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省科学技术进步奖推荐书

省科学技术进步奖推荐书

省科学技术进步奖推荐书
省科学技术进步奖推荐书

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推荐书一、项目基本情况

二、项目简介

三、主要科技创新

1.知识产权证明;

2.评价证明及国家法律法规要求行业审批文件;

3.主要应用证明;

4.其它证明。

“科普项目”主要附件包括:

1.图书或电子出版物样本(最新版本)(提供首页、版权页复印件);

2.由出版社出具的作品发行数量、再版次数的证明;

3.公开引用或应用证明;

4.科普作品质量的证明;

5.有助于科普作品评审的其他证明材料。

附件1

科技成果简介

附件2

20XX年农科系统科技成果奖推荐项目汇总表

推荐单位(盖章):

2.主要完成单位上下排列,主要完成人(排三列)顺序从左至右排列;

3.证书编号和奖励等级不填写。

附件3

《》主要完成人员名单

推荐单位(盖章):

1 / 19

2 / 19

附件4

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农业类项目应用证明

附件5

推荐科技著作类

应提供的有关证明材料

1.专家评价意见(包括对著作内容、质量等方面的评价,专家人数不得少于5名)。

2.公开引用或应用证明(指国内外重要书籍、报刊中引用、评价该著作的材料复印件及应用单位的应用证明)材料,一般不得少于3篇(件)。

科技著作:要求提供公开评价、引用证明或外单位的使用证明。

科普图书:要求提供公开发表的书评、读后感或提供相关技术应用部门的使用证明。3.发行量、再版次数及译成其它语种的证明:要求提供最新版本的科技著作样书。4.图书成品质量证明:由新闻出版机构的图书管理部门出具证明。

5.其它:按推荐通知要求报送。

(表样附后)

表2 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科技著作类应用证明

表3 图书成品质量证明

《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推荐书》填写要求

《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推荐书》(下称“推荐书”)是河南省农业科研系统科技成果奖评审的基本技术文件和主要依据,应严格按通知要求执行。提交的推荐书书面材料,必须严格按规定的格式、栏目及所列标题如实、全面填写,否则作为不合格项目,不提交当年农科系统科技成果奖评审委员会评审。

《推荐书》填写要求如下:

一、格式要求

《推荐书》要严格按规定格式打印,大小为大A4(高297毫米,宽210毫米)竖装。文字及图表应限定在高257毫米、宽170 毫米的规格内排印,左边为装订边,宽度不小于25毫米,正文内容所用字型应不小于5号字,推荐书及附件应合装成册,其大小规格应与推荐书一致。装订后勿再另附加封面。

二、页数要求

推荐书包括主件(第一至第九部分)和附件(第十部分)。

1.主件部分要求。“一、项目基本情况”内容不超过1页;“二、项目简介”内容不超过1页;“三、主要科技创新”内容不超过5页;“四、第三方评价和推广应用情况”内容不超过3页;“五、本项目曾获科技奖励情况” 内容不超过1页;“六、候选人情况表”,每个候选人1页,总数不超过15 人;“七、候选单位情况表”,每个候选单位1页,总数不超过10个;“八、推荐单位意见” 内容不超过1页;“九、主要知识产权证明目录” 内容不超过1页。

三、“项目基本情况”的填写

1.《项目名称》,应当紧紧围绕项目核心创新内容,简明、准确地反映出创新技术内容和特征,项目名称中一般不用xx 研究、企业名称等字样。项目名称字数(含符号)不超过30个汉字。

科普项目应直接用科普作品的名称。

2.《候选人》,候选人排序应按照贡献大小从左至右、从上到下顺序排列,人数不超过15 人。本栏目所列的候选人应对本项目主要科技创新做出贡献,对于排名在前三位的候选人,其投入该项技术研究工作量应占本人工作量的50%以上。项目的验收、鉴定委员等不能作为该项目的候选人。

科普项目的候选人应当是对科普作品的创作做出直接创造性贡献的主要作者、策划编辑。

3.《候选单位》,候选单位排序应按照贡献大小从左至右、从上到下顺序排列,单位数不超过10个。候选单位是指具有法人资格的单位,要求所填单位名称应与单位公章名称一致。

4.《科技成果登记号》,成果登记批准单位赋予的号码。

5.《项目密级》,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不受理涉密项目,本栏目填写“非密”。

6.《学科分类名称》,是评审工作中确定专业评审组、遴选评审专家的主要依据,应以推荐项目的主要科技创新(发明)为依据,以主要科技创新(发明)所涉及学科的主次顺序,按照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GB/T 13745-20XX)填写至二级学科。不得超过两个学科名称。

7.《所属国民经济行业名称》,按推荐项目所属国民经济行业填写相应的门类。国家标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T4754—20XX)规定国民经济行业分20个门类。

8.《任务来源》,按项目任务的来源填写相应的类别:

A.国家计划:指正式列入国家计划项目,A1、国家科技攻关(支撑)计划,A2、863计划,A3、973计划,A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A5、其他计划;

B.部委计划:指国家计划以外,国务院各部委下达的任务(计划项目);

C.省级计划:指由省政府科技主管部门和省政府通过有关厅局下达的任务;

D.省辖市计划:指省辖市政府科技主管部门下达的任务;

E.国际合作:指由外国单位、组织或个人委托或共同研究、开发的项目;

F.自选:指由候选单位自行出资进行的研究开发项目;

G.其他:指不能归属于上述各类的研究开发项目,如:其他单位委托等项目。

9.《具体计划、基金的名称、编号和资助金额》,指上述各类研究开发项目列入计划、基金的名称、编号和资助金额。不超过300字。应按重要程度填写,先国家计划,后其他计划,不超过10项。

9.《授权发明专利(项)》,指直接支持该项目发明成立的已授权发明专利数。列入计数的专利应为本项目独有,且未在其他同级获奖项目或本年度其他推荐项目中使用过的。

10.《授权的其他知识产权(项)》,指直接支持该项目发明成立的除发明专利外其他授权的知识产权数,如授权的软件著作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植物新品种权等等。列入计数的知识产权应为本项目独有,且未在其他同级获奖项目或本年度其他推荐项目中使用过的。

11.《项目起止时间》,起始时间指立项研究、开始研制日期,完成时间指项目整体通过验收、审批或正式投产日期。

四、“项目简介”

《项目简介》是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的主要内容。应包含项目主要技术内容、授权专利情况、技术经济指标、应用推广及效益情况等内容。要求不超过1200个汉字。

“软科学类”应包含项目主要研究内容,解决的主要问题,项目创新点,被有关部门采用情况,对推动决策科学化和管理现代化、促进科技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所起的作用。

“科普项目”应客观、准确、扼要地介绍科普作品的受众,创新手法、表现形式,传播科学技术知识的内容、发行情况等。

五、“主要科技创新”

《主要科技创新》是推荐项目的核心内容,也是评价项目、处理异议的主要依据。主要科技创新应以支持其创新成立的旁证材料为依据(如:专利、验收、论文等),简明、准确、完整地阐述项目详细技术内容中具有创造性的关键技术,客观、详实的对比国内外同类技术的主要参数、效益及市场竞争力等,并按其重要程度排序。每项科技创新阐述前应标明其所属的学科分类名称、支持该项创新的专利授权号、论文等相关旁证材料。

