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旁氏骗局

旁氏骗局

旁氏骗局
旁氏骗局

旁氏骗局的特点是什么?

1.低风险、高回报的反投资规律

骗子们以较高的回报率吸引投资者,从不强调投资的风险。

2.拆东墙、补西墙的资金腾挪回补特征

靠新用户的资金维持给老用户承诺的回报,整个过程本身不产生收益。

3.投资诀窍的不可知和不可复制性

骗子们竭力渲染投资的神秘性,将投资诀窍秘而不宣,努力塑造自己的“天才”或“专家”形象。

4.投资的反周期性特征

投资项目永远不受投资周期的影响,总是稳赚不赔。

5.投资者结构的金字塔特征

为了支付先加入投资者的高额回报,“庞氏骗局”必须不断地发展下线,通过利诱、劝说、亲情、人脉等方式吸引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参与,从而形成“金字塔”式的投资者结构。塔尖的少数知情者通过榨取塔底和塔中的大量参与者而谋利。

为什么在经济繁荣时期更容易出现旁氏骗局?

查尔斯·金德伯格教授在其《疯狂、惊恐和崩溃》一书中这样写道:“我们相信,欺骗是由需求决定的……在繁荣时期,财富被创造出来,人们是贪婪的,骗子就会出来利用人们对财富的渴望。”

在经济繁荣的时期,更多的人会想着怎样赚更多的钱,整个金融市场是狂热的,各方面的监管力度也会相对宽松,庞氏骗局利用的是人们贪婪的心理,在这种情况下骗局更容易发生。投资者们更容易被迷惑。

而在经济萧条的时候,人们或许都没有多余的钱来投资,对于投资的钱也会更谨慎,旁氏骗局不易出现。

我们应该如何预防类似麦道夫事件的庞氏骗局发生?

(一)金融市场提高监管

1.金融市场要加强监管,提高监管效率

加强各金融监管部门的沟通和协调,提高监督的效率;加强对投资理财产品,尤其是金融创新产品的市场管理,以便投资者能够核实投资策略、获利渠道或交易方式;加强专业审计机构对投资理财产品运作情况的审计管理,确保向监管机构和投资者提供公正的审计报告。

2.完善法律体制,增加惩罚力度

在中国尚处于发展阶段的证券市场,上市公司、中介机构违规后,大多只是收到行政处罚,投资者的损失并没有办法挽回,成为最大的受害者,这种情况下是很难去阻止金融诈骗的发生,所以应当保护被欺诈的投资者,完善法律体系,保护投资者利益,增加惩罚力度。

3.完善信息披露制度,保障信息透明真实

信息披露制度的不完善也是麦道夫骗局成功的原因之一,虽然信息披露制度在逐渐成熟,但是对于投资者和监管层并没有很好地去重视,透过信息披露制度来

约束上市公司、中介机构等。保障信息透明真实是保障投资者权益的方法之一,监管层须投放精力留意上市公司等披露的信息,投资者自身也应加强警惕和关注。

(二)投资者谨慎投资

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在投资一个产品前要充分理解其运作模式,不能因为晦涩难懂的金融理论而完全听信于中介机构、投资公司,时常保持怀疑的态度。更不能轻信会有短时间有高回报但是低风险的投资。面对打着金融创新的产品,必须完全理解这些金融产品的信息,多次向管理者咨询,而不是完全交托给金融中介,投资机构。之后要密切关注着公司的信息披露情况。必须清楚自己所投资的钱,自己的账户是否真的在交易,是否真的有钱。麦道夫处于完全神秘的交易,但并不是越神秘越能获得高收益。

对于熟悉市场运作的投资高手和机构投资者,必须时常保持理性,对于或许存在的一些暗箱操作或者合谋必须及时发现并处理。不要忽视简单的原理,盲目认为自己了解市场上稳赚不赔的生意。

中国发生过哪些庞氏骗局?

2007年“蚁力神”事件,有一百二十万人参与,金额高达200亿以上,被称为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诈骗案,号称10000元的投入,14个月后可以拿到13250元,年化收益率达到32.5%。

2008年“东北大造林”事件,涉及3万人,13亿元资金。

2014年河北三地合作社事件,涉及全国16个省市,集资人数超10万人,涉嫌非法集资80多亿元。

2018年初钱宝网事件,超百万人卷入300亿资金黑洞。

2019年e租宝案,殃及31个省市,涉案金额高达700多亿元,受害者高达90万人。

中国的旁氏骗局和国外有何差异?

1.中国的旁氏骗局出现时间较晚

国外的旁氏骗局自1919年查尔斯-庞兹开始,一直层出不穷。

中国的旁氏骗局是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才大量涌入。在上个世纪80年代,我国南方地区曾经出现一种“老鼠会”,就是“庞齐骗局”的翻版。

2.中国的旁氏骗局较初级

国外的旁氏骗局,涉及人数更多,资金更大,骗术的种类更多。以非法集资为特点的哥伦比亚“金字塔骗局”受害人数达200万之多,麦道夫案件受骗人数难以计数,除美国本土,麦氏欺诈案还波及英国、法国、瑞士、西班牙、日本等国,资金更是达到了500亿美元。骗术更复杂让投资者防不胜防。

