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庞氏骗局”的运行机理

“庞氏骗局”的运行机理

“庞氏骗局”的运行机理
“庞氏骗局”的运行机理

“庞氏骗局”的运行机理

钟茂初,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教授

[摘要]现代经济的运行机制与“庞局”运行机理有着类似的结构,“庞局”机理是刻画现代经济运行机制的一个拟合良好的“理论模型”。庞局经济现象,普遍地存在于现代经济发展现实中,而主流经济学理论对此尚属于认识盲区。庞局经济活动,有时序上的“借新债还旧债”、“寅吃卯粮”形式和空间上的“拆东墙补西墙”形式,庞局经济的主要过程和要素包括:设局、增信、高收益率示范、庞局正反馈、变局、破局。庞局经济,最终必然走向难以为继而崩溃的结局,其对经济社会的负面影响主要体现为:“庞局经济”的参与广泛性引发全局性的经济社会影响;金融为庞局经济提供平台加剧经济社会风险;整个社会走向非理性的致富迷局、高收入群体图利中低收入群体而造成收入财富结构朝着更加不公平的方向发展;具有庞局特性的社会保障制度难以为继进而影响社会稳定的基础。要使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应着眼于长期需求稳定的实体经济;各个层面的债务(政府债务、企业债务、消费者债务、金融机构债务)应限定在理性范围;金融规模不可超过实体经济需要而超常发展;社会保障应着眼于社会各阶层之间社会福利的调剂,而不是“外生性”地增加社会成员福利。

[作者简介]钟茂初,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教授。

一、现代经济中的“庞局经济”现象

1.问题的提出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给全球经济带来了广泛而

深刻的影响,直至今日,其后续影响仍在持续发酵。是什么要素引发了这一场经济危机?诸多经济学者对此问题进行了探讨,主流观点认为,监管不力的过度金融创新是主要原因。笔者认为,这一认识失之深刻。其根源应直指资本经济运行机制,危机是资本经济长期积累的矛盾达到一定程度后的必然结果。目前,全球发达的资本经济中,都处于举步维艰的地步:欧洲国家主权债务问题危机四伏,

日本经济自1990年代泡沫经济破灭后长期低迷不振,美国经济各个层面的严重

“透支”而债台高筑。显然,这并不是一时性或周期性的经济景气问题,也不可能是某一经济政策不当的问题,无疑是整体经济运行机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态势。

那么,现代资本经济运行机制的核心特征是什么?其运行机理是什么?笔者认为,现代经济运行机制与“庞局”运行机理有着类似的结构。所谓“庞局”(Ponzi Scheme),就是设计一个宣称能够获得高收益的投资活动,吸引大量投资者参与

其中,用后期投资者的资金支付前期投资者的高收益,循环往复,直至后续资金难以为继、或投资者信心不再之时,整个系统迅速崩溃。“庞局”现象,广泛地存在于现实经济活动之中。

2.现代经济发展与“庞局经济”密切关联

“庞局”,并不仅仅限于微观经济领域。现代经济史中的宏观经济,也不乏这样的事例,且工业经济以来的历次经济危机的成因都与各种名目的“庞局”有着密切的关联。如,1847-1850年代的经济危机与当时的大规模铁路建设投资名义下的“庞局”密切相关,1920—1930年代的大危机与其时的房地产繁荣名义

下的“庞局”密切关联,198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的形成与破灭与其时日本房地产及股市繁荣名义下的“庞局”密切关联,1990年代“新经济”的形成与破灭与其时的IT技术名义下的“庞局”的成局与崩溃密切关联。

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这是“金融创新”名义下的“庞局”崩溃。引发危机的是美国的“次贷问题”,次贷及其金融衍生品从形成到扩张的整个过程,具有显著的“庞局”特性(并不可信的预期高收益率、前期的收益来自后期参与者的资金、前期参与者收益刺激源源不断的后期参与者)。次贷及其金融衍生品的繁荣,是建立在并不可信的预期高收益率的基础上不断扩张而形成的,其放贷机构、投资银行、投资者之间的“庞局”特性明显,注定了它走向崩溃的必然后果。次贷及其金融衍生品投资活动,不可避免地演变为次贷危机。次贷危机转变为金融危机,金融危机转变为经济危机,美国的金融危机转变为全球性经济危机,是沿着各个不同途径蔓延而形成的。首先,次贷及其金融衍生品投资,沿着低信用者群体——放贷机构——投资银行——投资者——投资者这样的路线形成,其崩溃过程也沿着这一路线连锁崩溃,资金与收益的链条一节一节地断裂,形成恶性连锁反应;而后,次贷危机又沿着投资银行、参与次贷债券的金融机构向整个金融体系蔓延;进而,美国的金融危机,又沿着金融全球化的全球性金融联系,向全球金融体系、全球金融机构蔓延;最后,金融危机,又沿着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联关系,向实体经济蔓延,向全球经济体系蔓延,形成全球性经济危机。次贷的规模是有限的,为什么美国乃至全球如此庞大的经济规模却无法遏制其危机的蔓延呢?这就表明:次贷危机不是问题的核心,它只是整个经济危机的“引信”,它引爆了现代经济体系中无数个“爆炸点”,这些“爆炸点”都有与“庞局”相类似的机理,整个经济体系就是由这样一些“爆炸点”以错综复杂的方式串联在一起的,次贷危机一引爆,便不可避免地、不可遏止地向各个领域延烧引爆。各国宏观经济的管理者和决策者,既应接不暇,事实上也无能为力。

3.现代经济中的“透支经济”与“庞局经济”密切关联

现代经济活动中,“透支”(overdraft)是普遍现象,如,信贷消费(消费

者对未来收入的透支)、企业债务(生产者对未来收益的透支)、财政赤字(国家对未来财政收入的透支)等,耗竭性使用自然资源环境以实现经济增长也是透支的一种形式(对后代人的透支),可称之为“透支经济”。透支经济,与“庞局”也有着类同的结构和机理。其本质是:游戏的延续依存于“信用”而不断获得债务,同时不断将债务本息的偿还往后推延,直至“信用”不再可信而无法获得新的债务、债务本息无法偿付,游戏崩溃而结束。所以,常态化的透支过程,就是“庞局”经济活动的运行过程。

主流经济学认为,“透支”有利于经济增长。主要理由有:(1)资本流

动是提高经济效率的手段,经济增长应着眼于资本流量的增加,资本流量是“运载”资本收益的载体,经济活动参与者在经济活动中,并没有动用他人的资本,而只是借用了他人资本(获益之后迅速返还),而在资本借用和资本流量增加的过程中,经济活动参与者的获益能力得以大幅提高、财富也得以加速累积。“透

支”,增加了资本流量,进而加速了财富增长。(2)“透支”有利于经济增长,源于乘数效应(multiplier effect),即指资本投入增加会带来国民收入的成倍增长;(3)透支只是不同时期之间、不同人群之间、不同生命周期之间收支差异的调剂,对整体而言收支是平衡的,债务不会造成危害后果。

主流经济学对“透支”经济的认识,存在着逻辑缺陷:(1)如果增加资本

流量以增加获益的思路成为所有经济主体的共同理念,即:消费者超出可支配收入采用信贷方式扩大消费,企业超出自有资本采用信贷方式扩大生产规模,政府超出财政能力采用赤字方式扩大财政支出,金融机构超出吸纳资金量采用信用创造方式大幅地对外放贷,货币当局超出经济体系内生货币供应量而大幅增加外生

货币,借用的资本从何而来?现实的解决方式是,采取不问借贷最终出处的态度,因为金融体系及信用制度能不断地提供各个经济主体所需的资金。现实世界所有债务总和,远超所有可用资金总和,追根究底地寻求所有信用资金的出处,不难

得出一个结论:所有超贷的资金都是“虚构”或“透支”。(2)透支,并不是

不同时期收入与支出的调剂。如果仅仅是当期的支出提前使用了下期的收入,而在下期则减少相应支出以实现收支平衡。这样的行为,对实际经济运行影响不大,因为:如果把当期和下期合并为一个会计期间来看,并没有发生透支活动。所以,有实际意义的透支,必定是持续地透支而常态性地形成大于收入的支出。透支的债务必然一期一期地累积,必然无法偿还,其“庞局”性质显然易见,当前欧洲国家普遍的主权债务危机就是典型的例子。所以,无论哪一层级的经济主体,一旦实施了常态化的透支,就不可能偿还,必然不断累积,直至最终崩溃。

4.主流经济学对“庞局经济”的认识盲区

以“庞局”机理运行的经济现象,普遍存在于各个经济领域。一个企业日复一日地计较于“成本—收益”的核算累积起来的财富,因某一金融操作而瞬间破产;一个家庭几十年辛辛苦苦地累积起来的财富,因参与某一金融理财而瞬间化为乌有;一个国家经过长期发展累积的外汇财富因投资发达国家金融产品而遭受巨大损失。这就引出一个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问题:是日常成本核算之类的“算小账”重要,还是防范经济危机大风险之类的“算大账”重要?但是,处于主流地位的现代经济学理论,尚未将其纳入理论视野。根本原因在于“理性经济人”假设的天然缺陷。

“理性经济人”,是现代经济学理论构架的基础。所谓“经济人”,即是在经济活动中,经济当事人都能够通过“成本—收益”的比较或趋利避害的原则来对其所面临的一切机会、目标、手段进行最有利的选择。但是,面对此次危机,“经济人假设”显然存在内在缺陷。现代经济活动中,个人消费者计较小额支出的合理价格,却无力计较大额支出的合理与否;企业计较生产成本、劳动成本的大小,却无力计较行业市场变化、资金运作所导致的大风险。主流经济学的缺陷

在于:经济人在理性地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无力理性地认知宏观的约束条件[①]。或者说,主流经济学完全无视普遍存在的庞局崩溃风险。

