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急诊患者中危重症的判别标准

急诊患者中危重症的判别标准

急诊患者中危重症的判别标准
急诊患者中危重症的判别标准

附件3:

急诊患者中危重症的判别标准急诊病人病情评估结果分为四级,医院急诊科的救助主要针对急诊患者中的危重症,包括分级标准中的1级和2级患者(参见表1)。

表1 急诊病情分级标准

注:“需要急诊医疗资源数量”是急诊病人病情分级补充依据,如临床判断病人为“非急症病人”(D级),但病人病情复杂,需要占用2个或2个以上急诊医疗资源,则病人病情分级定为3级。即3级病人包括:急症病人和需要急诊医疗资源≥2个的“非急症病人”;4级病人指“非急症病人”,且所需急诊医疗资源≤1。

1级:濒危病人

病情可能随时危及病人生命,需立即采取挽救生命的干预措施,急诊科应合理分配人力和医疗资源进行抢救。

临床上出现下列情况要考虑为濒危病人:无呼吸/无脉搏病人,急性意识障碍病人,以及其他需要采取挽救生命干预措施病人(如气管插管病人),这类病人应立即送入急诊抢救室。

2级:危重病人

病情有可能在短时间内进展至1级,或可能导致严重致残者,应尽快安排接诊,并给予病人相应处臵及治疗。

病人来诊时呼吸循环状况尚稳定,但其症状的严重性需要随时关注,病人有可能发展为1级,如急性意识障碍/定向力障碍、复合伤、心绞痛等。急诊科需要立即给这类病人提供平车和必要的监护设备。严重影响病人自身舒适感的主诉,如严重疼痛(疼痛评分≥7/10),也属于该级别。

3级:急症病人

病人目前明确在短时间内没有危及生命或严重致残的征象,应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安排病人就诊。

病人病情进展为严重疾病和出现严重并发症的可能性很低,也无严重影响病人舒适性的不适,但需要急诊处理缓解病人症状。在留观和候诊过程中出现生命体征异常(参见表2)者,病情分级应考虑上调一级。

4级:非急症病人

病人目前没有急性发病症状,无或很少不适主诉,且临床判断需要很少急诊医疗资源(≤1个)的病人。如需要急

诊医疗资源≥2个,病情分级上调1级,定为3级。

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急诊处理诊疗规范及转诊要求

一、发热 1 定义:指的是致热原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体温中枢功能紊乱或各种原因引起的产热过多、散热减少,导致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的情形。 按体温状况,发热分为:低热度,中等发热:度,高热:度;超高热:41度以上。 热型:稽留热、弛张热、双峰热、间歇热、波状热、回归热、不规则热。 2 伴随症状 起病迅速,发热伴寒战者:多见于输液(血)反应、急性胆囊炎、急性肾盂肾炎、败血症、疟疾、大叶性肺炎等。 伴头痛、呕吐者:常见于感染性脑病、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等。 伴咳嗽、胸痛者:常见于流感、肺炎、肺结核、胸膜炎、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 伴肝脾肿大者:可见于伤寒、病毒性肝炎、肝脓肿、疟疾、血吸虫病、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伴有出血倾向者:可见于血液病、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急性溶血、流行性脑膜炎、恶性组织细胞病、急性白血病等。 伴腹痛者:应问清部位、性质、传到及牙痛等情况。 伴皮疹者:应了解出疹顺序、皮疹特点、是否伴有脱屑、皮肤瘙痒等 伴有昏迷者:先发热后昏迷常见于流行性乙型脑炎、斑疹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中毒性痢疾、中暑等;先昏迷后发热常见于脑出血、巴比妥类药物中毒等。 3 相关检查 (1)常规检查:血、尿、便常规 (2)器械检查:可以根据病情需要选择B超、X线检查等。 4 急诊处理 (1)一般处理(2)降温(3)病因治疗(4)防止并发症发生 注意: (1)必须详细询问病史(包括流行病史)、细致全面但有重点的体格检查、必要的实验室检查或其他检查之尽可能明确诊断,做出恰当处理。 (2)一时难以确诊时,应根据临床特点、发病季节、常规检查作出“倾向”性处理。 (3)合理选用退热措施:以物理降温为主,不要盲目使用激素退热。 (4)根据临床特征进行处理,应严密动态观察。 5 转诊要求 经初步处理后发热反复或者效果差,仍不能明确病因者,经降温、抗炎等处理病人生命体征平稳后再向上级医院转诊。 二、咯血 1 定义:喉部以下的肺组织(气管、支气管或肺)出血,伴随咳嗽。经口腔咳出者称为咯血,是一种临床常见症状。 2 诊断结合病史、症状和体征以及有关检查尽可能明确咯血的原因 (1)病史 性质:经口腔突出的血液并非都是咯血,应与口腔、鼻腔出血以及上消化道呕血相鉴别。 年龄和性别:青壮年咯血伴有低热盗汗等症状考虑肺结核,年龄大者肺癌的可能性较大。 咯血量:如肺癌多为血痰或少量咯血,中大量咯血见于肺结核空洞、支扩、肺脓肿风心病二狭。 既往史:幼年患麻风或百日咳后有长期反复咳嗽、咯血、咳浓痰的病人多为支气管扩张;

卫生部急诊病人分级原则

卫生部急诊病人病情分级指导原则 一、分级适用范围 适用于全国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急诊医学科及其医务人员,各医疗机构按《指导原则》规范地进行诊疗活动。 二、分级依据 (一)急诊病人病情的严重程度: 决定病人就诊及处置的优先次序。 (二)急诊病人占用急诊医疗资源多少: 急诊病人病情分级不仅仅是给病人排序,而是要分流病人,要考虑到安置病人需要哪些急诊医疗资源,使病人在合适的时间去合适的区域获得恰当的诊疗。 三、分级原则 根据病人病情评估结果进行分级,共分为四级: 级别 标准 病情严重程度需要急诊医疗资源数量 1级A濒危病人—— 2级B危重病人—— 3级C急症病人≥2 4级D非急症病人0~1 注:“需要急诊医疗资源数量”是急诊病人病情分级补充依据,如临床判断病人为“非急症病人”(D级),但病人病情复杂,需要占用2个或2个以上急诊医疗资源,则病人病情分级定为3级。即3级病人包括:急症病人和需要急诊医疗

