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八章氧化还原滴定法和沉淀滴定法

第八章氧化还原滴定法和沉淀滴定法

第八章氧化还原滴定法和沉淀滴定法

第八章氧化还原滴定法和沉淀滴定法

氧化还原滴定法课后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氧化还原滴定法课后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Fe3+/Fe2+电对的电极电位升高和()因素无关。 (A)溶液离子强度的改变使Fe3+活度系数增加(B)温度升高 (C)催化剂的种类和浓度(D)Fe2+的浓度降低 2.二苯胺磺酸钠是K2Cr2O7滴定Fe2+的常用指示剂,它属于() (A)自身指示剂(B)氧化还原指示剂 (C)特殊指示剂(D)其他指示剂 3.间接碘量法中加入淀粉指示剂的适宜时间是()。 (A)滴定开始前(B)滴定开始后 (C)滴定至近终点时(D)滴定至红棕色褪尽至无色时 4.在间接碘量法中,若滴定开始前加入淀粉指示剂,测定结果将() (A)偏低(B)偏高(C)无影响(D)无法确定 5.碘量法测Cu2+时,KI最主要的作用是() (A)氧化剂(B)还原剂(C)配位剂(D)沉淀剂 6.在Sn2+、Fe3+的混合溶液中,欲使Sn2+氧化为Sn4+而Fe2+不被氧化,应选择的氧化剂是( )(>) (A)KIO3(>) (B)H2O2(>) (C)HgCl2(>) (D)SO32-(>) 7.以K2Cr2O7法测定铁矿石中铁含量时,用0.02mol/L K2Cr2O7 滴定。设试样含铁以Fe2O3(其摩尔质量为150.7g/mol)计约为50%,则试样称取量应为( ) (A)0.1g左右(B)0.2g左右(C)1g左右(D)0.35g左右 8.()是标定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较为常用的基准物。 (A)升华碘(B)KIO3 (C)K2Cr2O7 (D)KBrO3 9.用草酸钠作基准物标定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时,开始反应速度慢,稍后,反应速度明显加快,这是()起催化作用。 (A)氢离子(B)MnO4-(C)Mn2+ (D)CO2 10. KMnO4滴定所需的介质是() (A)硫酸(B)盐酸(C)磷酸(D)硝酸 11.在间接碘法测定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边滴定边快速摇动 (B)加入过量KI,并在室温和避免阳光直射的条件下滴定 (C)在70-80℃恒温条件下滴定 (D)滴定一开始就加入淀粉指示剂. 12.间接碘法要求在中性或弱酸性介质中进行测定,若酸度大高,将会( ) (A)反应不定量(B)I2 易挥发 (C)终点不明显(D)I- 被氧化,Na2S2O3 被分解 13.KMnO4法测石灰中Ca含量,先沉淀为CaC2O4,再经过滤、洗涤后溶于H2SO4中,最后用KMnO4滴定H2C2O4,Ca的基本单元为()

氧化还原滴定法

第五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 一、选择 1、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对的电位越高,其氧化态的氧化能力 A.越强 B.越弱 C.无影响 2、在4HCl(浓)+MnO 2=MnCl 2+Cl 2↑+2H 2O 反应中MnO 2是____。 A.催化剂 B.氧化剂 C.还原剂 D.干燥剂 3、影响氧化还原反应速率的因素有 A .浓度 B.压力 C.温度 D.催化剂 4、氧化还原滴定曲线的纵坐标是______。 A.ψ B.PM C.PH D.C 氧化剂 E.C 还原剂 5、氧化还原滴定曲线上突跃范围的大小,取决于( )。 A .浓度 B) 电子得失数 C) 两电对标准电位差 6、氧化还原滴定中常用的指示剂有 A.自身指示剂 B.酸碱指示剂 C.淀粉指示剂 D.氧化还原指示剂 7、常见的主要价态是______。 A .Mn(Ⅶ) B.Mn(Ⅵ) C.Mn(Ⅳ) D.Mn(Ⅲ) E.Mn(Ⅱ) 8、下列正确的说法是________。 A)MnO 2能使KMnO 4溶液保持稳定; B)Mn 2+能催化KMnO 4溶液的分解; C)用KMnO 4溶液滴定Fe 2+时,最适宜在盐酸介质中进行; D)用KMnO 4溶液滴定H 2C 2O 4时,不能加热,否则草酸会分解; E)滴定时KMnO 4溶液应当装在碱式滴定管中。 9、催化剂中锰含量的测定采用________。 A .滴定法 B.络合滴定法 C.氧化还原滴定法 D.沉淀滴定法 10、已知在 1mol ·L -1H 2SO 4溶液中,φMn 4 o /Mn 2+=1.45V,φFe 3+/Fe 2+= 0.68V。在此条件下用KMnO4标准溶液滴定Fe 2+,其等当点的电位为_______。 A.0.38V B.0.73V C. 0.89V D.1.32V 11、KMnO4是一种强氧化剂,它的氧化能力在______溶液中更强。 A.酸性 B.碱性 c.中性 D.任何 12、用重铬酸钾法测定COD 时,反应须在什么条件下进行________。 A 酸性条件下〈100℃,回流2hr B 中性条件下沸腾回流30分钟 C 强酸性条件下300℃沸腾回流2小时 D 强碱性条件下300℃ 2小时 13、标定KMnO 4的基准物可选用________。 (A )K 2Cr 2O 7 B )Na 2S 2O 3 (C )KBrO 3(D )H 2C 2O 4·2H 2O 14、溶液中用KMnO 4标准溶液滴定草酸盐反应的催化剂是________。 (A )KMnO 4 (B )Mn 2+ (C )MnO 2 (D )C 2O 42-

氧化还原滴定习题与答案..

