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然科学基础形考作业答案一

自然科学基础形考作业答案一

作业一

1、元素周期表可以知道的信息?

1 原子半径

(1)除第1周期外,其他周期元素(惰性气体元素除外)的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小;

(2)同一族的元素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

2 元素化合价

(1)除第1周期外,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最高正价由碱金属+1递增到+7,非金属元素负价由碳族-4递增到-1(氟无正价,氧无+6价,除外);

(2)同一主族的元素的最高正价、负价均相同

(3) 所有单质都显零价

3 单质的熔点

(1)同一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

(2)同一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

4 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

(1)同一周期的元素电子层数相同。因此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得电子,从左到右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递增;

(2)同一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因此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失电子,从上到下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

5 最高价氧化物和水化物的酸碱性

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

6 非金属气态氢化物

元素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同周期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气态氢化物水溶液一般酸性越强;同主族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气态氢化物水溶液的酸性越弱。

7 单质的氧化性、还原性

一般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其氧化物的阳离子氧化性越弱;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其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编辑本段]推断元素位置的规律

2、什么是质点?

就是有质量但不存在体积与形状的点。通常情况下如果物体大小相对研究对象较小或影响不大,可以把物体看做质点。

3、什么是速度?什么是速率?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位移跟时间的比值,叫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描述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通常把速度的大小叫做速率。1、速度是矢量。速率是标量。和力、位移一样,速度是既有方向又有大小的物理量。

4、什么叫力的要素?如何图示?

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取决于力的大小、方向与作用点。此性质称为力的三要素。可用一个有向线段来描述其方向与大小。用该有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描述其作用点。线段所在的直线称为力的作用线。力的图示是按一定比例画出的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力的作用点由线段起点表示,力的方向由箭头指向表示,力的大小由线段的长短来表示(如图)力的三要素

5、什么叫牛顿第一定律,什么叫惯性?

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叫做惯性

牛顿第一定律:任何物体在不受任何外力的作用下,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6、质量和重量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所谓质量,从定义上来看就是物质的量,一个物体确定之后,它所包含的物质的量就恒定了,不管它处于那种状态(固、液、气、等离子),只要不进行化学反应,它的质量不变,这就是所谓的质量守恒定理。

所谓重量,就是指一个物体所受到的重力的量,同一件物体,其质量是恒定的,但在地球不同纬度的地方,由于所受的重力不同(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并不是处处相等),反映出来的重量也就不同。

7、简述分子动理论的三个要点?

分子动理论一共三条:(1)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注意物理学中的分子

和化学中的分子的含义不一样:物理中指:组成物质的分子、原子、离子、电子等微粒都称为分子)(2)(由扩散的现象)——我们可以知道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息的运动(——温度高,扩散快,分子运动距离——由于分子运动,所以有分子动能。)【由宏观现象反映微观特点的研究方法,由相应的微观特点,决定分子具有相应的能量】(3)分子间有相互作用力(也由相应的宏观现象反映,如拉伸物体需要力,说明分之间存在引力,压缩物体也需要力,说明分之间存在斥力),由于分之间有相互作用力,当分之间距离发生改变时便要做功,即对应说明分之间有分子势能。

8、简述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

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别的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别的物体,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其总量不变。

9、简述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是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在热力学上的具体表现,它指明:热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这说明外界传给物质系统的能量(热量),等于系统内能的增加和系统对外所作功的总和。热力学第二定律表述为:在孤立系统中,实际发生的过程总是使整个系统的熵增加。热二律强调热过程进行方向,限度,条件,热二律实质即熵增原理

国家开放大学《自然科学基础》专题讨论+自测练习参考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自然科学基础》专题讨论+自测练习参考答案 第一章实践活动 实验:用量筒测量形状不规则的固体物的体积 量筒通常是测量液体的体积的,但也可以用来测量形状不规则的固体物(如铁块、石块等)的体积。办法是在大小合适的量筒中加入适量的水,放平后读出其体积,再放进被测固体物,使其沉底或用线悬挂于水中,此时水面上升再读出其体积。两次体积之差,即为该固体物的体积。 想一想这是根据什么力学原理进行的。如果被测物体是浮在液面上的,测量该怎样进行? 实验要求: 1、阅读本实验,按实验所提及的办法来测量物体的体积。 2、将实验的操作过程以视频或图片的方式上传到平台。 3、思考实验中的问题,并将答案整理后提交。 参考答案: (一)实验器材 量筒一个、盛水烧杯一个、不规则固体一个 (二)实验步骤 1.将烧杯中的水倒入量筒中,并将量筒放平,读出其体积V 1 ; 2.将不规则固体放入量筒中,并将量筒放平,读出其体积V 2 ; (三)实验结果 不规则固体的体积V= V 2- V 1 思考:这是根据排水原理来测量物体体积。如果被测物体是浮在液面上的,可以利用重物把物体坠入液体中来测量,只要将重物的体积减除即可。 第二章自测练习 1、关于物体内能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B.物体内能的多少可以用物体吸热或放热的多少来量度 A.做功和热传递对于改变物体内能是等效的

