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何为自然美以及自然美在现实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和意义

论何为自然美以及自然美在现实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和意义

论何为自然美以及自然美在现实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和意义
论何为自然美以及自然美在现实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和意义

论何为自然美以及自然美在现实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和意义作者:动画1304王硕

关键词:自然美审美体验审美对象

摘要:古人善于发现自然美便有了“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优雅诗句,有了白石山翁独具艺术美感的“虾”;今人善于发现自然美便有了陈丹青的“西藏组画”,有了国家地理杂志一幅幅极美的摄影作品。所以自然美在生活中能够体现在方方面面,我们不光要发现它,领略它,而且要尽可能的记录它,因为它可能会是我们灵感的来源,这会给我们之后的艺术创作积累素材,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更能够领略审美的快乐。

正文:

“自然美”是一个美学概念,指的是自然界的美。用美学的专门术语来讲,是指能作为人的审美对象的自然,对人来说具有审美价值的自然。从现象上看,那千差万别、多姿多彩的自然景象,构成了自然美。

一般人常欢喜说“自然美”,好像以为自然中已有美,纵使没有人去领略它,美也还是在那里。这种美本在物的见解是错误的。朱光潜先生在《谈美》一书中是这样阐述美与自然的关系的-----其实“自然美”三个字,从美学观点看,是自相矛盾的,是“美”就不“自然”,只是“自然”就还没有成为“美”。即美不完全在外物,也不完全在人心,它是心物二者所产生的婴儿。

这便要求审美对象积极参与到审美体验中来。比如你欣赏一颗古松,一座高山,或是一湾清水,你所见到的形象已经不是松、山、水的本色,这些自然景象已经过艺术化、人情化成为你自己的作品,不再是生糙的自然了。又譬如风和日丽的早春,你去郊野踏青,满眼的桃红柳绿,满耳的莺啼鸟啭,“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无限春光,惹得你心中顿时涌起暖融融的醉意,草丛中一声声的蛐蛐叫,山崖上一点点的滴水声,都能使你若有所思,若有所悟;再如黄昏时分的大海,你靠在沙滩的岩石上,看那壮丽的落日为万顷波涛抹上金黄色的彩带,灿烂的晚霞中,若隐若现的小岛,星星点点的渔舟,又使你心中涌起无限的迷离和惆怅。

陈沆曾有首著名的《一字诗》:一帆一桨一渔舟,一个渔翁一钓钩。一俯一仰一阵笑,一轮明月一江秋。这首小诗简洁生动,颇有画面感,不仅传神的再现了自然美,而且从中传达了人生的真谛。

由此可见,自然美在生活中是随处可见的。无论是一湾流水、一角凉亭,又或是一钩新月,一朵小花,只要你愿意,都能够把你带入一个审美的天地。法国雕塑家罗丹曾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们应该让自己成为一个有兴致、有情调的人,那么首先我们应热爱生活,热爱自然,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

古人善于发现自然美便有了“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优雅诗句,有了白石山翁独具艺术美感的“虾”;今人善于发现自然美便有了陈丹青的“西藏组画”,有了国家地理杂志一幅幅极美的摄影作品。所以自然美在生活中能够体现在方方面面,我们不光要发现它,领略它,而且要尽可能的记录它,因为它可能会是我们灵感的来源,这会给我们之后的艺术创作积累素材,并且在这

个过程中我们更能够领略审美的快乐。

自然万物神秘莫测,同一景物在同一天的不同时段都会带给人们不同的审美体验。这会给一些摄影爱好者一些启发。摄影者可以巧妙利用不同时段的光、色拍摄出不同意境、神韵的图片。譬如清晨时段、黄昏时段、夜晚华灯初上时,这三个时段拍出的图片各具美感。这就好比同一个人面对同一片景象在春、秋二季有着不同的感受。

当今社会,徒步、自驾游、越野纷纷成了人们业余的爱好。而且一部分人的目的地纷纷由城市转移到了乡村、郊野,这些人们难得跳出喧嚣不堪的现实世界,他们内心更向往青山绿水。如果上升到美学的角度看待这种现代都市人的心理,你就会发现自然美的重要意义。当你置身事外,融入到大自然的环境当中,你会渐渐忘却一些烦恼或是将其抛在脑后,所有的事物在自然面前都显得渺小,然后你会心平气和的感受到自然中一树一木的生命与美,无论你感动与否,自然美都起到了休憩身心、陶冶情操、启迪心灵的作用。人们融入其中,培养对大自然的情感,这也有利于减轻人类的欲望膨胀以及对自然的破坏,珍惜生存与精神的家园,建立和谐的天人关系。

参考书目:

《谈美》朱光潜著中国青年出版社

《美学十讲》赵士林著人民出版社

《美学》第三卷上黑格尔著商务印书馆出版

《中国美学史大纲》叶朗著上海人民出版社

《美学四讲》李泽厚著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中国诗词的魅力演讲稿荟萃

中国诗词的魅力演讲稿 中国诗词的魅力演讲稿1 学了中国古典文学,我感受到诗歌是中国古代最美的文学,最动人的文学,最擅长抒情的文学。它们深微隐幽,意味渊永。时而美到极处,又豪放到极处。情调闲雅,怀抱旷怀,雄放慷慨,动人心魄。细细品味,又是最能让人沉醉心迷的文字。 宋词的美是需要用真心、用真情去体会的。初读时的惊艳只是肤浅的直觉,真情的流露才是词的魅力所在。如果说诗凝练的语言使诗富有哲理,因此直抒胸臆的诗往往不如含义隽永的诗句脍炙人口的话,那么词则不然,词中的空间足够词人纵横驰聘,洋洋洒洒道出切身感受。读词的过程实际上是揣摩词人情感的过程,词的美丽也只有懂词的知词的人才能感受的出来。 词源于唐代的曲子词,句子有长有短,和乐曲紧密结合在一起,可以歌唱。由于宋代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市民数量不断增加,够歌唱的词比其他形式的文学作品更适应市井娱乐生活的需要,而当时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又很尖锐,句子长短不齐的词也更便于抒发人们忧国忧民的思想,因此便逐渐兴盛起来,取代诗而成为文学的主流。 在宋词的发展繁荣过程中,整个社会的导向作用同样十分明显。如果说唐代的诗人在某种程度上还只是供皇室及统治者御用工具和玩具而已,那么宋代的词人已由被人欣赏而

