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黑龙江省地方标准造林技术规程(DB-1999)

黑龙江省地方标准造林技术规程(DB-1999)

DB23/T507-1999

黑龙江省地方标准

造林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人工造林技术内容和标准。

本标准适宜用于全省国有、集体,行业部门和个人造林。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LY1000-1991 容器育苗技术

DB/2300B61001-1987 主要造林树种苗木标准

DB/2300B61002-1987 林木育苗技术规程

DB/2300B61005-1988 林木种子分级

DB/2300B61006-1988 林木种子检验方法

DB/2300B61007-1988 林木种子贮藏

3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宜林荒山荒地

适宜造林的荒山荒地。长期没有生长森林植被,仅有杂草或灌丛覆盖度低于30%(不含30%)的荒山,以及不便于农业利用的沙地、荒滩地等。

3.2 郁闭度

林冠(树冠)相互靠接的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林分的疏密。以树冠在林地的垂直投影所占面积与林地总面积之比,用十分法表示。

3.3 疏林地

由乔木树种构成,郁闭度0.10-0.19的林地。

3.4 灌木林地

由灌木树种或因生境恶劣矮化成灌木型的乔木树种构成,覆盖度在30%(含30%)以上的林地。

3.5退耕还林地

林地经开垦变成耕地或坡度在25°以上的耕地。

3.6 风沙地

已沙化和易遭风蚀、沙化的土地。

3.7 盐碱地

是盐土地和碱土地的总称。盐土:可溶盐类含量达到烘干土重的0.2%的土壤;碱土:含碳酸钠或重碳酸钠比较多,一般可溶盐很少,呈强碱性反映的土壤,PH值为8.5-9.0。

3.8 废弃地

因开矿、采石、挖沙、淘金、取土、制砖、建筑等遗弃而没有利用的土地。

3.9 立地条件

指树木生长地段各种环境条件的综合。如:坡向、坡度、海拔高、大气湿度、土壤水分养分条件、植被情况等。

3.10 适地适树

根据造林地的立地条件,因地制宜地选择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征与该立地条件相适宜的造林树种。

3.11 定向培育

培育符合某种经营目的的所需要的森林。例如:特种用途林、矿柱林、板材林、纤维林等。 3.12 良种壮苗

良种是指遗传品质好、纯净饱满、发芽率高的种子,能使后代林木保持优良品质。壮苗是根茎比合理,侧根多,主根状,长势旺盛,没有机械损伤和病虫害的苗木。

3.13 细致整地

将土壤翻动,使土壤疏松,通气保墒,增进土壤微生物活动,提高土壤肥力,为栽植的苗木创造良好生长条件的人为措施。

3.14 合理密度

造林时在单位面积上栽植的适宜株数或播种的穴数,叫合理密度。合理密度确定根据林种、树种特性和造林地块具体情况综合考虑。

3.15 精心栽植

植苗的苗木应直立穴中,穴深度必须超过苗根长度,根系要舒展,不窝根,扶正填土,不露根,不下窖,根茎部低于地表1cm左右为宜。培土时要先培表土,后培心土,培后要踏实。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前要采取浇足底水等人工保墒的措施。

3.16 适时抚育

在杂草、灌从和非目的树种开始影响目的树种幼苗、幼树生长之前进行抚育。抚育的年限和次数,主要根据树木生长的快慢,达到郁闭成林的年限确定。

3.17 成活率

在人工植苗(播种)造林单位面积上,当年种植苗木成活的株数或穴数(直播按种植穴数计算),与造林时的设计株数、穴数的百分比为成活率。

3.18 保存率

造林3-5年后,造林地上保存的幼树株数与设计株数或穴数百分比为保存率。

3.19 补植补播

造林成活率达不到规定标准,在缺苗的穴位上再进行补充栽植、播种。

4 总则

4.1 为了加强全省造林技术管理,提高造林质量,加快森林资源的培育,发挥生态、社会、经济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和《全国造林技术规程》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规程。

