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原因、后果、对策分析

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原因、后果、对策分析

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原因、后果、对策分析
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原因、后果、对策分析

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的原因、后果、对策分析

百度呢称:whlbd2012微信号:whlncdx2012

在金融危机的打击下,贸易保护主义开始抬头,就连美国这个经济自由主义的堡垒都祭起了贸易保护主义的大旗。在美国年初推出的8190亿美元刺激经济方案中,“购买美国货”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

有报道说,该方案要求构成经济刺激计划主体的基建项目,将基本禁止使用外国进口的钢铁材料,甚至要求所有经济刺激计划项目必须使用美国制造的设备和商品。在美国之后,印度、俄罗斯、英国、欧盟等许多国家都采取了各种各样的贸易保护措施,同时在全世界也有了一种“去全球化”的思潮。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保罗·萨缪尔森于2004年撰文指出,自由贸易政策并不必然提高贸易参与国的福利水平,发展中国家的福利增长,可能以发达国家的福利损失为代价(Samuelson,2004);2006年,美联储前任副主席阿兰·布林德撰文指出信息技术革命是的许多传统的非贸易品变为可贸易品,导致美国就业机会的大量流失(Blinder,2006);2007年,保罗·克鲁格曼指出自由贸易使富国的贫富差异越来越严重(Krugman,2007);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丹尼·罗德里克从1998年起就认为全球化已经“过度”,最近更是对本轮全球化的前景表示担忧(Rodrik,2009)。在这些著名人物的推动下,贸易保护主义开始抬头,“去全球化”思潮开始泛起。

一、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和“去全球化”思潮泛起的原因

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和“去全球化”思潮泛起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全球经济增长的放缓,而金融危机的出现更是引起了人们对全球化和自由贸易的反思。最近二十年来,“全球化”、“经济自由化”曾经是非常时髦的词汇,人们认为它们给世界经济带了了活力,把他们看作是世界经济未来的不可逆转的趋势。然而在出现金融危机的时候,人们马上就发现了它们的弊端。

首先,美国金融危机为什么会波及全世界?这次危机的源头是美国的“次贷危机”,而“次贷危机”最终却通过“次级债”演化成全球金融危机,这其中金融全球化被认为是罪魁祸首。如果没有金融全球化,美国的“次贷危机”就会被局限于美国的范围内,不会波及全球。

其次,亚洲金融危机期间国际热钱未受约束的自由流动可以说就是亚洲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亚洲金融危机之所以爆发,相关亚洲经济存在一定问题固然是原因之一,但更重要的原因就是规模巨大的国际热钱的自由跨境流动。如果没有后者,许多亚洲经济,尤其是经济状况较好的经济本来不会受到冲击,比如香港、台湾和新加坡。

第三,“全球化”被认为减少了发达国家的就业机会。在发达国家看来,贸易的存在和扩张被认为挤压了本国同类企业的生存空间,减少了本国在这些行业的就业机会,尤其是这些国家“夕阳行业”的

就业机会。而要素的自由流动被认为也有同样的效果。比如,对外投资的扩张导致本国资金流入发展中国家,而这些资金如果投在本国,就会增加本国的生产能力,为本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这实际上就是对本国就业的一种抑制,而有些对外投资甚至同时导致了产业转移,本来在本国生产的一些产品被转移到了生产成本低廉的发展中国家;劳动力的流动往往也会导致外来劳动力对本国劳动力的替代;等等。

第四,“全球化”客观上使发达国家面临更为强烈的低生产成本的发展中国家的竞争和产业相应的转移,从而使各国宏观经济政策的效果大打折扣。目前世界各国在宏观调控中主要采取需求管理政策,也就是通过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来调节总需求。但在全球化的情况下,一个国家辛辛苦苦创造出来的总需求却可能是对外国产品的总需求,从而使得本国宏观经济政策的效果减小。比如说,如果政府减税,老百姓的消费需求就可能增加,但老百姓消费的可能是本国产品也可能是外国产品,如果老百姓买的外国货更多,那实际上是在自己花钱帮外国政府,这是哪个政府都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如果世界经济运行良好,没有金融危机,现有的制度安排就不会受到质疑,贸易保护主义也就不会抬头。在出现金融危机的情况下,各国政府为了自身的利益,就不得不对现存的各种现象重新思考,于是贸易自由主义就受到人们的怀疑,贸易保护主义就会抬头。二、贸易保护主义的后果

贸易保护主义的直接后果自然是国际贸易的萎缩,随着国际贸易的萎缩,所有国家的福利都会受到影响。在所有国家中,受影响最大的自然是那些对国际市场依赖性大的国家。目前,许多人都认为,对国际市场依赖性大的国家是穷国,比如中国。实际上,对国际市场依赖性最大的国家恰恰是富国。在一般正常条件下,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有利,但对发达国家来说意义更大;同样,当经济衰退、贸易萎缩时,对发达国家的冲击也更深刻,所以,在危机时,往往是发达国家率先实行贸易保护。这是由两类国家的生产方式决定的。穷国主要是劳动密集型经济,而富国主要是资本密集型经济。富国的生产一般需要大量的初始投资,即所谓“沉没成本”,这就导致了一定的规模经济,因此只有市场规模足够大才能够生存下去,才能把大量的初始投资收回来;如果因市场规模过小而停产,大量的初始投资的利息和维护成本都大得惊人。而穷国的劳动密集型生产不需要大量的初始投资,而且即使停产也没有太大的利息负担和维护成本,因而对市场规模缩小的应对能力要远远大于富国。从中美两国的经济比较中,我们可以看到两种处于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国家,在目前的经济背景下所受到的影响是不同的,因而所采取的克服危机的手段也可能不同,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是其厂商甚至政府应对经济危机的一种本能反应,但执行这种政策的后果,将会使美国自身的经济也受到伤害;而对中国这种处于新兴工业化进程中的国家而言,积极地应对这种变化对保持自身经济平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9983026420850035460127308535163790

19993321022181035626130419322170092

200036416236415360421323210104178670

200140192249005365121308911008190240

200244669261974368701301812115201235

200350259275302378861302713266211332

200457204289166399311323214326218540

200565731305055418551348615704226200

200676130322328438391370017366235276

200788947338568455461381519529245069

资料来源:中国的固定资产总额的计算基础为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中的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美国的数据来自美国经济分析局(BEA)国民收入与生产账户(NIPA):Table5.1:Saving and Investment;中国非农业部门就业人数为《中国统计年鉴2008》中第二、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合计,而美国非农业部门就业人数为美国劳工统计局(BLS): Employment,Hours,and Earnings from the Current Employment Statistics survey(National)SIC.

