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年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2019年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提出了新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这是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变化作出的战略部署。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需要整合社会治理中的各种要素,化解社会治理中的结构性问题与体制机制矛盾,推动各种要素高效参与社会治理。当前,尤其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

完善社会治理体制,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社会治理格局与社会治理体制紧密相关,没有完善的社会治理体制就难以形成合理的社会治理格局。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必须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尤其要坚持党对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领导。从某种意义上说,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过程也是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社会治理的过程,是重新调整利

益格局的过程,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社会治理必然面临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妥善处理各方面的利益诉求,推动形成有利于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利益格局,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因此,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强调“社会协同、公众参与”,决不是要否定党的领导作用。在社会治理体制中,必须坚持党委领导。

推进社会治理理论创新,不能“唯洋是举”。社会治理总是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展开的。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需要以科学的社会治理理论指导社会治理实践。实践证明,国情不同,社会治理的模式就会不同,社会治理理论不可能照抄照搬他国理论,西方社会治理理论并不适应我国社会治理的现实需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不能“唯洋是举”,必须积极推进社会治理理论本土化、时代化。这就要求我们立足新时代我国社会基本情况,创新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治理理论。推动我国社会治理理论创新发展,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打

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来进行,紧紧围绕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来进行,紧紧围绕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来进行,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提供理论支撑。

科学总结社会治理实践经验,谨防模式化取向。近年来,一些地方在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过程中不断推进实践创新,形成一些社会治理新模式,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认可。但需要注意的是,一些地方也出现了社会治理“模式化”与“样本化”取向,热衷于将本地区的社会治理做法拔高为某种模式,于是不断涌现各种各样的社会治理“模式”,而不少“模式”没过多久就烟消云散了。究其原因,大部分所谓“模式”只是一种实践案例,尚处于探索之中,具有明显的过渡性和试验性,并不具备成为“模式”的条件,因而经不起实践与时间的检验。事实上,一种社会治理实践若要成为“模式”,必须具备独特性、可复制性并可制

度化。对于各地在社会治理中积累的实践经验,应进行科学总结,不能过早地将一些实践探索模式化,更不能为了政绩需要而制造一些所谓“模式”。

各类公文写作技巧五篇

一、标题结构的严谨之美

一则公文标题,如同一个人一般,同样要结构完整、功能齐全、符合语法规范,既不能“缺胳膊少腿”,也不能“随机组装”、变换位置,一是一、二是二,没有可商量的余地和任意变通的空间。关于公文标题的结构,2012年7月1日起施行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作出了明确规定:公文标题“由发文机关名称、事由和文种组成”,要求三要素必须兼具,不得随意省略成分,以标明由谁发文、为什么发文和用什么文种发文。严格来讲,除了这三个实词性元素,还包括两个虚词性元素,即发文机关名称和事由之间的连接介词“关于”、事由和文种之间的结构助词“的”。一般而言,这五个元素的顺序不能调换,要严格按照“发文机关名称+关于+事由+的+文种”的总体结构和规范格式进行排布。例如,《××集团有限公司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的请示》,不能缺省介词“关于”,应改为《××集团有限公司关于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的请示》;又如,《关于××集团有限公

司推行全员健身活动的通知》,其中发文机关是“××集团有限公司”,不能挪位至介词“关于”之后,应改为《××集团有限公司关于推行全员健身活动的通知》;再如,《××集团有限公司表彰决定》尽管标题三要素兼有,但要素之间缺少连接词,且事由未作具体说明,不能笼统用“表彰”二字概括,应改为《××集团有限公司关于表彰××××的决定》。

二、标题语言的简约之美

公文标题的简约之美主要反映在标题语言的简明扼要、精约简省。一方面,要尽量使用简单好记、通俗易懂的词语,方便阅读者记忆或转述,切忌冗长拖沓、晦涩难懂。一般来讲,公文标题以不超过三行为宜,如果字数确实过多,可以根据文件的主要内容、关键性词语等作合理简化。例如,《××集团有限公司关于印发××同志在公司首届二次职工代表大会上的工作报告及关于公司首届二次职工代表大会的决议和关于加强司务公开工作的意见的通知》,这则标题包括三个被印发文件的标题,看起来相当繁冗、复杂,对此可采取概述法,将印发文件名称概括统称为“公司首届二次职工代

