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石崖上的枣树

石崖上的枣树

石崖上的枣树
石崖上的枣树

石崖上的枣树

刘成章

1、那是陕北的一座高峻石崖,陡峭得不能再陡峭了,齐上齐下,刀削的一般,笔直地立在那儿;崖上又极少有土,极少有草,却不知在何年何月,就在那半崖上,在一条看不大清楚的石缝间,突兀地生了一棵枣树。照说,枣树生长在那儿,哪来的什么养料和水分,只要能勉强挤出几片叶子,现出一点儿绿色,就算很不错了;可它偏偏悖乎常理,长得健壮而蓬勃。每到了八九月间,红的绿的半红半绿的枣儿缀满那枣树的枝叶间,把整个树冠都压得垂吊着,像一片彩色瀑布。

2、年年金秋到,这一树枣子总是红得诱人,装饰着好大一片天空。挑筐的走过,扛锄的走过,都只能仰着脖子,望枣兴叹;城里人颠簸着汽车前来旅游,猛地看见了,也顿时兴奋起来,跃下车,结果呢,也只能仰着脖子,望枣兴叹。他们口腔里分泌着唾液,每一条神经都被挑逗得打着颤颤,却都无可奈何。

3、石崖下有个石雕加工工地,工地上汇集了来自好几个县的能工巧匠,有老汉也有年轻后生。他们雕成的和正雕着的石狮子,一个个生动可爱,摆得到处都是。这些民间艺术家们,如处近水楼台,当然更想摘那树好枣子。据说,他们中间的一个小后生,膂力过人,他曾运足了气,把一块石子儿硬是扔到枣树上,不过也仅仅打下两三颗枣子而已。“这枣真成了王母娘娘的蟠桃了!”他瞅着那枣树咒骂。而那枣树,望着气急败坏的小伙子,好像故意气他似的,摇了三摇。

4、一棵枣树,爽了那么多人的眼,打动了那么多人的心,又扫了那么多人的兴,使有的人在离开的路上还要对它念念想想,思思谋谋,人们无从弄清它的背景,更无从弄清它是轻佻还是贵气。

5、那年亲眼看见这棵枣树的时候,我也忍不住停下脚步,仰起了脖子。由于仰角太大,我的帽子都顺着肩膀滑落了。与我同行的朋友说:“光瞅有什么用!要是真想尝尝,咱们哪天有了空儿,从山后爬到那崖上去。”后来我们真的去了。绕来绕去地足足走了有七八里山路,走得人大汗淋漓,衬衣全湿透了,才算近距离地看见了枣树。也许由于特别兴奋,也许是枣子的映照,我俩的脸都红得像一片霞了。那枣树真让我们很想欢呼几声。崖上风很大,阳光也很充足,风和阳光一年年地透过了它粗糙的树皮和枝叶,为它储满了诱人的生命力,因而果实又大又艳,宝石一般。虽然那树上的每颗枣子我们都看得清清楚楚,甚至能看见爬在枣子上的几只大蚂蚁,但是那儿的地势太险峻了,我们依然无法再向它挪近一步,令人惋惜,只得一步一回头地悻悻离开。

6、好多年之后,当我不由得又想起那棵枣树的时候,终于不再悻悻了,那是因为我重读了《诗经·蒹葭》:

7、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8、我又想起了一首陕北现代民歌:

9、羊肚子手巾哟三道道蓝,咱们见面面容易说话话难。一个在山上哟一个在沟,拉不上话话哟咱招一招手。瞭见了个村村哟瞭不见个人,泪蛋蛋抛在沙蒿蒿林。

10、这些不朽民歌所创造的情境,和那棵枣树所引发的情境不是一样的吗?

11、想到这一层,我忽然感到我的生命颤栗起来,抖落了些许的俗气。你看,那棵枣树是那么美好,那么诱人,却总是难以触到,总是让人企慕;它总是撩逗着你,召唤着你,却又总是远离着你;它是美人,美人如花隔云端。它结的是一树实实在在的枣,但它给人们带来的却是诗的境界、浪漫的情怀、美学的情景。它让我想起钱钟书先生所命名的“企慕情境”,令人久久回味。

1.“枣树”生长的环境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文本作简要概括。(3分)

2.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请从下列两句中任选一句作简要的赏析)(3分)

(1)红的绿的半红半绿的枣儿缀满那枣树的枝叶间,把整个树冠都压得垂吊着,像一片彩色瀑布。

(2)那枣树,望着气急败坏的小伙子,好像故意气他似的,摇了三摇。

3.文中引用了《诗经·蒹葭》和陕北现代民歌,有什么作用?(4分)

4.通读全文,你认为“悬崖上的枣树”带给作者怎样的感悟?(4分)

.枣树生长在高峻、陡峭的石崖上,崖上极少有泥土和草木,缺少养料和水分。

【评分标准】3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2.(1)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从色彩和形态两个方面对枣树进行了描写;写出了枣树的果实丰硕、枝繁叶茂,表现了枣树的健壮而蓬勃。

【评分标准】4分,分号前每点1分,分号后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2)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使枣树的形象更加鲜明、生动、活泼,也表达了作者对枣树的喜爱之情。

【评分标准】4分,修辞手法2分,表达效果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3.改变了作者的心情,去掉了自身俗气;丰富了枣树的形象,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评分标准】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4.美好的事物,虽然远离你,让你触摸不到,但却总在召唤着你,让你企慕;它给人们带来的是诗的境界、浪漫的情怀、美学的情景。