相比较于美国而言,中国显然属于劳动密集型经济。从表1中可以看到,2007年中国的非农业就业是美国的3倍多,但固定资产总额大约是美国的四分之一,这说明中国与美国之间还存在着较大的发展差距。平均来说,中国的企业规模普遍小于美国,由于资本密集程度相对较低,它的一大特点就是“船小好调头”,由于固定资产

规模较小,资产专用性程度也较低,企业也就易于调整产品结构,找到新的市场。因此市场规模的缩小会降低企业的经营效益,但下降幅度不会像美国那样大,贸易保护对中国经济的危害也不会像对美国经济那样大。

其次看对外向型经济的依存度。人们常用外贸依存度(对外贸易总额/GDP)来分析一个国家外向型经济与经济总量的关系。2007年,美国出口占GDP的比重为8.4%,进口占14.5%,二者合计所得到的外贸依存度为23%[2]。再看中国,2007年,出口占GDP的比重为35.5%,进口占27.8%,二者合计所得到的外贸依存度为63.3%[3]。显然,就相对规模而言,中国的外向型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要远远大于美国。再来看绝对额,从表2中可以看到,2007年,中国的货物出口总额已经超过美国和日本,仅次于德国位居世界第二;但在进口额上,中国则位居美国和德国之后,位居世界第三。由于中国的GDP总量与德国相近,所以按出口、进口和进出口总额分别计算的外贸依存度也是和德国相近的,所以,不能根据中国的外贸依存度高于美国就得出我们的外贸依存度过高的结论。而美国由于以GDP反映的经济总量远远大于中德两国,其外贸依存度就相对较低。从表中还可以看出,美国的对外货物贸易存在着巨额逆差(进口总额接近出口的两倍),而中国、德国和日本都是贸易顺差,因此,当国际贸易出现萎缩及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时,中国、德国和日本可能会因为生产能力不能充分被国际市场消化而出现产能过剩,美国则可能因为减少国际采购而使其国内的投资和消费受到较严重的影响。

表2:2007年世界排名前4位的国家货物进出口情况

排序国家出口总额(亿美元)占世界份额(%)年增长率(%)

1德国132649.520

2中国121788.726

3美国116258.312

4日本71285.110

排序国家进口总额占世界份额年增长率

1美国2020414.25

2德国105867.417

3中国95606.721

4日本62114.47

资料来源:WTO:INTERNATIONAL TRADE STATISTICS2008,Table I.8:Leading exporters and importers in world merchandise trade,2007

第三看世界经济衰退及由此引发的贸易保护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中国的外贸依存度较高是一个现实,而且随着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程度的不断加深,近些年来我国的外贸依存度在不断提高。从表2中也可以看到,中国出口和进口商品的增长率,在各国中是最高的,而且显著地高于经济增长的速度。但是应该看到,外贸依存度是一个强度指标,分子和分母的指标口径是不一致的。出口总额、进口总额或进出口总额反映的都是总产品,其价值中包括了生产这些

产品的中间消耗,而GDP或GNP是以净产品概念反映的,不包含国民经济活动中的中间消耗。所以外贸依存度作为一个强度指标,经常用于描述或分析一个国家外向型经济动态发展的情况或者用于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静态比较,而不是反映它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真实比重。一个国家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主要是看出口,进口是依赖于出口的,进口产品是由别的国家生产的,并不为本国经济提供增加值,所以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国际收支平衡,根据出口的规模来决定进口。市场经济国家(如表2中的中国、德国和日本)大多都遵循这一原则,只有美国依靠着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霸权地位,通过发行美元和大规模举债,保持着对外贸易的长期逆差。因此,要客观地估计外向型经济对一个国家经济总量的贡献,还需要看外向型经济所提供的增加值的规模。

如果从生产角度考察外向型经济,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5年投入产出表,我国各个行业的增加值在总产值中所占比重的平均水平,大约在35%左右(参见《中国统计年鉴》2008)。表3按照这一比例估计了我国出口产品的增加值及其在GDP中的比重,在现阶段,这一比重大约在10%到15%之间。2008年中国的GDP为30万亿,那么,外向型经济所创造的增加值大约在3万亿到4.5万亿之间。现在这一部分的生产活动由于需求减弱,不但不增长反而减少了,对我国经济总量的变化是有影响的。从以上关系中可以估算:如果中国出口总额每下降10%,GDP增长率至少要下降1%。这一数量关系在2008年第一季度的数据中得到验证,一季度的出口下降了20%左右,中国的GDP

增长率少增长了至少2%。

表3:2003-2007年中国出口产品增加值占GDP比重

出口总额

(亿元人民币)估算的出口产品所创造的增加值

(亿元人民币)国内生产总值(亿元人民币)出口产品增加值占GDP的比重(%)

200336287.912700.8135822.89.4

200449103.317186.2159878.310.7

200562648.121926.8183217.412.0

200677594.627158.1211923.512.8

200793455.632709.5249529.913.1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8》。

三、我国的应对措施

随着全球金融危机逐渐蔓延到实体经济领域,世界各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在逐渐抬头。2009年一季度末,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先后调低了对世界和各国经济增长的预测,金融危机对发达国家实体经济的冲击,远比预期得要严重,而且从现在情况看,恢复到正常局面需要一个很长的时间。本来世界贸易已经萎缩,再加上贸易保护主义的倾向越来越严重,中国迅速增长的外向型经济必然受到一定的冲击。作为一个对外依赖度很大的国家,我国该如何应对?

首先,要扩大短期内需,抵御世界经济衰退与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对我国经济的冲击,保持平稳较快的经济增长。从我国解决就业和一系列发展矛盾的要求看,我们需要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在2003-2007年的经济景气时期,我国外向型经济扩张的速度很快,出口的增速分别达到了34.59%、35.39%、28.42%、27.16%和25.68%,对我国的高速经济增长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现在世界经济发生了逆转,但中国经济增长的基本面并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我们不能把中国经济增长的前途完全寄托在国际环境的好转上,必须采取积极措施消除这种恶化的环境对我国经济的中短期影响。因此,应该采取积极措施进一步扩大短期内需,消化一部分过剩的产能,促使我国经济尽快走出低谷,实现适度的经济增长。以后再随着国内外条件的变化,逐步地调整我们的政策。

其次,要继续通过提高出口退税等一系列措施,鼓励外向型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保住我国的市场份额,与此同时,国家要支持出口企业在国际上与贸易保护主义作坚决的斗争,为企业提供法律帮助、经济支持等,努力降低贸易保护的程度和范围。要帮助和引到企业以各种方式保护自己的国际市场和利益,针对反倾销等各种形形色色甚至披着合法外衣的贸易保护措施进行斗争。

第三,实施和加快进口替代,为我国打击贸易保护主义提供条件。在其他国家采取贸易保护的时候,我们可能被迫采取贸易报复来迫使对方放弃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或者至少降低其保护程度和范围,此时,如果我们在某些方面严重依赖进口的话,就难以采取贸易报复手段。

因此,实施和加快进口替代就成为我国打击贸易保护主义的必要条件之一。

第四,加快外向型产业的结构升级,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价值。2007年我国出口占GDP的37%,但进口占30%,因此我国的净出口仅占GDP的7%,也就是说,我国的内需占到GDP的93%以上,所以我国的内需其实不算太小,只是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对外国产品的需求,如果能把这些对外需求的一部分转化为对我国产品的需求,也就相当于扩大内需,也能缓和我国需求不足的问题。只是我国进口的商品大多是我国目前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因此,要实现这种转化,就要求我国通过科技手段加快产业转移和产业结构升级,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我国的有效供给。我国产品科技含量的提高也有利于开拓国际市场,刺激我国的出口。另外一方面,在我国的外向型经济中,两头在外的加工出口产品占了相当大的比重。2007年的出口产品中,加工贸易所占的比重达到50%以上,加工贸易利用的主要是我国在生产要素上的比较优势,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企业,生产过程的技术含量低,单位产品所提供的附加值也比较低,而且随着国内同行竞争的加剧、原材料和非人工成本的提高,这一部分的附加值所占的比例还在降低。这也是我国出口的增长率要高于其提供的附加值的增长率的重要原因。发展我国的外向型经济,不仅要提高出口产品的数量和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份额,还应该注意提高出口产品中附加值所占的比例,这就需要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质量,发展分工和协作、延长在国内加工的产业链,使中国产品不仅占据国际上的中低端商品市

