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句法里的歧义现象

句法里的歧义现象

句法里的歧义现象
句法里的歧义现象

句法里的歧义现象

一、层次构造定义:句法结构在构造上有层次性,相同

的词类序列,由于内部构造不同成,意思也就不同。

例如:我们两个人住一间房间。

对领导的批评意见。

发现敌人的哨兵回营房(了)。

二、句法结构关系

定义:句法结构关系指的就是通常所说的主谓、述宾、述补、偏正等等结构关系。有的语法结构,在内部层次构造相同的情况下,既可以理解为甲类结构,也可以理解为乙类结构。

例如:出租汽车。出租汽车可以指一种事物(出租的汽车),也可以指一种行为(把汽车出租给别人)。在前一种意义上是偏正结构,在后一种意义上是述宾结构。许多双应音节动词加双音节名词构成的格式,都可能造成类似“出租汽车”这样的歧义结构。例如还有像研究方法、补充材料、翻译小说、学习文件、进口设备等等。

其它一些例子:

寄去了。

我拿来了。

我买的梨。

小张写的散文。

他送的蛋糕。

姐姐做的棉衣。

哥哥骑的摩托车。

王老师画的油画。

三、语义结构关系

语义结构是指施事(即动作者)和行为动作、行为动作和受事(即受动者)、事物和性状等这样的语义关系。

例如“哥哥吃过了”和“苹果吃过了”,从句法结构关系来看。都是主谓关系。“哥哥”和“苹果”都是主语;但是从语义结构关系来看——“哥哥吃过了”,“哥哥”和“吃过了”之间是施事和动作的关系;“苹果吃过了”,“苹果”和“吃过了”之间则是受事和动作的关系。句法结构关系和语义结构关系是两种不同性质的结构关系,而且它们之间没有一对一的对应关系。

试分析“鸡不吃了。”

“在火车上写标语。”“鲁迅的书。”

层次分析法

语法从表面上看是线性排列的符号序列。 间先后顺序说出或写出的形式。但是语法结构却是有层次性的,层 返回次是指句法单位在组合时所反映出来的不同的先后顺序。 表层的线性关系背后暗含着隐性的层次关系。小的语法单位是 大语法单位的组成部分,大的语法单位是由小的语法单位组合而成 的,本身又可以成为更大语法单位的组成部分。 语法结构的每个层次一般直接包含比它小的两个语法单位,这 两个小的语法单位就是直接成分。每一个直接成分又可以包含更小 的直接成分。 例如: 我们进行社会调查分析过程 |主||____谓_______| |_述 | 宾____ | |_定)中 | 更多例子 层次分析法就是逐层将一个句法单位(联合短语等由多个直接 成分组成的短语除外)切分成两个直接成分,直到不能再切分为止 的句子分析方法。 2、分析过程 层次分析法的分析过程主要包括两个步骤: 层次,第二步是确定结构关系。 返回例如: 他去年去了一趟美国。分析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谓关系 |___||______________| 状中关系 |________| |__| 述宾关系 |_| |___| 述补关系更多例子 切分过程中应注意: ①第一步切分非常重要,第一步切分不当,后面便容易全都切 错。

②必须逐层切分,直至分析出每个实词,语素不需要切分。 ③为避免切分过程中的遗漏,一般采用从左到右、从上到下、 逐块切分的分析步骤。 3、层次分析法的图解表示 ①切分法 返回切分法是最常用的方法,将所要分析的短语或句子作为一个整 体,从大到小,逐层切分。 例如: 申奥成功有助于中国的改革与开放。分 析过程 |_ 主 __| |______ 谓 ________________| |主| |谓| |_述_ |______ 宾___________| |__ 定_)_ 中_______| | 联 + 合 | ②组合法 组合法是把所要分析的短语或句子切分到单词,然后从小到 大,依次组合起来。例如: 他弟弟在北京念大学分析过程 |_定中_| |_介宾_| |_述宾_| | |____状中____| |_____主谓______| ③树形图 树形图是把有关的结构分析用竖线和斜线连接起来,从而显示 出句法单位内部的结构关系。例如: S / \ 主语谓语 / \ / \ 偏正述宾

浅谈现代汉语的歧义现象

绪论 歧义现象是现代汉语中存在的重要语言现象。所谓歧义,就是指一个语言片段可以作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义理解。众多前辈在有关现代汉语歧义现象的论著中,已经从宏观上全面的阐述了现代汉语中歧义的类型、歧义产生的原因以及消除歧义的方法。根据语言的四要素,现代汉语的歧义现象可分为语音歧义、词汇歧义、语法歧义和语义歧义。语音歧义是由语音原因引起的,汉语的一个音节可以对应多个不同的音素,语音歧义由此产生,如“产品全bù(不/部)合格。”、“岸边停着一艘yóu chu án(游船/油船/邮船)。”,这类情况一般见于口语,一旦进入书面语,歧义自行消失。词汇歧义主要由词语的多义造成,如“我去上课”,可以理解为“我去讲课”,也可以理解为“我去听课”,这种歧义现象可以利用具体语境来分化。语法歧义在歧义现象中时最复杂的,造成语法歧义的原因有以下几种:结构关系不同,结构层次不同,结构层次和结构关系都不同,词类不同,词与短语同形。语义歧义主要是语义关系不同、语义指向不同而引起。对于语法歧义和语义歧义,我们可利用层次分析、变换分析、语义特征分析和语义指向分析等方法来加以分化。语言中要表达的意义是无限的,而表达意义的句法格式又是有限的。要用有限的格式来表达无穷的意义,就致使同一句法格式可以表示多种意义,从而使语言中存在着大量的歧义句法格式。在一些研究歧义格式的文献中,研究的最为深入的歧义格式有“名词(处所)+动词+着+名词语”、“在+Np+V+N”、“N1+的+N2”、“V+N1+的+N2”、“动词(及物)+的+是+名词语”等。本文在前人详细论述的基础上,选取本人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几种典型歧义结构,举例分析其分化方法,并最终得出产生此类歧义句式的原因。

