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抗生素使用原则

抗生素使用原则

抗生素使用原则
抗生素使用原则

抗生素的使用原则

临床应用抗生素时必须考虑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一)严格掌握适应证凡属可用可不用的尽量不用,而且除考虑抗生素的抗菌作用的针对性外,还必须掌握药物的不良反应和体内过程与疗效的关系。

(二)发热原因不明者不宜采用抗生素除病情危重且高度怀疑为细菌感染者外,发热原因不明者不宜用抗生素,因抗生素用后常使致病微生物不易检出,且使临床表现不典型,影响临床确诊,延误治疗。

(三)病毒性或估计为病毒性感染的疾病不用抗生素抗生素对各种病毒性感染并无疗效,对麻疹、腮腺炎、伤风、流感等患者给予抗生素治疗是无害无益的。咽峡炎、上呼吸道感染者90%以上由病毒所引起,因此除能肯定为细菌感染者外,一般不采用抗生素。

(四)皮肤、粘膜局部尽量避免反应应用抗生素因用后易发生过敏反应且易导致耐药菌的产生。因此,除主要供局部用的抗生素如新霉素、杆菌肽外,其它抗生素特别是青霉素G的局部应用尽量避免。在眼粘膜及皮肤烧伤时应用抗生素要选择告辞适合的时期和合适的剂量。

(五)严格控制预防用抗生素的范围在下列情况下可采用预防治疗:

1.风湿热病人,定期采用青霉素G,以消灭咽部溶血链球菌,防止风湿热复发。

2.风湿性或先天性心脏病进行手术前后用青霉素G或其它适当的抗生素,以防止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的发生。

3.感染灶切除时,依治病菌的敏感性而选用适当的抗生素。

4.战伤或复合外伤后,采用青霉素G或四环素族以防止气性坏疽。

5.结肠手术前采用卡那霉素,新霉素等作肠道准备。

6.严重烧伤后,在植皮前应用青霉素G消灭创面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或按创面细菌和药敏结果采用适当的抗生素防止败血症的发生。

7.慢性支气管炎及支气扩张症患者,可在冬季预防性应用抗生素(限于门诊)。

8.颅脑术前1天应用抗生素,可预防感染。

(六)强调综合治疗的重要性在应用抗生素治疗感染性疾病的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到人体防御机制的重要性,不能过分依赖抗生素的功效而忽视了人体内在的因

素,当人体免疫球蛋白的质量和数量不足、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或吞噬细胞性能与质量不足时,抗生素治疗则难以秦效。因此,在应用抗生素的同进应尽最大努力使病人全身状况得到改善;采取各种综合措施,以提高机体低抗能力,如降低病人过高的体温;注意饮食和休息;纠正水、电解质和碱平衡失调;改善微循环;补充血容量;以及处理原发性疾病和局部病灶等。

1,使用抗生素前做细菌培养及染色

2评估可能之病原菌做经验性用药

3评估副作用及观察疗效

4,待细菌培养结果出来

5,判定是否为有意义之培养

6,根据培养结果在调整用药

-----

抗生素,顾名思义是抵抗致病微生物的药物.是由细菌,真菌或其他微生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他活性的一类物质.用于治病的抗生素除由此直接提取外,还可用人

工合成及部分人工合成(称半合成抗生素)的方法制造而得.

目前,临床上应用的抗生素品种繁多,按其化学结构可分为十大类.

β-内酰胺类这类药物品种最多,用量最大,治疗病种最广,是疗效最好的抗感染药,也是抗生素中的主力军.

这类药物主要包括两部分:

①青霉素类,这是最早的β-内酰胺类,其疗效确切,价格低廉,常用的品种有青霉素钠盐或钾盐,氨苄西林钠(氨苄青霉素钠),氧哌嗪青霉素(哌拉西林钠),羟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等.

②头孢菌素类,这类药物疗效高,毒性低,过敏反应较青霉素类少,广泛用于各类感染性疾病,常用的品种有头孢氨苄(先锋Ⅳ号),头孢唑啉钠(先锋Ⅴ号),头孢拉定(先锋Ⅵ号),头孢曲松钠(菌必治)等.

氨基苷(甙)类常用的品种有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小诺米星(小诺霉素),阿司米星(阿司霉素)等.

四环素类常用的品种有四环?土霉素,多西环素(强力霉素)等.

氯霉素类常用的品种有氯霉素,甲砜霉素,等.

大环内酯类常用的品种有红霉素,罗红霉素,琥乙红霉素,麦迪霉素,乙酰螺旋霉素,吉他霉素(柱晶白霉素)等.

林可霉素类常用的品种有林可霉素(洁霉素),克林霉素(氯洁霉素)等.

其他主要抗细菌的抗生素常用的品种有去甲万古霉素,磷霉素,多粘菌素,卷曲霉素,利福平等.

抗真菌抗生素常用的物品种有两性霉素B,灰黄霉素,克念菌素,制霉菌素,曲古霉素等

抗肿瘤抗生素常用的品种有丝裂霉素,阿霉素,表阿霉素,放线菌素D等.

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抗生素如环孢素(环孢灵,山地明).

合理使用抗生素

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发明了青霉素,这是人类医学科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的里程碑.

70年来,以青霉素为代表的抗生素,从病魔手中挽救了数以万计的生灵,为人类健康立下了不朽的功勋.直到今天,抗生素仍然是人们抵抗各种病菌的有力武器.

近年来,由于对抗生素的过分依赖和滥用,使抗生素在治病的同时,又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而引起社会的严重关注……

触目惊心耐药菌

21世纪人类将面临三大病原微生物的威胁:耐多药结核菌,艾滋病病毒,医院感染的耐药菌株,其中耐药菌的发展速度令人触目惊心.

据全军医院感染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304医院感染控制科主任张延霞介绍,二十年代,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是链球菌.而到了九十年代,产生了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 A),肠球菌,耐青霉素的肺炎链球菌,真菌等多种耐药菌.喹诺酮类抗生素进入我国仅仅20多年,

但耐药率已经达到60% 70%.

大量耐药菌的产生,使难治性感染越来越多,条件致病菌感染的机会越来越多,治疗感染性疾病的费用越来越高.如耐青霉素的肺炎链球菌,过去对青霉素,红霉素,磺胺等药品都很敏感,现在几乎"刀枪不入".绿脓杆菌对阿莫西林,西力欣等8种抗生素的耐药性达100%,肺炎克雷伯氏菌对西力欣,复达欣等16种高档抗生素的耐药性高达51.85%-100%.而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除万古霉素外已经无药可治.

张延霞主任说,多重耐药菌引起的感染对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滥用抗菌素已经使人

类付出了沉痛的代价.20世纪五十年代在欧美首先发生了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感染,这种感染很快席卷全球,形成世界大流行,有5000万人被感染,死亡达50多万.

人类与致病菌的较量从未休止,致病的病原菌与消灭病原菌的抗生素是一对永恒的矛盾.从

细菌的耐药发展史可以看出,在某种新的抗生素出现以后,就有一批耐药菌株出现.医学工作者开发一种新的抗生素一般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而一代耐药菌的产生只要2年的时间,抗生素的研制速度远远赶不上耐药菌的繁殖速度.目前,临床上很多严重感染者死亡,多是因为耐药菌感染,抗生素无效.

许多专家忧心忡忡地说:"抗生素的滥用将意味着抗生素时代的结束".人们不能不担心在不久的将来,会有一种对所有抗生素都具有耐药性的细菌出现,也就是说人类将重新回到上个世

纪二十年代之前没有抗生素的年代,这将是人类的悲剧.

滥用抗生素谁之过

304医院呼吸科主任文仲光介绍说,尽管合理使用抗生素也会产生耐药菌,但至少可以延缓耐药菌的发展速度.在美国,买一支枪非常容易,而买一支抗生素却非常困难.抗生素是严格控制的处方药,医生乱开处方会受到处罚,患者必须持处方才能购买到抗生素.而在我国,人们到药店很随便就可以买到抗生素药品,滥用抗生素十分普遍.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国际范围内多中心调查,住院患者中应用抗生素药物的约占30%,抗生素药费占全部药品支出的15%-30%.我国某医院2000年对该院住院患者使用抗生素情况进行调查,住院患者中使用抗生素的占80.2%,其中使用广谱抗生素或联合使用2种以上抗生素的占58%,大大超过了国际平均水平

滥用抗生素危害

* 诱发细菌耐药。病原微生物为躲避药物,在不断地变异,耐药菌株也随之产生。目前,几乎没有一种抗生素不存在耐药现象。据文献报道:耐红霉素的金黄色葡葡球菌已超过50% ,耐头孢菌素的菌株已达40%以上,耐喹诺酮的菌株在35%右。

* 损害人体器官。抗生素在杀菌的同时,也会造成人体损害。如喹诺酮类可致年幼动物软骨损害,使承重骨关节出现水泡,少数病人出现关节痛和炎症。此外,四环素、利福平、红霉素均可引起肝损害;氯霉素服用后难以灭活,可引起儿童心血管衰竭的"灰婴综合症",严重者可致死。

* 导致二重感染。在正常情况下,人体的口腔、呼吸道、肠道部都有细菌寄生,寄殖菌群在互相抵抗下维持着平衡状态。如果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敏感菌群会被杀灭,而不敏感菌群则乘机繁殖,未被抑制的细菌、真菌及外来菌也可乘虚而入,诱发又一次的感染。