【评分标准】4分,分号前2分,分号后2分。意思对即可。

甘肃省平凉市中考语文线上大模考试卷

甘肃省平凉市中考语文线上大模考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共3题;共20分) 1. (10.0分)诗文默写填空。 (1)“我是你簇新的理想,/________;/________;/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2)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________;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________。(《鱼我所欲也》)(3)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结尾直抒胸臆,抒发杀敌报国豪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纳兰性德的《浣溪沙》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 (5)《满江红》表明作者对贵妇人的生活并不留恋,反而蔑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 (3分)(2014·包头) 下列各项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 包头的夏季,绿树成行,鲜花盛开,让人感觉到不仅是生产钢铁的钢城,也是使人心旷神怡的树城、花城。 B . “神舟”回归地,煤海书法城一一如今内蒙的中西部,也与科技文化结下了难以分开的不解之缘。 C . 寸草不生的戈壁滩,高大连绵的胡杨林,纵横起伏的大沙漠,构成了阿拉善盟独特的自然景观。 D . ﹣个人能不能开创自己的光明前程,关键在于要有远大的理想,持之以恒的努力才能获得的。 3. (7.0分) (2017九上·龙海期中)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答。 古语有云:“腹有诗书气自华。”诗,是感情的shèn ① (A、渗;B、湛)透,是思想的火花,是理想的光辉,是智慧的结晶。从诗三百、离骚的源头,到乐府民歌,再到瑰②(A、guì;B、guī)丽宏伟的唐诗宋词,以至现代的新诗、散文诗,诗人们以其幽微的洞察力、【甲】(A、愁肠百结B、悲天悯人)的情愫、妙笔生花的笔墨,显示出多彩的人文精神和历史文化,【乙】(A、镌刻B、铭刻)出这悠久的诗意中国,影响了平凡而美丽的一代代华夏儿女。 (1)根据①处拼音选择正确的汉字,为文中②处划线字选择正确读音,只填序号。 ①处________;②处________ (2)从文中甲乙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只填序号。 【甲】________;【乙】________ (3)文中画线句有一处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原句:影响了平凡而美丽的一代代华夏儿女。 修改句:________ 二、阅读(70分) (共6题;共70分) 4. (6分) 阅读古诗,回答相关问题

刘成章《石崖上的枣树》阅读练习及答案

石崖上的枣树 刘成章 ①那是陕北的一座高峻石崖,陡峭得不能再陡峭了,齐上齐下,刀削的一般,笔直地立在那儿;崖上又极少有土,极少有草,却不知在何年何月,就在那半崖上,在一条看不大清楚的石缝间,突兀地生了一棵枣树。枣树生长在那儿,没有什么养料和水分,可它偏偏悖乎常理,长得健壮而蓬勃。每到八九月间,红的绿的半红半绿的枣儿缀满那枣树的枝叶间,把整个树冠都压得垂吊着,像一片彩色瀑布。 ②年年金秋到,这一树枣子总是红得诱人,装饰着好大一片天空。挑筐的走过,扛锄的走过,都只能仰着脖子,望枣兴叹;城里人颠簸着汽车前来旅游,猛地看见了,也顿时兴奋起来,跃下车,结果呢,也只能仰着脖子,望枣兴叹。他们口腔里分泌着唾液,每一条神经都被挑逗得打着颤颤,却都无可奈何。 ③石崖下有个石雕加工工地,工地上汇集了来自好几个县的能工巧匠,有老汉也有年轻后生。他们雕成的和正雕着的石狮子,一个个生动可爱,摆得到处都是。这些民间艺术家们,如处近水楼台,当然更想摘那树好枣子。据说,他们中间的一个小后生,臂力过人,他曾运足了气,把一块石子儿硬是扔到枣树上,不过也仅仅打下两三颗枣子而已。“这枣真成了王母娘娘的蟠桃了!”他瞅着那枣树咒骂。而那枣树,望着气急败坏的小伙子,好像故意气他似的,摇了三摇。 ④一棵枣树,爽了那么多人的眼,打动了那么多人的心,又扫了那么多人的兴,使有的人在离开的路上还要对它念念想想,思思谋谋。人们无从弄清它的背景,更无从弄清它是轻佻还是贵气。 ⑤那年亲眼看见这棵枣树的时候,我也忍不住停下脚步,仰起了脖子。与我同行的朋友说:“光瞅有什么用!要是真想尝尝,咱们哪天有了空儿,从山后爬到那崖上去。”后来我们真的去了。绕来绕去地足足走了有七八里山路,才算近距离地看见了枣树。也许由于特别兴奋,也许是枣子的映照,我俩的脸都红得像一片霞了。那枣树真让我们很想欢呼几声。崖上风很大,阳光也很充足,风和阳光一年年地透过了它粗糙的树皮和枝叶,为它储满了诱人的生命力,因而果实又大又艳,宝石一般。虽然那树上的每颗枣子我们都看得清清楚楚,但是那儿的地势太险峻了,我们依然无法再向它挪近一步,只得一步一回头地悻悻离开。 ⑥好多年之后,当我不由得又想起那棵枣树的时候,终于不再悻悻了,那是因为我重读了《诗经·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天津市南开二模语文及答案

南开区 2015-2016 学年度第二学期九年级语文模拟试卷 第 I 卷(选择题共 27 分) 一、(本大题共11 小题,共27 分。1-3 小题,6-8 小题,每题2 分;4-5 小题,9-11 小题,每题3 分) 1.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憔悴.(cuì)感慨.(kǎi)人迹罕.至(hān) B.禁锢.(kù)狼籍.(jí)盛.气凌人(shèng) C.门楣.(méi)坍.塌(tān)广袤.无垠(mào) D.骊.歌(lì)饶.恕(ráo)袖.手旁观(xiù) 2.一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下是() 时间好像一把尺子,它能丈量奋斗者前进的进程;时间如同一架天平,它能 奋斗者成果的重量;时间就像一条皮鞭,它能我们追赶人生的目标;时间犹如一面战鼓,它能我们加快前进的步伐。 A.称量鞭策激励 B.称量鞭挞鼓励 C.测量鞭挞鼓励 D.测量鞭策激励 3.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将在天津举办的第九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给弘扬天津精神和天津形象带来良机。 B.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我们周围出现了大量“低头族”。 C.继承和发扬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D.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他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4.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数,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 B.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C.是让你的生命更加朝气勃勃?还是让暮气滋长而举步不前?拷问着人生的选择。 D.扬州境内湖泊众多,宝应湖、高邮湖、邵伯湖自北向南沿运河依次排列。 5.下面对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杭州市2019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I)卷(模拟)

杭州市2019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1 .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尊老爱幼、勤俭持家、知书达礼……这些都是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美德。 B.明天参观博物馆你是打算自己去呢?还是和大家一起去? C.大诗人苏轼曾说过:“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D.中国不仅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倡导者,更是负责任的参与者,有担当的行动者。 2 . 下列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园林藤萝阳台枣核 解说:这四个词的词性相同。 B.良师益友片言只语聚族而居炉火纯青 解说:这四个短语的结构类型相同。 C.这个时刻的每一分钟对喜欢挑战的人来说都是一种享受。 解说:这句话的主干是“时刻是享受”。 D.“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解说:该项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3 .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通过《汉语英雄》节目,让我们感悟到人们还需要重拾汉字,让世界的所有人都能感受到汉字的辉煌。(删去“通过”) B.各地媒体从多省考试院获悉得知,2017年高考将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核内容,如在语文中增加古代文化常识的内容。(删去“得知”) C.神舟十一号飞船返程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将继续在轨运行,开发有关科学实验,并于2017年4月接受天舟一号飞船访问。(把“开发”调到“运行”前面) D.加强安全防范和自我保护意识,尽量避免不前往人烟稀少、治安较差的地区,在人群密集场所,注意防范身边可疑人员。(删去“不”)