中国各方面市场尚处于发展阶段,监管没有国外一些市场完善,从监管方面看更容易出现旁氏骗局,例如现在一些P2P等等最后被发现是骗局,但是和国外相比还是比较初级。

浅析庞氏骗局原理与防范

浅析庞氏骗局原理与防范 刘嘉敏指导老师:崔彩周 摘要一夜暴富是许多人的梦想,正是人们追求一夜暴富的心态造就了庞氏骗局的产 生。庞氏骗局总是以复杂的数学模型、高额的收益回报以及低风险甚至零风险掩盖 其金融诈骗的本质。本文主要分析庞氏骗局用复杂的数学模型掩盖起来的简单经济 学原理、其骗局运作所需要的元素以及其收益的产生原理,为大众提供一些防范的 方法。 关键词庞氏骗局高额收益低风险防范 引言 庞氏骗局在中国又称为传销,就是利用人们想一夜暴富和稳赚不赔的心理来骗取人们的钱财。面对这样的诱惑,许多人不懂得如何分辨真假,了解庞氏骗局的原理从而加强人们对这些骗局的的防范意识,做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一、庞氏骗局的由来 “庞氏骗局”源自于一个名叫查尔斯-庞兹(Charles Ponzi,1882-1949)的人,他是一个意大利人,1903年移民到美国。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世界经济体系一片混乱,庞齐便利用了这种混乱。受到美国发财梦几十年熏陶的庞齐便设计了一个高额投资计划,向美国大众兜售。开始人们并不相信,但是在庞齐向人们展示了第一批“投资者”在规定时间里拿到庞齐所承诺的报酬后,出现了大批的“投资者”跟进。在一年左右的时间里,差不多有4万名波士顿市民,傻子一样变成庞齐赚钱计划的投资者,而且大部分是怀抱发财梦想的穷人,庞齐共收到约1500万美元的小额投资,平均每人“投资”几百美元。当某个金融专家揭露庞齐的投资骗术时,庞齐还在报纸上发表文章反驳金融专家,说金融专家什么都不懂。1920年8月,庞齐破产了。他所收到的钱,按照他的许诺,可以购买几亿张欧洲邮政票据,事实上,他只卖过两张。此后,“庞齐骗局”成为一个专门名词,意思是指用后来的“投资者”的钱,给前面的“投资者”以回报。 二、庞氏骗局的原理 (一)、金字塔式的投资者结构 “庞氏骗局”的维持需要众多的投资资金,因此需要不断地发展“下线”来吸纳更 多的资金来支付前期投资者的高额收益回报而形成的金字塔式的投资者结构。往往 是通过亲戚和朋友来发展“下线”,就这样通过人传人的方式,一个“下线”成为 了另一个“下线”的“上线”,而位于金字塔上层的人或者知情人通过榨取金字塔 中层和底层投资者的钱。就是这种“下线”发展“下线”的模式构成了滚雪球式金 字塔模式。在本世纪最大的金融骗案中,即便是高深莫测的纳斯达克前董事会主席 麦道夫也免不了拉拢下线的俗套,大量利用朋友、家人和生意伙伴发展“下线”,有 的人因成功“引资”而获取佣金,“下线”又发展新“下线”,组成了麦道夫骗案里的庞 大投资者金字塔。

城市化的陷阱和骗局

城市化的陷阱和骗局 作者:肖仲华发表:2011-09-27 作者:肖仲华,经济学博士,博士后,武汉理工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教师,武汉华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专业方向为经济伦理,主要研究方向为西方经济学幸福伦理思想,著有《西方幸福经济学理论研究》。 这段时间本来忙于课题和公司的事情,没时间写博客了,只在微博写些零星的思想碎片。今天看到叶楚华和余治国两位专家关于房地产必然崩溃的系列文章,忍不住想凑个热闹。当然,写这篇博文并非完全为了声援两位,我要讲的,也是我多年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中国的城市化是个巨大的陷阱,既是经济陷阱,也是政治陷阱。中国的楼市泡沫必然破裂的结论,不仅是建立在经济分析基础之上,更建立在政治分析基础之上。在中国,所谓的城市化与西方历史上的城市化是有着本质区别的,中国的房地产同西方的房地产也存在着本质的区别。如果说西方国家曾经一再出现的楼市危机是一种泡沫的破灭,中国的楼市将出现的不仅是泡沫的破灭,更是骗局的穿帮,比泡沫破灭的代价可怕千万倍。这就是我的基本观点。 一、城市化的自然本质 世界上最早的城市化进程是英国的工业革命带来的,伴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浪潮,曾经出现了著名的圈地运动。工业化当然需要扩建工厂,需要更多的工人。失地农民进城务工变为城市居民,工业化带动城市化,这本是一个自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历程。事实上,英国以及后来的整个西方,其工业化和随之而来的城市化进程,虽然后来倍受历史学家诟病,但总体上就是一段自然而然地发生和发展的历史。 这个进程的自然而然表现在几个方面: 一是工业化的需要带动城市化建设。英国是小国,工业化要土地,更要工人。所以,失地农民转变为城市工人,是出于工业化的需要。而非人为的强制转变。 二是整个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是循序渐进的,符合历史规律。完成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历史进程,西方国家用了几百年的时间。

经济全球化下的国际商务课程感想

课程感想 “经济全球化”这个词最早是由T·莱维于1985年提出的、至今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认为:“经济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贸易及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 在经济全球化整体格局下,国际贸易成为经济全球化核心组成部分。世界贸易组织在多边贸易规则的制定和实施、多边贸易的谈判以及贸易争端的解决上都起到了核心作用。但是,由于近年来世界经济发展环境比较恶劣,各国经济表现相对疲软,国际贸易的发展也呈现多层次和多种类的问题,多边贸易谈判越发困难,原定部分自由贸易区域的计划落实不理想,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国际贸易框架遭遇了越来越多的挑战。 世界贸易组织发达成员国通过自身优势和对贸易规则的利用,实施贸易保护主义,使用不同手段逃避既定义务,保护本国利益,这严重破坏了WTO的精神和原则,导致多边贸易谈判的内容不能够得到有效落实,世界贸易组织整体框架经受了不同程度的冲击。世界经济一体化使得各国经济联系更加密切,而我国对外开放水平的提升,进一步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在课堂上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贸易保护一节,在课堂上和课下查阅资料时,我意识到:虽然“李斯特贸易保护理论学说”并没有当代贸易保护理论具有说服力,可以说给我满意答案的不是这些学说而是李斯特的个人经历——从普鲁士时期鼓吹城邦与城邦之间的自由

贸易,并实现关税同盟,到德国统一后强调贸易保护主义。我突然明白,一个国家是实行贸易保护还是贸易自由不应该由“主流经济学说”决定,也不应该由发达国家对你的政策的看法决定,而应该由国家利益和实际情况决定。当我们的制造能力强,工业、科技发达,我们就当然应该提倡自由贸易,当我们的工业基础薄弱,我们就应该集中力量办大事,进行本国贸易进行适当的保护,并同时优化国家的产业结构。 目前,世界经济发展仍然受到很多不稳定因素的干扰,各国经济仍然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国际贸易环境比以前更加复杂,不同国家和经济体需要面对更加严峻的贸易挑战。与此同时,新技术、新局势、新需求等都为国际贸易提供了新的机遇。在经济全球化更加深入的背景下,世界经济由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推动了国际贸易新趋势的出现,把握国际贸易的发展方向,对于提高我国的外贸水平和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经济全球化使得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世界经济由工业经济逐步向知识经济转变,全球分工更加细化,分工形式出现新变化。世界经济和分工的变化使得国际贸易的模式和交易方式也发生转变,从而使得国际贸易表现出新趋势、新特点。外贸作为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故而,我认为全面分析和把握当前国际贸易趋势,有利于我国外贸发展,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和质量。

