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三语文模拟检测试卷

高三语文模拟检测试卷

高三语文模拟检测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共3题;共36分)

1. (9分) (2016高二上·湄潭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梁思成先生在世的时候,曾经感慨:城市里到处是房子,而没有建筑。的确,在城市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首先发现,和世界那么多号称国际化大都市相比,我们似乎最缺少的就是高楼大厦,于是,人配衣服马配鞍一般,我们越来越重视城市的外观,于是便越来越倾心倾力地盖房子。城市建设仅仅沦为梁思成先生批评的住人的房子,恰恰淹没了人本身在现代化城市建设中的主体性位置。

楼房可以是城市最为直接醒目的外观,重视它,也没什么错。但城市的本质从来都是人的精神的外化。有多少不同的精神风貌,就会有多少不同的城市景观,并不只是豪华的外观所能够呈现出来的。人们经常称赞城市的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正是对这种美的理想追求,使得城市成为了人的精神的载体,并得以艺术性的外化和升华。在现代化的行进途中,城市精神,或曰城市文化的体现,首先需要对在城市建设中如此低劣而拥挤在一起的房子说不,而多建设一些富于艺术气质的建筑,如北京的“鸟巢”、上海的“东方明珠”、苏州贝聿铭新设计的博物馆等。

城市精神,或曰城市文化的另一方面体现,还应该在于城市管理的大气,它的眼界,它的以人为本,尤其是对下一代的关怀方面。毋庸讳言,我们许多城市的公共设施、公共交通和公共天地,并没有真正充分地为公众服务,不少公园的门票一涨再涨,博物馆更是绝少对儿童免费开放。城市之所以不能够完全听凭经济的管理,还需要文化的领引,就在于文化更有益于世道人心以及对下一代心灵的滋润。城市管理中所体现的公共关怀丰富细致,是一座城市精神与文化品质的提升与彰显。

城市精神与文化,最终要落实在人的身上,人的文化素养与精神境界,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品质与风貌。人与城市互为表里,相辅相成,不断提升人的文化素养与精神境界,才能够不断提升城市的精神高度与文化的海拔线。说到底,重视城市精神的建设,其实关系着城市建设的最终归宿。

(1)

下列关于“城市精神”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城市精神,首先需要对在城市建设中低劣而拥挤在一起的房子说不。

B . 城市精神还体现在它的眼界,它的以人为本,尤其对于下一代的关怀方面。

C . 不断提升人的文化素养与精神境界,才能够不断提升城市的精神高度与文化的海拔线。

D . 北京的“鸟巢”、上海的“东方明珠”等一些富于艺术气质的建筑不能代表城市精神。

(2)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梁思成先生感慨的城市里到处是房子,而没有建筑,是说城市建筑没有城市精神。

B . 城市建设中有如此低劣而拥挤在一起的房子,是说建筑质量低,规划不合理。

C . 人们经常称赞城市的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就是因为城市建筑流畅有精神美感。

D . 城市公园和博物馆向公众尤其是向孩子们开放,是良好城市精神的体现。

(3)

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城市的本质从来不都是人的精神的外化,因为人的喜好有相同和相似的地方。

B . 梁先生所说的我们似乎最缺少的就是高楼大厦,是指城市建设缺少艺术性。

C . 作者建议城市管理要以人为本,就是要多一些公共关怀,尤其是要给下一代多一些心灵的滋润。

D . 越重视城市精神建设,城市就越有风格品位和艺术性。

2. (12分)(2019·大庆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目前,微信已经成为人们使用的主要通信形式。免费是其吸引使用者的一个最主要因素。众所周知,国内手机通信费用一直居高不下,而微信的出现正好迎合了用户的某种需要。微信与其他即时通信形式最重要的区别之一就在于用户之间关系的真实性,它使信息的传播主体更加精确。在双方交流过程中,信息仅仅会在双方的移动终端上出现,其他用户无法在自己界面获知。这种私密性特征保证了微信用户在交流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使微信用户在交流过程中始终拥有话语权,从而能够主导交流内容及进程。微信传播不仅有即时性的特点,又可以实现差时浏览信息,从而使传播更加便捷自由。用户发送图片和文字信息时,无论对方是否在线,信息都能够到达对方通信终端上,这就使得多数商家也利用微信进行精准营销。