第七章氧化还原滴定 1.条件电位和标准电位有什么不同?影响电位的外界因素有哪些? 答:标准电极电位E′是指在一定温度条件下(通常为25℃)半反应中各物质都处于标准状态,即离子、分子的浓度(严格讲应该是活度)都是1mol/l(或其比值为1)(如反应中有气体物质,则其分压等于1.013×105Pa,固体物质的活度为1)时相对于标准氢电极的电极电位。 电对的条件电极电位(E0f)是当半反应中氧化型和还原型的浓度都为1或浓度比为,并且溶液中其它组分的浓度都已确知时,该电对相对于标准氢电极电位(且校正了各种外界因素影响后的实际电极电位,它在条件不变时为一常数)。由上可知,显然条件电位是考虑了外界的各种影响,进行了校正。而标准电极电位则没有校正外界的各种外界的各种因素。 影响条件电位的外界因素有以下3个方面; (1)配位效应; (2)沉淀效应; (3)酸浓度。 2.是否平衡常数大的氧化还原反应就能应用于氧化还原中?为什么? 答:一般讲,两电对的标准电位大于0.4V(K>106),这样的氧化还原反应,可以用于滴定分析。 实际上,当外界条件(例如介质浓度变化、酸度等)改变时,电对的标准电位是要改变的,因此,只要能创造一个适当的外界条件,使两电对的电极电位超过0.4V ,那么这样的氧化还原反应也能应用于滴定分析。但是并不是平衡常数大的氧化还原反应都能应用于氧化还原滴定中。因为有的反应K虽然很大,但反应速度太慢,亦不符合滴定分析的要求。 3.影响氧化还原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氧化还原反应速度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1)反应物的浓度;2)温度;3)催化反应和诱导反应。 4.常用氧化还原滴定法有哪几类?这些方法的基本反应是什么? 答:1)高锰酸钾法.2MnO4+5H2O2+6H+==2Mn2++5O2↑+8H2O. MnO2+H2C2O4+2H+==Mn2++2CO2+2H2O 2) 重铬酸甲法. Cr2O72-+14H++Fe2+===2Cr3++Fe3++7H2O CH3OH+Cr2O72-+8H+===CO2↑+2Cr3++6H2O 3)碘量法3I2+6HO-===IO3-+3H2O, 2S2O32-+I2===2I-+2H2O Cr2O72-+6I-+14H+===3I2+3Cr3++7H2O 5.应用于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反应具备什么条件? 答:应用于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反应,必须具备以下几个主要条件: (1)反应平衡常数必须大于106,即△E>0.4V。 (2)反应迅速,且没有副反应发生,反应要完全,且有一定的计量关系。 (3)参加反应的物质必须具有氧化性和还原性或能与还原剂或氧化剂生成沉淀的物质。 (4)应有适当的指示剂确定终点。 6.化学计量点在滴定曲线上的位置与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电子转移数有什么关系? 答:氧化还原滴定曲线中突跃范围的长短和氧化剂与还原剂两电对的条件电位(或标准电位)相差的大小有关。电位差△E较大,突跃较长,一般讲,两个电对的条件电位或标准电位之差大于0.20V时,突跃范围才明显,才有可能进行滴定,△E值大于0.40V时,可选用氧化还原指示剂(当然也可以用电位法)指示滴定终点。 当氧化剂和还原剂两个半电池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相等,即n1=n2时,则化学计量点的位