资源≥2个的“非急症病人”;4级病人指“非急症病人”,且所需急诊医疗资源≤1。 (一)1级:濒危病人 病情可能随时危及病人生命,需立即采取挽救生命的干预措施,急诊科应合理分配人力和医疗资源进行抢救。 临床上出现下列情况要考虑为濒危病人:气管插管病人,无呼吸/无脉搏病人,急性意识障碍病人,以及其他需要采取挽救生命干预措施病人,这类病人应立即送入急诊抢救室。 (二)2级:危重病人 病情有可能在短时间内进展至1级,或可能导致严重致残者,应尽快安排接诊,并给与病人相应处置及治疗。 病人来诊时呼吸循环状况尚稳定,但其症状的严重性需要很早就引起重视,病人有可能发展为1级,如急性意识模糊/定向力障碍、复合伤、心绞痛等。急诊科需要立即给这类病人提供平车和必要的监护设备。严重影响病人自身舒适感的主诉,如严重疼痛(疼痛评分≥7/10),也属于该级别。 (三)3级:急症病人 病人目前明确没有在短时间内危及生命或严重致残的征象,应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安排病人就诊。 病人病情进展为严重疾病和出现严重并发症的可能性很低,也无严重影响病人舒适性的不适,但需要急诊处理缓解病人症状。在留观和候诊过程中出现生命体征异常(附录A)者,病情分级应考虑上调一级。 (四)4级:非急症病人

(完整版)急危重症护理学第三版题库

急危重症护理学第三版 第一章急危重症护理学概述 一、名词解释 1.急危重症护理学:是以挽救患者生命、提高抢救成功率、促进患者康复、减少伤 残率、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以现代医学科学、护理学专业理论为基础,研究急 危重症患者抢救、护理和科学管理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 2.急危重症护士资格认证:急危重症护士资质认证是对急诊和危重正护士的从业资格进行的认证制度,即要求注册护士在经过专门培训获得证书后方可成为急危重症专科护士。 二、选择题 1.现代急危重症护理学最早可追溯到(C) A.第一个早产婴儿监护中心的建立 B.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C.克里米亚战争期间 D.北欧脊髓灰质炎大流行期间 E.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医院神经外科术后病房的建立 2.20世纪50年代初期北欧脊髓灰质炎大流行期间,何种仪器首次被用于病人救治(A) A.人工呼吸机 B.血液透析机 C.心电监护仪 D.除颤仪 E.输液泵 3.美国医学会于何年正式承认急症医学为一门独立的学科(C) A.1970年 B.1971年 C.1972年 D.1973年 E.1974年 4.1979年,国际上正式承认急症医学为医学科学中的第多少个学科(D) A.20 B.21 C.22 D.23 E.24 5.1983年,哪个学科成为美国医学界一门最新的学科(D) A.急诊医学 B.院前急救医学 C.灾害医学 D.危重症医学 E.急求医学

6.在我国,急症医学何年被卫生部和教育部正式承认为独立学科(B) A.1982年 B.1983年 C.1984年 D.1985年 E.1986年 7.国家学位评定委员会何年正式批准设置急诊医学研究生点(D) A.1982年 B.1983年 C.1984年 D.1985年 E.1986年 8.我国第一张ICU病床建立于(B) A.上海中山医院 B.北京协和医院 C.广州珠江医院 D.北京304医院 E.四川华西医院 9.美国的急诊和危重症护士执照有效期通常为(C) A.1年 B.3年 C.5年 D.10年 E.终身 10.上海市急诊适任护士认证工作始于(E) A.2002年 B.2003年 C.2004年 D.2005年 E.2006年 三、简答题 1.简述在急危重症护理学起源过程中的几个重要阶段。 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起源主要经历了急救护理的建立,危重症护理的建立以及急危重症狐狸学科的建立和发展等几个重要阶段,相对应的标志性事件有: (1)1854—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期间,前线的英国伤病员死亡率高达42%以上,南丁格尔率领38名护士前往战地救护,使死亡率下降到2%。随着战场救护的成功实施,急救护理得以建立。 (2)在克里米亚战争期间伤员救护过程中,南丁格尔还首次阐述了在医院手术室旁设立术后病人恢复病房的优点。从此,1923年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医院建立了神经外科术后病房。1927年第一个早产婴儿监护中心在芝加哥建立。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还建立了休克病房,以救护在战争中受伤或接受了手术治疗的战士。这些都标志这危重症护理的雏形建立了。(3)20世纪50年代初期北欧脊髓灰质炎大流行,铁肺被用于救治脊髓灰质炎病人,堪称是世界上最早的用于监护呼吸衰竭病人的“监护病房”建立。伺候,各大医院开始建立类似的监护单元。随着相关技术的发展,危急重症护理学逐步建立和成熟。

(完整)内科常见病的急诊处理

(完整)内科常见病的急诊处理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内科常见病的急诊处理)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内科常见病的急诊处理的全部内容。

八、上消化道出血 1 定义: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道、胃、十二指肠、胆道、胰 腺和胃空肠吻合口部的出血。 2 临床表现 (1)呕血与黑粪 (2)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 (3)贫血和血象变化 (4)发热 (5)氮质血症 注意:胃溃疡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门脉高压、胃癌等 3 相关检查 (1)血、尿、粪常规,大便潜血试验 (2)病史和体检:注意“五史”(上腹疼痛、饮酒、肝炎、血吸虫病、药物)、“五征”(上腹压痛、黄疸、脾大、腹水症、贫血或紫癜),体检 时注意神志、血压、心率、肠鸣音、腹部压痛、皮肤状况等 (3)急诊胃镜检查:确诊病因的首选方法 4 急诊处理 (1)一般急救措施:卧位休息,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等 (2)积极补充血容量、维持循环 (3) 积极止血:药物与器械 (4) 维持内环境 (5) 必要时外科手术治疗:剖腹探查+急诊手术 5 转诊要求 积极治疗后症状不缓解,应通过继续补液、止血等措施保证 生命体征平稳的前提下迅速转入上级医院进一步诊疗。 (三)、胃十二指肠溃疡 1、胃溃疡 直接征象:龛影(腔外龛影)