4 .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匀称(chèn)殷红(yān)告磬(qìn)潜心贯注(qiǎn) B.藩篱(fán)炽热(chì)躯壳(qiào)期期艾艾(ài) C.庇护(bì)媲美(pì)囿于(yòu)即物起兴(xìng) D.馄饨(tun) 襁褓(qiǎng)倔强(juè)味同嚼蜡(jiáo)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石崖上的枣树》一文,回答下列小题。 石崖上的枣树 刘成章 ①那是陕北的一座高峻石崖,陡峭得不能再陡峭了,齐上齐下,刀削的一般,笔直地立在那儿;崖上又极少有土,极少有草,却不知在何年何月,就在那半崖上,在一条看不大清楚的石缝间,突兀地生了一棵枣树。照说,枣树生长在那儿,哪来的什么养料和水分,只要能勉强挤出几片叶子,现出一点儿绿色,就算很不错了;可它偏偏悖乎常理,长得健壮而蓬勃。每到了八九月间,红的、绿的、半红半绿的枣儿缀满那枣树的枝叶间,把整个树冠都压得垂吊着,像一片彩色瀑布。 ②年年金秋到,这一树枣子总是红得诱人,装饰着好大一片天空。挑筐的走过,扛锄的走过,都只能仰着脖子,望枣兴叹;城里人颠簸着汽车前来旅游,猛地看见了,也顿时兴奋起来,跃下车,结果呢,也只能仰着脖子,望枣兴叹。他们口腔里分泌着唾液,每一条神经都被挑逗得打着颤颤,却都无可奈何。 ③石崖下有个石雕加工工地,工地上汇集了来自好几个县的能工巧匠,有老汉也有年轻后生。他们雕成的和正雕着的石狮子,一个个生动可爱,摆得到处都是。这些民间艺术家们,如处近水楼台,当然更想摘那树好枣子。据说,他们中间的一个小后生,膂力过人,他曾运足了气,把一块石子儿硬是扔到枣树上,不过也仅仅打下两三颗枣子而已。“这枣真成了王母娘娘的蟠桃了!”他瞅着那枣树咒骂。而那枣树,望着气急败坏的小伙子,好像故意气他似的,摇了三摇。 ④一棵枣树,爽了那么多人的眼,打动了那么多人的心,又扫了那么多人的兴,使有的人在离开的路上还要对它念念想想,思思谋谋,人们无从弄清它的背景,更无从弄清它是轻佻还是贵气。 ⑤那年亲眼看见这棵枣树的时候,我也忍不住停下脚步,仰起了脖子。由于仰角太大,我的帽子都顺着肩膀滑落了。与我同行的朋友说:“光瞅有什么用!要是真想尝尝,咱们哪天有了空儿,从山后爬到那崖上去。”后来我

人教版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质量检测试卷D卷

人教版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质量检测试卷D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2题;共4分) 1. (2分)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 面对越来越高的求职门槛,许多大学生叹为观止。 B . 山东籍作家莫言先生在文学创作上精心钻研,持之以恒,于2012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C . 他成为“学习标兵”后,表现更加积极,几乎每节课都肆无忌惮地举手发言。 D . 汪老师的课讲得惟妙惟肖,赢得了全班同学的热烈掌声。 2. (2分)下列对病句的修改有课的一项是() A . 上中学以来,他一直始终参加学校田径队课练。(修改:删去“一直”,或删去“始终”。) B . 通过这次小提琴比释,使她的自信心增强了。(修改:删去“通过”,或删去“使”。) C . 到了退休年龄的他,精力和身体都还很健壮。(修改:将“健壮”改为“充沛”。) D . 我们要利用一切人类的优秀成果,为祖国建设服务。(修改;将“一切”放到“人类的”后面。) 二、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 3. (5分)古诗文名句默写。 (1)________,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2)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李白《行路难》) (3)欲说还休,________!(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4)竹篱茅舍,________。(白朴《越调·天净沙·冬》) (5)野芳发而幽香,________,风霜高洁,________,山间之四时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6)古人喜“望”,因望而抒情感怀。许浑登楼而“望”,感受到“________,________”(《咸阳城东楼》)

人教版2020年(春秋版)中考三模语文试题(II)卷(练习)

人教版2020年(春秋版)中考三模语文试题(I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1 . 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呢喃(nán)恣睢(suī)强聒不舍(guō) B.恫吓(dòng)拮据(jié)彬彬有礼(bīn) C.搽粉(chá)勾当(gòu)孜孜不倦(zī) D.恁地(de)发怔(zhèng)箪食壶浆(dān) 2 .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瞭亮喉咙烘托花枝招展 B.抖擞骄媚屋檐迫不及待 C.暴怒诀别沉寂翻来覆去 D.分岐匿笑遮蔽各得其所 3 .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校模型设计大赛的参赛者大多是以初一的学生为主,其他年级的学生数量不多.(删掉“数量”) B.长辈给晚辈红包的传统年俗.在微信时代演变成一场同事好友中的“抢红包”大战,引发了强烈的社会影响.(“引发”为“产生”) C.近年来,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和商品房价格的上涨,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删掉“随着”) D.现在市场假日伪劣产品屡禁不止一希望广大消费者引起注意,不给唯利是图者以可乘之机.(将“引起”放到“广大”前面) 4 .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春天像小姑娘,花容月貌的,笑着,走着。 B.队伍分散开去,摩肩接踵,前后长达一英里左右。 C.假如恨比爱多,小屋就凄风苦雨,愁云惨雾,你会精神悲戚压抑,茕茕孑立。 D.但是大手笔只选择两三件事轻描淡写一下,完全境遇便呈露眼前,栩栩如生。