D.两物体发生热传递,达到平衡后,它们的内能必定相等 C.内能大的物体热量多 2、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加在饮料中的冰块化为水是放热过程 C.洒在地上的水变干了是吸热过程 A.用久了的白炽灯灯丝因熔化而变细 D.冬天,教室窗户的玻璃外表面经常会“出汗” 3、关于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露的形成,属于熔化现象 A.雪的形成,属于凝固现象 C.雾的形成,属于汽化现象 D.霜的形成,属于凝华现象 4、下列物质中属于晶体的是( )。 D.胆矾 B.玻璃 A.海盐 C.陶瓷 5、下列有关晶体和非晶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C.晶体研碎后即变为非晶体 B.晶体具有自范性,非晶体没有自范性 D.将玻璃加工成规则的固体即变成晶体 A.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均为晶体 第三章自测练习 1、水平弹簧振子做简谐运动的周期为T,振子在t1时刻的动量为p、动能为q,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在半个周期的时间内,弹簧的弹力的功一定为零 C.如果振子在t2时刻的动量也为p,则(t2-t1)的最小值为T A.在半个周期的时间内,弹簧的弹力的冲量一定为零

自然科学基础形考作业答案一

作业一 1、元素周期表可以知道的信息? 1 原子半径 (1)除第1周期外,其他周期元素(惰性气体元素除外)的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小; (2)同一族的元素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 2 元素化合价 (1)除第1周期外,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最高正价由碱金属+1递增到+7,非金属元素负价由碳族-4递增到-1(氟无正价,氧无+6价,除外); (2)同一主族的元素的最高正价、负价均相同 (3) 所有单质都显零价 3 单质的熔点 (1)同一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 (2)同一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 4 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 (1)同一周期的元素电子层数相同。因此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得电子,从左到右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递增; (2)同一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因此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失电子,从上到下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 5 最高价氧化物和水化物的酸碱性 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 6 非金属气态氢化物 元素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同周期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气态氢化物水溶液一般酸性越强;同主族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气态氢化物水溶液的酸性越弱。 7 单质的氧化性、还原性

一般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其氧化物的阳离子氧化性越弱;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其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编辑本段]推断元素位置的规律 2、什么是质点? 就是有质量但不存在体积与形状的点。通常情况下如果物体大小相对研究对象较小或影响不大,可以把物体看做质点。 3、什么是速度?什么是速率?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位移跟时间的比值,叫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描述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通常把速度的大小叫做速率。1、速度是矢量。速率是标量。和力、位移一样,速度是既有方向又有大小的物理量。 4、什么叫力的要素?如何图示? 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取决于力的大小、方向与作用点。此性质称为力的三要素。可用一个有向线段来描述其方向与大小。用该有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描述其作用点。线段所在的直线称为力的作用线。力的图示是按一定比例画出的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力的作用点由线段起点表示,力的方向由箭头指向表示,力的大小由线段的长短来表示(如图)力的三要素 5、什么叫牛顿第一定律,什么叫惯性? 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叫做惯性 牛顿第一定律:任何物体在不受任何外力的作用下,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6、质量和重量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所谓质量,从定义上来看就是物质的量,一个物体确定之后,它所包含的物质的量就恒定了,不管它处于那种状态(固、液、气、等离子),只要不进行化学反应,它的质量不变,这就是所谓的质量守恒定理。 所谓重量,就是指一个物体所受到的重力的量,同一件物体,其质量是恒定的,但在地球不同纬度的地方,由于所受的重力不同(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并不是处处相等),反映出来的重量也就不同。 7、简述分子动理论的三个要点? 分子动理论一共三条:(1)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注意物理学中的分子

精编自然科学答案电大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自然科学基础》形考任务1试题及答案

自然科学答案电大_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自然科学基础》形考任务1试题及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自然科学基础》形考任务1试题及答案形考任务1 1 (1) 试述你所知道的科学家的名字和工作(不少于3位) 答.①牛顿他建立的力学理论为天文学、力学、机械工程学、建筑学等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②. 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③. 达尔文建立了进化论 2 (2)从元素周期表可知道哪些信息? 答:元素周期表反映了化学元素的自然分类,为我们认识自然界提供了一个重要工具,从中我们可以知道: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外围电子的构型,原子量(相对原子质量),同时也提示了该元素所在的族和周期。族指出了该元素单质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即价电子数,周期则指出了该元素单质原子核外电子的层数。 3 (3)什么是参考系?什么是质点?答:由于运动的相对性质,要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就必须选取另外的物体作为参照物,事先认定这个另外的物体是不能动的,才能进行考察,这种被选作参考系的物体或物体群被称为参照

物或参考系。 质点是具有一定的质量而没有大小和形状的物体。 4 (4)什么是速度?什么是速率?答: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里位移相等,这种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有时简称为匀速运动。这种位移和时间的比值,叫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 在某些情况下,只需要考虑运动的快慢,就用物体在单位时间例如1秒内通过的路程来表示,并把这个物理量叫做速率,它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程度的标量。 5 (5) 什么叫力的要素?怎样对力进行图示?答:决定力的作用效果的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它们被称为力的三要素。 力的图示是从力的作用点出发,沿力的作用方向画一末端带箭头的线段,线段的长短按规定的自行选择的比例表示力的大小。有时,为了粗略的展示物体的受力情况而采用力的示意图,即在受力物体上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一个箭头,不必确切表示力的大小。 6 (6)什么叫牛顿第一定律?什么叫惯性?答: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是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

