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八章公共政策与系统分析

第八章公共政策与系统分析

第八章公共政策与系统分析
第八章公共政策与系统分析

第八章公共政策与系统分析

一、系统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系统思想(system thought)就其最基本的涵义来说,是关于事物的整体性观念、相互联系的观念和演化发展的观念。

系统概念来源于古代人类社会的实践经验。朴素的系统概念,不仅表现在古代人类的实践中,而且在古代中国和古希腊的哲学思想中得到了反映。作为哲学范畴,系统是哲学和自然科学长期发展的结果。科学家明确地直接把系统作为研究对象,一般公认以贝塔朗菲提出"一般系统论"(general system theory)的概念为标志。20世纪40年代出现的系统论、运筹学、控制论、信息论,是早期的系统科学理论,而同时期出现的系统工程、系统分析和管理科学则是系统科学的工程应用。

20世纪40年代,美国贝尔电话公司使用了"系统工程(systems engineering)"来命名设计新系统的科学方法。1957年,美国密歇根大学的古德和麦考尔合作出版了第一本以"系统工程"命名的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兰德公司针对大型社会、经济系统问题的研究,倡导"系统分析(system analysis)",着重于在解决大型社会经济系统中的问题时,对若干可供选择的执行特定任务的系统方案进行选择比较,进行费用效果分析。此外,针对大企业的经营管理技术的发展,以泰勒为代表的科学管理理论发展成了管理科学(management science)。

1969年,阿波罗飞船登月成功,被公认为是系统工程成功的范例,引起了人们对系统工程的广泛重视。1972年,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得以成立。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一般系统论、运筹学、控制论、信息学以及系统工程、系统分析和管理科学,相互渗透融合,织出了一幅系统科学从自然界扩展到人类社会、从基础理论扩展到工程应用的五彩缤纷的图景,写出了系统科学诞生、成长的历程。

二、系统的概念

系统指由两个以上要素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与外部环境发生联系的有机整体。目前,国内学界普遍认为,系统的基本属性可以归纳为:

1.整体性。2.相关性。3.目的性。4.动态性。5.层次性。

6.环境适应性。

三、系统方法及其特点

所谓系统方法,就是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一种方法,即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始终着重从整体与部分(要素)之间,从整体与外部环境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中,综合而精确地考察对象以达到最优地处理问题的一种方法。国内一些学者从系统的属性内涵出发,概括出系统方法用于公共政策分析所应遵循的原则:

1.整体性。它是系统方法的基本出发点,主要是把公共政策整体作为研究对象。

2.综合性。

3.最优化。这是用系统方法实现政策目标的理想要求,或者说是追求一种最实用性的结果。

4.可行性。

四、系统分析及其产生背景

简单地说,系统分析就是系统方法的具体应用。具体说来,系统分析就是对一个系统内的基本问题,用系统观点进行思维推理,在确定和不确定的条件下探索可能采取的方案,通过分析对比,为达到预期目标选出最优方案;也可以说,系统分析就是为政策主体选择一个行动方向,通过对情况的全面分析,对备选方案择优,为政策主体提供可靠的依据。系统分

析是以系统观点明确所要达到的目标,通过计算工具找出系统中各要素的定量关系,同时还要依靠分析人员的直观判断,运用经验的定性分析。借助这种互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才能从许多可行方案中寻求满意的方案。

"系统分析"最早是由美国兰德公司于20世纪40年代提出并使用的。兰德公司发展了一套对符合确定目标的不同方案,从费用和效果两个方面进行经济评价的方法,即系统分析方法。20世纪40-70年代,系统分析曾沿着两条不同的渠道发展,一条是通过咨询机构和研究所;另一条发展渠道是与大学相联系的研究和教学活动。

五、公共政策研究中的系统分析

1、公共决策系统

H.A.西蒙把决策过程划分为四个主要阶段:情报活动;设计活动;抉择活动;审查活动。以上四个阶段交织在一起,就形成了系统决策的过程。在系统工程的工作过程中,由系统开发得到的若干解决问题的方案,经过系统建模、系统分析以及系统评价等步骤之后,最终必须从备选方案中为政策主体选出最佳的开发方案。

从不同的角度用系统观点来分析公共决策问题,可以得出不同的分类:

(1)按公共决策的重要性可将其分为战略决策、策略决策和执行决策,或称为战略规则、管理控制和运行控制3个层次。

(2)按公共决策的性质可将其分为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

(3)根据人们做决策时对自然状态规律的认识和掌握程度,通常可分为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统计决策)以及非确定型(完全不确定型)决策。

(4)按公共决策的目标数量可将其分为单目标决策和多目标决策。

(5)按公共决策的阶段可将其分为单阶段决策和多阶段决策,也可称为单项决策和序贯决策。

六、系统分析与公共政策

1、人类社会的一切事物都存在着相互依赖关系,组成了多层次的复杂系统。公共政策不仅本身可以看成一个系统,而且它不可能孤立存在,总是与其他政策相联系,处于一个政策体系之中。同时公共政策系统是动态的。在公共政策过程中,通过系统分析应明确问题和目标,并提出解决问题和实现目标的各种可行方案,再由政策主体通过政策分析选用一个满意的或最佳的方案。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可以在以下五个层次的公共政策中应用系统分析:(1)宏观的国家整体系统分析。(2)部门系统分析。(3)地区系统分析。(4)企业的系统分析。(5)一项工程的系统分析。

2、系统分析的特点和作用

(1)系统分析首先把所研究的事物、现象和过程看作是一个整体--系统,确定给定系统的边界范围,把它从周围的系统中划分出来;同时,鉴定该系统的组成部分,必要时逐级划分,确定各子系统。

(2)系统分析重视给定系统的外部联系和内部联系。

(3)系统分析积极大胆地将现代应用数学引入公共政策分析领域。

(4)系统分析绝不忽视非计量因素,反而往往把它作为"难点"而认真对待。

(5)系统分析在给定系统的设想与现实、计划与实施之间建立一种"中介"环节,使人们通过系统周密的调查研究,在认识上逐步接近给定系统的实际,并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使它按照人们规定的目标和利益运行。

七、系统分析学派和结构功能分析学派

继人类学和社会学领域中功能主义和结构功能主义理论兴起之后,政治学领域中也掀起了系统思想的浪潮。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系统概念则使政治学家感到耳目一新,他们对在其他学科

中屡有建树的系统思想加以认真的研究、消化和吸收,并在政治学领域中建立了独具匠心的系统方法,创造了政治分析的新工具,结果使政治系统理论成为政治学中负有盛名的一个学派。实际上,政治系统理论学派是运用系统思想或系统方法从事政治学研究的一个系统,它可进一步分为两个子学派:一个是以伊斯顿(D.Easton)为代表的系统分析学派,另一个则是以阿尔蒙德(G.A.Almond)为代表的结构功能分析学派。

