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土地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土地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土地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土地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土地信息系统建设

7.1 土地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概述

●系统建设的系统工程指导思想

●系统建设的过程步骤

●系统建设的组织准备

7.1.1 系统建设的系统工程指导思想(1)

●历史上土地信息系统建设中的不足:开发系统软件;数据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数据质量控制方法;文挡的规范和管理等,具体表现

1、开发的软件与实际土地管理业务流程不符,(双方信息交流不充分)

2、对系统建设成本和速度估计不很准确,实际成本比估计成本有可能高出一个数量级,实际速度比预期长数月(年)。

3、开发出的软件没有经过严格的测试,结果造成建库困难,可靠性差,效率低,维护成本高,

4、数据结构、编码没有规范化、标准化,影响系统的接口与再开发。

7.1.1 系统建设的系统工程指导思想(2)

●5、缺乏对系统建设中输入数据的质量控制认识和措施,以及对海量数据和变更数据的存储、维护、管理的认识,在系统建设中出现管理混乱等问题。

●6、文档资料管理混乱,缺乏必要的文档资料或文档资料不合格,对系统的二次开发和维护带来困难。

●7、系统的后期服务差,升级困难。

●8、系统使用人员对软件的维护和管理缺乏认识,甚至不会使用软件,系统建设处于瘫痪状态。

●系统建设应该是一种组织良好,管理严密,各类人员协同配合,共同完成的工程项目。因此要解决系统建设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就要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去指导系统建设。

7.1.1 系统建设的系统工程指导思想(3)

●系统工程在系统科学体系中属于工程技术类,是一门新兴横向交叉科学,至今还没有统一的定义。

●钱学森(1978):系统工程是组织管理系统的规划、研究、设计、制造、实验和使用的科学方法,是一种对所有系统都具有普遍意义的科学方法。

●美国技术词典(1957):系统工程是复杂系统设计的科学,该系统由许多密切的元素组成。设计该复杂系统时,应有明确的预定功能及目标,并协调各个元素之间及元素和整体之间的有机联系,以使系统能从整体上达到最优目标。在设计系统时,要同时考虑到参与活动的人的因素及其作用。

●根据以上论点,大型复杂的系统建设,应以系统工程的思想去指导系统建设。

7.1.2 系统建设的过程步骤

●1、系统分析时期

●确定任务(目标);可行性研究;需求分析

●2、系统开发时期

●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系统测试;数据库建立

●3、系统维护:使用过程错误的改正;不同环境的适应;新模块的开发等

7.1.3 系统建设的组织准备

●成立土地管理部门和系统软件开发人员共同参加的部门

●项目管理人员:项目设计、实施

●系统开发人员:编程、测试、实施、运行、维护

●土管部门(用户)技术人员:软件测试、维护、数据库建立、检核,为日后运行打下基础

7.2 可行性研究(1)

●本阶段的目的不是解决问题,而是确定问题是否可能或值得解决。

●根据系统分析人员对土地业务流程的调查,导出较粗略的系统逻辑模型,包括系统流程图和数据流程图,然后提出几种设计方案,分析各个方案的利弊,从而判断预定的目标能否实现,效益能否值得开发。

●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

7.2 可行性研究(2)

●数据条件:

●数据的类型、质量、精度和完备程度能否满足系统建设的要求

●技术条件:

●硬件、软件(通用、自己开发)、技术人员(系统开发、土地业务)能否满足系统建设的要求

●经济条件:

●硬件、软件、建库、编程、系统维护的费用

7.2 可行性研究(3)

●成本效益分析:经济/社会(决策的科技成份等)效益。成本估计法估算成本

●项目进度计划:

7.2 可行性研究(4)

其他:有关部门和用户的支持程度等

7.3 系统需求分析(1)

●调查研究

●工作流程分析

●数据流程分析

●数据结构框架设计

7.3 系统需求分析(2)

●需求分析的基本任务是准确回答:系统必须做什么?即确定系统必须具有的功能和性质,通过分析实际工作的业务运行和数据流向,得出用系统流程图所定义的详细的系统逻辑模型。注意潜在需求。

●可行性研究是在短时间内、以较小的成本粗略地(忽略细节)估计项目是否可行。

●所以两者不可替代。

7.3 系统需求分析(3)

●需求分析实际上是一个继承与发展的过程。

●“继承”是首先要求全面调查、了解目前组织机构的常规工作,理解其间的运作及关键步骤。继承的过程是一个学习和认识的过程。以对各类数据内容和行为进行调查的方式为主。

●“发展”则是基于对现有数据和机构组织理解的基础之上,用新的观点和GIS技术来更有效的完成同样的日常任务。有时这种发展只是简单的提高效率,而有时可能是天翻地覆的变化,甚至会引起整个机构全面改革,所以发展是一个改革和创新的过程,该过程以分析和创造为主。

●因此,需求分析是系统开发的基础,关系到系统建设的成败。

7.3 系统需求分析(4)

●土地管理信息系统的需求分析必须由土地管理部门业务人员和软件开发系统分析员共同参与,使土管人员了解计算机对数据和业务的处理过程,开发人员了解土管业务。最后对需求分析提交的文档进行严格的审查。

7.3.1 调查研究

●目的:搞清系统相关工作的体制结构和业务流程,为系统框架和功能打下基础。

●方式:面谈、参观、问卷、索取资料、座谈等

●内容:组织模式、各科职责范围,业务流程,数据流程、数据处理过程与数据要求、数据处理结果(表格、图件、报告、分析结果等);计算机软硬件,技术人员水平等

7.3.2 工作流程分析

●对现有的工作模式和运行过程进行调查、研究,并以方框图形式表达出来,依此作为确定系统功能的依据。

7.3.3 数据流程分析(1)

●分析数据的流动和处理情况,通常用数据流程图来表示,以确定数据输入\输出的类型和作为总体设计阶段设计数据库的依据.

7.3.3 数据流程分析(2)

7.3.3 数据流程分析(3)

●数据输入、输出清单

●列出系统建设中所需的输入、输出的数据来源、格式,输出数据的格式等信息,作为总体设计数据库结构的依据。

7.3.4 数据结构框架设计

●层次方框图

Warnier图

●法国计算机Warnier提出的表示信息层次结构图形工具,称为Warnier图

IPO图

●IPO图是输入/处理/输出图的缩写,它是IBM公司发展完善的一种图形工具。

●需求分析的结果是系统开发时期的基础,必须仔细验证它的正确性,系统开发人员必须和土地管理人员取得完全一致的意见,需求分析的文档应该被土地管理人员所确认。

7.4 总体设计

●总体设计的基本目的是回答:“系统从总体上应该如何实现”这个问题。

●具体任务

●1、设计软件的功能结构,即确定系统中每个程序由那些模块组成,以及这些模块间的相互关系。

●2、确定数据库的数据结构,数据内容。

●并将这些内容写成报告。但功能结构和数据结构的每个元素仍处于黑盒子状态,这些具体内容将在以后详细设计。

7.4.1 设计方法

●目前系统设计常用的三种方法:过程法(结构化分析)、原型法、面向对象法。

●1、过程法:70年代美国Yourdon公司提出。主要工作步骤(1)理解当前(正在运行)系统,获得当前系统的“具体模型”;(2)从当前系统中抽象出当前系统逻辑模型;(3)分解目标系统与当前系统逻辑上的差异,建立目标系统逻辑模型;(4)为目标系统逻辑模型做补充,如人工界面要求等。

●这种方法强调自顶向下分段开发,在进入开发前必须对需求严格定义,以提高系统软件开发的成功率。

原型法(1)