4.2 《造林技术规程》是全省造林的技术法规,必须认真贯彻执行。要按《规程》编制造林作业设计,履行审批手续,组织施工、技术指导和检查验收。

4.3 造林必须坚持分类经营,按经营类型确定林种、树种,分类造林,分类施策,分类管理。

4.4 造林必须同生物多样性、环境保护相结合,提倡多林种、多树种、多层次造林。

4.5 采用先进技术和先进措施,积极推广科技成果。要积极引进适宜本地生长的优良树种造林。

5 森林类型与林种确定

5.1 重点生态林

在生态地位非常重要和生态环境非常脆弱区域营造的林分。主要包括:防护林、特种用途林。

5.1.1 防护林

因地制宜,因害设防营造防护林。包括农田、草牧场防护林,水源涵养林,防风固沙林,水土保持林和其它防护林。

5.1.1.1 农田、草牧场防护林

在平原区,营造网、带、片相结合的农田、草牧场防护林。

5.1.1.2 水源涵养林

在江河两岸、湖泊、水库周围第一层山脊以内;水湿地周围、堤防两侧1000m以内(水渠10m 以内)营造水源涵养林。

5.1.1.3 防风固沙林

在风沙干旱区域营造防风固沙林。对流动沙丘、固定、半固定和潜在沙漠化土地可播灌、种草恢复植被,改善生态环境。

5.1.1.4 水土保持林

在土质瘠薄,岩石裸露,土质结构疏松,有滑坡危险和坡度大于25°,易引起水土流失等地段营造的林分。

5.1.1.5 其它防护林

公路、铁路两侧,城镇、村屯周围营造的防护林。

5.1.2 特种用途林

根据特殊需要营造的林分。

5.1.2.1 国防林

以掩护军事设施、设立军事屏障和保护国界生态环境营造的林分

5.1.2.2 母树林

为生产优良林木种子营造的林分。

5.1.2.3 林木种子园

为生产优良种子而营造的林木种子园。

5.1.2.4 试验林

为教学和科研营造的林分。

5.1.2.5 风景林

为满足人们旅游观赏和美化环境营造的林分和树木。

5.1.2.6 纪念林

为保护名胜古迹和有纪念性意义营造的林分和树木。

5.2 商品林

为生产木材和林产品而营造的林分。主要包括:用材林、经济林和薪炭林。

5.2.1 用材林

以生产木材为主要目的营造的林分。主要包括:速生丰产林、工业原料林和一般用材林等。5.2.1.1 速生丰产林

在立地条件好,面积相对集中连片、交通便利的地段,选用速生、优良树种,营造生长快产量高、优质的林分。

5.2.1.2 工业原料林

为工业提供生产原料定向培育营造的林分。如:纤维林、矿柱林等。

5.2.1.3 一般用材林

除速生丰产林、工业原料林以外而营造的用材林分。

5.2.2 经济林

以生产果品、食用油料、饮料、调料、工业原料和药材等为主要目的营造的林分或林木。

5.2.3 薪炭林

以生产燃料为主要目的营造的林分、林木。

5.3 一般生态林

在生态环境比较重要和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区域营造的林分。

6 树种选择

6.1 基本原则

6.1.1 坚持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性与造林立地条件相一致的原则。

6.1.2 根据改善生态环境、国民经济的发展及市场需求选择造林树种的原则。

6.1.3 坚持合理的树种比例,选择多树种混交造林的原则。

6.1.4 选择生产潜力大、经济价值高的乡土树种和积极引进推广适合本地生长的优良树种的原则。

6.1.5 坚持分类经营,按经营目的不同选择树种的原则。

6.2树种选择要点

6.2.1 重点生态林

6.2.1.1 防护林

根据防护对象选择适宜的树种,一般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树种合理混交搭配进行选择。

a)农田、草牧场防护林

选择防护性能好、适应性强和生长快而又稳定的树种。主要乔木树种有:杨树、樟子松、落叶松、云杉、水曲柳、黄菠萝、柳树等。主要灌木树种有:锦鸡儿、丁香、沙棘、胡枝子、紫穗槐等。

b)水源涵养林

选择有利于涵养水源、保护地表植被、根系发达、固土能力强,有一定耐水湿能力的树种。主要乔木树种有:红松、云冷杉、樟子松、落叶松、黄菠萝、水曲柳、胡桃楸、柞树、紫椴、榆树、杨树、白桦,灌木树种有:锦鸡儿、丁香、胡枝子、紫穗槐、灌木柳等。