* 浪费医药资源。抗生素的生产有天然、半合成、合成三种办法,其中前两种都需粮食作培养基;同时,新的抗生素(价格昂贵,滥用则造成资源浪费和治疗费用居高不下。

抗生素的不良反应

* 肝脏损害,通常抗生素吸收后在肝脏代谢,故肝脏易受抗生素损伤。

* 肾脏损害,通常药物经肠道吸收,吸收后均以原型或代谢物经肾脏排泄,故肾脏最易受到药物损害。有报道说,25%的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是由药物引起。

* 神经系统损害,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听力、视力、周围神经系统病变以及神经肌肉传导阻滞作用等。氨基糖苷类对听力的损害已引起高度重视,我国每年新增聋哑儿3万名左右,50%与药物有关,其中怀疑氢墓糖苷类药物引起者高这83%。

* 血液系统损害,各类抗生素在长期和大量应用时都会影晌血细胞的生成,致使血细胞减少,包括白细胞及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及全血细胞减少即再生障碍性贫血。

* 消化道反应。

* 二重感染或菌群失调。

* 过敏反应,此反应最严重或最常见,为抗原和抗体相互作用而致。

滥用抗生素的危害

在被称为抗生素“黄金时代”的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全世界每年死于感染性疾病的人数约为700万,而这一数字到了1999年上升到2000万。美国1982年至1992年间死于传染性疾病的人数上升了40%,死于败血症的人数上升了89%。造成病死率升高的主要原因是耐药菌带来的用药困难。上世纪二十年代,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是链球菌。而到了九十年代,产生了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肠球菌,耐青霉素的肺炎链球菌、真菌等多种耐药菌。大量耐药菌的产生,使难治性感染越来越多,导致病菌感染的机会越来越多,治疗感染性疾病的费用越来越高。如耐青霉素的肺炎链球菌,过去对青霉素、红霉素、磺胺等药品都很敏感,现在几乎无效。绿脓杆菌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西力欣等8种抗生素的耐药性达100%,肺炎克雷伯氏菌对西力欣、复达欣等16种高档抗生素的耐药性高达52%~100%。

滥用抗生素第一次用药可以把细菌杀死,第二次细菌可能只受一点损伤,以后再用药就基本不管用了,这就是耐药性。所以,治疗一开始就选择高档、先进的抗生素,结果就是细

菌们对抗生素越来越有“抵抗力”。从细菌的耐药发展史可以看出,医学工作者开发一种新的抗生素一般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而一代耐药菌的产生只要2年的时间,抗生素的研制速度远远赶不上耐药菌的繁殖速度。

毒副作用残害儿童器官

由于儿童身体内的各种器官发育不成熟,而抗生素本身的毒副作用和杀灭人体正常菌群的危害性,很容易残害或者潜在地残害儿童的身体器官,例如许多抗生素都是通过肝脏代谢的,滥用抗生素就容易造成肝脏功能的损害,又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容易造成儿童的耳聋和肾损害;喹诺酮类药物如环丙沙星等对儿童软骨有潜在损害;氯霉素则可导致骨髓抑制和儿童灰色综合征。对儿童滥用抗生素,最恶劣的影响是造成儿童体内正常菌群的破坏,降低儿童机体抵抗力,进而引起二重感染。

农业用抗生素的危害

在农业中使用的抗生素种类已经囊括了人类自身使用的全部抗生素。饲养动物使用抗生素,可以导致耐药菌株的出现。这些耐药菌又通过食物或动物与人的接触,传播给了人。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的科学家发现,土壤和农田地下水中的细菌从来自猪的肠道菌里获得了耐受四环素的耐药基因。耐药基因长期存在于土壤和水生细菌中,而且可能传播到那些毒性很强的细菌身上。如果人饮用这样的水,毒性很强的耐药细菌也会传播给人。而人类消费排泄的废物污染环境和食物链,自然环境中的细菌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大量抗生素,由此产生了耐药性,导致抗生素的耐药基得以蔓延:细菌耐药性扩散的链条由此形成。大量抗生素被生产出来,并不都是用在了人类身上。动物与人一起使用抗生素,因为使用抗生素可以使它们生长更快,商家生产产品更多,获利更多。近年来,发达国家意识到在动物饲料中添加抗生素的危害性,从1996年开始立法禁止在动物饲料中使用抗生素。但欧盟的科学家披露,即使如此,美国生产的抗生素还是约有70%用来饲养动物。我国仅喹诺酮这一种抗生素就有一半用于养殖业。这导致中国地区大肠杆菌对喹诺酮的耐药性已达到60%。

滥用抗生素第一次用药可以把细菌杀死,第二次细菌可能只受一点损伤,以后再用药就基本不管用了,这就是耐药性。

2

llj197608142009-9-1 10:17:09 219.137.59.* 举报

人体内的菌群本来处于平衡状态,像强强这样大量、长期使用抗生素,敏感的细菌会被抑制或杀死,不敏感的细菌则大量生长,由于抗生素是“敌我不分”的药物,在杀死有害细菌的同时,也会杀死人体内的有益菌群,最终导致菌群失调、二重感染或者真菌感染,患者出现腹泻、发高烧、肺部真菌疾病等。

2

3个42009-9-1 11:13:37 202.62.99.* 举报

使病菌产生耐药性,不断变异,人的自身抵抗力和免疫力降低,容易遭受病菌感染,不易治愈,只有不断提高抗生素强度,加大剂量来应付,形成恶性循环,大剂量服用抗生素会加重人体脏器负担,使白血球减少,免疫力低下,引发肝脏肾脏及秘尿系统疾病,遗患无穷,所以国家对医院医师提出要求:加大抗生素应用管理,不乱开滥用抗生素

2

0635zxhm2009-9-1 11:41:19 221.2.200.* 举报

首先,因为长期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可使机体处于一种“依赖”抗生素的状态,从而不能主动调动免疫系统与病原微生物作斗争。久而久之,免疫系统就会因得不到“刺激”和“锻炼”而丧失免疫功能。一旦病原入侵就无法对付。

第二,有些抗生素对内脏有损害。如四环素、红霉素、氯霉素、灰黄霉素等,对肝脏有一定的毒性作用。肝脏受损,制造免疫球蛋白的功能就会下降,会间接地削弱了机体免疫功能。有些抗生素如氯霉素可致白细胞减少甚至再生障碍性贫血。由于血中或骨髓中具有免疫活性的细胞减少,也可降低免疫功能。

第三,由于滥服抗生素,使人体内一些正常而有益的细菌(如肠道双歧杆菌)减少,导致局部保护作用减弱或消失,也会得病。还有些抗生素,如链霉素、氯霉素、红霉素、头孢唑啉和多粘菌素B等都能抑制免疫功能,削弱机体抵抗力。

展开其他相似回答(3)

063512009-9-1 14:02:21 221.2.200.* 举报

首先,因为长期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可使机体处于一种“依赖”抗生素的状态,从而不能主动调动免疫系统与病原微生物作斗争。久而久之,免疫系统就会因得不到“刺激”和“锻炼”

而丧失免疫功能。一旦病原入侵就无法对付。

第二,有些抗生素对内脏有损害。如四环素、红霉素、氯霉素、灰黄霉素等,对肝脏有一定的毒性作用。肝脏受损,制造免疫球蛋白的功能就会下降,会间接地削弱了机体免疫功能。有些抗生素如氯霉素可致白细胞减少甚至再生障碍性贫血。由于血中或骨髓中具有免疫活性的细胞减少,也可降低免疫功能。

第三,由于滥服抗生素,使人体内一些正常而有益的细菌(如肠道双歧杆菌)减少,导致局部保护作用减弱或消失,也会得病。还有些抗生素,如链霉素、氯霉素、红霉素、

头孢唑啉和多粘菌素B等都能抑制免疫功能,削弱机体抵抗力。

fefjzgevx2009-8-28 16:35:48 61.163.71.* 举报

首先,因为长期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可使机体处于一种“依赖”抗生素的状态,从而不能主

动调动免疫系统与病原微生物作斗争。久而久之,免疫系统就会因得不到“刺激”和“锻炼”

而丧失免疫功能。一旦病原入侵就无法对付。

第二,有些抗生素对内脏有损害。如四环素、红霉素、氯霉素、灰黄霉素等,对肝脏有一定的毒性作用。肝脏受损,制造免疫球蛋白的功能就会下降,会间接地削弱了机体免疫功能。有些抗生素如氯霉素可致白细胞减少甚至再生障碍性贫血。由于血中或骨髓中具有免疫活性的细胞减少,也可降低免疫功能。

第三,由于滥服抗生素,使人体内一些正常而有益的细菌(如肠道双歧杆菌)减少,导致局部保护作用减弱或消失,也会得病。还有些抗生素,如链霉素、氯霉素、红霉素、头孢唑啉和多粘菌素B等都能抑制免疫功能,削弱机体抵抗力。

因此,对抗生素一定要坚持合理使用,切勿滥用,否则,后患无穷。

063552009-9-1 15:09:06 221.2.200.* 举报

首先,因为长期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可使机体处于一种“依赖”抗生素的状态,从而不能主

