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直投式酸奶发酵剂在酸奶制作中应用的初步研究

直投式酸奶发酵剂在酸奶制作中应用的初步研究

直投式酸奶发酵剂在酸奶制作中应用的初步研究
直投式酸奶发酵剂在酸奶制作中应用的初步研究

酸奶发酵工艺

酸奶发酵工艺 Last revised by LE LE in 2021

酸奶发酵工艺 课程论文 姓名刘思平 专业生物工程 班级 12级141班 学号 201220141262 2015年5月 酸奶发酵工艺 摘要:由新鲜牛奶制成的酸奶由于其丰富的营养、特殊的风味、爽滑的质构和良好的生理功能,倍受人们青睐。本文对酸奶发酵历史、制作机理、工艺优化做了详细的介绍。重点介绍了酸奶发酵的制作机理。 关键词:酸奶发酵发酵剂工艺 1.酸奶发酵概述 1.1 酸奶发酵的历史及现状 酸奶最早出现在古希腊和罗马,当地人因为饲养大量牲畜,掌握了酸奶的制作方法。当时酸奶作为一种食物或直接饮用或加入菜肴。古代,中东的医生把酸奶当做治疗胃、肝脏疾病的药物。波斯的妇女把酸奶当做化妆品。20世纪初,梅奇尼可夫提出酸奶对人类的健康非常有益。1922年西班牙人卡拉索建立酸奶工厂生产了达能酸奶,从此酸奶开始工厂化。 中国酸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迅速。近年酸奶的产量逐年增加,成为增长最快的乳产品之一。目前酸奶的发展变化主要有:工艺水平不断提高,酸奶制品系列化,酸奶原辅料组合化,奶制品口味、口感多样化、酸奶营养化,酸奶产品包装高档化等几个方面[1] 1.2酸奶发酵的定义及分类 酸奶是以鲜奶或乳制品为原料,经均质(或不均质)、杀菌、冷却后加入特定微生物发酵剂保温发酵而制成的产品。酸奶因为高含量的蛋白质和脂肪、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具有很高的营养功能,因其含有的微生物而具有很强的保健功能。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酸奶有不同的种类。一般按照酸奶在零售过程中的存在状态分为凝固型酸奶和搅拌型酸奶。 1.3酸奶发酵所用的原料和辅料

微生物与酸奶发酵

毕业论文 题目微生物与酸奶发酵 姓名学号 系(院)制药与生物工程班级P09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指导教师职称教授 指导教师职称 二0一二年五月六日

摘要 近年来,酸奶已逐渐成为一种老少皆宜的健康食品。酸奶是牛奶经过微生物发酵制成的,口味酸甜细滑,营养丰富,是一种功能独特的营养品,能调节机体微生物的平衡。酸奶不但具有牛奶的全部营养成分,而且其中的乳酸和钙结合生成的乳酸钙,更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下面,我想结合酸奶在生产过程中微生物所起的作用、微生物的菌群变化、酸奶的生产工艺及酸奶的功效等方面的容。 关键词微生物酸奶工艺发酵性能乳酸菌

引言------------------------------------------------------------3 1酸奶的基础知识------------------------------------------------3 2酸奶的分类状况------------------------------------------------3 3酸奶发酵剂----------------------------------------------------4 3.1酸奶发酵剂的种类--------------------------------------------4 3.2优良菌种的选育----------------------------------------------4 3.3菌种的移植--------------------------------------------------5 3.4培养基的配制和灭菌------------------------------------------5 3.5接种培养----------------------------------------------------5 3.6细胞浓缩----------------------------------------------------5 3.7冷冻干燥----------------------------------------------------6 4酸奶中的微生物------------------------------------------------6 4.1乳酸菌的微生物种类------------------------------------------6 4.2乳酸菌的功能------------------------------------------------6 5酸奶污染菌群及抑制--------------------------------------------6 6微生物群落变化------------------------------------------------7 7酸奶的功效----------------------------------------------------7 参考文献--------------------------------------------------------8 辞------------------------------------------------------------9

关于乳品发酵的论文

《畜产品加工概论》课程论文 酸奶的发酵剂及现状的研究 学生姓名:X X 学号:20112031XXX 指导教师:X X X 所在学院:动物科技学院 2014年4月

摘要:酸奶具有独特风味、酸甜适度、芳香可口、营养丰富,以及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生物而日趋受到人们的追捧。这些益生作用归功于酸奶发酵剂的常见菌种的生理功能。目前较为常用的菌种有:双歧杆菌、乳酸杆菌、链球菌等。随着中国乳业的发展,更多新型的发酵剂开始应用到生产中,按物理形态的不同将其分为液体酸奶发酵剂、冷冻酸奶发酵剂和直投式酸奶发酵剂。发酵剂的制作工艺也日趋完善。中国乳业正走向世界。 关键词:酸奶;发酵剂;研究进展 酸奶是由生活在公元前3500年左右的保加利亚人祖先色雷斯人发明的,其用羊皮口袋装牛奶系在腰上,体温使牛奶里的细菌繁殖、发酵,从而生成酸奶。随着人类历史文明的进步以及人类对健康的追求,酸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追捧。酸奶是指以新鲜牛乳为原料,添加适量的砂糖,经巴氏消毒和冷却后加入纯乳酸菌发酵剂,经保温发酵而制成的产品。它具有独特风味、酸甜适度、芳香可口、营养丰富,以及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生物。目前,酸奶发酵剂的常见菌种有:双歧杆菌、乳酸杆菌、链球菌等。酸奶发酵剂具有独特的益生作用,是其他食品无法代替的。目前,随着乳品工业的发展,发酵剂的种类也越来越多,发酵工艺也日趋成熟,中国乳品工业正迈向世界。 1酸奶发酵剂常见菌种的生物学特性[1] 1.1 双歧杆菌生物学特性 双歧杆菌是革兰氏阳性、厌氧、无芽孢、不运动的杆菌,细胞形态多变,常因细胞年龄、菌种、生长环境的不同而呈Y形、V形、L形、短杆形、棒状形等。有时成链状,细胞平行成栅栏状,或玫瑰花结状。接触酶阴性,可发酵葡萄糖,产酸不产气,发酵产物主要为乙酸和乳酸DNA的G+Cmol %为55~66(TM)。已报道的双歧杆菌主要32种,用于酸奶生产或其它微生态制剂中的双歧杆菌主要有:婴儿双歧杆菌、两歧双歧杆菌、青春双歧杆菌、长双歧杆菌和短双歧杆菌。 1.2 乳酸杆菌生物学特性 乳酸杆菌为厌氧或微需氧的革兰氏阳性杆菌,无芽孢,不运动。细胞形态也具有多样性,从长杆和细长状到弯曲及短杆状不等,也常有棒形杆状。生长最适温度为37℃~40℃,耐酸,最适PH值为5.5~6.2。发酵分解糖代谢,产物中50%以上是乳酸。接触酶和氧化酶皆为阴性,DNA的G+Cmol %为32~53 (TM)。到目前已有56个种的乳酸杆菌被描述,其中在酸奶中常用的乳酸杆菌发酵剂为德氏乳杆菌、嗜酸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德氏乳杆菌种常用的亚种为保加利亚乳杆菌。 1.3 链球菌(Streptococcus )生物学特性 链球菌为兼性厌氧的革兰氏球菌。在液体培养基中,以成对或链状出现。