1、作为最早将系统概念应用于建构政治学理论的政治学家,伊斯顿提出政治生活是有系统的行为,因而根据政治生活的互动现象便可建立含有经验意义的政治系统。这个政治系统作为社会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它由与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有关的互动行为构成。政治系统处于物理的、生物的、社会的和心理的环境之中,它不仅具有确定的目标,而且还具有自我转化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从实质上看,伊斯顿关于政治生活的系统分析理论,其创造性就在于大胆引入控制论模式的系统方法论。

2、深受功能主义人类学和结构功能主义社会学影响的阿尔蒙德,对伊斯顿政治系统分析理论的局限性若有所悟,并试图对其加以突破。他提出了在系统方法论上似乎更为成熟的结构功能主义政治学理论。他认为,合法的强制性使政治系统显示了作为一个系统而特有的重要性和凝聚性,这是政治系统与其他系统的根本差别所在。概观阿尔蒙德的理论,其政治系统的系统性质具有四个特点:

(1)政治系统是一个具有整体性的开放系统,它具有一般系统的共性。

(2)政治系统的组成单元是政治角色。

(3)政治系统具有某种反映其心理方面的基本倾向,如态度、信仰、感情和价值观等,这便是"政治文化"。

(4)无论其专业化程度如何,一切政治结构都具有多种功能,执行这些功能的分别为系统、过程和政策这三个同时并存、相互作用的层次。

阿尔蒙德的系统思想之所以值得称道,就是因为它将科学技术中新兴的系统分析与社会科学中传统的结构功能分析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两者兼容并蓄、相得益彰,从而在社会科学领域中实现了一次极有意义的系统方法论的综合。

八、系统分析在公共政策研究中的具体运用

1、系统分析的基本要求

系统分析应用于公共政策,即是对公共政策问题,从社会、政治、经济和技术的观点予以综合考察,全面权衡利弊得失,从而为公共决策选择最优方案提供科学的依据。

当公共政策问题为单目标时,其分析工作比较容易进行。但是公共政策问题往往是多目标(或指标)的。对于复杂的公共政策问题,一方面要把它分解为若干个子系统,分别建立模型,然后应用系统分析方法求得各个指标的最优解;另一方面还要把这些工作综合起来,对一个完整的公共政策问题做出正确的分析,对于不同的可行方案做出谁优谁劣的比较,而且要用定量的结果来说明。

为了搞好系统评价,要解决的问题和遵守基本原则是:将各项指标数量化;将所有指标归一化;保证分析的客观性;保证方案的可比性;分析指标的系统性和政策性。

系统分析的复杂性主要是分析指标体系的建立。系统分析指标体系是由若干个单项分析指标组成的整体,它应反映出所要解决问题的各项目标要求。指标体系要实际、完整、合理、科学,并基本上能为有关人员和部门所接受。

系统分析的基本要素有:目的、备选方案、模型、费用、效果和评价标准。系统分析从明确实现目的开始,通过模型预测各种备选方案的效果和费用,然后依据评价标准进行评价,最后确定各方案的优劣顺序。

系统分析指标体系通常包括的大类指标有:(1)政策性指标。(2)技术性指标。(3)经济性指标。(4)社会性指标。(5)资源性指标。(6)时间性指标。

2、系统分析流程

(1)系统研究。(2)系统设计。(3)系统属性量化。(4)系统评价。

3、系统分析的主要作业

(1)系统分析的步骤

①明确要研究的对象;②选择可行方案;③选择计算准则;④应用模型技术;⑤生成输入数据;⑥模型运行和操作;⑦结果分析。

(2)系统分析工作至少应包括的内容

①从解决问题的范围来看,应包括系统目标的建立、系统结构的确定、准则指标体系的选择、可行方案的构思、待选方案的确定以及未来效应的分析等。

②从作业活动来看,应包括系统研究、系统设计、系统量化和系统评价等。

③从解决问题的方法论和工具来看,应广泛采纳行为研究、价值研究、规范研究等方法,以及建模、模拟、优化等工具。

④从数据处理和信息转换来看,应把信息处理作为系统分析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它渗透在系统分析各个作业活动的全部过程中,即从系统分析的起始工作开始,一直到采取政策行动为止的每个步骤和工序都有着信息分析的成分。

简言之,系统分析的主要作业包括系统模型化、最优化分析和综合评价。系统模型化即建立分析模型,进行方案选择;最优化分析即依据模型求解,得出最优解;综合评价即利用模型和各种资料,用技术经济的观点对比各种可行方案,考虑成本与效益间的关系,权衡各方案的利弊得失,从整体性出发,综合分析问题,选择可行的优化方案。

九、决策支持系统

1、决策支持系统(Decision Support System)是指辅助决策工作的一种计算机系统,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米切尔S.斯科特(Michael S. Scott)和彼德G.W.基恩(Peter G. W. Keen)于20世纪70年代首次提出。它一经提出便迅速成为公共决策及系统工程的研究热点,并在实践中得到广泛的重视和应用。决策支持系统是以管理科学、运筹学、控制论和行为科学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模拟技术和信息技术为手段,面对半结构化的决策问题,支持决策活动的具有智能作用的人-机计算机系统。

2、决策支持系统具有的特点

(1)对准政策主体经常面临结构化程度不高、说明不够充分的问题。

(2)把模型或分析技术与传统的数据存取技术及检索技术结合起来。

(3)提供易于为非计算机专业人员使用的交互会话方式。

(4)强调对环境及用户决策方法改变的灵活性及适应性。

(5)支持但不是代替高层政策主体制定政策。

十、系统分析应注意的问题

1、长期以来,系统分析在解决问题过程的运用,为公共政策的发展提出和确立了一些非常有益的观点和方法,可以归纳为五个方面:

(1)从硬系统思维过程变化到考虑政策主体行为的软系统思维过程。

(2)从如何优化一个给出的系统,变换到如何设计一个优化的系统。

(3)从告诉政策主体怎样做某种类型的规范决策模型,转变为政策主体共同参与分析、做出决策的交互型决策模型。

(4)从求解最优解转变为寻找协调和平衡解。

(5)从静态的搜索求解过程,转变为动态的递归循环搜索求解过程。

2、在系统分析活动进行的过程中,应注意

(1)从系统的环境、目标及其结构的角度来观察系统的状态。

(2)要重视系统的信息。

(3)要重视人在系统中的作用。

(4)要了解系统的变化状况,即现在系统转变为未来系统的相互对应关系。

(5)了解系统的研究层次关系。

(6)对一个系统进行系统分析,其结果既应满足该系统的所有目标,还应使该系统具有适应环境变化和对资源有效利用的功能。

3、仅仅用简单合理的系统分析模型和工具不能解决问题的情况

(1)带有极强政治色彩的问题;

(2)具有深刻社会含义的问题;

(3)在决策中,起主要作用的因素是超理性因素的问题;

(4)做出不同选择时,必须在观念(偏好)和实际价值(效用、价格)之间加以权衡的问题;

(5)解决问题时所希望的战略不是考虑系统各部分之间的平衡,而是要对现存系统进行剧烈的改变;