现代汉语中有关“歧义”的几个问题

现代汉语中有关“歧义”的几个问题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歧义作为一种特殊的语法现象广泛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有时也许可能会贻笑大方,但有时会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麻烦。 一、什么是“歧义” 吕叔湘、朱德熙先生在《语法修辞讲话》中指出:“歧义是一句话有两种说法”。裘荣棠先生在《“歧义”浅析》里说过:“歧义就是一句话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解释”。确切地说:“歧义”是一个短语或句子蕴含着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思,没有把确切的意思表达清楚,使人可以有两种或几种不同的理解。 例如:“热爱人民的军队”,当作偏正词组来看时,“热爱人民的﹨军队”是修饰和被修饰的关系,意思时指对人民有深厚感情的军队;当作一个动宾词组看,“热爱﹨人民的军队”是支配和被支配的关系,意思是热爱军队,因为军队是人民的。 现代汉语中存在着多种类型的歧义句和歧义现象,但有些歧义现象可以借助上下文的语言环境来分辨,是可以排除的。有时,标题上的歧义可以借助正

文的内容来排除。对这样的歧义句,一般来说,是应该允许存在的。积极地利用歧义,可以构成双关语或歇后语等修辞格,使言语生动。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特别是在上下文无照应的情况下,使人不能分辨的歧义句就会给读者带来麻烦。无疑,这会影响人们的交际和汉语纯洁健康的发展。歧义并非现代汉语独有的现象。古今中外各种语言中都有歧义现象,以法语著称的法语也不例外,只是情况各不相同罢了。 二、歧义是怎样产生的? 语言中的歧义现象,跟语言的表达者有关,表达者可以更换说法或利用上下文的交代照应来避免歧义。语言中的歧义现象跟语言自身特点也有联系。同一个人用某种语言(如,汉语)的某种句式来表达某个意思时有歧义而换用另一种语言(如,俄语)来表达,就可能没有歧义了。 歧义是怎样产生的呢?就语言的发展来说,歧义的出现也是一种必然现象。随着人类思维的发展和外界事物的发展,人类的语言也在发展。新词的不断产生、词义的逐渐变化、语法规律的逐渐发展和表达手段的日趋灵活丰富,都表明语言在发展。但是,外界事物的发展总是先于语言而存在的,是第一性的,而反映和表述这种发展的语言总是晚于前者而出现的,

歧义现象的研究

英语中歧义现象的研究 摘要:本文从语言学角度,从语音、多义词、兼类词等方面,对由词汇产生的歧义进行简要分类。在语用学角度,通过例举日常生活中的大量例子,从不同方面深入探究了歧义在广告、笑话、文学作品中的积极效应,以及在合同纠纷、英汉互译中带来的消极效应。 关键词:英语;语义学;歧义;分类 歧义是一种独特的语言现象,在任何语言运用当中都会产生这种语义模糊的语言现象,因此对歧义的产生和形成加以研究有广泛而切实的意义。本文将就英语中的一些典型的歧义现象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运用语言,发挥语言歧义的积极作用,消除语言歧义的负面影响。 一、产生英语歧义的原因 在日常生活中,歧义作为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按照不同标准和角度,可作不同分类。(一)由语音产生的歧义 1.发音 在英语之中,有许多单词和词语都具有相同的发音。例如: ①/maidi?/,既可能是my dear,也可能是my deer。 2.停顿 ①They don't know how/good ice cream tastes. ②They don't know/how good ice cream tastes. 3.语音语调 英语单词有重音,句子也有重读音节和非重读音节,读音的轻重可能成为歧义现象产生的根源。英语的重音变化常引起词义变化,特别是复合词的重音变化。例如:blackboard(黑板),black board(黑色的板);greenhouse(温室),green house(绿色的房子)。。(二)由多义词产生的歧义 英语中,存在着大量多义词,极大地丰富了原有的词汇内容,若句子里某个词是多义词,就可能产生歧义现象。这种歧义现象普遍存在。例如:

英汉句法歧义共性探讨

英汉句法歧义共性探讨 李爱华 陈 桦 (南通医学院 江苏南通 226001) 摘 要:歧义是自然语言中的一个普通现象,本文从对比语言学的角度对英、汉语中的句法歧义之间存在的共性进行了一番探讨。 关键词:句法歧义 共性 树形图 概述 歧义是自然语言中的一个普通现象。长期以来,语言学家们对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结构主义语言学派曾试图对歧义进行探讨,但由于其回避以致排斥语义的深层分析而碰了壁(宋协立, 1985)。20世纪50年代,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理论提出了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之说,认为歧义是发生在深层语义与表层句法之间的现象,即同一表层句法结构有两个或多个深层语义。20世纪70年代起,国外语言学家们(Ruth.M. K enpson,1977;Parlmer,1981;R.G.Simp2 son,1989;etc)对英语中的歧义结构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学者(宋协立,1985;沈家煊,1985;张法科,1995,周言人,1997;袁晓宁,1998;林洪志,2001;尹富林,2002,等)也开始探讨英语歧义成因、类型及其排除方法等。同时,汉语界权威语言学家们也开展了汉语中歧义现象的研究(朱德熙, 1980;吕叔湘,1984;徐思益,1985)。但对英汉歧义的对比研究却很少。虽然英汉与汉语属于不同的语系,两者在语音、语法结构、语义等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然而,通过大量的研究,人们发现在差异的背后很多相近或相同的特性存在于所有语言之中,也就是说,语言是有共性的(程工,2001)。不同语言特点的研究和语言的普遍现象的研究,都是语言研究的方向,当前,基于不同语言特点寻求某种共性似乎是一种重要的倾向(赵世开,1999)。本文以英汉某些典型的句法歧义结构之间存在的共性为研究对象,综合 运用现代句法理论的一些分析方法,针对歧义的类型、表现形式及内在结构作一番探讨。 句法歧义(syntactic ambiguity)又称语法歧义(grammatical ambiguity)或结构歧义(struc2 tural ambiguity),是由于句法结构原因而造成的多义现象。当同一表层结构或表层结构的一部分具有不同的深层结构时就会产生歧义(徐烈炯, 1988)。句法歧义的成因主要有以下5个方面:第一,层次;第二,语法关系;第三,语义关系;第四,粘合程度;第五,语义辖域和焦点(沈家煊,1985)。本文将从以上5个方面对英汉句法歧义句的共性进行探讨。 一、多项式定义结构中层次关系不同而造成的歧义 定心结构(modification)是指一个名词性中心项和一个或几个修饰项构成的语言结构。定心结构因修饰项的位置不同可分为偏项前置型定心结构(premodification)和偏项后置型定心结构(post modification),由于汉语中偏项后置型定心结构并不常见,本文只比较英汉前置型定心结构中的歧义现象。 在多项式定心结构中,由于一个名词中心项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修饰语,因修饰的层次不同,语义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解释。如: 1.the deep blue sea 从树形图1a中可见,deep和blue是并列修饰语,都修饰中心项sea,该短语可以理解为“深的蓝色海洋”。从树形图1b中可见,deep是副词,首先修饰形容词blue并构成形容词短语 7

