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软件基础基础实验指导书

软件基础基础实验指导书

软件基础基础实验指导书
软件基础基础实验指导书

软件开发技术指导书

目录

《软件开发技术基础》实验报告(后面的都参照这样写) (4)

实验一顺序表的操作(2学时) (5)

实验二链表的操作(3学时) (6)

实验三栈和队列的操作(3学时) (7)

实验四树和二叉树的操作(3学时) (8)

实验五查找算法实现(2学时) (9)

实验六排序综合实验(3学时) (10)

《软件技术开发》主要介绍线性结构、树结构、图结构三种逻辑结构元素的存储实现,在此基础上介绍一些典型算法及时、空效率分析。这门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算法设计能力及良好的程序设计习惯。通过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典型算法的设计思想及程序实现,能够根据实际问题选取合适的存储方案,设计出简洁、高效、实用的算法,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及软件开发打下良好的基础。学习这门课程,习题和实验是两个关键环节。学生理解算法,上机实验是最佳的途径之一。因此,实验环节的好坏是学生能否学好《软件技术开发》的关键。为了更好地配合学生实验,特编写实验指导书。

一、实验目的

更好的理解算法的思想、培养编程能力。

二、实验要求

1、每次实验前学生必须根据试验内容认真准备实验程序及调试时所需的输入数据。

2、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能够完成实验内容,得出正确的实验结果。

3、实验结束后总结实验内容、书写实验报告。

4、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不缺席、按时上、下机。

5、实验学时内必须做有关内容,不允许上网聊天或玩游戏,如发现上述现象,取消本

次上机资格,平时成绩扣10分。

三、实验环境 VC++6.0;本实验的所有算法中元素类型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

四、实验报告的书写要求

1.明确实验的目的及要求;

2.记录实验的输入数据和输出结果;

3.说明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过程;

4.写出实验的体会和实验过程中没能解决的问题;

五、参考书目

《软件技术开发》(C++语言描述)王红梅等清华大学出版社

《DATA STRUCTURE WITH C++》 William Ford,William Topp

清华大学出版社(影印版)

《软件开发技术基础》实验报告(后面的都参照这样写)

实验名称:实验一线性表的操作

班级学号姓名

第周星期、节成绩

实验目的:

参照给定的线性表顺序表类和链表类的程序样例,验证给出的线性表的常见算法

实验内容:

参照给定的线性表顺序表类和链表类的程序样例,验证给出的线性表的常见算法

实验要求:

(1)将程序输入计算机,编译运行。

(2)程序的实际功能与上述所列功能不完全相符,调试程序,找出问题所在,并纠正。实验原理

具体写出线性表的生成、插入、删除和查找运算的算法描述(形式语言或程序流程图表示出来)。

实验步骤:写出调试、查找程序中问题的思路和步骤。

实验结果:写出修改前后的运行结果。

附:源程序和输入对应数据以及对应输出结果。

实验一顺序表的操作(2学时)

实验类型:验证性

实验要求:必修

实验学时:2学时

一、实验目的:

参照给定的顺序表的程序样例,验证给出的顺序表的常见算法。

二、实验要求:

1、掌握顺序表的特点及常见算法。

2、提交实验报告,报告内容包括:目的、要求、算法描述、程序结构、主要变量说明、程序清单、调试情况、设计技巧、心得体会。

三、实验内容:

1、设计一个静态数组存储结构的顺序表,要求编程实现如下任务:

(1)建立一个顺序表,首先依次输人整数数据元素(个数根据需要键盘给定)。

(2)删除指定位置的数据元素(指定元素位置通过键盘输入),再依次显示删除后的顺序表中的数据元素。

(3)查找指定数据的数据元素(指定数据由键盘输入),若找到则显示位置,若没有找到则显示0。

2、使用顺序表实现一个电话本的管理程序,电话本中的每条记录包括姓名、手机号码

和固定电话三项。要求实现菜单、初始化、添加、删除和显示等功能。

四、要求

1)采用顺序表实现,假设该顺序表的数据元素个数在最坏情况下不会超过50个。

2)写出完整的程序并能调试运行。

实验二链表的操作(3学时)

实验类型:验证性

实验要求:必修

实验学时:3学时

一、实验目的:

参照给定的链表的程序样例,验证给出的链表的常见算法。

二、实验要求:

1、掌握链表的特点及常见算法。

2、提交实验报告,报告内容包括:目的、要求、算法描述、程序结构、主要变量说明、程序清单、调试情况、设计技巧、心得体会。

三、实验内容:

1、设计一个链表,要求编程实现如下任务:

(1)建立一个链表,首先依次输人整数数据元素(个数根据需要键盘给定)。

(2)删除指定值的结点(指定值通过键盘输入),再依次显示删除后的链表中的数据元素。

(3)查找指定值的结点(指定数据由键盘输入),若找到则显示查找成功,若没有找到则显示查找失败。

(4) 在第i个节点(i由键盘输入,i=0表示插入的结点作为第1个结点)之后插入一个元素为x的节点。

2、使用链表实现一个电话本的管理程序,电话本中的每条记录包括姓名和电话两项。

要求实现菜单、初始化、添加、删除和显示等功能。

四、要求

1)采用链表实现,假设该链表的结点数在最坏情况下不会超过40个。

2)写出完整的程序并能调试运行。

实验三栈和队列的操作(3学时)

实验类型:验证性

实验要求:必修

实验学时:3学时

一、实验目的:

参照给定的栈和队列的程序样例,验证给出的栈和队列的常见算法。

二、实验要求:

1、掌握栈和队列的特点及常见算法。

2、提交实验报告,报告内容包括:目的、要求、算法描述、程序结构、主要变量说明、程序清单、调试情况、设计技巧、心得体会。

三、实验内容:

1、堆栈的测试和应用。要求:

设计一个主函数实现对顺序堆栈代码进行测试。测试方法为:依次把数据元素1,3,5,7,9入栈,然后出栈堆栈中的数据元素并在屏幕上显示。

2、队列测试和应用。要求:

设计一个主函数对循环队列代码进行测试。测试方法为:依次把数据元素2,4,6,8,10入队,然后出队中的数据元素并在屏幕上显示。

四、要求:

1)栈和队列的长度由自己定;

2)写出完整的程序并能调试通过。

3) 重点理解栈和队列的算法思想,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存储结构。

4) 栈、队列的算法是后续实验的基础(树、图、查找、排序等)。

实验四树和二叉树的操作(3学时)

