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虚词精编学案

2018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虚词精编学案

2018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虚词精编学案
2018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虚词精编学案

2018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文言文:虚词

理解常见的文言虚词

关于“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这一考点,《考试大纲》已明确规定了18个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名称速记排列:之乎者也,因为所以,何则而与焉,于其乃且若)。但考生在平常的学习中有必要涉及这18个虚词之外的虚词,因为选择题的考查范围基本框定在考纲规定的18个虚词内,常见题型是文言虚词辨析,相对较简单。但在文言翻译题中,则常常会涉及其他的虚词,所以在复习时掌握必要的补充知识,才能有备无患。

第 方案文言虚词推断六法

一、代入筛选法

答题时先确认该虚词在两句中自己最熟悉、最有把握的那一句里的意义和用法,然后将其代入另外一句,看看代入后文意是否通顺、恰当。如通畅,则相同;反之,则不同。

例1 [2016?山东省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景公问晏子曰:“吾欲服圣王之服,居圣王之室,如此,则诸侯其至乎?”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吗?

①如此,则诸侯其至乎

②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如此,则诸侯其至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不相同。①表示推测,也许,大概;②代词,他们。(2)这样,那么诸侯们都会来吗?

【参考译文】

景公询问晏子说:“我想穿上古代圣王的衣服,居住圣王的宫室,这样,那么诸侯们都会来吗?”

二、标志识别法

有些虚词是构成特殊文言句式的标志词,其用法是固定的。如用“者”“也”“乃”“为”表判断,用“见”“于”“为”“为所”表被动,用“之”“是”表宾语前置。如:“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和“何陋之有”。如[例2]“庶其”“不亦……乎”等固定结构。

例2 [2016?山东省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今君欲法圣王之服,不法其制,若法其节俭也,则虽未成治,庶其有益也。今君穷台榭之高,极污池之深而不止,务于刻镂之巧、文章之观而不厌,则亦与民而仇矣。若臣之虑,恐国之危,而公不平也。公乃愿致诸侯,不亦难乎?公之言过矣。

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注意加点虚词的翻译)

(1)今君欲法圣王之服,不法其制,若法其节俭也,则虽未成治,庶

其有益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公乃愿致诸侯,不亦难乎?公之言过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现在君王想效法圣王的服饰,不效法他们的制度,如果效法他们的节俭,那么即便达不到圣王之治,差不多还是有益的。(之—助词“的”;若—如果;则—那么;庶其—差不多,大概)

(2)您却还想让诸侯来归附,不是很难吗?您的话错了。(乃—却;不亦……乎—不也……吗)

【参考译文】

现在君王想效法圣王的服饰,不效法他们的制度,如果效法他们的节俭,那么即便达不到圣王之治,差不多还是有益的。如今君王穷尽楼台亭榭的高耸,竭尽蓄水池的深度而没有止境,致力于刻镂雕花的巧妙、斑斓美丽的花纹的外观而不厌倦,那么就是与百姓为仇敌了。就像我的忧虑,恐怕国家危险了,而君王您也不平安呀。您却还想让诸侯来归附,不是很难吗?您的话错了。

三、语法辨析法

语法辨析法,即通过分析句中的语法结构来理解虚词在句中的用法。如“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句中有三个“为”,前两句的主语是“人”和“我”,宾语是“刀俎”和“鱼肉”,

故前两个“为”应为谓语动词,译为“是”;末句“何辞”,即“辞何”,是个动宾结构,主语承前省略,可见句末的“为”是表疑问的语气词,因为它不表示实在意义。

例3 [2016?山东省卷]翻译下面的文言文。(注意加点虚词的翻译) 景公禄晏子以平阴与藁邑。晏子辞曰:“吾君好治宫室,民之力敝矣;又好盘游玩好,以饬女子,民之财竭矣;又好兴师,民之死近矣。敝其力,竭其财,近其死,下疾其上甚矣!此婴之所以不敢受也。”

公曰:“是则可矣。虽然,君子独不欲富与贵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景公把平阴和藁邑给晏子作俸禄。晏子谢绝说:“我的国君喜欢修筑宫室,百姓的力量已经疲困了;又喜欢游乐,爱好珍宝,用来打扮宫内的嫔妃,百姓的钱财都用光了;又喜欢发动战争,百姓离死亡很近了。使民力疲困,使民财用尽,使民身临死境,下面的人非常痛恨上面的统治者了!这就是我不敢接受的原因。”

景公说:“这样做是可以的。虽然这样,难道您就不想要富有和尊贵吗?”

(第一个“以”,介词,用;第二个“以”,表目的的连词,来;之,主谓之间,不译;所以,……的原因;虽然,虽然这样;乎,助词,吗)

四、句意分析法

根据句子的大意推断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如“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劝学》),句子的大意是“堆积土石成为高山,风雨(就会)在这里兴起”,由此确定“焉”是兼词“于之”“于此”,“兴焉”即“在这里兴起”。

例4 [2016?山东省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问题。

晏子曰:“婴闻为人臣者,先君后身,安国而度家,宗君而处身,曷为独不欲富与贵也!”

公曰:“然则曷以禄夫子?”

晏子对曰:“君商渔盐,关市讥而不征;耕者十取一焉;弛刑罚,若死者刑,若刑者罚,若罚者免。若此三言者,婴之禄,君之利也。”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注意加点虚词的翻译)

(1)然则曷以禄夫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君商渔盐,关市讥而不征;耕者十取一焉;弛刑罚,若死者刑,若刑者罚,若罚者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那我拿什么给先生当食禄呢?(以,介词,拿)

(2)君王放宽对渔、盐的税收,对集市只盘查而不收税;对耕地的百姓只征收十成收获中的一成;放宽刑罚,如当判死刑的改判徒刑,如当判徒刑的改判罚款,如该罚款的就赦免。(而,连词,却;若,例

如)

【参考译文】

晏子说:“我听说做人的臣子的人,要先想到国君然后才考虑自身;安定国家后才考虑自己的家,尊重国君才能安身,怎能说唯独不想富贵呢!”

景公说:“那我拿什么给先生当食禄呢?”

晏子回答说:“君王放宽对渔、盐的税收,对集市只盘查而不收税;对耕地的百姓只征收十成收获中的一成;放宽刑罚,如当判死刑的改判徒刑,如当判徒刑的改判罚款,如该罚款的就赦免。如果同意这三条,就是我的俸禄、君王的利益了。”

五、词性界定法

有些文言词兼有实词和虚词两种性质,可借助上下文的语境,推断其词性和用法。词性不一样,用法也不一样。如《兰亭集序》中的两个句子“及其所之既倦”和“不能不以之兴怀”:前一个“之”是动词,“往、到达”;后一个“之”是代词,代指“向之所欣……已为陈迹”。例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后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医曰:“矢镟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医劈之。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节选自《三国志?蜀书六》,有删改)

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注意加点虚词的翻译)

(1)然后此患乃除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言笑自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然后这种病痛才能消除。(乃,才能)

(2)当时关羽正好请了将领们宴饮。(适,正好)

(3)谈笑好像平常一样。(若,动词,好像)

【参考译文】

关羽曾经被流箭所伤,把左臂都射穿了,后来虽然伤口愈合了,但每到阴雨天,左臂总感觉到骨头痛,医生说:“箭头里有毒,毒已经渗入骨头了,必须割开胳膊,刮去骨头上的毒质,然后这种病痛才能消除。”关羽便伸出臂膀让医生割开。当时关羽正好请了将领们宴饮,臂膀上鲜血淋漓,流满盘子,而关羽却(依然)切烤肉(吃)举起酒杯(喝),谈笑好像平常一样。

六、对称分析法

语言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词句构成的对文,其对应位置上的词语的用法往往相同或相似。由此可从句中熟悉的虚词的用法推断对应位置的疑