一跃登上了政治舞台,并成为宋代政治舞台上的主角。宋代皇帝个个爱词,宋代大臣则个个是词人。宋代政治家范仲淹、王安石、司马光、苏轼等都是当时的著名词人。在封建社会中从不出头露面的女子李清照也成为一代词宗,名垂千古。 宋词不同于一般宋诗的散文化、议论化。善于将抒情与写实景完美结合。在唐五代小令基础上,宋代演为许多中调和长调,在曲折动宕、开阖变化中,是情景紧密交融,其细致、具体、微妙处,有的甚至胜过唐诗。宋词又长于比兴,多以微妙而又细致的比兴手法,藉景物表达内心复杂而隐幽的情感,常以香草美人的传统来寄托政治上的感慨,感人至深。宋词形成了众多的艺术风格。宋词虽然沿袭着唐五代的传统以抒发情感、灵性为主,形成“诗庄词媚”的分野,以婉约为宗,但后来由于时代生活的变化,题材的扩大,艺术个性得到重视,艺术手法渐趋多样,所以使宋词风格在婉约和豪放之外,兼有真率明朗、髙旷清雄、典雅精工、骚雅清劲等多种风格。 宋代的词,是一块芬芳绚丽的园圃。它的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丰神,与唐诗争奇。它如行云流水,临风伴月,最擅抒情。写艳情而不纤佻,写富贵而不卑俗。宋词虽然风格众多,但大体上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词,潇洒超脱,高远清雄。犹如沙场的英雄,一腔热血,又有恢弘的刚健的气魄。婉约派的词,犹如淅淅沥沥的杏花春雨,美得

论中庸之道——中国传统文化专题论文

中庸之道:中国传统文化的骨髓 中庸之道是中国文化的骨髓,作为一种方法论,它已经深深渗透到了与中国文化有关的每一个元素和成分之中,成为构成普遍的文化心理和社会心理的核心要素之一。每个置身于中国文化视野中的社会成员,无论你愿不愿意,承不承认,你都无法摆脱那与生俱来的中庸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因此,正确地认识中庸之道,并加以合理的应运,既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无可回避的文化责任。 中庸思想起源很早。《尚书》中就已经记载了很多关于古代圣王执中、行中的例子。如《盘庚篇》的“各设中于乃心”、《吕刑》“罔非在中”、《诏诰》、《洛诰》的“时中”、《酒诰》的“作稽中德”等。在《尚书·大禹谟》中,有被宋儒称为“十六字心传”的那一著名的箴言:“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尚书·洪范》记载,周武王向殷代的遗臣箕子请教国事,箕子提出九条大法,其中就有中道的思想:“无偏无颇,无偏无党,王道荡荡。”由此,我们可以把《尚书》中强调“执中”的政治智慧,看作是中庸之道的思想源头。“中庸”一词,语出《论语·雍也》。孔子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意思是,中庸乃至高的道德修养境界,长久以来,很少有人能做得到了。孔子这样推许的“中庸”,其含义到底是什么?其境界到底又有多高呢?朱熹解释说:“子程子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中庸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而平常之理,乃天命所当然,精微之

极致也。”这样,中庸一词的含义就是,中是一种凡事都追求不偏不倚,无过不及的最为恰当的状态;庸,则是说这样做是不可更易的常理。概括而言,中庸的含义就是,中是一种常理。另一种解释来自汉代的郑玄。他注解说:“中庸者,以其记中和之为用也;庸,用也。”意思是,中庸,就是中道之运用。这两种解释,在“中”的含义为中道上没有差别,只是在“庸”的含义上有一点分歧,而这一点分歧实际并不是本质性的。如果一定要从文字学的角度分析,参照许慎《说文解字》的说法,“中,内也;上下通也”、“庸,用也,”则“中庸”的本义就是中道的运用,郑玄的解释更符合中庸的本意。 不管怎样,中道本身便是极高极难的标准。这一点,也可以通过孔子的其他言论来参证:“无适(di)也,无莫也,义与之比。”(《论语·里仁》)、“过犹不及”(《论语·先进》),意思就是凡事都要尽可能追求最为恰当合理的处置,不能过,也不能不及。打个比方,比如勇敢,过了就是鲁莽,不及就是懦弱,只有恰如其分的勇敢,才符合勇敢概念本身。事实上,中庸本来是一种道德修养境界,但是孔子把它普泛化了,在这种普泛化的过程中,中庸也自然而然地转换为一种方法论了。一件事我们可以尽可能追求最优解,但是每件事都要追求最优解,实在是太难了。 这样一个最优解,怎样才能做到呢?孔子的教导是:“子曰:吾

论自然美阅读答案

论自然美 李泽厚 ①就美的本质说,自然美是美学的难题。各派不是认为自然无美,美只是人类主观意识加上去的,便是认为自然美在其本身的自然条件,与人类无关。对这个问题,我当年提出了“美的客观性与社会性相统一”亦即“自然的人化”说。 ②但“自然的人化”说却一直遭到误解和反对。它常常被人们从字面含义上肤浅地理解为被人力开发了的自然对象。其实,“自然的人化”可以分狭义和广义两种含义。通过劳动、技术去改造自然事物,这是狭义的自然人化。而我所说的,是广义的概念。天空、大海、沙漠、荒山野林,没有经人去改造,但也是“自然的人化”。因为“自然的人化”指的是人类征服自然的历史尺度,指的是整个社会发展达到一定阶段,人和自然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改变。 ③“自然的人化”不能仅仅从狭义上去理解。人所培植的花草等,也确乎是美的,但社会越发展,人们便越要也越能欣赏暴风骤雨、沙漠、荒凉的风景等等没有改造的自然,越要也越能欣赏像昆明石林这样似乎是杂乱无章的奇特美景,这些东西对人有害或为敌的内容已消失,而愈以其感性形式吸引着人们。人在欣赏这些表面上似乎与人抗争的感性自然形式中,得到一种高昂的美感愉快。所以应该站在一种广阔的历史视野上理解“自然的人化”。此外,还有人经常把“自然的人化’解释为比拟性的,将自然对象赋予人的想象、情感、意会,如把松、竹、梅比作人的清风亮节,将自然对象作为人格的理想等等。这是康德讲的“道德的象征”。这样理解“自然的人化”只能是种借用。 ④社会美有历史尺度问题,自然美亦然。那么,这种人与自然关系的改变的历史尺度,又如何理解和计算呢?这个广义的“自然的人化”大体从何时开始的呢? ⑤首先要指出,狭义的“自然的人化”是广义的“自然的人化”的基础,是使人与自然界发生关系改变的根本原因。原始人为什么不能欣赏山水花鸟,就是因为当时狭义的自然人化水平即生产力水平,使他跟自然的关系不存在那广义的自然的人化。在狩猎的时代或狩猎的原始民族中,大概只有某些种类的动物成为人类活动和意识的对象,其他的自然事物不是与人无关,便是与人敌对。农业社会之所以是人类历史的最大进展也正在于它使人类安居,并循天时、地利而延续着巩固着秩序化的生活,众多自然事物和整个大自然逐渐成为人类生活活动的真正的客观环境、条件、资源、工具,从而成为对象。这虽然还不是审美对象,却是它们日后成为个人审美对象的前提基础和根源,即是说,它们开始获有了美的本质,具有了审美性质。可见,“自然的人化”作为哲学美学概念,只涉及美的本质,它是山水花鸟、自然景物成为人们的审美对象的最后根源和前提条件。至于具体的自然景物如何和何时成为人们的审美对象,则属于历史具体地逐一研讨的实证科学问题。 (选自李泽厚《美学三书》,有删改) 15.作者认为自然事物怎样才可能成为审美的对象?请简要说明(6分) 16.请简要分析文章的论述层次。(6分) 17.根据文意,作者的“自然的人化”说该如何理解?请简要概括。(6分) 答案 16.社会生产力发展达到一定阶段(2分),人类和自然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改变(2分),自然事物开始具有了审美性 质后,(2分)这样的自然事物才有可能成为审美的对象。(意思对即可) 17.首先针对自然美的美学难题,点明自己“自然的人化”的观点;接着剖析了别人对“自然的人化”所作的狭义 化理解和比拟性理解的错误;最后阐述了对“自然的人化”的正确理解。 评分建议: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8.①“自然的人化”是指伴随历史的发展,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根本改变。②“自然的人化”是在生产力水平达到一定程度的基础上出现的。③“自然的人化”是自然景物成为人们的审美对象的最后根源和前提条件。 评分建议: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社会美与自然美