5 . 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A.《故乡》——《呐喊》——鲁迅——现代 B.《我的叔叔于勒》——《羊脂球》——莫泊桑——法国 C.《陈涉世家》——《史记》——司马迁——西汉 D.《唐雎不辱使命》——《三国志》——陈寿——晋朝 二、现代文阅读 ①中国邮政日前宣布开放全国5000个自提网点,任何一家快递公司发货,均可享受此服务。自提网点包括现有邮政自有网点和“无人值守”的智能快递柜。看似简单的自提系统开放,背后却是智能快递的大市场。企业、专家、主管部门等负责人均认为,智能快递已成为当前政府驱动快递满足消费和商业需求的重要手段。 ②快递员将快递包裹送到置于小区的智能快递柜中,给收件人发送取件短信。收件人经过手机查询——输入密码——开门取件三个步骤,便可将一个快递包裹从智能快递柜中取出,抱回家去。这种方式越来越受到居民和快递员欢迎。中国快递协会常务副会长李惠德说,目前出现的一些智能快递柜,代表着未来中国快递业的发展方向——智能快递,即通过引入信息化、大数据等现代化手段,融合预测等方式,以更加便捷的智能设施(如智能快递柜)和手段满足高密度、高成本、高人力的现代快递工作,通过建设社区的“智能快递站”为消费者服务。 ③智能快递站模式可以24小时为居民提供服务,减少交通拥堵,未来还可以变成独立的智能账户,市民在家中就可以完成各种邮政业务及其他社区服务的操作。专家认为,相比传统模式,快递柜有多个优势。首先是标准化产品,可以连接各个快递公司;其次是做到24小时服务;第三是加入摄像头减少纠纷;第四是价格低廉。 ④智能快递可消化我国高速增长的巨量快递。未来我国快递业务量猛增,而人工投递成本不断增加,继续满足居民和电子商务快递需求,快递柜成为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 ⑤智能快递柜还具有很强的扩展性,成为高价值的社区入口。业内人士认为,以京东为例,可以增加冷藏冷冻功能,只需要1000元成本就可以加一个附柜。此外,可以利用这一空间进行销售,以小区的大数据积累为基础,电商可以掌握小区购买米、油等生活用品情况并提前配送储藏,提升了物流和快递柜的效率和价值。 ⑥有预测显示,智能快递将伴随快递需求和服务的提升而高速发展,根据全国快递柜潜在需求和可建设总数,在未来5年左右可产生百亿级的市场。 6 . 文中第②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7 . 体会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石崖上的枣树》阅读练习及答案解析

石崖上的枣树 刘成章 那是陕北的一座高峻石崖,陡峭得不能再陡峭了,齐上齐下,刀削的一般,笔直地立在那儿;崖上又极少有土,极少有草,却不知在何年何月,就在那半崖上,在一条看不大清楚 的石缝间,突兀地生了一棵枣树。照说,枣树生长在那儿,哪来的什么养料和水分,只要能 勉强挤出几片叶子,现出一点儿绿色,就算很不错了;可它偏偏悖乎常理,长得健壮而蓬勃。每到了八九月间,红的绿的半红半绿的枣儿缀满那枣树的枝叶间,把整个树冠都压得垂吊着,像一片彩色瀑布。 年年金秋到,这一树枣子总是红得诱人,装饰着好大一片天空。挑筐的走过,扛锄的走过,都只能仰着脖子,望枣兴叹;城里人颠簸着汽车前来旅游,猛地看见了,也顿时兴奋起 来,跃下车,结果呢,也只能仰着脖子,望枣兴叹。他们口腔里分泌着唾液,每一条神经都 被挑逗得打着颤颤,却都无可奈何。 石崖下有个石雕加工工地,工地上汇集了来自好几个县的能工巧匠,有老汉也有年轻后生。他们雕成的和正雕着的石狮子,一个个生动可爱,摆得到处都是。这些民间艺术家们, 如处近水楼台,当然更想摘那树好枣子。据说,他们中间的一个小后生,膂力过人,他曾运 足了气,把一块石子儿硬是扔到枣树上,不过也仅仅打下两三颗枣子而已。“这枣真成了王母娘娘的蟠桃了!”他瞅着那枣树咒骂。而那枣树,望着气急败坏的小伙子,好像故意气他 似的,摇了三摇。 一棵枣树,爽了那么多人的眼,打动了那么多人的心,又扫了那么多人的兴,使有的人 在离开的路上还要对它念念想想,思思谋谋,人们无从弄清它的背景,更无从弄清它是轻佻还是贵气。 那年亲眼看见这棵枣树的时候,我也忍不住停下脚步,仰起了脖子。由于仰角太大,我 的帽子都顺着肩膀滑落了。与我同行的朋友说:“光瞅有什么用!要是真想尝尝,咱们哪天 有了空儿,从山后爬到那崖上去。”后来我们真的去了。绕来绕去地足足走了有七八里山路,走得人大汗淋漓,衬衣全湿透了,才算近距离地看见了枣树。也许由于特别兴奋,也许是枣子的映照,我俩的脸都红得像一片霞了。那枣树真让我们很想欢呼几声。崖上风很大,阳光也很充足,风和阳光一年年地透过了它粗糙的树皮和枝叶,为它储满了诱人的生命力,因而果实又大又艳,宝石一般。虽然那树上的每颗枣子我们都看得清清楚楚,甚至能看见爬在枣子上的几只大蚂蚁,但是那儿的地势太险峻了,我们依然无法再向它挪近一步,令人惋惜, 只得一步一回头地悻悻离开。 好多年之后,当我不由得又想起那棵枣树的时候,终于不再悻悻了,那是因为我重读了《诗经·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广东省河源市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广东省河源市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语言与运用 (共5题;共31分) 1. (8分)改正下列成语中的错别字。 ①前呼后拥再接再励死心塌地________改为________ ②怀古伤今地大物博虎视耽耽________改为________ ③诲人不倦世外桃渊笑逐颜开________改为________ ④求神拜佛无动于衰刻不容缓________改为________ 2. (4分)下列句子中各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 ①第二天早上,教授热情友好的问侯让我感到宽慰。________ ②我已在科学学院注册学习搏物学这门课了。________ ③这次我憋足了一骨劲仔细观察。________ ④事实本身是枯躁无味的,除非与某一自然规律联系起来时才有意义。________ 3. (4分) (2017七下·成都月考)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①________ ,弹琴复长啸。(王维《竹里馆》) ②此夜曲中闻折柳,________。(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③杨花榆荚无才思,________。(韩愈《晚春》) ④默写岑参的《逢入京使》全诗 ________ 4. (10分)东疆中学激浪文学社拟举办一次名著阅读联谊活动,邀请你去参加并完成以下实践活动。 (1) 活动一:填写读书卡片并设计其中一个栏目的名称。(根据下面读书卡各栏目的序号及表下的注释,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读书卡片

