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幼小衔接大班数学教案之认识图形

幼小衔接大班数学教案之认识图形

幼小衔接大班数学教案之认识图形
幼小衔接大班数学教案之认识图形

大班数学--认识图形

幼儿园大班图形教学是数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要求孩子们不但要认识图形,还要初步掌握各种图形的特点。

图形是一种思维题,一定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进行教学,要通过实物图形摆放让孩子感知图形的特征。从玩中学,根据图形特征进行绘画,使孩子不但能够认知各种图形,还可以进一步感知各种图形的特点。要想掌握好、了解好各种图形,就要动手操作,从玩中得到快乐,让孩子能够初步理解图形的空间概念。

1、教案:认识三角形、正方形、圆形

教学目标:

1、让孩子能够在操作活动中认识三角形、正方形、圆形,能初步了解图形特征。

2、让孩子能够初步体会图形的形状在面上,而且能够理解面在体上,初步认识三棱体、正方体、球体。

3、让孩子知道并了解生活中普遍存在各种图形,培养孩子热爱生活的情感,发展孩子初步的空间概念。

教学重点:认识图形特征。

教学准备:立体三棱体、正方体、球体、圆柱体,三角形、正方形、图形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今天教师给小朋友请来了几个老朋友,它们是谁呢?(出示三角形、正方形、圆形图片)在小班、中班你们就已经认识了,但是你们知道这些图形都在哪里出现吗?你们说说,都在哪里见过这些图形?在房子上看到图形,玩具中看到图形,你们回答的很好。

2、认识三角形。教师:(出示一个三棱体)你们在哪里见过呢?房顶的两侧,还有很多的建筑物上都有三棱体。三棱体的一个面就是三角形,现在你们知道了吗?这些图形都是从体中来的。

3、认识正方形。教师:你们喜欢玩或看魔术吗?(教师拿出魔方表演)这个魔方有六个面,每一个面都是什么形状的?先放一张白纸在桌子上,让孩子闭上眼睛数5个数,让孩子睁开眼睛看看教师手中白纸上有什么?有一个正方形。有的孩子马上就发现是魔方一个面的形状就是正方形。教师:正方形的形状是正方体一个面上的图形,大家明白吗?通过操作,孩子们能够明白正方形的形状在正方体的一个面上。

4、认识圆形。教师:你们认识了正方形,你们认识这个图形吗?(出示圆形)你们知道教师是怎么画出圆形的吗?拿出一个皮球,告诉孩子这是一个球体,远看就是一个圆形。教师拿出来一个圆柱体让孩子观察两个底面,孩子明白了是

圆柱体的两端印出来的圆形。小结:教师是拿圆柱体的底座画在纸上的,白纸上就有圆形了。圆形没棱没角,只有一条边线。

5、下面咱们画图形好吗?教师领孩子画图形:三角形、正方形、圆形。就这样,孩子在动手中,进一步认识了三角形、正方形、圆形。并在玩中,感受到了图形是体中一个面的形状。

二、图形分类

1、教师讲话:我遇到了一点小麻烦,我的这些图形混在一起了,你们帮我分一下类好吗?把一样的图形放在一起,每个孩子发一包图形。

2、提出要求:你们要把一样的图形放在一起。例如:有三个角的就是三角形,要放在一起。四条边相等的、方方正正的是正方形放在一起。最后一个就是圆形,没有棱角只有一条边线圆形要放在一起,孩子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教师小结:你们的图形分的很对,好棒。

三、动手操作摆出三角形、正方形,用线摆出圆形

1、教师:孩子们,拿出计算棒,你试试能用小木棒摆出自己喜欢的图形吗?孩子特别喜欢动手活动立刻摆图形,很快摆出了三角形和正方形。

2、教师巡视提问:有一个图形你们谁也没有摆,怎么不摆啊,是圆形摆不出来对吧,这是为什么?因为圆形没棱没角

摆不出来,就有一条边线,计算棒是摆不出来的,因为圆形的边是弧线的、弯的,小木棒是直的,没办法啊,教师给孩子发一条毛线。

3、教师小结:你们的表现太好了,能根据各种图形的特征摆出图形,很棒啊。

四、让孩子找一找身边都在什么地方见到过这些图形,说说这些图形的特征。

1、教师:谁能告诉我,你都在什么地方见过三角形的、正方形的、圆形?魔方的每个面都是正方形的,教室的窗户是正方形的,教师的粉笔盒每个面也是正方形的。

2、我们到饭店吃饭时,很多桌子的面都是圆形的,家里做饭的锅盖、盘子也是圆形的。三角尺、房角都是三角形等等。

3、教师小结:你们说了这么多都很对,你们好棒。

五、知识延伸

1、指导孩子绘画图形,加强对图形的记忆。

2、图形组画----小松树。

六、教师小结:小朋友们,你们学得很认真,不但掌握了图形特征,而且还会画图形,要继续努力啊。

2、教案:认识长方形、平行四边形

教学目标:

1、能够让孩子认识图形,初步体会面和体的区别,能够理解面和体的意思。

2、让孩子能够体会这些图形存在生活中的任何地方。

3、充分培养孩子们的动手操作能力,逐步发展孩子的空间概念。

教学重点:能够认识各种图形,正确区分不同的图形并能掌握图形特征。

教学准备:立体图形、图形卡片、白纸、计算棒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学过的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等。

2、出示图形,孩子能够简单地说出图形特征。

二、导新课

1、认识长方形:教师出示一个长方体的鞋盒子,让孩子观看。教师:长方体和正方体一样都有六个面,正方体六个面边长相等一样大,而长方体也是六个面,但是只有对面相等一样大,长方体的一个面就是长方形,长方形有两条长边,两条短边,四个角都是直角,你们认识了吗?这就是长方形。

2、认识平行四边形:教师出示长方形变平行四边形用铁丝操作让孩子理解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带领孩子一起区别图形特征:长方形是对边相等,有两条长边两条短边,四个角一

幼小衔接数学下教案

幼小衔接数学下教案1 教学内容:1-10的数数、大小长短的比较、1-5的认识与书写 教学目标:1、通过师生互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能够熟练的掌握1-10的数数,会比较大小长短,认识并能书写1-5 2、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用眼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 能力。 3、通过学生之间合作游戏、学习,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教学过程: 数一数: 师:让学生观察图片,分别找出图片中的有关1到10的物体 学生观察图片,找物体,数数 师:说数字歌,找数字。(1像铅笔,细长条;2像鸭子,水上漂。3像耳朵,听声音;4像红旗,迎风飘。5像秤钩,来卖菜;6像哨子,笛笛响。7像镰刀,割青草;8像麻花,拧一道。9像勺子,来盛菜;10像灯笼,挂得高。) 师:让学生练习,手口一致的数数 学生看着图片,数数 比一比: <比多少> 师:小朋友们,我们在数一数,图片中苹果有多少,梨有多少。比一比,是苹果多,还是梨多。 学生比较,回答 师:数一数自己铅笔盒里的铅笔有多少?与同桌比一比,看谁的铅笔多?谁的铅笔少? 学生数铅笔、比较 <比长短> 师:老师手中有两根绳子,比一比,哪根长,哪根短 学生比较 师:展示图片,让学生比一比,图片中哪根铅笔长,哪根铅笔短。 学生比较

