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产动物遗传育种

水产动物遗传育种

水产动物遗传育种
水产动物遗传育种

水产动物遗传育种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水产养殖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001年中国的水产品总产量达到4382万吨,连续12年居世界首位,渔业总产值2928亿元,占中国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1978年不足百分之二上升到百分之十二以上,水产业在我国的国民经济,特别是农业经济发展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水产养殖业是我国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渔业发展的主要增长点。我国的渔业发展重心由“捕捞为主”向“养殖为主”的转移,促使水产养殖业发生了巨大的进步。2001年中国水产养殖产量达到2726万吨,比1978年增长16倍,占水产品总产量的比重由百分之二十九上升为百分之六十二。而在世界渔业总产量中,养殖产量只占到百分之二十,中国水产养殖产量约占世界养殖产量的百分之八十。中国率先完成了渔业由捕捞业为主向养殖业为主的转变。这一转变相当于人类食物生产史中由"采摘型"向"

农耕型"、"狩猎型"向"畜牧型"的转变。

我国的水产养殖之所以能取得这样举世瞩目的成就,是因为我们增强了开发新资源、新品种的能力。由于水产养殖技术的重大突破,促使新产业的形成,改变了传统的水产养殖业的生产格局。继20世

纪50年代“四大家鱼”人工繁殖技术的突破带动了淡水养殖业的巨

大发展后,海带、扇贝、中国对虾及海水鱼类人工育苗技术的突破和养殖技术的发展,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海水养殖业的兴起和蓬勃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通过引进、驯化、人工培育等方式,一大批生长性状优良,经济价值较高的新品种被开发出来并应用于生产实践当中,对优化养殖结构,发展“两高一优”水产养殖业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在养殖苗种人工繁育方面,以“四大家鱼”人工繁殖成功为代表,我国的苗种繁育技术总体上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大多数淡水鱼类人工繁殖基本可以解决,海水鱼类人工繁殖以沿袭淡水鱼繁殖的方法,在

许多种类上取得成功。但对一些重要的养殖对象苗种人工繁殖技术尚难以解决,有些种类虽可以人工育苗,但产卵亲体还必须依赖捕捞野生亲本。

我国的水产养殖虽然发展迅速但是依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主要表现在我国的水产养殖的品种基本上是野生种的训化和直接利用,人工选育出的良种很少。这很少的品种中又主要集中在鲤鱼、鲫鱼、罗非鱼和藻类等几个种类中,导致良种的更新速率极低,大部分养殖鱼类都是野生种。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水产养殖业的进一步发展。所以近年来我国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来解决这一问题,并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以下我将用几个实例来说明我国水产育种方面的进步。

王卫明教授带领他的团队完成了黄颡鱼的驯化和鱼种的人工繁育。这是我国对于野生鱼类种质资源的利用与野生鱼类的驯化的一个典型事例。黄颡鱼是在我国分布比较广泛的鱼类,从我国最北边的黑龙江省到最南边的广东省都能找到它的足迹。黄颡鱼的人工驯化和人工繁育是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的,那个时候我国的科研条件还不是很好,但是王卫明教授和他的团队有自己坚守的信念——让黄颡鱼成为渔民增收的一个手段。就是在这样一个信念的坚守下,他们完成了湖北几大湖的种质资源的调查与采集,并且为了获得更加丰富的黄颡鱼的种质资源他们每天夜里轮流坚守在武汉的一个鱼类交易码头,等待收购渔民从不同地方打捞起来的还没有死亡黄颡鱼,凭着这份坚守的毅力他们出色地完成了黄颡鱼种质资源的采集。接下来就是人工驯化和人工繁育了。人工驯化进展的很顺利,但是人工繁育就没有那么顺利了。由于初期缺乏经验,不知道黄颡鱼的鱼卵的粘性卵,也没有孵化粘性卵的经验,导致第一年的繁育失败。但是王卫明和他的团队没有放弃,他们认真总结教训,大胆探索制作并采用了新的孵化工具,从此他们的研究就进入了正途,很快就完成了黄颡鱼的人工繁育。

当然此时的他们也没有满足,他们将这一技术进行了一定的精简,优化,使得黄颡鱼的人工繁育更加简单,更容易成功也可以获得更多的鱼苗。从此以后黄颡鱼就进入了人工养殖的队伍。

但是黄颡鱼容易患病,这严重地阻碍了黄颡鱼养殖业的进一步发展,这在传统的人工繁育分技术下是无法解决的。所以黄颡鱼的育种要想有进一步地发展就必须借助新的,更加有用的技术——基因工程育种。所以黄颡鱼的育种还需再接再厉,同样我国传统的鱼类育种也要再接再厉。

团头鲂的育种相比于黄颡鱼的育种就没有那么顺利了。团头鲂就是享誉大江南北的武昌鱼,它的名声虽大可是人工繁育却不易。这主要是因为团头鲂的育种年限相当长,性成熟比较晚。当然早期的科研经费不稳定也直接导致了团头鲂的人工繁育一直没有突破性的的进展。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导致了我们对团头鲂的认识更加深入,因为团头鲂的育种时间的拉长使得新一代的育种技术可以运用于其中。传统的育种方式中无论是杂交育种、多倍体育种、诱变育种还是性别控制育种其根现代的基因工程育种相比都有一定的盲目性和滞后性。

随着技术的进步,团头鲂的育种工作进入到了一个新的纪元。我校现在已经完成了团头鲂基因组的测序工作,现在正在进行相应的数据分析与整理工作,这必将成为我国水产育种史上的一个新的篇章,带领我国的水产育种开启全基因组时代。

团头鲂全基因组测序的完成将指导相应的育种团队进入传统育

种技术与分子育种技术相结合的道路。以此来克服传统育种技术的局限性和盲目性。帮助科学家找到开启控制团头鲂食物转化率、生长率、抗性、繁殖力、肉质甚至是成熟年龄的钥匙。

当然新的路并不一定就是好走的路,虽说分子育种技术可以克服传统育种技术中的局限性与滞后性但是分子育种技术也更加难以掌握。这需要我们的科学家经过长时间的探索。目前我们学校水产学院

的教授们运用最多的就是微卫星辅助标记育种(SSR),运用这种技术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基因与性状的关系,从而更加高效便捷的控制鱼类的性状,使育种工作事半功倍。当然,微卫星的应用还不仅于此,它可以应用于更加高效便捷的进行鱼类的“亲子鉴定”,使团头鲂的家系选育与群体选育更加容易操作。

作为一个以科学研究为己任的院校,我们的最终目的在于科学研究。鱼类育种相关方面原理的研究也是不能放松的。其中我们学校水产学院的老师利用斑马鱼这一模式生物来进行鱼类育种以及其他方