实验类型:验证性

实验要求:必修

实验学时:2学时

一、实验目的:

参照给定的二叉树类的程序样例,验证给出的有关二叉树的常见算法,并实现有关的操作。

二、实验要求:

1、掌握二叉树、哈夫曼树和树的特点。掌握它们的常见算法。

2、提交实验报告,报告内容包括:目的、要求、算法描述、程序结构、主要变量说明、程序清单、调试情况、设计技巧、心得体会。

三、实验内容:

1.设计实现二叉树类,要求:

(1)编写一个程序,首先建立不带头结点的二叉链式存储结构的二叉树,然后分别输出按照前序遍历二叉树、中序遍历二叉树和后序遍历二叉树访问各结点的序

列信息,最后再测试查找函数和撤销函数的正确性。

(2)实现二叉树层次遍历的非递归算法。

(3)编写一主函数来验证算法实现。

2. 假设二叉树采用链式存储结构进行存储,编写一个算法,输出一个二叉树的所有叶

子结点,并统计叶子结点个数。

实验五查找算法实现(2学时)

实验类型:验证性

实验要求:必修

实验学时:2学时

一、实验目的:

参照各种查找算法程序样例,验证给出的查找常见算法。

二、实验要求:

1、掌握各种查找算法的特点,测试并验证查找的常见算法。

2、提交实验报告,报告内容包括:目的、要求、算法描述、程序结构、主要变量说明、程序清单、调试情况、设计技巧、心得体会。

三、实验内容:

1. 建立有序表,采用折半查找实现某一已知的关键字的查找。

2.利用折半查找算法在一个有序表中插入一个元素,并保持表的有序性。

实验六排序综合实验(3学时)

实验类型:综合性

实验要求:必修

实验学时:2学时

一、实验目的:

参照各种排序算法程序样例,验证给出的排序常见算法。

二、实验要求:

1、掌握各种排序算法的特点,测试并验证排序的常见算法。

2、提交实验报告,报告内容包括:目的、要求、算法描述、程序结构、主要变量说明、程序清单、调试情况、设计技巧、心得体会。

三、实验内容:

输入一组关键字序列分别实现下列排序:

1.实现简单选择排序、直接插入排序和冒泡排序。

2.实现希尔排序算法。

3.实现快速排序算法(取第一个记录或中间记录作为基准记录)。

4.快速排序的非递归算法。

把上述几种排序的算法编写成菜单,根据输入的数字不同执行对应的排序算法。

#(16课时)数据库实验指导书

《数据库原理及使用》实验指导书 (适用于计算机科学和技术、软件工程专业) 热风器4 计算机科学和技术学院 2011年12月 ⒈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数据库系统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30多年来,数据库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已形成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和一大批实用系统,现已成为计算机软件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数据库原理是计算科学和技术专业重要的专业课程。 本课程实验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通过实践环节深入理解和掌握课堂教学内容,使学生得到数据库使用的基本训练,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⒉实验教学的主要内容 数据库、基本表、视图、索引的建立和数据的更新;关系数据库的查询,包括单表查询、连接查询、嵌套查询等;数据库系统的实现技术,包括事务的概念及并发控制、恢复、完整性和安全性实现机制;简单数据库使用系统的设计实现。 ⒊实验教学重点 本课程的实验教学重点包括: ⑴数据库、基本表、视图、索引的建立和数据的更新; ⑵SQL的数据查询; ⑶恢复、完整性和安全性实现机制; ⑷简单数据库使用系统的设计实现; 4教材的选用 萨师煊,王珊.数据库系统概论(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 实验1创建数据库(2学时) 实验目的 1.学会数据表的创建; 2.加深对表间关系的理解; 3.理解数据库中数据的简单查询方法和使用。 实验内容 一、给定一个实际问题,实际使用问题的模式设计中至少要包括3个基本表。使用问题是供应商给工程供应零件(课本P74)。 1.按照下面的要求建立数据库: 创建一个数据库,数据库名称可以自己命名,其包含一个主数据文件和一个事务日志文件。注意主数据文件和事务日志文件的逻辑名和操作系统文件名,初始容量大小为5MB,

控制工程基础实验指导书(答案)

控制工程基础实验指导书 自控原理实验室编印

(内部教材)

实验项目名称: (所属课 程: 院系: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实验日期: 实验地点: 合作者: 指导教师: 本实验项目成绩: 教师签字: 日期: (以下为实验报告正文) 、实验目的 简述本实验要达到的目的。目的要明确,要注明属哪一类实验(验证型、设计型、综合型、创新型)。 二、实验仪器设备 列出本实验要用到的主要仪器、仪表、实验材料等。 三、实验内容 简述要本实验主要内容,包括实验的方案、依据的原理、采用的方法等。 四、实验步骤 简述实验操作的步骤以及操作中特别注意事项。 五、实验结果

给出实验过程中得到的原始实验数据或结果,并根据需要对原始实验数据或结果进行必要的分析、整理或计算,从而得出本实验最后的结论。 六、讨论 分析实验中出现误差、偏差、异常现象甚至实验失败的原因,实验中自己发现了什么问题,产生了哪些疑问或想法,有什么心得或建议等等。 七、参考文献 列举自己在本次准备实验、进行实验和撰写实验报告过程中用到的参考文献资 料。 格式如下 作者,书名(篇名),出版社(期刊名),出版日期(刊期),页码

实验一控制系统典型环节的模拟、实验目的 、掌握比例、积分、实际微分及惯性环节的模拟方法; 、通过实验熟悉各种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和动态特性; 、了解典型环节中参数的变化对输出动态特性的影响。 二、实验仪器 、控制理论电子模拟实验箱一台; 、超低频慢扫描数字存储示波器一台; 、数字万用表一只;

、各种长度联接导线。 三、实验原理 运放反馈连接 基于图中点为电位虚地,略去流入运放的电流,则由图 由上式可以求得下列模拟电路组成的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及其单位阶跃响应。 、比例环节 实验模拟电路见图所示 U i R i U o 接示波器 以运算放大器为核心元件,由其不同的输入网络和反馈网络组成的各种典型环节,如图所示。图中和为复数阻抗,它们都是构成。 Z2 Z1 Ui ,— U o 接示波器 得:

ACCESS数据库技术实验指导书

实验六管理信息系统开发 一、实验目的: 学习使用Access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大凡方法及步骤,对该课程所学习的知识实现综合性应用。 二、准备工作: 根据学习情况从备选题目中选择承担力所能及的开发设计任务,从而熟悉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过程,包括系统功能分析、系统功能模块设计、数据库需求分析与设计、各功能模块编码实现、系统的发布等过程。通过系统的开发综合应用该课程中如下严重技术: 1、创建数据库、表以及建立表间关系的方法。 2、设计各种窗体的方法。 3、设计各种查询的方法。 4、简单的VBA编程方法。 5、设计报表的方法。 6、使用切换面板管理器的方法 三、实验内容: 可选工程(除以下题目还可自选,必须统统实现基本功能): 工程名称 教案管理系统 学生学籍管理系统 学生成绩管理系统 课程管理系统

学生选课系统 学生宿舍管理系统 图书管理系统 采购与应付账管理系统 库存管理系统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公司会计管理系统 固定资产管理系统 会员管理系统 住院部结算系统 实验完成方式重点实现 学生信息、教师信息、选课信息等 学生入学、毕业、转专业等 成绩管理、成绩查询、成绩单打印等 课程管理、课程查询、授课教师等 课程维护、分类、选课限制标准1.数据库的安全性设宿舍等级与收费、按班级住宿置; 图书资料、借阅、销售2.数据增、删、改;货品资料、采购计划、入库、应付账3.数据查询; 4.数据统计、分析;货物分类、入库、出库、损耗 5.相关报表;员工信息、考勤、工资、查询

帐户、日记帐、期末结帐、财务报表 资产信息、报损、折旧、借出 会员档案、会费缴纳、会员到期 住院费用统计、收费策略基本功能该实验实行一人一题制,一定要在规定的日期交作业。 时间安排 第3周——第10周,有能力的同学可以提前交作业。 考核方法 考核在第9、10周实验课进行,由本人提交程序,以及系统主要功能说明,同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按照界面的布局效果和基本功能的实现情况来评定成绩,原则上只要实现基本功能就评定“及格”,没有按时完成作业的同学一律按“不及格”处理。如果程序中体 现了自己独到的设计思想或实现了某些分外功能将酌情给予加分。 以“教案管理系统”为例,介绍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其他工程均可参照其完成。 7.1数据库设计 1.设计思路 教案管理系统主要应用于大中专院校中,教案管理人员通过系统可以实现对全校教师、学生信息以及学生选课信息的增加、删除、修改和查询等操作;同时可以通过该系统对学生课程成绩进行登录和汇总分析等。根据这些要求可以得到教案管理系统的数据流程图,从而需要设计如下数据信息 为了记录教师的基本信息,需要建立教师信息表,该表包括教师编号、姓名、性别、工作时间、政治面貌、学历、职称、系别和联系电话等字段

福建工程学院《实验指导书(数据库系统原理及应用)》

数据库系统原理 实验指导书 (本科)

目录 实验一数据定义语言 (1) 实验二SQL Sever中的单表查询 (3) 实验三SQL Serve中的连接查询 (4) 实验四SQL Serve的数据更新、视图 (5) 实验五数据控制(完整性与安全性) (7) 实验六语法元素与流程控制 (9) 实验七存储过程与用户自定义函数 (11) 实验八触发器 (12)

实验一数据定义语言 一、实验目的 1.熟悉SQL Server2000/2005查询分析器。 2.掌握SQL语言的DDL语言,在SQL Server2000/2005环境下采用Transact-SQL实现表 的定义、删除与修改,掌握索引的建立与删除方法。 3.掌握SQL Server2000/2005实现完整性的六种约束。 二、实验内容 1.启动SQL Server2000/2005查询分析器,并连接服务器。 2.创建数据库: (请先在D盘下创建DB文件夹) 1)在SQL Server2000中建立一个StuDB数据库: 有一个数据文件:逻辑名为StuData,文件名为“d:\db\S tuDat.mdf”,文件初始大小为5MB,文件的最大大小不受限制,文件的增长率为2MB; 有一个日志文件,逻辑名为StuLog,文件名为“d:\db\StuLog.ldf”,文件初始大小为5MB,文件的最大大小为10MB,文件的增长率为10% 2)刷新管理器查看是否创建成功,右击StuDB查看它的属性。 3.设置StuDB为当前数据库。 4.在StuDB数据库中作如下操作: 设有如下关系表S:S(CLASS,SNO, NAME, SEX, AGE), 其中:CLASS为班号,char(5) ;SNO为座号,char(2);NAME为姓名,char(10),设姓名的取值唯一;SEX为性别,char(2) ;AGE为年龄,int,表中主码为班号+座号。 写出实现下列功能的SQL语句。 (1)创建表S; (2)刷新管理器查看表是否创建成功; (3)右击表S插入3个记录:95031班25号李明,男性,21岁; 95101班10号王丽,女性,20岁; 95031班座号为30,名为郑和的学生记录; (4)将年龄的数据类型改为smallint; (5)向S表添加“入学时间(comedate)”列,其数据类型为日期型(datetime); (6)对表S,按年龄降序建索引(索引名为inxage); (7)删除S表的inxage索引; (8)删除S表; 5.在StuDB数据库中, (1)按照《数据库系统概论》(第四版)P82页的学生-课程数据库创建STUDENT、COURSE 和SC三张表,每一张表都必须有主码约束,合理使用列级完整性约束和表级完整性。 并输入相关数据。 (2)将StuDB数据库分离,在D盘下创建DB文件夹下找到StuDB数据库的两个文件,进行备份,后面的实验要用到这个数据库。 6.(课外)按照《数据库系统概论》(第四版)P74页习题5的SPJ数据库。创建SPJ数据 库,并在其中创建S、P、J和SPJ四张表。每一张表都必须有主码约束,合理使用列级完整性约束和表级完整性。要作好备份以便后面的实验使用该数据库数据。 三、实验要求:

控制工程基础实验指导书(答案) 2..