动调动免疫系统与病原微生物作斗争。久而久之,免疫系统就会因得不到“刺激”和“锻炼”

而丧失免疫功能。一旦病原入侵就无法对付。

第二,有些抗生素对内脏有损害。如四环素、红霉素、氯霉素、灰黄霉素等,对肝脏有一定的毒性作用。肝脏受损,制造免疫球蛋白的功能就会下降,会间接地削弱了机体免疫功能。有些抗生素如氯霉素可致白细胞减少甚至再生障碍性贫血。由于血中或骨髓中具有免疫活性的细胞减少,也可降低免疫功能。

第三,由于滥服抗生素,使人体内一些正常而有益的细菌(如肠道双歧杆菌)减少,导致局部保护作用减弱或消失,也会得病。还有些抗生素,如链霉素、氯霉素、红霉素、头孢唑啉和多粘菌素B等都能抑制免疫功能,削弱机体抵抗力。

1

58在回首2009-8-31 13:10:20 213.131.246.* 举报

是药三分毒,抗生素也不例外。研究表明,每种抗生素对人体均有不同程度的伤害。链霉素、卡那霉素可引起眩晕、耳鸣、耳聋;庆大霉素、卡那霉素、万古霉素可损害肾脏;红霉素、林可霉素、强力霉素可引起厌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反应;氯霉素可引起白

细胞减少甚至再生障碍性贫血。同时,链霉素、氯霉素、红霉素、先锋霉素会抑制免疫功能,削弱机体抵抗力。不少抗生素还可引起恼人的皮疹。

抗生素配伍禁忌

配伍禁忌,是指两种以上药物混合使用或药物制成制剂时,发生体外的相互作用,出现使药物中和、水解、破坏失效等理化反应,这时可能发生浑浊、沉淀、产生气体及变色等外观异常的现象。

临床常见注射用抗生素有青霉素、硫酸链霉素、硫酸卡那霉素、硫酸庆大霉素等,其中青霉素G钾和青霉素G钠不宜与四环素、土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磺胺嘧啶钠、碳酸氢钠、维生素C、维生素B1、去甲肾上腺、阿托品、氯丙嗪等混合使用。青霉素G钾比青霉素G钠的刺激性强,钾盐静脉注射时浓度过高或过快,可致高血钾症而使心跳骤停等。

氨苄青霉素不可与卡那霉素、庆大霉素、氯霉素、盐酸氯丙嗪、碳酸氢钠、维生素C、维生素民B1、50g/L葡萄糖、葡萄糖生理盐水配伍使用。

头抱菌素忌与氨基苷类抗生素如硫酸链霉素、硫酸卡那霉素,硫酸庆大霉素联合使用,不可与生理盐水或复方氧化钠注射液配伍。

磺胺嘧啶钠注射液遇PH值较低的酸性溶液易析出沉淀,除可与生理盐水、复方氯化钠注射液、200ml/L甘醇、硫酸镁注射液配伍外,与多种药物均为配伍禁忌。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配伍禁忌【临床药学讨论版】

药物学上将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氨基糖分子并有配糖链相互连接的一类抗生素,统称为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这类药物是治疗革兰氏阴性细菌所引起的感染性疾病、败血症及其他类型的化脓性感染的常用药,特别是妥布霉素与丁胺卡那霉素是治疗耐药性绿脓杆菌所致严重感染的重要药物。由于它们在化学结构上颇为相似,都具有氨基糖甙结构,所以它们的药物作用、用途及不良反应等方面有多种共同之处。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有: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丁胺卡那霉

素、妥布霉素等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在临床药物配伍应用时,这类药物与某些药物合用会使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毒性及不良反应增加。

因此,使用时应予以高度注意。摘自:医学教育网https://www.doczj.com/doc/8d6796055.html,

1.强利尿药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与强利尿药(如呋喃苯酸、利尿酸等)联用能加强氨基糖

苷类抗生素的耳毒性副作用,可致严重暂时性或永久性耳聋。

2.红霉素红霉素在长期大量及静脉快速滴注给药时也可发生耳毒性作用。因此,红霉素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联用时也可使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耳毒性副作用加强。合用需慎重。

3.头孢菌素Ⅰ、头孢菌素Ⅱ、洁霉素、二性霉素B、右旋糖酐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与上

述药物联用可加强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肾毒性,引起肾损害甚至急性肾小管坏死。

4.乙醚、地西泮、肌松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与这些药物合用时可致神经—肌肉阻滞作用加强,引起骨骼肌麻痹。所以,对进行手术麻醉或术后恢复期的病人以及正在服用地西泮药

物的病人,应慎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5.碱性药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与碱性药(如碳酸氢钠、氨茶碱等)联合应用,抗菌效能可

增加,但同时毒性也相应增加,因此,合用时必须慎重。

6.一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不宜与其他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联合两种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联合抗菌谱不扩大,并因共同的毒性基础,反可增强对第八对脑神经和肾脏的毒性,特别是易

引起永久性耳聋。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中药与抗生素合用时的禁忌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等西药,不能与含钙、镁、铝等金属离子的中药合成。

这类中药有牛黄解毒片(丸)、珠层片、明矾、磁石、滑石、牡蛎、瓦楞子、珍珠粉等。

西药中的四环素主要用于消炎,它易于与钙、镁、铁等无机物结合,形成难以吸收的结合物而降低疗效。

有的医生或病人,为了增强消炎效果,在用西药抗菌素生素的同时加用牛黄解毒片,结果适得其反。

因为牛黄解毒片的主要基质是石膏,而石膏的主要成份是硫酸钙,这两种中西药一合用就失去了消炎的作用。

同样,红霉素、四环素、土霉素、利福平等不能与甘草及其制剂合用。

合用则会影响抗生素的吸收,使疗效下降。

也不能与含鞣酸成分的中药,如石榴皮、五倍子、地榆、山楂丸、保和丸、五味子丸、冰霜梅苏丸、虎杖片、四季青等合用,否则会相互发生反应,产生沉淀或失败。

凡抗生素类的药物都有抑制微生物及酶的作用,故在使用抗生素的同时,不宜服用含神曲、豆豉、山楂、银翘解毒丸、保赤万应散等中药或中成药。

否则中药的作用会被彻底破坏,同时抗生素的抗菌作用也大大降低。

兽药配伍歌盐酸林可霉素和甲硝唑配伍,疗效增强。

和罗红霉素,替米考星配伍,疗效降低。

和磺胺类配伍,混浊,失效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和链霉素,新霉素,多粘菌素,喹诺酮类等配伍,疗效增强。

和替米考星,罗红霉素,盐酸多西环素,氟苯尼考配伍,疗效降低。

和Vc,罗红霉素配伍,会沉淀,分解失效。

和磺胺类配伍,会沉淀,分解失效。

硫酸新霉素,庆大霉素氨苄西林,头孢拉定,头孢氨苄,盐酸多西环素,TMP等配伍,疗效增强。

和Vc,抗菌减弱。

和氟苯尼考配伍,疗效降低。

和同类药物,毒性增加。

罗红霉素,硫氰酸红霉素,替米考星和新霉素,庆大霉素,氟苯尼考等配伍,疗效增强。

和链霉素,盐酸林可霉素配伍,疗效降低。

和卡那霉素,磺胺类配伍,毒性增加。

遇氯化钠,氯化钙,会沉淀,析出游离碱金霉素,强力霉素和同类药物,TMP配伍,疗效增强遇三价阳离子,会形成不溶性络合物氟苯尼考和新霉素,盐酸多西环素,硫酸粘杆菌素等配伍,疗效增强。

和氨苄西林,头孢拉定,头孢氨苄等配伍,疗效降低。

和卡那霉素,链霉素,磺胺类,喹诺酮类配伍,毒性增加。

和VB12配伍,会抑制红细胞生成。

诺氟沙星\恩诺沙星\环丙沙星和氨苄西林,头孢拉定,头孢氨苄,链霉素,新霉素,庆大霉素,磺胺类等配伍,疗效增强。

和四环素,盐酸多西环素,罗红霉素,氟苯尼考等配伍,疗效降低。

遇金属阳离子,会形成不溶性络合物。

磺胺类和TMP,新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配伍,疗效增强。

和氨苄西林,头孢氨苄,头孢拉定配伍,疗效降低。

和罗红霉素,氟苯尼考配伍,毒性增加。

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基本原则

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基本原则抗生素是治疗感染性疾病的主要药物,在临床医疗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抗生素种类较多,临床应用也极为广泛,其使用的合理性与患者的康复及医院的医疗质量密切相关。但近年来由于应用不合理或滥用抗生素现象日见突出,几乎成为全球问题,我国有关专家多次呼呈,合理应用抗生素已成为当务之急。为了不断总结临床应用抗生素用药中一些基本规律,使抗生素的使用达到科学合理,确保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更好地发挥抗生素在救死扶伤的重要作用,本文就临床上合理应用抗生素必须掌握的几个基本原则,与医药同行进行商讨。 1正确选择原则 选择抗生素治疗的前提是必须明确病因诊断,目前用药偏滥、针对性差,主要是病因诊断做得不够造成的。正确估计致病菌,熟悉原发病的临床特点是合理应用抗生素的基础。对一些严重感染的患者,应尽一切努力寻找病原菌,在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未获得前,可根据病史和体格检查、病情变化和感染来源作出临床诊断,并根据临床经验选用抗生素。致病菌确定后,应根据药敏试验,及时调整抗生素。在选择抗生素时,应了解该药的抗菌作用、药代谢动力学及副作用,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选用,有条件

