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免疫共沉淀(Co-Immunoprecipitation)原理及实验方法-英文

免疫共沉淀(Co-Immunoprecipitation)原理及实验方法-英文

免疫共沉淀(Co-Immunoprecipitation)原理及实验方法-英文
免疫共沉淀(Co-Immunoprecipitation)原理及实验方法-英文

Principle:

Co-Immunoprecipitation (Co-IP) was developed from the immunoprecipitation technique with which Co-IP shares the fundamental principle of the specific antigen-antiody reaction. Co-IP helps determine whether two proteins interact or not in physiological conditions in vitro. Graphically, the Co-IP principle is as described in the right hand side picture.

The known protein (antigen) is termed the bait protein, and the protein it interacts with is called the prey protein. The standard Co-IP protocol is the same as that described for IP, and actually any system designed for IP should also work for Co-IP.

After that cells are completely lysed under non-denaturing conditions, proteins that bound together are kept. Therefore if you use anti-X to precipitate protein X through Co-IP, then you can get other proteins that interact with protein X

in situ.

Co-IP is applied to test whether two known proteins bind each other in cells, or to find a new protein that interacts with a known protein.

Advantages:

1.Proteins that interact in a typical Co-IP are post-translationally modified

and conformationally natural.

2.In Co-IP proteins interact in a non-denaturing condition which is almost

physiological.

Disadvantages:

1.The signals of low-affinity of protein interactions might not be detected.

2.There might be a third protein in certain 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3.To choose an appropriate antibody, the target protein needs to be

properly predicted. Or there would not be a positive result in Co-IP.

Reagents and buffers:

?PBS

?RIPA (RadioImmunoPrecipitation Assay) Lysis buffer:

Tris-HCl: 50 mM, pH 7.4

Nonidet P-40 (NP-40): 1%

Deoxycholate Na:0.25%

NaCl: 120 mM

EDTA: 1 mM

*PMSF: 1 mM

*Leupeptin 1 μg/ml

*Aprotinin 1 μg/ml

*Pepstatin1 μg/ml

*Na3VO4: 1 mM

*NaF: 1 mM

Note: Ingredients labeled with * should be added right before each use. PMSF degrades to a half after 30min in water.

?Washing buffer :

lysis buffer:5M NaCl =100:1 (ensure NaCl not exceed 1M)

?protein A/G-agarose beads

?Specific antibody (MAb or PAb)

Protocol:

DAY 1

1.Carefully wash cultured cells with pre-chilled PBS for 2 times.

2.Add in cold RIPA lysis buffer (1ml for 107cells).

3.Scrap cells off to clean 1.5ml eppendorf tubes with a clean, cold scraper.

Put them on a low-speed rotating shaker for 15 min at 4°C.

4.Centrifuge at 14,000 g 4°C for 15min, transfer the supernatant to new

tubes immediately.

5.Wash protein A/G-agarose beads for 2 times with PBS and make a 50%

protein A/G agarose working solution (in PBS)

6.Add in 50% protein A/G agarose with ratio of 100μl for a 1ml sample

solution. Shake on horizontal shaker for 10min, 4°C (This step aims to eliminate non-specific binding proteins)

7.Centrifuge 14,000g at 4°C for 15min, transfer the supernatant to new

tubes and discard protein A/G-agraose beads

8.Quantify total protein with BCA assay or other methods.

9.Dilute the total protein to 1μg/μl with PBS to decline the concentrations of

detergents. If you feel the concentration of your target protein is low, you can dilute the total protein to 10μg/μl. (if it’s high enough)

10.Add in appropriate amount of primary antibody to approximately 500μl

total volume..

11.Slowly shake antigen-antibody complex on rotating shaker at 4°C for

overnight.

Note: if downstream experiment is enzyme activity assay for kinase or phosphatase, it’s better to change step 11 to a 2h incubation at room temperature.

DAY 2

12. Centrifuge 14,000g for 5s, keep the pellet and wash with pre-chilled washing buffer (or cold PBS) for 3 times. (800μl each)

13. Collect the supernatant to proceed to SDS-PAGE, western-blot, or mass spectra analysis.

Note: This Co-IP protocol is to bind antibody to the Protein A/G-argarose beads and then mix with the antigen. It gives lesser yield than the other one and avoids the problem of co-elution of antibodies. If you want to yield high purity of target protein regardless of non-specific binding, you can mix antibody with protein sample prior to addition of Protein A/G-agarose beads, thus in the end the antibodies are also co-eluted with target protein and interference might occurs in western blot detection.

免疫共沉淀实验原理与方法

免疫共沉淀实验原理及方法 免疫共沉淀(CoIP)概述及原理 免疫共沉淀(Co-Immunoprecipitation,CoIP)是研究蛋白-蛋白间相互作用的经典方法,属于免疫沉淀技术的一类,常被用于鉴定特定蛋白复合物的中未知蛋白组分。免疫共沉淀的设计理念是,假设一种已知蛋白是某个大的蛋白复合物的组成成员,那么利用这种蛋白的特异性抗体,就可能将整个蛋白复合物从溶液中“拉”下来(常说的“pull-down”),进而可以用于鉴定这个蛋白复合物中的其他未知成员。免疫共沉淀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两点,第一是天然状态,第二是蛋白复合物。 免疫共沉淀的优势: 与其他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技术(如GST-Pull down、酵母双杂交等)相比,免疫共沉淀鉴定的相互作用蛋白是在细胞内与目的蛋白发生的天然结合,避免了人为的影响,因此符合体内实际情况,得到的蛋白可信度更高。 免疫共沉淀的局限性和注意事项: 1. 免疫共沉淀是建立在蛋白复合物成员间彼此紧密结合的基础上,意味着松散结合的蛋白组分很可能检测不到; 2. 由于蛋白质形成复合物以后,某些表位就会被掩盖,因此可能导致使用某一种pull-down抗体,无论怎么增加抗体浓度,也极少能将不到一半的目标蛋白复合物沉淀出来,如有必要最好使用多种不同抗体分别进行CoIP;

3. 由于检测的是天然状态,因此在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处理下,CoIP拉下来的蛋白复合物都可能是不同的,当然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加,得到的蛋白复合物成员也会越来越庞大; 4. 如果使用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的蛋白复合物中的目标蛋白,则需要在试验前进行预测,具有一定的冒险性;当然如果将蛋白复合物直接进行质谱分析就不存在上述问题,但需要得到较高纯度和浓度的蛋白复合物样品也非易事,并且成本较高; 5. CoIP鉴定得到的蛋白间相互作用可能是直接作用也可能是间接作用,进一步区分还需要进行GST-Pull down等实验检测; 6. 为了保证CoIP实验的可靠性和严谨性,需要使用复合物的不同成员分别独立进行CoIP实验,并且结果应该能够彼此验证,因为原则上使用复合物的任一成员进行CoIP都会得到其他所有成员[1] 免疫共沉淀的一般操作流程(中英文对照):