●实践表明,在系统建立之前很难仅仅依靠分析就建立起一套完整、一致、有效的应用需求,过程法的策略不能适应用户需求不断变化的情况,原型法打破了这种模式。

●基本思路:在系统建设的早期阶段,生成一个系统原型,然后将该原型提供给用户使用,再根据用户反馈的意见修正原型,补充新数据、数据结构和应用模型,再提交给用户使用。即在设计过程中,包含一个再设计的过程。

原型法(2)

●原型设计法的基本模型

原型法(3)

●系统原型是一个有待改进的早期版本,它的意义在于验证需求、设计方案和更好的与用户交流,这种设计思想对于较复杂和具有不确定性的确系统目标有较强的适应性,可以使设计与实施达到更为密切的结合。

●通常有三种类型:

●(1)用于验证软件需求的原型:验证软件的功能。

●(2)用于验证设计方案的原型:验证设计的总体结构和关键算法。

●(3)用于演示出目标系统的原型:作为沟通各方的基础和实践的平台

对象法

●为了克服软件质量和软件生产率低下而发展起来的一种程序设计方法。面向对象的基本特性:

●(1)标识惟一性:每个对象(一条道路、一块旱地)都有自身的惟一标识

●(2)分类性:将具有一致数据结构(属性)和行为(操作)的对象抽象成类,如线状地物类包含公路、渠林等对象。

●(3)多态性:指同一个操作可以有多个不同的类的行为。

●(4)继承性:指对有层次关系的属性和操作进行共享的一种方式,即子类的确一些属性和操作来源于它的父类。如:道路是线状地物的子类,它的某些操作(如删除、显示)和属性(如宽度、权属)是线状地物共有的,所以仅在线状地物中定义它们,然后再遗传过来。

7.4.2 功能设计

●这里的功能设计是指进行结构设计,具体的过程设计是详细设计阶段的任务。

●功能设计应尊循的几个基本原则

● 1、模块化原理:把程序分成几个模块,使得程序容易测试,提高软件的可靠性

●2、抽象:将问题抽象为高低层次,分别解决

●3、信息隐蔽原理和局部化:隐蔽原理是指将某些模块中的一些信息对另一些模块进行屏蔽;局部化是指把一些关系密切的软件因素物理的放近。

●4、模块独立:模块间应尽量减少依赖,模块的独立程度可以由两个定性标准度量,即内聚和藕合。

内聚和藕合(1)

●(1)藕合:耦合衡量不同模块彼此互相依赖的紧密程度。

●数据耦合:两个模块之间仅仅存在“数据”交换

●控制耦合:两个模块之间存在控制信息交换

●公共环境耦合:两个或多个模块通过公共数据环境相互作用,公共环境可以是全程变量、共享的通讯区、内存的公共覆盖区等。

●内容耦合:有下列情况者,属于内容耦合

●一个模块访问另一个模块的内部数据

●一个模块不通过正常入口而转到另一个模块内部

●两个模块有一部分程序代码重叠(只可能出现在汇编程序中)

●一个模块有多个入口(即一个模块有几种)

●设计原则:尽量使用数据耦合,少用控制耦合,限制公共环境耦合的范围,完全不使用内容耦合。

内聚和藕合(2)

●(2)内聚:内聚衡量一个模块内部各个元素彼此结合的紧密程度。

●理想内聚的模块只做一件事情,设计时应尽量做到高内聚,中等内聚也可采用,低内聚不要使用。

7.4.3 数据结构设计

●数据结构是指数据的逻辑关系,其内容包括:

●1、数据库的数据内容:依据需求分析中数据流程图来确定,如从土地详查数据流程图可看出土地详查数据可分为图形与属性两部分。

●2、数据库模型:网状、层状和关系型;

数据库中属性表与属性关系的设计(1)

●(1)设计相互关联的表格

数据库中属性表与属性关系的设计(2)

●(2)数据的均衡化

●将数据库中各关系表进行分解,使其变成更简单、更稳定的一套关系表的过程叫做数据库的均衡化。

●均衡化的目的是保持数据间更为恰当的相互依赖与独立的关系,减少数据库冗余度,加强数据库的独立性与安全性。

●均衡化程度越高,数据库的存储性也越高,各表格之间的关系也越明显。

●数据库的均衡化过程常常是一种凭直觉和经验的分析过程,但也是一个数据库设计者必须掌握而且擅长的部分。

数据库中属性表与属性关系的设计(3)

●(3)使用实体—关系模型进行关系表的规范化

●实体—关系模型,即E--R模型,是用实体关系表示数据的模型,它提供的是一种从上到下解决问题的方法,主要用途是清楚的表达实体间的关系。

数据库中属性表与属性关系的设计(4)

●(4)逻辑数据图:

●逻辑数据图是一种很有用的数据库设计表达工具,它可以将设计者的关系全部表达出来。例图7-9,第314页。

3、数据库组织

●数据分层影响因素

●1、图形要素:点、线、区

●2、不同属性结构(道路、沟渠)

●3、不同的属性信息(图斑、行政区划)

7.4.4 界面设计

●设计原则

●1、界面一目了然,操作手续简单

●2、尽量采用土管专业术语,遵从用户工作习惯。

●3、操作过程可视化,如运行百分比条

●4、支持用户批业处理作业,提高效率

7.5 详细设计

●详细设计不是具体编写程序,是要设计出程序的“蓝图”,以供下一步写程序提供依据。具体任务

●功能模块的详细设计

●数据库结构设计

●数据字典

7.5.1 功能模块详细设计

●将一个模块功能分解细划为具体处理步骤,写出程序流程图。

●具体步骤

●1、分析和确定输入/输出数据的逻辑结构

●2、依据输入数据结构导出程序结构

●3、画出程序流程图

●例计算分坡度等级的耕地面积程序流程图

7.5.2 数据库结构设计(1)

●1、数据编码的标准和规范

●重要性:数据的共享、流通、可持续利用

●注意问题:

●规范化:最大限度的与国家、行业标准一致

●科学性和系统性:

●一致性与兼容性

●包容性和可扩充性

●相对稳定性

7.5.2 数据库结构设计(2)

●2、数据库设计:

●属性数据类型设计、编码设计、关键项设计等

●3、存储管理结构的设计

●(1)数据库管理:访问、编辑权限的设计

●(2)数据精度:

●应当明白,对数据库来说:

●数据库的精度不会因为采用自动化采集数据而提高

●数字化图形精度不会高于于原始图件

●数据库精度受限于库中精度最低的那部分数据

7.5.3 数据字典

数据流程图和数据库设计从功能和数据两个角度说明系统,但仍不完善,需要对数据流程图和数据模型中的每一个成分加以定义,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描述,这种描述需要依靠数据字典。

数据字典是关于数据描述信息的名词数据库,它包含每一数据元的名字、意义、描述、来源、功用、格式以及与其他数据的关系。

●建立数据字典可以帮助用户了解整个数据库的组织和内容,以便更好的使用数据库。

●数据字典应是一个不断更新的动态文件。

●数据字典的内容(1)数据库的总体组织结构(2)数据库总体设计框架(3)各数据层的详细内容定义及结构(4)数据命名的定义等

7.6 系统测试(1)

●系统测试的目的:在软件投入正式运行之前,尽可能多的发现问题。

●测试类型:

●黑盒测试法:(功能测试)仅考虑输入、输出,不考虑内部合理性

●白盒测试法(性能测试):按照程序内部的逻辑测试程序,检验程序中的每一条通路能否按预定的要求正确工作。

7.6 系统测试(2)

●测试人员的组成:土地管理人员和计算机人员

●测试前要做的两件事

●(1)向测试人员提供需求说明书、设计说明书和源程序清单等资料

●(2)测试着写出测试计划和测试方案。测试方案应包括输入数据,每组数据预定要检验的功能及应得到的正确输出。测试结束后,测试人员要写出测试报告。

7.6 系统测试(3)

