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三化学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测试题

初三化学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测试题

初三化学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测试题
初三化学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测试题

初三化学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测试题初三化学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测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6分)

1.(2019·烟台)下列关于空气各成分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

B.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防腐

C.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属于空气污染物

D.空气中的稀有气体一般不跟其他物质反应,又被称为“惰性气体”

2.(2019·苏州)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空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天然资源

B.少量有害气体进入空气中,依靠大自然的自净能力,空气仍能保持洁净

C.按质量计算,空气中约含氮气78%、氧气21%、其他气体和杂质约占1%

D.空气中的稀有气体一般不跟其他物质反应,曾被称为“惰性气体”

3.(2019·河南)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基本监控项目的是( )

A.二氧化硫浓度

B.氮气浓度

C.二氧化氮浓度

D.PM2.5浓度

4.小茜同学对部分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做了如下归纳,其中你认为错误的是( )

A.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填充食品包装袋防腐

B.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用于霓虹灯

C.氦气的密度很小且稳定——探空气球

D.氮气高温时性质活泼——光合作用的原料

5.(2019·济宁)下列各组物质都属于氧化物的是( )

A.氮气、空气

B.水、双氧水

C.烧碱、纯碱

D.生石灰、熟石灰

6.(2019·兰州)右图装置常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对该实验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

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B.燃烧匙中的红磷可以换成细铁丝

C.该实验可说明N2难溶于水

D.红磷的量不足会导致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大于1/5

7.(2019·广州)下列属于“空气污染指数”需要监测污染物是( )

A.氮气

B.二氧化碳

C.稀有气体

D.可吸入颗粒物

8.以下是空气污染指数与质量状况的对应关系:

污染指数0~50 51~100 101~200 201~300 301以上

质量状况优良普通不佳差

某市区某天的空气污染指数为48,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根据以上信息,判断该市区当天的空气质量状况是( )

A.优

B.良

C.轻度污染

D.重度污染

9.(2019·菏泽)今年雾霾天气一度笼罩我国中东部大部分地区,多地PM2.5指数直逼最大值,下列行为不利于雾霾天气治理的是( )

A.以步代车

B.风力发电

C.焚烧垃圾

D.植树造林

10.(2019·成都)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

11.(2019·黄冈)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春色满园,花香四溢”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空气是由空气分子构成的

C.组成CO、CO2的元素种类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D.气体受热膨胀是因为温度升高气体分子变大

12.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 )

A.分子的质量大,原子的质量小

B.分子体积大、有空隙,原子体积小、无空隙

C.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13.(2019·武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

B.空气由空气分子组成

C.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等

D.氧化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

14.(2019·天津)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它们具有熔点高、密度小、抗腐蚀性能好等优良性能,因此被广泛用于火箭、航天飞机、船舶和化工等。已知钛原子的质子数为22,中子数为26,则钛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48

B.26

C.22

D.4

15.(2019·泰安)某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如下所示,下列有关该微粒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微粒的原子核内有11 个质子

B.该微粒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 个电子

C.该微粒的原子核外有3 个电子层

D.该图表示的微粒是一种离子

16.(2019·江西)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原子的是( )

17.(2019·江西)我国科学家成功用一种核内有4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铍原子来测定“北京猿人”的年龄,这种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A .2 B.4 C.6 D.10

18.(2019·聊城)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氧化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

A.钢、氧化镁、空气

B.氮气、氧气、食醋

C.干冰、水、果汁

D.金刚石、冰水、矿泉水

19.(2019·黄冈)下列各组物质中,均属纯净物的是( )

A.合成纤维油脂

B.天然气水银

C.冰水干冰

D.医用酒精碘盐

20.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用氮气制成氨气,分子发生了改变

B.水结成冰是物理变化,因为分子本身没有改变

C.二氧化碳降温、加压聚集成干冰,分子发生了改变

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21.(2019·德州)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缺少或过量都会引起甲状腺肿大,下图是元素周期表中关于碘元素的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碘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相对原子质量为126.9

C.原子核内中子数为53

D.碘原子核外有53个电子

22.(2019·泰安)下列有关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能构成分子,但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B.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只能重新组合

C.碳-12原子和碳-13原子的中子数相同

D.原子中一定含有质子、中子、电子三种粒子

23.(2019·滨州)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氧化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

A.钢、氧化镁、空气

B.氮气、氧气、牛奶

C.焊锡、水、果汁

D.金刚石、冰水、矿泉水

二、填空题(共30分)

24.(8分)某化学小组的同学经查阅资料得知:人呼吸中各种气体的体积分数如下表所示:

气体吸入气体呼出气体

X 78% 75%

Y 21% 15%

CO2 0.03% 3.68%

H2O 0.02% 5.44%

其他0.95% 0.88%

(1)请你判断:表中X是(填名称,下同) ,Y是。

(2)欲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水蒸气,其实验方法是。

(3)X气体在呼吸过程中没有参与化学反应,但在呼出的气体中体积分数却减少了,其原因是。

25.(7分)我们的生活中离不开空气。

(1)空气是混合物,其中含有氧气、____、稀有气体、二

氧化碳等,其中氧气按体积计算约占空气体积的_____。

(2)防止空气污染,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请提出一条减少空气污染的建议____________。

(3)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对空气的成分进行研究。用汞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得到的氧化汞是_________色的固体,在空气中加热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

(4)初中阶段,我们用如右图所示的装置和药品研究空气的组成。

写出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过程中,燃着的红磷熄灭后,当冷却至室温时,水能进入集气瓶中,其原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7 分)在分子、原子、原子核、质子、中子、电子等粒子中,找出符合下列条件的粒子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1)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是________。

(2)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________。

(3)带正电荷的粒子是________。

(4)不显电性的粒子是________。

(5)质量最小的粒子是________。

(6)在同一原子中数目相等的粒子是________。

(7)决定原子质量大小的粒子主要是________。

27.(8分)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工具,下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IA 0

1 1 H

1.008 2 He

4.003

IIA IIIA I V A V A VIA VIIA

2 3 Li

6.941 4 Be

9.012 5 B

10.81 6 C

12.01 7 N

14.01 8 O

16.00 9 F

19.00 10 Ne

20.18

3 11 Na

22.99 12 Mg

24.31 13 Al

26.98 14 Si

28.09 15 P

30.97 16 S

32.07 17 Cl

35.45 18 Ar

39.95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_____(填元素符号),该

原子的原子序数是_______。

(2)某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为,该微粒是元素周期表中的____元素,它的核电荷数是_______,碳元素的核电荷数是_______,由此可知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3)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在化学反应中易_