<比高矮> 师:展示图片,比较长颈鹿和小白兔的个子,谁高谁矮 学生比较 做游戏,同桌之间比较个高个矮,听老师指令,个高的坐下来,(反复) <比远近> 师:展示图片,帮小明找到最近的回家的路。 学生找路 师:找到距离我最远的同学,最近的同学。 1~5的认识: 出示卡片,1~5,1像铅笔,细长条;2像鸭子,水上漂。3像耳朵,听声音;4像红旗,迎风飘。5像秤钩,来卖菜。 带着学生写一遍,学生练习。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1~10的数数,学会了比较多少,比较长短,比较高矮,比较远近。(分别再举例子复习) 幼小衔接数学下教案2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会观看时钟的整点与半点,并尝试探索出其规律。 2.培养幼儿学会珍惜时间,遵守时间,养成按时作息的好习惯。 二、活动重、难点 重点:学会认识整点与半点,并掌握其规律。 难点:能够知道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学会珍惜时间。 三、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ppt ;幼儿一日生活照片;自制时钟卡片。 2.经验准备:幼儿对时针、分针有一定的了解。 四、活动过程 (一) 导入活动 1.音乐导入:《时间像小马车》请幼儿入场。 2. 小朋友们,大家好!今天,王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好朋友。这个好朋友相信大家在生活中都见过。是谁呢?

幼小衔接班数学教案

幼小衔接班数学教案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幼小衔接班数学教案 课时:第1课时 教学内容:1-10的数数、大小长短的比较、1-5的认识与书写 教学目标:1、通过师生互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能够熟练的掌握1-10的数数,会比较大小长短,认识并能书写1-5 2、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用眼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 能力。 3、通过学生之间合作游戏、学习,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教学过程: 数一数: 师:让学生观察图片,分别找出图片中的有关1到10的物体 学生观察图片,找物体,数数 师:说数字歌,找数字。(1像铅笔,细长条;2像鸭子,水上漂。3像耳朵,听声音;4像红旗,迎风飘。5像秤钩,来卖菜;6像哨子,笛笛响。7像镰刀,割青草;8像麻花,拧一道。9像勺子,来盛菜;10像灯笼,挂得高。)师:让学生练习,手口一致的数数 学生看着图片,数数 比一比: <比多少>

师:小朋友们,我们在数一数,图片中苹果有多少,梨有多少。比一比,是苹果多,还是梨多。 学生比较,回答 师:数一数自己铅笔盒里的铅笔有多少与同桌比一比,看谁的铅笔多谁的铅笔少 学生数铅笔、比较 <比长短> 师:老师手中有两根绳子,比一比,哪根长,哪根短 学生比较 师:展示图片,让学生比一比,图片中哪根铅笔长,哪根铅笔短。 学生比较 <比高矮> 师:展示图片,比较长颈鹿和小白兔的个子,谁高谁矮 学生比较 做游戏,同桌之间比较个高个矮,听老师指令,个高的坐下来,(反复) <比远近> 师:展示图片,帮小明找到最近的回家的路。 学生找路 师:找到距离我最远的同学,最近的同学。 1~5的认识: 出示卡片,1~5,1像铅笔,细长条;2像鸭子,水上漂。3像耳朵,听声音;4像红旗,迎风飘。5像秤钩,来卖菜。

幼小衔接拼音识字教学计划方案资料

课程教学计划 拼音识字: 第一周()开学报名后,和家长积极沟通了解孩子,快速的熟悉了解孩子们(整理名单)然后开始学习,了解学习拼音的意义,激发学生学拼音的兴趣。 学会认读6个单韵母ɑ、o、e、i、u、ü,读准音,认清形。 认识四声,知道字音是有声调的。 认识四线格,能够在四线格中描红。 能够从音节中找出6个单韵母,并跟老师进行拼读练习。 第二周() 学习8个声母b、p、m、f、d、t、n、l,读准它们的音,记住他们的字形 观察他们在四格线中的位置 学习声母与韵母的拼读音节,初步掌握带调拼读音节的方法。 学习6个声母g、k、h、j、q、x,读准它们的音,记住他们的字形观察他们在四格线中的位置 学习拼读音节,特别学习难点三拼音,注意声调。 学习j、q、x与ü相拼的规则 第三周()

学会7个声母z、c、s、zh、ch、sh、r,读准音,认会。 学会整体认读zi、ci、si,zhi、chi、shi,会读四声。 练习拼读四个声母zh、ch、sh、r和韵母组成的音节 在拼读的过程中,让学生指导轻声的读法。 正确区分平、翘舌音。 学会6个复韵母ɑi、ei、ui、ɑo、ou、iu及四声,读准音,认清形。准确拼读声母与ɑi、ei、ui、ɑo、ou、iu组成的音节。 指导ɑi、ei、ui、ɑo、ou、iu在四格线中的位置。 读准音节词,注意轻声的读法。 第四周() 指导学生学会复韵母ie、üe,特殊韵母er及四声,整体认读音节ye、yue。 学会前鼻韵母ɑn、en、in、un、ün,学会整体认读音节yin、yun。指导学习声母与复韵母组成的音节,能熟练拼读或直呼。 了解j、q、x与üe 相拼时,ü上两点要省略。 练习拼读双音词,注意轻声读法。 第五周() 学习四个后鼻韵母ɑng、eng、ing、ong和两个整体认读音节ying、yuɑn。 学习声母与ɑng、eng、ing、ong组成的音节,能准确拼读音节。 比较前鼻韵母和后鼻韵母的拼读。总复习. 课时中间穿插识字(常用字的认识、小学题型中常出现的字)和写字