此外,主流经济学的盲区还体现为:“庞局”崩溃这样的突变(非连续性)现象,在经济生活中经常出现且影响巨大,但现代经济学的边际分析和计量分析无视突变现象;经济活动以最大化利益追求为行为依据,但最大化利益的获得往往是由外部性影响实现的,而微观的外部性影响的加总效应是受到约束的,主流经济学却无视这一约束;主流经济学认为小概率事件不会发生,但现实中小概率事件的时常发生,影响巨大且不可避免;由于现代经济学认为经济增长无极限,所以“庞局”崩溃状态不会出现,这是现代经济学隐含的假设。以上方面,都是主流经济学与现实经济活动脱节的认识盲区。在这样的理论认识指导下,走向庞局崩溃是必然的结果,而面对庞局崩溃结果束手无策也是必然的。

5.对现代经济与“庞局经济”关系的初步认识

从上述事例可以总结出: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现代经济运行机制与“庞局”运行机理有着类似的结构!尤其是现代经济中宏观经济增长过程、金融体系的运行过程、投资品市场的运行过程、财政体系的运行过程,似乎都无不与“庞局”

有着类同的机理,这样的经济体系或可称之为“庞局经济”(Economy of Ponzi Scheme)[②]。即,“庞局机理”或许是一个对现代经济运行很恰切的拟合模型,

并可采用“庞局机理”对现代经济运行和危机进行新视角的阐释,可在理论上弥补主流经济学对“庞局经济”的认识盲区。

有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了现代金融体系和经济体系与“庞局”运行方式相类同的观点。斯特兰奇(Susan Strange)提出赌场资本主义(casino capitalism)

概念[③],认为:现代资本主义体系已成为一个巨大的赌场,全球每一个人都被卷入其中。当代资本主义具有高度的投机性和风险性,它具备了赌场的所有要素。

明斯基(Hyman P.Minsky)建立了“金融不稳定假说”(FinancialInstability Hypothesis)理论[④],认为:资本主义的本性决定了金融体系的不稳定,投机型财务(SpeculativeFinance)和庞局型财务(PonziFinance)放大了金融系统风险。希勒(RobertJ. Shiller)提出[⑤],现实经济是“非理性繁荣”(Irrational Exuberance),投机性泡沫的反馈机制(自发形成的庞局过程),已经构成了大

众文化的一部分。投资者产生高度信心和热情的价格反馈机制,是金融市场中一个组成部分。

二、“庞局经济”的运行机理

“庞局”,在各个经济领域持续上演着,不断更换设局的“标的物”已经演变到房地产、股票、期货、石油、汇率以及诸多的金融衍生品,成为现代经济中普遍的经济模式。理清“庞局”的一般机理,对于认识现代经济的本质和规律,有其启示性的作用。换言之,“庞局”机理是刻画现代经济运行机制的一个拟合良好的“理论模型”。

1. “庞局经济”的一般过程与一般特征

庞局经济活动的一般过程是:设局者设计“标的物”——某一具有“可信的”投资收益来源的投资产品,向投资者承诺高收益回报,第一期投资者相信其高收益回报的承诺进行“投资”,可通过自有资金或借贷资金如期向其支付投资收益;第二期投资者,因看到前期投资者获得了“真实”的收益,更加相信高收益回报的承诺而进行投资,此时即可用第二期投资者资金向第一期投资者支付的收益(收回自有资金或返还借贷资金);随后的投资者看到“真实”的高回报后,将源源不断地加入其中,而设局者也可以源源不断地利用后期参与者资金支付其承诺的预期高收益。循环往复,规模迅速扩张,直至后续资金难以为继、或投资者信心不再之时,整个系统迅速崩溃。庞局经济活动的特征可归纳为:

(1)宣称无极限的单向性增长;

(2)增长的基础建立在“良好预期”,而“良好预期”远远偏离现实状况;

(3)维持某种持续增长局面的前提是社会公众普遍持有某一“信念”,而这一“信念”并无可信的物质基础;

(4)收益增长的“真实性”,是不断地把后续资金用于支付前期的“收益”,类似于借新债还旧债,实质是一个“零和游戏”;

(5)当某一“信念”变得脆弱之时,“标的物”出现调整,而通过树立新的“信念”来维持局面不被打破。

2. “庞局经济”的类型与理论阐释模型

庞局经济活动有不同的类型,既有时序上的“借新债还旧债”、“寅吃卯粮”形式,也有空间上的“拆东墙补西墙”形式,还有实体经济与庞局经济相结合的

形式。庞局经济可用以下“庞局平衡方程”)进行理论描述。设Y t为某时点t

的参与规模,r为参与预期收益率,rY t为参与预期收益,C为整个活动中的其他

成本。只有满足以下平衡方程,才能使财富游戏继续。平衡方程的含义是:向上一期参与者返还本金并支付承诺的收益以及支付其他成本,是由下一期参与者资金来支付。

3. “庞局经济”盛衰各过程的要素

庞局经济过程的成局和繁荣的不同发展阶段,其主要过程和要素包括:

(1)设局。在某一经济活动成局开端阶段,“标的物”与“预期收益率”

的设计,至为重要。这个用于设局的“标的物”必须具有创新性,同时又必须具有潜在的公众认同性,还必须具有与预期高收益率的关联性,关键是必须具有规

模持续扩张性。2001—2007年美国房地产繁荣,“次级贷款”及其证券化,就

是庞局设局“标的物”选择的典型例子。各种金融衍生品及其预期收益率,也是相关庞局经济活动成局的关键。这一要素,可称之为“庞局设局”。

(2)庞局信念与庞局增信。某一经济活动能否顺利展开,关键在于能否吸

引更多的公众参与其中。而提高公众对该经济活动的信任,是吸引公众参与的关键。所以,任何经济活动都必须想方设法增加可信度,信用评级就是为了达成这

一目的的方式。美国安然公司(Enron Corporation)、世通公司(WorldCom, Inc.)

通过信用评级机构虚构高收益的事例,是“增加可信度”的典型例子。公众对于“庞局经济”的信任度可称之为“庞局信念”,而增加可信度的要素可称之为“庞局增信”。

(3)高收益率示范。为使某一经济活动顺利展开,吸引大量公众参与更为直接更为有效的方式是:高收益率支付的示范,通过这一示范诱惑更多的潜在参与者进入参与状态。麦道夫理财(Madoff’ scheme)长期实施高收益率支付,是其范例。高收益率示范,是“庞局增信”的重要方式。

(4)庞局正反馈。为使某一经济活动顺利展开,参与规模得以持续扩张是其必要条件,通常的方式都是“高收益-规模扩张”正反馈(即,以高收益率吸

引更多的参与者,又由众多参与者来实现更高的收益率,循环往复)。现实经济活动中,短期内股票价格不断攀升与股市参与者不断扩大、短期内房地产价格不

断攀升与房地产投资者不断增加的现象(全民参与、多数企业参与、金融机构全面参与、政府政策鼓励),都是典型例子。这一机制可称之为“庞局正反馈”。

(5)庞局动能。某一经济活动能否顺利展开、参与规模的持续扩张,就在

于能否为之提供“扩张动能”。信用创造是其常见手段。个人消费信贷扩张、企业高债务、银行高放贷、国家财政赤字等,都是典型例子。这一要素可称之为“庞局动能”。

(6)庞局变局。为应对参与规模难以持续所出现的颓势,或为应对原本的

庞局经济活动出现的崩溃迹象,设局者可通过改变标的物、改变游戏规则、改善预期收益率及其可信度等方式适时地进行变局,以达到庞局经济活动得以延续的

目的。2001年美国新经济泡沫破灭之时,以金融创新带动房地产业的兴起,就是“庞局变局”的典型例子。这一过程可称之为“庞局变局”。

(7)庞局破局。任何庞局经济活动的最终结局必然是轰然坍塌,而此时仍在局中的参与者必然承受巨大的损失,所有在局参与者的财富必然大幅蒸发。2008年由次贷危机蔓延而形成的全球金融危机,导致了全球各个层面经济活动参与者的财富大量湮灭,是其典型例证。这一结局,可称之为“庞局破局”。

上述因素,即是“庞局经济”的基本分析概念。

4. “庞局经济”中的“变局”与“破局”

无论对设局者而言、对参与者而言,都不希望“游戏”迅速破局,而期待能够延续得越长久越好。这就必须使游戏出现“变局”。为应对庞局经济活动可能的崩溃而采取的“变局”行为,称之为“庞局变局”。庞局经济活动中所涉及的因素,无非是几种:标的物、预期收益率、参与规模(与延续的期数直接相关),“变局”也只能围绕这些因素来设计。

(1)改变标的物:预感到游戏快要维持不下去、即将接近崩溃期T之时,不知不觉地把一个游戏转换为另外一个游戏(或者转换成原游戏与新游戏并存),避免了前一个游戏完全崩溃的过程;

(2)改变预期收益率:预期收益率变小,将逼退部分参与者(也可视作为较为和缓的崩溃形式),而使游戏在较低层级上持续进行;

(3)采用一个可控制的“小崩溃”,使游戏退回到相对远离崩溃期T的阶段。游戏在这个较低层级上重新展开。

许多微观或宏观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事实上就是避免庞局经济崩溃的“变局”。技术创新概念下的新产品及其不断的更新换代,是微观经济领域庞局经济活动变局的手段。不断变局,使破局崩溃不断延后,甚至不再出现。技术进步、制度创新、金融创新,则往往是宏观经济利益庞局经济活动变局的方式。“次贷”

问题的出现,就是一次典型的变局。2001年IT为“标的物”名为“新经济”的

“庞局经济活动”面临崩溃的状态下,美国经济本应陷入衰退,但那次衰退很短。之所以那么短,因为美联储用降息来刺激房地产经济,由此造成美国房地产市场一度高度繁荣,代价是带来了房地产泡沫,一个比新经济泡沫更大的泡沫,随着

