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抗原提呈细胞

抗原提呈细胞

APC:即抗原提呈细胞

第十一章 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的 处理及提呈

第十一章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的处理及提呈?第一节抗原提呈细胞的种类与特点 ?第二节抗原的处理和提呈

基本概念 ●辅佐细胞(accessory cells):在胸腺依赖性抗原诱导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过程中,不仅需要T、B淋巴细胞的协同作用,还需 要另一类细胞的协助,遂将该类细胞称为辅佐细胞。 ●APC:即抗原提呈细胞,是指能够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信息提呈给T淋巴细胞的一类细胞,在机体的免疫识别、免疫应答与免疫调节中起重要作用。

抗原提呈细胞的分类 依据:表面膜分子表达的特点与功能差异。 ●专职性APC: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B淋巴细胞,能组成型表达MHC-Ⅱ类分子和T细胞活化所需的共刺激分子以及粘附分子,具有显著抗原摄取、加工处理与提呈功能。 ●非职性APC:包括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上皮细胞及间皮细胞等,在炎症过程中或IFN-γ等CK作用下,也可表达MHC-Ⅱ类分子和共刺激分子以及粘附分子,并具有一定的抗原处理和提呈能力。表达MHC-Ⅰ类分子的靶细胞属于一类特殊的非专职性APC,称为CD8+T细胞的靶细胞。

●胞吞作用:细胞膜接触大分子或颗粒状物质后,将其包围形成小泡并吞人细胞的转运过程,又称内化。胞吞作用包括吞噬作用、胞饮作用及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等三种方式。 ●MHC II类器分子腔室(MⅡC ):是抗原提呈细胞内的一种富含MHC II类分子的多层膜结构,具有某些溶酶体特性,是抗原肽与MHC II类分子结合的主要部位。

●蛋白酶体:通常以20S形式普遍存在于各种生物体细胞内,在内源性抗原的降解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主要负责将溶酶体外的蛋白抗原降解为多肽。 ●TAP:即抗原加工相关转运物,是由TAPl 和TAP2组成的一种异二聚体。TAPl和TAP2各跨越内质网膜6次,共同形成一个“孔”样结构,依赖ATP对多肽进行主动转运。

抗原提呈细胞

抗原提呈细胞 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APC)是指具有摄取、处理抗原并将抗原信息提呈给T 淋巴细胞的一类细胞,又称早期的医学研究发现,在胸腺依赖性抗原诱导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过程中,不仅需要T、B淋巴细胞的协同作用,还需要另一类细胞的协助,遂将该类细胞称为辅佐细胞(accessory cells)。在机体的免疫识别、免疫应答与免疫调节中起重要作用。[1]为辅佐细胞。 分类 1.专职抗原提呈细胞: ⑴树突状细胞; ⑵单核/巨噬细胞;提呈细菌抗原 ⑶B淋巴细胞; 2.非专职抗原提呈细胞: ⑴内皮细胞; ⑵成纤维细胞; ⑶上皮及间质细胞; ⑷嗜酸性粒细胞。[1] 抗原提呈MHCⅠ类 1.内源性抗原的加工处理; 2.MHCⅠ类分子的合成与转运; 3.MHCⅠ类分子的组装和抗原与多肽提呈。[1] MHCⅡ类 1.外源性抗原的加工处理; 2.MHCⅡ类分子的合成与转运; 3.MHCⅡ类分子的组装和抗原多肽的提呈。[1]

交叉致敏 交叉致敏也称为抗原交叉提呈,主要是指抗原提呈细胞能够将外源性抗原摄取、加工、处理并通过MHCⅠ类途径提呈给CD8+T细胞。[1] CD1分子 脂类抗原不能被MHC限制的淋巴细胞识别,可于表达于抗原提呈细胞表面的CD1分子结合而被提呈。[1] 树突细胞 树突状细胞(DC)是机体内功能最强的APC,其特点有以下几点: 1.能够直接刺激初始T细胞,是免疫应答反应的始动者; 2.是连接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桥梁; 3.髓系DC主要参与激发T细胞免疫应答,淋巴系DC通过分泌高水平Ⅰ型干扰素主要 参与抗病毒固有免疫; 4.非成熟DC摄取和加工处理抗原能力强,而成熟DC抗原提呈功能强。[1] 提呈过程 APC表达已被处理的抗原多肽,供T细胞受体(TCR)特异性识别,此为抗原提呈。以巨噬细胞为例,可将抗原提呈过程分为3个阶段。 1 抗原摄取:巨噬细胞通过吞噬,吸附,吞饮等途径摄取外源性抗原。 2 抗原加工处理:抗原在巨噬细胞内被降解,暴露免疫原性多肽,后者与APC中产生 的HLA-II分子结合成复合物,该复合物被转运至APC表面。 3 抗原提呈:TH细胞的TCR特异性识别HLA-II分子-抗原多肽复合物。