基于实例的汉语句法结构分析歧义消解

基于实例的汉语句法结构分析歧义消解* 杨晓峰李堂秋洪青阳 厦门大学计算机系,厦门,361005 摘要本文论述了一种基于实例的汉语句法结构分析的消歧方法。本文首先提出了这种方法的总体思路,并对其语义知识资源—《知网》作了简要的介绍。然后详细地描述了基于实例的排歧法的主要算法。最后给出的算法实验结果例子证明,这种方法是对汉语的结构分析排歧是有效的。 关键词歧义消解基于实例相似度知网依存关系树 Example-Based Chinese Syntactic Structure Disambiguation Yang Xiaofeng Li Tangqiu Hong Qingyang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Xiamen University,Xiamen,361005 Abstract This paper presents a description of the method of Example-based Chinese syntactic structure disambiguation method. First we put forward the general idea about this method and give a brief introduce to its semantic knowledge resource —the Hownet Dictionary. Then the main algorithm for the method of example-based disambiguation is proposed with detail. The experiment result given in the end proves our method to be effective. Keywords Disambiguation Example-Based Similarity HowNet Dependency Tree 一.引言 在进行文本的自动句法分析中,歧义的自动消解是一个关键而又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传统语法认为歧义包括词汇的多义歧义和结构的同形歧义[1]。歧义消解存在着基于“制约”和基于“优先”的方法。基于“制约”的方法是利用规则的形式来对分析进行约束排歧;而基于“优先”的方法则是从若干个已分析出的歧义侯选结构中根据某种选择原则(preference)挑出一个最优的结构。在实际运用中,常常把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先用规则约束对句子进行分析,再选取分析结果中的最优者作为最终的分析结果[2]。在“选优”中,存在着基于语法和基于语义的两种方法。前者从语法的角度来进行优选,如根据动词的配价满足度进行排歧[3];而后者则将语义作为选优的依据。如用语义关联网来排除汉语句法分析的歧义[4]。 单纯依靠语法来进行排歧对处理某些问题是无能为力的,例如“维修图书馆的空调”和“装修图书馆的工人”,两者具有相似的语法的形式,但是句法结构却分别是“(维修(图书馆的空调))”和“((装修图书馆)的工人)”。这类问题的解决需要有语义的知识:“空调”不能做“维修”的主语;“工人”不能做“装修”的宾语。通过语义关联网可以描述这些词类之间的搭配关系,从而确定最终的分析结构,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中一个完善的语义关联网需要总结各种可能的语义搭配关系,并且在描述搭配关系中要注意把握抽象的程度,而这些完备性和准确性的问题的解决是比较复杂的。 在自然语言处理中一般采用《同义词词林》作为语义知识资源,但是《同义词词词林》编篡的本义并非是用于自然语言处理,它的体系结构与语义的分类并不十分适用于句法分析 *本文的研究工作得到国家863课题支持(项目编号:863-306-ZT03-06-1)

现代汉语中的歧义问题

现代汉语中的歧义问题 【摘要】:平时,要求我们在说话,写作中,一定要语言规范,清晰,明白,也就是言简意赅,但往往有些句子,言简了,意未明,容易让人产生误解,这就是歧义现象。歧义是自然语言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歧义现象的研究对探讨语言形式和内容的关系,揭示语法规律是很有意义的,“一种语言语法系统里的错综复杂和精细微妙之处往往在歧义现象里得到反映。因此,分析歧义现象会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使我们对于语法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更深入。” 【关键字】:歧义;歧义类型;歧义解决方法 歧义是指在言语交际的过程中,听话人对一个小句或句子的语言意义或言语意义有着两种或两种以上理解的言语现象。现代汉语之所以会有歧义现象的产生,是因为,语言结构是有限的,用有限的结构去表达无限的意义必然会出现一个结构表达多种语义的现象,这样看来,多义现象自然也就不可避免了。 这里,我不想多说关于歧义界定的问题,也就是歧义与多义,歧义与歧解,歧义与笼统,歧义与模糊之间如何划分和区分的问题,只是稍作解释。 1:歧义与多义。目前语言学界对多义与歧义并没有严格的区分,一般认为歧义指结构(包括词组和句子)的多义;多义指词的多义。 2:歧义与歧解。学界较一致的看法是歧义指语言层面静态的抽象多义,歧解只言语层面动态的具体多义。歧义可能导致歧解,而歧解并非都是由歧义引起。歧义指句法歧义,歧解指语境歧义。 3:歧义与笼统。歧义重在所指对象的真假情况不确定,笼统重在指所指对象个别成员不具体。 4:歧义与模糊。歧义与模糊的争议不大。模糊单纯由词义的模糊性引起,