场,还能够不断向高端市场扩展,改善我国外向型经济的效率。

第五,针对全球化对需求管理政策效果的削弱,可以考虑用供给管理代替需求管理。需求管理针对的是居民户或企业的需求,而企业的需求可能是对本国产品的需求,也可能是对外国产品的需求,所以“本国栽树,外国乘凉”的可能性是客观存在的。但供给管理针对的是企业,如果企业因为供给管理比如降低企业所得税等等而受惠,因为成本降低企业的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就更有竞争力,因而就会增加生产,这将导致就业和经济增长率上升。在全球化状态下,供给管理政策对本国经济的效果要远远大于需求管理政策。

工作危害分析方法(JHA)概述

工作危害分析方法(JHA)概述 方法概述 工作危害分析方法(Job Hazard Analysis,简称JHA),是一种比较细致的分析作业过程中存在危害的方法。它将一项工作活动分解为相关联的若干个步骤,识别出每个步骤中的危害,并设法控制事故的发生。 这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先辨识出工作中的危害,然后根据风险度二风险发生的概率x后果的公式来计算出数值,确定其数值大小来确定风险的大小和分级,然后采取相应的措施。 第一步把一项工作分解为若干主要步骤,即先做什么,后做什么,用三四个词表示一个步骤。分解时应该认真研究这项工作,班组有关人员—起讨论,分解出合理的工作步骤。 工作危害分析的主要步骤是先确定待分析的工作,然后将该工作划分为若干个步骤,再辨识出每一步骤的潜在危害,最后确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分析前应当成立分析小组,确定分析的具体工作,把这项工作分解成若于步骤后,填写到工作危害分析记录表中。记录表包括工作步骤,该步骤的潜在危害、主要后果、风险度和建议改进措施等内容。 这种方法需要有一些长期积累的基础数据,并认真总结和统计,在计算时才能更准确地反映出真实情况;否则由于分析人员认识的不同可能产生较大的偏差。 方法应用 该方法首先要把一项工作分解为若十个主要步骤。分解时,班组有关人员要一起讨论,认真研究该项工作,才能分解出合理的工作步骤。

在辨识危害过程中的方法基本与上期介绍的标准危害(隐患)分析方法一致,结合相关标准和工作经验进行辨识,并列出清单。然后,再判断危害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严重性,比照已划分好的标准分别填写相应的数值。 在测算危害发生的可能性时,重点考虑同类事故以前是否发生过,以及人体暴露在危险中的频繁程度、安全防范措施、安全检查、操作规程和员工技能等方面的因素。 针对每一因素制定具体的测算标准,根据工作中的实际情况逐项比照标准填写相应的数值。测算的标准可参照表1所列内容。 在测算危害的后果严重程度时,重点考虑法律影响、人身影响、经济影响、损失工时影响、 对环境的影响、对企业形象的影响等方面。针对每一个方面的影响划定不同的具体标准,以此来 确定影响的程度,便于在具体分析时操作。测算危害影响后果的严重性标准,可参照表2。

美国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主义

本科生课程论文课程名称:中国经济学前沿问题研究 论文题目:美国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主义 学生姓名谢子龙 所在专业经济学 所在班级1093班 学号200911511329 评阅教师居占杰职称教授 时间2011年11月28日

美国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主义 摘要:自2008年金融海啸爆发以来,美国实体经济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大量企业公司或者破产倒闭,或者大幅裁员,致使美国国内失业人数大幅增加。而作为世界出口大国之一,中国的产品,尤其是较为低端的日用品、工业产品等,在美国的市场占有率相当大。面对金融海啸的冲击,迫于国内企业的压力,美国政府的贸易保护主义逐渐抬头并趋势日益增强,指责中国以不正当的价格或手段对美国进行产品倾销,导致美国国内大量企业倒闭,失业率飙升。自2008年以来,美国数次针对中国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甚至实行惩罚性关税,以限制中国产品在美国的销售。 关键字:贸易保护主义;反倾销;美国 一、贸易保护主义的含义及特点 贸易保护主义,是指在对外贸易中实行限制进口以保护本国商品在国内市场免受外国商品竞争,并向本国商品提供各种优惠以增强其国际竞争力的主张和政策。在限制进口方面,主要是采取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两种措施。前者主要是通过征收高额进口关税阻止外国商品的大量进口;后者则包括采取进口许可证制、进口配额制等一系列非关税措施来限制外国商品自由进口。 在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较晚发展的资本主义国家,常常推行

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发达国家则多提倡自由贸易,贸易保护主义只是用来作对付危机的临时措施。到了垄断阶段,垄断资本主义国家推行的贸易保护主义,已不仅仅是抵制外国商品进口的手段,更成为对外扩张、争夺世界市场的手段。 贸易保护主义有以下特点:第一,主要保护手段由关税转到非关税措施。一系列的国际贸易与关税谈判中形成的决议,大大降低了关税总水平,于是各国转而采取非关税措施来推行保护主义政策。这些措施灵活、隐蔽、限制性强,世界贸易总额一半以上受到各种非关税限制。第二,保护政策对产品的针对性越来越强,如对工业品限制减少和降低,但对农产品的保护却极少松动,对工业品中不同商品的限制也有很大差别。第三,实行保护政策所针对的国家和地区的区分加强了。一般地说一国总是针对自己直接、强劲的竞争对手加强保护主义政策,而对其他国家则适当放松。世界多数国家都是根据自己的国情和竞争对手的状况,分别采用自由贸易和保护主义政策,以期保护本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增强其在国际中的竞争力。 保护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保护国内市场以促进国内生产力的发展。这与早期的重商主义的保护贸易目的很不相同。重商主义限制进口,鼓励出口,其目的是为了积累金银财富;主张的保护贸易的目的则是为了提高创造财富的生产力。表现方式主要有:出口补贴,进口关税和进口配额。国家广泛利用各种限制进口的措施,保护本国市场免受外国商品的竞争,并对本国商品给予优待和补贴,以鼓励出口。 保护的重点。重点保护的对象是那些对国家独立自主和经济发展