电大自然科学基础第四次形考任务

自然科学基础作业4 作业要求 1.字迹工整; 2.请根据学习进度随时完成各章作业,并于完成第十章之后交教师评阅。 第九章生物的遗传和进化 (1)生物的生殖方式有哪些类型? 答:生物体繁殖后代的方式多种多样,归纳起来可分为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两大类。不经过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子代,这种生殖方式叫做无性生殖。无性生殖中最常见的有分裂生殖、出芽生殖、营养生殖和孢子生殖4类。通过两性细胞的结合形成新个体,这种生殖方式叫有性生殖。两性细胞是指雌配子和雄配子或卵细胞和精子。有性生殖是生物界中最普遍的一种生殖方式,它包括同配生殖、异配生殖、卵式生殖和单性生殖4类。 (2)DNA复制时需要哪些条件? 答:DNA复制需要模板、原料、能量和酶等基本条件。1.底物:以四种脱氧核糖核酸为底物。2.模板:以亲代DNA 的两股链解开后,分别作为模板进行复制。3.引发体和RNA 引物:引发体由引发前体与引物酶组装而成。4.DNA 聚合酶。 5.DNA 连接酶:DNA 连接酶可催化两段DNA 片段之间磷酸二酯键的形成,而使两段DNA 连接起来。6.单链DNA 结合蛋白:又称螺旋反稳蛋白(HDP )。这是一些能够与单链DNA 结合的蛋白质因子。7.解螺旋酶:又称解链酶或rep 蛋白,是用于解开DNA 双链的酶蛋白,每解开一对碱基,需消耗两分子ATP 。8.拓扑异构酶:拓扑异构酶可将DNA 双链中的一条链或两条链切断,松开超螺旋后再将DNA 链连接起来,从而避免出现链的缠绕。 (3)什么是基因突变? 答:基因突变是指基因组DNA分子发生的突然的可遗传的变异。从分子水平上看,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在结构上发生碱基对组成或排列顺序的改变。基因虽然十分稳定,能在细胞分裂时精确地复制自己,但这种隐定性是相对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基因也可以从原来的存在形式突然改变成另一种新的存在形式,就是在一个位点上,突然出现了一个新基因,代替了原有基因,这个基因叫做突变基因。 (4)简述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 答: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①过度繁殖:达尔文发现,地球上的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都有依照几何比率增长的倾向。 ②生存斗争:生物的繁殖能力是如此强大,但事实上,每种生物的后代能够生存下来的却很少。这主要是繁殖过度引起的生存斗争的缘故。 ③遗传和变异:达尔文认为一切生物都具有产生变异的特性。引起变异的根本原因是环境条件的改变。在生物产生的各种变异中,有的可以遗传,有的不能够遗传。 ④适者生存:达尔文认为,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这就是说,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

四年级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练习题及答案

四年级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练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40分) 1. 下列哪个是动物? a) 葵花b) 梅花c) 百合花d) 谷子花 答案:a) 葵花 2. 下面哪个不属于哺乳动物? a) 老虎b) 大象c) 鲨鱼d) 猴子 答案:c) 鲨鱼 3. 人体的哪个器官负责呼吸? a) 心脏b) 肺c) 脾脏d) 肾脏 答案:b) 肺 4. 牛奶经过加热后会变成什么? a) 水b) 冰淇淋c) 奶茶d) 奶粉 答案:b) 冰淇淋 5. 下列哪个是自然界的灾害? a) 汽车事故b) 飞机失事c) 台风d) 银行抢劫 答案:c) 台风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计20分) 1. 大气中主要有两种气体是氧气和______。 答案:二氧化碳 2. 月球是绕地球运动的,地球是绕______运动的。 答案:太阳 3. 小鸟在______中生活。 答案:树上 4. 钓鱼用的工具是______。 答案:渔网/鱼竿 5. 春天是什么样的天气?______。 答案:温暖/多雨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计30分) 1. 请你简单解释一下什么是水循环? 答案:水循环是水在地球上循环流动的过程。太阳照射到地球上的水体,使其蒸发形成水蒸汽;水蒸汽上升到高空后冷却成水滴,形成云层;云层里的水滴聚集成雨滴,最后从云层中下落,形成降雨。降落的雨水分别流入河流、湖泊、海洋等水体,最终再次被太阳蒸发,循环往复。

2. 请举例说明一种保护环境的方法。 答案:垃圾分类是一种重要的保护环境的方法。通过将垃圾分为可 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四类,可以减少垃圾的数量,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例如,可回收物可以被回收再利用,减少资源 的浪费;有害垃圾可以被专门处理,避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伤害; 厨余垃圾可以用来制作堆肥,用于植物的生长等等。 3. 请简要描述动物的特点。 答案:动物是地球上最丰富多样的生物类群之一。动物的特点包括:具有生命活动的能力,能够自主地进行呼吸、摄食、排泄和繁殖等基 本生命功能;具有细胞结构,身体由许多细胞组成;多数动物是有机体,由许多器官组成,各器官相互协调合作实现生命活动;动物具有 自主性和适应性,能够根据环境的变化作出反应和适应。 四、解答题(每题20分,共计40分) 1. 描述并解释一下地震是如何发生的? 答案:地震是地壳发生断裂时释放的能量引起的地球振动。当地壳 中的构造产生应力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超过岩石的承受能力,导 致岩石破裂释放能量。这些能量以波状传播,形成地震。地震的能量 会使地面发生震动,引起地震波传播到周围地区,造成地面的摇晃和 震动。 2. 请简要解释一下动物的生态位是什么意思?