与歧义的争议不大。

歧义的定义研究缩小了歧义的定义面,多数人赞成笼统,模糊,双关,含混等形式不宜认为是歧义,因而划定了外延,一遍歧义定义作出明确规定。 由于歧义的产生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就需要详细地剖析一下。 (1):多音词引起的歧义 一个汉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以及意义使得在没有语境情况歧义现象的产生,比如说“都”,没有一定的语境,谁也不知道它到底是什么意思,是“dou”呢,还是“du”呢?这种歧义只能用词音分析法,也就是组成词,换成“都是”,“首都”就可以理解了。 (2)词义不同引起的歧义 汉语的一个词往往会代表多重意思,比如说“仪表”,它既可以表示人的外表气质,又可以指用于测量的一种仪器,利用词义分析法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随着现代生活的发展,语言的可创造性越来越强,越来越多的附加意义可以说是“横空出世”,这个时候,对词义的不同理解往往更容易引起歧义和误会,所以,词义分析法虽不是最重要的,却也是不可忽视的。 (3)结构层次不同引起的歧义 一个句法结构内部包含了不同的构造层次,便会产生句法歧义,这类歧义结构可用层次分析法来解决。 例:中国历史悠久。A:中国\历史悠久B:中国历史\悠久,都是主谓短语; 两个学校的老师。A:两个\学校的老师B:两个学校的\老师,都是偏正短语;只是因为划分的层次不同,也就产生了不同的意义。

浅谈现代汉语中的歧义问题

浅谈现代汉语中的歧义问题 歧义是自然语言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歧义现象的研究对探讨语言形式和内容的关系,揭示语法规律是很有意义的,“一种语言语法系统里的错综复杂和精细微妙之处往往在歧义现象里得到反映。现代汉语的歧义研究作为歧义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是随着现代意义上的中国语言学的产生而产生的,并且因为歧义本身纠集着太多语言学中的璞玉浑金,集中体现了语言形式和意义之间的矛盾,所以现代汉语的歧义研究一直是汉语语言学研究中一个非常引人关注的问题。因此,分析歧义现象会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使我们对于语法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更深入。” 一、歧义的意义与成因。 歧义是指同一语言形式包含两种或多种不同意义的现象。歧义又叫同形,一个着眼于内容,一个着眼于形式,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歧义必须以同形作为前提,不同形就无所谓歧义。语符系统的有限性给歧义的存在创造了必要的条件。语言以有限的符号结合生成无限个言语形成。语义内容和形式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不同的语言形式可以表达相同的意思,同一语言形式也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关于歧义的成因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由同音词或同音词语造成的歧义。2.由同形多义词或同形短语造成的歧义。3.结构关系不同。4.结构层次不同。5.语义关系不同。6.语义指向不同。7.施受关系不同。8.词语辖域不同。9.词语范围所指不同。10.词的次范畴小类的语义特征不同。11.蕴含不同。12.预设不同。13.隐含共联项。歧义的产生从根本上说,它是由客观世界的无限复杂性同语言表达手段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造成的。 二、歧义的类型。 歧义的类型研究。关于歧义的类型是歧义问题中研究得最早、最多的方面。石安石《说歧义》从不同的角度来分类: 从语体的角度可以分为书面语的歧义和口语的歧义; 从歧义产生的语言系统内部根源的角度, 歧义又可以为词汇歧义和组合歧义。吴英才、李裕德合著的《现代汉语的歧义》则把歧义分为: 词引起的歧义, 简单词组的歧义, 复杂词组的歧义, 句子的歧义, 修辞性歧义, 标点符号的歧义。另外, 从交际效应的角度来划分, 歧义可以为有意歧义和无意歧义。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来研究, 歧义可分为暂时性歧义和永久性歧义。关于歧义的类型虽然研究的比较多, 但是并不等于已经把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事实上, 目前各种划分的方法都有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比如从书面语和口语的角度来划分歧义的类型, 首先会遇到书面语和口语的本身的界限不好分清的问题。其次, 许多口语歧义到了书面语里仍有歧义, 反之亦然。比如: 他借我一本书, 借有“借入/ 借出”不同的意思。无论是在口语中还是书面语中都是有歧义的。而像吴英才的分类体系, 差不多可以说是一个大杂烩。他用来划分歧义的标准是多种多样,词、词组、句子歧义是从语法的角度而言的, 修辞性歧义则是从语用的角度而言的, 标点歧义却是从语义的角度而言的。虽然不同的学者给歧义划出的类别往往差别很大,但从他们各类歧义所涉及的内容来看, 各家的内容又相差无几。类型划分的多样化主要因为现代汉语的歧义的确是一个涉及多门学科、多个层面的复杂问题。不仅涉及语言内部的原因, 也涉及语言外部的原因, 包括语音、语汇、句法、语用各种因素。而且各个因素之间的界限并不清楚, 彼此之间的交叉纠结广泛存在。

浅论语文教学中的歧义现象

浅论语文教学中的歧义现象 导读:本文浅论语文教学中的歧义现象,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浅论语文教学中的歧义现象 葛蓓蓓 歧义是一种有趣的语言现象,也是语言学的重要研究课题。上个世纪80年代至今,众多研究者从各个层面对歧义现象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本文在总结歧义问题研究的基础上,从歧义现象的分类入手进行论述,以便更好地跟学生探讨歧义现象。 歧义现象是由不同因素造成的,既可以是语法的也可以是词汇的,还可以是语音和语用的。因此划分的角度不同,所得出的类型也不同。如王震雷(1997)从歧义产生的条件分句法平面的歧义和语义歧义;李汉威、黄春珍(2001)从三个平面理论角度将歧义分为句法歧义、语义歧义和语用歧义;郭文静(2002)等从歧义产生的语言系统内部的根源角度,把歧义分为语汇歧义、语法歧义和语用歧义等等。本文则从歧义产生的原因角度,将歧义分为四大类。 一、与语音有关的歧义 1.语音停顿 (1)十二加/三/乘以五等于多少? (此句由于停顿的不同,可得出不同的结果,分别为27、75。)