●测试步骤

●单元测试:发现编程和详细设计的错误

●综合测试:将模块组装起来进行测试,意在发现接口问题

●验收测试:测试软件的功能是否达到用户要求

7.6 系统测试(3)

●单元测试:集中验证软件设计的最小单元—模块。以详细设计为指南,对重要的执行通路进行测试。

●测试技术方法:

●(1)逻辑覆盖:对程序所有逻辑过程(包括每一个语句)进行详尽的测试,检测是否达到预定的结果。

●(2)等价划分:将所有可能的输入数据(有效的和无效的)划分成若干等价类,假定每类中的一个典型值在测试中的作用与这一类的所有其他值的作用相同。因此可以用它的测试结果来代替其他同类数据测试。

●(3)边界值分析:选取等于、稍大于、梢小于等价类边界值的数据进行测试。

●(4)错误推测:靠经验和直觉,对程序中可能发生错误的区域进行测试。

7.6 系统测试(4)

●综合测试:将模块按设计要求组装起来进行测试,目的是发现与接口有关的问题。例如一个模块对另一个模块可能由于疏忽而造成有害影响;把子功能结合起来可能不产生预期的主功能;个别可以接受的误差可能累计到超差的程度等。●测试方法

●非渐增式测试:将所有模块结合在一起进行测试。

●渐增式测试:逐个增加模块进行测试,直至所有模块全部加完。

7.6 系统测试(5)

●验收测试:测试软件的功能和性能是否达到(用户)土管部门的要求

●注意事项:

●某些已测试过的纯技术性的特点可以不再测试

●对用户特别感兴趣的功能和性能,可增加一些测试

●用真实的数据进行测试

●检测指标:

●系统效率:包括内存占有率、运行速度等

●系统运行结果的正确性、精度达到的指标

●数据输出的规范性

●其他:兼容性、可维护性等

●检测报告:检测过程、检测结果数字指标

●验收测试发现的问题往往与需求分析有关,所以需与土管人员充分协商解决

7.7 数据库的建立

7.7.1 数据的获取和预处理

●数据获取:图件、台帐、电子数据

●预处理:

●1、图形数据

●图斑不闭合

●断线

●不同宽度线状地物的分界点

●两条线平行存在时,哪一条是图斑界

●2、属性数据

●缺、漏、错、相同编号

7.7.2 数据录入

●1、图形数据

●制定统一的录入方法、步骤

●建立质量控制体系

●进度、预算跟踪

●精度:控制点、矢量化、接边、“双眼皮”

●2、属性数据

●随图录入/单独录入

●尽量采用系统功能自动赋值

7.7.3 数据质量控制和评价(1)

●1、数据质量衡量准则

●准确性;即测量值与真值间的接近程度,用误差来表示

●属性数据的正确性:遗漏、重复等问题

●完整性:数据在类型和特定空间范围内完整的程度,如地类编码能否表达各种用地类型。

●一致性:指同一现象或同类现象的表达一致程度,如图形、属性数据的关联程度

●现势性

7.7.3 数据质量控制和评价(2)

●2、数据误差来源分析

●数据搜集

●数据输入

●数据存储

●数据处理

●数据输出

●数据使用

7.7.3 数据质量控制和评价(3)

●3、数据质量控制技术

●数据采集的前期控制

●制定数据采集详细规范

●进行工作进程记录:避免漏输图形要素,记录疑难问题

●开发输入程序:减少人工录入误差

●分阶段控制质量

●数据质量控制的后期处理

●拓扑错误检查

●蒙透法:将电子数据输出,与原图叠在一起检查重复、遗漏、超误差线画、注记

●人工核查:属性数据打印检查

●编码字位检查:空码、重码、缺位码

●面积汇总检查:分地类、权属、行政辖区检查

●专项检查:

7.7.3 数据质量控制和评价(4)

●4、数据质量评价

●(1)计数抽样法:评价图形数据的准确性、属性数据的正确性

●系统抽样:等间距布点

●随机抽样:随机布点

●分区随机抽样:按一定样点个数在划分的每个区内随机布点

●系统分区随机抽样:对整个区域内等面积分区,并在区内随机布点

7.7.3 数据质量控制和评价(5)

●抽样数确定:确定具有统计意义的最少样本数很重要,一般情况为总样本数的5%--20%。

●错误率计算

●线输入错误率 W L=100%×a/A

●属性输入错误率 W A=100%×b/B

●式中: a—超限的线条数;A—线条总数

● b—属性数据输入错误个数;B—属性数据总数

7.7.3 数据质量控制和评价(6)

●(2)图形水平位置精度评价法:此方法评价数字化点的精度。选择公里网格点的采点大地实际坐标,以其理论值坐标为真值,比较公里网格点的位移误差,统计出数字化水平位置中误差

●检测点的点位精度中误差计算

M=±√M2x+M2y

●式中:Mx=±√(X i-x i)2/n

● My=±√(Y i-y i)2/n

● X i Y i为公里网格点采点大地实际坐标检测值;

● x i y i为相应公里网格点的理论大地实际坐标值

● Mx、 My分别为公里网格点的方向方向的点位中误差(图上距离)

● n为图形水平位置检测点个数

●若M小于2倍的标准中误差,即为精度合格, M大于3倍标准中误差,一律视为粗差予以剔除。

7.7.4 数据维护

●备份存档;

●授权访问;

●网络安全:

7.8 系统维护

●任何系统的正常运行都离不开系统的维护

●系统维护的前题是系统具备完整的开发资料

●日常维护:数据备份;服务器专用;工作日记;等

●硬件维护:

●改正性维护:对检测未发现的错误进行改正

●适应性维护:软件适应硬件

●完善性维护:开发新功能

●预防性维护:为软件的未来改进奠定基础而修改软件

●系统故障分析:常见原因操作不当;设计缺陷;病毒感染;环境不兼容

●系统再开发与系统软件移植:

7.9 文挡规范

●14种文挡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息管理系统操作说明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息管理系统 操作说明 1.系统登陆名为各村操作员姓名,密码为手机后六位。 2.打印核实清册 操作步骤:进入“数据查询管理“、”土地承包清册查询“,选择需打印的村、组,在右侧窗口里选择需打印的农户,最后点”打印“。

3.批量生成合同号,申请书。 4.批量生成的操作步骤:

●进入系统管理 ●选择合同批量生成 ●进入合同批量生成界面后如下图所示,先选择村、组,合同签订 日期,承包期限起止日期,最后点“生成“按键。 (所有批量生成操作都是以小组为单位) 完成上述步骤该小组的合同就批量生成完毕,就可以打印合同。 申请书批量生成的步骤和合同类似。 5,合同的批量打印操作步骤: ●进入数据查询管理

●选择土地承包合同查询 ●如下图所示,先选择村、组,然后选择需打印的农户,最后选择 打印。(如果需要预览,就需要选择“预览“,需注意,批量打印不能选择”预览“) 申请书,登记簿批量打印的步骤和合同类似!(需要批量生成申请书后才能打印) 6.作废合同流程 ●点击“承包合同管理”里面的“承包合同作废”

●选择村、组,双击需作废的合同号,最后点击“作废”按键。 7.添加修改基础信息的操作流程 1.添加或修改农户信息 ●点击“基础数据设置”里面的“农户资料设置”(如下图)

●修改农户信息步骤 选择需修改农户的村组,双击该农户,看到右边信息栏里有灰色的户主名字,点击“修改”按键,可以看到能修改的信息变成黑色。修改完后点击“保存”按键。(如下图) ●修改经营权共有人信息的步骤 选择需修改家庭成员的户主,然后点击“经营权共有人录入”,选择需要修改的成员(需双击),知道成员姓名一栏里出现灰色的姓名后,点击“修改”,修改完毕后点击“保存”(如下图)