中国如何避免城市化陷阱讲解

中国如何避免城市化陷阱 城市化是必然趋势,但城市化处处有陷阱。如何避免中国城市化的种种陷阱呢?这是顶层设计问题,就中国现实来说,至少可以做如下几方面的事情。 城市化首先需要重新丈量土地。近现代国家的最基本标志,就是对人口的统计和对土地的丈量。中国人口统计每隔一段时间做一次,但土地没有。建国之后,土改的时候做过一次;改革开始实行农村生产承包制后,做过一次。现在很多年没有做了,对土地数量,无论是在农村还是城市,人们认识不一致。近二十多年,中国的土地制度尽管没有多少变化,但土地的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在人们并不清楚到底有多少农用地、商用地、工业用地、公用地、宅基地等等,也不清楚是谁掌握着土地资源,是中央部委、地方政府、开发商、军队?这些都需要搞清楚。现在从中央到地方,对这些问题都是糊涂账。但这些糊涂账里面隐含着多少腐败,多少的社会不公平,多少的社会不稳定风险呢?重新丈量土地既是基本国家制度建设的一 部分,也可以有效监督城市化,减少社会风险。 其次,城市化不能过于抽象,对现有城市要分类,对不同类型的城市实行不同的政策。至少可以把中国的城市分为四类。第一类为大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广州等。自改革开放以来,这些城市已经过度扩张,过度城市化。尽管高楼大厦多

了起来,城市的各项基础设施也可以媲美发达国家,但不难发现城市的很多方面还不像城市。例如,这些城市都在不同程度上了出现了“城中村”。“城中村”是城市简单扩张的结果,就是在没有解决好农村人口的情况下,先城市化了。同时,在这类城市,包括城市管理在内的“软件”还远远不足,需要大力发展和强化。对这类城市,再提“城市化”显得毫无意义。这类城市应当强调城市升级。亚洲的很多城市例如新加坡、首尔等都在搞城市的整体升级,中国可以向这些城市学习很多有益的经验。 第二,对二、三线城市,城市化仍然有很大的空间。中国二、三城市的硬件和软件设施建设有待于改进。现在很多人尤其是受过教育的年轻人都往一线城市跑,不想去二、三线城市,主要原因是那里的各项基础设施条件很差,和一线城市的差异实在太大。因为一线城市的拥挤,现在政府鼓励年轻人往二、三线城市去,但如果二、三城市的软硬条件不能得到根本的改变,情况很难得到改变。这里需要强调的是,二、三线城市建设不仅在于硬件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更为重要的是软件城市体制改革。如果不能两者并进,很难吸引人才,这些城市还是发展不起来。 第三,在城乡结合部,可以大力进行现在所说的城镇化。城镇化主要会发生在城乡结合部。城镇化的重要性就在于城乡

《难以忽视的真相》和《全球变暖的大骗局》观后感

全球变暖观后感《难随着科技影片已成为一个倍受争议的话题,“全球变暖”最近一段时间,以忽视的真相》和《全球变暖的大骗局》的上映,继而“丑闻三重门”事件的曝光,更是把“全球变暖”问题推向了有一个巅峰。全世界那些著名的科学家们形传统的一方坚持认为是由于人类社会工业的大力发展所产成了两个对立的观点。造成了全球变暖;而持有怀疑的一方却认为是由于全球变暖导致了CO2生的的增加。就我个人而言,我更偏向于后者的看法。CO2人们会理所当然的将其解当谈到全球变暖这个问题时,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人类排放温室气体→温室效应增强→地球升温→今天的人类面临空前的生释为:存危机,这个因果链条,作为教科书式的准则,无论理念阐释还是逻辑关系,俨然而全球其权威性不容置疑。正如地球绕着太阳运转一样,然已成为真理代言,的增多而惹的祸吗?在看过《难以忽视的真CO2暖化究竟是怎么回事,真的是、全球变暖1相》和《全球变暖的大骗局》之后,首先我有几个问题想要提出:太阳大气运动是个很复杂的过程,关键是变暖的原因是不是二氧化碳。是事实,、二2辐射、洋流、宇宙射线都会参与其中,怎么能简单都怪在二氧化碳上呢?而且这么小组分的气体增加有多少是人引氧化碳只是地

球大气的很小组成部分,、温度3起的也很难说,因为海洋,动植物腐败等等都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在生发展发速高业工类人,辅不程进的展发类人和线曲的碳化氧二和年间,1975—1940年之前,而在1940年间,但是温度急速增长却在1975—1940、温度和二氧化碳的相互关系:更像是因为气温上升了4温度基本呈直线下降。如果因为海洋本身能存储二氧化碳,这可以解释为:二氧化碳的量才跟着增加,,95%、温室气体中水蒸气占到5温度升高肯定会有二氧化碳从里面释放出来。CO2、6引起了气温升高呢?CO2为什么就能肯定的说是,0.054%却只占总量的次大的温暖期,对于中国而言在这两个温暖期,都是经济十分2万年内就有过1未来究竟可是现在的言论却是全球变暖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繁荣的时期,那个全球变暖的重经过我对于全球变暖这一问题的大量考察,、10是怎么样呢?要证据的“曲棍球”气温曲线在科学界到底有没有可信度?“气候门”事件不正CO2说明了一些支持引起温度升高的科学家们有不轨企图吗?而如今气温的升高的现象也确实存地球气温自古以来本来就十分的不稳定,。“史无前例的气候巨变”并不是所谓的然而与历史上那些发生过的变化相比,在,的增多的观点我也不是十CO2对于造成