__________(填“得”或“失”)

电子,是_______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三、实验探究题(共24分)

28.(12分)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就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进行实验探究。

【小组讨论】(1)讨论后同学们认为,选择的药品既要能消耗氧气,又不会跟空气中的其他成分反应而且生成物为固体。他们应该选择_________(填序号),为了充分消耗容器中的氧气,药品的用量应保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A.蜡烛

B.红磷

C.硫

D.木炭

(2)小组同学共同设计了如下图的两套装置,你认为合理的是_______(填序号)。为了确保实验的成功,在装药品之前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组实验】在讨论的基础上,他们分组进行了实验。

【数据分析】实验结束后,整理数据如下:(注:集气瓶容积为100 mL)

组别1 2 3 4 5 6

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mL 20 21 19 20 22 19

(3)通过对实验结果的交流,大多数同学都验证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_________。

通过实验还可以推断集气瓶中剩余气体的性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9.(12分)在前两章化学学习后,我们亲身体验了分子探究实验,感受到了化学的无穷魅力。

查阅资料:酚酞是一种指示剂,遇到氨水等碱性物质会变成红色;浓氨水中的氨分子会逸散到空气中,氨分子又会和水分子结合成氨水分子。

我的实验记录有:

步骤1:向蒸馏水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看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2:向无色的氨水中滴入两滴无色酚酞溶液,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3:如右图所示,将盛有浓氨水和酚酞溶液的两个小烧杯放在一起,用一个大烧杯罩住,过一段时间你会发现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学到了:

(1)酚酞溶液遇氨水等呈碱性的物质会变______色,常作指示剂使用。

(2)分子的特性之一:构成物质的分子是不断

_____________的。

(3)该实验的探究方法是:对看不见、摸不着的微粒,要“观察”它的运动可以设计实验,通过宏观的现象来间接认识。

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检测题参考答案

1.C 解析: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但二氧化碳本身无毒,是空气的重要成分之一,不属于空气污染物,C错。

2.C 解析:因空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通常所说的空气中各气体成分的含量是按体积分数计算的。

3.B 解析:氮气是空气中原有的成分,不属于我国空气质量基本监控项目,而二氧化硫、二氧化氮、PM2.5(细颗粒物)都是大气污染物,均列入我国空气质量基本监控项目。

4.D 解析: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不是氮气。

5.B 解析:氧化物是指含有两种元素且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A中氮气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

质,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等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A错;B中水和双氧水都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符合氧化物的定义,B正确;烧碱化学式是NaOH,纯碱化学式是Na2CO3,它们都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不属于氧化物,C错;生石灰化学式是CaO,属于氧化物,熟石灰化学式是Ca(OH)2,由三种元素组成,属于碱,D错。

6.C 解析: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色烟雾,故A错误。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因此不能将药品红磷换成细铁丝,故B错误。若氮气溶于水则最后水将充满集气瓶,因此该实验可证明N2难溶于水,故C正确。红磷的量不足,会使集气瓶中的氧气不能全部反应掉,而使进入集气瓶中的水小于1/5,故D错误。

7.D 解析:氮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都是空气的成分,都不是大气污染物,都不需要监测。可吸入颗粒物对人体健康有害,是大气污染物,属于“空气污染指数”需要监测的污染物。

8.A 解析:利用图表内容,依据提供的数据对应关系即可解决,污染指数从0~50对应的质量状况为优,而空气污染指数是48,所以当天的空气质量状况为优。此题考查了识图以及数据分析的能力,找到对应关系对号入座即可解决此类题目。

9.C 解析: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不超过2.5微米的颗

粒物,主要来源是化石燃料的燃烧和扬尘,以步代车、风力发电和植树造林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和扬尘的产生,进而减少大气中颗粒物的含量,有利于雾霾天气的治理;焚烧垃圾会增加大气中的颗粒物,不利于雾霾天气的治理。

10.B 解析:A中图示表示一种单质,该单质的一个分子由两个相同的原子构成;B中图示表示一种化合物,该化合物的一个分子由两个不同的原子构成;C中图示表示一种单质,该单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D中图示表示两种单质组成的混合物。

11.A 解析:“春色满园,花香四溢”说明花香分子在不停地运动,A正确;空气是一种混合物,其中含有多种物质,即含有多种分子,不存在“空气分子”,B错;组成CO、CO2的元素种类相同,但二者的分子结构不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不相同,C错;气体受热膨胀只是因为温度升高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变大,导致气体的体积增大,出现膨胀现象,气体分子本身的大小不变,D错。

12.D 解析:分子和原子不能比较大小,但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其一个分子比构成它的原子大;分子和原子的体积都很小,都有间隔;有的物质是由分子构成,有的物质是由原子构成,有的物质是由离子构成(以后学习);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故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13.B 解析:化学变化的过程就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物质分子的过程,故A正确;空气是由氧气、氮气等物质组成的混合物,不存在空气分子,故B错误;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等,故C正确;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故氧化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故D正确。

14.C 解析:原子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

15.D 解析:若粒子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该粒子是原子;若粒子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该粒子是阳离子;若粒子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该粒子是阴离子。

16.B 解析:A中核外电子数大于核内质子数,粒子带负电,属于阴离子;B中核外电子数等于核内质子数,粒子不带电,属于原子;C中核外电子数小于核内质子数,粒子带正电,属于阳离子;D中核外电子数大于核内质子数,粒子带负电,属于阴离子。

17.D 解析: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相对原子质量在数值上约等于原子的质量数,质量数等于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因此这种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asymp;

4+6=10。

18.D 解析:A组:钢是铁的合金,属于混合物,氧化镁中含有镁元素和氧元素,属于氧化物,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B组:氮气、氧气

均是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纯净物,属于单质,食醋中含有醋酸、水、无机盐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C组:干冰是固体二氧化碳,干冰和水属于氧化物,果汁中含有维生素、水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D组:金刚石属于单质,冰水是水,属于氧化物;矿泉水中含有水、可溶性矿物质等,属于混合物,D符合题意。

19.C 解析:A中合成纤维、油脂都是指一类物质,二者均为混合物;B中天然气是混合物,其主要成分是甲烷,另外还含有杂质,水银即汞单质;C中冰水是指水以固态和液态同时存在,属于纯净物,干冰是固体二氧化碳,属于纯净物;D中医用酒精是酒精和水的混合物,碘盐是食盐和含碘元素的物质等,属于混合物。

20.C 解析:二氧化碳由气体变为固体,没有生成新物质,分子没有发生变化。

21.C 解析:从图中可知:碘的偏旁是“石”,所以碘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A正确;图中的126 .9表示碘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B正确;图中的53表示碘元素原子内的质子数(核电荷数),在原子中,质子数一定等于核外电子数,而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C错误,D正确。