难虚词的用法。如“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归去来兮辞(并序)》]中“以”和“而”处于对应位置,“而”是表修饰的连词,由此可推断“以”也是表修饰的连词。再如“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过秦论》)中“因”和“乘”处于对应位置,“乘”是介词“趁着”的意思,由此可推断“因”也是“趁着”的意思。此句中的“利”“便”也是对文,都是指“有利的形势”。

例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士不以利移,不为患改,孝敬忠信之事立,虽死而不悔。智而用私,不如愚而用公,故曰巧伪不如拙诚。学问不倦,所以治己也;教诲不厌,所以治人也。

(选自《说苑》)

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注意加点虚词的翻译)

(1)士不以利移,不为患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智而用私,不如愚而用公,故曰巧伪不如拙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士大夫的志向不因为受到利益的诱惑而转移,不因为祸患灾难而改变初衷。(以,因为;为,因为)

(2)拥有大智慧却用来谋取私利,比不上那些愚钝却用于为公共利益

的,所以说虚假巧妙的伪装比不上守拙的诚心。(而,转折连词,却) 【参考译文】

士大夫的志向不因为受到利益的诱惑而转移,不因为祸患灾难而改变初衷。孝顺父母、尊敬长辈、忠于职守、讲求信用,这四种美好的品德建立起来,即使死了也不会感到后悔。拥有大智慧却用来谋私利,比不上那些愚钝却用于为公共利益的,所以说虚假巧妙的伪装比不上守拙的诚心。不厌倦地求学和发问,是用来严格要求自己的原则;辛勤地教诲他人,是用来要求别人的原则。

第 方案文言虚词要熟知考纲、重积累

一、熟知考纲

《考试说明》规定的常见文言虚词有18个: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也、焉、以、因、于、与、则、者、之。掌握这18个常见文言虚词要注意:

1.注重课本,系统积累

虚词题是高考与课本联系最直接、最明显的部分。考生可以把每一个虚词的不同词性及其不同意义附上课文中的例句,熟记于心。

2.根据语境分清虚实

文言虚词主要指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有的虚词兼有一部分实词义,如“之”“与”“因”等,在不同语境中要注意区分。3.处理好用法与意义的关系

虚词学习的重点是意义,难点是用法。考生复习时不应忽视“用法”。所谓“用法”主要指词性,尤其是在句中所起的作用。“用法”决定

“意义”,“用法”不同,则“意义”也不同。

4.注意“常见”与“特殊”

高考试题考查的文言虚词的用法、意义都是“常见”的,没有触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列举的冷僻而特殊的用法。因此,应着力于常见虚词的“常见”用法,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

另外,对于文言虚词的学习,尤其是词性的分类,不能钻牛角尖,只要了解常见的用法、义项就可以了。

例1 判断“者”“也”“而”“乎”“于”在文中的意义。

兵者①,诡道也②。须勠力同心,切勿如蟹六跪而二螯,否则,何以胜?故冯婉贞曰:“诸君而③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氏虽小,然青取之于④蓝而青于⑤蓝,更胜其父。婉贞博学而⑥日参省乎⑦己,非只效书生终日而⑧思也。三思而后行,故有抗敌之大捷。非而⑨所谓小女子也,乃巾帼英杰而⑩。

①者:____________ ②也:____________

③而:____________ ④于:____________

⑤于:____________ ⑥而:____________

⑦乎:____________ ⑧而:____________

⑨而:____________ ⑩而:____________

[答案] ①表判断,不译②语气词,表判断,不译③连词,表假设,如果④介词,从⑤介词,比⑥连词,表递进,而且⑦介词,相当于“于”,译为“对”⑧连词,表修饰,不译,或译为“而”

⑨代词,同“尔”,你⑩语气助词,放在句末表示劝告或感叹,译

为“啊”

【参考译文】

用兵,是欺诈之道。要同心协力,千万不要像螃蟹那样有六条蟹腿两只蟹钳,否则,你凭什么取胜呢?所以冯婉贞说:“诸位如果有意,看我马头的指向就好了。”冯氏虽然小,然而青从蓝草中取得却比蓝草颜色深,冯氏比自己的父亲更胜一筹。冯婉贞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对自己检验反省,不只是效仿一般的书生那样整天思考。多加考虑之后再去实施,所以抵抗敌军能够取得胜利。不是你所说的柔弱女子,而是巾帼英雄啊。

二、适当积累常见副词

同学们有必要适当扩大一下虚词的学习范围,尤其是常见副词的积累。常见的副词有:

1.表程度:少、稍、略,愈、益、弥、更,最、极、甚、残、太、至、尤、良、大、绝、特、颇。

2.表范围:悉、皆、咸、俱、举、毕、凡,唯、特、徒、独、直、第、但、止、则、仅。

3.表共同:共、同、并、相。

4.表时间:既、已、曾、尝,向、初、曩、始、昔,常、素、雅、恒,方、正、适、会,俄、旋、寻、须臾、未几、无何、斯须、既而,急、遽、猝、立、即,将、且、行将,终、卒、竟。

5.表语气:必、诚、信、固、果,不、弗、未、非、靡、亡、否、勿、毋、莫、无,殆、盖、庶、其、得无、无乃、庶几,岂、宁、庸、

其。

6.表频率:屡、数、辄、每、频、累,复、更、再、又、亟。7.表敬谦:窃、辱、伏惟,幸、敢、请、敬、谨。

例2 下列各句中,“相”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

B.若望仆不相师

C.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D.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答案] C [解析] C项,“相”的意思为“互相”,其他三项均为偏指一方。

例3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________________

(2)且相如素贱人________________

(3)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________________

(4)仆诚以著此书________________

(5)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________________

(6)而卒莫消长也________________

(7)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太(2)本来,向来(3)姑且(4)确实(5)更加(6)最终(7)最终,终于

第 方案积累与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邓训字平叔,南阳新野人,大司徒禹第六子也。少有大志,不好文学,禹常非之。显宗即位,初以为郎中。训乐施下士,士大夫多归之。

永平中,理虖沱、石臼河,从都虑至羊肠仓,欲令通漕。太原吏人苦役,连年无成,转运所经三百八十九隘,前后没溺死者不可胜算。建初三年,拜训谒者,使监领其事。训考量隐括,知大功难立,具以上言。肃宗从之,遂罢其役,更用驴辇,岁省费亿万计,全活徒士数千人。

章和二年,护羌校尉张纡诱诛烧当种羌迷吾等,由是诸羌大怒,谋欲报怨,朝廷忧之。公卿举训代纡为校尉。先是小月氏胡分居塞内,胜兵者二三千骑,皆勇健富强,每与羌战,常以少制多。时迷吾子迷唐,来至塞下,未敢攻训,先欲胁月氏胡。训拥卫稽故,令不得战。议者咸以羌胡相攻,县官之利,以夷伐夷,不宜禁护。训曰:“不然。今张纡失信,众羌大动。原诸胡所以难得意者,皆恩信不厚耳。今因其迫急,以德怀之,庶能有用。”

遂令开城及所居园门,悉驱群胡妻子内之,严兵守卫。羌掠无所得,又不敢逼诸胡,因即解去。由是湟中诸胡皆言:“汉家常欲斗我曹,今邓使君待我以恩信,开门内我妻子,乃得父母。”咸欢喜叩头曰:“唯使君所命。”训遂抚养其中少年勇者数百人,以为义从。羌胡俗耻病死,每病临困,辄以刃自刺。训闻有困疾者,辄拘持缚束,不与兵刃,使医药疗之,愈者非一,小大莫不感悦。迷唐伯父号吾乃将其母及种人八百户,自塞外来降。

