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轴承常见的故障

轴承常见的故障

滚动轴承常见故障 滚动轴承的故障现象一般表现为两种,一是轴承安装部位温度过高,二是轴承运转中有噪音。 1.轴承温度过高 在机构运转时,安装轴承的部位允许有一定的温度,当用手抚摸机构外壳时,应以不感觉烫手为正常,反之则表明轴承温度过高。 轴承温度过高的原因有:润滑油质量不符合要求或变质,润滑油粘度过高;机构装配过紧(间隙不足);轴承装配过紧;轴承座圈在轴上或壳内转动;负荷过大;轴承保持架或滚动体碎裂等。 2.轴承噪音 滚动轴承在工作中允许有轻微的运转响声,如果响声过大或有不正常的噪音或撞击声,则表明轴承有故障。 滚动轴承产生噪音的原因比较复杂,其一是轴承内、外圈配合表面磨损。由于这种磨损,破坏了轴承与壳体、轴承与轴的配合关系,导致轴线偏离了正确的位置,在轴在高速运动时产生异响。当轴承疲劳时,其表面金属剥落,也会使轴承径向间隙增大产生异响。此外,轴承润滑不足,形成干摩擦,以及轴承破碎等都会产生异常的声响。轴承磨损松旷后,保持架松动损坏,也会产生异响。 三、滚动轴承的损伤 滚动轴承拆卸检查时,可根据轴承的损伤情况判断轴承的故障及损坏原因。 1.滚道表面金属剥落 轴承滚动体和内、外圈滚道面上均承受周期性脉动载荷的作用,从而产生周期变化的接触应力。当应力循环次数达到一定数值后,在滚动体或内、外圈滚道工作面上就产生疲劳剥落。如果轴承的负荷过大,会使这种疲劳加剧。另外,轴承安装不正、轴弯曲,也会产生滚道剥落现象。 轴承滚道的疲劳剥落会降低轴的运转精度,使机构发生振动和噪声。 2.轴承烧伤 烧伤的轴承其滚道、滚动体上有回火色。烧伤的原因一般是润滑不足、润滑油质量不符合要求或变质,以及轴承装配过紧等。 3.塑性变形 轴承的滚道与滚子接触面上出现不均匀的凹坑,说明轴承产生塑性变形。其原因是轴承在很大的静载荷或冲击载荷作用下,工作表面的局部应力超过材料的屈服极限,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低速旋转的轴承上。 4.轴承座圈裂纹 轴承座圈产生裂纹的原因可能是轴承配合过紧,轴承外国或内圈松动,轴承的包容件变形,安装轴承的表面加工不良等。 5.保持架碎裂 其原因是润滑不足,滚动体破碎,座圈歪斜等。 6.保持架的金属粘附在滚动体上 可能的原因是滚动体被卡在保持架内或润滑不足。 7.座圈滚道严重磨损 可能是座圈内落入异物,润滑油不足或润滑油牌号不合适



1. 前言
首先非常感谢各位对“HRB”产品给与的厚爱。此次,我们将新编《“HRB”轴承损坏原因分析手册》一文奉献给广大顾客

,以便对大家在预防轴承早期损伤,选择适合使用条件的轴承,进行正确安装和使用,以及准确的润滑等中有所帮助。
滚动轴承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本身质量和外部条件的原因,其承载能力,旋转精度和减摩能性能等会发生变化,当轴承的性能指标低于使用要求而不能正常工作时,就称为轴承损坏或失效,轴承一旦发生损坏等意外情况时,将会出现其机器、设备停转,功能受到损伤等各种异常现象。因此需要在短期内查处发生的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当然,滚动轴承损坏的情况比一般机械零件的损坏要复杂得多,滚动轴承损坏的特点是表现形式多,原因复杂,轴承的损坏除了轴承设计和制造的内在因素外,大部分是由于使用不当,例如:选型不适合(参见顾客须知)、支承 设计不合理,安装不当,润滑不良,密封不好等外部因素引起的。
研究滚动轴承损坏的形成和原因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可以改进使用方法,正确地使用轴承,充分发挥轴承应有的效能,另一方面有助于开发性能更好的新产品。
本文中除了叙述滚动轴承使用中注意事项、安装方法、运转监察等外,还着重介绍轴承损坏的形式和原因及应采取的对策。
2.轴承的使用
2.1使用注意事项
滚动轴承使精密零件,因而在使用时要求相应地持慎重态度,既变使用了高性能的轴承,如果使用不当,也不能达到预期的性能效果,所以,使用轴承使应注意以下事项:
2.1.1保持轴承及其周围环境的清洁。即使肉眼看不见的微笑灰尘进入轴承,也会增加轴承的磨损,振动和噪声。
2.1.2使用安装时要认真仔细,不允许强力冲压,不允许用锤直接敲击轴承,不允许通过滚动体传递压力。
2.1.3使用合适、准确的安装工具,尽量使用专用工具,极力避免使用布类和短纤维之类的东西。
2.1.4防止轴承的锈蚀,直接用手拿取轴承时,要充分洗去手上的汗液,并涂以优质矿物油后再进行操作,在雨季和夏季尤其要注意防锈。
2.2配合
2.2.1配合的选择
滚动轴承的内径尺寸和外径尺寸是按标准公差制造的,轴承内圈与轴,外圈与座孔的配合松紧程度只能通过控制轴颈的公差和座孔的公差来实现。轴承内圈与轴的配合采用基孔制,轴承外圈与座孔的配合采用机轴制。滚动轴承常用的配合如图2-1所示。
正确选择配合,必须知道轴承的实际负荷条件,工作温度及其他要求,而实际上是很困难的。因此,多数情况是根据使用精研选择配合的。
2.2.2负荷性质
选择配合首先应考虑负荷向量相对套圈的旋转情况。按照合成径向负荷向量相对于套圈的旋转情况,套圈所承受的复合可分为:固定负荷、旋转负