面原理的研究。

斑马鱼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热带鱼类。它体型纤细,成体长只有

3-4cm,对水质的要求不高。孵出后约3个月就能达到性成熟,成熟鱼每隔几天就可产卵一次。卵子体外受精,体外发育,胚胎发育速度快。由于斑马鱼个体小,养殖花费少,可以大规模地进行繁育,且具有许多优点。斑马鱼由于养殖方便、繁殖周期短、产卵量大、胚胎体外受精、体外发育、胚体透明,已成为生命科学研究的新宠。利用斑马鱼,可以研究生命科学的基础问题,揭示胚胎和组织器官发育的分子机理;可以构建人类的各种疾病和肿瘤模型,建立药物筛选和治疗的研究平台;可以建立毒理学和水产育种学模型,研究和解决环境科学和农业科学的重大问题。经过30多年的应用研究和相关系统的发展,已有约20个斑马鱼纯种品系建立起来,斑马鱼基因数据库也已经建立、里面的相关的资料可供查询和下载,方便后来进一步的研究。斑马鱼的细胞标记技术、组织移植技术、突变技术、单倍体育种技术、转基因技术、基因活性抑制技术等技术都已经成熟,且有数以千计的斑马鱼胚胎突变体,是研究胚胎发育分子机制的优良资源,有的还可做为人类疾病模型。斑马鱼已经成为最受重视的脊椎动物发育生物学模式之一。由于斑马鱼基因与人类基因的相似度达到87%,这意味着在其身上做药物实验所得到的结果在多数情况下也适用于人体,因此

它受到生物学家的重视。由于斑马鱼的胚胎是透明的,所以生物学家很容易观察到药物对其体内器官极其发育的影响。此外,雌性斑马鱼可产卵200枚,胚胎在24小时内就可发育成形,这使得生物学家可以在同一代鱼身上进行不同的实验,进而研究病理演化过程并找到病因。

鱼类育种之所以没有作物育种发展那么迅速是因为大部分鱼类育种年限比较长,而且鱼类比较容易患病,并且患病后不易治疗。这是长期以来鱼类育种发展之路上的拦路虎,我们期待着新的育种技术的开发能够解决这些问题。

水产动物育种学

水产动物育种学 一、绪论 水产动物育种:是指应用各种遗传学方法,改造水产动物的遗传结构,培育出适合人类养殖生产活动需要的品种的过程,简单地说就是培育水产动物的新品种。 水产动物育种学:研究水产动物育种理论和方法的科学。 品种:指经过多代人工选择育成的,具有遗传稳定,并有别于同种或同种内其他群体,具有优良经济性状及其他表现型性状的水生动物植物群体。 品种分类:自然品种。人工品种。过渡品种 育种目标:高产、稳产、优质、高效 现代育种目标以遗传为基础?? 选择育种理论 育种方法 ①个体水平:选择育种和杂交育种 ②染色体水平:多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诱变育种 ③细胞水平:体细胞杂交、细胞核移植 ④分子水平:基因工程 第一章选择育种 遗传、变异、选择三者之间关系 选择差 选择效应 选择育种方法简单了解 第二章杂交育种 1、常见杂交育种(育成杂交)方式种类及特点 答:①简单育成杂交(增值杂交创造杂交) 是指经过一次杂交,并结合定向选育,将不同品种的优点综合到新品种的一种杂交育种方式(F1代具有双亲优势,对F2代进行选育) 优点:年限短,见效快,应用较广泛。 ②级进育成杂交 根据育种目标,引入一个改良品种与当地被改良品种杂交,产生级进杂交一代F1,然后将F1与当地被改良品种回交,回交若干代,向改良品种特定方向级进。 优点: ③引入育成杂交 根据育种目标,引入一个改良品种与当地被改良品种杂交,产生引入杂交一代F1,然后将F1与当地被改良品种回交, 优点: ④综合育成杂交 根据育种目标,引入相应的改良品种与当地被改良品种进行多种育成杂交的育种方法。

2、杂种优势利用的特点 3、生殖隔离的类型及解决方法 ①地理隔离:移植、驯化、人工授精 ②季节隔离:精液冻存保存、人工授精 ③生殖隔离:体细胞移植等。 第三章多倍体育种 1、如何利用四倍体泥鳅产生三倍体泥鳅(正交和反交) 2、人工诱导鱼类三倍体(两个图) 3、同源多倍体和异源多倍体的来源途径 ①同源多倍体:加倍的染色体来自于同遗物中或在原有染色体组的基础上加倍而成 ②异源多倍体:加倍的染色体来源于不同物种 AA BB AAAA×BBBB→AABB 先加倍后杂交 AA×BB→AB→AABB 先杂交后加倍 4、人工诱导多倍体的方法 (一)物理学方法

水产养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水产养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水产动植物增养殖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适应我国特别是环洞庭湖区大水面健康养殖和加工的需要,能在水产养殖生产、教育、科研和管理等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教学、水产养殖技术开发与推广、管理等工作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二、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水产科学、生物科学和水域环境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以及水产增养殖、渔业经济和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接受有关生物学和化学实验教学、水产增养殖实践性环节、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水产经济动物和植物增养殖技术、营养与饲料、病害防治、水产生物育种及渔业水域环境调控等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掌握现代生物科学(包括形态与结构、分类、生态、生理生化、遗传育种等)和环境科学(包括水环境化学、水处理技术等)的基本理论; 2. 掌握水产经济动物和植物的增养殖技术、营养与饲料、病害防治、育种及渔业水域环境管理、调控和生态修复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3. 掌握主要养殖鱼类、甲壳类、贝类、藻类和其他经济水产动物的人工育苗、育种和成体的集约化养殖等生产环节的技术关键; 4. 掌握内陆水域(池塘、湖库、江河和稻田等)、浅海、滩涂的渔业资源和环境调查与规划的基本方法,了解现代化养殖工程、海洋渔业和水产品加工利用的基本知识; 5. 具备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基本知识,了解水产增养殖学、生命科学的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6. 熟悉有关水产资源保护、环境保护、水产养殖、捕捞和渔政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熟悉水产品贸易的有关法规; 7. 具备扎实的数学、化学、计算机等基本理论知识,能熟练地应用计算机; 8. 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的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 9.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水产动物疾病学试题库完整