的医院,在治疗过程中,可测定血药杀菌浓度及进行血药浓度监测,以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总之,只有全面了解和分析机体的各种状态,从中找出抗生素应用中的一些基本规律,才能做到正确选药、合理应用、安全有效的原则。 2严格掌握适应证原则 抗生素的应用必须根据临床诊断,严格掌握适应证的原则,凡属可用可不用的尽量不用,切忌轻率和盲目地应用。对发热病人不能见热即用抗生素,应区别病因,是病毒性感染还是细菌性感染。对已确诊为病毒感染者,除重症乙型脑炎、重症肝炎、流行性出血热、麻疹等与预防继发感染而适当用抗生素外,其他病毒感染一般不必用抗生素。 3熟悉与恰当原则 熟悉药理学及体内药物代谢动力学过程,是合理用药的基础,同时要熟悉原发病的临床特点,注意个体差异及遗传特征差异选择用药。所谓恰当是指选择适当的剂量与给药方法。用药剂量正确与否关系甚大,用量恰当能治病,用量过小达不到治疗目的,过大则会危害人体健康。因此,在临床使用抗生素时,应尽早使用,剂量要恰当,避免长期使用。特别是在肝、肾功能减退的情况下,用药要更加慎重。给药途径的不同,不仅影响药物的剂量和

抗生素合理应用测试题及答案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培训测试题 科室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 一、填空题:(共20分) 1、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包括________________应用抗菌药物和_______________预防用药,需充 分考虑感染发生的可能性、预防用药的效果、耐药菌的产生、二重感染的发生、药物不良反应、 药物价格以及患者的易感性等多种因素,再决定是否应用。 2、接受清洁-污染手术者(Ⅱ类切口)的手术时, 围手术期预防用药时间亦为24小时,必要时延长 至_____小时。 3、非手术感染的预防用药: 通常针对_________可能细菌的感染进行预防用药,不能盲目地选用广谱 抗菌药,或多种药物联用预防多种细菌多部位感染。 4、对于MRSA感染患者,首选____________ 抗感染,次选药物为替考拉宁、夫西地酸等。 二、单项选择题:(共40分) 1、胆汁中药物浓度最高的头孢菌素类药物是:() A.头孢曲松 B.头孢氨苄 C.头孢哌酮 D.头孢呋辛 2、已经感染的病人使用抗菌药物针对感染进行治疗时,应该明确() A. 是否存在感染 B. 感染的部位及病原体 C. 病原体可能存在的耐药性 D. 以上都对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口服不吸收药物可以用于胃肠外感染的治疗 B. 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时,应根据PK/PD特点,等时分次给药 C. 所有青霉素类、头胞菌素类药物都对铜绿假单胞菌都有抗菌作用 D. 治疗哺乳期妇女感染,应考虑抗菌药物在乳汁中的分泌可能对婴儿造成的影响 4、抗菌药物疗程因感染不同而异,一般宜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几小时?() A.24h B.48h C.72~96h D.96h 5、氟喹诺酮类药对厌氧菌均呈天然耐药性,但属例外的是:() A.氧氟沙星 B.左旋氧氟沙星 C.环丙沙星 D.诺氟沙星 6、男性,40岁,嗜酒,因胆囊炎给予抗菌药物治疗,恰朋友来探望,小酌后有明显的恶心、呕吐、面 部潮红,头痛,血压降低,这种现象与下列哪种药物有关:() A.四环素 B.氨苄西林 C.青霉素 D.头孢孟多 7、抗菌药物的选择及其合理使用是控制和治疗院内感染的关键和重要措施。不符合合理使用抗生素的

临床应用抗生素时必须考虑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临床应用抗生素时必须考虑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一)严格掌握适应证凡属可用可不用的尽量不用,而且除考虑抗生素的抗菌作用的针对性外,还必须掌握药物的不良反应和体内过程与疗效的关系。 (二)发热原因不明者不宜采用抗生素除病情危重且高度怀疑为细菌感染者外,发热原因不明者不宜用抗生素,因抗生素用后常使致病微生物不易检出,且使临床表现不典型,影响临床确诊,延误治疗。 (三)病毒性或估计为病毒性感染的疾病不用抗生素抗生素对各种病毒性感染并无疗效,对麻疹、腮腺炎、伤风、流感等患者给予抗生素治疗是无害无益的。咽峡炎、上呼吸道感染者90%以上由病毒所引起,因此除能肯定为细菌感染者外,一般不采用抗生素。 (四)皮肤、粘膜局部尽量避免反应应用抗生素因用后易发生过敏反应且易导致耐药菌的产生。因此,除主要供局部用的抗生素如新霉素、杆菌肽外,其它抗生素特别是青霉素G的局部应用尽量避免。在眼粘膜及皮肤烧伤时应用抗生素要选择告辞适合的时期和合适的剂量。 (五)严格控制预防用抗生素的范围在下列情况下可采用预防治疗: 1.风湿热病人,定期采用青霉素G,以消灭咽部溶血链球菌,防止风湿热复发。 2.风湿性或先天性心脏病进行手术前后用青霉素G或其它适当的抗生素,以防止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的发生。 3.感染灶切除时,依治病菌的敏感性而选用适当的抗生素。 4.战伤或复合外伤后,采用青霉素G或四环素族以防止气性坏疽。 5.结肠手术前采用卡那霉素,新霉素等作肠道准备。 6.严重烧伤后,在植皮前应用青霉素G消灭创面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或按创面细菌和药敏结果采用适当的抗生素防止败血症的发生。 7.慢性支气管炎及支气扩张症患者,可在冬季预防性应用抗生素(限于门诊)。 8.颅脑术前1天应用抗生素,可预防感染。 (六)强调综合治疗的重要性在应用抗生素治疗感染性疾病的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到人体防御机制的重要性,不能过分依赖抗生素的功效而忽视了人体内在的因素,当人体免疫球蛋白的质量和数量不足、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或吞噬细胞性能与质量不足时,抗生素治疗则难以秦效。因此,在应用抗生素的同进应尽最大努力使病人全身状况得到改善;采取各种综合措施,以提高机体低抗能力,如降低

抗生素使用原则

前言 由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等多种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性疾病遍布临床各科,其中细菌性感染最为常见,因此抗菌药物也就成为临床最广泛应用的药物之一。在抗菌药物治愈并挽救了许多患者生命的同时,也出现了由于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导致的不良后果,如不良反应的增多,细菌耐药性的增长,以及治疗的失败等,给患者健康乃至生命造成重大影响。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表现在诸多方面:无指征的预防用药,无指征的治疗用药,抗菌药物品种、剂量的选择错误,给药途径、给药次数及疗程不合理等。为提高细菌性感染的抗菌治疗水平,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及减少细菌耐药性,特制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以下简称《指导原则》)。《指导原则》对感染性疾病中最重要的细菌性感染的抗菌治疗原则、抗菌药物治疗及预防应用指征以及合理给药方案的制订原则进行阐述,并列出常用抗菌药物的适应证及注意事项,各种常见细菌性感染的病原治疗,以期达到提高我国感染性疾病的抗菌治疗水平,减缓细菌耐药性的发展,降低医药费用的目的。 《指导原则》共分四部分,一是“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二是“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三是“各类抗菌药物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四是“各类细菌性感染的治疗原则及病原治疗”。对上述内容有以下几点说明。 1、本《指导原则》为临床应用抗菌药物获取最佳疗效,并最大程度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而制定,不是教材或参考书,也不涉及具体的给药方案。 2、本《指导原则》主要限于治疗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等病原微生物所致感染性疾病的抗菌药物,不包括各种病毒性疾病和寄生虫病的治疗药物。 3、本《指导原则》中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在临床治疗中必须遵循,各类抗菌药物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以及各种感染的病原治疗则供临床医师参考。 4、为加强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本《指导原则》对抗菌药物应用中的管理也提出了要求,应当遵循。 5、本《指导原则》仅涉及国内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部分品种,重点介绍各类药物的抗菌作用、适应证和注意事项,有关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详细内容仍应参考有关专业书籍。 6、本《指导原则》中涉及临床各科部分常见和重要的感染性疾病,其他未涉及的感染仍应参考有关专业书籍。 7、在医疗工作中临床医师仍应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制订个体化给药方案。 8、“病原治疗”中除本《指导原则》所列通常选用的药物品种外,临床医师可根据患者临床情况、细菌耐药性及当地药物供应情况选用最合适的抗菌药物。 中华医学会 中华医院管理学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 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