注①:为了方便检索查阅你积累的读书卡片,请在①处设计一个栏目的名称。 (2) 活动二:请你接受激浪文学社小记者的采访。 小记者问:你从课本的两个精彩片段中,读懂了格列佛是一个怎样的人? 你的回答: 5. (5分) (2017九上·崆峒期末) 下面语段划线处都有语病,请根据提示加以改正。 与发达地区相比,①重庆中小学生存在矮个多、胖墩多、近视眼多等。挑食、偏食,②形成了一部分学生营养摄入不足,不利于长高。而过多的食用高油、高热和高糖食品,会让无法消耗的能量转化成脂肪,积蓄在体内,形成“胖墩”身材。学生近视眼越来越多,一方面与他们的胡萝卜素、维生素等缺乏有关,另一方面,课业负担和娱乐负担造成用眼过度,③影响危害了视力健康。④有关部门已专门对这一现状进行研究和调查,并寻找相应对策。 (1)第①处成分残缺,应在句末添加________。 (2)第②处搭配不当,应将________改为________。 (3)第③处词语赘余,应删去________。 (4)第④处语序不当,应调整为________。 二、阅读理解 (共4题;共55分) 6. (10分)阅读诗歌,完成后面问题。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石崖上的枣树阅读答案

石崖上的枣树阅读答案 ①那是陕北的一座高峻石崖,陡峭得不能再陡峭了,齐上齐下,刀削的一般,笔直地立在那儿;崖上又极少有土,极少有草,却不知在何年何月,就在那半崖上,在一条看不大清楚的石缝间,突兀地生了一棵枣树。枣树生长在那儿,没有什么养料和水分,可它偏偏悖乎常理,长得健壮而蓬勃。每到八九月间,红的绿的半红半绿的枣儿缀满那枣树的枝叶间,把整个树冠都压得垂吊着,像一片彩色瀑布。 ②年年金秋到,这一树枣子总是红得诱人,装饰着好大一片天空。挑筐的走过,扛锄的走过,都只能仰着脖子,望枣兴叹;城里人颠簸着汽车前来旅游,猛地看见了,也顿时兴奋起来,跃下车,结果呢,也只能仰着脖子,望枣兴叹。他们口腔里分泌着唾液,每一条神经都被挑逗得打着颤颤,却都无可奈何。 ③石崖下有个石雕加工工地,工地上汇集了来自好几个县的能工巧匠,有老汉也有年轻后生。他们雕成的和正雕着的石狮子,一个个生动可爱,摆得到处都是。这些民间艺术家们,如处近水楼台,当然更想摘那树好枣子。据说,他们中间的一个小后生,臂力过人,他曾运足了气,把一块石子儿硬是扔到枣树上,不过也仅仅打下两三颗枣子而已。“这枣真成了王母娘娘的蟠桃了!”他瞅着那枣树咒骂。而那枣树,望着气急败坏的小伙子,好像故意气他似的,摇了三摇。 ④一棵枣树,爽了那么多人的眼,打动了那么多人的心,又扫了那么多人的兴,使有的人在离开的路上还要对它念念想想,思思谋谋。人们无从弄清它的背景,更无从弄清它是轻佻还是贵气。 ⑤那年亲眼看见这棵枣树的时候,我也忍不住停下脚步,仰起了脖子。与我同行的朋友说:“光瞅有什么用!要是真想尝尝,咱们哪天有了空儿,从山后爬到那崖上去。”后来我们真的去了。绕来绕去地足足走了有七八里山路,才算近距离地看见了枣树。也许由于特别兴奋,也许是枣子的映照,我俩的脸都红得像一片霞了。那枣树真让我们很想欢呼几声。崖上风很大,阳光也很充足,风和阳光一年年地透过了它粗糙的树皮和枝叶,为它储满了诱人的生命力,因而果实又大又艳,宝石一般。虽然那树上的每颗枣子我们都看得清清楚楚,但是那儿的地势太险峻了,我们依然无法再向它挪近一步,只得一步一回头地悻悻离开。 ⑥好多年之后,当我不由得又想起那棵枣树的时候,终于不再悻悻了,那是因为我重读了《诗经·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⑦古老民歌所创造的情境,和那棵枣树所引发的情境不是一样的吗? ⑧想到这一层,我忽然感到我的生命颤栗起来,抖落了些许的俗气。你看,那棵枣树是那么美好,那么诱人,却总是难以触到,总是让人企慕;它总是撩逗着你,召唤着你,却又总是远离着你;它是美人,美人如花隔云端。它结的是一树实实在在的枣,但它给人们带来的却是诗的境界、浪漫的情怀、美学的情景。它让我想起钱钟书先生所命名的“企慕情境”,令人久久回味。(选自2015年4月10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1.文中记叙了人们有关枣树的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2.品味语言,回答下面的问题。

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项之开放性试题

授课内容:语文中考阅读 授课教师:张媛媛 第一章记叙文阅读 第七节中考记叙类文章阅读之开放性试题 中考记叙类文章阅读之开放性试题

中考类型题中的开放性试题,是中考各种文体(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必考的题目。 开放性试题,是指允许、倡导和鼓励答案多元化而非唯一的一种考题形式。这类试题由于其多元化、多角度、多层次的解题思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 而这种类型题,因其不预设正确答案,所以对于考生而言,既是一种简单的题型,也是一种有一定难度的题型。在中考时,批卷教师一般对于这种题型的考查,只要言之有理即可,所以这种题是简单的。但是如果深究,开放性类型题也是有一定的规律性的解法的,这也是我们这节课需要探究的内容。 类型: 1. 结合全文,联系生活实际,谈启示、感悟、影响。 2. 根据对主旨的理解,谈对于关键性句子的理解。 4.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解题思路: 1. 审好题,抓住题干,弄清楚出题人问的究竟是什么,不要觉得简单急于下笔,一定把题多读几遍; 2. 作答时要结合全文内容,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一定要言之有物,不可空发议论; 3. 要结合文章的中心、主旨来谈,结合文末的抒情议论句来谈。 4. 解答要言之有理,内容要积极向上健康; 5. 能多写别少些,除非是有字数要求的。 阅读之开放性试题 阅读1 (2015日照中考)《石崖上的枣树》