急诊分级分区救治管理规定

附件 德江县人民医院 急诊病人病情分级分区救治管理规定 一、急诊病人病情分级依据 (一)急诊病人病情的严重程度: 决定病人就诊及处置的优先次序。 (二)急诊病人占用急诊医疗资源多少: 急诊病人病情分级不仅仅是给病人排序,而是要分流病人,要考虑到安置病人需要哪些急诊医疗资源,使病人在合适的时间去合适的区域获得恰当的诊疗。 二、分级原则 (一)病人病情分级 根据病人病情评估结果共分为四级: (二)分级标准及处理原则 “需要急诊医疗资源数量”是急诊病人病情分级补

充依据,如临床判断病人为“非急症病人”(D级),但病人病情复杂,需要占用2个或2个以上急诊医疗资源,则病人病情分级定为3级。即3级病人包括:急症病人和需要急诊医疗资源≥2个的“非急症病人”;4级病人指“非急症病人”,且所需急诊医疗资源≤1。 1、Ⅰ级:濒危病人 病情可能随时危及病人生命,需立即采取挽救生命的干预措施,急诊科应合理分配人力和医疗资源进行抢救。 临床上出现下列情况要考虑为濒危病人:气管插管病人,无呼吸/无脉搏病人,急性意识障碍病人,以及其他需要采取挽救生命干预措施病人,这类病人应立即送入急诊抢救室。 2、Ⅱ级:危重病人 病情有可能在短时间内进展至1级,或可能导致严重致残者,应尽快安排接诊,并给与病人相应处置及治疗。 病人来诊时呼吸循环状况尚稳定,但其症状的严重性需要很早就引起重视,病人有可能发展为1级,如急性意识模糊/定向力障碍、复合伤、心绞痛等。急诊科需要立即给这类病人提供平车和必要的监护设备。严重影响病人自身舒适感的主诉,如严重疼痛(疼痛评分≥7/10),也属于该级别。 3、Ⅲ级:急症病人 病人目前明确没有在短时间内危及生命或严重致残的征象,应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安排病人就诊。

关于急诊病情分级和危急重症优先诊治的规定

关于急诊病情分级和危急重症优先诊治的相关规定 各科室: 为更高效、更合理的对大批急诊病人进行分流,合理运用急诊医疗资源,使病人在合适的时间去合适的区域获得恰当的诊疗。现规定对大批急诊病人进行病情分级,根据病情轻重,由重到轻对患者分别系上红、黄、蓝、绿四种颜色的腕带以作区分,对危急重症患者实行优先诊治,具体规定如下: 1.根据病人病情评估结果将病情分为四级,即濒危病人(1级,用红色腕带标记)、危重病人(2级,用黄色腕带标记)、急症病人(3级,用蓝色腕带标记)、非急症病人(4级,用绿色腕带标记),具体见“急诊病人病情分级指导原则”(附件)。 2.1级、2级患者送入抢救室做相应处理,3级、4级患者由急诊门诊处理。具体情况具病情变化灵活处置。 3.急危重症优先诊治,不需办理挂号、候诊等手续,立即给予抢救,提供全程服务。各有关科室必须遵循优先诊治原则,简化相关手续,且各科室间必须密切配合,相互支持。 医务科 2013年9月30日

附件 急诊病人病情分级指导原则 一、分级适用范围 适用于急诊科接诊大批患者时,急诊科医务人员对病员的病情进行评估、分级。 二、分级依据 (一)急诊病人病情的严重程度: 决定病人就诊及处置的优先次序。 (二)急诊病人占用急诊医疗资源多少: 急诊病人病情分级不仅仅是给病人排序,而是要分流病人,要考虑到安置病人需要哪些急诊医疗资源,使病人在合适的时间去合适的区域获得恰当的诊疗。 三、分级原则 根据病人病情评估结果进行分级,共分为四级: 级别 标准 病情严重程度需要急诊医疗资源数量 1级A濒危病人≥4 2级B危重病人≥3 3级C急症病人≥2 4级 D非急症病人0-1 注:“需要急诊医疗资源数量”是急诊病人病情分级补充依据,如临床判断病人为“非急症病人”(D级),但病人病情复杂,需要占用2个或2个以上急诊医疗资源,则病人病情分级定为3级。即3级病人包括:急症病人和需要急诊医疗资源≥2个的“非急症病人”;4级病人指“非急症病人”,且所需急诊医疗资源≤1。 (一)1级:濒危病人(用红色腕带标记) 病情可能随时危及病人生命,需立即采取挽救生命的干预措施,急诊科应合理分配人力和医疗资源进行抢救。

急诊分诊、病情分级标准及处理原则

急诊病情分级标准及处理原则 一、主要学习目标 了解分诊定义 理解接诊方法 掌握急诊分诊流程 掌握病情分诊依据 二、急诊护理工作流程的基本程序 急诊接诊 急诊分诊 急诊护理处理 急诊接诊 最短的时间,用最精练的医学技巧,迅速对病人的病情作出一个较明确的判断。方法:望闻问切法、谈心解释法、事例举证法、心理调控法、最佳时机法、选择诊治法常用方法:望闻问切法、选择诊治法 望闻问切法眼看:看病人的面色,如苍白、发绀、颈静脉怒 张等。鼻闻:有否异样的呼吸气味,如酒精味、烂苹果味、大蒜 味、化脓性伤口的气味。 耳听:听病人的呼吸、咳嗽、有无异常的杂音,如喘鸣音、痰鸣音。手摸:测脉搏,可了解心跳情况;触皮肤,可探知体温情况;触诊,可了解疼痛范围及程度 问诊:得到最有价值的主诉原则:重视病人的主诉 重点观察体征 简要了解病情 急诊分诊 指根据病人主诉及主要症状和体征,分清疾病的轻、重、缓、急及隶属专科,进行初步诊断,安排救治程序及分配专科就诊的技术。 分诊对象特点:差异性:知识程度、经济能力、社会背景、对疾病的看法、承受能力。 病人就诊心理:我的病最重……,急躁、忧虑、恐惧。 病情分级标准

急诊处理 一般急诊病人: 1送到相关科室就诊,病情复杂难以确定科别的,按首诊负责制处理。 2、病情允许者到注射室或观察室进行治疗观察 3、对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人应到隔离室就诊 4、急救车转入病人,分诊护士立即接诊,迅速安置。 5、因交通事故、吸毒、自杀等涉及法律问题者,立即通知有关单位或部门,

