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证明方法总结及经典3例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证明方法总结及经典3例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证明方法总结及经典3例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证明方法总结及经典3例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证明方法总结及典例

例1:平行类证明 【平行类证明方法总结】 线线平行的证明方法:

三线间平行的传递性,三角形中位线,平行四边形对边平行且相等,梯形的上下底平行,棱柱圆柱的侧棱平行且相等,两平行面被第三面所截交线平行,成比例(相似)证平行等等。 线面平行的证明方法:

面外线与面内线平行,两面平行则面内一线与另面平行等等 面面平行的证明方法:

面内相交线与另面平行则面面平行,三面间平行的传递性等等。

【例】正方形ABCD 与正方形ABEF 所在平面相交于AB ,在AE 、BD 上各有一点P 、Q ,且AP=DQ.求证:PQ ∥面BCE.

证法一:

如图(1),作PM ∥AB 交BE 于M , 作QN ∥AB 交BC 于N,连接MN, 因为面ABCD ∩面ABEF=AB, 则AE=DB. 又∵AP=DQ, ∴PE=QB.

又∵PM ∥AB ∥QN, ∴AE PE AB PM =,BD BQ

DC QN =

. ∴

DC

QN

AB PM =

. ∴PM ∥QN.

四边形PMNQ 为平行四边形. ∴PQ ∥MN.

又∵MN ?面BCE ,PQ ?面BCE , ∴PQ ∥面BCE. 证法二:

如图(2),连结AQ 并延长交BC 或BC 的延长线于点K ,连结EK. ∵AD ∥BC, ∴

QK

AQ

QB DQ =. 又∵正方形ABCD 与正方形ABEF 有公共边AB ,且AP=DQ , ∴

PE

AP

QK AQ =.则PQ ∥EK. ∴EK ?面BCE ,PQ ?面BCE. ∴PQ ∥面BCE. 例2:垂直类证明 【垂直类证明方法总结】

证垂直的几种方法:勾股定理、等腰(边)三角形三线合一、菱形对角线、矩形(含正方形)、90o 、相似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圆直径对的圆周角、平行线、射影定理(三垂线定理)、线面垂直、面面垂直等

【例】如图所示,ABCD 为正方形,SA ⊥平面ABCD ,过A 且垂直于SC 的平面分别交

SB SC SD ,,于E F G ,,.

求证:AE SB ⊥,AG SD ⊥.

证明:∵SA ⊥平面ABCD ,

∴SA BC ⊥. ∵AB BC ⊥,

∴BC ⊥平面SAB . 又∵AE ?平面SAB , ∴BC AE ⊥. ∵SC

⊥平面AEFG ,

∴SC AE ⊥.

∴AE ⊥平面SBC . ∴AE SB ⊥. 同理证AG SD ⊥. 例3:向量法解立体几何类 【量法解立体几何类公式总结】 基本公式

若),,(),,,(222111z y x z y x ==,则

①212121z z y y x x b a ++=?ρ

ρ;

②2

22222212121||,||z y x b z y x a ++=++=

③212121z z y y x x b a ++=?ρ

ρ

④2

2

2

22

22

12

12

12

12121,cos z y x z y x z z y y x x ++?++++>=

<

夹角公式:

||||cos 212

1n n ?=θ

距离公式:

|

|||n CD d =

= 【例】已知两个正四棱锥P -ABCD 与Q -ABCD 的高都为2,AB =4. (1)证明:PQ ⊥平面ABCD ;

(2)求异面直线AQ与PB所成的角;

(3)求点P到面QAD的距离.

简解:(1)略;

(2)由题设知,ABCD是正方形,且AC⊥BD.由(1),PQ⊥平面ABCD,故可分别以直线CA DB QP

,,为x,y,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1),易得

(22)(022)

AQ PB

=--=-

u u u r u u u r

,,,,,,

1

cos

3

AQ PB

AQ PB

AQ PB

<>==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g

u u u r u u u r

,.所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是

1

arccos

3

(3)由(2)知,点(02(222(004)

D AD PQ

-=--=-

u u u r u u u r

,,,,,,,,设n=(x,y,z)是平面QAD的一个法向量,则

AQ

AD

?=

?

?

=

??

u u u r

g

u u u r

g

n

n

20

x z

x y

+=

+=

??

取x=1,得(112)

-,

n=.点P 到平面QAD的距离22

PQ

d==

u u u r

g n

n

立体几何证明经典习题

平行题目

1、P是平行四边形ABCD所在平面外一点,Q是PA的中点.

求证:PC∥面BDQ.

2、如图(1),在直角梯形P1DCB中,P1D//BC,CD⊥P1D,且P1D=8,BC=4,DC=46,A是P1D的中点,沿AB把平面P1AB折起到平面PAB的位置(如图(2)),使二面角P—CD—B成45°,设E、F分别是线段AB、PD的中点.

求证:AF//平面PEC;

垂直题目

3、如图2,P是△ABC所在平面外的一点,且PA⊥平面ABC,平面PAC⊥平面PBC.

求证:BC⊥平面PAC.

4、如图2,在三棱锥A-BCD 中,BC =AC ,AD =BD ,作BE ⊥CD ,E为垂足,作AH ⊥

BE 于H.

求证:AH ⊥平面BCD

向量法解立体几何题目

5、在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B ⊥侧面BB 1C 1C ,E 为棱CC 1上异于C 、C 1的一点,EA ⊥EB 1.已知2AB =,BB 1=2,BC =1,∠BCC 1=

3

π

.求二面角A -EB 1-A 1的平面角的正切值.

立体几何证明经典习题答案

1、证明:如图,连结AC 交BD 于点O . ∵ABCD 是平行四边形,

∴A O =O C.连结O Q ,则O Q 在平面BDQ 内, 且O Q 是△APC 的中位线, ∴PC ∥O Q.

∵PC 在平面BDQ 外, ∴PC ∥平面BDQ.

2、证明:如图,设PC 中点为G ,连结FG ,

则FG//CD//AE ,且FG=2

1

CD=AE , ∴四边形AEGF 是平行四边形 ∴AF//EG ,

又∵AF ?平面PEC ,EG ?平面PEC , ∴AF//平面PEC

3、证明:在平面PAC 内作AD ⊥PC 交PC 于D . ∵平面PAC ⊥平面PBC ,且两平面交 于PC ,AD ?平面PAC ,且AD ⊥PC ,

∴AD ⊥平面PBC . 又∵BC ?平面PBC , ∴AD ⊥BC .