马多夫案庞氏骗局受害者的漫长重生之路

马多夫案庞氏骗局受害者的漫长重生之路(图) 弗里德曼(Neil Friedman)曾为有马多夫(Madoff)助其投资而感到幸运,直到他发现失去了自己400万美元存款中的大部分后才意识到马多夫是个错误的人选。现年79岁并丧偶的他靠着社会保险和销售便签为生。他说,马多夫丑闻毁掉了他对生活的热情。 有人称他为“伯尼大叔”(Uncle Bernie),有人甚至不知道他的本名。但伯纳德·L·马多夫(Bernard L. Madoff)名下基金的数千位世界各地的受害人却在2008年12月11日上午一起损失掉了数十亿美元的存款。这些存款中有的是退休金,有的是大学基金,还有很多是受害人的毕生所得。 这桩史上最大金融诈骗案东窗事发已经过去五年,马多夫的投资者说,摆脱此案的影响是不可能的。他们的生活已被腰斩为马多夫前和马多夫后两截。很多人经历了离婚和万念俱灰的时刻,但也有人说,他们获得了看待生活的新视角。 以下是他们中一些人的故事。 “东拼西凑” 每周日,在佛罗里达州棕榈城商业公园的临时跳蚤市场上,尼尔·弗里德曼(Neil Friedman)都能瞅到往昔生活的踪影。 在那些出售自制蜡烛、瓷器替代品和意大利奶酪的摊位之间,79岁的弗里德曼会努力兜售3.5美元的便笺,上面有他和已故妻子去南极洲和澳大利亚等地旅游的照片。 过去,摄影一直是弗里德曼的一个爱好。马多夫案曝光后,这个爱好成了他生活的必要条件。 他说:2008年到现在,我完全靠社保和卖便笺来维持生存,我竭尽所能地东拼西凑。 去年1月,他53岁的妻子康妮(Connie)去世。弗里德曼说,他们夫妇二人本有400万美元的养老积蓄,在马多夫诈骗案中损失了大部分,生活水平的急转直下让妻子一蹶不振。 弗里德曼说,马多夫案曝光后,妻子的整个心态发生了变化。 去年6月,弗里德曼自助出版了一本名为《治愈丧妻之痛》(Healing the Loss of your Wife)的80页的书。

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思考

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思考 主讲人:李津逵 王鲁湘:欢迎走进《世纪大讲堂》!这里是思想的盛宴,这里是学术的殿堂!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一方面人们尽情的享受着城市化所带来的文明与舒适,另一方面人们也感到了城市发展过快所带来的切肤之痛。作为世界人口最大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有学者把中国城市化列为21世纪影响世界发展进程的两大因素之一。那么中国的城市化将是中国人民的福音呢还是全世界的祸水?确实有学者提出了这么严肃的问题。那么面对中国的快速城市化引发的种种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怎样才能使人口数量、结构分布与城市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很荣幸地邀请到了中国综合开发研究院主任研究员李津逵先生。李先生您好! 李津逵:您好! 王鲁湘:欢迎您作客《世纪大讲堂》! 李津逵:谢谢。 王鲁湘:我看了一下李先生的简历,突然发现我们两个之间惊人的相似。我们两个人年龄相仿,李先生比我略微大几个月。我们都是从城市里头在那个时候下乡做知青,然后在知青里面过着一种很艰难生活。所以的话我们这一代人又后来由于1977年恢复高考给了我们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我们两个同时在那一年参加了那一次决定历史命运决定个人命运的那一次高考,我们都成了大学生,这样的话我们又回到了城市,并且最后在城市里面工作,在城市里面生活,在城市里面安家成了一个城里人。所以对于城市化我们是有双重理解的,因为我们曾经在农村里面干过。那么您的经历使您对城市有一个什么样的向往? 李津逵:那个时候我记得我在中学的时候,有一次学习毛主席著作先进分子代表大会是在东城区的一个招待所里面开,那个时候不知道为什么?常常在干活的时候,我要能在那个招待所里当一个服务员该多好? 王鲁湘:对。 李津逵:就想这个事。 王鲁湘:对,当时我们知青所有的梦就是回城,想尽一切办法包括不择手段就是要回城。为什么要回城?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城乡二元结构,尤其是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社会里面,城市比农村具有太多太多的优越性了。所以我们会想尽一切办法改变自己的身份变成一个城里人,然后到城里面生活。那么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城市化进程突然以我们预料不到这样一种发展的速度突飞猛进发展起了,那么您也见证了这样一个过程。您觉得就是在这样一个过程中间,中国的城市化的发展在这30年中间有阶段性的区分吗?比如说什么时候是一个阶段,什么时候是一个阶段。 李津逵:我感觉是1992年小平南巡之后大量的这种三来一补的工业在沿海地区落户之后,创造了城市中间巨大的就业岗位,这个时候农村中间大量的青年走向城市,这可能是一个比较大的一个飞跃。 王鲁湘:我们产生了城市化要求的一个推动力。 李津逵:对。 王鲁湘:社会的一个推动力。 李津逵:就是中国的农民几千年来一直是向往城市生活,但是他走不进城市。 王鲁湘:走不进。 李津逵:比如说明清的时候有那个资本主义萌芽,但是因为城市里面没有就业岗位,农村又没有余粮供养城市,农村的这个耕织结构又非常的顽固,这种情况下一直就没有突破。但是当我们中国加入了全球的经济分工之后出现了大量的就业岗位,这一天到来了。 王鲁湘:对,这是一个历史机遇。您是学工科的。

《难以忽视的真相》、《全球变暖大骗局》

《难以忽视的真相》、《全球变暖大骗局》 两个记录片中的观点有许多不同,试用自然辩证法课程中所学的理论加以分析。并进一步阐述你自己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考。 答: (1)《难以忽视的真相》是说全球变暖的原因是二氧化碳。限制二氧化碳的排放来改变全球气候变暖的现象是发达国家限制发展中国家发展的骗局。是在向发展中国家推卸责任尤其是向中国、印度这种发展中大国。戈尔在他的演讲中运用大量的数字、图表、新闻影像,形象而深刻的说明了全球变暖的原因和后果。然而1998年,作为副总统的戈尔象征性的在《京都议定书》上签字。环境问题在美国就是一种美国的“外交政策”与美国民众国内工作与生活的矛盾。如果美国从总统到国会都愿意执行京都议定书,减少CO 2排放,那么美国国内的产业结构必然要做大的调整。因为美国如此大的排放量使得它必然要承担最多的减排任务,所以那些顾及眼前利益的跨国企业就有可能不在全面寻找替代方案上投入最大的资金,而会将传统的产业转移到减排义务低的第三世界国家。这样做的结果就是造成美国本土各企业缩小公司规模诸如裁员。温室气体的排放大户,都是大型的重工业企业,控制着经济增长和大量就业,在政治上同样拥有极强的话语权,而与之对抗的,只是一些科学家和环保团体,力量根本微不足道。片中谈的是美国政客在全球变暖这个问题上的暧昧回避态度,因为牵涉到巨大的利益。因此避开政治上的回答而强调发展中国家CO 2排放进而将责任推卸到第三国身上。 (2)《全球变暖大骗局》是说全球气候与二氧化碳无关,是由于温度的升高导致CO 2增加。该片称全球变暖不是由人类活动制造的二氧化碳导致的,人类行为导致全球暖化是科学史上最大的骗局。全球在浪费时间、能源和金钱,为一个没有科学依据的说法制造不必要的恐惧和惊慌。人与自然的关系是随人类生产能力的发展而变化的,二者的关系表现为一个历史性的发展过程。Swindle有意识地使用了许多混淆概念的暗示或潜台词。