请求组织人员抢救及会诊,以保证病人得到及时抢救。危重病人 1、抢救室紧急处理,抢救护士酌情予以急救处理。 2、需手术者——通知手术室作准备或在急诊手术室进行,留监护室继续抢救治疗。 3、转出——医护人员护送,并将抢救处理经过与接班人员交班并签字。 4、危重病人的血、尿、便、生化检查均统一由配送员工送检。 5、需做X线、B超、CT等检查应有专人陪送。 成批伤及复合伤 1、成批伤就诊:及需多专科合作抢救的病人,应通知上级部门,协助调配医护人员参加抢救。 2、复合伤病人:涉及两个专科以上的,应专家会诊,由病情最严重科室首先负责处理,其他科室密切配合。 严格执行制度:床边交接制度、查对制度、口头医嘱复述制 度、伤情疫情报告制度、危重病人抢救制度等。

急诊病人病情分级及就诊流程

急诊病人病情分级及就诊流程 一、分级适用范围 适用于吉林市中心医院急救医学部及其医务人员,我院急救医学部按《急诊病人病情分级及就诊流程》规范地进行诊疗活动。 二、分级目的 根据急诊病人病情的严重程度,决定病人就诊及处置的优先次序。 三、分级原则 根据病人病情评估结果进行分级,共分为四级(如下表): (一)Ⅰ级:濒危病人 病情可能随时危及病人生命,需立即采取挽救生命的干预措施,急诊科应合理分配人力和医疗资源进行抢救。 临床上出现下列情况要考虑为濒危病人:气管插管病人,无呼吸/无脉搏病人,急性意识障碍病人,以及其他需要采取挽救生命干预措施病人,这类病人应立即送入急诊抢救室。 患者分级 Ⅰ级 Ⅱ级 Ⅲ级 Ⅳ级 院前心肺复苏 是 否 否 否 神志 昏迷/昏睡 烦躁 正常 正常 收缩压(mmHg ) 舒张压(mmHg ) ≥180/测不到 ≥110/测不到 160-179/90-60 100-109/40-59 140-159/89-119 90-99/60-79 120-139 80-89 脉搏(次/分钟) 扪不清 细弱 >100/<60 正常 皮肤温度/色泽 湿冷/苍白 湿冷/苍白 正常 正常 开放性损伤 是 是 是 否 疼痛评分(分) 不能自诉 不能自诉/7-10 4-6 1-3

(二)Ⅱ级:危重病人 病人来诊时呼吸循环状况尚稳定,但其症状的严重性需要很早就引起重视,病人有可能发展为Ⅰ级,如急性意识模糊/定向力障碍、复合伤、心绞痛等。急诊科需要立即给这类病人提供平车和必要的监护设备。严重影响病人自身舒适感的主诉,如严重疼痛(疼痛评分≥7/10),也属于该级别。 (三)Ⅲ级:急症病人 病人目前明确没有在短时间内危及生命或严重致残的 征象,应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安排病人就诊。 病人病情进展为严重疾病和出现严重并发症的可能性 很低,也无严重影响病人舒适性的不适,但需要急诊处理缓解病人症状。 (四)Ⅳ级:非急症病人 病人目前没有急性发病症状,无或很少不适主诉,且临床判断不需要紧急处理. 四、分级流程 结合国际分类标准以及我国大中城市综合医院急诊医学科现状,拟根据病情危重程度判别及病人需要急诊资源的情况,将急诊医学科从功能结构上分为“三区”,将病人的病情分为“四级”,简称“三区四级”分类。 (一)分区 从空间布局上将急诊诊治区域分为三大区域:红区、黄区和绿区。 1、红区(图二):抢救监护区,适用于Ⅰ级和Ⅱ级病人处置,快速评估和初始化稳定。

急诊病人分级标准

急诊就诊说明 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关于急诊病人病情分级标准指导原则,我院急诊病人候诊顺序按照病人病情紧急和严重程度来决定病人就诊及处置的优先次序。 二、请各位病人及其家属相互尊重,每诊室只同时接纳一位病人。 三、候诊期间,如有任何问题,请立即向分诊护士提出。 四、急诊就诊先后次序按照病人病情紧急和严重程度决定,并非完全按照到达的先后顺序。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关于急诊病人病情分级标准 病人分类 严重程度Ⅰ级(濒危病人)Ⅱ级(危重病人) (濒危病人) 病情可能随时危 急病人生命,需立 即采取挽救生命 的干预措施。急诊 科应合理分配人 力和医疗资源进 行抢救。危重病人 病情可能在短时间内 进展至Ⅰ级,或可能 导致严重残疾,应尽

快安排急诊,并给与 病人相应处置及治 疗。Ⅲ级(急症病人)急症病人 病人目前明确没有在短时间内危及生命或严重致残的征象,应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安排病人就诊。Ⅳ级(非急症病人)非急症病人目前没有急性发作症状,无或很少不适主诉。 常见临床表现气管插管 无呼吸/无脉搏 急性意识障碍 其他需要采取挽 救生命干预措施 的病人来诊时呼吸循环 状况尚稳定,但其严 重性有可能发展为Ⅰ 级。 如急性意识模糊/定 向力障碍 复合伤 严重疼痛(疼痛评分 ≥)病情进展为严重疾病和出现严重并发症的可能性很低 无严重影响病人xx的不适

通过急诊处理可以缓解病人症状 留观和候诊过程中出现生命体征异常者,病情分级应考虑上调一级无或很少不适主诉护士接诊 医生接诊 接诊地点立即 立即 抢救室立即 尽快安排 抢救室或者候诊室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安排病人就诊诊室(候诊过程中出现病情恶化,病情分级考虑上调)

急诊危重症患者的监护技术及急救护理操作技术

急诊危重症患者的监护技术及急救护理操作技术 一、心肺复苏基本生命支持 (一)目的:以徒手操作来恢复猝死患者的自助循环、自主呼吸和意识,抢救发生突然、意外死亡的患者。 (二)实施要点 1、评估患者: (1)判断患者意识:呼叫患者、轻拍患者肩部。确认患者意识丧失,立即呼救,寻求他人帮助。 (2)判断患者呼吸:通过看、听、感觉(看:胸部有无起伏;听:有无呼吸音;感觉:有无气流逸出。)三步步骤来完成,判断时间为10秒钟,无反映表示呼吸停止,应立即给予人工呼吸。 (3)判断患者颈动脉搏动:术者食指和中指指尖触及患者气管正中部(相当于喉结的部位),旁开两指,至胸锁乳突肌千元凹陷处。判断时间为10秒钟。如无颈动脉搏动,应立即进行胸外按压。 2.操作要点: (1)开放气道: ①将床放平,如果时软床,胸下需垫胸外按压板,将患者放置与仰卧位。 ②如有明确呼吸道分泌物,应当清理患者呼吸道,取下活动义齿。 ③开放气道,采用仰头抬颌法。 (2)人工呼吸 ①口对口人工呼吸:送气时捏住患者鼻子,呼气时松开,送气时间为1秒,见胸廓抬起即可。 ②应用简易呼吸器:将简易呼吸器连接氧气,氧流量8-10升/分,一手固定面罩,另一手挤压简易呼吸器,每次送气400—600毫升,频率10—12次/分。 (3)胸外按压: ①按压部位:胸骨中下1/3处。