土地信息系统

土地信息系统(LIS):是以土地空间数据库为基础,在计算机软硬件的支持下,对土地相关数据进行采集、管理、操作、分析、模拟和显示,并采用空间模型分析方法,适时提供多种空间和动态的土地信息,并应用和传播土地信息,为决策服务而建立起来的计算机技术系统。土地信息:指表征土地系统诸要素的数量、质量、分布特征、相互联系和变化规律的数字、文字、图像和图形等的总称。 空间信息查询:是按一定的要求对土地信息系统所描述的空间实体及其空间信息进行访问,从众多的空间实体中挑选出满足用户要求的空间实体及其相应的属性。 叠加分析:就是将具有相同坐标系统的多个空间要素对象的数据层进行叠加,产生一个新数据层面,该数据层面综合了原来两层或多层要素所具有的属性特征。 缓冲区查询:不对原有图形进行切割,只是根据用户需要给定一个点缓冲、线缓冲或面缓冲的距离,从而形成一个缓冲区的多边形,再根据多边形检索的原理,检索出该缓冲区多边形内的空间地物。 土地信息的构成: ①地理空间信息——土地信息中最基本的信息首先是描述地块的地理空间位置、形状及其面积大小的信息。 ②自然属性信息——它是反映某一特定地理空间区域内地块的自然属性状况,包括地形、岩石、基础地质、水文、气候等自然属性的特点。 ③社会经济属性信息——这是反映某地理空间区域内的社会经济状况,包括交通运输能力、公共设施状况、人口总数、人口密度、商业与服务业网点的分布、工农业产值、国民经济总产值、人文特征、土地利用状况及其特点等。 ④国家有关土地管理政策、法律等方面的信息——它是指国家已出台的土地管理政策、机构设置、管理的方法及实施的技术规程、规范、土地法律与法规和每宗地的权利状况等。 答案二:(1)土地本身所客观反映的信息:土地空间定位信息(位置、大小、形状);土地质量信息(陆地、水域、土壤、岩石、沙滩、海洋);自然资源信息(植被、矿石、地形、地貌、水源);环境信息(阳光、温度、降水、风力、大气压) (2)土地关系信息:社会经济信息(空间、地面、地下的各处建筑物信息、工、农、林、牧、渔等各种产业的土地利用及人口、文化、交通等等);社会法律信息(行政管辖、权属、有关政令、文书、契约、法规及转让交易)LIS的特征: (1)具有采集、管理、分析和输出多种土地空间信息的能力; (2)以土地研究和土地决策为目的, 以模型方法为手段, 具有空间分析、多要素综合分析和动态预测的能力, 并能产生高层次的土地信息; (3)由计算机系统支持进行土地数据管理,并由计算机程序模拟常规的或专门的土地分析方法,作用于空间数据,产生有用信息; LIS在土地管理中的服务领域: 1. 地籍管理:对土地确权、登记造册、发放使 用证书 2. 土地定级估价:评定土地级别及基准地价 3. 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对土地利用现状进行监 测、制图、统计、分析与管理 4. 耕地保护:对农用土地进行分类, 划分基本 农田保护区5. 土地利用规划:对土地利用结构、用地布局的部署6. 建设用地管理:对城乡建设用地的征收、划拨和出让实施统一管理 7. 土地监察:调解土地纠纷, 监察土地政策的 执行情况 8. 土地整理:对土地进行综合整治,以提高集 约度 土地信息系统的功能 (1)数据采集、检验与编辑 (2)数据处理(数据格式化、数据转换及数据概化)(3)数据的存储和组织(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组织) (4)查询、统计、计算 (5)空间分析 (6)显示 土地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 (1)遥感技术、全球定位技术与土地信息技术更加融合;(2)时空LIS;(3)LIS应用模型; (4)Internet与LIS的结合;(5)LIS与专家系统、神经网络的结合; (6)更多地服务于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7)土地管理信息系统高度集成化(8)网络化要成为土地管理信息系统一种发展趋势(9)土地信息面向人民大众。 1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解决方案

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 解 决 方 案

目录 1.引言 (1) 2.产品价值 (2) 2.1为安全信息建立统一的基础平台 (3) (3) 2.2为安全业务构建协同的执行平台 (4) 2.3为安全管理提供有效的监管平台 (4) 2.4为辅助决策提供可靠的支持平台 (4) 2.5为安全文化建设提供信息化支撑 (4) 3.系统简介 (6) 3.1使用层级 (6) 3.2架构图 (8) 3.3系统模型 (8) 4.行业优势 (10) 5.技术优势 (12) 5.1系统集成接口 (12) 5.2地理图形 (13) 5.3 智能APP、微信应用 (13)

1.引言 对于企业(公司)而言,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安全生产永远是一项重要的主题,安全生产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本要求,是在企业生产建设中一贯坚持的指导思想,一项重要政策。企业经营的最终目的,是追求经济效益。安全生产与企业的经济效益紧密联系,息息相关。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必须要有良好的经济效益。从某种程度上说,企业实现安全生产,就是创造效益。通过加强企业的安全管理和预防事故的安全技术措施,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坚持生产必须安全的要求,减少只追求单纯的经济效益、忽视安全生产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消除事故隐患,避免发生事故,从而保护企业财产不受损失的作用。通过减少负效益,保障企业的经济效益。 当前,随着经济建设步伐的进一步加快,使得安全生产日常管理工作任务越来越繁重,安全生产计划目标、作业审批、隐患排查等各类数据信息不断增加,以往的安全生产管理手段已经无法与新形势下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相适应。我们应根据时代的发展,在安全生产日常监管工作中融入先进的网络技术、数据管理技术和移动终端、计算机软件等技术手段,以探索新的安全生产管理方式与手段,进一步提高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水平,为推动日常监管工作效率、提升和促进决策监管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信息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是国家社会经济建设的一项重要决策。开展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是实现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加快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全面提高各级安全生产信息化应用水平,对创新安全管理模式、提升管理效率全面推进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建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

在建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班级:14信管B班学号:14202235 姓名:张玉珍 1 .系统背景 项目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帮助进行费用估算,并收集相关信息来计算挣得值和绘制S曲线,能够进行复杂的时间和资源调度,还能够帮助进行风险分析和形成适宜的不可预见费用计划等等。例如,项目计划图表(PERT图、甘特图)的绘制,项目关键路径的计算、项目成本的核算、项目计划的调整、资源平衡计划的制定与调整以及动态控制等都可以借助于项目管理信息系统。 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中采用的方法即项目管理的方法,主要是运用动态控制原理,对项目管理的投资、进度和质量方面的实际值与计划值相比较,找出偏差,分析原因,采取措施,从而达到控制效果。因此,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包括项目投资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合同管理和系统维护等功能模块。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不论政府公共投资,还是企业建设资金的管理均呈现出新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1)工程数量和种类多、投资金额大,建设、管理任务十分繁重;2)项目建设周期加快,进度、资金、质量管理难度加大;3)项目资金来源多样化,资金计划性要求增强;4)资金支付要求更加准确、及时,尤其是工程款的结算更是受到各级政府、社会的关注;5)工程项目投资透明度要求提高,资金的使用及效益需接受更多部门和社会的监督。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有效地对在建工程项目及资金进行实时、全过程的管理和监控、加强内部控制,已成为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但由于受传统体制的影响,尤其是管理手段的制约,虽然投资管理体制、方式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投资项目管理中也存在着较为突出的管理问题: 1)由于缺乏先进的信息管理平台、手段,各级管理者难以及时地了解、掌握整体或单个工程项目的立项、进度完工、付款、实际成本及、决算情况,造成“三边”工程大量存在;很多项目不能及时支付工程款;款项拨出后不能真正到施工单位;完工许多年仍不能决算等。2)随着基建投资项目的增多,管理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难以满足各级管理的需求。3)由于不能及时掌握有关的进度、完工信息,对工程项目资金使用和筹集难以进行正确的计划。4)不能有效地实现“按进度、按合同、按计划”控制工程项目资金的管理要求,很难合理、科学地进行项目资金的统筹规划,容易累积成管理中的问题。5)工程文档(如设计、概预算、合同及合同变更资料、发票等)的管理利用有很多困难,经常性的查找耗费很大的人力,更谈不上利用文档进行项目的控制。 依靠传统的手段、方式解决存在的问题具有很大的难度,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必须依靠先进、科学的技术建立起规范、流程化的管理信息平台,创新工程项目管理模式。