新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外贸企业的影响

International Trade 国际商贸 192 2012年10月 https://www.doczj.com/doc/8f16258534.html, 浅析新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外贸企业的影响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王浩鹏 摘 要:随着当前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不断加快,全球贸易进行得如火如荼,但同时各国的贸易经济也开始趋于不平衡状态。在商务部最新发布的《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2012年秋季)》中显示,中国是贸易保护主义的最大受害者。显然,新贸易保护主义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中国外企的发展,如何在对外贸易活动中避免最大的贸易障碍是我国外企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新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特征分析了其对我国出口企业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关键词:新贸易保护主义 外贸企业 影响 应对措施中图分类号:F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2)10(c)-192-02 自从贸易保护主义实行以来,一直也备受大家的热议。最近,一篇题为《中国制造被“群殴”,全球40%贸易保护针对中国》的报道引起大家的广泛关注。虽然被“群殴”说的比较难听,但不得不承认它是一个事实。今年前三季度,中国出口产品遭遇国外贸易救济调查55起,增长38%,涉案金额243亿美元,增长近8倍。据英国智库经济政策研究中心的“世界贸易预警”项目监测,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40%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针对中国。中国最大的两个贸易伙伴——美国和欧盟,不约而同地把“中国制造”作为攻击的靶子。印度、巴西、阿根廷、土耳其等国,也不断向中国制造“发难”。针对以上现象的发生,我国外贸企业如何能在国外残酷的保护主义下生存下去并做出合理决策已经是迫在眉睫。 1 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含义以及特征 新贸易保护主义,别名为“超贸易保护主义”,在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慢慢兴起,其指的是成员国在进行外贸活动中为了保护本国产品在国内市场站立脚跟,增强自己国家竞争力而限制其他产品进入本国的一些政策,主要分为两种形式:第一种是关税壁垒,另一种是非关税壁垒。第一种主要就是通过高额进口关税的征收对其他国家商品进行限制。另一种就是使用进口许可证制以及进口配额等一系列的措施来对国外商品进行限制。这也是一些发展中国家为了保护本国的民族工业,壮大国民经济力量所采取的有力措施。 伴随着生产力逐步发展以及发达国家经济实力不断的增强,新贸易保护主义便就此产生,相对于传统的贸易保护主义,新贸易保护主义具有更大的强制性,在表现形式上也略胜一筹。而且其隐蔽性具有“合理”特点。但是无论新旧,其中心思想是一样的。新贸易保护主义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 (1)披着“公平贸易”的外衣。从整个方向来看,在WTO 规则的约束下全球自由贸易着实得到了不小的发展,但是很多现行的贸易规则体制并不是那么完美无瑕,能达到无懈可击的状态,所以很多通过制定对外投资的战略规划帮助企业明确投资目标,从整体上协调投资资源和力量,并确保对外直接投资在战略上的长期性和稳定性,以有利的政策降低对外投资的盲目性。同时,政府还可以通过专业的对外投资管理机构来有效管理对外投资风险。设置具有政府和私人身份的双重身份机构,在按照政府政策制定投资方针和计划的同时为投资企业解决与东道国的一系列问题。3.2 健全对外直接投资法律体系 当前我国对外投资在整体上还缺乏系统的法律规范和约束,现行的一些针对投资的法规由于颁布时间较早,对外投资法律的门类不够全面,迫切需要制定有中国特色的并且与世界接轨的对外直接投资法,形成以对外投资法为主体、其他法律相互配套的投资法律体系,为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提供更多法律保障。3.3 做好投资前期准备工作 同样的资金在不同的投资国产生的效益不尽相同,因此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前必须做好对东道国的考察分析工作,选择适合自身企业发展和战略以及产品定位的东道国,并做好风险评估。投资企业要仔细了解东道国的政治环境、经济水平、文化背景以及稳定状况,确保企业投资行为能更好融入东道国并能获取长期受益。在投资前对多个东道国的考察情况进行对比研究,选择风险最小而受益最大的投资项目。3.4 做好资金运作避险措施 为尽量降低因为外汇风险以及其它资金运作上的风险,除了 初期的原始投资外,投资企业在后期可以开拓多种渠道筹措运营 资金,尽量收进一些汇率呈上升趋势的货币,选择风险较小的币种。在汇率波动难以判定走向时,企业在投资中尽量选择多币种,分散汇率波动风险,降低汇率风险可能导致的损失。另外,对企业的投资资金进行合理分配,正确划分投资和留用资金,从时间和空间上科学配置资金资源,降低由于资金配置不当引起的财务风险。3.5 做好企业经营中的内部风险防范 首先,实施多元化的经营战略,包含营销、生产区域以及生产要素的多角化,及时调整投资策略;其次,加强技术研发,从整体上把握产品技术发展方向,做好关键技术和信息的控制,从根本上做好技术风险的防范;再次,构建直接投资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有效提升企业的全面风险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 韩梅.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风险分析与产业选择[J].商业时 代,2009(01). [2] 王风丽.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风险成因及对策[J].中国流通 经济,2009(03). [3] 王艳丽.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战略选择[J].时代经贸,2007 (09). [4] 聂名华.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风险的提高与防范研究[J]. 2009.

最新新贸易保护主义现状分析及其对策探析

新贸易保护主义现状分析及其对策探析 编辑。 内容提要 贸易保护主义的基本立足点是发展本国生产力,促进本国经济的增长。在经济自由化和一体化仍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的大前提下,贸易保护主义除了使用传统的关税作为保护的手段之外,还加强了对非关税壁垒的设置和使用,如苛刻的技术标准环境标准等,以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在新的经济形势下,贸易保护与贸易自由化这对矛盾体将会以怎样的方式存在?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应如何应对日益复杂多变的新贸易保护主义?基于对以上课题的关注,本文在对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理论和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新贸易保护主义的表现形式,并试图透过现象揭示保护的实质。然后,本文对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最终得出“新贸易保护主义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这一结论。文章的最后部分,针对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实际,作者提出了几点具体的应对措施,建议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熟练掌握as Mun,1571-1641),他指出:“货币产生贸易,贸易增多货币。”晚期重商主义者主张国家应该允许货币输出到国外,购买本国生产所需的原材料或进行转口贸易,发展生产。但晚期的重商主义者仍然坚持买少卖多的原则。贸易差额论在认识上比货币差额论向前推进了一步,但不论是货币差额论,还是贸易差额论,都把货币和财富混为一谈,认为一国拥有的黄金和白银越多,就越富有。总之,财富就是金银,金银是财富的唯一形态,是衡量国家富裕程度的唯一尺度。 重商主义的理论和政策在当时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

方式的发展。但它把货币和财富混为一谈,而且只局限于流通领域,认为财富和利润都是流通过程中产生的,对外贸易是财富和价值增值的源泉。这反映了商业资产阶级的历史局限性。货币差额论将货币与商品绝对地对立起来,设法要把侥幸得到的货币保存在国内并把它贮藏起来,而且孤立地对待货币运动。贸易差额论才开始认识到货币运动与商品运动的内在联系。 2、“保护幼稚工业”理论(19世纪40年代) 19世纪20-40年代,资本主义工业尚处于萌芽状态或正在成长时期,这些国家的资产阶级要求保护幼稚工业,特别是当时的德国。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与自由贸易理论相对立的“保护幼稚工业”理论形成了。“保护幼稚工业”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德国的弗里德里希·李斯特(F·List,1789-1846)。1841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一书中,他提出了保护贸易理论。弗里德里希·李斯特提出:各国经济发展必须经历五个阶段,即原始未开化时期、畜牧时期、农业时期、农工业时期、农工商业时期,不同时期应实行不同的对外贸易政策。他从德国当时所处的现状出发,认为德国正处于农工业时期。而想要过渡到农工商业时期,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依靠国家实行高关税等保护贸易政策,进而建立强大的工商业基础。经过比较,他认为使用动力和大规模机器的制造工业的生产力远远大于农业,所以保护和发展工业生产力需要特别重视。而对于农业的保护,他认为,通过保护使工业发达以后,农业就会随之得到发展。 “保护幼稚工业”理论在德国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中曾起到过积极的作用。应该说保护关税政策对于当时的德国资产阶级是必要的,它使德国的大工业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加强了资产阶级的力量,提高了他们在反对封建专制制度中的地位与作用。同时,对经济不发达国家,李斯特的保护贸易理论也具有重要参考价