免疫共沉淀实验流程--chip

染色体免疫共沉淀(Chip)实验报告 步骤一:样品准备 试剂和仪器: Biopulverizer(biospec) 37% formaldehyde 甘氨酸(Glycine) PBS protease inhibitors 步骤二:细胞交联 1. 向客户提供的细胞沉淀中加入1ml 细胞培养基,混匀细胞后转移到15ml离心管中。 2. 向15ml离心管中加入270ul 37%甲醛溶液,使得甲醛的终浓度为1%,室温温育10min。 3. 向反应体系中各加入505ul 2.5M甘氨酸到终浓度为125mM,室温温育5min以终止交联反应。 4. 135x g,4°C离心10min,去上清,并用冰冷的10ml 1XPBS迅速漂洗两次。 5. 吸净PBS后,加入1ml PBS+protease inhibitors混合液,并转移到1.5ml离心管中。800Xg,4°C离心 5min,小心去掉上清。 步骤三:细胞裂解 试剂: 裂解缓冲液1: 50mM Hepes-KOH pH7.5; NaCl 140mM; EDTA 1mM; glycerol 10%;NP-40 0.5%; Tritonx -100 0.25%。 裂解缓冲液2: 10mM Tris-HCl pH8.0; NaCl 100mM; EDTA 1mM pH8.0; Na-Deoxycholate 0.1% Protease inhibitors。 步骤: 1. 加入蛋白酶抑制剂(终浓度为1x) 到所有的裂解缓冲液中。 2. 用1ml的裂解缓冲液1重悬上述处理的样品,4°C旋转混合10min后,800g,4°C离心5min,弃上清。 3. 用300ul 裂解缓冲液2重悬样品,冰上放置30min。 步骤四:超声破碎DNA 仪器: Bioruptor(Diagenode) 步骤: (1)、将超声仪器Bioruptor 调到中档“Mid”(M)。 (2)、在超声池中注入一定量的冰水。 (3)、将上述1.5ml Ep管置于超声固定架中。 (4)、将带有Ep管的固定架放入已注入冰水的超声池中,超声10分钟。(30 seconds “ON” & 30 seconds “OFF”。) (5)、超声完成后,各取25ul直接接交联和纯化(具体操作见后洗脱和纯化步骤)后于2%琼脂糖凝胶电泳。超声后电泳图附件1。

免疫共沉淀详细顺序

精心整理 免疫共沉淀详细步骤 实验原理 当细胞在非变性条件下被裂解时,完整细胞内存在的许多蛋白质-蛋白质间的相互白质Y beads )蛋1.RIPABuffer 配制: 基础成分: Tris-HCl (缓冲液成分,防止蛋白变性) NaCl (盐份,防止非特异蛋白聚集)

NP-40(非离子去污剂,提取蛋白;用H2O配制成10%储存液) 去氧胆酸钠(离子去污剂,提取蛋白;用H2O配制成10%储存液;避光保存) 注意:准备激酶(致活酶)实验时,不要加去氧胆酸钠,因为离子型去污剂能够使酶变性,导致活性丧失。 RIPA蛋白酶抑制剂 EDTA RIPA 激活的 NaF( 2. 配制 1) 直到全部溶解,用HCl调节PH值到7.4 2)加10ml10%的NP-40 3)加2.5ml10%的去氧胆酸钠,搅拌,直到溶液澄清 4)加1ml100mM的EDTA,用量筒定容到100ml,2-8℃保存

5)理论上,蛋白酶和磷酸酯酶抑制剂应该在使用当天同时加入(抑蛋白酶肽,亮抑酶肽,胃蛋白酶抑制剂各100μl;PMSF,Na3VO4,NaF各500μl),但是PMSF在水溶液中很不稳定,30分钟就会降解一半,所以PMSF应该在使用前现加,其他抑制剂成分可以在水溶液中稳定5天。 各种成分在工作液中的终浓度: 预冷PBS,RIPABuffer,细胞刮子(用保鲜膜包好后,埋冰下),离心机 1.用预冷的PBS洗涤细胞两次,最后一次吸干PBS; 2.加入预冷的RIPABuffer(1ml/107个细胞、10cm培养皿或150cm2培养瓶, 0.5ml/5×106个细胞、6cm培养皿、75cm2培养瓶); 3.用预冷的细胞刮子将细胞从培养皿或培养瓶上刮下,把悬液转到1.5EP管中,4℃,缓慢晃动15min(EP管插冰上,置水平摇床上);

免疫沉淀与免疫共沉淀原理及方法

免疫沉淀与免疫共沉淀原理及方法 一、基本概念 免疫沉淀(immunoprecipitation)是利用抗体可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特性,将抗原(常为靶蛋白)从混合体系沉淀下来,初步分离靶蛋白的一种方法。 免疫共沉淀(coimmunoprecipitation)是一种在体外探测两个蛋白分子间是否存在特异性相互作用的一种方法。其原理是如果两个蛋白在体外体系能够发生特异性相互作用的话,那么当用一种蛋白的抗体进行免疫沉淀时,另一个蛋白也会被同时沉淀下来。与酵母双杂交技术不同,免疫共沉淀技术所利用的是抗原和抗体间的免疫反应,是一种基于体外非细胞的环境中研究蛋白质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的方法。 不难看出,免疫共沉淀与免疫沉淀技术所使用的原理与方法大致相似,所不同的是,在免疫共沉淀中,对靶蛋白的结合与沉淀由另一个与之发生相互作用的蛋白替代。在免疫共沉淀或免疫沉淀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与其它技术的结合,如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还可进一步对靶蛋白的的分子量等特性进行鉴定。 二、抗体的选择 (一)多克隆抗体 多克隆抗体因其制备相对简单,可与靶蛋白分子的多个位点结合,所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较稳定因而应用的最为广泛。但多克隆抗体的缺点在于非特异性结合较多,常会导致反映本底(是否是背景)升高和一定的假阳性结果。 (二)单克隆抗体 与多克隆抗体相比,单克隆抗体往往只结合一种抗原表位,具有单一结合特异性,所以发生非特异结合的机会少,可被用于确定靶蛋白上某一部位的特殊结构,甚至可被用于区分相同靶蛋白的不同形式如构象变化和修饰。但反过来,单克隆抗体仅与单一表位结合的特性也会引起具有同一表位的不同靶蛋白间的交叉反应。 三、免疫沉淀方法 免疫沉淀的靶蛋白一般来自细胞裂解液,可以是被同位素标记的也可以是未被标记的。若为前者,免