(完整版)第十一章《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的处理及提呈》复习题参考答案

第十一章《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的处理及提呈》复习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A 3.C 4.A 5.D 6.C 7.B 8.A 9.B 10.D 11.C 二、名词解释 1.APC:即抗原提呈细胞。能够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信息提呈给T淋巴细胞的一类细胞。 2.professional APC:即专职性抗原提呈细胞。组成性表达MHCⅡ类分子和T细胞活化所需的共刺激分子及黏附分子,具有显著的抗原摄取、加工、处理与提呈功能,包括树突状细胞、单核/巨噬细胞、B淋巴细胞。 3.抗原加工/抗原处理:抗原提呈细胞或病毒感染细胞等靶细胞将抗原分子降解并加工处理成多肽片段,以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的形式表达于细胞膜表面,这一过程称为抗原处理。 4.抗原提呈:在APC或病毒感染细胞等靶细胞表面的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与T 细胞表面的TCR特异性结合形成TCR-抗原肽-MHC分子三元体,从而活化T细胞的全过程。 三、填空题 1.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B细胞 2.内源性CD8+外源性CD4+ 3.髓系DC淋巴系DC 4.抗原提呈与免疫激活作用免疫调节作用免疫耐受的维持和诱导 5.交叉提呈CD1分子 四、简答题 1.试述内源性抗原是如何通过MHCⅠ类分子途径被加工处理和提呈的?PSMB和TAP在其中各有何作用? 内源性抗原→蛋白酶体(PSMB)降解→抗原肽(8~12aa)→TAP转运至内质网内→与MHCⅠ类分子结合→抗原肽-MHCⅠ类分子复合物→转运至细胞膜表面→提呈给 CD8+T细胞 PSMB8/9降解内源性抗原,TAP1/2转运抗原肽至内质网内。 2.试述外源性抗原是如何通过MHCⅡ类分子途径被加工处理和提呈的? 外源性抗原→APC识别与摄入→形成内体→与溶酶体融合→内体/溶酶体中降解→抗原

10第10章抗原提呈细胞及抗原提呈

第十章抗原提呈细胞及抗原提呈 第一部分:学习习题 一、填空题 1.根据APC提呈抗原的来源不同,可将抗原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前者来源于抗原APC之外,如吞噬的细胞、细菌或某些自身成分等;后者是APC合成的抗原,如病毒感染细胞所合成的病毒蛋白、肿瘤细胞合成的肿瘤抗原以及胞内某些自身成分等。 1.内源性抗原由广义抗原提呈细胞(靶细胞)经________途径提成,此途径又称为_________途径;提呈的抗原肽由_________T细胞识别。 2.外源性抗原由专职抗原提呈细胞经________途径提成,此途径又称为 _________途径;提呈的抗原肽由_________细胞识别。 3.专职APC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二、多选题 [A型题] 1. 能提呈外源性抗原的细胞有一个重要标记,它是 A.表达MHC-I类分子 B.表达MHC-II类分子 C.FcR D.C3bR E.抗原特异性受体 2. 淋巴结中能提呈抗原的细胞有 A.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 B.T细胞和巨噬细胞 C.巨噬细胞 D.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 E.巨噬细胞和Th细胞 3.抗原提呈细胞所不具备的作用是: A.促进T细胞表达特异性抗原受体 B.降解抗原为小分子肽段

C.使MHC分子与抗原肽结合 D.为T细胞活化提供第二信号 E.将抗原肽-MHC复合物提呈给T细胞 4.关于DC提呈抗原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DC是重要的专职APC B.FDC滞留抗原-抗体复合物于细胞表面,有利于B淋巴细胞摄取抗原 C. DC提呈外源性抗原能力强 D.DC提呈内源性抗原能力强 E.DC是激活初始T细胞最重要的APC 5.下列哪种物质与MHC- II 类分子抗原提呈有关 A. Ii B.LMP C.TAP1 D.泛素 E. TAP2 6.关于APC提呈抗原,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内源性抗原经APC处理后,形成抗原肽-MHC- II 类分子复合物形式提呈给CD4+T细胞 B.内源型性原经APC处理后,形成抗原肽-MHC- I 类分子复合物形式提呈给CD8+T细胞 FDC向B淋巴细胞提呈抗原-抗体复合物 C. 脂类抗原与CD1结合,由APC提呈给CD4+T、CD8+T、CD4-CD8-和NK1.1T 细胞。 D. 记忆性B细胞将抗原肽-MHC- II 类分子复合物提呈给Th2细胞 E. TAP参与外源性和内源性抗原的处理 7.抗原提呈细胞膜上与提呈外源性抗原密切相关的表面标志是: A. MHC- I 类分子 B. MHC- II 类分子 C. BCR D. TCR E.Fc R 8. 抗原提呈细胞膜上与提呈内源性抗原密切相关的表面标志是:

第十四章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的处理及提呈

第十四章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的处理及提呈 一选择题 【A型题】 1.目前所知机体内抗原提呈功能最强的细胞是( ) A.B淋巴细胞B.库普弗细胞C.DC D.MQ E.内皮细胞 2.与内源性抗原提呈密切相关的分子是( ) A.MHC I类分子B.MHCⅡ类分子C.FcγR D.mIg E.C3 bR 3.与外源性抗原提呈密切相关的分子是( ) A.MHC I类分子B.MHCⅡ类分子C.FcγR D.mIg E.3 bR 4.巨噬细胞主要是通过以下哪一种方式摄人和消化细菌的( ) A.胞饮作用B.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C.泡膜运输的方式D.巨吞饮作用E.吞噬作用 5.下列哪一种细胞是机体免疫应答的始动者( ) A.MQ B.DC C.B淋巴细胞D.内皮细胞E.以上均不是 6.下列哪一种巨噬细胞表面分子参与其吞噬作用( ) A.MHC I类分子 B.CKR C.GM—CSF受体 D.FcγR E.MHCⅡ类分子 7.B淋巴细胞摄取抗原与下列哪一种膜分子有关( ) A.mIg B.FcR C.MHC I类分子 D.黏附分子 E.以上均不是 8.DC细胞通过分泌下列哪一种细胞因子促使T细胞分化为Th l细胞( ) A.IL-l0 B.IL-4 C.IL-1 D.IL-1 2 E.IL-1 5 9.在DC细胞内抗原肽与MHCⅡ类分子的结合部位主要是( ) A.吞噬小体 B.MⅡC C.溶酶体 D.内质网 E.蛋白酶体 l O.可用于LC的鉴定的是( ) A.MHC分子 B.CD83 C.Birbeck颗粒 D.CDl a E.CDll c l 1.下列哪一种分子具有抗原提呈功能( ) A.FcR B.CDll

夜大免疫第11章APC复习题

第十一章抗原提呈细胞及其主要生物学作用 A型题 1.专职抗原提呈细胞(APC)通常是指 A.能够组成性表达MHCⅠ类分子的APC B.能够组成性表达MHCⅡ类分子的APC C.能够诱导性表达MHCⅠ类分子的APC D.能够诱导性表达MHCⅡ类分子的APC E.能够诱导性表达MHCⅡ类和Ⅰ类分子的APC 2.具有抗原加工提呈作用的专职APC是 A.内皮细胞 B.成纤维细胞 C.病毒感染细胞 D.树突状细胞 E.肿瘤细胞 3.具有抗原加工提呈作用的非专职APC是 A.B细胞 B.巨噬细胞 D.滤泡树突状细胞 D.树突状细胞 E. 肿瘤细胞 4. 可有效激活初始T细胞的树突状细胞是 A.髓样树突状细胞(mDC) B.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 C.滤泡树突状细胞(FDC) D.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DC) E.间质树突状细胞 5. 不表达MHCⅡ类分子的专职APC是 A . 滤泡树突状细胞 B. 巨噬细胞 C. 间质树突状细胞 D. 朗格汉斯细胞 E. 并指状树突状细胞 6. 摄取抗原和迁移能力最强的APC是 A . 滤泡树突状细胞 B. 并指树突状细胞 C. 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 D. 间质树突状细胞 E. 朗格汉斯细胞 7.分布于皮肤、黏膜组织中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称为 A . 滤泡树突状细胞 B. 并指树突状细胞 C. 朗格汉斯细胞 D. 间质树突状细胞

E. 隐蔽树突状细胞 8. 分布于淋巴结深皮质区的树突状细胞称为 A . 滤泡树突状细胞 B. 并指树突状细胞 C. 朗格汉斯细胞 D. 间质树突状细胞 E. 隐蔽树突状细胞 9. B细胞有别于巨噬细胞摄取抗原的特点是 A. 可通过清道夫受体摄取抗原 B. 可通过调理性受体摄取抗原 C. 可通过巨胞饮作用摄取抗原 D. 可通过BCR识别摄取抗原 E. 可通过Toll样受体摄取抗原 10. 树突状细胞主要激活的T细胞是 A.CD8+CTL B.CD4+Th2细胞 C.CD4+Th1细胞 D.CD4+记忆T细胞 E.CD4+ /CD8+初始T细胞 11. B细胞区主要激活的T细胞是 A.CD4+Th1/ Th17细胞 B.CD4+Th2/Tfh细胞 C.CD4+初始T细胞 D.CD8+初始T细胞 E.CD8+记忆T细胞 12. 巨噬细胞主要激活的T细胞是 A.CD4+Th1细胞 B.CD4+Th2细胞 C.CD4+Tfh细胞 D.CD4+CD25+nTreg细胞 E.CD4+ /CD8+初始T细胞 13. 内源性抗原在抗原提呈细胞内消化降解的部位是 A.内体-溶酶体 B.MHC II类器室 C.内质网 D.高尔基体 E.蛋白酶体 14.可介导内源性抗原转运至内质网的分子是A.抗原加工相关转运体(TAP) B.蛋白酶体(proteasome) C.内质网氨肽酶(ERAP) D.TAP相关蛋白(tapasin) E.内质网蛋白(ERp57)