国土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国土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国土资源管理信息系统集OA、MIS、GIS技术于一体,整合空间数据库管理、土地利用规划、建设用地管理、土地监察等功能,实现土地初始登记、变更登记、证书发放等全部土地权属管理业务的办公自动化,构架国土资源管理日常办公、业务流程审批的规范化、图文传递电子化、管理科学化的综合管理全网络办公系统。国土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由两大部分构成:满足国土资源业务办公要求的《国土资源管理审批系统》;满足日常办公的《OA办公自动化系统。 一、功能模块 系统功能模块框图如下: 二、技术路线 1、先进的数据结构 (1)、采用先进的B/S数据结构模式,可以实现网上远程报建、审批办公机制。 (2)、系统基于Oracle 9i或SQL Server2000大型数据库平台,运行快速、安全、稳定,具有完善的数据运行、管理、备份、恢复机制。 2、工具化集成 采用模块化设计体系结构,操作简捷,易于掌握。系统提供的维护管理可以完成用户系统自定义的功能,包括增加业务机构、业务人员角色的定义、权限分配、系统使用界面的设计、各种表单及打印表格报表的设计、工作流程的设置定义和修改等。全面实现自制作、自维护、自拓展,使管理工作职能和流程能随着

业务的变化而进行即时调整。 3、OA、MIS、GIS一体化 已建立的OA 、MIS具模块有开放式的程序接口,模块间即相互独立又相互融合。为未来地籍管理等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提供了完整的数据接口。图形在MIS业务办公系统中直接调用GIS系统数据库。 GIS系统采用最适用的AutoCAD Map软件平台,不需数据转换就可以直接调用CAD图形,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国土资源业务管理与地籍图形管理一体化,MIS、GIS、CAD一体化,图、文、表、管一体化。 三、功能简述 (一)、OA办公自动化系统 1、公文管理 收文管理:完成单位外来公文的登记、拟办、批阅、主办、阅办、归档、查询等处理。发文管理:完成单位内部或对外公文的起草、审批、核稿、签发、发布、存档、查询等管理。 公文管理操作界面: 2、事务管理 包括待办事宜、日程安排、电子邮件、通讯录管理、规范查询等模块。

生产信息管理系统

摘要:生产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是当今企业信息化的必由之路。本文详细 介绍了综合生产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包含实时生产信息集成系统和生产管理报表等,并结合具体实例对系统的构建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关键词:生产信息管理系统生产管理报表PIMSJSP 前言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各生产企业都在不断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如何实现科学、高效、统一、灵活的生产管理成为企业管理者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近年来,信息技术在生产管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利用这些技术构建的综合生产信息管理系统已在各生产企业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越来越受到企业管理者的重视。 PIMS(Process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生产信息管理系统是中控为新型的工业信息系统工程提供的完整解决方案.它能有效集成全厂生产信息,形成安全可靠的实时数据库,填补企业经营管理系统和控制系统之间的信息鸿沟,并实现了企业网络环境下的实时数据采集、实时流程查看、实时趋势浏览、报警记录与查看、开关量变位记录与查看、报表数据存贮、历史趋势存贮与查看、生产过程报表生成、生产统计报表生成等功能,从而实现企业过程控制系统与信息系统的网络集成、综合管理,使管理层能够及时、准确地了解生产情况,发现生产中的问题,并为先进控制软件提供应用平台。它使得办公室和生产现场的信息沟通变得方便快捷,是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下面以某化工企业PIMS项目的功能结构和具体实现为例,详细介绍生产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系统功能结构 该化工企业属于流程工业行业。为了实现节能高效生产,同时加强企业内部管理,从建厂初期就十分注重企业信息化建设,准备组织实施多套计算机应用软件系统,包括生产信息管理、OA、ERP等。在生产信息管理应用上要求实现生产实时数据采集与发布、能源计量管理、设备管理、库存管理等功能,从而达到生产信息的综合处理,构成企业的综合生产信息管理系统。为此,该企业选择了中控的PIMS系统,并于2006年开始使用。?PIMS系统针对各生产车间和主要职能科室的不同应用需求及业务流程,分为实时生产信息集成系统和生产管理报表系统两大部分。 1.1实时生产信息集成系统

工程建设项目综合管理信息系统设计方案

工程建设项目综合管理信息 系统设计方案 概述 1.1项目背景 工程项目建设历来是一项复杂的课题,做为政府主导投资的大型工程,项目普遍具有投资大、建设周期长、参建单位多、地域分散,交通不便、并且受地域与气候因素影响较大等显著特征。这些项目特征及其包含的复杂业务流程、繁琐的工程数据给政府主管部门、项目业主、监理和承包商等项目参与方之间的信息传递、管理行为的落实和及时正确的决策指令的发布造成客观制约。随着我国对国家大型工程的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对工程建设的参与方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做为建设项目的政府主管部门、业主或承包商来说如何有效的管理项目让工程效益最大化已经是摆在管理人员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1.2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原理 根据PMI项目管理知识体系(PMBOK)的规划,项目管理可划分成围管理、时间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采购管理、人员管理、沟通管理、风险管理、综合管理等九个领域;项目管理工作可归纳为5大过程组(启动、规划、执行、监控和收尾)及44个管理子过程,成功的项目管理就是科学的将这些管理过程和管理领域交互、重叠地应用于项目全生命周期。 从普遍意义上我们可以将以上管理容概括为四流、四控制、两管理、一协调;四流指资金流、信息流、物资流、资料流;四控制指成本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围控制;两管理指合同管理、信息管理;一协调指项目管理组织协调。 工程项目管理是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按照工程项目自身的运行规律和管理程序,对项目建设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计划、组织、指挥、控制与协调,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按照预期的预算目标、工期目标和质量目标,高效率地实现项目的预期目标,最大程度实现项目的实际效益。它涉及以下几个特征: 1)项目管理是项目建设过程和项目管理过程相结合的产物,具体组织的 项目管理要结合其所从事项目的过程特点及组织管理结构来进行; 2)从项目的角度看项目管理和从组织的高度看项目管理的结果是不同 的。从项目的角度看是如何管理好项目。从组织的角度看是如何管理 好一批项目,即是应该如何建立一个项目管理体系;