(6)当不能经过现存组织,而必须通过新的机构去贯彻执行其政策时。

电力系统分析期末考试试题AB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电力系统运行的基本要求是、、。 2、电力系统中性点运行方式可分为、。 3、升压变压器的的绕组从绕组最外层至铁心的排列顺序为、、。 4、由于变压器的变比不匹配而产生的功率称为,它取决于和。 5、电力系统节点按照给定条件不同可以分为、、。 6、频率的一次调整由进行,频率的二次调整由进行。 7、电力系统无功电源电源包括、、、。 8、中枢点调压方式分为、、。 9、电力系统调压措施有、、 、。 10、等面积定则是。 11、变压器的负序阻抗正序阻抗。(等于/不等于) 12、电力系统频率的一次调整是调整,频率的二次调整可实现调整。 二、简述题(35分) 1、电力系统中性点不同接地方式的优缺点。 2、导线截面选择的几种方法。 3、无限大容量电源。 4、耗量微增率,等耗量微增率准则

5、正序等效定则。 6、什么是电力系统静态稳定性,电力系统静态稳定性的实用判据是什么? 7、为什么把短路功率定义为短路电流和网络额定电压的乘积? 三、计算题(40分) 1、两个电力系统由联络线连接为一个联合电力系统,如图1所示,正常运行时,△P ab=0。两个电力系统容量分别为1500MW和1000MW;各自的单位调节功率分别以两系统容量为基准的标幺值;设A系统负荷增加100MW。试计算下列情况下的频率变化量和联络线上流过的交换功率:①A、B两系统机组都参加一次调频②A、B两系统机组都不参加一、二次调频。A、B两系统都参见一次调频,A系统由机组参加二次调频增发60MW(13分) 1500MW 1000MW 图1

2、某降压变电所中有一台容量为10MVA的变压器,电压为110±2×2.5%/6.6kV。已知最大负荷时,高压侧实际电压为113kV,变压器阻抗中电压损耗为额定电压的4.63%;最小负荷时,高压侧的实际电压为115kV,阻抗中的损耗为额定电压的2.81%,变电所低压母线采用顺调压方式,试选择变压器分接头电压。(12分)

公共政策分析单选题(2)

一、单项选择题(100题) 1.公共政策学的创立者是( B )A.勒纳B.拉斯韦尔 C.德洛尔D.马克思 2. 研究者对政策过程进行_______观察和分析的情况下,公共政策学才有可能产生。( A ) A.直接地或比较直接地B.认真地、正确地 C.间接地D.客观地 3. 以下那部作品很可能是全世界最早的政策案例著作。( D ) A.《史记》B.《吕氏春秋》 C.《论语》D.《智囊补》 4. 马克斯·韦伯强烈地主张对社会、政治现象进行文化解释,甚至将社会科学称为( A ) A.文化科学B.文明科学 C.行为科学D.经验科学 5. 决策科学的研究对象是( A ) A.决策活动B.组织活动 C.政策执行活动D.政策制定活动 6.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是( B ) A.公共组织B.公共政策 C.公共秩序D.社会伦理 7.以下哪个模型假定决策者是“理性人”。( A ) A.理性主义B.渐进主义 C.政治系统D.精英主义 8. “上下来去”模型所依据的哲学认识论是( B ) A.逻辑实证主义B.辩证唯物主义 C.历史辩证法D.理性主义 9. 以下哪种研究是分析哪些因素是怎样影响政策主体的选择行为的,是怎样影响政策过程的各个环节的,影响的性质和程度怎样。( D )A.决策行为B.政策评估 C.政策监督D.政策过程 10.哪种模型把政策过程假定为输入——决策——输出——反馈这一系统运行过程。(A )

A.政治系统B.精英主义 C.混合扫描D.规范最佳 11. 在公共政策学的发展史上,对政策过程的研究前期重点是( A ) A.政策的制定B.政策的执行 C.政策的监控D.政策的评估 12. 在公共政策学的发展史上,对政策过程研究后期的重点是( B ) A.政策的制定B.政策的执行 C.政策的监控D.政策的评估 13. 国家权力通过制定公共政策来履行其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职能,因此公共政策在总体 上是________的体现。( B )A.阶级压迫B.国家意志 C.集体智慧D.公共利益 14.美国公共政策的基本形式是( B ) A.总统决策B.国会立法 C.执政党政策D.司法命令 15.就组织的结构和功能而言,当代中国的共产党组织更接近于一般意义上的( C ) A.政党B.国会 C.政府D.司法机关 16.政治政策的核心价值是( D )A.维护阶级统治 B.保卫国家安全 C.增进民族团结 D.获取巩固、防卫与增益国家权力和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17.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 )A.在美国政党政策不属于公共政策 B.在野党对美国的公共政策不具有影响力 C.美国最高法院不是公共政策的直接制定者,只能解释法律 D.美国总统在内阁决策中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进行 18.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共同发布的文件被认为是( D ) A.行政法规B.行政措施、决策和命令

最新电力系统分析试题答案(全)33602

自测题(一)—电力系统的基本知识 一、 单项选择题(下面每个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你在答题区填入正确答案的序号,每小题2.5分,共50分) 1、对电力系统的基本要求是( )。 A 、保证对用户的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经济性,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B 、保证对用户的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 C 、保证对用户的供电可靠性,提高系统运行的经济性; D 、保证对用户的供电可靠性。 2、停电有可能导致人员伤亡或主要生产设备损坏的用户的用电设备属于( )。 A 、一级负荷; B 、二级负荷; C 、三级负荷; D 、特级负荷。 3、对于供电可靠性,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所有负荷都应当做到在任何情况下不中断供电; B 、一级和二级负荷应当在任何情况下不中断供电; C 、除一级负荷不允许中断供电外,其它负荷随时可以中断供电; D 、一级负荷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允许中断供电、二级负荷应尽可能不停电、三级负荷可以根据系统运行情况随时停电。 4、衡量电能质量的技术指标是( )。 A 、电压偏移、频率偏移、网损率; B 、电压偏移、频率偏移、电压畸变率; C 、厂用电率、燃料消耗率、网损率; D 、厂用电率、网损率、电压畸变率 5、用于电能远距离输送的线路称为( )。 A 、配电线路; B 、直配线路; C 、输电线路; D 、输配电线路。 6、关于变压器,下述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对电压进行变化,升高电压满足大容量远距离输电的需要,降低电压满足用电的需求; B 、变压器不仅可以对电压大小进行变换,也可以对功率大小进行变换; C 、当变压器原边绕组与发电机直接相连时(发电厂升压变压器的低压绕组),变压器原边绕组的额定电压应与发电机额定电压相同; D 、变压器的副边绕组额定电压一般应为用电设备额定电压的1.1倍。 7、衡量电力系统运行经济性的主要指标是( )。 A 、燃料消耗率、厂用电率、网损率; B 、燃料消耗率、建设投资、网损率; C 、网损率、建设投资、电压畸变率; D 、网损率、占地面积、建设投资。 8、关于联合电力系统,下述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联合电力系统可以更好地合理利用能源; B 、在满足负荷要求的情况下,联合电力系统的装机容量可以减少; C 、联合电力系统可以提高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 D 、联合电力系统不利于装设效率较高的大容量机组。 9、我国目前电力系统的最高电压等级是( )。 A 、交流500kv ,直流kv 500 ;