家庭制作酸奶的方法

家庭制作酸奶的方法 方法(1) 1.将酸奶机内胆加开水泡 1 分钟消毒。 2.将纯牛奶1000ml (蒙牛、伊利等)倒入酸奶机内胆容器中。 3.加入核仁格酸奶菌粉1g ,充分搅拌均匀。 4.酸奶机插上电源,工作6-8 小时,见酸奶呈凝固状即可。 5.做好后可以放置冰箱冷藏24 小时,风味更好,可以根据个人喜欢加入果酱、糖等调料。 注意事项:1.核仁格菌粉需冷冻保藏,做之前先放置室温下 15分钟。 2.发酵过程中尽量不要频繁打开搅动。 3.酸奶机内胆容器用开水消毒,不要用化学药剂消毒 4.有抗奶(含有抗生素)不适合作制作酸奶的原料。 5.成功的酸奶呈半凝固状,表面洁白光滑,没有乳清(淡黄色透明液体)析出,闻之有奶香味,如不怕胖又喜欢 甜食,可在吃前加砂糖。 6.自制酸奶保质期为2?3天

方法(2) 1、把冷冻的酸奶发酵剂从冰箱拿出; 2、用开水对酸奶机的容器进行杀菌消毒;在容器里倒入少量的纯牛奶,再把酸奶发酵剂整小包倒入容器,用勺子或筷子充分搅拌均匀;把剩余的纯牛奶倒入容器,用勺子或筷子再次搅拌均匀; 3、把容器盖盖好,放入酸奶机本体内;冬天制作的时候,可以在本体内加入温水; 4、把酸奶机的上盖盖好; 5、插好插头,酸奶机开始工作;微电脑酸奶机需要设定好发酵时间(详情请参照使用说明书); 6、用纯酸奶作发酵源时,发酵时间6-8 小时;用酸奶 发酵剂作发酵源时,发酵时间8-12 小时;发酵时间会受环境温度及原料初始温度的影响,所以环境温度低或用冷藏的牛奶制作时需适当延长时间。但最长不超过14 小时。(用纯酸奶作发酵源时最长不超过10 小时) 7、发酵好的酸奶凝结成“豆腐花”状,温度在40 度左右可 立即食用。夏天的时候,放入冰箱冷藏下,酸奶香味纯正, 口感极佳; 8、酸奶在食用前,可根据自己的口味要求填加水果汁、果糖、蜂蜜等进行调味后食用。 2

酸奶制作实验报告

酸奶制作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使同学们对酸奶从原材料到成品生产的全过程以及生产组织管理等知识,在生产现场将科学的原理知识加以验证、深化、巩固和充实。并培养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向实践学习和探索的积极性,为今后的学习和将从事的技术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验原理 酸奶是以乳为原料(或加入蔗糖),杀菌后经乳酸发酵而制成,且具有细腻的凝块和特别芳香风味的乳制品,也叫酸凝乳或酸牛奶,是发酵乳制品。酸奶可以是牛乳在自然状态下进行发酵,也可以经巴氏杀菌或超高温瞬时灭菌后,加入乳酸菌发酵而成。现在生产中采用将原料乳灭菌后加入乳酸菌的方法生产酸奶。因为在自然状态下进行发酵会有杂菌污染,造成酸奶出现异味或发酵失败。 三、实验材料 纯牛奶、盒装酸奶、白糖、勺子、一次性杯子、保鲜膜、筷子、恒温箱、水浴锅 四、实验步骤 ①消毒。将容器(一次性杯子等)、搅拌的工具(勺或筷子)放在超净工作台上,用紫外线对其进行杀菌消毒。牛奶如果是新开封的,本身已消毒得很好,可以不用煮开消毒,可直接放在40℃的水浴锅中预热。若是鲜奶一定要先煮沸消毒,待温度降到 40℃左右以不烫手为宜。 ②接种。将温牛奶从水浴锅中拿出,在超净工作台接种。准备工作完成后(用酒精对手进行消毒处理),先将100毫升纯牛奶倒入一次性杯子中,再在往其中加入酸奶(一般比例为5:1-10:1),最后加入6克白糖。原料加完后用筷子搅拌均匀,用

保鲜膜将杯子全面封紧。 ③前发酵。放恒温箱中(40℃左右)。一般发酵8一10小时即可,可以根据自己 的口味来调整发酵时间,发酵时间越长酸度越大。 ④后发酵。刚做好的酸奶酸味比较淡,口感不够好,应将其放入冰箱冷藏。8一12h以后即可食用,口感较好,酸甜适中。品尝时还可酌情加入蜂蜜或糖、各种 水果。 五、实验结果 牛奶中有乳糖,生物的无氧呼吸可以把糖类分解成乳酸;酸奶制作需要的菌种主要是乳酸菌,由于操作不是在无菌条件下,所以实验前要将器具消毒,保证乳酸菌为优势种;带盖子的瓶子或盒子要拧紧、盖严目的是创造无氧环境。 学生制作的酸奶感觉酸度够,甜度不够,因是加糖比较少。生加糖量以中等大小勺子为单位调节用糖量,因为学生不愿意用天平称蔗糖,觉得那是在做实验而不是食 物。 ③发酵剂添加量为2%-3%,用市售酸奶作发酵剂添加比例为1:5(市售酸奶:原料乳),添加量不宜过大,过大则会出现产酸过快,凝乳中蛋白质脱水收缩,致使乳清析出过多,产品组织状态粗糙,成品中有发酵剂味。选用市售酸奶作发酵剂时,不可以 用加入果料的,更不可用果味酸奶。