∵PA ⊥平面ABC ,BC ?平面ABC , ∴PA ⊥BC . ∵AD ∩PA =A , ∴BC ⊥平面PAC .

4、证明:取AB 的中点F,连结CF ,DF . ∵AC

BC =, ∴CF

AB ⊥.

∵AD BD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DF AB ⊥. 又CF DF F =I

∴AB ⊥平面CDF .

∵CD ?平面CDF ,

∴CD AB ⊥

又CD BE ⊥,BE AB B =I

∴CD ⊥平面ABE ,CD AH ⊥.

∵AH CD ⊥,AH BE ⊥,

CD BE E =I ,

∴ AH ⊥平面BCD .

5、以B 为原点,分别以BB 1、BA 所在直线为y 轴、z 轴,过B 点垂直于平面AB 1的直线为x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由于BC =1,BB 1=2,AB BCC 1=

3

π,

∴在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有B (0,0,0)、A B 1(0,2,

0)、102c ?-????,、1302C ?????

,,.设0E a ?????,且13

22a -<<, 由EA ⊥EB 1,得10EA EB =u u u r u u u r

g ,

即20a a ???-- ?

????

g , 233(2)2044a a a a =

+-=-+=,∴13022a a ?

???--= ? ??

???g ,

即12a =

或3

2a =(舍去).故1022E ?? ? ???

,,. 由已知有1EA EB ⊥u u u r u u u r ,111B A EB ⊥u u u u r u u u r ,

故二面角A -EB 1-A 1的平面角θ的大小为向量11B A u u u u r

与EA uu u r 的夹角.

因11(00B A BA ==u u u u r u u u r

,122EA ?=-- ?u u u r

故1111

cos EA B A EA B A θ==

u u u r u u u u r g u u u r u u u u r

,即tan θ=

高中立体几何证明线面平行的常见方法

E D C B A 高中立体几何证明线面平行问题(数学作业十七) (1) 通过“平移”再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1.如图,四棱锥P -ABCD 的底面是平行四边形,点E 、F 分别为棱AB 、 PD 的中点.求证:AF ∥平面PCE ; 2、已知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D, E, F 分别为AA 1, CC 1, AB 的中点, M 为BE 的中点, AC⊥BE . 求证: (Ⅰ)C 1D⊥BC; (Ⅱ)C 1D∥平面B 1FM. 3、如图所示, 四棱锥P -ABCD 底面是直角梯形, ,,AD CD AD BA ⊥⊥CD=2AB, E 为PC 的中点, 证明: //EB PAD 平面; (2) 利用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 4、如图,已知E 、F 、G 、M 分别是四面体的棱AD 、CD 、BD 、BC 的中点,求证:AM ∥平面EFG 。 5、如图,ABCD 是正方形,O 是正方形的中心,E 是PC 的中点。 求证: PA ∥平面BDE 6.如图,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 D 为AC 的中点. 求证:AB 12 1 中点为PD E 求证:AE ∥平面PBC ; (第1题图) A B C D E F G M

(4)利用对应线段成比例 9、如图:S 是平行四边形ABCD 平面外一点,M 、N 分别是SA 、BD 上的点,且 SM AM =ND BN , 求证:MN ∥平面SDC (5)利用面面平行 10、如图,三棱锥中,底面,,PB=BC=CA , 为的中点,为的中点,点在上,且. (1)求证:平面; (2)求证:平面;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证明定理及性质总结

一.直线和平面的三种位置关系: 1. 线面平行 2. 线面相交 l 符号表示: 符号表示: 3. 线在面内 符号表示: 二.平行关系: 1.线线平行: 方法一:用线面平行实现。方法二:用面面平行实现。 m l m l l // // ? ? ? ? ? ? = ? ? β α β α m l m l// // ? ? ? ? ? ? = ? = ? β γ α γ β α 方法三:用线面垂直实现。若α α⊥ ⊥m l,,则m l//。 2.线面平行: 方法一:用线线平行实现。 α α α// // l l m m l ? ? ? ? ? ? ? ? 方法二:用面面平行实现。 α β β α // // l l ? ? ? ? ? 3.面面平行: 方法一:用线线平行实现。方法二:用线面平行实现 β α α β // ' ,' , ' // ' // ? ? ? ? ? ? ? ? ? ? 且相交 且相交 m l m l m m l l 。β α β α α // , // // ? ? ? ? ? ? ?且相交 m l m l 三.垂直关系: l

1. 线面垂直: 方法一:用线线垂直实现。 方法二:用面面垂直实现。 α α⊥??? ????? ?=?⊥⊥l AB AC A AB AC AB l AC l , αββαβα⊥???? ???⊥=?⊥l l m l m , 2. 面面垂直: 方法一:用线面垂直实现。 方法二:计算所成二面角为直角。 βαβα⊥?? ?? ?⊥l l 3. 线线垂直: 方法一:用线面垂直实现。 m l m l ⊥?? ?? ?⊥αα 方法二: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 PO l OA l PA l αα⊥? ? ⊥?⊥????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立体几何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空间几何体 (一)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 (1)多面体——由若干个平面多边形围成的几何体. 围成多面体的各个多边形叫叫做多面体的面,相邻两个面的公共边叫做多面体的棱,棱 与棱的公共点叫做顶点。 旋转体——把一个平面图形绕它所在平面内的一条定直线旋转形成的封闭几何体。其 中,这条定直线称为旋转体的轴。 (2)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1.棱柱 1.1棱柱——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并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 互相平行,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棱柱。 E'D' F' C'侧面 A'B' l 1.2相关棱柱几何体系列(棱柱、斜棱柱、直棱柱、正棱柱)的 底面侧棱 关系: 斜棱柱 ED FC ① 底面是正多形 棱柱正棱柱 棱垂直于底面 直棱柱 其他棱柱 AB ②四棱柱底面为平行四边形平行六面体侧棱垂直于底面直平行六面体底面为矩形 长方体底面为正方形正四棱柱侧棱与底面边长相等正方体 1.3棱柱的性质: ①侧棱都相等,侧面是平行四边形; ②两个底面与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全等的多边形; ③过不相邻的两条侧棱的截面是平行四边形; ④直棱柱的侧棱长与高相等,侧面与对角面是矩形。 1.4长方体的性质: ①长方体一条对角线长的平方等于一个顶点上三条棱的 D1 C1 平方和;【如图】 2222 ACABADAA 11 A1 D B1 ②(了解)长方体的一条对角线 AC 与过顶点A 的三条 1 C AB 棱所成的角分别是,,,那么