c)防风固沙林

选择根系发达、耐风蚀干旱和沙压树种。主要乔木树种有:樟子松、杨树、榆树等,灌木树种有:锦鸡儿、沙棘、紫穗槐、山杏、灌木柳等。

d)水土保持林

选择涵养水分、根系发达、固土能力强,有利于防止地表径流的树种。主要乔木树种有:红松、落叶松、樟子松、赤松、杨树、白桦、水曲柳、胡桃楸、黄菠萝、柳树、柞树、紫椴等,灌木树种有:锦鸡儿、沙棘、杏、紫穗槐、灌木柳等。

e)其它防护林

公路、铁路两旁,乡(镇)、村屯周围选择干型美观、枝叶繁茂、耐烟尘污染的树种树种有:落叶松、柞树、云杉、榆树、柳树、樟子松、杨树、糖槭等,以及适生花灌木。

6.2.1.2 特种用途林

按照国防林、母树林、种子园、实验林、风景林的特殊要求进行树种选择。

6.2.2 商品林

选择生长速度快、经济效益高的树种。

6.2.2.1 用材林

选择干型好,材质好的树种营造用材林。

a)速生丰产林

选择生长快、优质的树种。主要树种有:落叶松、云杉、水曲柳、杨树、白桦、樟子松等。

b)工业原料林

根据工业生产原料需要,按定向培育要求选择树种。造纸林可选择纤维长的杨树、云杉、落叶松等。矿柱林要选择径向抗压力强的落叶松、柞树、桦树等树种。

c)一般用材林

除速生丰产林、工业原料林以外营造的用材林。主要树种:落叶松、云杉、樟子松、红松、水曲柳、黄榆、紫椴、白桦、杨树、柳树等。

6.2.2.2 经济林

选择优质、高产、经济价值高、耐储藏、市场需求量大的名、特、优树种。主要树种有:红松(红松果林)、胡桃楸、榛子、杏、沙棘、苹果、梨、李子、黑穗醋栗、树莓、杞柳等。根据经济林品种特性,自花授粉结实率低的品种,需要配植相应的授粉树。

6.2.2.3 薪炭林

选择生物量高、萌芽力强、热值高、燃烧性能好的树种。主要树种有:灌木柳类、杨树类、柞树、白桦、落叶松等。、

6.2.3 一般生态林

选择根系发达,抗性强,生长周期长,能够培育珍贵大径级材的树种。主要有:红松、樟子松、云冷杉、胡桃楸、黄菠萝、水曲柳、紫椴、黄榆、柞树等。

6.3 造林分区及主要造林树种(见附录A)

6.4 主要树种的生物学特征、生态学特征和适宜的立地条件(见附录B)

7 种子和苗木

7.1 种子

7. 1.1 积极推广和使用优良种源、优良林分、优良母树和种子园生产的林木良种。

7.1.2 播种造林的种子质量应达到DB/2300B61005规定合格种子标准。

7.1.3 检验林木种子质量的方法,执行DB/2300B61006规定。

7.1.4 林木种子贮藏,执行DB/2300B61007规定。

7.1.5 播种造林前,根据需要对种子进行浸种,催芽、拌药等处理,保证播种造林的成效.。

7.2 苗木

7.2.1 裸根苗

7.2.1.1 必须使用DB/2300B61001规定Ⅰ、Ⅱ级苗。

7.2.1.2 营造商品林必须使用DB/2300B61002规定Ⅰ级苗。

7.2.1.3 营造重点生态林或一般生态林必须使用DB/2300B61002规定的Ⅰ、Ⅱ级苗。

7.2.2 容器苗

7.2.2.1 容器育苗技术执行LYl000的规定。

7.2.2.2 容器苗苗高、地径达到同类树种、苗龄DB/2300B61002规定的Ⅰ、Ⅱ级苗指标。

7.2.3 苗木管理

7.2.3.1 裸根苗木质量的检验、起苗、包装、运输和贮藏等技术执行DB/2300B61002的规定。

7.2.3.2容器苗苗木质量的检验、起苗、包装、运输和贮藏等技术,执行LYl000的规定。

7.2.3.3 根据造林任务,就近育苗,避免长途运输造成损失。

7.2.3.4 种子、苗木要实施产地检疫,调运种子、苗木必须有检疫合格证,凭调运检疫证书运输。

8 造林密度确定

8.1 造林密度选择

根据树种特性,立地条件,培育目的,经营集约度、经济情况和社会环境等因素选择合理的造林密度。

8.2 我省主要树种造林密度(见附表C)