(摘编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微信在聊天、朋友圈之外的其他功能

(摘编自百度百科)

材料三:

日前,“微信之父”张小龙表示希望每一个微信用户都尽可能减少使用微信。不知从何时起人们的生活基本被“微信化”了:55.2%的用户每天打开微信超过10次,25%的用户每天打开微信超过30次。对于越来越多的人而言,微信成为一天的开始、一天的陪伴和一天的结束。

清华大学罗家德教授认为,人们的社交圈是一个包括内核圈、外层圈的分层结构。内核圈是由强关系组成的紧密圈,外层圈是体现弱关系的一般圈。某个手机微信名单可能包括几百人或几十个群,其中也有不认识的人,这就可能使外层圈的交流冲淡内核圈的交流。人与人之间的联系看似多了,关系却变淡了。每天要花数小时看完每一条更新的朋友圈状态,得到的大都是碎片化信息,信息过剩使不少人产生了焦虑。

有时用户在微信群中需要绞尽脑汁提出点新的话题让大家来接,因为他很怕自己变成群聊的“终结者”。可以看出,技术进步让我们变得无比强大的同时,也让我们的内心变得极其脆弱。另外,微信朋友圈也会带来“社交绑架”的隐忧。你必须要对朋友圈的一些人给予回复、点赞、投赞成票等,你不说话或不配合就会显得不太合群,所以只能附和。

(摘编自《微信症候群正在袭来》)

材料四:

信息,曾经稀缺,并被当成鱼子酱来珍惜;但它现在却跟土豆一样充足,被视作理所当然。在信息过剩的年代里,知识反而成了稀缺品。得到信息,没转化成知识;得到知识,没转化成智慧。电视媒体、熟人社会、户外广告

信息、手机短信、微信、电脑互联网正在谋杀你的工作与私人空间,生活在一个信息过剩的年代里,甄别信息和利用信息需要智商。

现在很多人都患上了严重的信息反应不良与信息焦虑症。你厌恶信息,却又离不开它。你想摆脱信息社会,却被缠缚得越来越紧。我们曾经向往知情权,但更加渴望拥有信息社会里的不知情权。大多时候,我们滥用了知情权。我们个人的内存有限,不是每个人都建立起了自己的信息管理与消化系统,谁也不能把别人当作信息垃圾箱或信息垃圾站。

(摘自《信息过剩时代的“不知情权”》)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材料一概括介绍微信作为新型的通信形式所具有的多种优点,其他的优点都是由免费所派生出来的。

B . 材料二表明微信在聊天功能之外还有更加广泛的用途,如“滴滴出行”便是其在民生服务方面的贡献。

C . 材料三列举了“微信症候群”几种具体的表现,这些现象已经开始引起人们对过度使用微信的担忧。

D . 材料四指出信息过剩对人们的危害,渴望得到“不知情权”是人们在信息社会普遍存在的心理焦虑。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微信的私密性特征能够给微信用户带来更多的话语权,从而能使微信用户彼此主导交流的内容及进程。

B . 微店、网购和微信红包都应该属于微信的“电商金融”板块,这些功能确实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

C . 微信有可能扩大圈的交流,此时虽然表面上扩大了人们的联系,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却没有更加深化。

D . 害怕变成群聊终结者和担心朋友圈“社交绑架”都是心理脆弱的表现,可见微信群中附和现象严重。

(3)任何科技产品都有“双刃剑”的属性,微信作为最近流行的交流形式也不例外,请结合材料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3. (15分) (2020高三上·安徽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钓者