社会美与自然美 第一节社会美的本质 第二节社会美的基本类型 第三节自然美及其价值 关于美的形态分类的说明—— 1.美的形态,指美的各种表现形式,它是美的具体形式与体现。 2.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叶子。绚丽多姿的美的世界中,每种事物的美都是独特的、不可重复的。 3.社会美与自然美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是现实生活中直接具有的、不需要经过人为的艺术加工即已存在。广泛存在于现实生活领域,为芸芸众生提供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生存所必需的基本的审美营养。 社会美容易被忽视 社会美需要被发现 社会美应该被张扬 4.从美的存在领域的角度分为现实美(含社会美和自然美)、艺术美和形式美。 第一节社会美的本质 一、社会美的本质 社会美,是指社会生活中客观存在的社会事物、社会现象所具有美。 社会美是现实美的主体部分,与人、人的活动直接紧密相连,它既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又是艺术美的来源之一。 二、社会美的特征 1.直接的社会实践性直接来源于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一目了然。 2.鲜明的社会功利性是社会实用功利与道德功利的统一,社会美应该对整个社会系统的生存、发展有利。社会美重在内容,更体现审美的社会功用。 3.突出的社会历史性社会美具有流动性,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美,社会美往往体现为时代差异、民族差异、阶级差异和角色差异。 第二节社会美的基本类型 一、社会主体美

1、人体美 人体美是指人的形体所具有的美。 人体美究竟是自然性的还是社会性的,是一个理论难题。 人的美主要包含了两大构成元素: 外在美:相貌、形体 内在美:道德、情操、气质 在这两个组成部分当中,人类对于自己的审美是从人体开始的。 这种对于人体的审美,经历了从最早的生殖崇拜期到后来的健壮体魄欣赏的转变。 前者是基于人类种族延续的需要,后者往往是因为战争等当时的社会生活的需要。 人的躯体不是一种单纯的自然存在,而是在形状和构造上既表示它是精神的感性的自然存在,又表现出一种更高的内在生活,因此就不同于动物的躯体,尽管它和动物的躯体大体上很一致。 人体美的特点 (1)人体美是物质性的,是和谐的物质性对象 (2)人体美体现了精神与物质的直接统一性 人的物质形态的美,指人的容貌、体态(身材)的美。这是人的一种天然存在的美。 人的精神气质的美,包括人的风度、气质、韵味……是人体美的高级形态。 理想的人体美是上述两种美的融合。 人的美的理想形态是内在美与外在美的统一,内在美永远是关键。 罗曼?罗兰描绘的贝多芬:个头矮小,且眼睛“又细小又深陷”,鼻子“又短又方,竟是狮子的相貌”,“下唇常有比上唇前突的倾向”,下巴“有一个深陷的小窝,使他的脸显得古怪的不对称。” 人的气质、情操等都是后天培养的。一些所谓的“贵族气”、“王气”其实是来自出生后生活环境的熏陶。 随着人类文明进程的变迁,对于人的美的欣赏越来越注重道德、情操、气质等内在的要素,改变了此前偏重于人的自然属性的欣赏习惯,社会属性的比重越来越大。 人的美具有明显的多样性、复杂性,体现了审美的社会性特征。 二、社会活动美 1、社会实践活动美 (1)生产劳动的美的根源在于它体现了人的自由自觉的创造性。

中华诗词之美

浅谈中华诗词之美 在广袤无边的历史长空中,中国古典诗词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在夜空中熠熠生辉。而流行歌曲,却往往如划破天际的流星,稍纵即逝。而且,在当下大多数人的心中,古典诗词就是阳春白雪,高雅端庄,高深晦涩,曲高和寡;而流行歌曲,则是下里巴人,通俗浅白,不能登大雅之堂,两者似乎毫不相干,甚至相悖。但事实是,现在很多的流行歌曲却掺杂了许多古典诗词的因素,而且往往收到了许多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2008年,春晚上周杰伦一曲青花瓷掀起了中国风的热潮。“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古典诗词的加入,其温婉含蓄的特质更添歌曲之意境,很好的将古典诗词的高雅与流行歌曲的大众化相融合。周杰伦作为当下许多年轻人心中地位卓然的偶像,他的很多歌曲,都建立在对中国古典诗词的借鉴基础之上,歌词风雅,意境深远;同时,这些歌曲对古典诗词在当代年轻人中间的传播,也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从某种程度上说,正是因为古典诗词的永恒生命力,才使他所演唱的许多流行歌曲成就为风靡一时的中国风歌曲。 其实,流行歌曲中化用古典诗词,并非始于周杰伦,还可以往前追溯到更早时期,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这已经是很普遍的事了,如毛宁的《涛声依旧》化用的是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黄安的《新鸳鸯蝴蝶梦》化用的是李白的《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梅艳芳的《女人花》化用的是唐代杜秋娘的《金缕衣》等等。总之,在创作流行歌曲的时候化用古典诗词,已经成为很多词作者的自觉行为。通过这种途径,使流行歌曲在歌词和意境上很好地吸收了古典诗词的营养,从而在内容上和情感上避免了空洞无物的弊病,在意蕴上增加了婉转悠扬、缠绵含蓄之美,因此引起了听众的共鸣,得以广泛传播。 当下,流行歌曲都在尝试借鉴古典诗词优美的语句和完美的意境来提升自己的水准和品位,使其生命力更盛,认知度更强,流行性更广;另一方面因为流行歌曲的广泛传唱,也使更多的人感受到了古典诗词的魅力,从而提高了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理解和欣赏水平,从而使流行歌曲与古典涛词能够互取所长,互补所短,达到了古典、现代、高雅与流行的和谐统一,乃至完美结合。

