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欣赏《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欣赏《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欣赏《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欣赏《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第八课《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主备人:郑虹课型:新授课时间:年月日

一、教材分析:

本课将主要欣赏学习西北民歌最具代表性的“花儿”和“信天游”。《上去高山望平川》是一首青海花儿,在全国各地颇具影响,声誉极高。《脚夫调》是陕北信天游中的代表曲目,表现脚夫的复杂心情。人民音乐家洗星海说过:“民歌是中国音乐的中心部分,要了解中国音乐,必须研究民歌。”民歌是人民表达自己感情的口头创作。民歌反映的是最底层、最普通的人民的心声,因此在内容上有鲜明的人民性。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歌,并以多样化的体裁、歌唱形式和内容,反映本民族特有的历史、民俗、性格、情趣和文化传统。民歌的起源和音乐的历史一样久远。早在原始社会就伴随着人类的狩猎、搬运、祭祀、仪式等活动而萌生。它与人类一切生活实践始终保持着密切的关系。那些反映生产和生活的民歌却流传至今,成为宝贵的历史资料和艺术珍品。因此,马克思说“民歌是唯一的历史传说和编年史。民歌的创作和演唱以即兴性为基本特征,同一首民歌曲调因不同的唱词,可以随兴所至地发挥,有所创新,有所变化。《上去高山望平川》是“河湟花儿”的代表曲目,在全国各地颇具影响,声誉极高。这首歌的歌词采用“民间格律诗”的形式和手法写成。其典型特征是采用“双句双字尾”的格式。这首歌的旋律高亢开阔、自由舒缓、富有西北民歌的典型特点。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对西北民歌的学习与探究,激发学生喜爱民歌,弘扬民族音乐文汇的热情。感受民歌“原生性”的质朴美。

2、通过聆听、演唱、比较、探究、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风格特点,认识“花儿”、“信天游”等民歌体裁。

3、探究民歌的创作手法:“鱼咬尾”、“起、承、转、合”等。

三、教学重点:

1、认真细致地聆听三首民歌,感受、体验、理解三首民歌的内容、感情、风格及其创作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做适当的审美评价。

2、了解民歌体裁“花儿”与“信天游”。

四、教学难点:

1、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风格特征。

2、探究西北民歌的音乐风格及形成这种风格的内在原因。注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高一段的学生,有很好的想象力和判断了,知识结构完整、有一定的艺术修养。】我在学法的指导时紧紧围绕教学目教学重点。在讲授音乐理论知识的时候,我会尽量的结合作品,通过运用图画、听音乐等让学生听,看,等形式来实现我教学的目的。而不是生搬硬套的讲授.两节课我会充分做好跟学生的互动,在第一课时的导入中,我用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引起讨论,最后总结,从而达成与学生的互动.总之,在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我会让学生感到学习音乐的乐趣,也能从乐趣中学习到一些音乐知识.

五、教学过程:

本课主要是欣赏少数民族歌曲,了解歌曲的风格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目标教学模式进行。

这环节中我运用创设情境,兴趣引入法。

1)首先了解学生对我国民歌曲调的地域划分,知道多少?有没有谁能说出各个地域的民歌风格?打开课本21页“拓展与探究”的第4题的地图上找出西北五省的位置内蒙古,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用谈话法、讨论法回答:西北的自然风貌、生产方式以及西北人的语言、性格特征。

2)然后我将会运用课件向学生展示阿宝演唱民歌《山丹丹花开红艳艳》的视频,从而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引起他们的有意注意及兴趣。

一、导入

1、刚才听到的歌曲曲名是什么?(《山丹丹花开红艳艳》)

2、会唱的同学跟老师一起唱

3、导入新课

二、探究西北民歌的风格特点

欣赏青海民歌《上去高山望平川》

1、集体朗诵歌词或是唱歌谱,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绪?(借景抒情)

2、感知音乐的表现手法,聆听歌曲:

(1)歌曲的旋律有什么特点(旋律高亢悠扬、开阔、起伏大)

(2)了解什么演唱方法(真假声混合)

(3)节奏怎样(节奏自由、句末最为明显)《上去高山望平川》是声誉极高、流传甚广的“河湟花儿”的代表曲目,属于山歌的一种。“花儿”是流行在青海、甘肃、宁夏的一种山歌。其基本特点是:旋律高亢、悠长,多用假声或真假声结合的方法演唱。

3、欣赏山西民歌《刨洋芋》《刨洋芋》表现了农民收获后的喜悦心情。歌曲用起兴的方法开始,而又集叙事与抒情为一体,短小精悍,颇具隽永之艺术魅力。

(1)朗诵歌词,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绪

(2)第一次聆听歌曲,歌曲有几句(4句)

(3)跟唱歌曲两遍(用方言)找出句与句之间相同的地方(第一第二句:头相同,尾不同;第二第四句:尾同头不同)回答问题:这首歌曲的演唱风格是怎样的?心情如何?(轻快活泼,风趣幽默;喜悦,乐观)

4、欣赏陕西民歌《脚夫调》

(1)“脚夫”、“婆姨”是什么意思(脚夫又称赶脚的或脚户哥。脚夫是以为他人运送生活用品为生的劳动阶层)

(2)边听边思考:有几句(上下两句),音乐情绪怎样(第一句上行,第二句下行)《脚夫调》又名《拉骆驼》,是陕北“信天游”中的代表曲目。它主要流行于陕北的绥德、米脂一带。“信天游”是陕北人民喜爱的一种山歌。由于它常常可以用同一个旋律反复演唱多段歌词,所以在民间有“信天游,不断头,断了头,穷人就无法解忧愁”的说法。

5、引导学生总结西北民歌的风格特点

出示测试题:

(1)、西北地区的民歌旋律、节奏怎样?(高亢悠长,祈福大;节奏自由、舒展)

(2)、表现了西北人民什么样的性格特征?(粗矿豪放的性格特征)

(3)、歌曲内容大都表现什么阶层的生活?(平民生活)

师:民歌中对家园的赞颂、对生活的热爱,感情质朴,自然真切,反映大众情感,平民色彩浓厚

5、拓展探究

你还知道有哪些具有西北民歌特征的通俗歌曲吗?《黄土高坡》《兰花花》《一无所有》《少年壮志不言愁》《赶牲灵》《信天游》《黄河船夫曲》学唱《山丹丹花开红艳艳》

六、总结

总的来说,这是一节注重培养学生自主的音乐感受能力和电脑多媒体课件运用的的音乐欣赏课。

通过多媒体课件的运用,节省了教师板书和传统播放音乐进带倒带的时间,教学内容紧凑丰富,课堂气氛生动有趣而富于吸引力。当然这种尝试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今后将努力改进,取得好的效果

七、教学反思:

合唱分析《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到1973年根据陕北民歌改编的《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复三部曲式。 引子(1-6小节):旋律悠长,宽广。 A乐段(7-27小节):旋律悠长,具有陕北特色,使人眼前呈现出一副陕北景色;B乐段(28-98):突然转入热闹场面其。中有包含B1、B2、B3小乐段。从整体上说表现人民对红军的欢迎之情。 A乐段再现(99-111小节):音乐回复到开始的绵长节奏中,表现的是人民在向中央红军挥手道别。 [教学目标] (一)能够对西北民歌和西北民歌风格的音乐作品感兴趣,喜欢演唱、聆听教材 中的西北民歌和根据西北民歌改编的音乐作品。 (二)聆听男声独唱《上去高山望平川》和合唱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体验 西北地区民歌的风格。 (三)知道陕北“信天游”和青海“花儿”的知识。 [作品分析]https://www.doczj.com/doc/8d5667270.html,/programs/view/N_C2SeKGfuA/音频资料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是一首陕北民歌改编的合唱曲。歌曲反映了中央红军经过两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陕北人民热烈欢迎子弟兵的心情与场面。 歌曲曲调采用陕北民歌中最具代表性的信天游。信天游是陕北民歌的一种,属于山歌类。流行于陕西北部、宁夏东部和内蒙古西部部分地区。信天游歌词一般为七言两句体,上句用比兴,下句点出主题,这是信天游的显著特色。 一道道山来一道道水,咱们中央红军到陕北。 满天的乌云风吹散,毛主席来了睛了天。 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咱们革命的力量大发展。 山丹丹花开红艳艳,毛主席领导咱打江山。 信天游的曲式多用上下句。上句经常分成两个短句,一扬一抑,下句则一气

呵成。下句常用重复或变化重复上句的手法,形成对比。曲调起伏较大,音调高亢、舒展、宽广。自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来,陕北成为革命根据地后,信天游被用来讴歌新生活,音调更加刚健、明朗;同时吸收了当地其他民歌的体裁,使 音乐更加丰富。 合唱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是一首用管弦乐队伴奏的大型合唱曲。歌曲情绪热烈、宽广,男声领唱与女声合唱、混声合唱相互配合。歌曲的节奏,尤其是领唱部分的节奏比较自由,4/4拍、2/2拍、3/2拍和2/4拍相互交替变换。调 性为d音上的商调式。 曲式结构为兼具三部曲式的变奏曲式。歌曲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前奏,主题和主题变奏Ⅰ(第一段、第二段歌词)。 第二部分:简短的间奏,变奏Ⅱ(分节歌反复)和间奏、变奏Ⅲ(第三段、第 四段、第五段歌词)。 第三部分:主题旋律的间奏,再现变奏Ⅰ,结尾句(第六段歌词)。 第一部分 前奏。前奏是一段形式变化多样、色彩丰富的陕北场景。前奏开始是一段悠扬、节奏自由的笛子独奏华彩,紧接着是热烈的管弦乐队合奏。伴随着出现背景性的合唱音响:“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红艳艳,红艳艳……”展示了一幅陕北黄土高原的风光画卷,以及人们迎接红军的热烈、亲切场面。 歌曲主题。男声领唱为主,衬托着女声伴唱,唱出了歌曲的主题: 这个主题是由三个乐句组成的乐段。 第一乐句: 第二乐句:

康定斯基

康定斯基(ВасилийКандинский,格里历1866年12月16日-1944年12月13日),出生于俄罗斯的画家和美术理论家。与彼埃·蒙德里安和马列维奇一起,康定斯基认为是抽象艺术的先驱。毫无疑问,康定斯基是最著名的。他还与其他人共同成立了一个为时不长但很有影响力的艺术团体“蓝骑士”。康定斯基的绘画售价曾近一千五百万美元。索罗门·古根海姆美术馆是康定斯基作品的最大藏家之一。 2人物简介 哥萨克士兵(油画) 瓦西里·康定斯基[俄国](Wassily Kandinsky,1866-1944): 现代艺术的伟大人物之一,现代抽象艺术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奠基人。他在1911年所写的《论艺术的精神》、1912年的《关于形式问题》、1923年的《点、线到面》。1938年的《论具体艺术》等论文,都是抽象艺术的经典著作,是现代抽象艺术的启示录。 3早年经历 1914年以前的康定斯基 康定斯基1866年生于莫斯科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受到完美的教育;中学时代,不但成绩优异,而且是优秀的业余大提琴手和画家。在莫斯科大学学过法律和经济,仍保持着对绘画的兴趣。1889年到沃洛格达从事民族史与民俗学调查研究,广泛接触到俄罗斯民间绘画和装饰艺术,对它们的夸张的、非写实的表现手法和强烈的色彩,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893年大学毕业,获博士学位,并在大学任教。三十岁的时候,为了学画,他抛掉了法律教授的职位。来到了慕尼黑,在这里,他一下子就被弥漫在这个城市的新艺术运瓦西里·康定斯基动的气氛抓住了。1900年慕尼黑美术学院毕业,成为职业画家。1903年,他开始了欧洲及北非之行,并实地考察了各国现代艺术运动的发展状况,历时四载,从而加深了对欧洲文化的全面了解。1908年,康定斯基定居慕尼黑,并开始了他的职业艺术生涯。 弓箭手图像1909年,康定斯基加入德国表现派社团“慕尼黑新艺术家协会”,并担任首届主席。次年他完成了自己的第一部关于抽象艺术的重要理论著作《论艺术的精神》,并创作了第一幅抽象作品《即兴创作》。在这期间,康定斯基关于非客观物体的绘画或者没有实际主题的绘画正在萌芽。 1911年,康定斯基与马克共同退出“慕尼黑新艺术家协会”,另行组建了“青骑士派”,并出版自己的刊物《青骑士年鉴》。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教案

年级八年级课时一课时 教学 内容 欣赏歌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民歌,感知和体味我国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色和丰富多彩的民歌作品,扩大艺术视野。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演唱,对比分析等音乐实践活动,感受不同地域的人文风情与音乐特点;能对中国民歌中的山歌产生兴趣,了解山歌的主要表现形式和音乐特点,并能参与、体验和表现。 3、知识与技能:聆听合唱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知道陕北“信天游”的知识。 教学重点 欣赏《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并学唱其中部分段落。体验陕北地区民歌的风格。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感兴趣,喜欢演唱、聆听教材中的西北民歌和根据西北民歌改编的音乐作品。 教学 准备 自制课件、电子琴。 教学 方法 分析法、试听法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教师范唱《信天游》和《黄土高坡》联唱。 思考:1、歌曲是哪个地区的民歌? 2、歌曲属于民歌的哪一类? 生回答:歌曲名称《信天游》,它是陕北民歌。 师:介绍民歌的分类有助于学生来思考,陕 北民歌以它的粗狂奔放和悠扬高亢的曲调体 现了陕北人的豪放性格,今天老师给同学们 带来了一首经典的陕北民歌,让我们来通过 这节课的欣赏来了解一下信天游与其他山歌 的不同之处. 一、欣赏《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请同学们思 考以下问题: 1、歌曲的名称是什么? 2、这首歌曲属于山歌的哪一种? 3、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 4、想一想歌曲大概可以分为几段? 二、介绍信天游。 情境导入激 发学生学习兴 趣 边欣赏边思 考问题 积极思考老 师提的问题 学生回答 找学生读