(2)他们/三个/一组去工人中作调查。 (可以认为只有三个人组成的一个组作调查,也可是他们一群人三个为一组分组调查。) 2.轻重音 (1)几天之后,他终于想起来了。 (“起来”读重音时为动宾关系,轻音时为动补关系。) (2)你们笑什么? (“什么”读重音时表示询问,轻音时表示责难。) 3.语音内部曲折 (1)这个地方没有缝。 (“缝”读féng时,表示缝补;读fèng时表示缝隙。) (2)这人真好说话。 (“好”读hǎo时,表示这人通情达理,不为难人;读hào时,表示这个人爱说话。) 以上主要是书面语情况,口语里的歧义现象主要表现在同音字上,如:你们什么时候qīzhōng考试?(qīzhōng是指“期中”还是指“期终”?听者肯定分不清。) 二、与词义有关的歧义 现代汉语词义组合中一部分歧义是由词义问题引起的,与语音引起的歧义不同,它们不仅在书面语中存在,而且在口语中同样如此。 1.词的多义性引起的歧义 (1)你先坐这等着,我去买饭。

英语句法歧义现象的语法分析

英语句法歧义现象的语法分析 【摘要】:歧义是语言多义的属性。文章拟从语法的角度对语言歧义现象进行分析,从而更进一步的了解歧义现象的成因,以期对理解英语语法结构的特点,正确地遣词造句产生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歧义;语法 1. 引言 词语和语义之间的联系不是固定的,同一词语可能有不同的解释,在句子里往往会导致两种以上的意思,这就是歧义。歧义现象存在于每一自然语言中,探讨歧义现象会给我们很多有益的启示,使我们对词语和语法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更加深入、细致。发现歧义,了解歧义结构的特点及其产生的原因,对理解英语语法结构的特点,正确地遣词造句,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 歧义现象及其原因分析 是什么引起英语歧义呢?仔细研究,发现导致歧义产生的因素主要有语音、词汇、句法结构和语境。 语音歧义(Phonological Ambiguity)是指在谈话中由于语音有相同或相似的地方而使听话人可能产生多种理解。词汇歧义(Lexical Ambiguity)是一种潜在歧义。因“一词多义”或“同形异义”而引起的歧义。句法歧义的现象很多,在下文将作重点探讨,在此不作赘述。语境歧义现象是在言语交际活动中产生的。交际双方的职业和所具备的背景知识不同,而产生误解;有时一个语句可以同两种语境的话题相联系,或因指代不明确而两种语境的话题相联系,而造成歧义;社会文化、风俗习惯等也常常影响交际和理解而导致歧义。 3. 句法歧义 句法歧义(Grammatical Ambiguity)又称为结构歧义,当一个句子的语法结构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解释时,就会导致对句子意义的不同理解,这是英语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歧义现象。下面讨论的是英语句子结构层面上的歧义。 3.1 状语还是定语 同一短语,在句子中因其归属(attachment)不清而触发歧义,如: 1) She answered all the questions on the paper. a.在纸上她回答了所有的问题。 b.她回答了纸上所有的问题。

语句歧义现象的探讨

语句歧义现象的探讨 语句歧义现象是比较复杂的,它涉及到语音、语义、语法等诸多方面的问题。 一、语句歧义现象的内涵 语句歧义现象是指一个语言单位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的现象。歧义短语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胡裕树主编的《现代汉语》)。歧义现象在口语中的存在没有在书面语中出现的那么普遍,口语中的歧义现象主要是由于说话的环境和表意不明造成的,而书面语中的情形则复杂得多。交际中,对语言的要求是简明、连贯、得体,“简明”的含义是“简要”、“明白”,其中的“明白”的意思是表达的内容要明白无误,让人准确理解其含义,不要产生歧义,而影响交际的效果。歧义就是表意不明,甚至会造成语病。 1、讲台上只有一架收音机,一边还站着一个人。 该句中的“一边”是个多义词,既可表示“其中一边”,也可表示“每一边”。这两个意义同时并存,从而产生歧义。 2、热爱人民的总理 在这个短语中,我们不能因为它只有一种语言形式,而忽略其组合的方式。其组合的方式实际有两种: A.热爱人民的总理 B.热爱人民的总理 两种不同的组合方式,亦即两种不同的结构层次,所表达的意义也不同:A句的意思是“总理热爱人民”,B句的意思是“人民热爱总理”。 二、语句歧义现象的诸种类型 (一)词语的兼类和多义 1、词语兼类

黎锦熙老先生说:“词无本品,依句辨品。”“品”即词类。用动态的眼光来看词性是很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兼类是指一个词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词性。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词语兼类的情况非常普遍。 1、我要热饭。 在这个语言单位里,“热”可以是形容词,也可活用为动词。既可表示“我要什么东西”的意思,也可表示“我要做什么”的意思。 该句中的结构实际上也是两种: A.我要热饭 B.我要热饭 2、词语多义 我们知道,单义词在汉语词汇中是少数,而词语的多义性是其词语的特点。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多义词可以受到某些限定,很少发生歧义现象。但在有些环境里,歧义现象依然存在。 2.1:从此就看见许多新的先生,听到许多新的讲义。 这个句子中两个“新”的含义是不确定的,可分别改为“陌生”“新鲜”。 2.2:小王在火车上写字。 “在火车上”实际是个多义短语,由于对其具体部位没有进行限制,我们无法知道小王是在火车的车厢上还是在火车的桌几面上写字,亦或在桌几面的纸上写字。 (二)多种结构层次 1、一个语言单位具有多种结构关系,也就产生歧义,而且这种情况比较普遍。 1.1:参考资料:这个短语既可理解为偏正关系,表示资料的性质;也可理解为动宾关系,表示一个动作。