第11章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的处理及提呈

第11章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的处理及提呈 APC抗原的与理及处呈提 学教点重? 原提呈、抗原提抗细呈胞概的?念抗原提细呈胞特的性和功? 内能源性、外源抗原提呈性径途 原抗提呈胞 细?nAtien grPesneitngC ell? 能加工够原抗以抗原肽并-MHC子分复物合的形将式原抗肽提呈T淋给细巴的胞一类胞。 细表达?MC-HI类分子I 向C?4+DT细胞提呈原抗 专职 C 非专职P(靶细C)胞 ? 所有有细核?胞MH -IC分类子? 向DC8+T细提呈抗原胞 抗原提呈细胞 ? 专职PAC ?非职A专C P 职APC 专 专A职PC ——树突状细胞 并指 状CD(淋组织巴)朗中汉格斯胞细C(主L要分布皮于肤) 树突状细的胞成熟过程 未成熟C与D熟成CD的比较未成 D熟 FCc体受表的达甘露糖体受表达的M C II类分子H表的

半达期细寿膜胞表面(分)子目数共刺激分的子表抗原摄取、加工达能力抗原提呈能力的主要功 成能熟DC /- -/++ ++大 1于00时小~ 71×0 ++ 6-/+ + +呈抗原提 + ++ ++约10 小时 ~06 1-+ /++ -+/ 取、摄工加原抗 专A职C ——树P状细胞突 ?能功 ? 别、识取摄和工抗原加?抗原提呈免与激活疫 ? 初始为细胞Tn(?av eT cel)l供提活的化启动号信 ? 疫调节免用作? 免耐受的疫诱与导维持 专职 AP——C噬细胞 巨?止巨噬静细 胞? 表低达平MHC-I类分水子M、HC-I类I子分共和激分子 ?刺活激后巨的细胞噬? 诱导 表达MHC性I类-分子MH、CII类分-、子协刺同激子分及附粘子。 分专职PC—A—B淋巴胞 细?提呈可溶抗性原。?组成表达性MC-HII类分子I,-L诱导后4增强。? 抗原受与体原抗联并交由细T提胞协助后供,导性表诱协达刺激分子。同 类专职A三P的特性C功能和 专职ACP ?三专职类PAC特的性功和能

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的处理与提呈

第七章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的处理与提呈 一.单项选择题 1.不属于辅佐细胞的是 D A APC B DC C Mφ D T E B 2.有关APC错误的是 D A 即抗原提呈细胞 B 分专职和兼职 C 包括Mφ D 包括血小板 E 包括DC 3.与Mφ功能无关的是 D A 杀伤肿瘤细胞 B 提呈Ag C 免疫调节 D 产生IL-2 E 产生TNF 4.对巨噬细胞而言,错误的是 E A 由血单核细胞演变而来 B 具有多种形式 C 可摄入并降解微生物 D 可处理并向T细胞呈递抗原 E 属于兼职APC 5.根据下列哪个特性可将Mφ与淋巴细胞分离 C A 趋化性

B 吞噬能力 C 对玻璃与塑料制品的粘附性 D E花环实验 E IgG介导的ADCC效应 6.下列细胞中,具有抗原提呈作用的是 B A NK细胞 B 巨噬细胞 C 肥大细胞 D 嗜酸性细胞 E 嗜碱性细胞 7.关于树突状细胞的论述,下列哪项错误 D A 是重要的抗原提呈细胞 B 一般无吞噬功能(早期研究认为) C 表达MHC-II类分子 D 有SmIg E 在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中是最重要的刺激细胞 8.下列哪种摄取抗原的方式是巨噬细胞所不具备的 D A 非特异性吞噬颗粒性抗原 B 非特异性吞饮可溶性抗原 C 被动吸附抗原 D 借助抗原识别受体摄取抗原 E 借助表面IgG Fc受体结合抗原抗体复合物 9.一般情况下,能提呈外源性抗原的细胞具有的关键性效应分子是 B A MHC-I类分子 B MHC-II类分子 C FcR D C3bR E 抗原特异性受体 10.巨噬细胞表面缺乏 E

A C3b受体 B IgG Fc受体 C 细胞因子受体 D LPS受体 E 羊红细胞受体 11.Mφ的主要功能不包括 C A 清除废物 B 转运抗原 C 与致敏T细胞结合,具有特异的抗菌作用 D 加工提呈抗原 E 产生细胞因子 12.关于DC,不正确的描述是 C A 由美国学者Steinman发现 B 是功能最强的APC C 能刺激已活化的或记忆性T细胞 D 有许多树突状突起 E 是1973年发现 13.DC表达 D A CD21 B CD19 C CD3 D CD11c E CD8 14.有关DC分布,错误的是 A A 脑 B 肝 C 肾 D 脾 E 皮肤