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答案

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答案 1、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微生物不是由细胞构成的。[单选题] * A.对 B.错(正确答案) 2、奇奇用手电筒模拟太阳,用乒乓球模拟地球,做昼夜交替模拟实验,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单选题] * A.实验中,乒乓球被手电筒照亮的部分代表的是白天 B.假设乒乓球不动,手电筒围绕乒乓球不停旋转,不会出现昼夜交替现象(正确答案) C.假设手电筒不动,乒乓球不停地自转,会出现昼夜交替现象 3、(秦皇岛市)下列关于杂食性动物的说法正确的是()。[单选题] * A.只有发达的犬齿 B.长着能伸缩的利爪 C.既吃植物又吃动物(正确答案) 4、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这就是一条完整的食物链。[判断题] * 对 错(正确答案)

5、潜艇是能够在水下航行的船。[判断题] * 对(正确答案) 错 6、海面上常有十级以上的大风形成,所以海岛上一般不会生长的植物是()。[单选题] * A.高大的水杉树(正确答案) B.崖壁的苔藓 C.低矮的灌木 7、29、“水龙头在哭泣,请擦干他们的眼泪吧!”这句广告语告诉我们要节约水资源。[判断题] * 对(正确答案) 错 8、有时我们在教室看到太阳光是从隔壁教学楼的玻璃上射过来的,这是因为()[单选题] * A.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B.玻璃反射了太阳的光(正确答案) C.玻璃透射了太阳的光

9、播种在土壤里的种子发芽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单选题] * A.种子发芽需要土壤 B.种子发芽不需要光照 C.不能说明种子发芽是否需要土壤或光照(正确答案) 10、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 ) [单选题] 对(正确答案) 错 11、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植物会努力适应环境的变化。[判断题] * 对(正确答案) 错 12、1967年7月我国首颗绕月飞行探测器“嫦娥1号”发射成功。[单选题] * A.对 B.错(正确答案) 13、当用手摇电动机点亮小灯泡后,想要使小灯泡更亮,可以采取的方法是()。[单选题] * A.转动的时间更久一些

电大小学教育专科【自然科学基础】形成性考核册答案(附题目)

电大【自然科学基础】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电大【自然科学基础】形考作业一: 第一章自然的探索 一、填空题 1.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是: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和造纸术。 2.19世纪的三大发现是: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细胞学说和达尔文进化论。 3.间接观察与直接观察相比,其优点是:扩大观察范围、提高观察的精确性、提高观察速度和能使感觉形式发生转换。 4.假说的基本特征是:具有一定的科学根据、具有一定的猜测性。 二、单项选择 1.被尊称为近代科学之父的是(B)。 A. 牛顿 B.伽利略 C. 哥白尼D.道尔顿 2.不属于科学教育内涵的是(D)。 A.科学知识B.科学精神 C.科学方法D.科学头脑 3.给活力论致命打击的是(C)。 A.无机物合成酒精B.无机物合成醋酸 C.无机物合成尿素D.无机物合成糖类 4.不属于实验的一个阶段的是(D)。 A.准备阶段 B.实施阶段 C.结果处理阶段D.提出假说阶段

三、简答题 1. 试述20世纪科技发展的特点。 答:20世纪科技发展的特点: 一、科学技术经历了全面空前的革命 (1)物理学领域 20世纪一开始就出现了持续了30年的物理学革命。 (2)化学领域 20世纪的化学发展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 (3)生物学领域已揭示了遗传物质DNA的结构和遗传密码,取得了时代的突破。 二、科学走向新的综合 在技术领域中,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的发明,使综合技术逐渐起着主导作用。 三、科学技术的巨大作用 (1)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2)科学技术使人类生活发生巨大变化 2. 简述观察与实验的区别和联系。 答:观察与实验一样,也是科学认识的基本方法。 单纯的观察只能在自然条件下进行,有局限性;不利于认清最本质的起决定作用的内部规律。实验可以人为地变革和控制自然对象,再现最本质的方面,排除次要的、外在的以及偶然因素的干扰,充分发挥人的能动性,揭露自然现象的本质。实验还具有可重复性,使实验现象再现,接受公众的检验,得到人们的认可。 3.什么叫直接实验和模拟实验? 答:直接实验是实验手段直接作用于所研究的现象或对象的实验;模拟实验是实验手段通过与原型相似的模型间接作用于所研究的现象或对象的实验。实验的真正对象是原型,模型是实验者用以认识原型的工具。 4.简述逻辑思维及其结果。 答:逻辑思维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对客观世界间接的、概括的反映过程。其结果是形成科学概念、得出科学规律和形成科学理论。

《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复习及答案

第一单元运动和力 一、填空 1、一个物体相对于别的物体的位置改变叫做(),在描述这种现象时,这个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为了使某些问题简化,不考虑物体大小与形状,我们可以把它看成一个点,叫做()。但像位移这样即有大小又有方向,叫做(),只有大小没有方向叫做()。 2、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叫做(),而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叫做()。 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在真空中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 3、物体具有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或者静止状态的性质,这种性质叫做() 4、力和()是分不开的,不能离开它而独立存在,物体受()力是向下,()力是向上的,()是向前的,()力是向后的。 物体各部分受到重力的作用,其总效果相当于地球对物体的重力作用集中于一点,这一点就是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力有(大小)有(方向),还有(作用点) 5、发生形变的物体因为要恢复原来的形状,会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 6、弹簧发生形变时,弹力大小跟弹簧伸缩的长度成正比,这个规律叫做() 磨擦力可以分为()()()。 9、冲量是是()和()的乘积。动量的变化等于冲量,这是结论叫做() 10、物体对竖直悬线的拉力等于零的的种状态叫做()。 11、抛体运动可以分解成水平方向的(),和垂直方向的()。 在斜抛运动中,从物体被抛出的地点到落地点的水平距离,叫做(),物体到达的最大高度叫做(),当射角为()时,距离最远。 12、最简单的圆周运动叫做(),向心力、向心加速度方向指向()。 15、物体和稳度跟它的()和()有关。 二、问答题 一类题: 1、加速度 物体速度的改变量跟所经历时间的比值,叫做运动物体的加速度。 2、离心运动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在合力突然消失或者不足以提供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的情况下,做逐渐远离圆心的运动,这种运动叫做离心运动 3、胡克定律 弹簧发生形变时,弹力的大小跟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成正比。这个规律是英国科学家胡克发现的,叫做胡克定律。 4、超重 当物体存在向上的加速度时,它对竖直悬线的拉力(或对支持物的压力)大于物体受到的重力的现象,叫做超重现象。 5、失重 当物体存在向下的加速度时,它对竖直悬线的拉力(或对支持物的压力)小于物体受到的重力的现象,叫做失重现象 6、正确理解,牛顿第二定律注意事项 (1)只有在质量不变的条件下加速度的大小才和作用力成正比;同样地在作用力不变的条件下,才能够说物体的加速度和它的质量成反比。 (2)加速度和力都是矢量,它们的方向总是相同。 (3)如果物体同时受到几个力的作用式中的F的就是这几个力的合力。 7、正确理解,牛顿第三定律注意事项