免疫共沉淀Co-IP实验操作步骤

免疫共沉淀Co-IP实验操作步骤 一、原理: 免疫共沉淀(Co-Immunoprecipitation)是以抗体和抗原之间的专一性作用为基础的用于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经典方法。是确定两种蛋白质在完整细胞内生理性相互作用的有效方法。其原理是:当细胞在非变性条件下被裂解时,完整细胞内存在的许多蛋白质-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被保留了下来。如果用蛋白质X的抗体免疫沉淀X,那么与X在体内结合的蛋白质Y也能沉淀下来。目前多用精制的prorein A预先结合固化在argarose的beads 上,使之与含有抗原的溶液及抗体反应后,beads上的prorein A就能吸附抗原达到精制的目的。这种方法常用于测定两种目标蛋白质是否在体内结合;也可用于确定一种特定蛋白质的新的作用搭档。 其优点为:(1)相互作用的蛋白质都是经翻译后修饰的,处于天然状态;(2)蛋白的相互作用是在自然状态下进行的,可以避免人为的影响;(3)可以分离得到天然状态的相互作用蛋白复合物。缺点为:(1)可能检测不到低亲和力和瞬间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2)两种蛋白质的结合可能不是直接结合,而可能有第三者在中间起桥梁作用;(3)必须在实验前预测目的蛋白是什么,以选择最后检测的抗体,所以,若预测不正确,实验就得不到结果,方法本身具有冒险性。 二、准备工作: 预冷PBS,RIPA Buffer,细胞刮子(用保鲜膜包好后,埋冰下),离心机 1. 用预冷的PBS洗涤细胞两次,最后一次吸干PBS;

2. 加入预冷的RIPA Buffer(1ml/107个细胞、10cm培养皿或150cm2培养瓶, 0.5ml/5×106个细胞、6cm培养皿、75cm2培养瓶) 3. 用预冷的细胞刮子将细胞从培养皿或培养瓶上刮下,把悬液转到1.5EP管中,4℃,缓慢晃动15min(EP管插冰上,置水平摇床上) 4. 4℃,14000g离心15min,立即将上清转移到一个新的离心管中 5. 准备Protein A agarose,用PBS 洗两遍珠子,然后用PBS配制成50%浓度,建议减 掉枪尖部分,避免在涉及琼脂糖珠的操作中破坏琼脂糖珠 6. 每1ml总蛋白中加入100μl Protein A琼脂糖珠(50%),4℃摇晃10min(EP管插 冰上,置水平摇床上),以去除非特异性杂蛋白,降低背景 7. 4℃,14000g离心15min,将上清转移到一个新的离心管中,去除Protein A珠子 8. (Bradford 法)做蛋白标准曲线,测定蛋白浓度,测前将总蛋白至少稀释1:10倍以上,以减少细胞裂解液中去垢剂的影响(定量,分装后,可以在-20℃保存一个月) 9. 用PBS将总蛋白稀释到约1 μg/μl,以降低裂解液中去垢剂的浓度,如果兴趣蛋白 在细胞中含量较低,则总蛋白浓度应该稍高(如10 μg/μl) 10. 加入一定体积的兔抗到500μl总蛋白中,抗体的稀释比例因兴趣蛋白在不同细胞系中的多少而异 11. 4℃缓慢摇动抗原抗体混合物过夜或室温2h,激酶或磷酸酯酶活性分析建议用2 h 室温孵育

免疫共沉淀与Western Blot

免疫共沉淀与Western Blot 实验步骤: 1.以60mm细胞培养皿为例,细胞转染后24-36小时后,吸净培养液(可用PBS 小心漂洗一次)。 2.加入500μl预冷的1×lysis buffer,于4℃或冰上放置裂解细胞5分钟。 3.将细胞裂解液转移到1.5ml eppondorf管内,于冷冻离心机4℃,13000g离心30分钟。 4.将离心后的上清液分为两份:一份35μl,加入等体积的2×SDS sample buffer,混匀后于100℃煮10分钟,做为总细胞裂解液(total cell lysate,TCL)于-20℃保存,或取6-10μl进行SDS-PAGE电泳,Western blot检测目的蛋白的表达水平(接第5步)。另一份用于免疫沉淀,具体操作如下: 1)分A/G beads:按每管(一个免疫沉淀样品)加入5μl Agrose A/G beads 及5μl(1μg)抗体计算一次实验所用beads及抗体的总量,将抗体和beads混合,补充lysis buffer(补充的lysis buffer的量能使每管能均匀分配到50μl beads 及抗体的混合物),将beads及抗体的混合物按每管50μl(含5μl beads及5μl抗体)分配到1.5ml Eppendorf管中,再加入400μl1×lysis buffer,备用; 2)从步骤4中另一份用于免疫沉淀的上清液中取400μl加入到上一步(步骤1))已分好的beads中,使终体积达到850μl,将管子固定到混匀器上使混匀器匀速旋转(15rpm)免疫沉淀3小时; 3)将免疫沉淀后的溶液于4℃3000rpm离心3分钟,去上清,加入500μl 1×lysis buffer洗涤beads,于冷冻离心机4℃3000rpm离心3分钟,弃上清,共洗涤三次。 4)最后一次洗涤完毕,弃上清,管中只剩Beads,加入35μl1×lysis buffer与等体积2×SDS sample buffer混合,于100℃煮沸10分钟,稍离心后取10μl左右上样到PAGE胶,进行电泳,或-20℃冻存。 5.电泳完毕,取下PAGE胶,与PVDF膜做成"三明治"形状,用湿转法进行电转1小时。 6.电转完毕,取下PVDF膜,加入5%脱脂奶粉,于脱色摇床摇荡(75rpm)封闭1小时以消除非特异背景。

