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离子液体概述

离子液体概述

离子液体概述
离子液体概述

液态成形原理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一、名词解释。 过冷度:金属的理论结晶温度和实际结晶温度的差值 均质形核:在没有任何外来的均匀熔体中的形核过程 异质形核:在不均匀的熔体中依靠外来杂质或者型壁面提供的衬底进行形核的过程 异质形核速率的大小和两方面有关,一方面是过冷度的大小,过冷度越大形核速率越快。二是和界面有关界面和夹杂物的特性形态和数量来决定,如果夹杂物的基底和晶核润湿,那么形核速率大。 形核速率:在单位时间单位体积内生成固相核心的数目 液态成型:将液态金属浇入铸型之,凝固后获得具有一定形状和性能的铸件或者铸锭的方法 复合材料:有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物理和化学性质不同的物质复合组成一种多相固体 定向凝固:使金属或者合金在熔体中定向生长晶体的方法 溶质再分配系数:凝固过程当中,固相侧溶质质量分数和液相侧溶质质量分数的比值 流动性是确定条件下的充型能力,液态金属本身的流动能力叫做流动性 液态金属的充型能力是指液态金属充满铸型型腔获得完整轮廓清晰的铸件能力 影响充型能力的因素:(1)金属本身的因素包括金属的密度、金属的比热容、金属的结晶潜热、金属的粘度、金属的表面张力、金属的热

导率金属的结晶特点。(2)铸型方面的因素包括铸型的蓄热系数、铸型的温度、铸型的密度、铸型的比热容、铸型的涂料层、铸型的透气性和发气性、铸件的折算厚度(3)浇注方面的因素包括液态金属的浇注温度、液态金属的静压头、浇注系统中的压头总损失和 影响液态金属凝固过程的因素:主要因素是化学成分冷却速度是影响凝固过程的主要工艺因素液态合金的结构和性质以及冶金处理(孕育处理、变质处理、微合金化)等对液态金属的凝固也有重要影响 液态金属凝固过程当中的液体流动主要包括自然对流和强迫对流,自然对流是由于密度差和凝固收缩引起的流动,由密度差引起的对流成为浮力流。凝固过程中由传热。传质和溶质再分配引起液态合金密度的不均匀,密度小的液相上浮,密度大的下沉,称为双扩散对流,凝固以及收缩引起的对流主要主要产生在枝晶之间,强迫对流是由液体受到各种方式的驱动力产生的对流,例如压力头。机械搅动、铸型震动、外加磁场。 铸件的凝固方式:层状凝固方式(动态凝固曲线之间的距离很小的时候)、体积凝固方式(动态凝固曲线之间的距离很大的时候)、中间凝固方式(介于中间情况的时候)、 影响铸件凝固方式的因素有二:一是合金的化学成分,二是铸件断面上的温度梯度。 热力学能障动力学能障:热力学能障是右被迫处于高自由能过度状态下的界面原子产生的他能直接影响系统自由能的大小,动力学能障是由于金属原子穿越界面过程引起的,他与驱动力的大小无关,而仅仅

离子液体的应用前景

离子液体的应用前景 离子液体是指全部由离子组成的液体,如高温下的KCI,KOH呈液体状态,此时它们就是离子液体。在室温或室温附近温度下呈液态的由离子构成的物质,称为室温离子液体、室温熔融盐、有机离子液体等,目前尚无统一的名称,但倾向于简称离子液体。在离子化合物中,阴阳离子之间的作用力为库仑力,其大小与阴阳离子的电荷数量及半径有关,离子半径越大,它们之间的作用力越小,这种离子化合物的熔点就越低。某些离子化合物的阴阳离子体积很大,结构松散,导致它们之间的作用力较低,以至于熔点接近室温。 离子液体的优点 一、离子液体无味、不燃,其蒸汽压极低,因此可用在高真空体系中,同时可减少因挥发而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 二、离子液体对有机和无机物都有良好的溶解性能,可使反应在均相条件下进行,同时可减少设备体积; 三、可操作温度范围宽(-40~300℃),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易与其它物质分离,可以循环利用; 四、表现出Lewis、Franklin酸的酸性,且酸强度可调。 上述优点对许多有机化学反应,如聚合反应、烷基化反应、酰基化反应,离子溶液都是良好的溶剂。 离子液体的应用前景 迄今为止,室温离子液体的研究取得了惊人的进展。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于2000年召开了有关离子液体的专家会议;欧盟委员会有一个有关离子液体的3年计划;日本、韩国也有相关研究的相继报道。在我国,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西部生态绿色化学研究发展中心、北京大学绿色催化实验室、华东师范大学离子液体研究中心等机构也开展专门的研究。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已在该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率先制备了多种咪唑类离子液体润滑剂。 世界领先的离子液体开发者—德国SolventInnovation公司即将推出数以吨计的商品。SolventInnovation公司也正在开发一系列的离子液体,以取代对环境极有害的溶剂。其

离子液体概述及其应用要点

离子液体概述及其应用 前言:离子液体是仅由阴阳两种离子组成的有机液体,也称之为低温下的熔盐。离子液体具有低蒸汽压,良好的离子导电导热性,液体状态温度范围广和可设计性等优点。离子液体所具备的这些其他液体无法比拟的性质,给大部分传统化工反应提供了新的思路,特别是在绿色化学设计中的应用。本文首先阐述了离子液体的基础知识,而后着重讨论了离子液体在催化及有机合成领域,摩擦领域,生物医药领域中的应用。 主题: 一 离子液体概述 1.1离子液体的发展及性质 20世纪时“离子液体”(IL )仅仅是表示熔融盐或溶盐的一个术语,比如高温盐。现在,术语IL 大部分广泛的用在表示在液态或接近室温条件下存在的熔盐。早在1914年,Walden [1]合成出乙基硝酸铵,熔点为12℃,但当时这一发现并未引起关注。20世纪40年代,Hurley 等人报道了第一个氯铝酸盐离子液体系AlCl3-[EPy]Br 。此后对这一氯铝酸盐离子液体系进行了不断的扩充,包括各种基团修饰,如N-烷基吡啶,1,3-二烷基咪唑等,另外研究了此类离子液体系在电化学,有机合成以及催化领域的应用并有很好的效果[2]。但是由于此类离子液体共同的缺点就是遇水反应生成腐蚀性的HCl ,对水和空气敏感,从而限制了他们的应用。所以直到1992年,Wilkes [3]领导的小组合成了一系列由咪唑阳离子与-4BF ,-6PF 阴离子构成的对水和空气