9 造林整地

9.1 造林地清理

9.1.1 山区造林地清理

在疏林地、灌木和杂草丛生的地段造林,造林前要进行造林地清理。清理方法:一般采用局部清理,即通称割带。割带要横山进行,其规格应根据造林树种和立地条件而定。在阴向缓坡、土壤湿润地带或栽植喜光速生树种时,割带可宽些;阳向陡坡土壤干燥地带或栽植阴性慢生并适用于在一定庇阴下生长的树种时,割带可窄些。一般行距1.5m,保留带宽0.5m时,割带宽度分别为1m(1行),2.5m(2行),4m(3行);行距2m,保留带宽1m时,割带宽度为1m(1行),3m(2行),5m(3行)。人工引进珍贵、镇叶与天然次生阔叶树混交时,割带宽度可为4m(2行),6m(3行),保留带适当加宽。

9.1.2 平原造林地清理

割除造林地上影响幼苗幼树生长的杂草、灌木。

9.2 整地方法及规格

9.2.1 全面整地

地势平坦,土壤比较瘠薄、板结,便于实行林粮(药)间作的地块可实行全面整地。全面整地面积不能过大,坡度不准超过10°。针叶树整地深度达到30cm,阔叶树和干旱、半干旱地区整地深度一般应达40cm。

9.2.2 穴状整地

根据栽植苗木的根系、造林地情况确定整地规格。一般穴的口径50cm,深20-30cm,揭去草皮,拣净树根、石块,捣碎土块。干旱陡坡砂土地带,穴面可外高里低,湿润缓坡壤土地带,穴面可略呈丘形。大苗造林根据苗龄和不同树种根系情况确定,一般穴面直径80cm,穴深以下窝根为宜。

9.2.3 带状整地

易遭受风蚀、水蚀的沙荒地和缓坡地要采用带状整地,带的方向平行等高线,带宽60—80cm,深度25—40cm,行距2m,带间宽度1.2-1.4m。

9.2.4 高台整地

在间歇性积水和轻度盐碱地造林时,应采用高台整地。筑台高度为30-40cm,底宽1m左右。9.2.5 双层土整地

在地势比较低平地段,搂去植苗点上枯枝落叶(70cm长×35cm宽),然后切开一半(35cm× 35cm)的土方翻扣到另一半上,土块厚度10—15cm,苗根栽在双层土中间。

9.3 整地时间

9.3.1 山区、半山区整地一般应在造林前一年秋季进行。在有严重冻拔害或保墒十分差的地段可采取现整现造。

9.3.2 平原地区采用伏、秋季整地,翌年春季造林。

10 造林季节

10.1 春季造林

主要造林季节为春季,在苗木萌动前一至两周,土壤解冻达到栽植深度时,要立即造林,做到适时,早栽。造林持续时间,在适时范围内越短越好,一般最多不得超过20天。造林顺序,一般先阳坡,后阴坡;先沙土,后粘土;先萌动早的树种,后萌动晚的树种;先全光下造林,后林冠下

造林。

绿化大苗造林应提倡“秋挖坑、掘大坨,早春移植”。

10.2 雨季造林

是春季造林的辅助季节,多适用于春季劳力紧张及西部半干旱地区造林。

10.3 秋季造林

主要是秋季插(压)柳或在疏林地上直播大粒、硬壳或深休眠种子。如:红松、水曲柳、黄菠萝、胡桃楸、柞树等,为给种子自然催芽创造条件,可于秋季进行。

10.4 冬季造林

主要适用于在冬季带冻土坨移植大苗进行绿化或营造农田、草牧场防护林带。

11 造林方式方法

11.1 植苗造林

11.1.1 植苗造林要点

11.1.1.1 裸根苗造林

坚持“五不离水”。即圃地假植不离水,包装不离水,运苗不离水,林地假植不离水,植苗罐不离水。植苗质量要求:栽正、踩实(压实)、不窝根、不露根、不下窖,深度一般超过地径1cm 左右,风沙、干旱地区和杨树、柳树大苗造林可适当加深。