我国应对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对策——就后危机时代背景分析

我国应对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对策——就后危机时代背景分 析 作为经济发展的必经选择,自由主义和保护主义作为一对并存的矛盾是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在面对自身经济发展和对外竞争时必须要考虑的核心因素,一方面,如何选择经济发展的原则往往取决于多个因素,如一个国家或地区自身的发展水平、自身与外界的相互关系等,另一方面,政策的选择往往又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实践中不断调整、修正,在竞争中不断升级、完善。 相对于经济自由主义而言,贸易保护主义更关注外界因素对自身的消极影响,其主要是通过关税和各种非关税壁垒限制进口,以保护国内产业免受外国商品竞争。作为传统贸易保护主义的延续和升级,上世纪末期,新贸易保护主义方兴未艾,保护的范围已经远远超出了商品经济的范畴,通过绿色壁垒、社会责任壁垒及知识产权保护等措施达到规避多边贸易制度的约束,进而保护本国就业,维持本国在国际分工和交换中的支配地位。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出现和发展既有竞争加剧、经济理论发展的推动,也有多边贸易体制自身的原因,但根本原因依然是各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因此,自由和保护的相互交织必然贯穿于世界经济发展的各个阶段。而后危机时代的新贸易保护主义作为自上世纪90年代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延续和升级,一方面保留了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全部特征,另一方面又呈现出自身的独特性。

一、后危机时代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特征及发展趋势 所谓的后危机时代,一方面是区别于暂时已经过去的全球金融危机,另一方面,由于现阶段世界经济并没有明显脱离经济危机的负面影响,经济的反复随时可能出现,因此,此阶段的新贸易保护主义更多的是对之前新贸易保护方式的延续和精细化。具体而言,有如下特征: 1.实施主体的全球性和区域性 一方面,当今的世界经济格局有所变化,世界各国和地区由于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而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金融危机影响着世界各国和地区,通常一国对他国采取保护贸易措施,会引起他国“报复”,这样一来会引发贸易保护“多米诺骨牌”效应,导致全球性的贸易保护主义。另一方面,新贸易保护向双边化、集团化和区域化方向发展。为了缓解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影响,世界各国纷纷利用双边协调和FTA,区城性经济集团,集团成员国内要素自由流动,实行自由贸易,对外构筑贸易壁垒,以此保护成员国的市场,提高整体竞争力,共同应对外部国家的报复行为。当今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使新贸易保护主义呈现出区城化的趋势。对于中国而言,目前,中国迄今共加入了9个自贸协定,同时,官方和民间机构也在不断推动更多FTA的构建。 2.保护措施更加复杂和隐蔽 一方面,新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层出不穷,日趋复杂,其超出世界贸易组织现有协定与协议的约束范围。新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开始由贸易政策延伸到对方国家的经济甚至社会政策,主要表现为:要求对方国限

运用WTO规则应对贸易保护主义

运用WTO规则应对贸易保护主义 运用WTO规则应对贸易保护主义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和贸易的影响,贸易保护主义日渐抬头。例如,有的国家宣布禁止进口他国玩具有的国家宣布对一些进口产品恢复进口许可证制度;有的国家对进口商品频繁采取反倾销、反补贴等措施……贸易保护的手段可谓多种多样,其中一些明显违反了wto协议规定的成员方义务。需要引起我们警惕的是,有些贸易措施虽然没有违反wto的规定和成员方义务,但它的实施仍会剥夺或损害其他wto成员方从多边贸易谈判中本应获得和享有的利益,打破甚至推翻wto成员方之间的相对利益平衡,从而达到贸易保护的目的。例如优待购买本国货品的措施。因此,如何积极有效地应对这种以贸易保护为目的的灰色贸易保护措施,是我们当下面临的挑战之一。而wto争议解决机制中的“非违反协议之诉”正是我们可以运用的武器。正确认识和把握“非违反协议之诉”这一争议解决规则,对于维护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合法权益,有效应对贸易保护主义,特别是应对那些表面上没有违反wto规定的贸易保护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非违反协议之诉”是wto争议解决机制中极富特色的一项规则,其设立的根本目的就在于匡正那些虽未违反wto协议规定,但却在客观上破坏和推翻了wto成员各方之间业已达成的利益平衡的行为,从而有效维护成员各方从关税减让中获得的好

处和利益。所谓“非违反协议之诉”,是指如果一成员方认为其在wto协议下直接或间接获得并享有的利益由于另一成员方实施了某种措施而正在被剥夺或被损害,无论该措施是否违反了wto 的规定,受损害的成员方都可向其认为有关的另一成员方提出书面交涉或建议。.11665.如在一合理时间内有关成员方未能达成令双方满意的调整,则该争议可提交wto争议解决机构。争议解决机构应迅速调查向其提交的任何事项,并向有关成员方提出适当建议,或酌情就该事项做出裁定。可以看到,这一规则事实上既允许成员方针对另一成员方违反wto协议义务或规则的行为提出申诉,也允许成员方针对另一成员方并未违反wto协议义务或规则的行为提出申诉,并有权要求得到相应的补偿。也就是说,现实中,尽管一成员方实施的措施并未违反wto的规定,但只要该措施的实施客观上损害或剥夺了其他成员方所应享有和获得的利益,受损害成员方仍有权向wto争端解决机构提出申诉并要求对方予以经济上的.补偿。 之所以制定这样的规则,主要是为了防止一些wto成员方可能会采取非关税措施来规避它们在关税减让中承担的减让义务,从而破坏通过多边贸易谈判和相互关税减让所形成的成员方相互间利益的平衡。事情很显然,各成员方关税降得再低,如若没有一套相应的规则和机制来保证其实施,低关税带来的好处和利益极易付诸东流。其真正意义就在于成员方通过关税减让形成相对正常的价格竞争,从而保证更加公平和更好的市场准入。参加关

自由贸易与贸易保护主义

自由贸易与贸易保护主义 一、前言 由于长久以来未阅读经济类文献,经济学水平大为下降,所以无法进行basic economic principles的教学。又鉴于贸易类对于模联会更加实用,所以今天我计划讲一些关于贸易的东西。 自由贸易与贸易保护主义,是经济场经常会碰到的一个话题。今天会尽可能提供充足的理论基础,为这两个贸易主张都提供经济理论支持,帮助站在不同国家立场的代表做出自己的判断。 如有问题,请及时提出,欢迎打断。 二、贸易的本质 在了解贸易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市场经济的本质:分工 有谁读过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吗?亚当斯密作为着名的自由主义经济学家,在《国富论》中讲到举了这样一个例子: 一个劳动者,如果对于这职业(分工的结果,使扣针的制造成为一种专门职业)没有受过相当训练,又不知怎样使用这职业上的机械(使这种机械有发明的可能的,恐怕也是分工的结果),那末纵使竭力工作,也许一天也制造不出一枚扣针,要做二十枚,当然是决不可能了。但按照现在经营的方法,不但这种作业全部已经成为专门职业,而且这种职业分成若干部门,其中有大多数也同样成为专门职业。一个人抽铁线,一个人拉直,一个人切截,一个人削尖线的一端,一个人磨另一端,以便装上圆头。要做圆头,就需要有二三种不同的操作。装圆头,涂白色,乃至包装,都是专门的职业。这样,扣针的制造分为十八种操作。有些工厂,这十八种操作。 这个生产大头钉的故事,应该有人听说过。在这里亚当斯密首次提出了劳动分工的理论,为经济学理论奠定了基础。市场的本质就是分工与贸易。 这个理论,同样适用于国际贸易。劳动分工为亚当斯密的国际分工理论奠定了基础,亚当斯密认为,自由贸易会引起国际分工,国际分工的基础是有利的自然禀赋,或后天的有利生产条件。它们都可以使一国在生产上和对外贸易方面处于比其他国家有利的地位。如果各国都按照各自的有利的生产条件进行分工和交换,使各国的资源、劳动力和资本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将会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及增加物质财富。 从理论上来讲,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原理的确适用于国际贸易。这实际上在当时的重商主义(贸易保护主义)的背景下,是一个相当具有创建性的思想。在这样的基础原理下,当今世界的自由贸易,世界贸易,全球化才得以形成。 但实际上,国际贸易绝非亚当斯密的理论如此简单,理想化。 三、用现代经济学原理分析自由贸易的优点 1、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 先介绍两个名词:绝对优势,比较优势 绝对优势由亚当斯密提出。绝对优势即指一个国家生产1单位的某种商品所使用的资源少于另一个国家同类商品的生产。 比较优势由大卫李嘉图提出。比较优势弥补了亚当斯密贸易理论的缺陷。比较优势即两个国家生产两种产品,劳动生产率的比率相对高的一种是本国的比较优势。 绝对优势不难理解,我这里重点解释一下比较优势,解决三个问题: 1、比较优势是什么意思 2、什么叫劳动生产率比率较高的一种是本国的比较优势 3、比较优势如何使得生产效益最大化 由于个人表述能力欠缺,这里引用教科书中的文字。教科书解释较为清楚。