都很稳定的离子液体。此后在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研究离子液体的热潮。这是由于ILs 存在很多优异而特殊的性质。(1)液体状态温度范围广,300℃;(2)蒸汽压低,不易挥发;(3)对有机物,无机物都有很好的溶解性,是许多化学反应能够在均相中完成;(4)密度大,与许多溶剂不溶,当用另一溶剂萃取产物时,通过重力作用,可实现溶剂与产物的分离;(5)较大的可调控性;(6)作为电解质具有较大的电化学窗口,良好的导电性,热稳定性。这些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可以产生许多新应用,同时也会提高现有的科技水平。到目前为止,已经合成并报道了大量的ILs ,图1显示了典型的阳离子结构,阴离子结构和侧基链[4]。我们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离子组成从而实现ILs 物理化学性质的设计。比如说咪唑阳离子(1-丁基-3-甲基咪唑阳离子)和-4BF 或-4AlCl 组合,生成的离子液体是亲水性的,而同样的阳离子和 -6PF 或-2NTf 产生的是强憎水性的离子液体。 目前研究较多的是咪唑阳离子和吡啶阳离子与含氟阴离子构成的离子液体。

液态金属

液态金属行业研究报告 第一节液态金属材料简述 1.1液态金属的定义 液态金属即非晶材料,是一种长程无序(短程有序)、亚稳态(一定温度晶化)、一定程度上的物理特性各向同性的金属材料,具有固态、金属、玻璃的特性,又称金属玻璃,具有高强度、高硬度、塑性、热传导和耐磨性等。 图1-1 液态金属具有长程无序结构

1.2 液态金属的特点 液态金属兼有玻璃、金属、固体和液体的特性,是一类全新性的 高性能金属材料,具备很多不同于传统玻璃材料的独特的性质。 非晶材料具有高强度、高比强度、高硬度和高弹性形变等优点

Liquidmetal在表面光洁度上远远高于镁、铝、钛、钢等金属。1)是迄今为止最强的金属材料(屈服强度和断裂韧性最高)和最软的(屈服强度最低)金属材料之一; 2) 具有接近陶瓷的硬度,却又能在一定温度下能像橡皮泥一样的柔软,像液体那样流动(超塑性),所以它又是最理想的微、纳米加工材料之一; 3) 液态金属的强度(1900Mpa)是不锈钢或钛的两倍,易塑形堪比塑料,兼具了钢铁和塑料的优势,可以塑性加工。

工艺余成本优势 优势 劣势 加工工艺 1.相对于一般的高强度合金制备,它具有净成形(Net-ShapeCasting )的特点,可以避免繁琐的后期机加工。 复合材料熔点较低,不适合用于高温环境,比如蒸汽 机引擎部件等。 2.目前的制备的液态金属通常很薄,一般的锆-钛非晶合 金只有 2.5cm 厚度,暂时不适用于大型的结构部件 热敏塑性,可以用模具塑型,既简单又经济,而且精度高 非晶合金的复合材料熔点低,避免了高温对复合成分中的金属性质造成损害 无氧环境下成型,具有钝面的表面光洁度 成本 基本上是一次净成型,且表面光洁度高,省却大量的后加工;效率非常高,以宜安 科技自制的压铸设备为例,每台机可以实 现压铸600次/天,相比于CNC 加工数个小 时加工一件的效率相比,成本优势相当显 著,大约能降低一半的成本。 1.3 液态发展历程 第二节 液态金属的制备方法

锂离子电池和锂聚合物电池概述

18通信电源技术 761^00111?0霣打’1'枕|11|0|0#682002年10月第5期 能源技术 锂离子电池和锂聚合物电池概述 0*061^1 00 11161汕丨皿1~ !011831^30^ 1池1画沈63^ 郑如定 武汉洲际通信电源集团公司430035武汉 识1111811211011)1X61600111?0^61 811^1^ (^(^口’乙10. 摘要高比能量、长循环寿命的二次电池是电化学界专家致力研制对象。当前,安全可靠、有利于环保、高功率密度、体积小、重量轻的新型二次锂电池正被广泛应用。文中通过对新型 的锂离子电池、锂聚合物电池与铅酸电池、镍镉电池、镍氩电池等比较,突出了其优点;介绍了 新型的貍离子电池、锂聚合物电池的构成、工作原理、电极材料特性及发展前景。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锂聚合物电池电极材料工作原理 分类号1财911 ^5511^01 7116 360011(131^ 1)^1161^ ^1111 3 名如 1)11 0&011(1 ^011^ 011^16 11(6 16 #116 0^601 1636810116|1^6160100―01161010811^0^3^8^8,111600^6111(111111111)81161^“1186(1?01 11 18 88(6 311(11^1181)16^ 60)311 811汾 12名1)1,客00(1 101-6211110111116111 ^016^11011 评I'出乂名如口0界611 ^611311^ ^『101110010^)81180115 1^61^6611 110761 11~10111)31161^,11(11111111只1)31161^如。1^9^ ~ 8011^11101561~0&011111)111161113^^81113^6 15 旧名卜衫名“鉍丄1116 8180 11111-0(111069 11)6 00111^08111011 ^0^61~311011 卩『把亡七匕0? 1)16 110^*1 11~1011 1)31(61^ 311(11|~只01^1!167 1)81161^ 311(11|16 01181-8016081108 0?山6斤6160170(16 1113161181 311(1 1116^ ^01^5 11-100 1)81161^,1!~ 00&11161 1)311衍了,61601?0^6 111816081^ 0^1811011 ^011011)16 自1859年0381011?丨抑化提出铅酸电池概念以来,化学电源界一直在研制新的髙比能量、长循环寿命的二次电池,经历了铅酸电池、键镉电池、镍氢电池、锂离子电池、锂聚合物电池几个阶段。 镍镉电池电路简单,充电速度较快I能承载较大电流。但由于镍镉电池重、储电量小、污染性强,加之具有记忆效应,此类电池正逐步退出 主流市场。 镍氢电池不含有镉金属,分解后对环境的污 染很小,是一种安全可靠、有利于环保的电池。它的贮能密度比旧式镍镉电池高一倍,比新式镍 收稿镉电池高30^~509^,用于移动电话中可使通 话时间延长30亨6。不过,这种电池和镍镉电池 一样,也有记忆功能,不过没有那么明显。镍氧电池储电量较大,待机时间长,价格适中,基本上可以满足一般用户的需求。 近年来,重量轻、能量大、自放电率低的二次锂电池在市场出现,备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目前,投人市场的二次锂电池也多为锂离子电池 和裡聚合物电池。 1(液态丨锂离子电池 1.1锂离子电池基本原理 现在被广泛使用的锂离子电池是由锂电池发 展而来的。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是氧化钻锂