2006年美国房地产泡沫破裂,次贷危机逐步显现,并愈演愈烈成为影响全球的

金融危机。时任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的林毅夫认为,从这场危机中,世界应该吸取的第一个经验教训就是——不能为了解决一个问题,却创造一个更大的问题。然而,就目前的经济运行体系及其机制而言,这是难以摆脱的一个循环:“设局”——“破局”——“变局”。可以预言,如果全球经济体系没有根本性的改变的话,即使此次全球经济危机在某一方案下得以走出,那么其后的发展趋势依然无法摆脱“为了解决一个问题,却创造一个更大问题”的宿命。

庞局经济的最大危害,在于崩溃是瞬时发生的,该时点的所有参与者都将损失大部分的参与资金。其损失加总规模是极其庞大的。对于一个经济体系而言,如果,这些损失没有系统联系,而是发生在不同领域、不同时点,那么经济体系可以逐步消化其影响,但由于庞局经济活动崩溃是系统性且同时性的,对于经济体系而言发生了“共振效应”,其影响是巨大,且往往是不可挽回的。庞局经济走向崩溃是必然的。庞局经济过程的危机和破局,出现在以下状况:

(1)预期收益率,由“可信”转为“不可信”的状况;

(2)预期收益,由“正常支付”转为“不可正常支付”的(原有参与者的预期收益到期按约支付转为难以按时按约支付)状况;

(3)参与规模,由“持续”转为“不可持续”的状况(新增参与越来越少,且原有参与者陆续退出并形成示范)的状况;

(4)资金流,由“可拆补”转为“不可拆补”(原本资金充裕逐步转向捉襟见肘,资金窟窿越来越大,难以掩饰)的状况。

三、“庞局经济”的经济社会影响

现代经济中的宏观经济的运行与增长、金融体系的运行、投资品市场的运行、财政体系的运行,都无不与“庞局”有着类同的机理。如同庞局崩溃后会给参与者带来严重的损失一样,各种“庞局经济”也必然会给整个经济社会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

1.“庞局经济”的参与广泛性引发全局性的经济社会影响

“庞局经济”之所以成局,其最重要的条件是广泛参与。所以,庞局经济的危害必然是全局性的、整体性的。首先,庞局经济所设计的“标的物”必然是与社会大众密切关联的商品;其次,参与者是整个经济中的各个主体,以及各个主体中的多数成员,使得该庞局成为整个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再者,庞局崩溃时承受损失的参与者是多数,而获利者只是之前获利了结了的少数。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房地产炒作的“庞局”,房地产作为重要的消费品和投资品,它的产业发展往往与宏观经济的景气联系在一起。1985—1990日本的泡沫经济、2002—2007年美国经济的繁荣,都与房地产的繁荣有着密切的关系。现

实经济中,房地产价格的上涨,往往成为宏观经济景气的表征。在所有宏观经济部门之中,房地产之所以会被凸显出来,就在于它比起其他领域更加具备庞局经济活动设局、增信、扩张等过程所需的条件。土地的稀缺性(价格不断上涨及财富不断增值的物质基础),住房需求的必需性(刚性需求)、住房改善的持续性(可不断扩大的需求)、住房需求从必需品到奢侈品的全覆盖性(需求规模庞大),房地产的可融资性(作为真实的财富、作为可获得收益的投资品、作为可获得信贷的抵押物),房地产与政府收入的关联性(房地产相关税收是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这些因素决定了以房地产为“标的物”展开庞局经济活动的有利条件。从“预期收益率”因素来看,土地的稀缺性和民众的广泛需求性,决定了房地产具有“高预期收益率”的可能性和可信性。从“规模扩张”因素来看,民众

的广泛需求性、需求可持续改进的特性决定了房地产具有规模不断扩张的潜能;而房地产的投资收益性,又决定了可形成“高预期收益——规模扩张”的正反馈

循环。加之,政府财政收入有很大比例是依存于房地产规模的“抽成”(take a percentage),所以政府政策也会倾向于支持规模扩张。从“规模扩张动能”因

素来看,由于房地产业早已形成并不断完善了按揭制度,强化了规模扩张的动能,加之首付比例、房贷利率、信用条件等手段的调控,使得规模扩张动能可以得到不断增加。由于上述因素,房地产“庞局”崩溃的后果可想而知。各个时期的实例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特性,其引发的社会后果都是全局性的。

当一个经济社会中的重要要素、重要资源、重要商品,如土地、能源、资源、外汇、农产品期货等,都成为庞局炒作“标的物”之时,整个社会也就陷入了一个充满庞局崩溃风险的状态。一个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应着眼于长期需求稳定的产业行业,社会成员收入和财富增长的目标来源,应着眼于需求稳定的实体经济。只有摈弃了通过虚拟经济快速致富的社会氛围,只有依靠实体经济的发展,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才具有其坚实的基础。

2.金融虚拟化加剧经济社会风险

金融的基本职能是资本的中介与资本的聚集,这些原始职能的确能够带

来更多可有效利用的资本,能够为全社会的经济活动规模扩张和效率提高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而获得相应的收益。但是,进入工业化中后期,金融业日益朝着虚拟化方向发展,金融业的收益,随着虚拟化的进程而不断加码。金融业本身已经远远偏离了其基本职能,走向了金融异化,为庞局经济活动构建交易平台成为了金融的主业。

金融在全球各个经济体和各个经济领域中起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金融能够创造出无限的财富等认识,让公众深信不疑。其实,金融高收益是一种虚幻,某些有关金融的“常识”违背了基本逻辑,加剧了经济社会风险。如:

(1)金融产品真的是高风险、高收益?“高收益必有高风险”,既合乎逻

辑也与现实状况相符。但反过来说“高风险必有高收益”,就违背了逻辑合理性。因为,高风险未必带来高收益。风险高到一定程度后就成为了大概率事件,风险发生的概率极大之时,何来收益?

(2)资本流动效率真的可提高资本收益?金融衍生品,能够大大提高资本

流动效率,进而提高资本的收益,这是金融衍生品的重要理据。这一逻辑是有前提的。在实体经济所需的资金充足的前提下,其收益的提高不再依赖资本规模扩张,而依赖需求或技术进步。所以,此时过度的金融没有任何实际的意义,反而造成虚假的资金需求假象。

(3)资产价格真的是市场决定的?支撑金融衍生品的是资产评价的高价格,

往往把这一价格评价看作是市场均衡的结果。事实上,由于高杠杆操作,价格只是操作者对赌的赌局选择。如果“参与者”是有信用支付能力的,那么对赌的结果是“零和”;如果“参与者”没有信用支付能力的,那么对赌的结果是“负和”,由全体参与成员分担,甚至由全社会分担。

(4)全民理财真的能够提高全民收入?在促进收入增长的讨论中,往往会

提出提高民众理财水平、增加民众资产性收入的主张。其实,从整体来看,这一认识也不符合基本逻辑。实质是,把“风险收益”当作了“真实收益”。而推广

“理财产品”的金融机构,有意无意地混淆两者的根本区别(有意淡化了风险收益所伴随的风险损失),而诱导大量的公众购买其“理财产品”。

金融业的高收益(此处仅指金融基本职能之外的收益),通常是通过增加社会风险方式来实现的。如:

(1)通过金融市场的操作,人为地制造出的“市场信号”和“预期信号”,

诱导了民众把长期需求变为短期需求(如,短期内迅速膨胀的房地产需求),从中牟取金融利益,而损害长期经济发展的基础。

(2)通过鼓吹金融资本创造并应获取超额利润的“道理”,实质上挤占了其他要素的收益(尤其是挤占了劳动者收益)。

(3)通过信贷扩张,势必造成了“财富”与“债务”的同时扩张。金融系统必定从“财富扩张”中获得抽成,但对“债务扩张”却不承担后果和责任。

(4)通过虚拟经济方式,挤占了实体经济的发展空间,同时也挤占了消费。

(实体经济的利润来源是实体经济产品可能带来消费者效用增加而使消费者意愿支付的增加,而虚拟经济通过鼓吹某种“高收益率”或“高预期收益率”,使之转变为风险收益)。

(5)通过稀释资本本身的价值,而达到攫取金融收益的目的。通过所谓的

“乘数效应”,可以将一定规模的资本无限地循环,而无限放大资本量。从个别的金融机构来看,它将在竞争中获得较高的收益,但从整体上来看,只是把资本量放大了,资本实际收益并不会增加,实质上就是各家金融机构不断加码“兑水”来稀释资本的过程。

(6)通过绑架国家信用、风险由国家承担连带责任的方式,无限度地攫取

风险收益。某一金融机构的破产,必然牵连到整个金融体系,所以在多数情况下,国家不轻易让任何银行破产,因此国家也就不得不想方设法地使摇摇欲坠的金融机构不至破产。在此背景下,金融机构进行高风险的操作也就没有了后顾之忧,反正获得高收益归自身所有,而一旦出现巨额亏损则有国家为之共担。

对于金融繁荣给经济社会带来的影响,要理性地审视。要充分认识,金融经济过度繁荣背后的负面影响,要认识到资本市场的过度繁荣必然意味着整体经济的失衡,金融规模不可超过实体经济需要而超常发展;要认识到,发达国家极力推动金融自由化、金融投资活动全球化的牟利目的,发展中国家应保持金融体系的独立性、金融全球化应限于金融基本职能方面、要与金融过度扩张的金融体系相隔离;要认识到,治理经济危机,必须让曾被炒高的各种金融资产回归到合理价格水平,只有让经济基本面回归到真实可信的基础,才能恢复公众的信心和相互间的信用;要认识到,在新一轮全球经济增长中,“碳金融”等很可能成为发达国家设局图利的一种新模式。

3.整个社会走向非理性的致富迷局,高收入群体图利中低收入群体

庞局经济,无论设计多么“巧妙”,促使多少人相信其“真实”收益并参与其中,其本质是“零和游戏”,不可能从中创造任何增益,而只是不同群体之间

的利益再分配。在这一过程之中,中低收入者总是处于跟随者的地位,必然成为设局者和早期参与者的图利目标对象。其结果必然是“劫贫济富”,造成收入分配朝着更加不公平的方向发展。