水产养殖生物病害学疾病学 试卷一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30分) 1.病原是致病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其中,致病微生物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寄生虫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疾病的发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疾病的经过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三个时期;疾病的结局有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三种方式。 3.决定病原体能否致病的因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病原对宿主的危害作用包括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4.NH3-N中毒往往发生在水体的pH值偏_______时,H2S中毒容易发生在水体的pH值偏________时;浮头发生在水体的DO值偏________时,气泡病发生在水中的DO值偏_______时;如果浮头在夜晚12时就开始出现,说明______________,如果浮头仅发生在凌晨6时以后,则说明_______________。 5.细菌疫苗的类型主要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细菌疫苗的接种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6.抗原是能刺激机体产生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并能与之结合而引起特异性

水产动物育种学试卷及参考答案

水产动物育种学试卷及 参考答案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一、名词解释基因迁移:也称为基因移居,是指具有某一基因频率群体的一部分,因某种原因移至基因频率不同的另一群体,并杂交定居,从而改变了群体的基因频率,这 种影响也称迁移压力。迁移压力的增强可使某些基因从一个群体有效地散 布到另一群体中。大规模的迁移会形成强烈的迁移压力引起群体遗传结构 的改变。 家系选择:从混有不同类型的原始群里选出优良个体留种,建立若干家系并繁殖后代,家系内逐代淘汰劣质个体,家系间逐步淘汰劣质家系,选留超越原始 群体及对照品种、符合原定选择指标的优良家系,进而参加品系产量测 定,称为家系选择。 特殊配合力:指某特定组合的实际产量,与根据其双亲的一般配合力算得的理论值的偏差。它受基因的显性效应和非等位基因互作效应控制。 Hertwig效应:采用物理射线处理精子时,通常伴随着照射剂量的增高, 受精后胚胎的成活率降低;当照射超过某一剂量时,成活率反而回升,这种现象称作Hertwig 效应 选择反应:是一种衡量选择效果的指标,指受选择性状经一世代的选择后,性状平均值的变化情况,在数值上等于选择亲本所繁殖的子代表型平均值(Yf)减去选 择前群体的表型平均值(Y),即R=Yf-Y。 二、判断题 1.狭义的遗传多样性指种内或种间表现在分子、细胞、个体三个水平的遗传变异 度。(×)(√)

2.所谓表型相关就是两个数量性状表型变量间的相关。 (√) 3.在育种和生产实践上,严格地说,只要有一对基因不同的两个个体进行交配,便 是杂交。(×) 4.原始生殖细胞在未进入生殖嵴之前,既可分化为精原细胞,又可分化为卵原细 胞,(√) 5.水产动物的性别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由其生理构成所表现出的性别,称为遗传性 别。(×) 6.水产动物性染色体的主要决定类型分为XX-XY型、XX-XO型、ZW-ZZ型和ZO-ZZ 型。(√) 7.群体品种的生长性能是靠其遗传上的同质性来达到的。(×) 三、选择题 1.与影响驯化速度无关的因素是C。 A、A、遗传基础 B、环境变异 C、自然选择 D、选择作用 2.两性繁殖鱼类排出的卵子处于B。 A、A、第一次成熟分裂中期 B、第二次成熟分裂中期 B、C、第一极体排出时D、第二极体排出时 中,G代表B。 3.表型方差分析的数学模型P=G+E+I GE A、A、表现型值 B、基因型值 C、环境作用 D、互作偏差效应值 4.下列哪项不属于高技术品种C。 A、 A 、多倍体品种 B、雌核发育品种 C、育成品种 D、转基因品种

#22-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2020版-动物遗传育种学实验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 一、课程介绍 1.课程描述: 《动物遗传育种学实验》是水产养殖专业的必修学科基础课,是《动物遗传育种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利用多媒体讲授、亲自示范,学生动手实验、提问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学和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各种实验技术和应用技能,能够独立动手进行实验操作。 Experiment of animal genetics and breeding is a compulsory basic course for the major of aquaculture, and an important part of animal genetics and breeding course. We use many tools such as multimedia teaching, hands-on experiment, discussion to carry out teaching and learning. This course requires students to be able to master a variety of experimental techniques and application skills, and be able to operate experiments independently. 2.设计思路: 本课程主要针对水产养殖专业三年级本科学生,通过实验验证巩固理论课所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本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十个实验:实验一、减数分裂;实验二、果蝇的形态、培养及杂交方法;实验三、果蝇的自由组合实验;实验四、果蝇的伴性遗传

(完整版)水产动物育种学模拟试题

水产动物育种学模拟试题 一、名词解释(10分,5个x2分/个) 1、家系选择:从混有不同类型的原始群里选出优良个体留种,建立若干家系并繁殖后代,家系内逐代淘汰劣质个体,家系间逐步淘汰劣质家系,选留超越原始群体及对照品种、符合原定选择指标的优良家系,进而参加品系产量测定,称为家系选择。 2、连锁不平衡:在某一群体中,不同座位上某两个等位基因出现在同一条染色体上(称连锁)的频率与预期的随机频率之间存在明显差异的现象,称连锁不平衡。 3、级进育成杂交:又称吸收杂交、改造杂交、渐渗杂交,是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和生产需要以及原有地方品种品质等所客观确定的育种目标,将一个品种的基因逐渐引进到另一个品种的基因库中的过程。 4、Hertwig效应:采用物理射线处理精子时,通常伴随着照射剂量的增高, 受精后胚胎的成活率降低;当照射超过某一剂量时,成活率反而回升,这种现象称作Hertwig效应 5、生物入侵:生物入侵是指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从其原生地,经自然或人为的途径,传播到另一个环境定居、繁殖和扩散,最终明显影响或改变迁居地的生态环境的事件。 二、判断题(10分,10个x1分/个) 1.没有种质,物种不可能传代和进化,个体也不可能发育和生长。(√) 2.品种的引进只要对本地区有利就可以,不需要进行全面的生态学评估。(√) 3.遗传力越高,对微环境抵抗力就越强,选择准确度就越高。(√) 4.一个品种与一个自交系杂交,或用一个品种与一个单交种杂交,都称为顶交。(×) 5.在雌核发育中,精子进入卵内只起刺激卵子发育的作用。(√) 6.雌雄同体可分为雌性先熟雌雄同体和雄性先熟雌雄同体两种类型。(×) 7.尼罗罗非鱼♀×鲫鱼♂得出的后代具有生活力,而且具有杂种优势。(√) 8.外地种质资源来自外地或由外国引入,来源广,特性丰富,适应性强。(×) 9.选择差越大,说明供选择性状的变异程度就越小。(×) 10.有些引进种则仅仅是扩大其分布区,环境没有太大变化,即为移植。(×) 三、选择题(10分,10个x1分/个) 1.水产生物的变异程度较高,其贝类的杂合度约为 C 。 A、0.05 B、0.10 C、0.15 D、0.35 2.引种的类型包括 A 。 A、移植与驯化 B、移植与直接利用 C、直接利用与间接利用 D、驯化与间接利用 3.下列不不属于掠食性鱼类的为 D 。 A、狗鱼 B、乌鳢 C、鳜 D、鲫鱼 4.引种材料类型不含有 D 。 A、受精卵 B、苗种 C、成体 D、卵子 5.对水产动物的遗传改良有实际或潜在利用价值的遗传材料称为 D 。 A、品种 B、品系 C、育种材料 D、种质资源 6.当需要改变原有品种的主要生产力方向时,应采用 B 。 A、育成杂交 B、级进杂交 C、引入杂交 D、经济杂交 7.两性繁殖鱼类排出的卵子处于 B 。 A、第一次成熟分裂中期 B、第二次成熟分裂中期 C、第一极体排出时 D、第二极体排出时 8.由一个系祖通过近亲繁殖发展的群体通常称为 C 。 A、品系 B、家系 C、单系 D、近交系 9.现在普遍建议每代最小的有效繁育群体大小为50-500。对于那些仅繁育一代或两至三代的繁育体系,为了使每代 遗传异质性的减少率小于1%,其亲鱼群体的有效数量应不少于 A 尾。 A、50 B、500 C、100 D、150 10.某养殖场在对鱼的体重进行选择时,从池塘捕获的群体平均重500g,而被选择的个体平均重725g,被选择的个体经过 相互交配后,所繁殖的后代在同等条件下饲养同样长的时间,子代平均体重为522.5g。因此,选择反应为 B 。