土地信息系统

第一章 数据:是一种未加工的原始资料,它是表示和记录信息的文字、符号、图像和声音的组合。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语言、图像等介质来表示事件、事物、现象等的内容、数量或特征,从而向人们提供关于现实世界新的事实和知识,作为生产、建设、经营、管理、分析和决策的依据。 数据和信息的区别与联系:数据和信息是两个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但又相互区别的概念;数据是客观对象的表示和信息的载体,而信息则是数据内涵,是数据的内容和解释;信息是以数据的某种形式来表现,而数据则是表示信息的某种手段。 土地信息是指表征土地系统诸要素的数量、质量、分布特征、相互联系和变化规律的数字、文字、图样和图形等的总称 土地信息系统是以土地空间数据库为基础,在计算机软硬件的支持下,对土地相关数据进行采集、管理、操作、分析、模拟和显示,并采用空间模型分析方法,适时提供多种空间和动态的土地信息并应用和传播土地信息,为决策服务而建立起来的计算机技术系统 土地信息系统构成 土地信息系统一般由硬件、软件、数据库和人组成;硬件一般包括输入设备(如数字化仪、扫描仪、键盘等) 、输出设备(如绘图仪、打印机、显示器等) 、计算机系统、数据存储设备(如磁盘和光盘驱动器、磁带机等);信息系统的软件由管理软件和功能软件组成。功能软件一般包括五大模块,即输入与预处理、数据库管理、数据处理、产品输出以及用户接口;土地信息系统的核心是数据库,数据库应配有管理软件 土地信息系统功能:1、数据采集、检验与编辑2、数据格式化、转化、概化3、数据的存储与组织4、查询、统计、计算5空间分析6显示 土地信息系统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土地信息系统是在土地科学与数据库管理系统、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图等与计算机技术相关学科相结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土地科学作为LIS的分析理论基础,它反映了LIS所需要处理的内容与体系,并为LIS提供了空间分析的方法;测量和遥感不但为LIS提供快速、可靠、多时相的获取多种信息源的手段,而且它们的许多理论和方法可直接用于空间数据的变换和处理;地图学为LIS 成果的表达以及可视化提供了方法。数据库技术为LIS的数据存储提供载体和管理方法。专家系统为LIS的数据处理中运用专业领域知识,提供框架。LIS应用了许多计算机图形学的技术,但又与计算机图形学不同;LIS与CAD和CAM有很多共同点,但也有区别。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不足:缺乏空间实体定义能力、缺乏空间关系查询能力。 土地信息系统发展趋势:1、遥感技术、全球定位技术与土地信息系统技术更加融合2、时空LIS 土地信息除具有空间特性外,还具有明显的时序特征。3、LIS应用模型LIS强大的生命力在于与各种实际应用的结合4、internet与LIS的结合5、LIS与专家系统、神经网络的结合 第二章 土地信息分类的原则与基本方法是什么? 根据标准化理论,土地信息分类应该遵循下述原则:(1).科学性原则(2)系统性原则(3)稳定性原则(4)完整性和可扩展性原则(5)易用性原则(6)灵活性原则(7)不受比例尺限制原则(8)与有关国家规范和标准协调一致原则(9)考虑数据来源原则 分类的基本方法:(1)线分类法,又称层级分类法。他是将初始的分类对象按选定的若干个属性或特征依次分成若干个层级目录,并编排成一个有层次的分类体系。(2)面分类法,是将给定的分类对象按选定的若干个属性或特征分成互不依赖,互不相干的若干方面,每个面中又分成许多彼此独立的若干个类目。 简述土地信息的分类与分级的区别与联系。 作为土地信息编码基础的分类体系,主要是有分类与分级方法形成的。分类是把研究对象划分成若干个类组,分级则是对同一类组对象再按某一方面量上的差别进行分级。分类和分级,共同描述了地物之间的分类关系、隶属关系和等级关系。土地信息的分类方法也可以是成因分类,即以成因作为主要的分类指标进行地物分类,这种方法通常为面分类法。分类体系中的分类方法所依据的指标,一般以土地特征的数量指标或质量指标为主。例如,对河流的分级描述、土地利用类型的确定等。 土地信息编码的原则是什么?

生产信息化管理系统

生产信息化管理系统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为确保生产管理信息化项目建设的成功实施,仪控生产部RII项目作为核动力研究设计所首批信息化生产管理实施的单位,按照生产管 理信息化项目建设总目标,积极落实组织、计划、控制和稳步推进MES系统试点项目建设,确保MES系统建设按序、高效进行,为建设一 流核电产品制造企业提供强大助力。 MES系统是连接现场层与管理层的生产管理技术与实时信息系统,它是实施企业敏捷制造战略,实现车间生产敏捷化的基本技术手段。MES在整个企业信息集成系统中承上启下,是生产活动与管理活动信息沟通的桥梁。该项目是基于目前仪控生产运作模式,进行系统信息化生产管理部署,推进流程系统优化,遵循统一性、先进性、实用性、可操作性、灵活性、适应性、经济性等原则,严格按相关标准规范执行控制,进行系统软件定制二次开发,该系统包含有仓库管理、生产计划、生产过程控制、质量控制管理等功能模块模块。 目前我们伴随MES系统核电制造试点应用开发,面临着不少问题和障碍,但是随着系统开发和应用的深入,软件商成都朗速密切配合我方,克服重重困难,根据核电仪控生产现状和具体需求,从现场调研到方案定制、功能开发再到上线测试,在不断努力下完成了系统仓库管理模块第一版软件编制,实现仓库管理系统初步试用。 通过此次项目的实施,将推动和帮助核电仪控生产制造进一步完善生产管理体系,大幅提升了设计研发、小批量研制和型号批量生产过程控制和质量追溯管理能力,优化了装配制造生产管理的流程,对企业生产计划的车间执行做到了实时监控,降低了装配过程中人为因素的影响,提高了人的灵活性和车间的生产效率。为进一步积极探索核电仪控产品制造的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提升以此推动产业化、市场化、国际化道路奠定了坚实基础。 MES将在我国的石化建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将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仪控生产部推进生产信息化推进MES项目伴随 该项目是基于目前RII生产运作模式,进行系统信息化生产管理部署,流程系统优化遵循统一性、先进性、实用性、可操作性、灵活性、适应性、经济性等原则,严格按相关标准规范执行控制,由成都朗速配合核电仪控生产生产现状和具体需求,如从现场调研到方案定制、功能开发再到上线测试,通过。项目验收完成后,盖勒普还将为中国商飞进一步提供系统的后期维护和版本升级服务。 包含生产设备和工位智能化联网管理系统(DNC)、生产数据及设备状态信息采集分析管理系统(MDC)和NC数控程序文档流程管理系统(NC Crib)等相关的系统集成。作为中国最大的商用飞机制造厂商,中国商飞SFC项目涉及到多个生产加工车间,实施规模大,数控设备种类多,现场布线情况复杂,各信息化系统间集成要求高,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车间信息化项目。盖勒普团队通过与中国商飞公司SFC项目小组紧密配合,克服了种种困难,结合中国商飞的生产现状和具体需求,如期完成了从现场调研到方案定制、系统集成、功能开发再到上线测试的各项工作。项目验收完成后,盖勒普还将为中国商飞进一步提供系统的后期维护和版本升级服务。 中国商飞SFC项目的顺利验收,再一次展现了盖勒普系统产品和方案领先的技术水平和过硬的集成开发实力。通过此次项目的实施,将推动和帮助制造中国大型喷气商用客机的中国商飞公司进一步完善制造车间生产管理体系,大幅提升了设计研发、多品种小批量研制和型号批量生产过程控制和质量追溯管理能力,为进一步积极探索中国商用飞机数字化制造的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提升以此推动产业化、市场化、国际化道路奠定了坚实基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国外大型流程工业企业,特别是石油化工企业,均十分重视信息集成技术的应用,纷纷以极大的热情和精力,构架工厂级、公司级甚至超公司级的信息集成系统。MES是连接现场层与管理层的技术与实时信息系统,它是实施企业敏捷制造战略,实现车间生产敏捷化的基本技术手段。石化企业十分重视MES的建设,并取得了一些应用成果,本文详细分析介绍了石化企业的应用架构、主要功能及系统部署。 根据MES系统技术架构、石化企业的生产运作模式,进行系统部署。系统部署要遵循统一性、先进性、实用性、可操作性、灵活性、适应性、经济性等原则,严格按相关标准规范执行。