自然美公司简介、品牌理念与历史F

自然美公司简介、品牌理念与历史 一、自然美公司简介 自然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股票代号:00157)是一家以中国上海为基地的公司,至2017年12月31日已聘雇超过500员工。自然美主要从事生产及销售护肤产品、美容产品、香薰产品、健康食品及化妆品。自然美公司股份自2002年3月28日起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上市。 二、自然美品牌历史 自然美品牌由蔡燕萍博士创办于1972年,以自然美容术,以及秉持“自然就是美”的经营理念在台湾扎下深厚根基;是国人自行创立、并营销国际的生物科技天然护肤美容品牌。旗下产品包括沙龙级和专柜美容保养品、健康食品以及精油等。 四十多年来,通过与美国及欧洲等多个国际生物医学研发团队进行技术合作、研发产品,采用天然植物精萃,配合当代新型生物科技技术,研发出适合东方女性肤质的美容产品,其中NB-1系列产品在2008年更获得美国专利(证书编号US7405195B2)——哈佛NB生技SCT 干细胞技术为女性带来延续青春的秘诀。

三、自然美品牌理念 世间五行周而复始“大宇宙”,人体循环新陈代谢“小宇宙”,皆有其规律。自然美顺应自然,尊重人体本身气场,以温润植物菁粹调理,唤醒肌肤生命力。 自然就是美 气是五行的神秘孕育,是金木水火土的平衡相生 气是天成,美态的循环,幻化出生生不息 柔和而轻润的气,是对美的细腻描述 亦是对自然之美的深透解析 调理,以温润草本菁粹,层层浸透润调 以特有的轻柔手技,通达美肤肌理, 亦是对自然之美的精妙解读 以深赋能量的食补臻品,唤醒肌肤生命力 以科技追寻美丽源泉,开启肌肤的自然美之旅 自然美,为亚洲女性找回肌肤初生之美 四、自然美创始人——蔡燕萍博士 1972年,拥有一颗爱美之心的蔡燕萍,凭一人之力创立了自然美。因她细心的服务和护肤理念,口碑广为相传。很快,自然美就踏出了曾经的台北民生路街坊,走向全台湾、大陆,并在香港上市。 自然美创始之初,蔡燕萍博士就提出“自然美容术”,将美与自然和

邓球柏:论易道与中庸之道

邓球柏:论易道与中庸之道 邓球柏:论易道与中庸之道作者:邓球柏转贴自:《大易集述》巴蜀书社1998年10月第一版 什么是易道?什么是中庸之道?易道与中庸之道有什么联 系和区别?本文试图回答上述问题,作为抛砖,以期引玉。一‍‍什么是易道 ‍‍‍‍什么是易道?用帛书《要》的话来说,易道就是通过审察认识那把握吉凶之门的损益之道以达到顺天地之心的一种理论。这种理论是人们为了便于观察得失、辨别吉凶,运用损益之道,将天道、地道、人道、时道、君道对象化、符号化、神秘化、系统化、整体化、关系化、理想化的产物。因而易道囊括了天道阴阳、地道柔刚、人道上下、时道八卦(寒暑)、君道官府。 ‍‍‍‍根据《系辞传》,简单地说,易道包括天下之道,由天道、地道、人道组成。具体地说,通行本《系辞传》有“道”字29个。如:“乾道”、“坤道”、“三极之道 ”、“天地之道”、“道济天下 ”、“昼夜之道”、“阴阳之道 ”、“君子之道”、“道义”、

“显道”、“变化之道”、“圣人之道”、“天下之道”、“天之道”、“形上之道”、“日月之道 ”、“小人之道”、“为道”、“道”、“天道”、“地道 ”、“人道”、“其道”、 “易之道”。我们可以将这些“道 ”、简单地归纳为四类:a.天道;b.地道;c.人道;d.易道。天道与地道合而言之曰:“天地之道”。天道、地道、人道合而言之曰“三极之道”。天道包括日月之道、阴阳之道、变化之道。地道包括昼夜之道、变化之道。人道包括圣人之道、君子之道、小人之道。易道包括乾道、坤道、三极之道、形上之道、阴阳之道、变化之道、天下之道。 ‍‍‍‍我认为《系辞传》的易道观是天道、地道、人道合一于易道的观点。 ‍‍‍‍为了论证《系辞传》的易道是天道、地道、人道合一于易道的观点,我们先对“道”字进行解释,然后再按照《系辞传》“道 ”字出现的先后顺序进行新的解释。 ‍‍‍‍“道”之古义 有二:行走之路;人之主张。《说文解字》云:“道,

自然美才是真得美

自然美才是真得美 ——人是最美的自然美对于美,是人们一直以来不懈的追求。在朱熹《春日》中有: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是对自然的追求。在《诗经·周南·关雎》中也曾写道: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宨淑女,君子好逑。这是对美人的追求。也正因为如此,才有了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这样的古句吧。 也因为有这样的传统历史,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有越来越多的人会选择通过整容这样的途径来改变自身的一些缺陷。现在我们会不时的听到人造美女的报道,但是惊人的美容费用并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即使能承受高昂的美容费用,美容者也难以承受内心的压力。当夜静更深的时候,想到自己身上这里是人造的,那里是人造的,心情会感到很沉重的,因为人的潜意识是追求自然美的。 一、事件 最近听到超女王贝因为整容而将自己的年轻生命永远的留在了手术台上的报道,我们为此无不感到惋惜。即便是有很大的风险,依然有人愿意去冒风险,究其原因: 1、认为美丽我作主。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整形美容是社会和科学发展的必然,既然能够通过医学的方法让自己变得更美丽,何乐而不为呢?