康定斯基

康定斯基《即兴二十八号》1912年,布面油画 [来源:来自网络] [作者:高原画廊] [日期:08-10-07] [热度:91] 康定斯基《即兴二十八号》1912年,布面油画 111.4x162.1厘米,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藏 康定斯基的许多画,都被冠以音乐的标题,如“即兴”、“抒情”,等等。仅以“即兴”为题的作品就有三十五幅之多,都被一一地编号。这些作品,起初还较为写实,到后来,则愈加变得简约和抽象。最终在画中仅留有几根主要线条,而客观内容的描述则被全然地抛弃。康定斯基认为,绘画与音乐具有相通性。他常常把绘画用音乐的术语来描述。他曾形象地用乐曲的弹奏来比喻画家的创作:“色彩好比琴键,眼睛好比音锤,心灵仿佛绷紧着弦的钢琴,艺术家就是弹琴的手,它有意按动着各个琴键,以激起心灵的和谐的震动。”康定斯基对音乐有着敏锐的感受力。他曾经将他自己早年的一幅描绘莫斯科暮色的画,用诗一般的语言形容成交响乐: “太阳将整个莫斯科融为一体,它象一支狂欢的大号,使人整个身心、灵魂为之震颤。……它只不过是这部交响乐中使每一种色彩达到最最强烈程度的最后一个音符而已,不过它确实迫使莫斯科象一支庞大的交响乐队,重复地奏出最强的音节。粉红色、淡紫色、黄色、白色、蓝色、淡黄绿色、火红的房屋和教堂——每一种色彩都是一首独立的歌——令人心醉的绿草、低声喃喃的树木和白雪,都随同成千个声音在歌唱,光秃秃的树枝奏出小快板,克里姆林宫那红红的、坚定庄严的围墙及上方精美的白色钟塔,象一声胜利的欢呼……。” 而当他后来在剧院听着瓦格纳的歌剧《罗恩格林》的时候,那乐曲的旋律,则又转化成这幅莫斯科暮色的画面上飞动的线条和璀璨的色彩: “对我来说,《罗恩格林》似乎是这个莫斯科的充分体现。小提琴,深沉的低音调,尤其是管弦乐器,那时在我看来都形象地层现了黄昏时分的冲突。我用心灵之眼去体会这色彩,粗野的、几乎着了魔似的线条在我的眼前飞舞。” 正是他的这种对音乐的敏感,使他总是把绘画和音乐相提并论。他认为,画家其实做着与音乐家同样的事情,他们都追求表现“内在精神”,所不同的只是前者用的是视觉的语言,而后者则是用听觉的语言。他把绘画当作由各种视觉要素所构成的交响乐,称其为“色彩的大合唱”。他说:“绘画是不同世界雷鸣般的碰撞……。每一件作品的创造恰似宇宙的创造一样——通过各种乐器浑然一体的喧嚣所形成的有如洪水爆发的那种巨大声响,来创造一支交响乐,创造一支天球的音乐。”

康定斯基的绘画作品

康定斯基的绘画作品 瓦西里·康定斯基(1866.12.4~1944.12.13)Wassily Wasilyevich Kandinsky ,俄裔法国画家,艺术理论家,被认为是抽象主义的鼻祖。 出生于莫斯科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受到完美的教育;中学时代,不但成绩优异,而且是优秀的业余大提琴手和画家。在莫斯科大学学过法律和经济,仍保持着对绘画的兴趣。1889年到沃洛格达从事民族史与民俗学调查研究,广泛接触到俄罗斯民间绘画和装饰艺术,对它们的夸张的、非写实的表现手法和强烈的色彩,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893年大学毕业,获博士学位,并在大学任教。三十岁的时候,为了学画,他抛掉了法律教授的职位。来到了慕尼黑,在这里,他一下子就被弥漫在这个城市的新艺术运动的气氛抓住了。1900年慕尼黑美术学院毕业,成为职业画家。1903年,他开始了欧洲及北非之行,并实地考察了各国现代艺术运动的发展状况,历时四载,从而加深了对欧洲文化的全面了解。1908年,康定斯基定居慕尼黑,并开始了他的职业艺术生涯 1909年,康定斯基加入德国表现派社团“慕尼黑新艺术家协会”,并担任首届主席。次年他完成了自己的第一部关于抽象艺术的重要理论著作《论艺术的精神》,并创作了第一幅抽象作品《即兴创作》。在这期间,康定斯基关于非客观物体的绘画或者没有实际主题的绘画正在萌芽。 1911年,康定斯基与马克共同退出“慕尼黑新艺术家协会”,另行组建了“青骑士派”,并出版自己的刊物《青骑士年鉴》。

z 1917年回到俄国,十月革命后任莫斯科人民教育委员。但因其艺术主张与苏维埃政策相抵触,1921年以接受德国魏玛包豪斯学院邀请为理由离开苏联。1933年定居法国讷伊。 康定斯基的艺术创作经历了早期的具象主义、中期的抽象表现主义、后期的几何抽象主义和晚期的将早期直觉式画风和几何抽象主义结合这四个阶段。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一、教学内容: 1、《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2.《蓝花花》 二、教学目标: 1、能够对西北民歌和西北民歌风格的音乐作品感兴趣喜欢演唱,聆听教材中的西北民歌根据西北民歌改变的音乐作品。 2、聆听合唱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和钢琴《蓝花花》,体验西北地区民歌的风格。 知道变奏曲形式,并能够创造性地将一个乐句的旋律进行变奏。 3、知道陕北“信天游”和青海“花儿”的知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欣赏《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2、难点:信天游的音乐风格特点。 四、教具准备: 钢琴、录音机等。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进一步加深学习《黄河水手歌》。 2、演唱上要求模仿演唱风格和特点。 (二)新课学习: 1、欣赏作品《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感受作品整体风格。 2、问题: ①整首作品在音乐情绪上有什么变化? ②作品中采用了什么演唱形式? 3、师综合学生的回答做进一步介绍作品。 ①作品曲调采用陕北民歌中最具代表性的信天游。 (属山歌类)信天游歌词一般为七言 两句体,上句用比兴,下句点出主题,这是信天游的显著特色。 ②信天游的音乐曲调起伏较大,音调高亢、舒展、宽广。 ③作品曲式结构为兼具三部曲式的变奏曲式。 歌曲分三个部分。 4、再聆听作品: (三)欣赏钢琴独奏曲《蓝花花》 1、聆听整首作品感受风格。 2、问题: ①音乐的基本情绪是什么?给你的什么感觉? ②你能说出作品是什么曲式? 3、介绍、分析作品《蓝花花》 ①钢琴独奏去《蓝花花》是以陕北民歌《蓝花花》为主题材料写成的变奏曲。 ②作品 《蓝花花》以淳朴生动、犀利有力的语言,热情歌颂了一位封建时代的叛逆女性 ——蓝花花。 4、学唱《蓝花花》主题音乐。(让学生体验旋律的风格特点)