关于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IP实验原理及实验总结

关于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IP实验原理及实验总结 ChIP实验原理 在活细胞状态下固定蛋白质-DNA复合物,并将其随机切断为一定长度范围内的染色质小片段,然后通过免疫学方法沉淀此复合体,特异性地富集目的蛋白结合的DNA片段,通过对目的片断的纯化与检测,从而获得蛋白质与DNA相互作用的信息。 可以利用ChIP研究转录因子(transcription factor, TF)与启动子(promoter)的关联性。由于ChIP采用甲醛固定活细胞或者组织的方法,所以能比较真实的反映细胞内TF与Promoter的结合情况。这个优势是EMSA这个体外研究核酸与蛋白相互结合的实验方法所不能比拟的。当用甲醛处理时,相互靠近的蛋白与蛋白,蛋白与核酸(DNA或RNA)之间会产生共价键。细胞内,当TF与Promoter相互结合(生物意义上的结合)时,它们必然靠的比较近,或者契合在一起,这个时候用甲醛处理,能使它们之间产生共价键。 一般ChIP的流程是:甲醛处理细胞——收集细胞,超声破碎——加入目的蛋白的抗体,与靶蛋白-DNA复合物相互结合——加入Protein A,结合抗体-靶蛋白-DNA复合物,并沉淀——对沉淀下来的复合物进行清洗,除去一些非特异性结合——洗脱,得到富集的靶蛋白-DNA复合物——解交联,纯化富集的DNA-片断——PCR分析。 ChIP实验步骤 第一天:

(一)、细胞的甲醛交联与超声破碎。 1、取出1平皿细胞(10cm平皿),加入243ul 37%甲醛,使得甲醛的终浓度为1%。(培养基共有9ml) 2、37摄氏度孵育10min。 3、终止交联:加甘氨酸至终浓度为0.125M。 450ul 2.5M甘氨酸于平皿中。混匀后,在室温下放置5min即可。 4、吸尽培养基,用冰冷的PBS清洗细胞2次。 5、细胞刮刀收集细胞于15ml离心管中(PBS依次为5ml,3ml和3ml)。预冷后2000rpm 5min收集细胞。 6、倒去上清。按照细胞量,加入SDS Lysis Buffer。使得细胞终浓度为每200ul含2×106个细胞。这样每100ul溶液含1×106个细胞。再加入蛋白酶抑制剂复合物。 假设MCF7长满板为5×106个细胞。本次细胞长得约为80%。即为4×106个细胞。因此每管加入400ul SDS Lysis Buffer。 将2管混在一起,共800ul。 7、超声破碎:VCX750,25%功率,4.5S冲击,9S间隙。共14次。当然,如果实验室有Bioruptor这种神器的话那就轻松了。 (二)、除杂及抗体哺育。 8、超声破碎结束后,10,000g 4度离心10min。去除不溶物质。 留取300ul做实验,其余保存于-80度。 300ul中,100ul加抗体做为实验组;100ul不加抗体做为对照组;100ul 加入4ul 5M NaCl (NaCl终浓度为0.2M),65度处理3h解交联,跑电泳,

免疫共沉淀 原理

·因为你IP的时候用的抗体,为了说明是你的抗体特异性的IP下来的东西,而不是其他抗体IP 下来的,所以要用IgG作为对照。 当细胞在非变性条件下被裂解时,完整的细胞内存在的许多蛋白质-蛋白质间结合的保持下来。这一事实可被用于检测和确定生理条件下相关的蛋白质-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这种方法叫做免疫共沉淀 IP是利用抗原蛋白质和抗体的特异性结合以及细菌蛋白质的“prorein A"特异性地结合到免疫球蛋白的FC 片段的现象活用开发出来的方法。目前多用精制的prorein A预先结合固化在argarose的beads上,使之与含有抗原的溶液及抗体反应后,beads上的prorein A就能吸附抗原达到精制的目的。 其优点为:(1)相互作用的蛋白质都是经翻译后修饰的,处于天然状态;(2)蛋白的相互作用是在自然状态下进行的,可以避免人为的影响;(3)可以分离得到天然状态的相互作用蛋白复合物。缺点为:(1)可能检测不到低亲和力和瞬间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2)两种蛋白质的结合可能不是直接结合,而可能有第三者在中间起桥梁作用;(3)必须在实验前预测目的蛋白是什么,以选择最后检测的抗体,所以,若预测不正确,实验就得不到结果,方法本身具有冒险性。 实验流程为: (1)转染后24-48 h 可收获细胞,加入适量细胞裂解缓冲液(含蛋白酶抑制剂),冰上裂解30min, 细胞裂解液于4°C,最大转速离心30 min后取上清; (2)取少量裂解液以备Western blot分析,剩余裂解液加1μg相应的抗体加入到细胞裂解液,4°C缓慢摇晃孵育过夜; (3)取10μl protein A 琼脂糖珠,用适量裂解缓冲液洗3 次,每次3,000 rpm 离心3 min; (4)将预处理过的10μl protein A 琼脂糖珠加入到和抗体孵育过夜的细胞裂解液中4°C缓慢摇晃孵育2-4h,使抗体与protein A琼脂糖珠偶连; (5)免疫沉淀反应后,在4°C 以3,000 rpm 速度离心3 min,将琼脂糖珠离心至管底;将上清小心吸去,琼脂糖珠用1ml裂解缓冲液洗3-4次;最后加入15μl 的2×SDS 上样缓冲液,沸水煮5分钟; (6)SDS-PAGE, Western blotting或质谱仪分析。 注意的问题: (1)细胞裂解采用温和的裂解条件,不能破坏细胞内存在的所有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多采用非离子变性剂(NP40或Triton X-100)。每种细胞的裂解条件是不一样的,通过经验确定。不能用高浓度的变性剂(0.2%SDS),细胞裂解液中要加各种酶抑制剂,如商品化的cocktailer。 (2)使用明确的抗体,可以将几种抗体共同使用 (3)使用对照抗体: 单克隆抗体:正常小鼠的IgG或另一类单抗 兔多克隆抗体:正常兔IgG 在免疫共沉淀实验中要保证实验结果的真实性,应注意以下几点: (1) 确保共沉淀的蛋白是由所加入的抗体沉淀得到的,而并非外源非特异蛋白,单克隆抗体的使用有助于避免污染的发生;

免疫共沉淀详细步骤

免疫共沉淀详细步骤 实验原理 当细胞在非变性条件下被裂解时,完整细胞内存在的许多蛋白质-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被保留了下来。如果用蛋白质X的抗体免疫沉淀X,那么与X在体内结合的蛋白质Y也能沉淀下来。目前多用精制的prorein A预先结合固化在argarose的beads上,使之与含有抗原的溶液及抗体反应后,beads上的prorein A就能吸附抗原达到精制的目的。这种方法常用于测定两种目标蛋白质是否在体内结合;也可用于确定一种特定蛋白质的新的作用搭档。 其优点为:(1)相互作用的蛋白质都是经翻译后修饰的,处于天然状态;(2)蛋白的相互作用是在自然状态下进行的,可以避免人为的影响;(3)可以分离得到天然状态的相互作用蛋白复合物。缺点为:(1)可能检测不到低亲和力和瞬间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2)两种蛋白质的结合可能不是直接结合,而可能有第三者在中间起桥梁作用;(3)必须在实验前预测目的蛋白是什么,以选择最后检测的抗体,所以,若预测不正确,实验就得不到结果,方法本身具有冒险性。 实验试剂 1. RIPA Buffer配制:

基础成分: Tris-HCl(缓冲液成分,防止蛋白变性) NaCl(盐份,防止非特异蛋白聚集) NP-40(非离子去污剂,提取蛋白;用H2O配制成10%储存液) 去氧胆酸钠(离子去污剂,提取蛋白;用H2O配制成10%储存液;避光保存) 注意:准备激酶(致活酶)实验时,不要加去氧胆酸钠,因为离子型去污剂能够使酶变性,导致活性丧失。 RIPA蛋白酶抑制剂 苯甲基磺酰氟(PMSF)(用异丙醇配制成200mM的储存液,室温保存) EDTA(钙螯合剂;用H2O配制成100mM的储存液,PH 7.4) 亮抑酶肽(Leupeptin)(用H2O配制成1mg/ml的储存液,分装,-20℃保存) 抑蛋白酶肽(Aprotinin)(用H2O配制成1mg/ml的储存液,分装,-20℃保存) 胃蛋白酶抑制剂(Pepstatin)(用甲醇配制成1mg/ml的储存液,分装,-20℃保存) RIPA磷酸(酯)酶抑制剂 激活的Na3VO4(用H2O配制成200mM的储存液,见Sodium Orthovanadate Activation Protoco) NaF(200mM的储存液,室温保存)

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IP)实验具体方法及步骤

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IP)实验具体方法及步骤 在保持组蛋白和DNA联合的同时,通过运用对应于一个特定组蛋白标记的生物抗体,染色质被切成很小的片断,并沉淀下来。 IP是利用抗原蛋白质和抗体的特异性结合以及细菌蛋白质的“prorein A”特异性地结合到免疫球蛋白的FC片段的现象活用开发出来的方法。 目前多用精制的prorein A预先结合固化在argarose的beads上,使之与含有抗原的溶液及抗体反应后,beads上的prorein A就能吸附抗原达到精制的目的。 一、细胞的甲醛交联与超声破碎(第一天) 1. 取出1平皿细胞(10 cm平皿),加入243 ul 37%甲醛,使得甲醛的终浓度为1%(培养基共有9 ml)。 2. 37℃孵育10 min。 3. 终止交联:加甘氨酸至终浓度为0.125 M。450 ul 2.5 M甘氨酸于平皿中。混匀后,在室温下放置5 min即可。 4. 吸尽培养基,用冰冷的PBS清洗细胞2次。 5. 细胞刮刀收集细胞于15 ml离心管中(PBS依次为5 ml,3 ml和3 ml)。预冷后2 000 rpm 5 min收集细胞。 6. 倒去上清。按照细胞量,加入SDS Lysis Buffer。使得细胞终浓度为每200ul含2x106个细胞。这样每100 ul溶液含1x106个细胞。再加入蛋白酶抑制剂复合物。假设MCF7长满板为5x106个细胞。本次细胞长得约为80%。即为 4x106个细胞。因此每管加入400 ul SDS Lysis Buffer。将2管混在一起,共800 ul。 7. 超声破碎:VCX750,25%功率,4.5 s冲击,9 s间隙。共14次。 二、除杂及抗体哺育(第一天) 1. 超声破碎结束后,10 000 g 4℃离心10 min。去除不溶物质。 2. 留取300ul做实验,其余保存于-80℃。 3. 300 ul中,100 ul加抗体做为实验组;100 ul不加抗体做为对照组;100 ul加入4 ul 5 M NaCl(NaCl终浓度为0.2 M),65℃处理3 h解交联,跑电泳,检测超声破碎的效果。

Pull down与免疫共沉淀实验

重要。该方法比较简便,避免了使用同位素等危险物质,在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中有很广泛的应用。 除了GST以外,类似的融合蛋白很多,如与葡萄球菌蛋白A融合的“诱饵”蛋白可以通过固定有IgG的色谱柱进行纯化;与寡聚组氨酸肽段融合的“诱饵”蛋白可以通过结合Ni2+ 的色谱柱进行纯化;与二氢叶酸还原酶融合的“诱饵”蛋白可以通过固定有氨甲蝶呤的色谱柱进行纯化等等。 Pull down实验一般用于体外转录或翻译体系,如酵母双杂交系统中检测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但并不能真实的反应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因为在体内它们不一定空间上有碰到,所以并不意味着在生理条件下一定结合。 免疫共沉淀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在非变性条件下裂解细胞,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还可以保持。在细胞裂解液中加入抗兴趣蛋白的抗体,孵育后再加入与抗体特异结合的结合于Agarose微珠上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蛋白A(SPA),若细胞中有与兴趣蛋白结合的目的蛋白,就可以形成这样的一种复合物:目的蛋白-兴趣蛋白-抗兴趣蛋白抗体-SPA/Agarose,因为SPA/Agarose比较大,这样复合物在离心时就被分离出来。经蛋白上样缓冲液变性煮沸,复合物四组分又被分开。然后经WB试验,用抗体检测目的蛋白是什么,是否为预测蛋白。这种方法得到的目的蛋白是在细胞内天然与兴趣蛋白结合的,符合体内实际情况,得到的蛋白可信度高。 免疫共沉淀既可以用于检测已知的两个蛋白质在体内的相互作用,也可以找出未知的蛋白质相互作用,不管是两者的哪个,其原则都是一样的,都需要用特

异性的抗体与其中的一种蛋白质结合,之后通过蛋白质A或蛋白质G-琼脂糖微珠将复合物沉淀下来,然后用WB鉴定。 免疫共沉淀中设置正确的对照非常重要,因为该方法可能出现假阳性的概率比较高,设置的对照包括:在对照组中使用对照抗体,以缺失目的蛋白的细胞系作为阴性对照等等。但这种方法也有两个缺陷:一是两种蛋白质的结合可能不是直接结合,而可能有第三者在中间起桥梁作用;二是必须在实验前预测目的蛋白是什么,以选择最后检测的抗体,所以,若预测不正确,实验就得不到结果,方法本身具有冒险性。