公共政策分析简答题

简答题(50题) 1、简述公共政策的含义及其基本特征 含义:公共政策是政府社会等社会公共权威为实现社会目标、解决社会问题而制定的公共行动计划、方案和准则,具体表现为一系列的法令、策略、条例和措施等。 基本特征: 1、阶级性:反映统治阶级的意志和愿望、政治倾向和利益追求 2、目标性:为实现经济社会目标 3、强制性:具有约束性和强制力 4、相对稳定性:一定的稳定性,相应的政策调整 2、简述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 1、分配社会资源。将社会公共资源合理有效地在它所服务的公众中加以分配,协调社会中的各种利益关系。 2、规范社会行为。规范各种行为,将各种社会行为纳入到统一的、明确的目标。 3、解决社会问题。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其目的在于解决社会问题。 4、促进社会发展。实现社会公平与效率的价值目标,促进社会发展。 3、简述公共政策学的创立者拉斯韦尔所揭示的这门学科的特点。 (1)政策科学是关于民主的学问 (2)政策科学的目标是追求政策的"合理性" (3)政策科学是一门对时间和空间都非常敏感的学问 (4)政策科学具有跨学科的特性 (5)政策科学是一门需要学者和政府官员共同研究的学问 (6)政策科学必须具有"发展概念",必须建立动态模型 4、简述公共政策直接主体的政策角色。 公共政策直接主体,是指直接参与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的个人、团体和组织,包括以下几种: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政党。 立法机关为国会、议会代表会议一类的国家权力机构,如我国则主要是指全国以及地方各级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它的主要任务是立法;行政机关为掌握国家行政权力、运用公共政策对国家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机构,是立法机构所确立的国家意志的执行者,如国务院;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执行政策,参与政策的制定;司法机关行使司法权的国家,狭义仅指法院,广义还包括检察机关,参与政策制定;政党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利益,旨在执掌或参与国家政权以实现其政纲的政治组织,负责提出政策议程,制定政策。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复习(背诵版)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系统目的性(第一章) 是系统发展变化时表现出来的特点。系统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在一定的范围内,其发展变化表现出的坚持趋向某种预先确定的状态。 2、系统的突变性(第一章) 是指系统通过失稳从一种状态进入另一种状态的一种突变过程。 3、数据字典(第三章) 是用来准确定义数据流图中各组成成分的具体含义的一种工具。 4、结构化决策(第四章) 是指对某一决策过程的环境及规则,能用确定的模型或语言描述,以适当的方法产生决策方案,并能从多种方案中选择最优的决策。通过计算机语言来编制相应的程序,就可以在计算机上面处理这些信息。 5、非结构决策(第四章) 是指那些决策过程复杂,其决策过程和决策方法没有固定的规律可以遵循,没有固定的决策规则和通用模型可依,决策者的主观行为(学识、经验、直觉、判断力、洞察力、个人偏好和决策风格等)对各阶段的决策效果有相当影响。 6、企业系统规划法:(第五章) 是通过全面的调查,分析企业信息需求,指定信息系统总体方案的一种方法。 7、管理控制信息(第五章) 管理控制信息是使管理人员能掌握资源利用情况,并将实际结果与计划相比较,从而了解是否达到预定目的,并指导其采取必要措施以更有效地利用信息。 8、数据字典:(第六章) 9、MIS战略规划(第六章) MIS战略规划是一个组织的战略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MIS长远发展的规划。 10、逻辑内聚(第七章) 将几个逻辑上相似的功能放在一个模块中,模块内的联系就是逻辑型内聚。 11、系统维护(第八章) 包括对程序、数据文件、代码以及机器设备的维护,维护的类型有更正性维护、适应性维护、完善性维护和预防性维护。 12、业务流程重组(第七章) 业务流程重组是运用信息技术对企业业务流程作根本性的再思考和彻底的重新设计,以提高生产率。 二、简答题

最新电力系统分析期末考试试卷

2002~2003学年第二学期 《电力系统稳态分析》课程考试试卷A 注意:1、本试卷共3页; 2、考试时间:120分钟 3、姓名、学号必须写在指定地方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20分) 1、电力网的接线形式根据可靠性可分 为,。 2、发电机运行时受到的主要约束 是,, 。 3、有功功率日负荷曲线主要用于。 4、线路某负荷点的运算功率可能包 括,, 。 5、高斯赛德尔法计算潮流的主要缺点 是。 6、频率的一次调整是由进行,频率的二次调整是由 进行, 频率的三次调整是指。 7、电力系统无功功率的最优分布包 括,。 8、用于潮流计算的功率方程式的变量中是控制变量, 是状态变量,是扰动变量。 9、系统备用容量根据备用时的状态可分为 和。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1、电力系统的最大负荷等于该电力系统的总装机容量() 2、电力系统的有功日负荷曲线与无功日负荷曲线变化趋势相同() 3、电力线路上的电压最低点一般是无功分点() 4、牛顿—拉弗逊法计算潮流比高斯赛德尔法计算潮流快() 5、当根据调压要求计算得到的无功补偿容量大于根据最优网损微增率准则所要求的 无功补偿容量时,实际的补偿容量决定于后者() 三、选择题(每题2 分计10 分) 1、电能质量包括()

A 、可靠性 B 、电压 C 、频率 D 、波形畸变率 2、调频器采用下列调整方式,可实现无差调节( ) A 、比例调节 B 、微分调节 C 、积分调节 D 、比例积分调节 3、枯水季节,用于频率调整的电厂是( ) A 、原子能电厂 B 、高温高压火电厂 C 、可调节水电厂 D 、热电厂 4、电力系统常用的调压手段是( ) A 、发电机调压 B 、改变变压器变比调压 C 、串联电感调压 D 、串联电容器调压 5、牛顿—拉弗逊法计算中的雅可比矩阵与节点导纳矩阵相比( ) A 、有相同的稀疏结构 B 、都是对称矩阵 C 、都是常数矩阵 D 、阶数相同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 在电力系统潮流计算中,应用节点导纳矩阵比应用回路阻抗矩阵有什么优点? 至少说出3点。 2. 系统的调差系数是可整定的,是否可以将系统的调差系数整定为无穷大?为 什么? 3. 在进行电压管理时,中枢点的电压调整方式有哪几种? 4. 利用无载调压变压器能否实现逆调压?为什么? 五、系统等值电路如图所示。求 (1) 当12=U ,求Q C 和2U ,节点2是什么节点? (2) 当Q C =0时,能否建立运行方式?如能,试求2U ,此时的节点2又称什么 节点? (3) 请指出上述系统中各节点和支路有哪些约束条件?(10) 六、某发电厂装设三套发电设备,其耗量特性为:F 1=2+0.2P G1+0.001P G12(t/h), F 2=4+0.2P G2+0.002P G22(t/h), F 3=2.5+0.2P G3+0.003P G32(t/h),发电机G 1的额定容量为200MW, 发电机G 2和G 3的额定容量为300MW 最小有功功率P G1min =P G2min = P G2min =50MW,若该电厂承担负荷为600MW 时,试求负荷的最优分配方案. (10分) 七、A 、B 两系统并列运行,A 系统负荷增大到400MW 时,B 系统向A 系统输送的交换功率为200MW 时,如此时将联络线切除,则切除后,A 系统的频率为49Hz ,系统的频率为50 Hz ,试求: (1)A 、B 两系统的系统单位调节功率K A 、K B ; (2)A 系统负荷增大到1000MW ,联合系统的频率变化量。(10分) 八、某变电所装设容量为20MV A 的三相变压器,负荷为20MVA ,COS φ=0.8,现将负荷增大到18MW , COS φ=0.6,为使变压器不造成过负荷,最小应设置多少并联补偿器?此时 C