第1页

222 coscoscos1, 222 sinsinsin2; ③(了解)长方体的一条对角线A C与过顶点A的相邻三个面所成的角分别是,,, 1 则 222 coscoscos2, 222 sinsinsin1. 2.侧面展开图:正n棱柱的侧面展开图是由n个全等矩形组成的以底面周长和侧棱长为邻 边的矩形. 3.面积、体积公式:S ch 直棱柱侧 直棱柱全底,V棱柱底 Sch2SSh (其中c为底面周长,h 为棱柱的高)1.5圆柱 2.1圆柱——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的直线为旋转轴,其 余各边旋转而形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圆柱. 母线A' B' O' C' 轴 轴截面 2.2圆柱的性质:上、下底及平行于底面的截面都是等圆;过轴的截面(轴截面)是全等的矩形. 2.3侧面展开图: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以底面周长和AOC 侧面B 母线长为邻边的矩形. 底面2.4面积、体积公式: S圆柱侧=2rh;S 圆柱全= 2 2rh2r,V 圆柱=S底h= 2 rh(其中r为底面半径,h为圆柱高) 1.6棱锥 3.1棱锥——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 S 顶点侧面面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由这些高 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棱锥。 侧棱正棱锥——如果有一个棱锥的底面 是正多边形,并且顶点在底面的射影是 底面的中心,这样的棱锥叫做正棱锥。 3.2棱锥的性质:底面 斜高DC ①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与底面相似的正 O AB H 多边形,相似比等于顶点到截面的距 离与顶点到底面的距离之比; ②正棱锥各侧棱相等,各侧面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 ③正棱锥中六个元素,即侧棱、高、斜高、侧棱在底面内的射影、斜高在底面的射影、底面边长一半,构成四个直角三角形。)(如上图:SOB,SOH,SBH,OBH为直角三角形) 3.3侧面展开图:正n棱锥的侧面展开图是有n个全等的等腰三角形组成的。

立体几何证明方法汇总

① 中位线定理 例题:已知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 中,6BC =,正方形ADEF 所在平面与平面ABCD 垂直,G ,H 分别是DF ,BE 的中点. (1)求证:GH ∥平面CDE ; (2)若2,CD DB ==,求四棱锥F-ABCD 的体积. 练习:1、如下图所示:在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C=3,BC=4,AB=5,AA 1=4,点D 是AB 的中点。 求证:AC 1∥平面CDB 1; 2. 如图,1111D C B A ABCD -是正四棱柱侧棱长为1,底面边长为2,E 是棱BC 的中点。(1)求证: //1BD 平面DE C 1;(2)求三棱锥BC D D 1-的体积. 3、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是正方形,侧棱PD ⊥底面ABCD ,4,3PD DC ==,E 是PC 的中点。 (1)证明://PA BDE 平面; (2)求PAD ?以PA 为轴旋转所围成的几何体体积。 A 1 C _ H _ G _ D _ A _ B _ C E F

G P A B C D F E A B C D E F 例2、 如图, 在矩形ABCD 中,2AB BC = , ,P Q 分别为线段,AB CD 的中点, EP ⊥平面ABCD .求证: AQ ∥平面CEP ;(利用平行四边形) 练习:①如图,PA 垂直于矩形ABCD 所在的平面,E 、F 分别是AB 、PD 的中点。求证:AF ∥平面PCE ; ②如图,已知P 是矩形ABCD 所在平面外一点,ABCD 平面PD ⊥,M ,N 分别是AB ,PC 中点。求证://PAD MN 平面 P A B C D M N ③ 如图,已知AB 平面ACD ,DE//AB ,△ACD 是正三角形,AD = DE = 2AB ,且F 是CD 的中点.⑴求证:AF//平面BCE ; 的交点.求证://1O C 面 ④、已知正方体ABCD-1111D C B A ,O 是底ABCD 对角线11 AB D . D 1C 1 B 1 A 1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专项练习

立体几何简答题练习 1、正方形ABCD 与正方形ABEF 所在平面相交于AB,在AE 、BD 上各有一点P 、Q,且AP=DQ 。求证:PQ ∥平面BCE.(用两种方法证明) 2、如图所示,P 是平行四边形ABCD 所在平面外一点,E 、F 分别在PA 、BD 上,且PE:EA=BF:FD,求证:EF ∥平面PBC. 3、如图,E ,F ,G ,H 分别是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的棱BC ,CC 1,C 1D 1,AA 1的中点。 求证:(1)EG ∥平面BB 1D 1D ; (2)平面BDF ∥平面B 1D 1H .

4、如图所示,已知P 是平行四边形ABCD 所在平面外一点,M 、N 分别为AB 、PC 的中点,平面PAD ∩平面PBC =l. (1)求证:l ∥BC ; (2)MN 与平面PAD 是否平行?试证明你的结论。 5、如图,在四棱锥S-ABCD 中,底面ABCD 是正方形,SA ⊥底面ABCD ,SA=SB ,点M 是SD 的中点,AN ⊥SC ,且交SC 于点N 。 (1)求证:SB ∥平面ACM ; (2)求证:平面SAC ⊥平面AMN ; (3)求二面角D-AC-M 的余弦值。 6、如图,在四棱锥P-ABCD 中,底面ABCD 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侧面PAD ⊥底面ABCD,且PA=PD= 2 2 AD,E 、F 分别为PC 、BD 的中点. 求证:(1) 求证:EF ∥平面PAD; (2) 求证:平面PAB ⊥平面PDC; (3) 在线段AB 上是否存在点G,使得二面角C-PD-G 的余弦值为3 1 ?说明理由.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知识点总结(详细)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知识点总结 一 、空间几何体 (一) 空间几何体的类型 1 多面体:由若干个平面多边形围成的几何体。围成多面体的各 个多边形叫做多面体的面,相邻两个面的公共边叫做多面体的棱,棱与棱的公共点叫做多面体的顶点。 2 旋转体:把一个平面图形绕它所在的平面内的一条定直线旋转形成了封闭几何体。其中,这条直线称为旋转体的轴。 (二) 几种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 1 、棱柱的结构特征 1.1 棱柱的定义: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并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棱柱。 棱柱的分类 棱柱 四棱柱 平行六面体直平行六面体 长方体正四棱柱 正方体 性质: Ⅰ、侧面都是平行四边形,且各侧棱互相平行且相等; Ⅱ、两底面是全等多边形且互相平行; Ⅲ、平行于底面的截面和底面全等; 棱长都相等 底面是正方形 底面是矩形 侧棱垂直于底面 底面是平行四边形 底面是四边形