24. 结合全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石崖上的枣树给了你那些启示?(4分) 阅读2 (2015菏泽中考)《给狗留个位置》 18. 根据你对文章主旨的理解,说说结尾处“人性化的教育”指的是什么。(4分) 阅读3 (2015临沂中考)《雪白》 22. 本文意蕴深刻,请联系现实,谈谈本文给了你怎样的启示。(4分) 阅读4 (2015济宁中考)《石崖上的枣树》 20. 通读全文,你认为“悬崖上的枣树”带给作者怎样的感悟?(4分) 阅读5 (2015德州中考)《逍遥游》 25. 贺先生的为人处世与他的读书治学密不可分,联系你的读书经验,简要谈谈读书对你的影响。(3分) 阅读6 (2015威海中考)《草记》 17. 为“草”作记,其中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18. 面对佛手肿,“牧人能言,但不能写出以示天下”,“只有我记下此草”。请谈谈这一现象对你写作方面的启示。(4分) 阅读7 (2015聊城中考)《素颜如雪》 21.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举一例简述你心目中的“素颜如雪”。(4分)

吉林省吉林市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吉林省吉林市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句子默写 (共1题;共10分) 1. (10分) (2017七上·盐城月考) 古诗文名句默写。 (1)为者常成,________。 (2)水何澹澹,________。 (3)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 (4)《次北固山下》中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着时光的流逝,蕴含自然理趣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5)《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融情于景,含有漂零之感、离别之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6) ________,吹面不寒杨柳风。 (7)我们已学过朱自清的《春》和老舍的《济南的冬天》,请再写出古诗词中描写春或冬天的连贯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26分) 2. (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甲】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 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①饮酒者游。旬朔②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比③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④ ,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⑤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⑥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⑦。故虽有勤苦之劳,而常废于善忘。比读《齐史》,见孙搴⑧云:“我精骑三千,足敌军羸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事之可为文用者,勒⑨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噫!少而不勤,无如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节选自秦观《精骑集序》,有删改) 【注】①滑稽:能言善辩。②旬朔:十天或一个月。③比:近来。④惩艾:惩治,惩戒。⑤曩:从前。⑥寻绎:推求探索。⑦省:记。⑧孙搴(qiān):人名。⑨勒:编纂。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记叙文阅读题)石崖上的枣树阅读答案(济宁中考语文试题)

石崖上的枣树阅读答案(济宁中考语 文试题) 记叙文阅读题 石崖上的枣树 刘成章 那是陕北的一座高峻石崖,陡峭得不能再陡峭了,齐上齐下,刀削的一般,笔直地立在那儿;崖上又极少有土,极少有草,却不知在何年何月,就在那半崖上,在一条看不大清楚的石缝间,突兀地生了一棵枣树。照说,枣树生长在那儿,哪来的什么养料和水分,只要能勉强挤出几片叶子,现出一点儿绿色,就算很不错了;可它偏偏悖乎常理,长得健壮而蓬勃。每到了八九月间,红的绿的半红半绿的枣儿缀满那枣树的枝叶间,把整个树冠都压得垂吊着,像一片彩色瀑布。 年年金秋到,这一树枣子总是红得诱人,装饰着好大一片天空。挑筐的走过,扛锄的走过,都只能仰着脖子,望枣兴叹;城里人颠簸着汽车前来旅游,猛地看见了,也顿时兴奋起来,跃下车,结果呢,也只能仰着脖子,望枣兴叹。他们口腔里分泌着唾液,每一条神经都被挑逗得打着颤颤,却都无可奈何。 石崖下有个石雕加工工地,工地上汇集了来自好几个县的能工巧匠,有老汉也有年轻后生。他们雕成的和正雕着的石狮子,一个个生动可爱,摆得到处都是。这些民间艺术家们,如处近水楼台,当然更想摘那树好枣子。据说,他们中间的一个小后生,膂力过人,他曾运足了气,把一块石子儿硬是扔到枣树上,不过也仅仅打下两三颗枣子

而已。这枣真成了王母娘娘的蟠桃了!他瞅着那枣树咒骂。而那枣树,望着气急败坏的小伙子,好像故意气他似的,摇了三摇。 一棵枣树,爽了那么多人的眼,打动了那么多人的心,又扫了那么多人的兴,使有的人在离开的路上还要对它念念想想,思思谋谋,人们无从弄清它的背景,更无从弄清它是轻佻还是贵气。 那年亲眼看见这棵枣树的时候,我也忍不住停下脚步,仰起了脖子。由于仰角太大,我的帽子都顺着肩膀滑落了。与我同行的朋友说:光瞅有什么用!要是真想尝尝,咱们哪天有了空儿,从山后爬到那崖上去。后来我们真的去了。绕来绕去地足足走了有七八里山路,走得人大汗淋漓,衬衣全湿透了,才算近距离地看见了枣树。也许由于特别兴奋,也许是枣子的映照,我俩的脸都红得像一片霞了。那枣树真让我们很想欢呼几声。崖上风很大,阳光也很充足,风和阳光一年年地透过了它粗糙的树皮和枝叶,为它储满了诱人的生命力,因而果实又大又艳,宝石一般。虽然那树上的每颗枣子我们都看得清清楚楚,甚至能看见爬在枣子上的几只大蚂蚁,但是那儿的地势太险峻了,我们依然无法再向它挪近一步,令人惋惜,只得一步一回头地悻悻离开。 好多年之后,当我不由得又想起那棵枣树的时候,终于不再悻悻了,那是因为我重读了《诗经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我又想起了一首陕北现代民歌: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外阅读练习及答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外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大石围天坑 世界上最大的天坑群在乐业。在方圆不到20平方公里的崇山峻岭里,分布着24个天坑,其中大石围天坑乐业天坑群的代表。 大石围天坑是一处鲜为人知的秘境,集险、奇、峻、秀于一体,是世界上罕见的自然奇观 大石围天坑像个巨大的火山口,东西长约600米,南北宽420米,深613米,四周是悬崖峭壁像刀削过一样,异常险峻。大石围底部有大片的地下原始森林,面积约9.6万平方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下原始森林。天坑地下青苔遍布,灌木丛升,林中树木粗壮,有好多酸枣树要三人合抱才行。 大石围的地下溶洞中,石笋、石柱、石瀑、石帘等千姿百态,晶莹剔透,犹如一片巨大的宝藏,铺满晶莹闪烁的宝石,令人惊叹。洞内有两条地下河,水流湍急,最神奇的是河水一热一冷。地下河有多长,地下河的源头和出口在哪里,为什么河水一热一冷,这些都是谜。 在大石围天坑的观景台俯瞰天坑,阴天的时候雾气缭绕、时浓时淡、恍如仙境;晴天的时候,地下原始森林郁郁葱葱、神秘莫测。远眺前方峭壁,上面清晰地赫然显现着一幅倒着的“中国地图”,逼真得让人难以想象,就连海南岛、台湾岛都非常清晰,整个“中国地图”的总面积约9600平方米,堪称“中国地图”之最。 大石围天坑就像一个蒙着面纱的神秘少女,令人倾倒。 1.练习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4分) 鲜为人知: 俯瞰: 2.大石围天坑在(2分) 3.短文写了大石围天坑哪些令人称奇的地方?(4分) 4.为什么说前方峭壁上的“中国地图”堪称“中国地图”之最?(4分) 1.很少有人知道;就是俯视,从高处往下看。 2.乐业 3.底部有原始森林,地下溶洞有千姿百态的石笋、石柱、石瀑、石帘,并且有一热一冷的地下河,