公共政策分析复习题

公共政策分析复习题 1、什么是政策科学?如何看待它的学科性质? 所谓政策科学,一般定义为:一个综合地运用各各种方法来研究政策系统和政策过程,探求公正政策的实质、原因和结果的学科,它的目的是提供政策相关知识,改善公共决策系统,提高公共政策质量。 它的学科性质有如下四个基本特征:一是政策科学是一个综合性、跨学科的新研究领域;二是政策科学是一门以行动为取向的学科,体现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三是政策科学不仅是一门描述性学科,而且是一门规范性学科;四是政策科学是软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2、简述政策的本质与功能? 政策的本质集中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⑴政策集中反映或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和愿望,是执政党、国家或政府进行政治控制或阶级统治的工具或手段;⑵政策作为执政党、国家或政府的公共管理的工具或手段,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⑶政策作为分配或调整各种利益关系的工具或手段,是各种利益关系的调节器。 所谓政策功能,简单地说就是政策所能发挥的功效和作用,它通过政策的地位、结构、作用表现出来,它总是在与某种社会目标的联系中得到判定。政策的基本功能包括:导向功能、控制功能、协调功能和象征功能。 3、现代公共决策系统由哪些子系统构成?它们的关系如何? 公共决策系统由信息、咨询、决断、执行和监控等五个子系统构成。 它们的关系是:这些子系统各有分工、相互独立,双密切配合、协同一致,促使政策大系统得以顺利运行。决断子系统是政策系统的核心,具有权威性和主导性的特点。信息子系统是公共决策系统的一个基础。咨询子系统是公共决策子系统的另一个基础部分,它参与政策的拟定,主要是客观实际,参照历史经验和未来预测结果,以系统内外的各种信息为基础,以决策问题提出科学的依据和可行的方案,供决策系统参考。政策系统的良性运行对决断子系统的要求是:决策正确合理,规划周密可行。执行子系统贯彻决断子系统的指令,实行科学、高效的管理,它是政策系统运行的实践环节,其作用是使条文上的政策转化为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实现政策目标。监控子系统主要是负责监督政策的制定的实施,以控制政策失误,确保围绕着政策目标执行政策,保证政策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4、在上述案例中,面对不明病毒传播的危机,广州市的政策系统尤其是信息子系统是如何做出反应的?从中应吸取什么经验教训? 面对不明病毒传播的危机,广州市的信息了系统并没有及时做出反映,没有主动出击收集相关病毒的发病原因、预防和治疗方法,也就谈不上对政府提供相关信息,导致政策决策行为的失效,任其有关歪曲病毒的信息肆意在广大市民和群众中传播,引起全市人民的恐忙,这种情况持续三天后,广州市才就此事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全市人民发布了关于这个病毒的起因及预防方法,广东卫生厅也相继召开新闻发布会,这种权威的信息一经媒体广泛传播后,才使这种广为漫延的病毒恐慌得到有效遏制,与此同时,政策决策系统根据信息子系统提供的权威信息,政府积极采取各种防治措施,广泛发动全国人民与“SAS”病毒展开了一场无硝烟的战争,最终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伟大胜利。 从中受到的启发和教训: 通过这一事件,我们应该更加明白:一是信息子系统在政策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是政策系统的神经系统,为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及时地提供各种准确、适用的信息,没有信

电路分析期末考试试卷

电路分析期末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 考试科目:电路分析 试卷类别:A 卷 考试时间: 120分钟 ________________系 级 班 姓名 学号 毛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图1所示电路中,已知电流A I 3=,则a 、b 两端的电压U =___________。 A ) -10V B ) 10V C ) 50V D ) -20V 2、图2所示电路中,已知元件A 放出功率10W ,则电流I =___________。 A ) 1A B ) 2A C ) -1A D ) 5A 3、电路如图3所示,10Ω电阻吸收的功率为___________。 A ) 1W B ) 0. 9W C ) 10W D ) 3W 4、图4所示电路原来处于稳态,A t i s 2cos 2=。0=t 时开关闭合,则换路瞬间的电感电流)0(+L i 为__________。 A ) 1A B ) 0.5A C ) t 2cos A D )t 2cos 2A 装 订 线 内 请 勿 答 题

5、一个2A 的电流源对初始储能为0的0.1F 电容充电5秒钟后,则该电容获得的能量为__________。 A ) 50J B ) 500J C ) 100J D ) 0J 6、某电路的阻抗为Ω+=510j Z ,则该电路的导纳Y 的实部为__________。 A ) 0.2S B ) 0.08S C ) 0.04S D )0.1S 7、若RLC 串联电路的谐振频率为Hz f 10000=,则当频率为900Hz 的正弦电压源激励时,该电路呈__________。 A ) 阻性 B )感性 C )容性 D )不能确定 8、图8所示二端网络的功率因数为__________。 A ) 0 B ) 1 C ) -0.707 D ) 0.707 9、图9所示电路已处于稳态,0=t 时开关打开,则电感电压的初始值)0(+L u 为_________。 A ) -25V B )25V C ) 0V D ) V 7 10 10、图10所示二端网络的戴维南等效支路的参数为__________。 A ) 8V 、2Ω B )8V 、4Ω C )16V 、4Ω D )16V 、1Ω 图4 i L 图9 装

电路分析 选择题题库 第8章 一阶电路分析

第8章一阶电路 1、在图示电路中,开关S在位置“1”的时间常数为τ1,在位置“2”的时间常数为τ2, τ 1和τ 2的关系是()。 (a)ττ 12 2 =(b)ττ 12 2 =/(c)ττ 12 = 答案:(b) 2、在计算图示电路过渡过程中的i,u R,u c时,所使用的时间常数τ值()。 (a)是相同的,均为C R(b)是相同的,均为RC(c)是不同的 C 答案:(b) 3、图示电路在开关S闭合后的时间常数τ值为()。 (a)2s (b)0.5s (c)50ms F 答案:(b) 4、图示电路在开关S闭合后的时间常数τ值为()。 (a)0.1s (b)0.2s (c)0.5s 1