以金融衍生品的运行为例,设局者以金融衍生品牟利于普通投资者。斯特兰奇指出[⑥]:操纵资本主义金融市场这个大赌场的主要力量,是银行家、资本家和专业经纪人。他们是这一赌场中的大赢家。这一巨大赌场也把众多的普通居民卷入其中。尽管极少数普通居民在这一赌场中偶有小赢,总体上普通大众通常都是牺牲者。极少数人在这一赌场中的暴富,正是以伤害大多数普通人为代价的。这正是当代资本主义这一赌场的内在逻辑。华尔街的理论总是说,通过广泛参与繁荣的金融市场,社会财富已经变得大众化了。统计数据表明:在1983年和1995年期间,美国最富裕的20%家庭的盈利大约是11%,接下来的20%家庭损失了4.3%,再下来20%家庭损失了7.8%,而最后4%的家庭的损失达68.3%。

就社会稳定而言,如果任由高收入阶层不断以“庞局经济”方式来图利中低收入阶层的话,那么必然走向贫富越来越两极分化的金字塔形结构社会。这样的社会结构、收入结构、财富结构长期存在,既不利于社会稳定,也不利于经济和社会的长期发展。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所有社会成员普遍有一定的财富积累,但是如果整个社会都处于“投机图利”的氛围之中,不断参与各种各样的投机炒作(股票、期货、房地产、理财产品等)。最终,中低收入阶层的财富必将被各种“投资活动”而吸走。这样的社会氛围,不利于稳定的社会结构的形成。之所以不应把社会成员普遍参与理财活动作为提高财产性收入的手段,因为,高风险的理财产品,根本不可能增加全民财富,而只是财富的重新分配,而中低收入者在其中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往往会成为强势投资者“做局”的诱导对象,最终成为“最后的接棒者”而蒙受损失。因此,宏观政策不应把推广“理财活动”作为增加民众收入水平的手段。对过度的投机性炒作活动,应有相应的抑制政策手段。国家对居民财产性收入的支持政策,必须保障民众财产性收入主要来自于实体经济的利润分成[⑦]。

4.社会保障的庞局特性及其难以为继的后果

现代资本经济制度(特别是福利社会的提出)试图通过社会调节机制来实现公平的目标。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如社会保障制度),就是所宣称的公平实现手段之一。那么社会福利、社会保障制度真的能够解决民众的医疗、养老、失业等后顾之忧吗?事实上,社会福利制度也具有相当程度的庞局特性。图洛克

(Gordon Tullock)认为,福利制度过度透支了财富,令未来几代人的负担沉重

而前途黯淡。福利政策刚开始实施时,大部分人享受到短暂的好处,但所有的后代却会因此显著受损。这是民主制度一个很不幸的缺点,后代不可能参与投票,使得当代人不必充分考虑他们的利益,形成一个以后代人的福利为代价使当代人受益的社会福利制度[⑧]。

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一直被认为是市场经济制度下有效解决效率与公平问题的重要制度,在对民众的医疗、养老、失业等后顾之忧作出基本保障之后,为

市场经济制度的全面推行奠定了基础。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认为[⑨],美国

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弊端,那些触目惊心数字、那些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无愧于“最大规模的庞局”。在社会保障制度中,由于现有受惠人的数量已经大于纳税人数量,且这种差距只会继续拉大。实际上,现有的雇员们支付的社会保障税都用在现有的退休人员身上了。在不远的将来,当到期需要支付的福利金额超越了社会保障税收入时,为了填补这个差距就只能加税、借钱、印钱了。

毋庸讳言,社会保障制度运行的内在结构,决定了它具有庞局特性,也必然最终走向破局的结果。破局的可能方式有:

(1)当某期缴纳额难以满足同期支付要求时,不得不降低支付标准,实质上也就是推翻了之前吸引参与社会保障的福利承诺,这对继续维持“社会保障信

浅析庞氏骗局原理与防范

浅析庞氏骗局原理与防范 刘嘉敏指导老师:崔彩周 摘要一夜暴富是许多人的梦想,正是人们追求一夜暴富的心态造就了庞氏骗局的产 生。庞氏骗局总是以复杂的数学模型、高额的收益回报以及低风险甚至零风险掩盖 其金融诈骗的本质。本文主要分析庞氏骗局用复杂的数学模型掩盖起来的简单经济 学原理、其骗局运作所需要的元素以及其收益的产生原理,为大众提供一些防范的 方法。 关键词庞氏骗局高额收益低风险防范 引言 庞氏骗局在中国又称为传销,就是利用人们想一夜暴富和稳赚不赔的心理来骗取人们的钱财。面对这样的诱惑,许多人不懂得如何分辨真假,了解庞氏骗局的原理从而加强人们对这些骗局的的防范意识,做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一、庞氏骗局的由来 “庞氏骗局”源自于一个名叫查尔斯-庞兹(Charles Ponzi,1882-1949)的人,他是一个意大利人,1903年移民到美国。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世界经济体系一片混乱,庞齐便利用了这种混乱。受到美国发财梦几十年熏陶的庞齐便设计了一个高额投资计划,向美国大众兜售。开始人们并不相信,但是在庞齐向人们展示了第一批“投资者”在规定时间里拿到庞齐所承诺的报酬后,出现了大批的“投资者”跟进。在一年左右的时间里,差不多有4万名波士顿市民,傻子一样变成庞齐赚钱计划的投资者,而且大部分是怀抱发财梦想的穷人,庞齐共收到约1500万美元的小额投资,平均每人“投资”几百美元。当某个金融专家揭露庞齐的投资骗术时,庞齐还在报纸上发表文章反驳金融专家,说金融专家什么都不懂。1920年8月,庞齐破产了。他所收到的钱,按照他的许诺,可以购买几亿张欧洲邮政票据,事实上,他只卖过两张。此后,“庞齐骗局”成为一个专门名词,意思是指用后来的“投资者”的钱,给前面的“投资者”以回报。 二、庞氏骗局的原理 (一)、金字塔式的投资者结构 “庞氏骗局”的维持需要众多的投资资金,因此需要不断地发展“下线”来吸纳更 多的资金来支付前期投资者的高额收益回报而形成的金字塔式的投资者结构。往往 是通过亲戚和朋友来发展“下线”,就这样通过人传人的方式,一个“下线”成为 了另一个“下线”的“上线”,而位于金字塔上层的人或者知情人通过榨取金字塔 中层和底层投资者的钱。就是这种“下线”发展“下线”的模式构成了滚雪球式金 字塔模式。在本世纪最大的金融骗案中,即便是高深莫测的纳斯达克前董事会主席 麦道夫也免不了拉拢下线的俗套,大量利用朋友、家人和生意伙伴发展“下线”,有 的人因成功“引资”而获取佣金,“下线”又发展新“下线”,组成了麦道夫骗案里的庞 大投资者金字塔。

商业伦理案例-麦道夫骗局 (20140612)

麦道夫骗局案例 一、麦道夫骗局 麦道夫公司网站上的广告词:“客户们知道,伯纳德·麦道夫本人追求完美无瑕的从业记录,致力于公平交易,并保有高尚的道德标准,这些一直以来都是本公司的标志。” 1990年代,麦道夫借用自己作为成功的股票上市经纪人的身份成立了一家资产管理公司。麦道夫通过自己的社会网络为这个基金公司进行筹资,他在透过棕榈滩乡村俱乐部或其它慈善团体的场合,广交朋友,并利用一些已落入他陷阱的投资客做介绍人,介绍更多客户给他,那些介绍人可以收取回佣,自然乐于做中间人,这样就有滚雪球效应。有报道说,正是在这个俱乐部中,麦道夫找到了一个后来给他吸引了其他成员加入的投资者。 在表面看来,麦道夫的基金是一项风险很低的投资行为。他的庞大的基金有着稳定的利润返还率。一个月中的增长可能达到一到两个百分点的增长率。增长背后的原因是该基金不断的做着购买大盘增长基金和定额认股权等等生意。这种综合性的投资组合一直被人们认为可以产生稳定的投资收益。 2008年12月11日,美国华尔街传奇人物、纳斯达克股票市场公司前董事会主席伯纳德·麦道夫(Bernard Madoff)因涉嫌证券欺诈遭警方逮捕。检察人员指控他通过操纵一只对冲基金给投资者损失大约至少500亿美元。在“麦式骗局”中,诸多知名机构被击中,有西班牙金融业巨头桑坦德银行,此次诈骗案中的风险敞口高达约合31亿美元,有法国巴黎银行、欧洲银行巨头汇丰银行、日本野村证券等。 1.事件的始末 2008年12月初,麦道夫向其中一名儿子透露,客户要求赎回70亿美元投资,令他出现资金周转问题。 12月9日,麦道夫突然表示提早发放红利。对此,麦道夫的儿子感到可疑,第二天便向父亲询问,当时麦道夫拒绝解释,指示两人到其寓所再谈。 同日,麦道夫于寓所向儿子承认,自己炮制的是一个巨型金字塔层压式“庞氏骗局”,前后共诈骗客户500亿美元。麦道夫的儿子们当晚便告发了老爸,一场可能是美国历史上金额最大的欺诈案这才暴露在世人眼前。 2009年3月,麦道夫表示对包括证券欺诈、洗钱等在内的11项刑事指控认罪,欺诈金额累加起来达到650亿美元。

