蓝氏贾第鞭毛虫 B.杜氏利什曼原虫 C.刚地弓形虫D.疟原虫 E.上述所有原虫 3.对人致病力较强得两种阿米巴原虫就是 A、内阿米巴与溶组织内阿米巴B.微小内蜒阿米巴与溶组织内阿米巴 C.布氏嗜碘阿米巴与溶组织内阿米巴 D.溶组织内阿米巴与福氏耐格里阿米巴E.结肠内阿米巴与福氏耐格里阿米巴 4.福氏耐格里阿米巴可引起( ) A.阿米巴肺脓肿 B.阿米巴肝脓肿C.阿米巴痢疾 D.原发性阿米巴脑膜脑炎E.皮肤型阿米巴病 5.检查溶组织内阿米巴包囊用得方法就是( ) A.碘液涂片法B.饱与盐水浮聚法C.离心沉淀 法D.生理盐水涂片法 E.薄厚血膜涂片法 6.溶组织内阿米巴得感染阶段为( ) A.一核包囊B.滋养体C.二核包囊 D.四核包囊 E.滋养体与包囊 7.溶组织内阿米巴得感染方式为( ) A、经皮肤B.经口C.经媒介昆虫D.接触E.经胎盘 8.溶组织内阿米巴生活史得基本过程就是( ) A、肠腔内滋养体→组织内滋养体→肠腔内滋养体B.包囊→肠腔内滋养体→包囊 C.肠腔内滋养体→包囊→肠腔内滋养体D.肠腔内滋养体→组织内滋养体→肠腔内滋养体→包囊 E.包囊→肠腔内滋养体→组织内滋养体 9.以下哪项选择就是错误得?溶组织内阿米巴组织内滋养体( ) A.可转化为肠腔内滋养体B.可排出体外

C.可随血流到肝、肺等组织大量繁殖D.吞噬红细胞 E、可随血流到肝、肺等组织形成包囊 10、溶组织内阿米巴得致病阶段就是 A、肠腔内滋养体 B.组织内滋养体 C.肠腔内滋养体与组织内滋养体 D、包囊E.以上各期均有一定得致病力 11.溶组织内阿米巴得致病作用与下列哪种因素有关?( ) A.宿主得免疫机能状态 B.虫株得毒力C.细菌得协同作用 D.宿主得肠道内环境 E.与上述因素都有关12.阿米巴痢疾得典型病理变化就是( ) A、对组织得溶解破坏作用而形成烧瓶样溃疡 B.形成虫卵肉芽肿 C.虫体寄生在宿主细胞内大量繁殖导致宿主细胞破坏 D.虫体代谢产物引起得炎症反应 E.抗原抗体复合物所致得变态反应 13.人体感染溶组织内阿米巴后,大多数表现为( ) A.带囊状态 B.阿米巴痢疾 C.阿米巴肝脓肿 D.阿米巴肺脓肿 E.阿米巴脑脓肿 14.最常见得肠外阿米巴病为( ) A、阿米巴肝脓肿 B.阿米巴肺脓肿 C.阿米巴脑脓 肿 D.皮肤型阿米巴病 F.原发性阿米巴脑膜脑炎 15.引起肠道损伤得原虫有( ) A.齿龈内阿米巴 B.卡氏棘阿米巴 C、福氏耐格里阿 米 D、溶组织阿米巴E、结肠内阿米巴 16.溶组织内阿米巴生活史得两个时期就是指( ) A.组织内滋养体与肠腔内滋养体B.滋养体与包囊C.环状体与配子体 D.速殖子与缓殖子E.雌配子体与雄配子体 17.可能检出溶组织内阿米巴得包囊得标本就是( ) A.成形粪便B.脓血粘液便C.肝脓肿穿刺液D.脓血痰液E.肺脓肿穿刺液 18.阿米巴病得防治与以下哪个因素有关? ( ) A、治疗病人与带囊者B.加强粪便管理C.保护水源 D.消灭苍蝇、蟑螂等传播媒介E.与上述因素都有关19.确诊阿米巴痢疾病人得主要依据就是( ) A.腹疼、腹泻B.粪便中查到红细胞C.粘液血便中查到白细胞D.粪便中查到有吞噬红细胞得滋养体E.粪便中查到包囊 20、急性阿米巴痢疾最常用得实验诊断方法就是( ) A.直接涂片法B.饱与盐水浮聚法C.透明胶纸法

校园植物种类调查实验报告

校园植物种类调查实验报告 一、目的要求 1.通过本实验使学生熟悉观察、研究区域植物及其分类的基本方法。 2.认识校园内外的常见植物。 二、材料用品 照相机、铅笔、笔记本、检索表等。 三、调查方法 实地调查、实物标本、查阅资料、访谈、小组讨论。 1、实地调查:小组成员分工参观并初步认识校园内植物,拍照,做好记录,将不认识的植物重点记录、做记号。 2、采集标本:采集植物的叶片、枝条或花朵等特征部分,压制做成植物标本。 3、采访讨教:带着植物照片及植物标本向教师或学校花工师傅请教,弄清植物的名称、特性。 4、查阅资料:到图书馆或利用网络查阅相关植物的资料,获取各种植物的详细信息。 5、整理资料:集中、收集所有成员的资料,对资料进行全面整理、筛选、分类。 6、实验报告:将资料、图片打印,汇集成实验报告。 7、制作PPT:用演示文稿形式,记录和呈现我们的探究过程,分享我们的研究心得。 三、调查内容 (一) 校园和公园植物形态特征的观察