康定斯基

康定斯基 摘要 康定斯基的作品以抽象绘画最为经典。通过点、线、面的运用,康定斯基在当中找到自己的艺术风格和绘画乐趣,并形成有别于人的理论体系。其实,无论怎样的流派和风格,其形成的过程是时代意识、人文环境的综合体现。在分析康定斯基的艺术中,我们找到属于他那段艺术史的依据。同时,展望未来,康定斯基的理论继续在我们的设计中,发挥无穷的魅力和作用。 关键词:康定斯基,理性,绘画,设计点线面理论 1866年12月4日一位著名的画家在出生了,他就是瓦西里·康定斯基。康定斯基是现代艺术的伟大人物之一,现代抽象艺术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奠基人。 康定斯基出生在莫斯科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受到完美的教育;中学时代,不但成绩优异,而且是优秀的业余大提琴手和画家。在莫斯科大学学过法律和经济,仍保持着对绘画的兴趣。1889年到沃洛格达从事民族史与民俗学调查研究,广泛接触到俄罗斯民间绘画和装饰艺术,对它们的夸张的、非写实的表现手法和强烈的色彩,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893年大学毕业,获博士学位,并在大学任教。三十岁的时候,为了学画,他抛掉了法律教授的职位。来到了慕尼黑,在这里,他一下子就被弥漫在这个城市的新艺术运动的气氛抓住了。1900年慕尼黑美术学院毕业,成为职业画家。1903年,他开始了欧洲及北非之行,并实地考察了各国现代艺术运动的发展状况,历时四载,从而加深了对欧洲文化的全面了解。1908年,康定斯基定居慕尼黑,并开始了他的职业艺术生涯。 20世纪是艺术精神的“分析时代”。在西方,野兽派、立体派、未来派、达达派、表现派、超现实主义、抽象主义、波普艺术等等流派的产生和更替波澜壮宽,而抽象主义是最能体现“分析时代”的精神。 20世纪的西方现代派美术的出现受到政治、经济、文化和哲学的影响,与社会发展的进程关系密切。由新技术革命引起的一系列变化,使社会结构以及人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发生了变化,促使人们用开放的态度对待艺术创新。当时摄影技术的日益成熟,严重地动摇了一向视模仿自然为全部目的的绘画信念。在画家的作品中也产生不同程度的反映,为了摆脱西方现实社会的种种弊端,这就出现了艺术精神“分析的时代”。而抽象派的前身是超现实主义,也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产生的。 1909年,他加入德国表现派社团“慕尼黑新艺术家协会”,并担任首届主席。次年,他完成了自己的第一部关于抽象艺术的重要理论著作《论艺术的精神》,1912年出版的《论艺术的精神》一书中,康定斯基把他当年在俄国求学时,头脑里盘旋的一些思想加以条理化,一个严肃的学生,总是要把很多时间用在艺术和音乐之间的关系上。他在马奈的绘画中,第一次觉察到物体的非物质化问题,并且不断地吸引着他。 1914年他创作了第一幅抽象作品《即兴创作》。这幅《即兴》,已多少蕴含

山丹丹花开,红艳艳

《山丹丹花开红艳艳》教案 【教学内容】 1、陕北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2、了解“信天游”。 3、中国民歌的体裁类别:山歌与号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民歌的基本概念和山歌、号子、小调三种体裁类型及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演唱,对比分析等音乐实践活动,感受不同地域的人文风情与音乐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民歌,感知和体味我国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色和丰富多彩的民歌作品,扩大艺术视野;感受音乐文化源头是扎根在人民大众之中的。 【教学重点】了解民歌的基本概念和山歌、号子、小调三种体裁类型及特点。 【教学难点】通过欣赏、演唱,对比分析等音乐实践活动,感受不同地域的人文风情与音乐特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您好

师:请同学们观看几幅图片,思考一下。这些图片出自哪个地区。 生:略 师:就先来结合地理等知识了解一下陕北。作如下判断练习:1)陕北的地形主要以黄土高原为主() 2)延安位于陕西境内() 3)陕北地区降水丰沛() 4)陕北地区的特色民居是窑洞() 5)黄梅戏是陕北的剧种() 6)陕北人民喜欢腰鼓这种乐器() 接下来请同学们欣赏一个视频,回答以下问题: 1、演唱者是谁?歌名是什么? 2、什么地方的歌曲? 生:观看视频。回答问题 1、阿宝演唱的《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2、陕北民歌 师:听到哪些人物?联想到什么? 生:毛主席、红军,想到长征,红色革命根据地。 二、传授新课 1、师:我们知道这是一首陕北民歌,那么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陕北民歌的主要艺术形式。 师:陕北民歌分为劳动号子、信天游、小调三类。

康定斯基论点线面读书报告

康定斯基论点线面读书报告 瓦西里·康定斯基,出生于俄罗斯的画家和理论美术家是现代抽象艺术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奠基人。 他于1911年所写的《论艺术的精神》1912年的《关于形式问题》1923年的《点,线到面》1938年的《论具体艺术》等论文都是抽象艺术的经典著作。是现代抽象艺术的启示录。 一康定斯基的点线面理论 1926年康定斯基出版的《点,线到面》一书中,给组成作品要素的点、线、面和他们之间的关系,理性的下了一个绝对的定义。这个定义就是指一个要素对另一个要素及对整体的关系。 (一)康定斯基关于点的理论 、点是“雄辩与沉默”。何以理解这话?举例说,一个点在一个空白的画面上,它是“雄辩”着自己的存在;要是点的数量增加了,这时的点在画面上不再是“雄辩”,而是“沉默”。点在数量上的改变,可以改变点的意向。当然不仅仅是数量上的改变会有这种变化,即便是点的大小、形状,同样使点的意向有所相应的改变。点的数量、大小与形状可以改变,所引起的内在声音也随之改变。如从颜色上说,把背景颜色与点的颜色进行对比或者调