幼小衔接数学教案——分类

幼小衔接数学教案——分类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能根据标准进行分类。 2. 掌握分类的方法,初步感受分类的意义。 3. 通过动手操作激发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重点: 1.初步按照给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2.准确区分分类的用途。 活动难点:准确区分分类物品的特征和功用 活动准备: 上衣、裤子、帽子等服装,各种蔬菜、水果、玩具,纸盒,球,易拉罐饮料,蜡烛等。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教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来很多物品。我不小心把它们弄乱了,你愿意帮助我把它们整理好吗? 教师出示带来的物品,引起幼儿兴趣。 二、探索新知 1.区分同类物品 (1)动手操作 教师:你们能从这些物品中将衣物找出来并把它们放在一起吗? 逐步请幼儿按照衣物、蔬菜、水果、玩具的标准将物品找出来并放在一起。 (2)观察情境图 教师出示情境图:请小朋友们看一看,图上的这些物品应该怎样分类呢? 教师:动手连一连吧,分好类与同桌的小朋友说一说,看一看你分得对吗? 2.区分相同形状的物体 (1)动手操作 教师:现在请小朋友们看一看,桌子上有什么?(正方体、长方体的纸盒、易拉罐饮料、蜡烛等。) 教师:现在,请小朋友们动手分一分,将相同形状的物体放在一起。分完之后你要给同桌讲一讲你是怎样分的。 教师随时加以指导,在总结幼儿作品时,复习巩固对物体形状的认识。 (2)观察情境图 教师:请小朋友们看一看,图片上还有什么? 教师:请小朋友根据图片上的物体进行分类吧。 3.区分颜色相同的物体 (1)动手操作 教师:小朋友们,请你们看看这个盒子中有很多的玩具,你能将相同颜色的玩具放在一起吗?分好后,请你和同桌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类的。 (2)观察情境图

幼小衔接小学入学前应掌握的个常用汉字

小学入学前应掌握的500个常用汉字 的1 一2 了3 是4 我5 不6 在7 人8 们9 有10 来11 他12 这13 上14 着15 个16 地17 到18 大19 里20 说21 就22 去23 子24 得25 也26 和27 那28 要29 下30 看31 天32 时33 过34 出35 小36 么37 起38 你39 都40 把41 好42 还43 多44 没45 为46 又47 可48 家49 学50 只51 以52 主53 会54 样55 年56 想57 能58 生59 同60 老61 中62 十63 从64 自65 面66 前67 头68 道69 它70 后71 然72 走73 很74 像75 见76 两77 用78 她79 国80 动81 进82 成83 回84 什85 边86 作87 对88 开89 而90 己91 些92 现93 山94 民95 候96 经97 发98 工99 向100

事101 命102 给103 长104 水105 几106 义107 三108 声109 于110 高111 正112 妈113 手114 知115 理116 眼117 志118 点119 心120 战121 二122 问123 但124 身125 方126 实127 吃128 做129 叫130 当131 住132 听133 革134 打135 呢136 真137 党138 全139 才140 四141 已142 所143 敌144 之145 最146 光147 产148 情149 路150 分151 总152 条153 白154 话155 东156 席157 次158 亲159 如160 被161 花162 口163 放164 儿165 常166 西167 气168 五169 第170 使171 写172 军173 吧174 文175 运176 再177 果178 怎179 定180 许181 快182 明183 行184 因185 别186 飞187 外188 树189 物190 活191 部192 门193 无194 往195 船196 望197 新198 带199 队200 先201 力202 完203 间204 却205 站206 代207 员208 机209 更210

幼小衔接班数学优秀教案

幼小衔接班数学教案 课时:第1课时 教学内容:1-10的数数、大小长短的比较、1-5的认识与书写 教学目标:1、通过师生互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能够熟练的掌握1-10的数数,会比较大小长短,认识并能书写1-5 2、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用眼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 能力。 3、通过学生之间合作游戏、学习,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教学过程: 数一数: 师:让学生观察图片,分别找出图片中的有关1到10的物体 学生观察图片,找物体,数数 师:说数字歌,找数字。(1像铅笔,细长条;2像鸭子,水上漂。3像耳朵,听声音;4像红旗,迎风飘。5像秤钩,来卖菜;6像哨子,笛笛响。7像镰刀,割青草;8像麻花,拧一道。9像勺子,来盛菜;10像灯笼,挂得高。) 师:让学生练习,手口一致的数数 学生看着图片,数数 比一比: <比多少> 师:小朋友们,我们在数一数,图片中苹果有多少,梨有多少。比一比,是苹果多,还是梨多。 学生比较,回答

师:数一数自己铅笔盒里的铅笔有多少?与同桌比一比,看谁的铅笔多?谁的铅笔少? 学生数铅笔、比较 <比长短> 师:老师手中有两根绳子,比一比,哪根长,哪根短 学生比较 师:展示图片,让学生比一比,图片中哪根铅笔长,哪根铅笔短。 学生比较 <比高矮> 师:展示图片,比较长颈鹿和小白兔的个子,谁高谁矮 学生比较 做游戏,同桌之间比较个高个矮,听老师指令,个高的坐下来,(反复) <比远近> 师:展示图片,帮小明找到最近的回家的路。 学生找路 师:找到距离我最远的同学,最近的同学。 1~5的认识: 出示卡片,1~5,1像铅笔,细长条;2像鸭子,水上漂。3像耳朵,听声音;4像红旗,迎风飘。5像秤钩,来卖菜。 带着学生写一遍,学生练习。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1~10的数数,学会了比较多少,比较长短,比较高矮,比较远近。(分别再举例子复习)

幼小衔接数学教案——11—20的认识

幼小衔接数学教案——11—20的认识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幼小衔接数学教案——11—20的认识 活动目标: 1.能正确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物体的数量,知道这些数都是由1个10和几个1组成的,了解各数的意义。 2.认识计数单位个位和十位,掌握数位顺序;能读会写11-20各数,能按11-20各数的大小顺序数数。 3.在认数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应用意识。 活动重点:认识11—20各数,能读会写11—20各数,能按11—20各数的大小顺序数数。 活动难点:写数,体验计数单位。 活动准备:情境图,铅笔。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 教师出示20枝铅笔,创设情境,让幼儿猜一猜铅笔的数量,激发幼儿的兴趣。 二、探索新知 1.学习11—20的数数,认识11—20各数 (1)教师请小朋友任意拿一些铅笔,数出铅笔的数量。 (2)摆一摆、数一数,认识12。 教师:摆12枝铅笔,怎样摆能看得清楚?先自己思考,再与同桌交流摆法。 教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的好办法。 教师指导幼儿先数出10枝铅笔,捆成1捆。 教师:捆成一捆,10个“1”就变成了1个10,接着应该怎么数呢? 教师:1捆铅笔就是1个10,和旁边的两根合起来就能一眼看出有12枝铅笔了。谁来说说几捆和几枝合起来是12枝也就是几个100和几个1合起来是12 (3)摆一摆、说一说,进一步认识十几。 教师:先看11枝铅笔图,说说它是怎么摆的,你们能照样子摆出来吗? (4)摆一摆、说一说,理解“2个10是20” 当小朋友们能很快地摆出19枝铅笔后,教师提问。 教师:19枝铅笔再添1枝是多少枝看看右边这些单枝的铅笔,你有什么发现?单枝的满了10根以后又可以怎样了?现在有两捆小棒,是几个102个10是多少?20是几个10 2.认识计数单位个和十 (1)请幼儿观察教材第42页的情境图:在美丽的花园里,有许多小蜜蜂在采花蜜,小朋友请你数一数,一共有几只小蜜蜂(12只。) (2)请小朋友观察情境图右边表示个位和十位的算珠 教师:你们知道为什么这样写吗?其实数学上早已规定了数位顺序,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表示有几个1;第二位是十位,表示有几个10。十位上的1就表示1