水产动物疾病学复习题

复习题 1、水产动物细胞和组织变性的类型有哪些? (1)颗粒变性:一种最早和最轻微的细胞变性,很容易恢复,其特点是变性细胞体积肿大,胞浆内水分增多,出现许多微细红染的蛋白性颗粒,故称颗粒变性。 (2).水泡变性水泡变性是指在细胞的胞浆内或胞核内出现多量水分形成大小不等的水泡的现象. (3).脂肪变性是指在实质细胞的胞浆内出现脂滴或脂滴增多的现象,简称脂变。 2、阐明寄生虫、宿主与外界环境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3、阐明水产动物疾病发生的因素? 1. 环境因素 A. 自然条件 1).养殖水体的空间因素: 养殖密度。2).养殖水体的水质因素:水质的好坏(溶氧、PH 值等)。3).养殖水体的底质因素: 淤泥的影响。 B. 人为因素 1)放养密度过大或搭配比例不当(青鱼与鲤鱼的搭配)。2)饲养管理不当(用药方法、用药量不当,饲料投喂不当等)3)机械损伤(操作不当造成鱼体受伤,而继法感染,引起发病,水霉病)。 c 生物因素 主要包括病毒、细菌、真菌、藻类、原生动物、蠕虫、蛭类、甲壳动物、钩介幼虫、螨类等生物性因素。 D 机体自身因素主要是指鱼体自身的抗病能力,这与鱼的种类、年龄、生活习性和健康状况等方面有关。 疾病的发生,不是孤立的单一因素的结果,而是外界条件和内在的机体自身的抵抗力相互作用的结果,要综合加以分析,才能正确找到疾病发生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4、药物治疗过程中有哪些不良反应? (1)副作用:是指在常用治疗剂量时产生的与治疗无关的作用或危害不大的不良反应。 (2)毒性反应:是药物对机体的损害作用。一般是剂量过大,用药时间过长或个体敏感性较高时引起。(3)过敏反应: (4)继发反应:是药物治疗作用引起的不良反应。 (5)后遗效应:指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阈值以下时的残存药理效应。 5、阐明水产动物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 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 (1)抑制细胞壁的合成:细菌胞体外有一层坚韧的细胞壁,具有维持细菌形态和保护功能。抗菌药物(如青霉素类)可药物通过各种环节抑制细胞壁粘肽的合成,最终使细胞壁缺损,导致菌体破裂溶解死亡。(2)增高细菌胞浆膜的通透性:位于细胞壁内侧的胞膜是脂质和蛋白质分子构成的渗透屏障,具有物质交换,合成粘肽,保护菌体等功能。一些抗菌药物(多粘菌素、制霉菌素等)可与细胞膜结合导致胞浆膜通透性增加,使细菌体内氨基酸、嘌呤、蛋白质、盐类外逸,导致细菌死亡。 (3)抑制蛋白质合成如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等。 (4)抑制叶酸代谢:磺胺类抑制细菌二氢叶酸合成酶,抑制四氢叶酸合成,阻碍核酸前体物质嘌呤、嘧啶的形成,从而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 (5)抑制核酸合成:喹诺酮类可抑制DNA螺旋酶,进而抑制DNA的合成。 6、水产动物疾病的预防有哪些措施? 预防水产动物疾病的措施 1.改善生存环境 (1)建设符合防病要求的养殖场 A 选择良好的水源条件水源充沛,无污染 B科学地建设进排水系统 (2)清整养殖场 A 清除池底过多的淤泥 B 药物清塘 a. 生石灰清塘(图1) 干池清塘仅留5~10厘米深的水,每667平方米(相当于1亩)用生石灰50~70公斤。 带水清塘每亩水深1米用125~150公斤 b. 漂白粉清塘 按照鱼池中水的容量进行计算,每立方米用药量为20克。 (3)保持良好的水质 A 定期泼洒生石灰调节水的PH值 B 定期加注新水,保持适宜水质 C 适时开动增氧机,改善水体的溶氧状况 D 采用光合细菌、硝化细菌等改善水质 2. 增强养殖动物机体抗病能力 (1)加强饲养管理 A 合理放养合理的放养密度与放养比例 B 科学投饵与施肥 a.投饵:品质良好,营养全面,做好“四定” b.施肥:应根据池底质的肥瘦以及肥料种类等灵活掌握,有机肥应进行发酵处理。