实验二二阶系统的瞬态响应分析 一、实验目的 1、熟悉二阶模拟系统的组成。 2、研究二阶系统分别工作在ξ=1,0<ξ<1,和ξ> 1三种状态下的单 位阶跃响应。 3、分析增益K对二阶系统单位阶跃响应的超调量σP、峰值时间tp和调 整时间ts。 4、研究系统在不同K值时对斜坡输入的稳态跟踪误差。 5、学会使用Matlab软件来仿真二阶系统,并观察结果。 二、实验仪器 1、控制理论电子模拟实验箱一台; 2、超低频慢扫描数字存储示波器一台; 3、数字万用表一只; 4、各种长度联接导线。 三、实验原理 图2-1为二阶系统的原理方框图,图2-2为其模拟电路图,它是由惯性环节、积分环节和反号器组成,图中K=R2/R1,T1=R2C1,T2=R3C2。 图2-1 二阶系统原理框图

图2-1 二阶系统的模拟电路 由图2-2求得二阶系统的闭环传递函 12 22 122112 /() (1)()/O i K TT U S K U S TT S T S K S T S K TT ==++++ :而二阶系统标准传递函数为 (1)(2), 对比式和式得 n ωξ== 12 T 0.2 , T 0.5 , n S S ωξ====若令则。调节开环增益K 值,不仅能改变系统无阻尼自然振荡频率ωn 和ξ的值,可以得到过阻尼(ξ>1)、 临界阻尼(ξ=1)和欠阻尼(ξ<1)三种情况下的阶跃响应曲线。 (1)当K >0.625, 0 < ξ < 1,系统处在欠阻尼状态,它的单位阶跃响应表达式为: 图2-3 0 < ξ < 1时的阶跃响应曲线 (2)当K =0.625时,ξ=1,系统处在临界阻尼状态,它的单位阶跃响应表达式为: 如图2-4为二阶系统工作临界阻尼时的单位响应曲线。 (2) +2+=222n n n S S )S (G ωξω ω1 ()1sin( ) (3) 2-3n t o d d u t t tg ξωωωω--=+=式中图为二阶系统在欠阻尼状态下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 e t n o n t t u ωω-+-=)1(1)(

软件工程实验指导书(2016年修订)

数学与信息学院(软件学院) 《软件工程实验》指导书 编写:梁早清朱凯严尚维林毅申 完成人信息 学号姓名主要角色和任务比重 朱凯2016年修订 分组至少3人至多4人。 备注:此文档仅作为《软件工程》实验指导用,其他课程的文档模板请根据其他老师提供的模板撰写。

软件工程实验课实验说明 本实验指导书是数学与信息学院、软件学院《软件工程实验》课程的指导书,目的在于让同学们通过这些实验,体会软件开发的过程(从需求分析到设计和测试计划)。老师们试图通过一个较为简单的易实现的软件系统,让同学们分阶段完成需求分析、体系结构设计、部件级设计等设计和功能测试的工作,并完成相应的文档。同学们之间根据规范相互评审每一阶段的文档,过后老师再统一评讲。以此让同学们加深对结构化分析与设计、功能测试的方法的理解。(特别指出:因课时所限,软件工程中面向对象的设计与分析方法不在本实验课上讨论,学院另外开设有《面向对象的设计与分析》课程。) 题目如下: 一、软件系统需求的文本描述 《课程成绩管理系统》提供一个方便我校任课老师管理学生成绩的小型软件系统。该系统为教师提供方便的成绩管理功能,也为学生提供查询成绩的功能。系统描述如下:学生的成绩包含以下4个部分:课堂点名成绩、课堂考试成绩、课后作业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各成绩评判标准和在总成绩中所占比例如下: 1.课堂点名3次,每次点名没有到的不得分(即记0分),到了的100分。第一次点 占总成绩的1%,第二次和第三次各占总成绩的2%,课堂点名占总成绩的5%; 2.课堂考试3次,每次满分100分,具体成绩由老师给出。其中,第一次和第二次占 总成绩的7%,第三次占总成绩的6%,共20%; 3.课后作业3次,每次满分100分,具体成绩由老师给出。其中,第一次和第二次占 总成绩的8%,第三次占总成绩的9%,共25%; 4.期末考试试卷满分100分,占总成绩的50%。 教师能通过成绩管理软件来管理学生的成绩,包含添加、删除、修改、查看、统计学生的成绩。各个功能具体描述如下: 1.添加学生成绩:填写学号,点击添加,然后在添加界面上录入对应学生的第一次点 名、第二次点名、第三次点名、第一次课堂考试、第二次课堂考试、第三次课堂考 试、第一次课后作业、第二次课后作业、第三次课后作业,期末考试卷面成绩。点

《控制系统计算机仿真》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 Matlab使用方法和程序设计 一、实验目的 1、掌握Matlab软件使用的基本方法; 2、熟悉Matlab的数据表示、基本运算和程序控制语句 3、熟悉Matlab绘图命令及基本绘图控制 4、熟悉Matlab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内容 1、帮助命令 使用help命令,查找sqrt(开方)函数的使用方法; 2、矩阵运算 (1)矩阵的乘法 已知A=[1 2;3 4]; B=[5 5;7 8]; 求A^2*B (2)矩阵除法 已知A=[1 2 3;4 5 6;7 8 9]; B=[1 0 0;0 2 0;0 0 3]; A\B,A/B (3)矩阵的转置及共轭转置 已知A=[5+i,2-i,1;6*i,4,9-i]; 求A.', A' (4)使用冒号选出指定元素 已知:A=[1 2 3;4 5 6;7 8 9]; 求A中第3列前2个元素;A中所有列第2,3行的元素; (5)方括号[] 用magic函数生成一个4阶魔术矩阵,删除该矩阵的第四列 3、多项式 (1)求多项式p(x) = x3 - 2x - 4的根 (2)已知A=[1.2 3 5 0.9;5 1.7 5 6;3 9 0 1;1 2 3 4] , 求矩阵A的特征多项式; 求特征多项式中未知数为20时的值; 4、基本绘图命令 (1)绘制余弦曲线y=cos(t),t∈[0,2π] (2)在同一坐标系中绘制余弦曲线y=cos(t-0.25)和正弦曲线y=sin(t-0.5),t∈[0,2π] 5、基本绘图控制 绘制[0,4π]区间上的x1=10sint曲线,并要求: (1)线形为点划线、颜色为红色、数据点标记为加号; (2)坐标轴控制:显示范围、刻度线、比例、网络线 (3)标注控制:坐标轴名称、标题、相应文本; 6、基本程序设计 (1)编写命令文件:计算1+2+?+n<2000时的最大n值; (2)编写函数文件:分别用for和while循环结构编写程序,求2的0到n次幂的和。 三、预习要求 利用所学知识,编写实验内容中2到6的相应程序,并写在预习报告上。