幼小衔接教案设计(数学)-幼升小衔接数学教案设计

幼小衔接教案 数学

教材分析 一、指导思想: 幼小衔接阶段是儿童从幼儿园步入小学课堂,融入小学学习生活的重要阶段,对于儿童往后的学习生涯起着重要作用。本教材在新课改背景下,以一年级数学教材为研究对象,从幼小衔接的角度出发,通过对各版本教材容、难度和编排的进行分析整合,多方位考虑,承前启后,进一步为丰富幼儿的数感、发展数学思维能力打下基础。 1、根据幼儿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培养幼儿自主探索的能力,重视以幼儿的已有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幼儿熟悉的情景,帮助幼儿理解数学知识。 2、通过联系实际的容,为幼儿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选取了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容,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幼儿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幼儿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通过组织幼儿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来扩展、整理其在生活中获得的有关数学方面的经验,掌握粗浅的数学知识,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和初步的运用数学知识认识事物的能力,为幼儿进入小学学习打好必要的基础。 二、总体目标 通过提供充分的条件,创设各种数学情景来培养幼儿的认识能力,引导幼儿运用各种感官,观察和了解数与数的相互联系,从而初步发展幼儿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达到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教材数学教学的主要分类有:10以数的读写,

以及相对应的加减法;20以数的认识和意义,以及20以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整十数、整百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简单的连加、连减以及加减混合运算;两位数比较大小以及两个物体之间的大小、多少、高矮等关系;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有关日历以及钟表的的粗浅知识;以及数学思维能力训练等。 三、阶段学习容及目标: 第一阶段教学容: 1.美丽的海底世界 2.我是数字小能手 3.我最喜欢的食物 4.比较(一) 5.找邻居 6.小狗分骨头 7.分小圆片 8.小猴分桃 9.苹果熟了 10.打雪仗 11.火眼金睛 12.小象摘苹果 13.节日礼物 14.拼图乐园(一) 15.找路线

幼小衔接数学教案-认识图形-3认识梯形、菱形

大班数学--认识图形 幼儿园大班图形教学是数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要求孩子们不但要认识图形,还要初步掌握各种图形的特点。 图形是一种思维题,一定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进行教学,要通过实物图形摆放让孩子感知图形的特征。从玩中学,根据图形特征进行绘画,使孩子不但能够认知各种图形,还可以进一步感知各种图形的特点。要想掌握好、了解好各种图形,就要动手操作,从玩中得到快乐,让孩子能够初步理解图形的空间概念。 3、教案:认识梯形、菱形 教学目标: 1、让孩子能够认识图形,能够理解面和体的意思,初步体会面和体的区别。 2、让孩子能够体会这些图形存在于生活中的任何地方。 3、充分培养孩子们的动手操作能力,逐步发展孩子的空间概念。 教学重点:能够认识各种图形,正确区分不同的图形并能掌握图形特征。 教学准备:图形卡片、白纸、计算棒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学过的三角形、正方形、圆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等。 2、出示图形,孩子能够简单地说出图形的特征。 二、导新课 1、认识梯形:教师出示一个三角形,孩子说出图形名称。教师:小朋友,梯子见过吗?(把三角形折叠一下)你们看,(出示梯形模型让孩子观看)梯形有什么特点呢?有两条平行线,有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你们见过梯子,下大上小,一层一层,人可以登到高处。(孩子体会梯形的特征) 2、认识菱形:教师先拿出一个正方形,让孩子说出特征。教师把正方形的角朝上摆放——变菱形了,告诉孩子正方形一定是菱形,但是菱形不一定是正方形。做实验:正方形变菱形,菱形是四条边相等,对角相等,进行演示让孩子理解菱形的特征,孩子认识就可以。告诉孩子特殊四条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也是菱形。 二、孩子动手操作,图形分类 1、教师通过游戏出示图形,把这些图形混在一起,发给孩子操作包,让孩子分类把一样的图形放在一起,并说出图形名称。 2、找4——5个孩子说一说各种图形的基本特征,教师提示,孩子能正确回答。 3、带领孩子把各种图形特征多说几遍。

幼小衔接数学全部教案

幼小衔接数学全部教案1 教学内容:5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理解加法减法的含义 2. 让学生掌握5的加减法 3. 使学生学会解答简单的口述加减法应用题,培养学生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用数的组成知识进行5以内的加减. 教学过程: <复习数的组成>幻灯片演示 <创设情境> 师:今天,老师带你们去羊村里去玩,好不好,看,草坪上有1只羊(喜羊羊)在玩耍,咦,美羊羊来找喜羊羊玩了,小朋友们,现在看看草坪上共有几只羊?你怎么算的? 学生回答 师:1只羊加上1只羊是两只羊,我们可以写作,1+1=2,1和1组成2,所以,1+1=2。 现在草坪里有了两只羊,懒羊羊也找来和他们玩了,现在有几只羊? 学生回答 师:2只羊加上一只羊共有三只羊,我们可以写作:2+1=3,2和1组成3,所以,2+1=3 过了一会儿,沸羊羊也参与他们其中了,现在,有几只羊了呢? 学生回答 老师解释,同上 玩着玩着,村长过来要叫懒羊羊回去吃饭,现在加上村长,共有多少只羊? 学生回答,老师解释,同上 村长,把懒羊羊叫走了,还剩下多少只羊? <练习> 用笑脸练习:1+2 2+2 3+2 1+3 2+3