永元二年,大将军窦宪将兵镇武威,宪以训晓羌胡方略,上求俱行。

训初厚于马氏,不为诸窦所亲,及宪诛,故不离其祸。

四年冬,病卒官,时年五十三。吏人羌胡爱惜,旦夕临者日数千人。戎俗父母死,耻悲泣,皆骑马歌呼。至闻训卒,莫不吼号,或以刀自割,又刺杀其犬马牛羊,曰:“邓使君已死,我曹亦俱死耳。”遂家家为训立祠,每有疾病,辄此请祷求福。

(选自《后汉书?邓训传》,有删改)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加点的虚词)

(1)议者咸以羌胡相攻,县官之利,以夷伐夷,不宜禁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因其迫急,以德怀之,庶能有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训初厚于马氏,不为诸窦所亲,及宪诛,故不离其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遂家家为训立祠,每有疾病,辄此请祷求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谋士们都认为羌人、胡人互相攻击,对汉朝有利,用夷人攻打夷人,不应该阻止他们交战。(以,动词,认为;之,助词,的;以,介词,用)

(2)现在趁他们处境危急,用恩德来安抚他们,可能会有用处。(以,介词,用;庶,可能)

(3)邓训当初和马氏交情深,不被窦氏族人亲近,到窦宪被杀时,他因此没有遭受祸患。(于,介词,和;为……所,介词,被)

(4)于是家家为邓训立祠位,每当有人生病,就在邓训祠位前祈祷求福。(为,介词,替,给;辄,副词,就)

【参考译文】

邓训字平叔,南阳新野人,是大司徒邓禹的第六个儿子。邓训年轻时有远大志向,不喜欢文学,邓禹常常责怪他。显宗即位,最初任命他为郎中。邓训喜欢施恩于人,礼贤下士,士大夫大多归依他的门下。永平年间,(朝廷下令)疏理虖沱河、石臼河,从都虑直到羊肠仓,想使这两地之间通漕运。太原的官吏百姓苦于劳役,连续多年没有完成,漕运所经过的三百八十九个险要的地方,前后落水淹死的人不计其数。建初三年,(肃宗)任命邓训为谒者,派他监理此事。邓训经过考察测算,知道这件事难以成功,就把情况全部汇报给肃宗。肃宗听从他的意见,于是停下这一工程,改用驴车运输,每年节省费用数以亿万计,保全和救活了服役的几千人。

章和二年,护羌校尉张纡诱杀烧当种羌迷吾等人,因此羌人各部落都非常愤怒,谋划着想报仇,朝廷很担心这件事。大臣们推荐邓训替代张纡为护羌校尉。此前小月氏胡人散居在塞内,能作战的二三千骑兵,都骁勇健壮,每次和羌人交战,常常能够以少胜多。当时迷吾的儿子迷唐,来到塞下,不敢攻打邓训,先想胁迫月氏胡人。邓训护卫延误,

使双方不能交战。谋士们都认为羌人、胡人互相攻击,对汉朝有利,用夷人攻打夷人,不应该阻止他们交战。邓训说:“不对。现在张纡不讲信誉,羌人各部落大举行动。推究胡人各部落不能满意,都是因为我们对他们的爱护和信誉不够。现在趁他们处境危急,用恩德来安抚他们,可能会有用处。”于是下令打开城门以及他自己住处的园门,驱使所有胡人的妻子儿女进来,派重兵守卫。羌人抢劫没有收获,又不敢逼近胡人各部落,于是就退兵离去。从此湟中的胡人都说:“汉朝常想让我们相互争斗,现在邓使君用恩德信誉来对待我们,开门收容我们的妻子儿女,我们这才得以与父母团聚。”大家都高兴地叩头说:“我们只听邓使君的命令。”于是邓训收养了其中几百个勇敢的年轻人,把他们作为随从。羌人、胡人的风俗以病死为羞耻,每当病重到了紧急关头,就用刀自杀。邓训听说有病重的人,就把他抓来绑好,不给他刀子,派医生用药治疗,治好的人很多,大人小孩没有不感激高兴的。迷唐的伯父号吾就带着母亲和八百余户族人,从塞外来投降。永元二年,大将军窦宪率兵镇守武威,窦宪认为邓训通晓对付羌人、胡人的方针策略,上朝请求派邓训与他同行。邓训当初和马氏交情深,不被窦氏族人亲近,到窦宪被杀时,他因此没有遭受祸患。

永元四年的冬天,(邓训)因病死于官任上,时年五十三岁。官吏百姓和羌人、胡人都爱戴他,早晚来哭吊的每天

2018年高考文言文真题汇总7套

2018年高考真题全国I卷 鲁芝字世英,扶风郿人也。世有名德,为西州豪族。父为郭汜所害,芝襁褓流离,年十七,乃移居雍,耽思坟籍。郡举上计吏,州辟别驾。魏车骑将军郭淮为雍州刺史,深敬重之。 举孝廉,除郎中。后拜骑都尉、参军事、行安南太守,迁尚书郎。曹真出督关右,又参大司马军事。真薨,宣帝代焉,乃引芝参骠骑军事,转天水太守。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户口减削,寇盗充斥,芝倾心镇卫,更造城市,数年间旧境悉复。迁广平太守。天水夷夏慕德,老幼赴阙献书,乞留芝。魏明帝许焉。曹爽辅政,弓I为司马。芝屡有谠言嘉谋,爽弗能纳。及宣帝起兵诛爽,芝率余众犯门斩关,驰出赴爽,劝爽曰:“公居伊周之位,一旦以罪见黜,虽欲牵黄犬,复可得乎!若挟天子保许昌,杖大威以羽檄征四方兵,孰敢不从!舍此而去, 欲就东市,岂不痛哉!”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诞 平,迁大尚书,掌刑理。武帝践阼..,转镇东将军,进爵为侯。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芝以年及悬车,告老逊位,章表十余上,于是征为光禄大夫,位特进,给吏卒,门施行马。羊祜为车骑将军,乃以位让芝,曰:“光禄大夫鲁芝洁身寡欲,和而不 同,服事华发,以礼终始,未蒙此选,臣更越之,何以塞天下之望!”上不从。其为人所重 如是。泰始九年卒,年八十四。帝为举哀,谥曰贞,赐茔田百亩。(节选自《晋书?鲁 芝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 史/ B.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 C.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 D.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 史/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三坟》《五典》传为我国古代典籍,后又以“坟籍”“坟典”为古代典籍通称。 B?“阙”原指皇宫前面两侧的楼台,又可用作朝廷的代称,赴阙也指入朝觐见皇帝。 C?“践阼”原指踏上古代庙堂前台阶,又表示用武力打败敌对势力,登上国君宝座。 D.逊位,也称为让位、退位,多指君王放弃职务和地位,这里指鲁芝的谦让行为。