1.3 棱柱的面积和体积公式 ch S =直棱柱侧(c 是底周长,h 是高) S 直棱柱表面 = c ·h+ 2S 底 V 棱柱 = S 底 ·h 2 、棱锥的结构特征 2.1 棱锥的定义 (1) 棱锥: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棱锥。 (2)正棱锥:如果有一个棱锥的底面是正多边形,并且顶点在底面的投影是底面的中心,这样的棱锥叫做正棱锥。 2.2 正棱锥的结构特征 Ⅰ、 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与底面相似的正多边形,相似比等于顶点到截面的距离与顶点到底面的距离之比;它们面积的比等于截得的棱锥的高与原棱锥的高的平方比;截得的棱锥的体积与原棱锥的体积的比等于截得的棱锥的高与原棱锥的高的立方比; Ⅱ、 正棱锥的各侧棱相等,各侧面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 正棱锥侧面积: 1 '2 S ch = 正棱椎(c 为底周长,'h 为斜高) 体积:1 3 V Sh = 棱椎(S 为底面积,h 为高) 正四面体: 对于棱长为a 正四面体的问题可将它补成一个边长为 a 2 2 的正方体问题。 A B C D P O H

精选高中立体几何证明方法及例题

由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构成一套完整的定理体系,在应用中:低一级位置关系判定高一级位置关系;高一级位置关系推出低一级位置关系,前者是判定定理,后者是性质定理。 1. 线线、线面、面面平行关系的转化: αβ αγβγ //,// ==???? a b a b 面面平行性质 ??? ? ? 面面平行性质 αγβγαβ //////?? ?? 2. 线线、线面、面面垂直关系的转化: a a OA a PO a PO a AO ?⊥?⊥⊥?⊥αα 在内射影则 面面垂直判定 线面垂直定义 l a l a ⊥??⊥? ??α α 面面垂直性质,推论2 αβ αββα⊥=?⊥?⊥??? ? ? b a a b a , αγβγαβ γ⊥⊥=?⊥? ?? ? ? a a 面面垂直定义 αβαβαβ =--?⊥? ?? l l ,且二面角成直二面角

面面∥面面平行判定2 线面垂直性质2a b a b //⊥?⊥??? α α a b a b ⊥ ⊥???? αα// a a ⊥⊥?? ?? αβα β // αβα β//a a ⊥⊥? ?? a 4. 应用以上“转化”的基本思路——“由求证想判定,由已知想性质。” 5. 唯一性结论: 1. 三类角的定义: (1)异面直线所成的角θ:0°<θ≤90 ° (2)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0°≤θ≤90° (3)二面角:二面角的平面角θ,0°<θ≤180° 2. 三类角的求法:转化为平面角“一找、二作、三算” 即:(1)找出或作出有关的角;(2)证明其符合定义; (3)指出所求作的角; (4)计算大小。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专题证明题训练

A P B C F E D 立体几何专题训练 1.在四棱锥P -ABCD 中,PA =PB .底面ABCD 是菱形, 且∠ ABC =60°.E 在棱PD 上,满足DE =2PE ,M 是AB 的中点. (1)求证:平面PAB ⊥平面PMC ; (2)求证:直线PB ∥平面EMC . 2.如图,正三棱柱ABC —A 1B 1C 1的各棱长都相 等, D 、 E 分别是CC 1和AB 1的中点,点 F 在BC 上且满 足BF ∶FC =1∶3. (1)若M 为AB 中点,求证:BB 1∥平面EFM ; (2)求证:EF ⊥BC 。 3.如图,在长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E P 分别是 11,BC A D 的中点,M 、N 分别是1,AE CD 的中点,1,2AD AA a AB a === (1)求证://MN 面11ADD A (2)求三棱锥P DEN -的体积 4如图1,等腰梯形ABCD 中,AD ∠ο 60⊥⊥⊥ 4a 2a (1)求证:平面PCF ⊥平面PDE ; (2)求四面体PCEF 的体积. 6如图,等腰梯形ABEF 中,//AB EF ,AB =2, 1AD AF ==,AF BF ⊥,O 为AB 的中点,矩形ABCD 所在的平面和平面ABEF 互相垂直. (Ⅰ)求证:AF ⊥平面CBF ; (Ⅱ)设FC 的中点为M ,求证://OM 平面DAF ; (Ⅲ)求三棱锥C BEF -的体积. 7在直三棱柱111C B A ABC -中,,900=∠ABC E 、F 分别为 11A C 、11B C 的中点,D 为棱1CC 上任一点. (Ⅰ)求证:直线EF ∥平面ABD ;(Ⅱ)求证:平面ABD ⊥平面11BCC B 8已知正六棱柱111111ABCDEF A B C D E F -的所有棱长均为2,G 为 AF 的中点。 (1)求证:1F G ∥平面11BB E E ; (2)求证:平面1F AE ⊥平面11DEE D ; D A B C P E M A B D C E A B C D E P F A B C D E F M O C 1 A B C D E F A 1 B 1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之立体几何 平面的基本性质 公理1 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所有的点都在这个平面内. 公理2 如果两个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通过这个点的公共直线. 公理3 经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根据上面的公理,可得以下推论. 推论1 经过一条直线和这条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2 经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3 经过两条平行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空间线面的位置关系 共面平行—没有公共点 (1)直线与直线相交—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 异面(既不平行,又不相交) 直线在平面内—有无数个公共点 (2)直线和平面直线不在平面内平行—没有公共点 (直线在平面外) 相交—有且只有一公共点 (3)平面与平面相交—有一条公共直线(无数个公共点) 平行—没有公共点 异面直线的判定 证明两条直线是异面直线通常采用反证法. 有时也可用定理“平面内一点与平面外一点的连线,与平面内不经过该点的直线是异面直线”. 线面平行与垂直的判定 (1)两直线平行的判定 ①定义:在同一个平面内,且没有公共点的两条直线平行. ②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和交线平行,即若a∥α,aβ,α∩β=b,则a∥b. ③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即若a∥b,b∥c,则a∥c. ④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直线平行,即若a⊥α,b⊥α,则a∥b ⑤两平行平面与同一个平面相交,那么两条交线平行,即若α∥β,α∩γ,β∩γ=b,则a∥b ⑥如果一条直线和两个相交平面都平行,那么这条直线与这两个平面的交线平行,即若α∩β=b,a∥α,a∥β,则a∥b. (2)两直线垂直的判定