酸奶的检测方法与研究进展

酸奶的检测方法与研究进展 王成 (中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长沙 410083) 摘要:综述了酸奶风味、新鲜度的分析检测技术。以乳酸含量作为酸奶风味评判指标,以霉菌及酵母菌含量作为酸奶新鲜度评判指标,分别说明其分析检测标准及方法。并列出了酸奶新产品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酸奶;乳酸;霉菌;酵母菌;新产品 酸奶,是以新鲜的牛奶为原料,经过巴氏杀菌后再向牛奶中添加有益菌(发酵剂),经发酵后,再冷却灌装的一种牛奶制品。酸奶的组成成分一般包括: 鲜牛奶、白砂糖、活性乳酸菌、增稠剂、安赛蜜、阿斯巴甜(含丙氨酸)、水、蛋白质、脂肪。另外, 酸奶中还含有乳酸、维生素、叶酸和磷酸等营养成分[1]。 目前市场上酸奶制品多以凝固型、搅拌型和添加各种果汁果酱等辅料的果味型为多。酸奶不但保留了牛奶的所有优点,而且某些方面经加工过程还扬长避短,成为更加适合于人类的营养保健品。酸奶作为一种时尚健康的食品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喜爱,而优良的风味是其被消费者接受的前提,其中有机酸是酸奶风味物质中的重要成分。乳制品中天然有机酸的来源主要有:乳脂肪的水解,牛的生理代谢,以及细菌代谢。乳酸菌的分解代谢也会产生这些产物,同型乳酸发酵将几乎全部的碳源经丙酮酸代谢转化为乳酸,也可以产生其它有机酸及风味代谢产物[2]。乳酸是乳酸菌发酵代谢的主要产物,是酸奶中最主要的有机酸[3]。因此,可以将乳酸含量作为酸奶风味评判指标。酸奶在保藏过程中,微生物的数量会发生明显变化[4],可根据此判定酸奶的新鲜度,确定保质期。 1 酸奶风味检测 乳酸是酸奶中的主要酸味剂,合适的酸度能增进酸奶的风味、增加人们的食欲。我国现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发酵乳》(GB19302—2010)规定了发酵乳理化指标[5],具体如下表2所示。规定发酵乳和风味发酵乳的酸度≥70.0°T。测定酸奶中乳酸的含量,对于酸奶中酸度的确定有重要意义。 1.1 乳酸的检测方法 测定乳酸的主要方法有酸碱滴定法、比色法[6,7]、酶电极法[7,8]、GC法[9]以及HPLC法[7] [9,10]等。酸碱滴定法和比色法虽然方便,但其他有机酸的存在干扰其测定;电极法需要使用乳酸脱氢酶膜片,该膜片价格昂贵,而且寿命一般只有几天;GC法需要衍生或使用顶空进样装置,操作复杂;由于乳酸紫外吸收极其微弱,以HPLC法在210nm检测,灵敏度很低,且样品前处理复杂,对杂质含量高的样品,即便进行样品处理,色谱柱也很容易污染。 毛细管电泳法(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CE) [11]是近二十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分离技术,具有

果胶

果胶 定义:果胶是一组聚半乳糖醛酸,是由半乳糖醛酸组成的多糖混合物,它含有许多甲基化的果胶酸,存在于水果和一些根菜,它具有水溶性,工业上即可分离,其分子量约5万一30万。 备注:果胶是植物中的一种酸性多糖物质,它通常为白色至淡黄色粉末,稍带酸味,具有水溶性,工业上 即可分离,其分子量约5万一30万,主要存在于植物的细胞壁和细胞内层,为内部细胞的支撑物质。用途:在食品上作胶凝剂,增稠剂,稳定剂,悬浮剂,乳化剂,增香增效剂,并可用于化妆品,对保护皮肤,防止紫外线辐射,冶疗创口,美容养颜都存一定的作用。 4用途价值 ?高酯速凝果胶 ?低酯果胶 ?制药果胶 ?特种低酯果胶 5相关应用 ?概况 ?增加体积和其他特性 ?减少面粉使用量 ?延长保质期 结构: 英文名称:pectin英文别名:2,3,4,5-Tetrahydroxypentanal; pentoseCAS:9000-69-5EINECS:232-553-0分子式:C5H10O5分子量:150.1299,(C6H10O7 )n 分子图 果胶(Pectin)是一组聚半乳糖醛酸。在适宜条件下其溶液能形成凝胶和部分发生甲氧基化(甲酯化,也就是形成甲醇酯),其主要成分是部分甲酯化的α—1,4一D一聚半乳糖醛酸。残留的羧基单元以游离酸的形式存在或形成铵、钾钠和钙等盐。 (C6H10O7 )n