②按压手法:一手掌根部放于按压部位,另一手平行重叠于此手背上,手指并拢,只以掌根部接触按压部位,双臂位于患者胸骨的正上方,双肘关节伸直,利用上身力量垂直压下。 ③按压幅度使胸骨下陷4-5厘米,而后迅速放松,反复进行。 ④按压时间:放松时间=1:1. ⑤按压频率:100次/分 ⑥胸外按压:人工呼吸=30:2. ⑦操作5个循环后再次判断劲动脉搏动及人工呼吸10秒钟,如已恢复,进行进一步生命支持;如劲动脉搏动及人工呼吸未恢复,继续上述操作5个循环后再次判断,直至高级生命支持人员及仪器设备的到达。 (三)注意事项 1、人工呼吸时送气量不宜过大,以免引起患者胃部胀气。 2、胸外按压时要确保足够频率及深度,尽可能部中断胸外按压,每次胸外按压后 要让胸廓充分的回弹,以保证心脏得到充分的血液回流。 3、胸外按压时肩、肘、腕在一条直线上,并与患者身体长轴垂直。按压时,手掌 掌根不能离开胸壁。 二、经鼻/口腔吸痰法 (一)目的 清除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二)实施要点 1、评估患者: (1)了解患者的意识状态、生命体征、吸氧流量。 (2)患者呼吸道分泌物的量。粘稠度、部位。 (3)对清醒患者应当进行解释,取得患者配合。 2、操作要点: (1)做好准备,携物品至患者旁,核对患者,帮助患者取合适体位。

急诊科常见病处理流程

52.急性鼠药中毒急诊处理流程: 鼠药一般对鼠类毒性甚大,对人类毒性较低。但如大量误食,亦可引起中毒,甚至死亡。 (1)误食安妥:安妥可以刺激粘膜,还可以造成肺毛细血管损害和肝、肾变性坏死。 症状:1.胃肠症状和恶心、呕吐、腹泻等;2.咳嗽、呼吸困难、咯粉红色痰沫;3.肝肿大、黄疸、血尿、蛋白尿;4.头晕及意识障碍、昏迷、休克、窒息。 急救措施:1.催吐,高锰酸钾洗胃,硫酸镁导泻;2.半坐位,给氧;3.半胱氨酸以0.1—1g/kg体重,肌肉注射,亦可用5%硫代硫酸钠5—10ml静注;4.限制补液量;5.避免进食脂肪性食物;6.可用清水冲洗被污染的皮肤。 (2)误食敌鼠钠:敌鼠钠的毒性主要表现在干扰肝对维生素K的利用,以致引起凝血障碍,破坏毛细血管,增加其脆性。 症状:1.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纳差;2.出血症状,如鼻衄,牙龈出血,呕血,便血,紫癜;3.严重者,出现全身抽搐休克及死亡。 急救措施:1.催吐,洗胃及导泻;2.维生素K10mg,肌肉注射每天3次;3.口服维生素C及B;4.高渗葡萄糖加氢化可的松100~300ml及维生素C3~4g,经静脉注射。 (3)误食毒鼠强:又名没鼠命、四二四、白色粉末,无味,不溶于水。主要通过消化道及呼吸道吸收。剧毒。它与敌鼠钠盐为代表的抗凝血杀鼠剂毒性完全不同,乃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刺激剂,具有强烈的脑干刺激作用。动物中毒后兴奋跳动、惊叫、痉挛。四肢僵直。本品对中枢神经系统,尤其是脑干有兴奋作用,主要引起抽搐。本品对γ-氨基丁酸有拮抗作用,主要是由于阻断γ-氨基丁酸受体所致,此作用为可逆性的。 症状:1.动物中毒后兴奋跳动、惊叫、痉挛。四肢僵直。目前多数中毒案例为口服中毒;2、轻度中毒表现头痛、头晕、乏力、恶心、呕吐、口唇麻木、酒醉感;3、重度中毒表现突然晕倒,癫痫样大发作,发作时全身抽搐、口吐白沫、小便失禁、意识丧失;4、脑电图显示不同程度异常,病情好转后可恢复正常。 急救措施:1、口服中毒患者应立即催吐、洗胃、导泻;2、生产性中毒应立即脱离现场;3、对症及支持治疗,抽搐时应用苯巴比妥、安定等止痉。具体治疗见:急性化学物中毒性脑病的治疗;4、对急性中毒性脑病的处理。 病因治疗: 1、如呼吸、心跳停止, 立即施行心肺脑复苏。 2、合理氧疗: 可用常压面罩吸氧,最好用高压氧,不但能改善缺氧,也可降低颅内压。有呼吸道阻塞或呼吸抑制时,应即作气管切开或插管。 3、发生脑水肿时应及时给于降颅内压措施::脱水剂: 甘露醇、50%甘油盐水、尿素等。(1)首选甘露醇20%-250ml,静注或快速静滴,必要时24小时内可用2~4次,在二次给药间可静注50%葡萄糖液60~100ml;(2)利尿剂: 速尿20~40mg肌注或静注,每日2~3次;或120mg溶于250ml溶液中, 1小时滴完。利尿酸钠25~50mg溶于10%葡萄糖液20~40ml,缓慢静注, 每日2次;(3)切除减压术: 其它措施均无效时可作为临时减颅内压措施;(4)肾上腺糖皮质激