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特征演变及其理论依据

2005年第l 期 总第242期 当代财经 CONTEMPORARY FINANCE &ECONOMICS NO.l ,2005Serial NO.242 ——————————————— 收稿日期:2004-07-29 作者简介:张宁军,南京大学讲师,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商务、企业管理。 新贸易保护主义一般是指二战以来产生于西方发达国家并延续至今的各种贸易保护理论及其政策措施,主要以非关税手段为主。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特征产生了变化,考察这种变化的表现及其理论依据,对分析目前盛行的各种贸易保护现象,研究与把握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发展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一般特征 20世纪70年代,随着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崛起,美国 经济面临的国际竞争开始加剧,贸易逆差开始产生并不断扩大,经济滞涨也随之出现。美国政府开始中断二战以后奉行的贸易自由化政策,转而实行以配额、许可证等非关税措施为主要手段的贸易保护政策,从而掀起了战后新的贸易保护主义思潮,并延续至今。为了区别于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各种贸易保护主义(可以称为旧贸易保护主义),人们将这一思潮及其政策表现称为新贸易保护主义。今天西方国家普遍实行的各种保护措施就是这一思潮的具体表现。与旧贸易保护主义相比,新贸易保护主义原有的一般特征可以归结为: l.特定的时代背景。不同历史时期的贸易保护主义都 有特定的时代背景。重商主义的贸易保护学说与l5~l7世纪资本主义准备时期的资本积累相适应,通过奖出限进以保持贸易顺差,积累货币财富;以汉密尔顿和李斯特为代表的传统贸易保护理论,代表了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经济落后国家通过关税壁垒保护本国幼稚产业、实现工业化的要求;l9世纪后期到二战之前发达国家产生的超贸易保护主义,是与垄断资本扩大国际市场份额、输出过剩产能、转嫁经济危机相适应的;而二战后发源于美国的新贸易保护主义,是在以GATT /WTO 为主导的国际多边自由贸易体制不断发展、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 西方发达国家维持经济均势的产物,是在贸易自由化不断加快的进程中不断改变着自身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 2.特定的政策目标。旧贸易保护主义是经济落后国家 通过对某些幼弱产业或部门实行保护措施来促进这些产业或部门迅速成长、最终撤销保护、走向自由竞争的理论或思潮,保护的目的是为了不保护,因此,旧贸易保护主义不改变国际贸易自由化的总趋向;而新贸易保护主义是经济发达国家为保住昔日的经济优势地位,通过广泛实行保护措施来维持其政治与经济利益的理论或思潮,同二战前的超贸易保护主义一样,目的不是培养新的自由竞争能力,而是为了巩固和加强对国内外市场的垄断,其政策行为影响到国际贸易自由化的总趋向。 3.广泛的保护对象。旧贸易保护主义保护的是幼稚工 业或弱小的新兴工业,主要涉及传统货物与农产品。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保护对象一方面是本国正在衰落的垄断产业如纺织业;另一方面是本国已经高度发达且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如金融业等,因此保护范围不仅扩大到货物贸易的一切领域,而且扩大到服务、技术、投资、知识产权等领域。 4.体系化的保护措施。旧贸易保护主义主要采用关税 壁垒,但GATT /WTO 体制下,经过八轮多边贸易谈判,各国平均关税由l948年的36%下降到2000年的4%左右,关税保护作用日益减少,因而新贸易保护主义将政策手段转向以非关税为主,并使之体系化,主要表现:一是强化非关税措施的使用。根据原GATT 统计,20世纪90年代全世界非关税壁垒即由20世纪70年代末的800多项增至 8大类75种3000多项;二是通过立法使非关税措施法制 化。如美国l974年的《贸易改革法》首次确认例外条款、反倾销、反补贴条款的法律地位;三是新贸易保护主义也奖出限进,但重点由限制进口转向鼓励出口,由国内市场 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特征演变及其理论依据 张宁军 (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南京 2l0093) 摘要:新贸易保护主义是特指二战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的各种贸易保护理论及其政策措施。20世纪90年 代以来,新贸易保护主义原有的特征产生了一些变化,表现为更多地寻求多边贸易体系下的合法性保护;对进口保护的重新重视;从非关税措施的明显性保护转向隐蔽性保护;从单纯贸易政策转向经济、竞争政策,这些演变背后存在众多的理论支持,研究这些演变及其理论依据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新贸易保护主义;特征演变;理论依据中图分类号:F7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l005-0892(2005)0l-0l0l-04

开 题 报 告 论文题目: 新贸易保护主义下中美贸易问题研究

开题报告论文题目:新贸易保护主义下中美贸易问题研究 文章的目的与意义: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全球经济受到重创。而作为世界经济的中心,美国经济自然也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如何使美国从危机之中走出?新贸易保护主义就是在此时重新抬头。从1996 年—2011 年的16 年间,美国是向中国发起反倾销案件第二多的国家,共发起反倾销案件91 起,占到了中国遭受反倾销总量的14。自从奥巴马政府上台之后,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出台,表明美国政府明显是加强了对中国的贸易制裁。并且,其形式更加多样化、复杂化、集中化,对中国制裁的力度也不断加大。例如,2009 年10 月对中国钢绞线产品实施7.53%至12.06%的惩罚性关税、对中国钢格栅板产品实施7.44%的惩罚性关税后;2009 年11 月5 日,美国商务部初步裁定对从中国进口的油井管征收最高达99.14%的反倾销税。2012 年 3 月22 日,单单一天时间美国就像中国的四种制造业进行反倾销调查。其力度之大、规模之广、时间之频繁更是前所未见。本文的写作目的在于试图从新贸易保护主义下的中美贸易摩擦入手,结合金融危机后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在社会壁垒、知识产权壁垒和其他隐蔽性壁垒方面的新变化,提出金融危机下中国应对美国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策略。 二、国内外关于该论题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近年来,新保护主义下中美贸易摩擦问题引起了众多中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并迅速成为一个热门的研究课题。1、国外学者研究状况近年来,国外学者的研究主要集在中国为何会受到包括美国在内的如此之多的国家的,“特殊照顾”已经连续16 年位列WTO 组织成员国中遭受反倾销、反补贴最多的国家之一。Wayne M. Morrison 的《China —U.S. Trade Issues》是写的比较不错一本论述中美贸易摩擦问题的著作。其中,作者的观点是美国一方面在享受中国廉价商品给美国公民带去福利的同时,很多制造类、销售类的企业由于中国企业的竞争而濒临破产。作者认为,如果出于中国是人口大国而其制造业、销售业成本低廉所带来的竞争优势,那么美国无权也不应该进行反倾销、反补贴。如果中国企业在拥有如此巨大的人口红利的同时仍然享受政府的各种优惠待遇,从而打压美国企业,此种做法将是美国政府所不能允许的。Henry 的《China’s Ascent in Global Trade Governance: From Rule Taker to Rule Shakerand Maybe Rule Maker 》的观点是,随着中国自从2001 年加入WTO 开始。中国已经逐渐从过去的WTO 的“规则听从者”变成了现在的“规则协商者”,而且凭借着起高速的经济增长速度,有望在未来成为WTO 的规则制定者。而这又是美国长期所独有的特权,中美贸易的摩擦不断发生、不管发升级、不断多元化也是必然趋势。Mihir A. Desai 的《Securing Jobs or the New Protectionism: Taxing the Overseas Activitiesof Chinese Multinational Firms 》是比较客观的论述当前中美贸易问题。2008 年金融危机后,很多美国议员鼓动加强对包括中国在内的美国进口大国进行贸易制裁,从而达到支持美国国内企业,增加就业机会的目的。作者从实际案例分析,发现美国政府的很多举措,大大超越了保护本国企业的程度,完全运用了贸易保护主义的诸多手段制造贸易摩擦。2、国内学者研究状况与国外学者的论述相比较而言,我国学者更加趋向于从中美贸易战入手从而引申到中美全面对抗中,中国应该如何取得竞争优势这一方面。《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演变及对策研究》是由李清,孙东升以及邓丽娜三人所写。从新贸易保护理论的演变入手,比较详细地介绍了以反倾销、技术壁垒等为代表的新贸易保护手段;分析了其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并相应地提出了有关应对策略。《中美贸易摩擦的战略考察》由丘杉所著,讲述了贸易摩擦正不间断地