尽可能除去苦味、色素及可溶性杂质。榨出的汁液可供回收柚苷。干皮温水浸泡复水后,采取以上同样处理备用。 2.抽提通常用酸法提取。将处理过的柚皮倒入夹层锅中,加4倍水,并用工业盐酸调ph至1.5~2.0,加热到95℃,在不断搅拌中保持恒温60min。趁热过滤得果胶萃取液。待冷却至50℃,加入1%~2%淀粉酶以分解其中的淀粉,酶作用终了时,再加热至80℃杀酶。然后加0.5%~2%活性炭,在80℃下搅拌20min,过滤得脱色滤液。 因柚皮中钙、镁等离子含量较高,这些离子对果胶有封闭作用,影响果胶转化为水溶性果胶,同时也因皮中杂质含量高,而影响胶凝度,故酸法提取率较低,质量较差。为解决以上问题,西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1995)对酸法提取作了改进,即在酸法基础上,按干皮重量加入5%的732阳离子交换树脂或按浸提液重量加入0.3%~0.4%六偏磷酸钠,前者果胶得率可提高7.2%~8.56%,胶凝度提高30%以上,而后者得率提高25.35%~ 35.2%,其胶凝度可达180±3。 3.浓缩采用真空浓缩法,在55~60c的条件下,将提取液的果胶含量提高到4%~6.5%后进行后续工序处理。近来作者和国内其他单位研究表明,超滤可用于果胶液浓缩,如用切割分子量为50 000u的管式聚丙烯腈膜超滤器,在温度45℃、ph3.0、压力0.2mpa条件下进行超滤浓缩,可将果胶浓度浓缩至4.21%,而其杂质含量和经常性生产费用分别仅为真空浓缩的1/5和1/2~1/3。 4.干燥常用方法为沉淀干燥法,即用95%酒精或铝、铜等金属盐类使果胶沉淀。以酒精沉淀法制取的果胶质量最佳。其方法是:在果胶浓缩液中加入重量1.5%的工业盐酸,搅匀,再徐徐加入等量的95%酒精,边加边搅拌,使果胶沉淀析出。再用80%的酒精洗涤,除去醇溶性杂质。然后用95%酸性酒精洗涤2次,用螺旋压榨机榨干后,将果胶沉淀送入真空干燥机在60℃下干燥至含水量10%以下,把果胶研细,密封包装即成果胶粉成品。用金属盐类沉淀果胶,其杂质含量较高,现较少采用。 直到2013年国外果胶干燥大多采用喷雾干燥,即用压力式喷雾干燥,将浓缩液在进料温度150~160℃,出料温度220~230℃的条件下干燥,连续化操作中可不断得到粉末状产品。西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用超滤浓缩液进行喷雾干燥试验,结果表明该法是完全可行的,果胶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低甲氧基果胶 制作低甲氧基果胶的方法主要有碱法、酸法和酶法3种。现介绍碱法和酶法两种。 低甲氧基果胶 1.碱法把果胶浓缩液放入不锈钢锅中,加氢氧化铵调ph至10.5,15℃下恒温保持3h。再加等体积的95%酒精和适量盐酸,使ph降至5左右。搅拌后静置1h,滤出沉淀果胶,榨干,再分别用50%和95%酒精各洗涤1次,压干后摊于烘盘上,在65℃真空干燥器中烘干,取去磨细、包装即得成品。产率大约为果胶量的90%。 2.酶法即用果胶脂酶脱脂提取低甲氧基果胶。广东省果树研究所蔡长河等(1996)成功地研制出采用酶法从柚皮中提取低脂果胶的工业化生产技术。与传统碱法和酸法相比,其具有工艺易于控制、产品质量高、节省能耗和降低成本等优点,现对该法作一简单介绍,其工艺流程如下: 柚皮→粉碎→水洗→脱脂→提胶→压滤→沉析→压滤→除盐醇洗→压滤→干燥→粉碎→成品。

酸奶的文献综述

酸奶的文献综述 Henry 摘要: 酸奶作为常见的食品微生物作用下得到的一种传统发酵食品,因其独特的风味和营养保健价值深受人们的喜爱。在未来的奶制品市场中将占据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介绍酸奶的基本情况、营养价值、一般生产工艺及发酵机理,着重介绍其中起到至关重要作用的微生物发酵剂。从而使读者对酸奶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了解。 关键词:酸奶、营养价值、发酵机理、发酵剂

目录 1、引言 (4) 2、酸奶的一般生产工艺 (4) 3、酸奶的营养价值 (5) 4、酸奶的发酵机理 (6) 5、酸奶的发酵剂 (6) 6、总结 (7) 参考文献 (8)

1.引言 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人们对于食品的营养和保健的追求也越来越高。乳制品作为营养丰富的代表越来越成为更广泛群体的选择。而酸奶作为乳制品中的重要成员,以其独特的风味、极高的营养保健价值倍受人们喜爱[1]。酸奶是以新鲜牛乳为主要原料,经乳酸菌发酵而形成的一种风味独特、营养丰富的功能性乳制品。 我国对酸奶的定义为:以乳或复原乳为主料,添加或不添加辅料,使用含有保加利亚乳杆菌(L.bulgarims)和嗜热链球菌(S.thermophilus)的菌种发酵制成[2]。酸奶可根据加工工艺、原料奶和发酵剂等指标进行分类[3]。根据加工工艺可将酸奶分为凝固型酸奶和搅拌型酸奶。凝固型酸奶是将原料乳杀菌后,冷却至40℃ -45℃,接种发酵剂,灌装,并在39℃-43℃下发酵,形成的凝胶状的半固体。搅拌型酸奶的工艺与凝固型酸奶接种前的工艺完全相同,但接种后,原料乳却在发酵罐内进行发酵,然后搅拌,灌装,经常在搅拌过程中添加谷物、果肉和香精等辅料的产品[4]。 根据蛋白质含量,可分为酸奶(3%蛋白质) 、酸奶饮料(1%蛋白质);根据脂肪含量,可分为全脂(3.0%)、半脱脂(3.0-0.5%)、脱脂(<0.5%);根据风味,可分为原味、风味(果汁、果粒、香精、色素);根据含水量,可分为酸奶、浓缩酸奶、干燥酸奶;根据含活菌情况,可分为杀菌酸奶、活菌酸奶;根据其保健类型,可分为双歧酸奶、降血脂酸奶、降胆固醇酸奶、产共轭亚油酸酸奶等。 随着酸奶消费量的越来越大,市场化经济条件下,高品质、健康、方便、消费者嗜好成为酸奶的发展趋势。高品质是安全、无污染、保持新鲜和质量稳定。严格执行良好操作规范(GMP) 和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HACCP)可保证产品的安全。健康指其具有多种生理功能的保健食品。方便是有利于使用者的、有创意的方便快捷新型包装酸奶, 受到上班族和儿童的青睐。消费者嗜好指产品的创新性和游戏性、新奇的味道、令人难忘的感觉、强烈的趣味性吸引了消费者。丰富了酸奶的花色品种[5]。 2.酸奶的一般生产工艺 酸奶的制作工艺可概括为配料、预热、均质、杀菌、冷却、接种、(灌装:用于凝固型酸奶)、发酵、冷却、(搅拌:用于搅拌型酸奶)、包装和后熟几道工序,变性淀粉在配料阶段添加,其应用效果的好坏与工艺的控制有密切关系。相关的一般工艺流程如下【6】:

酸奶批量生产方法

酸奶生产技术和配方 酸牛奶是指以牛乳为主料,经巴氏杀菌后冷却,加入乳酸菌发酵 而制成的一种奶制品。长期饮用酸牛奶。可促进人体对磷、钙、铁的吸收,维持B族维生素平衡,缓解乳糖不适症,降低胆固醇,预防心血管及肝脏疾病的发生,对便秘和细菌性腹泻起到预防作用。酸奶还能提高人体免疫力,抑制癌症,抗衰老,具有明目固齿、健发等美容作用。随着市场变化和技术革新,酸牛奶生产出现了工艺技术及装备水平现代化、产品营养化、包装高档化、口味多样化等新的发展趋势,这也对酸牛奶生产工艺及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青海老酸奶的产品形态和吃法独特为消费者提供了饮奶的另一 种选择。青海老酸奶属凝固型酸牛奶,但不同的是,其形状如嫩豆腐,用勺小块挖出食用。虽然市场上有用勺盛着吃的酸奶,但其形态由于太稀而处于糊状。这种半咀嚼式的食用酸奶方法为消费者提供了另类享受。由其营养指标上看,2.3%的蛋白含量定性了它还是酸奶,而且 是调配型的(纯牛奶凝固发酵,蛋白含量应在2.9%以上)。但其产品 形态却接近奶酪,这种处于酸奶的指标,近似于奶酪的形状成就了产品的最大差异化。 1. 配方: 鲜牛奶90%(或全脂奶粉12%)白砂糖7%

安赛蜜0.015% 浓缩乳清蛋白(80%WPC) 0.5~1% WL821凝固型酸奶稳定剂0.5~0.6% 菌种适量 水加至100% 注:老酸奶实际是也是凝固型调味酸牛奶,但老酸奶比普通酸奶成型好,硬度高,乳清析出少。硬度靠稳定剂,而加乳清蛋白可减少乳清析出。 2. 工艺流程 鲜牛奶(或奶粉+水)、辅料→120目纱布过滤→均质→加热90℃(10 min) →冷却到45℃→加入菌种→灌装入碗→43℃发酵至凝固→冷 却到4℃~10℃过夜→凝固型酸牛奶。 3. 操作要点 3.1 原料 要求原料乳(或乳粉) 色泽呈乳白色或微黄色,气味芳香,无异 味。细菌污染乳、含抗生素或含杀菌剂乳均不得使用,总乳固体不低于1 1.5%,非脂乳固体大于8%。将脱脂乳(全脂乳)用离心机净化,如果用无抗全脂奶粉,需将水和奶混合(水温40℃),搅拌均匀后保持30 min,可改进成品外观、口感和风味,还能减少杀菌过程中结垢。 4.2 配料 加糖工艺指标为7%~8%砂糖,将原料乳加热到50℃,再加入糖过滤。 4.3 杀菌冷却

不同类型的酸奶对菌种的要求及发酵剂的选用

不同类型的酸奶对菌种的要求及发酵剂的选用 要生产出高质量的酸奶,菌种的选择至关重要。不同类型的酸奶,同一类型的酸奶在不同的地区,都会有不同的质量要求,因而菌种的选择也会有所不同。下面着重从菌种对酸奶质量的影响方面出发,主要论述菌种比例对酸奶质量的影响、各市售发酵剂的特性和各酸奶的适宜发酵剂。 1、菌种比例对酸奶发酵产酸和产香的影响。单一的保加利亚乳酸杆菌产酸性好,但产香性差;而单一的嗜热链球菌产香性好,但产酸性差。若将这两种乳酸菌以适当比例混合,则在发酵繁殖过程中能起到相互共生、相互促进的作用。实验证明,保加利亚乳杆菌与嗜热链球菌的比率以1:1~1:4为佳。 2、发酵剂的种类。目前较常用的分类方法是按使用方式分为:直投式菌种(DVS)和继代式菌种。DVS 菌种具有良好的保存质量、很强的稳定性和较高的乳酸菌活力,而且使用方便,菌种变异和受污染的几率很低,所以是目前生产酸奶的厂家特别是中小企业使用最为普遍的菌种。它较大的缺点是使用的成本较高,而且由于发酵过程中有一段菌种活化的过程,所以发酵周期比继代式菌种稍长。继代式菌种一般在使用前需要经过扩大培养和继代操作,工序较多,菌种受污染和变异的几率较高。由于菌种选育、扩培、继代、保存都有很高的技术要求,对厂家生产车间、生产设备的要求也较高,因此,一般中小企业不是很适合使用。它的优点是成本很低,而且发酵较快。此外,有实力的厂家还可以培育出具有自己独特发酵特质的菌种,使自己生产的酸奶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3、几种市售DVS菌种的特性对比。目前,生产DVS菌种的公司有丹麦的科·汉森、法国的罗地亚、丹麦的丹尼斯克、美国的Lyto-Yog公司等。其各自菌种都有自己的特点,就是同一公司的不同菌种类别也有各其独特的发酵特性。比如,汉森公司的YC-380是一种中等风味-中等乙醛含量-高粘稠度的酸奶菌种,但后酸化较强;而YC-X11是一种风味温和-低乙醛含量-高粘稠度的酸奶菌种,且后酸化弱。美国Lyto-Yog 公司的LTY-900是一种风味温和-中等乙醛含量-较高粘稠度的酸奶菌种,其后酸化弱。丹尼斯克的YO-Mix321、YO-Mix601其产酸均较弱,所以其发酵时间明显增长,但YO-Mix601发酵所得酸奶的组织比较细腻。 4、市场上流行的酸奶种类。市售酸奶主要按形态来分,分为凝固型、搅拌型和饮用型再在其基础上按不同口味加以细分。 5、不同类型酸奶的菌种选用。下面针对不同类型酸奶的普遍质量要求对菌种的选用作一简要介绍: ①搅拌型酸奶其产品一般要求风味温和、粘稠度高及后酸化弱。比较适合的酸奶菌种有YC-X11、

酸奶的研究现状

本科课程论文(设计) 题目关于我国酸奶的研究现状系部动物科学系 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 年级2011级 学号222011602083061 姓名 指导教师 成绩 2013年11月28日