10第10章抗原提呈细胞及抗原提呈教学文案

10第10章抗原提呈细胞及抗原提呈

第十章抗原提呈细胞及抗原提呈 第一部分:学习习题 一、填空题 1.根据APC提呈抗原的来源不同,可将抗原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前者来源于抗原APC之外,如吞噬的细胞、细菌或某些自身成分等;后者是APC合成的抗原,如病毒感染细胞所合成的病毒蛋白、肿瘤细胞合成的肿瘤抗原以及胞内某些自身成分等。 1.内源性抗原由广义抗原提呈细胞(靶细胞)经________途径提成,此途径又称为_________途径;提呈的抗原肽由_________T细胞识别。 2.外源性抗原由专职抗原提呈细胞经________途径提成,此途径又称为 _________途径;提呈的抗原肽由_________细胞识别。 3.专职APC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二、多选题 [A型题] 1. 能提呈外源性抗原的细胞有一个重要标记,它是

A.表达MHC-I类分子 B.表达MHC-II类分子 C.FcR D.C3bR E.抗原特异性受体 2. 淋巴结中能提呈抗原的细胞有 A.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 B.T细胞和巨噬细胞 C.巨噬细胞 D.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 E.巨噬细胞和Th细胞 3.抗原提呈细胞所不具备的作用是: A.促进T细胞表达特异性抗原受体 B.降解抗原为小分子肽段 C.使MHC分子与抗原肽结合 D.为T细胞活化提供第二信号 E.将抗原肽-MHC复合物提呈给T细胞 4.关于DC提呈抗原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DC是重要的专职APC B.FDC滞留抗原-抗体复合物于细胞表面,有利于B淋巴细胞摄取抗原 C. DC提呈外源性抗原能力强

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的处理及提呈

第十四章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的处理及提呈复习要点: 1.掌握抗原提呈细胞概念、种类和特点。 2.掌握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B 细胞提呈抗原的特点。 3.掌握外源性抗原和内源性抗原的加工提呈过程。 一、单项选择题 1.目前所知体内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是 A.B细胞B.巨噬细胞C.树突状细胞 D.T细胞E.NK细胞 2.T细胞识别的抗原是 A.可溶性的蛋白质抗原B.游离的蛋白质抗原 C.类脂抗原 D.与MHC结合并表达于细胞表面的抗原肽片段 E.多糖类抗原 3.CD4+ T细胞识别的抗原是 A.抗原肽-MHC-I类分子复合物B.多糖类抗原 C.游离的蛋白质抗原 D.抗原肽-MHC-II类分子复合物E.类脂抗原 4.CD8+ T细胞识别的抗原是 A.抗原肽-MHC-I类分子复合物B.多糖类抗原 C.游离的蛋白质抗原 D.抗原肽-MHC-II类分子复合物E.类脂抗原 5.APC处理过的外源性抗原与MHC结合后提呈给 A.B细胞B.CD4+ T细胞C.CD8+ T细胞 D.巨噬细胞E.NK细胞 6.内源性抗原在细胞内合成并与MHC分子结合后提呈给 A.B细胞B.CD4+ T细胞C.CD8+ T细胞 D.巨噬细胞E.NK细胞 7.内源性抗原在细胞内降解的部位是★ A.高尔基体B.溶酶体C.蛋白酶体 D.核糖体E.内质网 8.外源性抗原是指 A.来源于体外的抗原B.来源于细胞外的抗原 C.由细胞合成的抗原D.细胞合成后分泌出的抗原 E.APC处理过的抗原 9.与MHC-I类分子提呈的内源性抗原肽转运有关的分子主要是★A.LMP B.Ii链C.TAP D.ATP E.CD8 10.外源性抗原降解成多肽后,在胞内与MHC-I类分子结合的部位是★A.蛋白酶体B.高尔基体C.细胞膜 D.内质网腔E.细胞核 二、多项选择题 1.树突状细胞处理内源性抗原的特点是★ A.处理后为8~13个氨基酸的肽段 B.处理后的肽段与MHC-I类分子结合 C.处理后的肽段与MHC-II类分子结合

第十四章 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的处理及提呈

第十四章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的处理及提呈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巨噬细胞对外源性抗原的加工处理和提呈过程不包括 吞噬体形成 B. 吞噬溶酶体形成 C.抗原降解为抗原肽 D.抗原肽在内质网中加工修饰 E.抗原肽与MHC-Ⅱ类分子结合成复合物 2、属专职抗原提呈细胞的是 A.T细胞巨噬细胞 C.中性粒细胞 D.红细胞 E.血小板 3、巨噬细胞向Th细胞提呈抗原肽的分子是 A.MHC-Ⅰ类分子Ⅱ类分子 C.MHC-Ⅲ类分子 D.FcγR E.C3bR 4、树突状细胞主要将抗原肽信息提呈给 A.活化Th细胞初始Th细胞 C.活化Tc细胞 D.初始Tc细胞 E.记忆Th细胞 5、具有抗原提呈能力的吞噬细胞是 A.树突状细胞 B.B细胞 C.T细胞 D.并指状细胞巨噬细胞 二、填空题: 1、根据APC提呈抗原的来源不同,可将抗原分为___ 外源性抗原_____和___内源性抗原_____,前者来源于抗原APC之外,如吞噬的细胞、细菌或某些自身成分等;后者是APC合成的抗原,如病毒感染细胞所合成的病毒蛋白、肿瘤细胞合成的肿瘤抗原以及胞内某些自身成分等。 2、内源性抗原由广义抗原提呈细胞(靶细胞)经___ MHC-Ⅰ_____途径提呈,提呈的抗原肽由CD8+ _T细胞识别。 三、名词解释: 1、抗原提呈细胞——能摄取、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递呈给淋巴细胞的一类免疫细胞。分专职和非专职抗原提呈细胞。 四、问答题: 1、简述抗原提呈细胞对外源性抗原的加工处理过程。