植物种类的识别、鉴定必须在严谨、细致的观察研究后进行。在对植物进行观察研究时,首先要观察清楚每一种植物的生长环境,然后再观察植物具体的形态结构特征。植物形态特征的观察应起始于根(或茎基部),结束于花、果实或种子。先用眼睛进行整体观察,细微、重要部分再借助放大镜观察。特别是对花的观察、研究要极为细致、全面,从花柄开始,通过花萼、花冠、雄蕊,最后到雌蕊。必要时要对花进行解剖,分别作横切和纵切,观察花各部分的排列情况、子房的位置、组成雌蕊的心皮数目、子房室数及胎座类型等。只有这样,才能全面、系统地掌握植物的详细特征,才能正确、快速地识别和区分植物。 (二)植物种类的识别和鉴定 在对植物观察清楚的基础上,识别、鉴定植物就会变得很容易。对校园内外特征明显、自己又很熟悉的植物,确认无疑后可直接写下名称;生疏种类须借助于植物检索表等工具书进行检索、识别。 在把区域内的所有植物鉴定、统计后,写出名录并把各植物归属到科。 (三)植物的归纳分类 在对校园内外的植物进行识别、统计后,为了全面了解、掌握园内的植物资源情况,还须对它们进行归纳分类。分类的方式可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和植物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对植物进行归纳分类时要学会充分利用有关的参考文献。下面是几种常见的植物归纳分类方式。 1.按植物形态特征分类木本植物、乔木、灌木、木质藤本、草本植、一年生草本、二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 2.按植物系统分类: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

寄生虫实验总结

寄生虫实验总结 医学原虫(油镜观察) 溶组织内阿米巴【观察结构:包囊】 形态特点:未成熟糖原泡、拟染色体成熟包囊为四核感染阶段:成熟四核包囊 感染特点:经口、口腔性行为寄生部位:盲肠、升结肠、乙状结肠终宿主:人 实验诊断:生理盐水:滋养体碘液涂片:包囊镜下特点:球形,包囊内有泡状核 蓝氏贾第鞭毛虫(贾第虫)【观察结构:包囊】 形态特征:蓝色染液,呈椭圆形,囊壁较厚,与虫体间有明显间隙 感染阶段:4 核成熟包囊 致病阶段:滋养体 感染途径:经口 寄生部位:十二指肠及小肠上段终宿主:人或某些哺乳动物实验诊断:粪便检查(生理盐水涂片检查滋养体,碘液涂片检查包囊)、小肠液检查、小肠活体组织检查 阴道毛滴虫【观察结构:滋养体】 形态特点:呈梨形,5根鞭毛,泡状核上缘有5个毛基体,发出5根鞭毛,后鞭毛与波动膜相连感染阶段:滋养体致病阶段:滋养体 感染途径: 直接接触:性传播 间接接触:公共泳衣泳裤、坐式马桶、公共浴盆等 寄生部位: 女性:阴道后穹男性:尿道、前列腺、睾丸、附睾实验诊断:生理盐水直接涂片、姬氏染色涂片、培养基培养镜下检查:蓝色(姬氏),梨形,轴柱伸出体外很明显,4根明显的鞭毛

疟原虫(红细胞内期形态) 形态特点:早期滋养体:核小,胞质少,虫体环状晚期:细胞变大变淡,出现红色薛氏点未成熟滋养体:核开始分裂,空泡消失,疟色素开始集中成熟滋养体:红细胞胀大,有裂殖子,疟色素集中雌配子:圆形或卵圆形,胞质蓝色,核小致密,深红色,偏一侧,疟色素分散雄配子:圆形,胞质蓝略带红色,核大,疏松,疟色素分散 感染阶段:子孢子 感染特点:按蚊叮咬 寄生部位:肝细胞,红细胞实验诊断:厚薄血涂片镜检(厚血涂片查虫,薄血片鉴别虫种)镜下特点:同形态特点 医学蠕虫 吸虫 华支睾吸虫(10*40 )【观察结构:虫卵】 形态特点:形似芝麻,淡黄褐色,一端较宽且有盖,卵盖周围的卵壳增厚形成肩峰,另一端有小疣。卵小,卵内有毛蚴。 感染阶段:囊蚴 感染途径:经口中间宿主: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豆螺)第二中间宿主(淡水鱼,虾)终宿主:人和肉食类哺乳动物 寄生部位:肝胆管内实验诊断:粪便直接涂片法镜下特点:在高倍镜下,有卵盖。淡黄褐色。 姜片吸虫(10*10 )【观察结构:虫卵】 形态特点:虫卵椭圆形,吸虫中最大,淡黄色,卵盖薄而均匀,一端有一不明显小盖,卵内含有一个卵细胞和约20-40 个卵黄细胞。 中间宿主:扁卷螺 终宿主:人和猪 感染阶段:囊蚴 感染途径:经口寄生部位:人小肠实验诊断:粪便直接涂片法(检查虫卵)镜下特点:肥厚,淡黄色,吸虫中最大