5-3 4-3 4-2 3-2 2-1 小结:我们今天学了1~5之间的加减法,要想很快的算出1~5的加减法,必须,理解1~5的组成。 幼小衔接数学全部教案2 教学目标: 1、理解0的含义 2、初步理解10以内的序数,知道物体在序数中的位置 3、掌握序数词,能用第几表示物体在序数中的位置。 4、注意倾听各活动中的规则,大胆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重点:理解10以内的序数,知道物体在序数中的位置难点:序数的理解。 准备: 1、教具:10张动物卡片,数字卡片1-10。 2、学具:幼儿用书、彩色笔教学过程: < “0”的认识> 1、幻灯片演示,猴子吃桃子,把篮子里的桃子吃光光的,篮子里没桃子了,引出“0” 用现实中的例子,举例说明,“0”的含义 <序数> 2、集体活动:(1)拍手游戏:(2)认识序数出示动物卡片排成一横排,引导幼儿观察动物以及动物排列的位置,并按顺序说出每只动物的位置。 A小动物王国要召开运动会,瞧!小动物排好队进场了,看看图上有什么小动物?有几只小动物?带领幼儿从1数到10。 B第1个是什么小动物呢?第2个是什么小动物呢?第3、4----请个别幼儿说说,指一指。 C这个动物排在第几位?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这个动物的位置呢?启发幼儿上来在每只动物下面放一个数字来表示动物的位置。(1)游戏:什么动物不见了 3、操作活动:(1)第一、二、三组:添画空格、圈小动物(2):第四、五、六组:观察两组物体,想一想怎样使它们一样多。

幼小衔接数学分清左右教案

幼小衔接数学分清左右教案 幼小衔接数学分清左右教案1 活动名称:认识左右 活动目标: 1.创设情景,让幼儿体验左右的位置与顺序。 2.通过活动,使幼儿能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语言来表达,初步体验左右的相对性。 3.使幼儿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活动准备: 1.铅笔、橡皮、剪刀、文具盒、尺子。 2.幼儿每人1套图片。 活动过程: 1.举手回答 小朋友,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些客人,首先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谁知道,一共来 了几位客人? 刚才你回答时举的哪只手?右手还可以做哪些事?左手呢?左、右手是一对好朋友,你身上还有这样一对对好朋友吗?(左腿、右腿;左脚、右脚;左耳、右耳;左眉毛、右眉毛等) 2.听口令做动作 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耸耸你的左肩,耸耸你的右肩;跺跺你的左脚,踩跺你的右脚;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左耳…… 3.按方位说名称 (1)幼师将铅笔、橡皮、剪刀、文具盒、尺子按从左到右的顺序摆好,让幼儿说出文具的名称。“小朋友,你们看一看,放在最左边的是什么文具,放在最右边的又是什么文具?”“谁来告诉老师,尺子的左边是什么文具?尺子的右边又是什么文具?” (2)请幼儿按教师的要求把图片摆出来。先找出老虎图片,把小兔子图片摆在老

虎图片的左边,把小猫图片摆在小兔子图片的左边,把熊猫图片摆在老虎图片的右边,把小鸭子图片摆在熊猫图片的右边。请幼儿跟自己旁边的幼儿说一说,老虎图片的左边是什么图片?右边又是什么图片? (1)教师和幼儿面对面站着,教师请幼儿举起右手,教师自己也举起右手。教师举的右手和幼儿举的右手怎么不同呢? (2)教师转过背,与幼儿方向一致,再举右手。让幼儿体验面对面站着,因为方向不同,所以自己举的右手就和教师的刚好相反;要是方向一样,教师举的手就和小朋友举的手一样了! 5.练习 请幼儿说一说,下图画的分别是哪只手或哪只脚?请在左手、左脚的。内画“\/”,在右手、右脚的○内画“△”。 幼小衔接数学分清左右教案2 一、活动目标 1、根据自己和客体为中心,能区分左右,并感知左右的相对性。 2、尝试用语言来表达左右及相对关系。 二、活动准备 《小朋友的书?数学》 三、活动流程 (一)以自己为中心区分左右 1、找自己的好朋友 请幼儿围成半圆而坐。伸出自己的右手。 T:右手能做哪些事呢?左手又能做什么?两只手一起就可以搬东西、吃饭、穿衣等等,所以它们是一对好朋友。 请幼儿伸出右手,再伸出左手,握手、拍手。 T:右手、左手,握握手;左手、右手,拍拍手。 T:再在你们的身上找找,还有这样的一对好朋友吗?(左脚、右脚,左腿、右腿,左眼、右眼,左耳、右耳等) 2、听口令做动作 T:现在我们找到自己身上许多的好朋友,那么老师来说口令,你们来做动作。

最新幼小衔接数学分清左右教案

最新幼小衔接数学分清左右教案 左右偏向,是指个体在使用手、脚、眼形成单侧优势的过程中,优势手、优势脚、优势眼不在同一侧的现象。如手为右优势、脚为左优势。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幼小衔接数学分清左右教案,供大家参考。 幼小衔接数学分清左右教案1 活动名称:认识左右 活动目标: 1.创设情景,让幼儿体验左右的位置与顺序。 2.通过活动,使幼儿能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语言来表达,初步体验左右的相对性。 3.使幼儿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活动准备: 1.铅笔、橡皮、剪刀、文具盒、尺子。 2.幼儿每人1套图片。 活动过程: 1.举手回答 小朋友,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些客人,首先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谁知道,一共来 了几位客人? 刚才你回答时举的哪只手?右手还可以做哪些事?左手呢?左、右手是一对好朋友,你身上还有这样一对对好朋友吗?(左腿、右腿;左脚、右脚;左耳、右耳;左眉毛、右眉毛等) 2.听口令做动作 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耸耸你的左肩,耸耸你的右肩;跺跺你的左脚,踩跺你的右脚;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左耳…… 3.按方位说名称 (1)幼师将铅笔、橡皮、剪刀、文具盒、尺子按从左到右的顺序摆好,让幼儿说出文具的名称。“小朋友,你们看一看,放在最左边的是什么文具,放在最右边的又是什么文具?”“谁来告诉老师,尺子的左边是什么文具?尺子的右边又是