急诊病人分级

附件 急诊病人病情分级指导原则 (征求意见稿) 一、分级适用范围 适用于全国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急诊医学科及其医务人员,各医疗机构按《指导原则》规范地进行诊疗活动。 二、分级依据 (一)急诊病人病情的严重程度: 决定病人就诊及处置的优先次序。 (二)急诊病人占用急诊医疗资源多少: 急诊病人病情分级不仅仅是给病人排序,而是要分流病人,要考虑到安置病人需要哪些急诊医疗资源,使病人在合适的时间去合适的区域获得恰当的诊疗。 三、分级原则 根据病人病情评估结果进行分级,共分为四级: 注:“需要急诊医疗资源数量”是急诊病人病情分级补充依据,如临床判断病人为“非急症病人”(D级),但病人

病情复杂,需要占用2个或2个以上急诊医疗资源,则病人病情分级定为3级。即3级病人包括:急症病人和需要急诊医疗资源≥2个的“非急症病人”;4级病人指“非急症病人”,且所需急诊医疗资源≤1。 (一)1级:濒危病人 病情可能随时危及病人生命,需立即采取挽救生命的干预措施,急诊科应合理分配人力和医疗资源进行抢救。 临床上出现下列情况要考虑为濒危病人:气管插管病人,无呼吸/无脉搏病人,急性意识障碍病人,以及其他需要采取挽救生命干预措施病人,这类病人应立即送入急诊抢救室。 (二)2级:危重病人 病情有可能在短时间内进展至1级,或可能导致严重致残者,应尽快安排接诊,并给与病人相应处置及治疗。 病人来诊时呼吸循环状况尚稳定,但其症状的严重性需要很早就引起重视,病人有可能发展为1级,如急性意识模糊/定向力障碍、复合伤、心绞痛等。急诊科需要立即给这类病人提供平车和必要的监护设备。严重影响病人自身舒适感的主诉,如严重疼痛(疼痛评分≥7/10),也属于该级别。 (三)3级:急症病人 病人目前明确没有在短时间内危及生命或严重致残的征象,应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安排病人就诊。 病人病情进展为严重疾病和出现严重并发症的可能性很低,也无严重影响病人舒适性的不适,但需要急诊处理缓解病人症状。在留观和候诊过程中出现生命体征异常(附录

急诊科各种常见疾病的抢救流程

急诊科各种常见疾病的 抢救流程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第一节高热护理常规 (1)病情观察定时测量体温,注意热型、程度及经过,同时观察呼吸、脉搏及血压的变化。 (2)降温措施开放静脉输液通道,补充电解质;物理降温法;药物降温法。 (3)舒适护理: ①口腔护理。 ②休息高热者应绝对卧床休息,低热者可酌情减少活动。 ③皮肤护理应协助其改变体位,防止压疮。 (4)饮食护理高热时,应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鼓励多饮水。 (5)心理护理做好心理护理工作。 抢救流程 高热抢救流程见图10-1. 1.病情观察 (1)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瞳孔缩小、角膜反射及框上压痛反应等。 (2)安全护理:

①躁动不安者,加用床挡或保护带。 ②牙关紧闭、抽搐者,使用牙垫垫于上下磨牙之间,防止咬伤。 ③经常修剪指甲以免抓伤。 ④室内光线宜暗,动作宜轻。 ⑤给予热水袋时水温不可超过50℃,以免烫伤。 (3)呼吸道护理: ①保持呼吸道通畅。 ②呼吸困难、紫绀时给予氧气,必要时行气道切开并按气管切开护理。 ③每2-3h翻身拍背,避免受凉。预防肺部感染。 2.皮肤黏膜护理 (1)压疮预防及护理: ①床单位保持清洁、干燥、平整。 ②避免局部长期受压。 ③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④骨隆起处出现局部红肿、硬块者,可用50%乙醇按摩。 ⑤如出现溃破可使用红外线照射以保持创面干燥,每天做好压疮换药。 ⑥增加营养摄入以提高机体抵抗力。 (2)预防口腔感染。 3.营养护理 昏迷患者一般禁食3-5d,如无不良反应,可正常鼻饲高热量、高营养的流质食物。 4.大小便护理

重症监护病房与危重症监护医学

重症监护病房与危重症监护医学 【引言】现代重症监护病房 ( intensivecareunit,icu) 是医院中必不可少的医疗单位。自40 年代开始建立手术后恢复病房,特别是62 年建立的冠心病危重病房,在抢救工作中取得显著效果,导致危重症监护(criticalcare) 的概念应用于有急性生命威胁的各种疾病和综合症患者的抢救,治疗和护理工作中。高科技医疗仪器设备的发展亦为医学科研和临床诊治技术的飞跃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根据医学现代化的要求和医院发展的规律,医院必须建立起icu ,集中危重患者,并采用高尖技术和医疗仪器设备进行监护和诊断,治疗。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icu 系统的建立和发展】19 世纪中叶,南丁格尔在医院手术室旁设立手术后病人恢复病房。为病人进行护理的时候提供住所,这不但被称为护理学和医院管理上的革命,而且,也被传统观念认为是icu 的起源。随着发展,医院规模逐步扩大,病房的功能也增加。1923 年dandy 在hopkins 医院建立神经外科病房,不但促进医学专业化的发展,而且是较为危重的病人得到集中管理。二次大战前,dandy 和cushing 建立起第一个24 小时管理的术后恢复病房,1950 年前后由麻醉科医师向外科专业作了推广。20-50 年脊髓灰质炎流行席卷世界,导致了延髓疾患呼吸衰竭通气支持的需要。美国洛杉矶医院用50 多台“ 铁肺” (呼吸机)抢救呼吸衰竭的病人。同期为了救治大量呼吸肌麻痹的病人,高级麻醉师ibsen 在丹麦哥本哈根医院里组织其包括医疗等多个专业的专家队伍,在高水平的实验室配合下建立起一个共 有105 张病床的抢救单位,给病人进行手动式通气。这个多学科的和先进的医疗单位就是现代完善的icu 的最早尝试。几年后,frank 和john 在美国又建立起一个 新型的心脏外科监护病房,病房里设置了计算机监护系统,系统工程师成为了监护队伍的一部分,护士队伍也得到了发展,他们对icu 内应用的特殊技术有专门的经验,并在icu 内各岗位担任具体工作。这导制护理学分支重症监护护理学的产生。58 年美国巴的摩尔医院麻醉科医师safar 也建立了一个专业性的监护单位,并正式命名危重症监护病房。至92 年,仅美国已大约有7434 个这样的治疗单位。随着icu 发展,根据医院各临床专科危重患者的需要,至今icu 常见的分类有呼吸监护病房(ricu) ,冠心病监护病房(cicu) ,外科监护病房(sicu) 和内科监护病房(micu) 。在少于200 张病床的小型医院中,一般只有中心性的icu 。现在,美国有专门执照的危重症监护医生,其中2/3 是内科医生,其余是麻醉科,儿科,和外科医生。内科医生中,约90% 是肺科医生,但没有经过多专业的训练或在其他的专门的icu 内培训,因而90 年美国危重症监护学会建议资格委员会要求参加工作的医生必须有个月外科icu 轮训。 【危重症监护学(criticalcaremedicine) 和icu 】限度地确保病人的生存及随后生命的质量而采取及时的高质量的和大医学监护模式。 80 年代就有学者估计在美国每年200 万死亡者中大约有危重政监护的定义是最大 量医学监护的一种1/3 是在“ 他的真