22.B 解析:有些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如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A错误;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只是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B正确;碳-12原子和碳-13原

子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C错误;普通氢原子中无中子,D错误。

23.D 解析:钢是由铁、碳等物质组成的合金,为混合物,不是单质;氧化镁由氧、镁两种元素组成,为氧化物;空气由氧气、氮气等物质组成,为混合物,故A错误。氮气是由氮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牛奶中含有水、蛋白质等多种物质,为混合物;而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为单质,而不是氧化物,故B错误。焊锡是含有锡、铅两种金属的合金,是混合物;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为氧化物;果汁中含有水、维生素等物质,为混合物,故C错误。金刚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冰水都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氧化物;而矿泉水中除水以外还含有矿物质,因此为混合物,故D正确。

24.(1)氮气氧气(2)对着干冷的玻璃呼气(3)由于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等气体的含量增加大于氧气的减少引起的

25.(1)氮气21% (2)工厂废气处理后再排放、减少使用化石燃料、开发新能源等(任选一条) (3)红汞+氧气氧化汞(4)磷+氧气五氧化二磷集气瓶中气体减少,压强减小,导致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

解析:(1)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氮气比氧气约为4∶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他气体和杂质占0.03%。(2)改善空气

质量可以从以下方面考虑:工厂废气处理后再排放、减少使用化石燃料、开发新能源、汽车使用清洁燃料或装催化转化器、植树造林来净化空气等。(3)汞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得到的氧化汞是红色的固体;反应物是汞和氧气,生成物是氧化汞,可以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4)由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可以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红磷燃烧后,集气瓶内的压强变小,大气压会把水压入集气瓶中。

26.(1)分子(2)原子(3)原子核、质子(4)分子、原子、中子(5)电子

(6)质子和电子(7)质子和中子

解析:注意分子、原子、中子不显电性及原子核带正电等这些易忽视的问题。

27.(1)Al 13 (2)氧8 6 核电荷数(或质子数或原子序数)

不同

(3)得非金属

28.(1)B 足量(或过量) (2)A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3)1/5

难溶于水,化学性质不活泼等

解析:(1)蜡烛、硫和木炭与氧气反应,生成物中有气体,不能准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只有红磷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生成固体物质,不影响空气成分的测定,故选B;也只有红磷足量或过量,才能完全消耗集气瓶中的氧气。(2)为保证红磷与空气中的氧气充分反应,必须把红磷放在集气瓶

的中下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是为了确保准确测量空气组成,减小误差。(3)剩余气体不难证明其难溶于水亦不能燃烧且不与红磷反应,化学性质不活泼。

29.无明显现象溶液变红B烧杯内的溶液变为红色有部分氨分子从A烧杯运动到B烧杯,并溶解在B烧杯溶液中形成氨水,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红运动

解析:步骤1中无色酚酞溶解在蒸馏水中,无明显现象;步骤2中,无色酚酞溶液滴入氨水中,根据资料可知溶液会变为红色;步骤3根据资料可知,氨分子运动到酚酞溶液中,溶液呈现红色,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知识点梳理

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 知识点梳理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考点一、空气的成分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的实验 实验原理: 4P + 5O2点燃 2P2O5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1.检验装置气密性 2.集气瓶内装入少量水,并作记号 3.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4.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实验现象及水面变化情况 实验现象 1.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 2.打开止水夹后,集气瓶内液面上升约1/5 3.实验结束后,将燃着的木条伸进到集气瓶中,火焰立即熄灭,说明集气瓶中不含氧气 实验说明 1.其反应物必须是易燃物,且反应没有气体生成 2.反应物必须足量,且容器的气密性良好 3.装置不能漏气;集气瓶中预先要加入少量的水;红磷点燃后要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塞 紧胶塞;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4.进入瓶中水的体积一般小于瓶内空间的1/5,可能原因是:a.红磷的量不足,使瓶内氧气 未消耗尽;b.胶塞未塞紧,使外界空气进入瓶内;c.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瓶塞,使进入瓶内 水的体积减小;d有部分水留在导管中 2、空气的成分和组成 气体成分体积比%性质用途 氮气78化学性质稳定,在一般条件下不易与其他物质 反应电焊的保护气、食品袋中的防腐剂等 氧气21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化学性质活泼供给呼吸,常做氧化剂 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通电时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作保护气,充制霓虹灯,用于激 光技术,氦气密度小,用作填充 气球 二氧化碳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作温室气肥其他 3、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步骤现象结论 用排水法收集一瓶呼出的气体瓶内充满无色气体空气和呼出的气体都是无颜色的 向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的气体中分别加入等量澄清石灰水呼出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 浊,空气中的澄清石灰水无变化 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比 空气中大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盛有空气和呼出气体的集气瓶呼出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空气中的木条继续燃烧 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浓度很小, 二氧化碳含量很大 考点二、混合物、混合物 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或由不同种物质组成)。

九年级化学第二章空气重点题型训练

第二章空气重点题型训练 1.加热一定质量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如图各图中与该反应事实最吻合的是 () A.B.C.D.2.用如图所示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对该实验认识错误的是()(多选) A.铜粉用量的多少,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B.实验结束后冷却到室温才能读数 C.气球的作用是调节气压,使氧气完全反应 D.在正常操作情况下,反应结束后消耗氧气的总体积应该是反应前注射器内气体体积的 3.实验室用稀的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为药品制取氧气,下列图象能正确反应对应关系的 是()(多选) A.B.C.D. 4.暖宝宝发热剂(主要成分为铁粉、木炭、食盐)的热量来源于铁粉与氧气的反应.发热剂 能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见图).以下对此改进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多选)

A.瓶内温度恢复至常温时才能测量最终流入水的体积 B.实验前一定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此实验中发热剂的多少不影响测量结果 D.此实验测出氧气的体积分数约是18.3% 5.下列事实分别能说明空气的成分,用物质的名称填空. (1)为防止照片褪色,可将照片用塑料薄膜封起来,目的是隔绝 (2)制氮肥常以空气为原料,说明空气中含有 (3)酥饼在空气中变软,说明空气中含有 (4)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的澄清石灰水表面形成一层白膜,说明空气中含有 (5)利用空气中的气体制成五光十色的霓虹灯,说明空气中含有. 6.空气是工业上制取大量氧气的原料,空气中主要组分的沸点如下表: 组分氮气氧气二氧化碳 沸点(℃)﹣195.8﹣183.0﹣78.5 工业制氧气是根据空气中液氧和液氮的不同,此过程属于变化(填“物理”或“化学”).将液态空气升温,最先逸出的物质主要是. 7.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小明同学学习了之后进行了如图整理.(部分反应条件已略去).(1)反应①硫在点燃的情况下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则生成物X的化学式为.(2)在反应③实验时,要预先在盛放氧气的集气瓶中放少量水或细沙子,其目的是.(3)由图可知氧气是化学性质比较(填“稳定”或“活泼”)的气体.