高中立体几何证明方法及例题

1. 空间角与空间距离 在高考的立体几何试题中,求角与距离是必考查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是求线线角、线面角、面面角、点到面的距离,求角或距离的步骤是“一作、二证、三算”,即在添置必要的辅助线或辅助面后,通过推理论证某个角或线段就是所求空间角或空间距离的相关量,最后再计算。 2. 立体几体的探索性问题 立体几何的探索性问题在近年高考命题中经常出现,这种题型有利于考查学生归纳、判断等方面的能力,也有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近几年立体几何探索题考查的类型主要有:(1)探索条件,即探索能使结论成立的条件是什么?(2)探索结论,即在给定的条件下命题的结论是什么。 对命题条件的探索常采用以下三种方法:(1)先观察,尝试给出条件再证明;(2)先通过命题成立的必要条件探索出命题成立的条件,再证明充分性;(3)把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探索出命题成立的条件。 对命题结论的探索,常从条件出发,再根据所学知识,探索出要求的结论是什么,另外还有探索结论是否存在,常假设结论存在,再寻找与条件相容还是矛盾。 (一)平行与垂直关系的论证 由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构成一套完整的定理体系,在应用中:低一级位置关系判定高一级位置关系;高一级位置关系推出低一级位置关系,前者是判定定理,后者是性质定理。 1. 线线、线面、面面平行关系的转化: ?a c //) αβ αγβγ //,// ==???? a b a b 面面平行性质 线面平行性质 a a b a b ////αβαβ?=???? ? ? 面面平行性质1 αβαβ ////a a ??? ? ? 面面平行性质 αγβγαβ //////?? ?? 2. 线线、线面、面面垂直关系的转化: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位置关系-平行与垂直证明方法汇总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位置关系-平行与垂直证明方法汇总 (一)立体几何中平行问题 证明直线和平面平行的方法有: ①利用定义采用反证法; ②平行判定定理; ③利用面面平行,证线面平行。 主要方法是②、③两法 在使用判定定理时关键是确定出面内的 与面外直线平行的直线. 常用具体方法:中位线和相似 例1、P是平行四边形ABCD所在平面外一点,Q是PA的中点. 求证:PC∥面BDQ. 证明:如图,连结AC交BD于点O. ∵ABCD是平行四边形, ∴A O=O C.连结O Q,则O Q在平面BDQ内, 且O Q是△APC的中位线, ∴PC∥O Q. ∵PC在平面BDQ外, ∴PC∥平面BDQ. 例2、在棱长为a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设M、N、E、F分别是棱A1B1、A1D1、C1D1、B1C1的中点.求证: (1)E、F、B、D四点共面; (2)面AMN∥面EFBD.

证明:(1)分别连结B 1D 1、ED 、FB ,如图, 则由正方体性质得 B 1D 1∥BD. ∵E 、F 分别是D 1C 1和B 1C 1的中点, ∴EF ∥ 21B 1D 1.∴EF ∥2 1 BD. ∴E 、F 、B 、D 对共面. (2)连结A 1C 1交MN 于P 点,交EF 于点Q ,连结AC 交BD 于点O ,分别连结PA 、Q O . ∵M 、N 为A 1B 1、A 1D 1的中点, ∴MN ∥EF ,EF ?面EFBD. ∴MN ∥面EFBD. ∵PQ ∥A O , ∴四边形PA O Q 为平行四边形. ∴PA ∥O Q. 而O Q ?平面EFBD , ∴PA ∥面EFBD.且PA ∩MN=P ,PA 、MN ?面AMN , ∴平面AMN ∥平面EFBD. 例3如图(1),在直角梯形P 1DCB 中,P 1D//BC ,CD ⊥P 1D ,且P 1D=8,BC=4,DC=4 6, A 是P 1D 的中点,沿A B 把平面P 1AB 折起到平面PAB 的位置(如图(2)),使二面角P —CD —B 成45°,设E 、F 分别是线段AB 、PD 的中点. 求证:AF//平面PE C ; 证明:如图,设PC 中点为G ,连结FG ,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知识点总结(详细)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知识点总结 一、空间几何体 (一)空间几何体的类型 1多面体:由若干个平面多边形围成的几何体。围成多面体的各个多边形叫做多面体的面,相邻两个面的公共边叫做多面体的棱,棱与棱的公共点叫做多面体的顶点。 2旋转体:把一个平面图形绕它所在的平面内的一条定直线旋转形成了封闭几何体。其中,这条直线称为旋转体的轴。 (二)几种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 1、棱柱的结构特征 1.1棱柱的定义: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并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棱柱。 棱柱的分类 「斜機柱 ①校*L曲査十底雨>直棱 柱]一IF 皱ft 他械柱… 底面是四边形底面是平行四边形 棱柱四棱柱平行六面体侧棱垂直于底面底面是矩形 直平行六面体'长方体 底面是正方形棱长都相等 正四棱柱正方体 性质: I、侧面都是平行四边形,且各侧棱互相平行且相等; n、两底面是全等多边形且互相平行; 川、平行于底面的截面和底面全等;