逸云

在桥西木栈道和青砖步行道交叉口,他无意中发现了那几个钓者。

钓者散落在西北方向的湖岸。寂静无声,像画。当时他心情正落寞到极点,因为钓者,他的心开始安定下来。

阳光把他的影子铺向湖边,向西北方向铺陈。浓密的小草闪进阴影里,又仰脸沐浴在阳光下。直到钓者的背影展现在眼前,他停下了。

他感觉背影很亲切,因为那休闲装和他的一个颜色,甚至是同一个牌子。他觉得可以坐坐。钓者旁边有石凳。石凳有些热乎。他的身体感受到温度,也把他的心温暖。南风吹过来,湖面皱起一层层波纹,略带腥味的暖湿空气拂在脸上。他深吸一口,直到丹田饱满,才轻轻往外吐。

这个时节,这个时候,坐在这湖边的石凳上,是第一次。

但这里他并不陌生。走过无数次,都是晚饭后。他和爱人从西北方向散步过来,会看到这些规则排列的石墩、石凳。是为钓者准备的,却鲜见有人在这里垂钓。也有钓鱼的,在桥边,就是木栈道和青砖步行道交叉口。那里水是动的。常见灯下四五个年轻人钓鱼。他们神采飞扬,一边瞅湖面的浮子,一边大声说着话。

也有围观的。气氛热烈,谈着与鱼有关无关的话题。那些人意不在钓鱼,就图个热闹,释放一下工作后的紧张。他走得快,几乎不在这里停步。似乎他的休闲也很忙碌。

现在不再需要他忙碌,他的心空了。

他在走他晚上走过的路。逆着晚上的方向从东边过来。

他想看看不一样的样子。

太阳很耀眼。阳光无私覆盖大地。

他习惯了付出,有付出心里才踏实。他现在不踏实。心悬着,怎么也放不下。他到处瞅瞅,像做贼。

他害怕遇到人,担心人家和他打招呼。如果人家问,出来转转吗?他不知道怎么回答。他的手不知道往哪里放,不自觉抚摸一把斑白的稀疏头发,他嘴角咧咧,似笑。

刚才在木栈道和青砖步行道的交叉口,他的心更空了。曾经晚上的喧闹荡然无存,只留下桶的水痕,点滴的银白。他摇摇头。这时他发现了那几个钓者。

他坐在钓者旁边的石凳上。钓者似乎没有注意他,只是眯眼瞄着湖面的浮子,像做梦。

远处的亭台倒映在湖面,像揉皱的画布,变换着风云。他脑子里一时涌来许多形象: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天苍苍,野茫茫,独钓寒江;花白胡子,器宇轩昂,心不在焉,直钩垂钓……风云在他眼前散去,天还是那天,

水依然是水。

这时,钓者前面的浮子剧烈地抖动起来。钓者眉毛一挑,眼光一闪,手腕突然一抖,却什么也没有。

钓者没有显出丝毫的失望,一切都像很正常。接着从饵料盒里重新上饵,抛竿,压水,浮子又稳稳当当垂直竖立在钓点。钓者的神态又恢复了刚才的样子,像睡着了。

他记得有次他举过钓鱼的例子。钓鱼和钓者不是一个概念。钓鱼是功利的心里是不平静的。钓者是抛除功利的。是心静如水的。譬如每天看似紧张的忙碌,如果像钓鱼,那就会心有旁鸳。而钓者呢,也是忙碌,却是身心合一,“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有种殉道般的崇高。那天,掌声很热烈、很真诚。他眼角湿漉漉的。

有鱼咬钩了。钓者眼光一闪,持钩的右手向前一推,鱼贴着水面带着“刷刷”的声音来到他面前。只见他左手拿出抄网,将鱼收入网中。一条鲫鱼,腹部肥嘟嘟的。钓者拿在手中,像看一个婴儿。鱼在他手里扭动,似乎不太情愿。