11.1.1.2 容器苗造林

坚持做到“起苗、运输、植苗”时营养土坨不破坏,明穴栽植。栽正、踩实。风沙、干旱、土壤瘠薄地区及含水率过低的高山角、跳石塘造林后,根据需要及时浇水,保证成活。营养杯是不宜腐料、苗根不宜穿透的容器(如塑料容器),栽时要先去掉容器。

11.1.2 栽植方法

11.1.2.1 明穴栽植

用锹挖穴,穴的深度必须超过苗根的长度,取出表土和心土分别放在穴的两侧。然后将苗放人穴的正中,同时舒展苗根,先培表土,后培心土,然后踩实。

11.1.2.2 窄缝栽植

在整好地的穴面上,用锹或镐开成上下垂直并保证苗根舒展的窄缝,将苗木及时送人缝中,深浅适当、不窝根,随之将锹或镐从缝中拿出,土将苗根挤住,稍提苗,然后踏实,培一层浮土。这种栽植方法主要适用于松类裸根苗造林,还适用于双层土整地、硬植整地造林。11.1.2.3 机械栽植

用机械牵引植树机进行机组作业造林。主要技术环节是:a.整地土壤要疏松,蓄水好,深度适宜。b.苗木便于植苗员投苗,苗高30-40cm为好。c.植树机的开沟器必须尖锐、端正,升降和深浅调节必须灵敏、准确。复土板、镇压磙要因苗因地制宜调整好位置,镇压要实。d.合理的进行机械编组和对植苗员进行培训。

11.1.2.4 容器苗栽植

采用明穴栽植法,穴的大小大于容器苗的体积,栽植时不准破坏营养坨。要栽正、踩实,先培表土,后培心土,深浅适宜,风沙、干旱地区要及时浇水,一次成活不缓苗。容器育苗的苗木适宜春、夏、秋三季造林。

11.2 播种造林

11.2.1 播种造林的方法

11.2.1.1 人工播种造林

直播的种子必须经过检验和精选,在播种前进行必要的催芽处理。播种造林地必须搂穴整地,穴面直径50cm,搂去枯枝落叶,揭去草皮,翻动土壤,深度20-30cm,播种前踩好底格子,播种后覆土、踏实,覆土厚度一般为小粒种子直径的3-5倍左右,大粒种子直径的3倍左右。播种量应根据发芽率、造林密度和播种方法的不同而定,即有利于出全苗又节约种子。疏林冠下可播种红松、云冷杉、胡桃楸等树种。播种量:红松10.00—15.00kg/hm2,云冷杉1.50 — 2.00kg /hm2,胡桃楸150.00—200.0kg/hm2。荒山荒地可播种落叶松、樟子松、杨树、桦树、榆树等树种。播种量:落叶松0.75—1.00kg/hm2,樟子松1.00—1.25kg/hm2,白桦0.20— 0.30kg/hm2,杨树0.25—0.35kg/hm2,榆树2.00—3.00kg/hm2。

11.2.1.2 飞机播种造林

适用于交通不便、面积大的宜林荒山、荒地、荒沙。主要树种:落叶松、樟子松、山杨、白桦、锦鸡、紫穗槐、胡枝子、沙棘等。播种量:落叶松1.00-1.20kg/hm2,樟子松1.20-1.40kg /hm2,白桦0.30-0.40kg/hm2,山杨0.30-0.40kg/hm2,锦鸡7.00-9.OOkg/hm2,紫穗槐4.00—5.OOkg/hm2,沙棘3.00-4.OOkg/hm2。

11.2.1.3 机械播种造林

采用喷播机或机械牵引播种机播种造林。造林树种及播种量同飞机播种造林。

11.3 插(压)穗(条)造林

适用于熟地,半干旱地区或沟壑治理造林。树种可选择宜扦插成活的树种,主要有杨、柳等。杨柳穗条应用1—2年生优良萌条,插穗长度15—20cm,直径1.0-1.5cm。插时穗条的芽要向上,插穗深埋少露,但要露出地面2-3个芽。