材料成形原理1、2、3章

绪论 材料成形: 将材料加工成具有一定形状、尺寸和性能要求的零部件或毛坯的工艺方法。 材料成形主要方法: 除去加工法、连接加工法、变形加工法、液态及粉末成形加工法。 液态金属的结构和性质 在熔点附近,空穴数目可以达到原子总数的1% 金属由固态变为液态,体积膨胀为3%·5% 熔化潜热: 在熔点温度的固态,变为同温度下的液态,金属要吸收大量的热量 原子在固态的规则排列熔化后紊乱程度不大,液态金属原子间结合键只破坏了一部分,液态金属的结构应接近固态金属而远离气态金属(熔点和过热度不大时)。 纯金属的液态结构是由原子集团、游离原子和空穴组成的。 结构起伏: 原子集团和空穴的变化现象。 实际合金熔体的结构是极其复杂的,包含各种化学成分的原子集团、游离原子、空穴、夹杂物及气泡等,是一种混浊的液体。液态金属中存在温度起伏、相起伏和浓度起伏。 液态金属的粘度: 粘度的本质是原子间的结合力。

影响粘度的因素: 化学成分、温度和夹杂物。 化学成分: 难溶化合物的液体粘度较高,而熔点低的共晶成分的合金粘度低,对于共晶成分的合金,异类原子之间不发生结合,而同类原子聚合时,由于异类原子的存在而使它的聚合缓慢,晶坯的形成拖后,故粘度较非共晶成分低。 非金属夹杂物: 夹杂物的存在使液态金属成为不均匀的多相体系,液相流动时的内摩擦力增加,粘度增加。 粘度意义: 对液态金属净化的影响;对液态合金流动阻力的影响;对凝固过程中液态合金对流的影响。 液体以层流方式流动时,流动阻力大,金属液在浇注系统和型腔中的流动一般为紊流,有利于顺利充填型腔。但在充型后期或狭窄的枝晶间的补缩和细薄铸件中呈现为层流。 温度差和浓度差产生的浮力,是液态合金对流的驱动力,粘度越大,对流强度越小。 表面张力: 一小部分的液体在大气中单独存在时,力图保持球形状态,说明总有一个力使其趋向球状 表面张力的实质是质点间的作用力,是由质点间的作用力不平衡引起的,指向液体内部的合力是表面张力产生的根源。 表面自由能即单位面积自由能,表面能或表面张力是界面能或界面张力的一个特例,对于液体来说,表面张力和表面能大小相等,只是单位不同,体现为从不同角度来描述同一现象。

离子液体(综述)

离子液体的现状、应用及其前景 姓名:丁文章专业:轻工技术与工程学号:6140206024摘要:离子液体因为具有如蒸汽压低,电化学窗口宽,物质溶解性好,稳定诸多优点而被极多的化学工作者关注.本文就离子液里的研究进展.离子液体的类型及应用,离子液体的毒性等几个方面做出详细的阐述,并对离子液体的前景做出了初步的预测. 关键词:离子液体;离子液体的类型;应用;毒性; Abstract:Ionic liquid has the following advantages, wide electrochemical window, steam down material good solubility ,This paper is about of the research progress in the ionic liquid, the types and application of ionic liquids and the toxicity of ionic liquid, and made a preliminary forecast to the prospect of the ionic liquid. Keyword:Ionic liquid;the types of Ionic liquid; application of ionic liquids; toxicity of ionic liquid; 1引言 离子液体[1]是指全部由有机阳离子和无机或有机阴离子构成的液体,如高温下的KCI,KOH呈液体状态,此时它们就是离子液体,在室温或室温附近温度下呈液态的由离子构成的物质,称为室温离子液体. 离子液体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14年,当时Walden报道了(EtNH2)+HNO3-的合成(熔点12℃) .这种物质由浓硝酸和乙胺反应制得,但是,由于其在空气中很不稳定而极易发生爆炸,它的发现在当时并没有引起人们的兴趣,这是最早的离子液体.1951年F.H.Hurley和T.P. Wiler首次合成了在环境温度下是液体状态的离子液体.他们选择的阳离子是N-乙基吡啶,合成出的离子液体是溴化正乙基吡啶和氯化铝的混合物(氯化铝和溴化乙基吡啶摩尔比为1:2) .但这种离子液体的液体温度范围还是相对比较狭窄的,而且,氯化铝离子液体遇水会放出氯化氢,对皮肤有刺激作用.直到1976年,美国Colorado州立大学的Robert利用AICl3/[N-EtPy]Cl作电解液,进行有机电化学研究时,发现这种室温离子液体是很好的电解液,能和有机物混溶,不含质子,电化学窗口较宽.1992年Wilkes以1-甲基-3-乙基咪唑为阳离子合成出氯化1-甲基-3-乙基咪唑,在摩尔分数为50%的AICl3存在下,其熔点达到了8℃.在这以后,离子液体的应用研究才真正得到广泛的开展. 与传统的有机溶剂相比,离子液体具有如下特点[2]:(1) 液体状态温度范围宽,从低于或接近室温到300℃, 且具有良好的物理和化学稳定性;(2)无色、无臭, 不挥发, 几乎没有蒸气压.(3) 蒸汽压低,不易挥发,消除了VOC(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环境污染问题;(4) 对大量的无机和有机物质都表现出良好的溶解能力, 且具有溶剂和催化剂的双重功能,可作为许多化学反应溶剂或催化活性载体;(5) 具有较大的极性可调控性, 粘度低, 密度大, 可以形成二相或多相体系, 适合作分离溶剂或构成反应