化君《老枣树下的斑驳流年》阅读练习及答案

(四)阅读下文,完成18—21题。(18分) 老枣树下的斑驳流年 化君 ①淅淅沥沥的秋雨,从晨落到暮。窗玻璃发出啪啪嗒嗒的声响,像极了老家院子里那棵老枣树上的红枣落到地面的声音。 ②正是红枣上市的季节。老家院子里的老枣树上一定挂满圆滚滚紫溜溜的红枣了吧,被连绵的雨珠击落一地,树下有否拾枣的人? ③从前,红枣成熟的季节,母亲便挎了一篮子红枣给我送来。不厌其烦地和我絮叨小时候打枣的事儿。如今,这样的情景,于我成了一种高不可攀的奢望和梦想。 ④母亲早就不记得那棵老枣树了。母亲连我也不记得了。 ⑤老枣树是否还记得我和母亲?哦,一定会的。如我,永远不会忘记母亲和老枣树。 ⑥我是老枣树看着长大的。除了母亲,我和老枣树最亲。每年燕子飞来的时候,我就围着老枣树转悠。终于看见青蒙蒙的芽儿了。终于开出黄盈盈的小花了。老枣树上长出一颗颗青粒儿的时候,我就闹着要母亲去够。母亲说,枣红了才好吃。 ⑦绿碧碧的枣儿终于有了红意,我找来一根长棍子递给母亲,拉着她来到老枣树下。母亲仰头朝树上望,忽而举起棍子就打。落地的枣儿仿佛一只只欢蹦乱跳的兔子,满地撒欢。我小跑着来来回回追赶着去捡,心里浮泛着欢喜快乐的泡泡。当我将一颗枣抓在手里时,快乐的泡泡便从心里溢出来,飘满一院子,墙根的狗尾巴花也在笑。 ⑧可是,才捡了几颗,母亲就停下不打了。母亲说,枣熟透了才好吃。等树上的枣全都变红的时候,母亲却又换了说法,得留着,过年时好给你蒸枣糕吃。从此,红枣成了一道过年时才能吃到的美味。 ⑨母亲也有破例的时候。 ⑩八岁那年,一天,放学后我一口气跑回家,哭闹着跟母亲要爸爸。母亲见哄弄不下,突然伸手打了我一巴掌,我更加起劲儿地哭喊起来。母亲把我按到怀里搂了一会儿,说,走,妈妈给你打枣吃。 ?那天,母亲的力气大得很,只一会儿工夫,树上的枣全都被她打光了,地上青蒙蒙一片。我抬头看母亲,她眼睛里湿润润的。 ?十三岁那年,红枣刚刚收获下来的季节。一天,同桌因为我阻止她上课吃东西,便告老师我拿了她的橡皮,还骂我小偷。我向母亲哭诉一阵子后说,我不想上学了。母亲伸手抹掉我脸上的泪水,牵起我的手来到老枣树下,递给我一根长木棍,说,使劲儿往树上打,气出来心里就不觉得憋屈了。 ?真的,我举起棍子噼哩啪啦打了一阵子,心里感觉舒坦多了。可跟着,我嘤嘤哭起来,树被我打得光秃秃的,地上落满树叶和树枝。我开始埋怨母亲,把枣树打坏了,就结不了枣了。母亲却笑微微地说,枣树越打越旺。

北京市延庆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北京市延庆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一、综合性学习(共1题;共12分) 1.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故宫博物院“千古风流人物”苏轼主题书画展在故宫文华殿举办。文华殿始建于明初,位于紫禁城东部。文华殿为皇帝举行经筵①仪式的场所。明清两朝,每岁春秋仲月,都要在文华殿举行经筵之礼,讲习“四书五经”。明清两朝殿试阅卷也在文华殿进行。此外,明代设有“文华殿大学士”一职,以辅导太子读书。清代,文华殿大学士的职掌变为辅助皇帝管理政务,统辖百官。 注:①经筵:是指汉唐以来帝王为讲经论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 (材料二) 故宫为明清皇家宫殿,这个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皇家建筑群,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国式建筑的独特美学,而匠心总在细节处,就连花窗也别有洞天。花窗往往是指隔扇门的格心部分,是隔扇门最精彩之所在,格心样式灵活多变,图案错综复杂,蕴含着丰富的吉祥蕴意。 窗户在古代封建社会是受封建礼法严格限制的,在大的封建建筑等级礼仪范畴之内,不能越制。门窗尺寸大小,纹样不同就能体现等级的不同,总的来讲主要建筑物的等级高于次要建筑,建筑主体高于其附属建筑。 三交六碗菱花样式图案象征正统的国家政权,内涵天地,寓意四方,是寓意天地之交而生万物的一种符号。这种图案是用直棂与斜棂相交后组成若干的等边三角形,三角形相交之处便成为一朵六瓣菱花,三角形中间呈圆形。 (材料三) 图一图二图三 (材料四) 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功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大致说来,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四扇,八扇,十二扇,综合起来看,谁都要赞叹这是高度的图案美。摄影家挺喜欢这些门和窗,他们斟酌着光和影,摄成称心满意的照片。 (1)阅读以上材料,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石崖上的枣树