12 混交造林

12.1 混交类型

12.1.1 乔木树种混交型

12.1.1.1 针阔叶树种混交型

落叶松、樟子松、红松等针叶树与水曲柳、胡桃秋、黄菠萝、紫椴、桦、柞等阔叶树混交。在疏林地、灌丛地上通过栽植红松、云冷杉、水曲柳、胡桃楸、黄菠萝等树种形成人天针阔混交林。

12.1.1.2 针叶树种混交型

落叶松与红松或樟子松等混交;云杉、红松等混交。

12.1.1.3 阔叶树种混交型

在水肥条件较好的地方,珍贵硬阔树种水曲柳、黄菠萝、胡桃楸、柞等可实行窄带混交。

12.1.2 乔灌树种混交型

樟子松、杨树、落叶松等乔木与沙棘、胡枝子、锦鸡儿、紫穗槐、刺五加、刺老芽等灌木株间或行间混交。

12.1.3 灌木混交型

锦鸡儿、紫穗槐、沙棘、胡枝子等灌木进行混交。

12.2 混交模式

12.2.1 块状混交

混交树种间块状营造。如:3—5hm2针叶树,3—5hm2阔叶树,再重复。

12.2.2 带状混交

混交树种间带状营造。如:3—5行针叶树,3—5行阔叶树,再重复。

12.2.3 行间混交

混交树种行间营造。如:1行针叶树,1行阔地树,再重复。

12.2.4 株间混交

混交树种株间营造。如:2株针叶树,1株阔叶树,再重复。

13 林粮(药)间作

充分利用地力、空间,在商品林和一般生态林新植林地、未成林造林地行、株间可间作农作物、药用植物等经济植物。间作要坚持“以林为主”的原则,确保促进林木生长,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间作只限于不影响树木生长的豆科植物、矮棵农作物、药材等作物。

13.1 间作标准

在保证合理造林密度前提下,营造针叶树行间距不超3m,阔叶树行间距不超4m,杨树行间距可达5m。针叶林、果树经济林造林地可行间间作农作物,阔叶林可行、株间间作农作物,农作物根部距树根部距离不小于50cm。

13.2 间作时间

间作农作物一般为3年。药用植物在不影响林木生长的情况下可适当延长。

14 抚育管护

14.1 幼林抚育

幼林抚育系指造林后到幼林郁闭前这一时期采取的经营措施。主要是扩穴培土、除草、松土、透光等各项作业。营造杨树林要适时进行抹芽和修枝,营造的经济林果树要进行整形修剪。重点生态林和一般生态林抚育既要促进林木生长,又要防止水土流失。

14.1.1 幼林抚育方法

14.1.1.1 穴状抚育

第一年第一次抚育,进行扩穴、培土、踏实、扶正。第一年第二次抚育割除穴周围影响幼树生长的杂草、灌木和侧方非目的树种的萌条。第二年第一次抚育,距离幼树5—lOcm处进行除草、松土,由里向外,里浅外深。第二年第二次抚育与第一年第二次抚育操作相同。以后各年各次抚育,需根据幼树生长和林地情况而定。

14.1.1.2 带状抚育

根据立地条件,采用人工或机械在带间松土和割除影响幼树生长的灌木和杂草。

14.1.1.3 全面抚育

是在全面整地的造林地上,采用人工或机械进行株间全面除草、松土。主要适用于商品林和林粮间作的造林地。

14.1.1.4 割灌抚育

对疏林地营造的红松、云冷杉、黄菠萝、水曲柳、胡桃楸、紫椴等树种必须采取的一项措施。可结合除草、松土同时进行。透光度要根据树种生物学特性和非目的树种的生长情况确定。红松割灌抚育需2—3次,一般新植林透光度为50%。林龄4—6年,透光度达到70—80%,红松幼林阶段可有一定程度的侧方庇荫,避免上方遮荫。割灌抚育主要根据目的树种生长需要,有计划的砍伐上层木、灌木和一切影响幼树生长的非目的树种的萌发枝条。作业时要保护好人工幼树、野生药材和可利用野生植物、亚乔木、灌木等。割灌抚育应在伏季进行,以利保护幼树和减少非目的树种重新萌发枝条。其它树种的割灌抚育可根据树种生物学特性参照红松要求进行。