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知识点梳理

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的实验 实验原理:4P + 5O2点燃 2P2O5 实验装置: 2、空气的成分和组成 3、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或由不同种物质组成)。 例如,空气,溶液(盐酸、澄清的石灰水、碘酒、矿泉水),矿物(煤、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石灰石),合金(生铁、钢) 注意:氧气和臭氧混合而成的物质是混合物,红磷和白磷混合也是混合物。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例如:水、水银、蓝矾(CuSO4 ·5H2O)都是纯净物;冰与水混合是纯净物。 单质:有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 化合物:有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酸、碱、盐、氧化物) 氧化物:如果化合物仅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构成物质的微粒 微观的粒子有:原子、离子、分子、电子、质子等,它们都是微观概念,既表示种类又可表示个数。 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A、金属单质和稀有气体由原子直接构成; B、非金属单质、非金属与非金属形成的化合物由分子构成。 C、化合物中既有金属元素又有非金属元素的离子化合物是由离子构成。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分子由原子构成。 A、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常见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水、氢气、氧气、氮气、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不发生改变;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发生改变,生成新的分子。】 B、分子的微观特性:分子总是在不断地运动着;分子之间存在间隔;分子的质量很小。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另一种微粒。原子构成分子,原子也可直接构成物质,如金属汞、稀有气体等。 1. 分子与原子的比较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复习提纲

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 考点一、空气的成分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的实验 实验原理:4P + 5O 2 点燃2P2O5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1. 检验装置气密性 2. 集气瓶内装入少量水,并作记号 3. 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4. 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实验现象及水面变化情况 实验现象 1.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 2. 打开止水夹后,集气瓶内液面上升约1/5 3. 实验结束后,将燃着的木条伸进到集气瓶中,火焰立即熄灭,说明集气瓶中不 含氧气 实验说明 1. 其反应物必须是易燃物,且反应没有气体生成 2. 反应物必须足量,且容器的气密性良好 3. 装置不能漏气;集气瓶中预先要加入少量的水;红磷点燃后要立即伸入集气瓶 中,并塞紧胶塞;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4. 进入瓶中水的体积一般小于瓶内空间的1/5 ,可能原因是:a. 红磷的量不 足, 使瓶内氧气未消耗尽;b. 胶塞未塞紧,使外界空气进入瓶内;c. 未冷却至室2、空气的成分和组成 气体成分体积比% 性质用途 氮气 78 化学性质稳定,在一般条 件下不易与其他物质反应 电焊的保护气、食品袋中的防腐剂等 氧气 21 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 略大,化学性质活泼 供给呼吸,常做氧化剂 稀有气体0.94 化学性质稳定,通电时会 发出不同颜色的光作保护气,充制霓虹灯,用于激光技术,氦气密度小,用作填充气球 二氧化碳0.03 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作温室气肥 其他0.03 3、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步骤现象结论 用排水法收集一瓶呼出的气体瓶内充满无色气体空气和呼出的气体都是无颜 色的 向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的气体中分别加入等量澄清石灰水呼出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 浊,空气中的澄清石灰水无变 化 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浓 度比空气中大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盛有空呼出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熄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浓度很气和呼出气体的集气瓶灭,空气中的木条继续燃烧小,二氧化碳含量很大

最新九年级化学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最新九年级化学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课题1 空 气 一、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 1、装置图(见书P27) 2、实验现象: ①、红磷燃烧发出黄白色火焰,放出热量,冒出白色浓烟 ②、(过一会儿白烟消失,装置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烧杯内的水倒流入集气瓶,约占瓶子容积的1/5. 3、实验结论:说明空气不是单一的物质;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4、原理:表达式:磷(P ) + 氧气(O 2) 五氧化二磷(P 2O 5) 化学方程式: 4P + 5O 2 点燃 2P 2O 5 5、注意事项: ①、所用的红磷必须过量,过少则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 ②、要等集气瓶(装置)冷却后才能打开弹簧夹, ③、装置的气密性要好,(否则测量结果偏小), ④、要先夹住橡皮管,然后再点红磷(否则测量结果偏大). 思考:可否换用木炭、硫磺等物质?如能,应怎样操作? 答:不能用木炭或蜡烛(燃烧产生了气体,瓶内体积变化小),不能用铁(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6、实际在实验中测得的结果比真实值小,其原因可能是:①红磷量不足;②装置气密性差;③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④没有预先在导管中装满水. 1、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2、混合物: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的,这些物质相互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各物质都保持各自的性质. 注意:划分纯净物、混合物的标准是根据物质的种类来划分的.只含一种物质的就属于纯净物,含有 几种物质的就属于混合物, 四、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1、氮气: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溶于水,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化学性质不活泼. 21、 造成空气污染的物质:有害气体(一氧化碳(CO )、二氧化氮(NO 2)、二氧化硫(SO 2))和烟尘. 2、污染来源: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石油化工厂排放的废气及汽车排放的尾气. 点燃

《空气物质的构成》教案

2011-2012学年九年级粤教版初中化学 一. 教学内容: 2.1 空气的成分 2.3 保护空气的洁净清新 1、知道空气的组成以及干燥空气中各组分的体积分数。 2、了解氮气和稀有气体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3、能够解释“探究空气成分”实验的设计原理和实验现象,初步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4、能说出我国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有害物质及其来源 5、了解并关注空气质量日报,增强防治大气污染的环保意识。 二. 重点、难点: 1. 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2. 空气的主要污染物及来源 三. 教学程序 2.1 空气的成分 1、引言: 没有空气就没有生命!人类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空气。空气对我们,可以说如影随形,无处不在。我们本节就是要通过实验证明空气的存在,探究空气的组成。 2、提问: 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察觉,但你能用一个简单的实验或列举实例来说明空气确实存在吗? 3、探究活动一: 把一个空的集气瓶放入盛满水的水槽中,用力向下压。 4、学生讨论:集气瓶内的水为什么不能升到顶端? 5、学生得出结论:说明集气瓶内确实存在空气。 6、提问:同学们回忆一下,小学自然课上是怎样研究空气的组成的?空气是由哪些成分组成的? 7、学生答:是用燃烧的方法研究的,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 8、探究活动二: 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9、分析归纳实验现象。