校园常见植物实验报告

实验十校园常见植物识别与分类 基础生物学实验(植物生物学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识别校园植物中一些常见的种类,了解其主要形态特点、进化地位和经济利用价值。 2 学习观察和鉴定植物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内容 1 观察不同植物的新鲜材料,了解其外部形态特点,比较不同类群间的差异。 2 解剖观察代表植物的花,了解其结构特点,分析其进化程度及其分类学意义。 3 识别校园植物。 三、实验原理 被子植物是日前地球上种类最多,分类最广的植物,也是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植物类群。在长期的系统演化过程中,被子植物分化形成了许多不同的种类,它们形态各异,并有各自特定的分布区。因此在本实验中,可根据不同地区的环境特点以及学校所在地区的植被类型,选择一些常见的代表进行观察,并尽可能考虑到被子植物中一些主要的科、属,如:木兰科、毛茛科、蔷薇科、豆科、菊科、百合科、禾本科等。 四、实验步骤 1 取不同植物的标本或新鲜材料,对照检索表或植物志等工具书进行观察,了解不同植物的外部形态特点。 2 在实体显微镜下,运用解剖针,解剖刀等工具对代表植物花的结构进行解剖观察,了解其结构特点,分析其进化程度,并比较不同类群植物在花结构上的差异。 四.校园植物名录 序 中文名学名属名科名号 1 假连翘Duranta repens 假连翘属马鞭草科 Ligustrum quihoui 女贞属木犀科2 小叶女 贞 3 九里香Murraya exotica 九里香属芸香科 4 垂叶榕Ficus benjamina 榕属桑科 Phoenix roebelenii O’Brien 刺葵属棕榈科5 美丽针 葵 6 鱼尾葵Caryota ochlandra 鱼尾葵属棕榈科 7 刺桐Erythrina variegata 刺桐属蝶形花科 8 朱缨花Calliandra haematocephala 朱缨花属含羞草科 9 芒果Mangifera vndica linn 芒果属漆树科 10 红花檵Loropetalum chinense 檵木属金缕梅科

【实验报告】生物实验报告【三篇】

生物实验报告【三篇】 篇1 实验名称: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 一、实验目的 1.初步掌握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观察高等植物的叶绿体在细胞质基质中的形态和分布 二、实验原理 高等植物的叶绿体呈椭球状,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叶绿体可以运动,改变椭球体的向,这样既能接受较多的光照,又不至于被强光灼伤。在强光下,叶绿体以其椭球体的侧面朝向光源;在弱光下,叶绿体以其椭球体的正面朝向光源。因此,在不同光照条件下采集的葫芦藓,其小叶内叶绿体椭球体的形状不完全一样。 活细胞中的细胞质处于不断的流动状态,观察细胞质的流动,可以用细胞质基质中的叶绿体的运动做为标志。 三、材料用具 藓类的叶,新鲜的黑藻,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镊子,刀片,培养皿,铅笔 四、实验过程(见书p30) 1.制作藓类叶片的临时装片 2.用显微镜观察叶绿体

3.制作黑藻叶片临时装片 4.用显微镜观察细胞质流动 五、讨论 1.细胞质基质中的叶绿体是否静止不动,为什么? 2.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与叶绿体的功能有什么关系? 3.植物细胞的细胞质处于不断的流动状态,这对于活细胞完成生命活动有什么意义? 4.用铅笔画一个叶片细胞,标出叶绿体的大致流动方向。 篇2 实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 一、实验目的 初步掌握鉴定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原理 1.还原糖的鉴定原理生物组织中普遍存在的还原糖种类较多,常见的有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它们的分子内都含有还原性基团(游离醛基或游离酮基),因此叫做还原糖。蔗糖的分子内没有游离的半缩醛羟基,因此叫做非还原性糖,不具有还原性。本实验中,用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 斐林试剂由质量浓度为0.1g/ml的氢氧化钠溶液和质量浓度为0.05g/ml的硫酸铜溶液配制而成,二者混合后,立即生成淡蓝色的cu(oh)2沉淀。cu(oh)2

节肢动物解剖观察及分类

实验9 节肢动物解剖观察及分类 一、实验目的 1.观察沼虾和棉蝗的外形和内部结构,了解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和昆虫纲动物的主要特征。 2.认识节肢动物各纲的代表种类。 二、实验材料 1.沼虾、棉蝗的活个体。 2.节肢动物门各纲常见种类标本。 三、实验器具与药品 显微镜、解剖镜、放大镜、解剖剪、眼科剪、解剖针、便镊、尖头镊、蜡盘、解剖盘、大头针、吸水纸、擦镜纸等。 四、实验内容与操作 (一)沼虾(Macrobrachium)的外形观察和内部解剖 1.外形观察 沼虾身体由20个体节组成,异律分节,分为头胸部和腹部(图9-1)。体表披有几丁质的外骨骼,掩盖着头胸部背面的外骨骼为头胸甲,其两侧游离称鳃盖,盖住鳃部,头胸甲的前端有一长而尖的的额剑,两侧各有一长在能活动眼柄上的复眼。腹部分为6节,末节为尾柄,尾柄连着尾肢,肛门位于尾肢腹面基部。沼虾的每一体节都有附肢一对,共有19对附肢,随着不同的位置演化为不同功能的器官。 2.内部解剖 用眼科剪除去沼虾的外骨骼和分离其表层的肌肉,依次解剖、观察下列各系统(图9-2)。 (1)呼吸器官把头胸部右侧的鳃盖去除,可见鳃腔中有鳃7对,成羽状。 (2)循环系统从头胸部后缘开始向前小心剪除整个头胸甲,可见心脏位于头胸部后背方,包被在围心腔膜内,呈三角形,黄白色,有心孔3对。用镊子把心脏轻轻地提起,可见连接的呈粉黄色丝状的血管,向前一条为前大动脉,再分出眼动脉、触角动脉、肝动脉等;