和,改变点的大小,所体现的意向也不一样。几何学上的点是简洁的,绘画上的点在本质上是最简洁的形,通过绘画创作,点就有目的地激发人类的情感。 点是由于绘画工具表面最先的接触而形成的,通过这最初的接触,产生了最基础的面。点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形状、方向、大小、位置、多少等诸多方面的变化。点的外形是灵活的,有可视性,一旦物质化,点就必然被规定了大小、占据画面的位置。也就是说:点可以扩展,并形成面。康定斯基曾写道:“我用调色刀在画布上划成条状,画成点状的颜料,让它们尽可能自己表达出我要表达的东西。”点不断积聚在面上,强调了点的发展 过程。而在这过程中,点本身就阐释出它特有的性质。点只有张力而没有方向,无论是圆的点或者是方的点或者是其他形状的点,它的“张力”是向心的。康定斯基在1926年创作的油画《圆之舞》,是体现点的代表作。这幅画面由大小不等、颜色不同的圆点进行组合,叠置。每个圆点、每块颜色既在各自的位置上 发出自己的声音,又在相互的关系中制约与协调,给人感觉是画面构成了一曲主次分明的旋律。根据点的特质,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是点本身的变化,而引起了与它相关的其它元素的改变呢?还是由于点相关的其它元素变化了,而改变点本身的改变呢?对于这个问题,康定斯基认为这取决于技法的表现,以及构图的需要。譬如说,在点的大小比例上的任何改变,它本身的“张力”就从中央扩展开,其结果就相对减弱了它的中心张力,这引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__说课稿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很荣幸今天能站在这里为大家说课,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本节课选自九年义务教育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西北放歌》的内容。 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说明、学法指导、设计理念、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六个方面详细为大家阐述。 教材分析: 《山丹丹花开红艳艳》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西北放歌》的内容,这是一首由陕北民歌改编的合唱曲,歌曲反映了中央红军经过两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陕北人民热烈欢迎子弟兵的心情和场面。 歌曲曲调采用陕北民歌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信天游。 《山丹丹花开红艳艳》是一首陕北民歌,是劳动人民集体创作。歌曲《山丹丹花开红艳艳》是一首民族风味较浓的陕北信天游。全曲曲调明亮,旋律优美。描述红军长征胜利抵达陕北时,正逢满山的山丹丹花开的美丽情景。《山丹丹开花红艳艳》1971年中央广播电台首次播出,当时担任领唱的是陕西省歌剧舞剧院杨巧老师。 本课授课对象为九年级学生,初中三年级学生。 本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音乐知识及音乐素养,也具备了初步的音乐表现力、音乐鉴赏力及对音乐归纳总结的能力。

本阶段学生较低年级学生而言,对课堂的准确性、“可推敲”性的要求较高,并且也十分注重课堂的趣味性。 教学目标 根据本学科的课程标准和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结合学生自身发展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 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西北民族的民俗风格和文化内涵,进而喜爱民族民间音乐。 知识目标: 欣赏并能够哼唱该作品,使学生了解西北民族音乐,感受音乐特色。欣赏陕北合唱歌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使学生了解合唱的基本知识。 能力目标: 在了解合唱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听辨合唱形式的能力。 通过音乐作品的欣赏,音乐知识的积累,使学生学会欣赏合唱音乐的方法,进而提升他们音乐鉴赏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能够通过欣赏、理解、演唱、分析、感受等多种形式,感受表现西北地区民歌的风格,培养学生喜爱民族民间音乐的感情。 难点:陕北民歌中“信天游”的作用以及合唱中各声部的相互关系。教法说明 许多美学家认为,音乐是最富有情感的艺术,同时又是最讲究形式结

扎哈 哈迪德 作品赏析

北京银河SOHO商业综合体设计分析设计师:扎哈·哈迪德 项目名称:银河SOHO 地点:东二环朝阳门桥西南角 建筑面积:总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 占地面积:5万多平方米 建筑类型:集商业办公于一身的大型综合项目 1.建筑特点 这座融动的优美建筑群不但营造了流动和有机的内部空间,同时也在与此毗邻的北京东二环上形成了引人注目的地标性建筑景观。设计的一个主题是借鉴中国院落的思想,创造一个内在世界。而同时,这又是一个完全二十一世纪的建筑:不再是刚硬的矩形街区及街区之间的空间,而是通过可塑的、圆润的体量的相互聚结、溶合、分离以及通过拉伸的天桥再连接,创造了一个连续而共同进化的形体以及内部流线的连续运动。在建筑设计策略上,此项目通过单体的整合营造出一个壮观的整体。每栋建筑个体均有它的中庭和交通核心,且在不同层面上融合一起,从而创造出丰富流动的空间景致和室外平台。平台的相互错综位移,不同层面对彼此视角的介入,产生环绕着的、引人入胜的环境。建筑在从下至上的不同层面各个方向展开,所以它是一个360度的建筑世界,没有角落也没有不平滑的过度,源自自然的启迪,建筑的外观展示了连续流动的深空间。数百米长的景观构成深远的、全角度的视野。访客可以仰望,也可以向前远眺,透过百米长的空间找到下一目标和方向。这里的关键策略是空间的流动性和导向性。当走近建筑的时候,访客会观察到光影的游戏,开放空间和封闭空间的转换。这个项目的设计、施工和使用将遵循美国的“领先能源与环境设计建筑评级体系”标准(LEED C&S standard),节能环保。 1.设计师——扎哈·哈迪德 S OHO中国委托荣获普利兹克建筑奖的扎哈·哈迪德建筑师事务所担纲设计,该项目将成为北京城市中心的地标性建筑,会给北京的天际线带来巨大的冲击力。 建筑界的女魔头哈迪德1950年出生于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一个富裕、开明的家庭。她的父母相信教育能使人独立,在女儿身上投入了比男孩还要多的期待。她父亲一位世交的儿子是名出色的建筑师,这位邻家哥哥对年幼的哈迪德产生了极大影响。另外,母亲的品位也深深影响了哈迪德。从小,哈迪德就看着母亲在家里来“乾坤大移位”―――因为母亲又买了标新立异的新家具。 18岁,哈迪德在黎巴嫩首都贝鲁特攻读数学系。22岁时,全家为了她的学业移居伦敦,她开始在著名的建筑学府―――伦敦建筑联盟攻读研究生。当时,她的导师是荷兰著名建筑师雷姆·库哈斯。那会儿,哈迪德的火爆脾气就很有名了,但那正是导师和同学喜欢她的原因,也是她作品中爆发力的源泉。 当年,伦敦建筑学院的学风相当放任自流,谁也不会教她做什么和怎么去做,就是在如此自由的氛围中,她想象力的种子一颗颗萌芽了,使她成为日后最有创意的建筑师和雕塑家。 求学期间,哈迪德开始对20年代的苏联前卫艺术,包括马列维奇和康定斯基的构成主义感兴趣。这个流派的作品只采用长方形、圆形、直线等构成抽象造型。每天对着这样的前卫艺术,哈迪德突发奇想:建筑,为什么不可以是前卫的,有漂浮感的? 1977年,哈迪德获得硕士学位后加入大都会事务所(OMA),在那里做了两年的学生和六个月的合伙人,之后创立个人工作室,开始大量参与国际竞赛。她的设计中开始出现锐角尖顶、流动丝巾一样的长弧曲线,给大家带来前所未有的视觉冲击力。