石崖上的枣树 刘成章 1、那是陕北的一座高峻石崖,陡峭得不能再陡峭了,齐上齐下,刀削的一般,笔直地立在那儿;崖上又极少有土,极少有草,却不知在何年何月,就在那半崖上,在一条看不大清楚的石缝间,突兀地生了一棵枣树。照说,枣树生长在那儿,哪来的什么养料和水分,只要能勉强挤出几片叶子,现出一点儿绿色,就算很不错了;可它偏偏悖乎常理,长得健壮而蓬勃。每到了八九月间,红的绿的半红半绿的枣儿缀满那枣树的枝叶间,把整个树冠都压得垂吊着,像一片彩色瀑布。 2、年年金秋到,这一树枣子总是红得诱人,装饰着好大一片天空。挑筐的走过,扛锄的走过,都只能仰着脖子,望枣兴叹;城里人颠簸着汽车前来旅游,猛地看见了,也顿时兴奋起来,跃下车,结果呢,也只能仰着脖子,望枣兴叹。他们口腔里分泌着唾液,每一条神经都被挑逗得打着颤颤,却都无可奈何。 3、石崖下有个石雕加工工地,工地上汇集了来自好几个县的能工巧匠,有老汉也有年轻后生。他们雕成的和正雕着的石狮子,一个个生动可爱,摆得到处都是。这些民间艺术家们,如处近水楼台,当然更想摘那树好枣子。据说,他们中间的一个小后生,膂力过人,他曾运足了气,把一块石子儿硬是扔到枣树上,不过也仅仅打下两三颗枣子而已。“这枣真成了王母娘娘的蟠桃了!”他瞅着那枣树咒骂。而那枣树,望着气急败坏的小伙子,好像故意气他似的,摇了三摇。 4、一棵枣树,爽了那么多人的眼,打动了那么多人的心,又扫了那么多人的兴,使有的人在离开的路上还要对它念念想想,思思谋谋,人们无从弄清它的背景,更无从弄清它是轻佻还是贵气。 5、那年亲眼看见这棵枣树的时候,我也忍不住停下脚步,仰起了脖子。由于仰角太大,我的帽子都顺着肩膀滑落了。与我同行的朋友说:“光瞅有什么用!要是真想尝尝,咱们哪天有了空儿,从山后爬到那崖上去。”后来我们真的去了。绕来绕去地足足走了有七八里山路,走得人大汗淋漓,衬衣全湿透了,才算近距离地看见了枣树。也许由于特别兴奋,也许是枣子的映照,我俩的脸都红得像一片霞了。那枣树真让我们很想欢呼几声。崖上风很大,阳光也很充足,风和阳光一年年地透过了它粗糙的树皮和枝叶,为它储满了诱人的生命力,因而果实又大又艳,宝石一般。虽然那树上的每颗枣子我们都看得清清楚楚,甚至能看见爬在枣子上的几只大蚂蚁,但是那儿的地势太险峻了,我们依然无法再向它挪近一步,令人惋惜,只得一步一回头地悻悻离开。 6、好多年之后,当我不由得又想起那棵枣树的时候,终于不再悻悻了,那是因为我重读了《诗经·蒹葭》: 7、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8、我又想起了一首陕北现代民歌: 9、羊肚子手巾哟三道道蓝,咱们见面面容易说话话难。一个在山上哟一个在沟,拉不上话话哟咱招一招手。瞭见了个村村哟瞭不见个人,泪蛋蛋抛在沙蒿蒿林。 10、这些不朽民歌所创造的情境,和那棵枣树所引发的情境不是一样的吗? 11、想到这一层,我忽然感到我的生命颤栗起来,抖落了些许的俗气。你看,那棵枣树是那么美好,那么诱人,却总是难以触到,总是让人企慕;它总是撩逗着你,召唤着你,却又总是远离着你;它是美人,美人如花隔云端。它结的是一树实实在在的枣,但它给人们带来的却是诗的境界、浪漫的情怀、美学的情景。它让我想起钱钟书先生所命名的“企慕情境”,令人久久回味。 1.“枣树”生长的环境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文本作简要概括。(3分) 2.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请从下列两句中任选一句作简要的赏析)(3分) (1)红的绿的半红半绿的枣儿缀满那枣树的枝叶间,把整个树冠都压得垂吊着,像一片彩色瀑布。 (2)那枣树,望着气急败坏的小伙子,好像故意气他似的,摇了三摇。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 第一单元 自我综合评价 含答案解析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自我综合评价 [测试范围:第一单元时间:40分钟满分:60分] 一、积累·运用(25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4分)() A.妖娆.(ráo)今朝.(zhāo)腐.烂(fǔ) 嘶.哑(sī) B.折.腰(shé) 呢喃.(nán) 娉.婷(pīng) 鲜妍.(yán) C.丰润.(rùn) 流盼.(pàn) 勃.发(bó) 枉.然(wǎng) D.冠.冕(guān) 海峡.(xiá) 黎.明(lí) 风骚.(sāo)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4分)() A.哀愁庄严邮票一代天娇 B.凝望喉咙坟幕千里冰封 C.咏赞汹勇漫游秦皇汉武 D.风流坦荡悲愤成吉思汗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4分)() A.近年来,杭州积极创造人才国际化进程,越来越多的国际人才来杭创业,去年海外人才净流入率位居全国城市第一。 B.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位置变化影响,导致未来几天我市将持续出现高温天气,大部分区县最高气温可达38℃。 C.离开大陆时,余光中带走了一张残缺的地图,他开始爱上画地图,通过这个独特的方式表达对故土的眷恋。 D.商务部发布《主要消费品供需状况统计调查分析报告》显示,消费者对进口商品的需求旺盛,进口商品成为市场“新宠”。 4.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4分) () A.《沁园春·雪》通过对北国雪景的描绘,表达了词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以及对历代封建统治者的批判。 B.《我爱这土地》是诗人艾青于1938年写的一首现代诗,表达了诗人一种刻骨铭心、至死不渝的爱国主义感情。 C.《乡愁》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恋恋不舍的情怀,更表达了期待祖国早日统一的美好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