向后一条为后大动脉,再向背面和腹面分出动脉干。 (3)排泄器官 绿腺(触角腺)1对,位于大触角的基部,呈浅黄绿色,其上附着膀胱和排泄管,在触角基部开口。 (4)生殖系统 除去心脏可见到生殖腺,雌雄异体。雌虾有卵巢1对,左右愈合为一个,位于心脏的前端或延至腹面,成对的输卵管由两侧向下、 通到第三对步足基部内侧的雌 图9-1 日本沼虾的外部形态(自江静波等) 图9-2 日本沼虾的内部结构(自江静波等)

校园植物种类调查实验报告

校园植物种类调查实验报告

校园植物种类调查实验报告 一、目的要求 1.通过本实验使学生熟悉观察、研究区域植物及其分类的基本方法。 2.认识校园内外的常见植物。 二、材料用品 照相机、铅笔、笔记本、检索表等。 三、调查方法 实地调查、实物标本、查阅资料、访谈、小组讨论。 1、实地调查:小组成员分工参观并初步认识校园内植物,拍照,做好记录,将不认识的植物重点记录、做记号。 2、采集标本:采集植物的叶片、枝条或花朵等特征部分,压制做成植物标本。 3、采访讨教:带着植物照片及植物标本向教师或学校花工师傅请教,弄清植物的名称、特性。 4、查阅资料:到图书馆或利用网络查阅相关植物的资料,获取各种植物的详细信息。 5、整理资料:集中、收集所有成员的资料,对资料进行全面整理、筛选、分类。

6、实验报告:将资料、图片打印,汇集成实验报告。 7、制作PPT:用演示文稿形式,记录和呈现我们的探究过程,分享我们的研究心得。 三、调查内容 (一) 校园和公园植物形态特征的观察 植物种类的识别、鉴定必须在严谨、细致的观察研究后进行。在对植物进行观察研究时,首先要观察清楚每一种植物的生长环境,然后再观察植物具体的形态结构特征。植物形态特征的观察应起始于根(或茎基部),结束于花、果实或种子。先用眼睛进行整体观察,细微、重要部分再借助放大镜观察。特别是对花的观察、研究要极为细致、全面,从花柄开始,通过花萼、花冠、雄蕊,最后到雌蕊。必要时要对花进行解剖,分别作横切和纵切,观察花各部分的排列情况、子房的位置、组成雌蕊的心皮数目、子房室数及胎座类型等。只有这样,才能全面、系统地掌握植物的详细特征,才能正确、快速地识别和区分植物。(二)植物种类的识别和鉴定 在对植物观察清楚的基础上,识别、鉴定植物就会变得很容易。对校园内外特征明显、自己又

实验报告: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实验报告6 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提出问题:植物细胞是否会失水和吸水植物细胞在什么情况下失水和吸水 假设:假设外界溶液浓度高于植物细胞液浓度时,植物细胞失水;反之,吸水。材料用具:紫色的养成鳞片叶。 刀片、镊子、滴管、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显微镜。 质量分数为ml的蔗糖溶液,清水。 方法步骤: 1、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临时装片 ↓①有一个的中央大液泡 2、低倍镜下观察②原生质层紧贴细胞壁 ↓ 3、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溶液,在盖玻片的另一侧用吸引。这样重复几次,盖玻片下面的洋葱鳞片叶表皮就浸润在蔗糖溶液中。 0.3g/ml蔗糖溶液吸水纸吸引 临时装片 ↓①中央液泡逐渐变小(紫色) 4、低倍镜下观察②与细胞壁逐渐分离 ↓ 5、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入清水,在盖玻片的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这样重复几次,洋葱鳞片叶表皮又浸润在清水中。 吸水纸吸引清水 临时装片

↓①中央液泡逐渐变(紫色变) 6、低倍镜下观察②逐渐贴近细胞壁 ↓ 结论:前面的假设正确。 ①当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发生现象 ②当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吸水,发生现象 说明…………………………………………………………………………………… (1)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液泡中含有紫色的花青素,细胞失水后,液泡变小,颜色变深;细胞吸水后,液泡变大,颜色变浅。 (2)选用蔗糖溶液(如0.5g/ml)的浓度不宜过高,否则植物细胞会因失水过多而死亡,不能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 (3)若把成熟的植物细胞置于高于细胞液的浓度的植物可吸收的溶液中(如1M 的KNO3、一定浓度的乙二醇等溶液),植物细胞先发生质壁分离,然后会发生质壁分离的自动复原。…………………………………………………………………… 巩固练习: 1、观察在0.3 g/mL蔗糖溶液中的洋葱表皮细胞,发现中央液泡逐渐变小,说明( ) A.细胞壁相当于一层半透膜B.洋葱表皮细胞是活的 C.此时蔗糖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D.细胞壁收缩导致中央液泡失水2、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中,之所以用已经成熟的洋葱表皮细胞做实验材料,是因为这样的细胞具有( ) A.伸缩性很小的细胞壁B.功能完善的细胞膜