2 1.3棱柱的面积和体积公式 S 直棱柱侧ch ( c 是底周长,h 是咼) S 直棱柱表面=c ? h+ 2S 底 V 棱柱=S 底? h 2、棱锥的结构特征 2.1棱锥的定义 (1) 棱锥: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是有一个公共 顶点的三角形,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棱锥。 (2) 正棱锥:如果有一个棱锥的底面是正多边形, 并且顶 点在底面的投影是底面的中心,这样的棱锥叫做正棱锥。 2.2正棱锥的结构特征 I 、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与底面相似的正多边形, 相似比 等于顶点到截面的距离与顶点到底面的距离之比;它们面积 的比等于截得的棱锥的高与原棱锥的高的平方比; 截得的棱 锥的体积与原棱锥的体积的比等于截得的棱锥的高与原棱 锥的高的立方 比; n >正棱锥的各侧棱相等,各侧面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 正棱锥侧面积: 1 S 正棱椎 (c 为底周长,h'为斜高) 2 1 体积:V 棱椎-Sh ( S 为底面积,h 为高) 3 正四面体: 对于棱长为a 正四面体的问题可将它补成一个边长为 2 -a 的正方体问题。 P O H C

立体几何常见证明方法

立体几何方法归纳小结 一、线线平行的证明方法 1、根据公理4,证明两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 2、根据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若直线a平行于平面A ,过a的平面B与平面A相交于b ,则a//b。 3、根据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若直线a与直线b都与平面A垂直,则a//b 。 4、根据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若平面A//平面B,平面C与平面A和平面B的交线分别为直线a与直线b,则a//b 。 二、线面平行的证明方法 1、根据线面平行的定义,证直线与平面没有公共点。 2、根据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若平面A内存在一条直线b与平面外的直线a平行,则a//A 。(用相似三角形或平行四边形) 3、根据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若两平面平行,则一个平面内的任一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 三、面面平行的证明方法 1、根据定义,若两平面没有公共点,则两平面平行。 2、根据两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一个平面内有两相交直线与另一平面平行,则两平面平行。 或根据两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的推论,一平面内有两相交直线与另一平面内两相交直线平行,则两平面平行。 3、垂直同一直线的两平面平行。 4、平行同一平面的两平面平行。 四、两直线垂直的证明方法 1、根据定义,证明两直线所成的角为90° 2、一直线垂直于两平行直线中的一条,也垂直于另一条. 3、一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则它垂直于平面内的所有直线. 4、根据三垂线定理及逆定理,若平面内的直线垂直于平面的一条斜线(或斜线在平面内的射影),则它垂直于斜线在平面内的射影(或平面的斜线). 五、线面垂直的证明方法 1、根据定义,证明一直线与平面内的任一(所有)直线垂直,则直线垂直于平面. 2、根据判定定理,一直线垂直于平面内的两相交直线,则直线垂直于平面. 3、一直线垂直于两平行平面中的一个,也垂直于另一个. 4、两平行直线中的一条垂直于一个平面,另一条也垂直于这个平面. 5、根据两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两平面垂直,则一个平面内垂直于它们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六、面面垂直的证明方法 1、根据面面垂直的定义,两平面相交所成的二面角为直二面角,则两平面垂直。 2、根据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一平面经过另一平面的一条垂线,则两平面垂直。 3、一平面垂直于两平行平面中的一个,也垂直于另一个。 七、两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求法 1、根据定义,平移其中一条和另一条相交,然后在三角形中求角。

立体几何证明方法大全

(二)立体几何证明方法汇总 1、线线平行判定定理 一个平面 点 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的 两条直线平行 线面平行性质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 面面平行的性一个平面与两个平行平面相交 则交线平行 线面垂直的性垂直于同 行

两条直线所成的角是 线面垂直的性质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任何一条直线 一条直线垂直三角形两边则垂直一条直线垂直于三角形的两条边 第三边 三垂线定理 个平面的一条斜线的射影垂直,那么它和这条斜线垂直 三垂线定理逆定三垂线逆定理 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垂直,那么它和这条斜线的射影垂直

一条直线与平面没有交点 线面平行判两个平面平行, 平行于另一个平面 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平面内的任何一条 直线,则直线与平面垂直。 的一条直线垂直于平面内两条相交直线, 则平行于这个平面。 的推一条直线垂直于两个平行平面中的一个平面,它也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的若二平面垂直,那么在一个平面内垂直 于它们的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如果两个平面没有公共点,则两个平面平行。 面面平行的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平行于另一 个平面,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 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推如果两个平面内两条相交直线平行于另一个平面内两条相交直线,则两个平面平行。 线面垂直的 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 两个平面相交, 这两个平面垂直。 面面垂直的判如果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 面垂直。

公理 么这条直线上的所有点都在这个平面内。( ( 公理 它公共点,这些公共点的集合是一条直线( ( 公理 个平面。 干个点共面的依据 推论 有一个平面。 ( ( 推论 推论

立体几何证明方法汇总

E B C D A P ① 中位线定理 例题:已知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 中,6BC =,正方形ADEF 所在平面与平面ABCD 垂直,G ,H 分别是DF ,BE 的中点. (1)求证:GH ∥平面CDE ; (2)若2,42CD DB ==,求四棱锥F-ABCD 的体积. 练习:1、如下图所示:在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C=3,BC=4,AB=5,AA 1=4,点D 是AB 的中点。 求证:AC 1∥平面CDB 1; 2. 如图,1111D C B A ABCD -是正四棱柱侧棱长为1,底面边长为2,E 是棱BC 的中点。(1)求证://1BD 平面 DE C 1;(2)求三棱锥BC D D 1-的体积. 3、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是正方形,侧棱PD ⊥底面ABCD ,4,3PD DC ==,E 是PC 的中点。 (1)证明://PA BDE 平面; (2)求PAD ?以PA 为轴旋转所围成的几何体体积。 E A 1 B 1 C 1 D 1D C B A _ H _ G _ D _ A _ B _ C E F