免疫共沉淀实验方案

免疫共沉淀实验方案 一、实验试剂和材料 Dynabeads? Protein G(novex by life technologies) PBS pH7.4(含0.01%Tween-20) 0.1M Na-phosphate(Washing Buffer) 50mM Glycine pH2.8(Elution Buffer) 二、实验步骤 (一)准备磁珠 1.将瓶子倾斜旋转5min左右,使瓶中磁珠悬浮; 2.吸取50ul磁珠液于离心管中; 3.将离心管置于磁铁架上,磁珠吸附到管壁上,弃上清; 4.从磁铁架上取下离心管; (二)结合抗体 1.加入200ul用PBS(含0.01%Tween-20)稀释的抗体; 2.室温旋转孵育10min; 3.将离心管置于磁铁架上,磁珠吸附到管壁上,弃上清; 4.从磁铁架上取下离心管,用200ul PBS(含0.01%Tween-20)温和吹吸并重悬磁珠-抗体复合体; (三)免疫沉淀抗原 1.将离心管置于磁铁架上,磁珠吸附到管壁上,弃上清; 2.从磁铁架上取下离心管,加入抗原样品并温和吹吸,重悬磁珠-抗体复合物; 3.室温旋转孵育10min,使抗原结合到磁珠-抗体复合物上; 4.将离心管置于磁铁架上,磁珠吸附到管壁上,弃上清;

5.用washing buffer 3次洗涤磁珠-抗体-抗原复合物,弃上清; 6.用100ul washing buffer重悬磁珠-抗体-抗原复合物,并将磁珠悬浮液转移到干净的离心管中,以避免蛋白抗原粘附在管壁上。 (四)洗脱抗原 1.将离心管置于磁铁架上,磁珠吸附到管壁上,弃上清; 2.加入200ul Elution Buffer至离心管中,温和吹吸并重悬磁珠-抗体-抗原复合物;(不要吹打出气泡) 3.室温旋转孵育2min; 4.将离心管置于磁铁架上,并将洗脱液(含有洗脱的抗原、抗体)转移到干净的离心管中,用于后续的SDS-PAGE蛋白凝胶电泳分析。

免疫共沉淀原理及步骤

免疫共沉淀原理及步骤 免疫沉淀(Immunoprecipitation, IP)原理 IP是利用抗原蛋白质和抗体的特异性结合以及细菌蛋白质的“protein A/G"特异性地结合到抗体(免疫球蛋白)的FC片段的现象开发出来的方法。目前多用protein A/G预先结合在argarose beads上,使之与含有抗原的溶液及抗体反应后,beads上的prorein A/G就能达到吸附抗原的目的。通过低速离心,可以从含有目的抗原的溶液中将目的抗原与其它抗原分离。 免疫沉淀实验的操作步骤比较多,同时由于在非变性条件下进行实验,所以要得到一个完美的实验结果,不仅需要高质量的抗体,同时对免疫沉淀体系也需要有严格的控制指标。免疫沉淀实验从:蛋白样品处理;抗体-agarose beads孵育;抗体-agarose beads复合物洗涤到最后的鉴定,每步都非常关键,需要严格控制实验流程中每个关键步骤的质量,才能最终达到你的实验目的。 IP实验步骤 基本实验步骤 (1)收获细胞,加入适量细胞IP裂解缓冲液(含蛋白酶抑制剂),冰上或者4℃裂解30min, 12,000g 离心30 min后取上清; (2) 取少量裂解液以备Western blot分析,剩余裂解液将1μg相应的抗体和10-50 μl protein A/G-beads加入到细胞裂解液,4°C缓慢摇晃孵育过夜; (3)免疫沉淀反应后,在4°C 以3,000 g速度离心5 min,将protein A/G-beads离心至管底;将上清小心吸去,protein A/G-beads用1ml裂解缓冲液洗3-4次;最后加入15μl的2×SDS 加样缓冲液,沸水煮10分钟; (4)SDS-PAGE, Western blotting或进行质谱分析。一、样品处理: 免疫沉淀实验成功与否,第一步处理样品非常关键。免疫沉淀实验本质上是处于天然构象状态的抗原和抗体之间的反应,而样品处理的质量决定了抗原抗体反应中的抗原的质量,浓度以及抗原

免疫共沉淀(Co-Immunoprecipitation)

免疫共沉淀(Co-Immunoprecipitation) 一原理:免疫共沉淀(Co-Immunoprecipitation)是以抗体和抗原之间的专一性作用为基础的用于研究蛋白质相互 作用的经典方法。是确定两种蛋白质在完整细胞内生理性相互作用的有效方法。其原理是:当细胞在非变性条件下被裂解时,完整细胞内存在的许多蛋白质-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被保留了下来。如果用蛋白质X的抗体免疫沉淀X,那么与X在体内结合的蛋白质Y也能沉淀下来。目前多用精制的prorein A预先结合固化在argarose的beads上,使之与含有抗原的溶液及抗体反应后,beads上的prorein A就能吸附抗原达到精制的目的。这种方法常用于测定两种目标蛋白质是否在体内结合;也可用于确定一种特定蛋白质的新的作用搭档。 其优点为:(1)相互作用的蛋白质都是经翻译后修饰的,处于天然状态;(2)蛋白的相互作用是在自然状态下进行的,可以避免人为的影响;(3)可以分离得到天然状态的相互作用蛋白复合物。缺点为:(1)可能检测不到低亲和力和瞬间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2)两种蛋白质的结合可能不是直接结合,而可能有第三者在中间起桥梁作用;(3)必须在实验前预测目的蛋白是什么,以选择最后检测的抗体,所以,若预测不正确,实验就得不到结果,方法本身具有冒险

性。 二、准备工作: 预冷PBS,RIPA Buffer,细胞刮子(用保鲜膜包好后,埋冰下),离心机 1. 用预冷的PBS洗涤细胞两次,最后一次吸干PBS; 2. 加入预冷的RIPA Buffer(1ml/107个细胞、10cm培养皿或150cm2培养瓶,0.5ml/5×106个细胞、6cm培养皿、75cm2培养瓶) 3. 用预冷的细胞刮子将细胞从培养皿或培养瓶上刮下,把悬液转到1.5EP管中,4℃,缓慢晃动15min(EP管插冰上,置水平摇床上) 4. 4℃,14000g离心15min,立即将上清转移到一个新的离心管中 5. 准备Protein A agarose,用PBS 洗两遍珠子,然后用PBS 配制成50%浓度,建议减掉枪尖部分,避免在涉及琼脂糖珠的操作中破坏琼脂糖珠 6. 每1ml总蛋白中加入100μl Protein A琼脂糖珠(50%),4℃摇晃10min(EP管插冰上,置水平摇床上),