医学原虫

医学原虫 二、各论 叶足虫—溶组织内阿米巴 Entamoeba histolytica schaudium, 1903 属肉足鞭毛门、叶足纲,以具有宽大叶状伪足的运动细胞器为特征。 滋养体:原虫具有摄食、运动、生长繁殖的阶段 包囊:原虫静止运动、不摄取营养的阶段 [形态] 大滋养体:直径10~60μm,有透明的外质和颗粒状内质,一个泡状核,核直径4~7μm,胞质内常有吞噬的红细胞以及食物泡。 小滋养体(共栖型):直径10~30μm,内外质不分明,细胞内无吞噬的红细胞,细胞核同大滋养体。 包囊:圆形,直径5~20μm,囊壁为双层,细胞核结构与滋养体相似。 不成熟包囊:1~2核,可见糖元泡和棍状拟染色体 成熟包囊:4核,偶见8核,具感染性 [生活史] 基本生活史包囊小滋养体包囊 脱 落 大滋养体 肝肺结肠溃疡皮肤脑 生活史特点: 1.基本生活史是:包囊→小滋养体→包囊 2.感染时期:四核包囊 3.感染方式:经口感染 4.致病时期:大滋养体 [致病] 致病机制:溶组织阿米巴分为有毒株、无毒、株致病与否与毒力、肠腔微环境的理化因素。 生物因素、宿主的机体状态有关。 致病与三种因素关系密切:凝集素、穿孔素和半胱氨酸蛋白酶 病理与临床表现 1.无症状带虫者占90% 2.肠阿米巴病:典型病理改变为结肠溃疡,为口小底大的的烧瓶型溃疡。好发部位:盲肠、升结肠,其次为乙状结肠、直肠,慢性病例见阿米巴肿。3.肠外阿米巴病:肝脓肿、肺脓肿、脑脓肿、皮肤阿米巴溃疡。

[实验诊断] 1.病原诊断 ①粪检:急性阿米巴病:生理盐水涂片查大滋养体 粪便标本送检时应注意:新鲜、保温、及时、挑取浓血便部分、勿让化学试剂、尿液等污染。 慢性阿米巴病:碘液染色法查包囊,可用浓集法(硫酸锌浮聚法、甲醛、乙醚法等)。 ②人工培养、组织检查:通过内窥镜取材 2.免疫诊断 [流行病学] 阿米巴病呈世界性分布,带虫者约10%发病。 因素:1、患者与带虫每日排包囊量大,大于5000万个,带虫者是重要的传染源。 2、包囊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强。 3、易经口食入感染,4核包囊是感染期 4、蝇、蟑螂等可机械携带包囊而传播 5、人类对阿米巴病易感 [防治] 1.查治病人、带虫者:首选药物为甲硝咪唑(灭滴灵);根治药:甲硝咪唑配伍用喹碘方、碘氯羟喹等,肠外阿米巴病可用氯喹、中药鸦胆子仁、大蒜素、白头翁等有效。 2.管理水源:粪便的无害化处理和管理,杀灭包囊,防止粪便污染水源。3.健康教育:注意饮食卫生,搞好环境卫生,消灭蝇、蟑螂等。 结肠内阿米巴Entamoeba coli 人体最常见的非致病性阿米巴,应注意与溶组织内阿米巴的鉴别诊断。 致病的自由生活阿米巴 ①福氏耐格里阿米巴(Nacgleria spp):形态不规则,大小为7×20μm,在不良环境中可形成有两根鞭毛的滋养体,包囊直径7mm,感染方式为接触污水或游泳时,滋养体进入鼻腔,经增殖后穿过鼻粘膜和筛状板,沿溴神经入脑。 ②卡氏棘阿米巴:滋养体大小10~40mm,体表有多个棘状突起,无鞭毛型,包囊圆型,滋养体可经皮肤伤口、角膜外伤、损伤的眼结膜或经呼吸道、生殖道进入人体,多数寄生于脑、眼、皮肤等部位。 致病特点: 福氏阿米巴:可引起原发性的阿米巴脑炎 卡氏棘阿米巴:以角膜炎为主,亦可引起脑膜炎及皮肤、呼吸道病变。 诊断及治疗:

生物实验报告《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

生物实验报告《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 一、实验目的 1. 初步学会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方法。 2. 理解植物细胞发生渗透作用的原理。 二、实验原理 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外界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也就是分升了质壁分离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细胞液中,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使植物细胞逐渐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三、材料用具 紫色洋葱鳞片叶、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镊子、刀片、吸水纸、清水、0.3g/ml 蔗糖溶液 四、实验过程(见书P60) 五、讨论 1.如果将洋葱表皮细胞浸润在与细胞液浓度相同的蔗糖溶液中,这些表皮细胞会出现什么现象? 2.当红细胞细胞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时,红细胞会不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为什么?3.画一个细胞在正常状态下到经过0.3g/ml蔗糖溶液处理,再经过清水处理的细胞变化的一系列模式图。 第1 页共12 页

生物技术实习报告4篇 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我们在经过了将近一年对动物学和植物学的理论学习后,野外实习也至关重要,它可以使我们更加有效地掌握和巩固课堂教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而且还可以学到许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开阔视野,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实习目的;(1)复习、巩固和验证所学的生物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同时进一步丰富所学的生物学知识;(2)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观察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了解植物和动物的形态、习性、种类、用途的多样性以及它们与环境的关系,激发学习的积极性;(3)理论联系实际,通过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意识;(4)培养不怕困难,吃苦耐劳的好作风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珍惜大自然一草一木的良好素质与情感;(5)增强集体主义观念弘扬团队精神,促进同学,师生之间的了解与沟通。 实习意义;(1)通过野外实习,我们不仅巩固了书本上学到的知识,而且还学到许多在书本上学不到得知识;(2)通过野外综合学习,我们更加热爱自然,热爱专业,团结合作,吃苦耐劳,同时也提高了独立观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索创新的新能力;(3)通过野外实习,增强了我们对植物界生物的认识,认识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主要内容:5月29日,早晨五点集合,出发赶往青岛,下午一点左右到达参观青岛市中山公园的动、植物园,下午2点10分集合,晚上进入北九水风景区。 5月30日,上午在山里采集标本,下山后按小组制作标本,下午去樱桃园采摘樱桃。 5月31日,挑战崂顶,6点40出发,中午12点左右到达崂顶,围山顶走了一圈后开始下山,下山时由于方向性错误我们在深山里迷路了,还遇上了大雨,幸亏遇上了几名野外登山队员,才得以走出这座鬼斧神工的大山,到达营地时已经晚上7点多了。 6月1日,早上8点多,在青岛栈桥看风景,9点到下午2点在海底世界参观标本及各种海洋生物(标本馆、海底世界、海兽馆、梦幻水母宫)下午两点多向日照出发,来到李家湾赶海园,住在海边,心情无比激动。 6月2日,上午来到灯塔风景区和万平口风景区看大海,下午回到营地赶海,采集和制作标本。 6月3日,上午来到国家森林公园观赏各类植物,下午回到营地采集和制作标本。 6月4日,上午自由活动,下午1点去刘家湾赶海园赶海,采集和制作标本,这里的海滩好大呀。 6月5日,上午7点出发赶往济南大明湖公园参观游览,下午出发返回,晚8点抵达沧州,野外实习顺利结束。 总结体会:首先,我觉得这次去山东,可以说是不负此行吧,我们不仅开阔了眼界,领略