第四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

第四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 一、填空题 1.下列现象各属什么反应(填 A , B , C , D ) (1)用KMnO 4滴定Fe 2+ 时 Cl - 的氧化反应速率被加速 。 (2) 用KMnO 4滴定C 2O 42- 时,红色的消失由慢到快 。 (3) Ag + 存在时,Mn 2+ 被 S 2O 82- 氧化为MnO -- _____ _______。 A 催化反应 B 自动催化反应 C 副反应 D 诱导反应 。 2. 若两对电子转移数均为1,为使反应完全程度达到99.9%,则两电对的条件电位差至少应大于 。若两对电子转移数均为2,则该数值应为 。 3. 0.1978 g 基准As 2O 3 在酸性溶液中恰好与 40.00mLKMnO 4溶液反应完全,该KMnO 4溶液的浓度为 。[Mr (As 2O 3)=197.8] 4. 已知在 1 mol ·L - 1 HCl 介质中 E Θ'Fe 3+/ Fe 2 + = 0.68V ; E Θ'Sn 4+/Sn 2+ = 0.14V , 则下列滴定反应; 2 Fe 3+ + Sn 2+ == 2 Fe 2+ + Sn 4+ 平衡常 ;化学计量点电 位为 ;反应进行的完全程度c ( Fe 2+ ) / c ( Fe 3+ ) 为 。 5. 氧化还原滴定计量点附近的电位突跃的长短和氧化剂与还原剂两电对的 标准电极电势有关,它们相差愈 ,电位突跃愈 ;若两电对转移的电子数相等,计量点正好在突跃的 ;若转移的电子数不等,则计量点应偏向 。 6.常用的氧化还原方法有 、 和 。 7. 用KMnO 4法间接测定钙或直接滴定Fe 2+ 时,若滴定反应中用HCl 调节酸度,测定结果会 ;这主要是由于 ,反应为 。 8. 如果溶液中同时存在HgCl 2和Cl 2,加入还原剂SnCl 2时, 先被还原。(已知 V 14.024/=Θ+ + Sn Sn ?,V 62.02 2 2/=Θ+ Cl Hg Hg ?,V 36.1/2 =Θ - Cl Cl ?) 二、选择题 1. 已知在1 mol · L - 1 HCl 介质中, E Θ’Cr 2O 72-/Cr 3+ = 1.00 V; E Θ’Fe 3+/ Fe 2 + = 0.68V ; 以K 2Cr 2O 7滴定Fe 2+ 时,选择下列指示剂中的哪一种最合适?( ) A. 二苯胺(E Θ’In = 0.76V ); B.二甲基邻二氮菲- Fe 3+ (E Θ’ In = 0.97V); C. 次甲基蓝 (E Θ’In = 0.53V ); D.中性红(E Θ’ In = 0.24V )。 2. 对于2A + + 3B 4+ = 2A 4+ + 3B 2+ 这个滴定反应,等量点时的电极电位是( ) A.53ΘB ΘA ??+ B .623ΘB ΘA ??+ C.523ΘB ΘA ??- D .5 23Θ B ΘA ??+ 3. 在1mol/L 的HCl 中,V 1 4.024/=Θ++Sn Sn ?,V 70.023/=Θ ++Fe Fe ?,在此条件下,以Fe 3+ 滴定Sn 2+ ,计量点的电位为( )。 A.0.25V B.0.23V C.0.33V D.0.52V 4. 在1mol/L 的H 2SO 4溶液中,用0.1000 mol/LCe 4+滴定0.1000mol/L Fe 2+ 溶液,最恰当的氧化还原指示剂是( )。 A.次甲基蓝 B.邻苯氨基苯甲酸 C.邻二氮菲—亚铁 D .KSCN 5 在1 mol ·L - 1 H 2SO 4溶液中,E Θ'Ce 4+/Ce 3+ = 1.44V ; E Θ'Fe 3+/ Fe 2 + = 0.68V ;以Ce 4+ 滴 定Fe 2 + 时,最适宜的指示剂为() A. 二苯胺磺酸钠(E Θ'In = 0.84V ); B. 邻苯氨基本甲酸(E Θ' In = 089V );

B133-分析化学-第八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答案 (2)

第七章氧化还原滴定法 第一节氧化还原平衡 1 对Ox-Red 电对, 25℃时条件电位(E?') 等于(D ) (A) E?+ 0059 . lg n a a Ox Red (B) E?+ 0059 . lg n c c Ox Red (C) E?+ 0059 . lg n a a γ γ Ox Ox Red Red ? ? (D) E? + 0059 . lg n a a γ γ Ox Red Red Ox ? ? 2 为降低某电对的电极电位, 可加入能与( 氧化)态形成稳定络合物的络合剂; 若要增加电极电位, 可加入能与( 还原)态形成稳定络合物的络合剂。 3. MnO4-/Mn2+电对的条件电位与pH的关系是( B ) (A) E?'= E? -0.047pH (B) E?'= E? -0.094pH (C) E?'= E? -0.12pH (D) E?'= E? -0.47pH 4. Fe3+与Sn2+反应的平衡常数对数值(lg K)为( B ) (E? (Fe3+/Fe2+)= 0.77 V, E? (Sn4+/Sn2+)= 0.15 V) (A) (0.77-0.15)/0.059 (B) 2×(0.77-0.15)/0.059 (C) 3×(0.77-0.15)/0.059 (D) 2×(0.15-0.77)/0.059 5. 当两电对的电子转移数均为2时,为使反应完全度达到99.9%,两电对的条件电位至少大于( B ) (A) 0.09V (B) 0.18V (C) 0.27V (D) 0.36V 6 若两电对的电子转移数分别为1 和2, 为使反应完全度达到99.9%, 两电对的条件电位差至少应大于( C ) (A) 0.09V (B) 0.18V (C) 0.27V (D) 0.36V 7. 欲以氧化剂O T滴定还原剂Rx, O T+n1e=R T Ox=Rx-n2e,设n1=n2=1,要使化学计量点时,反应的完全程度达到99.9%,两个半反应的标准电位的最小差值应为( B ) (A) 0.177V (B) 0.354V (C) 0.118V (D) 0.236V

第七章氧化还原滴定法课后习题和答案解析

第七章氧化还原滴定法 计算在H2SO4介质中,H+浓度分别为1 mol·L-1和mol·L-1的溶液中VO2+/VO2+电对的条件电极电位。(忽略离子强度的影响,已知= V) 根据Hg22+/Hg和Hg2Cl2的溶度积计算Hg2Cl2/Hg。如果溶液中Cl-浓度为mol·L-1,Hg2Cl2/Hg电对的电位为多少

找出以下半反应的条件电极电位。已知=,pH=7,抗坏血酸p K a1=,p K a2=。

在1 溶液中用Fe3+溶液滴定Sn2+时,计算: (1) 此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常数及化学计量点时反应进行的程度; (2) 滴定的电位突跃范围。在此滴定中应选用什么指示剂用所选指示剂时滴定终点是否和化学计量点一致

计算pH = ,c NH 3= 的溶液中Zn2+/Zn电对的条件电极电位(忽略离子强度的影响)。已知锌氨配离子的各级累积稳定常数为:lg 1 =, lg 2 =, lg 3 =, lg 4 = ;NH4+的离解常数为K a =。 在酸性溶液中用高锰酸钾法测定Fe2+时,KMnO4溶液的浓度是mol·L-1,求用(1)Fe;(2) Fe2O3;(3)表示的滴定度。