离子液体及其在化学中的应用

离子液体及其在化学中的应用 随着科技发展和环保意识的增强,清洁、低耗、高效的化学化工反应是发展的必然趋势.由于绝大多数化学反应需要在溶剂中进行,而有机溶剂的用量大、挥发性强是造成化学化工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寻找对环境友好、有利于反应控制的介质和溶剂是目前化学化工需要解决的迫切问题之一.室温离子液体适应这种需要,正在快速为是继超临界CO2之后的新一代绿色溶剂。 一离子液体及其特点 离子液体[1]是指在室温或接近室温呈液态的离子型化合物,也称为低温熔融盐.常见的阳离子有季铵、季、咪唑盐和吡作为离子化合物,离子液体熔点较低的主要原因是:结构的不对称性使离子难以规则紧密地堆积,难以形成晶体或固体. 与传统的溶剂相比,离子液体具有以下3个显著的特性: 1 在室温下,离子液体蒸汽压几乎为零,并且不燃烧、不爆炸、毒性低,溶解性能强,可以较好地溶解多数有机物、无机物和金属配合物.多数离子液体在300e仍能保持液态,因而离子液体液态温度范围大,既可室温使用,也可以高温使用.离子液体作为溶剂,不仅不会造成溶剂损耗和环境污染,而且使用温度范围大,适用范围广.

2) 离子液体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较宽的电化学稳定电位窗.离子液体的电化学稳定电位窗比传统溶剂大得多,多数为4V左右,而水在酸性条件下为1.3V,在碱性条件下只有0.4V.因此使离子液体在电化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用途. 3) 离子液体具有可调节的酸碱性,作为反应介质使用极为方便.例如,将Lewis酸AlCl3加入到离子液体氯化1-丁基-3-甲基咪唑中,当AlCl3的摩尔分数x<0.5时,体系呈碱性;当x=0.5时,呈体系呈中性;当x>0.5时,体系表现强酸性[4].同时,还发现离子液体存在/潜酸性0和/超酸性0.例如,把弱碱吡咯或N,N)二甲基苯胺加到中性的离子液体1-丁基 -甲基咪唑四氯铝酸盐中,体系表现出很强的潜酸性[5],如果把无机酸溶于上述离子液体中可观察到超强酸性[6]. 二离子液体在化学中的应用 由于离子液体所具有的独特性能,目前它被广泛应用于化学研究的各个领域中 .1 用作反应溶剂 2.1.1 氢化反应离子液体作为氢化反应的溶剂已有大量的报道[7~9],对于氢化反应,用离子液体替代普通溶剂的优点是:反应速率提高数倍,离子液体和催化剂的混合液可以重复利用.研究表明,离子液体在氢化反应中发挥了溶剂和催化剂的双重

有机合成现状及最新发展

有机合成现状及最新发展 唐彬 (吉首大学化学化工学院08化工一班20084064026) 摘要:本文针对有机合成的现状、合成方法和最新发展及应用进行了综述。同时结合各种技术的发展状况及最新进展与突破,对其前景作了简要概述。 关键词:有机合成最新进展波促进生物催化光化学离子液 0引言 在人类多姿多彩的生活中,化学可以说是无处不在的。据统计,在工业发达国家的全部生产中,化学过程的工业占高比例,以美国为例占到35%。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来源、制备、结构、性能、应用以及有关理论和方法的学科[1]。自从1828年合成尿素以来,有机化学的发展是日新月异,其发展速度越来越快,而有机合成则是有机化学的核心,下面就有机合成的方法与应用作一综述: 1绿色有机合成 1.1 高效、无毒的溶剂和助剂 有机溶剂因其对有机物具有良好的溶解性。但有机溶同相合成的剂的较高的挥发性毒性成为有机合成造成污染的主要原因。因此新型绿色反应介质代替有机溶剂成为绿色化学研究的重要方向[2]。目前,水、超临界流体、离子液体、仿酶化学和含氟溶剂作为反应介质的有机合成在不同程度上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用离子液体作有机反应的介质,可获得更高的选择性和反应速率,同时还具有条件温和、环境友好的特点[3]。Vincenzo 等[4]在离子液体中以钯催化烯丙醇的芳基化Heck 反应,可以高选择性地得到芳香族羰基化合物或芳香族共轭醇。Doherty 等[5]在非对称性Diels-Alder 反应中采用离子液体作溶剂,获得了比常规的三氯甲烷溶剂更高的对映选择性和反应速率。 有机合成研究发现,在固态下能够进行的有机反应大多数较溶液中表现出高的反应效率和选择性。无溶剂有机合成具有高选择性、高产率、工艺过程简单和不污染环境、能耗少和无爆炸性等优点。Zhang 等[6]对水介质中1,4-苯醌的芳