外源性抗原由吞噬细胞吞噬或胞饮,在吞噬体或胞内体内降解为肽片段,与粗面内质网新合成的MHCⅡ类分子、变异链一起在分泌小泡中结合成复合物,进而转移到细胞表面,递呈给CD4+TH细胞。 2、简述抗原提呈细胞对内源性抗原的加工处理过程。 内源性抗原经蛋白酶体降解成肽段,由抗原多肽转运体(TAP)转运到粗面内质网,并与MHCⅠ类分子形成多肽—MHCⅠ类分子复合体,再经高尔基氏体转移到细胞膜表面递呈给CD8+Tc细胞。

抗原提呈细胞及抗原提呈

抗原提呈细胞及抗原提呈 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presenting cell, APC)是能够捕获微生物和其它抗原并加工,以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的形式将抗原肽提呈给T细胞,为T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提供活化信号的一类细胞。APC包括表达MHCⅡ类分子提呈外源性抗原的APC和表达MHCⅠ类分子提呈内源性抗原的APC。前者又分为专职APC(professional APC)和非专职APC (non-professional APC)。 I. 抗原递呈细胞 一、树突状细胞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 DC) (一)分化和种类 1.类型根据形态和功能特点,DC主要分为两大类,即经典DC(conventional DC, cDC)和浆细胞样DC(plasmacytoid DC, pDC)。 2.分化、发育和迁移 (1)前体期:髓系前体细胞存在于骨髓、外周血、脐血及胎肝中。 (2)未成熟期:未成熟DC(immature DC)主要存在于多种实体器官及非淋巴组织,其可通过受体(如FC RⅡ、人甘露糖受体等)介导的内吞作用(见后述)或吞饮、吞噬作用摄取抗原。正常情况下,体内绝大多数DC处于未成熟状态,它们具有很强的内吞、加工、处理抗原的能力,但由于仅表达低水平共刺激分子和黏附分子,故刺激初始T细胞和在体外激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的能力较弱。 (3)迁移期:迁移期的DC主要存在于输入淋巴管、外周血、肝血液及淋巴组织,经过淋巴和血液循环,从输入淋巴管进入淋巴结。 (4)成熟期:受炎症等因素影响,未成熟DC能从非淋巴组织进入次级淋巴组织并逐渐成熟,未成熟DC在摄取抗原后,也可自发成熟。成熟DC(mature DC)主要存在于淋巴结、脾及派氏集合淋巴结,其生物学特征为:MHC分子及黏附分子表达上调,迁移能力增强,由外周逐渐向次级淋巴器官归巢,同时其摄取、处理完整蛋白抗原的能力下调。成熟DC高表达MHC-Ⅰ类和Ⅱ类分子、共刺激分子(B7、CD40、ICAM-1)等,其细胞表面标志是CD1a、CD11c及CD83。在次级淋巴器官内,成熟DC能有效地将抗原递呈给初始T 细胞并使之激活。

抗原呈递细胞

抗原呈递细胞(APC)是指能表达被特异性T细胞识别的抗原肽一MHC复合体的任何细胞,其主要功能是捕获、吞噬、加工处理和呈递抗原至T细胞。多指(MC)、树突细胞、B淋巴细胞等能表达MHCⅡ类分子的抗原呈递细胞,其他抗原呈递细胞如、纤维母细胞、各种上皮及内皮细胞等则称为非专职性的抗原呈递细胞。、等既能通过MHC I类分子呈递抗原,也能通过MHCⅡ类分子呈递抗原。不同抗原呈递细胞在加T处理和呈递抗原中有不同特点。 1.巨噬细胞 在体内分布最广,在免疫应答的全过程中都发挥重要作用。它能主动吞噬和清除颗粒性外来抗原和(或)直接杀伤病原微生物,因而具有较B细胞更有效地内化、处理和呈递颗粒性抗原的特性。巨噬细胞的细胞膜上存在的许多特异性的载体蛋白和通道,使小分子或离子能有效地出入细胞。而其摄人大分子和颗粒状或细胞状物质时主要通过胞吞作用(endocytosis)形成吞噬体来完成。 初级溶酶体与吞噬体或吞饮泡合并。形成次级溶酶体,或称吞噬溶酶体。外来抗原首先在这个酸性环境中被某些蛋白酶降解为多肽片段(10~l5个氨基酸残基所组成),细胞内合成的MHCⅡ类分子携带抗原肽表达于巨噬细胞表面.供CD4+T 细胞识别。因此,外来抗原经巨噬细胞处理后呈递给T细胞,是诱发免疫应答的先决条件。此外,在抗原呈递过程中,巨噬细胞产生的IL一1可以促进B细胞和T细胞的活化,产生的干扰素参与调节免疫功能。 2.树炙细胞 树突状细胞是专职的抗原呈递细胞,具有很强的启动天然T细胞应答的麓力.对阱免疫功能的研究表明,静息T细胞活化需有DC上的MHCⅡ类分子的表达=静息T细胞只能接受树突细胞刺激而出现应答,而活化的T细胞可对多种抗原呈递细胞产生应答新鲜分离的DC或未成熟的DC不具有启动静息T细胞应答的功能,但具有强大的抗原摄取能力,并随即将抗原加工处理成为具有免疫原性的多肽。随着向淋巴器官的迁移.DC细胞逐渐成熟,抗原呈递能力逐渐增强。活化的DC 细胞表面产生3种类型的蛋白质分子:①MHC、蛋自,呈递外源抗原到TCR; ②共刺激蛋自,将补体受体结合到T细胞表面:③细胞一细胞间黏附分子,使T细胞结台到APC上。这些蛋白质促使T细胞活化为效应细胞或记忆细胞。 DC主要通过MHCⅡ类途径呈递外源性抗原,激活MHCⅡ限制的CD4一T车巍(Thl);也通过交叉呈递(cross presetation)使外源性抗原进入MHC I类途径.从而