荷和摆动负荷,如图2-2所示。
a. 固定负荷
作用于套圈上的合成径向负荷,由套圈滚道的局部区域所承受,并传至轴或轴承座的相应局部区域,这种负荷称为固定负荷。其特点是合成径向负荷向量与套圈相对静止。承受定向负荷的套圈可选用较松的配合。
b.旋转负荷
作用于套圈上的合成径向负荷沿滚道圆周方向旋转,顺次由各个部位所承受,这种负荷称为旋转负荷,其特点是合成径向负荷向量相对于套圈旋转。
承受旋转负荷的套圈应选紧配合,在特殊情况下,如负荷很轻,或在重负荷作用下套圈仅偶尔低速转动,轴承选用较硬材料和表面粗糙较高时,承受旋转负荷的套圈也可选用较松的配合。
c.摆动负荷
作用于套圈上的合成径向负荷方向不定,这种负荷情况称为摆动负荷或不定向负荷,其特点是作用套圈上的合成径向负荷向量在套圈滚道的一定区域内摆动,为滚道一定区域所承受,或作用于轴承上的负荷是冲击负荷,振动负荷,其方向,数值经常变动的负荷。
承受摆动负荷得轴承内、外套圈与州、轴承座孔的配合都应采用紧配合。
2.2.3负荷大小
套圈与轴或外壳间的过赢量取决于负荷的大小,较重的负荷采用较大的过赢量,较轻的负荷采用较小的过赢量。通常将当量径向负荷p分成“轻”、“正常”、“重”负荷三种情况,其与轴承的额定动负荷c的关系列于表2-1,供选择轴和座孔公差带时参考。
2.2.4轴和外壳孔公差带的选择
根据负荷的大小和性质,对轴和委可控的公差带规定在表2-2——表2-4内。
2.2.5配合表面的粗糙度和形位公差
配合表面的粗糙度和形位公差,直接影响产品的使用性能,如耐磨性,抗腐蚀性和配合性质等。为此,合理规定轴和外壳孔的形位公差和提出配合表面的粗糙度要求,对于稳定配合性质,提高过赢配合的联结强度至关重要。
轴和外壳孔的配合表面粗糙度及形位公差见表2-5——表2-6和图2-3
2.3轴承安装
轴承安装的好坏与否,将影响到轴承的精度、寿命和性能。因此,请充分研究轴承的安装,即请按照包含如下项目在内的操作标准进行轴承安装。
2.3.1清洗轴承及相关零件,(对已经脂润滑的轴承及双侧具油封或防尘盖,密封圈轴承安装前无需清洗。)
2.3.2检查相关零件的尺寸及精加工情况
2.3.3安装方法
轴承的安装应根据轴承结构,尺寸大小和轴承部件的配合性质而定,压力应直接加在紧配合得套圈端面上,不得通过滚动体传递压力,轴承安装一般采用如下方法:
a. 压入配合
轴承内圈与轴使紧配合,外圈与轴承座孔是较松配合时,可用压力机将轴承先压装在轴上,然后将轴连同轴承一起装