自然科学基础形成性作业答案

自然科学基础形成性作业答案 第一次形考作业答案 作业要求: 1.请根据学习进度随时完成作业,并于完成第二章之后交教师评阅。 2.本次作业卷面分100分,占总成绩的20%。 (一)单项选择题(在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1项是正确的。每小题3分,12个小题共36分。) 题目1 1.有效数字是指( )。 选择一项: a. 有法律效力的借款数 b. 测量标的物的特性值 c. 市场上商品的净重 d. 含最后一位估计值的测量数据 正确答案是:含最后一位估计值的测量数据 题目2 2.小学学段是关键时段是因为()。 选择一项: a. 小学生有独特的评价依赖心理 b. 小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理 c. 小学生同时具备A、B、C三者 d. 小学生有潜伏的性爱心理 正确答案是:小学生同时具备A、B、C三者 题目3 3.动物关键期是指()。 选择一项: a. 恋爱过程中的一段宝贵时期 b. 人类幼年一段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的时期 c. 人生重要的商机 d. 动物在幼年生命期中一段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的时期 正确答案是:动物在幼年生命期中一段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的时期 题目4 4. 有效数字修约是指()。 选择一项: a. 一种数字的计算方法 b. 使数字变得更加有效地办法 c. 将数字按预定目的进行处理 d. 对测得的数值的位数确定的过程 正确答案是:对测得的数值的位数确定的过程 题目5 5.“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第一句描述的运动的参考系是()。 选择一项:

a. 青山与河岸 b. 河岸 c. 流水 d. 竹排 正确答案是:青山与河岸 题目6 6.物体运动是由于()。 选择一项: a. 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b. 受到外力的作用 c. 受到重力作用 d. 受到拉力的作用 正确答案是: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题目7 7. 加速度是指()。 选择一项: a. 几个速度相加得到的结果 b. 速度越来越大的运动现象 c. 速度的变化 d. 速度的变化和所用时间的比值 正确答案是:速度的变化和所用时间的比值 题目8 8.机械能是指()。 选择一项: a. 机械潜在的作功本领 b. 某种机械的能量 c. 机械运动时具有的能 d. 系统的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统称 正确答案是:系统的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统称题目9 9.对水的蒸发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选择一项: a. 水在沸腾时才会蒸发 b. 水在冷却成冰后就不蒸发 c. 水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蒸发 d. 水在受热时才会蒸发 正确答案是:水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蒸发 题目10 10.物体的内能是指()。 选择一项: a. 物体中所有分子的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b. 分子之间的势能 c. 分子的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之和 d. 分子的热运动的动能

自然科学发展简史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自然科学发展简史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第一章自然科学知识与科学技术的起源 一填空题 1.在大约 30 多亿年前;地球上出现了最早的生物;即原核细胞的菌藻类. 2.直到19世纪初; 法国生物家拉马克发表了<动物哲理>一书;提出了“人类起源于某种古猿”的观点. 3;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于1859年出版的 <物种起源> 一书;提出了生物进化的观点. 4; 原上猿; 埃及猿; 森林猿; 是人类的共同祖先. 5;恩格斯认为;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劳动 ;并认为人类的进化过程中;经过了三个依次递进的阶段;即攀树的猿群 ; 正在形成中的人和完全形成的人. 6;我国的人类学者一般将完全形成的人分为早期猿人 ; 晚期猿人 ; 早期智人 ; 晚期智人四个阶段. 7;人类学家将现代人种分为三类;即欧罗巴种白种; 蒙古利亚种黄种; 尼格罗种黑种. 8;人类最早使用的工具是石器.考古学家根据石器的制造技术的发展和演进情况;将石器时代分为旧石器 ; 中石器 ; 新石器三个时代. 9; 火的利用和人工取火是原始时代的又一个伟大的技术创造. 10; 制陶技术的出现;是原始手工业诞生的标志. 11;在旧石器时代晚期 ;产生了原始宗教最初的形态之一的图腾崇