2、变漂亮让我更有自信 3、漂亮让我有更多的资本去争取自己想要的东西。 二、美的标准 大家都在说美,那么什么样的人才算是真正的美呢?这里我们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i.审美理解 俗话说“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不同的哈姆雷特”。这就说明了每个人对美的理解是不尽相同的。 它的定义是这样说的:审美理解是指审美中理性能力,审美心理经验中的认识性因素 它的功能:(1)审美理解渗入,溶解于感知,使审美感知成为超感性的直觉能力,以把握形式结构包含的深层意味。 (2)审美理解渗入想象,规范想象的任意自由,给于它以统一、秩序 (3)审美理解溶解于情感,给予情感以理性的调节、制导,是情感从盲从欲望冲动走向有一定意志的情感,而成为审美情感。 通过上述我们知道,对美的理解是建立在自身的感知,想象,情感之中的,具有很强的主观性。而美的标准也是不断变化的。就像古代社会以“小脚”为美、唐代以胖为美一样,各个时代的美、丑标准都是相对的;而且不同的文化背景、社会环境对美的评判标准也不同,东方人眼中的丑在西方人眼里可能就是美。美从来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大眼睛、双眼皮”是一种美,但“丹凤眼”又何尝没有它独特的韵

论中国古典诗词之美【特选内容】

论中国古典诗词之美 ——以李白为例 中国是个诗歌的国度,到处是产生诗歌的理想土壤。放眼望去,每座山每处水每一个地方,都是一篇篇精美的诗章。放眼望去,慢慢历史长河中,无不闪烁着诗歌的璀璨。说起汨罗江,谁都会想到五月端阳,诵读屈原的《离骚》、《橘颂》等;说起古浔阳,谁都会想到枫叶芦花,看到琵琶声中白居易湿透的青衫;说起黄河,谁都会看到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远上白云间、万里黄河绕黑山……忆秦汉,说唐宋,游长城,渡乡关,饮美酒,唱幽情,抒抱负,谁都会看到听到“风萧萧兮易水寒”的壮歌,“靖康耻,犹未雪”时的岳飞冲起的帽冠,水调歌头苏东坡多情的婵娟,王维渭城客游时青青的柳…… 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化的艺术瑰宝。中华民族以汉字为载体,按照符合美学规律的格律规则,创造了大量脍炙人口的美好诗篇,形成了一种大美诗体。其意境之深邃,思想之丰富,情感之深切,操守之坚贞,品格之高雅,普及之广泛,流传之久远,影响之巨大,是世界许多拼音文字为载体的诗歌所难以比拟的。下面我以诗仙——李白为例,浅析中国古典诗词的美之所在。 一、美在感染力和说服力上。有人概括说诗美在形象上。诗是情感的象征性图画,诗歌创作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形象的可感性。通过物象的塑造,使读者受到感染,进而再心灵上达到共鸣。《周易》曰:“圣人立象以尽意”,《文心雕龙》中也有“神与象通、神与物游”的主张。我国古代诗人善用形象思维者,三李也。这三李即为李白、李商隐、李贺。其中李白的形象塑造更是出神入化,例如:“杳杳山外日,茫茫江上天。人迷洞庭水,雁度潇湘烟。”(《郢门秋怀》)运用不同空间的山衔落日、江汉晚天烘托秋景,又把洞庭湖上的游客与南飞的大雁映衬对照,在广阔的时空中展示漂泊的孤苦情怀。犹如李白的《宣城见杜鹃花》中,“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一唱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蜀巴。”子规鸟又名杜鹃,而映山红因杜鹃啼叫时开放而名杜鹃花,诗人巧妙的将不同性质的意象组合起来,表达两地相思,委婉动人,给人以尺幅千里之感,意蕴深远。 二、美在情感上。黑格尔说过“情致能感动人,因为它自在自为地是人类生存中的强大力量……”任何文学体裁,都不能缺少情感因素,而诗词的情感因素,比起其他体裁来说,显得更集中,更浓郁,更强烈。诗的本质是抒情,是思想感情的抒发。“苟其感不至,则情不深,情不深则无以精心而动魄,垂世而行远”。例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中就可以看出李白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感,“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又能感受到诗人坚定不移的冲破重重阻碍的意志。 三、美在风格上。中国诗词有直与曲,露与藏的风格之分。直露型的诗人,其审美取向往往是刚健质朴,其诗风往往是阳刚豪放,其诗以阳刚美取胜。曲藏型诗人,其审美取向往往是委婉曲折,其诗风往往是含蓄细腻,以阴柔美取胜。当然,无论是阳刚美的诗,还是阴柔美的诗,其风格审美效应是可以并存于一体的,古今往来的一些诗人也往往做到阳刚美与阴柔美的兼济互补,实现豪放与婉约并举,阳刚与阴柔互济、直露与曲藏风格的完美统一。

医疗美容连锁机构减肥瘦身中心营销方案

医疗美容连锁机构减肥瘦身中心营销 方案 1

2

一、营销环境分析 (一)市场情况分析 1、瘦身市场容量大但扩张速度放缓 有一份统计表明:全球成人中,有1/2的人不同程度患有肥胖,肥胖造成的各种心理负担和三高症状促使人们急切寻找有效的减肥方法。加之各种减肥广告层出不穷的轰炸,已经培育出一个需求旺盛的市场。随着美体瘦身产品主要消费人群的消费潜力被充分挖掘,中国美体瘦身市场容量的扩张速度将逐渐放缓。另外,很多美体瘦身方法的实际效果与宣传效果有很大差距,一部分人在尝试过一种美体瘦身方式无效后,可能会放弃减肥。 2、瘦身项目的多样性 中国的美体瘦身市场份额主要被三大类产品所瓜分,当前第一类是美体瘦身医药、药品,市场份额占71%;第二类是特妆字外用美体瘦身品,市场份额约占19%;第三类是美体瘦身器械,市场份额约为10%。当前市场上瘦身项目从针灸、点穴到美体瘦身仪器配合减肥药品,再到签订协议的”合同减肥”,美体瘦身也不单单针对全身,而是能够分部位。很多家减肥瘦身机构都增加了瘦腰、瘦腹、瘦手臂的服务项目,以满足不断壮大的消费需求。针对现代女性产生 3