党国英“城市化陷阱”是子虚乌有的幻觉

党国英:“城市化陷阱”是子虚乌有的幻觉 时间:2012-06-20 浏览次数:704 次 一 城市化是农民投奔自由、追求幸福的自主行动的结果。 从典型意义上说,城市和传统乡村的确是两个世界。传统乡村社会的基本特点是物质匮乏,几乎没有财富积累,穷富等级比较固定,公共生活领域狭窄且受宗法关系控制,人无隐私和自由可言。此外,典型的传统乡村社会内部几乎没有市场交换,外部交换主要和达官贵人的奢侈生活有关。出身农村的青年对物质匮乏有一定了解,但对传统乡村社会的其他特点实际上没有亲身体验。他们没有在农村谋生的经历;养家谋生的是他们的爹娘。 传统乡村社会,除贫穷之外,一般老百姓生活在没有隐私、没有起码自由的人身束缚之中。长辈对晚辈的指教天经地义,而族长、乡绅的金口玉言比法律还厉害。这里有一种无形的强制和普遍的压抑。美丽的乡村风光早已引起人们的视觉疲劳,并不能丝毫减轻他们的压抑感。在这种生活中,人际之间的恐赫、强制和各种奴役性的潜规则所带来的精神折磨,远甚于物质贫穷的痛苦。我再次重复过去说过的话,典型的自然经济条件下的农村生活不是《艳阳天》、《创业史》和《刘老根》里描述的那种生活,而是陕西作家陈忠实《白鹿原》里的生活,是《红楼梦》里焦大、刘姥姥和佃户们过的生活。 正因为乡村社会的人身束缚具有普遍性,人们可能熟视无睹。一辈子在乡村的人们可能对生活没有多少抱怨,以为那是老天注定的。 但人们只要有了城市生活的体验,便会发现城市生活的魅力。城市经济需要专业化合作,至少在技术上提供了一种平等的基础。生产一台汽车,方向盘制造和车轮毂制造在技术上一样重要。城市生活能保有隐私也有巨大的社会价值,就连一定历史时期狠不过的城市资本也不大会侵犯人们的隐私权。隐私是一个自由的心理空间,这种东西在传统乡村社会花多少钱也买不来。城市的货币交换还放大了人的能力的差异,那些有创造力的人和普通人相比,所获得的财富可以有天壤之别,而乡村社会里人们能力的差异不过是多种几亩地而已。 城市社会的魅力不止于此。年轻人喜欢谈爱国,其实真正的国家观念不是来自传统乡村社会。在传统乡村社会,人们有宗法观念,有皇权观念,有自然神的观念,这些观念基于外在的、前世发生的力量的统治,人们很难反抗。同样地,人们也不会有真正的国家观念;爱国其实是爱皇帝。只要皇帝倒掉,“国家”就崩塌,人们就服从新的皇帝。所以,在古代,游牧民族容易征服农业民族,因为游牧民族比农业民族有更强的地域观念;在近现代,工业民族更容易征服农业民族,因为工业民族的城市治理半径大,市场交易范围广,百姓具有真正的国家观念。这是解释中国过往历史的一种基本观念。西方人对中国一次次取得战争的胜利,不是西方人有三头六臂,而是中国百姓在不清楚皇帝是谁的时候,缺乏真正的“敌人”的观念。乡村社会的人们常常在家族械斗时更容易主动赴汤蹈火。近代早期,我们的士兵在战场上可以朝天放枪,那无论多么先进的武器都排不上用场。洋务运动以后,中国逐渐有了近代工业,黄埔军校又传播了新的军事技术和军事组织知识,国家观念开始普及,中国人的战争能力才强大起来。从这个意义上说,爱国就要爱工业,爱城市,爱市场,就应仅仅把把农业当做国家的基础,而不是基础上的大厦。 概念的讨论需要极端,而实际生活是模糊的。若做世界比较,中国的城乡关系在历史上不同于西方。西方的宗法关系限于乡村贵族,而我们的宗法关系具有普遍性。我们这里是家国难分,只不过所谓“国”是皇帝的天下。一个村庄是小的宗法共同体,全天下则是大的宗法共同体。所以,中国乡村社会的一介匹夫也可以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虽然这个天下多是皇帝的天下。如今搞市场经济,这倒成了中国建立统一市场的宝贵历史遗产。因为这个历史遗产,像印度这样的国家,要在三五十年里赶上中国实在不容易。但我们千万不要盲目陶醉,以为这是中国乡村社会的优势。统一性只是外壳,如果没有现代性的内涵,没有市场关系的引入,我们断断不会有今天。但总体上我对中国的前景很是乐观。 即使在当代中国,城乡关系也是灰色的。真正的传统村落越来越少,而我们的城市也不见得完全见不到宗法关系的影子。要知道,我们如果对城市生活不满意,其实你讨厌的恰恰是城市的乡村烙印。例如,最令刚进城的农村出身青年人窝心的是就业机会的不平等,人们感觉到种种潜规则的起作用,透明天花板压在头顶,职场是一个个土围子,有的职业领域除非你有特俗背景,否则就别想进到里面去。面临这种局面,年轻人不免沮丧、愤懑,乃至绝望。若回到乡村,发现那里发生了变化,金钱关系裹挟着宗法因素,温情的亲情面纱被斯得七零八落,也落得心灰意冷。有的乡村开始给8岁孩子做寿,甚至给家养牲口做寿!两厢比较,彷佛在“不同人间切换”,且不知何处是个归宿!其实,这不过是乡村社会向现代化迈进过程中的瑕疵而已,能让我们心灵安家的,是让我们的乡村超着现代化继续奔跑! 当然,几亿流动人口有自己的困惑和彷徨。没有什么灵丹妙药让他们一剂服下便心爽气清。中国需要进一步现代化,且能够现代化。未来我们的城市会更多、更大、更加现代化。我们也将保有乡村,但现代化的乡村是城市的延伸,现代农业是城市食品市场的第一车间,而不是改头换面的宗法关系的堡垒。乡村经济将全面被现代信用关系所覆盖,城市所拥有的隐私保护和自由心灵空间也将延伸到乡村。这个过程不会太快,但趋势却不可逆转。