入轴承座孔内,压装时在轴承内圈端面上,垫一软金属材料做的装配套管(铜或软钢),如图2-4所示。装配套管的内径应比轴颈直径略大,外径直
径应比轴承内圈挡边略小,以免压在保持架上。
轴承外圈与轴承座孔紧配合,内圈与轴为较松配合时,可将轴承先压入轴承座孔内,这时装配套管的外径应略小于座孔的直径,如图2-5所示。
如果轴承套圈与轴及座孔都是紧配合时,安装室内圈和外圈要同时压入轴和座孔,装配套管的结构应能同时押紧轴承内圈和外圈的端面,如图2-6所示。
b.加热配合
通过加热轴承或轴承座,利用热膨胀将紧配合转变为松配合的安装方法。是一种常用和省力的安装方法。此法适于过盈量较大的轴承的安装,热装前把轴承或可分离型轴承的套圈放入油箱中均匀加热80-100℃,然后从油中取出尽快装到轴上,为防止冷却后内圈端面和轴肩贴合不紧,轴承冷却后可以再进行轴向紧固。轴承外圈与轻金属制的轴承座紧配合时,采用加热轴承座的热装方法,可以避免配合面受到擦伤。
用油箱加热轴承时,在距箱底一定距离处应有一网栅,如图2-7所示,或者用钩子吊着轴承,轴承不能放到箱底上,以防沉杂质进入轴承内或不均匀的加热,油箱中必须有温度计,严格控制油温不得超过100℃,以防止发生回火效应,使套圈的硬度降低。
c.圆锥孔轴承的安装
圆锥孔轴承可以直接装在有锥度的轴颈上,或装载紧定套和退卸套的锥面上,其配合的松紧程度可用轴承径向游隙减小量来衡量,因此,安装前应测量轴承径向游隙,安装过程中应经常测量游隙以达到所需要的游隙减小量为止,安装时一般采用锁紧螺母安装,也可采用加热安装的方法。
d.推力轴承的安装
推力轴承的周全与轴的配合一般为过渡配合,座圈与轴承座孔的配合一般为间隙配合,因此这种轴承较易安装,双向推力轴承的中轴泉应在轴上固定,以防止相对于轴转动。
轴承的安装方法,一般情况下是轴旋转的情况居多,因此内圈与轴的配合为过赢配合,轴承外圈与轴承室的配合为间隙配合。
2.3.4轴承安装后的检查
2.3.5润滑剂的添加
2.4轴承运转检查
轴承安装结束以后,应马上进行运转检查,已确定安装是否正常。
表2-7出示了运转检查的方法
再此运转检查中若发现异常现象,应马上停止运转,并对机器进行检查,生产的原因及其措施,请参照表2



关于轴承

(一)轴承零件总论
1. 轴承零件组成滚动轴承的各零件之一,但是不包括所有的附件。
2. 轴承套圈具有一个或几个滚道的向心滚动轴承的环形零件。注册监理工程师挂靠
3. 轴承垫圈

具有一个或几个滚道的推力滚动轴承的环形零件。
4. 平挡圈一个可分离的基本上平的垫圈,用其内或外部分作为向心圆柱滚子轴承外圈或内圈的一个挡边。监理工程师挂靠
5. 斜挡圈(可分离的)一个可分离的有"L"形截面的圈,用其外部分作为向心圆柱滚子轴承内圈的一个挡边。
6. 中挡圈在具有两列或多列滚子的滚子轴承内的一个可分离的圈,用于隔离两列滚子并引导滚子。
7. 止动环具有恒定截面的单口环,装在环形沟里,将滚动轴承在外壳内或轴上轴向定位。8. 锁圈retaining snap ring 具有恒定截面的单口环,无损检测招聘装在环形沟里作为挡圈将滚子或保持架保持在轴承内。
9. 隔圈是环形零件,用于两个轴承套圈或轴承垫圈之间或两半轴承套圈之间或两半轴承垫圈之间以使它们之间保持所规定的轴向距离。
10. 密封圈由一个或几个零件组成的环形罩,固定在轴承的一个套圈或垫圈上并与另一套圈或垫圈接触或形成窄的迷宫间隙,防止润滑油漏出及外物侵入。无损