高三文言虚词复习学案

高三文言虚词复习学案 一、自主探究指明句中“何”字的用法和意义。 1、君何以知燕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2、客何为者?《鸿门宴》 3、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 4、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兮辞》 5、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观沧海》 6、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 7、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六国论》 8、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9、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过秦论》 10、今日之事何如?《鸿门宴》 11、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寡人之于国也》 12、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孔雀东南飞》 13、何其衰也!《五人墓碑记》 14、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 15、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鸿门宴》 规律总结归纳“何”的用法: 1.作词时,意义: 2.作词时,意义: 3.作词时,意义: 4、固定用法 课堂演练下列句中加点的“何”字的意义与例句相同是( ) 例: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 A.徐公何能及君也 B.大王来何操 C.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D.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E.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自主探究二、指明句中“其”字的用法和意义。 1、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廉颇蔺相如列传》 2、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鸿门宴》 3、秦王恐其破壁《廉颇蔺相如列传》 4、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5、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中庸》 6、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石钟山记》 7、其一人专心致志《弈秋》 8、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9、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崤之战》 10、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 11、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 12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祭十二郎文》 13、其业有不精,得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送东阳马生序》 14、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规律总结归纳“其”的用法: 1.作词时,意义: 2.作词时,意义: 3.作词时,意义: 4.作词时,意义: 实战演练 下面的短文中有十二个“其”字,并已给它们编上了号码,请你先仔细辨析它们各自的用法和意义,然后将它们的号码分别填入与该“其”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例句后的括号中。狐谓狼曰:“羊肉其①鲜乎!君其②有意,叼其③一而啖之,得饱其④口福。”狼曰:“其⑤如猛犬何?”狐闻于犬曰:“羊数詈君,其⑥言不堪入耳,君乃无所怒,其⑦无闻邪,其⑧畏主人邪?及其⑨嬉逐,愿为一雪其⑩耻。君其许之!”犬笑曰:“欲 加之罪,其无辞乎?”护羊愈谨。狐与狼愤然而去。 例句:①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 ②此皆言其可目者。() ③狼曰:“丈人知其一,未知其二。”() ④用手拂之,其印自落。() ⑤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⑥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⑦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⑧其业不精,德有不成者() ⑨其皆出于此乎?()

初中文言文实词虚词归纳整理

初中文言文实词虚词 归纳整理 作者:姜晓艳阅读:1181 时间:2010-9-30 11:54:14 总校首页新闻速递案例剖析法制纵横学科辅导专业讲坛专家讲坛 初中文言文实词虚词归纳整理 实词 1、安 安求其能千里也?(怎么) 衣食所安。(养) 2、卑 非天质之卑(低下) 先帝不以臣卑鄙(身份低微) 3、备 前人之述备矣(周全、详尽)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具备) 犹得备晨炊(准备) 4、被

被于来世(影响) 皆被绮绣(通“披”,穿) 5、鄙 蜀之鄙有二僧(边境) 肉食者鄙(目光短浅) 6、毕 毕力平险(尽) 群响毕绝(全部) 7、薄 薄暮冥冥(迫近,接近) 不宜妄自菲薄(轻视) 狐裘不暧锦衾薄(厚度小) 8策 执策而临之(马鞭) 策之不以其道(鞭打,驱使) 策勋十二传(记录) 束手无策(计谋) 9、长ch d ng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长度)北市买长鞭(与“短”相对)

但愿人长久(长久,健康) 死者长已矣(长远) Zh a ng木兰无长兄(排行最大)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头领) 10、称 称其气之小大(相当,配合)ch e n 不能称前时之闻(相当,配合) 先帝称之曰能ch e ng (称赞) 11、诚 帝感其诚(诚心) 此诚危急存忘之秋也(的确、实在) 今诚以吾众诈称公子扶苏、项燕(果真)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果真)12、惩 惩山北之塞也(苦于) 惩善扬恶(惩罚) 13、驰 愿驰千里足(骑) 公将驰之(驱车追赶)

14、出 皆岀酒食(拿岀)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在外面) 每岁京尹岀浙江亭教阅水兵(来到) 计将安岀(产生) 15、辞 蒙辞以军中多务(推辞) 未尝稍降辞色(语言) 16、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编次) 又间令之吴广之次所旁从祠中(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17、箪 百姓谁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用箪装着) 一箪食,一豆羹(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 1&当 当之无愧(承当、承受) 当奖率三军(应当) 今当远离(将要) 木兰当户织(对着,向着)

高考文言文虚词复习教案

高三语文文言虚词复习学案 设计:程国栋 第一课时 文言文阅读——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 考纲要求: 《考试说明》关于文言虚词的要求是“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理解层级B级。常见文言虚词有18个: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在文中的用法”,就是在文言文阅读材料的上下文中确定某个虚词的具体意义和作用。复习文言虚词,一般不要求同学死记硬背虚词的义项。 教学重点: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 教学难点: 掌握虚词选择题的答题技巧 教学过程: 这是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高考考查文言虚词的题型绝大部分是将每个虚词都放在两个句中加以比较来考查其异同,并且一句是出自原文,一句是出自中学课本。课外知识是课内知识的拓展和延伸,掌握了课内知识点,特别是掌握了考纲规定的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我们就可以在解答考查文言虚词这一小题时自如地运用代入法。答题时先确认判断该虚词在两句中自己最熟悉、最有把握的那一句里的意义和用法,然后将其代入另外一句,再看看替代后文意是否通顺、恰当,如通畅,则相同;反之,则不同。 根据具体的语境和不同的语法搭配来进行判断,要充分利用语境来辨别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在阅读材料中,要根据上下文的特定语言环境加以理解。 如“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这里的“乃”是副词还是连词?我们考查一下前文的意思:前文蔺相如说和氏璧是天下共同称颂的宝玉,赵王送璧时设九宾礼于庭,表示对大国的尊重,那么璧送来了,秦王也应对赵国表示尊重,“设九宾于廷”。这样看来,蔺相如提出的是一个必要条件,两句间是“只有……才……”的关系,因此,“乃”应解释 有些虚词是构成特殊文言句式的标志词,其用法是固定的。如用“见”“于”“为”“为所”表被动,用“之”“是”表示宾语前置,如:何厌之有。 从语法结构角度切入也是理解文言虚词行之有效的方法,如“以勇气闻于诸侯”和“故内惑于郑袖”,结合文意可知,前句的主语是廉颇,是施动者;后句的主语应是楚怀王,是受动者。故第一句中“于”译为“在”,第二句中“于”译为“被”。 有些文言词兼有实词和虚词两种性质,可借助上下文的语境,推断其词性和用法。词

(完整版)高考文言文虚词知识整理

高考文言文虚词知识整理 一、《考纲》要求掌握的常见的18个文言虚词 1而、2何、3乎、4乃、5其、6且、7若、8所、9为、10焉、11也、12以、13因、14于、15与、16、则、17者、18之 下面对18个文言虚词作例解: 1.而 (1)连词 1> 表并列今译为:而且、又。 例释: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过秦论》注:并列关系连词两侧的词语可以调换,调换后语意不发生变化。

2> 表修饰今译为:着、地。 例释: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逍遥游》 3> 表顺承今译为:就、才。 例释: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 4> 表假设今译为:如果、假使。例释: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5> 表转折今译为:却、但。 例释: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6> 表因果今译为:因而、所以 例释: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劝学》

7> 表方位今译为:以 例释:①三代而下,有学而不问。《问说》②由孔子而来,至今百有余岁《孟子》 (2)音节助词不译 例释: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3)语气词用在句尾今译为:啊、吧 例释:若敖氏之鬼,不其馁而。《左传·宣公四年》 (4)比况词今译为:如、像、似 例释:白头而新,倾盖而故,何则?知与不知也。《新序》 (5)代词1>第二人称今译为:你(们)、你(们)的

例释:①吕后复问其次,上曰:“此后亦非而所知也。”《史记·高祖本纪》②业根,死期至矣!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 2>近指今译为:此、这样 例释: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而妾亦然。《孔雀东南飞》 (6)通“能” 今译为:能够、才能例释:①行柔而刚,用弱而强《淮南子·原道训》②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亦若此矣。《庄子·逍遥游》 2.何 (1)疑问代词今译为:

文言虚词专题复习学案

文言文---文言虚词学案 【使用说明】认真阅读本学案内容,完成自主学习部分。 【学习目标】 1.了解高考文言文虚词考点的基本要求。 2.掌握常见文言文虚词的意义及用法。 3.提高文言知识的迁移能力。 【学习重点】掌握18个虚词的意义及用法。 【学习难点】准确辨析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注重积累。 【教学课时】本专题共12课时。其中讲读课6节,练习课4节,讲评课2节。 【真题体验】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2012年高考语文山东卷) 阴兴字君陵,光烈皇后母弟也,为人有膂力。建武二年,为黄门侍郎,守期门仆射,典将武骑,从征伐,平定郡国。兴每从出入,常操持小盖,障翳风雨,躬履涂泥,率先期门。光武所幸之处,辄先入清宫,甚见亲信。虽好施接宾,然门无侠客。与同郡张宗、上谷鲜于不相好,知其有用,犹称所长而达之;友人张汜、杜禽与兴厚善,以为华而少实,但私之以财,终不为言:是以世称其忠乎。第宅苟完,裁蔽风雨。 九年,迁侍中,赐爵关内侯。帝后召兴,欲封之,置印绶于前,兴固让曰:“臣未有先登陷阵之功,而一家数人并蒙爵士,令天下觖望,诚为盈溢。臣蒙陛下、贵人恩泽至厚,富贵已极,不可复加,至诚不愿。”帝嘉兴之让,不夺其志。贵人问其故,兴曰:“贵人不读书心邪?'亢龙有悔。'夫外戚家苦不知廉退,嫁女欲配侯王,取妇眄睨公主,愚心实不安也。富贵有极,人当知足,夸奢益为观听所讥。”贵人感其言,深自降挹,卒不为宗亲求位。十九年,拜卫尉,亦辅导皇太子。明年夏,帝风眩疾甚,后以兴领侍中,受顾命于云台广室。会疾廖,召见兴,欲以代吴汉为大司马。兴叩头流涕,固让曰:“臣不敢惜身,诚亏损圣德,不可苟冒。”至诚发中,感动左右,帝遂听之。 二十三年,卒,时年三十九。兴素与从兄嵩不相能,然敬其威重。兴疾病,帝亲临,问以政事以群臣能不。兴顿首曰:“臣愚不足以知之。然伏见议郎席广、谒者阴嵩,并经行明深,逾于公卿。”兴没后,帝思其言,遂擢广为光禄勋;嵩为中郎将,监羽林十余年,以谨敕见幸。显宗即位,拜长乐卫尉,迁执金吾。 永平元年诏曰:“故侍中卫尉关内侯兴,典领禁兵,从平天下,当以军功显受封爵,又诸舅比例,应蒙恩泽,兴皆固让,安乎里巷。辅导朕躬,有周昌之直,在家仁孝,有曾、闵之行,不幸早卒,朕甚伤之。贤者子孙,宜加优异。其以汝南之鲖鲖阳封兴子庆为鲷阳侯,庆弟博为氵隐强侯。”博弟员、丹并为郎,庆推田宅财物悉与员、丹。帝以庆义让,擢为黄门侍郎。庆卒,子琴嗣。建初五年,兴夫人卒,肃宗使五官中郎将持节即墓赐策,追谥兴曰翼侯。琴卒,子万全嗣。万全卒,子桂嗣。 [注]贵人:即光武皇后,明帝生母。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躬履涂泥,率先期门躬:弯腰 B.犹称所长而达之称:称赞 C. 兴叩头流涕,固让曰固:坚决 D. 兴素与从兄嵩不相能能:和睦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以为华而少实我腾跃而上 B. 卒不为宗亲求位你为击破沛公军 C.欲以代吴汉为大司马但以刘日薄西山 D. 兴皆固让,安乎里巷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体现阴兴美德的一组。 ①兴每从出入,常操持小盖,障翳风雨 ②是以世称其忠平 ③富贵已极,不可复加,至诚不愿 ④人当知足,夸奢益为观听所 ⑤臣不敢惜身,诚亏损圣德,不可苟冒 ⑥应蒙恩泽,兴皆固让,安.乎里巷 A.①②⑤ B.①④⑥ C. ②③⑥ D. ②④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阴兴跟随光武帝平定天下,随从护驾恪尽职守,举荐人才不以个人 好恶,得到了光武帝的认可和世人的称赞。 B. 阴兴认为自己蒙受皇上、贵人的恩宠已经非常多了,身为皇亲国戚 应该知足、谦让、因此谢绝了皇帝的封赏。 C. 光武帝答应了阴兴的请求,在阴兴去世后,提拔席广为光禄勋,阴 嵩为中郎将。阴嵩监管羽林军十多年。 D. 明帝认为阴兴军功显著,为人正直,仁义孝顺,于是封他的两个儿 子为侯。阴兴后代相继为侯数世。 13.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光武帝所幸之处,辄先入清宫,甚见亲信。(4分) 译文:。 (2)帝嘉兴之让,不夺其志。(3分) 译文:。 (3)至诚发中,感动左右,帝遂听之。(3分) 译文:。 【考点分析】 一、综合概述: 高考“大纲”规定应掌握的18个文言虚词:而、何、乎、于、乃、其、 且、若、所、为、焉、也、以、因、则、者、之、与。 文言虚词包括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等六类。 (一)代词: 1、人称代词——之、其、而(通假)、若、乃 2、指示代词——之、其、或、然 3、疑问代词——安、焉、何 (二)副词: 1、范围副词——则、犹 2、时间副词——既、已、且 3、语气副词——其、何、遂 (三)介词:于、以、为、因、乎 (四)连词:而、且、以、其、或、乃、则、然、但、为、故、若、虽、 因、遂 (五)助词: 1、结构助词:之、者、所、然 2、语气助词:也、矣、焉、耳、哉、乎 (六)叹词:唉、嘻、呜呼、嗟乎、噫吁嚱 二、词类分析: (一)代词 1、人称代词 ①第一人称:吾、予、余、我 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项脊轩志》 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鸿门宴》 为白尚书,出听我言。《段太尉逸事状》 余于仆碑,又以悲乎古书之不存。《游褒禅山记》 ②第二人称:女、汝、若、尔、乃、子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静女》(女通“汝”) 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 子治而乱,子退而自察也。《晏子治东阿》 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而通“尔”) ③第三人称:之、其、彼、厥、渠。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师说》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六国论》 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孔雀东南飞》 ④复数:属、辈、侪、类、徒 若属且皆为所虏。《鸿门宴》 2、指示代词 ①近指代词:是、此、斯、兹、之、然——这、这个、这里、这样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赤壁赋》 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②远指代词:彼、夫、其——那、那个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岳阳楼记》 ③无定指代词:或、莫——有的、有的人;没有谁、没有哪一个 或师焉,或不焉。《师说》。 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张衡传》 ④辅助性代词:所、者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劝学》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劝学》 3、疑问代词 ①代人:谁、孰——谁、哪一个 吾孰与徐公美? ②代事物、处所:何、胡、奚、曷、安、恶(乌)、焉——什么、哪里、在 哪里 彼且恶乎待哉!《逍遥游》 彼且奚适也?”《逍遥游》 蹈死不顾,亦何故哉?《五人墓碑记》 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二)副词 1、时间副词 ①表过去:既、业、已、曾、尝、适、初、曩、昔、向、乡——已经、 过去、刚才,从前 适得府君书。《孔雀东南飞》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桃花源记》 ②表现在:方、会、适——正、正好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 ③表将来:且、将、欲、行、垂——将、将要 彼且奚适也?”《逍遥游》 第- 1 - 页共13 页