《数据库技术及应用》实验指导书

《数据库技术及应用》课内上机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SQL SERVER的可视化操作 一、实验目的 1、了解SQL Server2000的功能和基本操作方法,学会使用该系统。 2、了解在该系统上如何创建和管理数据库。 3、通过观察系统中的数据库,初步了解数据库的组成。 二、实验内容 1、学习启动SQL Server2000。 2、用SQL Server企业管理器建立SQL Server注册及注册属性的修改。 3、熟悉SQL Server的操作环境,了解主要菜单命令的功能和窗口,如新建 数据库,数据库表的建立,导入、导出数据等。 4、在某个已注册实例中,认识与体会SQL Server的体系结构。 5、在某个已注册实例的数据库范例中,认识数据库的组成。 三、实验步骤 1、启动本机的SQL Server服务; 2、利用企业管理器,在本地创建名为edu_d的数据库,并在edu_d数据库 中添加学生信息表STU_INFO,并随意在表中添加数据。 3、通过查询分析器,查询步骤2中添加的数据。 4、将本地master库中的表syscharsets导出,再导入到edu_d中。 5、进一步熟悉企业管理器以及查询分析器的其它相关操作。 实验二:用SQL实现单表查询 一、实验目的 1、熟练掌握单表查询属性列信息 2、掌握查询各种条件组合的元组信息 3、掌握各种查询条件的设定,以及常用查询条件中使用的谓词 二、实验内容

1、对已有的数据库pubs中的表完成以下查询功能: a)查询jobs表中所有属性列信息 b)查询employee表中的雇员号和雇员名信息 c)查询employee表中雇员工作年限信息 2、对employee数据表完成以下查询 a)查询名字首字母为F的雇员信息 b)查询工种代号为11的所有雇员信息 c)查询雇佣年限超过5年的雇员信息 d)查询工种代号在5~8的雇员信息 e)查询名字为Maria的雇员信息 f)查询姓名中包含字符sh的所有雇员信息 3、查询sales表中1993-1-1前订货的订单信息 4、查询authors表中以下相关信息: a)Johnson white的电话号码 b)住在oakland的所有作者的姓名以及住址 c)住在10932 Bigge Rd作者的详细信息 实验三:连接查询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多表之间的连接查询 2、掌握使用集函数完成特殊的查询 3、学会对查询结果排序 4、联系数据汇总查询 二、实验内容 1.从edu_d数据库中的stu_info、xk、gdept、gfied、gban、gcourse表 中做以下查询: a)查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学生的学号、姓名、性别 b)查询成绩在85分以上的学生的学号、姓名、课程名称 c)查询学号的前4位是'2001'的学生的学号、姓名、学院名称

软件工程实验指导书71436

软件工程实验指导书 南昌航空大学信工学院 2010年01月

目录 实验1 用PowerDesigner建模工具绘制数据流图 (3) 1 实验环境 (3) 2 实验目的 (3) 3 实验内容 (3) 4 实验要求 (3) 5 实验步骤 (3) 实验2 用PowerDesigner建模工具设计数据库 (5) 1 实验环境 (5) 3 实验内容 (5) 4 实验要求 (6) 5 实验步骤 (6) 实验3 用Microsoft Visio工具设计用户界面 (10) 1 实验环境 (10) 2 实验目的 (10) 3 实验内容 (10) 4 实验要求 (10) 5 实验步骤 (10) 实验4 用Rational Rose绘制用例图 (14) 1 实验环境 (14) 2 实验目的 (14) 3 实验内容 (14) 4 实验要求 (14) 5 实验步骤 (15) 实验5 用Rational Rose工具绘制类图 (18) 1 实验环境 (18) 2 实验目的 (18) 3 实验内容 (18) 4 实验要求 (18) 5 实验步骤 (18)

实验1 用PowerDesigner建模工具绘制数据 流图 1 实验环境 Windows 2000、Sybase公司的Power Designer应用软件 2 实验目的 1)了解Power Designer工具软件的组成及功能 2)掌握Power Designer中的Process Analyst(PA)模块的建 模方法及其工具的使用方法 3 实验内容 1)设计数据流图(DFD) 2)利用外部实体、过程处理、数据流及数据存储绘制数据流图。 4 实验要求 建立一个PAM(Process Analyst Model)的应用实例。 为方便旅客,某航空公司拟开发一个机票预定系统。旅行社把预定机票的旅客信息(姓名、性别、工作单位,身份证号码、旅行时间、施行目的地等)输入该系统,系统为旅客安排航班,印出取票通知和帐单,旅客在飞机起飞前一天凭取票通知单和帐单交款取票,系统校对无误即印出机票给旅客。 绘制该机票预定系统的数据流图。注意:功能分解的细化程度视具体情况而定。该实验中分解到第三层止。 5 实验步骤 数据流图是系统处理模型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中心问题是把功能逐层分解为多个子功能。 1)建立根处理模型 S1:在Windows桌面上双击Process Analyst程序图标,打开Process Analyst应用程序。 S2:建立一个处理过程P1。单击工具栏中的Process工具,在模型工作区内单击会出现一个处理过程的符号,它是建立的第一个处理过程。单击鼠标右键释放Process工具,再双击新建立的处理过程符号,出现特性对话框,对

数据库实训指导书

《数据库》实训计划 课程名称:数据库原理及应用 一、课程简介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是我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面向实际应用的课程,它是计算机科学技术中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可以说数据库技术渗透到了工农业生产、商业、行政管理、科学研究、教育、工程技术和国防军事等各行各业。因此本课程的教学既要向学生传授一定的数据库理论基础知识,又要培养学生运用数据库理论知识和数据库技术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实验 实验题目 1.学籍管理系统 2.图书档案管理系统 3.企业人事管理系统 4.工资管理系统 5.用户和权限管理系统。 6.仓库管理系统。 7.企业进销存管理系统。 8、超市管理系统 10、酒店管理系统 11、旅游管理系统 12、高考成绩信息管理系统