(完整版)合理应用抗生素培训考试题库及答案

抗菌药物培训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抗菌药物是指具有___________活性,主要供全身应用(个别也可局部应用)的各种抗生素以及___________、磺胺类、硝基咪唑类、硝基呋喃类等化学合成药。抗菌药物用于细菌、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__________等所致的感染性疾病,非上述感染原则上不用抗菌药物。 2.医师开具处方和药师调剂处方应当遵循、、、的原则。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包括、、三个因素。 3.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包括______________应用抗菌药物和_______________预防用药。 4.不合理处方包括处方、用药处方及处方。 5.按照《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有关规定,接受清洁手术者(Ⅰ类切口),术前___ ___小时内,或麻醉开始时给药。如果手术时间超过____ __小时或失血量大于1500ml,术中可给予第二剂。总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__ ___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 6.对不同级别医务人员经培训考核合格后,授予不同级别抗菌药物处方权:骨干级以上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医师可使用;责任级以上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可使用。紧急情况下,医师可越级使用抗菌药物,处方量限于天。 7.手术进入呼吸、消化或泌尿生殖道但无明显污染,例如无感染且顺利完成的胆道、胃肠道、阴道、口咽部手术,该类手术切口属于__ 类切口。 8.《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规定,二级医院抗菌药物品种不得超过种,医疗机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得超过,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得超过。。 二、单项选择题: 1、正确的抗菌治疗方案需考虑( ) A、患者感染病情 B、感染的病原菌种类 C、抗菌药作用特点 D、以上3项 2、胆汁中药物浓度最高的头孢菌素类药物是:( ) A.头孢曲松 B.头孢氨苄 C.头孢哌酮 D.头孢呋辛 3、下列情况有抗菌药联合用药指征( ) A、慢支急性发作 B、病原菌尚未查明的严重细菌感染 C、急性肾盂肾炎 D、急性细菌性肺炎 4、已经感染的病人使用抗菌药物针对感染进行治疗时,应该明确( ) A. 是否存在感染 B. 感染的部位及病原体 C. 病原体可能存在的耐药性 D. 以上都对 5、下列情况何种是预防用药的适应( ) A、昏迷 B、中毒 C、上呼吸道感染 D、人工关节移植手术

新生儿科合理使用抗生素原则

新生儿科合理使用抗生素原则 1.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巨大儿、新生儿窒息:原则上无感染指证,血常规w b c小于12x109/L,不使用抗生素;无感染指证,血常规w b c大于12x109/L小于15x109/L,使用抗生素不超过3天,抗生素选用青霉素类及头孢第1代;无感染指证,血常规w b c大于15x109/L小于20x109/L,使用抗生素不超过5天,抗生素选用青霉素类及头孢第1代或第2代;无感染指证,血常规w b c大于20x109/L,使用青霉素类及头孢第1代或第2代联用;有感染指证如发热、反应低,可考虑青霉素类及头孢第2代联用,有严重感染的可请示科主任使用头孢第3代或碳氢酶烯类抗生素。 2.胎粪吸入综合症:抗生素预防选用青霉素类及头孢第1代或第2代;有感染指证如发热、反应低,可考虑青霉素类及头孢第2代联用,有严重感染的可请示科主任使用头孢第3代或碳氢酶烯类抗生素。 3.新生儿湿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颅内出血:抗生素预防选用青霉素类及头孢第1代或第2代,不超过3天。 4.新生儿黄疸:一周内抗生素预防选用青霉素类及头孢第1代或第2代,不超过3天;大于一周不使用抗生素。 5.新生儿贫血:不使用抗生素。 6.新生儿感染性疾病如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脑膜炎、新生儿肺炎:有感染指证如发热、反应低,可考虑青霉素类及头孢第2代

联用,有严重感染的可请示科主任使用头孢第3代或碳氢酶烯类抗生素。疗程1到2周。 7.新生儿脐炎伴脓性分泌物或发热:可考虑青霉素类及头孢第2 代联用,有严重感染的可请示科主任使用头孢第3代或碳氢酶烯类抗生素。疗程1到2周。 8.新生儿T O R C H感染伴肝功能损害:不使用抗生素; 新生儿梅毒仅限于青霉素类,疗程10到4天。 9.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可考虑青霉素类及头孢第2代联用, 有严重感染的可请示科主任使用头孢第3代或碳氢酶烯类抗生素。疗程1到2周。 10.新生儿硬肿症、新生儿低血糖:预防选用青霉素类及头孢第1代或第2代;大于一周不使用抗生素。 11.新生儿低钙血症、新生儿产伤、先天性心脏病:不使用抗生素。

合理使用抗生素的重要性

合理使用抗生素的重要性 【摘要】宾川县是全国首批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试点县之一。作者在对我县县、乡、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以下简称定点医疗机构)的医疗行为进行监管时,发现定点医疗机构存在严重不恰当联用、滥用抗生素的现象,随之而出现菌群失调、耐药性等给临床上治疗感染性疾病带来困难。同时,既损坏患者的身体健康,也增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支出和患者的经济负担。本文采用现场抽查处方,针对抗生素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对合理使用抗生素的重要性做了初步探讨,并就此提出了建议,为下一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进一步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抗生素;合理使用 抗生素已成为人们治疗细菌感染不可缺少的药物。随着医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抗生素的品种日益增多,同时抗菌谱愈来愈广,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然而,我县县、乡、村定点医疗机构的临床医生,对抗生素使用的指征不明确,存在不合理、不恰当的多种抗生素联用的现象。这既给患者增加经济负担,同时也给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带来许多新的棘手的问题,致使不良反应、过敏反应、毒性反应、二重感染及耐药性等成为临床上不可忽视的问题,严重危害了参合患者的健康。现简要分析如下。 1 抗生素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我县县、乡、村(特别是村级)定点医疗机构的部分临床医

生在抗生素使用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1 无适症或适应证不明确各种抗生素都有明确的适应症,抗生素对病毒无效,因而对病毒性肺炎、病毒性肝炎和一般病毒性感冒不应使用抗生素。 1.2 不熟悉药物的理化性质和作用特点对抗生素使用的剂量、溶媒、给药间隔和给药途径等不了解,使药物不能发挥最佳治疗效果。例如青霉素为繁殖期杀菌剂,体内作用时间短,且在10%葡萄糖注射液中易降解,应该用0.9%的生理盐水溶媒,每4~6 h静脉滴注1次,而不应用10%的葡萄糖注射液作溶媒,1次/d,静脉滴注。 1.3 不合理的联合用药临床常见多种抗生素联合用药,如螺旋霉素、红霉素的联合应用,青霉素与庆大霉素混合同一输液瓶静脉滴注等,此类联合用药,轻则降低疗效,造成经济浪费,重则引发药源性疾病。另如阿米卡星与小若霉素的联合应用,不当不增加疗效,反而增加毒副作用。 1.4 试探性用药没有药敏试验报告或血象检查报告,医生仅根据不成熟的经验,而进行的撒网式用药,这种情形增加了用药种类和用药量,但却缺乏针对性,往往造成严重后果。 1.5 经济因素的影响少数医生或患者偏信推销商及广告的夸大宣传,甚至某些医生在回扣提成的诱惑下,忽视了抗生素的应用指征,忽视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或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参合患者开大方造成药物的浪费。某些医疗单位人为地规定一线药或二线药,不论何种感染先用便宜的常用药,或者患者片面认为价格昂贵的新药

合理使用抗生素试题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A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B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药效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C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及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 D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应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订 E以上都是 2、抗菌药物疗程,一般宜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 A 24-48小时 B 48-72小时 C 72-96小时 D 5-7天 3、胆汁中药物浓度最高的头孢菌素类药物是:() A.头孢曲松 B.头孢氨苄 C.头孢哌酮 D.头孢呋辛 4、不宜常规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 A普通感冒B水痘C休克D昏迷E以上都是 5、患者服用()药期间大、小便、唾液、痰及泪液等可呈红色 A 去甲万古霉素 B 吡嗪酰胺(卫非特)C利福平D伊曲康唑 6、小儿应用抗菌药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氨基甙类抗生素小儿患者尽量避免使用 B 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仅在有明确指征时方可使用 C 四环素类抗生素避免用于18岁以下未成年人 D 喹诺酮类抗菌药避免应用于18岁以下未成年人 7、妊娠期感染,避免使用的药物是() A 青霉素 B 头孢菌素 C 万古霉素 D 磷霉素 8、下列关于青霉素的描述,错误的是() A 全身大剂量使用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反应 B 青霉素禁用于鞘内注射 C 青霉素钾盐不可快速静注 D 青霉素在酸性溶液中易失活 9、耐青霉素酶青霉素类抗生素,可用于下列哪种感染() A肺炎链球菌B溶血性链球菌C产青霉素酶的葡萄球菌 D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 10、肠球菌感染首选用药() A 罗红霉素 B 环丙沙星 C 庆大霉素 D 呋喃唑酮 11、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本类药物适用于轻至重度感染,但不可作为预防用药 B对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抗菌作用差 C亚胺培南/西司他丁不适于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D肾功能不全者应根据肾功能减退程度减量用药 12、阿莫西林/克拉维酸不适于治疗下列哪项感染()