“软科学类”应重点阐述项目在决策科学化和管理现代化方面的观点和基础理论方面的创新,创新点是项目详细技术内容在创新性方面的归纳与提炼,应简明、准确、完整地阐述。

“科普项目”应简明、准确、完整地阐述指作品在选题内容或表现形式、创作手法等方面的创新。

六、“第三方评价和推广应用情况”

1.第三方评价

第三方评价是指被推荐项目候选单位、候选人和具有直接利益相关者之外第三方对推荐项目技术内容等做出的具有法律效力或公信力的评价文件,如国家、省、市相关部门的知识产权证书、行业准入证书、技术检测报告、鉴定结论、验收意见等,或者同行科技工作者在学术刊物或公开场合发表的评价性意见。

2.推广、应用情况

应就推荐项目的生产、应用、推广情况及预期应用前景等情况进行概述,科普作品应当论述作品的发行数量、范围、普及情况及被其他大众传媒采纳情况进行概述。要求提供证明本项目整体技术已正式应用三年以上(科普作品已公开出版三年以上)(截止20XX年12月31日)的旁证材料(旁证材料在附件中提供),要求提供主要应用单位详细情况,并以列表方式说明,原则上表中所列单位不超过10个。

主要应用单位情况

《经济效益》栏中填写的经济效益数字是指该项目近三年已取得的新增直接效益。应提交支持数据成立的旁证材料,如:税务部门出具的税务证明、完成单位财务部门核准出具的财务证明等。

《各栏目的计算依据》应写明《经济效益》栏填写的效益数据的计算依据,并对应用该项目后产生的累计净增效益以及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等方面做出准确概述。要求不超过200个汉字。

“社会公益类”项目(含科普项目)可以不填此栏。

无法计算直接经济效益的“软科学类”项目可以不填此栏。

4.社会效益

《社会效益》应填写推荐项目在推动科学技术进步,保护自然资源或生态环境,提高国防能力,保障国家和社会安全,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及健康水平、提高国民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人才等方面所起的作用。应扼要做出说明,要求不超过200个汉字。

七、“本项目曾获科技奖励情况”

《本项目曾获科技奖励情况》应填写获得省辖市政府或省直有关部门设立的科技奖励情况,经科技部门批准的社会力量设立的科技奖励及国际组织和外国政府设立的科技奖励情况。

八、“主要完成人情况表”

《主要完成人情况表》是评价候选人是否具备获奖条件的重要依据,应按表格要求逐项填写。“工作单位”指项目候选人报奖时所在单位。

“曾获科技奖励情况”一栏中,应写明本人曾获奖励项目名称、奖种名称、奖励等级、获奖时间及获奖排名等内容。如果内容过多,不能全部填写下,则应优先填写与本次被推荐项目有关的和获奖时间较近的相关方面情况。

“对本项目技术创新性贡献”一栏中,应写明本人对该项目《主要科技创新》栏中所列第几项创新做出了创造性贡献,本人在该项技术研发工作中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总量的百分比,并列出支持本人的贡献的旁证材料。该旁证材料应是支持本项科技创新的附件材料之一,如授权发明专利、公开发表论文(专著)等,要求不超过300个汉字。

完成人必须在“声明”栏目本人签名处签名,如特殊情况本人暂时无法签名,推荐单位需提交文字说明,并加盖推荐单位公章,随推荐书一并报送河南省农科系统科技奖励工作办公室。

九、“主要完成单位情况表”

《主要完成单位情况表》是核实推荐项目所列完成单位是否具备获奖条件的重要依据,应在“对本项目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情况的贡献”一栏中,写明本单位对推荐项目做出的主要贡献,并在单位盖章处加盖单位公章,要求不超过600个汉字。

“单位性质”分为:A.研究院所:A1.转制研究院所A2.非转制研究院所;B.学校;C.社会团体;D.事业单位;E.国有企业;F.民营企业;G.军队;H.其他。

十、“推荐单位意见”

推荐单位应认真审阅推荐书材料、核查所填材料是否符合要求后,根据推荐项目科技创新、技术经济指标、促进行业科技进步作用、应用情况、候选人情况,写明推荐理由和建议等级。确认推荐材料属实后,在推荐单位公章处加盖单位公章。要求不超过600个汉字。

十一、“主要知识产权证明目录”

指直接支持该项目技术创新点已授权的知识产权证明。其中知识产权类别:1.发明(实用新型)专利权;2.计算机软件著作权;3.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4.植物新品种权;5.其他。

国(区)别:1.中国;2.美国;3.欧洲;4.日本5.中国香港;6.中国台湾;7.其他。应将其编号及名称填入表中。

十二、主要附件

附件内容是评审的必备材料,附件内容不得超过60页,应按以下顺序排列:

1.《知识产权证明》,指该项目已取得的主要证明,包括:“授权发明专利说明书”扉页、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植物新品种权等其他知识产权证明复印件。

2.《评价证明及国家法律法规要求行业审批文件》,指,推荐项目的验收报告,权威部门的检测证明,国家对相关行业有审批要求的批准文件等证明材料复印件,如:新药、医疗器械、动植物新品种、农药、化肥、兽药、食品、通信设备、压力容器、标准等。对于涉及有审批要求的项目,必须提交相应的批准证明材料,否则不能提交评审。

3.《应用证明》,指该项目整体技术应用单位提供的应用证明,需要行政审批的项目,必须在行政审批后应用两年以上。

“软科学类”应提供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有关部门,省委、省政府和省直有关部门采用研究报告内容的证明及原件。

4.《其他证明》,是指支持项目科技创新、候选人贡献的其他相关证明,如:论文提交首页复印件、专著提交首页及版权页复印件。

“科普项目”主要附件包括的内容如下:

1.图书或电子出版物样本(最新版本):应提供首页、版权页复印件;

2.由出版社出具的作品发行数量、再版次数的证明;

3.公开引用或应用证明:应提供国内外重要书籍、报刊中引用、评价该著作的材料复印件及应用单位的应用证明材料,一般不得少于3篇(件);

4.科普作品质量的证明:由新闻出版机构的图书管理部门出具证明;

5.有助于科普作品评审的其他证明材料。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申报书

以“点、线、面、体”自我评估为核心的高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的建立及实施效果 一.成果简介及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1000字) 成果简介:开展自我评估是教育部“五位一体”评估制度的基础。南昌大学在长期办学实践当中,牢固树立质量立校、质量强校理念,立项研究,积极实践,先后开展教师授课质量评价(点)、专业综合评估(线)、学院本科教学工作状态评估(面)、学校基本教学状态数据监测(体)的自我评估工作,构建了以“点、线、面、体”自我评估为核心的高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持续有效地开展校内自我评估,对教学质量进行常态监测和持续改进,有效提高了学校教学质量。 该体系由教学决策、资源保障和教学执行、监控督导和教学评估、信息反馈等四个子系统组成的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见图1),以“点、线、面、体”自我评估系统(质量评价与诊断)为核心,在教学质量信息收集的基础上,通过开展自我评估,对学校的教学质量过程进行综合评价与诊断,然后通过质量反馈及修正系统进行改进。自我评估坚持每年进行(教师授课质量评价每学期开展),实现了对教学质量的全方位、全过程常态监测,在“质量信息收集—自我评估诊断—评估信息反馈—调控与修正” 的闭环管理模式下,实现了对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其最主要的特点是能够实现教学质量“常态监测、自我诊断、自我调控、持续改进”的功能。