植物形态观察报告

深圳大学实验报告课程名称:生命科学基础实验 实验项目名称:校园植物观察 学院: 专业: 指导教师: 报告人:学号:班级: 实验时间: 实验报告提交时间: 教务处制

龙船花全株侧枝向上挺直生长且平滑,叶子表面光滑革质对生,全缘而呈倒卵形状或是椭圆形。一般长度约9厘米-12厘米左右,宽约4 是深绿色,背面的颜色较浅。花属于顶生的伞房花序,每簇花丛大约有 小花由其冠筒上长出后分裂4-5片椭圆形花瓣,冠筒长约2.5 红砖色。20-30朵聚生的小花整体呈现一个大圆球状,花团锦簇。

对生的二回羽状复叶舌状花瓣

茎钝四棱形或近圆柱形,披淡褐色鳞片状糙毛。单叶对生,长椭圆形或卵形,先端钝尖,基部近圆形或浅心形,全缘,叶片坚纸质,两面披淡褐色糙毛及短柔毛,长约4-12厘米,宽约3-8厘米;叶脉5-7条基出;叶柄长约 厘米。 花为聚伞花序,长于分枝顶端,近头状,由3-7朵花组成,稀单生,基部具叶状总苞;花梗密披鳞片状糙毛,长约3-20亳米;花萼 宽,内侧红色,外侧披淡褐色鳞片状糙毛,先端渐尖,萼管壶形,长约 花瓣5片,倒卵形,先端圆形,粉红色或玫瑰红色,密披缘毛,离瓣花;雄蕊10枚,5长5短,较长的雄蕊基部黄色直立,上部呈关节状弯曲,状似镰刀,连接紫红色半圆形的花药,短的雄蕊黄色,并未分两节,连接黄色的花药;雌蕊柱状,墨绿色;花柱线形,紫红色。

茎肉质,直立,粗壮。叶互生;叶柄长约1-3cm,两侧有数个腺体;叶片披针形,长4-12cm,宽1-3cm,先端长渐尖,基部渐狭,边缘有锐锯齿,侧脉对。 花梗短,单生或数枚簇生叶腋,密生短柔毛;花大,通常粉红色或杂色,单瓣或重瓣;萼片2,宽卵形,有疏短柔毛;旗瓣圆,先端凹,有小尖头,背面中

植物细胞实验报告_1

植物细胞实验报告 篇一:观察植物细胞的实验报告 七年级生物实验报告 篇二:观察植物细胞生物实验报告单 生物实验报告单 篇三: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实验报告 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实验报告目的要求: 1. 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学习制作临时装片的基本方法。 2. 认识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3. 练习画细胞结构简图 材料用具:洋葱鳞片叶,镊子,刀片,载玻片,盖玻片,清水,稀碘液,滴管,纱布,吸水纸,显微镜方法步骤:制作洋葱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并观察: 1、准备: (1)用洁净的卫生纸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把载玻片平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 (2)用刀片在洋葱鳞片内表皮上,轻轻划出边长为2㎜~5㎜的小方格;然后用镊子从小方格内的内侧撕取一小块透明表皮,并将其浸入载玻片的水滴,用镊子将表皮展平。 (3)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

的水滴中,然后轻轻地盖在表皮上,避免盖玻片下面有气泡。 2、染色: (1)用滴管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稀碘液。 (2)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到整个标本。 3、观察洋葱的表皮细胞: (1)取显微镜(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将显微镜放在实验台距边缘7厘米左右,略偏左)并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2)转动转换器使低倍镜对准通光孔(物镜前端与载物台保持2厘米距离)。 (3)调节光圈和反光镜,通过目镜能够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 (4)将装片放到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正对通光孔中心。 (5)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 镜接近玻片为止(注意:眼睛一定看着物镜)。 (6)两眼同时睁开,用一只眼看目镜,另一只眼随时准备画图,同时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临床检验技师寄生虫学及检验医学原虫讲义