欣赏《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第八课《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主备人:郑虹课型:新授课时间:年月日 一、教材分析: 本课将主要欣赏学习西北民歌最具代表性的“花儿”和“信天游”。《上去高山望平川》是一首青海花儿,在全国各地颇具影响,声誉极高。《脚夫调》是陕北信天游中的代表曲目,表现脚夫的复杂心情。人民音乐家洗星海说过:“民歌是中国音乐的中心部分,要了解中国音乐,必须研究民歌。”民歌是人民表达自己感情的口头创作。民歌反映的是最底层、最普通的人民的心声,因此在内容上有鲜明的人民性。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歌,并以多样化的体裁、歌唱形式和内容,反映本民族特有的历史、民俗、性格、情趣和文化传统。民歌的起源和音乐的历史一样久远。早在原始社会就伴随着人类的狩猎、搬运、祭祀、仪式等活动而萌生。它与人类一切生活实践始终保持着密切的关系。那些反映生产和生活的民歌却流传至今,成为宝贵的历史资料和艺术珍品。因此,马克思说“民歌是唯一的历史传说和编年史。民歌的创作和演唱以即兴性为基本特征,同一首民歌曲调因不同的唱词,可以随兴所至地发挥,有所创新,有所变化。《上去高山望平川》是“河湟花儿”的代表曲目,在全国各地颇具影响,声誉极高。这首歌的歌词采用“民间格律诗”的形式和手法写成。其典型特征是采用“双句双字尾”的格式。这首歌的旋律高亢开阔、自由舒缓、富有西北民歌的典型特点。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对西北民歌的学习与探究,激发学生喜爱民歌,弘扬民族音乐文汇的热情。感受民歌“原生性”的质朴美。 2、通过聆听、演唱、比较、探究、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风格特点,认识“花儿”、“信天游”等民歌体裁。 3、探究民歌的创作手法:“鱼咬尾”、“起、承、转、合”等。 三、教学重点: 1、认真细致地聆听三首民歌,感受、体验、理解三首民歌的内容、感情、风格及其创作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做适当的审美评价。 2、了解民歌体裁“花儿”与“信天游”。 四、教学难点: 1、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风格特征。

八年级《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教学设计

八年级《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教学设计 八年级《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教学设计 教学对象:八年级学生 学情分析:由于我校学生主要来自本地农村家庭,从小没有接受专业系统的音乐教育,他们从意识上认为音乐课就是唱歌,对乐理、欣赏没有过多的概念,于是在设计本节课时,我以学生最直观的感受出发,设计简单问题,让学生思考,根据课堂学生反应逐层适当延伸,使学生在感受体验陕北民歌体裁改变的新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的同时,了解歌曲的曲式以及陕北民歌种类“信天游”,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轻松的走进课堂,愉快的度过课堂,有效的走出课堂,从而使学生对音乐感兴趣,从被动到主动,不断地聆听学习、积累音乐知识,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通过聆听由陕北民歌为题材改变的新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从中感受“信天游”的独特魅力,了解陕北艺术文化底蕴; 过程与方法:以聆听歌曲、感受作品、思考问题的方式分析音乐速度、情绪的变化,总结作品的曲式结构,感知歌曲的思想含义;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学生知道歌曲的曲式结构,初步了解陕北民歌的种类及“信天游”的特点。 教学重点:感受、分析以陕北民歌为题材的创编歌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一、情景导入: 1、同学们,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每年来旅游的人多不胜数, 假如你是一名导游,你会带游客去哪里玩? 2、如果游客还想更深入的了解陕西文化,了解红色革命圣地,你会带他们去哪里? 3、陕北又有哪些著名的景点及其艺术文化呢? 4、接下来,让我们一同走进陕北,感受陕北文化。

5、除了我们刚刚看到的这些自然风光和特色文化外,陕北有一个最最有名甚至享誉世界的文化遗产——陕北民歌 6、本节课我们共同来学习一首根据陕北民歌改编的新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二、新课 (一)、视听全曲,感受思考: 1、这首歌曲的速度、情绪是什么样的? 2、通过聆听歌曲,说说歌曲描写了什么内容? (二)、复听全曲,说出歌曲的曲式结构。 曲式结构:(引子)+A乐段+B乐段+A乐段再现+(尾声) (三)、歌曲分析 引子: 问题:你听到了什么乐器的声音?(简介“竹笛”) 第一乐段: 问题:1、第一乐段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比兴的手法,上句写景,下句点题——中央红军到达陕北。 2、第一乐段采用了什么样的演唱形式?(一领众合) 3、师生合作唱第一乐段,感受“一领众合”的演唱形式。 第二乐段: 问题:1、第二乐段描写了什么场景? 2、与第一乐段相比,音乐的速度、情绪各发生了什么变化? 3、跟琴学唱 4、齐唱第二乐段 第三乐段:

1-4年级重点名画赏析

1.作品名称:花狮子,类别:农民画,作者:张芝兰。作品赏析:这是一幅陕北安塞农民画,农民画既是一种传统的绘画艺术,又是一种逐渐成熟的新兴画种。这副图画着五颜六色的狮妈妈带着两只稚嫩可爱的小花狮子,脸上充满了幸福的爱意。 2.作品名称:蓝天,,类别:油画。作者:康定斯基(俄国)作品赏析:康定斯基的抽象画基本属于热抽象,这幅画我觉得偏意象艺术当然也有抽象的成分,首先给人的感受是充满了童趣、童真,给人一种自由自在的 感觉。 3.作品名称:春如画,作者:吴冠中。作品赏析:这副作品中,用流畅、活泼的线条描绘生机勃勃的春天,表达作者对春天的美 好感受。 4.作品名称:自画像,类别:油画,作者:徐悲鸿,作品赏析:这是一幅油画作品,虽然是人物头像,但动态明显,侧坐的身体、扭动的头部、回转的眼神,目光凝视前方,表现了年轻画家的淡定和自信。 5.作品名称:艰苦岁月,类别:雕像,作者:潘鹤,作品赏析:这件作品在小学语文课本里就出现过:残破的军帽,褴褛的军衣,裸露的脚丫,如钢棍的手指上一支古色的长笛,干裂的嘴唇轻贴笛孔,老战士快活地吹奏着悠扬的乐曲。个满脸稚气的十ー二岁的小战士蜷缩在他的身旁,一手抱着长枪,一手托着下颌,聆听着那美妙的笛声,憧憬美 好的未来。 6.坐在柳条椅上的朵拉·马尔(铅笔淡彩)毕加索(西班牙)作品中毕加索用直线、曲线和交又线等丰富的线条画出了朵拉,并在衣服、头发等地方施以比较单纯的淡彩,人物周围是大面积的单纯的线条,使人物比较突出。座椅上运用了有秩序的交叉线,表现了座椅上的纹路。背景上布满了指向四面八方的线条,在平面上表现出纵深感,给人以丰富的想 象空间。 7.枣园来了秧歌队(年画),这幅作品巧妙地利用秧歌队形成的圆形, 将毛主席和拜年的