急诊科三基考试题库 第六章危重病监测

第六章危重病监测 (总分57,考试时间600分钟) 一、名词解释 1. 中心静脉压(CVP)监测 2. Swan-Ganz管监测 3. 格拉斯哥计分方法(Glasgow) 4. 肾小球滤过率(GFR) 5. 去大脑状态 二、单项选择题 1. 中心静脉压的波形呈现a、c、v三个正向波和x、y两个负向波。a波代表:() A. 为心房收缩所致 B. 为心室收缩开始时三尖瓣突向心房所致 C. 为心房舒张,是三尖瓣未开时血汇集于右心房和腔静脉所致 D. 为三尖瓣开放所致 2. 中心静脉压的波形呈现a、c、v三个正向波和x、y两个负向波。c波代表:() A. 为心房收缩所致 B. 为心室收缩开始时三尖瓣突向心房所致 C. 为心房舒张,是三尖瓣未开时血汇集于右心房和腔静脉所致 D. 为三尖瓣开放所致 3. 中心静脉压的波形呈现a、c、v三个正向波和x、y两个负向波。x波代表:() A. 为心房收缩所致 B. 为心室收缩开始时三尖瓣突向心房所致 C. 为心房舒张,是三尖瓣未开时血汇集于右心房和腔静脉所致 D. 为三尖瓣开放所致 4. 无尿为24小时尿量低于:() A. 400 ml B. 300 ml C. 200 ml D. 100 ml 5. 少尿为24小时尿量低于:() A. 800 ml B. 500 ml C. 400 ml D. 200 ml 6. 正常人尿液比重通常在:() A. 1.015~1.025 B. 1.025~1.035 C. 1.035~1.045 D. 1.045~1.055 7. 肾前性氮质血症时肾衰竭指数(RFI)是:() A. 0.5~1 B. <1 C. =1 D. >1 8. 肾性肾衰竭时肾衰竭指数(RFI)是:() A. 1~1.5 B. <1 C. 1.5~2 D. >2 9. 去皮质状态是:() A. 表示大脑脚以上内囊或皮质的损害 B. 表示中脑受损 C. 自中脑至间脑的上行激活系统的部分性破坏 D. 表示额叶受损 10. 去大脑状态是:() A. 表示大脑脚以上内囊或皮质的损害 B. 表示中脑受损 C. 自中脑至间脑的上行激活系统的部分性破坏 D. 表示额叶受损

急诊病人病情分级

急诊病人病情分级 急诊科从功能结构上分为红黄绿“三区”,将病人的病情分为“四级”,从而提高急诊病人分诊准确率,保障急诊病人医疗安全。 急诊病人病情的严重程度决定病人就诊及处置的优先次序。急诊病人病情分级不仅仅是给病人排序,而且要分流病人,使病人在合适的时间去合适的区域获得恰当的诊疗。 病人病情评估结果分为四级:一级是濒危病人,二级是危重病人,三级是急症病人,四级是非急症病人。 濒危病人是指病情可能随时危及病人生命,需立即采取挽救生命的干预措施,急诊科应合理分配人力和医疗资源进行抢救。临床上出现下列情况要考虑为濒危病人:气管插管病人、无呼吸或无脉搏病人、急性意识障碍病人以及其他需要采取挽救生命干预措施病人。这类病人应立即送入急诊抢救室。 危重病人是指病情有可能在短时间内进展至一级,或可能导致严重致残者,应尽快安排接诊,并给予病人相应处置及治疗。病人来诊时呼吸循环状况尚稳定,但其症状的严重性需要很早就引起重视,病人有可能发展为一级,如急性意识

模糊或定向力障碍、复合伤、心绞痛等。急诊科需要立即给这类病人提供平车和必要的监护设备。严重影响病人自身舒适感的主诉,如严重疼痛,也属于该级别。 急症病人是指病人目前明确没有在短时间内危及生命或严重致残的征象,应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安排病人就诊。病人病情进展为严重疾病和出现严重并发症的可能性很低,也无严重影响病人舒适性的不适,但需要急诊处理缓解病人症状。在留观和候诊过程中出现生命体征异常者,病情分级应考虑上调一级。 非急症病人是指病人目前没有急性发病症状,无或很少不适主诉,且临床判断需要很少急诊医疗资源的病人。 急诊诊治区域分为三大区域:红区、黄区和绿区。红区即抢救监护区,适用于一级和二级病人处置。黄区即密切观察诊疗区,适用于三级病人,原则上按照时间顺序处置病人,当出现病情变化或分诊护士认为有必要时可考虑提前应诊,病情恶化的病人应被立即送入红区。绿区即四级病人诊疗区。

急诊急救要求规范及实用标准

妇产科危重症 1.阴道出血。 【紧急医疗救治原则】 (1)根据出血原因对症处理,控制出血。 (2)出血量多者应立即补液,积极预防和纠正休克,积极配血输血治疗。 (3)积极明确出血病因,请妇产科会诊协助诊治。 2.产后出血。 【紧急医疗救治原则】 (1)一般治疗。 (2)针对下列病因进行止血。 1)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 2)软产道损伤所致出血。 3)胎盘因素所致出血。 4)凝血功能障碍所致出血。 3.胎膜早破。 【紧急医疗救治原则】 (1)足月胎膜早破处理原则。 ①测体温及脉搏,急查血常规及CRP,了解有无感染征象,若可疑感染,则应用静脉抗生素治疗。 ②诊断胎膜早破后,若无规律宫缩,则即刻引产以减少宫感染的发生机会。