专科《操作系统原理及应用》_试卷_答案

专科《操作系统原理及应用》 一、 (共 题 共 ?分) 在手工操作阶段,存在的一个严重的问题是()。 ( 分) ??计算机的速度不快 ??计算机的内存容量不大 ?外部设备太少 ??用户使用不方便 标准答案: ? 下列选项()不是操作系统关心的。 ( 分) ??管理计算机硬件 ??提供用户操作的界面 ?管理计算机资源 ??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的编译 标准答案: 批处理最主要的一个缺点是()。 ( 分) ??用户无法与程序交互 ??一次只能执行一个程序 ?没有实现并发处理 ?????的利用率较低 标准答案:? 当 ??执行用户程序的代码时,处理器处于()。 ( 分) ??自由态 ??用户态 ??核心态 ??就绪态 标准答案: ? 根据中断信号的来源,()引起的中断称为外中断。 ( 分) ?????完成 ??内存越界 ?用户态下执行特权指令 ??数据传输出错 标准答案:? ? 作业的处理一般分为多个作业步,连接成功后,下一步的工作是()。 ( 分) ??运行 ??编辑 ??检测 ??连接 标准答案:? 操作系统向用户提供了二种使用计算机的接口,其中一个是()。 ( 分) ??函数库 ??子程序调用 ??中断机制 ??系统调用 标准答案: 并发执行的一个特点是()。 ( 分) ??结果可再现 ??程序与计算不再一一对应 ?计算结果会出错 ??不会顺序执行 标准答案:

进程的基本状态有三种,其中一个是()。 ( 分) ??开始态 ??就绪态 ??唤醒态 ??结束态 标准答案: ? 对进程进行控制的原语,完成的功能包括()。 ( 分) ??执行就绪的进程 ??唤醒等待的进程 ?将运行程序就绪 ??淘汰出错的进程 标准答案: ? 资源描述器中应包含的内容有()。 ( 分) ??分配标志 ??等待队列的指针 ?唤醒程序的地址 ??资源分配程序入口地址 标准答案: ? 死锁四个必要条件中,不能破坏的是()。 ( 分) ??互斥条件 ??部分分配 ??不剥夺条件 ??等待条件 标准答案:? ? 批处理系统中,作业的状态可分为多种,其中一种为()。 ( 分)??提交 ??创建 ??就绪 ??等待 标准答案:? ? 评价作业调度的性能时,衡量用户满意度的准确指标应该是()。 ( 分) ??周转时间 ??带权周转时间 ?平均周转时间 ??平均带权周转时间 标准答案: ? 在进程访问内存时完成的地址变换,称为()。 ( 分) ??局部地址映射 ??全局地址映射 ?动态地址映射 ??静态地址映射 标准答案: ? 当分区采用首次适应算法时,自由主存队列必须按()排序。 ( 分) ??空闲区的首址递增 ??空闲区的首址递减 ?空闲区的大小递增 ??空闲区的大小递减 标准答案:? ? 根据对设备占用方式的不同,设备分配技术中的一种是()。 ( 分) ??动态分配 ??静态分配 ??永久分配 ??虚拟分配

经济学与生活(论述题及案例分析解题指导)

经济学与生活(论述题及案例分析解题指导) 论述题 1、试述什么是国内生产总值及如何理解国内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它不但可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表现,更可以反映一国的国力与财富。一般来说,国内生产总值共有四个不同的组成部分,其中包括消费、私人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额。 是我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的核心指标。是反映常住单位生产活动成果的指标。 2、什么是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治理通货膨胀的措施主要有哪些? 通货膨胀(Inflation)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供远小于求)。 通货紧缩就是产能过剩或需求不足导致物价、工资、利率、粮食、能源等各类价格持续下跌。 治理通货膨胀最根本的措施是发展生产,增加有效供给,同时要采取控制货币供应量,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和量入为出的财政政策等措施 3、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是什么?为什么? 厂商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必然把产量选择在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之点,即MR=MC,这就是厂商的利润最大化原则。 如果厂商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意味着厂商每多生产一单位的产品用于销售所增加的收益大于因多生产这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成本,厂商仍有利可图,因而会增加产量。 如果厂商的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意味着厂商每多生产一单位的产品用于销售所增加的收益小于因多生产这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成本,厂商会亏损,因而会减少产量。 无论是边际收益大于还是小于边际成本,厂商都会改变产量,以使利润增加,只有在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厂商才不会调整产量。4、人民币升值的利弊分析。 人民币升值的弊端: 第一、人民币升值,不利于出口,原来10亿美元能从中国买到的商品,人民币升值后,买相同质量和数量的商品,外国进口商就要多付出几百万美元甚至更多,无形之中降低了中国与其他出口国家的竞争力。 第二、人民币升值,不利于引进外资;人们原来在中国1亿英镑能作的事,人民币升值后,可能需要增加上百万英镑的投资才能办成了。这等于外商进来前什么也没买,就要凭空多支付上百万英镑,投资者肯定要划算一翻得失。 第三、加速资本外流;人民币升值,会使原来需10亿美元在境外所能完成的投资,升值后会少用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美元就能完成了,因此必然会加速资本外流。我们必须意识到,目前资本外流对我国是不利的。 第四、导致进口增加;人民币升值,将会导致进口增加,从而可能出现贸易逆差,并影响国内企业竞争力。比如人民币没升值前进口120架民航飞机需要60亿美元,那么人民币升值后可能只要59亿美元了。 人民币升值的利处: 第一、人民币升值,利于偿还外债, 第二、可以直接以人民币进行各种交易,包括用人民币购买境外股票 第三、便相的举债功能,其实这相当于人民币将成为国际上不付利息的债券。增强了本国经济抵御风险的能力。 第四、成为通用货币的币种,由于该币种相对于其他币种不存在支付性难题,一般都只能作为外汇市场上炒家们用于攻击非通用性货币的工具,而难以成为被攻击的对象,因而增强了金融上的抗风险能力。 5、试述外部性的概念,并说明外部性问题的解决办法。 外部性(externality) 指由于市场活动而给无辜的第三方造成的成本。或者换种说法:外部性就是指社会成员(包括组织和个人)从事经济活动时,其成本与后果不完全由该行为人承担,也即行为举动与行为后果的不一致性。 第一、征税与补贴 对负的外部性征收税负,正的外部性给予补贴。征税可以抑制产生负的外部性的经济活动;补贴可以激励产生正的外部性的经济活动。这种用于消除负外部性的税收被称作庇古税 第二、科斯定理 如果存在产权划分,交易成本较低且参与人数较少的时候,人们可以通过私下谈判来解决外部性问题。如上文所说的养狗问题,要么养狗者给与邻居补偿使其接受养狗,要么邻居给养狗者一定费用使其停止养狗。 第三、企业合并 6、什么是帕累托最优?实现帕累托最优的三个隐含前提是什么? 帕累托最优是指资源分配的一种状态,在不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不可能再使某些人的处境变好。 第一、交换最优:即使再交易,个人也不能从中得到更大的利益。此时对任意两个消费者,任意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是相同的,且两个消费者的效用同时得到最大化。 第二、生产最优:这个经济体必须在自己的生产可能性边界上。此时对任意两个生产不同产品的生产者,需要投入的两种生产要素的边际

史上最胆大包天的十大骗局盘点

揭秘世界十大诈取钱财骗局,庞氏骗局是骗术之根,查尔斯·庞兹制造的“庞氏骗局”是20世纪最典型的骗局之一,后来的许多骗术都是从“庞氏骗局”衍生出来的。自从钱被发明之后,骗子们就开始挖空心思从别人手中骗钱。2012年,英国约有2800万人成为被诈骗的对象,大约10亿英镑在金融诈骗中流失。有媒体罗列出史上最胆大包天的十大骗局,提醒世人警惕金融诈骗。 庞氏骗局 查尔斯·庞兹(Charles Ponzi)是一位生活在19、20世纪的意大利裔投机商,1903年移民到美国,1919年他开始策划一个阴谋,骗子向一个事实上子虚乌有的企业投资,许诺投资者将在三个月内得到40%的利润回报,然后,狡猾的庞兹把新投资者的钱作为快速盈利付给最初投资的人,以诱使更多的人上当。由于前期投资的人回报丰厚,庞兹成功地在七个月内吸引了三万名投资者,这场阴

谋持续了一年之久,才让被利益冲昏头脑的人们清醒过来,后人称之为“庞氏骗局”。 彩票骗局 加拿大的有组织犯罪团伙给一些英国家庭(通常是老年人)打电话,告诉他们中了加拿大的彩票大奖,而要兑奖,必须先缴纳一定数额的手续费。尽管手段很拙劣,但仍有很多英国人上当,有人甚至被骗走4万英镑。 传销诈骗 2011年一个名为“女人授权给女人”的金字塔传销诈骗案成为世界报纸重点报道的对象,这一诈骗案席卷整个英国,令许多英国妇女遭受巨大损失。这一骗局采取缴纳入会费的方式,鼓励女性投资,许诺投资3000英镑就可以得到2.4万英镑的回报,还竭力从会员那里套取其家人和朋友的联系方式。很多人因此失去了3000英镑的入会费。 419诈骗案

你是否收到过一封英文电子邮件,写信人自称是尼日利亚政府某高官的家人,因政变或贪污行为暴露,其银行账户被冻结,需要有人帮助才能将数千万美元转移出来,然后要求你提供资金以及银行账号的细节,帮助他们转移这笔资金,并许诺给你丰厚的回报,但实际上他们会取空你的账户。这就是尼日利亚“419诈骗案”(419是尼日利亚刑典中的相关部分)。据调查,尼日利亚骗子每年在网上行骗钱财达4000万美元。 征婚骗局 人们常说,爱情会蒙蔽人的眼睛。这或许是越来越多爱情骗子通过互联网交友中心诈骗的原因。2013年初,一位名叫拉姆的新加坡已婚妇女因利用征婚骗钱而被判入狱6个月,她以结婚为诱饵,骗取了一名美国男子4.5万美元。 连环信 戴夫·罗斯是世界上最有名的连环信的始作俑者。20年前,第一封格式化的连环信从邮局发出,连环信的标题是“快速赚钱”,信中要求收信人将一定数额的钱寄到信中列出的几个名字名下,然后将这封信复制寄到其他地址。连环信中许诺,这样做的结果就是用小投资赚大钱,在60天内就能赚到4万英镑。戴夫·罗斯是否真有其人,谁也无从知晓。