水产生物遗传育种学:遗传育种

一名词解释1、核型(染色体组型):把生物细胞核内全部染色体的形态特征(染色体长度、着丝点位置、长短臂比、随体有无等)所进行的分析,也称为染色体组型分析。2、同源染色体:形态结构相同的一对染色体。特点:育性差,结实率低;形态、组织学上的特征。3、复等位基因:指在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点上,存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等位基因。4、不完全显性;F1表现为双亲性状的中间型。5、品种:经过人工选育而成的,具有遗传稳定,并有别于原种或同种其他种群之优良性状及其表现性状的水生动植物。6、细胞质遗传:把细胞质基因所决定的遗传现象和遗传规律称为细胞质遗传,也称为非孟德尔遗传,核外遗传。7、染色体畸变:指染色体数目的增减或结构的改变。8、雌核发育:合子的发育是在卵子细胞核的控制下完成的。9、雄核发育:指卵子只依靠雄性原核进行发育的生殖方式。10、杂交:指通过不同个体之间的交配而产生后代的过程。11、远缘杂交:亲缘关系较远的个体间的交配,指不同种间、属间,甚至亲缘关系更远的个体间的交配。12、近缘杂交;亲缘关系较近的个体间的交配,一般指同种内两个不同品种之间的杂交,又称品种间杂交。13、同源多倍体:指增加的染色体组来自同一物种,一般是由二倍体的染色体直接加倍产生的。14、异源多倍体:指增加的染色体来自不同物种,一般是由不同种属间的杂交种染色体加倍形成的。15、混合选择:又叫集体选择,个体选择,是从来源不同的鱼群中选择表现型优良的个体混养在一起,混合交配,繁殖后代,繁殖的后代再混养在一起,再选种,这样的混合选拔留种,连续几代培育出一个新品种。16、家系选择:将一雌一雄的优良亲鱼单独交配,建立若干家系,后代以累代近亲繁殖为基础,在尽可能相同的条件下饲养亲鱼,比较鉴定各家系的经济性状,从中选出最好家系的雌雄个体建立品系,这样的选择方法是家系选择。17、后裔鉴(测)定:凭借子代表型平均值的测定来确定并选择亲本和亲本组合的选择育种,称为后裔测定。18、育成杂交:通过杂交和选育育成新品种的杂交方式。19、经济杂交:通过杂交利用杂种一代的杂种优势。20、引种:鱼类的引种指从外地或外国引进优良品种,使其在本地区的水域繁衍后代达到一定的数量的工作。21、驯化:人类按照自己的意志,把野生动植物培育成家养动物或栽培植物的过程。22、驯养:人类在家养条件下驯服野生生物的工作,局限于被驯个体本身,不遗传后代。23、选择育种:又简称选种,是利用现有品种或生物类型在繁殖过程中自然产生的变异,通过选择纯化及比较鉴定获得新品种的一种育种途径。24、杂交育种:就是通过杂交的方法培育新品种或利用杂种优势。25、多倍体:是指每个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更多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体。26、细胞核移植:应用显放操作技术,将一种动物的细胞核转移到同种或异种动物的去核卵中为核移植技术。27、细胞融合技术:是将不同遗传性的体细胞融合在一起,经过培养成新的杂种细胞或杂种个体。28、基因转移技术:是把某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另一生物,定向改造生物的基因型,并使之表达和遗传的一种育种技术。二、遗传重点1、交换值(重组率):指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 单体间有关基因的染色体片段发生交换的频率。一般利用重新 组分原子占总配子数的百分率进行估算。2、两点测验:先用 三次杂交,再用三次测交(隐性纯和亲本)来分别测定两对基 因间是否连锁,然后再根据交换值确定它们在同一染色体上的 位置。三点测验:基因定位最常用的方法,它是通过一次杂交 和一次用隐性亲本测交,同时确定三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 置。3、基因定位: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4、微效基因 假设内容:①决定性状的基因很多②各个等位基因的表现为不 完全显性或无显性或有增效和减效作用③各基因的作用是累 加性的。5、广义遗传率:总的遗传方差占表现型方差的比率。 6、环境方差估算:①对于动物和异花授粉植物:先用纯系亲 本(或自交系)表现型方差估算环境方差②对于自花授粉植物: 由于可能存在严重的自交衰退现象,常用F1表现型方差估算。 7、细胞质遗传与母性影响的不同;母性影像表现的遗传现象与 细胞质遗传十分相似,但是这种遗传不是由细胞质基因组所决 定的,由受精前母体卵细胞状态决定子代性状的现象称为母性 影响。①细胞质遗传是细胞质控制基因的遗传;母性影响是细 胞和遗传②细胞质遗传的子代表现与母本一致;母性影响的子 代与母本的基因型一致③细胞质遗传的子代无一定分离比,母 性影响的再带有一定的分离比。8、常染色质:染色很浅的区 段。9、异染色质:染色质中染色很深的区段。10、联会:同 源染色体联合在一起的一种特殊的固定结构,其主要成分是自 我集合的碱性蛋白及酸性蛋白,由中央成分的两侧伸出横丝, 因而使同源染色体得以固定在一起成联会。11、伴性遗传:是 指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某些性状是伴性遗传的现象,所以 又称性连锁。12、限性遗传:是指位于Y染色体(XY型)或W 染色体(ZW型)上的基因所控制的遗传性状,指局限于雄性或 雌性表现的现象。13、从性遗传(性影响遗传)不是只由X或Y 染色体上基因所控制的性状而是因为内分泌及其他关系使某 些性状只出现于雌雄一方,或在一方显性,另一方隐性的现象, 人类色盲、A型血友病等为伴性遗传。14、数量性状:生物界 中存在的一种遗传性状,其表现型变异是连续的。15、质量性 状:表现型和基因型的变异不连续。16、染色体化学成分:DNA、 组蛋白、非组蛋白及少量RNA。17、解释鲶鱼的核型公式: 2n=58=20m+24sm+10st+4t,NF=1O2:共58条染色体,29对, 20条中部着丝粒染色体,24条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10条亚 端部,4条端部,102条臂。 三、育种重点1、对引种水域、引入水域要调查的内容:引种 水域的考察:包括生物学特性、生态条件、地理分布、形成史、 小生境、食性、栖息习性、繁殖习性、病虫害、水质要求以及 引种对象与本地资源的互补关系。引入水域的考察:⑴非生物 因子:①气候:涉及引入水域经纬度、海拔、气温、降雨量、 光照、大气压等:②水文条件:涉及水深、水量、流速、流程、 底质、水位变动幅度、盐度、酸碱度及各种无机盐的含量。水 质包括水质肥力、有机成分、含氧量、含盐量、透明度、酸碱 度及各种离子成分的含量和比例。⑵生物因子:包括饵料生物、 病原生物、敌害生物和竞争生物。2、引种对象有哪些规格, 如何确定引种对象规格:规格:①受精卵、苗;②成体(亲体)。 确定:根据不同水域(池塘、江河、湖泊、水库)和引种对象 的特点,选用不同的引种材料。对于生命周期长的宜引入成体, 以加快引种进程。若水域凶猛敌害较多应引入成体,对生命周 期的的宜用幼体和受精卵,因为费用少,方法简单,易适应新 环境,而且受精卵可以免去检疫。3、引种坚持的原则:①本 地区自然资源或生态系统未被利用;②现有水域中的生物群落 或生态关系需要改善或改变;③原有的水产资源遭受毁灭性破 坏后需要恢复;④外地或外国的适合于本地水域增养殖的优良 品种是可以引种。4、引种对象的检疫:引种应避免将原水域 的病原体、寄生虫带入新水体。①对引种对象所在水域进行病 虫害调查,尽量从无病虫害处引种;②检疫;③运输途中严防 病虫害污染;④隔离饲养。5、驯化的途径:⑴直接适应:① 激进式(极端驯化);②渐进式。⑵定向改变遗传基础:①定 向人工(或自然)选择;②有目的的杂交;③生物工程。6、 比较混合选择、家系选择、后裔鉴定、综合选择这几种方法的 优缺点:混合选择:操作简单,占用池塘少,可结合生产进行, 不需要隔离,能避免自交繁殖引起的生活里的衰退,使后代保 持较高的活力,常用在良种繁育。但混合选择进程缓慢,对改 良品种的效果比较有限,不能追溯亲缘关系。家系选择:建立 在近亲繁殖的基础上,基因必定向纯和方向发展,加上人工选 择,最终能育出优良纯种群。但由于近亲交配,产生近交衰退, 出现畸形和有缺陷的个体,注意及时淘汰。后裔鉴定:可靠, 但应用麻烦,要用很长时间和大量人力物力,当得到结果时, 亲鱼年龄很大,一般用于鉴定公鱼。综合选择:可以在一个世 代进行家系选择、混合选择、后裔鉴定,提高了准确性,但选 择时间长,手续繁琐。7、选择育种的注意事项:①选择对象 的内部因素;②人为因素:选择强度和选择压力不宜过大;③ 环境:应根据生产条件和推广水体的情况选择适应的环境条 件。8、育成杂交的方法:⑴简单育成杂交:①二品种简单育 成杂交;②多品种简单育成杂交(综合杂交育种);⑵级进育 成杂交;⑶引入育成杂交;⑷综合育成杂交。9、杂种优势的 特点:①杂种优势并非一两个性状表现突出,而是许多性状综 合的突出表现;②杂种优势的大小取决于双亲性状的相对差异 和互补程度,在一定范围内,双亲差异越大,杂种优势越大; ③双亲基因型的纯和程度不同,杂种优势大小不同,双亲纯 和程度越大,杂种优势越大;④杂种优势在F1表现明显,F2 下降。10、雄核发育的二倍体诱导:①雄核发育二倍体可以通 过抑制第一次卵裂获得;②通过双精子融合、或利用四倍体得 到的二倍体精子与遗传失活卵受精的方法获得。11、雌核发育 的二倍体诱导:同多倍体诱导。12、精子和卵子染色体的遗传 失活如何诱发:(一)获得遗传上失活的精子:(1)化学药品 处理:甲苯胺兰、乙烯脲吖啶黄等处理可以使精子遗传失活, 进而诱发雌核发育,只是需要找出适当的处理浓度和处理时