康定斯基作品

瓦西里?康定斯基(Wassily Kandinsky,1866-1944)俄国画家。他是表现主义的创始者。 代表作: 《出现彩虹的姆瑙》 1909年厚纸DangerCode;油彩32.8DangerCode;42.8厘米 慕尼黑市立伦巴赫斯美术馆 《青山》 1909年画布DangerCode; 油彩106.7DangerCode;97.8厘米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

《神秘的风景》 1911年画布·油彩93.4×129厘米慕尼黑市立伦巴赫斯美术馆 《构成Ⅳ》 1911年画布·油彩159.5×250.5厘米 北莱茵-威斯特法伦美术馆杜塞尔多夫(德国) 该画是《构成》系列中的一件作品,但它是康定斯基特别投入力量创作的重要作品之一,它曾作为《青骑士》杂志上的插图。

《风景中的俄罗斯美女》 1904年前后纸板DangerCode;蛋彩画 41.5DangerCode;28.8厘米慕尼黑市立伦巴赫豪斯美术馆 《春(洗物)》 1905年厚纸DangerCode; 蛋彩画27.5DangerCode;33.6厘米慕尼黑市立伦巴赫斯美术馆 康定斯基是一位在自己的精神生活中,并将自己的精神投影到画面上去的画家。他的心扉是向着光明美好的现实世界敞开的,他眷恋着这样的世界。因此,他将《春(洗物)》的画面,描绘成为微笑的、诱人的。人们从画面上可以嗅到春天的气息。

“ 《夜》 1907年厚纸DangerCode; 蛋彩画29.8DangerCode;49.8厘米慕尼黑市立伦巴赫斯美术馆 《姆瑙的古留小路》 1909年厚纸DangerCode;油彩 33DangerCode;44.6厘米慕尼黑市立伦巴赫斯美术馆 构成七号 这是他作品中画幅最大的一幅,也是超越他以往其他作品的杰出成就的作品之一

康定斯基的作品赏析试讲稿

康定斯基的作品赏析试讲稿 1 导入 艺术的世界是五彩缤纷的,带我们来到欢乐的美术课堂,今天老师带来了很多的精彩内容想和大家一起分享你们准备好了吗?都准备好了是不是。同学们,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知道哪些几何图形?我听到有同学说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椭圆形,三角形,梯形……大家说的很好。简单的图形在艺术家里边就变成了一副美丽的画面。那我们今天就一起学习一下康定斯基如何用几何形表现的。(板书:康定斯基的作品赏析) 2 新授 一 初步感知 好,同学们,我们来一起欣赏一下大屏幕上的图片,

师1:大家边欣赏边思考:你们从这些照片上能看出来他们有什么特点吗?又有什么共同点?谁愿意把自己的自己的想法和大家分 享一下?这位举手最快的女同学,你先来说,生2:你说呀,图中有:不知道画的是什么东西,有些线呀,三角形啊,非常的凌乱,但是他们整体都是颜色非常的鲜艳。师3:嗯,回答的很好,确实和平常的作品完全不一样是么?请坐! 还有哪位同学想要再补充一下?好,靠窗户的那位那同学,生4:你说,他们的构图非常的和谐。很多作品用的是三角形,圆形,长方形等这些几何图形。有的是油画作品,笔触非常的大。 师5:嗯,两位同学说的都很好,说的都是自己看到后的感受,请坐!老师再给你总结一下。这些呢,他们都是抽象派的一些作品。运用的是打破常规的一种绘画方式,即不描绘(板书:抽象派) 二 深入探究 师1:抽象派到底如何表现的呢?我们先来看“抽象绘画之父”康定斯基,他的这幅代表作品《构成第四号(战争)》,看大屏幕,想一想,画家如何从构图,色彩,表现手法表现的?大家仔细观察,讨

论一下,说说理由,给同学们五分钟时间,可以前后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讨论出结果,举手示意老师,现在就开始你们的讨论吧,二组的代表已经举手了,你来说说吧, 生2:你说呀,通过小组讨论你发现这幅作品颜色很鲜艳,有蓝色,黄色等,纯度非常的高。还有一些是以黑色的线条为主,相互穿插,有的有非常的有序。中间有两个数干。就好像把两边分开一样。师3:嗯,看来这组的同学观察的很仔细,语言表达能力也很强,请坐!但是老师给你提出一个小小的建议,如果回答问题时候的声音再大一点,让全班同学都能听到就更棒了,还有哪位同学要补充一下?好,四组的代表,生4:你说呀,他的题目是战斗应该是和战斗有关,尤其是上半部分有些嗯,点状的。白色的和蓝色的像云彩一般,小白又有整齐的线条,应该是在战斗的场面。中间的那两个竖杠,应该是在表达双方势均力敌的感觉。师5:嗯,这组同学思维很活跃,想法非常棒,请坐! 通过作品欣赏和小组讨论,我们知道了抽象派的作品不同于以往的绘画作品。他用象征,抽象的方式进行表现的,就是放弃了描绘而用情绪来绘画。为了表达自己对战争的态度,大量运用抽象概括的形式(板书:构图,色彩,线条,用情绪来表现) 3

山丹丹花开红艳艳.doc

山丹丹花开红艳艳 教学内容】 1、陕北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2、了解“信天游” 3、中国民歌的体裁类别:山歌与号子 4、中国民歌《茉莉花》 5、中国民歌的体裁类别:小调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欣赏《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茉莉花》等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民歌,感知和体味我国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色和丰富多彩的民歌作品,扩大艺术视野。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欣赏、演唱,对比分析等音乐实践活动,感受不同地域的人文风情与音乐特点;感受到优秀的音乐文化源头是扎根在人民大众之中的。 3、知识与技能: 了解民歌的基本概念和山歌、号子、小调三种体裁类型及特点。 【教学重点】 感知和体味民歌的基本概念和山歌、号子、小调三种体裁类型及特点,感受到优秀的民歌来源于生活,是在人民大众之中产生