第十章 抗原递呈细胞及抗原递呈

第十章抗原呈递细胞和抗原呈递 第一部分:学习练习 一、填空 1.根据抗原呈递来源的不同,抗原可分为_ _ _ _ _ _和_ _ _ _ _ _,前者来自抗原呈递细胞之外,如吞噬细胞、细菌或其自身的某些成分等。后者是由APC合成的抗原,如由病毒感染细胞合成的病毒蛋白、由肿瘤细胞合成的肿瘤抗原以及一些细胞内成分。 1.内源性抗原通过_ _ _ _ _ _ _ _途径从广义抗原呈递细胞(靶细胞)获得,也称为_ _ _ _ _ _ _ _途径;提出的抗原肽被______T细胞识别。 2.外源抗原通过_ _ _ _ _ _ _ _途径从专职抗原呈递细胞中扣除,也称为_ _ _ _ _ _ _ _途径;提出的抗原肽被_ _ _ _ _ _细胞识别。 3.全职APC包括_ _ _ _ _ _ _ _、_ _ _ _ _ _ _和_ _ _ _ _ _ _ _ _ 第二,多主题选择 [A类问题] 1.能够呈递外源抗原的细胞有一个重要的标记,即 A.丙型肝炎病毒ⅰ类分子的表达乙型肝炎病毒ⅱ类分子的表达丙型肝炎病毒FcR D.c3br e .抗原特异性受体 2.淋巴结中能呈现抗原的细胞有 A.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 D.巨噬细胞和树突细胞 3.抗原呈递细胞不具备的功能有: A.促进特异性抗原受体的t细胞表达 b .将抗原降解成小分子肽段 C.将MHC分子与抗原肽结合 D.提供用于T细胞激活的第二信号 E.向t细胞呈递抗原肽-MHC复合物 4.下列关于DC抗原呈递的陈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A.DC是一个重要的全职装甲运兵车 B.树突状细胞在细胞表面保留抗原抗体复合物,有利于B淋巴细胞吸收抗原。 C.DC有很强的呈递外源抗原的能力。 D.dc具有很强的呈递内源性抗原的能力。 E.dc是激活初始t细胞的最重要的APC。 5.下列哪种物质与MHC-2分子抗原呈递有关 A.ii b.lmpc.tap1d .泛素E. TAP2 6.关于抗原呈递,以下哪一项是错误的? A.内源性抗原经抗原处理后形成抗原肽-MHC-2分子复合物,呈递至CD4+T细胞 B.在APC处理后,内源性原原体形成抗原肽-MHC-1分子复合物,呈现给CD8+T细胞树突状细胞向B淋巴细胞传递抗原抗体复合物 脂质抗原与CD1结合,并由APC呈递至CD4+T、CD8+T、CD4-CD8-和NK1.1T细胞。 D.记忆b细胞向Th2细胞呈递抗原肽-MHC- II分子复合物 E.TAP参与外源性和内源性抗原的治疗 7.与抗原呈递细胞膜上外源抗原呈递密切相关的表面标记有: A.MHC一号分子MHC二号分子BCR一号分子 8.与抗原呈递细胞膜上内源性抗原呈递密切相关的表面标记有: A.MHC一号分子MHC二号分子碳三溴代二苯甲烷 9.用于呈递低浓度抗原的最有效的APC是 A.巨噬细胞b树突细胞c上皮细胞d b淋巴细胞e成纤维细胞 10.下列关于DC抗原呈递的陈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A.树枝状形态 B.MHC-2分子的高水平表达 成熟的DC抗原呈递能力强,抗原摄取能力弱