水产动物增养殖学(鱼类养殖部分)复习参考

《水产动物增养殖学》复习参考 (鱼类养殖部分) 一.名词解释 1.水产动物栖息于水中生长、发育、繁殖的动物。 2.水产经济动物在鱼、虾、蟹、贝等种类中,可被人们开发利用的水产动物。 3.水产动物增养殖学整合了鱼类、虾蟹类、贝类和其他种类增养殖的理论和技术,是研究增养殖对象生物学原理与增养殖技术的一门应用性科学。 4.繁殖保护就是通过休渔、定额捕捞等措施对渔业资源的保护。 5.放流就是把鱼类等种苗培养到一定大小,使它可以进行独立生活,具有抵抗敌害的能力,然后放到自然水域中任其索饵、生长、发育。 6.移植指把某一地区特有的生物种类引到其它地区,使其在新地区的环境条件中能继续生活、生长和繁洐后代(目的在于改善和充分利用某一特定天然水域的生产潜力,形成新的渔业对象)。 7.驯化被移植的种类在新的环境中经过一定时期的生存适应,发展了某些适应性状,使它们适应于新的环境中生活和繁洐后代,形成相当规模的种群。 8.鱼类增养殖学是研究海、淡水经济鱼类生物学特点及其与养殖水域生态环境关系的科学(由池塘养鱼学、内陆水域鱼类增养殖学和海水鱼类增养殖学三课合成) 9.水产业及其分类水产业又称渔业,是从海水和淡水水域中取得各种有经济价值的水生动、植物(鱼、虾、蟹、贝、藻等)以供人类利用的事业。按生产水域,水产业可分为淡水渔业、海洋渔业。按生产对象和生产方式,则可分为捕捞业、养殖业、增殖业、加工业、休闲渔业。 10.养殖在较小的水体内将鱼等品种养到商品规格以供上市的生产过程。 11.养殖的分类按基础设施,可分为池塘、河道、湖泊、水库、稻田、工业化、海水网箱、港湾养鱼等;按养殖对象,可分为鱼类养殖、虾蟹养殖、贝类养殖、藻类栽培及龟鄨蛙类养殖等;按水域盐度,可分为海/咸水(16‰以上)、咸淡水(0.5 -16‰)、淡水(0.5‰以下)