从麦道夫的庞氏骗局探研会计舞弊的形成与防范

从麦道夫的庞氏骗局探研会计舞弊的形成与防范 摘要:2009年3月12日,涉嫌诈骗全球不同客户500亿美元之巨的美国纳斯达克股票市场公司前董事会主席伯纳德·麦道夫低头认罪。由于这位昔日华尔街的风云人物制造了美国历史上创纪录的金融诈骗案,使得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有效性和金融监管的效能受到了空前的质疑和关注。麦道夫事件中暴露出的问题,主要集中在金融监督不力、政府监管缺位、内部治理机制缺失和会计信息失真等方面。本文在案例回顾的基础上,参考了有关中外文献以及相关报道,侧重于探讨麦道夫事件中的与会计舞弊相关的问题,首先对麦道夫事件中形成会计舞弊的原因进行了描述与分析,总结导致麦道夫事件产生的现实背景和原因;然后针对该案件暴露出的问题,探讨会计舞弊的防范策略。 关键词麦道夫庞氏骗局会计舞弊原因及对策。 一、麦道夫的庞氏骗局背景介绍 “只有退潮了,才知道谁在裸泳。”这是巴菲特的一句名言,历史一次次证明了这句话。2001年退潮时,安然、世通、安达信三大巨头接连倒下。2008年退潮时,房地美、房利美、AIG被政府接管,雷曼申请破产清算,美林被美洲银行兼并。对冲基金行业也遭受了自1990年以来最大的打击,从峰值2万亿美元降至1.1万亿美元,缩水45%。2008年12月,美国华尔街传奇人物、纳斯达克股票市场公司前董事会主席伯纳德·麦道夫因涉嫌证券欺诈遭警方逮捕,使本已重创的美国对冲基金行业处境雪上加霜。2009年3月12日,涉嫌诈骗全球不同客户500亿美元之巨的伯纳德·麦道夫低头认罪,将背负最高达150年的牢狱之灾。在案发前,人们信任麦道夫,麦道夫也没有让他们失望;但事实上,麦道夫并没有创造财富,而是创造了别人对他拥有财富的印象。 “太阳底下并没有新鲜事”,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当我们在2007年对中国26岁传奇女富豪吴英三个月内从一夜暴富到被刑拘而惊叹时,谁能想象得到当时还被视为传奇的麦道夫所使用的伎俩竟与吴英如出一辙,即众人熟知 的“庞氏骗局”——用高额回报引诱投资者,同时用后来的投资者资金偿付前期投资者。与吴英的“过于高调”导致警方介入从而曝光其非法集资不同,维持了近30年的麦道夫案则是由于这场罕见的金融危机而大白于天下。由于金融危机的不断加深,欧洲的银行家要求赎回在麦道夫公司高达7 亿美元的资金,而这时麦道夫发现,自己已无法通过“拆东墙、补西墙”的手段筹集资金,并且公司已经发生了5亿美元的投资亏损。 事发之前,他被投资人称为金融神话,甚至有人开玩笑地说,“如果麦道夫是骗子,他将把全世界一半人拖下 水。”不幸的是,这句玩笑话真的应验了。根据已经披露的信息,麦道夫的公司共有4900个投资者账户,受害者遍布半个地球,包括对冲基金、犹太人慈善组织以及世界各地个人投资者,其中许多都是美国本土之外的国际知名金融 机构,也不乏一些世界级的知名人士。 二、麦道夫事件中存在的会计舞弊问题。 麦道夫事件暴露出的问题,在许多方面都可以让我们得到宝贵的教训和启示,由于篇幅有限,本文将着重探讨 麦道夫事件中与会计舞弊相关的问题。 (一)麦道夫投资证券公司事实上从未进行过审计

操作系统原理及应用试题附答案

操作系统原理及应用试题附答案 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2分,共8分) 1、从静态角度来看,进程由__________、数据集合、进程控制块及相关表格三部分组成。()A、JCB B、PCB C、程序段 D、I/O缓冲区 2、请求页式管理方式中,首先淘汰在内存中驻留时间最长的帧,这种替换策略是_____.()A、先进先出法(FIFO) B、最近最少使用法(LRU) C、优先级调度 D、轮转法 3、文件安全管理中,___________安全管理规定用户对目录或文件的访问权限。()A、系统级 B、用户级 C、目录级 D、文件级 4、排队等待时间最长的作业被优先调度,这种算法是___________。A、优先级调度 B、响应比高优先 C、短作业优先D、先来先服务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 5、常规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有:_处理机管理_、存贮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以及用户界面管理。 6、操作系统把硬件全部隐藏起来,提供友好的、易于操作的用户界面,好象是一个扩展了的机器,即一台操作系统虚拟机。 7、进程管理的功能之一是对系统中多个进程的状态转换进行控制。 8、逻辑_文件是一种呈现在用户面前的文件结构。 9、操作系统中实现进程互斥和同步的机制称为同步机构_。 10、内存中用于存放用户的程序和数据的部分称为用户区(域)。 11、存贮器段页式管理中,地址结构由段号、段内页号和页内相对地址三部分组成。 12、在操作系统中,通常用户不使用设备的物理名称(或物理地址),而代之以另外一种名称来操作,这就是逻辑设备名。 13、在操作系统中,时钟常有两种用途:报告日历和时间,对资源使用记时。 14、库文件允许用户对其进行读取、执行,但不允许修改.

乐视案例分析

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1.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贾跃亭从“繁荣的顶点”到“为梦想窒息” 2016年11月6日,贾跃亭内部反思,发布一篇题为《乐视的海水与火焰:是被巨浪吞没?还是把海洋煮沸?》当日,一篇名为《贾跃亭突然发内部信反思乐视“大跃进”:该告别烧钱扩张了,愿领一元年薪》的文章被爆出。 舆论一片哗然,乐视股价两天内蒸发80亿,复牌后高点大跌30%以上。 2016年11月7日,乐视微博撕雷军,却暴漏供应链欠款问题。乐视生态”官方微博直接晒截图开撕,讽刺小米“手机被碾压,电视名存实亡”,并直接@雷军称“天在看,做人一定要积德”。40余分钟后,小米公司发言人也通过微博进行回应,回应内容虽然简短但却充满刀光剑影。“1. 请乐视正视自己供应链欠款问题,不要企图用卑劣的手段转移视线。 2.请告知股民和用户到底欠了供应链多少钱。” 2016年11月9日,申请人香港华清电子(集团)有限公司向天津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提出财产保全申请,请求冻结被申请人乐视致新电子科技(天津)有限公司、乐视移动智能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银行存款人民币6448.5万元或查封、扣押其相应等值财产。 2016年11月16日,申请人瑞声开泰(深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向天津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提出财产保全,请求对被申请人乐视致新电子科技(天津)有限公司、乐视移动智能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银行存款人民币6977.9万元予以冻结或查封、扣押其相应等值财产。 同日,常州丽声科技有限公司向天津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提出财产保全,请求对被申请人乐视致新电子科技(天津)有限公司、乐视移动智能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银行存款4758万元予以冻结或查封、扣押其相应等值财产。 2016年11年17日,乐视被指是庞氏骗局。内华达州财政部长丹·施瓦泽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乐视就是一个庞氏骗局”, 2017年3月3日,乐视网股价暴跌8%,贾跃亭质押股票陷入平仓危机。 2017年3月30日,乐视网公告,融创驰援乐视的150亿元资金,已支付125.53亿元。此后乐视便再无公告披露融创支付资金进展情况。这意味着近两个月时间里,融创未有对剩余25亿元支付的举动。

操作系统原理与应用第2章文件管理

第2章文件管理习题解答 1.什么是文件和文件系统?文件系统有哪些功能? 【解答】文件是具有符号名而且在逻辑上具有完整意义的信息项的有序序列。 文件系统是指操作系统系统中实现对文件的组织、管理和存取的一组系统程序,它实现对文件的共享和保护,方便用户“按名存取”。 文件系统的功能“ (1)文件及目录的管理。如打开、关闭、读、写等。 (2)提供有关文件自身的服务。如文件共享机制、文件的安全性等。 (3)文件存储空间的管理。如分配和释放。主要针对可改写的外存如磁盘。(4)提供用户接口。为方便用户使用文件系统所提供的服务,称为接口。文件系统通常向用户提供两种类型的接口:命令接口和程序接口。不同的操作系统提供不同类型的接口,不同的应用程序往往使用不同的接口。 2.Linux文件可以根据什么分类?可以分为哪几类?各有什么特点? 【解答】在Linux操作系统中,文件可以根据内部结构和处理方式进行分类。 在Linux操作系统中,可以将文件分为普通文件、目录文件、特别文件三类。 各类文件的特点是: 普通文件:由表示程序、数据或正文的字符串构成的文件,内部没有固定的结构。这种文件既可以是系统文件,也可以是库文件或用户文件。 目录文件:由文件目录构成的一类文件。对它的处理(读、写、执行)在形式上与普通文件相同。 特别文件:特指各种外部设备,为了便于管理,把所有的输入/输出设备都按文件格式供用户使用。这类文件对于查找目录、存取权限验证等的处理与普通文件相似,而其他部分的处理要针对设备特性要求做相应的特殊处理。 应该指出,按不同的分类方式就有不同的文件系统。 3.什么是文件的逻辑结构?什么是文件的物理结构?Linux文件系统分别采用什么样的结构?有什么优点和缺点? 【解答】文件的逻辑结构:用户对文件的观察的使用是从自身处理文件中数据时采用的组织方式来看待文件组织形式。这种从用户观点出发所见到的文件组织方式称为文件的逻辑组织。 文件的物理结构:从系统的角度考察文件在实际存储设备上的存放形式,又称为文件的存储结构。 在Linux系统中,所有文件的逻辑结构都被看作是流式文件,系统不对文件进行格式处理。 在Linux系统中,文件的物理结构采用的是混合多重索引结构,即将文件所占用盘块的盘块号,直接或间接地存放在该文件索引结点的地址项中。 在Linux系统中,采用混合索引结构的优点是,对于小文件,访问速度快;对于大中