媒介读后感

《外国新闻传播史》读后感 在本书中,作者采用通史的方式,以时间为经,以前述的七大剖面为纬,以新闻事业在世界各主要国家的展开为主干,移步换形,力求藕断丝连,将西方与世界新闻传播事业史的宏观画面清晰地呈现在读者眼前。本书涵括的主要国家包括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意大利、加拿大、俄罗斯、印度、土耳其、埃及、南非、巴西和墨西哥等。作者通过对这些国这家新闻传播的介绍,包括外国新闻传播史上所有重要的关节点。 在远古时期,人类只是通过发出一些简单的,来源于身体结构的声音、姿势、手势等体语来传递信息。随着生产的发展和传播需求的增大,人们逐渐创造出一套在一定范围内约定俗成的传播方式,如标志、声光图式及一些象形符号和表意符号。真正使人类传播方式发生根本变化的是语言的产生。随着人类的发展,生活内容的丰富,传播活动的频繁,口头传播的局限性日渐显现,于是人类研制出文字及书写材料,传播史上进入了文字传播时代。随着印刷术发明,近代的印刷传播随之发展起来。20世纪初电子传播工具的发展使人类进入了电子传播时代。20世纪后半期,计算机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得以应用,宣告国际互联网传播时代的到来,了解从各个阶段依次过度到下一个阶段的过程,将理解人类的过去、现在、未来的新闻传播活动以及人类的生存方式变化的必然结果。 新闻传播活动的发展还表明,人类进行传播活动的能力是随着媒介的改良与发明而增强;传播活动的形式,也是随着媒介的发展而改变;每一个新闻传播新时代的到来都以技术的突破为前提,即它对传播技术的进步有依赖性。这就是我们以此作为新闻传播史历史分期的依据和道理。 传播发展的过程不是媒介依次取代的过程,而是一个依次叠加的过程,每一次技术都使人类的传播能力有了飞跃。这种传播能力在进化过程中一代一代的积累、升华、传递这是人类发展和生存和发展基本的一面。 在社会的历史进程中,人类由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精神发面的需要,不断想法设法革新和发展传播技术。传播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又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制约。《外国新闻传播史》这本说在对这个复杂矛盾的现象进行剖释,从中探索新闻传播的发展规律。 世界新闻的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初级到高级,从落后到现如今的发达阶段,新闻的传播介质也发生了大的变化。从之前的石头到今天的电子。这是一个质的飞跃。总论按口语传播、文字传播、印刷传播、电子传播和国际互联网传播五个部分予以论述。

迁移式城市化与就地城镇化兼论中国西部就地城镇化

经济研究导刊 ECONOMIC RESEARCH GUIDE 总第185期2013年第3期Serial No .185 No .3,2013引言 2008年的金融危机,使得拉动中国GDP增长的出口受到严重重创,如何在金融危机的情况下,还能继续保持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而加快推进城镇化,作为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手段就被提上日程,尤其是作为西部地区,其城镇化远远落后于东部省区,部分省区还远远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成为扩大内需的一个重大潜力。2012年9月,副总理李克强在出席省部级领导干部推进城镇化建设研讨班学员座谈会时强调,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和基本之策,城镇化是最大的内需潜力所在,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基本问题,是大战略、大问题。而现实情况是,西部许多地方政府比较关注农村人口的迁移式城市化,而对就地城镇化不怎么重视,而恰恰这种模式的城镇化,是比较符合现阶段中国西部特点的城镇化发展现实的。第一,中国西部的农村人口过多,不可能实现一步到位的迁移式城市化,否则,就是拉美“城市化陷阱”的重演,就实现不了现代化。第二,推动农村就地城镇化,本质上,是对农村经济社会各个方面的关注,是解决城乡差距、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要途径,否则,就不可能实现所谓的“空间正义”。第三,推动西部农村就地城镇化发展,具有后发优势,也和新农村建设这一战略高度吻合。基于此,本文试图对城镇化与城市化的学术争论加以回顾,对迁移式城市化和农村就地城镇化的本质给予理论说明,谈谈西部农村就地城镇化的可能性,提出中国西部地区发展农村就地城镇化的建议。 一、城镇化和城市化:在中国的争论 英文单词“urbanization”,在中国有学者将其译为“城市化”、“都市化”,也有部分学者将其译为“城镇化”。城市(镇) 化是众多学科共同关注的对象,都认为城(镇)市化是一个过程,但对于定义,各学科从各自不同的研究角度对城镇化作出了不同的解释。人口学认为,城市(镇)化是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镇)人口的过程;地理学认为是人口向城市(镇)集中的空间转移过程;经济学认为是农村经济向城市经济转化的过程,是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持续转化和升级的过程;社会学认为是农村生活方式转变为城市生活方式的过程等。 有关城市化和城镇化的争论,层出不穷。谢杨(2003)对城镇化作了一番的论述,他认为,中国的城市化道路必须关注农村城镇化问题。中国农村城镇化是植根于文明古国历史进程中的独特现象,是特殊工业化道路条件下的历史产物。它一般特指中国的小城镇发展,就一般情况而言,城市化就包含着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转移,不应该存在农村城镇化这种似乎是就地转移的情况,但是在中国这种情况是实实在在存在着的现实,他认为,这里谈的农村城镇化区别于规范的向城市大规模转移的现象,也区别于战后发达国家由大城市向小城镇扩散的都市化现象,而是指在中国由于特定的人口迁移障碍农村依托传统集市和行政中心在乡村工业化推动下形成的小范围的农村人口集聚和迁移现象现将其称之为“农村城镇化”或曰“小城镇发展”。赵春音(2003)指出,城镇化是特殊历史阶段下乡镇企业发展的产物,是中国城市化历史进程中的一种过渡模式,或者说,城镇化是中国城市化的起始阶段,城镇化道路是中国在计划经济和计划经济解体的过程中走出来的道路,它产生于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常被认为具有中国特色。但这决不是说,中国可以偏离城市化的正常进程,也不是说中国社会结构发展可以摆脱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支配,并认为城镇化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之间存在冲突:一是伴随乡镇企业发展而来的城镇化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二是城镇化的发展浪费了公共资源;三是城镇化造 收稿日期:2012-11-08 基金项目:云南省人民政府政策研究中心2012年课题“加快云南城镇化进程对策措施研究”的阶段性成果(AYZJCY2012)作者简介:钟顺昌(1985-),男,陕西汉中人,硕士研究生,从事制度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与城镇化理论等研究。 迁移式城市化与就地城镇化:兼论中国西部就地城镇化 钟顺昌 (云南大学,昆明650091) 摘要:纵观人类城市化的历史,迁移式城市化与就地城镇化,这两条城市化途径同时进行,并行不悖,中国西部 地区的城镇化,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当前该地区比较重视迁移式城市化,而对农村人口的就地城镇化,并不那么热衷,而事实上,这种就地城镇化战略对西部经济社会的发展来说是很重要的。 关键词:城市化;城镇化;西部;农村就地城镇化中图分类号:F2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3-0165-04 165——