10、归纳: 实验现象为①红磷燃烧;②放出大量的热;③生成大量白烟;④到燃烧停止,温度下降以后,瓶内水 上升约51 体积,同时白烟消失。 11、讲解: 在实验时要注意以下问题: ①红磷要足量,以确保瓶内的氧气完全消耗; ②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动作要迅速,即要立即将其伸入瓶内,并把塞子塞紧,不能漏气; ③要等到集气瓶冷却到室温后才能打开止水夹; ④实验开始时,导管应注满水,以防止实验后引起误差。 12、提问:瓶内约54 体积的空间还有没有气体?若有,它能支持燃烧吗? 13、思考、分析。 14、讲解:还有气体,因为液面没有上升到顶部。但是这部分气体不能支持燃烧,否则燃烧不会停止。 使用过量的红磷。 15、提问:该实验有时测得氧气的体积远小于51(或大于51 ),出现误差的可能原因在哪里? 16、分析原因 17、解答: 小于五分之一: ①红磷不足,使瓶内的氧气未反应完; ②装置的气密性不好。即装置漏气,有一部分外界空气进入瓶内; ③集气瓶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使进入瓶内水的体积减少; ④实验开始时,导管中未注满水,产生误差。 大于五分之一: (没有安装止水夹或止水夹夹得不紧,燃着的红磷送入集气瓶内动作过慢) 18、知识点总结: (1)P 红磷+2 O 氧气 ??→?点燃52O P 五氧化二磷 (2)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51 ; (3)氮气是不易溶于水的无色无味的气体。 19、空气的组成: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

第一轮复习知识点: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

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知识点 2.1空气的成分 一、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1.最早发现空气组成的科学家是法国的,他得出空气是由和组成的。 2.空气里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 a、原理(化学方程式): b、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 c、现象: d、结论:空气是混合物; O2约占1/5,可支持燃烧; N2约占4/5,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难溶于水 e、探究: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完全 ②能否用铁、铝代替红磷?不能原因:铁、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不能原因: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

@氮气:惰性保护气(化学性质不活泼)、重要原料(硝酸、化肥)、液氮冷冻 @稀有气体(He、Ne、Ar、Kr、Xe等的总称):保护气、电光源(通电发不同颜色的光)、激光技术 三、1.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或由不同种物质组成)例如,空气,溶液(盐酸、澄清的石灰水、碘酒、矿泉水),矿物(煤、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石灰石),合金(生铁、钢) 注意:氧气和臭氧混合而成的物质是混合物,红磷和白磷混合也是混合物。 2.纯净物、混合物与组成元素的种类无关。即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或混合物。 3.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例如:水、水银、蓝矾(CuSO4·5H2O)都是纯净物 冰与水混合是纯净物。名称中有“某化某”“某酸某”的都是纯净物,是化合物。 四、保护空气的洁净清新 1、空气污染源:工业、交通、生活污染源 2、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气体(CO、SO2、氮的氧化物)和烟尘等。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可吸入颗粒物、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PM2.5、臭等。 3.空气污染的危害、保护: 危害: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 保护: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使用清洁能源,工厂的废气经处理过后才能排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章测试题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测试 (满分:60分考试时间: 6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2分,计30分。)请把答案填在下面的表格里。 1.最早通过实验测定出空气成分的科学家是 A.法国的拉瓦锡 B.英国的汤姆生 C.瑞典的舍勒 D.意大利的阿伏加德罗 2.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白磷燃烧 B.汽油挥发 C.水遇强冷变成冰 D.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3.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属于纯净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 A.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 B.冰水混合物,五氧化二磷 C.矿泉水,河水 D.净化后的空气,受污染的空气 4.下列物质在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集气瓶底部应放少量水或细沙的是 A.木炭 B.硫粉 C.铁丝 D.红磷 5.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错误的是 A.化学反应前后它的质量不变 B.化学反应前后它的化学性质不变 C.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 D.可增加生成物的质量 6.下列关于氧气物理性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液态氧是一种淡蓝色液体 B.氧气难溶于水 C.氧气在通常状况下是一种无色气体 D.氧气的密度略小于空气

7.某密闭容器内盛有氧气和氮气的混合气体,采用燃烧法除去其中的氧气,且不能混入新的气体,最好采用的可燃物是 A.硫磺B.红磷C.铁丝D.木炭 8.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正确的是 A.硫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雾,放出大量的热 C.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倒入瓶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物质 9.下列关于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化合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B.有的氧化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氧化反应全不是化合反应D.所有燃烧都是化合反应 10.下列物质中含有氧气的是 A.双氧水B.空气C.氯酸钾D.氧化汞 11.在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时,忘记加二氧化锰,其后果是 A.加热时无氧气产生B.加热时产生氧气少C.产生氧气缓慢D.没有影响 12.常温下,某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略小,不易溶于水,其水溶液有挥发性,该气体泄漏时对人体有严重危害.收集该气体的最适宜方法是 A.排水集气法B.向上排空气法C.向下排空气法D.用气球泡收集 13.检验集气瓶内氧气有无集满的方法是 A.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B.向带火星的木条伸到瓶口 C.用燃烧的木条伸入瓶中D.将鼻子伸到瓶口闻一下气味 14.在试管中装入少量碘和锌粉的混合物,没有什么明显的化学反应.向其中滴入几滴水,则迅速发生反应,且水的质量未改变.则上述变化过程中水充当

九年级化学第二章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总结及练习题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1.拉瓦锡得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 2.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 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3.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叫做混合物。 4.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做纯净物。 5.混合物与纯净物的比较 混合物 纯净物 概念 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 只由一种物质组成 特征 无固定的性质,各种成分之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各自保持原来的性质 有固定的性质 化学符号 无固定的化学符号 有固定的化学符号 举例 空气、海水、牛奶 N 2、O 2、H 2O 联系 混合物 纯净物 6.稀有气体是氦、氖、氩、氪、氙、氡的总称,属于混合物,又称为惰性气体。 7.空气污染物为有害气体和烟尘。 8.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溶于水。在标准状况下,氧 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在101KPa ,-183摄氏度时,氧气变为淡蓝色液体,-218 摄氏度时,氧气变为淡蓝色雪花状固体。 9.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可以跟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10.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做化合反应。 11.物质与氧发生的发生,叫做氧化反应。氧气在氧化反应中提供氧,具有氧化 混合 分离