_水产动物遗传育种学_教学方法改革探析

《水产动物遗传育种学》教学方法改革探析 叶华,郑曙明,黄辉 (西南大学鱼类繁育与健康养殖研究中心,重庆402460) 摘要介绍了《水产遗传育种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与特征,以及其教学方法的不足之处。通过在水产养殖专业的实际教学中引入理论教 改探索和实践教学革新等方式,对水产养殖专业学生进行了长期教学跟踪,即通过在理论教学中引入形象化的内容以解释抽象的概念;通过问题导向学习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设置开发性实验、自主实验设计和生产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以期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水产遗传育种;教学方法改革;问题导向学习;开放性实验教学;自主实验设计;生产实践教学;成果评价中图分类号S -0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17-6611(2012)36-17933-02 作者简介 叶华(1981-),女,四川广元人,讲师,博士,从事水产动物 遗传育种与生物技术研究 ,E-mail :yhlh2000@126.com 。收稿日期2012-10-11《水产动物遗传育种学》是水产养殖学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包括遗传学和育种学两部分内容。遗传学是现代生命科学中发展最迅速的学科之一,覆盖面广,涉及细胞、分子、个体、群体的遗传现象,具有极强的理论性。水产动物育种学是应用遗传学方法,改造水产动物的遗传结构,从而培育出高产优质的新品种,包括传统方法中的鱼类引种驯化、选择育种、杂交育种及细胞工程育种等,具有极强的实践性、科学性。 长期以来,水产动物遗传育种学的教学主要是采用理论讲授教学,多数同学是被动接受知识,教学效果较差。而且,要用有限的课时完成遗传育种学的全部内容是不可能的。这客观上要求遗传育种学教学方法要从以讲授理论知识为主转变为以培养探索生命科学奥秘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促进个性与思维发展的能力为主。因此,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对水产动物遗传育种学的理论和实验课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索性改革。1 教学方法改革的必要性 水产养殖专业本科教学任务中,遗传学从个体遗传学入手,引申到细胞遗传学—分子遗传学—基因组和蛋白质组及数量遗传学和群体遗传学两个分支,其中涉及大量基本概念和理论。在传统的传授式教学中,学生很难理解这些复杂的概念和理论,只能通过短暂的记忆和复述来学习。这种被动学习使得知识的遗忘率高,学生的灵活应用能力差。同时,传授式教学是单方向的知识输出,缺乏教与学的双向互动,灌输式的教学也极易引起学生的厌学情绪,不利于培养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学老师把握好课堂教学显得至关重要。 高等院校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实用性和具有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的科研复合型人才 [1] 。水产动物遗传育种学 是水产养殖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实验内容和水产养殖生产密切相关,其实验课内容的设置也至关重要。在现有的实验条件下,设置开放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应通过实验改革丰富实验教学内容,并且通过实验课上的动手操作及数据整理分析,巩固和加深水产动物遗传育种学理论知识,加强 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设计及创新能力,进而培养学生严谨的科研作风和实事求是的科研精神,同时,还可为学生后续学习其他专业基础课程及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基础。2教学方法改革2.1理论课改革 2.1.1 灵活引用谚语、成语,强化基本概念。遗传学中大量 的基本概念靠死记硬背只能是短暂记忆, 无法长期根深于学生的脑海中,因此引用谚语,可以加深学生对这些概念的理解,达到长期记忆的目的。例如,讲解“遗传”概念时引用“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打地洞”等,解释“变异”时引用“母生九子,九子各别”等。 对于对立性或容易混淆的概念,如遗传与变异、染色质与染色体、质量性状与数量性状、遗传力与育种值等概念,通过列出表格的比较法进行讲解,必要时配上相应图片或实例加以说明,并在不同章节中涉及相关概念时加以重复,从而加深学生对这些重要概念的印象。2.1.2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整合问题导向学习教学方法。问 题导向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 )是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 于1969年提出的,现已成为国际上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进行的针对性的、实践性的学习[2-3] 。美国有超过一半的医学院采用PBL 方法教学 [4] 。而中国从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介绍和在教 学中引入PBL 方法。此方法主要用于医学教学中,农业院校较少采用PBL 教学方法。笔者在本次教改探索中进行了PBL 教学方法的有益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1.2.1 设置问题。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选择与教学内 容相关的、趣味性浓的热点内容设置问题,例如在转基因技术一章中设置转基因水产动物的安全性问题。提出问题不是让学生理解与问题有关的内容,而是锻炼学生推理或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他们深入思考问题及发散思维能力,通过问题的解决让学生了解自己有关该问题所掌握的知识程度,以及团队协作可解决问题的程度;同时也让学生清楚地知道有关此问题需要学习的内容和方向,将被动传授教学变为学生主动学习,大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独立思维的科学素质,以有效增加学习动力。2.1.2.2 团队协作、解决问题。由4名左右的学生组合成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of Anhui Agri.Sci.2012,40(36):17933-17934责任编辑徐宁责任校对卢瑶

(完整word版)水产动物育种学试卷及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基因迁移:也称为基因移居,是指具有某一基因频率群体的一部分,因某种原因移至基因频率不同的另一群体,并杂交定居,从而改变了群体的基因 频率,这种影响也称迁移压力。迁移压力的增强可使某些基因从一个 群体有效地散布到另一群体中。大规模的迁移会形成强烈的迁移压力 引起群体遗传结构的改变。 家系选择:从混有不同类型的原始群里选出优良个体留种,建立若干家系并繁殖后代,家系内逐代淘汰劣质个体,家系间逐步淘汰劣质家系,选留超 越原始群体及对照品种、符合原定选择指标的优良家系,进而参加品 系产量测定,称为家系选择。 特殊配合力:指某特定组合的实际产量,与根据其双亲的一般配合力算得的理论值的偏差。它受基因的显性效应和非等位基因互作效应控制。Hertwig效应:采用物理射线处理精子时,通常伴随着照射剂量的增高, 受精后胚胎的成活率降低;当照射超过某一剂量时,成活率反而回升,这种现象 称作Hertwig效应 选择反应:是一种衡量选择效果的指标,指受选择性状经一世代的选择后,性状平均值的变化情况,在数值上等于选择亲本所繁殖的子代表型平均值 (Yf)减去选择前群体的表型平均值(Y),即R=Yf-Y。 二、判断题 1.狭义的遗传多样性指种内或种间表现在分子、细胞、个体三个水平的遗传变 异度。(×)(√)2.所谓表型相关就是两个数量性状表型变量间的相关。 (√) 3.在育种和生产实践上,严格地说,只要有一对基因不同的两个个体进行交配, 便是杂交。(×) 4.原始生殖细胞在未进入生殖嵴之前,既可分化为精原细胞,又可分化为卵原 细胞,(√) 5.水产动物的性别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由其生理构成所表现出的性别,称为 遗传性别。(×) 6.水产动物性染色体的主要决定类型分为XX-XY型、XX-XO型、ZW-ZZ型和ZO-ZZ 型。(√) 7.群体品种的生长性能是靠其遗传上的同质性来达到的。 (×) 三、选择题 1.与影响驯化速度无关的因素是 C 。 A、A、遗传基础 B、环境变异 C、自然选择 D、选择作用 2.两性繁殖鱼类排出的卵子处于 B 。 A、A、第一次成熟分裂中期 B、第二次成熟分裂中期 B、C、第一极体排出时D、第二极体排出时 中,G代表 B 。 3.表型方差分析的数学模型P=G+E+I GE A、A、表现型值 B、基因型值 C、环境作用 D、互作偏差效应值 4.下列哪项不属于高技术品种 C 。 A、A、多倍体品种 B、雌核发育品种 C、育成品种 D、转基因品 种