文献综述 关于我国酸奶的研究进展 摘要:酸奶酸甜可口、营养价值高。传统酸奶以牛乳为原料,经乳酸菌发酵制得,产品质量受原料、工艺、贮藏等多种因素影响。本文以酸奶最新研究成果依据,总结了酸奶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酸奶益生菌营养价值 Abstract: Yogurt is a delicious product, with high nutritional value. Milk as raw material in traditional yogurt, that is obtained by lactic acid fermentation,product quality is influenced by a variety of factors such as raw materials,process,storage. Based on the latest research results of Yogurt basis,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status and develop ment trend about the yogurt. Key words: yogurt Probiotics nutritional value 引言 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人们对于食品的营养和保健的追求也越来越高。乳制品作为营养丰富的代表越来越成为更广泛群体的选择。而酸奶作为乳制品中的重要成员,以其独特的风味、极高的营养保健价值倍受人们喜爱。酸奶是以新鲜牛乳为主要原料,经乳酸菌发酵而形成的一种风味独特、营养丰富的功能性乳制品。酸奶不仅保留了牛奶的所有优点,而且某些方面经生产加工还扬长避短,满足了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酸奶的品质受原料、添加剂、发酵剂、发酵温度及时间、贮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保证酸奶品质的前提下,食品工作者对酸奶产品开发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主要就其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1 添加新原料酸奶 1.1 植物蛋白酸奶 长期以来,酸奶主要是以牛奶为蛋白源,随着奶制品消费快速增长,奶源供应日显紧张,为缓解我国乳源紧张局面,可采用植物蛋白替代部分牛奶,既可以降低生产成本,也可以提高产品的营养价值。 研究表明:以大豆源蛋白替代的酸奶产品其硬度、内聚性和粘性均有所降低,终产品酸度偏低、有一定的豆腥味、氨基酸成份偏低,而采用大豆分离蛋白替代的酸奶产品特性较接近于牛奶酸奶[1]。针对大豆源蛋白酸奶存在的问题,李俊芳等[2]将鲜奶进行标准化后,加入6%的蔗糖,进行接种发酵后,在无菌条件下加入25%的豆腐脑搅拌均匀。所得产品呈乳白色,口感润滑细腻;具有浓郁的酸奶香味,酸甜适中;解决了豆腥味的问题。郭芸[3]在牛奶大豆双蛋白酸奶研究中,牛奶与豆乳比例为6∶4、蔗糖添加量为7%、稳定剂添加量为0.4%。通过感官评定,确定生产工艺参数是接种量为2.5%,发酵温度为37℃,终点酸度控制为61°T。除了大豆蛋白之外,花生蛋白也是一种优质的植物蛋白,加入到牛奶中,也可以进行乳酸发酵。花生蛋白粉用量对酸奶品质的影响研究得到花生酸奶较好配方如下:花生蛋白粉用量为15-20%,发酵时间5h,发酵剂接种量为3-4%,蔗糖的添加量为6%[4]。除此之外,人们还利用不同的植物成分为原料进行酸奶产品的研究和开发,来增加酸奶的花色品种和营养价值,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1.2 南瓜酸奶 纯牛奶发酵制成酸奶,满足了乳糖不适应症的人群需要。但是,因酸奶中含糖,不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南瓜中的膳食纤维有抑制升糖激素分泌的作用,

泰科SY系列琼脂在酸奶中的应用

SY系列琼脂在酸奶中的应用 一、琼脂的特性介绍 根据美国药典,琼脂可以定义为从红藻类的某些海藻中提取的亲水胶体,它是在 低温下不溶于水,但溶于沸水。琼脂的生产原料为红藻类的石花菜、江蓠菜、紫菜等。 1.5%的琼脂溶液是澄清的,并且当将其冷却至34-43℃形成坚固的凝胶体,且温度低于85℃不熔化。琼脂具有如下特性: 1、在水溶液中低浓度即可形成凝胶,而且在相同浓度下比任何其它凝胶剂形成更 耐(强)的凝胶,凝胶稳定,琼脂可以凝胶化或弱凝胶化的产品浓度为0.04%。 2、简单的水溶液具有胶凝能力,不需添加任何助凝剂便可产生胶凝作用。 钾(或蛋白质):卡拉胶; 钙(或其它二价阳离子):藻酸盐; 高浓度的糖(或酸性环境):果胶。 3、可适用宽范围的pH值:4至8,并且在有些情况下,可超出这些限制。 4、同化(协同作用),提高产品与它混合香料的协同作用,并保持其长期稳定。 5、其凝胶具有优异的可逆性,它可被反复胶凝和熔化而不会失去任何的原始属性。 6、琼脂是与蛋白质和其他亲水胶体兼容。 7、琼脂是一个洁净产品,具有很好的风味释放。 8、琼脂不经历任何遗传修饰(天然安全)。 二、琼脂的安全性 琼脂(琼胶)在GB2760中规定为食品添加剂-食品增稠剂,GB2760中对规定琼脂可以在各种食品中使用,并且对使用量不做限制,按需要添加。 在日本称做寒天。琼脂在日本是作为食品原料及保健品原料使用。 FAO/WHO将其ADI(一天的允许摄取量)归在A1组、即无限制条件(ADI的安全性高低按A1、A2、B、C1、C2五个级别划分、归在A1组被认定为:充分评价结束、对每日摄取量无限制规定)。 1992年日本科技厅发表的食品和膳食纤维类食品的277个品种中,寒天被认定为最富含膳食纤维的食品。

酸奶发酵工艺

酸奶发酵工艺 课程论文 姓名刘思平 专业生物工程 班级 12级141班 学号 201220141262 2015年5月

酸奶发酵工艺 摘要:由新鲜牛奶制成的酸奶由于其丰富的营养、特殊的风味、爽滑的质构和良好的生理功能,倍受人们青睐。本文对酸奶发酵历史、制作机理、工艺优化 做了详细的介绍。重点介绍了酸奶发酵的制作机理。 关键词:酸奶发酵发酵剂工艺 1.酸奶发酵概述 1.1 酸奶发酵的历史及现状 酸奶最早出现在古希腊和罗马,当地人因为饲养大量牲畜,掌握了酸奶的制作方法。当时酸奶作为一种食物或直接饮用或加入菜肴。古代,中东的医生把酸奶当做治疗胃、肝脏疾病的药物。波斯的妇女把酸奶当做化妆品。20世纪初,梅奇尼可夫提出酸奶对人类的健康非常有益。1922年西班牙人卡拉索建立酸奶工厂生产了达能酸奶,从此酸奶开始工厂化。 中国酸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迅速。近年酸奶的产量逐年增加,成为增长最快的乳产品之一。目前酸奶的发展变化主要有:工艺水平不断提高,酸奶制品系列化,酸奶原辅料组合化,奶制品口味、口感多样化、酸奶营养化,酸奶产品包装高档化等几个方面[1] 1.2酸奶发酵的定义及分类 酸奶是以鲜奶或乳制品为原料,经均质(或不均质)、杀菌、冷却后加入特定微生物发酵剂保温发酵而制成的产品。酸奶因为高含量的蛋白质和脂肪、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具有很高的营养功能,因其含有的微生物而具有很强的保健功能。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酸奶有不同的种类。一般按照酸奶在零售过程中的存在状态分为凝固型酸奶和搅拌型酸奶。 1.3酸奶发酵所用的原料和辅料 1.3.1鲜奶与乳制品 原料乳色泽应呈乳白或略带微黄; 组织状态应呈均匀的胶态流体, 无沉淀、无凝块、无肉眼可见杂质和其他异物; 对于滋气味的要求是应具有新鲜牛乳固有的香气, 无其他异味.理化指标:脂肪≥3.2%,蛋白质≥2.8%,干物质≥10.8%,酸度16~18 度原料奶的体细胞数应小于4×107个/mL。不得使用有抗生素、有效氯以及清洗剂等残留的生鲜乳。不得使用患有乳房炎的牛的牛乳。[2] 1.3.2发酵菌种 发酵菌种即发酵剂是制造酸奶所特用的微生物培养物。根据酸奶发酵剂在发酵乳制品方面的应用情况,可将发酵剂分为3种类型(或3个阶段),即天然发酵剂、普通发酵剂和浓缩发酵剂。从使用方式来划分为直投式发酵剂,传代式发酵剂。[3] 乳酸菌通常包括乳杆菌属、链球菌属、乳球菌属、明串珠菌属、片球菌属、双歧杆菌属和肠球菌属。常用的乳酸菌有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4]乳酸菌通过两种不同的机制代谢乳糖。