称取软锰矿试样0.5000 g,在酸性溶液中将试样与0.6700 g纯Na2C2O4充分反应,最后以mol·L-1 KMnO4溶液滴定剩余的Na2C2O4,至终点时消耗mL。计算试样中MnO2的质量分数。 称取褐铁矿试样0.4000g,用HCl溶解后,将Fe3+还原为Fe2+,用K2Cr2O7标准溶液滴定。若所用K2Cr2O7溶液的体积(以mL为单位)与试样中Fe2O3的质量分数相等。求K2Cr2O7溶液对铁的滴定度。

第七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_300805321

第七章氧化还原滴定法 1.条件电位和标准电位有什么不同?影响电位的外界因素有哪些? 2.是否平衡常数大的氧化还原反应就能应用于氧化还原中?为什么? 3.影响氧化还原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4.常用氧化还原滴定法有哪几类?这些方法的基本反应是什么? 5.应用于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反应具备什么条件? 6.化学计量点在滴定曲线上的位置与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电子转移数有什么关系? 7.试比较酸碱滴定、络合滴定和氧化还原滴定的滴定曲线,说明它们共性和特性。 8.氧化还原滴定中的指示剂分为几类?各自如何指示滴定终点? 9.氧化还原指示剂的变色原理和选择与酸碱指示剂有何异同? 10.在进行氧化还原滴定之前,为什么要进行预氧化或预还原的处理?预处理时对所用的预氧化剂或还原剂有哪些要求? 11.碘量法的主要误差来源有哪些?为什么碘量法不适宜在高酸度或高碱度介质中进行? 12.比较用KMnO4’K2Cr2O7和Ce(SO4)2作滴定剂的优缺点。 13.设计一个分别测定混合溶液中AsO33-和AsO43-的分析方案(原理、简单步骤和计算公式)。 14.在Cl-、Br-和I-三种离子的混合物溶液中,欲将I-氧化为I2,而又不使Br-和Cl-氧化在常用的氧化剂Fe2(SO4)3和KMnO4中应选择哪一种? 15.计算在1mol/LHCl溶液中,当[Cl-]=1.0mol/L时,Ag+/Ag电对的条件电位。 16.计算在 1.5mol/LHCl介质中,当c Cr(VI)=0.10mol/L,c Cr(III)=0.020mol/L时Cr2O72-/Cr3+电对的电极电位。 17.计算pH=10.0,[NH4+]+[NH3]=0.20mol/L时Zn2+/Zn电对条件电位。若 C Zn(II)=0.020mol/L,体系的电位是多少? 18.分别计算[H+]=2.0mol/L和pH=2.00时MnO4-/Mn2+电对的条件电位。 19.用碘量法测定铬铁矿中铬的含量时,试液中共存的Fe3+有干扰。此时若溶液的pH=2.0,Fe(III)的浓度为0.10mol/L, Fe(Ⅱ)的浓度为1.0×10-5mol/L,加入EDTA 并使其过量的浓度为0.10mol/L。问此条件下,Fe3+的干扰能否被消除?

第八章分析化学答案

第九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习题解 20、用一定量的H 3AsO 4氧化过量的KI ,析出的I 2用Na 2S 2O 3溶液滴定至终点,用去30.00 ml;同样量的的H 3AsO 4恰好被0.1000 mol/L 的NaOH 溶液中和至第一计量点时,用去30.00 ml, 试计算Na 2S 2O 3溶液的浓度。(已知M H3AsO4=141.9) 解:O H I AsO H H I AsO H 22334322++=+++- 34242H AsO NaOH NaH AsO H O +=+ ---+=+264232222O S I O S I 3222432~1~1O S molNa molI AsO molH m o l N a O H A s O m o l H 1~143 L mol V V C V n C O S Na NaOH NaOH O S Na AsO H O S Na /2000.000 .3000.301000.02.2232232243322=??=== 22、某样品中含有KMnO 4和K 2Cr 2O 7, 现取此样品0.2400g 溶解, 酸化,加入过量KI ,析出的I 2用0.1000 mol/L Na 2S 2O 3溶液滴定至终点,用去60.00 ml ,计算样品中KMnO 4和K 2Cr 2O 7各为多少克?(已知M KMnO4 =158.0, M K2Cr2O7=294.2) 解:O H I Cr H I O Cr 223272732146++=++++--, O H I Mn H I MnO 22244528102++=++++-- ---+=+264232222O S I O S I 322245~2/5~1O S m o l N a m o l I m o l K M n O 32227226~3~1O S molNa molI O Cr molK 设样品中KMnO 4为x 克,则K 2Cr 2O 7为(0.2400-x 克),依题意: 322722465O S Na O Cr K KMnO n n n =+ 即 3223227224 .)2400.0(65O S Na O S Na O Cr K KMnO V C M x M x =-+ 31000.601000.02 .294)2400.0(60.1585-??=-+x x 解得: x=0.09821(g) ,即高锰酸钾为0.09821克, 0.2400-x=0.1418(g),即重铬酸钾为0.1418克。 25、有苯酚样品0.2401g, 用NaOH 溶液溶解后,定容至250.0 ml, 取此试液25.00