北京科技大学液态成形理论与工艺复习题答案10-19

第10讲铸件的宏观组织 1、简述铸件典型晶粒组织包括哪几部分?各部分的形成机理各是什么? 2、固相无扩散、液相均匀混合。假设右图PQ线是C S’(T1时固相成分)与界面处固相成分C S*的算术平均值,试证:C S"= C0(2-k0) 3、如何在铸件中获得细等轴晶组织? 第11讲砂型铸造 1、试述砂型铸造的特点和应用范围。 第12讲、第13讲特种铸造 1、金属型铸造有何优点? 2、熔模铸造的主要工艺过程包括哪些工序?该方法有何特点? 3、试述压力铸造、低压铸造与差压铸造各自的特点。试分析三者的异同。 4、什么是离心铸造?它有何优缺点?它应用在什么场合? 5、什么是实型铸造?该方法有何特点? 第14讲常用铸造合金与液态成形新工艺 1、为什么球墨铸铁的强度和塑性比灰铸铁高,而铸造性能比灰铸铁差? 答:①灰铸铁中的片状石墨的强度、硬度极低(Rm≤20MPa),塑性接近于零,因此灰铸铁的组织如同在钢的基体中分布着大量裂纹,同时石墨尖角处容易造成应力集中,容易导致铸件断裂。所以灰铸铁的强度和塑韧性较差。球墨铸铁通过球化处理使石墨呈球状,它对基体的缩减和割裂作用减至最低限度,基体强度的利用率可达70~90%,因此球墨铸铁具有比灰铸铁高得多的力学性能。②因为灰铸铁的碳当量接近共晶成分,结晶温度范围小,并呈逐层凝固方式结晶,因而其流动性好,铸造性能好;而球墨铸铁的碳当量较高,一般是过共晶成分,结晶温度范围较宽,倾向于糊状凝固,在结晶后期外壳不坚固,不足以承受本身石墨化的膨胀压力,促使型腔扩大,故它比灰铸铁易于产生缩孔、缩松、皮下气孔、夹渣等缺陷,因而铸造性能比灰铸铁差。 2、铸钢与球墨铸铁的力学性能和铸造性能有哪些不同?为什么? 答:①一般而言,铸钢具有较高的强度与塑韧性,其力学性能比铸铁好。而球墨铸铁中的石墨呈球状,它对基体的缩减和割裂作用减至最低限度,基体强度的利用率可达70~90%,抗拉强度可以和钢媲美(Rm=400-900MPa),塑韧性较好(A=2%~18%)。②铸钢的铸造性能比球墨铸铁差,因为:其熔点高,钢液易氧化;流动性不好;收缩较大,体收缩率为10~14%,线收缩率为2.2~2.5%。球墨铸铁结晶时由于石墨析出发生体积膨胀而可以抵消部分收缩,使总收缩较小。 3、为什么可锻铸铁只适宜生产薄壁小铸件?壁厚过大易出现什么问题? 答:可锻铸铁具有较高的力学性能,其碳、硅含量低(W C=2.4~2.8%,W Si=0.4~1.4%),熔点较高,流动性差、收缩大,因为其铸态组织为白口(碳以化合态Fe3C存在),没有石墨化