拜. 12;考古学一般将金属器时代分为金石并用时代; 青铜时代; 铁器时代三个阶段. 二简答题 1、原始社会主要的技术发明有哪些有何意义 答:原始社会主要的技术发明有:一、石器使用;二、使用天然火;三、弓箭;四、陶器制造技术;五、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等.. 意义:原始技术发明的意义不仅在于人类开始了能动地改造自然;同时;他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也改造了人类本身;发展了人类的聪明才智;人类开始逐步认识自然物的属性.. 第二章古代东方的科学技术 一填空题 1;埃及最早的文字实际上是象形文字;由表意符号 ; 表音符号和部首符号组成. 2;在古埃及建筑史上;最让世人瞩目的就是金字塔 ;其中最为着名的是胡夫金字塔 . 3;古代西亚文明起源于古代两河流域;两河是指发源于土耳其亚美尼亚高原的托鲁斯山脉的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 . 4;西亚文化对于世界文化的发展有重大的影响;其中最重大的成就之一就是字母文字的发明. 5;楔形文字采用了三种符号;即会意符号 ; 表音符号 ; 部首符号 . 6;早在3000多年以前; 苏美尔人就已经掌握了十分先进的铸造技术---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的自然科学基础课后习题答案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的自然科学基础课后习题答案 1、物体因运动具有的能量是动能;储存在食物,燃烧中的能量是化学能[判断题] * 对(正确答案) 错 2、工人师傅搬运杂乱的废钢铁很麻烦,用电磁起重机就省事多了。电磁起重机搬运废钢铁时,主要是利用电磁铁()这一性质来工作的。[单选题] * A.承重力强 B.同性排斥,异性吸引 C.通电产生磁性,断电磁性消失(正确答案) 3、傅科摆的故事能够说明地球在不停地()。[单选题] * A.自转(正确答案) B.公转 C.旋转 4、( )这种化学变化是对我们的生活有益的。[单选题] * A.用酵母菌发面(正确答案) B.铁生锈

C.切开的梨子被氧化 5、瓶子里养几只金鱼,就是一个简易的生态瓶。[判断题] * 对 错(正确答案) 6、一块条形磁铁不小心摔倒了地上断成两截。其中的一截磁铁上有( ) 个磁极[单选题] A.1个 B.2个(正确答案) C.3个 7、“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说的是变异现象。[判断题] * 对 错(正确答案) 8、小船在行驶过程中容易偏离方向,以下()的方法能让小船保持一定的方向。[单选题] * A.安装上船舵(正确答案) B.安装上风力推进装置 C.安装蒸汽推进装置

9、磁悬浮列车利用的是磁铁( ) 的原理。[单选题] * A.同极相斥、异极相吸(正确答案) B. 能吸引铁 C.能指南北 10、我们发现,有些特征人与人之间有明显区别,但有些差别不大,甚至是一样的。[判断题] * 对(正确答案) 错 11、海面上常有十级以上的大风形成,所以海岛上一般不会生长的植物是()。[单选题] * A.高大的水杉树(正确答案) B.崖壁的苔藓 C.低矮的灌木 12、椰子坚硬的外壳能起到()的作用。[单选题] * A.保护椰子掉落时安全降落(正确答案) B.保护椰子不被阳光照射 C.维持椰子内部的透气性

自然科学基础第三次形考任务

自然科学基础作业3 作业要求: 1.字迹工整; 2.请根据学习进度随时完成各章作业,并于完成第八章之后交教师评阅。 第六章化学反应 (1)什么叫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内因和外因)有哪些答: 化学反应的速率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它着眼于物质的种类和质量的变化。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分为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内因是指反应物本身的性 质,如金属钠与冷水剧烈反应,而镁和沸水仅能微弱反应。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 决定因素是内因。外因是指外界条件如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等。改变了这些 条件,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其根本原因是改变了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目,也 就改变了分子间发生有效碰撞的机会,从而改变了化学反应速率。其他条件:除上 述四种常见的反应条件外,还有光、超声波、激光、放射线、电磁波等均可改变化 学反应速率。 (2)试述煤气 (CO)的致毒原因和解毒办法。 答:煤气中毒即一氧化碳中毒。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察觉。血 液中血红蛋白与一氧化碳的结合能力比与氧的结合能力要强200 多倍,而且,血红蛋白与氧的分离速度却很慢。所以,人一旦吸入一氧化碳,氧便失去了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机会,使组织细胞无法从血液中获得足够的氧气,致使呼吸困难。 解毒办法: 1.应尽快让患者离开中毒环境,并立刻打开门窗,流通空气。2.患者应安静休息,避免活动后加重心、肺负担及增加氧的消耗量。 3.对有自主呼吸 的患者,应充分给予氧气吸入。 4.对昏迷不醒、皮肤和黏膜呈樱桃红或苍白、青 紫色的严重中毒者,应在通知急救中心后便地进行抢救,及时进行人工心肺复苏,即体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其中在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时,若患者嘴里有异物,应先往除,以保持呼吸道通畅。 5.争取尽早对患者进行高压氧舱治疗,以减少后 遗症。即使是轻度、中度中毒,也应进行高压氧舱治疗。 (3)化学反应式配平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答:化学反应式配平的主要依据是物料平衡,又称为质量平衡。 化学式配平:质量守衡,若是氧化还原反应还有得失电子守衡。 离子方程式:质量守衡,电荷守衡,若氧化还原反应得失电子守衡。 4)什么是核反应? 答:粒子(中子、粒子、粒子、光子等)或重离子与原子核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 的各种变化的过程,叫做核反应,这是宇宙中普遍存在的自然现象,现今存在的 化学元素除氢外,都是通过核反应合成的。 (5)太阳能的基础是什么? 答:热核反应是太阳能的基础。从太阳的光谱中发现,太阳中存在着大量的氢和氦。在太阳内部,氢原子核聚合成氦原子核,同时释放聚变能。这种聚变能一方面 用来维持聚变反应所需的高温,另一方面以光和热的形式向太空辐射巨大的能量。 第七章生物多样性