《难以忽视的真相》和《全球变暖的大骗局》观后感

全球变暖观后感 最近一段时间,“全球变暖”已成为一个倍受争议的话题,随着科技影片《难以忽视的真相》和《全球变暖的大骗局》的上映,继而“丑闻三重门”事件的曝光,更是把“全球变暖”问题推向了有一个巅峰。全世界那些著名的科学家们形成了两个对立的观点。传统的一方坚持认为是由于人类社会工业的大力发展所产生的CO2造成了全球变暖;而持有怀疑的一方却认为是由于全球变暖导致了CO2的增加。就我个人而言,我更偏向于后者的看法。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当谈到全球变暖这个问题时,人们会理所当然的将其解释为:人类排放温室气体→温室效应增强→地球升温→今天的人类面临空前的生存危机,这个因果链条,作为教科书式的准则,无论理念阐释还是逻辑关系,俨然已成为真理代言,正如地球绕着太阳运转一样,其权威性不容置疑。然而全球暖化究竟是怎么回事,真的是CO2的增多而惹的祸吗?在看过《难以忽视的真相》和《全球变暖的大骗局》之后,首先我有几个问题想要提出:1、全球变暖是事实,关键是变暖的原因是不是二氧化碳。大气运动是个很复杂的过程,太阳辐射、洋流、宇宙射线都会参与其中,怎么能简单都怪在二氧化碳上呢?2、二氧化碳只是地球大气的很小组成部分,而且这么小组分的气体增加有多少是人引起的也很难说,因为海洋,动植物腐败等等都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3、温度和二氧化碳的曲线和人类发展的进程不辅,人类工业高速发展发生在1940—1975年间,但是温度急速增长却在1940年之前,而在1940—1975年间,温度基本呈直线下降。4、温度和二氧化碳的相互关系:更像是因为气温上升了二氧化碳的量才跟着增加,这可以解释为:因为海洋本身能存储二氧化碳,如果温度升高肯定会有二氧化碳从里面释放出来。5、温室气体中水蒸气占到95%,CO2却只占总量的0.054%,为什么就能肯定的说是CO2引起了气温升高呢?6、1万年内就有过2次大的温暖期,对于中国而言在这两个温暖期,都是经济十分繁荣的时期,可是现在的言论却是全球变暖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未来究竟是怎么样呢?10、经过我对于全球变暖这一问题的大量考察,那个全球变暖的重要证据的“曲棍球”气温曲线在科学界到底有没有可信度?“气候门”事件不正说明了一些支持CO2引起温度升高的科学家们有不轨企图吗? 地球气温自古以来本来就十分的不稳定,而如今气温的升高的现象也确实存在,然而与历史上那些发生过的变化相比,并不是所谓的“史无前例的气候巨变”。对于造成全球变暖的原因是由于工业发展产生的CO2的增多的观点我也不是十分的赞同,有资料表明,温室气体中的CO2仅占总量的0.054%,而这0.054%中自然界放出的CO2又占到了一大部分,比如说火山的爆发、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等等,因此由于工业发展所造成的那部分CO2增量则是少的可怜。同时我们也知道海洋是一个巨大的容器,它能吸收大量的CO2,而其面积又占到了地球的71.8%,所以说,留在大气中的CO2还没有多到能完全的影响气候的变化,当然我并不是说温室效应的产生完全不关CO2的事,只是温室效应的产生并不是完全又CO2所引起的,我们要知道在温室气体中有95%的水蒸气,变热的空气将保留更多的水分,而湿度的增加会极大的促进暖化,如此反复循环,更会使温度迅速的增加。在《难以忽视的真相》中,科学家们利用计算机模型绘制出的“曲棍球柄曲线图”也不具有充分的可信度,因为全球变暖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它包含了太阳的辐射、海洋的吸收作用、宇宙的辐射作用以及自然界所发生的种种因素在里边,怎么能用一个简单的计算机模型就能草率的推断出呢?更何况,在最近的“气候门”事件中,由于黑客侵入了英国东英吉利大学气候研究中

中国庞氏骗局案例——德隆事件

中国庞氏骗局案例——德隆案 一、案例背景 1986年7月,唐氏四兄弟用仅有的400元钱在乌鲁木齐创办了一家名为“朋友”的公司,当年的彩扩业务净赚100万元。1992年,朋友公司开始进入证券市场,并淘到了第一桶金,新疆德隆公司正式注册成立,当时企业的发展方向是做实业。1997年由投资干项目向行业转型,通过收购法人股权,相继入主上市公司,拉开高速并购的序幕。2003年10月,唐氏四兄弟以其控制217亿元的流通市值巨国内资本控制力排行榜榜首。至此,该公司资产扩张了几千倍,核心思想就是以资本运作为纽带,通过并购整合传统产业,提高核心竞争力。 该公司核心是资本运作和产业整合,涉及的领域包括房地产、工业、农业、娱乐及金融。2004年已经拥有177个子公司和孙公司。如此大规模的扩张收购需要大量资金,早期做法是:先控股一家上市公司,通过这个窗口融资,投入产业发展,提高公司业绩,然后再融资进入下一个循环。后来该公司又采用多种途径融资,一是多方面的委托理财;二是占用上市公司资金,或由上市公司担保向银行借钱,有多家子公司的对外担保额超过了净资产的100%;三是以各种项目及关联公司之名从银行拿钱。 德隆集中大量资金,大部分用于产业投资没有直接记录,但主要投向之一是二极市场,这也是导致公司危机的直接原因。2003年该公司持有的股票股价比刚进入时涨了10倍多,市值达到200亿元。03年下半年共蒸发150亿元以上,该公司在二级市场全面崩盘,引起了信任危机,其资金提供者纷纷登门逼债。德隆系由此倒塌。 二、与庞氏骗局的联系 德隆最重要的融资平台有二:上市公司和各类金融机构。 1、上市公司除了从证券市场上融资之外,更多地是利用上市公司的信誉,以贷款、担保、抵押等形式从银行获取资金;而德隆控制的租赁公司、证券公司、信托公司、城市商业银行等各类金融机构更是将融资功能发挥到了极至,成为德隆得心应手的"提款机"。 2、利用商业银行的贷款购买上市公司的股票并控股,使股票价格保持在高位,利用较高水平的公司市值做抵押或质押,从商业银行获得更多的贷款,用更多的银行贷款购买更多公司的股票,控制更多的上市公司,再用这些上市公司的股票做抵押,获得更多的商业银行贷款,周而复始循环下去,一个企业帝国进而创建。 但这种资本运作模式的致命之处在于,一旦商业银行因宏观调控等原因停止贷款,控股集团的资金链断裂,股票价格就会迅速下滑,企业迅速出现流动性危机。 利用社会上的短期理财资金购买上市公司的股票并控股,使股票价格保持在高位,给予短期理财资金客户较高回报,高回报水平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进入集团,用更多的短期理财资金购买更多公司的股票,控制更多的上市公司,维持更高水平的股价,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循环往复,雪球越滚越大,集团控制的金融资产越来越多。德隆集团在2000年前后的股市投机风潮中,过度依赖短期理财资金,给客户的回报偏高,在随后的证券市场大调整中,为了维护客户的利益,长期维护二级市场股价高企。 同银行贷款的情形一样,在这种资本运作模式下,一旦理财客户出现了恐慌,开始抛售股票,就会造成股价跳水,企业出现支付危机,同时造成客户的财产损失。 三、后果 随着不断的扩张和融资,德隆系积聚了巨大的财务风险。 监管部门2002年末的调查显示,德隆在整个银行体系的贷款额高达200亿元---300亿元。而且德隆大量采用第三方作用担保,这是银行业认为风险最高的贷款方式。更为严重的是.德隆把大量贷款挪用作了股权收购。 2004年3月,银监会向各地银监局传达风险提示,称当前有德隆等10家企业运用金融手段过度膨胀,可能会给银行造成大量不良贷款。德隆后来的命运,此时即已确定。就在证