发酵剂资料

发酵剂是指用于制造酸奶,开菲尔等发酵乳制品以及制作奶油、干酪等乳 制品的细菌培养物。发酵剂添加到产品中,在一定控制条件下繁殖。发酵 的结果,细菌产生一些能赋予产品特性如酸度(pH)、滋味、香味和粘稠 度等的物质。当乳酸菌发酵乳糖成乳酸时,引起pH 值下降,延长了产品 的保存时间,同时改善了产品的营养价值和可消化性。 发酵剂制作 发酵乳制品具有不同的特性,因此在生产中使用不 同的发酵剂。根据最适合生长温度的不同,可把发 酵剂种类分成: ● 嗜温菌——最适合生长温度20-30℃ ●嗜热菌——最适合生长温度40-50℃ 发酵剂可分成: ● 单菌株型(只含细菌的一个菌株); ● 复合菌株型(几个菌株的混合物,每一菌株有各自的特性)。 嗜温菌发酵剂可进一步分成O、L、D 和LD 型。表10.1 列出了不同发酵剂菌种的新旧命名,本章用的是旧命名。摘自《国际乳品联合会公报》(263/ 1991)。 保加利亚乳杆菌,右图嗜热乳 酸链球菌 各种发酵剂的新旧命名及应用 类型旧菌名新菌名产品 嗜温型 O 乳脂链球菌乳酸乳球菌乳脂亚种切达干酪,弗塔干酪 乳酸链球菌乳酸乳球菌乳酸亚种农家干酪,夸克 L* 乳脂链球菌乳酸乳球菌乳脂亚种干酪(带气孔) 乳酸链球菌乳酸乳球菌乳酸亚种 噬柠檬酸明串珠菌肠膜明串珠菌乳脂亚种酸奶油 乳酸明串珠菌乳酸明串珠菌Feta 干酪 D** 乳脂链球菌乳酸乳球菌乳脂亚种酸奶油 乳酸链球菌乳酸乳球菌乳酸亚种 丁二酮链球菌乳酸乳球菌丁二酮亚种 LD 乳脂链球菌乳酸乳球菌乳脂亚种干酪(带气孔) 乳酸链球菌乳酸乳球菌乳酸亚种霉菌成熟干酪 噬柠檬酸明串珠菌肠膜明串珠菌乳脂亚种发酵乳酪 丁二酮链球菌乳酸乳球菌丁二铜亚种酸奶油 乳酸明串珠菌乳酸明串珠菌 嗜热型 1. 嗜热链球菌唾液链球菌嗜热亚种酸奶 保加利亚乳杆菌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种莫扎瑞拉干酪 2. 嗜酸链球菌唾液链球菌嗜热亚种埃门塔尔干酪 瑞士乳杆菌瑞士乳杆菌Grana 干酪 乳酸乳杆菌德氏乳杆菌乳酸亚种

果胶在果酱中的应用

果胶在果酱中的应用 https://www.doczj.com/doc/9010441537.html, 2003-9-24 14:9 [关键词]果胶果酱应用 中华商务网讯: 果酱 果酱和蜜饯制品可以分成两类:通常固形物含量高于60%的传统制品,固形物含量在25%~55%之间的低糖制品。果酱代表了果胶的传统应用,至今仍占全球各地很大部分的消费。高酯果胶用于固形物含量大于60%、ph小于3.6的果酱和蜜饯制品中。 典型加工工艺包括:在水果加糖后一起加热,然后加入果胶溶液。将混合物加热既可用真空系统,也可用常压系统蒸煮至所需固形物浓度。通常在罐装前在温度大于80℃以上情况下,用柠檬酸进行ph调整,胶凝作用将在罐中随着制品冷却而发生。 由于高酯果胶是非剪切可逆的,因此在果胶的凝固点温度以上装罐以避免凝胶破裂及缩水是至关重要的。不同的高酯果胶具有不同的最佳ph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果胶的选择也取决于所要制造产品的类型。快速凝结果胶适合于蜜饯制作。在蜜饯制作过程中,水果片必须均衡的悬浮于容器中。另一方面慢速凝结果胶适合于果冻,它可使气泡在胶凝反应发生之前逸出以形成完全透明的产品。包装材料的大小也影响果胶的选择,推荐快速凝结果胶用于大罐。由于大罐冷却速率相对较慢,因此需要较快的胶凝速率以维持水果片的位置。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对于非常大的容器(几公斤到几百公斤),有必要预先将制品在罐装前冷却,这是由于罐中心的冷却速率太慢,而果胶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下会产生降解。在这种情况下,可用慢速凝结果胶甚至低酯果胶,以便能在灌装前冷却而不破坏凝胶结构。当使用小包装,特别是食品用单个包装时,也要求使用慢速凝结果胶,因为灌装时间会非常长。在包装前必须降低储罐中的产品温度,以避免果胶在高温下因时间延长发生降解,并确保制品在同一批次的开始和收尾包装中的凝胶作用相一致。 在操作条件达不到高酯果胶的凝结条件时,可采用低酯果胶。典型的情况是糖含量低于60%。如果需要形成可涂抹的质构时,它们也可用于高固形物含量的配方中。这些果胶在钙离子存在的条件下也发生胶凝,钙离子是制约凝胶作用的主要因素。固形物含量和ph 是次等影响参数,但也影响胶凝温度和质构。 当固形物含量下降时,如何保持制品中水果片的均匀分布是对制造商最大的挑战。事实上,可溶性固形物最主要的影响是对操作过程中高温下的果酱的粘度。低酯果胶的选择因此主要取决于固形物含量。通常在固形物含量降低时推荐使用具有高钙活性的酰胺化低酯果胶,这可以确保快速凝结并使水果片分布均匀。在低浓度可溶性固形物配方中,要求加钙以补充水果和水带走的钙量,并保证快速均匀地胶凝。 为了避免过度上浮,通常使用酰胺化低酯果胶和普通果胶的混合物。普通低酯果胶与酰胺化低酯果胶相比可在更高的温度下形成网络结构,有助于水果维持良好的分布。其他胶类如刺槐豆胶或瓜尔豆胶也通常与低酯果胶合用以便在低固形物含量配方中形成所需的黏