操作系统原理作业

操作系统原理作业 第1章 1-2 批处理系统和分时系统各有什么特点?为什么分时系统的响应比较快? 答:在批处理系统中操作人员将作业成批装入计算机并由计算机管理运行,在程序的运行期间用户不能干预,因此批处理系统的特点是:用户脱机使用计算机,作业成批处理,系统内多道程序并发执行以及交互能力差。在分时系统中不同用户通过各自的终端以交互方式共同使用一台计算机,计算机以“分时”的方法轮流为每个用户服务。分时系统的主要特点是:多个用户同时使用计算机的同时性,人机问答方式的交互性,每个用户独立使用计算机的独占性以及系统响应的及时性。分时系统一般采用时间片轮转的方法使一台计算机同时为多个终端用户服务,因此分时系统的响应比较快。 1-4什么是多道程序设计技术?试述多道程序运行的特征。 答:多道程序设计技术是指同时把多个作业(程序)放入内存并允许它们交替执行和共享系统中的各类资源;当一道程序因某种原因(如 I/O 请求)而暂停执行时,CPU 立即转去执行另一道程序。多道程序运行具有如下特征:多道计算机内存中同时存放几道相互独立的程序。宏观上并行:同时进入系统的几道程序都处于运行过程中,它们先后开始了各自的运行但都未运行完毕。微观上串行:从微观上看内存中的多道程序轮流或分时地占有处理机,交替执行。 1-6操作系统的主要特性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特性? 答:并发性,共享性,异步性,虚拟性,这些特性保证了计算机能准确的运行,得出想要的结果。 1-7 (1)工作情况如图。 (2)CPU有空闲等待,它发生在100 ms 150 ms时间段内,此时间段内程序A与程序B 都在进行I/O操作。 (3)程序A无等待现象,程序B在0 ms 50 ms时间段与180 ms 200 ms时间段内有等待现象。 第2章 2-1 什么是操作系统虚拟机? 答:在裸机上配置了操作系统程序后就构成了操作系统虚拟机 2-3 什么是处理机的态?为什么要区分处理机的态? 答:处理机的态,就是处理机当前处于何种状态,正在执行哪类程序。为了保护操作系统,至少需要区分两种状态:管态和用户态。 2-5 什么是中断?在计算机系统中为什么要引用中断?

中国庞氏骗局案例——德隆事件

中国庞氏骗局案例——德隆案 一、案例背景 1986年7月,唐氏四兄弟用仅有的400元钱在乌鲁木齐创办了一家名为“朋友”的公司,当年的彩扩业务净赚100万元。1992年,朋友公司开始进入证券市场,并淘到了第一桶金,新疆德隆公司正式注册成立,当时企业的发展方向是做实业。1997年由投资干项目向行业转型,通过收购法人股权,相继入主上市公司,拉开高速并购的序幕。2003年10月,唐氏四兄弟以其控制217亿元的流通市值巨国内资本控制力排行榜榜首。至此,该公司资产扩张了几千倍,核心思想就是以资本运作为纽带,通过并购整合传统产业,提高核心竞争力。 该公司核心是资本运作和产业整合,涉及的领域包括房地产、工业、农业、娱乐及金融。2004年已经拥有177个子公司和孙公司。如此大规模的扩张收购需要大量资金,早期做法是:先控股一家上市公司,通过这个窗口融资,投入产业发展,提高公司业绩,然后再融资进入下一个循环。后来该公司又采用多种途径融资,一是多方面的委托理财;二是占用上市公司资金,或由上市公司担保向银行借钱,有多家子公司的对外担保额超过了净资产的100%;三是以各种项目及关联公司之名从银行拿钱。 德隆集中大量资金,大部分用于产业投资没有直接记录,但主要投向之一是二极市场,这也是导致公司危机的直接原因。2003年该公司持有的股票股价比刚进入时涨了10倍多,市值达到200亿元。03年下半年共蒸发150亿元以上,该公司在二级市场全面崩盘,引起了信任危机,其资金提供者纷纷登门逼债。德隆系由此倒塌。 二、与庞氏骗局的联系 德隆最重要的融资平台有二:上市公司和各类金融机构。 1、上市公司除了从证券市场上融资之外,更多地是利用上市公司的信誉,以贷款、担保、抵押等形式从银行获取资金;而德隆控制的租赁公司、证券公司、信托公司、城市商业银行等各类金融机构更是将融资功能发挥到了极至,成为德隆得心应手的"提款机"。 2、利用商业银行的贷款购买上市公司的股票并控股,使股票价格保持在高位,利用较高水平的公司市值做抵押或质押,从商业银行获得更多的贷款,用更多的银行贷款购买更多公司的股票,控制更多的上市公司,再用这些上市公司的股票做抵押,获得更多的商业银行贷款,周而复始循环下去,一个企业帝国进而创建。 但这种资本运作模式的致命之处在于,一旦商业银行因宏观调控等原因停止贷款,控股集团的资金链断裂,股票价格就会迅速下滑,企业迅速出现流动性危机。 利用社会上的短期理财资金购买上市公司的股票并控股,使股票价格保持在高位,给予短期理财资金客户较高回报,高回报水平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进入集团,用更多的短期理财资金购买更多公司的股票,控制更多的上市公司,维持更高水平的股价,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循环往复,雪球越滚越大,集团控制的金融资产越来越多。德隆集团在2000年前后的股市投机风潮中,过度依赖短期理财资金,给客户的回报偏高,在随后的证券市场大调整中,为了维护客户的利益,长期维护二级市场股价高企。 同银行贷款的情形一样,在这种资本运作模式下,一旦理财客户出现了恐慌,开始抛售股票,就会造成股价跳水,企业出现支付危机,同时造成客户的财产损失。 三、后果 随着不断的扩张和融资,德隆系积聚了巨大的财务风险。 监管部门2002年末的调查显示,德隆在整个银行体系的贷款额高达200亿元---300亿元。而且德隆大量采用第三方作用担保,这是银行业认为风险最高的贷款方式。更为严重的是.德隆把大量贷款挪用作了股权收购。 2004年3月,银监会向各地银监局传达风险提示,称当前有德隆等10家企业运用金融手段过度膨胀,可能会给银行造成大量不良贷款。德隆后来的命运,此时即已确定。就在证

专科《操作系统原理及应用》

[试题分类]:专科《操作系统原理及应用》_08004260 [题型]:单选 [分数]:2 1.批处理最主要的一个缺点是()。 A.用户无法与程序交互 B.没有实现并发处理 C.CPU的利用率较低 D.一次只能执行一个程序 答案:A 2.磁盘空闲块常用的组织形式有三种,其中一种为()。 A.空闲块连续 B.空闲块索引 C.空闲块压缩 D.空闲块链 答案:D 3.常用的文件物理结构有三种,其中的一种形式是()。 A.记录文件 B.压缩文件 C.索引文件 D.流式文件 答案:C 4.批处理系统中,作业的状态可分为多种,其中一种为()。 A.提交 B.就绪 C.创建 D.等待 答案:A 5.并发执行的一个特点是()。 A.计算结果会出错 B.不会顺序执行 C.程序与计算不再一一对应 D.结果可再现

6.下列选项()不是操作系统关心的。 A.管理计算机资源 B.提供用户操作的界面 C.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的编译 D.管理计算机硬件 答案:C 7.当CPU执行用户程序的代码时,处理器处于()。 A.核心态 B.就绪态 C.自由态 D.用户态 答案:D 8.根据对设备占用方式的不同,设备分配技术中的一种是()。 A.动态分配 B.永久分配 C.静态分配 D.虚拟分配 答案:D 9.评价作业调度的性能时,衡量用户满意度的准确指标应该是()。 A.周转时间 B.平均周转时间 C.带权周转时间 D.平均带权周转时间 答案:C 10.在手工操作阶段,存在的一个严重的问题是()。 A.外部设备太少 B.用户使用不方便 C.计算机的速度不快 D.计算机的内存容量不大 答案:B 11.作业的处理一般分为多个作业步,连接成功后,下一步的工作是()。

庞氏骗局(证券投资)

庞氏骗局 (1)庞氏骗局-含义 (英语:Ponzi scheme),是层压式推销方式的一种。参与者要先付一笔钱作为入会代价,而所赚的钱是来自其他新加入的参加者,而非公司本身透过业务所赚的钱。投资者通过吸引新的投资者加入付钱,以支付上线投资者,通常在短时间内获得回报。但随着更多人加入,资金流入不足,骗局泡沫爆破时,最下线的投资者便会蒙受金钱损失。“庞兹骗局”称谓源自美国一名意大利移民查尔斯·庞兹(Charles Ponzi)。 (2)庞氏骗局- 来源 旁氏骗局是一种最古老和最常见的投资诈骗,是金字塔骗局的变体。“庞兹骗局”称谓源自美国一名意大利移民查尔斯·庞兹(Charles Ponzi),他于1919年开始策划一个阴谋,成立一空壳公司,骗人向这个事实上子虚乌有的企业投资,许诺投资者将在三个月内得到40%的利润回报,然后庞兹把新投资者的钱作为快速盈利付给最初投资的人,以诱使更多的人上当。由于前期投资的人回报丰厚,庞兹成功地在七个月内吸引了三万名投资者,这场阴谋持续了一年之久才被戳破,后人称之为“庞氏骗局”。查尔斯·旁兹制造的“旁氏骗局”是20世纪最典型的骗局之一,后来的许多骗术都是从“旁氏骗局”衍生出来的。“庞齐骗局”如今成为一个专门名词,意思是指用后来的“投资者”的钱,给前面的“投资者”以回报。很多非法的传销集团就是用这一招聚敛钱财的。 (3)庞氏骗局- 历史 查尔斯·庞兹在1903年移民到美国,从事过各种工作,包括油漆工等粗工。他曾经在加拿大因伪造罪而坐过牢,在美国亚特兰大因人口贩卖而进过监狱。庞兹发现最快速赚钱的方法就是金融工具,于是从1919年起,庞兹隐瞒了自己的过去,并抵达波士顿,设计了一个投资计划向美国人兜售。投资计划为投资某样商品便可获得高额回报,但庞兹刻意将计划化简为繁,让一般人难以摸清。 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甫结束,世界经济体系混乱,庞兹便趁混乱放出消息。他宣称购买欧洲的某种邮政票券,再转卖回美国便可以赚钱。国家之间由于政策和汇率等等因素,很多经济行为一般人难以得知实况。然而庞兹宣称,所有的投资在45天之内都可以获得50%的回报,且他给最初的一批“投资者”于规定时间内拿到了承诺的回报,于是后面的“投资者”大量跟进。 在一年左右的时间里,差不多有四万多名波士顿市民变成庞兹的投资者,而且大部分是怀抱发财梦想的穷人,庞兹共收到共约1500万美元的小额投资,平均每人“投资”几百美元,