潜在过度城市化

潜在过度城市化 潜在过度城市化”视角下房地产价格攀升探析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08-09-09 11:38:00 ]作者:朱磊编辑:studa0714 [摘要]近几年,中国各地区房地产市场一片欣欣向荣,房地产价格在短时间内迅速增长,尤其是一些大城市的房价非常规地攀升已使政府和学术界开始密切关注。住房价格的迅猛增长使老百姓叫苦不迭,争论就在于这种价格增长是属于市场供求驱动还是投机呢?房地产市场的经济周期符合供求分析,而当前的价格迅猛攀升源于有效需求的强力支撑,潜在过度城市化功不可没。 [关键词]潜在过度城市化;房地产价格; 攀升;供求关系

一、引言 2006年,中国房地产市场在政府、开发商和消费者的博弈中度过了不平凡的一年。房价一路高涨、政府宏观调控政策频出、开发商在二线城市迅速扩张、消费者持币观望、外资大量涌入,这一切不断挑动着房地产市场的神经,使楼市充满了躁动的气息。回顾一年的中国楼市,使人记忆深刻的莫过于调控政策频出与房价逆势飞涨的鲜明对比,一方面政府从金融、信贷、土地等各个方面加强政策执行力度,旨在稳定房价,满足中低收入者的住房需求,另一方面商品房的价格却在节节攀升,调控政策并不明显。对于楼市价格的迅猛攀升,不少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剖析。综合来看,认为房价迅猛攀升有以下几方面原因:(1)房地产供给结构性矛盾突出。中低价位商品住房供不应求,以致普通住房市场需求转向中高档次,导致需求过旺。(2)开发融资结构不合理。国内房地产开发商融资渠道主要在银行借贷,信贷比例过高,增加房地产开发的成本。(3)供给市场的垄断。由于房地产具有的区域属性,导致房地产本身具有局部垄断性,政府和少量的房地产商构成市场的垄断方。(4)土地

作文-华为的世界读后感1800字

华为的世界读后感1800字 现在公司门卫有了书架,为公司员工提供了很好的学习资料。因为领导开会多次提到华为,我也对华为产生了神秘感,所以从哪里买了本《华为的世界》,看了这本书感触很深。 首先就是本书的简介吸引了我。在中国,充满神秘感的企业往往被认为有问题,而这些企业也往往真的会如预期一样的倒下,似乎只有华为是个例外。要了解这个中国企业的奇迹为什么会发生,我们就必须了解华为的领袖任正非,了解神秘的任正非是个什么样的人,他的执著和影响力从哪里来以及他对企业如何“基业长青”这个终极问题持续10多年的寻觅和思考。实际上,任正非就是华为,对这个企业家“神”的一面和“凡人”的另一面的了解,对他管理思想甚至是个人性格变化轨迹的考证,就是解读华为从注册资本2。4万元人民币的代理商成长为60亿美元营收的准世界级公司的关键。对所有追求世界级企业梦想的企业和企业家来说,华为的经验不仅仅是一个满足“好奇心”的故事。华为管理模式的演进、华为的“死而复生”、华为的技术研发、华为的海外拓展以及华为的接班人,这经验背后都是华为和任正非付出的巨大代价,而这些也应该成为中国企业珍惜并共同拥有的。

我认为从华为内部说,有两点促使华为的进步: 一。华为的使命和目标“将来电信设备市场将会三分天下,西门子、阿尔卡特、华为。”——1994年的任正飞。而写入《华为基本法》的是:华为追求的是在电子信息领域实现客户的梦想,并依靠点点滴滴、锲而不舍的艰苦追求,使我们成为世界级领先企业。任正飞在谈到这一点时,全场鸦雀无声。毕竟这是在十年前,华为所有高管被任正飞的伟大梦想所震撼。然而华为也是在这个梦想的驱动之下,一步一步逐步走到了今天。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一个公司的使命是多么神圣和伟大。我们公司在成立十二年后,也总结了我们公司的企业文化,有了公司的使命:为中国特种化学品领先全球而倾尽全力。我们每天晨会都在喊,喊我们这个世界级的使命,但每一位员工是否真正理解“倾尽全力”的含义和对我们每一位员工的鞭策和要求。使命就是一种信念,深深扎根在我们心里和骨头里,每时每刻都在要求和激励我们,在做每一件事情的时候都要倾尽全力,不要心不在焉、敷衍了事、留有遗憾,做事要追求尽善尽美。我们现在的一些员工没有认识到倾尽全力的内涵,每天背诵使命、愿景、理念敷衍了事,做事情不注重细节,不追求完美,没有锲而不舍的精神,这已经违背了我们的使命。我们只有在公司神圣使命的引导下,兢兢业业干好自己的工作,努力把我们的公司做大作强。只有公司大发展了,我们个人才有大发展,才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