项目实施过程,制定了覆盖教学主要环节的质量标准和涵盖教学全过程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制度,建立了定量与定性结合定量为主的结果导向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合纵连横的全贯通的评价组织机构,建设了基本状态数据与时点评价数据相结合的结果呈现平台,形成了评价激励与约束机制相结合的持续改进机制,在提高学校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投入、本科教学条件建设、教学管理水平、本科生培养质量、优化专业结构等方面发挥了显著的作用。 图1 南昌大学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示意图本成果以问题为导向,旨在破解传统的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中存在的难题:

《省级教学成果奖推荐书》填报说明

《省级教学成果奖推荐书》填报说明 《省级教学成果奖推荐书》(以下简称《推荐书》)是教学成果奖申请、推荐、评审、批准的主要依据,必须严格按规定的格式、栏目及所列标题如实、全面填写。 封面 1.成果名称:应准确、简明地反映出成果的主要内容和特征,字数(含符号)不超过35个汉字。教学成果如为教材,在成果名称后加写(教材)。 2.成果完成人、成果完成单位:按《2005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励办法》(以下简称《奖励办法》)的有关规定填写。集体完成的成果,成果完成人和完成单位按照其贡献大小从左至右,从上到下顺序排列。 3.推荐等级建议:指成果推荐单位按《奖励办法》的有关规定给推荐成果所定的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建议。 4.推荐单位:指高等学校。 5.推荐时间:应为推荐单位决定推荐省级奖的时间。 6.成果所属科类:按下条《成果所属科类代码》中的规范要求填写。 7.代码:组成形式为:abcdef,其中: ab:成果所属科类代码:哲学—01,经济学—02,法学—03,教育学—04,文学—05,历史学—06,理学—07,工学—08,农学—09,医学—10,管理学—11,军事学-12,其他(包括:政治思想教育、素质教育、评估、教育技术研究与应用等)—13。 *科类代码(规范)与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教高[1998]8号)的学科代码(规范)一致。填写科类代码一般应按成果所属学科归类。 c:成果完成人为一个人填1,两个人填2,三个人填3,四个人填4,五个人填5,其它填0。 d:成果属普通教育填1,继续教育填2,其它填0。 e:成果属高职高专教育填1,本科教育填2,研究生教育填3,其它填0。 f:成果内容属教书育人填1,教学改革填2,教学建设填3,教学管理填4,其它填0。 *填写编码时,不得少填、多填或错位填写,若编码中某一项无法填写,请在这一位填W。 8. 编号由省教育厅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励办公室填写。 一、成果简介 1.成果曾获奖励情况:指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中国人民解放军设立的教学奖励;经登记常设的社会力量设立的教学奖励,但不包括商业性的奖励。 2.成果起止时间:起始时间指立项研究、开始研制日期;完成时间指成果开始实施(包括试行)或通过验收、鉴定的日期。 3.主题词:按《国家汉语主题词表》填写3至7个与推荐成果内容密切相关的主题词,每个词语间应加“;”号。 4.成果主要内容:是考核、评价该成果是否符合获奖条件的主要依据,字数一般不超过1000个汉字。凡涉及到该项成果实质内容的说明、论据及实验结果等,均应直接叙述,不要采取“见**附件”的表达形式。 5.创新点:是成果详细内容在创新性方面的归纳与提炼。应简明、准确、完整地阐述,每个创新点的提出须是相对独立存在的。字数不超过400个汉字。 6.应用情况:应在栏目内,就成果的应用、推广情况及预期应用前景进行阐述,或就成果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书刊中的评价及引用情况进行阐述。 二、主要完成人情况 1.主要完成人情况,是核实推荐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主要完成人是否具备获奖条件的依据,应按表格要求逐项填写。 2.主要贡献:应在栏目内如实地写明该完成人对本成果做出的贡献。 三、主要完成单位情况

河北自然科学奖推荐书填写说明

《河北省自然科学奖推荐书》填写说明 《河北省自然科学奖推荐书》是河北省自然科学奖评审的基础文件和主要评审依据。应严格按照河北省科学技术厅当年推荐通知,按照推荐书规定的格式、栏目及要求如实填写。形式审查不合格项目,不提交当年河北省科学技术奖评审。 《河北省自然科学奖推荐书》包括电子版推荐书和书面推荐书两种形式。 电子版推荐书包括主件(第一至第十一部分)和附件(第十二部分附件目录所列内容),须按要求填写和上传。正文文字使用宋体,不小于小五号字,标题和图标文字格式自行设置(建议以黑体、仿宋、楷体为主)。 书面推荐书包括主件(第一至第十一部分)和附件(第十二部分)。主件从推荐系统中直接生成并打印,内容应与电子版推荐书相关内容完全一致。推荐书主件和附件装订成册,大小为A4(高297毫米,宽210毫米),竖向左侧装订,不要另加封面。书面推荐书一式两份,原件(封面右上角标注“原件”字样)和复印件各1份装。 《河北省自然科学奖推荐书》主件除主要完成人、推荐单位或推荐人隐私信息外,其他内容根据评审管理的需要可向社会公开。 一、项目基本情况 1.学科评审组:按照《自然科学奖学科评审组评审范围》,根据推荐书填写的第一个学科分类名称,由系统自动生成。学科评审组名称如下所列:101、数学与力学;102、物理与天文;103、化学;104、地球科学;105、生物学;106、基础医学;107、信息科学;108、材料科学;109、工程技术科学。 2.项目名称:应当围绕代表性论文的核心内容,简明、准确地反映项目科学发现的主要内容和特征,字数(含符号)不超过30个汉字。 3.主要完成人:由推荐系统根据“主要完成人情况表”自动生成。 4.第一完成人工作单位:是指第一完成人报奖时所在单位,由推荐系统根据“主要完成人情况表”自动生成。 5.推荐单位或推荐专家:推荐单位指推荐本项目的各市科技局、省政府有关部门等具有推荐资格的单位,需加盖公章;推荐专家指与本项目研究学科领域密切相关并联名推荐本项目的院士,需本人签字。 6.学科分类名称:是评审工作中确定学科评审组、遴选评审专家的主要依

国家自然科学奖推荐书

国家自然科学奖推荐书 (2017年度) 一、项目基本情况 学科评审组:序号:编号:

三、项目简介 (限1200字) 浅部资源日趋枯竭,矿产开采走向深部,传统岩石力学理论无法适应深部采矿实践,特别是不能准确获取岩石动力学参数和无法揭示深部硬岩非常规破坏等灾害问题,硬岩矿深部开采理论与技术长期以来没有突破性进展。该项目突破以单一受力状态为特征的传统岩石静力学和岩石动力学理论制约,在提出中高应变率岩石动力测试方法并精确获取岩石动力破裂特性与能耗特征的基础上,建立岩石动静组合加载理论,深刻揭示深部硬岩破裂机理与灾变特征,进而为提出以深部硬岩灾害诱变与能量调控为特征的深部硬岩非爆连续开采模式提供理论支撑。通过近20年持续研究,主要内容和科学发现包括: (1)中应变率下岩石动力测试方法。提出半正弦波加载理论,突破了传统的矩形波加载方法,解决了岩石动力加载过程中波形弥散、应变率变化大、重复加卸载等国际难题,实现了近定常应变率下岩石动态本构参数与能耗特征的准确获取,制订了国际岩石动力学测试标准,在全世界推广应用。 (2)岩石动静组合加载理论。提出动静组合加载学术思想,发明并建成世界上第一套岩石动静组合加载试验系统,揭示了岩石在动静组合载荷下的破裂机理与能量耗散特征,突破了传统单一动载或静载方法的局限,为新型钻采设备的研发提供了核心理论与技术支撑。 (3)深部硬岩灾害发生机理与能量调控理论。提出了基于岩层特性与岩石冲击指数关系的硬岩辨识方法,建立了以组合加载能量密度为指标的高应力岩体灾变失稳与破坏判据,揭示了开采扰动下高应力硬岩能量转移机理,获得了深部硬岩致灾储能向工程有益能量转化的有序调控方法,为从传统的钻爆非连续开采到高效非爆连续开采的硬岩深部开采方法变革奠定了基础。 项目的科学价值在于:(1)提出的岩石动力测试方法为中高应变率下岩石力学参数的准确获取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标准;(2)提出的岩石动静组合加载理论,真实还原了深部硬岩开采的力学环境,揭示了深部硬岩破裂机理。(3)提出的能量调控下的灾害诱变与动静耦合破岩方法,为硬岩矿物资源采矿方法变革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该项目得到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重大课题、973课题等资助,成果在Int J Rock Mech Min、Rock Mech Rock Eng等本领域Top期刊上发表并被广泛引用,8篇代表性论文SCI他引202次,总他引511次。出版有《岩石冲击动力学》(第九届中国图书奖)、《岩石动力学基础与应用》、《冲击机械动力学与反演设计》等著作;“组合加载”成为国家基金委研究领域的通用关键词,授权发明专利9项;提出的半正弦波加载方法被国际岩石力学学会采纳为标准测试方法;自主研发的动静组合加载实验系统已成为国内外数十家研究机构开展研究的平台,提出基于动静组合加载理论的非爆连续采矿方法创新了深部矿产开采理论。“复杂加载下的岩石脆断理论与实验方法”获2003年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自然科学)一等奖,“岩石动静组合加载理论与方法”获2014年湖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浙江省科学技术奖推荐书》填写说明 .doc

《浙江省科学技术奖推荐书》填写说明 《浙江省科学技术奖推荐书》(以下简称《推荐书》)是浙江省科学技术奖评审的基本技术文件和主要依据,必须严格按规定的格式、栏目及所列标题如实、全面填写。 《推荐书》要严格按规定格式打印或铅印,大小为 A4 开本(高 297 毫米,宽 210 毫米)竖装。文字及图表应限定在高257毫米、宽170毫米的规格内排印,左边为装订边,宽度不小于 25 毫米,正文内容所用字型应不小于 5 号字,推荐书及其指定附件分别装订成册,其大小规格应一致。装订后的《推荐书》勿另附封面。 《推荐书》要严格按浙江省科学技术厅当年推荐通知的要求报送材料。 注意事项 1. 《推荐系统》下载地址:http:xxx 。各推荐单位从上述网站下载、安装“浙江省科学技术奖励推荐系统”。 2. 每个项目推荐书附件一“项目详细技术内容”不超过 30 页,其它附件(申报书中第十部分)内容也不超过 30 页。 3. 项目申报包括两部分内容: ( 1 )网络推荐,推荐书由《浙江省科技奖励项目推荐系统》导出后,形成的 DAT 格式文件,通过网络上报;附件一“项目详细技术内容”直接上传 word 电子文档 ( 不超过 30 页、 3MB 大小 ) ,其它附件通过扫描上传( JPG 格式),每页不超过 150KB 。 ( 2 )书面推荐,包括推荐书和附件,推荐书递交数目详见当年申报通知,推荐书必须用《浙江省科技奖励项目推荐系统》“打印推荐书”功能打印;附件只提交一份。 一、项目基本情况 《专业评审组名称及代码》按照以下所列填写推荐项目所属专业评审组名称及代码。专业评审组名称及代码如下所列: 101、机械 102、电子 103、材化 104、城建 105、轻工 106、农一 107、农二 108、医卫 109、中医药 110、软科学 111、基础理论 《项目类别》分类如下: ①基础理论②技术发明③技术开发④社会公益⑤重大工程⑥软科学 类

省级教学成果奖推荐书附件

省级教学成果奖推荐书附件 成果名称: 大学物理CCBP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目录 1、《大学物理CCBP体系的研究与实践》成果总结 2、成果支撑材料目录 网址:https://www.doczj.com/doc/8818385870.html,/course2008/cg11.htm

“大学物理CCBP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成果总结 “大学物理CCBP体系的研究与实践”教学研究成果是以安徽省教育厅2005年批准的“大学物理CCBP体系的研究与实践”项目为基础,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对大学物理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进行改革实践。现就本课题所取得的成果汇报如下: 一、课题执行情况 本课题自2005年开题以来,课题组一直紧紧围绕主要建设内容开展工作,至2007年12月份已经圆满完成了课题全部任务,具体情况如下: 1、根据大学物理CCBP教学体系的要求编写了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 2、精选了华中科技大学李元杰教授编写的《大学物理(CCBP)》的作为CCBP大学物理教材,并结合专业的特点编写有特色的讲稿和教案。 3、考虑到我校专业特点和学生的情况,课题组从2005年开始遴选计算机专业作为CCBP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并选择了相同专业的另外两个班级作为参照。在试点班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CCBP引入到大学物理课程教学中,打破传统《大学物理》教材按照力、热、电、光、原、近代物理的顺序编排,突出物理本质、物理思想,特别是物理方法,引入计算机数值计算和模拟技术等研究工具,引导学生如何充分利用计算机的数值处理功能,将复杂的物理方程,特别是现代物理学的微分、积分方程以及非线性问题的转变为计算机处理,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物理问题的计算机算法,引导学生自己独立编写求解物理方程的计算机程序,将物理方程的求解过程交给计算机进行处理。使得学生从纯理论的推导转变到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得到了较好的锻炼。经过两年的试点,我们发现试点班的同学利用计算机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明显比非试点班同学要强。从2007年开始推广到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和自动化专业,普遍受到学生的欢迎。 4、建立了一支具有结构合理、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本课题组现主要人员中硕士学历以上比例达60%以上,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人数达到50%。逐步建立起一支职称分布合理、年龄结构适当,能满足二十一世纪本

国家自然科学奖推荐书

国家自然科学奖申报材料公示 一、项目名称: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强时变非线性的解析建模与状态量高精度估计 二、提名者及提名意见: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该项目面向国际前沿和国家战略,在动力电池管理核心模型和算法方面做出一系列原创性国际引领贡献:发现了动力电池输出特性与其内部参数和状态间存在间接映射关系,阐释了输出电压具有的动、静态分量解耦特性以及动态分量具有的多阶RC解析特性,提出并建立了具有普适性的动力电池N阶等效电路模型,拓展建立了融合电化学机理模型、分数阶阻抗模型的动力电池机理-频域-电气特性综合解析模型;发现了动力电池荷电状态SOC与其开路电压OCV相关且存在单调映射关系,首次提出了基于实车片段数据的SOC映射参数重构方法,建立了滤波器类动力电池自适应SOC估计算法;发现了动力电池组系统充放电末期具有的强极化非线性特性并引发端电压明显的不一致性,揭示了动力电池实际工作环境的差异对其性能衰退的影响机制以及动力电池不一致性对其性能衰退的耦合效应和演化机理,提出了基于“表征单体模型+偏差量化模型”的动力电池组系统状态估计算法,有效解决了动力电池“模型建不精”、“状态估不准”、“系统管不好”三大难题,成功用于华为、北汽新能源、宇通客车、联合汽车电子等主流企业,具有重要科学和工程价值。 8篇代表作SCI他引1130次、谷歌学术他引1956次,其中3篇入选“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学术论文”、2篇入选SCI期刊年度最佳论文奖。完成人作国际会议特邀报告16次,入选科睿唯安高被引科学家。 申请材料属实,完成人排名无异议。 提名该项目为国家自然科学奖贰等奖。