钓者把鱼放进身边的水桶。桶红色,崭新。重新上饵,抛竿。一切又恢复宁静。

他扭头看远处那几个钓者,一样有条不紊,悄无声息。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他像从梦中醒来,突然发现自己的影子没了。他笑笑。怪不得这会儿心里充实起来,连影子也回归了自我。

钓者起身,收拾钓具。他想,钓者收获应该不少。

钓者俯身看看水桶,面露微笑。继而转身,桶中所有尽倾,湖中湖面泛起一片细密水泡,有小鱼跃起。水纹不断地荡漾,交织。

他感觉心灵像被春雨涤荡,一切都像新生的,那么亲切。

“也退了?”他笑了笑。

“来钓鱼吧!”钓者笑着向他伸过手来。

他点点头,笑着握住钓者的手。

(选自《金山》2019年第7期)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年轻人在桥边流动的水中钓鱼时神采飞扬、大声说话的样子,与老年钓者隐身湖岸、安静专注的情形形成鲜明的对比,生动地表现出两者之间的区别。

B . 平日里“他”是在晚饭后从西北方向散步过来,这天却逆着晚上的方向从东边过来,就是因为“他想看看不一样的样子”,即白天湖边风光与晚上有什么不同。

C . 小说语言简练而隽永,如描写“他”面对湖面产生的联想时巧妙化用古诗文,典雅优美;“风云……散去,天还是那天,水依然是水”颇富哲理,耐人寻味。

D . 小说运用第三人称。借助“他”的视角集中刻画了钓者的形象,从神情、动作、语言等方面将这个通达睿智的退休老人形象刻画得鲜明生动,跃然纸上。

(2)“他”的心理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3)小说中写到“他”举过钓鱼的例子,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共3题;共34分)

4. (19.0分) (2019高三上·扬州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金部郎中赠兵部侍郎阎公神道碑铭并序

欧阳修

阎氏世家于郓。其先曰太原王宝,以武显于梁、晋之间,实佐庄宗,战河上,取常山,功书史官,爵有王土。郓之诸阎,皆王后也。周广顺二年,以郓州之钜野、郓城为济州,阎氏今为济州钜野人也。

公生汉、晋之间,遭世多虞,虽出将家而不喜战斗,独好学,通三礼,颇习子、史,为文辞。是时钜野大贼有众千余人,以公乡里儒者,掠致贼中,问以谋略。公毅然未尝有所言。而为人状貌奇伟,举止严重,有威仪,贼皆惮之,莫敢害。贼平,公还乡里,以三礼教授弟子。大宋受命,天下将平,公乃出。以三礼举中建隆某年某科,历汉州之金堂、虢州之湖城二县尉,迁濮州濮阳令,皆有吏绩。

太宗皇帝遣使者行视天下,使者还,言公可用。召见奏事,语音鬯然,殿中皆耸动。太宗奇之,拜太子洗马,知岳州。吴越忠懿王再朝京师,籍其所有浙东、西之地,纳之有司。天子以为新附之邦,乃以禁兵千人属公安抚其人,遂知苏州。五代之际,江海之间分为五,大者窃名号,其次擅征伐,故皆峻刑法,急聚敛,以制命于其民。越虽名为臣属之邦,然阂于江淮,与中国不相及者久矣。公以齐鲁之人,悉能知越风俗而揉以善政,或摩以渐,或革以宜,推凡上之所欲施,宽凡民之所不堪,恩涵泽濡,民以苏息。政成召还,以国子博士知济州,又知晋州。

真宗即位,问公何在?左右具言所以然,即时召之。已在道,拜金部郎中、知青州。其后,郓州守臣某临遣,对殿上。真宗问郓去青远近,守臣对若干。真宗曰:“为吾告之,将召也。”已而见召,行至钜野,遇疾。使者临问慰赐,满百日,赐告下济州,伺疾少间,趋就道。已而疾病,以某年某月某日薨于济州,享年七十有七。赠兵部侍郎,葬于钜野大徐村。

呜呼!士患不逢时;时逢矣,患人主之不知;知矣而不及用者,命也。惟公履道纯正,生于多艰,而卒遇太平,以奋其身,又遭人主之知,尝用矣,而不暇于大用以殁。殁而无章焉,则其遂不见于后世乎!