离子液体在药物研究中的应用

离子液体在药物研究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9-11-26T14:40:50.783Z 来源:《中国西部科技》2019年第21期作者:谭俊荣 [导读] 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离子液体因其高度可调性而具备优良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独特的生物活性,已不再局限于作为溶剂的传统应用。随着对其毒性与生物相容性的深入了解,由于阴阳离子组合的多样性与可设计性,离子液体已经能够弥补市售药物在溶解度、生物利用度和药物输送等方面的不足,在药物开发中潜力巨大。本文通过对离子液体在药物合成、输送作用,以及作为药物活性成分和剂型改良方面的研究与应用进行阐述,并对 谭俊荣 广州康瑞泰药业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离子液体因其高度可调性而具备优良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独特的生物活性,已不再局限于作为溶剂的传统应用。随着对其毒性与生物相容性的深入了解,由于阴阳离子组合的多样性与可设计性,离子液体已经能够弥补市售药物在溶解度、生物利用度和药物输送等方面的不足,在药物开发中潜力巨大。本文通过对离子液体在药物合成、输送作用,以及作为药物活性成分和剂型改良方面的研究与应用进行阐述,并对离子液体药物的未来发展作出展望。 关键词:离子液体;药物研究;应用 引言 离子液体是完全由阴阳离子组成的室温下为液体的盐,因其强大的空间位阻使得室温下阴、阳离子可以自由振动、转动甚至平动,使整个有序的晶体结构遭到破坏,导致其在室温下呈现出液态的性质。但是,整体上静电场仍占优势,阴阳离子之间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使得离子液体与易挥发易燃的分子型液体如苯、乙醚等有机液体相比几乎无蒸汽压。由于离子液体特殊的结构,使其具有蒸气压低、黏度范围宽、导电性好、溶解能力强及热稳定性高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电化学、有机合成、催化工程等领域。Hough等将离子液体分为三代,第一代离子液体主要应用其物理性质,制备功能性溶剂;第二代离子液体应用其化学性质,获得具有独特物理化学性质的功能性材料;第三代离子液体应用其生物活性,制备具有特殊生物活性的目标产物。离子液体具有一定的可设计性,可以通过改变阴阳离子对调节其物理或化学性质。许多常见离子液体的结构或组分和活性药物成分相似,因此已有部分学者对离子液体在药物合成、多功能活性药物及药物传递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1离子液体在药物研究的概述 离子液体(ionicliquids,ILs)由大体积有机阳离子与无机或有机阴离子组成,熔点低于100℃,是在室温或室温附近温度下呈液态的盐,故又称为室温离子液体(roomtemperatureionicliquids,RTILs),其阴阳离子体积很大且高度不对称,强大的空间位阻使室温下的阴阳离子自由振动、转动甚至平动,导致整个有序晶体结构被破坏而表现出液态的性质。ILs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可调性",即通过选择不同阴阳离子而具有不同的生物活性或独特的理化性质。ILs发展如下:第一代ILs主要根据其独特的物理性质,如可忽略的蒸气压、高(热、化学)稳定性和低挥发性等用作"绿色"溶剂;第二代ILs主要根据其可调节的理化性质,对于给定的阴离子或阳离子,合理选择相应的反荷离子制备"功能化"ILs,如高能材料、润滑剂和金属离子络合剂等;第三代和最近的ILs主要根据其可调的理化性质并使用低毒性和生物相容性的离子组合,形成具有生物活性的ILs,甚至可以作为APIs,合成特效离子液体,即API-ILs。 2离子液体在药物研究中的应用 2.1利用ILs从天然产物中提取 APIs天然产物一直是新药研发的重要源泉,但在天然产物中提取药物有效成分时需要大量使用VOCs,导致溶剂残留而污染药品,甚至对环境也会造成一定的破坏。研究表明,ILs作为药物提取的溶剂能够较好地克服上述问题。Cull等首次在疏水性离子液体-水双相体系(liquid? liquidextractionswithhydrophobicils,IL-LLE)中提取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红霉素A(arythromycin-A),发现萃取效率与乙酸丁酯-水双相体系相当,因此能够代替常规有机溶剂,从而避免溶剂的毒性和可燃性所带来的经济和环境损害。之后,Freire等采用同样的液-液萃取方法,实现对咖啡因(caffeine)和尼古丁(nicotine)两种生物碱的完全提取,萃取原理主要在于:生物碱中氮氧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ILs中阳离子的酸性氢原子;生物碱芳环与离子液体阳离子之间的π-π相互作用;生物碱的烷基与咪唑基离子的烷基侧链之间的色散相互作用。微波辅助离子液体(microwave-assistedionicliquid,MAIL)与超声辅助离子液体(ultrasound-assistedionicliquid,UAIL)也常用于天然产物中药物的提龋其中,Du等开发的MAIL 方法是将IL作为萃取剂,在最佳萃取条件下,从延胡索中提取脱氢卡维丁(dehydrocavidine),与常规提取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产率高、耗时短、溶剂使用量少且不使用VOCs等优点,因此常用于快速有效提取和分析药用植物中的活性成分。Bi等利用UAIL技术,以1-烷基-3-甲基咪唑氯化物(1-alkyl-3-methylimidazoliumchloride,[Cnmim]Cl,n=2,4,6,8)为萃取剂,从抗心血管病药物丹参中成功提取出丹参酮(tanshinone)活性成分,结果表明,阳离子上烷基侧链越长,ILs与APIs相互作用越强,提取效率也就越高,最后[C8mim]Cl通过阴离子之间的复分解反应转化成疏水性1-辛基-3-甲基咪唑六氟硼酸盐([C8mim]PF6)而与APIs实现分离。 2.2.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 黄酮类化合物主要是一种具有2-苯基色原酮的化合物,在防治及治疗老年高血压、脑溢血、糖尿病以及过敏性疾病等发挥重要的作用。Zhang等人使用微波辅助法研究了从黄芩中提取黄酮类化合物(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和汉黄芩素),结果表明四种萃取物的产率分别是5.18%(30min)、8.77%(90s)、16.84%(30min)和18.58%(3h),与传统的萃取方法相比在萃取效率上有明显的提升,并且发现离子液体的中阴离子种类(Br-、Cl-、BF4-、OAc-和CF3SO3)和咪唑阳离子上取代的烷基链的长度([C2mim]+、[C8mim]+、[C10mim]+和[C12mim]+等)也会对萃取效率产生影响,萃取产率随着烷基链的增长而减小,含Br-离子液体对萃取效率有较强的影响,其原因可能是Br-与四种萃取物发生较强的相互作用,Xie和Swatloski在研究离子液体萃取能力过程中也得到了相似的结论。冯吉等人研究了可以用于降低血小板聚集、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类多酚化合物的提取,在超声辅助条件下,以1-丁基-3-咪唑四氟硼酸盐代替有机溶剂为萃取剂提取虎杖中的虎杖苷和白藜芦醇,集提取,分离和纯化与一体,具有提取时间短、溶剂用量少、操作过程简单的特点。张露月等人以离子液体[Bmim]BF4为萃取剂提取金钗石斛总黄酮和石斛碱,与传统的加热回流的方式相比,两组分的产率都有很大的提高,提取时间由90min降为185s,并且扫描电镜(SEM)观察后发现:发现离子液体微波协同处理后处理后的对结构的破坏更为严重,张冕[23]在采取离子液体-微波辅助方法提取女贞子中特女贞苷时,比较不同的提取方式对植物结构形貌的破坏程度也同样发现,离子液体处理后的植物细胞