第三章医学原虫 一、阿米巴 溶组织内阿米巴 主要寄生于人体的结肠,引起阿米巴痢疾,也可侵入肝、肺、脑、泌尿生殖道和皮肤等器官组织,引起肠外阿米巴病。 (1)形态: ①滋养体。 ②包囊:无色透明、圆球状。 (2)生活史:溶组织内阿米巴生活史的基本过程为:包囊→滋养体→包囊。 (3)致病:①虫株毒力;②致病机制;③影响致病作用的因素(细菌共生作用;宿主的功能状态); ④临床表现:无症状带虫者,有症状患者(肠阿米巴病、肠外阿米巴病)。 (4)实验诊断:①病原检查:粪便检查,方法有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碘液染色法、浓集法、活组织检查、体外人工培养法;②免疫诊断:抗体检测方法有ELISA、IFA、IHA法,抗原检测方法有单克隆抗体检测抗原;③DNA诊断。 (5)流行:世界性分布。我国人群感染率在0.25%~2.99%。流行因素:传染源(粪便中持续排出包囊的带虫者);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6)防治原则:查治患者和带虫者,控制传染源;加强粪便水源管理;加强卫生知识宣传。 非致病阿米巴 寄生于人体肠腔内的非致病阿米巴有结肠内阿米巴、哈氏内阿米巴、布氏嗜碘阿米巴、微小内蜒阿米

巴和齿龈内阿米巴等。 致病性自生生活阿米巴:此类阿米巴引起的病症凶险,死亡率高。 二、鞭毛虫 杜氏利什曼原虫 (1)形态:①无鞭毛体:虫体小,圆形或卵圆形;②前鞭毛:梭形,基体处发出1根鞭毛,游离于体外,摆动活跃。 (2)生活史:①在白蛉体内发育;②在人体内发育。 杜氏利什曼原虫 (3)致病:①致病机制:人体感染主要见于脾、肝、骨髓和淋巴结等器官增生尤为明显;②临床表现:黑热病典型的临床表现是长期不规则发热、脾显著肿大、贫血及白细胞、血小板减少,血清球蛋白明显增高。 (4)实验诊断:①病原检查:骨髓穿刺涂片法、培养法、动物接种法;皮肤组织检查法;②免疫检查:检测血清抗体,方法有直接凝集试验、IFA、IHA、ELISA等,检测血清循环抗原;③DNA法。 (5)流行:主要见于中国、印度、地中海沿海国家三大区域。在流行病学上分为3种:人源型又称平原型;犬源型,又称山丘型;野生动物源型又称荒漠型或自然疫源型。 (6)防治原则:控制传染源;治疗患者;杀灭病犬;防治白蛉。 阴道毛滴虫 主要寄生于女性阴道和尿道内,也可寄生于男性尿道和前列腺内,引起滴虫性阴道炎、尿道炎或前列腺炎。

观察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报告完整版

观察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报告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班别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座号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作业 一、实验报告 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设计实验: (1)材料选择: (2)工具选择: (3)试剂选择: (4)具体实验步骤: 第一步:制作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临时装片,先用低倍镜观察。 第二步:尝试用__________________使洋葱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第三步:使洋葱表皮细胞浸润于________中,观察质壁分离的复原。 结果记录表

二、巩固拓展 1. 一个成熟的植物细胞,它的原生质层是指() A. 细胞壁、细胞膜和液泡膜 B. 细胞壁、核膜和液泡膜 C. 细胞膜、液泡膜和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D. 细胞膜和核膜间的细胞质 2. 根据本实验推测,利用高浓度的食盐水杀菌防腐的原理是() A. 盐水中的氯离子具有杀菌防腐的作用 B. 食盐水中的钠离子不利于细胞的生长 C. 食盐水是中性的不利于细菌的生长

D. 由于渗透作用使细菌细胞内的水分渗出而死亡 3. 用洋葱鳞片叶表皮制备“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临时装片,观察细胞的变化。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和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将装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后,再观察细胞质壁分离现象 B. 在盖玻片一侧滴入清水,细胞吸水膨胀但不会破裂 C. 用不同浓度的硝酸钾溶液处理细胞后,均能观察到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D. 当质壁分离不能复原时,细胞仍具正常生理功能 4. 欲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下列对实验材料及外界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实验材料必须是成熟的植物活组织细胞 ②细胞液必须有颜色,否则不能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 ③细胞液最好有颜色,便于观察 ④外界溶液必须对细胞无毒害 ⑤外界溶液的浓度应适中,不能过高或过低 ⑥外界溶液的浓度无特殊要求,任何浓度均可 A.①③④⑤ B.①②④⑤ C.①③④⑥ D.①②④⑥

节肢动物分类

实验六蜚蠊解剖及节肢动物分类 一.目的 通过对蜚蠊的观察,了解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的基本形态、生理及其对陆生生活的适应。进一步通过对昆虫各种类型的触角、口器、翅、足、及变态的观察更深了解昆虫纲的多样性与适应的广泛性,并识别重要目的一些代表。了解节肢动物的分类。 二.材料与用具 活体蜚蠊,各种代表昆虫的口器、翅、足、触角和变态的制片。体视镜、解剖镜、解剖器、蜡盘、大头针。有关节肢动物标本。 三. 观察 (一)美洲大蠊(Periplaneta americana)的解剖: 首先将乙醚滴在脱脂棉上,然后将脱脂棉放进装有活体美洲大蠊的广口瓶内,待蜚蠊被麻醉,不能爬行后,进行活体观察和解剖。 1. 外形(图6-1): 观察蜡盘中的蜚蠊。身体已明显具有体区的分化,可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体节愈合,胸部三节,腹部分节明显,整个身体覆以几丁质外骨骼。 图6-1 雄性蜚蠊外形及内部结构图 (1)头部:是蜚蠊取食与感觉的中心,头部以活动的颈部与胸部相连,头部向前伸出一对鞭状的触角,由基节(柄节),梗节,与多节的鞭节组成,是感觉器官。头前端两侧有一对椭圆形复眼,是由许多小眼组成。头部外骨骼坚硬,复眼之间为额,额上端为颅顶,头的两侧复眼下方为颊。蜚蠊的口器属于咀嚼型。这种口器由上唇、