第八章-氧化还原反应与氧化还原滴定习题及答案

第八章 氧化还原反应与氧化还原滴定习题 1.是非判断题 1-1氧化数在数值上就是元素的化合价。 1-2 Na 2S ,Na 2S 2O 3,Na 2SO 4和NaS 4O 6中,硫离子的氧化数分别为-2,2,4,6和+5/2 。 1-3 NH 4+中,氮原子的氧化数为-3,其共价数为4。 1-4氧化数发生改变的物质不是还原剂就是氧化剂。 1-5任何一个氧化还原反应都可以组成一个原电池。 1-6两根银丝分别插入盛有 mol ·L -1和 1 mol ·L -1 AgNO 3溶液的烧杯中,且用盐桥将两只烧杯中的溶液连接起来,便可组成一个原电池。 1-7在设计原电池时,θ?值大的电对应是正极,而θ?值小的电对应为负极。 ! 1-8原电池中盐桥的作用是盐桥中的电解质中和两个半电池中过剩的电荷。 1-9半反应NO 3- + H + + e ?NO + H 2O 配平后,氧化态中各物质的系数依次为1,4,3。 1-10在碱性介质中进行的反应CrO 2-+Cl 2+OH -?CrO 42-+Cl -+H 2O 被配平后反应生成物CrO 42-的系数分别为8和2。 1-11对电极反应S 2O 82-+2e2SO 42- 来说,S 2O 82- 是氧化剂被还原,SO 42-是还原剂被氧化。 1-12原电池中,电子由负极经导线流到正极,再由正极经溶液到负极,从而构成了回路。 1-13金属铁可以置换CuSO 4溶液中的Cu 2+,因而FeCl 3溶液不能与金属铜反应。 1-14标准电极电势表中的θ值是以氢电极作参比电极而测得的电势值。 1-15电极电势表中所列的电极电势值就是相应电极双电层的电势差。 1-16某电对的标准电极电势是该电对与标准氢电极组成原电池时的原电池电动势。 1-17电极反应为Cl 2+2e 2Cl -的电对Cl 2/Cl -的E θ=;电极反应为12Cl 2+e Cl -时θ(Cl 2/Cl -) … =1/2×=。 1-18电极电势大的氧化态物质氧化能力大,其还原态物质还原能力小。 1-19在一定温度下,电动势E θ 只取决于原电池的两个电极,而与电池中各物质的浓度无关。 1-20在氧化还原反应中,两电对的电极电势的相对大小,决定氧化还原反应速率的大小。 1-21任何一个原电池随着反应的进行,电动势E 在不断降低。 1-22改变氧化还原反应条件使电对的电极电势增大,就可以使氧化还原反应按正反应方向进行。 1-23在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中,总是发生标准电极电势高的氧化态被还原的反应。 1-24由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设计而成的原电池,正极总是标准电极电势高的氧化还原电对。

第五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习题及解答

第五章氧化还原滴定法习题及解答` 一、名词解释 1..氧化还原滴定: 2..电极电位: 3..标准电位: 4. 条件电极电位: 5..诱导反应: 6.自身指示剂: 7..显色指示剂: 8..高锰酸钾法: 9.。重铬酸钾法: 10.碘量法: 二、填空题 1.(1)用KMnO4滴定Fe2+时Cl-的氧化还原速率被加速_________。 (2) MnO4-滴定C2O42-时,红色的消失由慢到快_________。 (3)Ag+存在时,Mn2+被S2O82-氧化为MnO4-_________。 A.催化反应 B.自动催化反应 C.副反应 D.诱导反应 2、向20.00mL0.1000mol/L的Ce4+溶液分别加入15.00mL及25.00mL0.1000mol/L的Fe2+溶 液,平衡时,体系的电位分别为_________及_________。(; ) 3、配制I2标准溶液时,必须加入KI,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As2O3 为基准物质标定I2溶液的浓度时,溶液应控制在pH为_________左右。 4、称取K2Cr2O7基准物质时,有少K2Cr2O7量撒在天平盘上而未发现,则配得的标准溶液真实浓度将偏________;用此溶液测定试样中Fe的含量时,将引起_________误差(填正或负),用它标定Na2S2O3溶液,则所得浓度将会偏________;以此Na2S2O3溶液测定试样中Cu含量时,将引起_______误差(正或负)。 5、已知在1mol/LHCl介质中,则下列滴定反应: 2Fe3+Sn2+=2Fe2++Sn4+平衡常数为_________;化学计量点电位为_________;反应进行的完全程度c(Fe2+)/c(Fe3+)为________。 6、已知在1mol/LHCl介质中;,则以Fe3+滴定Sn2+至99.9%时的平衡电位为_________;化学计量点电位为_________;滴定至100.1%时的平衡电位为_________;计量点前后电位改变不对称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八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答案

第八章氧化还原滴定法练习题参考答案1 对Ox-Red 电对, 25℃时条件电位(E?) 等于( D) (A) E?+ 0059 . lg n a a Ox Red (B) E?+ 0059 . lg n c c Ox Red (C) E?+ 0059 . lg n a a γ γ Ox Ox Red Red ? ? (D) E? + 0059 . lg n a a γ γ Ox Red Red Ox ? ? 2 为降低某电对的电极电位, 可加入能与( 氧化)态形成稳定络合物的络合剂; 若要增加电极电位, 可加入能与( 还原)态形成稳定络合物的络合剂。 3. MnO4-/Mn2+电对的条件电位与pH的关系是( B) (A) E?= E?(B) E?= E? (C) E?= E?(D) E?= E? ` 4. Fe3+与Sn2+反应的平衡常数对数值(lg K)为( B) (E? (Fe3+/Fe2+)= V, E? (Sn4+/Sn2+)= V) (A) (B) 2× (C) 3× (D) 2× 5. 当两电对的电子转移数均为2时,为使反应完全度达到%,两电对的条件电位至少大于( B) (A) (B) (C) (D) 6 若两电对的电子转移数分别为 1 和2, 为使反应完全度达到%, 两电对的条件电位差至少应大于( C) (A) (B) (C) (D) 7. 欲以氧化剂O T滴定还原剂Rx, O T+n1e=R T Ox=Rx-n2e,设n1=n2=1,要使化学计量点时,反应的完全程度达到%,两个半反应的标准电位的最小差值应为( B) (A) (B) (C) (D)