③若胎儿头浮未入盆,则应注意脐带脱垂征象,卧床,适当抬高臀部。 ④若为胎位异常或可疑胎儿窘迫者,宜及时行剖宫产终止妊娠。 (2)早产胎膜早破处理原则。 ①监测有无感染征象。 a.动态监测孕妇体温及脉搏。 b.动态监测血常规及CRP。 c.宫颈分泌物培养。 ②孕周大于36周者,处理同足月胎膜早破。 ③孕周35~36周,顺其自然:无感染征象者,期待疗法,不保胎治疗;有感染征象者,行引产术。 ④孕周33~35周:促胎肺成熟,无感染征象者,期待疗法,不保胎治疗;有感染征象者,及时终止妊娠。 ⑤孕周28~33周者,住院、卧床休息,抬高臀部,垫无菌会阴垫,保持外阴部清洁。静脉点滴抗生素7天,后若无感染征象可停用。地塞米松5mg肌注每12小时一次共4次促胎肺成熟,以避免新生儿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注意宫缩状况,可根据情况应用宫缩抑制剂。注意羊水情况(性状和气味)、体温、血常规、CRP的动态变化情况,若出现宫感染征象,则应及时终止妊娠。若B超监测残余羊水量明显减少,最大羊水深度≤2cm,胎儿生长迟滞时应考虑胎儿宫生

急诊病人病情分级指导原则

急诊病人病情分级指导原则 (征求意见稿) 一、分级适用范围 适用于全国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急诊医学科及其医务人员,各医疗机构按《指导原则》规范地进行诊疗活动。 二、分级依据 (一)急诊病人病情的严重程度: 决定病人就诊及处臵的优先次序。 (二)急诊病人占用急诊医疗资源多少: 急诊病人病情分级不仅仅是给病人排序,而是要分流病人,要考虑到安臵病人需要哪些急诊医疗资源,使病人在合适的时间去合适的区域获得恰当的诊疗。 三、分级原则 根据病人病情评估结果进行分级,共分为四级: 注:“需要急诊医疗资源数量”是急诊病人病情分级补充依据,如临床判断病人为“非急症病人”(D级),但病人病情复杂,需要占用2个或2个以上急诊医疗资源,则病

人病情分级定为3级。即3级病人包括:急症病人和需要急诊医疗资源≥2个的“非急症病人”;4级病人指“非急症 病人”,且所需急诊医疗资源≤1。 (一)1级:濒危病人 病情可能随时危及病人生命,需立即采取挽救生命的干预措施,急诊科应合理分配人力和医疗资源进行抢救。 临床上出现下列情况要考虑为濒危病人:气管插管病人,无呼吸/无脉搏病人,急性意识障碍病人,以及其他需要采 取挽救生命干预措施病人,这类病人应立即送入急诊抢救室。 (二)2级:危重病人 病情有可能在短时间内进展至1级,或可能导致严重致残者,应尽快安排接诊,并给与病人相应处臵及治疗。 病人来诊时呼吸循环状况尚稳定,但其症状的严重性需要很早就引起重视,病人有可能发展为1级,如急性意识模糊/定向力障碍、复合伤、心绞痛等。急诊科需要立即给这 类病人提供平车和必要的监护设备。严重影响病人自身舒适感的主诉,如严重疼痛(疼痛评分≥7/10),也属于该级别。 (三)3级:急症病人 病人目前明确没有在短时间内危及生命或严重致残的 征象,应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安排病人就诊。 病人病情进展为严重疾病和出现严重并发症的可能性 很低,也无严重影响病人舒适性的不适,但需要急诊处理缓解病人症状。在留观和候诊过程中出现生命体征异常(附录A)者,病情分级应考虑上调一级。 (四)4级:非急症病人

急诊分级分区救治管理制度

急诊分级分区救治管理制度 根据卫生部《急诊分级分区管理试行标准》要求,结合我院情况,制定我院急诊分级分区救治管理制度,以指导急诊科医护人员规范进行诊疗活动。 1、分级依据 ⑴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决定患者就诊及处置的优先次序 ⑵患者占用医疗资源多少:评估患者需要占用的医疗资源,使患者能够在合适的时间至合适的区域获得恰当的诊疗。 2、分级分区原则 结合国际分类标准以及我院现状,根据对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判别及患者需要急诊资源的情况,将急诊科从功能结构上分为“三区”,将患者的病情分为“四级”,简称“三区四级”。 3、分级标准 ⑴1级:濒危患者 病情可能随时危及患者生命,需立即采取挽救生命的干预措施。 临床上下列情况要考虑为濒危患者:气管插管患者,无呼吸/脉搏患者,急性意识障碍患者,以及其他需要采取挽救生命干预措施患者,这类患者应立即送入急诊抢救室。 ⑵2级:危重患者 病情有可能在短时间内进展至1级,或可能导致严重致残者,应尽快安排接诊,并予患者相应处置及治疗。 患者来诊时呼吸循环状况尚稳定,但其症状的严重性须及早予以重视;患者病情有可能发展为1级,如急性意识模糊/定向力障碍、复合伤、心绞痛等。严重影响患者自身舒适感的主诉,如严重疼痛(疼痛评分≧7/10),也属于该级别。急诊科须立即予这类患者提供平车和必要的监护设备。 ⑶3级:急症患者 患者目前明确没有在短时间内危及生命或严重致残的征象,患者病情进展为严重疾病和出现严重并发症的可能性很低,也无严重影响患者舒适感的不适,但需要急诊处理缓解患者症状。急诊科应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安排此类患者就诊。 在留观和候诊过程中出现生命体征异常者,病情分级时应考虑上调一级。 ⑷4级:非急症患者 患者目前没有急性发病症状,无或很少不适主诉,且临床判断需要很少急诊医疗资源(≦1个)的患者。如需要急诊医疗资源≧2个,病情分级上调1级,定为3级。 4、分区情况 从空间布局上将急诊诊治区域分为三大区域:红区、黄区、绿区。 ⑴红区:急诊抢救室、监护室。适用于1级和2级患者处置,快速评估和初始化稳定。 ⑵黄区:危重症专用诊室、危重症观察室适用于3级患者,原则上按照时间顺序处置患者,当出现病情变化或者分诊护士认为有必要时可考虑提前应诊,病情恶化的患者应被立即送入红区。 ⑶绿区:诊疗区。适用于4级患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