2017高考文言文虚词复习教案

文言文虚词复习教案 李兵2016-11-17 一、《考纲》要求掌握的常见的18个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考试说明》中确定的18个文言虚词;所谓“用法”,就是某个文言虚词的意义及其所表示的语法关系,即词性(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等,有些资料书把代词也归入虚词范围)。 与文言实词相比较,文言虚词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用法比实词灵活,往往一个字有好几种用法,好几种解释,甚至分属好几类词。二是使用频率比实词高,许多常用的虚词,在一篇中会多次出现。三是语法功能比实词强,实词往往要靠虚词的组合、连接、辅助而成为完整的句子,体现不同的意思,抒发不同的感情,表达不同的语气。四是在汉语的发展历史中,变化比实词大。 近几年高考文言虚词的考查,并不直接单独设题,而是着眼于应用与理解,对文章整体阅读有着一定的帮助,在翻译中会有适当的体现。 文言虚词用法辨析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语境推断法 虚词大多有多种用法,要确定其具体意义和用法,必须结合具体的上下文,利用文意理解。如“之”字称代内容就必须联系上下文,才能对“之”字所指内容进行确定。再如“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一句里两个“之”:前“之”用在“饶”(州)与“德兴”(县)之间,州与县是从属关系,故应是“的”意思;后“之”用在动词“送”后作宾语,属代词无疑。 2、全句关照法 判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要有全句意识,许多虚词的意义不实在,在句中主要起一定的语法或语气作用,因此只有依靠对全句的分析和把握才能准确理解它。如作语助词的“也、矣、焉、哉”,在疑问句末助疑问语气,在感叹句末助感叹语气,在陈述句末助陈述语气,它们始终是与全句语气“息息相关”。 3、句位分析法 一些虚词在句中不同位置就起不同作用。比如“也”,句末助陈述、疑问、感叹等语气,在句中一般起舒缓语气的作用。再如“其”,在句首一般是语气副词,如“其李广将军之谓乎”,因为“其”不能作主语;在句中,动词后一般是代词,如“秦王恐其(代荆轲)破璧”,在名(代)词后一般是语气副词,如“尔其(语气副词,一定)无忘乃父之志”。 4、语法分析法 比如有虚词“以”的四个句子?①俅以幸臣躐跻其位;②得全首领以没;③扈

七年级语文文言文虚词分类及归类梳理

初一文言虚词用法归类 一、之 1、代词,译成:他(她、它)们 一老河兵闻之人皆吊之 2、翻译成:的 其反激之力其邻人之父亦云然则天下之事 二、其 1、代词,翻译成:他的(她的、它的)们的 弗食,不知其旨也其子曰大亡其财而折其髀 2、表语气:表推测,翻译成“大概” 其此之谓乎(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三、以 1、作介词,可解释为:“用、靠、凭(凭借)、因为、拿、把、根据”等。 例:可以为师矣(凭借) 2、“以”和“为”组合,翻译成“认为” 以为顺流下矣(认为) 四、而 l.表示并列,相当于“并且”、“又”、“和”或不译。 如:学而时习之 2.承接关系,可译作“就”“接着”,或不译。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但是”、“可是”、“却”。 例: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②学而不思则罔。3、而疑邻人之父 五、虽 1、译成:“即使” 例:虽有嘉肴 六、然 1、代词:这样的意思。 例: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然则天下之事 2、在形容词尾,翻译成“……的样子。(单个字翻译,整个句子不翻译) 例:公欣然曰 七、为

1、介词“对、向、为了、因为、给替”例:为人谋而不忠乎(给、 替) 2、介词(相当于“被”,也可以与所连用):如: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3、动词:翻译时候,根据上下文翻译成动词,如:成为做 如:可以为师矣(做) 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成为、形成) 4、是如:众服为确论 九、乎 语气词“吗”(一般用在句未):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十、尔 你,你们。例:①尔辈不能究物理 十一、乃 1、译成:“就”“才”“这个”“于是”如:去后乃至 十二、“于”的用法 1.引进动作的对象,译“对”“对于”“给”“与”“跟”。 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时间、地点,译“在”“在……方面”“到”“从”“自”。 ①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对) ②果得于数里外(在) ③山门圮于河(在)

《文言虚词在文中用法》(导学案)

专题二“文言虚词在文中用法”的推断方法(导学案) 一、典型实例对照比较法 指出下列句子中“而”的用法 ①缇骑按剑而前((五人墓碑记)) ②劳苦而功高如此(<鸿门宴)) ③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过泰论)) 二、词语结构确定法 指出下列句子中“所”的用法 ①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鸿门宴》) ②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桃花源记>>) ③道塞,无所归(2004年重庆卷) ④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屈原列传>>) 三、词性界定法 方法技巧: 先界定虚实;如果不能区分,再进一步向下一层级界定,直到分辨出异为止。 (2005年高考天津卷第12题)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日夜相击于前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B.死伤者岁百余人,好之不厌甚矣,汝之不惠 C.今夫子必儒服而见王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D.太子乃与见王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四、语法功能分析法 一般来说,代词充当句子的主语、宾语和定浯;副词充当句子的状语;介词往往与名词、代词组合构成介宾短语充当句子的状语、补语;连词在句子中只起连接作用,不作句子的成分,表动态或语气。 方法技巧: 语法分析法,是依据虚词在句中的作用,根据语法知识判别虚词意义和用法。办法是抽出句子主干,划分句子成分,再看虚词功能。 指出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 ①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卑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项脊轩志〉〉) ④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 ⑤均之二策,宁许之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 (2001年高考全国卷第13题)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故且缓攻即墨以待其事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B.遣使约降于燕故内惑于郑袖

高考文言文翻译专题导学案(教师版)

高考文言文翻译专题导学案(教师版) 主备人高玉玺审核人蔡勤贵2014-9-15 【学习目标】 1、学习并运用译句的基本方法。 2、以难词、难句为突破口,加强采点得分意识。 3、激发学习兴趣,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良好习惯。 【学习方法】讲练结合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考点阐释】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考查的固然是全句的翻译,但命题人选择文言文句是独具慧眼的,他们总是选择那些带有重要的语法现象的文言文句来让考生翻译,同时也将其列为高考阅卷的采分点。这些语法现象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积累性的——实词方面的通假字、重要实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虚词方面的重要虚词、固定结构;第二类是规律性的——词类活用和各类句式。 【真题回放】(2014年湖北高考卷) (1)民或援丞裾相尔汝,弗责也。 答案:有的乡民拉着吴德基(南康丞)的衣襟与他你我相称,他也不斥责。 【方法指津】 一、文言翻译的要求 二、文言翻译的原则 三、具体方法 字词落实留删换,文从句顺调补贯 1、留:凡朝代、年号、人各、地名、官职等专有名词或现代汉语也通用的词,皆保留不动。 【典例】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有德之君,不忘规.过,臣不胜大庆。(14年全国卷) 【研习】①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烛之武退秦师》 译文:晋侯和秦伯包围郑国,因为郑国对晋国没有礼貌。(若翻译成“晋国的侯王和秦国的霸主”就错了。) 2、删:把仅有语法作用而无实际意义的虚词、衬字删去。这些词包括:句首发语词、句中舒缓语气词、结构作用词、凑足音节词、偏义复词中的衬字等。 【典例】昼夜勤作息 译文:白天和夜晚都勤奋的劳作。(“作息”为偏义复词,只强调“作”。) 【研习】①夫战,勇气也。 译文:作战,是要靠勇气的。(夫,发语词) ②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已。 译文:我对于国家(的治理),尽心了。(之,取独;也,停顿;焉耳已,语气助词) 3、换:将单音词换成双音词,通假字换成本字,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古今异义词换成现代词……换言之,该留的留下,该删的删去,其他的都是“换”的对象了,这是字词翻译的重点也是难点所在。(往往都是答案采分点) 【典例】吾故市人家,生子而能业,吾业不废足矣,奈何从儒生游也?(14年山东卷) 译文:我们本是商人之家,生养儿子能够继承我的手艺,我的手艺不废弃就行了,(你)怎么能跟读书人交往呢? ②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译文:扬言道:我看见相如,一定侮辱他。 综合练习(一) ②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换) 译文: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的进入和意外变故。 ③尔岂亿我为不能耶?顾吾弓差软。(13年湖北卷)(换) 译文:你难道猜想我不会射箭吗?只是我的箭弓稍微软了点。 4、调:把文言句中的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结构后置句及其它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的语法顺序调整过来。(特殊句式往往都是答案采分点) 【典例】是区区者,何难之有?吾侪愿尽力焉,沿途以行乞所得,供先生食。(14年重庆卷) 【答案】这是区区小亊,有什么艰难?我们愿意为此尽力,用沿途乞讨得到的钱物,供给先生食用。 5、补:古汉语比较简约,省略现象是普遍的。为了译文完整流畅,增补原文中省略掉的成分或意思。 【典例】曳而逐出之,已而竞还啄其粟。(14年江西卷) 【答案】(众鸡)拖拽(它)驱赶(它)使它出去,随后(又)争相回去啄食那些粟粒。 【研习】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省略主语、宾语) 译文:(蛇)碰到草木,(草木)都死了;如果咬伤人,没有抵挡它的方法。 ②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省略句子) 译文:但是力量足以达到那里(却未能达到),在别人(看来)是可以讥笑的,在自己(来说)是有所悔恨的。 6、贯:古文中使用比喻、借代、婉曲、互文等手法,翻译时要根据上下文灵活、贯通地“意译”,这个“贯”就是所谓的“意译”。 【典例】缙绅之交于孟祥者,为诗以歌咏之,征予为之记。(14年湖南卷) 【答案】与徐孟祥交往的士大夫,作诗来歌咏它,叫我给它作(一篇)记。(本句亦是定语后置句式)