浅析中文信息处理中的歧义问题

浅析中文信息处理中的歧义问题 摘要随着中文信息处理研究的深入,各种新的问题也不断出现,歧义问题成为进行汉语信息处理的一大障碍。本文把中文信息处理中的歧义问题分成三类:兼类词歧义、结构性歧义、多义词歧义,并分析了目前较为通行的两大排歧方法:基于规则的方法和基于统计的方法,认为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相互结合补充才是最好的解决途径。 关键词中文信息处理;歧义;排歧 计算语言学是在计算机科学、语言学、数学、逻辑学、心理学等多学科土壤上成长起来的一门边缘学科。具体到中文信息处理领域,主要包括“字处理”、“词处理”和“句处理”。汉语语法研究的成果直接对自动分词、词性标注、机器翻译、文献检索、自动文摘、文本校对等等中文信息处理问题产生显著影响。语法中的歧义研究有重要的意义,常常被看作是语法研究的突破口。语言学家之所以对其保持浓厚的兴趣,朱德熙先生曾经说过:“一种语言语法系统里错综复杂的和精细微妙之处往往在歧义现象里得到反映。因此分析歧义现象会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使我们对于语法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更加深入。” 1 歧义现象的分类 经过分析总结,笔者认为,目前中文信息领域的歧义问题,可以分为三大类: 1.1 兼类词歧义 兼类词是指具有两类或几类词的语法功能,且意义相同的词。划分汉语词类的主要依据是语法功能,而汉语的词类与句法成分并非一一对应。汉语不像屈折语那样具有丰富的形态变化,能够由形式去固定词类以及该词所充当的句法成分。汉语缺乏形态变化是造成兼类现象的基本原因[1]。请看下例: (1)为买这束花,他可花了不少钱。 (2)用锁把门锁好。 (3)你比奥特曼还奥特曼。 以上三例中,分别有两个“花”、“锁”、“奥特曼”,但是只是形、音相同,词性和意义都不同。例(1)中,第一个“花”是名词,第二个“花”是动词“花费”之意。例(2)中,第一个“锁”是名词“锁子”之意,第二个“锁”是动词“锁住”之意。例(3)中,第一个“奥特曼”是名词,指科幻片中打怪兽的超人,第二个“奥特曼”是形容词,词类活用,形容很英雄。从教学的角度看,这种分类比较细致,便于人们的理解和掌握;但从中文信息处理的角度看,这种分法不便于计算机掌握。

现代汉语语法 歧义分析

现代汉语语法歧义分析

现代汉语语法 讲义 北京语言大学 郑贵友

第一章语法概说 一、语法和语法学 二、语法单位 三、句子成分 四、句子分析——分析句子的两种方法 第二章词类 一、词类的含义及词类划分的目的 二、词类划分的标准 三、词的一级分类和再分类 四、各类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区别 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象体词 五、各类虚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 六、兼类问题 第三章短语 一、定义 二、短语的种类 三、短语的构成手段 四、简单短语和复杂短语 五、单义短语和多义短语 六、自由短语和固定短语 七、短语和词宏观上的同与异 第四章句子成份 一、句子成分的性质 二、主语、谓语主语的语法构成主语的语义类型 谓语的语法构成 三、动语、宾语动语的语法构成有宾动词 无宾动词宾语的语法构成宾语的语义类型 四、定语 五、状语 六、补语补语的语法构成补语的语义类型宾 语、补语的顺序数量宾语和数量补语 七、中心语 八、独立语

第五章单句 一、基本概念 二、句型确定的原则和方法 三、主谓句主谓谓语句双宾语句连动句 兼语句存现句“把”字句“被”字句“是”字句“有”字句“所”字句 四、非主谓句 五、单句和短语 第六章歧义分析 一、歧义的含义及歧义研究的目的 二、歧义的种类(1) 同音造成的歧义同形造成的 歧义一词多义造成的歧义词兼类造成的歧义 语义关系不同造成的歧义 三、歧义的种类(2) 第七章复句 一、复句的含义 二、复句中的关系词语 三、复句的分类 四、广义的并列关系 五、广义的因果句因果关系目的关系假设关系 条件关系 六、广义的转折句 七、复句的扩充 八、复句的紧缩

语言学歧义现象

一.歧义的含义及歧义研究的目的 (一)歧义的含义 所谓歧义,指的是以下的语言现象: ①公园里有三个幼儿园的孩子。 (有三个孩子,他们是幼儿园的/孩子属于三个幼儿园) ②我借他一本书。 (我借给他一本书/我从他那里借来一本书)歧义,指的是一个语言形式包含多种不同的意义的现象。有人称之为多义现象。 在一般情况下,歧义现象研究短语以上的语言单位。如歧义短语、歧义句等等。单独的多义词通常放在词汇中研究而不放入歧义现象中讨论: [报销]①领款人向财务主管报账,请求注②人或物毁坏。 [看医生]①请医生看病。②看望医生。 这种词汇上的多义是造成上述歧义的根本原因。 (二)歧义研究的目的 1.探究影响语言形式和意义结合的因素。 2.为语言教学和学习提供依据。 二.歧义的种类 (一)同音造成的歧义 大概由于汉字的缘故,汉语尤其是在口语当中的同音词比较多。同音现象往往造成听者理解上的歧义。如:

①吃这种药可以zhì癌。(治/致) ②马上就要进行期zhōng考试了。(终/中)其他需要注意的还有“他、它、她|的、地、得”等。 由同音造成的歧义现象,只要写出来,就可以消除歧义,因为同音往往不同形。 (二)同形造成的歧义 这里的同形,指的是一些语言单位只是形体相同,而读音、意义都不同。在书面语当中,这种同形但读音和意义都不同的语言单位也可以造成歧义。如: ①这树枝怎么会这样长?(zhǎng/cháng 声母差异) ②我说不好。(bu/bù轻声与否) (三)一词多义造成的歧义 汉语的实词和虚词在特定的句法环境之下都可以造成歧义。 1.由实词多义造成的歧义。如: ①我叫他敲了三下。(允许/被) ②小王走了三个小时了。(离开/行走) 2.由虚词多义造成的歧义。如: ①我准备从上海去北京。(经过上海/从上海出发) ②你给我写封信。(对、向/代替) ③她梳着辫子呢。(动作进行:正在梳/状态持续:留着) ③他不能说。(应该/能力/环境限制:病) (四)一词兼类造成的歧义

第五讲句法歧义

第五讲句法歧义 一、什么是歧义 有的语言片断可以表示不止一种意思,如“非洲语言研究概况”,既可以是“非洲”的语言研究概况,也可以“非洲语言”的研究概况,用图表示: a.非洲语言研究概况 b.非洲语言研究概况 这种可以表示不止一种意思的语言现象就是歧义。 严格来说,这一结构应该叫多义结构。因为它只是有表示两种意思的可能,只是在使用中才可能产生歧义。即是说,歧义是出现在言语中的现象。正如词从词汇单位的角度说,只有多义词同音词(杜鹃——花、鸟;深——深度、深厚、时间久等)而无歧义词一样,作为语言语法单位的句法结构严格讲也不宜说有歧义的一类,而只需说存在多义结构和同形结构。出现歧义的是言语性的自由结构,而这种句法结构本身,却不是必然的有歧义。如: 甲、咬死了猎人的狗有歧义,而 打死了/小王的猫只能是述宾关系。但两句的句法结构是一样的,都是“动词+死+了+名词+的+名词”的结构。再如: 甲、照料过你的朋友乙、照料过你的婴儿 同是“动词+过+代词+的+名词”的结构,在甲例里有两种句法关系意义,在乙例里只表示述宾关系而排除修饰关系的可能。可见,对于“动词+过+代词+的+名词”这一结构本身来说,固有的只是多义,而不是歧义。 但我们讨论时不可能是脱离了具体内容的抽象结构,而且可以造成多义的结构也太复杂,不是一两个课时所能论述清楚的,所以我们还是沿袭一般的说法,称为“歧义”,只是在称说可能会造成歧义的某种结构时说多义结构。 一般人意识到的歧义,是语句的歧义,即在一定的上下文中仍然不能排除两种以上意思的现象。它出现的可能性和实际范围不仅仅是句法结构引起的,还包括由词汇因素引起的。如“好”是个多义词,有“优点多的,使人满意的”意思,也有“容易、能够”的意思,所以“这个好吃”便产生了歧义。一是指味道好,一是指容易吃,如“这个好吃,一咬就开了,不用砸”。再如: 我不可能不爱我的同胞。 “同胞”是个多义词,一是指“不可能不爱自己的兄弟姐妹”,一是指“不可能不爱与自己同一国家或同一民族的人们”。 这种歧义是由词汇因素引起的,多义词“好、同胞”的两个意义在该句中都可成立。还有的歧义是由语音因素引起的,如: zhì’ái是“致癌”还是“治癌”,

第五节 层次分析法

第五节层次分析法 学习要点:了解句法结构的一些基本概念:扩展、线形排列、层次观念;掌握层次分析法的三个原则:结构原则、功能原则和意义原则,并能够准确分析现代汉语的各类复杂短语的层次关系。 两个单词构成的短语只可能是一个层次,所以不需要进行层次分析,但是如果有三个以上的单词在两个以上层次上进行组合,就需要进行层次分析,分析句法结构层次的方法就叫做“ 层次分析法”。这是句法分析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一、句法结构的层次 (一)扩展 人们要表达丰富的思想,一个简单的句法结构显然不能满足需要,这就要求把句法结构复杂化。一般地说,一个简单的短语可以通过三个途径变得复杂起来: 1)中间插入某个成份。例如:取材料--取一份材料;踢球--踢一脚球。2)在前面增添某个成份。例如:研究生找工作--北大的研究生找工作;准备材料--认真准备材料。3)在后面增添某个成份。例如:我们开始--我们开始工作;准备做-- 准备做下去。我们把只有两个单词构成的短语叫做“简单短语”,把“插入”或“增添”后的短语叫做“复杂短语”。从简单短语到复杂短语的变化,叫做“扩展”。“扩展”之前的短语是“ 基本式”,扩展 之后的短语叫“扩展式”。严格地说,这种“扩展”(“插入”或“增添”) 必须符合一个前提,即:变化前后的短语,在整体的语法功能方面应该是相同的。如上面的例子。我们把一个简单短语,通过插入或增添的方法,变化为一个复杂短语,而且变化前后两个短语的功能相同的这种变化手段叫做“扩展”。 (二)线形排列与层次观念 我们平时说话,只能一个词语一个词语地说出来,发音时也只能一个音素一个音素地发出来,书写时当然也只能一个字一个字地写出来。这种按照时间先后顺序说出或写出的形式,就叫做“线形排列”。在线形排列的背后,还隐藏着一个层次关系。所谓“层次”,就是指一些句法单位在组合时所反映出来的不同的先后顺序。例如:挑选身体好的,这些词并不是一次性组合在一起的,它们的先后组合顺序是:先“挑选”和“身体好的”组合,其次“身体”和“好的”,最后“好”和“的”组合。线形排列,我们凭借直觉就完全可以看出来,而“层次关系”则需要通过层次分析才能揭示出来。有时一种线形排列可能有几种不同的层次组合。例如“新教师宿舍”,可能是新教师的宿舍,也可能是新的教师宿舍。这是词形相同、词序也相同的两个不同的句法结构,叫做同形结构,由于层次不同,表示的意义也就不同。 (三)简单短语与复杂短语 短语按照它的内部结构层次,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简单短语”。所谓“简单短语”,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在一个层次上组合而成的短语。第二类是“复杂短语”。所谓“复杂短语”,是指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单词在两个以上层次上组合而成的短语。例如: (1)努力工作、伟大的祖国、考大学;团结紧张严肃活波、小学中学大学