智能化生产管理系统

智能化生产管理系统 目前,国内很多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方兴未艾。一方面,随着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制造技术和管理技术的应用,在企业设计、生产、制造、管理过程中,势必有大量底层基础信息需要处理;另一方面,由于缺少PDM/MES的管理和基础数据的导入,源头数据没有得到有效管理和控制,大量的ERP系统信息,仍然依靠人工输入,造成信息不及时、不准确,影响了ERP的实施效果。因此,企业更加关注如何根据实时信息来辅助经营决策和订单管理,同时又能将生产目标转化为生产过程控制。这就需要将企业的设计、生产、管理和控制的实时信息引入到企业的生产和计划中,实现信息流的无缝集成。 ERP/PDM/MES/PCS信息流程 采用ERP/PDM/MES/PCS集成产品数据管理、生产计划与执行控制,是实现数字制造系统的一个有效解决方案。 在产品形成过程中,PDM与ERP发生关系是在生产计划阶段。PDM数据库可以提供各种不同的产品数据,ERP根据管理的需要,要获得产品数据中的零件基本记录和物料清单(BOM)。产品BOM和零件基本记录是PDM和ERP数据交换的主要内容。 MES上承ERP等计划系统,下接车间现场控制,填补了ERP与车间控制之间的断层,提供信息在垂直方向的集成。MES可看作是一个通信工具,它为其它各种应用系统提供现场实时信息。MES向上层ERP提交生产盘点、物料盘点、实际订单执行等涉及生产运行的数据,向PCS系统发布生产指令及有关生产运行的各种参数。 企业信息集成模型

ERP/PDM/MES/PCS信息集成模型 数字制造的信息集成是通过ERP/PDS/MES/PCS的信息流集成得以实现的。这种模式用PDM技术来控制产品数据、流程和工程变更,一方面PDM将产品几何信息送往ERP系统,同时从PDM这一方需要访问ERP的生产计划信息,从而保证ERP的有效运作。在ERP系统应用基础上,通过集成制造执行系统MES解决生产现场科研试制问题,使生产管理系统能适应多种生产模式。 ERP系统中物料管理、订单管理、生产管理、库存管理、销售管理、财务管理、产品数据、人力资源8个主要功能模块和PDM/MES之间存在非常紧密的联系。而MES是整个系统中信息流和控制流的枢纽,是连接ERP和底层控制的桥梁。 ERP/PDM/MES/PCS之间的信息集成对现代制造业运作来说是至关重要的。PDM/PCS作为数据源,是ERP实施成功的基础;MES弥合了计划层和车间过程控制系统之间的间隔,是制造过程信息集成的纽带,起着关键作用。

工程建设管理系统程序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办法 一、目的 二、适用范围 三、管理职责 四、项目建设各环节管理要求(一)项目前期阶段 (二)项目实施阶段 规划设计 工程建设与检查 工程进度管理 工程质量管理 设计与工程变更管理 图纸管理 工程档案管理 工程验收管理 (三)项目后评价 五附则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办法 第一节总则 一、目的 为加强公司建设项目管理,保证建设要求与质量,理顺工程管理各环节的管理关系,规范工程管理基本程序,促进工程建设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制定本办法。 二、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投资的新建、扩建、改建等项目在规划、设计、建设、验收各环节的项目建设管理工作。 三、管理职责 (一)总工室 1、编制项目建议书、项目可行性调研报告。

2、收集、整理项目各阶段设计所需资料。 3、提出招标技术要求和设计任务书,参与选择设计单位,协助编制所需相关设计合同,配合成本合约部完成设计招标工作。 4、根据公司、项目部、施工单位等部门要求,共同确定设计思路,并提供不同阶段的设计用图。包括总平面图、规划建筑设计方案册、建筑施工图以及各阶段所需的相关图纸等。 5 、在方案设计阶段进行设计跟踪,避免设计方向出现偏离、保证设计进度按期完成。 6、负责项目建设过程中发生的变更设计技术以及可行性论证。 7、提出设计图中的隐蔽工程、变更工程等在质量、工程量、设备材料选用方面的决策建议。 8、对施工现场设计有关的施工情况进行检查与核对。 9、组织对各阶段设计成果的内部分析,主导公司对设计方案的评审。 (二)项目公司(项目总经理/厂长、项目责任人) 1.按总工室要求提供项目设计所需资料。 2.参加图纸会审。 3.负责对设计变更和工程变更的评审、实施以及落实情况控制。 4.负责联系成本合约部、运营采购部、工程部以及施工单位对材料、设备进场进行验货与监控。 5.主导施工过程中各项报建手续的办理。 6.对隐蔽工程的质量、工程量、材料设备等提出现场实际建议与要求。 7.负责对工程质量进行日常检查工作。

国土资源信息化软件

北京安图公司作为资深国土资源信息系统建设服务商,为客户提供从整体解决方案到各类国土资源数据的建库,以及开发各类专业软件系统等全方位的信息化建设服务。 城镇地籍管理系统功能特点如下: 1、系统采用B/S与C/S相结合的结构模式,图形和属性数据采用一体化存储,存储在Oracle数据库中; 2、GIS系统可支持Arc/Info、GeoMedia、Geographics等多种平台; 3、空间和属性数据的录入建库主要基于C/S结构完成,系统提供了权属数据库录入、各类地籍图形数据的转换及扫描矢量化录入系统; 4、基于地籍数据库的各类业务办公采用B/S结构,系统可完成土地初始、变更登记 、抵押登记等各类业务办公自动化的处理,这些业务均可实现图文一体化的浏览和处理,并均在客户端浏览器上完成; 5、系统可打印输出各类标准的地籍业务所需要的表、卡、证; 6、系统还可进行各类图形和属性的相互查询、基于各项属性数据的统计、以及各类空间分析; 土地利用现状管理信息系统: 1、采用C/S和B/S相结合的模式实现数据的编辑入库及联网工作 2、提供多源空间数据采集、编辑功能,通过FME实现各类通用GIS数据的转换 3、提供属性数据的录入模块 4、采用大型商用数据库ORACLE实现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的一体化及图形和属性数据的互访 5、提供现状数据库入库编辑的17个功能步骤: 线状地物打断处理、要素所属图幅处理、要素拓扑结构检查、田坎系数计算、线状地物所属图斑处理、面积平差、图斑净面积计算等,严格满足现状数据入库需求 6、提供任意组合查询,辖区及缓冲区查询、任意范围的条件查询 7、任意辖区、图幅的图形输出,专题图形的输出 8、提供按土地利用类别、权属性质、辖区范围的面积查询、统计和输出 9、土地统计台帐、各类土地统计簿的生成与输出 10、提供图斑合并、分割、图斑岛合成与打散、线分割图斑、面分割图斑等丰富的图斑数据变更操作 11、在符合国家标准的变更作业方式基础上,能够实现多个乡镇的日常联网变更并可实现全市范围的联网上报数据 12、提供变更操作历史回溯功能,将所有的修改动作和原始数据做完全记录 13、提供数据字典、权属代码、数据库、城市区县控制表等的编辑和维护,用户权限的维护等