8. 下列现象各是什么反应(填A,B,C,D) 》 (1) MnO4-滴定Fe2+时, Cl-的氧化被加快_______D_________ (2) MnO4-滴定C2O42-时, 速度由慢到快_______B _________ (3) Ag+存在时, Mn2+氧化成MnO4-_______ A _________ (4) PbSO4沉淀随H2SO4浓度增大溶解度增加_______ C _________ (A) 催化反应(B) 自动催化反应 (C) 副反应(D) 诱导反应 9. 用Ce4+滴定Fe2+,当体系电位为时, 滴定分数为( B) [E? (Ce4+/Ce3+)=,E? (Fe3+/Fe2+)=] (A) 0 (B) 50% (C) 100% (D) 200% 10. 用铈量法测定铁时, 滴定至50% 时的电位是( A) | [已知E? (Ce4+/Ce3+)= V, E? (Fe3+/Fe2+)= V] (A) V (B) V (C) V (D) V 11. 用K2Cr2O7滴定Fe2+, 在化学计量点时, 有关离子浓度的关系是( C) (A) [Fe3+] = [Cr3+], [Fe2+] = [Cr2O72-] (B) 3[Fe3+] = [Cr3+], [Fe2+] = 6[Cr2O72-] (C) [Fe3+] = 3[Cr3+], [Fe2+] = 6[Cr2O72-] (D) [Fe3+] = 3[Cr3+], 6[Fe2+] = [Cr2O72-] 12. 已知在1 mol/L HCl溶液中E? (Fe3+/Fe2+)= V, E? (Sn4+/Sn2+)= V。若20 mL mol/L Fe3+的HCl 溶液与40 mL mol/L SnCl2溶液相混合, 平衡时体系的电位是( A) (A) V (B) V : (C) V (D) V 13 mol/L SnCl2溶液10 mL 与mol/L FeCl3溶液20 mL 相混合, 平衡时体系的电位是( D)

第五章氧化还原滴定法

第五章氧化还原滴定法返回 授课时数:10:课堂练习:2:讲评作业:1 重点与难点: 一、重点: 1 ?利用能斯特方程式 2?算有关电对的电极电位,并据此判断反应方向、反应进行的程度及反应条件对反应程度的影 响 3?滴左过程中电极电位的计算,特别是化学计量点、滴泄突跃范囤的讣算及指示剂的选择 二、难点: 1. 理解条件电极电位的概念、计算条件电极电位(涉及到各种副反应系数对氧化还原平衡的影响 2?滴左分析结果计算,找出被测物质与滴左剂间的计量比 § 5-1概述 以氧化还原为基础的滴泄分析方法。与酸碱、配位滴左法相似,选择适当的氧化剂或还原剂,滴定试液中具有还原性或氧化性的待测组分,在滴左过程中,随着滴立剂的不断加入,溶液的氧化态、还原态浓度不断变化,使得溶液的氧化还原电位不断改变,在计量点附近,电位发生突变,选择适当的指示剂,指示终点;不同点:基于电子转移,不是离子、分子间的简单组合,牵涉电子层结构变化,如MnOi ------------------------------- M n=\从负电荷含氧酸根到正电荷简单离子,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 反应速度慢,反应机理复杂,除主反应外,有时伴有各种副反应,使反应物之间没有确左的讣量关系:当得失电子数大于1时,反应往往分步进行,使反应复杂化,因此,在进行氧化还原滴宦时,除选择合适的滴定反应外,还需注意控制好反应条件 § 5-2氧化还原平衡 普通化学里,用什么参数来衡量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氧化还原能力? 一、电极电位 对于可逆氧化还原电对(可逆电对:能迅速建立起氧化还原平衡,所显示的实际电位与按能斯特公式汁算所得的理论电位相等,或差距甚小:不可逆电对:在反应任一瞬间,并不能真正建立起按氧化还原反应所示的平衡,实际电位与按其能斯特计算的相差颇大,0.1V或0.2V以上,如: Cr2O727Cr3+. MnO4/Mn2+. S4O627S2O32-> H2O2/H2O但用能斯特计算结果判断仍有意义), Ox+ne=Red ,电位可通过能斯特方程式求得。 E()x/ Rc d = E()x/ Re d + ' lg (25°C) n a Red 活度:离子在化学反应中起作用的有效浓度。 在电解质溶液中,带不同电荷离子之间存在着吸引力,相同电荷的离子之间存在着排斥力,离子与溶剂分子之间也可能存在着相互排斥或相互吸引作用力,这些作用力的存在,影响离子在溶液中的活动性,减弱了离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能力,使得离子参加化学反应的有效浓度比实际浓度低 活度与浓度的比值一一活度系数了=秸,对于强电解质,当浓度极稀时,离子间距藹大,之间相互作用力可略,视为理想溶液,此时,活度=平衡浓度,活度系数T,活动性大,活动厉害,最大为1:当浓度较大,离子间距离小,相互作用力大,活度小于平衡浓度,活度系数小于1。因此,活度系数是说明离子间力大小的,衡量实际溶液与理想溶液之间差別的尺度,活度系数小, 活动性小,离子间力大。 而离子间力与两个因素有关:1.溶液中各种离子的总浓度有关:2.与各离子的电荷数有关,综合考虑两方而因素,引入离子强度I的概念 /=—》C7Z「lg7 = —°?50Z「(一-0.30/),活度系数可计算,也可查表 标准电极电位:在一泄温度下(通常25°C), %组分处于标准状态即离子或分子活度等于1mol/L (气