如何正确合理使用抗生素

如何正确合理使用抗生素 在有明确指征下选用适宜得抗生素,采用适当得剂量与疗程,达到杀灭致病菌与(或)控制感染得目得。正确使用抗生素得原则就是: 1、用药指征明确。及早明确病原菌,然后选择合适得抗生素. 2、针对性要强,最好选用一种药物。 3、剂量要足、疗程要够。这样既保证疗效,也可防治病菌产生耐药或病情反复。 4、掌握既往用药反应。主要了解以往有无对药物得过敏史. 5、选择适宜得给药方法.一般得感染性疾病以口服为主,较重者宜肌肉注射给药,严重者可静脉输液。 6、按医嘱用药.不能随意增量或减量,更不能随便改药或加药。 7、有肝肾功能损坏者用药宜慎重。有肾功能损害时要慎用氨基糖苷类、多肽类、万古霉毒等药物.有肝功能损害时应慎用氯霉素、四环素、大环内酯类、利福平、两性霉素B等药物. 8、有下列情况时不宜用抗生素:①病毒感染;②发热原因不明;③对休克、昏迷、心衰或外科手术前后预防感染. 联合使用抗生素指两种或两种以上得抗生素同时使用。正确得联合用药,可提高疗效,缩短疗程,促进康复。但如果联合不当,不仅会导致不必要得浪费,还可能出现一些不良反应,甚至增加病原微生物得耐药性。

有以下情况时可联合用药:①病因未明得严重感染;②单一抗生素不能控制得严重感染;③单一抗生素不能有效控制得混合感染;④较长期用药细菌有可能产生耐药者;⑤能够减少毒性较大药物剂量得。 老年人得使用由于老年人常有以下特点:①生理功能减退,组织器官功能降低易患感染;②常患有多种慢性疾病,抵抗力低下易并发感染; ③免疫功能低下,不能有效地防御致病菌得侵入易发生感染.而且,老年人在生理上得特点为:①胃黏膜萎缩、胃液分泌减少,会影响口服药物得吸收; ②活动减少,局部血流量减少会影响注射药物得吸收;全身肌细胞内含水量与肌肉组织减少,脂肪相对增多,使药物分布发生变化; ③肝组织缩小,局部血流量减少影响了药物在肝脏得代谢;④肾脏得滤过率降低,加之肾动脉硬化,药物得排泄功能减退. 所以,老年人使用抗生素要坚持以下原则:①诊断一经确定,应及时使用抗生素; ②选择毒性低且有效得抗生素;③尽量实行剂量个体化;④在病情允许情况下,尽量选择老人易接受得剂型与简化得用药方案;⑤用药中,应注意提高老年人得免疫能力,特别注意观察各种不良反应并及时采取措施。 婴幼儿得使用由于婴幼儿体内酶系统尚未成熟,生理代谢过程随着成长得变化而变化,对抗生素得作用(如药物得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起着重要得影响。 因此,用药量需按年龄(月龄、周龄,甚至日龄)得不同来调整剂量与用药间隔时间,同时强调个体化用药,并谨慎计算与认真核对药物剂量.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基本原则教学提纲

临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基本原则 一、抗菌药物用于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等微生物病原所致的感染性疾病。非上述病原体所致疾病原则上不用抗菌药物。 二、在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前,应尽可能正确采集有关标本,及时送病原学检查及药敏试验,作为选用药物的依据。未获结果前或病情不允许耽误的情况下,可根据临床诊断推测最可能的病原菌,进行经验治疗(见表2);一旦明确病原菌,应根据临床用药效果并参考药敏试验结果,调整用药方案,给予针对性目标治疗(见表3)。临床无感染表现而病原检查获阳性结果时,应注意排除污染菌、正常菌群和定植菌的可能。 三、对轻症社区获得性感染或初治患者,可选常用抗菌药物。对医院获得性感染、严重感染、难治性感染患者应根据临床表现及感染部位,推断可能的病原菌及其耐药状况,选用抗菌活性强、安全性好的杀菌剂,必要时可以联合用药。 四、选择抗菌药物应根据病原菌种类和感染情况,尽量选用对病原菌作用强、感染部位药物浓度高的品种,并综合考虑以下因素:(一)患者的疾病状况:感染严重程度、机体生理、病理、免疫功能状态等。

(二)抗菌药物的特性:包括抗菌药物的药效学特点(抗菌谱、抗菌活性等)、药物动力学特点(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如半衰期、血药浓度、组织浓度等)以及不良反应等。 (三)参考各医疗机构及病区细菌耐药状况,选用适当的抗菌药物。 (四)给药途径:轻中度感染尽量选用生物利用度高的口服制剂;病情较重者可采用注射剂。 (五)有多种药物可供选用时,应优先选用抗菌作用强、窄谱、不良反应少的抗菌药物;制定抗菌药物治疗方案时,应考虑药物的成本-效果比。 (六)其它:药物的相互作用、供应情况等。 五、抗菌药物的调整:一般感染患者用药72 小时(重症感染 48 小时)后,可根据疗效或临床病原检查结果,决定是否需要调整所用抗菌药物。 六、疗程:一般感染待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明显好转或恢复正常后再继续用药2~3 天,特殊感染或特殊药物按特定疗程执行。 七、在抗菌药物治疗的同时不可忽视综合治疗。有局部病灶者需同时进行局部引流等治疗。 八、应尽量避免将全身用抗菌药物作为皮肤粘膜局部用药,以防产生耐药菌株。若全身用药在局部感染灶难以达到有效浓度时,可考虑局部应用。抗菌药物一般不用于气道预防给药。 九、遵循抗菌药物预防应用与联合用药原则。

如何正确合理使用抗生素

如何正确合理使用抗生素 Last revision date: 13 December 2020.

如何正确合理使用抗生素 在有明确指征下选用适宜的抗生素,采用适当的剂量和疗程,达到杀灭致病菌和(或)控制感染的目的。正确使用抗生素的原则是: 1.用药指征明确。及早明确病原菌,然后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2.针对性要强,最好选用一种药物。 3.剂量要足、疗程要够。这样既保证疗效,也可防治病菌产生耐药或病情反复。 4.掌握既往用药反应。主要了解以往有无对药物的过敏史。 5.选择适宜的给药方法。一般的感染性疾病以口服为主,较重者宜肌肉注射给药,严重者可静脉输液。 6.按医嘱用药。不能随意增量或减量,更不能随便改药或加药。 7.有肝肾功能损坏者用药宜慎重。有肾功能损害时要慎用氨基糖苷类、多肽类、万古霉毒等药物。有肝功能损害时应慎用氯霉素、四环素、大环内酯类、利福平、两性霉素B等药物。 8.有下列情况时不宜用抗生素:①病毒感染;②发热原因不明;③对休克、昏迷、心衰或外科手术前后预防感染。 联合使用抗生素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抗生素同时使用。正确的联合用药,可提高疗效,缩短疗程,促进康复。但如果联合不当,不仅会导致不必要的浪费,还可能出现一些不良反应,甚至增加病原微生物的耐药性。 有以下情况时可联合用药:①病因未明的严重感染;②单一抗生素不能控制的严重感染;③单一抗生素不能有效控制的混合感染;④较长期用药细菌有可能产生耐药者;⑤能够减少毒性较大药物剂量的。 老年人的使用由于老年人常有以下特点:①生理功能减退,组织器官功能降低易患感染;②常患有多种慢性疾病,抵抗力低下易并发感染; ③免疫功能低下,不能有效地防御致病菌的侵入易发生感染。而且,老年人在生理上的特点为:①胃黏膜萎缩、胃液分泌减少,会影响口服药物的吸收; ②活动减少,局部血流量减少会影响注射药物的吸收;全身肌细胞内含水量和肌肉组织减少,脂肪相对增多,使药物分布发生变化; ③肝组织缩小,局部血流量减少影响了药物在肝脏的代谢;④肾脏的滤过率降低,加之肾动脉硬化,药物的排泄功能减退。 所以,老年人使用抗生素要坚持以下原则:①诊断一经确定,应及时使用抗生素;②选择毒性低且有效的抗生素;③尽量实行剂量个体化;④在病情允许情况下,尽量选择老人易接受的剂型和简化的用药方案;⑤用药中,应注意提高老年人的免疫能力,特别注意观察各种不良反应并及时采取措施。 婴幼儿的使用由于婴幼儿体内酶系统尚未成熟,生理代谢过程随着成长的变化而变化,对抗生素的作用(如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起着重要的影响。

合理使用抗生素原则

合理应用抗生素是临床合理用药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促进我院安全有效经济使用抗生素,防止滥用,药剂科根据总后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技术规范”与联勤部卫生部“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指导原则”,临床报道有关内容,并结合我院临床用药情况,现拟订合理应用抗生素原则,供临床参考执行。 一、应用抗生素应遵循以下原则: 1 、病毒感染,如感冒、流感等不宜使用抗生素 2 、发热待查(除非病情严重,临床经验高度怀疑细菌感染者)不宜使用抗生素。 3 、皮肤及粘膜等局部应尽量避免使用抗生素,以免引起耐药菌产生或变态反应。 4 、青霉素( G ):是第一个发现的抗生素,肺炎球菌、 A 组溶血性链球菌及脆弱类杆菌的厌氧菌感染等仍属首选药物。 5 、大环内酯类:宜用于轻度、中度呼吸道感染、支原体及衣原体感染。 6 、氨基糖甙类:每日一次加 10% 葡萄糖液 100ml ,静滴疗效好,毒性小、不易产生耐药菌株,宜用于 G - 杆菌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等,疗程约 7 天。要注意其能引起耳、肾毒性。 7 、喹诺酮类:多适用于尿路感染、肠道感染及轻度、中度呼吸道感染。 8 、头孢菌素:除第一代、某些第二代及口服制剂外,一般属于非首选药物。如属于中度及重度医院内感染可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属于医院内重症感染、重症混合感染(需氧菌及厌氧菌)、免疫功能低下病人可考虑用泰能。 9 、最好按细菌药敏试验结果选药。要熟悉选用药物的抗菌活性、药效学及药动学。 10 、当一种抗菌药物能控制感染时,尽可能不采取联用,减少不必要的使用抗菌药物。 11 、单一抗菌药物无效时或重度感染病人,可按药敏试验选用两种抗菌药物联用,一般不联用三种以上的抗菌药物。 12 、静滴抗生素比口服抗生素贵,如病情许可应口服抗生素。 13 、严重感染的病人初期需要静滴抗生素,待病情稳定后可改