表大会三个文件”,瘦身成“《××集团有限公司关于印发公司首届二次职工代表大会三个文件的通知》”,如此则容易记住、便于传达,给人的感觉就不一样了。

三、标题表述的精准之美

这里的“精准之美”,其一是事由表述的精准性。公文标题中的“事由”应与内容高度相符、契合,要通过准确提炼,全面、清楚地反映出公文的主旨,避免出现事由概括不准、表意不清而引起歧义、费解甚至误解等问题。要使阅文者通过标题即可了解发文机关的行文目的,以及公文的基本精神和中心内容,从而提高公文阅读和流转的效率。例如,《××大学关于土地问题的请示》这则标题便让人无法从字面上获取关键信息,是单位想申请划拨用地还是转让现有土地,是解决校舍用地面积不足问题还是协调土地权属纠纷问题?属于典型的表意含糊,阅文者只能通读文件后才能得知发文机关请示的真正意图。特别是若出现同一单位需要在同一问题上多次发文的情况,不论是对发文单位还是收文单位,都会造成公文收发办理、档案查找借阅等多个环节的不便或麻

烦。公司标题事由表述精准、到位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四、标题外观的规范之美

除了标题结构的严谨之美、标题语言的简约之美、标题表述的精准之美,公文标题还要讲究外观形式的规范之美。一直以来,国家党、政、军等各类机关都对公文标题的美观性做了相应的要求。如2000年版《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规定公文标题的位置在“红色反线下空2行,用2号小标宋体字,可分一行或多行居中排布;回行时,要做到词意完整,排列对称,间距恰当”,2012年版《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则进一步提出“回行时,要做到词意完整,排列对称,长短适宜,间距恰当,标题排列应当使用梯形或菱形”。

关于写作基础知识五则

一、命令,简称令,是领导机关颁发的具有强制执行性质的指挥性公文。它具有权威性、指挥性和强制性。就行政系统而言,国家最高领导人、国务院及其所属部委、乡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有权发布命令。其最常用的有:公布令、行政令、嘉奖令。它的写作要求是:

(1)必须根据宪法,法律规定的权限范围发布命令;

(2)要注意各类型命令写作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3)语言要准确、凝练、庄重有力;

二、议案,是供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在开会期间审议使用的一种书面文件.它的特点主要有:

(1)行文关系及办理程序的法定性;

(2)行文内容的单一性和可行性。

三、可以提出议案的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有关机构及人员以及人民代表。议案可分为由职能机构提的议案和由人民代表提出的议案。它的写作要求有:

(1)提出的问题重要且已具备解决的条件;

(2)要注意提出的权限和时限;

(3)要注意行文格式和办理程序。

四、决定,是党政机关对重要事项或重大行动作出决策和安排的指导性公文。其特点主要是性质重要、政策性强和有约束力。它的类型有指挥型、个案型和知照型。各类决定的写作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决定的标题由决定机构、决定事由、文种三部分构成。决定的正文,三种类型的写法略有不同。决定的文字,要准确、鲜明、简洁。以便于领会和执行。

五、决议,是经领导机构主持召开的会议通过的对重要事项进行决策部署的指导性公文。其特点有二:即表达群体意志、有权威性和约束力。决议的主要类型有决策部署和结果公布两种类型。

六、指示,是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指导工作的公文。其特点主要是针对性和原则性。按照指示内容涉及的范围,指示可分为:

(1)涉及全局问题,带普遍性的指示;

(2)涉及局部问题,带特殊性的指示。

总的来说,指示的写作,要以政策把握方向,内容要明确扼要,条理要清晰。

七、意见,是党政机关对重要事项发表的对工作有指导性质的文件。依据发表见解机构地位的不同,其类型可包括直接指导型和批转执行型两种类型。意见的写作要注意内容的政策性、原则性,对下级的要求要明确具体,表述条理要清晰等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