(选自《欧阳修集》)

(1)下列加下划线的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遭世多虞虞:忧患

B . 籍其所有浙东、西之地籍:登记

C . 以禁兵千人属公安抚其人属:交付

D . 悉能知越风俗而揉以善政悉:了解

(2)下列有关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阎公的祖上是依靠武艺显名于唐末乱世的,后来依靠战功获得爵位。阎公出生武将世家,却凭借学识参加科举考试走上仕途。

B . 在治理吴越之地的过程中,阎公了解越地风俗,顺应民心,以施恩感化为主,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取得很好的效果。

C . 宋真宗即位后,向侍从询问阎公,后来又几次召见,在阎公生病时还派遣使者前去慰问,都体现了宋初的统治者对人才的重视。

D . 欧阳修感慨:阎公出生乱世,后来虽然遇上太平盛世,但是无人赏识,没有受到重用就离世,死后也不被后世所知。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是时钜野大贼有众千余人,以公乡里儒者,掠致贼中,问以谋略。

②越虽名为臣属之邦,然阂于江淮,与中国不相及者久矣。

(4)根据文章第三段内容,概括吴越之地难以治理的原因。

5. (9.0分) (2017高二下·阿拉善盟期中)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归园田居(其二)

陶渊明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①。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②中,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以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注】①轮鞅:指车马。②墟曲:乡野。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 本诗前两句从正面描写乡村生活的宁静,写诗人摆脱仕宦生活回到乡村,极少有世俗的交际应酬,也极少有车马贵客造访。

B . 前四句描写诗人的身心俱静,诗人用“野外”“穷巷”“荆扉”“虚室”来强调乡居的清贫,暗示出自己抱贫守志的高洁之心。

C . 中间四句写诗人时常沿着野草丛生的田间小路,和乡邻们来来往往共话桑麻。这是以心灵之“动”来进一步展示心灵之“静”。

D . 后四句描绘乡村生活的喜与忧,为庄稼生长、开辟的荒土越来越多而喜悦,为辛勤劳动毁于一旦而心怀恐惧,可见诗人心灵并不宁静。

E . 诗人用质朴无华的语言,悠然自在的语调,叙述乡居生活的日常片段,让读者在其中去领略乡村的幽静及自己心境的恬静。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是怎样抒发的?

6. (6分) (2017高二上·泰州期中)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_______。(李密《陈情表》)

(2)《诗》三百篇,________。(司马迁《报任安书》)

(3) ________,而后乃今将图南。(庄子《逍遥游》)

(4) ________,则芥为之舟。(庄子《逍遥游》)

(5) ________,恨不倩疏林挂斜晖。(王实甫《长亭送别》)

(6)固知一死生为虚诞,________。(王羲之《兰亭集序》)

(7)渔舟唱晚,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8)百工居肆以成其事,________。(《论语·子张》)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共3题;共13分)

7. (2分) (2019高二上·南昌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巴洛克风格以浪漫主义的精神作为形式设计的出发点,一反古典主义的严肃、拘谨、偏重于形式的,赋予了更为亲切和柔性的效果。巴洛克风格虽然脱胎于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形式,但却有其独特的风格特点。它追求宏伟、生动、奔放、热情的艺术效果,摒弃了古典主义造型艺术上的刚劲、挺拔、肃穆、古板的遗风。()。多表现于奢华和夸张和不规则的排列形式。巴洛克风格打破了对古罗马建筑理论家维特鲁威的盲目,也冲破了文艺复兴晚期古典主义者制定的种种,反映了向往自由的世俗思想。另一方面,巴洛克风格的教堂富丽堂皇,而且能造成相当强烈的神秘气氛,也符合天主教会炫耀财富和追求神秘感的要求。因此,巴洛克建筑从罗马发端后,不久即传遍欧洲,远达美洲。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 理性崇敬金科玉律以至