14.1.1.5 对营造的商品林可根据土壤养分和水分情况,适时施肥和浇水。

14.1.2 抚育年限和次数

除草、松土的抚育年限和次数应根据造林树种、密度和非目的树种萌芽条、杂草生长情况不同分别确定。

14.1.2.1 在退耕还林地上营造落叶松、杨树和樟子松林,抚育年限一般为3年,各年分别为1、1、1次。在荒山荒地上营造落叶松、杨树和樟子松,抚育年限一般为3年,各年分别2、2、1次。

14.1.2.2 水曲柳、胡桃楸、黄菠萝、紫椴等树种抚育年限为4年,各年分别为2、2、1、1次。

14.1.2.3 红松、红皮云杉、冷杉等树种抚育年限为5年,各年分别为2、2、1、1、1次。

14.2 幼林保护

14.2.1 人工看护

对新植造林地,按经营类型树立碑牌,要设专人看护,禁止樵采和牲畜破坏。

14.2.2 防治病、虫、鼠害

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采取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措施,大力加强病、虫、鼠害的防治。

14.2.2.1 防治病、虫害

a、选用优良品种,增强抗病虫害能力。

b、营造混交林,提高林分抗御病虫害的能力。

c、建立林木检疫制度,防止带有检疫对象的种子和苗木传播病虫害。

d、加强抚育管理,合理清除病腐木,改善林内卫生状况。

e、保护繁殖和培育益虫、益鸟,利用天敌消灭害虫。

f、建立病虫害预测预报制度,掌握其发生与发展的规律,有预见性地进行防治工作。G、适时进行以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

14.2.2.2 防治鼠害

a、清理好林地,因地制宜选择树种,加强抚育管理及时除草、松土、透光,促进林木生长。

b、利用驱避剂、不孕剂杀鼠药丸等防治森林鼠害。

c、繁殖和利用天敌,如:猫头鹰、狐狸、蛇、黄鼬等消灭害鼠。

14.2.3 预防自然灾害

14.2.3.1 防止冻拔害

在土壤粘重、潮湿昼夜温差大的地方,要防冻拔害。a、要采用硬植造林。b、不进行晚秋松土。c、秋季踩实幼树周围的土壤。d、用草皮复盖植苗点。e、做好植苗地块的排水。

14.2.3.2 防止生理干旱

西部风沙干旱地区栽植的2-3年生樟子松幼苗,必须在造林后的1-2年内实行越冬培土防护,翌春土壤解冻时撤除。

14.2.4 预防火灾

在人工营造的大面积针叶纯林周围要充分利用河流、耕地、道路等自然条件设置防火隔离带,不具备条件的要营造防火林带。隔离带和防火林带宽度一般30-50m,山口、沟谷、风口地段根据现地条件适当加宽。

15 造林检查验收

各国有、集体、行业部门等有造林任务的单位和个人,每年要对造林实绩进行普查和检查验收。

15.1 造林普查

造林当年秋季,造林施工单位或个人,要逐地块进行造林实绩普查。填写造林成果普查表(附

录E),普查结果逐级统计上报。

经普查核实的当年造林面积,林场、乡镇要绘制比例尺为1:25000的造林成果图;县(市)、各行业部门要绘制比例尺为1:50000的造林成果图。图上要标明造林面积、树种、成活率等情况。

15.2 造林检查验收

林场(乡镇)、县、市(地)、省,各行业部门根据造林施工单位的普查结果,进行造林检查验收。检查验收的面积,国有林场(乡镇)、各行业部门要全面检查验收,对造林质量合格者发放造林验收合格证(附录F)。县、市(地)、省分别抽取造林任务的40—50%、20—30%、5—10%的比例,进行检查验收。填写造林检查验收表(附录C)。国有森工企业的造林检查验 收可比照本标准执行,检查验收结果报林业行政主管部门。

15.3 检查验收内容

造林面积、造林质量(栽植质量、苗木质量、株行距)、成活率、保存率等内容。 15.4 检查验收方法

15.4.1 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检查

人工造林当年要检查成活率,造林后3—5年检查造林保存率。采用标准地或标准行法。检查

面积7hm 2(不含7hm 2)以下,标准地或标准行应占面积5%以上;7—10hm 2占3%;10hm 2

以上(不含

10hm 2

)占2%。选择标准地和标准行要有代表性,要符合实际。植苗造林和播种造林,每穴中有一株或多株幼苗成活作为成活一株(穴)计算。

15.4.2 成活率和平均成活率按式(1)计算。

成活率=

株(穴)数

标准地或标准行上设计活株(穴)数标准地或标准行上的成 ×

100% (1)