浅析汉语语法中的歧义现象

浅析汉语语法中的歧义现象 摘要:汉语歧义现象长期以来一直是汉代汉语语法研究的一个热点,进入21世纪之后,学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汉语歧义现象进行了探讨.在本次课程论文中,我将从汉语语法中的歧义类型、影响和消除办法三方面对歧义现象进行浅析. 关键字: 现代汉语语法歧义 什么是歧义?一言以蔽之,歧义是指一个语言片段可以作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解释。如: 1、开刀的是他父亲。 句中“开刀的”既可指主刀做手术的大夫,也可指“被做手术的患者”。同一个句子出现不止一种的理解,这就是我们所要浅析的现象——歧义。而我今天将从歧义的分类、影响和消除的办法这三方面对汉语中歧义现象进行论述 一、歧义的种类 歧义在划分种类时可以有多种依据,这里我将歧义划分为句法结构和语法结构两大类。 (一). 句法结构造成的歧义 1句法结构关系不同。 汉语语法中结构关系有五种基本类型,分别是主谓结构、偏正结构、述宾结构、述补结构和联合结构。一个歧义句可以划分为不同的句法结构,如: 2、学生家长都来了 3、他想起来了。 例五,是谁来了?句中的“学生家长”,到底是联合结构“学生和家长”,还是偏正结构“学生的家长”呢?而例六,是他要起床了,还是他想起了什么事?我们是该理解为述宾还是述补? (2)层次构造不同,句法结构关系相同。

4、新工人宿舍 这句话的意思是工人宿舍是新建的?还是理解为这宿舍是新进来的工人住的? 5、其他国家大事 与例四类似,这个例子可以划分为不同的层次结构,它一方面可以认为是本国其他的大事,另一方面也可以认为是外国的国家大事。 (3)层次构造不同,句法结构关系不同。 6反对哥哥袒护妹妹反对哥哥袒护妹妹 7告别山区的青年告别山区的青年 (二). 语义造成的歧义 1语义关系不同造成的歧义。 8 “鸡不吃了” 到底是鸡不吃饭了还是人不吃鸡了,再看: 9、这个人谁也没问过。 是大家谁也没有问过这个人,还是这个人没有问过其他人? 这种歧义就是由于施事与受事同形造成的 (2)语义指向不明造成的歧义。 当同一个句子的语义指向可以有多种时,它一般就会产生歧义,如 10、小陈在桌子上写标语 例中,因为语义指向不单一,本个句子产生了多种意思,它可以说小陈是以桌子为凭借,站在桌子上在更高的地方写标语,也可以说小陈随意涂画,直接在标语写在了桌面上,还可以理解为,小陈是将纸平铺在桌子上,然后在纸上写标语。以上的两个例子,说话者到底到底是表达何种意思,由于指向不明,我们便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

浅谈汉语句子中的歧义现象

浅谈汉语句子中的歧义现象 浅谈汉语句子中的歧义现象2010-11-30 19:02歧义现象是语言的一种普遍现象。在言语交际过程中,一句话如果存在歧义,就会影响到人们对话与的正确理解。因而,我们在交际中应尽量避免歧义现象的出现。这就要求我们在话语表达时,应做到表意明确,避免歧义。本文针对汉语句子中的歧义现象作一概括的论述:首先对歧义进行概念上的界定,然后根据歧义形成的原因再将其归纳成不同的类型,最后在针对不同的歧义类型提出相应的方法以便消除。 一、歧义句的概念界定 歧义句又叫同形句,指一个语言片断可以作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义理解。换句话说,就是可以这样理解也可以那样。理解的句子歧义现象在口语中的存在没有在书面语中出现的那么普遍,口语中的歧义现象主要是由于说话的环境和表意不明造成的,而书面语中的情形则复杂得多。 二、歧义句产生的原因及其类型 (一)语汇歧义 语汇歧义,是因词的多义性而形成的歧义。如: (1)你应该放下包袱。 (2)湖北已向玉树调拨了救灾物资。 (3)李明借王玉一本书。 例"包袱"可以理解为"用布包起来的包儿",也可以理解为"某种负担"。例介词"向"有"从"和"往"两个相反的意义,因而造成句子的歧义。例动词"借"有表示取得义的"借进"和表示给予义的"借出"两个对立的义项,因此也可作不同的理解。 (二语法歧义

语法歧义是因结构层次的不同而形成的歧义。语法歧义在歧义现象中是最 为复杂的。有的语言片段可以作两种或几种不同的结构层次分析,表示不同的 意思。例如: (4)a.咬死猎人的狗 b.咬死猎人的狗 (5)a.重要的书和手稿 b.重要的书和手稿 例按a种切分,是偏正关系,意思是"狗咬死猎人";按b种切分,是动宾 关系,意思是"狗被咬死"。例按a种切分,是偏正关系;按b种切分,是联合 关系。关系不同,意思也不一样。 有的语言片段只能作一种结构切,,但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例如: (8)出租房屋 (9)学习文件 (10)研究方法 三例都只有一种切分的可能,但语法关系上,既可以理解为动宾关系,也 可以理解为偏正关系。朱德熙先生认为这类歧义现象可以看作是因词的兼类而 造成的。"出租"、"学习"、"研究"都兼属动名词和动词,在上述例中既可充当 定语,也可充当述语,因而构成不同的关系,表示不同的意思。又如: (11)他原来住在这里。 (12)a.没有做不好的事情。 b.没有做不好的事情。 例(11)中"原来"既可以作时间名词,这时句子的意思是"他曾经住在这里";也可以作语气副词,这时句子的意思是"真没想到,他就住在这里"。但不管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