酸奶生产 工作过程

第三章工作过程 第一节:酸奶简介 酸奶是以新鲜的牛奶为原料,经过巴氏杀菌后再向牛奶中添加有益菌,发酵剂,经发酵后,再冷却灌装的一种牛奶制品。目前市场上酸奶制品多以凝固型、搅拌型和添加各种果汁果酱等辅料的果味型为多。酸奶不但保留了牛奶的所有优点,而且某些方面经加工过程还扬长避短,成为更加适合于人类的营养保健品。 一.生产工艺简介 1.料鲜奶的质量要求 (1)固形物含量:鲜奶总干物质含量不得低于11.5%,其中非脂干物质不得少于8.5%,否则会影响蛋白质的凝乳作用。 (2)鲜奶中残留抗生素的检测:抗生素污染会使乳酸菌生长受到限制,因此决不能使用抗生素污染的鲜奶为原料。 (3)白细胞检测:白细胞含量常常会影响鲜奶的质量。 (4)杂菌检测:霉菌、酵母菌、芽孢杆菌、大肠杆菌等等杂菌会影响鲜奶原料的质量。 2.原料乳的处理 (1)牛乳的净化:利用的别设计的离心机出去牛乳中的白细胞和其他肉眼可见的异物。 (2)脂肪含量标准化:用分离机对牛乳进行脱脂,在加入少量稀奶油,是调制如脂肪含量标准化。 (3)配料 ①奶粉的添加:加入1%~3%的奶粉调节非脂干物质。 ②蔗糖的添加:加入4%~8%的蔗糖调节酸奶的口感。

③均质:将调制奶加热到60 °,与均质机中,8~10Mpa压力下均质。 ④灭菌:采用高温巴氏杀菌法,90~95℃保持5min杀菌。 3.接种 向43~45℃的灭菌原料奶中加入工作发酵剂,一般量为2%~3%,工作发酵剂为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比例为1:1或2:1。4.分装: 酸奶发酵后不能受到机械振动,因此,必须先分装再发酵。 5.发酵 将分装好的牛乳至于发酵架中发酵,温度保持在40~43℃。一般发酵3~6小时。 6.冷却 发酵完成后,用冷风迅速冷却到10℃左右,防止发酵过度使酸度过高影响口感。 7.冷藏和后熟经冷却的酸奶放在-1~0℃冷藏室中保存。 六、实习内容: 工厂总平面图设计 酸奶的发酵流程步骤是鲜牛奶→化料→均质→杀菌→冷却→接种→发酵→灌装→包装→低温后熟。

酸奶发酵剂的综述

关于酸奶发酵剂的综述报告 摘要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人们对于乳制品的需求越来越高。而酸奶作为乳制品中的重要成员之一,以其独特的风味、极高的营养价值倍受人们青睐,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一种饮品。酸奶发酵剂指的是制做酸奶和乳酸菌饮料而调制的特定微生物的培养物。酸奶发酵剂的优劣与产品质量的好坏有极为密切的关系。酸奶发酵剂一般由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这两种乳酸菌组成。本论文简述了酸奶的历史、国内外发酵剂的研究概况、酸奶发酵剂的种类、制备方法以及乳酸菌的益处。 关键词酸奶;发酵剂;乳酸菌的益处;发酵剂的制备 酸奶是由生活在公元前3500年左右的保加利亚人祖先色雷斯人发明的,其用羊皮口袋装牛奶系在腰上,体温使牛奶里的细菌繁殖、发酵,从而生成酸奶。尽管酸奶有很悠久的历史,但实现工业化却是在乳酸菌被发现以后的事。1857年巴斯德发现了导致牛初乳发酵变酸的乳酸菌,人类才开始真正认识乳酸菌的真面目。20世纪初期,诺贝尔奖获得者梅契柯夫提出了“酸奶长寿说”,认为酸奶中的乳酸菌有利于健康长寿,这一学说推动了酸奶在欧美的普及,促进了对乳酸菌的研究。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和鼠李糖乳杆菌等逐步应用于酸奶,其性质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1】 在国际上,根据酸奶发酵剂的产品性能将其分为3种类型:YO-Flex酸奶发酵剂、AB发酵剂和NU-Trish发酵剂。【2】YO- Flex酸奶发酵剂:丹麦汉森中心实验室通过分离、筛选、驯化、培育,在1988年底研制出的一种新型酸奶发酵剂,商业名为YO- Flex。此发酵剂也是由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组成。生物酸奶发酵剂-AB发酵剂:AB发酵剂中的A和B代表嗜酸乳杆菌和双歧杆菌。现已公认嗜酸乳杆菌和双歧杆菌能在人肠内定殖,前者在小肠内存活,后者寄居于大肠内。 NU-Trish发酵剂:虽然AB发酵剂生产的酸奶营养保健作用很好,但这2种乳酸菌发酵时只生成乳酸、醋酸和少量甲酸、乙醇、琥珀酸,不产生其他芳香物质,产品风味差。用嗜热链球菌与保加利亚乳杆菌分别培养成工作发酵剂,在接种这2种工作发酵剂的同时,接种冻干直接使用型AB发酵剂。由于接种了普通酸奶发酵剂,发酵过程容易控制,缩短了发酵时间,产品具有纯正的酸奶风味。此类发酵剂现有4种,由4种单菌种嗜热链球菌与AB发酵剂菌种混合而成,也可称为ABT发酵剂。 在国内,根据酸奶发酵剂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天然型、传统人工型和浓缩型3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