国家开放大学一网一平台电大《自然科学基础》形考任务计分作业2网考题库及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一网一平台电大《自然科学基础》形考任务计分作业2网考题库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1项是正确的。每小题3分,7个小题共21分。) 1. 一根木棍放在水中看上去好像折了,这是由于()。 正确答案:光从水面进入空气时的折射 2. 正电荷是指()。 正确答案: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 3. 关于电流的正确理解是()。 正确答案:电子的定向运动 4. 关于电击的正确理解是()。 正确答案:带电体之间的高电压引起的放电现象 5. 判断一种食物是酸性食品还是碱性食品是根据() 正确答案:食物在人体内的代谢产物的性质 6. 酸雨是指()。 正确答案:PH<5.6的降水 7. 水的硬度是指()。 正确答案:水中含有的钙、镁等盐类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18个小题共36分) 8. 频率是弹簧振动中通过的路程。() 正确答案:错 9. 光速在任何介质当中均为3亿米/秒。() 正确答案:错 10. 机械波是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现象。 () 正确答案:对 11. 音调的高低由声源振动的频率决定。() 正确答案:对

12. 插入水中的筷子看起来弯了,这是由于光的反射现象造成的。() 正确答案:错 13. 光源是指能自行发光的物体。() 正确答案:对 14. 绝缘体中是没有电的。() 正确答案:错 15. 磁感应线是假想的。() 正确答案:对 16. 电流就是指电的流动。() 正确答案:错 17. 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个导体的电阻之和。 () 正确答案:错 18. 磁体上磁性最强的地方叫磁极。() 正确答案:对 19. 交流是电流在交叉导线中的流动。() 正确答案:错 20. 臭氧是有臭味的氧气。() 正确答案:错 21.K 金是一类合金。() 正确答案:对 22. 淡水是完全不含盐的水。() 正确答案:错 23. 溶液是一种化合物。() 正确答案:错 24. 水泥的水溶性是由于水泥的化学成分能与水结合,形成水合物。()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自然科学基础》期末题库及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自然科学基础》期末题库及答案 考试说明:本人针对该科精心汇总了历年题库及答案,形成一个完整的题库,并且每年都在更新。该题库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本文库还有其他网核及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自然科学基础》题库及答案一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地球的外部圈层有大气圈、——和生物圈组成。 2.核酸可分为脱氧核糖核酸(DNA)和——(RNA)两大类。 3.船上的旅客看到岸边的树向正南方向移动,旅客是以船为参照物的,这时船朝方向行驶。 4.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把——转变为有机物,同时把光能转变为化学能贮藏起来。 5.人类的营养素主要包括糖类、脂类、——矿物质、维生素等。 6.解决能源问题的出路,归纳为四个字,就是开源节流。开源是——;节流就是节约使用能源,特别重视节约矿物燃料。 7.人类利用煤,——和天然气作为原料,它们被称为矿物能源。 8.用大小不同的力按同一个琴键时,发出的声音的响度不同,这是由于琴键振动的不同。 9.生物对环境产生很大作用,它能改变——,影响水循环,并参与岩石和土壤的形成。 10.工业“三废”指的是废气、废水、-------- 。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陆地地貌有五大类型,其中地表起伏大,绝对高度大手500米的类型是( )。 A.高原 B.平原 C.山地 D.丘陵 2.葡萄糖是生物体内的( )。 A.储能物质 B.调节物质 C.主要组成物质 D.主要能源物质 3.对于作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因为是匀速,所以物体的速度是不变的 B.因为是匀速,所以物体运动的周期是不变的 C.因为是匀速,所以物体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

2023年电大专科小学教育自然科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23-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半开卷) 自然科学基础试题 2023年1月 一、单项选择题(在各题旳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对旳旳,请将对旳答案旳序号,填写在题中旳括号内。每题2分,6个小题共12分) 1.机械能是指( )。A.某种机械旳能量B.系统旳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旳统称 C.机械运动时具有旳能D.机械潜在旳做功本领2.有关电流旳对旳理解是( )。A.电子旳运动 B.电子旳定向运动C.电旳流体 D.一种带电旳液体 3.化学平衡是指()。 A.体系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时旳一种状态B.化学反应式两边旳物质平衡 C.化学品供应时旳称量平衡 D.化学工业生产中旳供求平衡 4.光合作用是指( )。 A.光参与旳化学作用B.光参与旳物理学作用 c.光参与旳生物学作用D.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运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旳有机物,并且释放氧气旳过程 5.变异是指( )。 A.事物旳变化B.生物中子代与亲代不完全相像旳现象 C.社会变革D.景物旳变迁 6.成煤作用是指( )。 A.伴随地壳下降、压力增大,成煤物质逐渐转变为烟煤、无烟煤旳过程 B.一种采煤过程