水产生物遗传育种学:2009研究生试题

1什么是选择育种?家系选择、混合选择是怎样进行的?选择育种应注意哪些问题? 2 什么是雌核生殖?鱼类的雌核生殖是怎样诱导的?结合实例说明如何结合性反转技术获得单性鱼? 3用性激素诱导鱼类性反转可以采用哪些方式?如何操作?性激素诱导鱼类性反转的技术关键是什么? 1(1)混合选择又叫集体选择,个体选择,是从来源不同的鱼群种选择表型有两的个体混养在一起,混合交配,繁殖后代,繁殖的后代再混养在一起,再选种,这样混合选拔留种,连续几代培育出一个新品种。混合选择又一次混合法和多次混合法。 优点:操作简单,占用池塘少,可结合生产进行,不需要隔离。能避免自交繁殖引起的生活力的衰退,使后代保持较高的活力,常用在良种繁育。 缺点:混合选择进程缓慢,对改良品种的效果比较有限。 家系选择是将一雌一雄的优良亲鱼单独交配,建立若干家系,后代以累代近亲繁殖为基础,在尽可能相同的条件下饲养亲鱼,比较鉴定各家系的经济性状,从中选出最好家系的雌雄个体建立品系,这样的选择方法是家系选择。 优点:家系选择建立在近亲繁殖的基础上,基因必定向纯和方向发展,加上人工选择,最终能育出优良纯种群. 缺点:由于近亲交配,产生近交衰退,出现畸形和有缺陷的个体,注意即使淘汰。 (2)选择育种的注意事项: A、在相同饲养条件下饲养亲鱼(尤其是产卵前) B、为提供选择所需鱼苗,所需杂交试验应同时进行 C、鱼卵的孵化、鱼苗的培育应保持相对稳定一致的条件 D、对供选鱼群的饲养必须控制在适当的密度,不应过稀或过密,应与生产水平相当 E、分池饲养在不同条件下的实验材料,选择前不许混杂 F、试验鱼种投入水体的日期尽可能接近,最好在同一天进行 G、重要性状的选择应在性状充分表达以后进行,对体长、体重、生长速度的选择应达到商品规格的年龄。 2 雌核发育:合子的发育是在卵子细胞核的控制下完成的 (1)1)获得遗传上失活的精子:用化学的或物理的方法在授精前处理精子,目的是要破坏精子的精核,但并不破坏精子入卵和激发卵子发育的能力。如甲苯胺兰、乙烯脲吖啶黄等处理可以使精子遗传失活,进而诱发雌核发育,只是需要找出适当的处理浓度和处理时同。也可以用紫外线、X射线或γ射线等处理后的失活精子来“受精” 2)卵子染色体的二倍化: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A物理方法 冷休克处理:微管蛋白在37℃的温度条件下其二聚体能装配成微管,而低温条件微管则解聚成二聚体,并能阻止微管蛋白聚合成微管。从而阻止纺锤丝形成

《水产动物遗传育种学》水产动物遗传育种学》入学考试大纲_百(精)

《水产动物遗传育种学水产动物遗传育种学》》入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说明 《水产动物遗传育种学》为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专业的考试科目,主要考察学生对水产动物遗传育种学及其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内容包括孟德尔遗传、基因定位、性别决定、伴性遗传、数量性状遗传、基因与基因组、杂交育种、多倍体育种及雌核发育等。 1.参考教材 《遗传学》(第三版),朱军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 《现代遗传学》(第二版),赵寿元、乔守怡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鱼类育种学》(第二版),楼允东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 《水产动物育种学》,范兆廷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 2.考试内容比例 经典遗传学内容70%,育种学内容30%,共计100分。 二、考试内容 (一)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1.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 2.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3.配子形成和受精 (二)孟德尔遗传 1.分离定律和独立分配定律

2.遗传学数据的统计分析3.孟德尔定律的补充和发展(三)连锁遗传和性连锁1.连锁与互换 2.交换值的测定及基因定位3.性别决定与性连锁(四)遗传物质的改变1.染色体结构变异 2.染色体数目变异 3.基因突变 (五)基因与基因组 1.基因的概念及其发展2.基因组的DNA 序列组成3.转座因子及其结构特性4.基因组研究进展 (六)细胞质遗传 1.细胞质遗传的特点 2.叶绿体遗传 3.线粒体基因及遗传

(七)数量遗传 1.数量遗传特点 2.遗传率估算 3.近交系数计算 (八)群体遗传与进化 1.群体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2.哈迪-魏伯格定律 3.影响群体遗传平衡的因素 (九)选择育种 1.选择育种的原理 2.育种性状的选择 3.选择育种的方法 (十)杂交育种 1.杂交育种的基本原理 2.杂种优势的利用 (十一)多倍体育种 1.多倍体产生的机制 2.多倍体诱导的方法 (十二雌核发育1.雌核发育二倍体诱发

集美大学水产学院各专业介绍(精)

集美大学水产学院各专业介绍 水产养殖学(研究生三年制 19人)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新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学、科研、生产技术的高级水产专业人才。 培养规格:掌握水产养殖专业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实验技能和合理的知识结构;了解所从事研究方向的发展动态,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能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就进行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和综合解决水产业存在的问题的能力。 毕业生的服务方向及合适的工作岗位:适合在水产种苗生产、养殖技术、病害防治科研、教学等部门工作。 水产养殖学(本科四年制 65人) 培养目标:培养掌握水产种苗生产、养殖技术、疾病监测与防治技术,具备渔业经济和管理水平、水产养殖开发和经营管理等方面能力的高级水产专业人才。 培养规格:掌握生物学和水域环境学的基本理论以及水产增养殖、疾病监测与防治、渔业经济和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具有水产养殖开发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的能力。 毕业生的服务方向及合适的工作岗位:适合在科研、教学、水产种苗生产、养殖技术、病害防治等部门工作。 动物科学(本科四年制 57人) 培养目标:培养掌握动物营养、动物饲料、动物繁殖、动物饲养等主要学科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全面发展的复合型动物科学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规格:掌握生物学、动物生产与管理、动物遗传育种学、动物繁殖、动物营养与饲料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接受与动物科学相关的调查、分析、评估、设计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动物育种、繁殖、生产与管理能力。 毕业生的服务方向及合适的工作岗位:适合在科研、教学、水产、饲料公司等部门工作。 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本科四年制 53人)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海洋环境监测与保护、海洋生物资源开发与保护及渔政法规管理水平的复合型高级渔业科技人才。 培养规格:掌握渔业资源与渔场学、海洋环境学、渔具渔法学、渔业法规与渔政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航海驾驶技术、捕捞技术、渔政调查、渔业水域环境监测渔政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渔业资源与渔业环境的调查和研究开发与保护、渔具渔法设计和渔政管理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的服务方向及合适的工作岗位:适合在各类渔业企事业单位、渔业生产企业、渔业管理、教学科研、渔业规划与管理、海外贸易、物流等部门工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