F k 答案:(b) 5、图示电路在开关S 闭合后的时间常数τ值为( )。 (a)L/R 1 (b)L/(R 1+R 2) (c)R 1/L 答案:(a) 6、图示电路在开关S 断开后的时间常数τ值为( )。 (a)0.5ms (b)0.1s (c)0.1ms 5 H L 答案:(c) 7、图示电路在开关S 闭合后的时间常数为τ1,断开后的时间常数为τ2,则τ1和τ2的关 系是( )。 (a)ττ12= (b)ττ1212=/ (c)ττ122= 答案:(c) 8、在计算图示电路过渡过程中的i ,u R ,u L 时,所使用的时间常数τ值为( )。 (a)是相同的,均为L/R (b)是相同的,均为R/L (c)是不同的 2

u L u R ++ 答案:(a) 9、工程上认为图示电路在S 闭合后的过渡过程将持续( )。 (a)(36~60)μs (b)(9~15)μs (c)(18~36)μs 30 mH L 答案:(b) 10、一阶电路的时间常数τ值取决于( )。 (a)激励信号和电路初始状态 (b)电路参数 (c)电路的结构和参数 答案:(c) 11、图示电路,t =0时将开关S 闭合,开关S 闭合后的时间常数τ为( )。 (a) ()R R R R R C C C C 1232312 12+ ++ (b) ()() R R R R R C C 123 2312+ ++ (c)()()R R R C C 12312+++ 答案:(b) 12、图示电路的时间常数τ为( )。 (a)3μs (b)1.5μs (c)6μ s F 答案:(a) 3

公共政策分析

公共政策分析 第一讲什么是公共政策分析 名称辨析:公共政策,公共政策分析,政策科学,政策分析是同义词。 第一节公共政策分析的定义 尽可能的运用类似于自然科学的研究程序和方法,对政策系统及其环境之间,政策过程诸环节之间,及其与系统内外诸影响因素之间进行因果关系或相关性分析,探索公共政策的固有规律,以改进政策系统、提高政策质量。 第二节具体研究内容 一、公共政策 1、具体的政策文体 2、政策群: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在某一较长时间段内制定和实施的内容各异但理念同源、导向相近的政策的集合体。 3、政策链: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在某一较长时间段内制定和实施的,为解决同一政策问题而先后制定的在内容上具有一致性,在形态上具有差别性的一系列政策。 4、政策一般:从无数具体的个别的政策和众多的政策群、政策链中,抽象出所有政策的共同的本质和属性,这些共同的本质和属性称为政策一般。 二、政策系统

1、政策制定系统中决策者的类别差异:个人决策、团体决策、组织决策。 2、政策主体系统(公共权力机关等,制定和执行的主体)与支持系统地位的相对性(政策研究组织、幕僚等,咨询和评估的主体。中南海智囊首席经济学家厉宁,曾庆红、王扶林,发改委副主任刘鹤。)。 3、公共政策的主体系统(公共权力机关,政策制定和执行的主体)与对象系统(人民,政策的对象和客体)地位的相对性。 4、公共政策制定系统的内部结构:线性结构、职能结构、线性—职能结构。 三、政策过程 政策执行、政策制定、政策议程、政策评估、政策调整、政策问题。政策过程是环环相扣、互相影响的完整过程。 第三节公共政策分析的产生 一、中国古代第一层面的政策研究—巫史制度 1、殷商时代借助巫史进行统治 巫:生来就可以同神的人 史:担任法令起草之类的人 巫史借助其职业,在政策制定中表达自己的政策思想。 2、周朝:诸侯国渐渐比天子国强大,史官纷纷离开周王室,分散到各诸侯国。 3、周朝以后:史官始终是国家和政府体制内的一项重要设置;所有的正史都是前朝施政的经验教训;以史学著作来影响政策,如《史

经济分析与决策系统分析报告

【智拓精文】经济分析与决策系统分析报告 目录 一、选题的必要性 (3) 1.1项目所处技术领域产业政策 (3) 1.2项目所处技术领域技术发展现状 (4) 1.3项目技术先进性,对相关领域技术进步的推动作用 (7) 1.4项目目前进展情况............................................. 1.0.. 二、技术方案论述..................................................... .12.. 2.1项目技术关键点或创新点论述,项目完成时达到的技术水平 (12) 2.1.1项目技术关键点及主要创新点............................. 1.2 2.1.2项目完成时达到的技术水平 (13) 2.2项目技术方案论述:生产技术、工艺流程、主要技术参数 (13) 2.2.1项目主要研究内容 (13) 2.2.2项目所采用的关键技术................................... 1.6 2.3项目技术质量指标:项目产品达到的主要技术性能指标、执行的质 量标准、通过的国家相关行业许可认证等 (19) 2.3.1项目产品达到的主要性能指标............................. 1.9 2.3.2项目执行的质量标准..................................... 20. 2.4分阶段描述项目执行过程中各阶段目标 (20) 2.5项目经费预算情况:项目投资总额、项目已完成投资、项目须新增 投资及投资构成和投资预算、申请科技三项经费的使用预算 (21) 三、项目实施支撑条件................................................ 23. 3.1项目技术来源................................................. 23.. 3.2项目实验、检测条件........................................... 23.

第1章教案电路分析基础分析

第1章电路分析基础 本章要求 1、了解电路的组成和功能,了解元件模型和电路模型的概念; 2、深刻理解电压、电流参考方向的意义; 3、掌握理想元件和电压源、电流源的输出特性; 4、熟练掌握基尔霍夫定律; 5、深刻理解电路中电位的概念并能熟练计算电路中各点电位; 6、深刻理解电压源和电流源等效变换的概念; 7、熟练掌握弥尔曼定理、叠加原理和戴维南定理; 8、理解受控电源模型, 了解含受控源电路的分析方法。 本章内容 电路的基本概念及基本定律是电路分析的重要基础。电路的基本定律和理想的电路元件虽只有几个,但无论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具体电路,都是由这些元件构成,从而依据基本定律就足以对它们进行分析和计算。因而,要求对电路的基本概念及基本定律深刻理解、牢固掌握、熟练应用、打下电路分析的基础。依据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介绍电路中常用的分析方法。这些方法不仅适用于线性直流电路,原则上也适用于其他线性电路。为此,必须熟练掌握。 1.1电路的基本概念 教学时数 1学时 本节重点 1、理想元件和电路模型的概念 2、电路变量(电动势、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 3、电压、电位的概念与电位的计算。 本节难点参考方向的概念和在电路分析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通过与物理学中质点、刚体的物理模型对比,建立起理想元件模 型的概念,结合举例,说明电路变量的参考方向在分析电路中的重要性。通过例题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电位的计算过程。 教学手段传统教学手法与电子课件结合。 教学内容 一、实际电路与电路模型 1、实际电路的组成和作用 2、电路模型: 3、常用的理想元件: 二、电路分析中的若干规定 1、电路参数与变量的文字符号与单位 2、电路变量的参考方向 变量参考方向又称正方向,为求解变量的实际方向无法预先确定的复杂电 路,人为任意设定的电路变量的方向,如图(b)所示。 参考方向标示的方法: ①箭头标示;②极性标示;③双下标标示。