C.将煤运出地面旳作用 D.将煤从沙石中选出旳过程 二、判断题(每题2分.12个小题共24分) 7.调查与记录是对于群体事件涨落性旳研究措施。() 8.匀速圆周运动旳速度是不变旳。( ) 9.下雪天比融雪天暖和,是由于融雪要吸热。( ) 10.音调旳高下由声源振动旳频率决定。( ) 11.并联电路旳总电阻等于各个导体旳电阻之和。() 12.溶液是一种化合物。( ) 13.化学反应都是放热旳。( ) 14.构成细胞旳化合物重要是有机物。( ) 15.食糜是在口腔中形成旳。( ) 16.减数分裂又称成熟分裂。( ) 17.地壳是指大陆上面多种固体岩石构成旳地球表层。( 18.环境科学是着眼于长远未来和全球范围旳安全事业。( 三、填空题(每题2分.8个小题共16分) 19.自然科学实践中常用旳基本科学措施有:观测与试验、调查与____以及某些探索性措施。 20.从杠杆原理可知杠杆包括三点:支点、重点和____。 21.物质一般有三种状态,即固态、液态和____。 22.光旳反射定律表明光线射到物体旳表面会发生反射,反射光线在入射光线和法线决定旳____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3.库伦定律表明,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间旳互相作用力,跟它们所带电荷量旳乘积成正比,跟它们之间距离旳一一成反比。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自然科学基础》期末试题标准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088)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自然科学基础》期末试题 标准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088)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自然科学基础》期末试题标准题库及答 案(试卷号:2088)考试说明:本人汇总了历年来该科的试题及答案,形 成了一个完整的标准考试题库,对考生的复习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内容包含:单项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计算题、筒答题、论述题。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Ctrl+F),把 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本文库还有其他网核、机考及教学考一体化试题答案,敬请查看。 一、单项选择题1.加速度是指()。 A.几个速度相加得到的结果B.速度的变化C.速度的变化和所用时 间的比值D.速度越来越大的运动现象2.机械能是指()。 A.某种机械的能量B.系统的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统称 C.机械运动时具有的能D.机械潜在的作功本领3.水的硬度是指()。 A.变成了冰的水很硬B.水中含有铁、石头等硬物C.水中含有的钙、镁等盐类D.水中含有的木头、泥沙等杂物4.化学平衡是指()。 A.体系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时的一种状态B.化学反应式两边的物质 平衡C.化学品供应时的称量平衡D.化学工业生产中的供求平衡5.变 异是指()。 A.事物的变化B.生物中子代与亲代不完全相像的现象C.社会变革D.景物的变迁6.大陆架是指()。

A.大陆的水下延续部分,深度不超过200mB.水深在200m以上的坡地C.水深在2000-5000m的半缓地带D.水深在4000-6000m的深海平原7.绝对零度是指()。 A.水结冰的温度B.零度以下的温度C.一种特殊物质结冰的温度D.-273℃8.正电荷是指()。 A.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B.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所带的电C.毛皮摩擦金属棒所带的电D.丝绸摩擦金属棒所带的电9.动物关键期是指()。 A.人生重要的商机B.恋爱过程中的一段宝贵时期C.动物在幼年生命期中一段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的时期D.人类幼年一段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的时期10.化学元素是指()。 A.组成物质的最小颗粒B.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C.物质分割的极限D.组成体系的单元11.成煤作用是指()。 A.随着地壳下降、压力增大,成煤物质逐渐转变为烟煤、无烟煤的过程B.一种采煤过程C.将煤运出地面的作用D.将煤从沙石中选出的过程12.关于基因的正确说法是()。 A.基因是遗传物质DNA的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B.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断C.基因是遗传物质DNA的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断D.基因是决定人遗传特征的基本物质13.“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第一句描述的运动的参考系是()。 A.竹排B.青山与河岸C.河岸D.流水14.对水的蒸发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自然科学基础综合练习及答案

自然科学基础综合练习及答案 填空题 第一章 1.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是:__造纸术___、___印刷术__、___指南针___、__火药____。2.自然科学的发展经历了___古代____、___近代____和___现代____三个阶段。 3.近代自然科学诞生阶段的三件大事是___太阳中心说向神学的挑战___、___血液循环学说对神学的打击___和__伽利略为近代自然科学开辟道路___。 4.提出燃烧作用的氧化学说和确定质量守恒定律的是法国化学家____拉瓦锡______。5.19世纪的三大发现是:______细胞学说_________、______达尔文进化论_______和___ __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_____。 6.假说的基本特征是:____具有一定的科学根据____、___具有一定的猜测性___。 7.科学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是:___探索_______、____解释______和___检验______。8.自然科学是以____自然___为研究对象的科学,__实验___是研究自然科学的基本方法。9.科学是由一系列的___原理____、___原则____和___学说____组成的知识体系。10.___原子____是参与化学反应的最小微粒。 11.逻辑思维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运用____概念____、____判断____、____推理____等思维形式对客观世界间接的、概括的反应。 第二章 12.地球的外部圈层由_____大气圈______、____生物圈_______、和____水圈_______组成。 13.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元素,称为___同位素_____。 14.海底地貌中深度和坡度很小的是____大陆架_______,坡度较大的是___大陆坡________;大洋的主体是____大洋盆地_______,深度很大但坡度很小。 15.生物的_____新代______是由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两个方面组成的。 16.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____氨基酸_____,它的通式是____H2NCHRCOOH ________________。 17.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是___核苷酸________,核酸可分为____脱氧核糖核酸(DNA)_____和____核糖核酸(RNA)_____两大类。 18.细胞膜具有______选择透过性_____________和_____半流动性____________的特点。19.细胞有丝分裂可人为地划分为____分裂间期_______和分裂期两大阶段,其中分裂期又可分为_____前期______、____中期_______、___后期________和_____末期______。20.把Cl2通入含有I—、Br—、S2—(三者浓度相近)的混合溶液中,首先析出的是__S____,其次析出的是___I2___,最后析出的是__Br2____。 21.在原子序数1~18号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的是__H____,原子半径最大的是__Na____;与水反应最剧烈的是___Na___;常温下能形成有颜色气体单质的是__Cl____。(均填元素符号) 22.NaHCO3水溶液,加入石蕊指示剂,溶液呈__蓝___色,因为NaHCO3是___强碱弱酸__盐,水解后溶液呈___碱____性(填酸或碱)。 23.元素是具有相同____核电荷数_____的同类原子的总称,分为__金属___和__非金属__两大类。 24.将9.2g Na(摩尔质量23g/mol)和15g Cl2(摩尔质量71g/mol)充分反应,所得NaCl的物质的量是_____0.4mol_____,将这些NaCl完全溶于500 ml水中,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0.8mol/l______。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