B . 理性崇拜清规戒律以至

C . 理智崇拜金科玉律以致

D . 理智崇敬清规戒律以致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巴洛克风格是充满阳刚之气的,是汹涌狂烈和坚实的,可以说是一种极端男性化的风格。

B . 巴洛克风格是汹涌狂烈和坚实的,是充满阳刚之气的,可以说是一种极端男性化的风格。

C . 巴洛克风格可以说是一种极端男性化的风格,是充满阳刚之气的,是汹涌狂烈和坚实的。

D . 巴洛克风格可以说是一种极端男性化的风格,是汹涌狂烈和坚实的,是充满阳刚之气的。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它追求宏伟、生动、热情、奔放的艺术效果,摒弃了古典主义造型艺术上的刚劲、挺拔、肃穆、古板的遗风。

B . 它摒弃了古典主义造型艺术上的刚劲、挺拔、肃穆、古板的遗风,追求宏伟、生动、奔放、热情的艺术效果。

C . 它追求宏伟、生动、奔放、热情的艺术效果,摒弃了古典主义造型艺术上的刚劲、挺拔、古板、肃穆的遗风。

D . 它摒弃了古典主义造型艺术上的刚劲、挺拔、肃穆、古板的遗风,追求宏伟、生动、热情、奔放的艺术效果。

8. (6.0分) (2020高三上·渭南期末) 很多古诗浸润着丰富的传统节日文化,请写出下列诗句涉及的节日名称。

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________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________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________

残腊即又尽,东风应渐闻。一宵犹几许,两岁欲平分。________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________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________

9. (5分) (2019高三上·和平月考)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按要求完成以下问题。

材料一:2019年11月份的一个周日,天津海河边狮子林桥下聚集着一些放生人士,他们抬着几个大塑料箱准备放生,打开箱子,里面满是草鱼、锦鯉、北美雀鳝、巴西龟和一些不曾见过的水生生物。他们不顾管理员的劝阻,将一箱箱生物倒入河中

材料二:任何组织和个人将野生动物放生至野外环境,应当选择适合放生地野外生存的当地物种,不得干扰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生产,避免对生态系统造成危害。随意放生野生动物,造成他人人身、财产损害或者危害生态系统的,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三章第三十八条)

(1)根据材料二的内容,用一句话对材料一中的放生行为做一个评判。

(2)为避免材料一中的事件再次发生,海河景区计划在河边立一块标语牌作为提示,请拟写一条标语,不超过20字,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四、写作(60分) (共1题;共60分)

10. (6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下面六句是某校高三年级张贴的标语,在同学们中间引起了广泛的讨论。

①学所以益才也,砺所以致刃也。——刘向

②非学无以广志,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③后悔过去,不如奋斗未来。——马克思

④想不付出任何代价而得到幸福,那是神话。——徐特立

⑤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奏出世间的绝唱。——泰戈尔

⑥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习近平

以上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以其中的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拟标题,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 (共3题;共36分)

1-1、答案:略

1-2、答案:略

1-3、答案:略

2-1、答案:略

2-2、答案:略

2-3、答案:略

3-1、答案:略

3-2、答案:略

3-3、答案:略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共3题;共34分)

4-1、答案:略

4-2、答案:略

4-3、答案:略

4-4、答案:略

5-1、答案:略

5-2、答案:略

6-1、答案:略

6-2、答案:略

6-3、答案:略

6-4、答案:略

6-5、答案:略

6-6、答案:略

6-7、答案:略

6-8、答案:略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共3题;共13分) 7-1、答案:略

7-2、答案:略

7-3、答案:略

8-1、

9-1、

9-2、

四、写作(60分) (共1题;共60分)

10-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