贸易壁垒的应对措施分析

贸易壁垒的应对措施(我国) 背景 近年来我国对外贸易蓬勃发展,取得可喜成绩。2008年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达25616.3亿美元,德国以1.47万亿美元出口总额蝉联第一,我国以1.43万亿美元位居第二,美国以1.30万亿美元列第三。而2009年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却稍微下降,为22072.7亿美元。这就使得我们在谈论我国对外贸易取得的成绩时,也不得不关注另外一个事实,以技术壁垒、绿色壁垒等为核心的新型贸易壁垒,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影响越来越大,已经成为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最大障碍。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导致传统的贸易壁垒大大削减,按照乌拉圭回合谈判的结果,发展中国家的平均关税水平降到10%左右,发达国家平均关税水平降到3%左右,配额、许可证等非关税壁垒也被大大削减。对此,我国的一些主要贸易国为保护国内市场,纷纷采取反倾销、技术性贸易壁垒等更加隐蔽的贸易保护手段。国内经济低迷和多边贸易谈判受阻,导致贸易保护主义在很多国家不同程度地抬头。从中国出口产品所受到的遭遇,以及主要贸易伙伴与我国的贸易纠纷中都不难看出,出口高速增长的中国正在成为国际贸易保护主义针对的主要对象,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关注和重视。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随着世界贸易自由化、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深,新贸易壁垒正逐步取代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成为新的贸易障碍,而在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将对我国的出口贸易和企业营运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原因一是国际规则给此类壁垒留下了法律空间,如各种环保公约、TBT、SPS等等,二是我国的技术标准低,标准意识差。 因此,分析目前我国出口贸易中面临的主要贸易壁垒形式和发展趋势以及我国屡遭国外设置贸易壁垒的原因,我国应采取相应策略,突破新贸易壁垒对我国的限制,是当前急需解决的一个课题。 我国面对新贸易壁垒所采取的对策新贸易壁垒是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表现形式,想通过多贸易制度的约束,以各种严格的贸易标准,即技术标准、卫生检疫、商品包装、劳工标准、动物福

重商主义对当今贸易的影响知识讲解

重商主义对当今贸易的影响 重商主义也称作“商业本位”是十八世纪在欧洲受欢迎的政治经济体制。它建立在这样的信念上:即一国的国力基于通过贸易的顺差--即出口额大于进口额--所能获得的财富。是封建主义解体之后的16~17世纪西欧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一种经济理论或经济体系,反映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体系。重商主义提出的一切理论体系都是为国家制订宏观经济政策服务的。。。。。。出口额大于进口额而导致国家富裕,就是指重商主义,典型的发展中国家,只考虑出口额,不考虑进口额,实质上这样会导致畸形的发展,出口等于进口才能使国家稳定发展。认为贵金属(货币)是衡量财富的唯一标准。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金银。除了开采金银矿以外,对外贸易是货币财富的真正的来源。因此,要使国家变得富强,就应尽量使出口大于进口,因为贸易出超才会导致贵金属的净流入。一国拥有的贵金属越多,就会越富有、越强大。因此,政府应该竭力鼓励出口,不主张甚至限制商品(尤其是奢侈品)进口。由于不可能所有贸易参加国同时出超,而且任一时点上的金银总量是固定的,所以一国的获利总是基于其他国家的损失,即国际贸易是一种“零和博奕”。重商主义把货币与真实财富等同起来也是错误的。正是基于这样一个错误的认识,重商主义才轻率地把高水平的货币积累与供给等同于经济繁荣,并把贸易顺差与金银等贵金属的流入作为其唯一的政策目标。重商主义主张政府应该控制国家的经济,以便损害和削弱对手的实力,增强本国的实力。 在现代贸易体系中,国际间贸易所占比例和重要性越来越大,国家之间的贸易摩擦对整个国际贸易发展的影响性突出。国际贸易问题一直是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自地理大发现后,就出现了现代意义上的国际贸易,在当时的贸易背景下,产生了与之相适应的重商主义思想。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和规模的扩大,其复杂性的日益增加,国际贸易理论也也发生了巨大的演变和发展。后来的人们开始倡导自由贸易,,并且逐渐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自由贸易思潮在国际掀起了狂风暴雨,对国际贸易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但是,纵观国际贸易发展史,我们不难看出,始终伴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的还有另一种思潮——贸易保护主义思潮。其成为与自由贸易主义相抗衡的一大势力,在国际贸易不同的发展阶段表现形式有所不同,起的作用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但毫无疑问,贸易保护主义都对国际贸易的发展和世界经济的增长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当今时代,国际间贸易越来越频繁,国际贸易研究成为经济学家钟爱的一个课题。但是,只要人们留心观察,便会发现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世界各国人民都受益于自由贸易带来的好处,享受着国际贸易规模的扩大带来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但于此同时,尤其是近些年来,频繁地发生贸易纠纷,当事国互相指责对方的产品损害了本国产业的发展和人民的利益,并采取保护本国产业、阻碍自由贸易发展的政策。经济学家称这种现象为贸易保护主义,是重商主义的回归。 当今世界人们都倡导自由贸易,然而,因为缓解经济压力,或者趋于某些政治目的,或者是为了保护自己国家的经济发展,有些国家违反了世界贸易组织的相关规定。悍然设置贸易壁垒,加大对国外产品的税收,或者直接限制国外的某些产品。这些措施与行动可以说是重商主义对当今贸易的影响,但是这与传统的重商主义又不尽相同。因为,以往早晚期重商主义的差别反映了商业资本不同历史阶段的不同要求。重商主义促进了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的发展,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成长与确立创造了必要的条件。重商主义的政策、理论在历史上曾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推动了资本主义产生方式的建立与发展。也就是说在以前的重商主义完全是为了经济的发展。重商主义政策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弱小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聚集资本主义的发展的原始积累,在国家政治的保护下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而现代贸易保护主义的目的只是为了某一得势集团