锂离子电池基本知识

锂离子二次电池简介 概述: 锂离子二次电池是指Li+嵌入化合物为正、负极的二次电池,正极采用锂化合 物LiCoO 2、LiMn 2 O 4 ,负极采用锂—碳层间化合物Li x C 6 ,电解质为溶解有锂盐LiPF 6 、 LiAsF 6 等的有机溶液。在充、放电过程中,Li+在两个电极之间往返嵌入和脱嵌,被形象地称为“摇椅电池”(Rocking Chair Batteries,缩写为RCB)。锂离子二次电池由于工作电压高(3.6V)、无记忆效应、无污染、自放电小、循环寿命长,在移动电话、摄相机、笔记本电脑、便携式电器上得到大量应用。 一、工作原理 1、化学反应方程式 锂离子电池正极主要成分为LiCoO 2 ,负极主要为C,充电时 正极反应:LiCoO 2 Li ( 1-x) CoO 2 + xLi+ + xe- 负极反应:C + xLi+ + xe- CLi x 电池总反应:LiCoO 2 + C Li ( 1-x) CoO 2 + CLix 放电时发生上述反应的逆反应。 2、化学反应原理图 二、命名 根据IEC61960标准二次锂电池的标识如下: 1. 电池标识组成3个字母后跟5个数字(圆柱形)或6个(方形数字); 2. 第一个字母表示电池的负极材料:I表示有内臵电池的锂离子,L表示锂金属电 极或锂合金电极; 3. 第二个字母表示电池的正极材料:C基于钴的电极,N基于镍的电极,M基于锰 的电极V基于钒的电极; 4. 第三个字母表示电池的形状:R表示圆柱形电池,P表示方形电池;

5. 数字:圆柱形电池5个数字分别表示电池的直径和高度,直径的单位为毫米,高度 的单位为十分之一毫米,直径或高度任一尺寸大于或等100mm时两个尺寸之间应加 一条斜线。方型电池6个数字分别表示电池的厚度、宽度和高度,单位均为毫米, 三个尺寸任一个大于或等于100mm时尺寸之间应加斜线,三个尺寸中若有任一小于 1mm,则在此尺寸前加字母t,此尺寸单位为十分之一毫米。 例如: ICR18650:表示一个圆柱形二次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为钴其直径约为18mm高约为 65mm。 ICR20/1050 ICP083448:表示一个方形二次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为钴,其厚度约为8mm,宽度约 为34mm,高约为48mm。 ICP08/34/150:表示一个方形二次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为钴其厚度约为8mm,宽度约 为34mm,高约为150mm。 ICPt73448:表示一个方形二次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为钴其厚度约为0.7mm,宽度约 为34mm,高约为48mm。 三、组成结构 1、正极 正极材料一般由钴酸锂、导电石墨、碳黑、粘接剂、溶剂等组成。 2、负极 负极材料一般由碳黑、粘接剂、溶剂等组成。 3、隔膜纸 隔膜纸由PP、PE复合膜组成,厚度一般为25微米,国内有些厂家也有用16 微米的,著名的生产厂家有日本UBE。 4、电解液 电解液为溶解有锂盐LiPF 6、LiAsF 6 等的有机溶液,常用的有机溶液有EC(碳 酸乙烯酯)、DEC(二乙基碳酸)、DMC(二甲基碳酸)等。 5、绝缘垫片 6、外壳 有钢壳和铝壳。 四、制造工艺

材料成形基本原理刘全坤课后答案

第一章液态金属的结构与性质习题 1 .液体与固体及气体比较各有哪些异同点?哪些现象说明金属的熔化并 不是原子间结合力的全部破坏? (2)金属的熔化不是并不是原子间结合力的全部破坏可从以下二个方面说明: ①物质熔化时体积变化、熵变及焓变一般都不大。金属熔化时典型的体积 变化?V m/V为3%~5%左右,表明液体的原子间距接近于固体,在熔点附近其系统混乱度只是稍大于固体而远小于气体的混乱度。 ②金属熔化潜热?H m约为气化潜热?H b的1/15~1/30,表明熔化时其内部 原子结合键只有部分被破坏。 由此可见,金属的熔化并不是原子间结合键的全部破坏,液体金属内原子的局域分布仍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2 .如何理解偶分布函数g(r) 的物理意义?液体的配位数N1、平均原子间 距r1各表示什么? 答:分布函数g(r) 的物理意义:距某一参考粒子r处找到另一个粒子的几率,换言之,表示离开参考原子(处于坐标原子r=0)距离为r的位置的数密度ρ(r)对于平均数密度ρo(=N/V)的相对偏差。 N1 表示参考原子周围最近邻(即第一壳层)原子数。 r1 表示参考原子与其周围第一配位层各原子的平均原子间距,也表示某液体的平均原子间距。 3.如何认识液态金属结构的“长程无序”和“近程有序”?试举几个实验例证说明液态金属或合金结构的近程有序(包括拓扑短程序和化学短程序)。

答:(1)长程无序是指液体的原子分布相对于周期有序的晶态固体是不规则的,液体结构宏观上不具备平移、对称性。 近程有序是指相对于完全无序的气体,液体中存在着许多不停“游荡”着的局域有序的原子集团 (2)说明液态金属或合金结构的近程有序的实验例证 ①偶分布函数的特征 对于气体,由于其粒子(分子或原子)的统计分布的均匀性,其偶分布函数g(r)在任何位置均相等,呈一条直线g(r)=1。晶态固体因原子以特定方式周期排列,其g(r)以相应的规律呈分立的若干尖锐峰。而液体的g(r)出现若干渐衰的钝化峰直至几个原子间距后趋于直线g(r)=1,表明液体存在短程有序的局域范围,其半径只有几个原子间距大小。 ②从金属熔化过程看 物质熔化时体积变化、熵变及焓变一般都不大。金属熔化时典型的体积变化?V m/V为3%~5%左右,表明液体的原子间距接近于固体,在熔点附近其系统混乱度只是稍大于固体而远小于气体的混乱度。另一方面,金属熔化潜热?H m约为气化潜热?H b的1/15~1/30,表明熔化时其内部原子结合键只有部分被破坏。由此可见,金属的熔化并不是原子间结合键的全部破坏,液体金属内原子的局域分布仍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可以说,在熔点(或液相线)附近,液态金属(或合金)的原子集团内短程结构类似于固体。 ③Richter等人利用X衍射、中子及电子衍射手段,对碱金属、Au、Ag、 Pb和Tl等熔体进行了十多年的系统研究,认为液体中存在着拓扑球状密排结构以及层状结构,它们的尺寸范围约为10-6-10-7cm。 ④Reichert观察到液态Pb局域结构的五重对称性及二十面体的存在,并推 测二十面体存在于所有的单组元简单液体。 ⑤在Li-Pb、Cs-Au、Mg-Bi、Mg-Zn、Mg-Sn、Cu-Ti、Cu-Sn、Al-Mg、 Al-Fe等固态具有金属间化合物的二元熔体中均被发现有化学短程序的存在。 4.如何理解实际液态金属结构及其三种“起伏”特征? 答:理想纯金属是不存在的,即使非常纯的实际金属中总存在着大量杂质原子。实际金属和合金的液体由大量时聚时散、此起彼伏游动着的原子团簇、空穴所组成,同时也含有各种固态、液态或气态杂质或化合物,而且还表现出能量、结构及浓度三种起伏特征,其结构相当复杂。能量起伏是指液态金属中处于热运动的原子能量有高有低,同一原子的能量也在随时间不停地变化,时高时低的现象。 结构起伏是指液态金属中大量不停“游动”着的原子团簇不断地分化组合,由于“能量起伏”,一部分金属原子(离子)从某个团簇中分化出去,