7.3部编版七下(附七上)文言文虚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分册完全归纳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七下(附七上)文言文虚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分册完全归纳习题(附答案) 1.七下所有虚词汇总 之 一、1.结构助词,译为“的”,有的可不译。格式:名词性短语+之+名词定语+者。如:夫君子之行 2.结构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格式:主语+谓语+名词+之如:两狼之并驱如故3.音节助词。用来调整音节,无义,一般不翻译。如: ②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 4.结构助词,是宾语提前的标志。格式:名词+之+谓语动词/介词。如:何陋之有 5.结构助词,是定语后置的标志。格式:名词+之+形容词。如: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 二、作动词,可译为“到”、“往”。格式:之+地点名词。“(某人)去某地”。 如:送孟浩然之广陵 三、作代词 1.作第三人称代词,可以代人、代事、代物。代人多为第三人称,译作“他(她)(他们)”“它(它们)”。格式:动词+之。“之”作为前面动词的宾语。如:曲肱而枕之 2.代事,可译作“这件事”。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念天地之悠悠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 但微颔之 康肃笑而遣之 徐以杓酌油沥之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当求之于上流 求之下流,固颠 以上都作 以我酌油知之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 一老河兵闻之, 以上作 附:七上课本所有“之” 水陆草木之花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其反激之力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 然则天下之事 结构助词,的

孔子云:何陋之有? 结构助词,是宾语提前的标志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求闻之若此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结构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有闻而传之者曰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代事,可译作“这件事”。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 夫君子之行 得一人之使 结构助词,译为“的”,有的可不译。格式:名词性短语+之+名词定语+者。 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 结构助词,是定语后置的标志。格式:名词+之+形容词。 因往晓之, 晓之者曰 复投之 又数刀毙之 亦毙之 下车引之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曲肱而枕之 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作第三人称代词,可以代人、代事、代物。代人多为第三人称,译作“他(她)(他们)”“它(它们)”。左将军王凝之 人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音节助词。用来凑足音节,无义,一般不翻译。 于 尝射于家圃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

2018年度语文高考文言文阅读汇总

【北京卷】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下面5题。 (1)积微,月不胜【1】日,时.不胜月,岁不胜时。凡人好傲慢小事,大事至然后兴之务之,如是则常不胜夫敦比【2】于小事者矣。是何也?则小事之至也数,其悬【3】日也博,其为积也大;大事之至也稀,其悬日也浅,其为积也小。故善日.者王,善时者霸,补漏者危, 大荒者亡。故王者敬日,霸者敬时,仅存之国危而后戚.之,亡国至亡而后知亡,至死而后知死,亡国之祸败不可胜.悔也。霸者之善著焉,可以时记也,王者之功名,不可胜.日志也。财物资宝以大为重,政教功名反是,能积微者速成。《诗》曰:“德輶【4】如毛,民鲜克举之。”此之.谓也。 (取材于《荀子》)注释:【1】胜,超过。本句意思是,月不如日重要。【2】敦比:注重从事。本句意思是,像这样,那么只顾处理大事的就不如注重从事小事的。【3】悬:悬挂,此处意思是存在。【4】輶:分量轻。 (2)使治乱存亡若高山之与深谿,若白垩之.与黑漆,则无所用智,虽愚犹可矣。且【1】 治乱存亡则不然,如可知,如可不知;如可见、如可不见。故智士贤者相与 ..积心愁虑以求之,犹尚有管叔、蔡叔之事【2】与东夷八国不听之谋。故治乱存亡,其始若秋毫。察其.秋毫,则大物不过矣。 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其金于府。子贡赎鲁人于诸侯,来而让,不取其金。孔子曰:“赐失之矣。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曰:“鲁人必拯溺者矣。”孔子见之以细,观化远也。 (取材于《吕氏春秋》)注释:【1】且:连词,表示转折。【2】管叔、蔡叔之事:指叛逆之事。 8.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A. 时.不胜月时间:季节 B. 仅存之国危而后戚.之戚:为……悲伤 C. 智士贤者相与 ..积心愁虑以求之相与:一同、都 D. 取其金,则无损于行.行:行为 9. 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 ..的一项是 A. 故善日.者王王者敬日. B. 亡国之祸败不可胜.悔也不可胜.日志也 C. 此之.谓也若白垩之.与黑漆

文言文虚词最详实最完备教学案

文言文虚词最详实最完备教学案 教案 2014-05-02 22:31 文言文虚词最详实最完备教学案 【学习目标】 “以”的用法 A用作名词译为"原因" 例古人思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B用作介词。 (一)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视情况译为"用""拿""凭借""依据""按照""用(凭)什么身份"等。 例如: 1.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察今》) 2.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3.乃入见。问:"何以战?"(《曹刿论战》) 4. 余船以次俱进。(《赤壁之战》) 5.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五人墓碑记》) (二)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 例如: 6.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三)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于"。 例如: 7.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廉颇蔺相如列传》) 8.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大半。(《赤壁之战》) (四)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处所,用法同"于",可译为"在""从"。 例如: 9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登泰山记》)今以长沙豫章往,水道多绝,难行。(《汉书·西南夷传》)

(五)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与",可译为"和""跟";有时可译为"率领""带领"。 例如: 10.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楚和。(《战国策·周策》) 11.(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信陵君窃符救赵》) .C用作连词。 用法和"而"有较多的相同点,只是不能用于转折关系。 (一)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常用来连接动词、形容词(包括以动词、形容词为中心的短语),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 例如: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 (二)表示承接关系,"以"前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可译为"而"或省去。例如:余与四人拥火以入……(《游褒禅山记》)表修饰关系更好 (三)表示目的关系,"以"后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可译"而""来""用来""以致"等。 例如:作《师说》以贻之。(《师说》) 剑赀财以送其行。(《五人墓碑记》) 不宜妄自菲薄……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 (四)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 例如: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信陵君窃符救赵》) 古人……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五)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而",或省去。 例如: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陶渊明《归去来辞》) D复音虚词"以是""是以",相当"因此",引出事理发展或推断的结果。 例如: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实词虚词汇总