什么文具?” (2)请幼儿按教师的要求把图片摆出来。先找出老虎图片,把小兔子图片摆在老虎图片的左边,把小猫图片摆在小兔子图片的左边,把熊猫图片摆在老虎图片的右边,把小鸭子图片摆在熊猫图片的右边。请幼儿跟自己旁边的幼儿说一说,老虎图片的左边是什么图片?右边又是什么图片? (1)教师和幼儿面对面站着,教师请幼儿举起右手,教师自己也举起右手。教师举的右手和幼儿举的右手怎么不同呢? (2)教师转过背,与幼儿方向一致,再举右手。让幼儿体验面对面站着,因为方向不同,所以自己举的右手就和教师的刚好相反;要是方向一样,教师举的手就和小朋友举的手一样了! 5.练习 请幼儿说一说,下图画的分别是哪只手或哪只脚?请在左手、左脚的。内画“\/”,在右手、右脚的○内画“△”。 幼小衔接数学分清左右教案2 一、活动目标 1、根据自己和客体为中心,能区分左右,并感知左右的相对性。 2、尝试用语言来表达左右及相对关系。 二、活动准备 《小朋友的书?数学》 三、活动流程 (一)以自己为中心区分左右 1、找自己的好朋友 请幼儿围成半圆而坐。伸出自己的右手。 T:右手能做哪些事呢?左手又能做什么?两只手一起就可以搬东西、吃饭、穿衣等等,所以它们是一对好朋友。 请幼儿伸出右手,再伸出左手,握手、拍手。 T:右手、左手,握握手;左手、右手,拍拍手。 T:再在你们的身上找找,还有这样的一对好朋友吗?(左脚、右脚,左腿、右腿,左眼、右眼,左耳、右耳等)

幼小衔接数学计划

学峰教育幼小衔接数学教学计划(2014、6) 幼小衔接的重要性:由于儿童所处的客观环境、学习内容、作息时间、自理要 求、师生关系等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因而从幼儿园生活过渡到小学生活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大的转折点。研究表明,充分的入学准备,能为孩子入学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育理念: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教是为了不教,教学相长。 教学原则: 重德修身,育人为本;遵循规律,重视基础;扫清障碍,排除干扰; 找出关联,探索方法;反复练习,学以致用。 数学: ㈠现阶段学习数学的目地:会计算、会解应用题、会找规律、认识图形。 ㈡教材选用:根据从简单到复杂的规律,结合训练强度,我们使用教材——同步奥数培优。㈢教学内容:数字、基本概念、计算口诀、解题技巧等。 ㈣教学方法: 1、认识数:利用百数图让孩子喜欢数字,跟数字交朋友,提升对数字的敏感度。 2、记忆基本概念。 3、诵读计算口诀,提升计算能力。现阶段孩子所学的计算,就是一个事实,不需要理解后去计算,比如:5+6=11,到什么时候,什么情景,5+6它都是等于11,变出花来它还是等于11,所以我觉的没有必要把一个事实的东西搞的那么复杂,反而把孩子弄糊涂了,不如利用记忆最佳时期快速的把它们背下来,然后在计算的过程中很好的用出来,多建立一些对学习数学的自信。 4、解题技巧是提高解题速度的关键,也是训练孩子思维的最好载体,我们会和孩子共同探讨这部分内容。 教学课程安排: 本次幼小衔接共安排15课时。每课时完成一个讲义。家长配合,跟进速度。 第一讲数数第十四讲简单推理 第二讲比较第十五讲数图形(二) 第三讲分类 第四讲几和第几每次讲课时先出示例题,讲完后生上第五讲数图形(一)黑板演示。指生说说对不对?为什么?第六讲接着画然后集体练习。逐个指导,直到会做为第七讲认识钱币止。每一讲的练习卷,课前复印好,当第八讲数的分解与组成家庭作业,家长配合回家做。做完带来第九讲算一算理一理给老师检查批改,订正。 第十讲认识钟表 第十一讲巧填算式 第十二讲按规律填数 第十三讲合理分配

幼小衔接数学教案

幼小衔接数学教案1 活动名称:比较高矮长短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物品有长有短; 2、知道长和短是比较出来的; 3、学习比较活动准备: 长短不一的铅笔3支活动过程: 一、认识长短 1、出示3支铅笔,引导幼儿初步感知物体有长短。 2、小组合作探究比较长短的方法——比一比 3、动手比一比,看看谁长谁短。 4、汇报比较结果。 二、巩固练习 做幼儿用书第4页,将铅笔按照从长到短的顺序写出编号。 活动名称:比较高矮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物品有高有矮; 2、知道高和矮是比较出来的; 3、学习比较 活动准备:1-5的数字卡片活动过程: 一、认识高矮 1、请高矮不同的两个小朋友站到前面,认识“高”和“矮”。 2、请5个高矮不同的幼儿上台,其他人比较高矮。 3、引导幼儿请最高的小朋友取数字1,第二高的小朋友取数字卡片2,依次为5个小朋友编号。 二、巩固练习 做幼儿用书第5页,按动物的高矮编号。 活动名称:比较粗细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物品有粗游戏; 2、知道粗和细是相比较而言的;

3、学习比较 活动准备:彩色圆柱体(红盒) 活动过程: 一、认识粗细 1、将彩色圆柱体取出散放于桌子上 2、取最粗和最细的圆柱体,分别命名“粗”、“细 3、将其他的彩色圆柱体按照从粗到细的顺序来排序 二、巩固练习 幼儿用书第6页,将圆柱体、树、绳子按照从粗到细的顺序排列。活动名称:比较宽窄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物品的宽窄 2、知道宽窄是相对而言的 3、学习比较 活动准备:长度相同、宽度不同的彩色纸活动过程: 一、认识宽窄 1、将长度相同、宽度不同的彩色纸排列到桌子上 2、取最宽的与最窄的进行比较,分别命名“宽”、“窄” 3、将其他的彩色纸按照从宽到窄的顺序排序 二、巩固练习: 幼儿用书第7页,将长方形按照从宽到窄的顺序编号。 活动名称:比较薄厚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物品的薄厚; 2、知道薄和厚是相对而言的 3、学习比较 活动准备:薄厚程度不同的书活动过程: 一、认识薄厚 1、将薄厚不同的书排列到桌子上 2、去最薄的和最厚德书进行比较,分别命名“薄”、“厚” 3、将其他的书按照从厚到薄的顺序排列 二、巩固练习:

幼小衔接识字教案(汇编)

暑期幼小衔接识字教学计划 执教者:小莉老师 2016.05.12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影像和教学让幼儿认识、掌握教材里的生字。 2、在教学中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从字形和发声中了解一个字是如何形成的。 3、每日所学内容能给家长反馈,在第二天能给老师反馈。 4、本套教材的生字内容为1500个,在暑期的40天内,首先学习并完全认识第一册612个生字,加强训练,尽量发掘幼儿潜力,学得更多。 识字教案 【教学内容】

1、40天内完全掌握本套教材第一册生字并能准确发音,共612个。 2、每天抽取部分生字,在练字课堂中进行练习。 【教学目标】1.让学生看彩图能熟练地认识这些字。 2.让学生体会认字非常的轻松有趣,获得学习兴趣及成就感。 3.做好站、坐、举手、做动作的规矩,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4.指导幼儿如何成为一名真正的小学生,让学生整体素质得到提高。【教学难点】容易混乱的生字讲解要精确,避免出现干扰性的字。 【教具准备】教学用书和幼儿用书,PPT,练字课堂需练习的生字积累,积分卡。 教学过程: 一、养成学习习惯 1、表扬做规矩