都市病的原因,加上不爱运动的特点,减肥瘦身机构纷纷推出医疗美容器械来达到运动健美的目的。以外用成分为特征的日化用品,也成为美体瘦身市场最具活力的增长点。日化用品和普通减肥食品摆脱了现行政策法规对医药医药的重重束缚,能够有效规避政府部门的市场监管。 (二)消费者分析 减肥市场的消费人群中,女性占到了总消费人数的92%,其中年龄在25-45岁的消费者最具购买力。最希望减肥的是20-30岁的人群,它占到了31.2%,其次是41-50岁的人群,占了26.8%;排在最后一位的是61-70岁的人群,它仅为6.3%;在所有这些人中,平均期望体重为56.75kg;减肥欲望人群为56.58kg。 从减肥者的身高来看,身高较低的有减肥欲望的人比例较高。体重超额较多的人比较想减肥,其中减肥欲望人群平均期望6.82kg,总人群平均期望减5.13kg。一般来说,城市居民的消费需求大于农村,收入决定了消费者的购买力。 大部分的减肥产品消费量是受高层次消费群体所带动,她们在总体人群中所占的比例不大却带动了消费潮流。这一人群,大多有稳定且较高的收入来源、超前的消费观念,是消费的主要力量。 4

中国诗词的魅力演讲稿

中国诗词的魅力演讲稿 中国古诗词是我国的文化瑰宝,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国诗词的魅力演讲稿,欢迎参考阅读! 中国诗词的魅力演讲稿1 学了中国古典文学,我感受到诗歌是中国古代最美的文学,最动人的文学,最擅长抒情的文学。它们深微隐幽,意味渊永。时而美到极处,又豪放到极处。情调闲雅,怀抱旷怀,雄放慷慨,动人心魄。细细品味,又是最能让人沉醉心迷的文字。 宋词的美是需要用真心、用真情去体会的。初读时的惊艳只是肤浅的直觉,真情的流露才是词的魅力所在。如果说诗凝练的语言使诗富有哲理,因此直抒胸臆的诗往往不如含义隽永的诗句脍炙人口的话,那么词则不然,词中的空间足够词人纵横驰聘,洋洋洒洒道出切身感受。读词的过程实际上是揣摩词人情感的过程,词的美丽也只有懂词的知词的人才能感受的出来。 词源于唐代的曲子词,句子有长有短,和乐曲紧密结合在一起,可以歌唱。由于宋代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市民数量不断增加,够歌唱的词比其他形式的文学作品更适应市井娱乐生活的需要,而当时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又很尖锐,句子长短不齐的词也更便于抒发人们忧国忧民的思想,因此便逐渐兴盛起来,取代诗而成为文学的主流。 在宋词的发展繁荣过程中,整个社会的导向作用同样十

分明显。如果说唐代的诗人在某种程度上还只是供皇室及统治者御用工具和玩具而已,那么宋代的词人已由被人欣赏而一跃登上了政治舞台,并成为宋代政治舞台上的主角。宋代皇帝个个爱词,宋代大臣则个个是词人。宋代政治家范仲淹、王安石、司马光、苏轼等都是当时的著名词人。在封建社会中从不出头露面的女子李清照也成为一代词宗,名垂千古。 宋词不同于一般宋诗的散文化、议论化。善于将抒情与写实景完美结合。在唐五代小令基础上,宋代演为许多中调和长调,在曲折动宕、开阖变化中,是情景紧密交融,其细致、具体、微妙处,有的甚至胜过唐诗。宋词又长于比兴,多以微妙而又细致的比兴手法,藉景物表达内心复杂而隐幽的情感,常以香草美人的传统来寄托政治上的感慨,感人至深。宋词形成了众多的艺术风格。宋词虽然沿袭着唐五代的传统以抒发情感、灵性为主,形成“诗庄词媚”的分野,以婉约为宗,但后来由于时代生活的变化,题材的扩大,艺术个性得到重视,艺术手法渐趋多样,所以使宋词风格在婉约和豪放之外,兼有真率明朗、髙旷清雄、典雅精工、骚雅清劲等多种风格。 宋代的词,是一块芬芳绚丽的园圃。它的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丰神,与唐诗争奇。它如行云流水,临风伴月,最擅抒情。写艳情而不纤佻,写富贵而不卑俗。宋词虽然风格众多,但大体上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词,潇洒

论自然美

论自然美 自然美是具有审美价值的自然事物的美,是与人类社会相联系的自然领域中自然事物和自然现象的美。 那自然美到底有哪些特性呢? 第一、自然美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性。自然事物的产生是按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规律产生并变化发展的。人类虽然也可以利用科学技术去征服自然,但都是必须遵循自然物本身的规律。因此,我们也可以知道自然美也是具有一定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特征的。例如,夏季的荷花有它的美,冬天的梅花也有它独自的风韵,都互相不一样,我们也无法随意去改变。所以自然美虽然是客观生活中一切的自然生成,未经艺术加工的美,但它是一种独立于人类社会生活之外的自然界种种事物本质所固有的,并由自然物的诸种属性所决定的,因而它不存在于人的审美意识之中,不以人的主观审美意识和变化为转移,人们不能凭借主观意识对它加以改变和否定,然而人们的审美意识可以感受到自然美的存在。 第二、自然美的形式美具有较大的独立性。就拿它和社会美来说,一种社会现象美不美,我们总是首先要考虑它的内容,如果是对我们有利,且有助于社会发展的事物,就认为是美的。而自然美的内容或是形式都不确定,往往更看重它的形。人们往往并不在乎它的“内容”是什么,只要它的外形,色彩、线条满足我们的审美观,就会认为它是美的。

第三、自然美具有不确定性。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同一个自然事物或是自然现象,不同的人看到就会有不同的美丑判断。 第四、自然美具有多样性。自然美是多方面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去欣赏,会发现不同的美;同一个人在不同时间,不同条件下去欣赏,又会发现不同的美。例如同一个月亮,在不同的诗人眼里,它就具有不同的美了。“峨嵋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自流。”这里的月亮清冷幽清,“玉界琼田三万顷, 著我扁舟一叶, 素月生辉, 明河共影, 表里俱澄澈。”这里的月亮晶莹灿烂,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 晓风残月。”这里的月亮哀伤凄凉。可是这些月亮都是美的,只是在不同的诗人眼里,它美的意义不同了。但就是因为自然美的这种多样性使得我们的山水河川可以更加的美丽多姿,使得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了。 那我们就从崇高理论来看看自然美。 崇高,它作为一种庄严的美和雄浑的美,与优美的区别是非常明显的。崇高与优美一样都是人的本质力量在对象世界的感性显现,崇高与优美的区别就在于优美体现了人的本质力量与客体在对象世界 中的和谐统一;崇高则体现了这种本质力量与客体在对象世界中的矛盾冲突的统一。壮美是以力量气势见胜的,属于阳刚美、动态美;优美则以静态的气韵见长,属于阴柔美、静态美。这主要从形态上看崇高与优美的区别。如自然界中的暴风骤雨,崇山峻岭等,都给人以崇高感;而春光明媚,山清水秀却给人以优美感。前者是以力量、气势见胜,后者以神采、气韵见胜,而且优美的事物都具有较强的形式美。