性。 12.进行的很慢,不容易察觉的氧化反应,叫做缓慢氧化。 13.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加热氯酸钾和加热高锰酸钾。 14.氧气的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利用液态氮与液态氧的沸点不同。属于 物理变化。 15.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 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催化剂在化学反应 中所起的作用叫做催化作用。 16.催化剂的特点: (1)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加快和减慢) (2)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 (3)不改变生成物的质量 17.几种反应。 (1)红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产生大量白烟) (2)碳+氧气 二氧化碳 (3)硫+氧气 二氧化硫(空气中发出淡蓝色火焰,氧气中发出蓝紫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4)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燃烧剧烈,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实验前应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防止集气瓶炸裂) (5)过氧化氢 水+氧气 (6)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 (7)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点燃 点燃 点燃 点燃 二氧化锰 二氧化锰 加热 加热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知识点总结新版粤教版

第二单元《空气、物质的构成》知识点 空气的成分 一、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a、可燃物要求:足量且产物是固体:选择红磷 b、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 c、现象:有大量白烟产生,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 d、结论:空气是混合物; O2约占1/5,可支持燃烧; N2约占4/5,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难溶于水 e、探究: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完全 ②能否用铁、铝代替红磷?不能原因:铁、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不能原因: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 @氮气:惰性保护气(化学性质不活泼)、重要原料(硝酸、化肥)、液氮冷冻 @稀有气体(He、Ne、Ar、Kr、Xe等的总称):保护气、电光源(通电发不同颜色的光)、激光技术 三、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或由不同种物质组成)例如,空气,溶液(盐酸、澄清的石灰水、碘酒、矿泉水),矿物(煤、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石灰石),合金(生铁、钢) 注意:氧气和臭氧混合而成的物质是混合物,红磷和白磷混合也是混合物。 纯净物、混合物与组成元素的种类无关。即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或混合物。 四、.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例如:水、水银、蓝矾(CuSO4·5H2O)都是纯净物 冰与水混合是纯净物。名称中有“某化某”“某酸某”的都是纯净物,是化合物。 一、空气污染源:工业、交通、生活污染源 二、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气体(CO、SO2、氮的氧化物)和烟尘等。目前计入空气

(3)空气污染的危害、保护: 危害: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保护: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使用清洁能源,工厂的废气经处理过后才能排放,积极植树、造林、种草、废气除尘处理,煤炭综合利用,减少直接以煤为原料,开发新能源,植树种草等 (4)目前环境污染问题: 臭氧层破坏(氟里昂、氮的氧化物等)温室效应(CO2、CH4等) 酸雨(NO2、SO2等)白色污染(塑料垃圾等) 构成物质的微粒 一、概述 微观的粒子有:原子、离子、分子、电子、质子等,它们都是微观概念,既表示种类又可表示个数。 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A、金属单质和稀有气体由原子直接构成; B、非金属单质、非金属与非金属形成的化合物由分子构成。 C、化合物中既有金属元素又有非金属元素的离子化合物是由离子构成。 二、分子: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分子由原子构成。 例: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A、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常见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水、氢气、氧气、氮气、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不发生改变;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发生改变,生成新的分子。】 B、分子的微观特性:分子总是在不断地运动着;分子之间存在间隔;分子的质量很小。 三、原子: 1、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另一种微粒。原子构成分子,原子也可直接构成物质,如金属汞、稀有气体等。 2、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发生变化,而原子本身没有变化,只是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构成新的物质,所以,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注意:原子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

第二章 空气、物质得构成 知识点梳理

第二章空气、物质得构成 1、空气中氧气含量得测定得实验 实验原理: 4P + 5O2 2P2O5 实验装置: 2、空气得成分与组成 3、对人体吸入得空气与呼出得气体得探究 混合物:就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得物质混合而成(或由不同种物质组成)。 例如,空气,溶液(盐酸、澄清得石灰水、碘酒、矿泉水), 矿物(煤、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石灰石),合金(生铁、钢)

注意:氧气与臭氧混合而成得物质就是混合物,红磷与白磷混合也就是混合物。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得。 例如:水、水银、蓝矾(CuSO4 ·5H2O)都就是纯净物;冰与水混合就是纯净物。 单质:有同种元素组成得纯净物。(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 化合物:有不同种元素组成得纯净物。(酸、碱、盐、氧化物) 氧化物:如果化合物仅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元素就是氧元素。 构成物质得微粒 微观得粒子有:原子、离子、分子、电子、质子等,它们都就是微观概念,既表示种类又可表示个数。 分子、原子、离子都就是构成物质得粒子。 A、金属单质与稀有气体由原子直接构成; B、非金属单质、非金属与非金属形成得化合物由分子构成。 C、化合物中既有金属元素又有非金属元素得离子化合物就是由离子构成。 分子就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得最小粒子。分子由原子构成。 A、分子就是构成物质得一种微粒,常见由分子构成得物质:水、氢气、氧气、氮气、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由分子构成得物质,在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不发生改变;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发生改变,生成新得分子。】 B、分子得微观特性:分子总就是在不断地运动着;分子之间存在间隔;分子得质量很小。 原子就是构成物质得另一种微粒。原子构成分子,原子也可直接构成物质,如金属汞、稀有气体等。 2、原子得构成 原子得得构成:原子由核外带负电得电子与带正电得原子核构成,原子核由带正电得质子与不带电得中子构成。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章 认识空气 保护空气》知识点汇总 粤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章认识空气保护空气》知识点汇总粤 教版 2.1空气的成分 一、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a、可燃物要求:足量且产物是固体:选择红磷 b、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 c、现象:有大量白烟产生,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 d、结论:空气是混合物; O2约占1/5,可支持燃烧; N2约占4/5,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难溶于水 e、探究: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完全 ②能否用铁、铝代替红磷?不能原因:铁、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不能原因: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 气体成分体积 比% 性质用途 氮气78 化学性质稳定,在一般条件下 不易与其他物质反应 电焊的保护气、食品袋中的防腐剂等 氧气21 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 化学性质活泼 供给呼吸,常做氧化剂 稀有气体0.94 化学性质稳定,通电时会发出 不同颜色的光 作保护气,充制霓虹灯,用于激光技术, 氦气密度小,用作填充气球 二氧 化碳 0.03 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作温室气肥 其他0.03 @氮气:惰性保护气(化学性质不活泼)、重要原料(硝酸、化肥)、液氮冷冻 @稀有气体(He、Ne、Ar、Kr、Xe等的总称):保护气、电光源(通电发不同颜色的光)、激光技术 三、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或由不同种物质组成)例如,空气,溶液(盐酸、澄清的石灰水、碘酒、矿泉水),矿物(煤、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石灰石),合金(生铁、钢) 注意:氧气和臭氧混合而成的物质是混合物,红磷和白磷混合也是混合物。 纯净物、混合物与组成元素的种类无关。即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或混合物。 四、.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例如:水、水银、蓝矾(CuSO4·5H2O)都是纯净物冰与水混合是纯净物。名称中有“某化某”“某酸某”的都是纯净物,是化合物。 2.2保护空气的洁净清新 一、空气污染源:工业、交通、生活污染源 二、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气体(CO、SO2、氮的氧化物)和烟尘等。目前计入空气空气污染物主要来源突出的危害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复习提纲