沉淀试验-双向免疫扩散

沉淀试验——双向免疫扩散试验 一、目的要求 1. 掌握双向免疫扩散试验的原理和用途; 2. 熟悉双向免疫扩散试验的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 可溶性抗原(如细菌的外毒素、内毒素、菌体裂解液、病毒、组织浸出液等)与相应的抗体结合后,在适量电解质存在下,形成肉眼可见的白色沉淀线,称为沉淀试验(precipitation)。在生理条件下,抗原抗体均带负电荷,使极化的水分子在其周围形成水化膜,成为亲水胶体。当抗原与抗体结合后,表面电荷减少,水化膜变薄;而且由于抗原抗体复合物形成后,与水接触的表面积减少,由亲水胶体转化为疏水胶体。在电解质作用下,各疏水胶体之间靠拢,形成可见的抗原抗体复合物。 如果抗原成分不纯,免疫动物后可以产生针对不同抗原成分的多种抗体,于是就形成多条沉淀线,如图2-1所示。 图2-1双向免疫扩散试验原理示意图 双向免疫扩散试验(double agar immunodiffusion test):将可溶性抗原和抗体分别加到琼脂板上相应的小孔内,由于抗原和抗体各自向四周扩散,故称双向琼脂扩散试验。若抗原

与抗体相对应,两者相遇即发生特异性结合

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由于该复合物的体积大于琼脂的微小孔隙,于是不能扩散,并逐步聚集在一起形成白色沉淀线。每一对应抗原和抗体可出现一条沉淀线,出现沉淀带的抗体最大稀释倍数即为抗体效价。由于抗原抗体在琼脂内的扩散受到浓度、分子量大小与表面电荷的影响,所以沉淀线可以出现在抗原孔与抗体孔之间的不同位置。当抗体浓度过高时,沉淀线就靠近抗原孔,为前带;相反,则沉淀线靠近抗体孔,为后带。如果抗原与抗体的比例合适,则沉淀线位于两孔中间,为等价带,如图2-2所示。 图2-2 抗原-抗体结合的沉淀带形成原理示意图 三、实验用途: 沉淀试验广泛应用于病毒抗原、细菌毒素或寄生虫抗原等的诊断(图2-3),以及各种免疫血清效价和毒素、抗毒素的测定等。 四、材料:

免疫共沉淀Co-IP实验步骤

Co-IP实验步骤 一、制备细胞样品 1.10cm盘细胞用PBS清洗两次,加入1mL RIPA裂解液和10μL PMSF (100mM稀释至1mM); 2.充分混匀吹打后,冰上裂解4h,充分吹打吸入1.5mL EP管中, -80℃保存; 3.取出样品,1200rpm离心10min,取上清弃沉淀,测定蛋白浓度。 二、Co-IP,拉出蛋白 1.每管取出少量蛋白样(15~30μL)作为input; 2.将磁珠充分混匀后,取出50μL于1.5mL EP管中,置于磁力架上, 弃上清。(有几个样品就准备几管); 3.加入200μL Ab binding&washing Buffer(可用PBST代替),加入对 应抗体,加入后轻弹混匀,360°混合仪上旋转30min; 4.500rpm离心使管壁液体下来,弃上清,200μL PBS清洗(旋转 5min); 5.加入1000μg 蛋白样品于EP管中,轻弹混匀,旋转1h,弃上清; 6.加入200μL washing buffer(或PBST)清洗3次; 7.加入100μL washing buffer 悬浮磁珠并将溶液转移至新的EP管中; 8.弃上清,加入6μL 5×loading buffer,24μL Elution buffer(或ddw, 洗脱液); 9.100℃煮10min,吸取上清; 10.进行WB或SDS-PAGE。 注意事项: 1.标记:样品名+抗体名; 2.抗体上必须标有“IP”字样,有推荐用量; 3.Co-IP中pull down 抗体与WB抗体的来源(M,R)必须不同; 4.PBST=PBS + 0.02% 吐温。

染色质免疫沉淀(ChIP)技术的难点及应用

染色质免疫沉淀(ChIP)技术的难点及应用 序言 随着人类基因组测序工作的基本完成,功能基因组学的研究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而基因表达的调控又是功能基因组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研究某个蛋白因子的调控功能,可以通过对蛋白活性(激活或抑制其活性),蛋白数量(过表达Overexpression或基因缺陷型Knockout), 以及蛋白功能(功能缺陷型蛋白Dominant-negative mutation)的控制,影响下游基因的表达,而下游基因的变化又可以通过基因芯片(cDNA Microarray),抑制消减杂交(Suppression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差异显示RT-PCR等方法进行研究[1]。然而这些方法都无法提供证据证明这些变化是受某个蛋白因子直接调节的,还是间接的其他变化导致的结果。所以,要想提供蛋白因子直接调控的证据,就要直接检测蛋白质-DNA的相互作用。传统的方法包括转录因子结合实验(Transcription Factor Assay),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shift assay),DNase I 足印法(DNase I footprinting),酵母单杂交系统等。但这些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充分反映生理情况下DNA与蛋白相互作用的真实情况,而且很难捕捉到在染色质水平上基因表达调控的动态瞬时事件[2]。 染色质免疫沉淀技术(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简称ChIP)是研究体内蛋白质与DNA相互作用的一种技术。它利用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可以真实地反映体内蛋白因子与基因组DNA结合的状况。特别是近年来由于该技术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其应用范围已经从研究目的蛋白与已知靶序列间的相互作用,发展到研究目的蛋白与整个基因组的未知序列的相互作用;从研究一个目的蛋白与DNA 的相互作用,发展到研究两个蛋白与DNA共同结合的相互作用;从研究启动子区域的组蛋白的修饰,发展到研究结合在DNA序列上的蛋白复合物。随着对基因功能研究的不断深入,这项技术正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于科研的各个领域。目前已经有成熟的ChIP试剂盒出售,如Millipore公司提供的EZ-ChIP 试剂盒,使得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更容易地采用染色质沉淀技术在许多研究领域取得了成功。 ChIP技术的原理 染色质免疫沉淀技术的原理是:在生理状态下把细胞内的DNA与蛋白质交联在一起,通过超声或酶处理将染色质切为小片段后,利用抗原抗体的特异性识别反应,将与目的蛋白相结合的DNA片段沉淀下来。染色质免疫沉淀技术一般包括细胞固定,染色质断裂,染色质免疫沉淀,交联反应的逆转,DNA 的纯化,以及DNA的鉴定。因为ChIP实验涉及的步骤多,结果的重复性较低,所以对ChIP实验过程的每一步都应设计相应的对照,而且对结果的分析也需要有一定的经验。对于刚刚开始使用ChIP技术的研究人员来说,使用成熟的商品化试剂盒和相关的技术服务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Millipore 公司的EZ-ChIP试剂盒就是专门为初学者设计的入门产品。下面我们就最基本的实验步骤,实验中的小技巧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简单介绍一下。 1. 细胞固定 甲醛能有效的使蛋白质-蛋白质,蛋白质-DNA,蛋白质-RNA交联,形成生物复合体,防止细胞内组分的重新分布。甲醛的交联反应是完全可逆的,便于在后续步骤中对DNA和蛋白质进行分析。交联所用的甲醛终浓度为1%,交联时间通常为5分钟到1个小时,具体时间根据实验而定。值得注意的是,交联时间如果过长,细胞染色质难以用超声波破碎,影响ChIP结果,而且实验材料也容易在离心过程中丢失。交联时间如果过短,则交联不完全,产生假阴性。甲醛的交联反应可被加入的甘氨酸终止。 2. 染色质断裂