中华诗词之美论文

浅析清代诗歌的部分特征 中国古代诗歌是中华民族在悠远的历史岁月中所选择的一种生存方式和表达形式,她积淀着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体系、文化结构、思维模式、品格智慧、艺术审美以及终极价值等等。中国之所以有诗国之称,足以说明诗歌在民族发展史上的重大意义,在众多个朝代中,我最欣赏的是清代的诗歌。 由于时代的沧桑巨变,清初学人遭遇着空前的情感错位,士大夫强烈的自尊与异族入主中原的对比促成了以名节相标榜的风气,表现在文论中便是强调诗品与文品的统一,诗文表现个人的真实感情成为当时许多人的共同诉求。就辞赋创作而言,一如当时的诗文创作,取径多方,不拘故常,赋作以古体为主,各体赋作兼有。由于创作主体的遗民身份,其抒发家国之痛、故国之思的作品蔚然中兴,律体赋作的数量则不是太多,即使偶有为之者,也多是寄感慨于笔端,抒郁愤于言外。严格说来,清初二三十年间的赋血是以遗民的有关理论为重心,遗民文论虽然在诗文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然而在赋学方面却没有太多的理论建树,清初学人对于拘于格律、板滞呆重的律体赋多持否定意见。 清初赋学就其发展的脉络而言,可以康熙十八年博学鸿词科试赋为界线分为前后两个阶段,表现出由骚情到博正醇雅,由明清之际的悲切、激婉渐趋于雅正平和。清代立国之初二三十年间的赋论以抒情写意的骚体赋等古体赋为主要评价对象,重情感、崇风骨,是由时代剧变及创作主体的遗民身份所制约的。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思想文化,由此形成不同的文学风貌。这既是由文学发展的外部语境所规约的,同时也是文学更生的必然要求。就文学理论而言,这一时期,清廷无论在政治、经济还是在文化事业上都取得了超越前人的无与伦比的成就,也是清朝最为繁盛的时期,俗称为康乾盛世。与此相适应,在文化政策和审美取向上,各体文学也都提出了以“雅正”为主的文论主张,如诗学方面有“王士祯”的“神韵说”,强调诗歌的兴与境会、情与景合,追求一种清幽淡远、自然浑成的境界。此时的辞赋作家也创作了大量的辞赋作品,由于康熙帝及其词臣没有刻意提倡律体赋的创作,因此各种赋体无不具备。这其间虽然也有许多歌颂谀赞之辞,但总体而言,其他体类的赋作更为繁盛。 文学史发展到清代,一个最大特征就是地域性特别显豁起来,对地域文学传统的意识也清晰地凸显出来。理论上表现为对乡贤代表的地域文学传统的理解和尊崇,创作上体现为对乡先辈作家的接受和模仿,在批评上则呈现为对地域文学特征的自觉意识和强调。以地域文学为对象的文学选本,也许是清代总集类数量最丰富、最引人注目的种群,而其中最主要的

论自然美 阅读答案

论自然美阅读答案 论自然美 李泽厚 ①就美的本质说,自然美是美学的难题。各派不是认为自然无美,美只是人类主观意识加上去的,便是认为自然美在其本身的自然条件,与人类无关。对这个问题,我当年提出了美的客观性与社会性相统一亦即自然的人化说。 ②但自然的人化说却一直遭到误解和反对。它常常被人们从字面含义上肤浅地理解为被人力开发了的自然对象。其实,自然的人化可以分狭义和广义两种含义。通过劳动、技术去改造自然事物,这是狭义的自然人化。而我所说的,是广义的概念。天空、大海、沙漠、荒山野林,没有经人去改造,但也是自然的人化。因为自然的人化指的是人类征服自然的历史尺度,指的是整个社会发展达到一定阶段,人和自然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改变。 ③自然的人化不能仅仅从狭义上去理解。人所培植的花草等,也确乎是美的,但社会越发展,人们便越要也越能欣赏暴风骤雨、沙漠、荒凉的风景等等没有改造的自然,越要也越能欣赏像昆明石林这样似乎是杂乱无章的奇特美景,这些东西对人有害或为敌的内容已消失,而愈以其感性形式吸引着人们。人在欣赏这些表面上似乎与人抗争的感性自然形式中,得到一种高昂的美感愉快。所以应该站在一种广阔的历史视野上理解自然的人化。此外,还有人经常把自然的人化解释为比拟性的,将自然对象赋予人的想象、情感、意会,如把松、竹、梅比作人的清风亮节,将自然对象作为人格的理想等等。这是康德讲的道德的象征。这样理解自然的人化只能是种借用。 ④社会美有历史尺度问题,自然美亦然。那么,这种人与自然关系的改变的历史尺度,又如何理解和计算呢?这个广义的自然的人化大体从何时开始的呢? ⑤首先要指出,狭义的自然的人化是广义的自然的人化的基础,是使人与自然界发生关系改变的根本原因。原始人为什么不能欣赏山水花鸟,就是因为当时狭义的自然人化水平即生产力水平,使他跟自然的关系不存在那广义的自然的人化。在狩猎的时代或狩猎的原始民族中,大概只有某些种类的动物成为人类活动和意识的对象,其他的自然事物不是与人无关,便是与人敌对。农业社会之所以是人类历史的最大进展也正在于它使人类安居,并循天时、地利而延续着巩固着秩序化的生活,众多自然事物和整个大自然逐渐成为人类生活活动的真正的客观环境、条件、资源、工具,从而成为对象。这虽然还不是审美对象,却是它们日后成为个人审美对象的前提基础和根源,即是说,它们开始获有了美的本质,具有了审美性质。可见,自然的人化作为哲学美学概念,只涉及美的本质,它是山水花鸟、自然景物成为人们的审美对象的最后根源和前提条件。至于具体的自然景物如何和何时成为人们的审美对象,则属于历史具体地逐一研讨的实证科学问题。 16.作者认为自然事物怎样才可能成为审美的对象?请简要说明 17.请简要分析文章的论述层次。 18.根据文意,作者的自然的人化说该如何理解?请简要概括。 本阅读试题来源:2015年南通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参考答案 16.社会生产力发展达到一定阶段,人类和自然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改变,自然事物开始具有了审美性质后,这样的自然事物才有可能成为审美的对象。 17.首先针对自然美的美学难题,点明自己自然的人化的观点;接着剖析了别人对自然的人化所作的狭义化理解和比拟性理解的错误;最后阐述了对自然的人化的正确理解。 评分建议: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第八章 社会美