七年级上册课文 1《郑人买履》2《刻舟求剑》 3《幼时记趣》4《三峡》 5《以虫治虫》6《梵天寺木塔》 7《论语八则》 1《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⑤其坐。至之①市而忘操之②。已得履, 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③。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 之④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实词 履:鞋子度( duó):量置:放坐:通座座位 操:拿着度(dù):尺码反:通返返回信:相信遂: 终于 虚词之:①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②③④⑤代词,前三个代指尺码,后一个代指鞋 其?用作第三人称,表示领属关系,相当于“他、她、它(们)的。” 译文:有个郑国人,想去买鞋子,他事先量了自己的脚,把量好的尺码放在自己的座位上。到了前往集市的时候,却忘了带尺码。已经拿到鞋子,(才发现忘了带尺码)就对卖鞋子的人说:“我忘了带尺码。”就返回家去拿尺码。等到他又返回集市时,集市已经散了,终于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为什么不用脚试一试鞋的大小呢?”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2《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实词 涉:渡坠:掉惑:糊涂 契:刻遽:立即 虚词其用法同上 于表示动作行为在何处发生、出现或进行 A.“于”所在的介宾结构用于动词或谓语之后,作补语。可译为“在”,或仍作“于”。 亦:也 所?用在动词或者“介词+动词”之前,组成名词性词组,相当于“......的事、物”? “......的地方”、“......的人”等。(所契者所从坠)

(完整版)2018年高考全国卷一文言文解析

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一文言文解析(2018·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9分) 鲁芝字世英,扶风郿①人也。世有名德,为西州豪族。父为郭汜②所害,芝襁褓流离, 。郡举上计吏,州辟别驾。魏车骑将军郭淮为雍州刺史,深年十七,乃移居雍,耽③思坟籍 .. 敬重之。举孝廉,除郎中。后拜骑都尉、参军事、行安南太守,迁尚书郎。曹真出督关右,又参大司马军事。真薨,宣帝代焉,乃引芝参骠骑军事,转天水太守。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户口减削,寇盗充斥,芝倾心镇卫,更造城市,数年间旧境悉复。迁广平太守。天水夷夏慕德,老幼赴阙 献书,乞留芝。魏明帝许焉。曹爽辅政,引为司马。芝屡有谠④言嘉谋,.. 爽弗能纳。及宣帝起兵诛爽,芝率余众犯门斩关,驰出赴爽,劝爽曰:“公居伊周之位,一旦以罪见黜,虽欲牵黄犬,复可得乎!若挟天子保许昌,杖大威以羽檄征四方兵,孰敢不从!舍此而去,欲就东市,岂不痛哉!”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 ,转镇东将军,进爵为侯。帝以芝州文武以为先驱。诞平,迁大尚书,掌刑理。武帝践阼 .. 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芝以年及悬车⑤,告老逊位 ,章表十余上,于 .. 是征为光禄大夫,位特进⑥,给吏卒,门施行马⑦。羊祜为车骑将军,乃以位让芝,曰:“光禄大夫鲁芝洁身寡欲,和而不同,服事华发,以礼终始,未蒙此选,臣更越之,何以塞天下之望!”上不从。其为人所重如是。泰始九年卒,年八十四。帝为举哀,谥曰贞,赐茔田百亩。 (节选自《晋书·鲁芝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B.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C.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D.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虚词逐一精析学案“且”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虚词逐一精析学 案: “且” 文言文虚词逐一精析学案:“且” 【且】另:“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荆轲刺秦王》中的“且”读为“jū”,在古籍中,“且”字往往作为“雎”的通假字而作人名。如“唐雎”可以写作“唐且”。因此,“夏无且”就是“夏无雎”。 (一)用作连词。 .递进关系,而且,并且。例:①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五人墓碑记》)②肃宣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且问备曰。(《赤壁之战》)③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己久疲。(《赤壁之战》)2.递进关系,况且,再说。①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陈涉世家》)②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赤壁之战》)③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六国论》)④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3.让步关系,尚且,还。①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②故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

4.并列关系:又,又……又……,一面……,一面……。①示赵弱且怯也。(《廉颇蔺相如列传》)②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孔雀东南飞》)③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石钟山记》)④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五人墓碑记》)。注意:“且……且……”也是表并列,如“先生仓卒以手搏之,且搏且却,引蔽驴后,便旋而走”中的“且搏且却”即此意。 5.表选择关系,译为“还是,或者”。例释:王以天下为尊秦乎?且尊齐乎?《战国策•齐策》 (二)用作副词。 .将,将要。①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游褒禅山记》)②且为之奈何(《鸿门宴》)③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④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孔雀东南飞》) 2.暂且,姑且。①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石壕吏》)②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孔雀东南飞》) 【且夫】句首助词,表示下文是更进一步的议论,“况且”,“再说”。例:①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高三一轮复习文言文翻译学案

高三一轮复习 文言文翻译学案 选编:审核: 一、学习目标 1.了解高考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要求 2.能结合所学的文言知识准确翻译浅易文言句子 二、文言语句翻译方法 1、替换法(换):即用现代汉语词汇替换古代汉语词汇 ㈠古代的单音词换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 ㈡古今异义词、通假字、今已不用的字 例题1:请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哪些词语可用替换法翻译。 ①汉为人质厚少文……及得召见,遂见亲信。(古今异义,实词) 译文: ②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译文: 2、保留法(留): ㈠人名(名、字、号等)、地名、官职名、年号、国号等专门称谓 ㈡度量衡单位、数量词、器物名称 (三)古今意义相同的词 例题2:请翻译下面的句子,原句有哪些词语可以用保留法翻译。 ①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 译文: ②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师说》) 译文: ③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过秦论》) 译文: 3、删减法(删):删除没有实在意义、也无须译出的文言词。如:①部分句首发语词(如夫、盖)。②句中停顿或结构作用的虚词。③调节音节的虚词。④偏义复词中的衬字。 例题3:翻译句子,并标明翻译时哪些词语可以不译出来。 ①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译文: ②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译文: ③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异常也。 译文: 4、增补法(补):把文言文中省略的而现代汉语不能省略的成分补上。包括主语省略、动词后宾语的省略、介宾省略、介词省略等。有时为了使句子衔接更好还要加上关联词。 例题4:在下列句中准确的位置写出省略的成分,并用括号表示出来: ①()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桃花源记》) 译文: ②竖子,不足与()谋(《鸿门宴》) 译文: ③晋军()函陵,秦军()汜南(《烛之武退秦师》) 译文: 5、调整法(调):将古代汉语句子中语序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整,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对象是文言文中倒装句,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等。 例题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语序的变化。 ①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齐桓晋文之事》)(主谓倒装) 译文: ②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师说》)(宾语前置) 译文: ③谨庠序之教,申之以教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国也》)(介词结构后置) 译文: ④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荆轲刺秦王》〉)(定语后置) 译文: 6、文言文翻译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意译为辅,文从字顺。意译就是难以直译或直译后无法表达原文意蕴的地方才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文言文中的修辞,像比喻、借代、用典、夸张、互文、委婉等修辞可以意译。 例题6:将下面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过秦论》( 比喻) 译文: ②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廉颇蔺相如列传》( 借代) 译文:蔺相如只不过凭借几句言辞立了些功劳,他的职位却在多之上 ③成顾蟋蟀笼虚,则气断声吞——〈〈促织〉〉(夸张) 译文: ④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琵琶行〉〉(互文) 译文: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滕王阁序〉〉(用典) 译文: 三、其他注意事项: 1.观照上下文语境,善于推断。 2.注意词义活用,译出活用现象 3.对复杂的不好理解的句子,最好做成分分析,先抓主干,再看枝叶;或抓住关键词语,分析句间关系。 4.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去把握文言词语在句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 5.熟记文言固定句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