公共政策概论平时作业3

“系统分析”最早是由()提出并使用的。 正确答案是:兰德公司 人们把分析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失效现象所描述的曲线称为()。 正确答案是:浴盆模型 ()在公共政策中的作用在于填补当代领导职责与其能力之间的差距,为领导服务。 正确答案是:智囊系统 在知识经济时代,公共政策呈现出的新特点不包括()。 正确答案是:多变化 政策()是政策付诸实施后,对社会及政策对象的综合影响力。 正确答案是:效力评价 20世纪七八十年代,英国公共政策研究领域出现了一场研究政策执行的热潮,形成了声势浩大的“执行运动”。 正确的答案是“错”。 为促进知识经济的发展,各国政府需要调整的公共政策不包括()。 正确答案是:科技政策 政策评估是对政策( )所做的判断。 正确答案是:效果 政策方案选有的标准主要包括()。 正确答案是:效益, 效率, 充分性, 回应性, 公平性 政策方案规划的特性表现为()。 正确答案是:目标导向, 选择取向, 变革取向, 理性取向, 群体取向 在对公共政策执行的效果做出评估后,该项政策的去向存在有下列哪些可能性()。 正确答案是:补充, 修正, 终止

()认为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出权威的分配。 正确答案是:伊斯顿 发展型公共政策理念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正确答案是:效率优位观念 公共政策主体能力主要包括()。 正确答案是:规制社会成员行为的能力, 引导公众观念、行为的能力, 调控各种利益关系的能力, 公平分配社会资源的能力, 公共政策体系内部的互动及整合能力 以下哪项不是信息系统的基本职责:() 正确答案是:对政策问题进行“会诊”,找出问题的症结。 在任何决策过程中,( )因素和超理性因素总是混合在一起的。 正确答案是:理性 政策执行包括三个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阶段。 正确的答案是“对”。 在知识经济时代,公共政策主体应该树立( )政策理念。 正确答案是:发展型 追踪决策是对原有政策方案的修改、完善。 正确的答案是“错”。 ()是公共政策主体中最核心、并发挥独特作用的部分。 正确答案是:政府主体 下列关于知识经济与公共政策的关系的论述中,错误的是()。 正确答案是:知识经济的发展阻碍了公共政策创新

决策与系统分析

教學目標: 旨在介紹管理決策的基本概念及相關理論,並引介多種決策分析模式與方法,期能應用到各類問題解決之上,使同學具備系統分析的整體概念與解決問題的方法。教學內容及進度: 1. 系統分析簡介 2. 管理科學 3. 系統分析的方法 4. 決策分析 5. 最佳決策方法 6. 貝氏決策理論 7. 工程經濟方法 8. 成本效益分析 9. 價值工程 10. 分析層級程序法 11. 系統分析之應用 12. 其他 教材課本: 楊維楨,系統分析。五南圖書,台北,民國92年。 參考書籍: 1. W.J. Stevenson, Operations Management. McGraw-Hill, NY, 9th ed. (2007). 2. H.A. Taha, Operations Research: An Introduction. Prentice Hall, Englewood, NJ, 7th ed., (2002). 3. 皮友恭(譯),系統分析與效益手冊。黎明,台北,民國63年。(Guidebook for Systems Analysis/Cost-Effectiveness. ARINC Research Corporation (Pub. No. 800-01-01-957), Annapolis, MD (1969).) 4. 蕭業儒,實用系統分析(上∕下冊)。國彰,台中,民國73/74年。 5. 倪衍森,投資理財分析。華泰,台北,民國92年。 6. 賴士葆,工程經濟學。俊傑,台北,民國76年。

. 劉慶尚、周兆民、張仲達,價值工程。台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台北,民國79年。 8. C.W. Kirkwood, Strategic Decision Making: Multiobjective Decision Making with Spreadsheet. Duxbury/Wadsworth Pub., Belmont, CA (1997). 其他參考資料: 1. H.J. Miser and E.S. Quade (eds.), Handbook of Systems Analysis: Overview of Uses, Procedures, Applications, and Practice. North-Holland, NY (1985). 2. H.J. Miser and E.S. Quade (eds.), Handbook of Systems Analysis: Craft Issues and Procedural Choices. John Wiley, Chichester (1988). 3. H.J. Miser (ed.), Handbook of Systems Analysis: Cases. John Wiley, Chichester (1995). 4. G.H. Fisher, Cost Considerations in Systems Analysis (R-490-ASD, Rand Corp.) Elsevier, NY (1971). 5. Guidebook for Systems Analysis/Cost-Effectiveness. ARINC Research Corporation (Pub. No. 800-01-01-957), Annapolis, MD (1969). 6. Economic Analysis Handbook, 2nd ed. Published by Defense Economic Analysis Council and Defense Resource Management Institute, at Naval Postgraduate School, Monterey, CA (1997). 7. Systems Engineering Fundamentals, Defense Systems Management College Press, Ft. Belvoir, V A (2001). 課程資源下載區