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及应对方式

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及应对方式 一、贸易保护主义 贸易保护主义是指通过关税和各种非关税壁垒限制进口,以保护国内产业免受外国商品竞争的国际贸易理论或政策。关税壁垒,即进口货物在经过一国关境时,由政府设置的向本国进口商征收的一种税收。非关税壁垒是指一国政府为了调节、管理和控制本国的对外贸易活动,影响贸易格局和利益分配而采取的除关税以外的各种行政性、法规性措施和手段的总和。关税、进口配额、外汇管制、烦琐的进出口手续、歧视性的政府采购政策等都是国际贸易保护的重要手段。 二、贸易保护产生的原因 虽然国际贸易有各种好处,然而很多国家还是采取各种措施限制贸易,制造贸易壁垒。 在对外贸易中实行限制进口以保护本国商品在国内市场免受外国商品竞争,并向本国商品提供各种优惠以增强其国际竞争力的主张和政策。在限制进口方面,主要是采取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两种措施。前者主要是通过征收高额进口关税阻止外国商品的大量进口;后者则包括采取进口许可证制、进口配额制等一系列非关税措施来限制外国商品自由进口。这些措施也是经济不发达国家保护民族工业、发展国民经济的一项重要手段。对发达国家来说则是调整国际收支、纠正贸易逆差的一个重要工具。毫无疑问,自由贸易会让各国的福利总额变得更高。 三、贸易进出口国的得失 1、贸易进口国的得失 (1)出口贸易使得本国总剩余扩大了; (2)出口使生产者总剩余扩大了。增加的部分大于消费者剩余减少的部分; (3)出口使消费者总剩余减少了。因为国内商品价格偏低,导致国内商品数量减少,最终 使得国内价格赶上世界价格。也就是国内该物品的生产者状况变好,而消费者状况变坏。 2、贸易进口国的得失 (1)进口贸易使得本国总剩余扩大了; (2)进口使消费者总剩余扩大了。增加的部分大于生产者剩余减少的部分; (3)进口使生产者剩余减小了。因为国内价格过高,使得消费者乐于接受进口商品,最终 拉下国内生产者的销售价格来。也就是国内该物品的消费者状况变好,而生产者状况变坏。 四、国际贸易的好处

贸易保护理论与实例(3个)

贸易保护理论与实例(3个) 一、李斯特的贸易保护学说 李斯特贸易保护主义理论对十九世纪德国的经济和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进了德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的过渡。1834年德意志关税同盟建立后,德国有了统一对外的关税政策,开始了工业革命。但最初几年,关税同盟的政策是相当温和的。以棉花和毛纱为例,税率仅从6%上升到8%。到40年代初,“面对英国占压倒优势的工业力量,为了使德国日益兴起的工业获得发展,有理由认为加强保护是必要的。”因此,1841年李斯特的著作发表以后,在德国引起强烈反响,他的学说“立刻为关税同盟工业圈所接受,极大的促进了这一时期的保护关税运动,”税率有明显上升的趋势。1843年棉纱进口税提高50%,1844年毛纺织品提高33% ,金属、皮革制成品提高了一倍。另一方面对机器和工业原料却尽量地减免关税。这些措施有效地抵制了英国竞争,使德国的资本主义工业生产得以健康快速发展。随着工业的发展,德国资产阶级的队伍不断壮大,加强了反对封建制度的力量。正如马克思指出,“保护关税成了它(指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主义和专制政权的武器,是它聚集自己的力量和实现国内自由贸易的手段。”在这个意义上,李斯特贸易保护主义不自觉地充当了推动德国社会转型的动力。以李斯特保护贸易理论为显著特征的这一时期在德国历史上被称为“李斯特时代”。 二、凯恩斯主义的贸易保护理论 从促进出口的重点转向对进口保护的重新重视。新贸易保护主义产生以后的很长时期内,其政策措施的重点是鼓励出口,但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各国市场竞争加剧,剩余空间有限,尤其是遇到国内经济不景气时,新贸易保护主义又重新重视起对本国进口市场的保护。以美国为例,进入21世纪,美国经济增长率从1999 年的4.1%降至2001年的0.3%,于是美国政府加强了进口保护:一是借助WTO规则,滥用反倾销、反补贴与保障条款。1995年WTO成立以来,美国的反倾销立案数直线上升,1998年37起;1999年和2000年各47起;2001年则高达74起;20002年共75起。二是恢复传统关税与配额手段,2002年5 月美国单方面决定对部分进口钢铁加征30%的关税,11月又对从中国进口的三种纺织品实行配额限制。三是高筑技术壁垒,阻挡外国优势产品的进口。据WTO 统计,2002年上半年,仅仅因为技术壁垒,美国和欧盟的进口分别下降了6%,而日本的进口下降幅度则超过10%。事实上,新贸易保护主义从来没有在一个时期单独采用鼓励出口或保护进口的一种方式,而是两者结合使用。1980年,美国进口产品的大约1/8就属于保护范围,而到了80年代末,该数字达到了1/4。新贸易保护主义又在向传统的进口保护措施回归。 为什么重新重视起进口限制?这依然发源于凯恩斯的国家干预思想。与重商主义不同,凯恩斯主义将贸易顺差与就业、经济增长联系在一起,一国的贸易顺差可以扩大有效需求、增加就业、促进增长。汉森、萨缪尔森指出一国的出口与国内投资一样,也具有乘数效应,而进口与国内储蓄一样,有减少国民收入与就业的作用。凯恩斯理论给贸易保护主义的国家干预思想注入了新的内涵,国家干预的手段主要包括财政政策、货币金融政策、收入分配政策以及对外经济政策等。根据这一思想,新贸易保护主义要求政府加强进口管制,如实行配额制、要求生产国自动限制出口、规定最低进口价格等;同时采用经济手段,诸如优惠贷款、出口补贴等措施来鼓励出口;通过制定和实施有关对外贸易法规来干预贸易活动从而达到恢复国际收支平衡、保护和促进国内生产、实现充分就业的目的。正因为如此,凯恩斯主义又被称为“新重商主义”。

工作步骤、危害或潜在事件及主要后果分析表(新版)

When the lives of employees or national property are endangered, production activities are stopped to rectify and eliminate dangerous factors.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工作步骤、危害或潜在事件及主 要后果分析表(新版)

工作步骤、危害或潜在事件及主要后果分析 表(新版) 导语:生产有了安全保障,才能持续、稳定发展。生产活动中事故层出不穷,生产势必陷于混乱、甚至瘫痪状态。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危及职工生命或国家财产时,生产活动停下来整治、消除危险因素以后,生产形势会变得更好。"安全第一" 的提法,决非把安全摆到生产之上;忽视安全自然是一种错误。 评价小结 从选择进行工作危害分析的项目:办公室、化验室、后勤部门包括职工食堂、保安等、取水泵房、送水泵房、排污泵房加药间(加氯、加矾)、净化系统(一、二、三期滤池)、变电站(高低压配电系统)、电维修作业可以看出,重大风险值为2%;中等风险值为21%,其中有毒物质(腐蚀性物质)占45%,机械、电气伤害占55%;可接受风险值为77%。 同时可以看出,存在的主要危害为化学灼伤、中毒、机械伤害、触电、烫伤以及电磁辐射和物体打击、高空坠落等。 厂部制定了比较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并且配备了相应的劳动保护用品和个人防护用品,因此,主要对策就是严格贯彻执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和落实各项安全管理制度以及劳动保护用品和个人防护用品发放到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