三、项目简介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国际共识和我国的国家战略,电动汽车是主要技术选择。动力电池系统是电动汽车的技术瓶颈,其精准管理是保障整车高效、安全和动力电池长寿命运行的核心,动力电池状态量的高精度、强鲁棒性估计一直是行业技术攻关的国际难题和学术研究的前沿热点。项目组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等支持下,历时9年理论研究,取得系统性、原创性成果。 1.发现了动力电池输出特性与其内部参数和状态间具有的间接映射规律,阐释了端电压的动、静态分量解耦机制以及动态分量具有的多阶RC解析特性,建立了具有普适性的动力电池N阶电气解析模型,融合电化学机理模型、分数阶阻抗模型,建立了动力电池机理-频域-电气特性综合解析模型。发明了基于存档和实时运行数据驱动的五步骤动力电池模型参数辨识方法,实现了模型结构和阶次优化,大幅提高了模型的高精度、环境感知和可靠性等属性。 2.发现了动力电池荷电状态SOC与其静态电势/开路电压OCV相关且存在单调映射关系,建立了融合动力电池N阶电气解析模型的OCV在线辨识和SOC估计方法。针对OCV-SOC映射关系的差异性,首次提出了基于实车片段数据的SOC 映射参数重构方法。提出了将动力电池SOC和动态极化电压作为状态量、将输出电压作为观测量的SOC估计模型,增强闭环校正精度,建立了滤波器类动力电池自适应SOC估计算法体系。发明了多时间尺度动力电池SOC、容量、内阻的多状态量协同估计和精度自适应标定方法,提高了状态估计的鲁棒性。 3.发现了动力电池组系统充放电末期具有的强极化非线性特性并引发端电压明显的不一致性,首次提出分别以能量最大利用、安全应用为目标约束的动力电池组系统SOC分段高精度估计准则。揭示了动力电池组系统实际工作环境的差异对其性能衰退的影响机制以及动力电池不一致性对其性能衰退的耦合效应和演化机理,建立了以SOC、容量、温度等为自变量、以偏差为因变量的近似模型。首次提出基于“表征单体模型+偏差量化模型”的动力电池组系统状态估计算法,提高了状态估计的精度和适用性。 该项目在动力电池管理核心模型和算法方面做出原创性国际引领贡献,发表论文SCI检索49篇、ESI高被引21篇。8篇代表作SCI他引1130次、谷歌学术他引1956次、最高单篇他引504次,其中3篇入选“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学术论文”(电动汽车领域仅有的3篇)、2篇入选SCI期刊年度最佳论文奖。授权发明专利6件。完成人作国际学术会议特邀报告16次,任IEEE电气化交通大会ITEC2014和国际应用能源大会ICAE2016大会主席,入选科睿唯安高被引科学家。成果得到Shixue Dou、欧阳明高、Stefan Pischinger院士等国际学术同行的高度评价。项目成果在华为、北汽新能源、郑州宇通客车、联合汽车电子等企业得到成功应用,主要指标同比优势明显。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组织科技成果评价,认为“……建立了动力电池系统集成参数辨识与状态在线估计综合优化方法,动力电池状态估计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推荐书填写说明

附件4: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推荐书》等填报说明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推荐书》(以下简称《推荐书》)是教学成果奖申请、推荐、评审、批准的主要依据,必须严格按规定的格式、栏目及所列标题如实、全面填写。 封面 1.成果名称:应准确、简明地反映出成果的主要内容和特征,字数(含符号)不超过35个汉字。教学成果如为教材,在成果名称后加写(教材)。 2.成果完成人、成果完成单位:按《2005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励办法》(以下简称《奖励办法》)的有关规定填写。集体完成的成果,成果完成人和完成单位按照其贡献大小从左至右,从上到下顺序排列。 3.推荐等级建议:指成果推荐单位按《奖励办法》的有关规定给推荐成果所定的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建议。 4.推荐单位:指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或国家有关部门教育管理机构。 5.推荐时间:应为推荐单位决定推荐国家级奖的时间。 6.成果所属科类:按下条《成果所属科类代码》中的规范要求填写。 7.代码:组成形式为:abcdef,其中: ab:成果所属科类代码:哲学—01,经济学—02,法学—03,教育学—04,文学—05,历史学—06,理学—07,工学—08,农学—

09,医学—10,管理学—11,军事学-12,其他(包括:政治思想教育、素质教育、评估、教育技术研究与应用等)—13。 *科类代码(规范)与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教高[1998]8号)的学科代码(规范)一致。填写科类代码一般应按成果所属学科归类。 c:成果完成人为一个人填1,两个人填2,三个人填3,四个人填4,五个人填5,其它填0。 d:成果属普通教育填1,继续教育填2,其它填0。 e:成果属高职高专教育填1,本科教育填2,研究生教育填3,其它填0。 f:成果内容属教书育人填1,教学改革填2,教学建设填3,教学管理填4,其它填0。 *填写编码时,不得少填、多填或错位填写,若编码中某一项无法填写,请在这一位填W。 8.序号:组成形式为abcdef,其中: abc为省(部)代码(详见下表); def为省(部)推荐成果的顺序号。 例如:序号“911001”为北京市推荐的、编号为001的成果,其中911为推荐单位:北京市的代码,001为推荐国家级教学成果的顺序号。 省(自治区、直辖市)代码

科学技术进步奖申报书格式范文

科学技术进步奖申报书格式范文 科学技术进步奖申报书(XX) 一、项目基本情况 省登记号项目分组农□林□牧√园艺□水产□其它□项目名称第一完成单位第一完成人推荐部门无锡市农林局 项目主题词科研计划名称和编号研制起止时间 1996年1月—1997年12月 科研成果组织鉴定单位和时间推广计划名称和编号s(01)6 推广起止时间推广成果组织鉴定单位和时间附件目录 1、主要完成单位情况表;2、主要完成人员详细情况表;3、科学技术成果鉴定证书或其它有效证件;4、成果应用于生产实践的证明;5、推广技术总结和工作总结;6、计划任务书或合同;7、其他。 内容提要: 二、详细内容 项目推广前的成果情况: 项目的主要技术内容: 项目推广和应用情况

计划推广应用规模实际推广应用规模推广程度 县[您阅读的文章来源ˇ大ˇ秘ˇ书ˇ网-◇大◇秘◇书◇网互联网服务最好的文秘资料站点!注:去掉中间符号在百度搜索第一个网站]数面积(万亩、万头等) 县数面积(万亩、万头等) 新增纯收益总经济效益推广应用详细情况(含推广的技术路线): 项目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情况 三、推广奖主要完成人情况简表 申报项目名称: 名次姓名工作单位职称前十名本人签字名次姓名工作单位职称 四、推广奖主要完成单位情况表 申报项目名称: 序号单位名称通信地址前五名单位加盖公章 五、申报、评审意见 完成单位申报意见公章年月日 推荐单位意见公章年月日 两项奖励评审委员会评审意见公章年月日 附件4: 主要完成人详细情况表