国土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简介

土地管理信息系统 土地管理信息系统 随着国土大面积调查工作的全面展开和城镇地籍管理工作得以日趋细化,各种野外调查数据,不同比例尺图件资料急剧增加。特别是城市建设的空前发展以及土地有偿使用法规的实施,使得地籍变更日益频繁、地籍信息量也越来越大,对城镇地籍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如此数量巨大、来源多样、变更频繁的信息,传统的管理方法已经愈来愈不能满足现代化土地管理的需要。此外,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迫切要求各级国土部门为国家提供准确的数量、质量和土地利用现状等信息。因此,应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手段,建立科学的土地管理体系,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进行土地规划、整治、开发利用、税收等提供有关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土地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势在必行。 从本质上来讲,建立土地管理信息就是用现代化的技术来获取、分析、处理、管理和利用土地信息,就是要依靠计算机技术和现代化科学理论及数学模型的应用,如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学、计算机科学(包括互联网技术……)等对土地信息进行管理。其中,土地管理的许多业务工作,如,动态监测、建设用地管理、土地监察、地价评估都必须建立在地籍、土地详查系统的基础之上,或者说与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土地信息系统的核心问题是建立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和土地详查系统,这是土地管理各项业务工作的基础,必须先行。 土地管理的特色是对土地空间特性的管理。土地空间特性,包括土地的地理位置、相邻关系,图层的划分及与土地相关的各种空间属性和人文属性。土地的这种空间特性,为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应用提供广阔的天地。GIS最初的应用领域,就是建立与土地管理、土地规划相关(包括地籍管理、土地数据库等有关系统的管理和规划等)的土地信息系统(LIS)。因此,GIS是进行土地管理,建立土地信息系统的最佳平台。 一、系统目标 建立地、市、县级的土地信息系统,开发以土地登记为核心的地籍信息系统,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为核心的土地资源信息系统,为以服务社会为目标的地、市、县级数字国土信息系统奠定基础,从而实现土地管理工作的计算机化,实现土地管理信息的共享;提高土地管理的质量、效率和水平,更好地为上级领导和有关部门提供准确快速的土地信息查询服务、为土地使用者提供快捷的、全面的服务,为各级政府部门和有关机构的土地管理和决策提供技术支持。 二、系统内容 (1)建立地籍信息系统、土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以及相关业务工作流程的计算机化控制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等。 (2)土地管理数据库的建设, (3)土地局业务操作人员的技术培训。 三、系统开发技术路线

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解决方案

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解决方案 1

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 解决方案 河北创巨圆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4月15日 II

目录 第1章系统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建设背景................................................................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指导思想................................................................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建设原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建设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1.5建设任务................................................................ 错误!未定义书签。 1.5.1为安全信息建立统一的基础平台................. 错误!未定义书签。 1.5.2为安全业务构建协同的执行平台................. 错误!未定义书签。 1.5.3为安全管理提供有效的监管平台................. 错误!未定义书签。 1.5.4为辅助决策提供可靠的支持平台................. 错误!未定义书签。 1.5.5为安全文化建设提供信息化支撑.................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2章总体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设计原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1统一性原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2规范性原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3先进性原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4安全性原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5集成性原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6实用性原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7灵活性原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I

国土资源信息系统标准化的有关问题

在我国,国土资源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应用正在逐步展开,国土资源信息的标准化已经提到议事日程,无论是国家信息产业的宏观决策,信息系统的推广应用,还是某个信息系统建设工程的具体实施,解决标准化问题已是不可回避。然而,国土资源信息标准化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不但内容众多,技术复杂,涉及面广,而且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需求的提高,标准化程度与内容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所以,标准的研究与制订必须结合实际需要,以创新的思维,在权威部门的组织领导之下有步骤、有计划的进行。本文就国土资源信息的标准化的意义与作用、标准化体系等问题加以讨论,并就具体实施提出有关建议。 一、国土资源信息系统标准化的意义 国土资源从广义上讲,包括一个国家领土范围内所有的资源,从狭义上说,主要是指土地资源。中国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土地资源对中国的发展至关重要。充分利用有限的国土资源,有赖于政府高效和科学的管理与决策及国民对国土资源认识和珍惜。而这些都必须建立在对国土资源的数量、质量和时空分布规律的全面了解的基础上,即建立在对国土资源信息的全面掌握和充分利用的基础上。信息技术及相关技术(如GIS、RS和GPS等)的发展为国土资源信息获取、处理和分析提供了新技术手段。建立国土资源信息系统为国土资源的管理、决策和开发利用提供服务在技术已成为可能。国土资源信息系统由于其基础性的地位将成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土资源信息系统是地理信息系统(GIS)重要分支,国际上通称为土地信息系统(LIS)。在过去的三十年里,计算机与信息处理技术得到飞速发展,GIS技术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随着应用的推广和数据的积累,标准化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问题。 GIS的标准化问题不旦涉及GIS技术本身,而且与各种相关技术,特别是与计算机和信息处理技术密切相关。它产生的影响也非常之深刻,对未来这一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以及整个GIS界都将产生巨大影响。 今天,在GIS应用的各个国家,对GIS标准化的呼声日益高涨,要求建立统一的GIS 标准,日趋迫切。标准化是GIS技术开发、系统建设与运行的一种重要机制。现在对这种机制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从技术的角度看,GIS&127;标准建立在计算机和信息处理等多种技术的标准之上,离开了这些标准,就无法开发最基本的系统。从应用的角度来看,一个GIS系统的成功,&127;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数据和各种模块的综合与集成。一般情况下,要达到这一目的,有两种途径,即通过大量而分散的个体工作而实现,或者通过制定和实施某种标准进行综合集成。显然,前者只能是一种短期的有限解决办法,而长期的综合性办法必须依靠标准的制定及其实施。所以,GIS&127;标准是数据共享和系统集成的重要前提,同时也是提高综合效益的必由之路。 现在,广大用户已逐渐认识到这样一个问题,数据采集和产生是建立GIS&127;系统的一项最大的投资。为了建立系统,人们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采集数据,而在另一方面,大量的数据仍停留于满足某些单一的应用目的上,没有被其他用户所共享,即现有的数据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浪费了大量的投资。如一些城市建立了城市规划信息系统和土地信息系统,两个系统间的数据没有实现共享,而且在城市基础地理数据建库方面还出现了重复数字化的现象,一些已建立了规划信息系统或土地信息系统的城市,在着手建立土地信息系统或规划信息系统时,同样面临这些问题。城市基础地理数据库建库的投入往往是以百万元计的,这种重复投资造成的浪费是巨大的。引起这一矛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由于技术或管理方面的原因,而有的则是由于狭隘的地方主义所限制。然而,一个最为重要的原因是由于缺乏空间数据标准的一致性,缺少相互运行的机制。没有公认的数据标准和交换标准,自然就没有利用现存数据和产生共享网络的能力。

安全生产信息体系建设概览(新编版)

( 管理体系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安全生产信息体系建设概览(新 编版)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is the general term for safety management methods that keep pace with the times. In different periods, the same enterprise must have different management systems.

安全生产信息体系建设概览(新编版) 《安全生产法》实施两年以来,安全生产信息体系作为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确立的六大支撑体系之一,对全国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好转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建立安全生产信息体系是提高我国安全生产水平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各级政府履行安全生产监管职能的基本手段,也是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安全生产信息体系是我国行政区域广大的特点所要求的。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行各业的生产安全监督监察任务异常艰巨。建立安全生产信息体系,对于为生产经营单位提供安全生产信息通道以及信息支持,对于通过安全生产信息网络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对于贯彻《安全生产法》、大力提高全民安全生产法制意识和普及安全生产知识,促进全社会关心、参与安全生产监督、监察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建立安全生产信息体系的 总体目标及其构成 建立安全生产信息体系是行使安全生产监督、监察职能,促进生产安全的重要基础和手段,也是分析安全生产形势,及时掌握安全生产动态,为各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全社会提供安全生产信息的重要保障。其总体目标是要形成组织管理保障有力,法规制度比较完善,信息网络先进可靠,应用软件方便实用,能够纵横贯通、反馈快捷、运行可靠的安全生产信息化工作机制。 安全生产信息体系由6大系统组成,即:组织管理系统、网络系统、行政执法应用系统、调度统计应用系统、应急救援应用系统、综合政务应用系统。 1.组织管理系统 组织管理系统由3个子系统组成、即:组织保障子系统、制度保障子系统和运行保障子系统。 组织保障是做好全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信息工作和全国煤矿安全监察信息工作,建立起能够及时、准确、全面、安全、畅通运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