G P A B C D F E A B C D E F 例2、 如图, 在矩形ABCD 中,2AB BC = , ,P Q 分别为线段,AB CD 的中点, EP ⊥平面ABCD .求证: AQ ∥平面CEP ;(利用平行四边形) 练习:①如图,PA 垂直于矩形ABCD 所在的平面,E 、F 分别是AB 、PD 的中点。求证:AF ∥平面PCE ; ②如图,已知P 是矩形ABCD 所在平面外一点,ABCD 平面PD ⊥,M ,N 分别是AB ,PC 中点。求证://PAD MN 平面 P A B C D M N ③ 如图,已知AB ⊥平面ACD ,DE//AB ,△ACD 是正三角形,AD = DE = 2AB ,且F 是CD 的中点.⑴求证:AF//平面BCE ; ④、已知正方体ABCD-1111D C B A ,O 是底ABCD 对角线的交点.求证://1O C 面11 AB D . D 1 C 1B 1A 1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经典常考题型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经典常考题型 题型一: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及空间角的计算 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通常考查平行、垂直关系的证明,一般出现在解答题的第(1)问,解答题的第(2)问常考查求空间角,求空间角一般都可以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用空间向量的坐标运算求解. 【例1】如图,在△ABC 中,∠ABC = π4 ,O 为AB 边上一点,且3OB =3OC =2AB ,已知PO ⊥平 面ABC ,2DA =2AO =PO ,且DA ∥PO. (1)求证:平面PBD ⊥平面COD ; (2)求直线PD 与平面BDC 所成角的正弦值. (1)证明 ∵OB =OC ,又∵∠ABC =π 4, ∴∠OCB =π4,∴∠BOC =π 2. ∴CO ⊥AB. 又PO ⊥平面ABC , OC ?平面ABC ,∴PO ⊥OC. 又∵PO ,AB ?平面PAB ,PO ∩AB =O , ∴CO ⊥平面PAB ,即CO ⊥平面PDB. 又CO ?平面COD , ∴平面PDB ⊥平面COD. (2)解 以OC ,OB ,OP 所在射线分别为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 设OA =1,则PO =OB =OC =2,DA =1. 则C(2,0,0),B(0,2,0),P(0,0,2),D(0,-1,1), ∴PD →=(0,-1,-1),BC →=(2,-2,0),BD →=(0,-3,1).

设平面BDC 的一个法向量为n =(x ,y ,z ), ∴?????n ·BC →=0,n · BD →=0,∴???2x -2y =0,-3y +z =0, 令y =1,则x =1,z =3,∴n =(1,1,3). 设PD 与平面BDC 所成的角为θ, 则sin θ=????? ? ??PD →·n |PD →||n | =??????1×0+1×(-1)+3×(-1)02+(-1)2+(-1)2×12+12+32=222 11. 即直线PD 与平面BDC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22211. 【类题通法】利用向量求空间角的步骤 第一步: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第二步:确定点的坐标. 第三步:求向量(直线的方向向量、平面的法向量)坐标. 第四步:计算向量的夹角(或函数值). 第五步:将向量夹角转化为所求的空间角. 第六步:反思回顾.查看关键点、易错点和答题规范. 【变式训练】 如图所示,在多面体A 1B 1D 1-DCBA 中,四边形AA 1B 1B ,ADD 1A 1,ABCD 均为正方形,E 为B 1D 1的中点,过A 1,D ,E 的平面交CD 1于F . (1)证明:EF ∥B 1C . (2)求二面角E -A 1D -B 1的余弦值. (1)证明 由正方形的性质可知A 1B 1∥AB ∥DC ,且A 1B 1=AB =DC ,所以四边形A 1B 1CD 为平行四边形,从而B 1C ∥A 1D ,又A 1D ?面A 1DE ,B 1C ?面A 1DE ,于是B 1C ∥面A 1DE.又B 1C ?面B 1CD 1,面A 1DE ∩面B 1CD 1=EF ,所以EF ∥B 1C.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知识点整理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知识 点整理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三、立体几何初步 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1)棱柱: 几何特征:两底面是对应边平行的全等多边形;侧面、对角面都是平行四边形;侧棱平行且相等;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与底面全等的多边形。 (2)棱锥 几何特征:侧面、对角面都是三角形;平行于底面的截面与底面相似,其相似 比等于顶点到截面距离与高的比的平方。 (3)棱台: 几何特征:①上下底面是相似的平行多边形 ②侧面是梯形 ③侧棱交于原棱锥的顶点 (4)圆柱:定义: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的直线为轴旋转,其余三边旋转所成 几何特征:①底面是全等的圆;②母线与轴平行;③轴与底面圆的半径垂直; ④侧面展开图是一个矩形。 (5)圆锥:定义: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为旋转轴,旋转一周所成 几何特征:①底面是一个圆;②母线交于圆锥的顶点;③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 (6)圆台:定义:以直角梯形的垂直与底边的腰为旋转轴,旋转一周所成 几何特征:①上下底面是两个圆;②侧面母线交于原圆锥的顶点;③侧面展开 图是一个弓形。 (7)球体:定义:以半圆的直径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半圆面旋转一周形成的几 何体 几何特征:①球的截面是圆;②球面上任意一点到球心的距离等于半径。 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 定义三视图:正视图(光线从几何体的前面向后面正投影);侧视图(从左向右)、 俯视图(从上向下) 注:正视图反映了物体的高度和长度;俯视图反映了物体的长度和宽度;侧视图反映了物体的高度和宽度。 3、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斜二测画法 斜二测画法特点:①原来与x 轴平行的线段仍然与x 平行且长度不变; ②原来与y 轴平行的线段仍然与y 平行,长度为原来的一 半。 4、柱体、锥体、台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1)几何体的表面积为几何体各个面的面积的和。 (2)特殊几何体表面积公式(c 为底面周长,h 为高,'h 为斜高,l 为母线) ch S =直棱柱侧面积 rh S π2=圆柱侧 '2 1ch S =正棱锥侧面积 rl S π=圆锥侧面积 ')(2 121h c c S += 正棱台侧面积 l R r S π)(+=圆台侧面积 ()l r r S +=π2圆柱表 ()l r r S +=π圆锥表 ()22R Rl rl r S +++=π圆台表 (3)柱体、锥体、台体的体积公式 V Sh =柱 2V Sh r h π==圆柱 13V Sh =锥 h r V 23 1π=圆锥