各树种、各小班、各施工单位造林平均成活率按面积加权平均计算。

15.4.3 保存率和平均保存率按式(2)计算。

保存率= 株(穴)数标准地或标准行上设计

成活率(穴)数

标准地或标准行上保存×100% (2)

各树种、各小班、各施工单位造林平均保存率按面积加权平均计算。 15.5 造林质量标准评定

15.5.1 商品林造林成活率≥90%为合格。成活率<90%且≥61%进行补植。成活率<61%重造。重点生态林和一般生态林造林成活率≥85%为合格,成活率<85%且≥41%进行补植。成活率<41%重造。

15. 5.2 造林后3—5年检查人工造林保存率。商品林≥85%为合格。重点生态林和一般生态林保存率≥80%为合格。对未达到保存标准的应重造。

16 造林施工设计

16.1 造林施工设计是重要的技术文件,要在全面科学的调查基础上,正确划定小班,制定技术措施,并按生产任务相应地计算劳动力、畜力、机械和种苗需要量,为造林施工提供依据。

16.2 造林施工设计前要做好准备工作,提前制定计划,明确要求,安排时间、步骤和进行方法,培训人员,备妥需用的仪器、备品,搜集作业地有关水文、气象、土壤、植被等资料及其可参考利用的规划资料和图表。

16.3 造林施工设计必须按重点生态林、一般生态林和商品林分别设计。以当地的造林绿化规划和森林经营方案中的造林规划为设计依据。

16.4 施工设计 16.4.1 外业调查 16.4.1.1 林地踏查

由专业技术人员组成踏查小组,进行踏查,落实地块,划定小班。划定小班依据:a 、地类按荒山荒地、退耕还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等区分;b 、造林方法;c 、坡向坡度;d 、造林树种;e 、土壤类别;f 、培育目的。

16.4.1.2 外业调查

要认真细致调查,要实拉实测小班的面积,并逐小班记载下列因子。a、造林地类型;b、地形、地势、坡向、坡位、坡度;c、土壤种类、土壤质地、土壤湿度、土层厚度、地下水位、酸碱度;d、植被类型、林木组成、郁闭度、林龄、生长及幼苗幼树状况;灌木种类,盖度;草本种类,多度;e、病、虫、鼠害情况。

16.4.2 内业设计

根据外业调查和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计算和设计。设计各项作业的技术措施;计算作业面积、劳力、畜力、机械用工和种苗等有关物资需要量;成本概算;绘制作业图表;编写作业设计说明书。造林施工设计图(设计图比例尺1/5000或1/10000)。附录D造林施工设计附表(D1造林地现状调查表、D2造林施工设计表、D3造林成本预算表)。

16.5 造林施工设计的呈报、、审批和执行。

造林施工设计要提前一年完成。乡(镇)、国有林场造林施工设计报县(市)林业局审核,地(市)林业局批准。工程造林的施工设计,报省林业主管部门批准。各行业部门造林施工设计,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施工设计一经批准,施工单位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如因特殊情况必须变更时,需经批准部门审批。

17 造林技术档案

17.1 造林技术档案是分析造林生产活动,评价造林成效,拟定经营措施的依据。必须以小班为单位,建立技术档案。

17.2 造林技术档案的主要内容

造林设计文件,图表,整地方式和标准,林种、造林树种,立地条件,造林方法,密度,种苗来源、规格,抚育管理,病虫鼠害种类和防治情况,造林施工单位、权属、经营机制、施工日期,施工组织管理、检查验收、成活率和保存率检查情况,各工序用工量的投资及造林验收单。永久性标准地,定期调查,积累资料。

17.3 造林技术档案必须按重点生态林、一般生态林和商品林分别建档,分类管理。指定专人负责填写,专人保管。坚持按时填写,作到准确无误,不准错记、漏记,不准弄虚做假。

17.4 造林技术档案应一式两份,一份由造林单位保管,一份报上一级林业主管部门备案、存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