第五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

第五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 教学要求: 1、进一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理解标准电极电位及条件电极电位的联系与区别。 2、了解影响氧化还原反应进行方向的各种因素,掌握反应条件对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程度的影响。 3、理解氧化还原滴定过程中电极电位和离子浓度的变化规律,掌握选择指示剂的依据。 4、掌握氧化还原滴定方法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5、掌握用物质的量浓度计算氧化还原滴定分析结果的方法。 重点、难点: 1、条件电极电位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2、反应条件对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程度的影响。 3、氧化还原滴定过程中电极电位和离子浓度的变化规律 4、氧化还原滴定的几种方法和分析结果的计算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氧化还原反应 概述:氧化还原滴定法是以氧化还原反应为基础的滴定方法。分类:高锰酸钾法;重铬酸钾法;碘量法 一个氧化还原反应能否进行,主要看两个方面:①热力学可能性⊿E ②反应现实性V(动力学因素)例、==1.23v,==0.0v,⊿E>0,但现实生活中 θ E θ E O 2+H 2==H 2O 基本不进行。 一、条件电位:㈠、电极电位: 1、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在于电子的转移。 一物质在得到电子之前称为氧化型,一物质在得到电子之后称为还原型。 物质得失电子的能力大小由该氧化还原电对的电极电位来量度。该电对的电极电位越高,其氧化型的氧化能力越强;该电对的电极电位越低,其还原型的还原能力越强。2、电极电位的计算:

以Ox 表示某一电对的氧化型,Red 表示其还原型,n 为电子转移数,则该电对的氧化还原半反应为 Ox +ne ====Red 对于可逆的氧化还原电对,其电位E 的大小符合能斯特方程,在25℃时,可表示为 E==d Ox d Ox a a n V E Re Re /lg 059.0+ θ 当a ==a ==1mol/L 时,为电极的标准态。E==为标准电极电位。 θ E 标准电极电位的大小与该电对本身的性质有关,且在温度一定时为常数。 θ E ①电极反应若有金属或固体参加,其活度视为常数 ②若有气体参加,其活度以大气压表示,标况下1atm。 ㈡、条件电位: 1、推导:标准电极电位不考虑离子强度及氧化型和还原型的存在形式,实际应用时误差太大。 如计算HCl 溶液中Fe(Ⅲ)/Fe(Ⅱ)体系的电极电位由能斯特方程 E==d Ox d Ox a a n V E Re Re /lg 059.0+ θ E==+0.059log θ E ] [][2323++++Fe Fe Fe Fe γγ实际上在HCl 溶液中,存在以下副反应 HCl 2+4-+ 若用C Fe (Ⅲ)、C Fe (Ⅱ)表示溶液中Fe 3+及Fe 2+的总浓度。则C Fe (Ⅲ)、C Fe (Ⅱ)应等于溶液中Fe 3+及Fe 2+的各个存在型体之和由能斯特方程可得E==+0.059log +0.059log C Fe (Ⅲ)/C Fe (Ⅱ) + + 23/Fe Fe E θ (Ⅲ) (Ⅱ)Fe Fe Fe Fe αγαγ??++23当C Fe (Ⅲ)==C Fe (Ⅱ)==1mol/L 时,

第四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习题

第四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习题 一、填空题 1、用4 K M n O 滴定+2Fe 时-Cl 的氧化反应速率被加速,这种现象属于 。 2、间接典量法的主要误差来源为 和 。 3、若两电对的电子转移数均为1,为使反应完全程度达到99.9%,则两电对的条件电位差至少应大于 V 。若两电对电子转移数均为2,则该数值应为 V 。 4、配制2I 标准溶液时,必须加入KI ,其目的是 。以32O As 为基准物质标定2I 溶液的浓度时,溶液应控制在pH 为 左右。 5、已知771.00/23=++Fe Fe E V ,154.00/24=++Sn Sn E V ,当用Sn 2+还原Fe 3+时,反应的平衡常数lgK= ,化学计量点电位E sp = 。 6、以4 K M n O 滴定+2Fe 的理论滴定曲线与实验滴定曲线有较大的差别,这是因为 ;计量点电位sp E 不在滴定突跃的中点,是由于 。 二、选择题 1、已知54.00/2=-I I E V ;36.10/2=-Cl Cl E V ;09.10/2=-Br Br E V ,若将氯水加入到含有-Br 和-I 的混合溶液中,所发生的反应是( )。 A 、首先析出2I ; B 、逸出氯气; C 、不发生反应; D 、2Br 首先析出 2、若两电对在反应中电子转移数为1和2,为使反应完全程度达到99.9%,两电对的条件电位差至少应大于( )。 A 、0.09V ; B 、0.27V ; C 、0.36V ; D 、0.18V 3、用+3Fe 滴定+2Sn 时,下列有关滴定曲线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滴定百分率为100%处的电位为计量点电位; B 、滴定百分率为50%处的电位为++24/Sn Sn 电对的条件电位; C 、滴定百分率为200%处的电位为++23/Fe Fe 电对的条件电位; D 、滴定百分率为25%处的电位为++24/Sn Sn 电对的条件电位。 4、用0.021-?L mol 的4KMnO 溶液滴定0.11-?L mol +2Fe 溶液和用0.0021-?L mol 的 4KMnO 溶液滴定0.011-?L mol +2Fe 溶液两种情况下滴定突跃的大小将