(推荐)儿科抗生素使用原则

儿科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原则合理使用的最基本原则是有效、安全和低潜在耐药性等 一、抗生素药物使用指针明确: 正确诊断、尽可能确立病原学是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的基础。治疗开始往往经验性选用抗菌药物,所谓经验,除了个人经验外,更重要的是他人积累经验、文献资料中总结经验和当地细菌耐药的实际情况,而不是盲目的习惯性地使用抗菌药物,应综合儿童年龄、疾病严重度X线胸片和各项检查等特征。评估病原学的过程实际也是询证医学的一种体现。 二、抗菌药物合理选择: 分析病原微生物与抗菌药物间相互关系,选出几种可能有效的抗菌药物。选择依据感染部位、严重度、病程、患儿年龄、原先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和全身脏器(肝、肾)功能状况等。医生要区分社区感染和院内感染,两者病原菌及其耐药性差异很大;对可能的病原菌药了解其固有耐药性和获得耐药性;要了解当地细菌耐药的流行病学资料。一般应先选出几种可能有效的抗菌药物,择优选取最适宜的、有效而安全的抗菌药物。对一般感染,应保留1~2种有效抗菌药物或有效方案,以作备选。所谓“一线”与“二线”抗菌药物仅仅是相对而言,必须注意个体特点,对危重患儿和耐药菌感染就不能按常规逐步升级。 三、抗菌药物剂量和用法: 足量抗菌药物才能保证药效,减少耐药菌产生的机会。儿科特别要注意年龄的个体差异和肝肾功能发育不完善的特点,要注意抗菌药物血清浓度和感染组织部位浓度。目前国内儿科普遍存在抗菌药物每日用药次数和间隔时间上的问题,β

类酰胺类抗菌药物是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为了达到最高细菌清除率,为了使其血清浓度超过最低抑菌药物浓度之后持续的时间至少达到用药间隔时间的40℅以上,就必须每6~8小时使用一次。β类酰胺类抗菌药物除头孢曲松半衰期达6~9小时,成为可以每日1次用药外,其余半衰期均仅1~2小时,必须每6~8小时用药1次。抗菌药物的联合用药也是一个重要方面,联合用药可以增强药效,还可以治疗混合感染和延缓细菌耐药,故常用于严重感染、耐药菌感染、混合感染和结核病等。 四、抗菌药物的疗程:取决于病原菌、部位、严重度、有无合并症、机体反应性和依从性等。任何感染性疾病都有恰当的抗菌药物疗程,例如小儿肺炎一般用至热退、全身症状明显改善和呼吸道症状改善后5~7天。我们必须充分考虑机体对感染的抵御能力和免疫能力,必须完整的评估组织器官的修复能力,而不是单一的依靠抗菌药物并且无原则地延长其疗程。 五、抗菌药物依从性、不良反应和药物经济学:口服抗菌药物的依从性在小儿很重要,还必须考虑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因此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氯霉素类、氟喹诺酮类在儿科的使用受到很大限制。在疗效和安全性等同等条件下,结合我国国情,应选择相对廉价的抗菌药物。 六、抗菌药物应用示警: 抗菌药物包括β类酰胺类、大环类酯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林可霉素类、利福霉素类、多肽类、磺胺类、氟喹诺酮类和磷霉素类等。氯霉素类由于对造血系统的毒副作用,

抗生素的使用原则

抗生素的使用原则-部分 (一)选用抗生素的基本原则 1.病毒性疾病或估计为病毒性疾病者不宜使用抗生素。因此,除肯定为细菌引起或有细菌继发感染外,一般不采用抗生素。 2.对病情严重的细菌感染者,有条件时应尽早分离出其病原菌并测定药敏,再根据药敏结果选择和调整抗生素。 3.发热原因不明者不宜使用抗生素,尽可能作出病原学诊断,再根据疾病情况考虑在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完成后再使用抗生素。 4.除眼科、耳鼻喉科、皮肤科等专科需要外,应避免在皮肤、粘膜等局部应用抗生素,因其易引起过敏反应和产生耐药菌株,有碍于这些抗生素日后的全身应用。 5.严格控制应用抗生素作为预防措施。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目的若在于防止某一二种特殊细菌侵入人体或血液循环中而发生感染,可获得相当效果;若其目的在于防止多种细菌的侵入而发生感染,常劳而无功。避免无针对性地以广谱抗生素作为预防感染的手段。 6.选用抗生素应严格掌握适应症。常用抗生素的主要适应证如下。 (1)青霉素G:链球菌、肺炎球菌、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所致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气性坏疽,炭疽杆菌、厌氧球菌感染以及梅毒、淋病等。 耐青霉素的半合成青霉素:耐青霉素G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的各种感染。 广谱半合成青霉素:流感杆菌、奇异变形杆菌、沙门氏菌属、肠球菌及敏感革兰氏阴性杆菌所致的各种感染。 (2)头孢菌素类:对青霉素G耐药或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以及敏感革兰氏阴性杆菌所致各种感染。 第一代头孢菌素:对革兰氏阳性菌具有高度敏感性,对革兰氏阴性细菌的抗菌活性则较差。 第二代头孢菌素:除对革兰氏阳性细菌具有较强活性外,对革兰氏阴性细菌的抗菌活性有所扩大,对第一代头孢菌素耐药的细菌一般也可有效。 第三代头孢菌素:比第二代头孢抗菌作用更广、更强,特别对革兰氏阴性细菌的作用更为广泛,对绿脓杆菌感染更为有效。 (3)氨基糖苷类:革兰氏阴性杆菌所致的各种感染。 (4)四环素类:立克次氏体病、布氏杆菌病、支原体肺炎、霍乱、回归热、衣原体感染。

2020年合理使用抗生素原则

作者:旧在几 作品编号:2254487796631145587263GF24000022 时间:2020.12.13 合理使用抗生素原则 一、应用抗生素应遵循以下原则: 1 、病毒感染,如感冒、流感等不宜使用抗生素。 2 、发热待查(除非病情严重,临床经验高度怀疑细菌感染者)不宜使用抗生素。 3 、皮肤及粘膜等局部应尽量避免使用抗生素,以免引起耐药菌产生或变态反应。 4 、青霉素( G ):是第一个发现的抗生素,肺炎球菌、 A 组溶血性链球菌及脆弱类杆菌的厌氧菌感染等仍属首选药物。 5 、大环内酯类:宜用于轻度、中度呼吸道感染、支原体及衣原体感染。 6 、氨基糖甙类:每日一次加 10% 葡萄糖液 100ml ,静滴疗效好,毒性小、不易产生耐药菌株,宜用于 G - 杆菌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等,疗程约 7 天。要注意其能引起耳、肾毒性。 7 、喹诺酮类:多适用于尿路感染、肠道感染及轻度、中度呼吸道感染。 8 、头孢菌素:除第一代、某些第二代及口服制剂外,一般属于非首选药物。如属于中度及重度医院内感染可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属于医院内重症感染、重症混合感染(需氧菌及厌氧菌)、免疫功能低下病人可考虑用泰能。 9 、最好按细菌药敏试验结果选药。要熟悉选用药物的抗菌活性、药效学及药动学。 10 、当一种抗菌药物能控制感染时,尽可能不采取联用,减少不必要的使用抗菌药物。 11 、单一抗菌药物无效时或重度感染病人,可按药敏试验选用两种抗菌药物联用,一般不联用三种以上的抗菌药物。 12 、静滴抗生素比口服抗生素贵,如病情许可应口服抗生素。 13 、严重感染的病人初期需要静滴抗生素,待病情稳定后可改用相同口服抗生素。 14 、重症感染者如用头孢他定及泰能可考虑经验治疗。在某些临床情况下也可考虑次强广谱抗生素如头孢哌酮,这样可延长前者的抗菌性。 15 、要严格掌握万古霉素适应症,①由耐β —内酰胺抗生素的 G + 球菌引起的严重感染。② G + 球菌感染病人对β —内酰胺抗生素严重过敏;③抗生素相关肠炎患者,用甲硝唑治疗无效,或病情十分严