姓名本人签名名次 性别出生年月职务、职称毕业学校专业文化程度学位参加本项目起止时间联系电话参加本项目时所在工作单位现工作单位邮政编码参加本项目的工作简历在项目中的具体作用和贡献 完成人在参加项目时所在单位意见公章年月日 注:本表请附在申报书之后,字要求清楚,无本人签字及单位公章无效。 附件5: 主要完成单位情况表 单位通讯地址名次联系人电话传真邮政编码电子信箱 对本项目所起的作用和主要贡献单位盖章年月日 效益说明:叙述应用的对象、范围、规模,各项投入产出情况,农产品品质,单位规模新增纯收益,节支金额,总经济效益等。应用单位财务部门年月

安徽《省级教学成果奖推荐书》填写说明20100623015937

安徽《省级教学成果奖推荐书》填写说明 封面 1.成果名称:应准确、简明地反映出成果的主要内容和特征,字数(含符号)不超过35个汉字。 2.成果完成人、成果完成单位:按《2010年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励办法》(以下简称《奖励办法》)的有关规定填写。集体完成的成果,成果完成人和完成单位按照其贡献大小从左至右,从上到下顺序排列。 3.推荐等级建议:指成果推荐单位按《奖励办法》的有关规定给推荐成果所定的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建议。 4.推荐单位:指高等学校。 5.推荐时间:应为推荐单位决定推荐省级奖的时间。 6.成果所属科类:按下条《成果所属科类代码》中的规范要求填写。 7.代码:组成形式为:abcdef,其中: ab:成果所属科类代码:哲学—01,经济学—02,法学—03,教育学—04,文学—05,历史学—06,理学—07,工学—08,农学—09,医学—10,管理学—11,军事学-12,其他(包括:政治思想教育、素质教育、评估、教育技术研究与应用等)—13。 *科类代码(规范)与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教高[1998]8号)的学科代码(规范)一致。填写科类代码一般应按成果所属学科归类。 c:成果完成人为一个人填1,两个人填2,三个人填3,四个人填4,五个人填5,其它填0。 d:成果属普通教育填1,继续教育填2,其它填0。 e:成果属高职高专教育填1,本科教育填2,研究生教育填3,其它填0。 f:成果内容属教书育人填1,教学改革填2,教学建设填3,教学管理填4,其它填0。 *填写编码时,不得少填、多填或错位填写,若编码中某一项无法填写,

请在这一位填W。 8. 编号由省教育厅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励办公室填写。 一、成果简介 1.成果曾获奖励情况:指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高校和国务院有关部门、中国人民解放军设立的教学奖励;经登记常设的社会力量设立的教学奖励,但不包括商业性的奖励。 2.成果起止时间:起始时间指立项研究、开始研制日期;完成时间指成果开始实施(包括试行)或通过验收、鉴定的日期。 3.主题词:按《国家汉语主题词表》填写3至7个与推荐成果内容密切相关的主题词,每个词语间应加“;”号。 4.成果主要内容:是考核、评价该成果是否符合获奖条件的主要依据,字数一般不超过1000个汉字。凡涉及到该项成果实质内容的说明、论据及实验结果等,均应直接叙述,不要采取“见**附件”的表达形式。 5.创新点:是成果详细内容在创新性方面的归纳与提炼。应简明、准确、完整地阐述,每个创新点的提出须是相对独立存在的。字数不超过400个汉字。 6.应用情况:应在栏目内,就成果的应用、推广情况及预期应用前景进行阐述,或就成果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书刊中的评价及引用情况进行阐述。 二、主要完成人情况 1.主要完成人情况,是核实推荐省级教学成果奖主要完成人是否具备获奖条件的依据,应按表格要求逐项填写。 2.主要贡献:应在栏目内如实地写明该完成人对本成果做出的贡献。 三、主要完成单位情况 1.主要完成单位情况,是核实推荐省级教学成果奖主要完成单位是否具备获奖条件的依据,应准确无误,并在单位名称栏内加盖成果完成单位公章。单位是指成果主要完成人所在的基层单位。 2.主要贡献:应在栏目内如实地写明该完成单位对本成果做出的贡献。

安徽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类推荐书填写要求

《安徽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类)推荐书》填写要求 《安徽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类)推荐书》是安徽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类)评审的基础文件和主要评审依据,应根据安徽省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当年推荐通知,按照推荐书规定的格式、栏目及所列标题的要求,如实填写。 《安徽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类)推荐书》包括电子版推荐书和书面推荐书两种形式。 电子版推荐书包括主件(第一至第九部分)和附件(第十部分),须按要求填写和上传。主件第二、三、四部分的页边距左右各3.2 ㎝,上下各2.8 ㎝(以推荐系统提供下载的模版为准),正文文字使用宋体,不小于小四号,行距不小于18 磅,标题和图表文字格式自行设置(建议以黑体、仿宋、楷体为主)。 书面推荐书包括主件(第一至第九部分)和附件(第十部分)。主件从推荐系统中直接生成并打印,内容应与电子版推荐书相关内容完全一致。推荐书主件和附件装订成册,纸张规格A4,竖向左侧装订,不要另加封面。 《安徽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类)推荐书》填写要求如下: 一、项目基本情况 1、《项目名称》,不超过30 字。应围绕代表性论文专著的核心内容,准确反映科学发现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特征。 2、《主要完成人》,由推荐系统根据《主要完成人情况表》自动生成。 3、《主要完成单位》,由推荐系统根据《主要完成单位情况表》

自动生成。 4、《推荐单位或推荐专家》,在推荐系统中选择相应推荐单位填写。若选择专家推荐,则由系统根据《专家推荐意见表》自动生成。 5、《学科分类名称》,按重要程度依次填写,可以填写2个学科名称。所填学科名称次序应与项目《重要科学发现》中所列科学发现点所属学科名称和顺序保持一致。 6、《所属科学技术领域》,在推荐系统中选择相应门类填写。 7、《任务来源》,在推荐系统中选择相应类别填写。 8、《具体计划、基金的名称和编号》,不超过300 字。应按重要程度填写,先国家计划,后其他计划,不超过10 项。 9、《已呈交的科技报告编号》,填写在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中心(https://www.doczj.com/doc/8818385870.html,)呈交的科技报告编号,未呈交的可不填。 10、《项目起止时间》,起始时间填写立项、任务下达、合同签署等标志项目开始研究的日期;完成时间填写8 篇代表性论文专著中最近1 篇发表的时间。 二、项目简介 不超过1200 字。应包含项目主要研究内容、科学发现点、科学价值、同行引用及评价等。 三、重要科学发现 1. 重要科学发现 不超过5 页。该部分是推荐书的核心内容,也是评价项目、处理异议的重要依据。“重要科学发现”是项目科学研究内容在创造性方