教师师范,让幼儿知道进入小学后在课堂上如何表现的几个大点: ①、表扬眼睛看着老师,小背挺直,小手放好的小朋友,表现好的给予星星。 ②、回答问题时需要举手,做到不交头接耳,不与他人交谈。 二、介绍教材 1、介绍本次课堂使用的教材,告诉幼儿这是一本图文并茂的教材,我们通过看图就能认识新字,非常轻松愉快,借此激发孩子学习兴趣。 2、知道每天的新字中会有部分是在练字的课堂中练习的,让幼儿上课集中注意力。 三、正式授课 1、讲解字形,了解生字(例:教师指着图画版本的”鱼“,这是一条鱼的鱼,这是鱼的尾巴,然后指着文字版本的”鱼“这也是鱼的尾巴) 2、同样形式教学15个生字,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反复认知,在学第二个生字后拿出第一个生字来提问,以此类推,学完15个生字后,打乱所有顺序,幼儿抢答,答对者给予星星奖励。 3、根据开学后的语文课程,提取部分生字抄写在黑板上,作为本日练字课的内容,在本节课内用手直接空写生字,主要练习其对笔顺的掌握,在练字课时要求坐姿端正,握笔正确,按正确的笔顺书写。

最新幼小衔接班数学优秀教案

幼小衔接班数学教案 课时:第1 课时 教学内容:1-10 的数数、大小长短的比较、1-5 的认识与书写 教学目标:1、通过师生互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能够熟练的掌握1-10 的数数,会比较大小长短,认识并能书写1-5 2、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用眼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 3、通过学生之间合作游戏、学习,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教学过程: 数一数: 师:让学生观察图片,分别找出图片中的有关1 到10 的物体学生观察图片,找物体,数数 师:说数字歌,找数字。(1像铅笔,细长条;2像鸭子,水上漂。3 像耳朵,听声音;4像红旗,迎风飘。5像秤钩,来卖菜;6像哨子,笛笛响。7像镰刀,割青草;8像麻花,拧一道。9 像勺子,来盛菜;10像灯笼,挂得高。)师:让学生练习,手口一致的数数 学生看着图片,数数 比一比: <比多少>师:小朋友们,我们在数一数,图片中苹果有多少,梨有多少。比一比,是苹果多,还是梨多。 学生比较,回答 师:数一数自己铅笔盒里的铅笔有多少?与同桌比一比,看谁的铅笔多?谁的铅笔少? 学生数铅笔、比较 <比长短> 师:老师手中有两根绳子,比一比,哪根长,哪根短 学生比较师:展示图片,让学生比一比,图片中哪根铅笔长,哪根铅笔短。 学生比较 <比高矮>师:展示图片,比较长颈鹿和小白兔的个子,谁高谁矮学生比较 做游戏,同桌之间比较个高个矮,听老师指令,个高的坐下来,(反复)<比远近>师:展示图片,帮小明找到最近的回家的路。 学生找路 师:找到距离我最远的同学,最近的同学。 1~5 的认识: 出示卡片,1~5,1 像铅笔,细长条;2 像鸭子,水上漂。3 像耳朵,听声音;4 像红旗,迎风飘。5 像秤钩,来卖菜。 带着学生写一遍,学生练习。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1~10 的数数,学会了比较多少,比较长短,比较高矮,

幼小衔接数学教案——1—5的认识

幼小衔接数学教案——1—5的认识 活动目标: 1.通过实物对比,认读数字1、2、3、4、5。 2.观察数字形状,初步掌握数字1-5的书写方法。 3.参与数学活动,感受数学的趣味性。 活动重点:认读数字1—5,初步掌握数字1—5的书写方法。 活动难点:书写数字1—5。 活动准备:情境图,数字卡片,铅笔、鸭子、耳朵、红旗、钩子的图片等。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 教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班里来了新朋友,你们想知道它们是谁吗?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引起幼儿兴趣。 二、探索新知 (一)认读数字1、2、3、4、5 请幼儿看数字卡片,认读数字1、2、3、4、5。 (二)对比实物图片,激发观察兴趣 教师:请你们仔细观察老师手里的实物图片,看一看它们是什么东西。 1.出示铅笔的卡片 教师:请你们看一看,卡片上画的是什么?(是铅笔。) 教师:请你们与刚刚学习的数字对比一下,说一说1像什么? 教师:1像铅笔细又长。 2.出示小鸭子的图片 教师:请你们看一看,卡片上画的是什么?(是小鸭子。) 教师:请你们与刚刚学习的数字对比一下,说一说2像什么? 教师:2像小鸭水中游。 3,出示耳朵的图片 教师:请你们看一看,卡片上画的是什么?(是耳朵。) 教师:请你们与刚刚学习的数字对比一下,说一说3像什么? 教师:3像耳朵听声音。 4.出示小旗图片 教师:请你们看一看,卡片上画的是什么?(是小旗。) 教师:请你们与刚刚学习的数字对比一下,说一说4像什么? 教师:4像小旗迎风飘。 5.出示秤钩图片 教师:请你们看一看,卡片上画的是什么?(是秤钩。) 教师:请你们与刚刚学习的数字对比一下,说一说5像什么? 教师:5像秤钩秤东西。 (三)观察情境图,找到躲藏在图中的数字宝宝。 教师出示情境图:请小朋友看一看书上有什么? 教师:请你们找一找,数字1在哪里?(数字1是芦苇。)

幼小衔接数学教案——20以内的进位加法(9加几)