电力系统分析期末考试A卷答案

2008/2009学年 第2学期 电力系统分析 期末考试试题卷(A ) 适用班级: 考试时间: 一、 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1 电力网络主要由电力线路和 变压器 组成 2.电能生产最基本首要的要求是 保证安全可靠持续供电 。 3. 在我国110kV 以上电力系统的中性点运行方式一般为 直接接地 。 4.电压降落指元件两端电压的 相量差 。 5. 采用分裂导线的目的是 减少电晕和线路电抗 。 6.挂接在kV 10电网上的发电机的额定电压应为 11 kV ,该电压等级的平均标称电压为 10.5 kV 。 7. 一次调频和二次调频都是通过调整 原动机 的功率来实现的。 8 一般通过调节 发电机励磁 来改变发电机的机端电压。 9. 双绕组变压器的分接头在 高压 侧。 10.从发电厂电源侧的电源功率中减去变压器的功率损耗,得到的直接连接在发电厂负荷测母线上的电源功率称为 运算功率 。 11.简单系统静态稳定依据为 。 12.减少原动机出力将 提高 系统的暂态稳定性。 13.一台额定电压13.8kV ,额定功率为125MW 、功率因数为0.85的发电机,其电抗标幺值为0.18(以发电机额定电压和功率为基准值),如果以13.8kV 和100MVA 为电压和功率基准值,这台发电机的电抗标幺值为 0.122 。 14. 在电力系统计算中,节点注入电流可理解为 节点电源电流与负荷电流之和 。 二、选择题( 每题1分,共15分) 1.手算潮流时,将变电所母线上所联线路对地电纳中无功功率的一半也并入到等值负荷功率中,这一功率称为( A )。 A :运算负荷功率 B :运算电源功率 C :等值负荷功率 D :等值电源功率 2.在电力系统的标么值计算中,基准功率和基准电压之间的关系满足(C )。 A :3 B B B I U S = B :B B B I U S = C :B B B I U S 3= D :B B B I U S 3= 3. 我国电力系统的额定电压等级为( D ) A : 3、6、10、35、110、220(KV ) B : 3、6、10、35、66、110、220(KV ) C : 3、6、10、110、220、330(KV ) D :3、6、10、35、60、110、220、330、500(KV ) 4.电能质量是指( D ) A :电压的大小 B:电压的大小和波形质量 C :电压大小,电流大小 D:电压大小,波形质量,频率 5. 和架空输电线相比,同截面电缆的电抗( B )。 A :大 B :小 C :相等 D :都不对 6. 电力系统发生两相短路故障,(BC 短路)则故障相电压为( C )。 A :A C B U U U ...31== B : A C B U U U ...21== C :A C B U U U ...21-== D :A C B U U U . ..2 1== 7. 电力系统发生三相短路后,短路电流(周期分量与非周期分量之和)的最大值一般出现在短路后( C ) A :0秒; B :0.005秒; C :0.01秒; D :0.02秒。 8. 短路电流量大的短路为(D ) A :单相短路 B :两相短路 C :两相短路接地 D :三相短路 9. P -δ曲线被称为( D ) A:耗量特性曲线 B :负荷曲线 C :正弦电压曲线 D:功角曲线 10.无限大功率供电系统,发生三相短路,短路电流非周期分量起始值( B ) A :cp bp ap i i i == B :cp bp ap i i i ≠≠ C :cp bp ap i i i ≠= D :cp bp ap i i i =≠ 11.理想同步发电机,q 轴同步电抗xq 和次暂态电抗xq ″的大小顺序是( B ) A :xq=xq ″ B :xq >xq ″ C :xq <xq ″ D :都不对 12.单相短路中,附加阻抗?Z 为( C ) A :Z 0Σ B :Z 2Σ C :Z 0Σ+ Z 2Σ D :Z 0Σ∥Z 2Σ 13.单相短路的序分量电流边界条件是( B ) A :i 1+i 2+i 0=0 B :i 1=i 2=i 0 C :i 1+i 2=0 D :i 1=i 2 0/d dP E >δ

公共政策学

《公共政策学》考试大纲分析 00318《公共政策学》宁骚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第三章政策系统与公共决策体制 (一) 政策行为者与政策系统 政策系统是三大子系统即主体系统、支持系统、反馈系统构成的巨系统,并与其客体系统和环境有着频繁的互动和能量交换。P182 公共政策的主体与主体系统:P183-P185 公共政策主体是相对于政策客体而言的,指的是那些在特定政策环境中直接或者间接地参与公共政策制定、实施、评估、监控的行为者; 公共政策主体分为直接主体和间接主体两大类: a)直接主体:即公共政策的法定生产者,也就是那些获得宪法和法律授权,掌握公共权力,能够对社会价值进行权威性分配,从而主导政策过程的个人、团体或组织。主要有代议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其他直接主体P183-P184 b)间接主体,三类:第一类是次国家政策行为者;第二类是跨国政策行为者;第三类是全球性政策行为者。P184 c)政策主体系统:三个子系统——政策制定系统、政策执行系统、间接主体系统P185 三个系统的功能p185 (1)政策制定系统的基本功能: ①确认政策问题;②确认政策目标;③组织政策方案的设计;④主持审议备选方案并最终进行政策抉择;⑤完成政策合法化程序并正式发布政策。 (2)政策执行子系统的基本功能;

①为政策方案的实施做好准备;②有效实施政策方案;③分析和总结执行情况。 (3)间接主体系统的基本功能: ①利益表达与利益综合;②提出公共问题;③影响公共政策制定;④影响并改变政策环境;⑤填补政策主体所无法到达的空间。 ★政策网络(政策系统与环境的关系):P185-P188 所谓政策网络是指在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政府和其他行为者围绕共同的、实际上是不断协商的信念和利益而结成的正式的和非正式的联系。P185 A)公共政策环境变的复杂和动荡的主要表现——不确定性、关联性、模糊性、动态性 B)政策网络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交流信息和意见的需要; ②交换资源的需要;③结盟的需要;④追逐权力的需要;⑤协调的需要;P186 C)作为客观存在的政策网络的主要特征有:P187 ①政策网络是现代民主社会里,由公共部门、私人部门和第三部门、异质的参与组成的; ②政策网络的多元主体之间在资源等方面相互依赖,在特定的政策领域进行合作,以协调利益,实现共赢。 ③政策网络的规模和边界并不是由正式的制度决定的,而是政策行为者对功能和结构认识的结果。 公共政策的客体与客体系统P188 公共政策客体的定义:是指政策发挥作用时所指向的对象或者说政策主体就哪些问题、针对哪些人制定政策;包括“人”,“事”; 从事和人两个角度认识公共政策客体:

系统分析与设计

一、单选题 1. 关于企业中物流与信息流的正确的提法是:( B ) B. 信息流是双向的 2. 关于系统分析错误说法是:( D ) D. 进行程序设计 3. 开发人员获得企业领导意见的最好形式是:( C )C. 面谈 4. 以下哪种数据库语言可以实现对数据表中数据的查找等操作 B. 数据操纵语言 5. 以下结构中,不属于结构化语言的结构是:( D ) D. 层次 6. 实体关系图中,商品实体与顾客实体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C )C. 多对多 7. 系统规划的主要特点是:( D ) D. 与企业发展战略相适应 8. 在系统分析阶段抽象地反映信息的流动、处理、存储和使用的工具是: A. 数据流程图 9. 系统分析员最基本和重要的能力是:( C )C. 与人沟通的能力 10. 在下述各项中,属于数据库最主要的特点是:( D ) D. 数据共享 11.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失败的最主要原因:( B ) B. 目标含糊 12. 在数据库系统中,数据操作的最小单位是:( B ) B. 字段 13. 实体关系图中,产品实体与零件实体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C ) C. 多对多 14. 系统开发工作的目的和出发点是:(C )C. 满足用户要求 15. 数据流程图的外部项的作用是: B. 系统之外提供或获得数据的组织机构或个人 16. 所谓的逻辑模型就是对信息系统的功能抽象地加以定义和描述,暂时不涉及到其实现的:( D ) D. 具体技术手段 17. 在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生命周期中的哪个阶段,开发人员与用户之间的接触最多:( A )A. 系统分析阶段 18. 数据流图中的哪个要素是建立新系统的功能模块的基础: C. 数据处理 19. 全程参与整个信息系统生命周期过程的人员是:( B ) B. 系统分析员 20. 对于影响大、出现概率高的信息系统风险采用的主要措施是:( B ) B. 控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