第五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

第五章氧化还原滴定法 各章节练习2009-10-30 20:36:18 阅读724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一、选择题 1.Fe3+/Fe2+电对的电极电位升高和()因素无关。 (A)溶液离子强度的改变使Fe3+活度系数增加(B)温度升高 (C)催化剂的种类和浓度(D)Fe2+的浓度降低 2.二苯胺磺酸钠是K2Cr2O7滴定Fe2+的常用指示剂,它属于() (A)自身指示剂(B)氧化还原指示剂 (C)特殊指示剂(D)其他指示剂 3.间接碘量法中加入淀粉指示剂的适宜时间是()。 (A)滴定开始前(B)滴定开始后 (C)滴定至近终点时(D)滴定至红棕色褪尽至无色时 4.在间接碘量法中,若滴定开始前加入淀粉指示剂,测定结果将() (A)偏低(B)偏高(C)无影响(D)无法确定 5.碘量法测Cu2+时,KI最主要的作用是() (A)氧化剂(B)还原剂(C)配位剂(D)沉淀剂 6.在Sn2+、Fe3+的混合溶液中,欲使Sn2+氧化为Sn4+而Fe2+不被氧化,应选择的氧化剂是( )()(A)KIO3( ) (B)H2O2( ) (C)HgCl2( ) (D)SO32-( ) 7.以K2Cr2O7法测定铁矿石中铁含量时,用0.02mol/L K2Cr2O7 滴定。设试样含铁以Fe2O3(其摩尔质量为150.7g/mol)计约为50%,则试样称取量应为( ) (A)0.1g左右(B)0.2g左右(C)1g左右(D)0.35g左右 8.()是标定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较为常用的基准物。 (A)升华碘(B)KIO3 (C)K2Cr2O7 (D)KBrO3 9.用草酸钠作基准物标定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时,开始反应速度慢,稍后,反应速度明显加快,这是()起催化作用。 (A)氢离子(B)MnO4-(C)Mn2+ (D)CO2 10. KMnO4滴定所需的介质是() (A)硫酸(B)盐酸(C)磷酸(D)硝酸 11.在间接碘法测定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边滴定边快速摇动 (B)加入过量KI,并在室温和避免阳光直射的条件下滴定 (C)在70-80℃恒温条件下滴定 (D)滴定一开始就加入淀粉指示剂 . 12.间接碘法要求在中性或弱酸性介质中进行测定,若酸度大高,将会( ) (A)反应不定量(B)I2 易挥发 (C)终点不明显(D)I- 被氧化,Na2S2O3 被分解 13.KMnO4法测石灰中Ca含量,先沉淀为CaC2O4,再经过滤、洗涤后溶于H2SO4中,最后用KMnO4滴定H2C2O4,Ca的基本单元为() (A)Ca (B)(C)(D) 14.下列测定中,需要加热的有( ) (A)KMnO4溶液滴定H2O2 (B)KMnO4溶液滴定H2C2O4

分析化学 第6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 答案

第 六 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 思考题 2. 条件电位与标准电极电位区别是什么?为什么引入条件电位的概念?它在氧化还原滴定分析中有什么意义?影响条件电位的因素有哪些? 答:标准电极电位:在离子浓度为1mol/L ,气体压强为101.3kPa ,温度为25℃时,把 2H +/H 2的电位人为地定为零,通过测定H +/H 2与其他电对之间的电位差,就可以相对确定每一种电对的电极电位.这样测得的电极电位叫做标准电极电位,用θ?来表示。 条件电位: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并将其与标准电极电位合并得到的常数,是特定条件下氧化态和还原态的浓度均为1mol/L (或比值C Ox /C Red =1)时的实际电位值。 两者区别:条件电位和标准电极电位不同。对于一定的电极电对,温度一定标准电极电位为一固定值,即标准电极电位是一个热力学常数;条件电位不是一个热力学常数,它的数值与溶液中电解质的组成和浓度,特别是能与电对发生负反应物质的组成和浓度有关。只有在实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条件电位才有固定的值。 条件电位概念的引入:在实际工作中,溶液的离子强度对电对电位会有影响,且溶液组分改变时,电对的氧化态和还原态的存在形式也随之改变,从而引起电位的变化,如果忽略这些影响因素而采用标准电位代入能斯特公式计算出的电对电位,即使是可逆的氧化还原电对,其计算结果和实际结果仍会相差较大。所以在实际工作中,常常需要考虑离子强度和副反应。当考虑离子强度和副反应的影响时的能斯特公式为: d Ox Ox d d Ox d Ox d Ox c c n f f n Re Re Re Re /Re /lg 059.0lg 059.0++=αα??θ 即条件电位??θ为: Ox d d Ox d Ox d Ox f f n αα??θ θRe Re Re /'Re /lg 059.0+= 若忽略离子强度的影响??θ为: Ox d d Ox d Ox n αα??θ θRe Re /' Re /lg 059.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