13、医院信息管理系统 14、银行计算机储蓄系统 15、 ICU监护系统 16、可自拟题目 任选一题按照下列实验纲要进行设计。 实验纲要 1、实验目标 本课程实验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通过实践环节深入理解和掌握课堂教学内容,使学生得到数据库应用的基本训练,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实验内容 数据库的模式设计;数据库、表、视图、索引的建立与数据的更新;关系数据库的查询,包括嵌套查询、连接查询等;数据库系统的实现技术,包括事务的概念及并发控制、恢复、完整性和安全性实现机制;简单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实现。 给定一实际问题,让学生自己完成数据库模式的设计,包括各表的结构(属性名、类型、约束等)及表之间的关系,在选定的DBMS上建立数据库表。用SQL命令和可视化环境分别建立数据库表,体会两种方式的特点。 3、实验教学重点 本课程的实验教学重点包括:⑴数据库的模式设计;⑵SQL的数据查询; ⑶并发控制、恢复、完整性和安全性实现机制;⑷简单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实现; 实验1:数据库的创建

ACCESS2010数据库技术实验指导书3

《ACCESS2010数据库技术及应用》 实验指导(3) 学号: 姓名: 班级: 专业:

实验三窗体 实验类型:验证性实验课时: 4 学时指导教师: 时间:201 年月日课次:第节教学周次:第周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窗体创建的方法 2. 掌握向窗体中添加控件的方法 3. 掌握窗体的常用属性和常用控件属性的设置 二、实验内容和要求 1. 创建窗体 2. 修改窗体,添加控件,设置窗体及常用控件属性 三、实验步骤 案例一:创建窗体 1.使用“窗体”按钮创建“成绩”窗体。 操作步骤如下: (1)打开“教学管理.accdb”数据库,在导航窗格中,选择作为窗体的数据源“教师”表,在功能区“创建”选项卡的“窗体”组,单击“窗体”按钮,窗体立即创建完成,并以布局视图显示,如图3-1所示。 (2)在快捷工具栏,单击“保存”按钮,在弹出的“另存为”对话框中输入窗体的名称“教师”,然后单击“确定”按钮。 图3-1布局视图 2.使用“自动创建窗体”方式 要求:在“教学管理.accdb”数据库中创建一个“纵栏式”窗体,用于显示“教师”表中的信息。 操作步骤: (1)打开“教学管理.accdb”数据库,在导航窗格中,选择作为窗体的数据源“教师”表,在功能区“创建”选项卡的“窗体”组,单击“窗体向导”按钮。如图3-2所示。 (2)打开“请确定窗体上使用哪些字”段对话框中,如图3-3 所示。在“表和查询”下拉列表中光图3-2窗体向导按钮

标已经定位在所学要的数据源“教师”表,单击按钮,把该表中全部字段送到“选定字段”窗格中,单击下一步按钮。 (3)在打开“请确定窗体上使用哪些字”段对话框中,选择“纵栏式”,如图3-4所示。单击下一步按钮。 (4)在打开“请确定窗体上使用哪些字”段对话框中,输入窗体标题“教师”,选取默认设置:“打开窗体查看或输入信息”,单击“完成”按钮,如图3-5所示。 (5)这时打开窗体视图,看到了所创建窗体的效果,如图3-6所示。 图3-3“请确定窗体上使用哪些字”段对话框 图3-4“请确定窗体使用的布局”段对话框中

实验——学生用指导书(1-3)软件工程作业

实验一:Visio工具的使用 一、实验目的: 1、了解Microsoft visio环境。 2、掌握数据流图的基本元素; 3、掌握建立数据流图; 4、掌握数据字典的建立。 二、实验准备 1、Visio基本绘图知识 Microsoft Visio 2003为我们提供了强大的绘图功能,使用Visio中提供的图形模板,我们可以轻松绘制数据流图、系统流程、程序流程图、ER图、UML类图、Gantt图等图形,这些图形是我们在软件工程系统分析和设计过程中使用的非常重要的系统描述工具。 利用Visio,我们不仅可以绘制ER图,还可以对一个现有的数据库结构进行反向工程来生成数据库的ER图和具体的表的定义结构。Visio支持包括Microsoft SQL Server、Microsoft Access、Oracle 和 IBM的DB2在内的多种数据库。 2、利用Visio进行绘图的大致步骤可以概括如下: ◆打开模板,添加图形; ◆移动图形或者改变图形的尺寸; ◆添加文本; ◆将图纸中的图形连接到一起; ◆格式化图形; ◆保存制图。 三、实验内容 1、熟悉Visio进行绘图的基本操作 ?绘图环境 ◆打开模板:文件→新建→选择绘图类型 ◆打开模具:文件→形状 ◆文档模具:开始绘图时,Visio创建的特定于该绘图文件的模具。文件→形状→显示 文档模具 ◆(说明:可以通过修改文档模具上的主控形状,修改绘图文件中所有页上形状的所有 实例。用户不能保存文档模具以用于其他绘图。) ?文件操作 ◆新建绘图文件:文件→新建 ◆创建新页:插入→新建页 ?基本绘图工具 ◆直线、弧线、矩形、椭圆、自由曲线

?图形的操作 ①图形的选择 ◆选择手柄:图形角上和边上的小框,用来改变图形的大小。 ②图形的连接 ◆连接点:蓝色的×符号 ◆连接线:可粘附在绘图中的两个图件之间的,用来连接它们的任何一条直线。 ◆连接方式: a.形状到形状连接:单击工具栏上“连接线”按钮,将要连接的形状拖到绘图页上。 或者单击“连接线”放到第一个形状的中心上,出现红色轮廓,再拖到第二个形状上。 b.点到点连接:拖动两个连接点。(右单击连接线可改变属性) ③图形排列 ◆对齐图形:“形状”→“对齐形状” ◆分布图形:“形状”→“分配形状” ?文本操作 ◆文本块:与某个形状相关联的唯一的文本区域称为文本块。 ◆选取文本块:单击“文本工具”旁的下三角按钮,选择“文本块工具”,单击相应的 形状来选取文本块。 ◆创建纯文本图形:单击工具栏中的“文本工具”图标按钮。 2、 Visio绘制组织结构图 ◆[例1]绘制信息学院组织结构图 图1 组织结构图示例 信息学院组织结构图2007-4-21 ◆[步骤] (1)新建文件:文件→新建→组织结构图→组织结构图 (2)添加图件:将“总经理”形状拖到绘图页上,再拖动“经理”形状放到“总经理” 图形上…… 拖动“多个形状”图件到到“经理”图形上 (3)布局排版:单击“组织结构图”工具栏中的:重新布局、水平布局、垂直布局、 调整布局、增大图形间间距(组织结构图→更改间距)、 (4)文字排版:给图形添加文字并进行排版、定义线条颜色