《省科学技术奖推荐书》填写说明

《陕西省科学技术奖推荐书》填写说明 《陕西省科学技术奖推荐书》适用于《陕西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中设置的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一、二、三等奖项目的推荐。《陕西省科学技术奖推荐书》是陕西省科学技术奖评审的基本技术文件和主要依据,必须严格按规定的格式、栏目及所列标题如实、全面填写。《陕西省科学技术奖推荐书》由主件和附件组成。主件为第一栏到第十栏,附件为第十一栏。《陕西省科学技术奖推荐书》主件由推荐系统生成,大小不超过2M。要严格按规定格式打印或铅印,大小为A4幅面(高297毫米,宽度210毫米)竖装。文字及图表应限定在高257毫米、宽170毫米的规格内排印,左边为装订边,宽度不小于25毫米,正文内容所用字型不小于5号字,所用图片不大于140k。推荐书附件备齐后应与主件合装成册,其大小规格应与推荐书主件一致。装订后的《陕西省科学技术奖推荐书》不需另加封面。 一、项目基本情况《专业评审组》指项目参加省科学技术奖专业评审时的分组。省科学技术奖共设16个专业评审组: 01 农业评审组;02 林业养殖业评审组;03 国土资源评审组;

04 轻工纺织评审组;05 化工环保评审组;06 金属非金属材料评审组;07 机械评审组;08 动力电气评审组;09 电子信息评审组;10 工程建设评审组;11 医疗卫生评审一组;12医疗卫生评审二组;13医疗卫生评审三组;14 基础研究评审一组;15基础研究评审二组;16 软科学标准计量评审组。各专业评审组评审范围详见《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专业评审组评审范围》。 《类别》指省科学技术奖专业评审将项目分为技术发明类、技术开发类、技术推广类、社会公益类、基础研究类五个类别,分别制定相应的评价指标进行评价和奖励。对应的代码是:01 技术发明;02 技术开发;03 技术推广;04 社会公益; 05 基础研究。 01 技术发明类项目:运用科学技术知识做出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及其系统,取得重大技术发明创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符合国家经济政策导向,经实施,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显著。 02 技术开发类项目:在技术开发中完成具有市场价值的产品、技术、工艺、材料、设计和生物品种,经一年以上的实施应用,创造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03 技术推广类项目:将先进成熟的科技成果大规模地应用推广,并在适应性研究、技术配套等方面有所创新,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国家自然科学奖推荐书-上海大学

一、项目名称:海气界面多平台探测关键技术及装备 二、项目简介 海气界面层内海洋、气象要素变化极为复杂,海气界面的温度、盐度影响着海洋牧场渔业活动,恶劣海况、低能见度等危险天气严重影响着战略通道航行安全,海洋表面大气波导制约着岛礁安全预警平台的效能发挥,海气界面环境的探测直接关系到国家海洋经济发展、海洋战略利益拓展和国防安全。项目针对海气界面环境立体观测体系建设中面临的天基全域探测、船基走航探测、岸基定点探测技术难题,突破多项关键技术,研制系列装备,技术创新为: 1、星载直接相关型全极化微波辐射海面全域探测技术。针对国内星载海面盐度探测装备空白,L波段盐度探测天线尺寸大,难以星载工程化应用,发明了L波段综合孔径辐射测量技术。发明了星载高精度直接全极化微波辐射接收方法。实现了海面风场全极化弱亮温信息的高灵敏度接收,亮温接收灵敏度优于0.25K;发明了相关型全极化微波辐射定标技术,全极化微波辐射计相位定标精度优于0.5°,幅度定标精度优于0.5dB。 2、船基双极化全固态毫米波航线剖面探测技术。针对基于微波回波信号测波定标困难、波浪参数反演精度低的难题,发明了毫米波干涉模式下的浪高直接测量技术和浪向反演技术,发明了Ka频段双极化全固态毫米波云雾探测和能见度反演技术。实现了能见度单点静态探测向水平、垂直和斜视全方位动态监测的转变,信号检测能力提高10dB以上。 3、岸基连续波和亚毫米波定点廓线连续探测技术。针对常规探空气球获取海气界面温湿风廓线存在低空盲区大、时间不连续等问题,发明了调频连续波相控阵超低空风廓线探测技术,将低空风廓线最低有效探测高度由100m降低到10m;针对风廓线回波信号弱、不易提取、易受有源电磁干扰等问题,发明了风廓线弱回波信号提取和抗有源干扰方法,干扰抑制30dB以上,有用信号功率增加13dB以上,研制了岸基亚毫米波大气温湿廓线探测装备,海气界面温湿廓线连续探测时间分辨率达毫秒级。发明点居国内领先水平。 已授权国家(防)发明专利35项,公开或实审发明专利11项。近三年,新增销售额4.67亿元;为国庆阅兵、北京奥运、南海岛礁建设等重大活动提供了有力支撑,取得了重大社会经济效益。获2011 年上海市技术发明一等奖,2015 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南阳市科学技术进步奖申报书

南阳市科学技术进步奖申报书 (技术开发类、社会公益类 2016年度) 一、项目基本情况 奖励类别:编号:项目名称 主要完成人 主要完成单位 (盖章) 推荐单位 密级无 学科分类名称1 代码 2 代码 任务来源计划项目请填写具体计划、基金的名称和编号;自选项目,填写“自选” 项目简介: (主要技术内容、指标和经济效益)不超过200字) 获得知识产权情况 授权专利(件,注 明发明和实用新 型) 核心论文(篇) 制定标准情况授权的其他知识产权(件) 项目起止时间起始:年月日完成:年月日 南阳市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办公室制

二、主要技术资料 内容包括: (一)计划任务书或者合同书(自选项目提供开题报告或实施方案等)开题报告:立项的背景及其目的、意义、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和措施、解决的主要问题、时间划分、经费投入、科技团队情况介绍等。(二)技术研究报告 1.技术方案论证、技术特征。项目研究的(设计)思路、原则,采用的详细技术路线、方法(措施)、技术原理(和机理)、试验方法、实验数据、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取得的效果及主要技术特征(性能、指标、参数),目前的技术现状,国内外发展的趋势,存在的主要关键技术问题。 主要技术指标: 工业项目需主要工艺、技术参数,装备水平,检测手段,原材料来源及消耗情况,环保、安全及卫生状况等; 农业项目需试验设计,试验材料,试验方法,试验对比数据等; 医疗卫生项目需各种实验数据、图表(图片)、统计分析,主要技术指标测试结果,临床研究病例数及对照研究资料,应用反馈材料等。 2.总体技术性能指标与国内外同类先进技术的比较。国内外同类技术研究的现状,本项目技术成果的创新点、新颖性、先进性、适用性和成熟度,与国内外同类先进技术的比较、分析。 3.技术成熟程度、已推广应用及取得的效益情况,对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行业科技进步的意义。 4.经济效益(一次性直接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进一步推广应用的条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推荐书填写说明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推荐书》填写说明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推荐书》适用于《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中设置的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推荐书》是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评审的基本技术文件和主要依据,必须严格按规定的格式、栏目及所列标题如实、全面填写。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推荐书》要严格按规定格式打印或铅印,大小为大十六开本(高297毫米,宽210毫米)竖装。文字及图表应限定在高257、宽170毫米的规格内排印,左边为装订边,宽度不小于25毫米,正文内容所用字型应不小于5号字,推荐书及其指定附件备齐后应合装成册,其大小规格应与推荐书一致。装订后《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推荐书》不需另附加封面。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推荐书》要严格按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当年推荐通知规定要求报送规定材料。 一、项目基本情况 《奖种》填写欲推荐奖种。 《学科(专业)组代码》指推荐项目应属哪一个学科(专业)评审组评审,需按下列学科(专业)组设置填写对应的数码。 国家自然科学奖对应学科评审组是: 101、数学与力学;102、物理与天文;103、化学;104、地球科学;105、生物学;106、基础医学;107、信息科学;108、材料科学;109、工程技术科学; 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对应专业评审组是: 201农业;202、林业;203、养殖业;210、国土资源与利用;211、轻工;212、纺织;213、化工;214、无机非金属材料;215、金属材料;216、机械;217、动力与电气;218、民用核技术;219、电子与通讯、仪器仪表;220、计算机与自动控制;221、土木建筑;222、水利;223、交通运输;230、技术基础;231、环境保护;232、自然灾害监测预报;233、医疗卫生;234、中医中药;235、药物与生物医学工程;240、公安科技;241、国家安全科技;242、国防科技工业;243、军事科技;244、军队后勤科技;245、军队武器装备科技。 《序号》、《编号》由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填写。 《项目名称》(中文)应当简明、准确地反映出项目的技术内容和特征,字数(含符号)不超过30个汉字。 《项目名称》(英文)项目的英文名称应翻译准确,不超过200个字符。 《主要完成人》、按《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填写,并按照贡献大小从左至右、从上到下顺序排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应当在主要完成人后面注明完成该项目时所在单位。 《主要完成单位》按《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填写,并按照贡献大小从左至右、从上到下顺序排列。主要完成单位指具有法人资格的单位。 《推荐单位(或专家)》指组织推荐项目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科委,国务院有关部门和直属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各有关总部的科技主管部门及具有推荐资格的单位和专家。 《项目名称可否公布》在"可"或"否"上划"√"。 《密级、保密期限及批准号》应填经上级主管部门审定批准的密级、保密期限及批准号。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推荐书填写说明-中国航空学会动力分会