幼小衔接数学教案——20以内的进位加法(9加几)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凑十法”。 2.能正确进行9加几的口算。 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数学活动中建立学习的自信心。 活动重点:掌握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计算方法。 活动难点:根据第一个加数9把第二个加数分成1和几。 活动准备:情境图,带有计算题的小火车图片,计算棒。 活动过程: 一、情境创设,复习引入 1.教师出示一列小火车图片,每节车厢上有一道计算题:10+1=,10+7=,10+5=,3+10=,6+10=,8+10=,10+4=,10+9=,10+2=。 2.教师:呜呜——小火车开来了,小朋友们看一看,小火车上有计算题,请你们算一算,算对了,我们坐火车去旅游。 3.幼儿计算。 二、探索新知 1.教师:小朋友们真聪明,都做对了。小火车有十节车厢,每节车厢坐一名小朋友,现在有9名小朋友坐在车厢里,有2名小朋友在车厢外面,请小朋友们想一想,一共有几名小朋友?怎么算呢?(把9和2合起来,用加法算。) 教师把算式写在黑板上并演示:请车厢外面的两名小朋友中的1名坐到车厢里,车厢里就是10名小朋友,车厢外面还有1名小朋友,合起来就是11名小朋友,所以9加2得11。 2.教师:为什么要让1个小朋友先坐到车厢里?车厢外面的小朋友分成哪两部分?引导幼儿得出:一共有10节车厢,里面有9个小朋友,有一节车厢空着,再进去一个小朋友就是10个,加上外面剩下的1个就是11个小朋友。为了把车厢里的9个小朋友凑成10个,就要把外面的2个小朋友分成1个和1个。 3.教师:9加2得多少?先想9加几得10,9加1得10,就要把第二个加数2分成1和1,9和1凑成10,10再加1得11。这种方法就叫“凑十法”。 4.学习9+3 教师引导幼儿摆计算棒:先摆9根计算棒,再摆3根计算棒。 幼儿边摆边说:9根计算棒再添上1根计算棒是10根计算棒,计算9加3时要把3分成1和2,9和1凑成10,10再加2得12,所以:9+3=12。 三、观察情境图,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 1.教师:小白兔采蘑菇,先采来9个蘑菇,又采来5个蘑菇,小白兔一共采了几个蘑菇?小朋友想一想怎样列算式呢?可以怎样计算呢? 教师板书算式:9+5=? 引导幼儿讨论:可以把5分解为1和4,把9和1凑成10,10加4等于14,所以:9+5=14。 2.请小朋友看看下边的图: 教师:小黑兔也去采蘑菇,先采来9个蘑菇,又采来4 个蘑菇,小黑兔一共采了几个蘑菇?小朋友想一想怎样列算式呢?可以怎样计算

幼小衔接数学教案——认识图形

幼小衔接数学教案——认识图形 活动目标: 1. 认识几种常见图形,能在生活中辨认出含有图形的物品。 2. 通过动手操作,发展幼儿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3. 激发幼儿对各种图形的兴趣,体验游戏的快乐。 活动重点:认识几种常见图形。 活动难点:能在生活中辨认出含有图形的物品。 活动准备:情境图,幼儿已经认识的几种图形,奇妙箱,幼儿操作用的六种几何图形若干,各种图形的卡片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游戏:“奇妙箱”里找图形宝宝 1.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只奇妙的箱子(出示奇妙箱),你们想不想知道里面藏了什么秘密啊? 2.教师念儿歌:“奇妙口袋东西多,让我先来摸一摸,摸出来看是什么?” 教师拿出圆形,提问:“这是什么啊?为什么说它是圆形的啊?日常生活中,我们见过哪些东西是圆形的?”(引导幼儿讨论。) 3.再念儿歌:奇妙口袋东西多,请某某小朋友来摸一摸。 要求幼儿摸出图形后说出图形名称和特征,并讲出生活中还有哪些这样的物品?游戏反复进行。 4.老师总结:奇妙箱里有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和半圆形。(一边说一边出示相应的物品。) 请幼儿说出每种图形的特征:如:三角形有三个角、三条边;正方形有四条边四个角,而且四个角一样大,四条边一样长;长方形也有四个角、四条边而且四个角一样大,两条对边一样长;梯形也有四条边,其中两条对边是平行边,旁边是两条斜边;圆形是圆圆的没有角的,边摸上去是光滑的;半圆形由一条直线和一个曲线。 二、拼画 教师:小朋友们的本领真大,所以图形宝宝们想和我们做个游戏。盘子里放着许多图形宝宝,等一下请你们挑选自己喜欢的图形,在这些图形上添画几笔变成其他有趣的物品。也可以用几个图形拼成其他各种物品。让我来看看哪个小朋友最聪明,变的东西和别人不一样。”(让幼儿大胆想象。) 三、数数、分类活动: 根据自己拼画的图形宝宝的数量、种类进行数数、分类活动。 1.请个别幼儿上来说说:你用什么图形宝宝来变的?变成了什么? 2.用圆形的变了几样东西?谁变的最多? 3.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和半圆形的顺序依次进行活动。 四、观察情境图 1.请小朋友仔细观察情境图,提问: 你认识图上的哪些图形? 图上都有什么图形? 图上的长方形有什么区别?

幼小衔接数学教案——6、7的认识及加减法

幼小衔接数学教案——6、7的认识及加减法 活动目标: 1. 能正确地数出数量是6或7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6和7,掌握6和7的分解与组成,并会进行6或7的加减运算。 2. 会用“>”和“<”比较数的大小。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有序地观察、思考问题的能力。 活动重点:6、7的分解组成及加减法。 活动难点:6、7的写法。 活动准备:情境图,数字6、7的卡片,计算器,计算棒,格尺,带有5、6、7朵红花的卡片,铅笔。 《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 教师:早晨,兔妈妈走出了家门,呀!今天天气真好,兔妈妈想带小兔子们去草地上玩耍,兔妈妈召唤小兔子们快出门,小朋友们快来数一数,出来了几只小兔子? 1、2、3、4、5,一共出来了5只小兔子。兔妈妈说:“还有小兔子没出来呢,小兔小兔快出来呀。”又出来了一只小兔,小朋友,现在有几只小兔?(6只。)对了,5添上1是6,现在有6只小兔。可是兔妈妈还在叫,还有调皮的小兔没出来。小兔小兔快出来呀。看,又出来一只小兔,小朋友说一说,现在有几只小兔?(7只。)对了,6添上1是7,现在有7只小兔。兔妈妈说:“小兔子们到齐了,我们一起到草地上玩吧。” 二、探索新知 (一)学习数数和认数 1.观察情境图 (1)出示教材第23页的情境图。 (2)请小朋友观察思考:说一说画面上有什么?(苹果树,上面有苹果。)每棵树上各有多少个苹果? ( (3)请小朋友交流并举手发言。 (4)教师出示数字6和7的卡片,幼儿认读数字6和7。 教师:请小朋友们说一说,6像什么?(哨子。) 教师:6像哨子嘟嘟响. 教师:请小朋友们说一说,7像什么?(镰刀。) 教师:7像镰刀割青草。 2.幼儿动手操作巩固对6、7的认识 (1)请幼儿在计数器上拨出5颗算珠,并说出有几颗,再拨一颗是几颗?(6颗。)再拨1颗是多少呢?(7颗。) (2)请幼儿从学具盒中数出6根计算棒,一边拿,一边数,然后师生共同摆成六边形;再请幼儿从学具盒中数出7根计算棒,一边拿,一边数,请幼儿任意摆出图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