《操作系统原理》考题及答案

《操作系统原理》期末考试题 、单项选择题(每题 分,共分) 1. 操作系统是一种( )。 A. 系统软件 B. 系统硬件 C. 应用软件 D. 支援软件 2. 分布式操作系统与网络操作系统本质上的不同在于( )。 A. 实现各台计算机这间的通信 B. 共享网络中的资 源 C.满足较在规模的应用 D. 系统中多台计算机协作完成同一任务 3. 下面对进程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进程是动态的概念 B. C.进程是指令的集合 D. 4?临界区是指并发进程中访问共享变量的( )段。 5. 要求进程一次性申请所需的全部资源,是破坏了死锁必要条件中的哪一条 。 A.互斥 B. 请求与保持 C. 不剥夺 D. 循环等待 6. 以下哪种存储管理不可用于多道程序系统中( )。 A.单一连续区存储管理 B.固定式区存储管理 C.可变分区存储管理 D.段式存储管理 7. 在可变式分区存储管理中,某作业完成后要收回其主存空间,该空间可能与 相邻空闲区合 并,修改空闲区表,使空闲区数不变且空闲区起始地址不变的 )。 进程执行需要处理机 进程是有生命期的 A.管理信息 B.信息存储 C. 数据 D. 程序

情况是()。 A.无上邻空闲区也无下邻空闲区 C.有下邻空闲区但无上邻空闲区 8. 系统“抖动”现象的发生不是由 A.置换算法选择不当 C.主存容量不足 9. 在进程获得所需全部资源,唯却 A.运行 B.阻塞 10. 要页式存储管理系统中,将主存等分成( A.块 B.页B. D. B. D. CPU 时,有上邻空闲区但无下邻空闲区 有上邻空闲区也有下邻空闲 区)引起的。 交换的信息量过大 请求页式管理方案 进程处于( C.就绪 )。 C. 段长 状态。 D.新建 D.段

预防旁氏骗局

预防“旁氏骗局”的再次发生 发布时间:2010-4-12 浏览数:449次 “旁氏骗局”是指以高资金回报率为许诺,骗取投资者投资,用后来投资者的投资去偿付前期投资者的欺骗行为。 “旁氏骗局”是一种最古老和最常见的投资诈骗手段,是金字塔骗局的变体,很多金融诈骗犯就是用这一招聚敛钱财的,这种骗术是一个名叫查尔斯-庞齐的投机商人“发明”的。查尔斯-庞齐(Charles Ponzi)是一位意大利裔投机商,1919年他开始策划一个阴谋,他向一个事实上子虚乌有的企业投资,许诺投资者将在三个月内得到40%的利润回报,然后他把新投资者的钱作为快速盈利付给最初投资的人,以诱使更多的人上当。由于前期投资的人回报丰厚,庞齐成功地在七个月内吸引了三万名投资者,这场阴谋持续了一年之久,才让被利益冲昏头脑的人们清醒过来,后人称之为“庞氏骗局”。 简单说来“旁氏骗局”是指以高资金回报率为许诺,骗取投资者投资,用后来投资者的投资去偿付前期投资者的欺骗行为。不幸的是,近年来,“旁氏骗局”在中国也大行其道,受害者众多,如我市江干区公安分局经侦大队近期办结的“荣鑫洋非法经营黄金期货案”,其涉案金额达2000多万元,受骗者达500多人。 最为著名的“旁氏骗局”案例莫过于2008年底浮出水面的“麦道夫诈骗案件”。现年70 岁的麦道夫是美国华尔街呼风唤雨的人物,曾任美国纳斯达克的主席,其所经营的投资公司曾是全美最为著名的投资公司,想要将钱交给他来进行投资没有一定的社会地位是做不到的。因此,想成为麦道夫的客户,有点类似于加入一个门槛很高的俱乐部,光有钱没人介绍是不能进的,在很多人看来,把钱投给麦道夫已经成为一种身份的象征。就算加入后也没有人知道他的投资策略到底是什么,麦道夫从不解释,而如果你问得太多,他会把你踢出局。麦道夫的“旁氏骗局”一直持续到金融危机全面爆发的2008年底,越来越多的投资者要求将债券赎回,同时新的投资又接近枯竭,也正是在这个时候麦道夫发现他那“拆东墙补西墙”的把戏再也无法维持下去,于是让世人震惊的投资神话破灭了。 目前,全美都在反思着麦道夫旁氏骗局所给美国经济社会带来的深刻教训,那么在中国,在我们周围是否同样存在着类似的“旁氏骗局”呢?答案不言而喻,“旁氏骗局”在我们身边已非新生事物,从过去的“万里大造林”到现在的“世界通”案,传销类案件这种典型的“旁氏骗局”案件在我国可谓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于此同时,像“东阳吴英集资诈骗案”、“丽水小姑娘集资诈骗案”等以非法集资为代表的新型的“庞氏骗局”案件在我国可谓是大江南北红极一时。此外,以“世纪黄金案”、“荣鑫洋黄金案”等为代表的非法经营黄金期货案在我国同样是泛滥成灾。据不完全统计,在互联网上存在过的各类黄金期货内盘总共有多达300余个,而被查处的案件仅仅不到十起,可想而知有多少骗子在攫取了大量的不义之财后依然逍遥法外。 综合分析中外各类“旁氏骗局”的欺骗手段都具有以下几方面的典型特征: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课程标准操作系统原理

操作系统原理 二、课程的性质、任务及设置目的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操作系统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在知识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软件产业占据着核心地位,而操作系统是所有软件的基础,是软件的根本,是计算机系统中的核心系统软件,专门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系统中的各种软硬件资源,提供了用户与计算机之间的接口,其性能直接影响到计算机系统的工作效率,所以操作系统是计算机领域中最活跃的学科之一,其发展极为迅速。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操作系统基本概念、主要功能、工作原理和实现技术;具有使用操作系统和分析操作系统的能力。通过实践,理解和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基本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为以后在操作系统平台上开发各种应用软件或系统软件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前后续课程的安排 先修课程:数据结构、汇编语言与微机原理、C语言程序设计等课程; 后续课程:Linux内核及驱动开发、嵌入式系统课程设计等课程。 三、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本课程以培养系统分析与创新能力为目标,坚持“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强化理论”的教学改革指导思想,综合了基础理论教学、课程实践教学、最新技术追踪等多项内容,教学内容兼顾基础性和前瞻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系统核心软件的本质,一方面实现对学生专业基础知识的综合与提升,帮助学生建立系统、完整的专业基础理论体系,培养学生初步的系统分析与设计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型思维和实践动手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从深层次了解操作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增强学生大型系统软件的开发能力,并注重专业素养的不断提高,为学生以后参与系统软件分析和开发奠定基础。 (二)具体目标

个人对庞氏骗局的看法

个人对庞氏骗局的看法 由于诚信这个行业在大陆发展确实比较滞后,所以在讲社会金融学之前,我想有必要先谈谈什么是庞氏骗局? 庞氏骗局是一种最古老和最常见的投资诈骗。庞氏骗局在中国又称“拆东墙补西墙”、“空手套白狼”。简言之就是利用新投资人的钱来向老投资者支付利息和短期回报,以制造赚钱的假象进而骗取更多的投资。 庞氏骗局另一个特点是象金字塔式推销方式的一种一层一层垒起来的,参与者要先付一笔钱作为入会费或是加盟费,先加入的人钱,由后加入的人钱分配,由此所赚的钱是来自其他新加入人的加入费,并不是公司业务所赚的钱,投资者通过吸引新的投资者加入付钱,支付上线投资者,如果加入的人越多的话,在短时间上加入的人就能获得回报。如果最后加入的投资者没有发展下线,那么最下线的投资者便会蒙受金钱损失。可以这么说所有的游戏理财都是庞氏骗局的一种! 目前境最多的形式是用根本不可能支付的高利息作诱饵的集资性金融诈骗。这种方式是用后一批投资者存入资金中的小部分,支付给前一批投资者作为投资回报利润,以此吸

入更多资金,循环往复,使得债务底座按照几何级数倍增。直到当投资人数达到临界点,新增资金难以支付利息时,整个金字塔诈局就土崩瓦解了 典型的是网络上盛行的一些资金盘传销方式:如马克币、MMM、克拉币,还有更多不断更换名字和手法的变种。 总之,你贪图他不可能支付的高息,他吃你本金。天上一定不会掉馅饼,你信他忽悠是你愚蠢的贪心在作怪。 现实中金融系统的庞氏骗局特性,可以从以下方面来认识:第一,金融体系没有物质的根基,随时存在崩塌的危险。 银行获利的方式是从广大存款户那里以较低的利息获 得存款,再以比较高的利息把款贷给需要资金的企业。众所周知,银行普遍存在大量的信用贷款(银行放贷额远比它的存款多得多,中央银行规定的存款准备金率越低,贷款的倍数就越大,存款准备金率越高则贷款的倍数较小,通常都在10倍左右)。银行的风险在于挤兑,当众多储户由于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甚至由于听信某一传言)而要求把存款取出来,而贷款根本无法及时收回,发生危机也就在所难免。所以只要发生一定比例的挤兑,银行必然倒闭破产,与之相关的一切经济活动也难以幸免。整个金融系统就是建立在这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