《中国航空学会科学技术奖推荐书》填写说明 《中国航空学会科学技术奖推荐书》(以下简称《推荐书》)是中国航空学会科学技术奖评审的基本技术文件和主要依据,必须严格按规定的格式、栏目及所列标题如实、全面填写。 《推荐书》要严格按规定格式打印在A4(高297毫米,宽210毫米)页面,正文内容所用字型应不小于5号字。文字及图表应限定在高257毫米、宽170毫米的规格内排印,左边为装订边,宽度不小于25毫米。附件须有附件目录。推荐材料必须字迹清楚整齐,签署完整、正确,印章齐全、清晰可辨。推荐书及附件应合装成册,其大小规格应与推荐书一致,竖装,装订后勿另附加封面。 推荐书包括书面推荐书和电子版推荐书两种形式。书面推荐书一式两份,原件1份,复印件1份。电子版推荐书内容应与书面推荐书相关内容完全一致。 推荐书填写要求如下: 一、项目基本情况 《编号》由学会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填写。 《奖励类别》按理论研究、技术发明、技术开发、技术基础、工程项目、科学技术普及六类,选择相应类别填写。 理论研究类:在航空科学技术及相关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中阐明自然现象、特征和规律的科技成果。该奖项类别一般授予个人。 技术发明类:运用科学技术知识做出与航空产品、工艺、材料及其系统等有关的技术发明成果。该奖项类别一般授予个人。 技术开发类:在航空及相关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活动中,完成具有市场实用价值的产品、技术、工艺、材料、设计及其推广应用。 技术基础类:航空科学技术基础性工作,包括标准、计量、科技信息、科技档案、环境保护、质量与可靠性、管理、软科学研究等取得的成果及其应用推广。 工程项目类:航空及相关科学技术工程、基本建设工程等成果。一般只授予单位。 科学技术普及类:在航空科学技术普及中的成果。目前暂限于2000年以来公开出版、发行的科普图书、科普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该奖项类别一般授予个人。 《项目名称》应当简明、准确地反映出项目的内容和特征,字数(含符号)不超过30个汉字。项目名称中一般不用xx研究、企业名称等字样。科普项目应直接用科普作品的名称。标准成果应在项目名称后填写标准号。 《主要完成人》所列人员应为中国公民,按照贡献大小从左至右、从上到下顺序排列,名单应与“主要完成人情况表中的人员组成及排序完全一致。推荐人数:理论研究类一般不超过5人;技术发明类一般不超过6人;其它类别一般限额一等奖15人、二等奖和三等奖10人。理论研究类的完成人应当是推荐书提交的代表性论文或专著主要学术思想的提出者并在代表性论文中有署名;技术发明类的前三位完成人应为所列主要发明专利的发明人,其他发明人一般也应有知识产权证明(含论著论文等)支撑;科普作品项目的完成人应当是对科普作品的创作做出直接创造性贡献的主要作者、策划编辑;其它类别的主要完成人应对本项目的主要科技创新做出贡献。排名在前三位的完成人投入该项目的工作量应占本人工作量的50%以上,否则不能作为本项目排名前三位的完成人。主课题的验收、鉴定委员不能作为该项目完成人。工程类项目类可不填写此栏。 《主要完成单位》应按照贡献大小从左至右、从上到下顺序排列。主要完成单位是指具有法人资格的单位,要求所填单位名称应与单位公章名称一致。完成单位数一般不超过5

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申请书

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申请书附件 成果名称:激发学术志趣培养领跑人才:“学堂计划”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推荐序号:11025 附件目录: 1.教学成果报告(不超过5000字,报告名称、格式自定) 2.教学成果应用及效果证明材料(仅限1份)

附件1 教学成果报告 成果名称激发学术志趣培养领跑人才:“学堂计划”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成果完成人袁驷/丘成桐/朱邦芬/张希/施一公/姚期 智/郑泉水/张文雪/苏芃 成果完成单位清华大学 2018年4月

根据党和国家的人才总体战略以及清华大学的发展定位,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中央关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要求,努力满足国家和社会发展对拔尖创新人才的迫切需要,2009年,清华大学推出了“清华学堂人才培养试验计划”(以下简称“学堂计划”)。2010年,清华大学被批准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以下简称“拔尖计划”)。在中组部和教育部的指导和支持下,清华大学认真研究总结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历史经验,以“学堂计划”为载体,分别建立数学班、物理班、化学班、生命科学班、计算机科学实验班和钱学森力学班,以清华大学标志性建筑之一“清华学堂”作为专用教学场所,努力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并取得了丰硕成果。 一、实施“清华学堂人才培养计划”,领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学校在已有人才培养模式实验班的办学经验基础上,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计算机科学和力学等基础学科领域,每年动态选拔有志于攀登世界科学高峰的优秀本科生,配备一流的师资,提供一流的学习条件,创造一流的学术环境与氛围,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管理制度与运行机制,促进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 1、创立了“领跑者”理念,引导学生追求卓越 “学堂计划”提出了“领跑者”理念,“领跑者”理念即让优秀学生作为“领跑者”,带动整体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领跑者”理念是“学堂计划”的核心理念。学校把进入“学堂计划”的学生定位为“领跑者”,希望他们努力践行“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既要在“跑”中体现出自强不息的精神与追求,又要在“领”中表现出厚德载物的使命和责任;并告诫他们“领跑者”的五个“不是”五个“是”:不是光环,是使命;不是荣誉,是责任;不是娇宠,是磨练;不是圈养,是放飞;不是孤傲,是引领。让优秀的学生领跑,让所有的学生优秀——这是“领跑者”理念的根本和终极的追求。这一理念已被大家广泛认可,也成为国家“拔尖计划”的基本理念。 2、开展了综合教学改革,推动计划顺利实施 1)建立了科学的学生遴选机制 探索学生综合评价体系,注重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学术兴趣和发展潜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