第11章 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的处理及提呈

第十一章 名解 1.抗原加工或抗原处理:APC将胞浆内自身产生或摄入胞内的抗原消化降解并加工处理成 一定大小的多肽片段,使多肽适合与MHC分子结合,然后以抗原肽-MHC复合物的形式表达在APC表面的过程。 2.抗原提呈:在APC与T细胞接触过程中,表达于APC表面的抗原肽-MHC复合物被T 细 胞识别,并与T细胞表面的TCR结合为TCR-抗原肽-MHC三元体,将抗原信息提呈给T 细胞,从而活化T细胞的过程。 填空 1.抗原提成细胞分类:专职性APC、非专职性APC、特殊非专职APC。 2.专职性APC的分类:树突状细胞、单核/巨噬细胞、B淋巴细胞。其显著特点是:组成 性表达MHCⅡ类分子、抗原处理和提呈功能强。 3.非专职APC的分类: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上皮及间皮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其特 性点为:诱导表达MHC Ⅱ类分子和共刺激分子及黏附分子、抗原处理和提呈功能弱。 4.功能最强的APC是:树突状细胞DC。其最大特点是:能够显著刺激初始T细胞进行增 殖,是适应性T细胞免疫应答的始动者。 5.B淋巴细胞主要提成可溶性抗原。 问答 DC的特点: ①能显著刺激初始T细胞增殖 ②是机体适应性T细胞免疫应答的启动者 DC的功能: ①抗原提呈与免疫激活作用(最重要的功能) Ⅰ为T细胞提供抗原肽-MHC复合物(第一信号) Ⅱ高表达共刺激分子为T细胞活化提供第二信号 Ⅲ是专职性APC中唯一能直接激活初始T细胞的APC Ⅳ诱导Ig的类别转换和释放可溶性因子等促进B细胞的增殖分化 ②免疫调节作用:分泌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 ③免疫耐受的维持与诱导: Ⅰ中枢免疫耐受:胸腺DC参与胸腺内T细胞发育中的阴性选择 Ⅱ外周免疫耐受:非成熟DC 非成熟DC与成熟DC的特点比较 非成熟DC 成熟DC Fc受体表达高低甘露糖受体的表达高低 MHCⅡ分子的表达低高 半衰期≈10h >100h 细胞膜表面数目~106~7X106 共刺激分子的表达低高 抗原摄取、加工和处理能力强弱抗原提呈能力弱强 迁移的倾向性炎症组织外周淋巴组织 主要功能摄取、加工和处理抗原抗原提呈

免疫学试题库 (11)

第十一章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的处理及提呈 一、单项选择 1.MHC II类途径中提呈对象是: A.Th B.CTL C.B D.MφE.NK 2. 以下哪种分子不参与内源性抗原提呈途径: A. MHC-Ⅰ类分子 B. TAP1 C. TAP2 D. Ii E. 蛋白酶体 3. 下列哪种细胞不属于专职性抗原提呈细胞? A. 巨噬细胞 B. 树突状细胞 C. 朗格汉斯细胞 D. 内皮细胞 E. B细胞 4. MHC II类途径中降解外源性抗原的部位是: A.蛋白酶体B.高尔基体C.内质网 D.溶酶体E.核蛋白体 5. 摄取、加工处理抗原能力最强的树突状细胞是: A. 成熟DC B. 前体DC C. 未成熟DC D. 迁移期DC E. 骨髓内DC 6. 树突状细胞有别于其他APC的特点是: A. 刺激活化的T细胞增殖 B. 刺激初始T细胞增殖 C. 刺激记忆性T细胞增殖 D. 刺激活化的CD4+T细胞增殖 E. 刺激活化的CD8+T细胞增殖 7. 关于DC细胞,正确的说法是: A. DC成熟后摄取抗原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B. DC细胞均来源于髓样干细胞 C. 在各种APC细胞中,只有DC组成性表达MHC-II分子 D. DC可以刺激初始T细胞增殖,而B细胞和巨噬细胞不可以 E. CD80/CD86与DC刺激T细胞活化无关 8. APC上B7的配体是: A. CD2 B. CD4 C. CD8 D. CD28 E. CD16 9.MHC I类途径中结合了抗原的MHC I类分子由下列哪个细胞器转运到细胞膜上?A.内体B.高尔基体C.内质网D.溶酶体E.核蛋白体10.糖脂类抗原由下面哪个分子进行提呈? A.CD1 B.CD8 C.CD4 D.MHC I类分子E.MHC II类分子11. 能分化为巨噬细胞的前体细胞是: A.单核细胞B.B细胞C.T细胞D.嗜酸性粒细胞E.红细胞12.糖脂类抗原被提呈后激活: A.Th B.CTL C.NK T D.MφE.Treg 13. APC呈递外源性抗原的关键分子是: A.MHCⅠ类分子B.MHCⅡ类分子C.FcR D.黏附分子E.协同刺激分子 14. 专职APC,应排除: A.单核细胞B.血管内皮细胞C.B细胞 D.树突状细胞E.巨噬细胞 15. 初次免疫提呈抗原的APC是: A.DC B.MφC.B细胞D.内皮细胞E.纤维细胞16. 专职APC与非专职APC之间的区别是因为前者组成性表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