立体几何平行证明题常见模型及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立体几何平行证明题常见模型及方法 证明空间线面平行需注意以下几点: ①由已知想性质,由求证想判定,即分析法与综合法相结合寻找证题思路。 ②立体几何论证题的解答中,利用题设条件的性质适当添加辅助线(或面)是解题的常用方法之一。 ③明确何时应用判定定理,何时应用性质定理,用定理时要先申明条件再由定理得出相应结论。 平行转化:线线平行 线面平行 面面平行; 类型一:线面平行证明(中位线法,构造平行四边形法,面面平行法) (1) 方法一:中位线法 以锥体为载体 例1:如图,在底面为平行四边形的四棱锥P ABCD -中, 点E 是PD 的中点. 求证:PB ∥平面AEC ; 变式1:若点M 是PC 的中点,求证:PA||平面BDM ; 变式2:若点M 是PA 的中点,求证:PC||平面BDM 。 变式3如图,在四棱锥S ABCD -中,底面ABCD 是菱形, , 点M 是SD 的中点,求证://SB 平面ACM _ B _ C S P A B C D 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柱体为载体 例2 在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D 为BC 的中点,求证:1A C ||平面1AB D 变式1 在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若E 是CD 的中点,求证:1B D ||平面1BC E 变式2在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若E 是CD 的中点,求证:1B D ||平面1BC E 变式 3 如图,在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A 1=5,AC=BC=2,∠C=90°,点D 是A 1C 1的中点. 求证:BC 1//平面AB 1D ; 方法2:构造平行四边形法 例1如图,在四棱锥S ABCD -中,底面ABCD 为正方形,E 、F 分别为AB SC ,的中点.证明○1EF ∥平面SAD ○2BF ∥平面SDE 变式1:若E 、F 分别为AD SB ,的中点.证明EF ∥平面SCD 变式2 若E 、F 分别为SD B ,A 的中点.证明EF ∥平面SCB 例2 如图,在直四棱柱ABCD-A 1B 1C 1D 1中,底面ABCD 为等腰梯形,AB//CD ,AB=4, F E S A B C D E C E 1 A 1 B 1 C 1 D 1 D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重要知识点(经典)

立体几何知识点 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1)棱柱: 几何特征:两底面是对应边平行的全等多边形;侧面、对角面都是平行四边形;侧棱平行且相等;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与底面全等的多边形。 (2)棱锥 几何特征:侧面、对角面都是三角形;平行于底面的截面与底面相似,其相似比等于顶点到截面距离与 高的比的平方。 (3)棱台: 几何特征:①上下底面是相似的平行多边形 ②侧面是梯形 ③侧棱交于原棱锥的顶点 (4)圆柱:定义: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的直线为轴旋转,其余三边旋转所成 几何特征:①底面是全等的圆;②母线与轴平行;③轴与底面圆的半径垂直;④侧面展开图是一个矩形。 (5)圆锥:定义: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为旋转轴,旋转一周所成 几何特征:①底面是一个圆;②母线交于圆锥的顶点;③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 (6)圆台:定义:以直角梯形的垂直与底边的腰为旋转轴,旋转一周所成 几何特征:①上下底面是两个圆;②侧面母线交于原圆锥的顶点;③侧面展开图是一个弓形。 (7)球体:定义:以半圆的直径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半圆面旋转一周形成的几何体 几何特征:①球的截面是圆;②球面上任意一点到球心的距离等于半径。 4、柱体、锥体、台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1)几何体的表面积为几何体各个面的面积的和。 (2)特殊几何体表面积公式(c 为底面周长,h 为高,' h 为斜高,l 为母线) ch S =直棱柱侧面积 rh S π2=圆柱侧 '2 1ch S =正棱锥侧面积 rl S π=圆锥侧面积 ')(2 121h c c S +=正棱台侧面积 l R r S π)(+=圆台侧面积 ()l r r S +=π2圆柱表 ()l r r S +=π圆锥表 () 22R Rl rl r S +++=π圆台表 (3)柱体、锥体、台体的体积公式 V Sh =柱 2V S h r h π==圆柱 13V S h =锥 h r V 23 1π=圆锥 '1()3 V S S h =台 '2211()()33V S S h r rR R h π=+=++圆台 (4)球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V 球=343 R π ; S 球面=24R π

高中立体几何证明垂直的专题训练

高中立体几何证明垂直的专题训练 深圳龙岗区东升学校—— 罗虎胜 立体几何中证明线面垂直或面面垂直都可转化为 线线垂直,而证明线线垂直一般有以下的一些方法: (1) 通过“平移”。 (2) 利用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的性质。 (3) 利用勾股定理。 (4) 利用三角形全等或三角行相似。 (5) 利用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等等。 (1) 通过“平移”,根据若αα平面则平面且⊥⊥a b b a ,,// 1.在四棱锥P-ABCD 中,△PBC 为正三角形,AB ⊥平面PBC ,AB ∥CD ,AB= 2 1 DC ,中点为PD E .求证:AE ⊥平面PDC. 分析:取PC 的中点F ,易证AE//BF ,易证 B F ⊥平面PDC 2.如图,四棱锥P -ABCD ABCD ,∠PDA=45°,点E 为棱AB 的中点. 求证:平面PCE ⊥平面PCD ; 分析:取PC 的中点G ,易证EG//AF ,又易证A F 于是E G ⊥平面PCD,则平面PCE ⊥平面PCD 3 、如图所示,在四棱锥P ABCD -中, (第2题图)

AB PAD ⊥平面,//AB CD ,PD AD =,E 是PB 的中点,F 是CD 上的点,且 1 2 DF AB = ,PH 为PAD ?中AD 边上的高。 (1)证明:PH ABCD ⊥平面; (2)若121PH AD FC ===,,,求三棱锥E BCF -的体积; (3)证明:EF PAB ⊥平面. 分析:要证EF PAB ⊥平面,只要把FE 平移到DG ,也即是取AP 的中点G ,易证EF//GD, 易证D G ⊥平面PAB 4.如图所示, 四棱锥P -ABCD 底面是直角梯形 ,,2,BA AD CD AD CD AB PA ⊥⊥=⊥底面ABCD , E 为PC 的中点, P A =AD 。 证明: BE PDC ⊥平面; 分析:取PD 的中点F ,易证AF//BE, 易证A F ⊥平面PDC (2)利用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的性质 5、在三棱锥P ABC -中,2AC BC ==,90ACB ∠=,AP BP AB ==, PC AC ⊥. (Ⅰ)求证:PC AB ⊥; (Ⅱ)求二面角B AP C --的大小; 6、如图,在三棱锥P ABC -中,⊿PAB 是等边三角形,∠P AC =∠PBC =90 o A C B P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