2016数据库原理实验指导书

信息工程学院 数据库原理实验指导书二零一六年五月

目录 实验一SQL SERVER 2005的安装与启动 (1) 实验二数据库的操作 (11) 实验三SQL SERVER2005查询编辑器 (23) 实验四SQL语言的DDL (31) 实验五SQL语言的DML初步 (34) 实验六DML的数据查询 (36) 实验七数据库综合设计 (40)

实验一SQL Server 2005的安装与启动 一、实验目的 SQL Server 2005是Mircosoft公司推出的关系型网络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一个逐步成长起来的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 本次实验了解SQL Server 2005的安装过程,了解SQL Server 2005的启动,熟悉SQL Server 2005软件环境。学会安装SQL Server 2005。 二、实验内容 1.安装SQL Server 2005 (1)将SQL Server 2005(中文开发版)安装盘插入光驱后,SQL Server 2005安装盘将自动启动安装程序;或手动执行光盘根 目录下的Autorun.exe文件,这两种方法都可进行SQL Server 2005的安装。出现如下画面。 (2)选中“运行SQL Server Client 安装向导”进行安装,弹出【最终用户许可协议】界面。

(3)选中【我接受许可条款和条件】选项,单击【下一步】按钮,进入【安装必备组件】界面。 (4)组件安装完成后,单击【下一步】按钮,进入【欢迎使用Microsoft SQL Server 安装向导】界面。

(5)单击【下一步】按钮,进入【系统配置检查】界面。检查完毕将显示检查结果。 (6)检查如果没有错误,单击【下一步】按钮,进入【注册信息】界面。

控制工程-实验指导书-修订版

《控制工程基础》实验指导书常熟理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2009.9

目录 1.MATLAB时域分析实验 (2) 2.MATLAB频域分析实验 (4) 3.Matlab校正环节仿真实验 (8) 4.附录:Matlab基础知识 (14)

实验1 MATLAB 时域分析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利用MATLAB 进行时域分析和仿真。 要求:(1)计算连续系统的时域响应(单位脉冲输入,单位阶跃输入,任意输入)。 2.掌握Matlab 系统分析函数impulse 、step 、lsim 、roots 、pzmap 的应用。 二、实验内容 1.已知某高阶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265432 220501584223309240100 s s G s s s s s s s ++=++++++,试求该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单位阶跃响应、单位速度响应和单位加速度响应。 MATLAB 计算程序 num=[2 20 50]; den=[1 15 84 223 309 240 100]; t= (0: 0.1: 20); figure (1); impulse (num,den,t); %Impulse Response figure (2); step(num,den,t);%Step Response figure (3); u1=(t); %Ramp.Input hold on; plot(t,u1); lsim(num,den,u1,t); %Ramp. Response gtext(‘t’); figure (4); u2=(t.*t/2);%Acce.Input u2=(0.5*(t.*t)) hold on; plot(t,u2); lsim(num,den,u2,t);%Acce. Response

ACCESS数据库专业技术实验指导书

ACCESS数据库技术实验指导书

————————————————————————————————作者:————————————————————————————————日期:

实验六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 一、实验目的: 学习使用Access 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一般方法及步骤,对该课程所学习的知识实现综合性应用。 二、准备工作: 根据学习情况从备选题目中选择承担力所能及的开发设计任务,从而熟悉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过程,包括系统功能分析、系统功能模块设计、数据库需求分析与设计、各功能模块编码实现、系统的发布等过程。通过系统的开发综合应用该课程中如下重要技术: 1、创建数据库、表以及建立表间关系的方法。 2、设计各种窗体的方法。 3、设计各种查询的方法。 4、简单的VBA 编程方法。 5、设计报表的方法。 6、使用切换面板管理器的方法 三、实验内容: 可选工程(除以下题目还可自选,必须完整实现基本功能): 工程名称 重点实现 基本功能 教案管理系统 学生信息、教师信息、选课信息等 1.数据库的安全性设置; 2.数据增、删、改; 3.数据查询; 4.数据统计、分析; 5.相关报表; 学生学籍管理系统 学生入学、毕业、转专业等 学生成绩管理系统 成绩管理、成绩查询、成绩单打印等 课程管理系统 课程管理、课程查询、授课教师等 学生选课系统 课程维护、分类、选课限制标准 学生宿舍管理系统 宿舍等级与收费、按班级住宿 图书管理系统 图书资料、借阅、销售 采购与应付账管理系统 货品资料、采购计划、入库、应付账 库存管理系统 货物分类、入库、出库、损耗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员工信息、考勤、工资、查询 公司会计管理系统 帐户、日记帐、期末结帐、财务报表 固定资产管理系统 资产信息、报损、折旧、借出 会员管理系统 会员档案、会费缴纳、会员到期 住院部结算系统 住院费用统计、收费策略 ● 实验完成方式 该实验实行一人一题制,一定要在规定的日期交作业。 时间安排 第3周——第10周,有能力的同学可以提前交作业。 ● 考核方法 考核在第9、10周实验课进行,由本人提交程序,以及系统主要功能说明,同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按照界面的布局效果和基本功能的实现情况来评定成绩,原则上只要实现基本功能就评定“及格”,没有按时完成作业的同学一律按“不及格”处理。如果程序

(上课)软件工程实验一

实验指导书课程名称软件工程导论 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2018年 2 月 24 日

系统简介:某单位准备开发一个购买办公用品与设备的总务办公管理系统。办公用品的购买申请由各科室提出,由负责总务工作的办公室统一收集。其中,购买申请的金额低于500元(含500元)可以由总务办公室直接审批,而高于500元的购买申请由机构主管领导审批,批准的购买申请形成采购清单由采购员负责购买,同时应记录每次实际购买清单,进行入账。在提出购买申请时要包括下述数据:申请单位、物品名称、物品数量、预计价格、物品用途等。每次购买完成后应记录以下数据:物品名称、物品数量、价格、总金额、购买日期、经办人等。 案例二:火车票预订系统 系统简介:某高校后勤集团为了学生寒暑假返乡,办理代学生预订返乡火车票事务,订票必须提前三天办理,后勤订票处提前三天向火车站办理购票事务。订票处使用一台微机处理订票后购票事务,学生订票一次称为一个事务,由订票员将其输入在微机中,系统核实订单后,将订票信息记录放在订票库中。系统每天打印预订三天的购票单,并更新订票库。 请对以上系统进行业务流程分析后,绘制出该系统的系统流程图。 实验原理: 系统流程图就是描绘物理系统的传统工具。就是用图形符号以黑盒子形式描绘系统里面的每个部件(程序、文件、数据库、表格、人工过程等等)。表达的就是信息在系统各部件之间流动的情况,而不就是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控制过程。 系统业务流程图的符号:

基本符号 系统符号实验过程与结果: 一、操作步骤: 1.运行Microsoft Office Visio 2010

2.选择流程图中的基本流程图模板 3.用鼠标选拉图标进行绘图 二、实验结果:

数据库实验指导书

数据库实验指导书 (试用版) 二零零六年三月 目录 引言 1 一、课程实验目的和基本要求 1 二、主要实验环境 1 三、实验内容 1 实验1 数据库模式设计和数据库的建立 2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2 二、实验内容 2 三、实验步骤 2 四、思考与总结 3 实验2 数据库的简单查询和连接查询 4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4 二、实验内容 4 三、实验步骤 4 四、思考与总结 5 实验3 数据库的嵌套查询和组合统计查询 6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6 二、实验内容 6 三、实验步骤 6 四、思考与总结 7 实验4 视图与图表的定义及数据完整性和安全性 8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8 二、实验内容 8 三、实验步骤 8 四、思考与总结 9 实验5 简单应用系统的实现 10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0 二、实验内容 10 三、实验步骤 10 四、思考与总结 10

附录1:数据库实验报告格式 11 附录2:SQL Server 2000使用指南 12 1 SQL Server 2000简介 12 2 SQL Server 2000的版本 12 3 SQL Server 2000实用工具 12 4 创建数据库 15 5 创建和修改数据表 17 6 创建索引 22 7 存储过程 23 8 触发器 25 9 备份和恢复 27 10 用户和安全性管理 28 引言 数据库技术是一个理论和实际紧密相连的技术,上机实验是数据库课程的重要环节,它贯穿于整个―数据库阶段‖课程教学过程中。 一、课程实验目的和基本要求 上机实验是本课程必不可少的实践环节。学生应在基本掌握各知识点内容的基础上同步进行相关实验,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达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加深理论的理解与巩固的效果。 数据库课程上机实验的主要目标是: 通过上机操作,加深对数据库系统理论知识的理解。 通过使用具体的DBMS,了解一种实际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并掌握操作技术。 通过实际题目的上机实验,提高动手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在单人单机的环境下,在规定的时间内,由学生独立完成。出现问题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分析、解决,不得包办代替。 上机总学时不少于12学时。 二、主要实验环境 操作系统为Microsoft Windows 2000/XP。 数据库管理系统可以选择:(1)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标准版或企业版 (2)Microsoft Access2000 (3)金仓数据库KingbaseES。 三、实验内容 本课程实验主要包括数据库的模式设计,数据库、表、视图、索引的建立与数据的更新;关系数据库的查询,包括连接查询、嵌套查询、组合查询等;数据库系统的实现技术,包括事务的概念及并发控制、完整性和安全性实现机制;简单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实验1 数据库模式设计和数据库的建立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根据一个具体应用,独自完成数据库模式的设计。 熟练使用SQL语句创建数据库、表、索引和修改表结构。 熟练使用SQL语句向数据库输入数据、修改数据和删除数据的操作。 二、实验内容 对实际应用进行数据库模式设计(至少三个基本表)。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实验指导书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实验 指导书 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机械控制工程基础》 实验指导书 专业:机械制造与自动化、起重运输机械设计与制造等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教研室编 2012年12月

目录

实验任务和要求 一、自动控制理论实验的任务 自动控制理论实验是自动控制理论课程的一部分,它的任务是: 1、通过实验进一步了解和掌握自动控制理论的基本概 念、控制系统的分析方法和设计方法; 2、重点学习如何利用MATLAB工具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和 计算机实践问题; 3、提高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及水平。 二、实验设备 1、计算机 2、MATLAB软件 三、对参加实验学生的要求 1、阅读实验指导书,复习与实验有关的理论知识,明确每次实验的目的,了解内容和方法。 2、按实验指导书要求进行操作;在实验中注意观察,记录有关数据和图 像,并由指导教师复查后才能结束实验。 3、实验后关闭电脑,整理实验桌子,恢复到实验前的情况。 4、认真写实验报告,按规定格式做出图表、曲线、并分析实验结果。字迹 要清楚,画曲线要用坐标纸,结论要明确。 5、爱护实验设备,遵守实验室纪律。 实验模块一 MATLAB基础实验 ——MATLAB环境下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 一、预备知识 的简介

MATLAB为矩阵实验室(Matrix Laboratory)的简称,由美国MathWorks公司出品的商业数学软件。主要用于算法开发、数据可视化、数据分析以及数值计算的高级技术计算语言和交互式环境,主要包括MATLAB和Simulink两大部分。 来源:20世纪70年代,美国新墨西哥大学计算机科学系主任Cleve Moler 为了减轻学生编程的负担,用FORTRAN编写了最早的MATLAB。1984年由 Little、Moler、Steve Bangert合作成立了的MathWorks公司正式把MATLAB推向市场。到20世纪90年代,MATLAB已成为国际控制界的标准计算软件。 地位:和Mathematica、Maple并称为三大数学软件,在数学类科技应用软件中,在数值计算方面首屈一指。 功能:矩阵运算、绘制函数和数据、实现算法、创建用户界面、连接其他编程语言的程序等。 应用范围:工程计算、控制设计、信号处理与通讯、图像处理、信号检测、金融建模设计与分析等领域。 图1-1 MATLAB图形处理示例 的工作环境 启动MATLAB,显示的窗口如下图所示。 MATLAB的工作环境包括菜单栏、工具栏以及命令运行窗口区、工作变量区、历史指令区、当前目录窗口和M文件窗口。 (1)菜单栏用于完成基本的文件输入、编辑、显示、MATLAB工作环境交互性设置等操作。 (2)命令运行窗口“Command Window”是用户与MATLAB交互的主窗口。窗口中的符号“》”表示MATLAB已准备好,正等待用户输入命令。用户可以在“》”提示符后面输入命令,实现计算或绘图功能。 说明:用户只要单击窗口分离键,即可独立打开命令窗口,而选中命令窗口中Desktop菜单的“Dock Command Window”子菜单又可让命令窗口返回桌面(MATLAB桌面的其他窗口也具有同样的操作功能);在命令窗口中,可使用方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