检测挂证
11. 防尘盖是个环形罩,通常由薄金属板冲压而成,固定在轴承的一个套圈或垫圈上,并朝另一套圈或垫圈延伸,遮住轴承内部空间,但不与另一套圈或垫圈接触。
12. 护圈附在内圈或轴圈上的一个零件,利用离心力以增强滚动轴承防止外物侵入的能力。13. 滚动体在滚道间滚动的球或滚子。
14. 保持架部分地包裹全部或一些滚动体,并与之一起运动的轴承零件,用以隔离滚动体,并且通常还引导滚动体和将其保持在轴承内。
(二)轴承零件结构特征
1. 滚道滚动轴承承受负荷部分的表面,用作滚动体的滚动轨道。
2. 直滚道在垂直于滚动方向的平面内的母线为直线的滚道。
3. 凸度滚道在垂直于滚动方向的平面内呈连续的微凸曲线的基本圆柱形或圆锥形的滚道,以防止在滚子与滚道接触处产生应力集中。
4. 球面滚道滚道为球表面的一部分。
5. 沟道球轴承的滚道呈沟形,通常为一个圆弧形的横截面,其半径略大于球半径。
6. (沟)肩沟(滚)道的侧面。
7. 挡边突出于滚道表面与滚动方向平行的窄凸肩。用以支承和引导滚动体并使其保持在轴承内。
8. 引导保持架的表面轴承套圈和垫圈的圆柱形表面,用以在径向引导保持架。
9. 套圈(垫圈)端面垂直于套圈(垫圈)轴心线的套圈(垫圈)表面。
10. 轴承内孔滚动轴承内圈或轴圈的内孔
11. 圆柱形内孔轴承或轴承零件的内孔,其母线基本为直线并与轴承轴心线或轴承零件轴心线平行。
12. 圆锥形内孔轴承或

轴承零件的内孔,其母线基本为直线并与轴承轴心线或轴承零件轴心线相交。
13. 轴承外表面滚动轴承外圈或座圈的外表面。
14. 套圈(垫圈)倒角轴承内孔或外表面与套圈一端面连接的套圈(垫圈)表面。
15. 越程槽在轴承套圈或轴承垫圈的挡边或凸缘根部为便于磨削所开的沟或槽。
16. 密封(接触)表面与密封圈滑动接触的表面
17. 密封圈(防尘盖)槽用以保持轴承密封圈(防尘盖)的槽。
18. 止动环槽用以保持止动环的槽。
19. 润滑槽在轴承零件上用于输送润滑剂的槽。
20. 润滑孔在轴承零件上,用于将润滑剂输送到滚动体上的孔。
(三)轴承套圈
1. 内圈滚道在外表面的轴承套圈。
2. 外圈滚道在内表面的轴承套圈。
3. 圆锥内圈圆锥滚子轴承的内圈。
4. 圆锥外圈圆锥滚子轴承的外圈。
5. 双滚道圆锥内圈有双滚道的圆锥滚子轴承内圈。
6. 双滚道圆锥外圈有双滚道的圆锥滚子轴承外圈。
7. 宽内圈在一端或两端加宽的轴承内圈,以便改善轴在其内孔的引导或安装紧固件或密封件提供补充位置。
8. 锁口内圈一个肩全部或部分被去掉的沟型球轴承内圈。
9. 锁口外圈一个肩全部或部分被去掉的沟型球轴承外圈。
10. 冲压外圈由薄金属板冲压,一端封口(封口冲压外圈)或两端开口的套圈,一般指向心滚针轴承的外圈。
11. 凸缘外圈有凸缘的轴承外圈。
12. 调心外圈有球形外表面的外圈,以适应其轴心线与轴承座轴心线间产生的永久角位移。13. 调心外座圈用于调心外圈与座孔间的套圈,有一个与外圈的球形外表面相配的球形内表面。
14. 外球面轴承外圈外表面是球表面的一部分。
15. 圆锥外圈前面挡边圆锥外圈滚道前面上的挡边,用以引导滚子及承受滚子大端面的推力。
16. 中挡圈具有双滚道的轴承套圈,例如双滚道圆锥内圈的中间整体挡边。


装拆轴承要注意什么
(1)施力的合力尽可能通过轴承的轴线,这就要求施力点均匀对称而平稳,通过球面或平行于轴线施力。
(2)施力的大小宜平稳均匀,不宜有冲击,这就要求采用油压或用能施加平稳拉力或压力的工具,实在不得不采用锤击时,也要通过铜套筒等较软而不落屑金属加以缓冲,敲击力尽可能轻缓。最好使用铜棒或铜锤进行锤击。
(3)避免通过滚动体施力,这就要求装拆内圈(轴圈)时通过内圈施力,装拆外圈时)通过外圈施力。
(4)拖力要持续到应有的程度,例如在安装轴承时要在轴承刚好装到正确位置时停止施力,保证套圈(垫圈)的端面抵靠座孔或轴的挡肩端面,

既不能挤得太紧,又不能装不到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