第八章社会审美 社会美的涵义 所谓社会美,就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能够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或是能使人们感到满意、幸福,有利于人们身心健康的社会事、物或个人言行。社会美的本质属性有以下三点: 1、以“真”为基础,即社会美必须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社会美与社会实践直接联系,直接受社会生活、社会环境等各种条件的影响和制约,同一定时代、一定民族、一定阶级的政治理想、道德观念、生活习俗、文化背景直接联系,因此必须以社会发展规律为基础,体现其“真”。 2、以“善”为核心。这里指的“善”不仅仅是伦理上的“善”,更主要是指美学范畴的“善”,是泛指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社会事物。这构成社会美的本质属性,离开这一本质,便无所谓美了。因此社会美的本质和基础就是善,虽然善并不等于美,但善确确实实是社会美的决定性的因素,人们感受和评价社会事物、社会现象是否美,首先的也是最主要的,要看其内容是否富有生命力,是否符合善,是否对社会有益、有利,是否体现历史的发展和进步。 3、具有完美的形象。社会美除上述两个本质属性外,更重要的是社会美的存在形式。社会事物要成为审美对象,必须同其审美对象一样,具有美的形式、美的形象。社会美的形象不同于自然美和艺术美的形象,它是以“真”为基础,以“善”为核心而构成的形式和形象。 因此,看一个事物是否具有社会美,其关键在于它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和方向,是否符合人类的进步、生存和发展的趋势,是否符合先进阶级、人民大众的利益和愿望。凡符合社会发展规律,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具有美的形式和形象的社会事物就具有社会美。

第一节社会美的发展和特征 一、社会美的发展 1、社会美是人类最早的审美对象 在美的各种形态中,人类最早研究的和创造的美是社会美,当原始人把一块普通的石块加工成一把石刀的时候,这便是一种社会美的创造,这种创造具有开天辟地的意义。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最关心的也是社会美,因为社会美是人类自身的美和人类生活的美,自然美是人的情神和人的生活的一种暗示,艺术美是人情美和生活美的艺术再现,人们从事各种自然美和艺术美的创造,归根结底还是要使人更美,人的生活更美。所以,社会美是人类从事美的创造的首要领域,是人类进行审美活动的主要对象,一切自然美和艺术美,都是从这里慢慢扩展开来。如果把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比作一个富丽堂皇的宫殿,那么,社会美就是支持这一宫殿的主体工程。 2、社会实践的深广性使社会美向更高级阶段、更广阔领域发展 二、社会美的特征 社会美与自然美的最大区别在于:自然美以形式取胜,社会美虽然有客观存在的感性形式,虽然需要通过人的外在形象及各种行为形式表现出来,但形式与内容相比,以内容取胜,在社会美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内容,而不是形式。社会美这种以内容为重点的特征,使得我们不能仅凭感官的感知进行审美评价,而必须在用感官感知的同时运用理性思维,去深入把握社会美的内容。 社会美的具体特点表现为: 1、社会美具有时代性、阶级性与民族性。 各个时代的生活不是凝固不变的,?美随着各个时代社会生活的发展而发展。永远处于演变过程中。《东周列国志》中记载:“楚王爱细腰,后宫多饿死。”当时妇女以细腰为美。而唐代妇女以胖为美,现在又以瘦为美。?五代十国的南唐后主李煜要宫女用丝绸裹足,在金莲花上跳舞,于是封建社会妇女以缠足为美,?而我们今天看,那是人为

中国诗词的魅力演讲稿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中国诗词的魅力演讲稿 中国古诗词是我国的文化瑰宝,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国诗词的魅力演讲稿,欢迎参考阅读! 中国诗词的魅力演讲稿1 学了中国古典文学,我感受到诗歌是中国古代最美的文学,最动人的文学,最擅长抒情的文学。它们深微隐幽,意味渊永。时而美到极处,又豪放到极处。情调闲雅,怀抱旷怀,雄放慷慨,动人心魄。细细品味,又是最能让人沉醉心迷的文字。 宋词的美是需要用真心、用真情去体会的。初读时的惊艳只是肤浅的直觉,真情的流露才是词的魅力所在。如果说诗凝练的语言使诗富有哲理,因此直抒胸臆的诗往往不如含义隽永的诗句脍炙人口的话,那么词则不然,词中的空间足够词人纵横驰聘,洋洋洒洒道出切身感受。读词的过程实际上是揣摩词人情感的过程,词的美丽也只有懂词的知词的人才能感受的出来。 词源于唐代的曲子词,句子有长有短,和乐曲紧密结合在一起,可以歌唱。由于宋代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市民数量不断增加,够歌唱的词比其他形式的文学作品更适应市井娱乐生活的需要,而当时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又很尖锐,句子长短不齐的词也更便于抒发人们忧国忧民的思想,因此便逐渐兴盛起来,取代诗而成为文学的主流。

在宋词的发展繁荣过程中,整个社会的导向作用同样十分明显。如果说唐代的诗人在某种程度上还只是供皇室及统治者御用工具和玩具而已,那么宋代的词人已由被人欣赏而一跃登上了政治舞台,并成为宋代政治舞台上的主角。宋代皇帝个个爱词,宋代大臣则个个是词人。宋代政治家范仲淹、王安石、司马光、苏轼等都是当时的著名词人。在封建社会中从不出头露面的女子李清照也成为一代词宗,名垂千古。 宋词不同于一般宋诗的散文化、议论化。善于将抒情与写实景完美结合。在唐五代小令基础上,宋代演为许多中调和长调,在曲折动宕、开阖变化中,是情景紧密交融,其细致、具体、微妙处,有的甚至胜过唐诗。宋词又长于比兴,多以微妙而又细致的比兴手法,藉景物表达内心复杂而隐幽的情感,常以香草美人的传统来寄托政治上的感慨,感人至深。宋词形成了众多的艺术风格。宋词虽然沿袭着唐五代的传统以抒发情感、灵性为主,形成“诗庄词媚”的分野,以婉约为宗,但后来由于时代生活的变化,题材的扩大,艺术个性得到重视,艺术手法渐趋多样,所以使宋词风格在婉约和豪放之外,兼有真率明朗、髙旷清雄、典雅精工、骚雅清劲等多种风格。 宋代的词,是一块芬芳绚丽的园圃。它的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丰神,与唐诗争奇。它如行云流水,临风伴月,最擅抒情。写艳情而不纤佻,写富贵而不卑俗。宋词虽然风格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