下唇、上顎、下顎及舌五部分组成(图6-2)。用镊子轻轻将口器各部分取下,依次放蜡盘中观察。 图6-2 咀嚼式口器(以蝗虫口器为例) (2)胸部:头后有足和翅的部分是胸部。胸部分三节,即前胸、中胸、后胸。每一胸节上有一对足,中胸与后胸各有一对翅。在胸部侧面,前胸与中胸之间有一对气孔(spiracle)。中胸与后胸之间也有一对气孔,明显可见。 (3)足:蜚蠊的前足、中足和后足均为步行足。这三对足在构造上是相似的。每一足都是由五部分组成,第一节与躯体相连,称为基节(coxa),其次为转节(trochanter),腿节(femur),胫节(tibia),及跗节(tarsus)。蜚蠊跗节又分为5节。 (4)翅:在中胸背面伸出一对革质前翅,有保护后胸膜质后翅的功用。揭开前翅即可看到折叠于其下的后翅,后翅较薄,纵行折叠,展开后很宽大,是飞翔的主要器官。 (5)腹部:腹部是生殖与消化代谢的中心。腹部分节清楚,共有11节,但第9节后的体节不易分清楚。试以一手拿住头部,另一手拿住尾端,轻轻拉动蜚蠊身体,便可看出腹节之间有节间膜可使腹部拉长或缩短。每一体节包括一个背板,一个腹板,侧区为膜状。腹部从第一节到第八节共有八对气孔,为气管的开口。尾部侧面有一对尾须,是第11腹节的退化附肢。 2. 内部构造(图6-3): 将蜚蠊足和翅剪去,背部朝上放在蜡盘上(此时可透过体壁看到背血管)。用解剖剪从尾端稍前位置沿侧膜向前至头部纵行剪开体壁,用大头针固定住腹板,轻轻掀去背板,露出整个体腔(混合体腔即血腔,haemocoele),加入少量水以免干燥,由于蜚蠊体内有较多的脂肪体,在解剖镜下用镊子小心去除脂肪体,并用清水轻轻冲洗,

医学原虫

医学原虫 一、阿米巴 溶组织内阿米巴 主要寄生于人体的结肠,引起阿米巴痢疾,也可侵入肝、肺、脑、泌尿生殖道和皮肤等器官组织,引起肠外阿米巴病。(果酱样大便;烧瓶状溃疡) (1)形态:①滋养体;②包囊:无色透明、圆球状。 (2)生活史:溶组织内阿米巴生活史的基本过程为:包囊→滋养体→包囊。 (3)致病:①虫株毒力;②致病机制;③影响致病作用的因素(细菌共生作用;宿主的功能状态); ④临床表现:无症状带虫者,有症状患者(肠阿米巴病、肠外阿米巴病)。 (4)实验诊断:①病原检查:粪便检查,方法有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碘液染色法、浓集法、活组织检查、体外人工培养法;②免疫诊断:抗体检测方法有ELISA、IFA、IHA法,抗原检测方法有用单克隆抗体检测抗原;③DNA诊断。 (5)流行:世界性分布。我国人群感染率在0.25%~2.99%。流行因素:传染源(粪便中持续排出包囊的带虫者);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6)防治原则:查治患者和带虫者,控制传染源;加强粪便水源管理;加强卫生知识宣传。 非致病阿米巴 寄生于人体肠腔内的非致病阿米巴有结肠内阿米巴、哈氏内阿米巴、布氏嗜碘阿米巴、微小内蜒阿米巴和齿龈内阿米巴等。 致病性自生生活阿米巴:此类阿米巴引起的病症凶险,死亡率高。 二、鞭毛虫 杜氏利什曼原虫 (1)形态:①无鞭毛体:虫体小,圆形或卵圆形;②前鞭毛:梭形,基体处发出1根鞭毛,游离于体外,摆动活跃。 (2)生活史:①在白蛉体内发育;②在人体内发育。 (3)致病:①致病机制:人体感染主要见于脾、肝、骨髓和淋巴结等器官增生尤为明显;②临床表现:黑热病典型的临床表现是长期不规则发热、脾显著肿大、贫血及白细胞、血小板减少,血清球蛋白明显增高。 (4)实验诊断:①病原检查:骨髓穿刺涂片法、培养法、动物接种法;皮肤组织检查法;②免疫检查:检测血清抗体,方法有直接凝集试验、IFA、IHA、ELISA等,检测血清循环抗原;③DNA法。 (5)流行:主要见于中国、印度、地中海沿海国家三大区域。在流行病学上分为3种:人源型又称平原型;犬源型,又称山丘型;野生动物源型又称荒漠型或自然疫源型。 (6)防治原则:控制传染源;治疗患者;杀灭病犬;防治白蛉。 阴道毛滴虫 主要寄生于女性阴道和尿道内,也可寄生于男性尿道和前列腺内,引起滴虫性阴道炎、尿道炎或前列腺炎。 (1)形态:梨形或椭圆形,无色透明,有折光性;有4根前鞭毛和1根后鞭毛。 (2)生活史:仅有滋养体期而无包囊期,寄生于泌尿生殖道。 (3)致病:滴虫的感染与阴道内环境有关:pH升高趋于碱性,滴虫可大量繁殖,可引起滴虫性阴道炎;也可引起泌尿道感染。 (4)实验诊断 病原检查:①阴道分泌物的检查:生理盐水涂片法、涂片染色法、培养法;②尿液检查:镜检或培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