第二章 空气、物质的构成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的实验 实验原理: 4P + 5O 2 点燃 2P 2O 5 实验装置: 2、空气的成分和组成 3、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或由不同种物质组成)。 例如,空气,溶液(盐酸、澄清的石灰水、碘酒、矿泉水),矿物(煤、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石灰石),合金(生铁、钢) 注意:氧气和臭氧混合而成的物质是混合物,红磷和白磷混合也是混合物。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例如:水、水银、蓝矾(CuSO4·5H2O)都是纯净物;冰与水混合是纯净物。 单质:有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 化合物:有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酸、碱、盐、氧化物) 氧化物:如果化合物仅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构成物质的微粒 微观的粒子有:原子、离子、分子、电子、质子等,它们都是微观概念,既表示种类又可表示个数。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A、金属单质和稀有气体由原子直接构成; B、非金属单质、非金属与非金属形成的化合物由分子构成。 C、化合物中既有金属元素又有非金属元素的离子化合物是由离子构成。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分子由原子构成。 A、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常见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水、氢气、氧气、氮气、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不发生改变;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发生改变,生成新的分子。】 B、分子的微观特性:分子总是在不断地运动着;分子之间存在间隔;分子的质量很小。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另一种微粒。原子构成分子,原子也可直接构成物质,如金属汞、稀有气体等。

九年级化学第二章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二章我们周围的空气 教学目标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2、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3、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 4、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5、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6、能够根据反应物的性质和反应条件来选择制备气体的实验装置与操作方法,会根据生成物的性质选择收集方法。 教学内容 一、空气 1、空气的组成 按体积计算,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3%,二氧化碳及其它0.03%。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叫做混合物。如空气。 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纯净物。如氧气、氮气、二氧化碳。2、空气是宝贵的资源 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用作制硝酸和氮肥,做保护气等; 氧气比较活泼,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气焊练钢等; 稀有气体,很不活泼,用作保护气,电光源等。 3、保护空气 使用清洁能源,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 练习 1、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是() 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2、空气的成分中能供给呼吸的是() A.氮气B.氧气C.稀有气体D.二氧化碳3、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不超过2.5μm的颗粒物,主要来源是化石燃料的燃烧和扬尘.它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之一,吸入人体后能直接进入支气管,因而对

人体健康影响更大.下列措施能减少PM2.5污染的是() A.鼓励开私家车出行 B.鼓励燃煤火力发电 C.鼓励使用太阳能热水器 D.鼓励焚烧秸秆节约能源 二、氧气 1、氧气的性质 (1)物理性质:通常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加压、降温后可变成淡蓝色液体或淡蓝色雪花状固体;密度比空气 大;不易溶于水。(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 (2)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中和反应中提供氧,具有氧化性,是常用的氧化剂。 2、硫分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 硫在空气里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在氧气里燃烧的更旺,发出蓝紫色火焰。 硫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了一种带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硫气体,并放出热量。 3、铁丝分别在空气和氧气中人燃烧 在空气中加热铁丝时,铁丝只能发生红热现象不能燃烧;在氧气里点燃细铁丝可发生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铁与氧气反应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固体。 4、化合反应:把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的反应叫化合反应。 5、氧化反应: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 氧气在氧化反应中提供氧,它具有氧化性。 练习 1、以下对氧气的性质的描述,错误的是() A.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B.氧气极易溶于水

初中化学课件第二章空气

§第二章空气 一.空气: (1)组成:N:78% O: 21% 稀有气体:0.94% CO:0.03% 其它:0.03% 其中稀有气体包括:氦氖氩氪氙氡 He Ne Ar Kr Rn Dn (2)纯净物与混合物: (1)纯净物:只有一种物质组成,可以用专门的化学符号来表示。 如氮气:N水:HO (2)混合物:有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每种物质之间没有发生反应,保持各自性质。 如空气:包括N2 O2 CO2(混合物中各物质本身性质不变) 判断下列各项是混合物还是纯净物: 冰水混合物蔗糖溶液盐酸 二.空气污染与保护大气: 1.空气污染:就是空气中出现了其本身不该有的物质 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臭氧 SO2 CO NO2 O3 以上五项为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 可吸入颗粒物与PM2.5:环境科学中,颗粒物特指悬浮在空气当中的固体颗粒或液滴,是空气污染的一个主要来源。其中,空气动力学直径(以下简称直径)小于 等于10微米的颗粒物称为可吸入颗粒物,也称PM10。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 称为细颗粒物,也称PM2.5。颗粒物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很长,能积聚在肺部,会影响 人们健康。 2.保护大气: (1)找到污染源——清除:使用清洁能源,更换更好的设备

(2)已经产生污染——治理:安装尾气、废气处理装置,植树造林 三.氧气——O2 1.物理性质: 在标准情况下,为无色、无味气体,密度为1.429g/L,比空气密度(1.293 g/L)略大 溶解性:1L水中只能溶解30mL——100体积只能溶解3体积。 沸点:-183℃熔点:-218℃ 2.化学性质: (1)在O2中发生的几个反应: ①带火星的木条在O2中能够复燃(在空气中不复燃) C+O2CO2 ②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带有刺激性气味气体,发出蓝紫色 火焰(在空气中,淡蓝色火焰) S+O2SO2 ③铁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空气中只能发生 红热现象) 3Fe+2O2?Fe3O4 通过在空气和氧气中现象的不同,表现出氧气的助燃性 (该性质为化学性质)。 (2)通过以上几个反应,我们发现一个共同特点: 它们都是由两种物质起反应,生成另一种物质。我们把由两 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令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做化合反应。 这三个反应还有另一个共同特点:它们都是物质与氧发生的 反应,这类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氧气在氧化反应中提供氧, 它具有氧化性(该性质为在化学反应中体现出的性质,是化 学性质)。