铸件成形原理(液态成形原理)知识点

1.实际金属的液态结构:实际金属和合金的液体由大量时聚时散,此起彼伏游动着的原子 团簇及空穴所组成。能量起伏、结构起伏、浓度起伏。原子集团内的有序排列——近程有序;液态金属原子无规律排列——远程无序 2.粘度系数简称粘度,是用来表征液体粘滞性大小的系数,τ=ηdv x dy ,液体内摩擦阻力大小的表征。 影响因素:原子间结合能U(↑)、原子间距δ(↓)、温度T(↓)、合金组元或微量元素—高熔点合金(高)共晶合金(低) 3.表面张力(σ或?):物质表面上平行于表面切线方向且各方向大小相等的宏观张力。物 体倾向于减小其表面积而产生表面张力(单位N/m,1dyn/cm=10?3N/m)。 影响因素:界面(表面)张力与原子间的结合力(↑,润湿角cosθ=σGS?σLS σGL )、温度(↓)、元素价电子数目、合金杂质元素 附加压力——当液体表面弯曲时,在表面张力作用下,液面内和液面外存在一个压力差?p 4.液态金属的充型能力:在充型过程中,液态金属充满铸型型腔,获得形状完整、尺寸精 确,轮廓清晰的铸件的能力 影响因素:金属性质(流动性)、铸型性质(蓄热系数b2)、浇注条件(浇注温度、充型压力、浇注系统)、铸件结构。 5.金属的加热膨胀:温度升高,振动能量增加,振动频率和振幅加大;原子间距,原子能 量升高 6.熔化潜热:金属在熔点,由固态变为同温度的液态时,要吸收大量的热量,称为熔化潜 热 7.毛细现象——润湿管壁的液体在细管里升高,而不润湿管壁的液体在细管里降低。液体 的表面张力导致的附加压力 8.折算厚度(平方根)法(铸件凝固时间):M 模=K t 凝 或t凝= M 模 K ,K?凝固系数 9.铸件凝固方式: (1)逐层凝固:断面温度梯度很大,或窄结晶温度范围的合金,纯金属、共晶成分合金 (2)体积凝固:断面温度场较平坦,或宽结晶范围的合金 (3)中间凝固:断面温度梯度较大,或较窄结晶范围的合金 影响因素: (1)合金结晶温度范 围 (2)铸件断面上的温 度梯度 10.凝固动态曲线: 11.过冷类型: (1)动力学过冷ΔT k (2)曲率过冷ΔT r (3)压力过冷ΔT p (4)热过冷ΔT T (5)成分过冷ΔT c 凝固界面及其前沿的过冷

离子液体应用及其发展

离子液体应用及其发展 罗树琴生化系化学教育2001541 摘要:离子液体也称为室温离子液体或低温盐,通常是指熔点低 于100℃的有机盐。由于完全有例子组成,离子液体有许多不同于常规有机溶剂的性质。离子液体在各方面都有广泛应用前景,目前离子液体的制备和研究正在快速的发展,其应用前景也是相当广阔的。 关键字:离子液体应用发展及前景 离子液体也称为试问离子液体或低温盐,通常是指熔点低于100℃的有机盐。由于完全有例子组成,离子液体有许多不同于常规有机溶剂的性质。如熔点低,不挥发,液程范围宽,热稳定性好。溶解能力强,性质可调,不易燃,电化学窗口宽等。与传统的有机溶剂,水,超临界流体等相比,起黏度低,比热容大,有的对水对空气均稳定,故易于处理,制造较为容易,不太昂贵。是理想的绿色高效溶剂,研究其性质极其应用成了一项热门课题, 1.离子液体的性质 离子液体大多呈无色,完全由阴阳离子组成,但样离子较大,且是有机物。离子液体 1有酸碱性(主要由阳离子决定,可通过调节阳离子来改变其酸碱性), 2亲水性:含C越多亲水性越弱 3热稳定性:较高的稳定性与杂原子氢键,阴阳离子组成相关,其蒸汽压低(可忽略不计),不易挥发,可去取代有机溶剂。 4熔点低:熔点与阴阳离子组成有关,是随阳离子对称性增大而增大的 5溶解性好:可溶解有机物,无机物,聚合物等 6密度:和阴阳离子组成有关,阳离子增多密度变大 7生物降解性:其一降解,相当环保,是绿色的环保剂 8电化学窗口:其可产生5-7V的高电压, 2.离子液体的合成制备 2.1 常规合成法 2.1.1一步法:采用叔胺与卤代烃或脂类物质发生加成反应,或利用叔胺的碱性和酸性发生中和反应而一步生成目标离子液体的方法 2.1.2两步法:两步法的第一步是通过叔胺和卤代烃反应制备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