的。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积极投入音乐实践活动 【教学过程】 播放小提琴演奏的《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学生进入教室。 感知与体验 一、导入 出示三幅图片,欣赏教师钢琴弹奏一段民歌主题片段,音乐表现了哪张图片上的内容? 说明:“听是学习音乐的重要途径”。通过教师富有感染力的演奏,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强化审美体验。熟悉主题旋律,为后面欣赏原生态的歌曲作铺垫,能让学生立刻进入到当地的音乐风格中。 二、赏析《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1、欣赏阿宝演唱的这首歌曲的第一乐段,感受这段歌曲的风格特点。 2、知道“信天游”,通过选择准确的词语概括“信天游”的风格特点。 3、了解“山歌”的基本概念与特点。 4、师生跟着钢琴哼唱歌曲的第一乐段。 5、欣赏视频 思考:这段歌曲分为几个乐段?

康定斯基(图文)

康定斯基的艺术创作经历了早期的具象主义、中期的抽象表现主义、后期的几何抽象主义和晚期的将早期直觉式画风和几何抽象主义结合这四个阶段。 早年经历编辑——1914年以前的康定斯基 康定斯基1866年生于莫斯科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889年到沃洛格达从事民族史与民俗学调查研究,广泛接触到俄罗斯民间绘画和装饰艺术,对它们的夸张的、非写实的表现手法和强烈的色彩,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893年大学毕业来到了慕尼黑,在这里,他一下子就被弥漫在这个城市的新艺术运动的气氛抓住了。1900年慕尼黑美术学院毕业,成为职业画家。1903年,他开始了欧洲及北非之行,并实地考察了各国现代艺术运动的发展状况,历时四载,从而加深了对欧洲文化的全面了解。1908 年,康定斯基定居慕尼黑,并开始了他的职业艺术生 涯。1909年,康定斯基加入德国表现派社团“慕尼 黑新艺术家协会”,并担任首届主席。次年他完成了 自己的第一部关于抽象艺术的重要理论著作《论艺术 的精神》,并创作了第一幅抽象作品《即兴创作》。在 这期间,康定斯基关于非客观物体的绘画或者没有实 际主题的绘画正在萌芽。 1911年,康定斯基与马克共同退出“慕尼黑新 艺术家协会”,另行组建了“青骑士派”,并出版 自己的刊物《青骑士年鉴》。 在1912年出版的《论艺术的精神》通过在慕 尼黑的展览,以及连续的旅行,他学到了更多的新 印象主义、象征主义、野兽派以及立体主义者的革 命性的新发现。 康定斯基的早期绘画,历经印象主义和新艺术 运动装饰等各个阶段,但都以对色彩的感受为特 征,许多是以叙事的童话性为特点的。这些童话, 是他早年所感兴趣的俄罗斯民间故事和神话的怀 旧。继印象主义之后的是搞新印象主义的图案和色 彩,而后又在更加自由奔放的野兽主义里涉猎了一番。↑《蓝山,第84号》,就是一件浪漫的点彩派作品。 他把色点组织在几个大的、平涂山形和树形的轮廓之中。骑士的轮廓清楚,呈正面化组成一幅运动的图案。技法上的特征,可以追溯到高更的色彩空间和修拉的点彩主义;其装饰的程式,提示了新艺术运动的东西。 从这幅画到《构图,2号》只是走 了一小步。在《构图,2号》里,骑手 和其它人物,已经变成色点或线条图案 了。画面的空间,排列着颤动的、急速 运动状的色块,故事也就淹没在这抽象 的图案之中。 构图,2号→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教学设计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教学设计 刘宏伟 【授课年级】初中八年级(下) 【教材分析】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是一首根据陕北民歌改编的新民歌。作品表达了陕北人民热爱红军的真挚情感,再现了陕北人民欢迎红军到来时的热烈场面。歌曲的旋律采用了陕北民歌中最具代表性的信天游,回转起伏、优美舒展,高亢嘹亮,尤其是采用了合唱这种表现形式,使得歌曲的表现力更丰富。歌曲为d商调式,2/2、2/4、3/2拍混合节拍,演唱形式为女声领唱与和齐唱、合唱,曲式结构可视为兼具三部曲式原则的变奏曲式。 《上去高山望平川》是一首著名的青海民歌 “花儿”中最有代表性的一首。 歌曲为四声徵调式,全曲采用西北民歌中的“ ”典型音列,由上、下两个乐句构成,单乐段结构。全曲跌宕起伏,奔放高亢,演唱时采用真假声结合的方式,是一首极富西北地区色彩的民歌。 【教学目标】 1.熟悉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句式结构及风格特点,感知传统信天游与新民歌之间的关联及发展变化。 2.能熟唱歌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的主要段落,并能以多种方式进行体验和表现。 3.浏览欣赏青海民歌《上去高山望平川》,感受和了解青海民 歌“花儿”的风格特征及相关知识,使之能对西北民歌的风格特征有总体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阶段目标:学生能感知陕北民歌信天游中的主要风格特征:句式结构、旋律调式、表现形式及内容(所形成的地域环境因素)。

㈠教师范唱一首传统信天游片段(推荐曲目:《泪蛋蛋抛在沙蒿蒿林》、《蓝花花》),辅以板书,提出问题:这首陕北信天游在句式结构上有什么特点?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㈡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加以归纳小结。 苍凉、苦涩……;上下句结构; 叠词—陕北方言中的特征之一。 ㈢音乐知识:信天游 课题:《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二、新课之一:重点欣赏《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阶段目标:学生能熟悉A段的旋律,并能对新民歌与传统信天游之间的关联与变化进行比较。 ㈠欣赏合唱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思考:这首合唱作品与传统的信天游相比有哪些拓展和变化? ㈡指导学生从结构、表现形式等方面进行归纳小结: 1.结构:在上下句结构的基础上拓展为A B A三个部分 2.形式:由独唱变为领唱与合唱 3.练习:用模唱的方式指导学生学唱A段;用师生接龙演唱的方式练唱B段。在练习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歌曲的结构布局及各段不同音乐情绪。 板书:A段:抒情 B段:热情 A’段:颂歌 4.小结:领唱与合唱的表现形式拓展和丰富了信天游的表现力,赋予了信天游新的生命力。 5.歌曲简介:《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是一首根据陕北民歌改编的新 民歌,作 品表达了陕北人民热爱红军的真挚情感,再现了陕北人民欢迎红军到来时的热烈场面。 6.体验 欣赏女声独唱《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提问:这首歌曲表达了陕北人民对红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