第2章 空气、物质的构成

《第2章空气、物质的构成》测试卷一.选择题(共46小题) 1.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空气中氮气和氧气的体积比大约是4:1 B.氮气用于填充食品包装袋是因为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 C.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会造成酸雨 D.液氧可用作火箭发射时的助燃剂 2.通过实验测定了空气组成的科学家是() A.拉瓦锡B.达尔文 C.道尔顿D.牛顿3.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通常使用的物质是() A.硫B.木炭C.蜡烛D.红磷4.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空气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 B.空气中的氮气常用作保护气 C.空气中的稀有气体常用作灭火剂 D.空气中的氧气主要来自植物的光合作用 5.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及相关用途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氧气易溶于水,使得鱼能在水中生存; ②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粮食和食品仓库的保护气; ③氧气能支持燃烧,所以可用作火箭的高能燃料; ④由于稀有气体有惰性,所以常用作保护气。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D.②④6.“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物质的大量排放不违背该理念的是()A.工业废水B.二氧化硫C.固体粉尘D.氮气

7.打赢蓝天保卫战,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以下做法不合理的是()A.关停重污染企业B.限制燃放烟花爆竹 C.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D.露天焚烧作物秸秆 8.“见著知微”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点之一。它是指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思考和推论。建立起对微小的原子、分子的认识。下列不符合这一特点的是() A.蔗糖溶解B.水的电解实验 C.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D.A烧杯中溶液变红 9.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闻酒知香”体现了()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B.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C.分子之间有间隙D.分子可以再分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单质是由单原子构成的分子 B.只有单质与化合物才能形成混合物 C.一种元素只能形成一种化合物 D.原子可以相互结合形成分子 11.下列粒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的是() A.原子B.分子C.电子D.离子 12.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是()A.分子运动速率快,原子运动速率慢 B.分子大,原子小

空气物质的构成测试

空气物质的构成测试 The pony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

《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测试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班级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共28分) 1.空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天然资源。在空气的成分中,体积分数约占78%的是( ) 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 2.虾条、薯片等易碎食品常充有一种廉价易得的气体,目的是防止食品变质,并可防止食品在运输过程中被压碎,该气体是()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水蒸气

3.电工使用的“电笔”内充有一种气体,通电后会发红光,用以帮助电工判断用电器是否通电。人们常把“电笔”内发红光的管称为() A.氧管 B.氮管 C.氖管 D.氦管 4.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凉茶 B.蒸馏水 C.苹果醋 D.可乐 5.空气污染给人类和大自然带来严重危害。下列措施中,对减少空气污染没有直接作用的是() A.减少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使用B.工厂的废气经净化处理后排放C.提倡使用无磷洗衣粉D.更多地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 6.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其中错误的是()

7.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A.分子大,原子小 B.分子间有间隔,原子间没有间隔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D.分子在不停地运动,原子不运动 8.根据粒子结构示意图给出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③表示的是3个原子B.③表示的元素是非金属元素 C.①③表示的是阳离子D.①②表示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 9.下列对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正确的是() A.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 B.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C.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粒子 D.铝原子和铝离子的化学性质相同

贵州省遵义市九年级化学 2.1《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教案 沪教版

第二章第一节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 教学目标: 1.了解空气的组成; 2.了解什么是混合物和纯净物,并能进行区别; 3.了解排水集气法的基本原理; 4.简单了解氮气和稀有气体的特性和用途以及空气的污染和污染防治的有关知识。 教学重点: 1.通过实验判断空气的组成; 2.能区别简单的混合物和纯净物。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空气的成分及其体积分数; 2.初步了解简单仪器的使用,学会简单的实验操作; 3.了解氮气、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和用途; 4.了解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及预防大气污染。 过程与方法: 初步体验化学探究的过程,体验动手操作的愉悦,学会观察、思考、分析、联想,敢于发表自己观点,善于交流与讨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形成探究的欲望,培养一丝不苟的学习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探究空气的成分,纯净物、混合物概念的形成。 教学方式:科学探究,实验——讨论——归纳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提出问题: 1.你对空气了解多少; 2.你能证明空气的存在吗? 3.你能“捕捉”到空气吗? 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动脑、积极发言的习惯。 一、探究空气的成分

空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各组分气体的体积分数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 %,氦、氖、氩等稀有气体0.94 %,二氧化碳0.03 %,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的是混合物。 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叫纯净物。 纯净物有固定的组成,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组成。 讲解:我们已经知道空气是一种有多种成分的气体,且空气中各成分的含量是不相同的。 1.观察红磷燃烧现象; 2.观察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体验科学探究过程,让学生学会归纳小结、整理知识。 引出混合物和纯净物概念,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 讲述空气成分的发现史,培养学生们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学习习惯。 学生实验:“捕捉”空气的实验。 提问:怎样把一只集气瓶中的空气“捕捉”到另一只集气瓶中?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二、氮气和稀有气体 讲解氮气的性质和用途,使学生对空气中主要成分氮气用途有所了解。 植物吸收氮的原理:引导学生阅读并讲解,讲述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和它在生产和科研中的用途。 设计意图: 拓展学生知识面,形象、直观地了解稀有气体。 三、人类需要洁净的空气 提问: 1.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被污染后空气会造成哪些危害? 3.怎样防止空气被污染? 设计意图: 联系实际,体现“学以致用”的原则,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空气质量的监测和日报:

第二章_空气、物质的构成_单元检测试卷(有答案解析)

2019年科粤版初三化学中考复习: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单元检测试卷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13 小题,每题 2 分,共计26分,) 1.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含量最多的是()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2. 拒报道,美国宇航局的专家发明了“月球制氧机”,这种“月球制氧机”利用聚焦太阳能产生的高温使月球土壤发生化学反应制取氧气,据此可推测月球土壤中一定含有() A.氧气 B.水 C.氧元素 D.空气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大,原子小 B.分子总是不断运动,原子不运动 C.分子之间有间隔,原子没有 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4. 下列关于空气各成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空气中氮气的质量分数约为 B.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中,可以将红磷换成铁丝 C.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属于空气污染物 D.空气中的稀有气体一般不跟其他物质反应,又被称为“惰性气体” 5. 下列事实与对应的解释相符合的是() A.空气能被压缩–分子体积可以变小 B.结冰的水不能流动以下,水分子不再运动 C.铵盐都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氨气–铵盐中含有 D.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6. 有人患咽喉炎或鼻炎,医生常用“冷冻法”治疗,其冷冻剂是下列物质中的() A.液态氧气 B.液态空气 C.液化石油气 D.液态氮气 7. 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A.因为和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B.因为化学反应通常伴随着发光、发热现象,所以有发光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C.因为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所以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D.因为氧气在常温常压下是无色气体,所以固态氧气也呈无色 8. 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变成淡蓝色液体,此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是() A.氧分子的体积 B.氧分子的间隔 C.氧气的化学性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