蛋白检测-免疫共沉淀(Co-IP)

主题:免疫共沉淀(Co-Immunoprecipitation,Co-IP) 概述: 免疫共沉淀(Co-Immunoprecipitation,Co-IP)是一种以抗体和抗原之间的特异免疫反应为基础,研究蛋白质与蛋白质间相互作用的经典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在细胞裂解液中加入抗原特异性的抗体,抗体、抗原、以及与抗原具有相互作用的蛋白质通过抗原与抗体之间免疫沉淀反应将形成免疫复合物,经过纯化,洗脱,收集免疫复合物,SDS-PAGE电泳,western blot和(或)质谱可鉴定出与抗原相互作用的蛋白质。其优点为:(1)相互作用的蛋白质都是经翻译后修饰的,处于天然状态;(2)蛋白的相互作用是在自然状态下进行的,可以避免人为的影响;(3)可以分离得到天然状态的相互作用蛋白复合物。缺点为:(1)可能检测不到低亲和力和瞬间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2)两种蛋白质的结合可能不是直接结合,而可能有第三者在中间起桥梁作用;(3)必须在实验前预测目的蛋白是什么,以选择最后检测的抗体,所以,若预测不正确,实验就得不到结果,方法本身具有冒险性。 目的: 研究一种已知蛋白质与已知或者未知蛋白质间相互作用 原理: 当细胞在非变性条件下被裂解时,完整细胞内存在的许多蛋白质-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被保留了下来。如果用蛋白质X的抗体免疫沉淀X,那么与X在体内结合

的蛋白质Y也能沉淀下来。 步骤: 1.用RIPA裂解缓冲液裂解细胞; 2.用PBS配制成50%的protein A/G-agarose工作液; 3.在样品中以每1ml中加100μl的比例,加入50%的Protein A/G agarose工作液。水平摇床4℃摇动10min(该步骤的目的是去除非特异性结合的蛋白); 4.4℃,14000g离心15min,将上清转移到一个新的离心管中,去除protein A/G-agraose微球; 5.使用BCA法或者其他方法测定总蛋白的浓度; 6.加入一定体积的一抗; 8.用摇床缓慢摇动抗原抗体混合物,4℃过夜; 9.14000g离心收集沉淀,并且用预冷的洗涤缓冲液(或者预冷的PBS)洗涤3遍; 10.收集上清,用于进一步的下游SDS-PAGE、western-blot或者质谱分析。流程图:

免疫沉淀IP

免疫沉淀(Immunoprecipitation, IP)原理 IP是利用抗原蛋白质和抗体的特异性结合以及细菌蛋白质的“protein A/G"特异性地结合到抗体(免疫球蛋白)的FC片段的现象开发出来的方法。目前多用protein A/G预先结合在argarose beads上,使之与含有抗原的溶液及抗体反应后,beads上的prorein A/G就能达到吸附抗原的目的。通过低速离心,可以从含有目的抗原的溶液中将目的抗原与其它抗原分离。 免疫沉淀实验的操作步骤比较多,同时由于在非变性条件下进行实验,所以要得到一个完美的实验结果,不仅需要高质量的抗体,同时对免疫沉淀体系也需要有严格的控制指标。免疫沉淀实验从:蛋白样品处理;抗体-agarose beads孵育;抗体-agarose beads复合物洗涤到最后的鉴定,每步都非常关键,需要严格控制实验流程中每个关键步骤的质量,才能最终达到你的实验目的。 IP实验步骤 基本实验步骤 (1)收获细胞,加入适量细胞IP裂解缓冲液(含蛋白酶抑制剂),冰上或者4℃裂解30min,12,000g离心30 min后取上清; (2) 取少量裂解液以备Western blot分析,剩余裂解液将1μg相应的抗体和10-50 μl protein A/G-beads加入到细胞裂解液,4°C缓慢摇晃孵育过夜; (3)免疫沉淀反应后,在4°C 以3,000 g速度离心5 min,将protein A/G-beads离心至管底;将上清小心吸去,protein A/G-beads用1ml裂解缓冲液洗3-4次;最后加入15μl 的2×SDS 加样缓冲液,沸水煮10分钟; (4)SDS-PAGE, Western blotting或进行质谱分析。 一、样品处理: 免疫沉淀实验成功与否,第一步处理样品非常关键。免疫沉淀实验本质上是处于天然构象状态的抗原和抗体之间的反应,而样品处理的质量决定了抗原抗体反应中的抗原的质量,浓度以及抗原是否处于天然构象状态。所以制备高质量的样品以用于后续的抗体-agarose beads孵育对免疫沉淀实验是否成功非常关键。在这个环节中,除了要控制所有操作尽量在冰上或者4°完成外,最为关键的是裂解液的成份。 用于免疫沉淀实验的样品一般是原代培养细胞裂解液或者细胞系裂解液。我们以常用的RIPA裂解液为例(主要含有pH7.4左右的离子缓冲液,接近生理浓度下的NaCl,一定比例的去垢剂和甘油以及各类蛋白酶抑制剂等)来说明其各主要成份的用途,进而帮助我们如何针对不同的实验目的和不同的蛋白质特性来选择最佳的裂解液。 a缓冲液:离子缓冲液常采用pH7.4的Hepes或者Tris-Cl。 b NaCl浓度一般习惯用150 mM,这主要是因为150 mM接近生理浓度,不会破坏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然而细胞内部的NaCl浓度并不是均一的,局部NaCl的浓度可以低到50 mM,150 mM的NaCl有可能会破坏这个区域的蛋白质相互作用。因此裂解液配方最佳的NaCl浓度要视所分析的蛋白的亚细胞定位而定。 c甘油由于其粘性,可以对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起到一个很好的保护作用。一般添加10%的甘油有助于稳定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d裂解液中的去垢剂可以裂解细胞质膜,也同时破坏了许多细胞器的膜,从而释放了其中储存的许多蛋白酶。而由于用于免疫沉淀实验的去垢剂作用比较温和,因此蛋白酶的活性大部分得以保存。还有一部分蛋白酶来自胞质中,主要由于其抑制蛋白或者其活性抑制环境受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