抗生素合理应用讲课讲稿

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一、抗生素的定义及相关概念 (一)抗生素的定义 抗生素是指由细菌、真菌或其它微生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他活性的一类物质。如青霉素、灰黄霉素、阿霉素。 半合成抗生素则是以微生物合成的抗生素为基础,对其结构进行改进后所获得的一类新的化合物。如:氨苄西林。那些完全由人工合成的对细菌或真菌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的物质,严格的说只能称为抗菌药或抗真菌药,而不能称为抗生素。如:喹诺酮类抗菌药。 (二)相关概念 1.抗生素合理应用的含义是指在明确的指征下,选用适宜的抗生素并采用适当的剂量与疗程,以达到杀灭致病微生物和(或)控制感染的目的,同时又要防止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 2.抗生素合理应用的评价指标安全、有效、简便、及时、经济是国际合理用药调研中心对合理用药的评价指标。为此特提出“五个正确”来指导医生合理使用抗生素:正确地选择抗生素种类、正确的用法用量、正确给药途径、正确的疗程以及正确的治疗终点。“五个正确”中以正确地选择抗生素为首要,抗生素的选择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抗生素的疗效。 二、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一)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前提条件 要做到合理使用抗生素,首先必须充分了解和掌握各种抗生素的作用

特点,为针对性地选用药物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其次还要充分了解各种常见致病菌的耐药机制,特别是本地区、本单位的细菌耐药状况,为选用致病菌敏感的抗生素提供合理的依据。 1.抗生素的分类及其作用特点根据抗生素的化学结构和临床用途,可将抗生素分为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四环素类、氯霉素类以及其他主要抗细菌的抗生素、抗真菌抗生素、抗肿瘤抗生素、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抗生素十大类。下面详细介绍抗细菌抗生素的作用特点。 (1)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类抗生素依据化学结构的特点又可分为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头霉素类、单环内酰胺类以及其他非典型β—内酰胺类抗生素。此类抗生素通过与细菌细胞膜上的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结合而妨碍细菌细胞壁粘肽的合成与交联,导致细胞壁缺损、破裂而迅速死亡。因此他对繁殖期的细菌有超强的杀灭作用,属繁殖期杀菌剂。而且他还具有对人体毒副作用小的优点。各种抗生素的作用特点详见表1、表2、表3。 (2)氨基糖苷类氨基糖苷类抗生素(AGS)主要作用于细菌蛋白质合成过程,使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导致一些重要生理物质外漏,从而引起细菌死亡。本类抗生素对静止期细菌的杀灭作用强,为一静止期的快效杀菌剂。由于本类抗生素具有耳、肾毒性及神经肌肉阻滞等毒副作用,临床上一般不作为预防性用药,主要用于治疗全身性的严重感染,常与其他抗生素联合使用。各种常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作用特点详见表4。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原则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指导原则(草案) 抗菌药物是目前临床应用面较广、品种繁多的一大类药物。一般可分为杀菌剂与抑菌剂两类。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体现在药物品种、剂量、时间、途径、病人、疗程及治疗目标均是适宜的,目的是在有效控制感染的同时,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和细菌耐药性,力争防止宿主体内菌群失衡,节约药品资源,达到安全、有效、经济地应用抗菌药物。 参照国家和军队卫生部门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制定本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指导原则。 一、基本原则 1.各单位对抗菌药物的应用应严加管理,制定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规定,并定期进行调查分析,纳入医院医疗质量管理。 2.抗菌药物用于细菌、真菌、支原体、衣原体等感染性疾病,非上述感染原则上不用抗菌药物。 3.严格控制皮肤、粘膜局部应用抗菌药物,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4.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前,应送临床标本,进行病原体鉴定与药敏试验。病情不允许等待时,先依临床病情,可能的病原体,当地及本单位抗菌药物耐药情况等进行经验治疗,一旦获得培养结果,则应参考药敏试验结果与病人情况调整用药方案。 5.对于阳性的培养结果要进行分析,区别真正的病原体、定植细菌和污染菌。病原体药敏试验结果确定后,一般应针对性地选择窄谱抗菌药物应用。 6.在给予抗菌药物治疗前,均应对该病人肝、肾功能进行评估,根据肝肾功能情况相应调整抗菌药物的给药方案。 7.抗菌药物品种不宜频繁更换,一般应观察72小时,重症一般观察48小时后,可进行必要的药物品种与方案的更替。 8.抗菌药物的用药疗程,一般感染疾病在症状体征消失后,可考虑在72小时内停用,特殊感染按特定疗程执行。 9.提倡选用口服给药途径。病情允许时,抗菌药物应该由静脉给药转换为口服给药。 10.严格掌握抗菌药物的预防用药。

2018年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知识培训

2015年合理使用抗生素知识培训 培训材料 主讲人: 培训对象: 培训地点: 培训时间: 抗生素合理使用培训材料 一、严格掌握用药指征和适应症,绝不能滥用抗生素。 抗菌素只适用于“两菌四体”,即细菌、真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单纯病毒感染性疾病及非细菌性发热应视为抗生素使用的禁忌症。上呼吸道感染及咽痛、咽炎,大部分是病毒感染所致,因此这类疾病一般无需抗生素。如能核定细菌,最好做药物过敏试验,选用最敏感的抗生素。但如果受条件或病情危急,亦可根据感染部位和经验选用,然而可靠性较差。而目前各级医疗单位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现象普遍存在。如感冒大多为病毒感染所致,不要将抗生素作为退热“万能药”,只要一见到感冒发热的患者就使用抗生素。 二、严格控制新品种和昂贵抗生素的使用。 滥用昂贵新品种抗生素,会加速耐药菌的产生,同时也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对于临床治疗疾病产生不良的后果。在临床工作中本

来一线抗生素可以解决的问题,就不要使用二线、三线抗生素,更不能因患者及家属的要求而不坚持用药原则,迁就患者,只有根据临床上的实际需要,其他抗生素又无法控制感染时,才能考虑用新品种或昂贵抗生素。 三、应用抗生素不应该盲目下药和更换,遇到病情应尽力找出病原微生物,针对性用药。 疑为细菌感染的,除非病情危急,不轻易立即使用抗菌药物。例如:G+球菌的肺炎球菌,可选用青霉素或氨苄青霉素。在临床实践工作中,如使用某种抗生素疗效不好,要全面分析考虑是否药物剂量不足,用药时间短,给药途径不当,全身免疫功能等因素,如与此有关只要对这些因素加以调整,对症选择,疗效就会提高,避免造成药物浪费。 四、预防性用药必须严格控制。 在一般情况下不要随意把抗生素作为预防感冒用药,对那些不明原因的发热,无明显细菌感染指征的,不要使用抗生素。不论病情需要与否都使用抗生素来提高保险系数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五、合理停用或换用抗生素。 在临床上停用抗生素的指针是体温正常,血象正常,临床症状消退72~96h(3-4天)等。重症感染可以适当延长,若抗生素疗效不满意时,急性感染可以于48~72h(2-3天)后考虑更换抗生素。 六、注意联合用药的合理性。 联合用药要有可靠的依据。定的指征是:病情特别严重,如败血

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各位医生、护士长: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受医务科委托,跟大家一起共同探讨一下有关抗生素的临床应用问题。 一、抗生素的使用现状: 抗生素是临床上用于控制感染所不可缺少的药物,也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大类药物。临床各科均有感染疾患,因此,抗生素是各科共同需要的药物,只是使用量多少的区别。在今以前,由于国家对抗生素的应用无明确的政策规定,患者可以从各种渠道得到抗生素。另外,还有一个最为重要的原因,就是生产厂家和药商,为了追求自身的利益,刺激医生们想方设法使用个别抗生素,这种不加控制广泛使用抗生素的后果之一,必然会导致细菌耐药性的增加和耐药性的转移、播散问题的加重、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降低,临床治疗效果差,甚至无效,个别感染性疾病可能无药可医。 二、抗生素合理使用的方法: 抗生素合理使用,就是应在全面了解患者、致病原与抗生素三者的基本情况与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安全有效地运用抗生素,使病人在冒最小的风险下,获得最大的治疗效益。在使用抗生素前,首先医生要弄清是不是有感染,是不是细菌感染。根据我的临床经验,下列情况可以使用抗生素。 1、有头痛、发烧、喷射性呕吐,考虑有颅内感染者; 2、有发烧、咽痛、双侧扁桃体肿大者;

3、有发烧、咳嗽、咳痰、胸痛或气紧者; 4、有发烧、腹痛、呕吐、腹泻者; 5、有畏寒、发热、腰痛或尿频、尿急、尿痛者; 6、有严重的外伤,开放性损伤者。 二、合理选用抗生素应注意以下几点: 1、分析可能致病菌并根据其敏感度选药。对致病原的种、属及其对抗生素敏感度应有一定估计,特别是目前临床微生物诊断和细菌敏感试验结果存在较多问题的情况下,主管医生对各种致病菌的好发部位、临床表现、细菌对抗生素敏感度及其耐药性发展情况应有所了解,在未能获得准确的检验结果时也能做出基本正确的判断与处理。 2、分析感染疾患的发展规律及其基础病的关系。各种感染疾患均有其本身的发展规律。分析当时感染是处于原有的治疗无效、感染正在急剧恶化,还是有效而未能控制,病情有所加剧。这些对于是否改变治疗方向甚为重要,如前一种情况应及时换药,而后一种情况则应保留起主要作用的药物,改换其中个别药物以加强治疗。有无合并症、基础病的情况如何,对于选择抗生素与拟定治疗方案也有很大关系。对感染疾病的正确诊断是合理选择抗生素的基础。 3、熟悉抗生素的抗菌作用与药理作用特点。要合理选择抗生素必须熟悉被选择对象,对抗生素应了解其分类、各类抗生素抗菌作用、抗菌谱、作用机制、给药途径与方法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